范文网 论文资料 初中物理作业有效设计(精选)

初中物理作业有效设计(精选)

初中物理作业有效设计第一篇:初中物理作业有效设计提高初中物理作业有效性的几点思考通过参加本次提高物理作业有效性的研究活动,我收获了很多。感谢戴老师组织本次研究并允许我加入,感谢沈文萍老师推荐我参加本次研究活动。经过几次研讨学习,我领悟到,作。

初中物理作业有效设计

第一篇:初中物理作业有效设计

提高初中物理作业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通过参加本次提高物理作业有效性的研究活动,我收获了很多。感谢戴老师组织本次研究并允许我加入,感谢沈文萍老师推荐我参加本次研究活动。

经过几次研讨学习,我领悟到,作业不能贪多,不要一味的题海战术。就效率而言,给学生留很多作业,不经过筛选设计,会增加学生作业负担;站在学生角度,学生有多门功课要学习,每门功课都留很多作业,会影响到学生休息。站在父母角度,孩子每天写作业写到很晚,会为孩子健康状况担忧。所以我们老师有必要精心编制作业。

物理作业的作用体现在,学生通过作业吸收和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良好技能;教师通过作业反馈教学信息,检查教学效果,调控教学活动。可以说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流信息的一个重要窗口。

一、存在的问题

当前作业的主要问题是过多过滥,大量作业是重复练习,缺乏针对性、探究性,导致学生没有时间深入思考,往往是马虎应对。

学生形式上的“做完”作业并不是教师布置作业的目的,学生每天忙着做作业,所以没有时间独立思考。 我们学校是实行A、B班分层教学的。基础较好的同学分在A班,基础薄弱的同学分在B班。我所带的B班学生真正能够认真完成作业的同学只有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的同学不能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或者消极的应付作业,这些情况值得我们深思。即使是A班学生对物理作业仅停留在“做”的层面,并没有达到“思”。

如何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去落实这些有效措施,让学生用较少的时间做物理作业,但能取得较大的收获。我总结尝试了一下几点措施。

二、提高物理作业有效性的措施

(一)引导学生养成积极的作业态度

我的做法:控制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

学生不能很好的完成作业,除了主管因素之外,客观因素主要源自作业任务重,没有时间思考甚至没有时间做,出现做作业应付甚至抄写作业的情况。基于此我在布置物理作业时,尽可能精选题目,控制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

开始实施时存在的问题:有些学生已经有抄作业的习惯。

改进方法:在家长微信群里告知家长预计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预计10分钟至15钟,希望家长督促孩子尽快完成等。在课堂上,也给学生强调每天都会有物理作业,但是作业的量控制在10分钟至15钟完成,一定要独立完成作业。

后续观察:由于物理作业较少,部分同学额会选择在学校里完成。这样有不会的问题可以及时问同学或者问老师,而不是回家忘记做或者没来得及做,出现第二天到学校抄袭作业的做法。

(二)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选择习题

我们知道,没有任何一本参考书是完全适合你的每一节所对应的课后作业的。所以教师要根据每节课的具体内容,精心挑选习题,切合自己的上课内容,即作业要有针对性,这也是提高作业有效性的关键。

我的做法是:自参加提高作业有效性研究小组以来,每天出一套当天作业,题量控制在7——8题,完成时间控制在10到15分钟。以这份作业为例,预计学生可以在10到15分钟完成。

开始实施时遇到的困难是题目很少。有些课外书上的纸质题目敲成电子格式花费大量的课余时间。而且所选择的题目中有些不典型,有些泽会出现超纲现象。随着项目组的研讨学习,资源分享,我收集了大量的电子格式的题目。因为我们项目组成员有着共同的愿景,希望我们的作业设计更加有效,所以我们大家很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题目资源。有了这些题库资源,组编题目也就方便了很多。

(三)优化作业的反馈

(1)及时反馈

每次作业坚持不隔课反馈,这样不仅能保证学习内容的连贯性,还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2)作业批改多样化,尽量让学生参与批改和讲评。这样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的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存在的问题:课上作业练习时,有学生做的很快,有人做的很慢。这让我很苦恼,有的人很快就做完了,有的人却做的很慢。做好的同学开始说话,没做好的同学也跟着不做了。

我的做法:同学们做练习时,我就在巡视及时批阅。

开始实施时遇到的问题是:部分学生还是做的很慢,没有快速完成课堂练习的动力。

改进方法:基于后期已经可以把控课堂纪律。就给一名同学批阅好后,让他去给自己一列的同学去批阅,讲解。结果同学们特别喜欢做去给他人批阅的工作。B班的同学也很积极迅速的去做,争取快速做好,去给别人批阅并讲解。这个方法在学生做计算题中,特别实用。大部分同学非常认真的去思考,非常严谨的书写计算过程,因为只有一处错误没有的同学才可以去给其他同学指导。有的同学做的实在是慢,他做好一个计算题时,就喊老师批阅,并询问能不能去给其他同学批阅这个题目。发现无论成绩好的同学还是成绩差的同学,都喜欢下位置去给其他同学批阅。为了鼓励同学们快速思考,快速作答的好习惯,对平时拖沓的学生特备关注,老师尽可能先批阅讲解这部分同学的练习,给他去创造批阅其他同学作业的机会。

效果:大部分同学摆脱了做练习拖沓等着老师报答案的坏习惯了,有了快速思考作答的意识。而且在批阅中他们能较为认真的指出其他同学的错误点。

(3)加强课后跟进。 我的做法:重视跟踪作业练习环节。

开始实施时遇到的问题是:我定期将同学们的易错题重新改编,再拿给同学们做。不过开始时,这种跟踪练习的处理的效果并不算好。开始作业一天7—8题。再在后面一天给他们留作业。感觉都会了,有的同学不看题目就把前一次的答案写上。

改进方法:三个时间点一循环,第一天是做作业,第二天课上讲解,学生订正。紧接着再将相应的知识点考察。及时批阅,评出分数。达到一定分数的学生当天免作业,没有合格的学生要把错误的题目抄写3遍。发现这个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前一天作业的重视程度。听课也较前面认真了。

效果:发现有不会的问题开始主动思考或者请教其他同学,而不是简单的抄别人的答案。

(四)开发易为学生接受的作业形式

(1)设计类作业。这些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我的做法:引导学生制作章节知识思维导图

自上学期学习物理课起,每学习好一章知识后,学生要做一份思维导图的作业。学生通过制作思维导图,较好的复习章节知识,并且更好的领会章节知识的内在联系。

开始实施时遇到的问题是:我认为知识点写的越全面越代表越认真。在与沈文萍老师交流时,才认识到思维导图的作用在于整体把握本章节知识,在更高的高度驾驭本章节知识。所以在后面的评价中,我更注重引导他们的联想能力、思维发散能力和章节知识的整体框架感。

开始学生的作品是倾向于这种类型(呈现例子)后面学生的作品逐渐倾向于图文并茂的概况性。

效果:学生作品逐渐倾向非常生动的把物理理论知识形象化,且联系了实际生活。相信学生通过制作思维导图,能够更好的学习好物理这门学科。

(3)实验类实践作业。这些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我的做法:学习杠杆知识时,遇到一个这样题目,杆秤有两根提绳,分别算出两个提绳对应的最大称量范围。由于好多学生在生活中没有见过杆秤,好多同学无法想象这个场景。我就给学生布置周末作业,动手制作一个有两个称量范围的杆秤。

在布置本项作业之初,教师在微信群里发送了三张在网上下载的杆秤图片。其中一张是市场上实际使用的杆秤,另外两张是学生作品。为了避免学生看他其他人的作品后,怀疑自己无法完成此项作业,教师选取的参考样品非常简陋,并没有选取非常好的作品给学生参考。

发现的问题:在周日上午,教师在家长微信群里询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有一位家长把自己孩子完成的作品排成图片发送到微信群里。教师给予点评。有的学生作品没有满足有两个量程的要求,有的学生作品比较粗糙。紧接着不断有家长将自己孩子的作品发送过来,教师又做出表扬性点评并提出改进建议。后面接着有多位家长发送孩子作品图片,教师依次点评。发现通过教师点评,极大的鼓舞了学生做本项作业的积极性,教师在给前面作品提出改进建议后,后面学生作品中便没有了同学的弊端,作品质量也越来越好。

效果:同学们完成的很认真,他们的想象力远比教师预计的要强。有同学用两根筷子绑在一起做为秤杆,有同学用晾衣架做为秤杆。有同学拿菜篮子做托盘,有同学拿纸篓做托盘。有同学拿握力器做秤砣,有同学拿可乐做秤砣。学生的想象力真的是及其丰富的。借助微信平台,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参加本次作品制作的同学比例达到了二分之一,超出了教师预期值。而且同学们把自己做的作品带到学校,在课堂上,给没有做这项作业的同学演示。后面遇到杆秤的计算题还特殊杆秤称量值偏大偏小的问题,同学们比较轻松的作对。

为了鼓励同学们参与动手实践的积极性,借助学校里的科技节,给认真参加动手制作作品的同学在科技节颁奖时,颁发了奖状。

(五)开发新型作业

新型作业的引入要切合实际,不可盲目跟风。近几年关于作业形式的探讨受到普遍重视,许多同行在自己的工作实际中尝试了多种作业形式,如:课外探究型作业、口头作业、调查型作业、实践型作业等等。我们希望新类型的作业能体现课改精神、能引起学生兴趣、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但是目前学生学业繁重,为了应付考试,相当学生是“考什么学什么”,对于中考不考的知识,他们是不愿意花精力钻研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也是希望学生能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形成更好的技能,这也是我们课改的目的。所以对于新型作业我们要适当引入,与中考接轨,切忌不可为了“新型”而盲目的追求形式上的“新型”,同时要注意布置的形式和评价的方式。

我的做法:学生录制微视频

新教师可以通过录制视频检查自己讲课中的不足。那么学生能不能通过录制微视频达到锻炼自己讲解题目从而更好的消化响应知识点的效果呢。

第一次尝试作业设计要求:

1.录制视频的选材要求是自己讲解3个实验和2个其他类型的题目。

(三)完成时间:本时间段为1月22日期末考试结束与1月30日学生寒假前返校期间,学生刚刚放假还有学习习惯,并且这段时间书面作业较少,学生有较多的精力可以较好的完成这项作业。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通过学生完成的录制视频的作业,我感受到学生的能力与认真的态度,有学生为录制视频,放假期间来学校借实验器材,有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器材。这项作业师生寓教于乐,此项作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完成本项作业期间,有多位学生在家长微信群里询问老师物理问题。 在这项作业中,发现,作业反馈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学生做好作业,教师没有及时反馈,下次作业中,学生就会应付。如果及时给予学生表扬与指导意见,学生就非常有成就感。

存在的问题:

通过观看学生录制的讲解实验的视频发现,基础好考分高的同学,对部分实验也没有很好的掌握。比如有同学在讲解“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实验时,选用了小车做为受力物体,这样一来,就不是研究滑动摩擦力而是研究滚动摩擦力了。在研究接触面积对滑动摩擦力大小影响时,改变了车轮所在“路面”的面积,但是实际接触面积并没有改变等。发现问题后给学生指出科学性错误或者不完善的地方,并给出指导意见。

改进措施:教师给出批阅,并要求改进。改进前的视频,改进后的视频。

还有一个共性问题就是很多同学都是根据课堂上已学的结论去做实验验证,而不是根据某个实验步骤得出实验结论。部分同学只是采用了录音的方式完成此项作业,因为他们害怕摄像机的镜头,在今后预留这样的作业时,注意鼓励学生大胆面对镜头。

因为是第一次尝试,有些问题没有及时想到改进方法。

比如有些拍的视频存在的错误,教师给出了点评。但是学生学业中,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改进。另外拍视频的意义主要停留在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家长观看孩子讲课并录制,起到参与孩子物理学习活动中的作用。拍摄的视频有什么用呢?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这项作业的弊端时,观看视频、点评并给出指导意见需要用教师大量的休息时间。所以可以分小组完成并且小组互评。当然若果能把同学们的视频做为今后的教学资源,那么这项需要花费教师较多时间的工作相对变的更加有意义。

我的改进措施2:

在上热量、比热容新课时。我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学生讲解热量、比热容概念知识,第三节课才让学生做这个实验。在导入比热容概念时,借助的活动卡上,取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照射相同时间,观察哪一种物质升高温度高。这节课由于不方便真实做实验,就让同学们凭借生活经验猜想哪一者升温快,最后教师告知沙子升温快的结论。讲好后,我问同学们有没有哪一个学习小组有兴趣去做一下这个实验。结果这个小组在学校操场做了这个实验,并排下了实验过程。这样,在下一届讲解时,就可以借助这个视频资料来做出响应的讲解。

借助现代电子设备,让家长把学生实验过程录制下来,可以鼓励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可以把物理实验室延伸到生活中。也可以提高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认同。

三、小结 在参加提高作业有效性项目中,我重点关注了增加作业多样性。在增加作业多样性尝试过程中,我发现不同的作业形式可以挖掘不同学生的潜质,让更多学生的优势得到显现。

比如通过批阅学生录制的微视频作业,发现班里一个及其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女同学,有较强的表达能力。不知什么原因,这名同学课上回答问题时,总是声音很小且低着头回答问题,给人感觉她缺乏自己,表达欠佳。但在观看她录的视频时发现,她表达非常流利且思路清晰。分析原因可能是在家里由爸妈录制视频,降低了她在众人庙前表达的胆怯与害羞。教师在家长微信群里指出她表达能力很强时,家长十分高兴,并且决定今后要多帮孩子录制视频,锻炼她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在制作杆秤模型作业中,有位平时不喜欢完成书面作业的同学,非常认真出色的完成了这项动手制作的作业。

由此可见,不同的作业形式可以让不同学生的优势得以发挥,可以挖掘不同同学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有必要尝试设计不同于书面作业的作业形式,让物理作业呈现多样性。

第11周教研活动中,沈文平老师给大家呈现了一节思维量很大的公开课,戴老师评价沈文萍老师的课说,这是一节不讨好但是有内涵的课。听完这节课,我认识到,课堂和作业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要重视教学前移,把课上好,不能过度依赖让学生做大量的重复练习提高考试成绩。当然,任何一项技能的习得都需要练习巩固,但不过渡依赖作业,这样我们就不会因为给学生布置了8道题目而不是20道题目而感到焦虑。或者因为学生回家后花在物理上的时间少了而不放心。要向课堂要效率,向作业要效率。 以上是我参加提高作业有效性项目一年来的思考和实践,很多做法还只是一个初步尝试。更谈不上完善。在这里,和大家探讨,希望大家批评指正,期待大家的指导建议。

第二篇:有效初中数学作业评价设计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创新的意识已深入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数学作业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也是知识落实的重要途径和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

实际上出现这些情况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教师布置作业的随意性。不少老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意图,缺乏必要的思考,而只是把搜集到的一批习题册都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课上到哪,练习做到哪,有时对作业的具体内容,教师自己也不太清楚。有的作业已反复做了几遍,但教师仍然不放心,反复训练,导致学生出现厌倦感。这种随意的、盲目的、重复性、一刀切的作业多半是没有效果的,这种题海战术不但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而且不能很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更甚至让学生厌恶和反感,从而失去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合理的作业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而非千篇一律的重复.科学的设计作业及合理的布置作业是提高学生作业效率的主要途径。不论在作业的形式、内容、数量、难度方面,还是在作业的时间安排方面,都应采取科学的教学和管理措施。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多角度、多纬度、科学地设计作业,同时又该如何合理的设计作业的布置情况,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作业的设计要源于生活,展现作业的趣味性

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的内容是否新鲜、有趣,他们对形式单调、内容枯燥的作业感到乏味,而更喜欢贴近生活、形式新颖的作业.因此,我们可以给一些枯燥的作业创设一定的情境和活动,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

例1度、分、秒的换算.

作业设计:出示中央电视台星期六的部分节目表:

7:00东方时空19:38焦点访谈9:05少儿节目

10:06东西南北中18:05文化长廊19:00 新闻联播

然后设计问题:

小明吃早饭时,他爸爸刚开始看“东方时空”,小明吃早饭大约几时?这时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度是几度?你能把这个度数化成几分几秒?

8:20小明开始做作业,他想看“少儿节目”,他还能做多少分钟作业?这期间时针转了多少度?分针转了多少度?你能把它们化成几分几秒?

请你编一张星期六的活动表.

评析:传统的度、分、秒的换算作业是一种机械的模仿练习,呆板枯燥的知识仿效,学生容易生厌.本设计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切入,设问编题,巧妙地激发了学生做作业的兴趣.

二、作业的设计要百家争鸣,倡导作业的多样性

传统教学中布置的作业均为笔答解题作业,单调的作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使部分学生厌恶作业,因此必须对单一的形式作改进,实现作业多样化,现列举如下.

想象型作业

如图是小丽骑自行车回家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你能想象出她回家路上的情景吗?请写一个简单的故事来描述小丽在这段时间内的活动情况,在你的故事中,小丽在不同的时间里都做了什么事情.

评析:新课程理念要求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而培养想象力是一种很好的途径.本例把数学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在新课程教学内容中经常体现,对于这个

作业,不同生活经历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描述,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创新意识也得到了培养.

2.实验型作业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班级:姓名:评价:

实验目的:能够利用三角形全等解决生活中测量距离的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实验器材:测角仪、卷尺.

问题一:如图,一池塘的边缘有a,b两点,试设计两种方案测量a,b两点间的距离.

实验步骤及说明 图形

方案一:

方案二:

问题二:请设计方案测量一棵树的高度.

实验步骤及说明 图形

方案一:

方案二:

评析:新课程理念提倡学生要减少课外书面作业,学生课后动起来.因此尽可能把教材中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的应用作为课外实验型作业,或将教材中一些作业改为实验型作业,让学生尽量动起手来,它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作业过程中还能培养学生战胜困难,耐受挫折的良好思维品质及体会成功的喜悦.设计时,一般实验作业的器材要易取,操作不复杂,实验易成功,这样的实验效果就会是其他题型难以达到的.

观察型作业

例4走进用瓷砖铺地的房间时,你注意到这些瓷砖的形状了吗?有的是等边三角形,有的是长方形或正方形.那么是不是任意形状的多边形瓷砖都能把地面拼得没有缝隙呢?把地面拼得没有缝隙的图形有什么特征?

评析:数学学习离不开观察,观察是认识事物、获得新知识的源泉.经常性、有计划的布置一些观察的作业,可以让学生养成注意观察的好习惯,学会观察的方法,培养他们仔细观察的品质,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这个例子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场景,长期有计划的布置这样的作业,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的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是看得到、摸得着、有用的.

阅读型作业

有目的、有计划的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有关的科普知识或科学著作,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领略创造的方法,还能使学生从阅读中感悟科学家创造知识的人格魅力,体会到数学名人的成就来之不易,必须经过自身的努力才能达到.布置阅读作业也可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相关的书籍,也可网上查阅相关内容,还可让学生相互之间交流,增加学生的学习途径. 合作型作业

数学问题的解决往往可以有不同的方案,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都有可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又可以与别人共同讨论

不同方案的优缺点,这对于发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创造性思维十分有利.同时,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沟通、互助、分享,这种合作的意识和品质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学生从多种作业的完成过程中体会到数学是生动活泼的学科,不仅有趣,而且用之有效,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再比如可以设计一些口头表达作业、指导学生自办数学小报、参加社会调查和参观活动等,使他们由被动的“要我做”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做”,从而引起他们做作业的兴趣,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实践证明,多样性的作业能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去独立完成作业,而且学生们相互提建议,使他们充分参与到问题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使厌学学生尝试去完成作业.

三、作业的设计要能思维提升,体现作业的开放性

数学开放题是相对于条件完备,结论确定的封闭题而言的,是指那些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的数学问题.“新课程”指出:数学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是开放而多样的.作业设计要刻意减少指令性的成分,增加作业的开放性,以使学生的思路更广阔、更灵活.解题时需调用学生多种思维方法,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探索,获得多种结论,为学生提供充分发挥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时空和途径.

例5 教学内容:截一个几何体.

作业设计:一个正方体,剪掉一个角,剩余部分还有几个角?

评析:这是一个结论开放题,寥寥几个字看似简单,其实题目本身却折射出不同层次的思维水平.不同的学生可以通过截面不同的位置得出不同的答案,而学生在思考、动手、探索、交流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例6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图形.

作业设计:下图是用线段、角、三角形、圆等几种基本图形设计成的表示客观事物的图画.请同学们展开联想,用你学过的几何基本图形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附解说词.小组比一比,看看谁的作品更有创意.

两盏电灯迎风傲立

评注:让学生凭自己的想象和经验来画图,用数学中的几何图形抽象设计生活中的客观事物从而领悟数学建模思想,感受数学美.

开放性的作业一般是没有现成的算法和确定的答案,要求解题者去假设、猜想、验证,并要善于联想、敢于创新,具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能使思维辐射到问题相关的一些知识点上.因此开放性的作业更富有挑战意味,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所以,它的设计既要适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又要能让不同水平、不同个性的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其根本目的是要为学生思维发展服务,促进学生从模仿走向创新.

四、作业的设计要加强实践,体现作业的应用性

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新课程”指出: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为此,倡导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盘点知识,通过实践应用使之再学习、再提高.

例7教学内容:代数式.

作业设计:小敏家将要迁新居,家里的住房结构如图,现打算把客厅和卧室铺上地板,请你帮小敏算一算,至少需要购买多少平方米的地板()

a.12xyb.10xy

c.8xyd.6xy

评析:用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来作为作业题的背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从生活走向数学,从数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例8 教学内容:求平均数.

作业设计:八年级某班有50名学生,请在班级里开展调查,记录5位同学一周内用于买零食的费用(单位:元).

请你估计一周内该班全体同学买零食的费用;

假如该年级有10个班级,平均每班50人,估计一学期内(按20周计算)该年级用于吃零食的费用;

对以上计算结果你有何感想?

评析:用平均数来反映自己购买零食的费用,既让学生有兴趣参与调查,激发学生内在的智力潜力和数学兴趣,又引发学生思考,把思想教育融于其中.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学生设计有兴趣的生活化作业、丰富的调查作业、生动的操作性实践作业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做作业的兴趣和认知水平.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让学生正切地感受到所学知识是有价值的.

五、作业布置要崇尚自主,凸显作业的多层性

“分层教学”是一种对传统教学的改造.它通过改变教学策略来提高教学的内在本质,使教学既能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又能促进学生共同提高,而作业的布置要要进行分层。传统的作业一般以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为目的,无视学生差异,统一要求,以书面作业统贯始终,机械模仿,造成优等生对大量的重复要求的作业又厌又烦,体会不到作业带来的创新感和成功感;而基础较差的学生由于长期完不成作业,达不到作业的要求,久而久之就造成惧怕作业的心理。长此以往,不管是优等生或后进生,都会以一种应付差事的被动态度来对待作业和学习,产生厌学情绪,常常出现拖欠、抄袭、不交作业的现象。种种现状迫使作业的布置必须要分层, 而作业分层,是切实考虑到各层次学生的可接受性,遵循“量力而行,共同提高”的原则.因此,数学作业的布置应考虑各种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尊重差异,尽可能地设计及布置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训练,深层次地唤起学生的兴趣,使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跳一跳摘到果子”,得到自主发展.

分层布置作业包括两方面:一是作业量进行分层,二是作业难度进行分层。 分层布置作业时, 应该设计多层次的作业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也可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以供学生选择,其中必做题要求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要完成,选做题允许学生不全部完成,或几个同学一起研究共同完成。如可将作业根据难度由低到高分为a、b、c类, a类为基本题,紧扣当天所学的内容,主要目的是用来巩固新知; b类为基础题,这是针对一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布置的,浅显易懂,有利于他们获得成功的欢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c类是发展题,这种题目有一定的难度,主要针对基础好的学生设计的,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类型,也可以各种类型自由搭配,做到因人而异,各取所需.这样的作业布置下,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作业的数量与难度,从而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例9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 .a档题:写出这个几何体的名称;

b档题:根据所示数据计算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

c档题:如果一只蚂蚁要从这个几何体中的点b出发,沿表面爬到ac的中点d,请你求出这个线路的最短路程 .

评析:这是一道“档次”明显的题目,将十字框层层深入、比较、探究的过程中,让具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基础和能力上各得其所,这样的设计既保证了尖子生的培养,也可避免学习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看到压轴题就撒手不理的现象.当然,作业的设计是一项充满艺术性、创造性的行为,需要教师有扎实的功底和深厚的沉淀,并不断进行自我提升,正确树立新型的数学作业观,更新教学观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加强作业的改革,在平时设计作业时避免“题海战”,防止“熟而生厌”,提倡探索创新、自主选择,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

第三篇:初中物理个性化作业设计的研究

长期以来,传统的物理作业形式比较单一,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调研发现,教师在作业布置中,往往注重相关内容的训练,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发展,审美的体验,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在学习中缺少发现的惊奇、自豪以及创造的快乐等各种情感体验因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现今的教改中显得尤为重要作业是课程动态的生长性延伸,它的优化创新是课程改革的必然随着生态课堂深入开展,《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使物理作业走出反复操练的泥沼,让它飞扬学生的个性,实现“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最优发展”的教育目标本文结合苏科版物理教学实践,谈谈笔者对物理个性化作业设计的一些见解和认识。

1动手操作型作业

在实践上,通过小实验、小发明、小制作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教学策略的智慧运用,实现物理生命课堂的创新追求例如在完成声现象学习后,设计一道作业:利用身边生活用品如矿泉水瓶、笔芯等自制各种乐器学生的热情很高,结果学生交上来的作品令笔者眼花缭乱;有的是吸管竖笛、有的是试管排萧、还有的是橡皮筋古筝让学生经历小制作的操作过程,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更重要的是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在浮沉条件学习刚开始时,学生对浮沉条件的认识并不十分清楚,于是笔者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说明物体的浮沉条件而且为他们完成作业提供便利,学校物理实验室向学生开放,结果学生交上来的实验报告让我十分惊喜,因为有的学生十分聪明,他们没有用实验室提供的器材,而是用废弃的小药瓶制作浮沉子完成了实验,而且实验报告写得很好我们知道要实现小药瓶的浮与沉,必须先要调整好小药瓶一开始在水中悬浮或在水面竖直漂浮要让小药瓶上浮,如何操作?要让小药瓶下潜,如何操作?通过这个实验过程,学生明白了浮沉子的原理,也明白了浮沉条件的应用,并且明白了潜水艇的工作原理在开放的探索中享受了发现的快乐这种作业形式对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创新意识有着重要作用。

2搜集信息型作业

搜集信息型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也是减负的主阵地作业不是机械的练习,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再次呈现,而是课堂学习的拓展,思考的延伸例如,在学习磁现象时,可以布置学生搜集一些磁体的实物,并自己观察后写出对这些物体特点的看法要求学生课后调查磁性材料在生活中的用途,有的学生通过咨询父母,有的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有的学生通过去图书馆查阅文献等途径完成调查报告课堂虽然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但并不是唯一的渠道在课后,适当安排一些课外调查作业,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学知识、长才干例如在学习苏科版八年级物理“噪声及其控制”一节之前,为了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我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实地调查一下噪声的来源有的小组交上来的是表格形式的调查报告,有的小组交上来的是漫画式的实验报告,有的小组的调查报告是以直观[HJ15mm]的柱状图的图表形式完成的学生完成这类作业时兴趣浓厚,效率高使物理作业回归生活,从而调动学生完成物理作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研究发展型作业

在研究型学习之后,让学生对一些简单的问题进行探究,设计研究方案,撰写科学小论文比如在学习《机械能》一节后,我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汽车给我们带来什么”的科学小论文,交上来的论文普遍从汽车给我们的的生活带来的弊端,汽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好处等两个角度比较理性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当然也有学生对汽车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而且尝试设计了未来汽车的发展方案他们联系生活实际,调查研究日本在清理核泄漏废墟时使用的无人驾驶工程车,大胆想象,设想了让汽车可以开到水上去,让汽车可以飞到天上去设计了水陆两栖汽车,陆空两栖汽车,水陆空三栖汽车学生的构思巧妙,想法新颖,令老师惊讶另外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也有意识地布置一些诸如“假如没有重力世界将如何”、“假如没有惯性”等开放性较强的论文题目,让学生通过科学想象与推理方法的结合,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努力找寻生活中的物理素材,创造生活化的物理作业情境,通过探索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和科学实践能力。

4总结反思型作业

让学生进行章节知识梳理和知识总结,主要包括“知识树”和“成长记录”两种形式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记载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成长过程所谓的“知识树”是指章节知识系统在一棵树上,知识脉络一目了然而“成长记录”是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与评价,记下自己的成长历程例如下面是我的一位学生在学习《透镜》之后完成的“成长记录”作业:(1)我的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认识了凹透镜、凸透镜,知道了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知道了生活中常见的老花镜是凸透镜等等,原来生活中有那么多物理知识;(2)我的疑问:凸透镜为什么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为什么对光有发散作用?(3)给自己的建议:生活离不开物理,我要好好学习物理回家制作一个冰透镜;(4)给老师的建议:老师您今天的课讲得真好,我在认真听,希望您以后的讲课语言要幽默一些,上课多用多媒体课件对于学生上交上来的成长记录,我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展览并以学生互评、教师评的形式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连同学生的作品装入学生的成长档案袋中,作为学生升学评价的主要材料

初中物理个性化作业的优化创新设计具有新颖的审视角度,独有的价值判断,独特的审美倾向,真诚的情感体验,灵活的表达方式,是一个师生双向互动,共同发展的实践过程另外,不断创新的物理作业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意义深远。

第四篇:http://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作业设计研究

内容摘要

结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现状,进行有效作业设计的研究,探究作业的系统性、层次性 、兴趣性、探索性、延展性、评价等 ,并进行一定的反思。

关键词

作业现状

课前、课中、课后作业设计

中学数学作业现状分析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巩固消化课堂教学知识的有效手段。一些教师往往只注重课堂教学的研究设计和实施,而忽视对作业练习的系统筹划。有的在布置和完成作业的时机安排上不合理,只注重课后作业,忽视课前和课中的作业设计;有的作业内涵和知识点不够系统,片面注重大题量和高难度的练习,忽视基本知识的巩固;有的作业内容设计不科学,忽视学生的差异性,层次不明,重点不突出;有的只注重“做”而忽视“练”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作业练习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作业练习的地位和作用,不能科学系统地设计和安排作业练习这一教学环节,致使作业练习的作用未能得到应有的开发,学生因缺乏目的性而对作业练习失去动力和目标,产生了形如抄袭、重复写、应付完成数量、没有了自主学习的时间等情形,有的学生甚至因为教师的题海战术而对作业练习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部分数学学习困难学生形成严重学习障碍,致使教学低效或无效。因此,“精心设计数学作业,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把课堂作为主战场认真备课精心教学的同时,教师应把作业练习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来设计和把握,使教学与练习相互促进,增强教学实效。本文就这一课题从几个方面作一粗浅的探究。 有效作业设计研究 1. 作业设计原则

1.1作业设计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其理念主要体现在一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二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三是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

http:// 掌握学习理论: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达到掌握水平。只要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多数学生学习能力、速度和动机方面的个别差异将会消失,大多数学生将获得较高的学习动机。 《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

1.2系统性原则

在作业设计时要全面透彻地理解数学内容,把握知识的连惯性,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首先要加强“双基”训练,特别是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是数学学科的基础,是培养思维提高能力的根本,在作业设计中,要求学生首先完成的就是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对基础知识的基本运用能力的培养。其次要注重学习内容的重难点的把握,充分利用学生作业的完成促使学生牢固掌握重点知识,同时把学习中的难点分解于作业中,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另外要注意知识的整体性,一方面注意复习巩固有关的已有知识,与旧知识衔接起来,另一个方面为后续知识做好准备,把后面的内容或方法渗透到前面的知识中形成良好的知识链,保持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系统性。

1.3层次性原则

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着素质、智力、能力、心理因素等多方面的自然差异。对他们提出同样的标准、同样的要求,显然有些不合理,需要实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以学生潜能的发展为标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自身具有的潜能,创设具有层次性的数学作业,能让各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事实上,教育是一个生态系统,没有足够的多样性,就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蓬勃生机。设计作业时,就是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设计多梯级、多层次的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各取所需,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与难度,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如选课本后1-2个习题,与课中例题相仿,用以巩固提高,反馈学习情况,检测学习成绩,教师了解学生。同时可设计一道综合性强的题,供选做选用,学有余力的学生以此得到提高。

案例

《苏科版九下6.2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节的第4课时,课后作业设计:

必做题 ( 课本习题6.2)

http://

题5 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写出它们的顶点坐标和对称轴(2)y3(x3)2

2

4题7

通过配方,把下列函数化为ya(xm)2k 的形式,并求出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2) y2x25x7 (4) y52x23x

2选做题

(徐州市2008年中考题----综合题)

,4)为顶点,且过点B(2,-5).

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以A(

1 (1)求该函数的关系式;

(2)求该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

(3)将该函数图象向右平移,当图象经过原点时,A、B两点随图象移至A、B,求△OAB的面积.

1.4兴趣性原则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积极倾向,是一种伴随积极情感的需要形式,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力量。数学学习兴趣是数学学习的先导,是推动数学学习的一种意识力量。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如果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学生就会视数学学习是一种煎熬。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通过设计兴趣性作业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促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热情者。开发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动力,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切入学生已有知识,设计出题型多样,方式新颖,内容具有创造性、趣味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让学生感受到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彩,使之情绪高昂,乐于思考,从而感受到做作业的乐趣。

如在学习了《苏科版九下8.2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一节后,布置学生设计一份对数学教师满意度的问卷调查表。学生非常认真的设计了调查目的、调查内容,其中调查内容包含了数学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技能、教学风格、作业设计、作业批改、课后辅导等方面。这份作业深入到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活中,每个学生都投入了极高的热情和精力,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参考建议。

http:// 1.5探索性原则

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有效作业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不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究、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真正有效地促进数学学习。

教学中,让学生带着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去理解,去构建,走进数学活动,依据情境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发现和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建构不同的数学模型。波利亚曾说过:一个专心备课的教师能够拿出一个有意义的但又不太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发掘问题的多个方面,使得通过这道题,就好像通过一道门户,把学生引入一个完整的理论领域。习题变式训练是一种极好的探索作业,变式是指相对于某种范式的变化形式,就是不断变更问题的情境改变思维的角度,在保持事物的本质特征不变的情况之下,使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不断迁移的变化方式。变式既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简单的运用变式就是把题目形式换一换,让学生看到不同的展现形式,最好的方法是能让学生看到题目后去猜一猜问题是什么,并试着自己提出问题,真正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

案例 《苏科版9上教材阅读材料“折纸与证明”》课后作业(泰州市2008年中考题) 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片对折,折痕为AB,再以AB的中点O为顶点把平角∠AOB三等分,沿平角的三等分线折叠,将折叠后的图形剪出一个以O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那么剪出的等腰三角形全部展开铺平后得到的平面图形一定是

(

)

A.正三角形

B.正方形

C.正五边形

D.正六边形

本题属于操作性试题,能够较好的来考查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题目的解答不难,特别是动手做一做即可。

如果教学中,老师注重让学生进行操作,注重动手实践,那么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空间观念,就是说,本题也可以不操作而直接解答,当然节约解答时间。这也是符合新课标理念

http:// 的----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1.6作业设计的延展性

充分发挥数学作业巩固延伸知识,培养、发展能力,反馈教学信息的功能。打破那种单

一、枯燥的题海型的作业模式,重新构建一种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作业模式,设置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人文性的作业,让学生融入学校、家庭、社会,从封闭的数学学习中解放出来,实现数学学科的课内外联系,与其它学科间融合,全面提高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如设计观察作业、调查作业、实验操作、课题探究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既巩固了数学知识又增强了用数学的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作业的延展针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还可设计节假日自主作业、自行总结、自找习题、自编试题等。 2.作业设计 2.1课前作业设计

复习旧知识,预习新知识,初步解决课题,提出深入研究的问题,交流。这一作业往往在上课的前5分钟检查落实。先是由个别学生把预习的本节知识展示给全班同学(不全面的,由其它同学补充) ,这样一部分基本的简单的知识,学生会自主学习完成,不需要教师再作讲解。同时,展示的同学提出预习中的疑惑先由其它同学解答,同学之间交流,不能完成的,由教师解答。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让学生养成自学自练的习惯,每节课课前要求学生在教师学习方法的指导下坚持进行预习,明确重点、难点、疑点,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能独立完成课本上的小练习或教师编写的“学案”、看懂课本上的例题,同时把自己自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困难记录下来,和全班或小组同学交流问题,带着问题再在课堂进行学习,学习效益会大大提高。

2.2课中作业设计

这部分作业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随堂练习、自行小结。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初步掌握本节简单知识点的情况下,对重点知识加以强调,对难点知识进一步解析,特别是对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技巧进行点拨;组织部分随堂巩固练习,由学生自行反思归纳总结,畅谈感想分享收获交流经验,让学生通过思想碰撞产生火花,对其中有价值的部分加以强调提炼;必要时组织课堂小检测。这些内容要求学生在同一个作业本的上面体现出来。 2.3课后作业设计

课后作业练习的主体内容发挥着巩固知识,提炼方法,训练技巧的关键作用。为了巩固

http:// 本节课的知识,应精心选课本或辅导书上的配套习题2-3个,在课后做,同时这几个题要有层次性,甚至最后一个题有些综合性,有点难度,是选做的,主要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同时,课后作业设计注意与下一节的课前作业设计的衔接,形成良性循环的闭合回路,还应注意到设计形式的多样性:如在作业本上完成的、动手操作完成的、在网络等媒体查找信息了解与本课有关知识的、设计调查问卷的等等。

从课前到课后,学生从预习到复习,逐渐掌握知识、方法,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让学生通过训练去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并通过技能的学习与提高,去巩固知识,深化知识,进而形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 3.作业布置时机规划

课堂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实际上始终在以作业的形式,进行学习。课中作业是一种载体,通过这一载体进行独立思考、与教师互动、与同学互动,一节课40分钟,紧张而有序。在课外,每天的作业时间安排20--30分钟为宜,其中10--15分钟的课前预习作业时间,10--15分钟的课后作业时间,如果对数学有特别兴趣和爱好的学生,还可以自主进行拓展,这个时间将由自己调控支配。由于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多样而有趣,学生做作业将不再感觉枯燥,从而完成作业的效率也随之提高,作业时间进一步缩短。 4.作业目标

4.1 课前作业----“预习”

课前作业内容以预习为主,是下一节数学课课堂内将要学习的知识点,明确

学习目标和重点,提前自学,并能在作业本上作出简单的体现,同时,学习中的疑问和困惑也记录下来,能主动思考,能主动提出问题。一般地课本上直接的基础知识,大多数学生都能自主学会。通过必要的课前预习,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4.2课中作业----互动

课中作业内容主要是课本上的例习题,有的由教师引导规范完成;有的由教师点拨解决问题的思路,学生互动交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有的由学生独立完成。同时在课堂新知识学习完成后,学生在作业本中自主进行反思小结,谈收获谈疑惑等,归纳提高。另外配以当堂小检测(小试卷的设计仅是当堂课的简单运用,量少而直观),师生都能看到本节课掌握的收获和差距。普遍发现学生喜欢发挥班集体在学习中的作用,同学们在学习中的不同反应能激发各自的好奇心,极大地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的作用则在于一个“导”字----引导学生明确问题、提供信息、作出结论、提炼方法技巧。

http://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和家长还可以通过课中作业本的内容,看到孩子的课堂学习表现,能及时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加以调整和纠正。 4.3课后作业 ----巩固拓展

由于初中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还不高,也缺乏自觉的意志锻炼,课后的巩固拓展还是非常必要的,要充分发挥教材配置的部分习题的作用,并与部分教辅材料整合。通过课后作业练习达到巩固提高、反馈学习情况、检测学习成绩、教师了解学生的目的。

课后作业的内容呈多样化,有课本习题原题及变式,有其它辅助材料的综合性题,有针对以往作业中的错例而设计的改错题等。特别是在复习课中,设计一部分改错题从而进一步厘清思路,巩固知识。

案例 复习“幂的运算”时,课后作业是摘录了以前部分学生的错题示例:

(1)(ab)ab

(2)(2xyz)2xyz

(3)(3abc)3abc

(4)(3ab2c3)39a6b6c9

(5)(3x)(3x)3x

(6)(x)x(7)[(m)]m2510542510233693241282242x10

m10

(8)

(9) (3ab2c3)

3(x2)3x43(3a2)3(b3)3c33abc69

(x)6x4(x)x22

(10)

(11)

1314()7911314()7314[()2]7931197()7

314()14

93117(3)14311(12)

(13) 7

http:// 1n22nn222004()2004(x)(x)xx212004x2nx2nx2n [22()]

2n2n22xx2004(2)xn2

(14)

(15) (2a)3(a)(3a)22a3a122aaa3

… … … … … … … … 33(3mn2)3(n5)3

33m3n6n15

27m3n6n15以上错误主要包含了以下问题:一是对于“-”号的处理不正确,二是对于积的乘方中某些因式(主要是首个因式)漏了乘方运算,三是对于合并同类项法则遗忘,四是运算混乱。作业中让学生找错纠错,同时针对以上错题设计了如下一组练习题:

(1)(x)x

(2) (b)(b)b (3)(a)(a)

(4)a(a)(a)

3120

(5)[()](2)

(6)[28(1)]()7 23443322343312233321

2从而学生在辩错纠错中复习了幂的运算法则,提高了运算技能。 5.作业评价

在学生作业本上,每次作业教师都应认真批改和评价,纠批错漏,划定等第:优、良、中、差、优+、优 ,并附有鼓励性的评语。

研究发现,情绪、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变量,及时的、中肯的评价,鼓励性的语言能给予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和愉悦。早在1993年朱小蔓教授在《情感教育论纲要》这本著述中,就以全部热情向全社会发出了注重情感教育的呼吁。作业本上一种无声的交流有时作用远远大于与学生的一次面谈。同时,每次作业的评价等第,也是对学生作业劳动的一种肯定,学生因此会产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意向和内驱力。 6.实验研究结果

实施作业设计改革后的几次成绩表 _ 8

http://

考试分数仅是一个方面的指标体现,其它指标不好量化,但实验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班级学习数学的气氛明显优于对照班,特别是课堂上学生的展示交流,争先恐后,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会了主动学习。 7.研究反思

7.1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要深入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课堂的教学观念、课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水平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广大教师越来越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追求,数学教育、教学的模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仍有教师讲、学生听,平铺直叙的复习、新授、巩固、布置大量课后作业,忽视学生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数学作业是其中一个重要指标。 7.2数学教师要努力提高其自身素质,加强专业化发展。

作为一个数学教师,最根本的素质,不在于能讲授数学知识,而是极好的调控班级氛围,做一个真正的组织者。教师主要承担着指点、激活的角色, 教师要为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创造条件,创设良好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应成为教学过程的参与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自身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7.3牢固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每一位学生都能学会数学。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社会的财富,促进学生个性特点的形成是数学教育的天职之一。在设计作业时,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任何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使每个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为学生的创造能力、探究精神的发展提供空间。同时,有效的作业还应该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掌握情况、针对容易出错和不太理解的知识来调控和设计。

第五篇:初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设计之行动研究中期的报告

《初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设计之行动研究》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常州市新北区百丈中学

龚云良

一.课题的提出:

在区调研中发现,物理课上常常出现两种情况:一是老师讲解过多,匆匆讲完然后大量练习、校对、讲解、改错,接着再练习、校对、改错。忽略概念规律得来的过程。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很少能体验学习的成功。二是想以学生为主体,但由于组织无力,准备不充分,一堂课学生处在无序的活动之中,虽然很热闹,但一节课下来概念规律未能有效得出,也没有让学生及时反馈、及时反思,造成拖课。

查阅老师的备课笔记,发现教学设计只关注教学材料(或学生学习材料)。而对教学方式特别是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效果的反馈设计方式单一,甚至缺失,导致课堂教学随意性,指向性不明确。

通过平时听课中我们常常发现教师的课题提问出现以下一些问题: 1)使用的问题太复杂、模棱两可。

2)问了学生一个问题后,老师又自己回答了;当有学生想回答了,但考虑时间不够便打断学生,老师自己说出了“标准答案”。

3)用问题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明知所问问题超出那位学生的能力水平,作为惩罚而教该学生回答。

提出问题后,老师常让学生独立思考。而有些问题大部分学生单凭短时间内的独立思考是无法得到答案的,于是老师再降低难度启发学生,这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学生通过学习已经有所获,这时老师又越粗代庖,自己说出结论。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形式。也常常掩盖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老师没能及时正确获知学生的情况而学生也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失去展示自己的机会,成功感大打折扣。

这些情况老师未能很好地对学习目标分化,未能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我感觉很差、失去信心。也使老师不能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国家课程标准要求达到的目标,教学效率低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专门提出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于是越来越多地学校和教师开始研究和探索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怎样的教学才有效?在我国,进入新世纪后,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启动,“有效教学”的理念也得到介绍,出现了一些有效教学设计模式,取得一定的成果。江苏洋思中学开创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江苏溧水县东芦中学开展的以“讲学稿”为核心的教学一体化探索,山东省杜朗口中学,其“三三六”教学模式,采用小组学习,教学设计中突出学 1

生主体,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动性,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些设计不很适应我区学校的教学情况。

为此我们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察评议、反思总结。着重对教学设计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分析。具体针对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呈现的顺序;课堂问题设计的合理性、启发性;根据问题选择恰当的教学资源,组织适当的学生活动;并对课堂活动的效果及时反馈的,及时巩固。通过对个别教师的跟踪备课、听课、评议。观察到老师的语言精练了,课堂活了,学生注意力集中了,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明显增强。于是我区物理学会以有效课堂教学设计作为研究课题以推进我区物理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二.研究的主要目标

1.形成一种可供操作的课堂教学结构的模式。

2.明确教学目标,重组教学内容,提升老师重组教材能力。

3.进行有效课堂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有序学习,提升老师的问题设计能力。 4.通过有效教学活动的设计,开展多样化教学。

5.研究有效反馈方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课堂主动交流。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根据我区学校的具体情况,摸索出一种不增加课堂教学时间、课外学习时间的前提下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设计方法,并在全区各校尝试、推广。

2.在尊重教材编排,理解教材编者意图,理解课程标准、理解重点难点的基础上,尊重学生需要,结合我区各校学生实际,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要求整合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学习任务按逻辑结构进行整体思考,进行板块设计。

3.我们将针对初中物理教学中每节课中每一板块学习内容(或学习材料或学习任务)及目标,设计具体的引导学生开展学习的核心问题(主问题),即具体的能引领学生展开学习活动的问题。观察所提问题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引领作用。逐步改进使所提问题更恰当,提问时机选择更合理,并能有效处理学生对问题的回答。

4. 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有倾听,有独立思考,有同桌讨论,有小组合作,有动手操作感悟,实验探究,有先独立思考再同桌讨论等等多种学习活动方式。我们将研究针对教师所提出的每个核心问题,应采用怎样的学习活动方式,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中。

5.学生学习活动后,如何采取多样化的反馈方式之研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老师的巡视反馈,学生活动结束后采取何种反馈方式,何时采取师生一对一反馈,何时生生反馈,反馈顺序如何。

四.理论依据

该课题研究以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现代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依据。

2

五.研究方法

为了全面、科学、系统地进行本课题研究,提高研究的有效性,拟采用以下三种方法研究本课题。

1. 文献资料法

以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为核心,查阅,教学设计相关资料,并对资料分析借鉴。 2 调查法

通过调查、现场观察分析全区物理教师备课的教学情况,并了解老师在教学设计上的困惑。及时观察、了解研究情况。

3. 行动研究法

根据物理学科特点,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目的,在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反思及教学实践上进行大胆的尝试。

六.课题研究实施过程

课题研究的尝试阶段。2011年2月到2011年8月课题组长到全区各学校的备课状况调研,并深入课堂进行听课,分析部分教师教学设计随意性较强,学生活动未能有效组织,学生学习效率低下。通过学习国内外相关理论,分析有影响的教学模式之教学设计。在此期间区万荣庆主任在进行了大量的案例分析后,特别是研究了江苏如皋的“活动单导学”设计案例后,理出了教师便于应用的“板块三串式”教学设计结构。我们“初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设计之行动研究”课题组便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实施。我们进行初中物理“板块式三串”教学设计,并在部分老师课堂上实施,由于设计从学生的学习角度进行设计,发现这种设计操作性较强,能过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效果较好。于是在2011年9月确定百丈中学、魏村中学、圩塘中学为试点进行研究。期间钱相如在11年9月20日,根据三串设计上了示范课——功率。龚云良又在11年11月23日上了示范课——光的折射。并提供了三串设计的样稿。龚云良老师撰写了论文“教什么 怎么教 教到什么程度——以‘光的折射’教学设计为例谈‘板块式三串’高效课堂教学设计”在核心期刊《中学物理》2011年9月发表。龚云良老师论文:“例析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在《课程与教学》2011年第5期发表;张英老师的论文:“有效提问——学习的脚手架”在《新课程学习》2011年第5期发表。

我参加了常州教研室组织的“第六届教师学术沙龙”的“如何选择研究课题”。把我们课题的选题、研究内容拿出来探讨。经过专家的指点,我们课题组进一步梳理了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确立了我们课题的方向。不求在理论上有大的突破重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及实施。主要采用的是行动研究法。于是经过核心成员的讨论课题名称改成“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设计之行动研究”使各成员更能明确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向。课题组对核心组成员主要成员按研究内容进行了分工,加强了教学目标的落实,并重视学习资源(教具、学具、教材、视频资源、课件、学案)的开发和整合。专家的指点提高了我们对新课程课改的认识。我们的教学设计下的课堂教学能真正转变教师的角色,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学生不光

3

是学会了而且学会了怎样学习,学得也开心。不光学到了知识和技能而且经历了相应的学习探究过程,尝到了学习的乐趣。全区老师们在核心成员的带动下逐渐深入研究。 课题研究的完善阶段。2012年2月万荣庆主任提出了“板块三串式”教学设计下的小组学习思路并且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在各校作讲座。我们核心组成员立刻组织学习,积极尝试。深刻理解教学设计中的学生活动串设计的方法和操作要点。我们课题组选择相应学校进行“一备二上”活动,先由上课者根据教学要求和本校学生情况进行三串备课设计,然后全区相应老师参与对上课者的教学设计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然后全区相应老师观察上课效果,再进行改进,下午融合相关老师建议后再上,再进行评议。在12年3月5日和3月8日在魏村中学12年4月25日在圩塘中学的一备二上活动使更多老师逐渐熟悉三串备课设计方法,为老师的有效设计提供了可操作的手段。统一了老师的认识。我们课题组经过研讨发现。应该尽量减少老师的单反方面讲解时间,更多地给学生以展示、交流、辩解的机会。我们要求老师根据“板块三串式”设计编制了相应的学案,使学生能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学习方式、反馈方式。而且在阅读后、思考后、探究后、实验后有记录、演算、作图的地方。学案应简洁、明晰。为提高课堂探究效率我们研究了制作教具,精妙的制作教具的使用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常常用注射器、塑料小瓶、易拉罐、一次性纸杯、钕铁硼、漆包线制作教具。龚云良老师论文:“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改进”在《中学物理》2012年3月发表;自制教具“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学生实验装置”在常州市优秀教具评比中获二等奖;蒋震、钱相如老师的论文:“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例谈初中物理板块三 串式备课”在江苏省第九 届“蓝天杯”中小学教师论文评比中获三等奖;邹焕忠的论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调控策略初探”在江苏省第九届“蓝天杯”中小学教师论文评比 中获三等奖;张英老师论文:“板块三串真正的实惠”在江苏省第九届“蓝天杯”中小学教师论文评比中获三等奖;在课题研究期间各老师根据板块三串设计进行的课堂教学设计在市、区公开课或教学比赛,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课题教学比赛中上获得好评为此:核心组成员岳俊杰被评为新北区第四批骨干教师;邹焕忠、吴建昌被评为新北区第四批学科带头人。龚云良老师在骏马杯物理老师基本功比赛中,获一等奖。

课题管理:

课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展开了一系列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在课题分解、交流研讨、课题实施、经验总结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成绩,基本达到本阶段的研究目标。

(1)下大功夫拓宽理论学习面,增强教师的课题意识。

针对课题组带头人和课题组成员都比较缺乏课题研究的经验,我们给本课题研究活动进行定位,即边学习边研究,在研究中学习。理论学习开始就一边组织教师学习课题方案,一边学习“教育科研的一般程序”“教师如何做研究”等有关课题研究的方法指导理论和经验;并积极参加市区的有关课题研究的培训,在对教育研究与课题研究方法有了较深入的了解。

4

组织学习[美] 加里•D•鲍里奇著《有效教学方法》 ,[美]杰里•布罗非著《有效教学的基本原理》 ,施良方 崔允漷著《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 等理论著作,网上查阅各地有影响的教学模式。学习万荣庆发表的“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板块三串式”教学设计结构下的小组学习方式初探 ”等文章。坚持自主学习与集中交流相结合,做到有计划、有主题、有记录、有收获。通过学习,使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在科学的科研方法的指导下,迅速转化为实用的教学行为,用扎扎实实的课题理论支撑课题研究工作。每次研究课后要求每位研究课老师及时整理有关资料。①集体备课过程 ②三串式备课教案③课堂学案及课后巩固练习④课后评议⑤课后反思。

(2)加强课题研究的制度建设和组织工作,课题研究出成效。

课题组核心成员是各校教研组长和学校物理骨干教师,在学术上有一定的影响力,在管理上有经验。我们以核心成员为主力,再带领各校全体物理老师深入研究,逐步推广。

我们建立了课题网

http:///news/CZWLYXJXSJZXDYJ/CZWLYXJXSJZXDYJ.html老师可上网查看相关资料,了解课题的进展情况。建立了有效教学QQ群,及时下达研究任务,收集研究材料,就课题发表自己的想法。

课题活动依托区教研活动开展,做到每两周一次。各核心成员能主动完成各项研究任务,做好过程性材料的收集整理和经验的交流、推广和总结。 七.课题研究的阶段成果

1. 随着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探索不断深入,教师的科研意识、教改意识不断增强。 2.“初中物理有效教学设计”模式基本形成,课堂教学开放而实效,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3.课题组老师及时总计经验,撰写了有关的教学论文有多篇在省市级杂志上发表

① 龚云良老师论文,“教什么 怎么教 教到什么程度——以‘光的折射’教学设计为例谈‘板块式三串’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核心期刊《中学物理》2011年9月发表;

② 龚云良老师论文,“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改进”在《中学物理》2012年3月发表;

③ 龚云良老师论文“例析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在《课程与教学》2011年第5期发表;

④ 张英老师的论文:“有效提问——学习的脚手架”在《新课程学习》2011年第5期发表。

⑤ 岳俊杰老师的论文:“分层让物理更有效”在《新课程学习》2011年第8期发表。

⑥ 岳俊杰老师论文:“物理习题教学的高效策略”在常州教师教育2012年第2期发表

邹焕忠的论文:“优化练习设计提高练习实效”在《学问现代教学研究》2011年第2期发表

⑦ 蒋震、钱相如老师的论文:“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例谈初中物理板块三 串式备课”在江苏省第九 届“蓝天杯”中小学教师论文评比中获三等奖。

5

⑧ 邹焕忠的论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调控策略初探”在江苏省第九届“蓝天杯”中小学教师论文评比 中获三等奖。

⑨ 张英老师论文:“板块三串真正的实惠”在江苏省第九届“蓝天杯”中小学教师论文评比中获三等奖。

4.在课题研究期间各老师根据板块三串设计进行的课堂教学设计在市、区公开课或教学比赛,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课题教学比赛中上获得好评为此:核心组成员岳俊杰被评为新北区第四批骨干教师;邹焕忠、吴建昌被评为新北区第四批学科带头人。龚云良老师在骏马杯物理老师基本功比赛中,获一等奖。

5.龚云良老师的自制教具“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学生实验装置”在常州市优秀教具评比中获二等奖。

6.各校都进行了相关的课例研究并及时整理研究课资料

初步形成初中物理各章节“板块三串式”课堂教学设计电子稿 八.课题研究中存在的困惑或问题

1.老师在实施板块式三串设计时出现了走形式的情况

(1)部分老师板块设计过于刻板化。导致课上学生思维常常出现跳跃性,本来学这内容又突然转到另一内容。其实这是老师未能领会板块之间的联系。未能对板块之间设计合理自然的过渡环节。

(2)问题情境选择不合理导致问题设计质量不高,未能很好地激活原有的认知自然地激发学生求知欲,导致课堂气氛沉闷。问题过于琐碎学生一会儿独立思考、一会儿同伴互助、一会儿小组讨论,每个问题又都要反馈。显得学生很忙,甚至影响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其实问题应该强调问题串的有层次的呈现。经常应该是在情境中将一些问题成串地按一定层次呈现,然后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选择学习方式。

(3)问题串设计过细或使用时过于刻板。问题串是在备课过程中老师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学情、和自己搜索(编制)的学习资源充分预设环的环相扣的问题,以明确的目标引导学生学习。经常有老师用预设的问题过于细过于刻板。学生完全被预设跟着走,不利于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4)小组学习是三串设计中重要的学习方式,目前各老师组织的小组学习常流于形式,部分老师上课时,过分依赖ppt,学生阅读自习,交流的机会很少。什么多是老师对着PPT讲解,学生听老师讲解。不放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小组反馈时学生仍代表个人回答,没有让小组的代表发言。由于害怕学生学习时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影响教学进度。老师经常未等学生代表回答完整便打断他的回答,自己开始讲解。

2.老师既要备教案又要备课堂练习,还要备作业,准备实验,老师感觉到忙不过来。

6

九.对下阶段研究的几点设想

1.根据物理学科特点应该加强物理实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根据初中生习惯于从形象思维逐步转到抽象思维的特点,加强体验下学习探究活动的设计。目前,为考试而教的现象仍教普遍。这种教学方法也能使学生获得好的考试成绩。但学生学得苦,学得累,缺乏学习的乐趣。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我们更要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合理化。为了能够采用多样化教学。应该努力进行自制教具的开发和利用更多地设计合理的学生探究活动和体验活动。在活动中提出问题,在探究中解决问题。

2.在进行板块三串设计时同时设计相应的学案。但学案不能代替教案,学案按板块三串设计,调简洁明了,目标、学习过程可以不写进去。把主要的主问题及反馈方式写进去。为学生的自学、同伴互助、小组讨论给以适当的提示,也为学生作图、演算、书面表达、概念中关键词的理解提供场所。

3.物理教师既要备教案又要备课堂练习,还要备作业,准备实验。我们要求各课题成员不断积累资料。发挥集体力量编制三串设计电子稿,便于老师特别是新教师借鉴和学习。

4.在各板块中着重设计主问题,而对主问题下的子问题老师应该充分预设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可能的反馈的情况,进行不同方案的设计组成问题链,并在具体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一条链,还可能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发挥老师的机智进行二次备课。

5.除了开展研究课外应该经常开展学术沙龙研究,特别是较强小组学习方式的研究。在沙龙中相互启发。可发现教学过程中不足之处方面的跟多困惑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6.多与专家联系,听专家讲座。进行理论学习。加强教学设计理念和方法的学习。使课题研究上一个理论高度。使更多老师在核心刊物上发表更多相关论文。获得更高的论文奖。推广我们的研究成果。

7.研究课要拍摄课题实录,用于上课老师回顾反思,课题组其他老师分析借鉴。好的研究课便成为精品课。供各校物理老师学习。

8.开展课题研究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建立和完善课题研究的评价方法。

9.我们从教学模式开始,形成教学设计的思路和核心理念。最后要提炼出教学设计的一些基本理念。从模式化走向去模式化。倡导教师要形成符合教师个性特征、教学风格的教学方法。

我们相信,在课题组每一位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上级领导和专家的支持、帮助下,这一课题定会顺利结题,为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服务。

2012年12月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