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图书馆三下乡活动总结(大全)

图书馆三下乡活动总结(大全)

图书馆三下乡活动总结无论是开展项目,还是记录工作过程,都需要通过总结的方式,回顾项目或工作的情况,从中寻找出利于成长的经验,为以后的项目与工作实施,提供相关方面的参考。因此,我们需要在某个时期结束后,写一份总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图书。

图书馆三下乡活动总结

无论是开展项目,还是记录工作过程,都需要通过总结的方式,回顾项目或工作的情况,从中寻找出利于成长的经验,为以后的项目与工作实施,提供相关方面的参考。因此,我们需要在某个时期结束后,写一份总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图书馆三下乡活动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图书馆三下乡活动总结

捐赠图书下乡活动仪式方案

一、时间:

2009年6月30日上午9时30分

二、地点: 西塘村

三、捐赠安排:

本次捐赠16个村,每村(含社区)1500册图书(附名单)。堆放16堆贴牌。

四、参加人员:(约80余人)

1、接收图书16个村主要负责人及2名工作人员

2、分管副区长:解翠红、五大班子领导、永安办事处领导

3、区委宣传部、文化局、新农办主要负责人

4、各镇办分管负责人及文化站站长

5、区文化局相关科室及图书馆人员

6、周村报、信息中心、区电视台记者

7、仪式所在村部分人员

五、活动场地布置

1、西塘文化大院小广场

2、横幅标语:周村区捐赠图书下乡活动仪式

3、主席台用音响及麦克风2个

六、活动仪式议程: 主持人:丁秀霞

1、主持人宣布活动仪式开始

2、解翠红副区长讲话

3、主席台人员:解翠红、丁秀霞、李执孔、李慧 向4个村代表赠书(用红绸捆好4套书)

4、西塘村表态发言

5、参观仪式所在村图书室

6、各村人员装车返回

2009年6月26日

附:捐书活动受捐单位名单(16个)

张楼村、韩家窝、杜家村、十里村、 苏家村、平楼村、毛家村、万家、

泽崖村、萌水镇文化站、北谢村、小房村、 立家村、新建村、长安社区、西塘村

第二篇:文化大篷车 流动图书馆 电影下乡

文化大篷车:以多功能流动舞台表演车为平台,以当地文艺团体为班底,奔走在乡镇阡陌之间,直接为基层、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的新样式。

浙江文化大篷车运行十载 精神食粮送到农民炕头上

被百姓亲切地称为“大篷车”的文化直通车,行遍了浙江的11个地区,大篷车一到“上百名妇女排成整齐的队列,随着音乐节拍翩翩起舞,男人们则在一旁激烈地进行篮球赛。”>>>详细

大篷车行万里送百场话剧 儿童剧艰辛快乐燕赵行

2011年,河北省话剧院的演出团队“百场儿童剧进校园”活动行程万里,演出足迹遍布河北省11个市的47个市县、60所学校,演出105场,惠及基层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19万人次,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详细

流动图书馆:由大图书馆按时派往小乡镇或其他缺乏图书馆的特定社区的文化服务,一部小货车或大型车辆为载体,装满书籍等文化产品。

上海流动图书馆服役两年多 圆了数万白领的读书梦

白领李平两年间,从流动图书馆借阅了数十本书。在忙忙碌碌中有一小段时间在这样一个小小空间,哪怕只是随手翻翻车里的书,“感觉都好极了”。两年先后有2万多人次在这儿借还书籍,白领读者的比例接近一半。 >>>详细

电影三下乡

电影三下乡 小荧屏打开乡村大世界

............................................

走街串村 打通公共服务"最后一米"

公共文化的“最后一米”:在公共文化网络建设中,囿于文化资源、社会效益的限制,文化服务很难辐射到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的社区和村落,这就是公共文化服务实现均等化、全面覆盖的“最后一米”障碍。

走街串村 让文化流过一米线: 会跑的图书馆、能动的大舞台、送上门的电影等流动文化设施,就是让优质的文化资源可以主动流向难以享受固定文化服务的人群和地区,为他们提供文化产品,冲破文化文化服务的最后一米线。

流动到互动 实现文化惠民"自主性"

上海静安图书馆馆长吴文浩:“(流动图书馆)走到白领 身边,也拓宽了我们的服务半径,也打开了服务视角。”

单纯自上而下统一的“送文化”模式容易忽略不同地域、 不同社区、不同群体自身的文化需求,对外来人口的文化诉求 也重视不够,流动文化服务凭借其体积小、服务灵活的特色不 仅可以满足基层、农村和外来流动人口的基本文化需求,更可 以进一步针对特定人群,进行定制式文化服务,满足多层次、 多形态的基本文化需求,让社会公共文化服务走向更高的水平。

第三篇:三下乡活动总结

2010年暑期三下乡活动总结

7月份是放假的时候,轻轻松松休息的时候,可是今年的7月却给了我很大的不同,给我一种全新的感觉,以前我总是在电视上看到别的同学暑期去农村三下乡,那时很是羡慕,总是幻想着有一天自己也可以去亲自体会下乡的感觉。今年我的愿望实现了,我很是激动、兴奋。

我们十个人是到九江修水县下乡的,那里的生态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蛮有成效的,特色产业很多,无公害蔬菜果园基地、大棚蔬菜,那里的风景也不错,一路上有很多很漂亮的风景。当地的新农村建设很不错,户户通自来水,比我家那里的有好,我家是在南昌那边,可是新农村方便做的不是很到位的。在下乡中,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当地的马路,可能现在正在修建当中,马路坑坑洼洼的,很颠的,一不小心就会摔倒的,我是有很深刻的体会的,由于修建马路,所以路上的空气不是很好,汽车一过,满天的灰尘,人会变成白发魔女的,那旁边的树和草都成了白色的啦。可是我们这几天基本上天天都在那马路上跑来跑去的,可想而知,我们吃了多少灰尘了。下面说说我们这几天在那里做的事情:

7月15号,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研究协会暑期三下乡的队员们来到了修水县,他们此次的主题是“发展生态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众所周知,修水县的生态农业的发展比较好,这也是他们那里的一个新兴产业,当地的新农村建设也很有成效的。这可以为队员们提供一

个好的基础从而更好的达到下乡的目的。修水县竹坪乡的党委书记樊书记热情的接待了他们,并且给他们提供了参观当地特色产业的机会。

7月16号是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研究协会暑期三下乡的队员们下乡的第二天,今天上午他们主要是与竹坪乡的乡政府进行了一次座谈,通过座谈会,队员们了解到竹坪乡的生态农业,新农村建设,当地的村干部对队员们提出的问题给出了明确的回答。下午,这些队员们在竹坪乡干部方良的带领下来到竹坪村探望村民,与村民心与心的交谈,同时做了一部分问卷调查,当地的村民们都很热情,认真的回答了队员们的问题,村民们还请队员们喝了当地很有特色的茶----宁红茶,队员们都没有喝过,感觉很好奇,很好喝。

7月17号是队员们下乡的第三天,他们上午在南圳村进行了问卷调查,关于农村留守人口务工意愿的问卷,后来南圳村的村委书记邓书记带领他们去参观南圳村的新农村建设以及无公害蔬菜果园基地,据了解,当地的新农村建设卓有成效,果园蔬菜基地规模不小,有一定的面积,通过参观基地,队员们深刻认识了当地产业的发展。下午,队员们走路到了山峰堰村,一路上这组队员在当地引起了极大的反响,震动了当地的农民,他们的问卷调查受到了村民的热烈欢迎,大家积极配合。

7月18号是队员们下乡的第四天,今天队员们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两份问卷调查,一份是关于农村留守人口务工意愿的调查报告,另一份是关于农村融资的情况的调查。由于部分村民不了解村镇银

行,所以问卷有点困难,队员们就慢慢的将给村民听,让他们多多的了解,认识村镇银行的优点,后来可能是队员们的耐心与坚持感动了村民吧,问卷基本上完成了,队员们今天出色的完成了任务,真的很不简单,希望他们再接再厉,好好加油。

7月19号是队员们下乡的第五天,今天上午,队员们带着水果去慰问了山峰堰村的孤寡老人,他们问了村长有关老人的一些基本情况,比如身体、住、衣、食等方面,有些老人身体不好,队员们就贴心的叫他们放下心来,开开心心的过自己的生活,开导开导他们的心理,整个场面很感人,这些队员们的精神可嘉的。下午,队员们参观了茶叶生态科技园,了解了当地茶叶的一些大致情况,并观看了茶科所的布局模型图,很逼真,栩栩如生。

7月20号是下乡的最后一天了,队员们上午去跟竹坪乡的乡政府告别,送上他们对乡政府的感谢并且送上了锦旗以示感谢。下午,队员们买票回来了,一个星期的三下乡结束了,可是留给队员和村民的确是那么多。

现在回想起来,虽然下乡完成了,可是我的人生会因为有这一次经历而不同。可以说,如果你想下乡就得做好吃苦的准备,我现在也终于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苦,大热天,我们就在太阳底下一户户的找农民帮忙做问卷,我们这几天走过的路是我长这么大以来走的最长的了,脚真的走起了泡,当时是有累有热又烦,只想好好地睡一觉,好好地休息,有种后悔的感觉在里面的,有点小抱怨在里面,还有种辛酸在里面,可是我还是坚持没有留泪,我们大家还是克服了困

难,坚持的完成了自己该完成的任务,后续工作还是有很多的,在那里,我们十个人也学会了如何帮助别人,关心自己身边的人,大家都是互帮互助的,给我记忆最深的是:由于我是管钱的,每天的车费很多,至少得80块,所以每天早上的早餐,我们都是吃着包子、馒头过来的,甚至没有一杯豆浆,就是坐在街上的马路上吃的,那情景真的好像我们是流浪儿,我们大家谁都没有怨言,只要是大家一起的,我想做什么事情都是快乐的,我们每天早上六点半出发走路,一路上跟不认识的打声招呼,一声“阿姨、叔叔、大爷、大娘早上好”给我们很大的快乐,同时也给他们很大的震撼。然后是去买早点吃,每天都是这样的,可是我们却觉得很幸福,我看到那里好多的大学生很是羡慕我们,我们穿一样的衣服,有标志,有学校,有会旗在前面,有好多的人都认识我们,知道我们这一支队伍。还有坐车也是给我感觉很幸福的:我们十个人一上车,车上的人都是大量我们,由于车上没有多少人,我们就总是一起唱那首“相亲相爱一家人”这首歌,现在发现那首歌是那么的好听,那么的感人,车上的气氛都被我们带动了,那种感觉真的很幸福。特别是大家一起坐车,一起吃盐水冰棒的时候,大家都说好幸福,是的,真的很幸福。

这次下乡是值得的,带给我好多好多,也带给我好多好多的感动。

三下乡是个锻炼个人能力的活动,三下乡是个充满艰难困苦的活动,三下乡是个处处充满新鲜感的活动。三下乡并不是去乡下旅游,三下乡并不是去享受,三下乡并不是去帮忙做农活。

“三下乡”活动确实是锻炼人的一种非常好的形式,尤其对于我们大学生。它能让你书本上根本学不到的东西,而且能使理论性的东西运用于实践中,真正运用书本上的知识办实事。我相信参加过“三下乡”活动的人都会认为,那短短的一个星期所得到的将会成为人生路上难得的一笔财富。生活就是这样,有耕耘才会有收获,耕耘越多,收获越多。人生路上充满了无数荆棘和难以想象的困难,只有我们用积极的心态和切实的行动披荆斩棘,克服一切困难。我认为“三下乡”活动的具体意义主要来自于以下几方面:

首先,我们真正学会了吃苦耐劳。以前我对劳动模范、感动人物之类的总是不屑一顾,现在亲身体验苦日子后才知道那些称号来得多么不容易。

这一星期中我们8个人自己煮饭做菜,由于条件限制,每天四五个素菜一个汤,肉的影子都看不到,盘子里、碗里总是被吃得干干净净的,没有看到一点浪费。厕所,是我们在那片杂草中开辟的,蹲在那里的时候,各种虫子爬来爬去的,蚊子、苍蝇飞来飞去,真是太恶心了,我们是能忍就忍,尽量避免上厕所。洗澡,我们都是露天的,我们既个个男生倒是没什么,让几个女生也这样确实有点过意不去。我们找到一个大桶,每天晒水给女生洗澡,而男生只能用冰冷的井水。现在

想想还挺难受的。蚊子晚上是铺天盖地的,钉得我们难以入睡,早上可以看到碗盘里是一堆一堆的蚊子。

当然,人毕竟是高级动物,我们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学会了苦中作乐。做菜时,女生呢,洗菜切菜,而男生则掌厨。我们四个男生轮流做,每天四个女评委就会作出点评,最后评出“食神”,这也是生活中的一种乐趣。晚上由于蚊子太多,难以入睡,我们就一起畅谈,唱唱歌,做一些节目娱乐。有时候去村里漂亮的地方,拍拍私人照,与大自然来个零距离接触,体味一下“天人合一”的境界。我们还到军山湖划船,不约而同地唱起了儿时学的歌“让我们荡起双桨”再望望清澈的水面,天空的晚霞,那一派和谐的景象让人徘徊留恋,难以忘怀。 然后,就是看到农民的纯朴和如何与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进行交流。我们住的旁边有个张奶奶,过两天就会给我们送一些蔬菜、西瓜、梨瓜等,当时我们真的很感动,她年纪那么大了,种些蔬菜水果挺不容易,居然还送那么多给我们。那天,我们在农贸市场做能源问卷调查,由于当地青壮年出去务工,留下的主要是老人小孩,所以文化水平较低,大多不识字,这给我们带来很大的阻力。我们只能一题一题地解释,用最平淡的语言表达给他们听,有的只能通过表情来判断他们的选择,这可真考验人的耐性哦。弄得我们个个口干舌燥,精疲力尽,不过成就感和充实感也油然而生。在问卷的同时,我们又称为倾听者,他们除了问卷还给我们介绍了家里情况,虽然听不怎么懂,但还是耐心地倾听着。

再者,如何让自己以最短的时间融入一个团体。我们下乡不是以个人行式行动,而是一个整体。你不能再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而是做任何事必须从全局出发,充分考虑整个团体的利益。我感觉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沟通方式,诙谐幽默的方式最佳。在轻松的氛围中别人更容易接受你的观点,而且可以较快的表露自己的感情。

刚开始,我们这个八人团队称呼、语言都比较拘谨,不过两三天的朝夕相处后,我们相互了解了,每个人都有了小名,谈吐间笑容总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在那和谐的氛围中办事效率也特别高。问卷能源、看望老人、个人采访在大家相互配合共同努力下,可以说办得有声有色。一根筷子可以轻易折断,但十根、百根却牢不可破。

在珍珠养殖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总是不可避免的一对矛盾。在采访员工代表时,她是这样说的:“污染是有的,但影响不大。”她说得比较保守。我们来到珍珠养殖的湖边进行实地调查发现,胡边可以闻到一股怪怪的气味,水质也较差。当地居民又和我们说,在引进珍珠养殖之前,这里水面相当清澈,有大量的鱼类在这繁殖,现在鱼类明显减少,还有,他们喝的生活用水也变得很不干净,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其实,我认为影响是难免的,但可以尽力把破坏程度降到最低。化学肥料尽可能少放,而诸粪、鸭粪引进先进设备净化后再投入湖中。刚开始,投资方面会比较大,但从长远利益来看,这可以让珍珠养殖不断持续下去,利润也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变大,而且可以得到当地人民的支持。经济与环保并进确实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一个地区政府与人民的关系是影响当地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得到人民的支持,政府才能稳固,社会才能持续发展。我们在农贸市场做调查时发现,当地人民一提到“政府”字样,他们脸色就变了,拒绝继续交流。很明显,当地政府没能正确地处理好与人民的关系,人民的发言权得不到保障,敢怒不敢言。长久下去,政府的统治也会受到威胁。这些事都来源于那些贪官,为了一己之私不惜损害人民的利益。所以要搞好政府与人民的关系,首先就要打击贪官,接着就要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人民发家致富,让人民能够安居乐业。

到敬老院一行,我感觉也特别深刻。我们受到老人们的亲切欢迎,跟我们聊了很久,似乎有说不完的话,虽然不怎么听得懂,但我们还是做耐心的倾听者。从这一幕我深深体会到,老人真的很寂寞,老人真的需要大家的关心。老人们在年轻的时候为国家,为社会做了不少贡献,现在到了老年,社会应该回报老人,尽可能在物质上和精神上满足他们的切实需求。中国自古以孝治天下,从小的方面来讲就是个人孝敬他的长辈;而从大的方面来讲,就是社会的年轻人孝敬老年人。总之,做一个至孝之人并不容易,但我们应该尽我们所能去为之奋斗。 此次三下乡活动让我学到许多课本外的知识,受益匪浅。这本社会百科书直接增加我的阅历和经验。我看到农村近几年发展变化,看到了繁荣的景象。同时也看到阻碍农村发展的绊脚石。经过几个村庄的探访调查,发现大部分壮年的文化水平低,环保观念薄弱,思想素质差。

我从小到大的信念就更坚定:要认真读书,用知识改变命运,用知识摆脱贫困的枷锁。人人都应当有这样的想法

从这次三下乡活动中,我感觉到集体的灵魂。这是一股强大的凝聚力,是一份强烈的团队精神。在整个实践活动中,队员之间强烈的团队合作意识表露无遗。我们的交际能力明显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办事能力也得到锻炼。每个晚上,我都开总结会议,大家总结一天的工作,相互分享感想和看法。我们一起拼搏,一起努力,一起欢笑。我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我们共睹大家进步成长。

短暂而又充实的“三下乡”活动已经结束了,当我们坐上返程的客车悄悄地离开那座美丽的小镇的时候;当我们看着那些孩子依依不舍含着泪水目送我们远去的时候,那酸楚的泪水不听话地涌向眼帘,这泪水是牵挂、是责任,也是我们对这个小镇的眷恋,整车的人没说一句话,都沉静在回想和反思之中……

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感到自己学的东西太少,能够帮助和给予他们的也太少。作为大学生,我们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我们应当努力学习,不断成才,主动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再也没有理由去怨天尤人,我们要珍惜我们已经拥有的一切。作为南昌航空大学的学生,我们更应该去主动承担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现在我们就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激发对生活的热情,要把学习和成才当作头等大事,我们要利用科大这个平台,发扬科大精神,要勇于开拓创新、不断进取,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成长,要用我们所学的理论知

识和拼搏精神,去展示新世纪大学生的风采,去为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我们展现了当代大学生良好的形象,发扬了华师学子不怕苦不怕累的优良作风,并将各自的专业知识学以致用,体现了各自的专业特色;我们收获了宝贵的友谊,学会了感恩,感谢身边的朋友在困难时给与我们帮助,感谢那些给过我们信任与支持当地政府、群众与学生!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三下乡活动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圆满结束,大家带着一份感动与思考回程,回想我们分别的那一幕,回想我们与浛洸一中小朋友,回想浛洸人民共同度过的那点点滴滴,回想我们26人留下的下乡足迹,回想这些天来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真的为自己的人生增添了不少的经验和收获,它也是这片天空下不灭的回忆,这将成为我们人生的一笔财富,值得我们永远珍藏!

第四篇:“三下乡”活动总结

为期一周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已经结束。虽然我们十分疲倦,但我们收获很大。这次三下乡活动使我深入了解了舒城农村的基本情况,体会到当地农家老人的质朴真诚。在整个六天的行程里,每天我都有新活动,新感受。

7月13日,也就是下乡的第一天。我的心情有点激动。这里是完全不同于大学校园的另一片天地。这里有炽热的阳光,巨大的昆虫,成群的蚊子。下乡第一天下午我们就去了当地敬老院。敬老院的老人们的生活都有着落,这令人很宽慰。虽然有几个老人对敬老院的物质生活条件不太满意,但从后面几天的调查来看,敬老院的条件比起那些在农村破旧砖房里生活的孤寡老人的条件是好多了.在几天的调查中,我深深地理解了敬老院院长的那一番话:“没什么好抱怨的,国家给钱给房子就够好了。”诚然,敬老院的条件的确可以现进一步提高,但对于那些同由于种种原因而无法进敬老院的孤寡老人来说,敬老院真算得上是一个天堂. 7月14日,下乡第二天.我们前往大别山区参观新四军第四支队旧址.清晨,我们便早早出发,从广袤的平原驶进跌宕起伏的大别山区。我们眼中看到的是碧绿的梯田,嶙峋的山石,蜿蜒的公路。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来到了新四军第四支队旧址纪念馆。纪念馆矗立在一座丘陵脚下。台阶陡而高,门框正而直,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爬上台阶,迎面就是一座敬亭将军的铜像。纪念馆是四合的构型,一草一木都使人敬畏,使人唏嘘。

讲解员是一个大伯,他带我们参观了战史陈列馆等几个分馆。通过讲解我们大致了解了红二十八军的战史以及名将高敬亭的生平。高敬亭将军背负国仇家恨,开辟了抗日根据地,屡立战功。虽然高敬亭将军最后因党组织决策问题被错杀,但他的一生仍旧是抗日报国的一生,仍旧是忠诚于党的一生。我们还了解到,除了高敬亭将军,新四军第四支队为国捐躯的共产党员还有很多,他们长眠于青山荒野之中。他们用自己的鲜血与生命守护了他们的下一代,守护了泱泱中国。我想每个人都要从被寄予希望的人变成了寄予希望的人。每个人都要经历一个从被守护到守护的过程。每个中国人都要肩负起自己的使命,守护自己的下一代,守护古老的华夏文明。

此时,7月14日我们还来到新四军第四支队的纪念塔下瞻仰。三段陡峭的台阶并一个加高的石墩使纪念塔直插青天,屹立在丘陵山谷之中。这是后人为纪念无数为中国解放而牺牲的人们建立的,它时刻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历史。

7月15,16,17日,下乡第

三、

四、五天。这三天我们团进入了问卷调查的关键时间。每天我们都深入周边农村调查当地留守老人的生活情况。在每天的调查中,每次的交谈中,每次的回答中,我们都有新心得,新体会。三天下来,我积蓄了太多的感慨,惊叹,欣喜,暗然。我有太多太多的要说,去表达当地农村老人的喜怒哀乐,去表达当地老人的期望与要求。

在三天中,有许多老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在这许多老人中,总有那么四个老人让我一直念念不忘。第一个老人是在高塘村调查遇见的。当时我们小队初出茅庐,对如何调查以及如何起头都不是太了解。但就是这个老人,他主动找到我们要求配给我们。当时我们小队顿生感激,在交流中,我们又发现老人声音已经哑了,但他竟已有高中文化,可以通过学习书写与我们交流。老人很是积极,虽然人已苍老,但他仍保持一颗热情向上的心。正是拥有这样的热情,他才能如此敞开心扉的帮助我们,正是拥有这样高的方化,他才能如此开明地填写问卷,没有一丝犹豫。每二个老人叫陶方英(名字硬是要与我们说),她的儿子因工殉职,他现在孤苦无依,亟需救助,但她不知什么原因,不能享有低保,她希望社会上的好心人帮帮她。第三个老人是个共产=党员,他叫甘颜发,开了四十多年的车,也不知什么原因,不能享有低保,他只有一个女儿。由于脑血栓,他半身不遂,生活很是艰辛。 以上两个老从使我意识到我们的农村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还有许多老人需要救助,我们的社会救助仍需完善,农村低还有待合理化。第四个老人是在孔集遇上的,他苦口婆心的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养大你们不容易啊,要善待老人啊”老人的话很朴实,却深深的触动了我,老人为家庭为子女会出了一生,他们需要我们的关爱,需要我们的报恩。

7月18日,我们参观了当地的乡镇企业。从地的企业发展状况来看,当地的乡镇企事业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有相当的产值,但我感觉这些企业的发展潜力很大,他们的在产业结构优化和环境保护方面仍可做很多工作。

一周的三下乡活动即将结束,这次“三下乡活动我受益匪浅。通过此次活动,我第一次体会了农村生活,吃了不少苦。通过这次活动我再一次增长了见识,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这次活动,我磨砺了自己的意志。虽然活动结束后,我们这个团就将解散,但这次经历我会一直铭记,这次活动的宝贵经验将使我终生受益。

第五篇:三下乡活动总结

都兰县民政局2011年“三下乡”活动总结

2011年以来,我局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核心,积极贯彻县委、县政府指示精神,精心组织,扎实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使“三下乡”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文化下乡引导农村舆论,解疑释惑“三农”政策,提高农村文明,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推动新农村建设,传播和谐文化、构建和谐都兰,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我局积极响应县委宣传部的号召,会同政府其他部门分别于1月4日至8日深入到察苏镇、香日德镇、夏日哈镇和巴隆乡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通过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的宣传展板及宣传资料把民政工作所涉及的政策、法律法规带到了农村,向当地群众散发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城乡医疗救助等方面的宣传资料近500份,当场讲解、答复群众提出的关于民政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问题。

二、扎实开展“送温暖 献爱心”活动。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弘扬助人为乐、奉献精神。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广大农牧民群众积极参与扶贫帮困,救助弱势群体。活动中我局还带去伏茶300包、儿童棉衣300件、棉鞋300双,慰问了全县贫困家庭、低保家庭、残疾家庭18户。把党和政府

的温暖送到贫困群众户家中,满足农民的精神、物质需求。宣传活动征求群众意见,把服务送到农民家门口,光大了民政形象,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

三、积极配合市司法系统,扎实开展送法下乡活动。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抽调精干力量,坚持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原则,通过张贴宣传标语,散发宣传单,出动宣传车,走进田间地头,在村、镇人口密集的集市设立咨询台等,开展“法律知识进千户”活动,宣传内容包括《五保供养条例》、《农村牧区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婚姻登记条例》、《优抚安臵条例》等法律法规,印制和发放免费宣传资料,并特别制作图纸,浅显易懂,便于农村群众理解、运用。提高了农牧民群众的科学素质文化。真正把“法”送进千家万户。激发了广大农牧民学政策、学文化、学科技的文明生活热情。2011年我局“三下乡”以基层群众需求为导向,真抓实干,奋力突破,将“三下乡”活动不断向前推进,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活动深入民心, 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同时在“三下乡”活动中也存在不足,比如受资金限制开展的活动规模还不够大,影响还不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立足农村,服务农民,把“三下乡”活动推向深入。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