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美术教学中的素质教育(集锦)

美术教学中的素质教育(集锦)

美术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第一篇:美术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论文: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全民的素质和建设。

美术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第一篇:美术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论文: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素质教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全民的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坚持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向,培养新一代有文化的劳动者,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要实现音乐教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而不是培养高分数低智能的公民。

1.1素质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而应试教育只重视一智育。

1.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而应试教育只面向学习好的学生。

1.3素质教育是注重启发学生生动活泼,使学生学习积极主动,而应试教育则是教师讲授知识,学生呆板地听知识。

1.4素质教育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而应试教育认为学好语文,数学等升学考试科目,认为音、体、美这好学不好无所谓。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应试教育是以语文,数学等科目以

升学为目的的陈旧教学思想,扭曲了教育的本质,扼杀了学生天生爱美的天性。我们应该坚决反对应试教育。

2.转变教育观念,毫不犹豫地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观念一般指人们对审美观事物的认识和看法。应试教育变为素质教育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它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关系到我国二十一世纪在国际单键中的地位。教师的素质是制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而小这音乐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音乐教师也应该把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首先,对新的音乐教学大纲应认真领会。对新的教材应刻苦钻研,新的教材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注重音乐跟社会生产,生活的联系;注重音乐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联系在。作为一个音乐教师,当我们把所学的音乐知识综合起来教学时,对音乐教学目的,很多老师就感到困难了,因为很多人难以说清楚音乐教育目的及音乐教育对于培养人的重要作用,对于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决不能说全部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几首歌,懂一点乐理知识,掌握一些音乐技巧,如果这样认为,那就太苍白了,教师只有正确执行大纲,才能从简单学会几首歌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只有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全面面对全体学生,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的培训落到实处,才能使学生的音乐素质全面提高。

3.音乐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

小学音乐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民音乐教育中的小学音乐教育,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学校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是音乐教育的对象,在学校中,任何一个学生,不管他是否五音不全,他都有音乐教育的权利,任何学校,不管音乐设备怎么差缺,也应该按时开足音乐课,而实际是虚设,暗地里上文化课,否则怎么谈得面向全体学生,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素质,培养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4.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高尚的人格,而学习方法的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关键。

音乐教学的方法是完成音乐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音乐教学过程的进行,音乐教学原则的贯彻,音乐教学目标的落实,归根结底取决于音乐教学方法来实现,否则就不可能在音乐教育教学工作中很好地落实素质教育,优良的合理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对学生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相反教学方法不得当,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在听课时曾经发现,有些音乐教师歌唱的动听,琴弹得入味,个人素质很好,但不研究其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而有些音乐教师歌唱,弹琴技巧并不突出,但注意研究教法,能吸引学生,师生配合默契,教学活动充满乐趣,教学质量

很高,二十世纪以来,世界许多先进国家普遍开始重视国民音乐教育,尤其是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这是因为人们认识到,一个国家或民族没有音乐文化广泛发展,民族的文化素质就不能提高,小学音乐教育更是启蒙之关键,另一个是音乐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小学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利用优秀的音乐作品,包括各种题材,体裁,风格的歌曲和乐曲,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音乐作品能在学生面前展现出美好的图景,从一个方面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给学生提供美丑,善恶的标准,深入脑海,使学生收到教育,增添生活情趣,研究表明儿童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从幼儿期就开始发展,小学阶段是最适时的进行良好音乐教育的时期,它对儿童陶冶心理,培养高尚情操,树立远大理想,形成良好正确的审美观等各个方面具有极大地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由于音乐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等随科学文化的发展而发展,教学方法也不断随之改进和发展。教学对象的特征不同,也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因人制宣。

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下面几种:1讲授法,讲授法又称口授教学法。

2、演示法,是教师展示实物,图片等教具或进行示性演唱,演奏,或者采用现代化视,听手段,指导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演示法直观性强,能使学生

获得具体,生动,真实的感性知识,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发展学生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演示法是音乐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

3、练习法,练习法是为形成一定技巧,技能,培养创造能力,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反复多次完成某些动作或活动的教学访求,这是音乐教学中使用的基本方法之一。总之,音乐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基本任务,具体内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班及和学生个人的特点,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并结合当地,本校和音乐教师的自向的有利条件,扬长避短,积极创造条件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提高音乐教学活动质量,并把素质教育融于音乐教学活动过程中去。

5.加强课外活动,提高学生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图径。

课外音乐活动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学生参加活动,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增强集体主义观念,扩大知识领域,培养音乐的兴趣、特长、学校应加强领导,关心活动的开展。活动要面向大多数学生,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要坚持自愿参加与普及提高相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合唱队是最常见的课外音乐活动组织形式,学校中应该普遍建立各种合唱队,如各年级的合唱队和全校性合唱队,因为合唱队组

建条件不是要求很高,经费设入也不是很大。在排练时,应注意唱歌的基本训练,努力提高队员的表现能力。教师排练时每一首作品都应达到一定标准,注意不能草率,不要频繁调换歌曲。合唱队组建时,人员不宜过多,宜在训练过程中步扩大。还可以组建器乐队,器乐队可以是民乐队,节奏乐队,鼓号队,管乐队,还可以组建舞蹈队,注意课内外的有机配合,培养积极分子和骨干队伍,使活动经常、持久。

6.经常举行群众性音乐活动。

音乐是一门以唱歌、舞蹈、器乐、乐理等为一体舞台表演性很强的综合艺术,各种表演和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常举行群众性音乐比赛,可以使学生获得音乐知识,培养学生唱、奏、跳等动手、动口能力。

歌咏比赛时间可以选择七一建党节,十一国庆节等。歌咏比赛一般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排练,除特殊情况外,全班学生应一齐参加演出,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班集体荣誉感,班上获奖我光荣的思想,在比赛之前,教师应对全体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白比赛的和意义,歌咏比赛要结合节日日气氛,如果是建党节,选择的曲目应是以歌唱党的歌曲为主,曲目一首为规定,一首为自选,音乐教师应在演唱技巧和提高表现力等方面给予辅导。做好比赛前的准备工作,由于学生有年龄差别,最好以同年级班级比赛为宜,各年级分别设奖。评判人员由学校有关教师组成,评比标准应事先

公布,比赛结束后,应将评比成绩向全校师生公布,给予优胜班级一定奖励。激励和激发学生唱歌的兴趣,从而从比赛后采取开班会的形式,各班级进行讨论,找出唱歌比赛中的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学习唱歌方法,为下一次比赛争取更好的成绩。

通过歌咏比赛,既促进学生的演唱兴趣,又提高演唱水平,使学生从中受到一次生动的集体主义教育,更重要是启发学生精神,陶冶优良品格,培养高尚情操,发展形成思维能力和活泼乐观的情绪。通过比赛,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党,从而树立好好学习,报效祖国的理想。

7.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保证。 决定教育系统优劣的正是教师,是教师的素质,所以,未来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归根结底是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在教育的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邓小平同志曾深刻地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现代教师应该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教师对教育工作的本质,责任以及特点要有深刻的理解,要认识到教师所从事的事业,是光荣的,神圣的、关系到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未来,从而形成对事业的责任感,崇高感,荣誉感,在这种正确理念的支持下,教师在工作中才能做到以素质教

育为本,才能淡薄功利,全心全意地把知识,智慧,爱心全部奉献给学生。

二十一世纪,我国中小学教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说明社会对教师提出多样的较高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以下要求:教师要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国家,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生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保护学生合法权益。

第二篇:美术教育中的素质教育

王 东

素质教育必须着眼于“两全”,即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素养、劳动技能和身心素质,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在此系统工程之中思想品德教育与美术教育的整合是走向素质教育的一条好路子。

蔡元培早在1912年2月写的《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一文中,否定前清“忠君”、“尊孔”教育宗旨,主张用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来代替,从而打破了两千年来中国封建教育两条不可动摇的信条。他特别重视美感教育,是我国第一个把美学理论应用于教育并将“美育”写入国家教育宗旨的人。1916年12月,他在上海江苏省教育会的演说中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 “美育为近代教育之骨干。美育之实施,直以艺术为教育,培养美的创造及鉴赏知识,而普及于社会。” “提起全国人民对于艺术的兴趣,以养成高尚、纯洁、舍己为群之思想。”鲁迅先生是蔡元培美育思想的积极支持者和实施者。

美术教育对人的性格的塑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少年学生当中开展美术教育意义非常重要。美术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拔苗助长的现象,过早地给学生输灌美术的技法、技巧,没有着眼于学生本身对生活的探索和体验,把人给淡化了,这样课堂就成为培养同一模式产品的厂矿了。

陈独秀在《新教育是什么?》一文中,谈到了学生美术教育的本质,反映出世纪初有识之士的真知灼见,“我曾看到许多学校陈列出好些很精致的手工和图画成绩品来装潢学校的门面;内中有些教员代学生做成骗人的,固然不值得批评,就真是学生自己做的,在外行看起来,必以为成绩很好,但在懂得教育的人看起来,便不敢恭维了。因为教育品和美术品有很大的分别。我们不应当把教育品看作美术品。若是教育品当成美术品,便算是手工图画的教育大失败,还说什么成绩呢?因为教育学生直接的目的,不是马要教他成一个艺术家,所以不用教他学习美术品的手工图画;教育学生直接的目的,是要寻找种种机会,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各种感官,使他各种器官及观察力创造力想像力道德情感等本能渐渐地自由生长发育。手工图画正是用作生长发育这些本能的工具。所以小学的手工图画不是教成艺术家的,而是用它发育童观察力创造力想像力的,使学生观察创造想像的天才得以自由发展。若由先生的意思教他造成美术品,那只能算是先生自己的成绩,是与学生教育无关的,这种教育可以叫做“填谱的”教育;一切“填”教育会限制受教育者的智识自由活动而使其固定,且造成机械地盲从的习惯,戕贼人类可贵的创造才能。”

教育的宗旨应放在培养有能力、有优良品质、有高素养的现代人。学生美术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定时的训练过程,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精神,能动能静的禀性等都是大有益处的。

培养学生的艺术感觉和艺术气质。

美术教育把学生们带到一个美的世界中去,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鉴赏,如讲解大师的作品,带领他们参观好的画展,到郊外观察大自然,讲述优美的童话故事,听音乐等,提高他们的对美的感受能力,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真挚美好的感情、陶冶他们的情操。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兴趣是学生学画画的基础。教师的职责就在于保护和激发他们潜在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师还应多采用鼓励的方法,发现和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看到他们的进步,使他们对自己的才能产生自信心。绝不能轻易地伤害他们的自尊。

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

学生们生活在一个开放的、高科技的信息时代。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应丰富多采,让他们接触人物、动物、花鸟、山水、建筑、民风民俗、影视等大千世界所有的美好东西,扩展他们的视野。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黑格尔说:“说到本领,我认为最重要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美术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激发引导学生们的想象力,学生们最大的乐趣也在于幻想,每一个学生的心都是一个充满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教师的教学应着眼于童心的释放,鼓励学生好奇心的张扬,如自由自在的野外写生,随心所欲的泼墨赋彩、绘声绘色的形象思维启动等,都能激发学生们用自己的画将神奇的童心世界表现出来,使想象力得到发展。

培养学生自由、平等的民主意识。

好的教师应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他们,给予他们积极的指导性的建议,尊重和倾听他们的见解和判断力,为他们创造一种自由、愉快和谐的民主气氛,在一种自由的游戏状态中学习和创作。让他们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

近年来教育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和唯理智教育的影响波及到学生和学生美术教育,在迅速转型的现代社会中,成人屈于生存和名利的压力,把学生变成为过度和模糊的投资对象,忽略学生情感的体验,各种蜂拥而至的考级或是以赢利为目的的比赛以及以技能和技巧为基点的层面的培训,致使学生在绘画当中普遍出现迎合和彼此模仿,造成学生的创造力过早枯竭和童真的消失。学生学习的本身不是为了艺术而学习,而是被迫披上了种种功利的目的,尤其是许多的家长,认为只要能拿奖就是本事学到家,为了拿奖而逼小孩急功近利,过多的加工和商业成分使学生的创造性受到影响,而美术是最原创性的,不少真正属于学生的东西被剥夺了,就学生而言,艺术的本身就被曲解和误导了。

另一个方面在于很多老师在教育上的误导,缺乏敬业的精神和责任感,教育应该是人性化的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标准,而老师的个人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却是非常大的。部分教师由于观念和心态上的保守,导致教育走不出传统的禁锢,还有一些老师由于名利的驱使,在教学上采取急功近利走捷径,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发展程度,违背了教育的本意。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愈来愈受到重视,就其本身而言,教育观念是否新,教育思想是否先进,教学方法是否正确,亦是非常重要的,更值得认真探讨。那么,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呢?教师具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就决定了他怎样教学。

美术教育不仅仅是教学生一些知识,训练一下他们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为了育人,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现代新人。

陶行知我们都崇敬的伟大教育家,他在教育政策的确定、师范教育的改造、生活教育的提倡等方面都有精辟的论述,在他创办的育才学校里,艺术课程占有重要地位。他还发表《创造宣言》,强调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他提倡的创造教育,不是为了培养几个“小专家”,不是丢掉普及教育目的,是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意识及文化水准。

综上所述,洞察学生心灵,了解所需,从学生心灵要求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开拓思想品德育新途径。开辟更多的思想品德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相互渗透,彼此联系。这样,教育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素质教育才能真正步入正轨。

美术教育中的素质教育

第三篇: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没有对真理的追求。”情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以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情感的作用:“感情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他在认知快的论述中高度评价了情感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他还援用列宁的名言,说明了没有可靠的情感基础,不仅不会有成功的学习,甚至连一般的学习也不可能,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寓教于乐、生动形象、感人的优势。向学生展示中华民族的优秀艺术传统,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

情感作为人类重要的心理现象,以其一系列独特的功能特征影响教学活动。它具有调节功能。心理学实践证明,当个体出现愉快乐观情绪时,整修智力操作水平大大提高。国外也曾对两组儿童进行实验,一组儿童受益于教师良好情感的调节,其智商为105;而另一组儿童在紧张情绪下,其智商只有91。情感具有感染功能。如果情感感受者与刺激者的内心产生相同的情感体验,则引起“情感共鸣”,相互之间必将产生感染作用。情感具有暗示功能。情感的暗示功能鼓励学生积极学习,能产生一种奇妙的动力作用。情感具有迁移功能。情感的迁移功能是指个体对某个人的情感往往会迁移到这个人一切有关的行为的对象上,成语“爱屋及乌”则为此说。情感具有组织功能。情感的组织功能是指情感常常为想象组织材料。教学中,应重视情感的组织功能,唤起学生丰富的遐想和无限的创造想象,以激发学生的绘画灵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去培养和陶冶、激发和升华学生的情感,以达到美术教学的目的。

一、抓住作品,丰富情感

情感是创作的原动力,情感是作品的生命力。“心有所思,情有所溢,而后有所撰作” (叶圣陶语),作品是作者情动于中,溢于言表的产物。如果不能领会作者的感情,就不能说真正读懂了作品。正所谓:一部世界名蓍、一幅世界名画,不是人人都能领悟它的意蕴,体会它的情感,欣赏的美之所在。因此,在美术课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抓住作品,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促使学生由情感的浮浅性向稳定性和深刻性发展,丰富学生的高级情感,即理智感、道德感、美感。

理智感是人们认识和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少年儿童的理智感主要表现为求知欲的扩大和加深,对事物的好奇心和追求真理的积极进取心。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只有深厚的理智感,才能使人的智力发挥巨大的力量”。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曾说他对天文的深思,产生于“不可思议的情感高潮和鼓舞”,才发明了日心说。法国作家大仲马一生写了二百多部小说和戏剧,他写《三剑客》时,狂笑不止,时时和书中角色开玩笑,好像他们就坐在自己面前似的。正是由于深厚的理智感,使大仲马的小说写得幽默、风趣,引人入胜。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凭借作品、抓住作品,丰富学生的理智感。如,在教学《中国写意画》时,我先出示了一幅齐白石的《墨虾图》,创设情境:“你们觉得这画画得好不好,为什么?”生讨论后,又向他们提问:“齐白石爷爷是老年时才开始学画的,可他仍画得这么好,难道他有什么秘决吗?”学生对此产生了好奇心。然后,我给他们讲了齐白石爷爷的故事和他画虾的趣闻,激发了学生内心的崇敬之情,从而增添了他们学习中国画的信心和目标。这就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丰富了学生求真的理智感。

道德感是关于人的言行,思想等是否符合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它包括责任感、义务感、自豪感、尊严感、同情感、羞耻感、友谊感以及人道感等。儿童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培养儿童的共产主义道德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教学中应充分抓住和把握作品,培养学生的道德感。周松生老师在《救救大熊猫》的儿童创作教学中,没有直接介绍大熊猫面临的灾难,而是在画好的熊猫眼睛上添上几滴眼泪。“咦!大熊猫怎么哭了?”儿童的情绪被吸引到本课的主题,大家纷纷展开联想,说:“熊猫没有竹子吃,要饿死了......。”老师又问:“小朋友,假若你的好朋友遇到困难,你怎么办?”儿童的爱怜之心被激发出来,他们把熊猫当作“人”,当作好朋友,各式各样的想象跃然纸上,真诚地表达了一出抢救大熊猫的强烈愿望。当教师巡视时发现,有个儿童却画子一只大肥猪,教师想:唉呀!大家都画救救大熊猫,你怎么画成救救大肥猪呢?教师再仔细一看,惊奇地发现,原来她画的是一只大肥猪形的储蓄罐,上面写着“寄给大熊猫”收。这种来自情感促使的奇特构思,当场受到老师的表扬。在老师的进一步指导下,这位小朋友把自己也画了进去。画面上,一个不足柜台高的小女孩正踮着脚尖,向汇款处递上自己的心意的储蓄罐。整个画面流露出纯真、幼稚的童心,没有丝毫做作的痕迹。

美感是根据某种美的需要,对一定的客观事物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这种体验,即审美体验。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引导生“入其境”、“会其意”,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如,在《画花生》的教学中,为也使学生全方位地对表现对象发生兴趣,增强审美情感和表现美的欲望,教师首先让学生品尝自带的花生,体味花生的“甜、香、脆”,进而由味觉引导视觉感受,让其讨论花生“美不美,美在哪里”。当学生满怀兴致说出花生“形态美、花纹美、线条美”时,师再引导生注意对美的表现,直接体现出美术教学的本质特点,顺利达到教学目标。

二、创设情意,激发情感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生动的教学情境可能激发学生的

情绪体验,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手段。情感的情境性特点启示我们: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画梅花鹿时,首先让学生观看了梅花鹿在大自然中自由活动的录相,范画时,又采用“一头多身、一身多头”的教学法,即头和劲不变时,或身子变几个形态。灵活有趣的教法,诱发了学生创作的欲望。他们也学着老师,随心所欲,自由表达,画出的梅花鹿千姿百态,令人百看不厌。

三、和谐关系,调动感情

契柯夫说:“师生之间一种互相怀有好感、互相尊重的气氛,这将有助于教学和教育任 务的完成。”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注重建立和谐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情感,使情感的感染功能和迁移动能充分发挥。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控制住不良情绪对教学的负面影响,以良好的情绪去营造一具融洽和谐的情感环境;教师还应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激励的评价,充分运用情感的暗示功能来调动学生的情感,和谐师生关系。

一次,有个低年级学生照老师的范画画好了一个少年之后,旁边又加了一团黑色。教师问:“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学生回答:“少年的影子。”“谁叫你乱画的,你没看见老师就画了一个少年吗?”“学生看看范画, 再看看教师严肃的脸,呆呆地点头并顺从地用涂改液把“少年的影子”抹掉了。

这位教师在不自觉中就扼杀了学生创作激情。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性中最深切的素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著名作家丁玲一篇文章中回忆说:“自从叶圣陶发表了她的第一篇小说,便激发了她酷爱文学的热情,从而选定了文学作为她终身的事业。可见,赏识能激发人的心理需要,使人在高亢的情绪中快乐地学习、工作。学生都渴望受到教师的赏识,获得教师的表扬。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尽量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

在一堂小学美术课上,日本的教师发现有位学生画的是方苹果,于是耐心询问:“苹果都是圆的,你为什么画成方形的呢?”生回答:“我在家里看见爸爸把苹果放在桌上,不小心,苹果滚到地上摔坏了。我想,如果苹果是方形的,该多好呀!”师鼓励说:“你真会动脑筋,祝你早日培育出方苹果。”虽然把苹果画成方的脱离了实际,但这位日本教师却积极发挥了“皮格马称翁效应”,他的做法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总之,美术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充分发挥情感的功能。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做到“教学真情”,“学得动情”。“真正成功的教师,确实是伟大的艺术家。”(吕淑湘语)愿我们的每一位教师同仁都能成为教育艺术家。

第四篇: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白石中学 梁国强

【摘要】美术课程立足于解决审美问题,其注重对受教育者情感的培养,其焦点集中在个体的审美发展上。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它又是一门集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于一体,突出审美目标的综合性课程。

【关键词】美术;教学;德育教育

引言

美术教学可以通过美好的艺术形象,向学生展示社会生活的画卷,展示出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形象深刻地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并提供区别善恶、美丑、荣辱、正义与邪恶的标准。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体现一定的社会思想,社会道德人生价值与追求、理想,使学生受到感染、启迪和教育,从而提高思想境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如果说德育重在晓之以理,那么美育则重在动之以情,有情达理,导之以行,方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正是由于德育与美育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的效果,才能使学生得到和谐、完善、全面的发展。

一、改变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传统的美术教学把传授技能作为教育目的,忽视了把德育教育作为教育根基的这一理念。教师在进行填鸭式、灌输式的知识与技能传授时,忽略了德育的渗透和孩子对美好事物感知的启发,致使学生在呆板的复制过程中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从而不利于德育教育。因而教师应在教学形式上转变观念,还学生一个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思考,教师及时抓住学生的心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如在讲到第14册第六单元“发现与创造”---“化腐朽为神奇”一课时,和学生一起欣赏学生作品,如用易拉罐制作的蝙蝠侠,彩色吸管制作的五彩孔雀和废旧电线制作的环保笔插等。并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和同学们互相合作制作工艺品,并借此举办工艺品制作展览。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不仅接受到低碳环保理念教育,也体验到自己动手制作的快乐,而且获得了“我能行”、“我最棒”的自信。

二、抓住教学契机,培养学生的审美热情

美术教学过程是一个审美的过程,若在这一过程中缺乏了审美热情和对美的感知,那么美术教学就失去了它内在的意义。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找准德育切入点,加强德育渗透;而如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探究,确立自身的社会道德、信念和价值。这个过程是有挑战性的,因为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不可预知的事情发生。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教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教师,还要求教师要有很好的文化底蕴和敏感的洞察力,这样才能进行很好的德育教育,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美术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位美术教师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利用美术教学资源,根据美术教学以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为主的特点,通过美术教学中欣赏课和技法课两个主要教学过程,开展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3.1.爱国主义教育和欣赏课 欣赏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通过中国历代美术作品简介和欣赏,让学生基本了解我国历史上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的情况,通过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教育,激发爱国情感,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如讲到第18册第一单元永恒的雕塑艺术---虎门销烟(浮雕)时,给学生讲解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并引导学生理解当时国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美术教材中,大量的内容都蕴含着爱国思想情感因素,可谓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素材。教学中,应首先围绕作品的时代背景、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向学生作简要的介绍。在此基础上,对作品有关的爱国主义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进行分析,使学生逐步加深理解、为东方文化而骄傲。还要通过教学,培养和增强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美术的热爱,从而加深对中华民族的热爱。

在美术欣赏课中,结合欣赏革命历史名画适当介绍画家的故事,介绍他们的爱国行为,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美术知识,而且能激发学生对人民艺术家的敬仰和爱戴,进而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

3.2.爱国主义教育和技法课 技法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则主要通过美术作品的临摹写生与创作等课业实践,使学生基本了解和初步掌握我国传统美术形式的主要特征和技能技法。在引导和启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物象的理解、感受和想象进而来临摹塑造形象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对传统民族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培养继承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情感,以此来激发其爱国之情。

四、美术技能训练中,自觉地渗透德育

美术技能训练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智育水平、技能素质、文化修养和个性特长的重要形式。在纯技法训练课上,我严格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进行美术创作,以培养锻炼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质;在教学中搞集体创作,还可以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使他们学会了顾全大局、团结合作,树立了集体主义观念。

结语

在美术课上进行德育是素质教育赋予每位美术教师的重要任务,也是素质教育阶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教育内容。就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的素质来说,美术素养和能力也是必要的素质。我们进行的素质教育,我们实践的新课程、新理念,都最终指向一个目标,就是培养新时期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美术教师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其中育人是最重要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育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初中美术《第13册至第18册》[z] 岭南美术出版社

2012年12月

[2] 胡晓瑛.在美术教学中深化审美教育的德育功效[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7(1)

[3]巩平.美术新课程教学与教师成长[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第五篇:素质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健康地发展。具体在小学语文学科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这是对小语教师提出的新课题、新要求。笔者认为,素质教育要求小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教师备课时,既重知识,又重学生,以重学生为主。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教学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对象千差万别,教学最终目的要让学生会学,可见,吃透学生尤为重要。在备课中,既要吃透“大纲”、教材、课文,又要摸准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搞清楚学生的接受能力,调查清楚学生的知识缺漏。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的起点站在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素质的高度。

教师讲课时,既重教法,又重学法,以重学法为主,对教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研究教法当然重要,但最终要通过教师的引和导,让学生学会和会学(掌握学习方法)。重要的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例如讲《小马过河》一课,第2自然段有一提示语: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教师让学生理解“连蹦带跳”一词在这一段所起的作用。一般的讲授都是这样,先让学生在朗读时省略和读出“连蹦带跳”,比较二者的效果,学生认为有“连蹦带跳”这个词好,但这只是孤立地理解词。如果能够继续引导学生的思考将是对学生思维品质的有益引导和培养。教师继续提问小马为什么“连蹦带跳”地对妈妈说?学生会答:小马很高兴接受妈妈给的任务。教师继续问:小马为什么那么高兴呢?这时学生答不出。这时教师指导学生再读老马对小马说的话:“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助妈妈做点事吗?”这一读,学生明白了:小马想到自己已经长大了,能帮助妈妈做点事,心中非常高兴!这样的讲授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不但真正理解了“连蹦带跳”这个词及这段话的含义,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思维活跃,带着问题学,从小培养探究问题、周密思考的良好学习品质。教师在辅导学生学习时,既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又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以重能力提高为主。知识是人们学习的入门和向导,而能力是人们在完成活动后可能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它直接制约着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快慢、难易、灵活性和巩固程度。知识为方法垫底,为能力铺路,而能力又是学习知识,改进方法的根本。所以,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的程度要重视,另一方面更应该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要有意识地辅导学生把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能力培养结合在一起。

教师既要重视课内教学,又要重视课外活动,以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发展为主。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内容,而课外活动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课堂教学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有了课内外语文活动的有机结合,就会使学生全面提高和获得个性的发展,语文教学就能在灵活、自动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智力、增长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个性。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