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酉阳十三五新能源规划(全文)

酉阳十三五新能源规划(全文)

酉阳十三五新能源规划第一篇:酉阳十三五新能源规划重磅 国家能源局印发《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附规划全文)重磅国家能源局印发《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附规划全文)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风电发展“十三五。

酉阳十三五新能源规划

第一篇:酉阳十三五新能源规划

重磅 国家能源局印发《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附规划全文)

重磅

国家能源局印发《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附规划全

文)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国能新能[2016]314号

各省(区、市)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各派出能源监管机构,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内蒙古电力公司,华能、大唐、华电、国电、国电投、神华、三峡、华润、中核、中广核、中节能集团公司,水电总院、电规总院、风能协会、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

为促进风电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按照《可再生能源法》要求,根据《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我们制定了《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

国家能源局2016年11月16日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目

录 前

一、发展基础和形势

(一)国际形势

(二)国内形势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和建设布局

(一)发展目标

(二)建设布局

四、重点任务

(一)有效解决风电消纳问题

(二)提升中东部和南方地区风电开发利用水平

(三)推动技术自主创新和产业体系建设

(四)完善风电行业管理体系

(五)建立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

(六)加强国际合作

(七)发挥金融对风电产业的支持作用

五、创新发展方式

(一)开展省内风电高比例消纳示范

(二)促进区域风电协同消纳

(三)推动风电与水电等可再生能源互补利用

(四)拓展风电就地利用方式

六、保障措施

(一)完善年度开发方案管理机制

(二)落实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

(三)加强运行消纳情况监管

(四)创新价格及补贴机制

七、规划实施效果

(一)投资估算

(二)环境社会效益

风电技术比较成熟,成本不断下降,是目前应用规模最大的新能源发电方式。发展风电已成为许多国家推进能源转型的核心内容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深入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手段。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推进“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时期。为实现2020年和2030年非化石能源分别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15%和20%的目标,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升级,促进风电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按照《可再生能源法》要求,根据《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明确了2016年至2020年我国风电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建设布局、重点任务、创新发展方式及保障措施,是“十三五”时期我国风电发展的重要指南。

一、发展基础和形势

(一)国际形势

随着世界各国对能源安全、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重视,加快发展风电已成为国际社会推动能源转型发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和一致行动。主要表现在: 风电已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规模化应用。风电作为应用最广泛和发展最快的新能源发电技术,已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大规模开发应用。到2015年底,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4.32亿千瓦,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十二五”时期,全球风电装机新增2.38亿千瓦,年均增长17%,是装机容量增幅最大的新能源发电技术。

风电已成为部分国家新增电力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年以来风电占欧洲新增装机的30%,2007年以来风电占美国新增装机的33%。2015年,风电在丹麦、西班牙和德国用电量中的占比分别达到42%、19%和13%。随着全球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共识不断增强,风电在未来能源电力系统中将发挥更加重要作用。美国提出到2030年20%的用电量由风电供应,丹麦、德国等国把开发风电作为实现2050年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的核心措施。

风电开发利用的经济性显著提升。随着全球范围内风电开发利用技术不断进步及应用规模持续扩大,风电开发利用成本在过去五年下降了约30%。巴西、南非、埃及等国家的风电招标电价已低于当地传统化石能源上网电价,美国风电长期协议价格已下降到化石能源电价同等水平,风电开始逐步显现出较强的经济性。

(二)国内形势 发展基础

“十二五”期间,全国风电装机规模快速增长,开发布局不断优化,技术水平显著提升,政策体系逐步完善,风电已经从补充能源进入到替代能源的发展阶段,突出表现为: 风电成为我国新增电力装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期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连续五年领跑全球,累计新增9800万千瓦,占同期全国新增装机总量的18%,在电源结构中的比重逐年提高。中东部和南方地区的风电开发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到2015年底,全国风电并网装机达到1.29亿千瓦,年发电量1863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电量的3.3%,比2010年提高2.1个百分点。风电已成为我国继煤电、水电之后的第三大电源。

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风电全产业链基本实现国产化,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多家企业跻身全球前10名。风电设备的技术水平和可靠性不断提高,基本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满足国内市场的同时出口到28个国家和地区。风电机组高海拔、低温、冰冻等特殊环境的适应性和并网友好性显著提升,低风速风电开发的技术经济性明显增强,全国风电技术可开发资源量大幅增加。

行业管理和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十二五”期间,我国基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促进风电产业发展的行业管理和政策体系,出台了风电项目开发、建设、并网、运行管理及信息监管等各关键环节的管理规定和技术要求,简化了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流程,完善了风电技术标准体系,开展了风电设备整机及关键零部件型式认证,建立了风电产业信息监测和评价体系,基本形成了规范、公平、完善的风电行业政策环境,保障了风电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 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为实现2020年和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15%和20%的目标,促进能源转型,我国必须加快推动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但随着应用规模的不断扩大,风电发展也面临不少新的挑战,突出表现为:

现有电力运行管理机制不适应大规模风电并网的需要。我国大量煤电机组发电计划和开机方式的核定不科学,辅助服务激励政策不到位,省间联络线计划制定和考核机制不合理,跨省区补偿调节能力不能充分发挥,需求侧响应能力受到刚性电价政策的制约,多种因素导致系统消纳风电等新能源的能力未有效挖掘,局部地区风电消纳受限问题突出。 经济性仍是制约风电发展的重要因素。与传统的化石能源电力相比,风电的发电成本仍比较高,补贴需求和政策依赖性较强,行业发展受政策变动影响较大。同时,反映化石能源环境成本的价格和税收机制尚未建立,风电等清洁能源的环境效益无法得到体现。

支持风电发展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尚需进一步完善。风电开发地方保护问题较为突出,部分地区对风电“重建设、轻利用”,对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政策落实不到位。设备质量管理体系尚不完善,产业优胜劣汰机制尚未建立,产业集中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低水平设备仍占较大市场份额。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遵循总书记能源发展战略思想,坚持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发展方针,顺应全球能源转型大趋势,不断完善促进风电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尽快建立适应风电规模化发展和高效利用的体制机制,加强对风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的监管,积极推动技术进步,不断提高风电的经济性,持续增加风电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实现风电从补充能源向替代能源的转变。

(二)基本原则

坚持消纳优先,加强就地利用。把风电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作为指导各地区能源发展的重要约束性指标,把风电消纳利用水平作为风电开发建设管理的基本依据。坚持集中开发与分散利用并举的原则,优化风电建设布局,大力推动风电就地和就近利用。

坚持推进改革,完善体制机制。把促进风电等新能源发展作为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建立公平竞争的电力市场和节能低碳的调度机制。完善和创新市场交易机制,支持通过直接交易和科学调度实现风电多发满发。完善政府公益性、调节性服务功能,确保风电依照规划实现全额保障性收购。 坚持创新发展,推动技术进步。把加强产业创新能力作为引导风电规模化发展的主要方向,鼓励企业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完善和升级产业链,推动关键技术创新,促进度电成本快速下降,提高风电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完善风电产业管理和运维体系,提高全过程专业化服务能力。

坚持市场导向,促进优胜劣汰。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鼓励以竞争性方式配置资源。严格风电产品市场准入标准,完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加强产品检测认证与技术检测监督,推广先进技术,淘汰落后产能,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坚持开放合作,开拓国际市场。加强风电产业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推动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风电产业集群。大力支持和鼓励我国风电设备制造和开发企业开拓国际风电市场,促进我国风电产业在全球能源治理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发展目标和建设布局

(一)发展目标

总量目标:到2020年底,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确保达到2.1亿千瓦以上,其中海上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以上;风电年发电量确保达到4200亿千瓦时,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6%。

消纳利用目标:到2020年,有效解决弃风问题,“三北”地区全面达到最低保障性收购利用小时数的要求。

产业发展目标:风电设备制造水平和研发能力不断提高,3-5家设备制造企业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市场份额明显提升。

(二)建设布局

根据我国风电开发建设的资源特点和并网运行现状,“十三五”时期风电主要布局原则如下:

加快开发中东部和南方地区陆上风能资源 按照“就近接入、本地消纳”的原则,发挥风能资源分布广泛和应用灵活的特点,在做好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复工作的基础上,加快中东部和南方地区陆上风能资源规模化开发。结合电网布局和农村电网改造升级,考虑资源、土地、交通运输以及施工安装等建设条件,因地制宜推动接入低压配电网的分散式风电开发建设,推动风电与其它分布式能源融合发展。

到2020年,中东部和南方地区陆上风电新增并网装机容量4200万千瓦以上,累计并网装机容量达到7000万千瓦以上。为确保完成非化石能源比重目标,相关省(区、市)制定本地区风电发展规划不应低于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见专栏1)。在确保消纳的基础上,鼓励各省(区、市)进一步扩大风电发展规模,鼓励风电占比较低、运行情况良好的地区积极接受外来风电。2. 有序推进“三北”地区风电就地消纳利用

弃风问题严重的省(区),“十三五”期间重点解决存量风电项目的消纳问题。风电占比较低、运行情况良好的省(区、市),有序新增风电开发和就地消纳规模。

到2020年,“三北”地区在基本解决弃风问题的基础上,通过促进就地消纳和利用现有通道外送,新增风电并网装机容量3500万千瓦左右,累计并网容量达到1.35亿千瓦左右。相关省(区、市)在风电利用小时数未达到最低保障性收购小时数之前,并网规模不宜突破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3. 利用跨省跨区输电通道优化资源配置

借助“三北”地区已开工建设和已规划的跨省跨区输电通道,统筹优化风、光、火等各类电源配置方案,有效扩大“三北”地区风电开发规模和消纳市场。

“十三五”期间,有序推进“三北”地区风电跨省区消纳4000万千瓦(含存量项目)。利用通道送出的风电项目在开工建设之前,需落实消纳市场并明确线路的调度运行方案。

4、积极稳妥推进海上风电建设

重点推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的海上风电建设,到2020年四省海上风电开工建设规模均达到百万千瓦以上。积极推动天津、河北、上海、海南等省(市)的海上风电建设。探索性推进辽宁、山东、广西等省(区)的海上风电项目。到2020年,全国海上风电开工建设规模达到1000万千瓦,力争累计并网容量达到500万千瓦以上。

四、重点任务

(一)有效解决风电消纳问题

通过加强电网建设、提高调峰能力、优化调度运行等措施,充分挖掘系统消纳风电能力,促进区域内部统筹消纳以及跨省跨区消纳,切实有效解决风电消纳问题。

合理规划电网结构,补强电网薄弱环节。电网企业要根据《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重点加强风电项目集中地区的配套电网规划和建设,有针对性地对重要送出断面、风电汇集站、枢纽变电站进行补强和增容扩建,逐步完善和加强配电网和主网架结构,有效减少因局部电网送出能力、变电容量不足导致的大面积弃风限电现象。加快推动配套外送风电的重点跨省跨区特高压输电通道建设,确保按期投产。

充分挖掘系统调峰潜力,提高系统运行灵活性。加快提升常规煤电机组和供热机组运行灵活性,通过技术改造、加强管理和辅助服务政策激励,增大煤电机组调峰深度,尽快明确自备电厂的调峰义务和实施办法,推进燃煤自备电厂参与调峰,重视并推进燃气机组调峰,着力化解冬季供暖期风电与热电联产机组的运行矛盾。加强需求侧管理和响应体系建设,开展和推广可中断负荷试点,不断提升系统就近就地消纳风电的能力。

优化调度运行管理,充分发挥系统接纳风电潜力。修订完善电力调度技术规范,提高风电功率预测精度,推动风电参与电力电量平衡。合理安排常规电源开机规模和发电计划,逐步缩减煤电发电计划,为风电预留充足的电量空间。在保证系统安全的情况下,将风电充分纳入网调、省调的年度运行计划。加强区域内统筹协调,优化省间联络线计划和考核方式,充分利用省间调峰资源,推进区域内风电资源优化配置。充分利用跨省跨区输电通道,通过市场化方式最大限度提高风电外送电量,促进风电跨省跨区消纳。

(二)提升中东部和南方地区风电开发利用水平

重视中东部和南方地区风电发展,将中东部和南方地区作为为我国“十三五”期间风电持续规模化开发的重要增量市场。 做好风电发展规划。将风电作为推动中东部和南方地区能源转型和节能减排的重要力量,以及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根据各省(区、市)资源条件、能耗水平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引导目标,按照“本地开发、就近消纳”的原则编制风电发展规划。落实规划内项目的电网接入、市场消纳、土地使用等建设条件,做好年度开发建设规模的分解工作,确保风电快速有序开发建设。重视中东部和南方地区风电发展,将中东部和南方地区作为为我国“十三五”期间风电持续规模化开发的重要增量市场。完善风电开发政策环境。创新风电发展体制机制,因地制宜出台支持政策措施。简化风电项目核准支持性文件,制定风电与林地、土地协调发展的支持性政策,提高风电开发利用效率。建立健全风电项目投资准入政策,保障风电开发建设秩序。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加快推动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在设备选型、安装台数方面给予企业充分的自主权。

提高风电开发技术水平。加强风能资源勘测和评价,提高微观选址技术水平,针对不同的资源条件,研究采用不同机型、塔筒高度以及控制策略的设计方案,加强设备选型研究,探索同一风电场因地制宜安装不同类型机组的混排方案。在可研设计阶段推广应用主机厂商带方案招投标。推动低风速风电技术进步,因地制宜推进常规风电、低风速风电开发建设。

(三)推动技术自主创新和产业体系建设

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产业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产业技术进步,提升风电发展质量,全面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风电技术研发和设备制造体系。

促进产业技术自主创新。加强大数据、3D打印等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全面提升风电机组性能和智能化水平。突破10兆瓦级大容量风电机组及关键部件的设计制造技术。掌握风电机组的降载优化、智能诊断、故障自恢复技术,掌握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的风电场智能化运维技术,掌握风电场多机组、风电场群的协同控制技术。突破近海风电场设计和建设成套关键技术,掌握海上风电机组基础一体化设计技术并开展应用示范。鼓励企业利用新技术,降低运行管理成本,提高存量资产运行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 加强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建设全国风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供高分辨率的风资源数据。建设近海海上试验风电场,为新型机组开发及优化提供型式试验场地和野外试验条件。建设10兆瓦级风电机组传动链地面测试平台,为新型机组开发及性能优化提供检测认证和技术研发的保障,切实提高公共技术平台服务水平。

推进产业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咨询服务业,鼓励通过市场竞争提高咨询服务质量。积极发展运行维护、技术改造、电力电量交易等专业化服务,做好市场管理与规则建设。创新运营模式与管理手段,充分共享行业服务资源。建立全国风电技术培训及人才培养基地,为风电从业人员提供技能培训和资质能力鉴定,与企业、高校、研究机构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健全产业服务体系。

(四)完善风电行业管理体系

深入落实简政放权的总体要求,继续完善风电行业管理体系,建立保障风电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管理机制。 加强政府管理和协调。加快建立能源、国土、林业、环保、海洋等政府部门间的协调运行机制,明确政府部门管理职责和审批环节手续流程,为风电项目健康有序开发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完善分散式风电项目管理办法,出台退役风机置换管理办法。

完善海上风电产业政策。开展海上风能资源勘测和评价,完善沿海各省(区、市)海上风电发展规划。加快海上风电项目建设进度,鼓励沿海各省(区、市)和主要开发企业建设海上风电示范项目。规范精简项目核准手续,完善海上风电价格政策。加强标准和规程制定、设备检测认证、信息监测工作,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成熟的设备制造和建设施工技术标准体系。

全面实现行业信息化管理。结合国家简政放权要求,完善对风电建设期和运行期的事中事后监管,加强对风电工程、设备质量和运行情况的监管。应用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建立健全风电全生命周期信息监测体系,全面实现风电行业信息化管理。

(五)建立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建立公平有序、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加强政府监管。规范地方政府行为,纠正“资源换产业”等不正当行政干预。规范风电项目投资开发秩序,杜绝企业违规买卖核准文件、擅自变更投资主体等行为,建立企业不良行为记录制度、负面清单等管理制度,形成市场淘汰机制。构建公平、公正、公开的招标采购市场环境,杜绝有失公允的关联交易,及时纠正违反公平原则、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 强化质量监督。建立覆盖设计、生产、运行全过程的质量监督管理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完善风电机组运行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定期开展风电机组运行情况综合评价。落实风电场重大事故上报、分析评价及共性故障预警制度,定期发布风电机组运行质量负面清单。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有效进行资源整合,鼓励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兼并重组,提高市场集中度。

完善标准检测认证体系。进一步完善风电标准体系,制定和修订风电机组、风电场、辅助运维设备的测试与评价标准,完善风电机组关键零部件、施工装备、工程技术和风电场运行、维护、安全等标准。加强检测认证能力建设,开展风电机组项目认证,推动检测认证结果与信用建设体系的衔接。

(六)加强国际合作

紧密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及国际多边、双边合作机制,把握全球风电产业发展大势和国际市场深度合作的窗口期,有序推进我国风电产业国际化发展。

稳步开拓国际风电市场。充分发挥我国风电设备和开发企业的竞争优势,深入对接国际需求,稳步开拓北非、中亚、东欧、南美等新兴市场,巩固和深耕北美、澳洲、欧洲等传统市场,鼓励采取贸易、投资、园区建设、技术合作等多种方式,推动风电产业领域的咨询、设计、总承包、装备、运营等企业整体走出去。提升融资、信保等服务保障,形成多家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的风电设备骨干企业。 加强国际品牌建设。坚持市场导向和商业运作原则,加强质量信用,建立健全风电产品出口规范体系,包括质量监测和安全生产体系、海外投资项目的投资规范管理体系等。严格控制出口风电设备的质量,促进开发企业和设备制造企业加强国际品牌建设,塑造我国风电设备质量优异、服务到位的良好市场形象。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体系建设。鼓励国内风电设计、建设、运维和检测认证机构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修订工作。鼓励与境外企业和相关机构开展技术交流合作,增强技术标准的交流合作与互认,推动我国风电认证的国际采信。积极运用国际多边互认机制,深度参与可再生能源认证互认体系合格评定标准、规则的制定、实施和评估,提升我国在国际认证、认可、检测等领域的话语权。积极促进国际技术合作。在已建立的政府双边合作关系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技术合作,建立新型政府间、民间的双边、多边合作伙伴关系。鼓励开展国家级风电公共实验室国际合作,在大型公共风电数据库建设等方面建立互信与共享。鼓励国内企业设立海外研发分支机构,联合国外机构开展基础科学研究,支持成立企业间风电技术专项国际合作项目。做好国际风电技术合作间的知识产权工作。

(七)发挥金融对风电产业的支持作用

积极促进风电产业与金融体系的融合,提升行业风险防控水平,鼓励企业降低发展成本。

完善保险服务体系,提升风电行业风险防控水平。建立健全风电保险基础数据库与行业信息共享平台,制定风电设备、风电场风险评级标准规范,定期发布行业风险评估报告,推动风电设备和风电场投保费率差异化。建立覆盖风电设备及项目全过程的保险产品体系。创新保险服务模式,鼓励风电设备制造企业联合投保。鼓励保险公司以共保体、设立优先赔付基金的方式开展保险服务,探索成立面向风电设备质量的专业性相互保险组织。推进保险公司积极采信第三方专业机构的评价结果,在全行业推广用保函替代质量保证金。 创新融资模式,降低融资成本。鼓励企业通过多元化的金融手段,积极利用低成本资金降低融资成本。将风电项目纳入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目录。鼓励金融机构发行绿色债券,鼓励政策性银行以较低利率等方式加大对风电产业的支持,鼓励商业银行推进项目融资模式。鼓励风电企业利用公开发行上市、绿色债券、资产证券化、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等金融工具,探索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新兴融资模式。 积极参与碳交易市场,增加风电项目经济收益。充分认识碳交易市场对风电等清洁能源行业的积极作用,重视碳资产管理工作,按照规定积极进行项目注册和碳减排量交易。完善绿色证书交易平台建设,推动实施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并做好与全国碳交易市场的衔接协调。

五、创新发展方式

(一)开展省内风电高比例消纳示范

在蒙西等一批地区,开展规划建设、调度运行、政策机制等方面创新实践,推动以风电为主的新能源消纳示范省(区)建设。制定明确的风电等新能源的利用目标,开展风电高比例消纳示范,着力提高新能源在示范省(区)内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推动实施电能替代,加强城市配电网与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提高风电等清洁能源的消纳能力,在示范省(区)内推动建立以清洁能源为主的现代能源体系。

(二)促进区域风电协同消纳

在京津冀周边区域,结合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以及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比重目标,开展区域风电协同消纳机制创新。研究适应大规模风电受入的区域电网加强方案。研究建立灵活的风电跨省跨区交易结算机制和辅助服务共享机制。统筹送受端调峰资源为外送风电调峰,推动张家口、承德、乌兰察布、赤峰、锡盟、包头等地区的风电有序开发和统筹消纳,提高区域内风电消纳水平与比重。

(三)推动风电与水电等可再生能源互补利用

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区,发挥风电与水电的季节性、时段性互补特性,开展风电与水电等可再生能源综合互补利用示范,探索风水互补消纳方式,实现风水互补协调运行。借助水电外送通道,重点推进凉山州、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乌江、北盘江等地区与流域的风(光)水联合运行基地规划建设,优化风电与水电打捆外送方式。结合电力市场化改革,完善丰枯电价、峰谷电价及分时电价机制,鼓励风电与水电共同参与外送电市场化竞价。

(四)拓展风电就地利用方式

在北方地区大力推广风电清洁供暖,统筹电蓄热供暖设施及热力管网的规划建设,优先解决存量风电消纳需求。因地制宜推广风电与地热及低温热源结合的绿色综合供暖系统。开展风电制氢、风电淡化海水等新型就地消纳示范。结合输配电价改革和售电侧改革,积极探索适合分布式风电的市场资源组织形式、盈利模式与经营管理模式。推动风电的分布式发展和应用,探索微电网形式的风电资源利用方式,推进风光储互补的新能源微电网建设。

六、保障措施

(一)完善年度开发方案管理机制

结合简政放权有关要求,鼓励以市场化方式配置风能资源。对风电发展较好、不存在限电问题的地区放开陆上风电年度建设规模指标,对完成海上风电规划的地区放开海上风电年度建设规模指标。结合规划落实、运行消纳等情况,滚动调整风电发展规划。

(二)落实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

结合电力体制改革,督促各地按照《可再生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管理办法》的要求,严格落实可再生能源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确保规划内的风电项目优先发电。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以外的情况下,若因化石能源发电挤占消纳空间和线路输电容量而导致风电限电,由相应的化石能源发电企业进行补偿。

(三)加强运行消纳情况监管

加强对风电调度运行和消纳情况的监管,完善信息监测体系,定期发布风电运行消纳数据。由国家能源局及派出机构定期开展弃风限电问题专项监管,及时发布监管报告,督促有关部门和企业限期整改。建立风电产业发展预警机制,对弃风限电问题突出、无法完成最低保障性收购小时数的地区,实施一票否决制度,不再新增风电并网规模。

(四)创新价格及补贴机制

结合电力市场化改革,逐步改变目前基于分区域标杆电价的风电定价模式,鼓励风电参与市场竞争,建立市场竞价基础上固定补贴的价格机制,促进风电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适时启动实施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考核和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制度,逐步建立市场化的补贴机制。

七、规划实施效果

(一)投资估算

“十三五”期间,风电新增装机容量8000万千瓦以上,其中海上风电新增容量400万千瓦以上。按照陆上风电投资7800元/千瓦、海上风电投资16000元/千瓦测算,“十三五”期间风电建设总投资将达到7000亿元以上。

(二)环境社会效益

1、2020年,全国风电年发电量将达到4200亿千瓦时,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6%,为实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的目标提供重要支撑。

2、按2020年风电发电量测算,相当于每年节约1.5亿吨标准煤,减少排放二氧化碳3.8亿吨,二氧化硫130万吨,氮氧化物110万吨,对减轻大气污染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起到重要作用。

3、“十三五”期间,风电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就业规模不断增加,新增就业人数30万人左右。到2020年,风电产业从业人数达到80万人左右。

第二篇: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做好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

编制工作的通知

各省(区、市)发展改革委(能源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中科院电工所、鉴衡认证中心、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光伏产业协会、循环经济协会,有关研究机构:

太阳能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利用前景广阔,积极扩大太阳能利用,对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根据国家能源局“十三五”能源规划工作方案,为统筹做好全国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太阳能“十三五”发展规划是“十三五”时期推动太阳能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依据,对于扩大太阳能利用市场、推动技术进步和促进产业协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太阳能“十三五”发展规划要体现以下要求:

一)要贯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和新一届国家能源委员会首次会议精神以及《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的方针,加快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建设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统筹谋划“十三五”太阳能发展。

二)要贯彻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精神,适应体制改革和太阳能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根据太阳能利用的集中式与分布式不同特点进行谋划布局,按照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原则,科学制定发展目标、建设布局、产业体系建设,建立与太阳能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三)要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充分发挥太阳能在新城镇建设和旧城镇升级改造中的作用,继续推进分布式光伏示范区、新能源城市、绿色能源县等示范区建设活动,提高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城市(镇)能源消费中的比例。

四)要充分发挥发展规划对技术进步的作用。依托重点基地、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协调推动太阳能利用和产业发展。积极促进太阳能利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发挥好市场对技术进步的引导作用。

五)要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发挥好太阳能利用方式多、覆盖地域广等特点,将太阳能利用与生态建设、城市建设、扶贫发展、农业经济、污染治理相结合,创新太阳能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方式,使太阳能利用取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六)要创新发展机制实现发展模式新突破。结合扩大太阳能利用,探索推动分布式能源利用的新机制。在投资经营方式和能源生产供应方式方面实现突破,建立分布式光伏发电、太阳能热利用、地热能、储能以及天然气分布式利用相结合的新型能源体系,开创能源利用的新模式。

二、主要任务

一)开展省级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研究

各省(区、市)能源主管部门要加强本地区太阳能利用相关资源、发展需求、发展条件等相关规划研究工作,研究提出“十三五”时期本地区太阳能利用的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等需要纳入全国太阳能发展规划的重点内容,形成本地区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建议稿。各地区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太阳能利用的主要类型,重点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热利用,具备太阳能热发电工程建设条件的地区,还应包括太阳能热发电的内容。规划建议稿应包括资源条件、发展现状、面临形势、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等内容。规划期为2016-2020年,发展目标展望到2030年。

1、光伏发电规划研究内容包括:对光伏电站应提出建设布局,具备条件地区可提出50万千瓦以上的光伏电站基地。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结合新能源城市、绿色能源示范县、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提出重点应用城镇、工业园区及其应用规模,可根据需要提出新能源微电网以及光伏扶贫等专门项目,结合农村建设提出推广方式及规模。

2、太阳能热发电规划研究内容包括:太阳能热发电重点区域及规模、重点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技术路线和技术经济性研究等。

3、太阳能热利用规划研究内容包括:太阳能热利用目标、重点地区、发展模式、城镇和农村建筑应用推广方式和措施等。

二)开展太阳能发展专题研究

有关研究机构及协会按照任务分工和根据规划编制需要,开展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专题研究,为总体规划编制提供科学依据。具体研究课题、研究内容及承担单位见附件。

三、进度安排

一)2015年3月底前完成规划建议稿。各省(区、市)能源主管部门在已有规划研究工作基础上,做好本地区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建议稿起草工作;各研究机构和行业协会在已有课题研究基础上,形成相关课题研究成果。各省(区、市)能源主管部门和有关研究单位于2015年3月底前将各地区规划建议稿和相关课题研究成果报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 二)2015年5月底前形成全国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初稿。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在各地区、各研究机构和行业协会规划建议稿及相关课题研究成果基础上组织编制全国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初稿,在征求电网企业、研究机构和行业协会及有关专家的意见,并与国家相关规划进行衔接后,于2015年5月底前印发全国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初稿,向各省(区、市)能源主管部门征求意见。

三)2015年8月底前形成规划送审稿。各省(区、市)能源主管部门根据全国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初稿,对相关内容提出建议,于2015年6月底前将意见反馈国家能源局。国家能源局根据各地建议继续完善规划初稿,8月底前形成规划送审稿,按程序批准后印发实施。

四)各地区完成本省(区、市)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在全国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印发2个月内,各省(区、市)能源主管部门修改完善本地区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并将拟发布的规划报国家能源局备案。

四、工作要求

各单位在开展规划研究及各项课题研究工作过程中,要按照定性与定量结合,重点定量化的原则科学编制规划,充分利用咨询机构等社会力量,认真听取专家和企业等各方意见建议,统筹协调本规划与能源总体规划、能源专项规划以及其他相关规划的衔接,确保规划科学合理并具备可实施性。

请各单位按有关要求抓紧开展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研究编制工作。国家能源局将根据进度安排,适时召开相关专题会议协调推进相关工作。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 2014年12月16日

第三篇: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学习十三五规

划全文内容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学习十三五规划全文内容》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收藏。

十三五规划建议纲要在重点领域、重大政策的制定方面可谓“众望所归”,未来更重要的是如何迎接挑战、完成规划。

1、十三五维持中高速增长。其中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产业迈向中高端。专题十三五(4)中已详细讨论了政策、转型、实际三者之间的关系。政策底线与目标均不低,而转型倾向于更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实际稳增长政策面对的则是累积不确定性。

2、将创新摆在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在创新、协调、开放、

共享等发展理念中居于首位。包括:(1)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将互联网+、分项经济、大数据战略等写入公报;(2)产业方面,以“中国制造2025”构建新的产业体系;(3)涉及金融业的要求表述为“有利于创新的投融资体制……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4)价格领域提出“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

3、将协调、绿色发展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城乡区域协调、四化同步发展、物质与精神文明、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融合、富国与强军统

一、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绿色发展方面,热门思想汇报对环保的要求更加鲜明,构建美丽中国与四大格局(城市、农业、生态、自然岸线),建立绿色低碳体系、构建主体功能区,实施严格的环保制度等。

4、规划共享的社会目标更加明确,全民共建共享、共同富裕。坚守底线、注重公平,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科学的工资

水平决定机制。其中包括保险的全民统筹、健康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食品安全战略、全面二胎应对老龄化等具体政策措施。

5、提出更高水平的开放、坚持党的领导,实施国家安全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具体还包括培育先进制造基地和经济区、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深化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等。同时规划与十八大、国企改革一样,同样强调党的领导,在实施国家安全战略,坚决维护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信息、国防等安全。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网站消息,10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党组学习扩大会和全体党员大会,认真传达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发改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直属机关党委书记何立峰强调,编制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是发改委当前

和今后一段时间工作的重中之重。工作总结发改委已经成立《纲要》起草小组,专项规划已报国务院。

受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徐绍史委托,何立峰在传达学习会上强调,全委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按照中央精神和委党组部署,认真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思想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确定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落实到发展改革具体工作中。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抓好学习贯彻。全会《建议》及说明等有关文件将逐步公布,各级党组织要按照已经制订印发的发改委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开展学习,逐字逐句理解,深刻领会精神实质,不折不扣抓好落实。

二要勇于担当尽心尽责,编制好“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好《纲要》,

是发改委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工作的重中之重。发改委已经成立《纲要》起草小组,专项规划已报国务院。必须把《纲要》研究好起草好,同时高质量高效率编好专项规划,加强与《纲要》衔接。

三要以全会精神为指导,做好今年余下两月发展改革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做好今年最后两月工作至关重要。必须振奋精神,真抓实干,确保完成“十二五”战略目标,为“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打好基础。

四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为落实好全会精神提供坚强保障。切实把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放在心上,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到实处,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这是篇好范文参考内容,主要描述发展、规划、精神、纲要、实施、战略、全会、工作,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第四篇:节能规划十三五

"十三五"节能规划

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企业公司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企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要求。为此,今年我公司围绕企业经营管理、技术革新和节能降耗目标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具体情况如下:

一、认真贯彻《节能法》和《节能条例》为根本,狠抓基础管理工作

一、坚持抓好能源管理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建设,使能源管理工作按部就班有序展开。在节能组织上我们建立了由主管经理、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基层人员的三级能源管理网络,建立了节能降耗领导小组,把能源管理工作覆盖到生产班组和基层各个岗位,做到全员参与。在管理制度上,我们根据国家和本市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了自己的制度和考核体系,使各项节能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制定科学严谨的量化能耗定额。我们始终把目光放在全市乃至全省一流同类行业的实际运行能耗指标,千方百计调研了第

三、坚持抓好基础考核工作。我们坚持把能耗指标与生产计划同步下达、同时考核,使节能降耗成为公司一项基本的日常管理工作,同时,以各生产部门为重点,对水、电、车、油的消耗进行实时监控、日跟踪、周通报、旬分析、月总结,及时发现和调整生产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断优化生产方案,做到动态监管、事前控制。在日常工作中采取多种宣传、培训、激励措施,提高全员的节能意识,充分调动一线职工主动参与节能降耗的积极性,为降低生产成本出谋划策,使节能成为每个职工的自觉行动。

二、向科技要节约,靠技术进步降能耗

我们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作为节约资源、减少能耗、增加效益、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坚持科技进步,实现内涵发展,使节能工作贯彻到基层。

第一、推广应用成熟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促进节能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拓展节能降耗思路。在以往的日常工作中,通常我们主要关注本行业新技术的发展情况,随着新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其他行业其他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层出不穷,把其他行业一些实用的新产品新成果应用到我们的实际生产中来,也为我们的节能降耗带来良好的效果。

三、突出节能重点,细化管理措施

第一、公司各部门相应成立了节能降耗领导小组,制定具体的节能措施和管理办法,为节能降耗工作提供了组织和制度上的保障,同时,也为实现控制能耗成本、抑制能耗增长过快的经营管理目标,为下一步建立节约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资源节约与合理利用相关管理制度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公司各部门着重加强了对水、电、车、油及办公用品等设施物资供应管理,并积极使用信息化技术努力实现无纸化办公,杜绝“长明灯”、“长流水”等浪费现象,夏季空调温度保持不低于26摄氏度。使今年水电消耗同比分别下降23%、12.3%,行政物料消耗在去年基础上下降5%。

第三、公司各部门还制定节能降耗指标考核细则,将能耗指标纳入各部门的考核之中,层层分解落实目标,将节能降耗工作引入长效机制,避免了只追求任务目标的短期行为,保证了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使节能降耗工作能着眼于企业的长远目标和利益。

回顾往年开展的节能工作,我们深刻认识到:节能降耗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坚实基础,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更是企业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进一步深化管理,全面推进节能降耗工作。要进一步增强全员的节能意识和参与意识;进一步完善公司节能降耗的考核与奖惩机制,将节能管理工作向纵深推进。 进一步依靠科技创新节能降耗。跳出原有的条条框框,拓展思路。

新潮家化洗涤用品有限公司

2017年5月22日

第五篇:8学校“十三五”规划

玉山镇小学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

(2015年——2020年)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奠基工程,我们必须为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校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省、市、县有关精神和教育法律法规,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立足校本,科学规划,强化管理,开发资源,努力创建特色学校。肖家营小学在“十二五”规划发展基础上,特制定本校十三五(2015年——2020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办学理念

1、指导思想:我们办学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八大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高扬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两面旗臶,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学校自身的优势,做优“书香校园”、“平安校园”品牌,全面提升学校的综合办学质量与水平,打造县城区又一所优质小学。

我们的校训:求实、进取、乐学、多思; 我们的教风:敬业、爱生、善学、创新; 我们的学风:立志、勤学、诚信、奋进; 我们的精神:民主、团结、业精、争先。

2、办学理念:我校的办学理念是“全心全意为师生的发展和幸福服务”。就是三句话:以学生为本,培养品德高尚、充满活力、具有创造力的“四有”新人;以教师为本,造就素质优秀、善于探究、和谐进取的教师队伍;以学校发展为本,建设内涵发展、均衡发展、持续发展的优质小学。

二、总体目标和发展思路:

1、总体目标:打造城区优质小学,临沭县示范学校。打造成为城区优质、现代化的小学,让每个学生快乐成长,让每位教师幸福工作,让每个家庭充满希望。

2、发展思路:

突出一个主题——改革与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学校在高速发展的基础上,高扬改革这面旗臶,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充分发挥教育改革中的政策优势,做优、做强学校品牌,使学校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确立“四种意识”——(1)生本意识。即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学校要发展,关键在于培养的学生是否有质量、有特色。学生发展水平高,学校的竞争力就强,学校的发展环境也就好。(2)师本意识。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要牢固树立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本的理念,让不同层次的教师获得不同程度的成长和发展。(3)校本意识。校本研究、校本培训、校本管理是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需要。积极提倡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教育云资源优势,加强教师与教师、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4)社会意识。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人才。作为教育者,必须要有为社会服务的意识,把学校和社会融入一体,经常与社区、单位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

四、具体目标和工作重点

1、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十三五”期间,学校借助国家实施学校“薄改工程”建设的快车道,加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投入115万新建一栋767平方米的教学楼和阶梯教室。二是投入30万扩建、改造运动场地。三是投入12.34万元,建好供水管网、配齐安保设备、购臵饮用水设备。四是投入24.42万元,建成45台计算机室,15台多媒体教学设备、5000册图书、500套标准课桌凳、科学实验器材、体音美器材按标准配齐,实现校园网络全覆盖,优质资源班班通。五是投入10万元,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形成独特的“书香校园”气息,实现校园环境净化、亮化、美化、生态化,达到标准化小学建设标准。

2、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到2020年达到18个教学班1000多名在校生的规模。

3、教师素质进一步提升。(1)通过校本教研、小课题研究、青蓝工程和各级教师培训、教研活动等平台,培养3至5名省、市、县优质课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2)通过省考县聘招录教师新机制,学校新进年轻教师1-20名,改善教师结构不合理、学科不配套的现状。(3)通过师德教育月活动、学校管理激励机制,规范教师从教行为,教师敬岗爱业、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等师德表现,在学生、家长和社会上满意度达到98%以上。

4、精细化管理逐步做到精致化。积极探索精细化管理,增强管理实效。坚持依法治校,修改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实施“118”工程,即一个学校五年规划和8项学校考评机制(绩效工资考核、职称晋升考核、教育质量考核、岗位设臵考核、班主任考核、教学成果考核、出勤考核、教学常规考核),学校从精细化管理开始,逐步实现精致化管理,创建成为省级“健康学校”“无烟学校”,市级家长学校示范学校、平安校园,县级示范学校、书香校园、文明单位。

5、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积极开展“四声一影”活动,让校园有朗朗的读书声、动听的歌声、悠扬的琴声和运动的呐喊声,有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身影。培养一批有爱好有特长的学生,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合格率达99%。积极推进“357”高效课堂建设和素质教育。小学低、中、高段各科统考成绩综合指数分别达到0.9、0.8

5、0.8.毕业年级全镇统考和非毕业年级全镇抽考成绩名列前茅。

6、后勤服务意思进一步增强。以服务教育教学为中心,建立高效的后勤服务运行体系,强化财务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建设绿色生态校园,争创“文明小商店”和“美丽乡村校园”,为师生创造一个温馨的舒适的工作学习环境。

五、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学校成立十三五规划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领导小组负责征求广大教师意见,制定实施规划,并不具体目标分配到各科室、各年级组。每学年结束,开展一次自查自纠,及时总结实施的成效,对没有落实好的项目,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2、制度保障。坚持依法治校,积极实施“118”工程,建立完善一系列教师、学生考评机制和管理制度,强化过程管理,落实每一项规章制度和考评办法,从精细化管理到精致化管理,让“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体现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实现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更符合法律规范、学校的各项考评机制更能激励教师专业成长。

3、师资保障。落实县委县政府、教育局《关于教师队伍管理的办法》,实施教师聘任制改革,严明纪律约束机制,清理整顿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工资待遇。抓好校本培训和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开展“一课一师、一师一课”课例研究活动和“微课程”课例活动,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抓好教师出勤考核和师德教育月活动,每年评出10名“学生最喜爱的教师”和优秀教师,提高教师道德修养水平。

4、教学保障。认真落实襄阳市常规教学管理意见,加大常规教学检查力度。积极推进“357”高效课堂建设,开展小课题研究,每学期举办一次优质课大赛,形成浓厚的教学研讨氛围。落实“两个办法”,即教育质量奖惩办法和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办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抓好少先队工作,坚持开展文明班级评选活动,开展“六一”、“元旦“文艺汇演、体育运动会、拔河跳绳比赛、书法绘画小制作展示、寒暑假作业评比、读书演讲等一系列活动,不断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5、后勤服务保障。层层签订校园安全常规管理责任制,落实门卫管理,配齐安保器材,聘请专业的安保人员,坚持校领导值班制度,校园安全一天一检查一记载,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及时处理,实现学校安全“零事故“目标。规范财务管理,勤俭节约,实行财务预决算制度,民主理财,为实现十三五规划提供经费保障。完成自来水管网建设,购臵开水供应设备。加大食品安全、传染病预防工作,强化教导处为教师教学的服务意思,开展“四好一放心一满意”和“四个创建”活动,努力打造“规范后勤”、“满意后勤”、“健康后勤”和“平安后勤”。

6、教育信息化保障。 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促进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推行能够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各种应用方案,推进信息技术与微课程的深层次整合,以赛促研,组织好各类信息化赛事,做好各级课题,并将成果予以推广,切实提高教学和管理的效益,促进教育现代化。

以今天的改变走向明天,以明天的梦想激励今天。新的五年规划即将开始,美丽的画面已经展开。为了祖国的教育事业,为了我们心中美丽的梦想,让我们团结一心,锐意进取,用我们勤劳的汗水和聪明的才智,去开创玉山镇中心小学崭新的未来!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