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人教版音乐八年级教案(集锦)

人教版音乐八年级教案(集锦)

人教版音乐八年级教案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音乐八年级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第一篇。

人教版音乐八年级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音乐八年级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人教版音乐八年级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歌舞青春》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青春舞曲》 2.欣赏《共青团员之歌》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演唱《青春舞曲》,体会音乐中人们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对青春的珍惜之情。

(2)通过欣赏《共青团员之歌》,体会音乐中苏联青年誓死保卫国家的决心和信念。

2.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在对节奏的模仿与反复练习中体会音乐要素对表现歌曲情感的重要作用。

(2)找出歌曲旋律的特点,进行简单的创编,并进行歌曲的快速背唱。

(3)结合歌曲,分析歌词,启发学生珍惜青春年华从现在做起。 3.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新疆典型的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

(2) 学习“鱼咬尾”以及重复的旋律创作手法并进行简 单的旋律创编。 (3) 了解王洛宾的生平及贡献。 (4) 准确地有感情地背唱歌曲。 教学过程: 1.导入:

请同学们聆听歌曲,并思考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唱歌《青春舞曲》

(1)请学生边聆听歌曲边小声地哼唱歌曲旋律。

(2)让学生了解新疆音乐的典型节奏型并随老师练习。 附点节奏: 4/4 X.X X X| X.X X X| 切分节奏: 4/4 (3)学生跟随老师的钢琴演唱歌曲的旋律,并找出歌曲的 旋律创作特点。

(4)老师带领学生分析歌曲旋律创作特点。

①请同学们找出歌曲旋律中“鱼咬尾”的部分,并请学 生按此手法进行四个小节的旋律创编。 1=C 2/4 5 3 2 ∣ ∣ ∣ ∣

②请同学们找出歌曲旋律中重复的部分,并对旋律进行逐步记忆。 (5)请同学们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6)跟随老师的伴奏填词反复演唱,并能背唱歌曲。 (7)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为这首歌曲设计相应的力 度和速度变化,并请同学们踊跃展示。 (8)介绍新疆的常用民族乐器。 (9)随老师学跳新疆舞的几个典型动作。

(10)将学生分成五组,一组同学演唱歌曲,一组同学表演 舞蹈,另外一组拍击节奏。 3.竖笛演奏欣赏《青春舞曲》

请同学们观看竖笛演奏视频,体会不同表现形式所带来的不同感受。

4.欣赏《共青团员之歌》

(1)请同学们完整聆听歌曲,边听边思考歌曲的结构。 (2)请同学们分析不同段落的不同情绪。 (3)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大跳)及典型节奏。 (4)完整聆听。 5. 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拉起手》 2.欣赏《校园圆舞曲》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演唱与舞蹈活动中感受、体验青春的气息,激励学生珍惜青春年华、珍惜友谊,友好地对待周围的每一个人。

2.过程与方法:

(1)在聆听讲解、演唱歌曲、探究情感等活动中,理解歌曲的情绪,并用欢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随着《校园圆舞曲》的音乐表演集体舞,增进同学间的交流。 3.知识与技能:

(1)掌握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2)能够用和谐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拉起手》。 教学过程: 1.复习阶段:

(1)教师用柯尔文手势带学生轻声演唱C大调音阶:注意坐姿,控制气息。

1=C 4/4 1-2-∣3-4-∣5-6-∣7-1-∣1-7-∣6-5-∣4-3-∣2-1-∣ (2)随琴演唱歌曲《青春舞曲》。 2.唱歌《拉起手》

(1)请同学们聆听歌曲《手拉手》,并思考问题。 ①歌曲所表现的情绪是怎样的?

②歌曲的速度、节奏、节拍格式怎样的?

(2)跟着钢琴轻声哼唱旋律,注意气息的控制。可根据学生歌唱情况先从D调开始再到A调。

(3)认识切分音,并随老师拍击切分节奏。

(4)请按连续切分节奏对以下旋律进行改编,说一说改编前后有何不同。

1=F 2/4 5 5 5 ∣3 1 ∣6 6 6 ∣5 –∣ 5 5 5 ∣3 1 ∣3 3 3 ∣2 –∣

(5)学生按要求唱旋律,注意唱准切分节奏。

(6)教师播放范唱音频,学生注意聆听。思考:歌曲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7)学生随钢琴轻声填词演唱高声部旋律。提示坐姿及气息控制。 (8)解决吐字咬字问题:老师带领学生朗读歌词前两句,要求口腔打开。

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 歌曲分为几个乐段?

② 每个乐段的演唱情绪是怎样的? ③ 怎样表现这些不同的情绪?

(9)随伴奏音乐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控制气息,咬字清晰。 3.集体舞《青春圆舞曲》

(1) 播放《校园圆舞曲》录音,请同学思考: ① 这段音乐是几拍子的? ② 这段音乐属于哪种音乐体裁? (2) 教师介绍圆舞曲的概念。

(3) 教师师范2-3个舞蹈动作,学生自由组合,随音乐跳起来。播放《校园圆舞曲》视频。

4.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用自己的舞步体验了《校园圆舞曲》节奏明快、旋律流畅的特点,并学唱了表达和平、友谊、团结主题的歌曲《拉起手》,希望同学们友好地对待周围的每一个人,如歌中唱到的那样“拉起手,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

第二单元:《电子空间站》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 认识电声乐器,了解其发声原理。

2. 欣赏《西班牙斗牛舞曲》、《丝绸之路》、《动物世界》片头曲。 3. 唱歌《我的未来不是梦》。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积极体验电子音乐作品,感受电声乐器带来的丰富音响。主动学习、乐于探究音乐要素在作品表现中的作用,并产生想进一步了解电子音乐、探究电子音乐极其相关文化的愿望。

2.过程与方法:

(1) 参与、体验(通过演唱、听辨、聆听、对比探究等方式)、学习电子音乐的过程;

(2) 进一步掌握通过对比聆听和探究来学习音乐的方法。 3.知识与技能

(1)能够跟随录音演唱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

(2)认识常见电声乐器,了解电声乐器的发声原理,能够听辨其音色。

(3)感受和体验电声乐器丰富的表现力,知道电子音乐大师喜多郎。 教学过程:

1. 唱歌《我的未来不是梦》。

(1) 播放由电声乐队伴奏的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 思考乐曲所表达的基本情感。 (2) 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

(3) 教师带领学生重点练习弱起节奏和倚音的长发。 (4) 学生挥拍随录音跟唱歌曲,注意唱准弱起节奏和倚音。 (5) 跟着伴奏完整演唱歌曲,注意节奏准且、咬字清晰。 (6) 请学生讨论:这首歌曲伴奏乐器的选用与以往我们听到的有何不同?

2.介绍电声乐器(多媒体显示歌中乐器的图像和声音,并做相应的介绍)

(1)电声吉他:现代流行音乐中经常使用的拨弦乐器。 (2)电声贝司:现代流行音乐中经常使用的低音拨弦乐器。 (3)电子琴:用电子元件来发声,能模仿各种各样的声音,并带有多种自动功能。

(4)电子鼓:用电子技术来模仿各种鼓声的打击乐器。 设计意图:了解电声乐器的发声原理及其音色特点。 3.欣赏《西班牙斗牛舞曲》

(1) 聆听音乐,思考:乐曲的节奏特点及情绪是如何转换的? (2) 向学生介绍有关西班牙斗牛的相关知识。 (3) 请学生说说电子琴在性能上的特点(键盘乐器、自动伴奏系统、音色变换自由、携带方便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电子琴的音色及功能。

4.欣赏《丝绸之路》

(1)请学生介绍有关丝绸之路的知识。设想以下:假如你是一个作曲家,准备采用怎样的音乐手段来表现它?

(2)介绍曲作者喜多郎。 (3)聆听音乐,思考以下问题:

①请你用简短的词语来描绘这段音乐给你的感受。 ②作曲家是如何描绘出“丝绸之路”画面的?

③ 乐曲的主奏乐器是什么? (4) 试唱《丝绸之路》主题曲。

(5) 聆听音乐,思考:乐曲的结构是什么?乐曲的主题出现几次?每次出现有什么变化?

(6) 集体讨论:电子合成器在音乐表现方面的特点及其与真声乐队的区别。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电子合成器的功能及强大的音乐表现力。 5.欣赏《动物世界》片头曲。

(1)聆听音乐,思考:这首作品采用了哪些特殊的音效?表现了哪种场面?

(2)随录音哼唱主题,听辨主题出现的次数以及每次出现时发生的变化。

(3)对比欣赏《丝绸之路》,讨论:这两首作品表达的情绪有何不同?说一说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电声乐队在表现不同情绪音乐时的不同乐器安排与处理方式。

6. 音乐工作站

请同学们用手机或录音机等设备在课余时间收集校园里的各种声音,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 欣赏《雨林》、《橄榄树》、《夜莺》。 2. 音乐工作站《校园的一天》。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欣赏电子音乐优秀代表作品的同时,加深对电子音乐及其电声乐队的了解,感受到社会发展及科技进步对电子音乐发展的影响,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进一步关注电子音乐。

2. 过程与方法

(1) 在欣赏过程中,能分辨作品中使用的主要乐器音色,感受电子音乐中电声乐队与自然音响、真声乐器音色的完美结合。

(2) 能用简单的电子设备采集、录制生活中的声音,与音乐相结合表现生活场景。

3.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电子音乐及电声乐队的相关知识。感受其丰富的表现力。 (2) 能分辨作品中使用的主要乐器音色。 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播放电子琴、电吉他,电钢琴等电子乐器演奏的音响片段,请学生们听辨乐器音色。并复习电子乐器的知识,请学生说一说电子乐器与真声乐器发声原理的不同之处。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节课中电子乐器的相关知识,为本课电子乐器音色的辨别做准备。

2. 欣赏《雨林》

(1) 完整聆听音乐,思考:这段音乐描写什么?音乐中都有哪些声音?音乐可以分为几段?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音乐有初步整体的感受。 (2)分段欣赏

①请同学们聆听第一段,思考:这段音乐描写了什么画面?音乐中有哪些自然界的声音?使用了哪些乐器? ②请同学们聆听第二段,思考:这段音乐描写了什么画面?音乐中有哪些自然界的声音?使用了哪些乐器? ③请同学们聆听第三段,思考:这段音乐描写了什么画面?音乐中有哪些自然界的声音?使用了哪些乐器?

(3)完整聆听音乐,请同学们说一说听后的感受,并总结这部音乐作品在制作上的特点,并介绍现代录音技术。 设计意图:通过分段欣赏,让学生对这首作品及其创作手法有详尽的了解。

(4)集体讨论:《雨林》这样的音乐作品是否是属于常规意义上的音乐范畴?如何为这类音乐定位(电声音乐、环境

音乐、自然音乐、情调音乐)?这首音乐作品具有什么样的社会意义?

(5)教师归纳总结:科技的发展和录音技术水平的提高给音乐创作和眼瞅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迪音。艾沃森在他的音乐作用中加入在自然界采录的声音,突破了音乐演奏的局限,极大丰富了人们的听觉感受。这些音乐使人仿佛置身于雨林之中,描绘了美好的自然景象,唤起了人们对自然的关注。

设计意图:在欣赏《雨林》的过程中,从听辨音色入手引导学生发现录音技术的提高对电子音乐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让学生知道电子音乐极大丰富了人们的听觉感受,了解通过录音采集来制作电子音乐的特殊手段。

3. 电子工作站《校园的一天》

(1) 请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录制的校园中的各种声音:下课铃声、眼保健操的音乐、上操的广播、读书声、体育课加油声、笑声等。

(2) 教师播放歌曲《童年》,请同学们思考如何将录制来的校园中的各种声音与歌曲串联起来。

(3) 学生设计各种声音进出的时间和顺序,由教师现场通过电脑软件合成。

(4) 完整欣赏师生共同制作的《校园的一天》

设计意图:教师帮助学生从声音采集入手,通过设计、制作、完成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发现电子音响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电子音乐的制作并不是遥不可及。通过师生共同制作音乐作品,提高学生对电子音乐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电子音乐的关注度。

4. 欣赏《橄榄树》

(1) 完整聆听乐曲,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首乐曲的名字是什么?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2) 教师介绍电声乐队与保罗.莫里哀及其著名轻音乐团。 (3) 欣赏校园歌曲《橄榄树》,并随录音哼唱,思考:歌曲表达了什么情感?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4) 再次欣赏电声乐队版《橄榄树》,想一想:电声乐队是如何用乐器、用哪种乐器来“演唱”主旋律的?乐队演奏版与声乐版在音乐表现上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欣赏《橄榄树》的声乐版本及学唱《橄榄树》主题,加深学生对《橄榄树》主题的熟悉程度,并通过与乐队版《橄榄树》的对比,让学生了解电声乐队的相关知识,感受电声乐队演奏的丰富表现力。

5. 欣赏《夜莺》

(1) 导入:教师播放2013年央视春晚《琴筝和鸣》视频,提问:舞台上的演奏家是谁?他在表演中使用的乐器及乐队的构成形式有什么特点?

(2) 播放《夜莺》录音,请同学们想象以下:这首乐器描绘了什么?给你怎样的感受?

(3) 教师介绍雅尼及其乐队。可请同学们观看1997年雅尼紫禁城演奏会的《夜莺》现场表演片段。

(4) 分段欣赏

①聆听引子部分音乐,思考:这段音乐运用了什么乐器?作曲家为什么用这件乐器表现?表现了什么意境? ②聆听第一部分音乐,找出音乐主题,并随音乐哼唱。 ③聆听第一部分音乐,边听边思考:主题出现了几次?每次出现都有什么变化?(演奏乐器、音区、节奏等) ④聆听第二部分音乐,找出这部分的音乐主题,并随音乐哼唱。想一想:这部分的主题与第一部分的主题有什么不同?

⑤聆听第二部分音乐的a段,边听边思考:这段音乐的主奏乐器是哪两种?它们的音色有何不同?作曲家用这种乐器表现了什么意境?

⑥聆听第二部分音乐的b段,边听边思考:在这段音乐中,作曲家又在乐器演奏的基础上加入了什么声音?表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2013年央视春晚演出入手,让学生了解现代电子音乐的发展。通过对《夜莺》的分段欣赏,让学生了解雅尼中西合璧的演绎方式及电子音乐丰富的表现力。

6. 集体讨论:与传统的真声乐队相比,电声乐队具有哪些特点以及哪些独特性?

7. 课堂总结: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音乐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可以模仿各种传统乐器的音色,合成出全新的音响效果,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听觉感受。随着录音设备的发展,电子音乐将成为更广泛更丰富更具个性换的音乐表现手段。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关注电子音乐,并尝试用它来记录生活。

第三单元:歌剧之夜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 唱歌《洪湖水,浪打浪》。 2. 欣赏歌剧《白毛女》选段。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感受、体验歌剧音乐。 (2) 能够自信、有感情地歌唱《洪湖水,浪打浪》。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学唱《洪湖水,浪打浪》的片段,感受、体验人们赞美家乡、热爱生活的音乐情绪,了解装饰音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 通过欣赏和学唱《北风吹》《扎红头绳》片段,感受歌曲表达的音乐情绪,以及独唱和对唱这两种演唱形式的音乐表现。

3. 知识与技能

(1) 能够知道歌剧、歌剧音乐的含义。

(2) 能够对中国歌剧《洪湖赤卫队》和《白毛女》的剧情有一定了解,能够说出作品及作者名字。

(3) 能够分辨独唱与对唱这两种演唱形象。 (4) 能够了解中国歌剧与中国民间音乐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介绍歌剧、歌剧音乐的含义。

设计意图:对歌剧、歌剧音乐含义的了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感受和体验之后欣赏到的歌剧音乐

2. 唱歌《洪湖水,浪打浪》

(1) 聆听音乐,关注歌词,了解歌曲表现内容及旋律特点。 (2) 通过交流,了解剧情、人物及唱段的内容,深入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意境及情绪。

(3) 聆听音乐的前奏部分,找出装饰音,思考装饰音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4) 随琴慢速学唱歌曲曲谱,注意唱准倚音和波音。 (5) 听辨两个乐句,再次体验有无装饰音的音乐表现区别。 (6) 随琴慢速填词演唱歌曲。

(7) 随伴奏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注意要仔细聆听前奏和间奏,准确起唱:声音要优美、圆润;吐字清晰。 设计意图:通过学唱《洪湖水,浪打浪》的片段,感受、体验人们赞美家乡、热爱生活的音乐情绪,了解装饰音的音乐表现力。

3. 欣赏《北风吹》

(1) 介绍《白毛女》剧情。

(2) 聆听歌曲,思考: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音乐情绪是怎样的?歌曲表现了什么故事情节?演唱者是歌剧中的哪个角色?

(3) 随录音学唱歌曲。 (4) 介绍歌曲的曲调是根据名额《小白菜》和《青羊传》改编,教师带领学生随琴哼唱这两首民歌。

(5) 引导学生总结《北风吹》《小白菜》《青羊传》在音乐情绪、音乐节奏、演唱速度、旋律进行等方面的异同。

(6) 随音乐表演,注意表现出喜儿天真活泼、淳朴开朗的性格和等待爹爹回家过年的心情。

设计意图:通过学唱歌曲,能够正确理解歌曲的音乐情绪,并能自信、有感情地表演《北风吹》。通过将《北风吹》与两首民歌的对比欣赏,了解中国歌剧音乐与中国民间音乐之间的紧密联系。

4.欣赏《扎红头绳》

(1)聆听歌曲,思考:这首歌曲采用了哪种演唱形式?音乐表达了哪种情绪?歌曲表现了什么故事情节?演唱这是歌剧中的哪个角色?

(2)随音乐轻声演唱歌曲。

(3)请同学们思考:在这个唱段中,喜儿和杨白劳分别演唱的旋律的节奏有什么不同?这种不同对不同人物心情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4)请同学们分角色演唱歌曲。

(5)请同学们分角色边表演边演唱歌曲,注意表现出喜儿的天真活泼和杨白劳作为父亲对女儿的一片深情。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和学唱《扎红头绳》片段,感受歌曲表达的音乐情绪、了解刻画不同人物及其不同心情的旋律特点,以及对唱这种演唱形式的音乐表现。

5.实践与创造

(1)请同学总结歌曲的基本演唱形式的种类。

(2)聆听以下歌剧片段,分辨哪几个选段的演唱形式是对唱。 ①歌剧《伤逝》选段《紫藤花》。

②音乐剧《歌剧魅影》选段《All I Ask Of You》

③歌剧《塞尔维亚理发师》选段《好朋友,假如你想知道》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活动,检测学生能否听辨独唱、对唱这两种演唱形式。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 欣赏《今夜无人入睡》。 2. 欣赏《卡门序曲》。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感受、体验歌剧音乐,对歌剧、歌剧音乐感兴趣,乐于学习、了解与歌剧相关的音乐文化。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欣赏和学唱《今夜无人入睡》,感受音乐表达的情绪,能够听辨男高音的音色,了解美声唱法以及咏叹调与宣叙调。

(2) 通过欣赏《卡门序曲》,感受音乐表达的情绪,以及歌剧序曲在歌剧中的作用。

3. 知识与技能

(1) 能够感受、体验《今夜无人入睡》的音乐情绪,体验歌剧唱段的深刻内涵和韵味。

(2) 能够感受、体验《卡门序曲》各部分的音乐情绪,并初步认识歌剧序曲具有暗示剧情的作用。

(3) 初步了解普契尼的生平及贡献。 教学过程:

1. 导入:复习歌剧、歌剧音乐的含义。 设计意图:加深对歌剧、歌剧音乐含义的了解。 2. 欣赏《今夜无人入睡》

(1) 介绍《图兰朵》剧情和作曲家普契尼。

(2) 完整聆听歌曲,边听边思考: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是用什么唱法演唱的?歌曲的旋律音调有什么特点?

(3) 分段欣赏:请聆听A主题,边听边思考:这个主题的旋律音调有什么特点?描绘了什么场景?

(4) 介绍宣叙调的相关知识。

(5) 分段欣赏:请聆听B主题,边听边思考:这个主题的 旋律音调有什么特点?它与A主题的旋律音调有什么不同?描绘了什么场景?

(6) 介绍咏叹调的相关知识。

(7) 随音乐轻声哼唱B主题的旋律片段。 (8) 拓展练习。

①歌剧《图兰朵》中运用中国名歌曲调,你们知道这首中国民歌的名字吗?请唱一唱。

②请同学们课下听一听《饮酒歌》与《复仇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烧》这两首歌剧选段,想一想:这两首歌曲的演唱形式分别是什么?它们属于咏叹调还是宣叙调?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今夜无人入睡》和学唱B主题,感受音乐表达的情绪,能够听辨男高音的音色,了解人声分类、

美声唱法以及咏叹调、宣叙调的相关知识。 3. 欣赏《卡门序曲》 (1) 完整聆听音乐,思考: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描绘了什么场面?音乐的结构是什么?演奏乐器是什么?

(2) 介绍《卡门》剧情和序曲的相关知识。 (3) 再次完整聆听音乐,寻找主题。

(4) 分段欣赏:聆听第一主题,想一想,这段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描绘了什么场景?演奏的速度、力度是怎样的?表达了什么情绪?

(5) 分段欣赏:聆听第二主题,想一想,这段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描绘了什么场景?演奏的速度、力度与第一主题有什么不同?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6) 分段欣赏:聆听第三主题,想一想,这段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描绘了什么场景?调性和节拍有变化吗?演奏的速度、力度与第一二主题相比又有何变化?情绪上又有什么变化?

(7) 请学生随录音哼唱第三主题。

(8) 分段欣赏:聆听第四主题,想一想,与前三个主题相 比,这段音乐发生了什么变化?演奏的速度与力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暗示了什么呢?

(9) 聆听全曲,记录每个主题出现的顺序。 (10) 介绍回旋曲式。 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卡门序曲》、跟唱第三主题,感受不同段落的不同情绪,了解歌剧序曲的相关知识与功能,以及回旋曲式结构。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 欣赏《猎人合唱》。 2. 欣赏《回忆》。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感受、体验歌剧音乐和音乐剧音乐,对歌剧、音乐剧感兴趣,乐于学习了解歌剧、音乐剧的相同与不同。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欣赏《猎人合唱》,感受音乐的速度、力度和男声合唱的特点,了解合唱在歌剧中的作用。

(2) 通过欣赏《回忆》片段,感受音乐表达的情绪,对比音乐剧与歌剧的相同与不同。

3. 知识与技能

(1) 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随音乐跟唱《猎人合唱》,体会合唱带来的不同感受。

(2) 能够感受、体验《回忆》的音乐情绪,辨别演唱方法,对比音乐剧与歌剧的相同与不同。

(3) 初步了解安德鲁.洛伊德.韦伯的生平及贡献。 教学过程:

1. 复习导入:除了咏叹调和宣叙调之外,歌剧中还有哪些声乐形式?

2. 欣赏《猎人合唱》

(1) 聆听歌曲,思考: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表现了什么内容?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演唱速度是怎样的?歌曲能分为几段?

(2) 介绍《自由射手》剧情与作曲家韦伯的生平及其代表作。 (3) 分段欣赏:聆听引子部分,想一想:这段音乐的演奏乐器是什么?具有怎样的节奏特点?描绘了什么场景?

(4) 分段欣赏:聆听第一段,思考:这段合唱描绘了什么 场景?它的旋律、节奏、力度、伴奏分别有什么特点? (5) 分段欣赏:聆听第二段,思考:这段合唱描绘了什么 场景?它的旋律、节奏、力度、伴奏分别有什么特点?

(6) 分段欣赏:聆听第三段,思考:这段合唱的歌词与前面有什么不同?它描绘了什么场景?它的旋律、节奏、力度、伴奏分别有什么特点?

(7) 讨论:这段合唱的伴奏有什么特点?是如何烘托歌曲情绪的?力度变化对音乐画面的描绘有什么作用?

(8) 唱一唱以下主题,注意弱起节奏和二声部音准。 (9) 随音乐完整跟唱,感受歌曲的情绪。 (10) 讨论并总结:合唱在歌剧中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整体聆听和分段欣赏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音乐的速度、力度在刻画某种特定场景时的重要作用以及男声合唱的特点,并了解合唱在歌剧中的作用。

3. 欣赏《回忆》

(1)介绍音乐剧的相关知识、作曲家安德鲁.洛伊德.韦伯及音乐剧《猫》的剧情。

(2)完整聆听《回忆》,边听边思考: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什么?表现了“魅力猫”怎样的内心世界?演唱方法属于美声还是通俗?演唱速度是怎样的?

(3)请同学们跟着录音轻声哼唱,感受歌曲旋律的进行。 (4)哼唱《歌剧魅影》主题曲旋律,感受它与《回忆》在音乐情绪上的不同。

(5)讨论:音乐剧与歌剧之间有什么联系?两者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6)拓展练习:请同学课后搜集《猫》和《歌剧魅影》中其他唱段,进一步感受音乐剧的无穷魅力。

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和跟唱《回忆》,感受音乐剧的音乐风格特点,激发学生对音乐剧的热爱,了解音乐剧与歌剧的不同。

4. 课堂检测

(1) 聆听音乐片段《回忆》《今夜无人入睡》《卡门序曲》 《猎人合唱》,说一说它们分别出自哪部歌剧或音乐剧。 (2) 聆听音乐片段,回答问题。 ①聆听歌剧《费加罗的婚礼》选段《你们可知道》,回答:这段唱段是用哪种唱法演唱的?

②聆听音乐剧《西贡小姐》选段《Sun And Moon》,回答:这段唱段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3) 在表中填入你知道的西洋歌剧和中国歌剧的名称。 设计意图:

通过此环节,检测学生能否听辨本单元所学作品的音乐主题及其演唱方法和演唱形式。

第四单元:神州音韵

(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采花》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能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 对四川民歌的音乐风格特点有初步的了解。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旋律特点、进行节奏与听音练习风方式学习歌曲,了解民歌风格。

3.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歌曲的旋律进行特点与节奏特点。 (2) 了解民族调式以及四川民歌风格。 教学过程: 1. 导入 (1) 节奏练习 ① X X X ; ②。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练习帮助学上熟练掌握切分节奏。

(2) 唱一唱民族五声调式音阶:do re mi sol la 设计意图:复习五声音阶,为之后的歌曲学习做准备。 (3) 观察以下三组音与之前的练习有什么联系。 ① ; ②;③。

(4) 用do、re、mi、sol、la五个音创编带有切分节奏的简短乐句。

设计意图:通过创编练习使学生深入掌握切分节奏的民族五声调式。

2. 学唱歌曲

(1) 请同学们聆听歌曲,想一想:歌曲中一共用了哪几个音?歌中唱了什么内容?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 介绍民歌的相关知识。

(3) 跟着录音哼唱歌曲,想一想:歌曲可以分为几句?

前一句的结束音和后一句的起始音有什么关系?这种创作手法的名称是什么?

(4) 跟着老师学唱歌谱,注意旋律的上下行级进,唱准四度大跳。 (5) 填词慢速演唱歌曲,注意节奏要准确,吐字要清晰。 (6) 跟着伴奏欢快地演唱歌曲。

(7) 分组自选段落及演唱形式(齐唱、对唱、一领众和) 演唱歌曲。试一试用四川方言演唱,了解民歌与方言的紧密联系。 (8) 根据曲调即兴创编新歌词并演唱。

设计意图:通过对歌曲旋律、节奏、创作手法等的分析以及学唱,使学生了解民歌的相关知识以及四川民歌的音乐风格。 第五单元《环球之旅

(三)──非洲与亚洲》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解析 1.教学内容

(1)学唱《依呀呀噢咧噢》。

(2)欣赏《鼓的语言》、《当太阳降落》。 2.内容解析

(1)《依呀呀噢咧噢》

《依呀呀噢咧噢》是一首欢快的扎伊尔民歌,表达了扎伊尔人民对祖国、领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歌曲为四二拍,旋律走向以级进为主,结构上采用了乐句重复的手法,切分节奏的频繁使用,使音乐富于动感。

(2)《鼓的语言》

《鼓的语言》是西非科特迪瓦的阿萨克罗村庄里鲍勒族的一首民间鼓乐。演奏者用鼓的演奏来模仿口语中的语言发音,模拟说话传达信息。他先用鲍勒语说一句话,然后再用鼓的演奏来重复这句话的意思,以下就是他用鼓的语言表达的意思:(a)我现在开始打鼓;(b)我打鼓就要结束了;(c)阿萨克罗村的一位小孩正在这里打鼓;(d)科姆拉科请您脱帽;(e)村里的人全都到田里去了,去年我们买了收咖啡豆的机器,村里有些年轻人已经拥有了那种机器,这种机器现在刚刚开始使用。

除了传递信息外,说话鼓也会用在宗教意识、歌舞或节日庆典上。 (3)《当太阳降落》 《当太阳降落》是一首南非民歌,分为三个乐段,前八小节为第一乐段,节奏舒缓,曲调平稳,旋律多极进下行。音乐情绪抒情而略带惆怅,叙述了黑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后八小节为第二乐段,连续的八分音符和后半拍十六分音符所产生的推动力,使音乐活泼而有动感,表达了回到故乡的迫切心情;第三乐段为第一乐段的再现。此歌具有典型的非洲民歌特点,其乐句短小,音域狭窄,旋律以“sol、mi”为主干音,运用了节奏与乐句的重复手法。

教学目标与解析 1.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南非民歌《当太阳降落》,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扎伊尔民歌《依呀呀噢咧噢》,初步体验非洲民间歌曲的风格特点。

(2)能认真聆听《鼓的语言》,了解打击乐器“鼓”在非洲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能快乐、积极地参与各种节奏练习。

2.目标解析

(1)学生能通过分析音乐语言要素,用自己的语言对非洲歌曲的特点进行简单地描述。学生能以自然、放松的状态演唱歌曲,准确把握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并结合律动以及节奏拍击表现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时有较强愉悦感。

(2)学生能了解在非洲人们如何通过鼓的演奏来传达信息,了解非洲音乐复杂多变的节奏,并通过拍击节奏为歌曲伴奏、模仿乐曲典型节奏等活动进行表现。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唱好《依呀呀噢咧噢》,能认真聆听非洲歌、乐曲,从而感受、体验非洲音乐的特点。

2.教学难点:以自然、放松的状态演唱歌曲,并准确表现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积极参与聆听、演唱、律动等音乐活动,感受、体验非洲音乐的风格特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一)播放非洲音乐短片,简介非洲的风土人情:非洲是世界第二大洲,赤道贯穿非洲中部,是世界上最炎热的地方,那里有世界上最大的撒哈拉沙漠,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有著名的埃及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还有独具神秘色彩的木乃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非洲,去欣赏那里的风土人情,感受非洲音乐。

(设计意图:视觉与听觉的直观感受,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进入学习情境并产生学习愿望。)

(二)教师出示非洲地图,对“非洲音乐”的概念进行界定。 教师:非洲作为一个地理概念无疑是指整个非洲大陆,但从包括音乐在内的文化角度来看,非洲音乐通常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黑非洲)源于本土的各种黑人传统音乐。撒哈拉沙漠以北(北非)的音乐则属于阿拉伯音乐的范畴。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非洲音乐”范畴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歌曲教学

扎伊尔民歌《依呀呀噢咧噢》

(一)聆听歌曲,说说歌曲演唱的速度是怎样的?表现了什么音乐情绪?

(二)出示歌曲中的几种切分节奏,并进行节奏训练。

(三)教师范唱歌曲,学生找出歌曲中重复的节奏或旋律。

(四)随琴划拍视唱歌曲曲谱,找出歌曲的骨干音,并说说歌曲的在音域上有何特征。

(五)随琴以较慢的速度填词演唱,体会歌词特点,注意咬字清晰。

(六)师生随琴以接龙的形式演唱歌曲。

(七)随琴完整地演唱歌曲。

(八)用稍快的速度、欢快的情绪完整地演唱歌曲,教师用非洲手鼓伴奏。

(设计意图:首先通过各种方式地聆听并熟悉歌曲,随后采用自主学唱、随琴模唱、接龙演唱等方式,体验歌曲的旋律与歌词创作的特点,从而准确地把握与表现歌曲。)

三、欣赏教学

科特迪瓦民间鼓乐《鼓的语言》

(一)教师:在你们刚才的演唱中,老师用手上的乐器为你们助兴呢,你们认识它吗? 学生:非洲鼓。

教师:是的,它就是最常见的非洲手鼓。在非洲,音乐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它既注重艺术性,又强调社会性、政治性和宗教性;它既可纯粹用于娱乐,又可以成为传递信息的手段。非洲人偏爱敲击乐器,鼓和马林巴是非洲使用最多的乐器。

(二)介绍非洲鼓的相关知识。

教师:鼓是非洲人的亲密朋友。在非洲,存在几十种基本鼓型和数百种鼓的变形。鼓的功能和用途在非洲也是多种多样的,除了用于音乐外,有时还是民族、部落或宗教的象征,或用来传递各种信息,常常用来号召人民参加公益劳动、抵御敌人来犯、报告火警等。所以被称为“会说话的鼓”。

(三)播放《鼓的语言》,提问:“非洲鼓”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模仿人声,传达信息的?你能感受到鼓的节奏、速度、力度、音调的变化吗?

教师:你听懂了它们在说什么吗?呵呵,不是非洲人基本都听不懂!但是,我们能听出鼓语的基本情绪,是快速、紧急、热烈的,还是愉快、抒情、舒畅的,我们是可以听出来的。因为非洲的语言和汉语一样是有“声调”的语言,用不同的声调读同一个字,意思便会不同。用鼓来模仿有声调的非洲语言发音的抑扬顿挫,把这些单字、短语和句子的声调和语调打出来,便成为“鼓语”,鼓就会说话了。

(四)鼓乐实践。 1.了解非洲鼓高、中、低音的演奏方法。 2.在老师的指导下为歌曲创编伴奏节奏型。 3.用创编的节奏型为歌曲演唱伴奏。 南非民歌《当太阳降落》

(一)聆听音乐并思考:歌曲中哪几个是骨干音?音域特征有哪些?有没有重复的旋律?

(二)教师结合《依呀呀噢咧噢》与《当太阳降落》这两首歌曲总结非洲歌曲旋律特点。

非洲音乐的旋律通常是围绕着一个或几个骨干音而进行,乐句比较短小,常做反复,且音域较窄。在节奏上多采用附点、切分、后半拍起等节奏型。

(三)随乐哼唱歌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与解析

(一)教学内容

欣赏《丰多姆佛罗姆的舞蹈》《依内妈妈》《桑巴》《探戈舞曲》。

(二)内容解析 1.《丰多姆佛罗姆》

《丰多姆佛罗姆》是加纳的一种宫廷仪式舞蹈,这种舞蹈因伴奏需要使用丰多姆佛罗姆鼓而得名。

舞蹈中的合奏具体由以下乐器组成:(1)称作弗罗姆(from)或彭马(bommaa)的大型单面鼓;(2)称作阿通潘(atumpan)的对鼓;(3)小型单面鼓,并加进称为“拥诺”沙漏型双面鼓;(4)称为达乌罗(dawuro)的圆锥形大型铁制钟。以上乐器各有分工,钟演奏一定的节奏型或拍子,起着统一节奏的作用;小型鼓则具有丰富音乐结构、增强节奏感的功能;阿通潘鼓担负着提示从这一节奏模式转到另一节奏模式的领头任务,演奏“招呼”节奏型,与弗罗姆“对答”。进而阿通潘鼓演奏恰当的谚语和赞赏,与弗罗姆演奏表现英雄性格的连打和定型节奏相配合。

“丰多姆弗罗姆”意为英雄或战士的舞蹈。在舞蹈中常模仿战斗情景,表现进攻和抵抗,用象征动作表示对国家和王的信赖与忠诚。

2.《依内妈妈》

《依内妈妈》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古巴黑人民歌。以四四拍子的切分节奏为特征,其典型节奏通常以五个音为一组:X X X X X。 3.《桑巴》

《桑巴》是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巴西特点的音乐形式。作为“狂欢节音乐”而闻名于世的桑巴,是以黑人强烈而丰富的节奏为基础,融入欧洲人的旋律和多声部音乐而形成。其特点是:二拍子,大调式,短促的滚动性复合节奏给人以激情似火的感觉。

4.《探戈舞曲》

《探戈舞曲》是阿根廷“探戈”的一首名曲,表现了热闹的化装游行的情景。探戈,起源于19世纪由古巴带到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古典舞曲哈巴涅拉舞。其音乐特点是四二拍子的哈巴涅拉的摇曳节奏──独特的切分节奏。舞曲两个乐段构成,第一乐段为小调式,第二乐段为大调式。伴奏乐器由小提琴、大提琴、按钮式手风琴和钢琴等组成。其中,按钮式手风琴在表现乐曲鲜明的节奏感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与解析

(一)教学目标

1.欣赏《依内妈妈》,了解古巴黑人民歌的特点。

2.欣赏《丰多姆佛罗姆的舞蹈》《桑巴》《探戈舞曲》,并在聆听、演唱、随乐舞蹈、拍击节奏等实践的活动中,了解非洲鼓乐的节奏特点,了解桑巴、探戈的节奏特点、音乐风格及舞蹈典型动作。

(二)目标解析

1.学生能通过聆听,拍击出歌曲所运用的典型节奏并总结出歌曲的乐句构成。

2.学生能结合音乐与舞蹈的欣赏,了解桑巴、探戈的音乐特点,在节奏拍击、随乐哼唱或舞蹈等参与性的体验活动中,感受非洲音乐复杂多变的节奏以及美洲音乐所具有的多元、“混血性”的特点,并了解相应的音乐文化背景。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结合各种音乐活动欣赏《依内妈妈》《桑巴》《探戈舞曲》,感受美洲音乐所具有的多元、“混血性”的特点。

(二)教学难点:积极参与欣赏、节奏拍击、随乐哼唱或舞蹈等各种音乐活动,感受、体验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教师播放非洲鼓乐,学生随乐进教室。

教师:我发现刚才有部分同学进教室的时候,已经情不自禁的随着音乐“舞”起来了,那你们知道吗,在非洲,舞蹈可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段非洲舞蹈音乐,听听音乐中的主奏乐器是什么?

二、欣赏教学

加纳宫廷仪式舞蹈音乐《丰多姆佛罗姆的舞蹈》

(一)聆听音乐,思考:在这段音乐中你能听出其中的固定节奏型吗?你能模击出其中的几种节奏型?

(二)介绍非洲舞蹈音乐与鼓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鼓乐《丰多姆佛罗姆的舞蹈》。

鼓则是非洲舞蹈中主要的伴奏乐器,它是非洲黑人舞蹈音乐的灵魂。刚才我们听到的是加纳一种宫廷仪式舞蹈的伴奏音乐,乐器以鼓为主,加上铁钟,演奏中贯穿着固定节奏型“”。

(三)老师出示四条节奏,学生先分组练习,之后在老师的指挥下,以自己喜欢的敲击方式一组一组进入节奏敲击,形成节奏的和声。

(四)了解非洲音乐中复合节奏模式。

教师:同学们,你们刚才集体合作制造了一个丰富的节奏和声,它使人感到参差不齐、此起彼伏,却又浑然一体。音乐家把这样一种在同一速度下不同节奏句式同时进行的多线形节奏形态叫“复节奏”。这种复节奏的音乐动感十足、充满活力,是非洲音乐的一个重要特征。非洲音乐有着高度发达的节奏,节奏是非洲音乐的灵魂,也是非洲黑人对世界音乐文化的重大贡献。现代的西方流行音乐和部分艺术音乐作品,都从非洲音乐的节奏中获得丰富的营养和启示。

古巴黑人民歌《依内妈妈》

(一)教师:谁在1492年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学生:哥伦布。

是的,之后欧洲殖民者纷至沓来。欧洲人的入侵、黑人奴隶的贩卖,美洲的音乐呈现出独特的多元混合的特点,有原住民印第安人的旋律,有欧洲的和声,有非洲的节奏等。今天我们重点感受拉丁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的音乐。

(二)聆听歌曲,思考:歌曲运用了哪种典型节奏?歌曲由几个乐句构成?

(三)老师介绍古巴音乐的相关知识。

(四)随伴奏演唱歌曲。 《桑巴》以及《探戈舞曲》

(一)聆听《桑巴》,思考:能听出这首乐曲中的主奏乐器吗?音乐的情绪怎样?音乐采用了怎样的速度?

(二)老师介绍桑巴的相关知识。

(三)聆听《探戈舞曲》,思考:你能听出来这是一首什么舞曲吗?音乐中哪种乐器在演奏主旋律?

(四)教师介绍探戈的相关知识。

(五)拓展与探究。

1.根据老师的提示,练习探戈节奏。

2.老师播放音响,学生听辨:哪一段音乐是桑巴?哪一段音乐是探戈?(如:“恰恰”“探戈”“桑巴”“伦巴”)

三、课堂小结

拉丁美洲音乐以其旋律的美妙、节奏的独特、和声的浓郁、色彩的丰富呈现于世界乐坛。节奏当中较多非洲音乐的痕迹。由于有着共同的音乐渊源,各国音乐文化又有许多共同之处,如在几十个国家中任何一首民歌都可以伴舞,任何一首民间舞曲又都可以加上歌词来演唱,所有国家的民间音乐都是载歌载舞的,在当地印第安人的语言中“taqui”一词,既指“歌唱”又指“跳舞”。他们的“桑巴”、“探戈”传遍了世界。

第六单元《冬之旅》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1)学唱歌曲《踏雪寻梅》。 (2)欣赏钢琴曲《十一月·雪橇》。 2.内容解析

(1)本单元分三课时来完成,本课将安排在第一课时进行,是以《踏雪寻梅》歌曲教唱为主,采用《冬之旅》进行导入的一堂新授课。《踏雪寻梅》为带再现的二段体,是一首短小精炼、意境高雅的艺术歌曲。表现了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情绪。四次“响叮当”用断音来表现,生动地描绘了驴儿颈上的小铃声。整首歌曲风格统一,旋律与歌词的配合恰到好处,唱起来十分流畅、亲切。歌曲中运用了强与弱、连音与断音、附点与非附点等多种对比表现手法,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深刻地领悟和表现歌曲的意境。

(2)钢琴曲《十一月·雪橇》选自柴可夫斯基的钢琴组曲《四季》,此曲为三部曲式。第一部分的主题具有浓郁的俄罗斯音乐风格,由中庸的快板和五声音调组成,质朴而宽广,使人联想到车夫哼唱着俄罗斯民歌,赶着三套马车在茫茫雪原上奔驰的情景。中间部主题较为活跃,带有歌曲和舞曲的双重特点。在小二度倚音装饰下,生动的模仿了马车铃铛的声响。这一旋律在铃铛声中盘旋跳跃,使乐曲充满生气。在欣赏每一部分乐段时可配上相关图片背景或展示谱例,同时需要学生对音乐家柴可夫斯基有所认识。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1)在赏析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能用富有弹性的声音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感受歌曲高雅的意境,能对歌曲表现的画面展开美好而富有情趣的想象,对冬天产生浓厚的兴趣。 (2)正确识读《踏雪寻梅》乐谱,掌握弱起小节和大量休止符的正确演唱节奏,并通过二声部发声训练做到在演唱歌曲时声音的和谐统一。

(3)通过欣赏乐曲《十一月·雪橇》这首钢琴曲,能分析曲式特点并体会音乐作品所描绘的画面和要表达的情绪。

2.目标解析

(1)要唱好一首歌曲首先要掌握歌曲的情绪和风格特点,从音乐的基本要素出发,对音乐进行全方面分析和理解,掌握了音乐作品的内涵才能通过声音正确的表达出音乐应有的情感元素,《踏雪寻梅》这首歌曲描绘的是冬天的雪景,欢快的情绪,跳跃的节奏,教师要用合适的引导手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认真聆听与赏析音乐,让学生真正做到带着欢快愉悦的心情和丰富的表情演唱歌曲,感受歌曲高雅的意境,能对歌曲表现的画面展开美好而富有情趣的想象,对冬天产生浓厚的兴趣。

(2)唱歌与识谱是密不可分的,学唱歌曲的前提必须正确识读歌谱,练习弱起小节与休止符停顿的节奏型。《踏雪寻梅》是一首二声部歌曲,高低声部都有着各自的音高特点,教师在进行二声部发声练习时要着重强调音色和音高的和谐统一,通过指导和实践探索提升学生合唱的和声效果。

(3)钢琴曲《十一月·雪橇》是一首俄罗斯风格的乐曲,以欣赏为主,主要通过分段听赏,对乐曲进行曲式分析,体会每一段乐曲旋律的不同特点所描绘的不同画面和景色,以及人物的刻画,主动思考乐曲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和情绪。

三、教学重、难点

(1)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踏雪寻梅》。 (2)掌握好弱起小节和休止符的节奏,并在演唱歌曲中做到二声部声音的和谐统一。

四、教学策略

以多媒体课件资源为主,运用情境导入法、预设悬念法、谈话讨论法引导式教学。在歌曲学唱中注重分声部训练,教师适当示范,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实践体验和创编活动,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前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唱好歌曲,欣赏好音乐作品。

五、教学过程设计

1.组织教学 课前播放歌曲《铃儿响叮当》,学生进教室。 (设计意图:《铃儿响叮当》是一首描写冬天意境的歌曲,大家都能哼唱,而且较欢快,给他们创设“美丽的冬天”的意境,感受到冬天的气息,体验到冬之韵的意境。) 2.新课导入

(1)播放童声合唱《雪绒花》,展示关于冬天的一组风光图,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视觉冲击感受冬天的美。

(2)出示无音乐的画面:雪过天晴,白雪皑皑,红梅怒放。 师:画面中描绘的是什么? 生:各抒己见。 师:我们都知道,梅花总是挑选在最严寒的冬天开放,梅花傲雪斗艳,凌寒独开,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精神,它们为沉寂的冬天增添了一抹艳色,一片生机。这种敢于困难做斗争的精神是大家值得学习的。

(3)引出课题《踏雪寻梅》。 (设计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精彩的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点燃他们求知的火花,使我们的教学得心应手。)

3.欣赏与学唱歌曲《踏雪寻梅》

(1)教师简单介绍歌曲的词、曲作者。

(2)初听歌曲,或教师示范弹唱,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及意境美。 师:能谈谈音乐给你的感受吗?音乐把你带入了怎样的画面? 生:讨论并积极回答,教师评价。(欢快的、悠闲的、怡然自得的) (3)教师介绍二声部合唱并做好发声练习。 介绍二声部合唱及其要求; 实践与发声练习。(展示板书)

(4)哼唱歌曲第一声部旋律(高声部)。老师钢琴伴奏。 展示谱例,熟悉曲调。若直接唱准旋律有困难,可用“啦”“啊”等方法练唱; 练唱歌词1—2遍。 (5)练唱第二声部旋律(低声部)。 展示谱例,老师钢琴伴奏; 练唱第二声部歌词1—2遍。 师生合作演唱,合唱《踏雪寻梅》。 同学们唱第一声部,老师配唱第二声部;老师唱第一声部,同学们配合老师合唱第二声部。

(6)教师随时用钢琴帮助低声部学生找准音,达到声部和谐、准确; 填入歌词练唱二声部合唱歌曲(2—3遍)。

(7)多媒体展示歌词。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有感情有表情完整跟琴跟伴奏演唱。

4.欣赏钢琴曲《十一月·雪橇》 (1)完整地聆听钢琴曲《十一月·雪橇》。

师:请同学们思考这首乐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和情景? 音乐作品的主奏乐器是什么? 乐曲可以分为几段?

(2)学生欣赏乐曲后,可以初步地讨论和交流。 (3)介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

(4)复听乐曲,分乐段欣赏。 通过多媒体展示板书和段落音乐出示三个乐段的主题旋律。欣赏时,教师可以重点提示学生乐曲演奏的主题,便于学生把握。

(5)分析各部分出现的出题次数与旋律特点。

(6)再次聆听全曲,进一步体会乐曲的意境,能够独立听出各乐段的主题音乐,并尝试总结出乐曲的曲式结构。

5.课堂小结 学生主动说说冬天带来的乐趣,教师总结。

第二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茉莉花》教案设计

课 型: 唱歌课 教学内容: 歌曲《茉莉花》

教学目标 :

1、 学会歌曲河北民歌《茉莉花》。

2、了解歌曲的主旋律、风格,锻炼学生的配合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艺术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歌曲学唱

感受二声部的和谐以及有感情的歌唱歌曲。 教学过程 :

一、 组织教学

二、 导入 新课: 老师唱一首歌曲,同学们听一听是什么体裁的歌曲? 《沂蒙山小调》(民歌) 教师: 对,民歌.中国的民歌和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浩如烟海的民歌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是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同学们,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几首歌曲片断,你听一听都是属于什么体裁?

1 (放录音)

1、《太阳出来喜洋洋》

2、《放马山歌》》

3、《川江船夫号子》》

4、《无锡景》 学生回答。

板书—— 民歌的体裁: 山歌、小调、 劳动号子

5、听一听这是什么地方的民歌?(放录音)《茉莉花》 江苏民歌 茉莉花

三、歌曲学唱

1、听录音--------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选择:A、 欢快活跃 B、亲切抒情

2、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选择:A、 婉转细腻柔美 B、粗犷豪放抒情

3、歌曲表现了青年姑娘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学生回答)

歌曲表面上是在表现年轻姑娘既想摘花又怕挨骂的天真神态,实质上是在表现青年男女之间的纯洁感情。

4、歌曲教唱 老师用钢琴伴奏分声部教唱

(划拍唱-----难点纠正:把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容易出现的错误纠正过来。)

5、声部配合,完整有感情的演唱。

四、欣赏(放录音)

1、《茉莉花》—江苏民歌。与河北民歌作以比较,看看两者旋律有何

2 不同?风格有何不同?

2、欣赏不同版本的《茉莉花》片断(合唱版、爵士版、器乐版) (这首民歌流传于全国各地,其歌词基本相同或者大同小异,旋律上既有相同的因素,由尤其独特的地方特色,从而鲜明的表现了民歌的变异性。)

第二单元 梨园撷英

组织教学:课前情境渲染——在教室里挂上中国结、红灯笼、戏剧脸谱等中国传统民俗装饰,录音里播放着“隆格隆”。

一.导入

出示三张代表不同民族音乐体裁的图片,让学生回答是哪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戏曲、宋祖英的演唱)

二.激情引(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原文地址http:///thread-101768-1-1.html)趣

1.学生讨论:对戏曲音乐的了解

2.教师总结:我国的民族文化多采纷呈历史悠久在众多的文化种类中戏曲艺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艺术的代表。

3.师生同唱歌曲《唱脸谱》,初步感受戏曲音乐的韵味。(演唱同时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各种京剧脸谱)

A.我们看到演员们的脸上涂了颜色并画成了花脸,这是我国戏曲中特有的化装艺术,尤以京剧为典型,因为它在构图、勾画、涂色等

3 方面都有一定的谱式,所以叫“脸谱”。

B.讨论颜色的不同寓意和象征:(结合相应的脸谱进行课堂讨论)

红色——威武中正——钟馗 黑色——严肃刚正——包公

蓝色——凶猛豪爽——窦尔墩 白色——阴险狡诈——曹操

C.老师提问:我国的国剧是哪一剧种?历史上的四大名旦都是谁?

D.教师与学生交流后讲解

三.感受与体验

1.由《唱脸谱》这首歌导入对京剧的介绍:

A.介绍我国京剧发展的历史以及其唱腔的特点(主要包括西皮和二黄两种唱腔)

B.请同学听京剧名段《铡美案》中《驸马不必巧言讲》运用的是哪一种唱腔?

2.学唱《驸马不必巧言讲》

根据节奏念戏文 (要求:字正腔圆 )

唱戏谱 学大戏 (提问:这段唱腔里面最后一句同学们唱得最有韵味,如果给这句加一个动作的话,大家想想怎么加才能让我们的演唱更有点京戏的味儿?)

请同学创造性的表演,进一步体会京剧艺术的魅力。

3.聆听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打虎上山》与《驸

4 马不必巧言讲》作比较,并请同学们描绘或表演两段情节。

4.看录像《女驸马》,展开对另一剧种的认识 。

学生谈对黄梅戏的了解

教师补充介绍黄梅戏以及它的著名曲目

5.跟VCD演唱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

6.学生学习并表演戏剧的基本手势和走圆场等。

四.创造与实践

1.看脸谱说人物与行当——包拯、红娘、曹操……

2.才艺大比拼

活动内容:画脸谱、根据脸谱演角色、老调新唱——编戏文。

第三单元时:管弦和鸣

教学目标

l、通过视听练习使学生认识西洋管弦乐队及乐器,能够听辨乐器音色。

2、通过欣赏乐曲,使学生能够准确听辨大、小提琴、长笛、小号和单簧管的音色,感受不同乐曲的音乐风格,了解不同音乐体裁及其特点。

3、通过让学生们触摸乐器、演奏乐器,使学生对乐器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了解乐器音色及外形,能准确听辨小提琴、大提琴、长笛、小号、

5 单簧管的音色。

教学难点:

体会以上各乐器在表现音乐风格时的作用。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拉德斯基进行曲》(展示管弦乐队照片)。

教师:同学们,你们熟悉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乐曲吗?(学生回答:《拉德斯基进行曲》)。

教师:这首乐曲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保留曲目。同学们知道它是什么乐队演奏的吗? (学生回答:交响乐队) 教师:对,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交响乐队以及交响乐队的乐器组成。

二、介绍西洋管弦乐队及其组成乐器,欣赏乐曲(多媒体播放乐器组图片)。

l、交响乐队也叫西洋管弦乐队,它的音乐表现力极其丰富,是世界上最大的乐队。在强奏时,它雷霆万钧;弱奏时,它飘若游丝。它有八个8度的音域,3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乐队。请同学们看看这张图片上有哪些乐器?(学生回答略)管弦乐队根据乐器的材质和演奏方式分为四个乐器组:弦乐器组、木管乐器组、铜管乐器组、打击乐器组。我们先来认识弦乐器组(出示弦乐器组的图片,分别播放乐曲片段)。

6

2、介绍弦乐器组:弦乐器组由小提琴、大提琴、中提琴、低音提琴等乐器组成。乐器的音色由共鸣箱体积大小以及琴弦粗细的不同而决定。低音提琴、大提琴是低音乐器,音色低沉浑厚;中提琴是中音乐器,音色柔美醇厚;小提琴是高音乐器,音色优美抒情,富于歌唱性。下面我们就分别来听辨这些乐器的音色。 (播放乐曲,教师随机解说)。

3、欣赏两首由弦乐器演奏的乐曲《查尔达什舞曲》和《梦幻曲》。

播放《查尔达什舞曲》和《梦幻曲》,请同学们边听边想,回答问题:

a、这两首作品的音乐风格是什么? b、这两首作品是用什么乐器演奏?为什么?(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a、《查尔达什舞曲》音乐快慢对比强烈,音乐形象鲜明,慢板忧郁而细腻,快板欢快而热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梦幻曲》旋律曲折优美,速度徐缓,犹如在甜美的梦境中。

b、小提琴的音色柔美,演奏技巧丰富,可以很好的表现《查尔达什舞曲》的音乐情绪及内容。大提琴音色柔和醇厚,能充分表现《梦幻曲》如梦如幻的意境。

4、介绍木管乐器组(播放木管乐器组图片,分别播放乐曲片段)。

学生辨认乐器,讨论每件乐器的音色(略)。

教师总结:木管乐器组由长笛、短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组成。长笛音色明亮、活泼,适合表现流畅的旋律。短笛是长笛音域的

7 补充,在乐队中有“花腔女高音”之称。单簧管和双簧管是木管乐器组中的中音乐器,外形略相象,但单簧管的哨片是单簧,适合演奏活泼、流畅的旋律。双簧管音色略带沙哑,多表现抒情的旋律、温柔的情绪(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原文地址http:///thread-101768-1-1.html)。大管音色低沉、厚重,是木管乐器组里的低音乐器。

5、欣赏两首由木管乐器演奏的乐曲《西西里舞曲》和《单簧管波尔卡》。

播放《西西里舞曲》和《单簧管波尔卡》,请同学们边听边想,回答问题:这两首作品的音乐风格是什么? 教师总结:《西西里舞曲》音乐旋律清新优雅,由于有变化音,使旋律别具一格。《单簧管波尔卡》旋律简洁明快,轻松明快。

6、介绍铜管乐器组:(播放铜管乐器组图片,分别播放乐曲片段)。学生讨论每件乐器的音色(略)。

教师总结:铜管乐器组由圆号、小号、长号、大号组成。圆号也叫法国号,音色圆润迷人,是木管乐器和铜管乐器音色的连接:小号音色嘹亮、辉煌适合表现号召性的旋律;长号也叫伸缩管、拉管,适合演奏号角般的旋律;大号音色低沉、笨重。

7、欣赏《拿波里舞曲》,了解小号的音色。

学生讨论:在这首乐曲中小号的音色特点。

答:细腻、柔和音色富于舞蹈性。

8、介绍打击乐器组学生讨论每件乐器的音色。(略)

8

9、学生活动:认识、触摸乐器。(略) 第四单元 神州大地(4)-茂密的森林 4,学生讨论:歌曲的节奏,速度,旋律的特点. 5,引导学生注意后半排起唱,唱好并唱准波音,要掌握好三连音的节奏以及强弱记号,使学生能够盛情并茂地演唱歌曲. 6,老师伴奏,学生演唱,演唱形式可采用领唱,齐唱等.也可分小组演唱,自选演唱形式. 二,欣赏

《大森林的早晨》

1,分析:歌曲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大森林魅力景象的描绘,第二部分抒发了作者的感情.第三部分是全曲的高潮段,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音调较第二部分更加强烈,其中从"我要歌唱,我要赞美,歌唱这大自然的景色"速度突快,音调上由模进开始,与前面自由舒展的旋律形态成鲜明对比,在倒数第九小节处重又回到宽广的节奏上来,与第一,二部分形成呼应. 2,听录音,学生自由讨论歌曲的情绪,演唱形式以及表达的主题思想. ——清新优美的,深情歌颂的,表达了对大森林的无比热爱. 3,学生可随录音哼唱以熟悉曲调. 4,分析歌曲的结构,前后曲调有何不同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 5,注意歌谱中的各种表情记号,谈谈它们的作用. 3.课堂小结 4.课堂练习

9 小设计

通过对以上两首歌颂森林的歌曲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根据书上的提示,按不同的调式,不同的表演形式各设计(或查找)一首关于森林的歌曲 ,为下一节课欣赏不同体裁,不同调式,不同表演形式的乐曲作好准备.

《走进非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2.通过欣赏舞蹈和学做舞蹈动作,能辨认、识别非洲音乐和舞蹈,并能了解非洲音乐节奏特点与舞蹈的密切关系。 3.模仿非洲黑人舞蹈。 教学重难点:

欣赏非洲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能模仿和学习一两种独特的音乐表现法。 教学用具:

钢琴、图片`油彩、草裙、贝壳、纸盒、羽毛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言:

10 演唱歌曲《当太阳降落》,并能准确表现歌曲的音乐风格。 教师:今天我们要去环球之旅的第三站──非洲。

非洲,有着辽阔的沙漠,茂密的丛林,漫长的海岸线。生活在这里的主要是黑色人种。他们与其他种族的人们共同创造了丰富而独具特色的非洲音乐文化。下面让我们来听一首南非民歌《当太阳降落》

二、学唱歌曲

1.欣赏歌曲《当太阳降落》,感受歌曲的情绪、风格特点。 教师小结:人声演唱是非洲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首典型的非洲民歌,歌曲 以朴实的音乐语言叙述了黑人对家乡缠绵的思念和急于回到故乡的迫切心情。

2.教师范唱歌曲,鼓励学生轻声模唱。 3.演唱歌曲: (1)完整连唱歌曲,

(2)处理歌曲,重点突出歌曲的特点。对学生提出的个别难点,进行单独练习。

(3)请学生思考还有哪些自己熟知的黑人歌曲。教师带领大家共同思考,列举《深深

的云》《云车,你飞下云端》等歌曲。并告知学生,这些在美国流行的黑人歌曲正是

伴随黑人被掳掠的历程来到了美洲大陆。 (4)总结非洲歌曲旋律、节奏的特点。 (5)启发学生指出黑人歌曲具有多声部的特点。

(6)(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原文地址

11 http:///thread-101768-1-1.html)教师应用五度关系,为学生演唱的歌曲《当太阳降落》第一段伴唱。 (7)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三、拓展

1.了解非洲黑人舞蹈的特点(节奏强烈,强调人体的每个部位,如头、颈、肩、胸、腰、胯和四肢的表现力),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黑人舞蹈不仅为宗教信仰和各种仪式以及劳动需要而产生和存在,也是非洲黑人用身体动作和节奏表达思想情感和生命体验的最重要方式。

3.观看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录像,了解这种舞蹈表演场景和社会功能。 (1)启发学生根据舞蹈进行想象:该舞蹈是表现黑人劳动、休闲娱乐、求雨、丰收。还是表现黑人狩猎的情景?

(2)介绍黑人舞蹈的形式,初步了解黑人舞蹈服饰、面具、化妆和舞蹈音乐的特点。

4、指导学生总结归纳该舞蹈动作的特点。

四、创作

1.引导学生学跳黑人舞蹈。

2.用老师准备的用品化妆、做面具,扮演非洲黑人。(将学生分为两个大组)

3.随着丰多姆佛罗姆舞蹈音乐表演狩猎的舞蹈场面。

4.分组表演,一部分学生演唱歌曲《当太阳降落》,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

五、延伸

聆听当代流行歌手演唱的摇滚风格的歌曲,引导学生注意传统演唱方式与摇滚演唱方

式在节奏上的变化和差异。

非洲黑人舞蹈对美国和其他西方世界的音乐舞蹈产生了很大影响。它特有的节奏是现

代西方大多数流行音乐舞蹈的来源,爵士乐、摇滚乐、迪斯科音乐舞蹈的动作和节奏

中,明显看到非洲黑人舞蹈的影响。

第三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本站推荐)

第一单元 百卉含英

第一课时:茉莉花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茉莉花》(江苏河北唱法)并能够准确而有感情地演唱; 2.难受不同地域《茉莉花》的风格特点,进而了解不同地域的民风、民俗、民情。

3.欣赏童声领唱合唱《茉莉花》,理解力度记号与音乐表达的关系 重 点 : 歌曲学习、音乐欣赏 难 点 : 把握不同地区的民歌风格 教学方法: 启发、互动 教 具:多媒体钢琴等 课 型:综合课 教材分析:

《茉莉花》是我国广为流传的一首民歌,变体极多。流行于河北的《茉莉花》是诸多变体中的一首,节拍为四四拍,音阶为五声调式,旋律以级进为主,曲调高亢、嘹亮,加上运用方言演唱,明显地体现出当地的民歌风采。表现了赏花人对纯洁美丽的茉莉花的赞美之情和渴望采摘茉莉花的迫切心情。江苏《茉莉花》也是诸多变体中的一首,流传于江苏一带。二四拍,五声音阶,调式,分节歌形式。它那优美自然、委婉流畅、富有浓郁江南风味的旋律,具有鲜明的东方民族音乐风韵,犹如甘泉沁人心脾。它的内容健康淳朴,描绘了一个村姑对茉莉花无限热爱的感情。《好花红》是布依族代表性民歌,主要流传于贵州中部。歌曲柔和优美、清新流畅,内容深邃,借花寓人,表达了布依族人民对新生活的赞美之情。句头、句尾的装饰音体现了布依族民歌的独特风格。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宣布上课。

2.面带微笑地问好:“同学们好!”并环视全体学生。 1.全班起立。

2.有礼貌地问好:“老师好!” 营造上课和谐氛围

二、导入新课

在寒假中我们共同度过了一个中华民族历史传统上最为隆重的节日——什么节?——对,是春节。春节过后,春天就开始了,虽然最近还有些许冷意,但春天的脚步已慢慢地走近我们。那么,春天给大家的感觉是怎样的呢?——满眼翠绿、鲜花盛开、莺歌燕舞,其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当数盛开的鲜花,今天我们的课题就是以花卉为主题的内容——百卉含英。

1.齐声回答——春节

2.认真思考,勇敢发言谈自己的想法。 3.认真听讲,随教师进入新课内容。

以自然季节转化特点切入,贴近学生生活,容易引起共鸣活跃课堂气氛

三、欣赏歌曲《茉莉花》

1.教师简介《茉莉花》内容、情节及其在全国流传、变异情况。

2.播放《茉莉花》江苏版本与河北版本,引导学生认真聆听,初步感受歌曲演唱情绪和风格的不同。

3.鼓励学生发言,讲述两首《茉莉花》给人的不同感受,鼓励学生用恰当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予以鼓励、肯定。

4.结合学生感受,讲解祖国南、北地区地理环境差异、气候条件不同对人民生活习惯、性格特点的重要影响,进而决定不同地域的民歌风格的不同。

5.请学生欣赏东北《茉莉花》,引导他们根据掌握的知识对其作出地域判断。 (1).听讲,掌握《茉莉花》简况。

(2).欣赏歌曲录音,初步感受歌曲演唱情绪和风格的不同。 (3).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观点。

(4).认真听讲,掌握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对民歌风格影响的关系。 (5).欣赏东北《茉莉花》,并作出判断。 了解作品,为学习歌曲打下基础 让学生真正理解音乐以更好地表达歌曲 对比感受,以利于学生准确把握歌曲风格

四、欣赏布依族民歌《好花红》 1.播放歌曲录音,引导学生认真聆听,初步感受歌曲演唱风格。 2.范唱、讲解布依族民歌的旋律特点。

3.再次聆听《好花红》歌曲录音,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对音乐风格的把握。 (1).认真聆听,初步感受歌曲演唱情绪及演唱风格。 (2).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观点。 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五、歌曲学唱《茉莉花》(河北) 1.再次听赏河北《茉莉花》 2.跟录音学唱歌曲 3.教师范唱 4.难点重点教唱

5.教师弹琴伴奏,引导学生完整随琴演唱歌曲。

(1).认真聆听教师范唱,初步感受歌曲演唱情绪及演唱速度 (2).跟录音学唱歌曲。

(3).听教师范唱,整体感受歌曲风格。 (4).随伴奏串唱歌曲。

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掌握主旋律有利于学生对作品的把握

六、课堂小结

总结课堂知识要点,激发学习下节课内容的热情和愿望。 作业: 有感情地背唱歌曲《茉莉花》 教学后记: 1.开始学习演唱河北《茉莉花》时,学生较容易与江苏《茉莉花》旋律混淆,特别是第一句。教学时采用听辩与范唱以及听唱相结合的方法,最后学生能够很准确地辨别、演唱两首《茉莉花》,加深了对不同地区音乐风格的把握,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若能有宋祖英在金色大厅演唱《茉莉花》的录象给学生看看,效果会更好些,且更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热爱民族艺术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音乐欣赏

教学内容:欣赏:《牡丹之歌》《玫瑰三愿》《绒花》《妹妹找哥泪花流》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以描绘“花”为主题的声乐作品,了解不同时期的声乐作品的不同表现手法,感受不同的情感,了解以“花”喻人的艺术创作手法;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民族音乐的思想感情;

3.链接欣赏《妹妹找哥泪花流》,加深对歌曲《绒花》的理解; 4.掌握几首歌曲的主旋律,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重点:歌曲学习、音乐欣赏 教学难点:把握不同地区的民歌风格 教 具:电视机、vcd等 课 型:音乐欣赏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宣布上课。

2.面带微笑地问好:“同学们好!”并环视全体学生。

二、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不同版本的《茉莉花》,让我们感受了春天的美,本节课我们将通过欣赏以描绘“花”为主题的声乐作品,了解不同时期的声乐作品的不同表现手法,感受不同的情感,感受更加绚丽多彩的春天。

三、欣赏歌曲

(一).《牡丹之歌》

1.播放音乐,启发感受乐曲的风格特点,鼓励学生用恰当词语描述作品表达的情绪。

2.介绍电影《红牡丹》剧情。《牡丹之歌》是影片《红牡丹》中一首插曲,《牡丹之歌》一方面对红牡丹其人进行歌颂,一方面升华为对牡丹花的广泛赞扬。歌曲的旋律没有大的起伏跌宕,通过迂回与平稳,流露出对牡丹的无比崇敬。 3.学唱歌曲主旋律。 4.完整欣赏作品,感受音乐形象。

(二).《玫瑰三愿》

1.播放音乐,启发感受乐曲的风格特点,鼓励学生用恰当词语描述作品表达的情绪。

2.介绍歌曲创作背景。《玫瑰三愿》是我国现代音乐史上杰出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黄自的代表作品之一,是一首优秀的抒情歌曲,创作与1932年。作者以抒情细腻的笔触、赞美感叹的音调慨叹玫瑰在战火中的不幸,深情而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山河破碎的愤慨以及爱国主义精神。 3.学唱歌曲主旋律

4.完整欣赏作品,感受音乐形象。

(三)《绒花》

1.播放音乐,启发感受乐曲的风格特点,鼓励学生用恰当词语描述作品表达的情绪。

2.介绍电影《小花》剧情。《绒花》是电影《小花》的插曲之一,创作于1979年。它以委婉抒情的民歌风曲调,歌颂了影片中以小花为代表的农家少女,在革命年代的那种牺牲和奉献精神。曲调新颖流畅,富有激情,优美动听,感情表达充分。

3.学唱歌曲主旋律

4.完整欣赏作品,感受音乐形象。

四、课堂小结

总结课堂知识要点,激发学习下节课内容的热情和愿望。 五.布置作业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有感情地背唱几首歌曲的主旋律。 教学后记:

1.本节课欣赏的歌曲皆为电影插曲,在欣赏歌曲过程中把电影情节梗概给学生简要介绍,既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又使他们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的相关知识面得到拓展,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相应歌曲的主旋律学生也演唱较好,加深了他们对歌曲的理解; 3.在教学时注重电影情节梗概的介绍,还起到学生理解感受电影与歌曲的关系的作用,效果很好。若能把相应的影片剪辑放映给学生看,可能效果会更好。

第二单元 梨园撷英

第一课时:学唱京歌《唱脸谱》

教学目标:

1、学唱京歌《唱脸谱》,由此感受京剧唱腔与现代音乐元素的糅合之美。

2、让京剧小知识融合在歌曲的学唱中,使二者融会贯通,相得映彰

3、使比赛学本领的方式贯穿整堂课的教学之中,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出发,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获取。由此激发学生学习戏曲的热情,体验”人生大舞台,舞台小人生”的京剧魅力。 重 点:京剧艺术的体验与感受

难 点:西皮唱腔的模唱与歌曲节奏的准确把握 教学方法:启发、互动

教 具:多 媒 体教学设备、钢琴等 课 型: 综合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言:

追溯到远古时期,音乐便无处不在,音乐构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我们喜爱它,更追随它。于是从周杰伦R&B风格的《双节棍》,腾格尔具有摇滚风格的《天堂》,韩红民族音乐风格的《雪域之光》等都令我们激动而疯狂。(老师可以唱两句,让同学们感受一下歌曲特别之处)因为这些歌曲风格新颖,所以让人留恋忘返。听,还有那么一种音乐是多么熟悉啊!(目的:从学生学习兴趣点出发,一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二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播放《我是中国人》片断,导入新问题:此曲加入什么是音乐元素? 知识回顾:京剧的起源 新知识的传授:什么叫京歌。

二、新课《唱脸谱》的学习(采用比赛学本领的方式来激发同学们学习热情) 具体措施:请同学自愿分两组(戏迷组、票友组)通过在学的过程中回答问 题与学习效果的积分来评出优胜组。 教学流程:

1、教师范唱《唱脸谱》

请大家边听边思考问题:歌曲唱的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老师给回答正确的组积分,补充对歌曲唱词的分析。)

2、音乐小知识:脸谱(学生欣赏脸谱图并说说脸谱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积分与评价并进行旧知识的回顾:京剧的行当)

3、歌曲的曲式分析:歌曲由几部分组成?各部分音乐有何特点?(播放《唱脸谱》学生看问题抢答,老师补充、积分)

4、歌曲的分段学习 第一乐段的学习:

4/4拍的强弱规律及划拍方法,弱起小节的准确演唱 前倚音的模唱(老师范唱)

时值饱满的演唱长音、休止符准确把握

(学生看谱,模唱、老师范唱,指挥。两组分唱、交替两乐句演唱、比赛。老师评价积分)

第二乐段的学习:

插入唱腔小知识(西皮、二黄的唱腔特点)

拖腔的重点练习(看指挥、划拍、找感觉,注意长音的时值唱满。) 上波音的模唱

京剧唱腔的模仿(注意:气息饱满、字头清楚、字尾归韵。) (两组三段的交替唱,评价积分)

5、歌曲的艺术处理(分组讨论):你认为用怎样的声音与演唱形式才能更好的表现歌曲?(两组抢答、积分)(第一部分由女生演唱,声音流畅舒展在娓娓道来中又富含激情。第二部分由男生演唱,声音明亮、刚强有力。)

三、教学拓展(音乐活动—京剧大舞台)

老师引言出京剧的四大艺术特征:唱、念、做、打并由此请同学们通过音乐活动体验让外国人都为之惊叹的京剧的魅力。(音乐活动:你能唱首京歌吗?你能唱段京剧吗?你会说句念白吗?你能做几个动作吗?让学生选其一即可,也可以作为两组比赛的加试题进行。)

四、评价与总结 老师评出优胜小组给予鼓励,颁发奖品—脸谱,并布置下节课学生要准备的内容。(画脸谱,了解一些著名的京剧剧目,收集一些描绘京剧人物的经典剧照等。) 作 业: 1.背唱《唱脸谱》

2.利用课余时间观看CCTV—11的《名段欣赏》等相关节目 教 学 后 记:

老师希望学生都喜欢京剧,并唤起无比的热情去热爱中国源远流长的戏曲文化。着重引导:流行音乐也要以民间音乐、严肃音乐为基石,有了他们的融合才有音乐的艺术之美。

第二课时 戏曲介绍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戏曲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对戏曲这种舞台艺术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2、通过欣赏、分析戏曲名段、归纳等教学活动,感受戏曲的魅力,了解戏曲的发展与变化,提高艺术修养。

重 点: 传统戏曲的特点:综合性、虚拟性、程式化 难 点: 传统戏曲的特点 教学方法:启发、互动 教 具: 多媒体、钢琴 课 型: 欣赏课 教学过程:

(课前音乐《唱脸谱》)

一、导入

1、同学们听到的课前音乐是什么歌曲?它与我国哪种艺术形式有关?京剧。

2、除了京剧,同学们还知道我们中国的哪些戏曲?(越剧、昆剧、豫剧、黄梅戏等)

中国的戏曲艺术风格各异、流派众多,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块民族文化的魂宝——戏曲天地中,去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

二、欣赏与分析

(一)传统戏曲

1、起源与表现内容 (1)介绍戏曲起源与形成

人类原始歌舞→南北朝“歌舞戏”→唐朝“参军戏”→宋代“杂剧”→元代“元杂剧”(设问:著名剧作家及其代表作?) 至此,中国戏曲形成。

(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 唐代,出现了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 ,宋代,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有了综合的趋势,出现了“宋杂剧”, 元代,戏曲形成。)

(2)表现内容 a、播放视频:视频黄梅戏《天仙配》选段《路遇》 设问:剧中人物是谁?表现内容是什么? 引出表现内容之一:七仙女、董永 神话故事。 b、京剧《空城计》剧照

设问:剧中人物是谁?表现的内容是什么? 引出表现内容之一:诸葛亮 历史故事《空城计》

c、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根据哪个剧种创作的?越剧。 引出表现内容之三:民间传说

2.传统戏曲特点: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 (1)传统戏曲的特点:

(一)综合性 a.播放视频片断

问:戏曲的表演形式有哪些?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性极强的戏剧艺术,各种表现手段“唱、念、做、打” 相互补充,相互衬托,融为一体。虽然在不同的剧目和场次中各有侧重,但总体来说,还是以唱为主。

b.欣赏黄梅戏《天仙配》片断《夫妻双双把家还》 学生演唱

(2)传统戏曲的特点

(二)虚拟性 a.欣赏京剧《贵妃醉酒》片断

问:这个片断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段?有哪些布景、道具?

生答(教师补充):这是一个“唱、做”俱佳的唱段。婉转优美的唱腔表现了失意的杨贵妃的醉态。

布景里的屏风花团锦族,说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百花亭;

牡丹花暗示了杨贵妃的身份。传统戏曲舞台上的布景很少,一般不设置逼真的布景。舞台上的一桌二椅可以象征各种虚拟的物件。有时是金殿、衙门,有时是山坡,有时又是城楼、院墙、床铺。

b.欣赏视频片断,说说剧中人物在做什么?用了哪些伴奏乐器? 中国戏曲在剧情安排和舞台调度上采用虚实结合的夸张手法,通过身段动作予以象征性的表现。特定的动作表现特定的生活场景。例如:扬鞭以代马,摇桨以代船。

(3)传统戏曲的特点:

(三)程式化

戏曲的传统乐队分为文武场:文场为小型民族管弦乐队;武场是打击乐。 a.辨认乐器。 b.锣鼓经“四击头”

中国戏曲音乐有固定的曲牌与板式。在“唱念做打”上都有一套规范化动作与套路。这是我国传统戏曲的第三个特点:程式化。 (二)现代戏曲

随着时代的变迁,戏曲也进行了一系列变革,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1、欣赏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片段,并思考几个问题: (1)乐器的运用出现了哪些新元素? (2)舞台效果上运用了哪些新手段?

2、学生回答,教师补充,以表格的形式总结 现代戏曲艺术特点

音乐风格 除继续保持传统特点外,引入了交响乐等形式 舞美灯光 精美华丽、虚实结合,运用科技手段烘托剧情

现代戏曲避开了传统戏曲中的“才子佳人,王侯将相”的形象,避开了传统戏剧音乐节奏缓慢的现象,讲现代普通话改变了传统念白让今人听不懂的现象,人物动作干练清爽虎虎生威也改变了传统戏曲的舞蹈动作,人物服饰就是我们现代人中能够找到的东西让人没有距离。加上大型交响乐队的伴奏,把京剧特有旋律和现代音乐完美结合在一起。

三、戏曲知识竞赛:(分组)

每组选出一位同学代表本组同学选题,回答问题,如果觉得不完整,其他同学可以举手补充。

四、总结与归纳

传统戏曲以程式化的音乐、唱腔、念白、动作、人物造型,以及高度象征性和虚拟性的舞美展现中国特有的古风雅韵,以其特有的魅力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绽放异彩。而现代戏曲引入了交响乐和重唱、合唱等多种形式,加上现代高科技手段的运用,给人以强烈的艺术冲击力,使之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

五、学生活动 知识竞赛

小 结 作业

复习传统戏曲的特点:综合性、虚拟性、程式化

教学后记:

戏曲学习对大部分学生来说不很感兴趣,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要始终把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放在重要地位。

在学生对戏曲还并不十分了解、表演能力几乎为零的情况下,“体验”(做、念、唱,舍去“打”)这一环节必须做到循序渐进。

第三课时:复习《唱脸谱》、欣赏《铡美案》《智取威虎山》

教学内容:

复习《唱脸谱》、欣赏《铡美案》《智取威虎山》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讲解、听辨,让学生大致了解中国的戏曲音乐艺术,重点掌握京剧艺术中的各个行当,再看戏时能从中分辨出各个行当的人物角色。 教学重点:京剧音乐知识的掌握。 教学难点:能听辨出京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已学习了一首“戏歌”《唱脸谱》,这首歌具有浓郁的京剧韵味,你们认为这首歌哪一段哪一句最具京剧的韵味呢?(师生共同交流讨论),最后一句一字多音的“拖腔”。最后一句最具有京剧特点,也最难唱,我们一起来唱唱这一乐句。下面让我们伴随伴奏音乐演唱这首歌。

1.戏曲的概念:

问:你知道哪些戏曲?或者你能分(听)辨出歌曲与戏曲吗?他们有什么不同?你是如何分辨的?简单讨论后教师讲解:见课本p26。戏曲是综合艺术,它包括文学(剧本)、音乐、舞蹈、武打、人物造型、舞台美术、舞美灯光等等。

2.中国戏曲的种类(幻灯片)

中国的戏曲艺术博大精深,种类繁多,各地由于方言、风俗、环境、文化等不同,所以戏曲艺术种类也不尽相同,我们这一单元就选取了几种有代表性的: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等。

下面我播放几个片断,同学们听辨一下,它们各属于哪个地方剧种? 这节课我们主要来认识京剧。 3.介绍京剧及相关知识。

京剧:中国最大的剧种,被誉为中国的“国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京剧的伴奏乐器文场主要有京胡、京二胡、小三弦、月琴、唢呐、笛子等,武场主要有板鼓、大锣、小锣、铙钹等(见课本p19介绍)。不同乐器演奏出不同的效果,描写不同的场面。

京剧从时间上又分为传统京剧、现代京剧。

京剧从表演形式上可分为四种:唱(唱腔)、念(念白)、做(动作)、打(武打)。

从声腔上分西皮、二黄两种。一般,二黄比较深沉,带有浑厚、凝重的特色;西皮明朗流畅,带有欢快兴奋的特色。

从表演行当上又分为生、旦、净、丑四类角色。 下面仔细说说各个行当:(结合图片讲解)

生:戏曲舞台上的男性;分为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

老生又称须生、胡子生、正生,指的是中年以上的男性,一般要带髯口(假胡须),按照年龄的不同分别带黑、灰、白三种。

小生指的是年轻的,要化妆,表示英俊潇洒的,分文小生、武小生,常说的有奶油小生、文弱书生等。

武生,指的是擅长武艺的角色。 娃娃生:专门扮演儿童的角色。

旦:戏曲舞台上的女性;一般常有:青衣、花旦、花衫、武旦、彩旦、老旦。 青衣也叫正旦,是指在戏曲人物中,端庄、严肃、正派的大家闺秀,表演以唱功为主的,走起路来迈着莲花步,很稳重的;花旦是指年轻、活泼、灵巧的女性,性格开朗、走路带小跑的,以念白为主的,像《拷红》当中的小红娘,《拾玉镯》中的孙玉姣等。花衫是集青衣的稳重、花旦的活泼、武旦的武功于一身,唱念做打并重的角色。武旦,又称刀马旦,是精通武艺的女性角色,像孙二娘、扈三娘、梁红玉等角色。老旦:戏曲中年龄较大的女人。彩旦,俗称丑婆子,以滑稽、诙谐地表演为主。

净:俗称“大花脸”,就是我们常说的戏曲中需要画脸谱的,性格豪放、威武、凶猛、剽悍的男性角色。

中国的脸谱很讲究,夸张象征的色彩,可以表达人们的爱憎:(结合图片讲解)

红:代表忠义英勇;代表人物关羽。 黑:代表肃穆刚直;包公、李逵。 黄:勇猛剽悍;典韦、黄三太。 蓝:狰狞残暴;单雄信、窦尔敦。 绿:粗莽憨直;马武。 白:奸诈诡诈;曹操。

丑:一般表示戏曲人物中灵巧、机敏、幽默、狡猾的小人物。这些角色一般在鼻梁上画上一块白,俗称“豆腐块”。

★课堂小赛场:

你能认出这些行当吗?看图片说出行当名称。

了解了京剧相关知识,认识了京剧角色之后我们来欣赏两段京剧唱腔,感受一下京剧的韵味。

简介剧情:

播放《铡美案》选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驸马不必巧言讲;结合课本介绍听辨其唱腔的不同。

播放《智取威虎山》选段──打虎上山,对比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的不同。西洋乐器加入伴奏产生的不同效果,特别强调圆号的大段演奏,吹出描绘性的音调,表现茫茫无际的林海雪原。

通过听赏两首不同风格的戏曲片段,感受体会中国戏曲艺术的魅力所在。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进行了戏曲知识的讲解,并欣赏了京剧片断,同学们通过学习欣赏要对京剧有所了解,并尽可能做到能听辨出京剧这一剧种。

教学后记:

第三单元 管弦和鸣

第一课时:音乐欣赏

教学目标:

l、通过视听练习使学生认识西洋管弦乐队及乐器,能够听辨乐器音色。

2、通过欣赏乐曲,使学生能够准确听辨大、小提琴、长笛、小号和单簧管的音色,感受不同乐曲的音乐风格,了解不同音乐体裁及其特点

3、通过让学生们触摸乐器、演奏乐器,使学生对乐器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重 点: 了解乐器音色及外形,能准确听辨小提琴、大提琴、长笛、小号、单簧管的音色

难 点: 体会以上各乐器在表现音乐风格时的作用 教学方法:启发、互动教具 多媒体、钢琴等 课 型: 欣赏课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一、导入新课

播放《拉德斯基进行曲》(展示管弦乐队照片)

教师:同学们,你们熟悉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乐曲吗?(学生回答:《拉德斯基进行曲》)。

教师:这首乐曲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保留曲目。同学们知道它是什么乐队演奏的吗?

(学生回答:交响乐队)

教师:对,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交响乐队以及交响乐队的乐器组成。

二、介绍西洋管弦乐队及其组成乐器,欣赏乐曲(多媒体播放乐器组图片) l、交响乐队也叫西洋管弦乐队,它的音乐表现力极其丰富,是世界上最大的乐队。在强奏时,它雷霆万钧;弱奏时,它飘若游丝。它有八个8度的音域,3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乐队。请同学们看看这张图片上有哪些乐器?(学生回答略)管弦乐队根据乐器的材质和演奏方式分为四个乐器组:弦乐器组、木管乐器组、铜管乐器组、打击乐器组。我们先来认识弦乐器组(出示弦乐器组的图片,分别播放乐曲片段)。

2、介绍弦乐器组:弦乐器组由小提琴、大提琴、中提琴、低音提琴等乐器组成。乐器的音色由共鸣箱体积大小以及琴弦粗细的不同而决定。低音提琴、大提琴是低音乐器,音色低沉浑厚;中提琴是中音乐器,音色柔美醇厚;小提琴是高音乐器,音色优美抒情,富于歌唱性。下面我们就分别来听辨这些乐器的音色。

(播放乐曲,教师随机解说)。

3、欣赏两首由弦乐器演奏的乐曲《查尔达什舞曲》和《梦幻曲》。 播放《查尔达什舞曲》和《梦幻曲》,请同学们边听边想,回答问题: a、这两首作品的音乐风格是什么?

b、这两首作品是用什么乐器演奏?为什么?(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a、《查尔达什舞曲》音乐快慢对比强烈,音乐形象鲜明,慢板忧郁而细腻,快板欢快而热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梦幻曲》旋律曲折优美,速度徐缓,犹如在甜美的梦境中。

b、小提琴的音色柔美,演奏技巧丰富,可以很好的表现《查尔达什舞曲》的音乐情绪及内容。大提琴音色柔和醇厚,能充分表现《梦幻曲》如梦如幻的意境。

4、介绍木管乐器组(播放木管乐器组图片,分别播放乐曲片段) 学生辨认乐器,讨论每件乐器的音色(略)

教师总结:木管乐器组由长笛、短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组成。长笛音色明亮、活泼,适合表现流畅的旋律。短笛是长笛音域的补充,在乐队中有“花腔女高音”之称。单簧管和双簧管是木管乐器组中的中音乐器,外形略相象,但单簧管的哨片是单簧,适合演奏活泼、流畅的旋律。双簧管音色略带沙哑,多表现抒情的旋律,温柔的情绪。大管音色低沉、厚重,是木管乐器组里的低音乐器。

5、欣赏两首由木管乐器演奏的乐曲《西西里舞曲》和《单簧管波尔卡》。 播放《西西里舞曲》和《单簧管波尔卡》,请同学们边听边想,回答问题:这两首作品的音乐风格是什么? 教师总结:《西西里舞曲》音乐旋律清新优雅,由于有变化音,使旋律别具一格。《单簧管波尔卡》旋律简洁明快,轻松明快。

6、介绍铜管乐器组:(播放铜管乐器组图片,分别播放乐曲片段)。学生讨论每件乐器的音色(略)

教师总结:铜管乐器组由圆号、小号、长号、大号组成。圆号也叫法国号,音色圆润迷人,是木管乐器和铜管乐器音色的连接;小号音色嘹亮、辉煌适合表现号召性的旋律;长号也叫伸缩管、拉管,适合演奏号角般的旋律;大号音色低沉,笨重。

7、欣赏《拿波里舞曲》,了解小号的音色。 学生讨论:在这首乐曲中小号的音色特点。 答:细腻、柔和音色富于舞蹈性。

8、介绍打击乐器组学生讨论每件乐器的音色。(略)

9、学生活动,认识、触摸乐器。(略)

三、小 结:

本节课同学们学习了西洋管弦乐队的有关知识,认识了这些乐器的的外形及音色,欣赏了由小提琴、大提琴、长笛、小号、单簧管演奏的乐曲,进一步了解了这些乐器的音色特点以及这些乐曲的体裁及音乐风格;并让同学们自己触摸、演奏一些乐器,使同学们对这些乐器更加熟悉,为同学们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后记:

如果有乐器效果会更好。

第二课时:音乐欣赏

教学目标:

1、在欣赏音乐和了解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拓展音乐与历史、文学、地理等学科的接触面。

2、了解什么叫交响音画,在欣赏《在中亚西亚草原》时,体会音月中的“画面” ,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写出乐曲的解说词。

3、理解音乐作品中所刻画的不同音乐形象,初步了解管弦乐取得结构特征和相关知识

重 点:欣赏《舍赫拉查达》 难 点:体会不同音乐作品的风格 教学方法:启发、互动 教 具:多媒体、钢琴 课 型:欣赏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交响音画《在中亚西亚草原》

(1)启发学生结合地理和历史知识,用语言描绘19世纪中亚西亚草原的情景,并且有一支在俄罗斯士兵保护下的东方商队。可以发挥学生的能力自己画一幅画。进一步启发学生,音乐可以如何表现这样的情景呢?

(2)请听俄罗斯作曲家鲍罗丁的作品,它是怎样表现这样的情景的? A,如何表现大草原? B,如何表现俄罗斯? C,如何表现东方风格? D,如何表现商队? E,如何表现动态的上队(由原而近,又由近而远)? F,个不同主题用什么乐曲? (3)播放乐曲,听后回答问题。

(4)在次听完这首乐曲后,写出乐曲的解说词。

三、音乐故事《舍赫拉查达》

(1)事先布置学生准备《一千零一夜》的故事。 了解国王和王妃以及辛巴达的航船等。

(2)用语言描绘国王、王妃、大海、航海、浪花、惊涛骇浪等形象。 (3)听音乐,找出音乐中是如何表现这些形象的?用了那些乐器? (4)管弦乐中的奏鸣曲式: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主部主题、副部主题;主题的再现、模进等。

四、小结:这节课在欣赏音乐和了解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拓展了音乐与历史、文学、地理等学科的知识接触面。

作业

课本第37页按照音乐出现的顺序填写序号

教学后记:

通过“音乐故事”的讲解,学生对音乐作品中所刻画的不同音乐形象有更进一步的理解,效果较好。第三单元 管弦和鸣 音乐欣赏

第三课时:音乐欣赏

教学目标:

在现代媒体的冲击下,中学生对交响乐这一块近似空白。如何让学生开始关注古典音乐,学会欣赏高雅艺术,这已经成为我们音乐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

这节课将先以乐队的阵容展开,提起学生注意;接着以大量名曲片段入手,围绕西洋乐器各家族的音色特点展开讨论;然后完整欣赏《伏尔塔瓦河》,让学生一开始就对交响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最后是课堂巩固。 教学安排:

课前复习:《茉莉花》唱和奏;

戏曲听辩:京剧《苏三起解》;黄梅戏《女驸马》;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越剧《红楼梦》;

锡剧《双推磨》。 导入:乐队齐奏片段 贝多芬《命运》⑦

第四乐章,快板,C大调,4/4拍子。奏鸣曲式。乐章的主题是乐队以极大的音量全奏出辉煌而壮丽的凯歌,如长江大河、浩浩荡荡,表现了这一场与命运的斗争最终以光明彻底的胜利而告终。

贝多芬《合唱》①

第一乐章,不太快的略呈庄严的快板,d小调,2/4拍子,奏鸣曲形式。第一主题严峻有力,表现了艰苦斗争的形象,充满了巨大的震撼力和悲壮的色彩,这一主题最开始在低沉压抑的气氛下由弦乐部分奏出,而后逐渐加强,直至整个乐队奏出威严有力,排山倒海式的全部主题。

布里顿《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①

以铜管乐器雄壮辉煌地奏出主题——“普塞尔主题” 四大家族及各自的音色特点 ㈠西洋木管乐器

短笛:《我和小蚊子跳舞》后半段 村民们的娱乐

长笛:巴赫《谐噱曲》①; 这是一段非常有名的旋律,长笛明快、轻巧的演奏表现出生动、活泼的情绪,滞缓的弦乐在低音区与之呼应,使乐曲显得诙谐而轻快。

戈赛克《加伏特舞曲》①

本曲在平易的演奏技巧中,充满了优雅的表现,令人不知不觉地跟着旋律随口哼唱,是一首极可爱的小品。乐曲为D大调,4/4拍子。单纯的曲调以断奏的轻快旋律开始,带有轻快、幽默的情绪

双簧管:贝多芬《田园》⑤

主题恬静开阔,象牧人在田野中歌唱,表现了雨过天晴之后的美景。 单簧管:单簧管波尔卡;波兰民间的舞蹈 大管:戈赛克《加伏特舞曲》① ㈡西洋铜管乐器

铜管乐合奏:贝多芬《命运》④⑤;

后由铜管乐器奏出豪迈的英雄凯旋进行曲,表现了战士们的信心和勇气。

第三乐章,快板,c小调,3/4拍子。诙谐曲形式。在这一乐章中,命运主题的变奏依然凶险逼人。

小号:贝多芬《英雄》②;

第二乐章,葬礼进行曲,甚慢板,c小调,3/4拍子本乐章极为著名。 海顿《小号协奏曲》③

由主奏小号轻松地吹奏出欢快乐观的主题,这是一段非常有名的旋律,主奏小号在高音区奏出嘹亮的音色,充分发挥出这一乐器的特色

圆号: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

圆号吹奏出这首乐曲最重要的一个动机,它象征着黎明的到来。

第一圆舞曲描写了在多瑙河畔,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们翩翩起舞时的情景。 长号: 大号:

㈢西洋拉弦乐器

弦乐合奏: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五号》①

《匈牙利舞曲》第五号,升f小调,这是勃拉姆斯全部作品中最广为世人所知的乐曲,大部分是借用了吉普赛音乐的旋律,本曲是勃拉姆斯所有作品中最为流行的一首,其粗犷而豪放的旋律具有明显的匈牙利“查尔达什舞曲”的特征,磅礴的气势。

小提琴:萨拉萨蒂《流浪者之歌③》; 小提琴装上弱音器,"极有表情地"奏出充满感伤情调的旋律,悲伤的情绪达到极点。这一旋律广为人知。

中提琴:

大提琴:圣桑《天鹅》

一般认为《天鹅》是全组曲中最精美、最著名的音乐,曲中竖琴的琶音伴奏表示清澄的湖水上荡漾的微波,大提琴优美迷人的曲调,则描写出天鹅高贵优雅的神姿,以及安详自在地浮游时的情景。

低音提琴:圣桑《大象圆舞曲》;

作者别出心裁地使用倍低音提琴来表现大象那笨重迟钝的形象,但借用了前人柏辽兹的曲调。

弦乐合奏:《命运》⑥

乐队奏出旋风般的舞蹈主题,引出振奋人心的赋格曲段,象征着人民参加到与命运斗争的行列中,黑暗必将过去,曙光就在眼前。

(四)西洋打击乐器

布里顿《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

第十三变奏解说词:“打击乐器种类繁多,我们不可能一一介绍,这里只介绍一些最常用的打击乐器。首先是定音鼓,大鼓和钹,铃鼓和三角铁,小鼓和木鱼,木琴,响板和锣,在这些乐器一一演奏之前,先听一听响鞭。”

贝多芬《田园》④

第四乐章,快板,"暴风雨",f小调,4/4拍子。在这一乐章中,雷雨由远而近,狂风骤起、雷电交加、大雨倾盆,整个大自然笼罩在恐怖的气氛中。接着,暴风雨很快停息,直接进入下一乐章。

简介西洋其他乐器 钢琴:贝多芬《致爱丽丝》

此曲是一首极为普通的钢琴独奏小曲,但旋律非常优美动听,节奏轻快而舒坦,技巧也十分容易掌握,所以很受大众欢迎。 竖琴与长笛:《竖琴与长笛协奏曲》

分解和弦华丽的第一主题开始,乐曲以当时协奏曲常用的手法来进展。第二主题优雅迷人,在华彩之后的清朗的音乐之中,堂皇地结束。

欣赏斯梅塔那《伏尔塔瓦河》

交响乐的舞台分布;展开想象;分辨音色;哼唱主题旋律。 课堂巩固:

听辩贝多芬《田园》(双簧管与圆号) 戈赛克《加伏特舞曲》(大管与长笛) 威尔第《大进行曲》(小号) 维瓦尔第《四季》(小提琴)

7、小结与音乐家简介 板书设计:

《伏尔塔瓦河》每段主要乐器的音色线索图(8段)。

第四单元神州大地(4)——茂密的森林

第一课时:森林之歌

教学目标:

1、演唱与欣赏赞美大森林的歌曲,激发学生对祖国森林的热爱之情。

2、鼓励学生设计提高学生对不同调式、不同表演形式的理解与运用,促 进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重 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森林之歌》

难 点:欣赏《大森林的早晨》分析歌曲的旋律进行特点。 教学方法:启发、互动 教 具:多媒体、钢琴等 课 型: 综合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知识小闯关

同学们,我们先来回答下面的问题,我相信你们一定做得会更好!

1、 我国每年的植树节是什么日期?( 3月12日 )

2、从什么时间开始有了植树节?(1979年)

3、 请你谈一谈你所知道我国的森林资源?学生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问题的的设计与交流目的是让学生丰富的有关森林知识,促进学生的个性自由和谐的发展。为下面的歌曲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歌曲教学: 学唱新歌

1、教师放录音《森林之歌》,学生欣赏,口头描述歌曲描绘了什么景色?

2、随录音学唱,体会歌曲的节奏、速度、旋律的特点。学生讨论。

3、随琴小声哼唱,引导学生注意歌曲中的后半拍起唱,掌握好三连音的节奏以及强弱。

4、进一步分析歌曲的音乐结构。体会歌曲“语断意不断”的特殊效果。

5、老师伴奏,学生采用领唱齐唱等形式演唱。

6、分组演唱,评出本节课最耀眼的合唱小组。可自选演唱形式。师生互评。 (设计意图:整个学唱部分,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形式,放手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提高了学生的自尊心。师生、生生评价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提高。)

三、欣赏《大森林的早晨》

1、听录音,认识作品的词曲作者。

2、朗诵歌词,学生说出作品表达的主题思想。

3、整体欣赏,小组讨论歌曲的节奏、速度、旋律特点、演唱形式、音乐情绪。

4、学生随录音哼唱以熟悉曲调。

5、引导组之间分析歌曲的结构,前后曲调有何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补充)

6、引导学生学生注意歌谱中的各种表情记号,谈谈他们的作用。

四、成功的“小设计家”

小组之间,选择调式和表演形式,表现“山林的呼唤”、“广袤的森林”的主题。设计或查找一首关于森林的乐曲。

(设计意图: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音乐视野,并为下一节课欣赏不同体裁、不同调式、不同演奏形式的乐曲作好准备。)

五、课堂小结:

学生谈谈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

作业

有感情地背唱歌曲的主旋律

教学后记:

整个学唱部分,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形式,放手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提高了学生的自尊心。师生、生生评价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提高。

第二课时:音乐欣赏

教材分析:

本单元通过演唱与欣赏一系列与森林有关的歌曲、交响组曲、钢琴协奏曲,使学生了解不同的音乐体裁、不同的作曲家所描绘的不同的森林美景。并通过小设计以及音乐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欣赏与辨别不同体裁音乐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演唱与欣赏赞美大森林的歌曲,激发学生对祖国森林的热爱之情。

2、鼓励学生设计提高学生对不同调式、不同表演形式的理解与运用,促 进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教学内容:

1、复习:《森林之歌》。

2、欣赏: 《山林之歌》、《山林》、《北方森林》 重点与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森林之歌》。

(2)欣赏《大森林的早晨》,分析它的歌曲结构以及旋律特点。

(3)欣赏《山林之歌。、《山林》和《北方森林》,了解不同的音乐体裁的不同的表现方式。

(4)根据图画选择合适的音乐来创编音乐剧《植树》。 教学准备:

1、教具:钢琴、录音机、教学录音带、CD机。

2、资料:关于本课作曲家以及乐曲的介绍。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CD机等。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与欣赏赞美大森林的歌曲,激发学生对祖国森林的热爱之情。

2、通过小设计来提高学生对不同调式、不同表演形式的理解与运用,促进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森林之歌》

1、分析:这首歌曲是记录片《绿色的祖国》插曲。歌曲以肺腑之言,表达了对绿色森林的无比热爱。歌曲在音乐结构上可以分为两段。第一段为三大句六个小分句,旋律线起伏不大,但弱起、附点、切分等节奏的运用,使得音乐语言似连似断,真切地表现了不平静的内心世界。第二段有四句,其中前两句是全曲最重要的旋律音调,后两句是第一段开头两句的变化再现。乐段开头由低到高的三连音具有很强的推动力,直述胸臆,是对森林的赞美,感情浓郁,情绪激动。全曲音调统一,情绪推进自然,具有感人得力量。

2、听录音,口头描述歌曲描绘了什么景色?并根据对乐曲的理解画一幅图。

3、随录音哼唱歌曲,老师可以用钢琴为学生伴唱或自己范唱,通过多种形式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歌曲。

4、学生讨论:歌曲的节奏、速度、旋律的特点。

5、引导学生注意后半排起唱,唱好并唱准波音,要掌握好三连音的节奏以及强弱记号,使学生能够盛情并茂地演唱歌曲。

6、老师伴奏、学生演唱,演唱形式可采用领唱、齐唱等。也可分小组演唱,自选演唱形式。

二、欣赏《山林之歌》、《山林》、《北方森林》

1、分析:以《大森林的早晨》为例,歌曲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大森林魅力景象的描绘,第二部分抒发了作者的感情。第三部分是全曲的高潮段,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音调较第二部分更加强烈,其中从“我要歌唱,我要赞美,歌唱这大自然的景色”速度突快,音调上由模进开始,与前面自由舒展的旋律形态成鲜明对比,在倒数第九小节处重又回到宽广的节奏上来,与第

一、二部分形成呼应。下面让学生谈谈《山林之歌》、《山林》、《北方森林》这三首歌。

2、听录音,学生自由讨论歌曲的情绪、演唱形式以及表达的主题思想。

3、学生可随录音哼唱以熟悉曲调。

4、分析歌曲的结构,前后曲调有何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

5、注意歌谱中的各种表情记号,谈谈它们的作用。

三、总结本节课 教学后记: 第五单元 环球之旅(4)—大洋洲采风

第一课时:剪羊毛

教学内容:

学唱二声部歌曲《剪羊毛》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基本准确地演唱歌曲《剪羊毛》,并表达出愉快活泼的情绪。

2、初步了解大洋州及其音乐概况。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歌曲中重复、副歌等表现方法。

难点:正确演唱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及变化音的学习,二声部的学唱及谐调。

教学准备:

1、课件:包括歌曲欣赏、歌曲flash和歌谱。

2、竖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歌曲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坐上音乐的列车踏上“音乐之旅”的行程,让音乐带着我们穿越时空、穿越国界,到异国他乡去认识那里勤劳的人们、感受那里美妙的音乐。

2、猜一猜:

(1)地图上显示的是哪个洲?你了解吗?

(2)这里的哪个国家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世界上绵羊最多)之称?

(3)草原上的人们要带我们去做什么?(学生猜)就让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带着我们去剪羊毛吧!(老师带领大家有节奏地模拟剪羊毛动作,这是一首澳大利亚家喻户晓的歌曲,喜欢吗?)(大屏幕显示大草原、绵羊、人们)

3、看来我们的音乐之旅要在澳大利亚稍作停留,一起来学唱这首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板书课题:剪羊毛)。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激发学生的兴趣及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欣赏歌曲

1、聆听歌曲 (感受歌曲的情绪、速度、意境)

2、下面让我们再来仔细聆听歌曲,听听歌曲主要唱了什么内容?(播放flash)(小河、白云、雪堆、绵羊、皮袄、剪子、咔嚓、劳动人民、发抖、劳动、幸福)

3、人们在劳动中,有轻松愉快的歌曲作伴,忘记了疲劳,也提高了劳动的效率。现在老师来唱这首歌,这次要请大家边听边看歌谱,找找歌谱都有些什么特点?(附点、副歌、延音线„学生说后,媒体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及参与意识,为下面的学唱打下基础。)

三、学唱歌曲

1. 再连续听两遍,请大家边听边看歌谱,在听完两遍后,测试一下,谁的记忆最好?哪一位能唱出歌曲中记忆最深的乐句?比谁唱出句子多而准确?

(电子琴伴奏)

2、用听唱法练唱第一段;用接唱法练唱第二段;然后完整地唱一遍。

3、你觉得哪些地方最容易唱错,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学生回答,并单独练习)然后再完整地演唱一遍歌曲。接着再跟着歌曲flash唱一遍。

4、在这首歌曲中好多地方采用了重复的方法,你能看出来吗?(找一找,媒体展示)(学生回答后,师:在音乐中,重复使用同一句旋律,就叫——板书“重复”。)

5、随音乐完整的唱一遍。

6、二声部的学唱。用听唱法练唱第一段;用接唱法练唱第二段;然后完整地唱一遍。

(设计意图:通过学唱及难点练习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及参与意识,为下面的学唱打下基础。)

四、小组创作

内容形式不限,可吹奏、唱歌、打击乐伴奏、歌表演等

五、小组展示(擂台赛)

1.同学们分小组把你心中的澳大利亚草原表现出来。可用不同的方式展示。

2.小组展示,老师评价,鼓励,提出参考性建议。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使学生能大方、自信乐观的展示自我,增强自信心。)

六、小结

同学们,我们的音乐之旅马上就要结束了,大家有什么收获吗?(大家自由发言)师: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听、想、唱、演等方法使我们的音乐之旅收获还不少呢,现在让我们在《剪羊毛》的歌声中结束本次音乐之旅,好吗?

学生在歌声中走出教室,下课!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初步感受《哈卡·马努马努》音乐风格。

2、唱歌:《剪羊毛》

3、欣赏《理发师》、《卡拉卡拉》 教学目标

感受《哈卡·马努马努》音乐风格、学会演唱《剪羊毛》并能体会作品表现的音乐内容,初步了解大洋洲及其音乐。 教学准备:

1、录音机、MP3音乐播放设备,钢琴。

2、本单元相关音乐作品磁带、音乐素材。

3、介绍大洋洲概况的文字资料,图片及相关素材。

4、简谱谱例《剪羊毛》,(完整的一声部,简化后的二声部)

5、引导学生收集、采风的方案。(第二课时)

6、打击乐器:自制木棒、石块;(学生准备)沙棰、鼓等。 重点与难点:

1、唱歌:《剪羊毛》

重点:准确把握主旋律及其表现的音乐意境,利用简化的二声部旋律体会和声的协调与和谐。

难点:音乐作品风格及情绪的表现是推进二声部完整表现的基础,重视音乐元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2、欣赏:澳大利亚民歌《理发师》;汤加王国舞蹈《拉卡拉卡》;吹竖笛《理发师》

重点:(1)初步感受大洋洲音乐简况和风格特点;(2)通过《理发师》的吹奏及音乐表现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难点:学生主动探究学生的引导,本单元的主要思路即“采风”带有很强的捕捉风格,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互相学习以及与教师共同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设计:

1、复习歌曲《剪羊毛》,背唱歌曲。

2、结合课前的预习完成竖笛吹奏《理发师》,体会作品的音乐形象。并欣赏音乐作品《理发师》。

3、对比两首音乐作品,结合课前的“采风”归纳和总结大洋洲音乐的风格特点。

4、音乐作品欣赏(根据学生采风的情况,可以学生们采到的音乐作品入手,也可结合教材音乐作品欣赏)汤加王国舞蹈《拉卡拉卡》

5、对比分析音乐的类型:

一、接受欧洲音乐影响的音乐;

二、流行于大洋洲的传统音乐(具有追求崇尚自然的音乐审美特征。)

6、进一步完善采风的方案,对比欣赏两种类型音乐的片断。

7、音乐创造:作为将要接待外国游客的大洋洲居民,展现你认为最具特色的音乐作品。(分两组:一组以接受欧洲音乐影响的音乐为素材;另一组以流行于大洋洲的传统音乐为素材;引导学生将本单元所学到的音乐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同学们分小组确立自已所表现的主题进行音乐的创造活动)教师也加入学生的排练。

8、汇报与评价。

教学后记:

第六单元 夏日泛舟

第一课时:夏日泛舟海上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自然、流畅、舒展的声音、真挚的感情准确地演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表达歌曲意境。

2、欣赏配乐朗诵《荷塘月色》,能说出音乐与文学作品在描绘夏日景象上异曲同工之妙笔,感受其审美意境。

3、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热爱之情,积极参与小组创作一首赞美夏天的诗歌。 重点难点:

三拍子的节奏特点以及音乐记号“▼、>、р、mр、f、延长音记号”的用法。

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打击乐器:碰铃、沙锤、木鱼、三角铁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1、课间学生进教室时,教师提前播放歌曲《夏日泛舟海上》,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

2、师生问好。

二、导入

1、这几天天气非常热,我们能感受到夏季的脚步已悄悄临近。同学们,请描述一下你对夏天的感受。

2、师:大家说得非常好,今天,老师要带着同学们乘着小船、到意大利的海上享受夏日泛舟海上的乐趣。在出发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夏日泛舟海上》

三、新歌教学

*起点能力:知道3/8拍子的强弱规律

(一)介绍作品及介绍作曲家威尔第

(二)初听歌曲

1、问题(①《夏日泛舟海上》,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②歌曲节拍有何特点?③歌曲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看大屏幕听歌曲

3、生回答(①欢快、乐观、活泼,表现人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②3/8,强弱规律:强弱弱;③描绘出一副明媚的夏日里,人们乘船在海上尽情游玩的欢乐场面。)

4、师:回答得非常准确

(三)节奏练习

1、请看黑板,老师这有一条三拍子的节奏,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读得最好、最准确。 3/8 (板书)

2、生自告奋勇起来读一读

3、问题:你读得非常好,在读这条节奏时,你都注意了哪些要点?(你认为应该注意哪些要点才能读得最好)

4、生回答:(1)要读出三拍子的强弱关系(2)第二小节是一个附点节奏(3)划拍子读

5、师:说得非常好,我们就按照好说的要点,集体来读一遍。

6、生集体读一遍。

7、师:大家读得非常好。我把这个节奏加上短跳音记号和强音记号,再读一读试试,看看你能不能读准确。

8、找生试读,师给予启发、纠正。(短跳音要唱的短促而富有弹性;强音要强一些。)

9、生集体读一遍。

10、师:读得很好

*使能目标①能准确演唱出三拍子的节奏特征及歌曲中音乐记号

(四)学唱旋律

1、师范唱一遍旋律,生认真听,认真体会音乐记号的用法(唱法),并默记旋律。

2、师弹琴,生集体用“啦”演唱一遍旋律。(大家要注意这些音乐记号“▼、>、р、mр、f、延长音记号、三连音” 。)

(五)分析整首作品的节奏以及旋律

1、我们刚才读的这一句节奏,就是这首歌曲的前两个乐句

2、我们再看一下三四句,它和一二句的节奏是完全一样的,旋律也完全相同, 歌曲采用了完全重复的手法。

3、节奏平稳,旋律以模进的方式进行。 *使能目标②能准确地演唱歌曲

(六)学唱歌词

1、集体划拍子读按节奏读一遍歌词。

2、先听一遍歌曲录音,生轻声随唱,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终点目标①能够用自然、流畅、舒展的声音、真挚的感情准确地演唱歌曲

3、师弹琴,生唱三段歌词。(要求:用自然、流畅、舒展的声音、真挚的感情来演唱歌曲,表达出歌曲的意境。)

4、选择打击乐器自编伴奏,以对唱或齐唱的方式演唱

四、配乐朗诵

*使能目标①知道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其思想内涵,及表现的意境。

问题: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唱了《夏日泛舟海上》还可以通过哪些形式和方法,抒发我们对明媚夏季的情怀呢?(舞蹈、诗歌、散文、绘画。。。) 1请同学们欣赏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

2《荷塘月色》一文则能以准确贴切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清新淡雅的夏日荷塘月夜景色,抒发出作者因置身于良辰美景而生出的“淡淡的喜悦”。

荷塘月色是美妙温馨的,这样的景色当然能给人以喜悦。文字中少有直接抒情的句子,但透过写景的词语便不难体察作者当时喜悦的心情。叶子象裙,裙又是“亭亭的舞女的”;花是“袅娜”地开着,“羞涩”地打着朵儿。这些词语哪个不饱含喜悦色彩?但这种喜悦毕竟是“淡淡的”,没有激动和狂喜 *使能目标②能说出音乐与文学作品在描绘夏日景象上异同

3、问题:歌唱与朗诵的异同点?(小组讨论回答) *终点目标①能用适当的速度和情感朗诵《荷塘月色》

4、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语速(中速)、音调(平稳)、情感(淡淡的喜悦)有感情的朗诵,配上合适的音乐背景

5、小组讨论创作一首赞美夏天的诗歌。

五、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老师希望同学们做一名活泼、开朗、乐观的中学生,希望大家有个愉快的夏季!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音乐欣赏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仲夏夜之梦》、《雷鸣电闪波尔卡》,感受夏天的美丽多姿,体验不同乐器对表现音乐情感的作用。 2.用竖笛学奏《夏日泛舟海上》。 教学重点、难点: 1.学奏《夏日泛舟海上》

2.体验音乐作品中力度、速度变化所带来的情感变化。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竖笛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歌曲《夏日泛舟海上》。学生演唱再次感受三拍子节奏。

二、学吹竖笛

1.教师用竖笛范奏此曲。 2. 学生视谱,打拍唱谱。 3.学生自由用竖笛练习。 4.学生提出难点,教师讲授。

顿音、连音;呼气、吸气;三拍子强弱;三连音的吹奏。 5.学生对难点反复练习。

6. 学生完整吹奏,教师钢琴伴奏。

三、欣赏活动

1.《仲夏夜之梦》,了解门德尔松和他的作品;分析作品。学生欣赏,讨论乐曲分几部分;每部分所用的乐器;每部分速度、力度的变化。 2.《雷鸣电闪波尔卡》 A了解波尔卡的特点。

B从乐曲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欣赏,讨论回答 。感受两拍子舞曲风格,及历史背景。

C乐曲中的自然现象用什么乐器表现的。讲讲乐曲中雷、雨、电、风所用的乐器。 3.用拍手、拍桌子等打拍子的形式替《雷鸣电闪波尔卡》伴奏。学生自由律动。

四、小结

我们除了可以用这些乐器外,还可用其他什么乐器表现这些自然现象吗?学生思考,讲讲其他方式。

教学后记:

第四篇: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人教版

徐环

第一单元中学时代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曲《新世纪的新一代》

2、乐诗朗诵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三角铁.小铃鼓.

教学目标:

学会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并有感情的演唱,能够用三角铁.小铃鼓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能够选择适当的音乐为诗朗诵配乐,并勇敢地即兴表演.

重点与难点:

1、学重点:学唱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感受歌曲的演唱情绪,能够有感情的演唱.

2、学难点:节奏x xx 0 ( xxxx)演唱与间奏的衔接要准确.

教学过程:

1、放《新世纪的新一代》的歌曲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欢快热烈,充满活力的情绪,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

2、学生讨论:对刚刚听到的歌曲进行初步的分析,如:歌曲的情绪是什麽样的?歌曲的速度为什麽用“中速稍快”而不用慢速、很慢来表现?歌曲演唱有神魔特点?等等.

3、第二边播放歌曲录音,结合讨论的问题再次聆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粒度速度演唱情绪.

4、学生听录音学唱《新世纪的新一代》,边唱边体会歌曲的意境.注意轻声哼唱.

5、请学生仔细观察,找一找议一议谈一谈,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如:第一乐段四句节奏完全相同;歌词与旋律结合紧密,一字一音;旋律的

2、

4、

6、8小节第三拍处标有拍击节奏的记号和“小过门”;第二乐段1---12小节的第一拍和

13、14小节的

一、三拍都标有“三角铁”记号。让学生知道和理解歌曲第

一、第二乐段的节奏有神魔变化和特点,这些手段都是为表达歌曲意境情感服务的。

6、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进一步练唱歌曲,直至熟练演唱.

7、按照教材要求,在拍手处击拍节奏,在”三角铁”处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自信的演唱1-2遍。

8、将学生分成两组,比一比那个组演唱的声音洪亮,情绪饱满,音高、节奏准确。

9、学生讨论:这首歌曲还可以采取哪些演唱形式?(独唱、领唱等)

10、教师可以按照学生讨论的意见,采用多种方法和演唱形式练唱,边唱边拍手打节奏.还可由学生自主设计其它方式进行表演。

11、下方法供参考:

(1)在拍手处可以边拍手边喊“嗨、嗨”,烘托气氛。

(2)可以根据歌词的提示做表演,如:走秧歌步,精神饱满地和着音乐踏步。

(3)教师为本课教学准备一些渲染气氛的道具:锣、鼓、镲、彩绸等,便于学生边歌边舞.

12、学生转入下一内容的学习---配乐诗朗诵.

(1)学生仔细阅读教材上的诗歌,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2)播放《中学时代》、《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歌曲录音,学生安静地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

(3)教师再为学生播放几首音乐,由学生自主选择乐曲给诗歌配乐。

(4)教师宣布:小小诗歌朗诵会现在开始。

(5)学生自荐、自愿为老师和同学表演诗朗诵。

(6)教学评价:生生互评、师生共评。

课后记:

教师的范唱调动了学生学唱的积极性,用美声唱法指导学生发声,解决了高音视唱难的问题,获得良好效果。打击乐器的加入,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应进一步鼓励学生走上“舞台”大胆表现自我。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吹竖笛。

2、欣赏《飞来的花掰》、《校园的早晨》。

教学目标:

1、能够用竖笛独奏一首乐曲,并学会与他人合奏。

2、认真聆听两首欣赏歌曲,比较两首歌曲在演唱力度、速度、情绪、意境等方面的异同。

教学过程:

1、教师手持竖笛向学生展示简介竖笛知识。

2、教师亲自为学生演奏一段轻松、活泼、有美、抒情的小乐曲,也可以播放竖笛演奏的录像,激发学生对学习竖笛的兴趣。

3、学习吹竖笛,从5、6、7、1四个音学起,先练习吹长音:5―――、6―――、7――-1―――反复练习。

4、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对着书上的曲谱,练习吹奏。

5、分组练习,教师指导,互相学习,切磋技艺。

6、清学生为大家吹奏小乐曲《回忆》,其他同学可以随着旋律作指法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7、师生合作演奏《颂祖国》教师弹钢琴,学生吹奏竖笛,培养学生的听辩能力和合作意识。

8、欣赏〈〈飞来的花瓣〉〉

(1)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教师节是哪一天吗?为什么要为教师规定一个节日?教师节这一天你们准备做点什么?你能为大家讲一个你身边的老师最另你感动的故事吗?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2)学生活动:与同学一起讨论,互相启发、提示,发表见解。

(3)播放录音:《飞来的花瓣》(合唱),认真聆听,感受作品的意境。

(4)教师引导:“你从这首歌里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

(5)学生活动: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谈一谈欣赏后的体会。

(6)师生互动:老师要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向学生讲一个自己当老师的故事、或自己老师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共鸣,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7)生活动:再次听录音,认真聆听,进一步思考并感受作品的力度、速度、情绪、情感的对比变化。学生可轻声哼唱,熟悉旋律,感受歌曲的旋律美、歌词美、演唱形式美、风格美。

(8)生活动:展示才艺,为老师唱一首心中的歌,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热爱与祝福。

(9)师生互动:老师为学生弹唱《校园的早晨》,请同学认真欣赏,然后将听到的歌词记写在书上相应的乐谱下面。

课后记:

本节课开始学习吹奏竖笛,各班都由部分学生接受较慢,教师还要多关心他们,帮助这些学生树立信心,因此,可以增加一课时。

第二单元 祖国颂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歌唱祖国》。 教学目标:

学会歌曲《歌唱祖国》;感知音乐结构;掌握歌曲演唱风格,复习乐谱知识。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在课堂上学唱这首歌曲达到会背的目的。

难点:在学唱这首歌时,要有唱谱练习。的一,用首调唱名法,了解D大调的音位;第二,掌握弱起节奏和附点节奏,从理论上理解时值关系,从感觉上体会节奏。

教学过程:

1、学生伴着歌曲的录音走进教室,体验歌曲的进行节奏和雄壮的风格。 2、教师通过语言引导学生学唱这首歌曲。(1-2遍)

3、教师进行乐谱分析(如果学生音乐基础好,可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分析),并做练习。 (1)调式、调性(D大调)和唱名;

(2)节拍及其特点(四二拍子、弱起小节、附点音符); (3)典型节奏型; (4)旋律进行特点;

(5)音乐结构,越短和乐句; (6)词曲关系。

4、教师引导学生唱歌谱,然后边听录音(或跟琴)边唱乐谱,直到唱熟(4) 5、再听一遍录音,在课堂上讨论歌曲的演唱风格,包括力度、速度、节拍、节奏,旋律线等。同时,说出这首歌曲的音乐结构——三段体,以及它们所造成的“陈述——对比——再现”的艺术效果。

6、按照讨论出的音乐演唱风格,以自然、明亮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这首歌曲,并背唱。 小结:

今天我们再次学唱了《歌唱祖国》这首颂歌,进一步表达我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学们的热情很高,希望同学们能把这种热情带入学习等各方面中。 课后记:

学生对此歌比较熟悉,能主动学唱,并能参与小组的集体齐唱。教师参与指挥,学生的演唱激情高涨,效果好。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祖国颂》、《祝福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祖国歌》。 教学目标:

欣赏《祖国颂》、《祝福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祖国歌》,体验出每一首歌曲在表达热爱祖国、歌颂祖国情感时的不同方式;掌握不同的声乐演唱形式和演唱风格;体会不同的节拍、节奏与歌曲音乐的关系;认识旋律线;了解民间曲调和前辈的歌。 重点难点:

1.重点:辨别不同歌曲的不同演唱形式;感受不同歌曲的风格、音乐效果;感知歌曲的力度变化、旋律起伏的音高变化。

2.难点:(1)本科音乐材料比较多,要求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较好地完成教学 任务。

(2)引导学生完成本课的各项任务:画旋律线,填写表格,制作小插图。

教学过程: 1.教师用语言引入本课的教学内容——欣赏4首颂祖国的歌曲,或复习各取《歌唱祖国》。“热爱祖国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心声,在这一课,我们能欣赏到不同的歌颂祖国的歌曲,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表达了热爱祖国的感情。”

2.请听第一首歌《祖国颂》。简单介绍作曲家刘炽、词作曲家乔羽。 3.提问:(1)在这首歌曲中我们体会什么样的音乐形象?他们是如何表现的?启发学生用恰当的音乐表情术语描绘各段音乐。

(歌颂的、辉煌灿烂的、欢跃的、抒情的、热烈的、流畅的、气势宏伟的等等。感知歌曲割断不同的力度、音色、节奏、旋律线等音乐表现要素,及其音乐表情的关系。)

(2)在这首歌曲中我们听到了什么演唱形式? (3)在这首歌曲中我们听到了几个段落?个表现什么?启发学生感知音乐结构,说出歌曲的音乐段落;简单表述各不同段落音乐的对比与变化(包括节拍、速度、力度、调式、旋律线、音色等)。

第一段:四句,南高、女高、男声、女声领唱接合唱,表现朝阳普照大地的灿烂。 第二段:合唱“啊”为背景,男声朗诵,表现祖国江山美如画和人民的豪迈。 第三段:合唱,表现祖国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第四段:分为三段词。第

1、

2、

3、段词分别为女高音领唱接合唱;男、女高音领唱接合唱,以抒情性和叙述性表现对祖国建设所取得的成就的歌颂和赞美。 的

五、六段:合唱,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烈的赞颂和祖国的光辉前景。 4.再听一遍《祖国颂》,同时要求学生画出旋律线,并思考上述问题。 5.课堂讨论上述问题,并填写表格。

6.请听《祝福祖国》和《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

7.提问:(1)这两首歌曲在音乐形象上与《祖国颂》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用恰当的音乐表情术语描绘各段音乐。(《祝福祖国》抒情的、叙述性的、歌唱性;《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欢快的、热情的、充满想象的。感知并简述每一首歌曲及其各不同段落音乐的对比与变化;不同段落的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线等音乐表现要素,及其与音乐表情的关系。)

(2)这两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样的?各分为几段?(《祝福祖国》女声独唱,分为两段;《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女声独唱和混声合唱,分为两段。) (3)这两首歌曲的演唱风格是怎样的?(《祝福祖国》为民族风格或民歌风,bE宫调;四四拍子;《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通俗风格,E宫调;四四拍子。二《祖国颂》为美声风格,以F大调为主,变调拍子,包括四四拍子、四二拍子、八六国颂》为美声风格,以F大调为主,变调拍子,包括四四拍子、四二拍子、八六拍子。)

(4)在歌曲中是怎样歌颂祖国的?以歌词为线索,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为这两首歌曲制作小插图。如《祝福祖国》有民歌风格,可结合我国农村的景色,《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可与“国庆”的主题相结合。 8 、再分别听一遍这两首歌曲,同时画出旋律曲线。 9 、请听《祖国颂》。

10 、介绍这两首歌曲的产生背景和民间乐曲《老八板》,调式(A调式)、节拍(四二拍子)、分句。强调这是前辈们唱过的歌,前辈们在这首歌的激励下,努力学习,许多人成为国家的栋梁,我们要有前辈们的这种精神。 小结:

我们已经学唱和欣赏了5首歌唱祖国的歌曲,它们各自有不同的风格、演唱形式,各具不同的艺术感染力。《祖国颂》为领唱、合唱包括朗诵等形式,气势恢宏,是一首歌颂祖国的颂歌;《祝福祖国》为女声独唱,带有民歌风格,表现出一种质朴的感情;《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为女声独唱,音乐更加富有时代感,接近青年的生活;《祖国颂》自20世纪二十年代广泛传唱于校园,这首歌曲把我们带入了另一意境,由于曲调取自民间乐曲《老八板》,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词曲都带有时代的烙印。请同学们想一想很有哪些歌唱祖国的歌曲? 如果时间允许,可将4首歌曲联起来听一遍。 课后记:

通过欣赏,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出每一首歌曲在表达热爱祖国、歌颂祖国情感时的不同方式;掌握不同的声乐演唱形式和演唱风格;体会不同的节拍、节奏与歌曲音乐的关系;认识旋律线;了解民间曲调和前辈的歌。学生比较喜欢这些歌,有的还跟唱。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交响曲《沃尔塔瓦河》 教学目标:

掌握《沃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听便西洋乐器;启发学生形象思维;了解捷克和沃尔塔瓦河(音乐与相关文化)。 教学过程:

1、导入:在上一节课,欣赏了四首以歌颂祖国为题材的中国歌曲,这节课欣赏一首以歌颂祖国为题材的外国交响乐作品,体会一下器乐曲表达情感、形象的不同特点。

2、介绍捷克和沃尔塔瓦河。

在欧洲有一个过家叫捷克,捷克有一条美丽的河流是“沃尔塔瓦河”。(出示地图)

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交响套曲《我的祖国》是一部著名的赞美祖国的音乐作品。 (出示斯美塔那的画像,简介交响套曲和《我的祖国》)

其中的第二曲《沃尔塔瓦河》是最著名的,他的主题旋律优美、宽广,形象地描绘了沃尔塔瓦河,充满了对她的歌颂和赞美。

3、欣赏主题旋律。(摘录乐曲中的主题旋律)请同学们跟随录音,看着乐谱哼唱。

4、介绍乐曲内容,分段听赏。启发学生感知在这个作品中典型的音乐形象是什么乐器表现的?如沃尔塔瓦河的源头——小溪是以长笛和单簧管等表现的;沃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是以小提琴为主表现的等等。

介绍每段中的主要乐器,引导学生听辨乐器音色(教材中所例钢琴、手风琴未出现)。

(1) 沃尔塔瓦河的源头

1、源头2:长笛、单簧管,后弦乐器加入,大提琴音色明显。

(2) 沃尔塔瓦河主题旋律:小提琴为主,还有管乐、三角铁等。 (3) 林中狩猎:圆号的狩猎号角节奏型,小号上行分解和弦等。 (4) 乡村婚礼——波尔卡舞曲:弦乐为主,乐队全奏(有三角铁)。 (5) 月亮、水仙的舞蹈:长笛吹出流水的波纹(水仙主题),弦乐奏出平静的旋律(月亮的主题),竖琴间插琶音如水波。 (6) 沃尔塔瓦河主题旋律。

(7) 圣-约翰峡谷:木管组和长号奏出和弦长音,大管奏出长音和上行级进旋律,圆号和小号奏出连续一拍的和弦音型,弦乐组奏出各种不同音型,大鼓和定音鼓奏出长音,以较快地速度和很强的力度描绘河水波涛汹涌。 (8) 沃尔塔瓦河的滔滔流水和“谢维格拉德”动机;乐队全奏。

5、听赏全曲。随音乐画出想象的图画。在听赏音乐时,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将听音乐时在头脑中产生的画面用图画的形式展示出来。(13分钟) 小结:

第三单元 金色的秋天 第一课时

西风告诉我们:光阴过得实快,提醒大师要爱惜时间。

一、课前音乐《正在但愿的郊野上》(用音乐及秋景营制秋的空气,创设意境)

1、提问导入:同窗们,那七年级音乐课件七年级上册《金色的秋天》教学设计之四首歌曲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秋天、秋季)那那首歌里提到哪些我们熟悉的事物呢?(冬麦、郊野„„)是的,秋天是收成的,也是斑斓的。

2、用体验、探究、想象、合做、对比、视觉图象等多类教学体例,指点学生正在体会音乐的同时能自从加入各项进修勾当,从而使学生能感知歌曲的情感、表演形式及不合的音乐气概,进而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音乐的认识力和理解力,充实表现学生正在讲堂进修外的从体性。

(二)、会商:()那首曲女是什么吹奏的?(笛女。说起笛字的起流,外国是文明古国,无灭光耀的艺术文化,浙江缺姚河姆渡遗址里发觉的文物外就无古代人用兽骨做成的骨笛。可见,笛正在我国未无七千多年的历史。

3、指点学生用天然、舒展的声音演唱《西风的话》,表示歌曲的抒情意境,启发学生爱惜光阴,热爱糊口。

【教学小计】:通过以第一人称演唱的歌曲,添加学生取音乐的亲和力,同时正在让学生感应感染歌曲艰深悠近、缺味无限的音情愿境外启发学生爱惜光阴、热爱糊口。从而使学生入情入境,不只处置了一些相关学问,也激发了学生的进修乐趣,调动了学生的自动参取的积极性。

2、那首好听的歌曲是谁带给我们的呢?(多媒体播放做者简介)

是的,秋天是醒人的,正在一片如诗如画的秋景外我们迷恋忘返,那是不是可以或许说只要西风的话和我们说的那样,秋天是不是都是那类缺味无限以致带点淡淡的愁呢?(播放农平易近拉马车送公粮的喜庆画面)

2、由学生的谜底,课件展现斑斓的秋景、秋图,学生正在标致的乐曲声外浏览、赏识。然后导入课题《秋声秋韵》。

1、赏识《西风的话》

、可以或许吹奏小乐器和即兴表演等勾当,培育学生的创制性思维能力,以及体验配合合做、集体参取的乐趣。

《西风的话》是音乐家黄自创做的一首短歌。歌曲借西风之口,寥寥数语,精练而跃地描写了一年来小朋朋的成长和节令景物的变化,点出了初秋的特征,饶无情趣。歌曲的曲式为四个乐句构成的方反性单乐段。因为利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西风做为第一人称,唱起来倍感亲热。

2、零节课外秋景贯穿一曲,诗一般的言语、空气、音乐交融一体,让学生充实感应感染音乐的美和秋的情。

西风对我们说了些什么?

2、学生做品展现。

五、回味秋天:

以前,我们的爷爷奶奶辈把多缺的粮食献给国家,做为储蓄粮,以备急时之需。比如洪灾„„。所以人们都力让上逛的去送公粮。而现正在是商品经济时代,国家是无价收购我们的多缺粮食做为储蓄粮。

黄自:

我想那样唱„„

、本课以寻秋秋声乐秋秋语等四个环节,步步深切,创设秋天的夸姣意境,展现秋天的丰收硕果,体味秋天的喜庆和强烈热闹。

4、教师伴奏学生演唱《西风的话》。(播放会商) 播放斑斓的秋景图)那那节课教员就带大师一路去感应感染秋天带给我们的夸姣吧。(播放《秋声秋韵》课件名)

【教学过程设想】:

播放钢琴曲《秋天的密语》,学生自正在听赏,浮想联翩。曾经又到深秋,它悄然而来,把硕果和欢喜留给了我们,本人却被严寒吞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复习歌曲《西风的话》和欣赏《四季—秋》、《庆丰收》,感受不同题材的音乐,不同的表现方法所产生的不同音乐效果。

2、能够自选乐器为《庆丰收》配伴奏,并能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来表现音 乐的内涵特色。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对不同音乐特点的分析理解。

2、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展示才艺,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能共同探索知识的内涵并能得出简单的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音乐情景表演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更加热爱我国的民族音乐 文化。

2、通过参与活动,增进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音乐如何渲染气氛,描绘场景 【教学难点】: 利用民族乐器的特点创编不同类型节奏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子琴、录音机、欣赏磁带、各种打击乐器(如:锣、小镲、木鱼、碰铃、三角铁等) 【教学流程】 一 激趣导入

我们都知道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每一个季节都很美丽。如果用绿色、红色、金色、白色来形容四季,哪种颜色最适合秋天?(出示课件)金色的秋天是谁给我们带来的呢?

设计理念:【紧扣主题,用色彩来形容音乐形象,拓展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为学科多元化整合打下基础,为渲染优美情境埋下伏笔。】

二、复习歌曲《西风的话》 当夏天的南风离我们而去,阵阵西风带来了金色的秋天,让我们一起复习演唱《西风的话》。

1、教师钢琴伴奏《西风的话》学生随之演唱,感受秋天的气息! 设计意图:【引出音乐作品能够运用多种形式表现秋天落寞的情绪】

2、演唱全曲设计提问:仔细领会歌词,该曲的音乐风格,以及它所表达的音乐感觉是什么样的;西风到底告诉我们什么?(珍惜时光,热爱生活)

3、全体有感情的齐唱。

过渡:秋天不仅是柔美落寞的,秋——又是一个喜庆热烈的季节。

三、欣赏维瓦尔第《四季——秋》

1、作者简介

2、欣赏全曲

3、合作探究:音乐作品表现了怎样的场景和情感?主奏乐器是什么?

4、分段欣赏:请同学伴随音乐朗读每个乐章前的附诗,体味音乐的内涵。

5、实践创作: 我心中最美的秋天 设计理念:【调动学生个人的音乐经验,引发其起对于音乐具有描绘性功能的认识和兴 趣】

教师活动:过渡:秋天是优美如画的田园景色, 秋天也是收获的季节给我们带来欢欣鼓舞的非常壮观的场面,那就是—(请学生抢答:丰收场面)听!人们奏起了欢庆丰收的乐曲。

四、欣赏《庆丰收》

1、欣赏乐曲《庆丰收》

2、多媒体展示相关内容设计提问:

音乐表现的是怎样的一种情绪?(兴高采烈,愉快的)

设计理念:【情境引入,直击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大家来合作:学生分组进行打击乐创编练习。(为了让我们的演奏的音乐更加美妙,请几位同学到台上来添加打击乐器,其他同学来拍手合作。)按第22页节奏型为《庆丰收》前半部伴奏。重点:打击乐Ⅰ的强拍位置。 设计理念:【用乐器唤起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记忆力与创编能力并在音乐的探索与演练中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无穷魅力与成功的喜悦】。

4、再次欣赏,学生合奏。

五、情感拓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相信大家都有自己对秋天的情感体验,那好,就让我们把对秋天情感用歌声、用画笔来送给它吧! 设计意图:【这是一种拓展延伸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作品,更加热爱我国的优秀民族音乐文化!】 课后反思

本课多次设置艺术实践活动,既整合了多元化艺术,又为培养学生的自信搭建了平台,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综合感知艺术的能力,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陶冶了情操,提高了艺术素养,贯穿了《音乐课程标准》中的“音乐感受与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作、音乐与相关文化”四条主线,教学效果较好。

第四单元 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教学:《牧歌》(民歌);

2.欣赏教学:无伴奏合唱《牧歌》、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

3.学吹坚笛:《蒙古小夜曲》。

教学目标:

1.学会唱《牧歌》。

2.通过欣赏,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马头琴音色。

3.学会用坚笛吹奏《蒙古小夜曲》。

4.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

教学过程:

(一)唱歌

1.请学生从课本的谱例上找出描绘颜色的字词,提示学生讨论这些美好的视觉形象是如何通过音乐来展现的。

2.请学生从谱例上找出相近的旋律片段。(比如:第

1、2小节与

5、6小节,

9、10小节在节奏上相同;最后四小节基本上是5—8小节的低五度变化形式。)

3.采用跟随录音 比D唱片)哼唱、教师范唱、随琴教唱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学唱《牧歌》。

4.组织学生演唱。可以采用全班齐唱、小组唱、上下旬接唱等方式进行。 5.跟随录音或钢琴伴奏放声高歌。

第二课时

(一)欣赏

1.《牧歌》

(1)向学生介绍:《牧歌》已经被改编为多种舞台表演形式,如大提琴独奏、小提琴独奏,无伴奏合唱等。下面我们听听由作曲家霍希贤改编的无伴奏合唱《牧歌》。

(2)播放录音。

(3)提出问题:无伴奏合唱《牧歌》与原民歌在表演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4)根据学生回答,介绍无伴奏合唱的有关常识:无伴奏合唱曾经被认为是合唱的最高艺术形式之一。顾名思义,它没有伴奏乐器,但由人声不同音色,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同样具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比如我们所听到的这首无伴奏合唱《牧歌》,在艺术价值、表现意境上与原民歌基本相同,但在表现的力度和表现幅度上较原民歌的单一声部要丰富。

(5)请学生结合教科书中的画面(教师也可另外提供一些图片)和对蒙古族民歌的介绍文字,谈谈欣赏这首作品时的感受。

2.《万马奔腾》

(1)向学生介绍:马头琴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因为琴头上雕有马头装饰,故称之为马头琴,马头琴的音色比较独特。马头琴的演奏也比较有特点,虽然它与二胡一样是两根弦,但演奏时琴弓像大提琴。

(2)播放录音。

(3)参看教科书第33页的两幅图,用语言描述你听这首乐曲的感受。

(二)音乐表现──吹竖笛

1.画出这首乐曲的拱型旋律线。

2.了解这首小曲的节奏特点。

3.自己练习5分钟,看谁先学会,看谁吹得好。

4.以不同方式抽查。

5.鼓励学生创作一条相关旋律或长音,与之形成对比。

6.尝试着练习两声部的重奏。

第五单元 环球之旅—亚洲之声 第一课时

一、 教学内容:

歌曲《樱花》、欣赏《春之海》《拉网小调》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开展欣赏、歌唱、律动、听辨等丰富的教学活动,启发、调动学生体验、感受亚洲国家各具特色的民歌的美,体会音乐无国界的独特魅力。在美妙动听的歌声中让学生自我感知只有民族的才是最美的、最具生命力的,唤醒学生对本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2、过程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实践等学习过程与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已掌握的与本课有联系的相关知识和技能,锻炼学生的分析、表达、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以达到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本课所学知识内容的目的。

3、知识与技能: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了解东亚、东南亚几个国家(日本、朝鲜、印度尼西亚)的民歌,体会它们各具特色的音阶、音调特征以及鲜明的民族特点。学会演唱日本著名的民歌《樱花》。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电子琴。

四、教学过程

导入:

提问:

1、中国处在世界七大洲的哪一洲?

2、谁能说说还有哪些国家也在亚洲?

肯定学生的表现,说明今天老师要做一名导游带学生去亚洲的一些国家去旅游(课件),如何去呢?让我们一起乘着歌声的翅膀去飞翔吧。(课件)国家。

运用已掌握的地理知识可轻松回答出中国在亚洲,也可说出诸如日本、朝鲜、越南等亚洲其他

通过对地理位置的提问轻松导入本课的课题以及新知识的学习。

(一)日本

亚洲国家众多,第一站去哪儿呢?老师播放一首歌曲,请学生听一听,说说是哪个国家。

肯定学生的表现,让学生说说日本有哪些独特的人文、风景。赞许学生,介绍日本以及日本音乐的特点(课件)。

提问学生刚才听到的歌曲名称,再让学生说说樱花与日本的联系,待学生说完出示课件介绍樱花和歌曲《樱花》。

让学生打开课本学唱《樱花》歌谱,分析歌曲用了哪几个唱名,没用哪几个? (课件)教师介绍日本的都节调式。

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的含义,并学唱歌曲。 (课件)播放日本另一首著名的民歌《拉网小调》,加深学生对日本民歌的印象。 启发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樱花》。(课件)

生:日本

学生能说出日本著名的富士山、民族服饰和服、樱花等。 生:《樱花》

学生能说出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日本的赏花节等

学生可分析出歌曲用了do、mi、fa、la、ti五个唱名,没用唱名re、sol。 分析歌词:樱花开的季节,樱花的颜色、香味以及赏花人的心情。 学唱歌曲《樱花》。 欣赏歌曲《拉网小调》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樱花》。

由歌曲欣赏引入既呼应本课开始时乘着歌声的翅膀去旅行的意图,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通过教师一系列的提问和引导、学生的讨论分析以及学生自己学唱歌曲和民歌欣赏,让学生自己去发掘日本的人文、风情,发现、体会日本歌曲音阶、音调的特点,并在轻松不单调的情形下学会歌曲《樱花》的演唱。

课件:

1、(出示图片:富士山、穿和服的日本女子、樱花)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由3900多个小岛组成的太平洋岛国,一亿多人口。

主要音乐有雅乐、能乐(一种包括音乐、舞蹈、戏剧结合的艺术)、筝乐、尺八乐等。

樱花是日本最为著名的花,春季开花,是3-5朵伞房花序,色白或红,十分美丽,为日本国国花。春日观赏樱花是日本的一种传统民俗风情活动。

歌曲《樱花》是日本著名的民歌。它以平白流畅的语言描述了暮春三月人们愉快地相邀,在晴朗的日子里去看美丽的樱花的情景。 都节调式音阶:mi、fa、la、ti、do、mi 《樱花》的歌词(省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清津浦船歌》《划船曲》

朝鲜(课件)让学生根据图片判断要去的第二个国家。肯定学生的表现,(课件)介绍朝鲜半岛的音乐和它显著的三拍子为主的节奏特点。指导学生进行三拍子的律动活动,形象感受三拍子的节奏特点。 播放歌曲《清津浦船歌》第一遍歌词,要求学生跟着旋律作刚练习过的律动律动。播放第二遍歌词,要求学生做律动时把两次弱拍变成手部的转动。

介绍朝鲜的民族调式音阶:la、do、re、mi、sol、la播放朝鲜民歌《道拉基》(课件vcd),加深学生对朝鲜民歌旋律特点的印象。

根据图片判断出是朝鲜。

拍子律动:强拍拍手,弱拍拍在手臂上。 听歌曲根据教师的要求做相应的律动,体会三拍子的节奏特点以及三拍子舞蹈的旋转感觉。

欣赏歌曲,体会感受画面中朝鲜族的人文风情以及朝鲜民歌三拍子的节奏特点。

由鲜明的民族服饰引入第二个国家朝鲜,既和上一节有区别又让学生有新鲜感。 朝鲜音乐主要特点是明显的三拍子节奏。用变换的三拍子律动可让学生形象的感受和理解。Vcd的播放既加深学生对朝鲜音乐的印象又可更多地了解朝鲜的人文风情。

课件:(穿朝鲜民族服饰的人物图片)

朝鲜半岛音乐包括:雅乐、民俗音乐。主要乐器为伽 琴、玄琴、长鼓等。五声音阶:la、do、re、mi、sol、la

教学过程

(三)印度尼西亚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请学生回答中国有多少个民族,待学生回答完后,说出两个条件让学生猜出要去的国家

1、 亚洲有一个国家的民族比我国还要多,它有一百多个民族组成。(课件图片)

2、 它由13700多个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

(课件)介绍印度尼西亚及他的音乐(特别是船歌)的特点。播放歌曲《划船曲》让学生随歌曲做身体的律动,体会船歌的节奏特点,轻快、抒情的情绪特点和那种荡漾的感觉

播放(课件vcd)印尼民歌《星星索》,让学生体会印尼船歌优美抒情的情绪,加深对印尼船歌情绪的总体印象。

学生回答出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

根据条件和图片上人物的服饰特点判断出:印度尼西亚 欣赏歌曲并随着要求做身体的律动。

由猜谜方式进入第三个国家既有新鲜感又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浓厚的兴趣。

印尼的音乐比较复杂,捡其中容易理解又具代表性的船歌来讲,并让学生配合身体的律动可得到很好的效果。

课件: (图片)

印度尼西亚:由13700多个岛屿组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被称为"千岛之国"。人口约一点八亿人,由上百个民族组成,其音乐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印尼是岛屿国家,海与船成为这个国家最突出的特色。印尼的船歌大多轻快、优美、抒情。

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日本、朝鲜、印尼三个国家民歌音乐的风格特点。 让学生认识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最美的最具生命力的。 教师用电子琴弹奏三条书本上的旋律,让学生根据提示和自己总结出的特点听辨出所属的国家。(课件)出示正确答案。

说明很想带学生去更多的地方,但今天时间有限,下次再去,为下节课做铺垫。

第六单元 旋转舞台 总目标:

1、通过艺术实践展示学习成果。

2、检验和评价学习效果。 具体目标:

1、通过《新星擂台》和《新年音乐会》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调动全体学生共同参与艺术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锻炼和开发学生的组织能力和群体合作意识。

3、引进评价机制,采用“生生评价”“师生评价”“师生与家长评价”等方式,对学生本学期的音乐课学习情况,进行终结性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做信息反馈和自我评估。 教学准备:

1、创设“擂台赛”和“艺术表演”舞台及其道具。

2、有关影视、音响、CD唱片、计算机、大屏幕、照相机等。 意图:

教学内容:

《新星擂台》、《新年音乐会》。 教学目标:

1、检测与评价本学期学生学习音乐的实际效果。 2、反馈与评估教师的教学成果,以及存在的不足,作为调控和改进教学的依据。 3、为学生展示其艺术才能,参与音乐艺术实践,创设空间和舞台,同时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组织才能。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1课时《新星擂台》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1)教师向学生说明举办“擂台赛”的目的、意义和参赛办法。组织和指导有关举办及参赛的工作。以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竞赛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为此项活动做好赛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出节目主持人和评委。

(3)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参赛小组,每小组由若干人组成。 (4)全班学生分工合作,布置好“擂台赛”的各种设施。 2、赛前提示:

(1)教师参与并指导赛前各项动作。

(2)节目主持人宣告竞赛规则和具体要求。 (3)各参赛队按序号就座。

(4)评委及有关人员按指定地点就做。

(5)会场要求做到秩序严明、井然有序、生动活泼。 3、竞赛开始: (1)演唱

① 教师参与组织、观察和评价活动。

② 节目主持人提示演唱的要求(必答)。

③ 各参赛队自旋规定曲目一首歌曲,做到完整、有表情地背唱。

④ 待各参赛队演唱结束后,由评委进行评价,学生也可参评。在宣告各队得分。 ⑤ 评价以激励为主、各队得分不得低于80分,满分为100分。 (2)听音乐写曲目:

① 节目主持人提示竞赛内容和要求(抢答)。

② 教师负责播放本册课本中的五首欣赏曲的音响。 ③ 其他参照“教材内容分析”(2)进行活动。 (3)听辨演奏乐器的名称和序号

① 节目主持人提示竞赛内容和要求(抢答)。

② 各参赛队选派一人抢答和填写序号及相应乐器的名称。

③ 教师负责不按课本安排的顺序,任意播放五首其乐曲中的一首音响,请学生抢答。

④ 其他参照“教材内容分析”(3)。 (4)听辨歌曲及演唱形式

① 节目主持人提示庭辩的项目和答案的具体要求。

② 各参赛队选派1人,分别到主持人处选择前五首歌曲的序号,序号为:①②③④⑤(只能选一个序号),待听歌曲的音响后立即写出答案。 ③ 教师根据学生选择的序号,逐一播放音响。

④ 另几首歌曲序号为:⑥⑦⑧,待教师分别播放音响后,由各参赛队抢答。 ⑤ 评委宣告①–⑤号答案的得分各为20分;⑥‐⑧号抢答题得分每题为10分。 (5)看剧照答表演形式

① 教师将课本中的八幅剧照及其序号①②③④⑤(余三幅无序号),制作成电脑软件或活动时图片。

② 节目主持人提示抢答的项目和要求。 ③ 各参赛队选派一人到主持人处抽签。

④ 主持人根据各抽签的题号,体诗写上显示出相应的剧照,要求参赛者立即说出答案。

⑤ 主持人宣告分别出示另三幅无序号的剧照,有参赛队抢答。 ⑥ 评委宣告各队得分(每题10分,满分为80分)。 ⑦ 其他参照“教材内容分析”(5)。 4 点评总结:

△ 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和总结活动。

△ 在点评和总结中肯定成绩,鼓励学生参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同时也指出不足和努力方向。

△ 教师通过竞赛活动,实际上也是对自身教学的反馈和自我评估,以利于改进教学。 课后记:

形式新颖,学生积极性高,效果好。

第2课时《新年音乐会》 1、课前准备:

① 教师向学生说明举办“新年音乐会”的目的、意义,以及组织办法。主持有关选举活动。

② 学生选举产生“节目主持人”、“组委会”和“评委”,要求做到分工合作。 ③ 组委会负责收节目报告表、节目单编排、排练的组织,以及有关乐器、音响和印像设备、服装、道具、舞美设计、摄影等工作。 ④ 节目主持人负责报幕,以及撰写报幕词。 ⑤ 评委负责制定评分标准、写出评语及等级。 ⑥ 学生分别排练节目。

⑦ 组委会向家长发出邀请函。(根据情况执行)

2、《新年音乐会》开始 ① 组委会、评委、演员、(家长)各按指定位置就座。 ② 节目主持人报幕后,学生按节目单顺序依次登场演出。 ③ 摄影师拍摄演出剧照和会场的各种场面镜头。

④ 评委为每个节目进行书面或口头评价,并按“很好”、“良好”两个等级给与评定。可采用“生生评价”、“自我评价“和”师生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⑤ “音乐会”要求全班学生共同参与演出实践活动,展示每个学生的艺术表演才能和组织才能。

⑥ 节目内容与形式,不拘泥于课本范围,可发挥每个学生的艺术特长,学生可自选体现其特长的内容和形式。

⑦ 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采访

i. 节目主持人面向全体学生采访部分演员,采访的内容以课本“问卷调查”为主,也可选参加音乐会的感受。

ii. 采访教师,请教师(含音乐教师和班主任),谈音乐会的成果,表扬优秀演员和优秀工作者,并对此次活动进行小结。

iii. 组委会发“选举优秀演员”和“优秀工作者”推荐表,由全体学生、教师填写,为表彰先进做好准备。

4、音乐会结束:全体齐唱“新年好”。

第五篇:八年级人教版上册地理教案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

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班请来了四位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课前安排好四位同学穿好新疆维吾尔族、西双版纳傣家族、东南沿海特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特色服装并通过预习掌握本章四地情况),现在请他们一一给大家介绍一下他们的家乡情况好吗? 好!(同学们鼓掌欢迎,烘托课堂气氛) [讲授新课]

分别把课前挂好的新疆高山牧区景观图、西双版纳热带风光傣家竹楼景观图、东南沿海经济特区的工业生产流水线景观图和长江三角洲农业及工业景观图与四位扮演者(学生)口述台词(课文中的叙述)配套,依次打开(注意:不要一齐打开,这样可能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这项活动完毕后,再叫

一、两名同学试着描述自己家乡的特点。

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总结:以上同学的描述,说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大屏幕依次显示)

至此,同学们已经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中国的地理差异。 板书: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想一想:(大屏幕显示)

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理区域呢?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可做点拨,最后总结:它们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的。(板书)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课本图5.1)

按学生座位分成四组,每个组负责在其中一个地理区域中找出有关区域的术语,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陈述结果,教师汇总:(大屏幕显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牧区 东南沿海——经济特区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热带——旅游区 长江三角洲——农业区——工业区 想一想:(大屏幕显示)

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吗,可以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不是,可以。(板书) 活动1:(课文第3页活动第1题)

做完后,让同桌的同学相互交换划分结果。教师问:你们是不是发现划分结果不完全一致呢?(是的)

引导学生认识到划分区域要有明确的指标。

同学们,假如美国有一位朋友想给你寄信,你能告诉他你的详细地址吗?(提问一到两名同学)

(大屏幕显示)

××省(自治区)××县(自治县、市)××乡(镇)

几位同学都是首先说明自己所在的省(自治区)然后是县(自治县、市),再者是××乡(镇)等,大家想一想,这个顺序有什么意义呢?不这样可以吗?请同学说明,若学生有疑问,教师举例说明。 (大屏幕显示)

××省(自治区)——一级行政区 ××县(自治县、市)——二级行政区 ××乡(镇)——三级行政区

总结:(大屏幕显示)

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板书) 举例:(大屏幕显示)

活动2:(课前让学生自己调查、了解邮政编码与不同级别的行政区域之间的联系)检查学生调查结果: 第

一、二位编码 表示一级行政区 第

三、四位编码 表示下一级行政区 第

五、六位编码 表示投递局的代码

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反映出区域的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呢? 如:长途电话号码:区号+电话号码

承转: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根据不同的理由(或满足不同的需要)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地理区域。(利用多媒体大屏幕显示中国地形图)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下面我们将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进行区域划分。(这时,在中国地形图上出现闪动的区域界线,并附有区域名称) 教师用光标指到哪个区域,即请同学们集体读出这个区域的名称。 总结:这就是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板书: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原因及区域位置和范围。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活动,探究)——做第5页活动题,同学们可互相讨论,交流活动结果,最后教师总结,把区域界线、位置与范围都落实到图上,并做板书。 活动题目参考答案: 1.有相似性。

界线A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大致与400 mm等降水量线一致——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很难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少、干燥。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较多,降水较多,属于湿润、半湿润区。

2.①界线B大致与1月0℃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 ②界线B大致与800 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③界线B的确定,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综合的气候方面影响。 ④秦岭—淮河。

3.第

一、二级阶梯的界线基本吻合。 界线C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地形因素。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人们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地理区域,一个地区可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在此基础上,我们重点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位置和范围。正是由于区域间存在的差异性较大,而同一区域内相同或相似性较多,我们才有必要对它们进行区域划分,有利于人们因地制宜安排生产、生活。 知识要点与检测 [反馈练习] 1.填空

(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山脉)、(河流)一致。

(2)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影响的界线,大致与mm等降水量线一致。 (3)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及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级阶梯分界线一致。 2.判断

(1)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

(2)同一类型的区域没有级别高低或尺度大小的区别。 (3)我国的地理区域只有四个。

(4)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在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方面各具特色。 3.下列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或全部位于哪个地理区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北方地区 西藏自治区 南方地区 北京 西北地区 上海 青藏地区

4.填图(图见课本)

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上填绘下列地理事物:

秦岭、淮河、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脉 参考答案:

1.(1)秦岭 淮河 (2)夏季风 400 (3)一 二 2.(1)× (2)× (3)× (4)√ 3. 4.略 ※板书设计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 四大区域的划分 ※活动与探究

你的家乡位于哪个区域,有哪些区域特征?为什么?

你的亲人或朋友位于哪个区域,它们有哪些区域特征?为什么?

第五章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南、北方的自然差异有哪些?(回答:略)今天我们在此基础上,了解两区域在人文方面的差异。 [讲授新课]

放录像片段:分别介绍北方、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主要农作物及熟制、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交通工具、民居的特点等。 根据片中讲述,完成活动!(大屏幕显示)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农耕制度

土地利用类型

旱地为主

水田为主

主要农作物

小麦、大豆等

水稻、油菜等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二熟至三熟 传统运输方式

陆路运输为主,多用汽车、马车

水运 传统民居

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其他不同

在完成“其他不同”这一项内容时,分成几个小组,最后由组长发表组里的集体观点,学生们会从:饮食、服饰、音乐等方面说出两区域的差异,教师要总结、点评。 大家想一想,造成这些人文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然后提问。提问时第一个同学回答完后,其他的同学则主要让其说出与前面同学的不同之处,最后教师总结,大屏幕显示: 南方、北方差异类型

差异特征

主要原因 农耕制度

土地利用类型

北方:旱地为主 南方:水田为主

地形、气候

主要农作物

北方:小麦、大豆等 南方:水稻、油菜等

气候

作物熟制

北方: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南方:一年二熟或一年三熟

气候 传统运输方式

北方:陆路运输为主 南方:水运

地形、气候

传统民居

北方: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南方: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气候 其他不同

在“其他不同”这一栏中,主要针对前面提出的几项,分析其形成原因,关于这些原因,首先由同学回答,之后教师要做好点评,“去伪存真”。 活动:(课本第10页活动第2题) 橘树是喜温作物,移栽到淮河以北,因地理环境发生了变化,热量不足,所以树木本身及果实发生了变化。

活动:(课本第10页活动第3题)

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所以寒假较长。 南方地区夏季更热,所以暑假较长。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了解到人类活动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由于南、北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两地人文方面的差异也较大,这些反映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知识要点与检测 [反馈练习] 1.填空

(1)北方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

为主。 (2)南方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

为主。 (3)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

等。 (4)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

等。 2.判断

(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作物熟制的差异主要是由两地的热量差异引起的。 (2)北方传统民居的墙体较厚,主要是因为此地冬季寒冷。 (3)南方传统民居墙体高,而屋顶坡度与北方地区传统民居相同。

(4)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在南、北方地区基本没有差异,说明自然环境对现代建筑没有影响。 参考答案:

1.(1)旱地 (2)水田 (3)小麦 大豆 (4)水稻 油菜 2.(1)√ (2)√ (3)× (4)× ※板书设计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主要原因

农耕制度

土地利用类型

旱地为主

水田为主

地形、气候

主要农作物

小麦、大豆等

水稻、油菜等

气候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二至三熟

气候 传统运输方式

陆路运输为主,多用汽车、马车

水运

地形、气候 传统民居

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屋顶坡度较大,墙体高

气候 ※活动与探究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关南、北方地区的人文差异,注意收集整理,并试着解释其成因。

第五章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的明显差异。 2.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受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

3.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2.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发展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教学难点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 ※教学方法 比较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一节,我们了解到利用地形、气候等综合指标,把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谁能说出这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名称?答:略。

我们所划分出的区域是:两个区域间差异性较强,区域内则具有更多的共同性。今天我们来具体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这些特点。 板书: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讲授新课]

大屏幕显示投影图:图5.9: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

在图中找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提问: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都位于地形的第几级阶梯上? 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

请同学们说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分别是什么? 北方地区:高原、平原、山地。

南方地区: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教师在总结南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时,用鼠标在地图上说明其地形位置和大致范围) 在大屏幕图中找出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等地,分别说出其位于南方地区或北方地区。(提问)哈尔滨、北京——北方地区;武汉、广州——南方地区。

同学们请看课本第7页图5.9中四地的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填表(大屏幕显示,逐个比较,依次显示)

区域

最热月均温

最冷月均温

年降水量 (较多/较少)

季节分配

南方地区

7月 接近30℃

1月 0℃以上

较多

较均匀

北方地区

7月 25℃左右

1月 0℃以下

较少

主要集中在7~8月季节变化明显 板书:

北方地区 降水较少 最冷月均温低于0℃ 南方地区 降水较多 最冷月均温高于0℃ 活动1:(课文第8页活动第1题) 归纳比较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自然地理状况,并填写下表。

地区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1月平均气温(高于0℃/低于0℃)

低于0℃

高于0℃ 年降水量

低于800mm

高于800mm 主要地形

高原、平原、山地

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活动2:在图5.9中找出长江、黄河,它们分别属于哪个区域?(南方地区、北方地区) 老师点拨、引导学生看图5.9,比较长江、黄河流量过程线。

提问:哪条河流径流量大?(长江) 为什么?

学生思考后可以回答:流域内降水丰富。(另外:支流多,汇水区域广也是原因之一,在此老师要适当给学生说明) 在这里我要向大家说明的是,这两条河流径流量的差异,可以做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河流径流量的差异。

板书:北方地区:河流流量小 南方地区:河流流量大

思维发散:大家知道,水到0℃以下会发生什么现象呢?(结冰)那么冬季南方河流与北方河流有何差异呢? 南方河流一般不结冰;

北方河流冬季普遍有结冰现象。

下面请同学们看图5.9中两幅植被景观图。比较南、北方地区植被类型的差异。 南方:常绿林。 北方:落叶林。

教师做适当解释:这是在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下,长期适应环境的表现。 板书:

典型植被类型 北方地区:温带落叶阔叶林 南方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活动3:(课文第8页活动第2题) 分析形成北方和南方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

(学生完成这个题目,可能有一定难度,教师要做适当的点拨、启发、引导)

承转:我们了解了南方与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是不是它们区域内部就没有差别呢? 看图5.9:哈尔滨与北京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相同吗?答:不同。 图5.10:东北林海雪原森林景观与华北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相同吗?答:不同。东北地区典型植被为针叶林。

比较图5.11海南岛植被与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相同吗?答:不同。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明确了解了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植被类型等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并了解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另外,同学们也了解到同一区域内部也有一定的差异。

关于这两个地区的差异还有许多,希望同学们留心“观察”“收看”“收听”或“阅读”……,掌握更多这方面的知识。 [反馈练习] 1.填空

(1)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

mm等降水量线一致。

(2)秦岭—淮河一线是

温度带与

温度带、典型植被

林与

林的分界线。 (3)北方河流冬季普遍

(结冰、不结冰),南方河流一般没有此现象。 (4)北方河流流量较

,南方河流流量较 。 2.判断

(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间差异性较大,区域内部特征完全相同。 (2)南、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是由气温这一要素引起的。 (3)北方地区最冷月的气温都低于0℃。 (4)下雪天不可能在南方出现。 参考答案:

1.(1)800 (2)暖温带 亚热带 温带落叶阔叶 亚热带常绿阔叶

(3)结冰

(4)小 大

2.(1)× (2)× (3)× (4)× ※板书设计

地理区域

地形

降水

最冷月均温 河流流量

典型植被类型 北方地区

高原、平原、山地 较少

低于0℃

温带落叶阔叶林 南方地区 高原、平原、盆地、丘陵

较多 高于0℃ 大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第五章 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到或听到过青藏高原有关寒冷的图片或报道吗?看到、听到过。 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与它海拔较高有关呢? 本区寒冷的气候,是由于其海拔较高造成的。 [讲授新课]

读图5.17:青藏地区的地形。

通过阅读(结合图例),从颜色上判断其海拔高度大致为平均4000米。

看图中小图——地球上超过8000米的山峰,大都分布在青藏高原的南部和西部,引导学生复习气温垂直变化规律,计算山顶的大致温度。

总结:由于气候寒冷,青藏地区许多山峰终年积雪不化,冰川分布广泛,而这又加剧了寒冷的程度。

看图中小图——高原上的山地冰川。 看录像片段——青藏高原的高寒气候。 板书:高——寒

活动1:(第14页活动1)

给学生充足时间比较、计算、思考,教师点拨,最后提问、总结。 (1)两地年平均气温 拉萨:5.6℃左右 成都:15℃左右

(2)两地气温差异及原因 拉萨地势高,则年平均气温低。 活动2:(第14页活动第2题) 学生思考后,提问,教师点评总结。 大屏幕显示:

播放录像片:三江源

板书:高——空气稀薄、水汽含量少——太阳能资源丰富 承转:青藏高原地势高,除影响本区气温外,对降水有影响吗? 有,阻挡夏季风,降水稀少。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自然特征有相似的一面,大家知道是什么吗?(缺水)由于水分的制约,这两个地区不能像北方、南方地区那样以耕作业为主,而是以畜牧业为主。 板书:

读图5.21:西北、青藏地区主要农牧业的分布。 1.通过读图,明确本区以牧业为主。

2.找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主要畜种——三河马、三河牛。 新疆的畜种——山羊、绵羊、伊犁马等——细毛羊为著名畜种。 青藏的牦牛、绵羊、山羊等——牦牛、藏绵羊为著名畜种。 宁夏的山羊、绵羊等——滩羊是著名畜种。

3.通过图例,找出本区以粮食作物为主的地区。提问:①这些地区分布是否集中、连片? 不是。分布面积小,分散分布。 ②为什么这些地区能发展粮食生产呢? 教师点拨:

西北地区的农业区:灌溉水源丰富。

指导学生看阅读材料。 活动3:(第16页活动1)

给学生充足时间思考、判断、归纳,最后教师总结。 差异:内蒙古温带草场草质较好。 青藏地区高寒草场草质较差。 成因:

地势高→气候寒冷→热量不足影响植物生长。 活动4:(第16页活动2) 牧区→放牧→流动性强

生活习俗:喝奶茶、穿靴子、赛马比赛…… [课堂小结] 今天主要学习了水分和热量这两个重要因素对人类生存环境带来的影响,而这些差异的形成也离不开地形、地势及海陆位置的影响,使我们再次了解到地理事物的联系性。 知识要点与检测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反馈练习] 1.填空

(1)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主要是由

引起的。 (2)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以

业生产为主。

(3)青藏地区由于地势高、

低,发展了

农业;西北地区因

,发展了业。 2.判断

(1)青藏高原太阳能资源丰富与地势无关。

(2)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属不同的区域,所以它们的地理特征差异性都很大。 (3)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较大。 3.填图

在填充图上填出以下内容:

河西走廊、河套地区、天山山脉、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参考答案:

1.(1)地势高 (2)牧 (3)气温 河谷 气候干燥(或降水稀少) 灌溉 2.(1)× (2)× (3)√ 3.略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通过对我国四大区域的学习,试着从不同的事物中找出相同(或相似点),从相同或相似的事物中找出不同点。

第五章 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确西北地区的范围和地形特点。

2.理解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递变规律,并初步探讨其成因。

3.明确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气候与地形、植被、河流的相互关系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4.明确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分析本区“高”“寒”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对其他地理特征形成的影响。

5.明确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分布及我国主要的牧区。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2.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认识、了解祖国的热情和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自然特征的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比较法、启发引导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打开大屏幕,显示图5.4(课本第4页)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与同学们一块儿复习四大区域划分界线及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青藏地区的地势及地理位置。今天我们来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特点。

板书: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讲授新课]

读图5.4:西北地区的地形。

同学们从图中找出本区的主要地形及位置,然后提问。

大家已经知道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那么来自海洋的水汽容易到达这里吗?(很难)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显示中国地形图),用亮线分别显示中国主要东西方向的山脉。 想一想:这样的走向对来自海洋的东南湿润气流有何影响?(阻挡气流)

总结:深居内陆,距海遥远的地理位置加上东西向山脉对气流的阻挡,使湿润的海洋气流很难到达这里。

想一想:(大屏幕显示) 1.这里的降水情况如何?(稀少) 2.气候有何特点?(干旱为主) 3.河流分布多少?(河流稀少)

4.河流多为内流河还是外流河?(内流河。教师提示、点拨学生从气候、地形方面找原因)

3、4两题目要通过大屏幕显示中国河流分布图,把推理结果在现实中得到印证。 板书: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活动1:(课本第12页活动1)

这个题目,学生很快即可完成。通过提问,看有无问题,适当点评。

承转:我们知道本区降水稀少,所以气候干旱,那么本区各地干旱程度一样吗? 学生看图、思考,教师点拨:降水有东西差异(东部多,西部少),干旱程度也应是西部较东部地区更为干燥。

植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水分,降水的东西差异,会导致植被差异吗? 播放录像片段:(有画面,有解说) 1.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景观。 2.荒漠草原景观。 3.荒漠景观——我国面积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看完后,教师简单介绍水分与景观的联系。完成第12页活动第二题。 想一想:

1.西北地区制约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自然因素是什么?(缺水) 2.西北地区的西部都是沙漠吗?(不是) 3.哪些地方不是呢?(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 教师进一步解释为:地表水、地下水丰富的地区。 录像片段: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我们把沙漠地区,水分条件较好,能生长植物的地方,叫绿洲。 提问:这些绿洲的分布有何特点? 盆地边缘。 [课堂小结]

(师生一起复习总结)

提问:

回答:

1.本区地理位置?

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2.东西方向山脉?

对湿润气流阻挡。 3.结果呢?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4.特征包括?

降水稀少 。 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反馈练习] 1.填空

(1)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

遥远与

方向山脉的共同影响,形成 为主的气候特征。

(2)西北地区的河流特征表现为:数量

,且多

河。 (3)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差异,主要是

的差异引起的。 2.判断

(1)西北地区具有受海洋影响小的共同性特点。 (2)西北地区内部没有差异。

(3)西北地区干旱区面积广大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 (4)我国山脉的走向与西北地区气候特征的形成无关。 3.填图

在西北地区填充图上,填出下列地理事物: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塔里木河 参考答案:

1.(1)海 东西 干旱 (2)少 内流 (3)水分(降水) 2.(1)√ (2)× (3)√ (4)× 3.略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通过各种媒体,调查、了解西北地区与北方、南方地区自然特征方面较为具体的差异。 。

第六章 认识省级区域

第一节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北京的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使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使学生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1.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2.北京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

1.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

2.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方法

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景观图片等。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上册书中我们学过了我国的行政区划,请大家回忆我国共划分几级行政区划?最高级别的有多少个?分哪几类? 提问,学生回答。(略)

讲述:我国幅员辽阔,面积广大,为了经济发展和管理方便,共划分了三级行政区划,其中最高级别的共34个。分别为直辖市4个,省23个,自治区5个,特别行政区2个。那么,大家知道在这34个省级行政区中,政治地位最重要的是哪个吗?

学生齐答:北京

对,北京。北京简称京,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大家对北京了解多少?有谁去过北京?请举手。好,我们请××同学给大家介绍他所了解的北京。

学生介绍。(略)

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们大家对北京有了一些印象,但还不全面、不系统。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认识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板书:第六章 认识省级区域 第一节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讲授新课]

北京之所以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与它的位置、范围、地理环境等密不可分。 学生活动:请大家阅读图6.1“北京市略图”和图6.3“北京城区的地理位置”,以及相关文字内容。

分析、讨论、回答以下问题:(在屏幕上打出) 1.北京市的地理坐标;

2.北京市在什么部位与哪几个省区相邻? 3.北京市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 4.北京市及其周围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 5.北京市属哪种气候类型?有什么特点? 6.流经北京市的河流有哪几条? 7.北京市的对外交通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教师巡回参与指导。(根据时间要求,可安排

1、2组讨论

1、2题,

3、4组讨论

3、4题等)

提问,小组代表回答,组员补充。(略) 板书:

一、北京概况 位置、面积、人口

归纳讲述: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北部,东部距渤海150 km;东南临天津市,其余三面被河北省包围。北京市的地理坐标为40°N,116°E。

北京市面积1.68万km2,现有人口1382万人(2000年)。 板书:

二、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板书)

指图(显示北京市地形图)讲述:北京的地势西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板书),地势较高。西部的山地总称西山,是太行山的余脉,由几条东北—西南走向的褶皱山岭组成。门头沟西部的灵山海拔2303米,是北京的最高峰。北部山地属燕山山脉,统称军都山。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沿着燕山山脉蜿蜒起伏,雄伟壮丽。越山地,北与内蒙古高原相连,西与黄土高原衔接。在重叠的群山之中,由于河流侵蚀,形成了不少隘口,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

北京的东南是华北平原(板书)的一部分。由于靠近燕山和太行山,平原大部分为山麓冲积扇。北京城就位于永定河的脊部。平原东南地势低洼,属于冲积平原,整个平原自西北向东南平缓倾斜。 板书:2.北京的气候

(显示北京市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讲述:北京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板书)夏季高温多雨(板书),春秋短,冬夏长,年平均降水量609 mm。

北京的春季气温回升迅速,多风;夏季当东南季风来临时,形成7~8月间的高温多雨天气。夏季降水占全年的70%,对农业生产极为有利;秋季云淡、天高、气爽,为北京最舒适的季节;而冬季则盛行西北风,经常出现大风、降温、寒冷、干燥天气。 板书:3.北京的河流

讲述:北京市的河流属海河水系(板书)。永定河、温榆河和潮白河是全市三条大河,分别自西北和东北向东南流入天津,汇入海河,最终流入渤海。 注:以上各部分内容的讲述顺序可在学生回答了相应问题之后,内容的详略程度视学生接受程度和时间而定。

在了解了北京的自然环境以后,我们来看作为一国之都的北京的交通。 板书:

三、北京的对外交通 讲述:(大屏幕显示北京市交通图)北京市的对外交通十分便利。北京是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有京沪、京

九、京哈—京广、京包—包兰等密集的铁路网;北京市还是中国最大的航空港之一,有多条国际航线通向世界各地;北京的公路密度也是全国最大的,有多条高速公路连接(全国各地);北京虽地处内陆,但东距大海只有150千米。 综上所述,我们就可以分析概况出北京市位置的优越性。 提问,学生回答:略。

归纳讲述:北京位置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优越。北京地处中纬度暖温带,地处内陆但距海不远,这样的位置使北京有适合城市发展的冷热、干湿都适中的气候优势。

2.战略位置优越。北京的地形地势决定了北京市战争年代易守难攻,和平年代适宜经济发展、城市建设。

3.经济区位优越。北京西部背靠我国黄土高原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南邻粮、棉、油等物产丰富的黄淮海平原,北抵我国最大的牧区内蒙古牧区,这些区域为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承转:正是由于北京的地理位置优越,所以北京自古就是我国的战略重镇,金、元、明、清先后在此建都,新中国成立后,又一次定都北京。 提问:作为一国之都,北京最重要的职能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讲述:(板书)

四、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

活动:请大家阅读课文和图6.2、6.4,看看从哪几个方面可以说明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提问,学生回答,略。

归纳: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中国的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的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以及党中央等在北京。

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北京有北大、清华、人大、中科院等数百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还有众多的体育场馆,各类博物馆,众多国家级文艺团体等。

北京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往中心。北京有许多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外国新闻驻京记者站等国际交往机构,各种国际会议也在此频繁召开。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北京的位置、地形、气候等地理环境特征,知道北京位置优越,掌握了北京的城市职能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已经成为中华儿女最向往的地方。 [反馈练习] 1.填空

(1)北京位于

平原北部边缘。该平原是我国第

大平原,其他两大平原是

(2)北京属典型的

气候,其特点表现为 、

(3)北京的地势表现为

高,

低。

三面环山,东南方向是

平原。

(4)北京的地理坐标是

。 2.判断

(1)北京三面被河北省包围,是河北省的一部分。 (2)北京是个内陆城市,对外联系很不方便。 (3)流经北京市的河流大多属黄河水系。

(4)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因此它是我国的经济中心,经济发展水平很高。 (5)“北京时间”就是北京的地方时。 3.选择

(1)北京西隔

山就到

高原(

)

A.太行山 内蒙古高原

B.大兴安岭 内蒙古高原 C.太行山 黄土高原

D.大兴安岭 黄土高原 (2)北京的城市职能是(

)

A.钢铁工业中心

B.经济发展中心 C.政治文化中心

D.国际交往中心 答案:1.(1)华北 二 东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2)暖温带大陆性季风 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炎热多雨 (3)西北 东南 东北 西北 西南 华北 (4)40°N 116°E

2.(1)× (2)× (3)× (4)× (5)× 3.(1)C (2)CD ※板书设计

第八章 认识省级区域

第一节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活动与探究

1.查阅学校所在地的相关资料,看看本地区的中心城市是哪个?试着分析该城市位置的优越性。

2.说说你所在城市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第六章 第一节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北京的自然环境特点和城市职能,谁来说说北京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提问,学生回答:北京的主要职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讲述:北京的这种城市职能与它的历史文化有直接的渊源,同时也决定着它的未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节的第二部分:(板书)历史悠久的古城和现代化大都市两部分内容。 [讲授新课]

活动:请大家阅读课文和图6.5,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北京建城有多少年的历史?有哪几个朝代在此建过都?

2.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哪两个朝代?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这样布局? 提问,学生回答,略。

归纳、讲述:1.北京建城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最早为周武王时的蓟城,先后有金、辽、明、清各代在此建都。(板书:建城时间早)

2.至明、清两代,北京旧城的格局基本形成。旧城格局的特色是皇宫外面有皇城,皇城外面有都城。城市的建筑排列成棋盘状。城市中轴线突出,皇宫位于城市中心中轴线上,东西建筑以中轴线对称展开。方城十字街,大小四合院,环环相扣,层次分明。 北京旧城之所以这样布局,从自然因素考虑,一主要是要利用现在北海和中海为城市提供充足的水源。因为城市是人口集聚的大型聚落,每天需要大量的淡水,因此水资源的分布会影响城市的布局;二是因为我国位于北半球,北京位于我国北方,冬季严寒且常刮西北风,为了有充足的光照,以利于房屋的避寒保暖,坐北朝南成为城市布局的主导方向。 北京旧城的这种布局特色还体现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思想。将宫城和殿堂放在城市中心体现了“普天之下,惟我独尊”的封建帝王思想;面向南方体现了“面南而王”的传统观念。 承转:北京旧城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也曾不断变化。 活动:请大家阅读图6.7,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自辽代以来,北京旧城在空间上是如何变化的? 2.北京旧城城址的变迁与水源有什么关系? 3.现代北京城与北京旧城有什么关系?

学生读图,分析、讨论。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自辽代以来北京古城的空间变化有这样几个特点。首先,北京旧城的空间范围不断扩大,其次,空间分布上从辽南京城原址逐渐向北、向东扩展,至明清时又向南缩,使旧城轮廓由辽代的正方形到金、元的长方形,至明清时期演变为“凸”字形。 北京旧城城址的不断变化与水源有密切关系。从图中大家可以看出,无论城址如何变迁,都要始终保证城市附近有丰富的水源,为城市提供充足的生产和生活用水。因此,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职能的不断丰富,水源的丰裕程度直接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城址的变迁。 现代北京城是在明清格局基础上的拓展。如北京的二环线就是以北京城墙为基础的,这说明“历史”对“今天”有深刻的影响。

承转:北京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都,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为北京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板书)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北京可以凭借这一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 活动:请大家看图6.6,说说你所了解的北京的名胜古迹。

(请一两位同学给大家介绍几个景点,教师可适当介绍代表性景点,如天安门、故宫等。详细资料见备课资料。注意不要上成旅游课)

承转、提问:每个中国人都有到北京旅游的愿望,都想亲眼目睹首都的风采,加之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国际影响力增强,人民收入提高,文化品味要求提高,因此这几年到北京旅游的人数不断增加,仅“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到北京故宫的日游容量达10万人次,给故宫的保护带来很大压力。这又出现了一个新矛盾:这一笔历史文化遗产到底如何得以充分利用,同时又能妥善保护,得以持续利用下去呢? 活动:请大家阅读P24建议,说说你的看法。

归纳、承转:大家刚才谈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很好,有些想法还颇有见地。大家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归纳整理以后,寄到北京市有关部门,为北京的建设保护做一份贡献。课本的第四点“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虚拟旅游”就是一个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利用和保护这一对矛盾的好主意。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北京也在不断发展。那未来北京应如何发展呢? 活动:请大家阅读P25课文及图6.11,回答以下问题: 1.结合你的认识和感受,说说你对城市现代化的理解。

2.北京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 3.为加快北京的发展速度,采取了哪些措施?

提问,学生回答,略。

归纳讲述:城市现代化表现在经济的方方面面,如交通方便快捷、信息通达、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设施先进、文化、教育、科研水平很高等等。

北京是中国的心脏所在,是中国的象征,因此北京必须朝着现代化大都市方向发展。因为北京是历史文化古城,历史深刻地影响着今天,所以在北京的建设和发展中,应在注意保持旧城格局和原有风貌的同时修建现代化建筑,这使得北京出现了传统与现代并存的特殊景观。 为了北京现代化的高速发展,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功能,北京一方面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方面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北京越来越成为人地协调发展的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北京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文化深深地烙印在北京的城市布局、经济发展等各方面。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决定了它必须朝现代化大都市发展。我们相信,未来的北京一定是功能齐全、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历史与今天同现、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 知识要点与检测

第一节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反馈练习] 1.填空

(1)北京建城的历史已有

年,最早称为

。先后有

各代在此建过都。

(2)北京旧城的格局形成于

两代,成

形。在这之前,旧城城区曾几度变迁,引起变迁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3)未来的北京将成为一个

。 2.判断

(1)北京是个文化古城,历史遗留建筑很多,严重阻碍了北京的发展,应坚决拆掉。 (2)今天的北京城已一改过去的旧面貌,历史对北京的今天毫无影响。

(3)北京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为提高旅游收入,应延长营业时间,扩大游客量。 (4)为加快北京的发展速度,应加大工业发展的力度。 答案:1.(1)3000 蓟 金 元 明 清 (2)明 清 凸 水源 (3)现代化大都市 2.(1)× (2)×(3)× (4)×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活动与探究

1.调查了解当地有哪些文物古迹?当地在旧城改造和城市建设中是如何保护和利用的? 2.到当地规划建设部门调查了解你所在地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就你目前的知识水平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第六章 第二节 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的位置、范围等概况以及“一国两制”政策的含义; 2.使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的人口密度、经济特点等人文地理特征; 3.使学生理解祖国大陆对港、澳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能力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使学生初步掌握“海陆位置优越,城市为主体,人多地狭以及外向型经济发达”这一类国家或地区区域地理特征的一般分析和认识方法。 德育目标

1.通过香港和澳门的“身世”和“一国两制”政策的讲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国策教育;

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初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香港和澳门概况:位置、范围、人口等; 2.祖国内地与港、澳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

香港经济特点及与内地的联系。 ※教学方法

比较法、指导自学法、讲述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歌曲《东方之珠》。伴随着舒缓的音乐讲述: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镶嵌着两颗璀璨的明珠,这曾引起欧洲列强的觊觎,被迫流浪,现在她们回来了,在祖国宽阔的怀抱中,她们更加光彩熠熠。这两颗明珠就是——

学生齐答:香港和澳门。(音乐停)

关于香港和澳门这两个地名大家耳熟能详,但对香港和澳门的详细了解,可能为数不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板书:第二节 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讲授新课]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香港和澳门的面积、位置等大概情况。(板书:

一、概况) 学生活动:请大家阅读课文及图6.13,P29活动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完成下表的填写:(可以板书,可用投影仪展示)

回归祖国时间

位置

面积

范围

人口

人口密度 香港

澳门

2.比较香港、澳门与北京、上海、新加坡的人口密度,深刻理解“人多地狭”的含义。 3.说说香港是通过什么方式扩大土地面积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4.“寸土寸金”的香港为什么还要保留大片绿地? 学生读书读图、填表、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1或请个别学生到实物投影仪前展示所填表格内容,教师展示表格内容,依次讲述或指图讲述:

回归祖国时间

位置

面积

范围

人口

人口密度 香港

1997.7.1

珠江口东侧邻广东省深圳市

1098 km2

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三部分及其附近小岛

666.5万人 98%华人

6070人/km2

澳门

1999.12.20

珠江口西侧邻广东省珠海市

25.4 km2

澳门半岛、凼仔岛、路环岛

43.8万人 95%华人

17244人/km2

讲述:香港和澳门分别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回归以后成为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特别”之处在于祖国内地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而香港和澳门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这就是“一国两制”。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它使澳门和香港顺利地回到祖国,也保障了香港和澳门的安定团结和经济发展,同时为台湾的统一也开辟了一条新思路。 指图讲述表格中位置和范围两栏。 重点讲述表格中人口密度一栏。

讲述:由表中我们可知,香港和澳门的人口密度很大,分别是6070人/km2和17244人/km2。我们再看看这几个地区的人口密度:北京748人/km2,上海2325人/km2,新加坡3890人/km2,大家比较一下,真正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港、澳的人口密度远大于北京、上海,比人口密集的城市岛国还大许多。可见,香港和澳门是名副其实的“地狭人稠”。

正是由于地狭人稠,可供城市发展的土地有限,才促使香港的建筑物越来越高,正是所谓的“上天”,不仅“上天”,还“下海”——填海造陆,澳门也如此。澳门目前的面积是1912年的两倍多,这都是填海造陆的功劳。无论是“上天”还是“下海”,都是人多地狭地区或国家缓解人地矛盾的重要途径,但必须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不能增加了人类的生存空间而破坏了海洋环境,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在城市环境保护方面,香港值得我们学习。“寸土寸金”的香港却有大面积的城市绿地。香港的植被覆盖率我们可以通过图6.16估算得出,至少在60%以上,如此大的城市绿地,如此高的植被覆盖率,这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思考:这难道仅仅是因为自然条件适合植物生长吗?仅仅是因为香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吗?关键还在于香港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关注着环境效益,只有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双赢,才有好的社会效益,香港才可以持续发展下去,也就是只有人地协调发展才是根本之发展。 好,请大家继续看表格中人口一栏。我们注意到香港和澳门人口中绝大多数是我们华人血统,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香港和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香港在清朝年间归广东省新安县(今宝安县)管辖。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和1860年先后签订了《南京条约》和中英《北京条约》,将香港岛和九龙岛南部地区割让给英国。1898年又迫使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今新界地区,为期99年。至此,英国强占了整个香港地区。1941~1945年香港曾一度被日本占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重占香港。自清王朝被推翻后的历届政府都不承认英国对香港的永久性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也多次声明:在条件成熟时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终于在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并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原属广东省香山县。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葡萄牙人得到在澳门停靠码头进行贸易之便,1553年又借口曝晒水浸货物,强行上岸租占,鸦片战争后不断扩大范围,1851年占领凼仔岛,1854年占领路环岛,光绪十六年(1890年)又强占一水之隔的青洲。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多次声明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恢复对澳门的主权。1987年3月26日,中葡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解决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于1999年12月20日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承转:如今,这两颗灿烂明珠早已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成为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刚才我们讲到特别之处主要在于“一国两制”。我国政府之所以在香港和澳门实行“一国两制”的政策,是充分考虑了香港和澳门的实际情况,既保证祖国的统一,又要促进港澳的稳定繁荣和经济发展。那香港的经济有什么特点,与其地理位置有什么关系呢? 活动:请大家阅读P31“转口贸易”。

讲述:香港本是一个小渔村,在短短一百多年中发展成为世界国际化大都市。香港是全球金融中心之

一、全球贸易中心之

一、全球黄金贸易中心之

一、全球航运中心之一。香港经济的持续繁荣与它优越的地理位置,灵活的经济政策以及祖国大陆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

香港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珠江口东岸,濒临南海,扼我国华南地区之门户,亚太地区中枢。香港的地理位置优势体现在:1.香港背陆面海,海陆兼顾,具有双向优势,既有利于开拓中国内地,也为开拓沿海经济地带和国际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2.香港的维多利亚港同美国的旧金山、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并称为世界三大最优良天然港,又位于沟通日本、东南亚、大洋洲及太平洋沿岸美洲各国的海上交通要道,这使得香港成为许多国家商品的中转站,转口贸易发达。

香港是一个自由贸易港。一贯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许多进出口商品免征关税,进出口手绪也极为简便,从而吸引国际船只和货物过境,这也促进了香港转口贸易的发展。 香港经济的繁荣离不开祖国内地提供的多方面支持与合作。香港地狭人稠,资源匮乏,祖国内地在提供食品(祖国内地每天有三趟专列向香港输送肉、蛋、家禽、家畜、蔬菜等食品)、燃料、原材料等资源以及劳动力和广阔市场等方面对香港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目前香港80%以上的生产、生活资料来自祖国内地;同时,长期以来,祖国内地又把香港作为转口贸易的重要基地,通过香港,祖国内地与世界各地进行贸易往来,这也促进了香港经济的发展。

在祖国内地多方面支持香港经济发展的同时,尤其是改革开放后,香港也将丰富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通过各种渠道带到了祖国内地,目前香港80%的工业转移到内地。 由此可见,香港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是(板书)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唇齿相依。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祖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的概况、经济发展等知识,认识了香港和澳门过去是中华民族的耻辱,今天是炎黄子孙的骄傲。香港的发展离不开祖国内地的支持,香港的发展也带动了祖国内地的发展。相信在伟大祖国的大力支持下,香港和澳门这两颗明珠会更加熠熠生辉,光芒四射。 知识要点与检测

第二节 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一、香港与澳门概况

回归时间

位置

范围

面积(km2)

人口(万人)

人口密度(人/km2)

香港

澳门

二、港澳与祖国内地的联系:

[反馈练习] 1.填空

(1)香港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

东侧,与 省

市相邻,澳门则位于

西侧,与该省

市相邻。

(2)香港由

三部分组成,澳门由

三部分组成。

(3)香港与澳门是我国的两个

,实行

制度。 (4)港澳扩大土地面积的主要方式是

和 。 2.判断

(1)香港有大面积绿地,说明香港用地不紧张。 (2)香港的发展离不开祖国内地的大力支持。 3.选择题

(1)关于香港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B.博彩业和旅游业是经济支柱 C.重工业发达D.重要的自由贸易港 (2)关于澳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珠江东侧,北与珠海接壤B.面积16平方千米,人口400万 C.经济以博彩业和旅游业为主D.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 (3)关于港澳与内地联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港澳的经济发展与祖国无关

B.港澳的发展主要靠自身位置优越,资源丰富 C.祖国内地主要通过澳门与世界各地进行贸易往来 D.港澳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是互惠互利,优势互补 4.读图题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将下列地名填写在图中相应位置上:香港、深圳、澳门、珠海、珠江。②香港是世界著名的

中心之一和

港。

③与大陆相连的铁路①是

线,目前已建成的到达香港地区的铁路是(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线。

①此图是香港与外界贸易联系图,图上字母表示与祖国内地港口的联系,即a

港、b

港、c

港、d

港,A

市、B

市。 ②图中数字:①香港与

、美国等的联系,②

海。 答案:1.(1)珠江口 广东 深圳 珠江口 珠海 (2)香港岛 九龙半岛 新界 澳门半岛 凼仔岛 路环岛 (3)特别行政区 资本主义 (4)建设高层建筑 填海造陆 2.(1)× (2)√

3.(1)AD (2)CD (3)D 4.(1)①略

②国际信息 自由贸易 ③广深 京九

(2)①上海 温州 汕头 湛江 深圳 珠海 ②日本 南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一、香港和澳门概况

回归时间

位置

面积

范围

人口

人口密度 香港

澳门

二、港澳与祖国内地的联系 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活动与探究

通过互联网等手段于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开一个以“香港旅游节”为题目的主题班会,过一回导游瘾,介绍香港著名的旅游景点和项目。

第六章 第三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2.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

德育目标

通过大量的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

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2.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教学难点 台湾的经济特色。 ※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画面配以台湾的一些著名的景观。 提问:阿里山位于我国哪个省? 学生齐答:台湾省。 讲述:台湾岛与台湾省含义相同吗?台湾除阿里山外还有些什么山、什么河呢?今天我们就来畅游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板书:第三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讲授新课]

我们首先来认识台湾省位置、范围等概况。

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及图6.22,回答以下问题:

1.在地图上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东海、台湾海峡、太平洋等地理事物,并填在填充图册上。

2.看看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的哪个部位?

3.看图说出台湾省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范围。 4.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数量,计算台湾省的人口密度。 学生自学、填图、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学生回答。(略)

归纳讲述:台湾省,简称台。由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及其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组成。面积共约3.6万平方千米,人口密度达611人/km2,属人口稠密地区。 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北濒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南部,因此台湾位于低纬度,南部属热带,北部属北温带。 承转: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台湾岛西部与大陆福建省隔海相望,距离很近。

活动:1.请大家量算基隆—福州、高雄—厦门之间的实地距离(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量算,写出过程)。

2.阅读P34兰色内容,填出下面空格: 材料

说明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地缘关系。 材料

说明了海峡两岸人民的血缘关系。 材料

说明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历史与文化渊源。

提问、学生回答。(略)

归纳、补充、讲述:通过刚才的量算大家知道高雄距厦门306 km。基隆离福州仅276 km。若在此两地之间修建海底隧道,乘特快列车仅需3至4小时即可到达,足见两地距离之近。而且种种史实资料和证据证明: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

首先,从地缘关系上,台湾原本就是祖国大陆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平面时升时降,台湾岛也时沉时浮,直到大约1万年前,相连的部分下沉为海峡,台湾于是成了祖国东海中一个四面环海的大陆岛。这从台湾海峡的海底地形可以得到证明,台湾海峡的海底就像一条河谷,有向南和向北两大河系,这是当它还是陆地时,被河水冲击、侵蚀而成的,最深处不过100米,大多数地方的深度只有50米,而在1.5万年前,东海海面比现在低130米左右,这在地质上说明两岸原来是一个板块,台湾、澎湖等岛屿就在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与福建省相连接。现代科学还证明,台湾不仅是东海大陆架的一部分,而且台湾的基本地形,与大陆的地块相同,在地质成分上是与福建、浙江省相同的酸性火成岩体。所以,后来有人送给台湾一个雅号——“浮福建”,意思是说,台湾是福建省漂浮在海上的部分。 其次,从血缘关系上看,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主要来自祖国大陆的广东、福建。即使是台湾的“土著”居民高山族人,他们的根也在大陆。据专家考证,台湾高山族是我国古代於越族(简称越人)的一支,他们的根在中国大陆浙江、绍兴一带。约在4000年前,绍兴一带的部分越人因某种变故,乘船渡海,迁入台湾繁衍生息,成为台湾最早居民。今天台湾高山族的许多风俗习惯,原始的宗教崇拜,与古越人极其相似,如二者都有断发纹身的习俗,都崇拜岛神,以鸟为图腾。高山族与越人先民在遗物方面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1980年,台湾台东卑南乡发现的大批石棺、石器、陶片和玉器,与百越族遗物非常相似。更令人惊讶的是,台湾大坌坑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印纹陶器,与河姆渡的印纹陶器仿佛是同一模子里出来的……这一切都说明:台湾同胞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与我们血脉相通。

最后,从行政区划、文化渊源上来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历朝历代的“王土”。早在公元230年,三国时东吴国君孙权派大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州(今台湾)。元统一后,设立了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和琉球,台湾正式为中央政权所控制。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打败了盘踞台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者,于1662年正式收复台湾。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蜂拥而至,清政府更加珍惜这块宝地,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正式设置台湾省,但隔十年之后爆发了甲午战争,被腐朽无能的清政府割让给日本,直到1945年抗战结束。 综上所述,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同胞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殷切地盼望台湾回家,祖国统一,都希望看到中华民族团结和睦,祖国繁荣昌盛的那一天,我们相信那一天为期不远了。

承转:刚才我们提到从明朝开始,列强就多次进犯台湾,他们主要是看重了台湾之“宝”。 活动:请大家阅读P35课文“美丽富饶的宝岛”及图6.24,分析、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1.简要概况台湾自然环境的特点。

2.台湾之“宝”主要指台湾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说说台湾有哪些农林产品,分析台湾的自然环境对农林产品分布的影响。 3.看看台湾有哪些重要的矿产资源。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读图方法。 提问:小组代表发言,组员补充。

归纳讲述:台湾岛多山,山地丘陵占2/3。其中玉山最高峰3952米,为全省最高点,平原主要分布在台湾西部及东部狭窄的沿海地带。

台湾岛属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温20℃~22℃,年降水量2200 mm左右,季节分配较均匀。

岛上河流众多、水量丰富,但由于地形限制,流程较短,最大河流为浊水溪,最大湖泊日月潭。

温暖湿润的气候和面积广阔的山地孕育了台湾岛丰富的森林资源。台湾山脉海拔较高,从山下至山上气候的垂直分异明显,使得台湾森林树种十分丰富,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其中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台湾西部平原气候温暖湿润,土壤深厚肥沃,成为稻米、甘蔗、亚热带热带水果的主要产区,因此台湾有“海上粮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的美誉。

台湾岛四面环海,还有丰富的渔业和盐业资源,因此台湾又有了“东南盐都”的美称。 从图上我们还可得知,台湾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铁、石油、天然气、铜等。

承转:丰富的资源,优越的位置为台湾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我们来了解台湾的经济特点。

板书:

二、经济特点:出口导向型经济

(请大家读图6.28)讲述:20世纪60年代以前,台湾的经济一直以农业和农产品的加工为主,主要出口蔗糖、菠萝、稻米、樟脑等,大家看图,上世纪五十年代,农产品和农产加工品的出口比例远大于工业产品,但从60年代以后,台湾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重点发展了出口加工工业,形成了“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大家从图6.28上可以明显看出60年代后出口商品中工业品直线上升,而农产品和农产加工品下降很快,到90年代,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在台湾出口商品中所占比例已微乎其微。

承转:那么,大家思考过没有,台湾发展出口加工业的优势在哪? 活动:请大家读图6.27,分析回答刚才所提问题。 提问,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讲述:台湾经济在60年代以后得以飞速发展,一跃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四小龙”之一,得益于以下几个有利因素:1.台湾地肥水美,物产丰富,从基础产业到工业原料都为经济的腾飞创造了条件;2.台湾是个海岛,有许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3.60年代后,台湾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大幅度提高了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同时台湾人口稠密,这为台湾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而又素质很高的劳动力;4.60年代后,台湾扩大了开放力度,吸纳了大量外国资本,为经济的腾飞提供了资金保障;5.为加速经济发展,台湾还大力建设了大量出口加工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如“台湾硅谷”——新竹科学园。请大家阅读P38材料。

承转:在以上优势条件的推动下,台湾经济发展很快,那么台湾工业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城市呢?

活动:请大家阅读图6.30,回答以下问题: 1.台湾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城市? 2.这几个工业城市的分布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这种分布特点的形成可能受了哪些条件的影响?

提问,学生回答。(略)

台湾工业主要分布在台北、台中、高雄等位于台湾西部平原的沿海城市。 这种分布特点的形成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从地形来看,这几个城市都位于平原。平原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沃、农业发达,这为城市的形成、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2.从开发历史来看,西部与祖国大陆隔海相望,相距较近,是大陆移民首先到达,最早开发的地区;3.由于西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移民又先到达,因此西部开发历史悠久,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这也促进了城市和工业的发展;4.这几个城市多为沿海城市,交通便利,尤其是海运便利,高雄是台湾最大的港口,这为台湾原料的进口和产品的出口提供很大便利。

总之,工业的分布,城市的分布是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这些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随着经济的发展,台湾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变化。 活动:请大家阅读图表6.1,完成表下两题。 (1小题要求学生用铅笔在课本上完成) 学生画图,分析。教师指导,检查。 提问2,台湾的产业结构有何变化? 学生回答,略。

讲述:从1965年至1998年三十多年间,台湾的三大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第一产业持续下降,而且下降的幅度较大,下降了近2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是波动小幅度上升,第三产业升幅较大,目前是三类产业中所占比例最高的,达63.1%。比1965年上涨了将近20个百分点。这再一次说明60年代以后,台湾的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了解了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点,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台湾是祖国之“宝”。台湾自古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翘首盼望着她的归来,都有责任和义务为祖国的繁荣强大、和平统一尽一份力。 知识要点与检测

第三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反馈练习] 1.填空

(1)台湾省位于我国

,隔

与我国

省相望,由

、 等许多小岛组成。

(2)台湾地形以

为主,其中最高峰是

(3)北回归线穿过台湾

部,还穿过我国的

三个省区。 (4)台湾森林资源丰富,有“

”的美誉, 是最著名的树种。 2.选择

(1)从台湾东部海域开始,按逆时针方向,台湾岛濒临的海域是(

) A.南海、太平洋、东海、台湾海峡 B.太平洋、东海、台湾海峡、南海 C.太平洋、南海、台湾海峡、东海 D.台湾海峡、南海、太平洋、东海

(2)台湾有“海上粮仓”之称,盛产稻米,主要产自(

) A.台湾东部

B.台湾西部C.台湾中部

D.台湾北部 (3)台湾产业构成中(

)

A.第一产业最高

B.第二产业最高 C.第

一、第二产业为主

D.第

二、第三产业为主 3.判断

(1)台湾盛产各种水果。

(2)台湾树种丰富是因为台湾从南向北分布有多种不同的气候类型。 (3)台湾的出口商品中农矿产品占很大比例。 4.在填充图上填出:

(1)台湾附近海域、隔海相望的大陆省区、邻国。 (2)台湾主要城市。

答案:1.(1)东南沿海 台湾海峡 福建 台湾岛 澎湖列岛 钓鱼岛(2)山地 玉山(3)中南 广东 广西 云南(4)亚洲天然植物园 樟树 2.(1)B (2)B (3)D 3.(1)× (2)×

(3)× 4.略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一、台湾省概况

位置

范围

面积

人口

人口密度

台湾

我国东南沿海

台湾岛及附近小岛

3.6万km2

2200多万

611人/km2

二、台湾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三、台湾之“宝”——丰富的资源 森林、矿产、水产、农产品丰富

四、台湾的经济特点:进口—加工—出口型 ※活动与探究

试分析比较香港与台湾经济发展特点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第六章 第四节 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新疆的自然环境特征;

2.使学生了解新疆的人口、城市、交通设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使学生了解影响新疆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和资料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初步训练学生绘制简图反映地理事物分布的技能和方法; 3.培养学生认识区域特征的方法。

德育目标

通过西部大开发等知识的讲述,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教育,培养学生逐步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新疆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自然环境特征对城市、人口和交通设施分布的影响; 2.能源开发过程应如何不破坏环境。 ※教学方法

地图教学法、分析讨论法、讲述法。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相关地图等。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维吾尔族姑娘穿着民族服饰的图片。请大家辨认一下,这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这个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哪个省级行政区?

学生齐答: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大家可能知道新疆的瓜果又香又甜,但为什么这么甜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认识这个中国面积最大,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区。 板书: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讲授新课] 讲述: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差别很大,造成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东部与中西部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两方面差距很大。同时由于东部人口稠密、经济发展水平高,对资源的需求量大,而西部相对地广人稀,资源丰富。国家为了使西部的优势得到最大发挥,同时缓解东部地区人口与资源矛盾突出的状况;为了促进东部和中西部协调发展而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承转:新疆地处祖国的西部边陲,无疑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首先让我们来认识新疆的自然环境特征。

板书:

一、新疆的自然环境特征

活动:请大家阅读地图册中国政区图,P40课文和图6.31,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新疆在中国的位置特点,找出与新疆相邻的国家有哪几个。 2.找出横亘于新疆北部、中部和南部的三列山脉,说出它们的走向。 3.找出新疆的两大盆地及其分界山地。

4.将上述山地和盆地在P41页新疆轮廓图中画出(用铅笔)。 学生读图画图,教师巡回指导画图方法。

讲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地处我国西北边陲,从东北向西南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八个国家相邻,是我国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区。 新疆的面积160多万平方千米,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新疆现有人口1925万人,人口密度12人/km2,属我国地广人稀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等10多个民族。 新疆的地形特点可以用“三山夹两盆”来概括。

新疆北部是西北—东南向的阿尔泰山,新疆唯一的外流河——额尔齐斯河发源于此,中部是东西向的天山。南部为包括多条山脉组成的东西向山地昆仑山。天山把新疆分为南疆和北疆两大部分,南为塔里木盆地,面积53万km2,为世界最大内陆盆地。盆地中有面积达32.4万km2的“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有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新疆北部为准噶尔盆地,盆地中有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为我国第二大沙漠。

新疆的“疆”字高度浓缩了新疆的地形特点和国防重要性。(在黑板上边写边解释每一部分的含义。)右上第一横代表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山,中间一横代表天山,最下边一横代表昆仑山,三横之间的两个“田”分别代表两大盆地。左边摆放了一张“弓”,弓是中国古代的冷兵器,而新疆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且远离统治中心,位于边防要塞,因此需要设防保护,保护国土不被侵占,因此在“弓”内加了一个土字。

承转:刚才我们讲到新疆两大盆地内都有面积广大的沙漠,新疆之所以沙漠广布,与新疆的气候密不可分。

活动:请大家在中国政区图上量算新疆南部距印度洋、新疆东部距太平洋的直线距离。 学生量算。

提问量算结果,学生回答。(略)

讲述:新疆东距太平洋达2500 km之遥,南距印度洋1600 km,距海遥远,加之重重山岭,高原的屏障作用,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很难到达新疆,所以导致新疆形成了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其突出特征是冬冷夏热,日照长,温差大,降水少,蒸发强。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50 mm以下。

承转:我们知道,水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的生命之源,人类尤其离不开水,人类的各种活动都离不开水,因此,水会影响、制约人类的一些活动。

活动:请大家阅读图6.

34、6.31,回答以下问题:说明塔里木盆地的人口、城市和交通设施分布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原因。 提问,学生回答。(略)

归纳讲述:由于新疆地处亚欧大陆内部(据中科所地理研究所科研人员研究测定,亚洲大陆的“心脏”——地理中心位于新疆乌鲁木齐郊区的乌鲁木齐县永丰乡包家槽子村),距海遥远导致干旱少雨,因此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冰川融水。在这冰雪、冰川融水的滋润下,在盆地的边缘山麓地带出现了许多绿洲,新疆的人口、城市等也就集中分布于这些绿洲中。冰川冰雪融水还孕育了一些内流河。在这些河流沿岸也分布有城市、人口等。交通运输是加强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促进工农业生产和方便人民生活的一种主要方式,因此交通设施的分布与人口、城市密不可分,多沿盆地边缘分布,将人口、城市和经济活动集中的绿洲联系起来,既靠近水源,也带动了城市和经济的发展,方便了人民生活,但新疆各绿洲之间相距遥远,这势必导致新疆的物流、人流不畅,信息通达度较差,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极大地影响、制约新疆的经济发展。面对这种境况,应从实际出发,加大新疆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扩大新疆的对外交流,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承转: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应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新疆由于特殊的环境特征,生态环境很脆弱,是我国荒漠化较严重地区。

活动:请大家读图6.34,完成:荒漠化最容易在哪些区域发生?人们在这些地区生产和生活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

归纳讲述:简单地讲,荒漠化就是指由于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在自然因素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等促使下,造成的以上一些地区的土地逐渐退化,直至变成荒漠的过程。著名的丝绸之路上的楼兰古城就是因为土地的不断荒漠化而在版图上消失的。 在新疆,绿洲是人口、城市的集中分布区。而绿洲的外围就是茫茫沙漠,如果因为过度放牧、过度樵采等人类行为破坏了植被;过度抽取地下水、不合理的灌溉等不合理利用水资源,就很容易导致脆弱的绿洲边缘的土地荒漠化。为了不让楼兰古城的悲剧重演,我们应从生产和生活的多方面着手,如培养优种牲畜,合理放牧、轮牧,采用先进的灌溉方式,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等等阻止土地的荒漠,使绿洲常绿、草地常青。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着重了解了新疆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在独特环境特征影响下的人口、城市交通设施的分布特点。新疆的位置和地形特点导致新疆的气候以干旱为突出特点,进而使新疆形成与之相适应的荒漠为主的自然景观,这说明自然环境是一个整体,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同时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产物,环境特征也会影响到人类的活动,干旱的自然环境导致人口、城市等主要分布在水源充足的绿洲和内流河沿岸,同时人类的某些过激行为也会破坏生态,导致环境恶化。人类与环境应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反馈练习] 1.填空

(1)新疆位于我国

,是我国

最大的省区。

(2)新疆的地形可以用

来概括,其中

山将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

盆地,南部为

盆地。 (3)新疆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

。 2.选择

(1)下列关于新疆人口、城市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布在盆地内部

B.分布在山区 C.分布在额尔齐斯河沿岸

D.分布在绿洲 (2)导致新疆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高,水汽难以翻越 B.距海远,水汽难以到达

C.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以下沉气流为主 D.荒漠为主,植被稀少 (3)新疆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用水主要来自(

) A.降水 B.河水 C.湖水

D.冰雪、冰川融水 3.填图

(1)图中A表示

山,B

山,C 山。

(2)图中a表

河,是新疆唯一的

,是中国唯一流入

河,是中国最大的

河。 (3)图中d表示

市,是新疆的

。 答案:1.(1)西北边陲 面积 (2)三山夹两盆 天 准噶尔 塔里木 (3)干旱

2.(1)A (2)B (3)D 3.(1)阿尔泰 天 昆仑

(2)额尔齐斯 外流河 北冰 塔里木 内流 (3)乌鲁木齐 首府 ※板书设计

第四节 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

洋的河流,b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活动与探究

查阅相关资料,归纳总结你所在省区的位置、范围、人口等概况,以及自然环境特征。

第六章 第四节 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新疆的自然环境。干旱是新疆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干旱缺水直接影响到新疆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农业生产作为人类最基本的一种生产活动,以种植农作物为基本劳动,而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充足的水源。在新疆干旱缺水的条件下,农业又有什么特色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本节第二部分,新疆的农业及能源开发。 [讲授新课]

讲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新疆干旱缺水,年平均降水仅120~150 mm,个别地区甚至不足50 mm,这就意味着靠天然降水根本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因此,新疆的农业主要分布在有高山冰雪融水滋润的绿洲,发展了特色鲜明的灌溉农业。 活动:请大家阅读P42课文及图6.

35、6.

36、6.37分析讨论完成以下问题: 1.新疆的特色农产品有哪些?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2.“坎儿井”是一项什么工程?与当地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3.在新疆及中国西北内陆的其他省区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随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人口与水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你认为应怎样合理开发水资源? 学生读书、分析、讨论。 提问,学生回答。(略)

归纳讲述:新疆的特色农产品主要有棉花、甜菜、多种水果。

新疆的瓜果特别甜,色彩也特鲜艳,这是因为新疆夏季热量充足,由于空气中云量少,降水少,白天光照强烈,利于瓜果着色,同时白天光合作用强,可以积累大量糖分。而夜晚降温很快,气温低,农作物的呼吸作用弱,也减少了对白天积累糖分的消耗,因此,由于昼夜温差大,新疆的瓜果特别甜。同理,由于光热资源充足,降水稀少而有比较稳定的灌溉水源,新疆成为我国重要的长绒棉产区。

稳定的灌溉水源得益于新疆一种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看图讲述)坎儿井中的水来自山麓地下水富集地带。在山麓地带,由于有高山冰雪融水的下渗,形成地下水富集地带,睿智的新疆人民从山麓开始,顺着倾斜的地势先开凿竖井,然后利用竖进不断疏通开凿了地下暗渠,将汩汩清泉引向盆地的边缘,维持着绿洲的生存。由于水渠在地表以下,因此有效避免了因气候干旱而引起的大量蒸发,充分而有效地利用了有限的水资源,使新疆人民得以在这广袤的沙漠边缘繁衍生息。

但目前新疆乃至整个西北地区都因为缺水而陷入了生存和发展的困境。面对现实,我们应从生产和生活两方面入手,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缓解人——水矛盾。1.提高现有水资源利用率。如采用先进的灌溉方式:喷灌、滴灌等发展节水型农业。2.减少水污染以及污水的治理再利用。3.节约每一滴水。如日常生活中洗衣水可冲座便器,洗拖布;淘米水可以浇花等等。 承转:由于我国是人口大国,农业的基础地位始终不可动摇。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同时,如何发挥本地区的优势,发展具有竞争实力的特色农业呢? 活动:请大家阅读图6.38及P44材料,分析、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吐鲁番的农民为什么要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种类?调整方向是什么? 2.当地推行了什么样的农业先进技术?这些技术有什么针对性? 3.就维族老大爷的烦恼,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读书、读图,思考、分析、轻声讨论。 提问,学生回答。略。

师生共同归纳:吐鲁番地区的农民为了增加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了提高收入,改善提高生活水平,在政府的鼓励支持下,将粮食面积大为缩减,增加了葡萄、孜然等有市场的特色作物。

为了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充分利用当地的光、热、水、土等资源,当地还推行了间作套种、立体农业、节水农业等先进技术。当然,这些技术的推广,主要是针对当地水资源短缺而推行的。

针对维族老大爷的烦恼,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他。

首先,通过大力宣传,如各种新闻媒体的广告,游客免费品尝等形式,让葡萄走出新疆,走向全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其次,通过各种手段,如上网查询等,进行市场调查和预测,以便及时调整种植面积,更新品种,减少风险。

减少风险,增加收入的另一个办法是开发葡萄的相关产业,如葡萄酒、饮料等产品。这样做既可以将葡萄就地加工,减少因长途贩运而带来的损失,也减少了运输压力。当然,要让新疆的特色水果走出去,还要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缩短产品与市场的距离,同时不断研发新的保鲜、冷藏技术,解决水果运输过程中的腐烂变质问题。

为了扩大竞争力,还应将个体农民的果园联合起来,采用股份制等经营形式,形成产、销以及产品的加工、信息服务等一条龙的大农场,提高规模效益。只有对内增强相互信赖,相互协作,对外才有更强的竞争力。

承转:新疆的经济优势除发展特色农业以外,更主要是发挥能源优势。

讲述:据探测,新疆的石油、天然气储量约占全国的1/3。而中国东部由于经济发展速度快,水平高,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东部又缺乏能源,造成经济发展与能源供应的矛盾。东部地区80%以上的能源从外地调进,同时东部地区由于大量燃煤而使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为了缓解东部能源短缺的现状,稳定东部的经济发展,同时带动中西部经济发展,缩小东西差距,国家制定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一项重要的工程就是西气东输。 活动:请大家读图6.

39、6.40回答以下问题。 1.新疆为什么成为中国重要的油气工业基地? 2.找出西气东输的起点和经过的省级行政区。

3.西气东输工程跨越了哪几个大的地形区和哪几条大河? 4.西气东输的实施,将为东、西部地区带来什么好处?

5.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中是如何体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的基本准则的? 学生读图、分析、讨论、教师指导。 提问、学生回答。略。

归纳小结:1.新疆的两大盆地油气资源十分丰富,潜力巨大。预测储量占全国1/3以上,仅塔里木盆地中的天然气就占全国陆上天然气的22%。有克拉玛依、轮台、库车等大型油气田。因此,新疆成为中国的重要油气工业基地,成为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

2.西气东输工程西起塔里木天然气田轮南,途经新、甘、宁、陕、晋、豫、皖、苏、沪9个省市,目标地是长江三角洲。

3.西气东输工程自西向东跨越了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几个大的地形区及黄河、淮河、长江、京杭大运河等水系。

4.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将使我国中西部的能源、原材料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迅速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带动当地相关行业,如建筑、钢铁等工业的发展,为当地人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大大促进西部经济的发展,缩小了东西部的经济差距。同时,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缓解了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能源短缺的问题;从塔里木盆地到上海的天然气价格比进口天然气要便宜,这也降低了东部地区的生产成本;天然气是洁净能源,改善了东部日益严重的环境状况。

5.西气东输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因此在工程实施之初就建立了“健康、安全、环保的管理体系”。在设计和施工上处处强调对环保的要求。如严格规定28 m宽的施工区域,对管道埋入地下的回填土要求必须是草类能够生长,为保护罗布泊地区80多只野骆驼,专门追加了近1.5亿元投资,增加管线长度15 km等等。这些措施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原则,相信这样的工程必将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新疆的农业特色,了解了西气东输的线路所经地区,西气东输工程实施的重大意义。新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阵地,一定会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而不断发展,新疆的明天会更美好,西部的未来会更灿烂。 知识要点与检测

第四节 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反馈练习] 1.填空

(1)新疆的农业特色是

,盛产

、 和

等特色农产品。

(2)新疆有一种古老的水利设施是

,它分布于

,避免了因

而造成的

(3)新疆

资源丰富,所以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2.判断

(1)新疆瓜果特别甜的主要自然原因是品种优良。

(2)为了促进新疆农业的发展,应大力修建坎儿井这种古老而先进的引水过程。 (3)新疆油气资源丰富,靠油气的开采和输送,完全可以保障新疆的可持续发展。 3.读西气东输路线图(参见课本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西气东输工程自西向东依次穿过的省级行政区、省会城市。 (2)写出西气东输工程自西向东依次穿过的地形区和河流。 4.简答

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有什么意义? 答案:1.(1)绿洲

棉花

甜菜

瓜果 (2)坎儿井

地下暗渠

干旱

水分大量蒸发 (3)油气

2.(1)×

(2)×

(3)×

3.(1)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郑州、南京、上海。 (2)塔里木盆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河、淮河、长江。 4.一方面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的局面,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护大气环境。 ※板书设计

第四节

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一、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

二、西气东输

1.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油气基地 2.西气东输工程实施的意义

※活动与探究

1.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仅靠能源的输出是否可以得到持续发展?西部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应是什么?

2.西气东输工程路过你的家乡吗?如果路过,说说它会给你的家乡带来哪些好处?

第七章 认识省内区域

第一节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利用地图说明珠江三角洲的重要地理位置。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