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破解党建工作难题材料(精选)

破解党建工作难题材料(精选)

破解党建工作难题材料第一篇:破解党建工作难题材料基层党建“小清单”破解基层“大难题”经验交流材料基层党建“ “ 小清单” ” 破解基层“ “ 大难题” &r。

破解党建工作难题材料

第一篇:破解党建工作难题材料

基层党建“小清单”破解基层“大难题”经验交流材料

基层党建“ “ 小清单” ” 破解基层“ “ 大难题” ” 经验交流材料

【范文小编按】“每月清单”+“需求清单”一体化融合。每月初根据市级工作安排,日常工作计划,日常督查检查及党员群众反映问题等…范文文库小编为您整理了《基层党建“小清单”破解基层“大难题”经验交流材料》,供您学习参考使用。

为不断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质量,龙陵聚焦基层党建的 痛点 难点 堵点 问题,以 六小清单 融合共建、精准发力有效破解基层党建 抓什么 怎么抓 的难题。

重点清单 + 领域清单 一张网布局。研究制定龙陵县 2020 年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项目清单,以条目式罗列 15 个大项 30 多个小项具体工作,重点项目简洁凝练、目标明确、措施具体、一目了然。分领域制定机关单位、两新 组织、国有企业、教育体育系统、卫生健康系统、农村 6 类基层党建工作清单, 一领域一清单 有分有合、各有侧重,工作开展更具针对性、指导性。在农村制定通用版工作清单,着力破解基层党建 最后一公里 问题,让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更清楚明了抓什么、如何抓、抓出什么成效。

共性清单 + 特色清单 一盘棋推动。根据省市要求采取 6+X 共性项目清单+特色项目清单的方式,推动党(工)委(党组)书记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亲力亲为推动解决基层党建 顽瘴痼疾 。抓好推动 提高 三个组织化 程度、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进抓党建促农村宗教治理、推进农村 领头雁 培养工程、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 6 个乡镇党委书记共性清单。以解决基层党建突出问题为导向,各党(工)委(党组)书记结合单位实际,研究确定了 64 个书记特色项目,实行 一项目一方案 管理,通过 书记抓、抓书记 ,达到共性清单与个性清单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确保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压实、亮点彰显。

每月清单 + 需求清单 一体化融合。每月初根据市级工作安排,日常工作计划,日常督查检查及党员群众反映问题等,有针对性的制定 每月工作清单 ,县级督促抓、跟进抓,支部时时抓、具体抓,以 菜单式服务 有效解决了基层党建找不到抓手的问题。以 街乡吹哨、部门报到 + 网格党建 为契机,将 5 个城市社区划分为 2370 个网格,通过发挥党员网格员 723 人的先锋模范作用和 20 个党

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抓紧抓实 网格党建 ,以群众反映问题为依据不断完善需求清单,以需求为导向有力整合各方资源,县直单位党员干部 下沉基层 ,主动 上门服务 ,实现服务和需求的有效对接,及时解决群众反映问题,以城市党建引领促进基层治理提档升级。

?

第二篇:XX市破解就业难题经验交流材料

完善六大体系 破解就业难题

中共XXX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 XXX

建立城乡一体的就业体系,促进城乡广大劳动者比较充分就业,是全面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就业是民生之本”的理念,立足市域产业实际,确立了“产业发展为基础,搭建平台为载体,完善机制为关键,促进就业为目标,致富群众为根本”的就业工作思路,提出了三年建成充分就业市的奋斗目标,制定了《关于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着力破解就业难题。今年1—10月,全市规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5186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8.5%;全市农村从事

二、三产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法定劳动力达15万人,占全市农村法定劳动力的55.6%;失地农民实现就业13704人,就业率达84.4%;今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22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比上年同期降低0.7个百分点,城乡充分就业正扎实推进。

一、构建两大网络,完善就业市场体系

人力资源市场是实现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的主体和关键。市委、市政府从搭建城乡统筹的就业组织和信息网络入手,积极发展各类劳动力市场服务机构,扩大和延伸人力资源市场网络、服务功能和服务方式,逐步形成了覆盖到每一个乡镇(社区)、村组的就业服务网络。

一是建立起四级劳动保障和就业组织网络。在全市19个乡镇建立了劳动保障所(站),在212个村(社区)设立了劳动保障工作协办员297人,在农村设立了信息员2138人。同时,对劳动保障专(兼)职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形成了规范的市、镇、村(社区)、组四级劳动保障组织网络和专业队伍,保证了劳动力就业工作有序、深入开展。如蒲阳、向峨等乡镇和城郊村(社区)的16名专职劳动保障协办员对农民集中居住新区住户统一进行失业登记,集中办理失业证和再就业优惠证,定期开展“送岗位、送培训、送政策”的三送活动,鼓励和扶持了自主创业、再就业、再创业人员200多人,有效缓解了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失地农民就业问题。

二是建立了城乡统筹就业信息网络。市委、市政府把搭建公平、公正、公开竞争,城乡就业同工同酬的就业市场作为城乡就业信息网络建设的核心内容。在城区,依托劳动保障部门设立了人力资源市场;在农村,依据劳动力区域分布特点,分别设立了蒲阳、青城山人力资源分场,及时发布用工求职信息,实现供需双方零距离接触。今年,市上还把人力资源的现场招聘会开到了村组,在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蒲阳镇、聚源镇、青城山镇召开了三次劳动力招聘会,60多个用人单位和5000余名求职者面对面交流,当场达成用工协议1250个,做到了用人单位放心、求职农民满意。

二、创新三项举措,完善就业制度体系

就业工作难,难就难在它是一个“就业—失业—再就业”的动态循环链,如果没有促进充分就业制度体系做保证,就难以形成充分就业的长效机制。市委、市政府针对就业工作的难点,有的放矢地创新三项举措,进一步完善就业制度体系,从源头上消除阻碍充分就业的障碍。

一是在农民集中居住区建立促进就业配套规划制度。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社区公共服务、有利于劳动就业机会的增加作为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选址的前提条件。奎光小区、江安小区、观风小区、青城人家、滨河小区等农民集中居住区都是选择在经济和商业环境最好的地段,大大增加了集中居家农民就业机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建材、商业、休闲旅游一条街,解决了集中居住农民的就业问题。玉府新区、康桥小区等农民集中居住新区内还兴建了就业培训场地,配齐了就业培训设施,为失地农民创造了良好的就业培训环境,为集中居住区的劳动者搭建了创业就业的平台。

二是建立了就业协作制度。在大力提倡和鼓励灵活就业、家庭创业的同时,在乡镇和社区定期召开相关单位就业联席会,及时协调解决就业问题。龙潭社区定期邀请民政、公安、工商、税务、劳动社保等部门和社区内机关、单位召开联席会,相互通报劳动力供求信息,及时开展就业服务,有效化解矛盾。建立就业协作制度以来,该社区劳资纠纷、安全问题降低了50%,就业率增加了20%。

三是建立了项目服务“三进”工作制度。按照“哪里有项目哪里就有劳动保障服务”的工作思路,建立了“三进”工作制度,鼓励和支持本市企业吸纳和招用本地劳动力。在项目引进时“跟进”。如引进灌口镇灵岩山温泉开发项目之初,就与业主达成了“项目首期落成解决300个本地劳动力就业,中期解决800个劳动力,远期解决1000个劳动力”的就业协议;在项目开工时“贴近”。双良集团恒创特种纤维、锡成纸业、硬硼硅玻璃等项目开工建设之初,劳动保障部门就深入企业掌握用工信息,按照企业用工要求,对口培训劳动力,培训结束后现场招聘。双良集团用工达500多人,锡成纸业吸纳下岗工人320多人就业。在项目竣工时“亲近”。鑫威光电项目竣工试运行之时,劳动保障部门就主动配合业主组织培训了1100多名本地农民工进厂就业,并指导和支持企业周边有条件的农民兴办了10余家餐饮零售店为企业提供服务。1—10月,各类企业就提供就业岗位2451个,吸纳农村劳动力1869人,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

三、落实四项政策,完善资金管理体系

资金是劳动就业工作深入持续推进的动力源。市委、市政府深入落实四项政策,完善资金管理体系,为推进城乡劳动力充分就业提供财力保障。

一是落实就业优惠扶持政策。今年,市财政划拨再就业匹配资金171万元,主要用于农村劳动力培训、再就业和SYB创业培训补贴109万元;发放职业介绍服务补贴、青年职业见习补贴、就业困难人员补贴、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52万元。同时,实行自主创业贷款优惠政策、灵活就业优惠政策和促进再就业重点企业扶持优惠政策,共推荐小额贷款担保25人,贷款额达40万元,创办个体私营企业25个,吸纳从业人员121人;支持自谋职业人员兴办社区服务实体80余家,安置就业人员650多名;支持促进再就业重点企业26家,安置城乡从业人员630名;推荐灵活就业人员享受社保103户。

二是设立城乡劳动力培训和技能鉴定专项资金。建立以财政专项补助为主的城乡劳动力培训和技能鉴定专项补贴制度,落实农村劳动力培训补贴资金200万元,技能鉴定补贴资金45万元。1—10月,全市共免费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引导性培训28981人,实用技术培训31780人次,为考取技能鉴定书的4300人实行考证费用补贴。

三是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引导性培训、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技能鉴定资金等均由市劳动就业部门负责审核并签署意见后由市财政局统一核拨,保证了劳动培训资金安全正确使用。

四是建立了就业援助公益性专户。通过社会捐助,筹集资金2万余元,对年龄较大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以及“零就业”家庭未就业人员、残疾人员等给予就业前生活补助和医疗补助。

四、抓实五个环节,完善就业培训体系

就业培训是实现充分就业的前提和基础。我市抓实就业培训的每一个环节,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就业培训体系,打牢了劳动就业工作基础。

一是完善培训基地。今年共投入资金109万元建立了劳动力就业培训中心。整合大专院校、职业高中、成人学校、工厂技校、乡镇农民学校等教育资源,建立了34个劳动力就业培训学校,实现了城乡教育资源整合与充分利用。目前,正在积极争取建立团中央在四川的青年创业点,以进一步提升基地就业培训水平。

二是健全培训网络。构建了市、乡镇、学校、企业4级培训网络:组建了由300多名在校教师、拔尖人才、专业人员组成的城乡劳动力培训师资库和专门的教学管理人员;依托成人学校、乡镇党校在各乡镇建立了劳动力就业培训点;在市域大专院校、职业高中开设了旅游饭店管理、猕猴桃种植、水产品饲养等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专业;在宁江集团、双良集团、银河都机集团、紫坪铺公司等企业举办了计算机操作、纺织、数控机床操作等多层次、多形式的技能培训班,形成了镇校联动、厂镇联动、校企联动的“三方联动”培训格局,提高了就业人员劳动技能和就业择业能力。

三是创新培训方式。采取培训与素质教育、市场需求、区域经济特色相结合的方式,开办了短训班、夜校班。实行企业“订单”、制定培训“菜单”、失地农民自己“点单”、实行培训“免单”的“四单”服务,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人员就业率达70%以上。

四是丰富培训内容。结合产业特点,侧重旅游、建筑、花卉、果木种植及其相关产业技能培训,形成了技能培训与产业发展、充分就业三方良性互动。目前,全市从事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就达7.6万人,从事花卉苗木、猕猴桃、中药材、食用竹、茶叶、养殖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技能型劳动者达4万余人。同时,结合劳动力输出,大力开展定单培训,着力打造XXX劳务输出品牌。青岛天禄大酒店320个职工中280人来自XXX,广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培训中心首批聘用180名员工中有160人来自XXX。结合机械制造、软件、食品、环保型材料等主导优势产业,增加了钳工、车工、计算机操作等技能培训内容,促进了一般劳动力向专业型、复合型人才转变,提高了劳动力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五是注重培训效果。把更新就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作为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培训就业率不断提高。今年,全市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6320人,获取职业资格证的3500人中实现就业3400人,就业率达97%。SYB(小老板创业培训)355人中,实现自主创业350人,新增就业岗位1800个。中兴镇横山村农民李建奎,通过SYB培训自主创业,办起了凤凰机械厂,吸纳就业人员60余人,按国际标准生产“气动铲”和机械加工配件,产品远销美国,年销售收入达200余万元,上缴税收10余万元,实现了“失业—就业—创业”的跨越。

五、打通三条管道,完善劳动力规模转移体系

作为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内陆地区,劳动岗位较少,劳动力资源相对富余,如果不能畅通劳务输出渠道,势必阻碍人力资源自由流动,增加就业工作难度。我市着力开辟劳务输出新渠道,采取与市外劳动就业部门政府对接、与市外企业直通对接、与市外职介机构民间对接的办法,打通劳务输出“三条管道”,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规模输出,在“外出打工、回乡创业”的双向就业模式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一是在北京、上海、大连、深圳、珠海、温州、昆山、西藏等地建立对外劳务输出联络点,直接联系当地劳动就业部门、职介机构、企事业单位,及时、准确提供岗位供求信息,推进农村失地劳动力转移输出。二是与北京森科瑞工贸公司、广东贝克精加工有限公司、江苏荣华纺织有限公司、深圳艾美讯等企业直接联系,规模输出农村劳动力1195人。三是通过市外职介机构等中介组织,向马其顿、格鲁吉亚、伊朗、老挝、阿联酋输出水电安装工和建筑工人750人次。今年以来,全市规模转移农村劳动力6.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5亿元,有效地实现了劳动力规模转移和农民增收致富。

六、做靓三个载体,完善社区灵活就业体系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也是劳动力就业创业的重要舞台。我市积极鼓励和支持家庭创业、灵活就业,深入开展“充分就业社区”活动,不断做靓社区就业创业三个载体,逐步完善社区灵活就业体系。一是建设“社区就业风景线”,扶持城镇失业人员灵活就业。全市在社区居民集中居住区设立了39个“社区就业服务部”,开办书报亭,开设九益食品等小食品、小百货生产和配送点,安置就业人员450人。同时,在社区还开辟了自行车修理、日用品织补等经营场所,鼓励城镇失业人员从事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的工作。今年以来,全市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有组织就业的城镇失业人员达2600余人。二是大力发展社区就业实体,吸纳城镇失业人员。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社区就业实体80家,吸纳安置城镇失业人员650人。三是大力发展社区就业服务组织,组织城镇劳动力外出就业。今年,全市在21个社区成立了社区服务站(社),根据用工单位需求,采取签订劳务派遣协议的方式,发展社区劳务派遣。

第三篇:工商局破解基层工商执法难题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 ××市工商局针对工商所执法过程中面临的“适法难”、“处罚难”、“执法难”的局面及“执法风险大”的严峻形势,认真分析问题成因,逐步形成了“三个坚持”的解决对策,达到了和谐执法、高效执法、安全执法的目的。全系统连续8年未出现行政败诉案件。××市局先后被××省政府和××市政府授予“依法行政先进单位”、“学法用法示范

单位”的荣誉称号。

一、坚持“两个离不开”,谋求理解,达到政府满意

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理解和支持,是工商执法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执法过程中,全力坚持“两个离不开”的原则,着力处理好条与块之间、规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将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

(一)对重大案件和集中处罚的案件,在下达告知书前,及时向政府主要负责人汇报,使市领导能够全面了解案情,争取各方面的重视、理解和支持,促进执法工作与党委政府的要求合拍合辙。

(二)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案件,坚持为地方党委、政府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发挥好参谋决策作用,主动承担监管责任,稳妥处置。××港新房地产开发公司法定代表人因经济犯罪被捕,市政府要求工商机关吊销其公司的营业执照。在立案审核过程中,该企业曾组织职工进行集资建房,且工程尚未完工,如果此时吊销企业执照,不仅会影响到----余名职工的切身利益,而且涉及巨额国有资产的处置,很容易引发群体性上访事件。鉴于这一现实,该局组成专案组深入企业开展案前调查,在多方征求省局、市纪委、检察院、法制办等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向市政府提出了“由企业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整改,保留企业执照”的建议。通过多方努力,市领导最终采纳了工商的意见,在抓好内部整改的前提下保留了企业主体,有效消除了可能影响社会安定的隐患。

二、坚持普法与人性化执法并举,化解矛盾,赢得群众拥护

赢得群众和违法当事人的拥护和信任,是工商执法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为了化解执法过程中双方当事人的矛盾,破解执罚难题,促进和谐执法,该局注重普法与执法相结合,采取了两项措施:

(一)推广说理式执法文书。在全系统推行了说理式执法文书制度,统一制订了“说理式行政执法文书”示范文本,要求办案机关在处罚决定书中正确规范表述执法过程,富有人情味地增加说理内容,即:说清事理、讲清法理、明确情理,正确阐述实施自由裁量权的理由,将处罚决定书变为当事人能够接受的一张“明白纸”、一份法律法规宣传单、一纸合理裁量说明书。说理式执法文书的推出,充分加强了与当事人的感情沟通,使当事人能够心服口报地接受处罚,有效地提高了执法质量。

(二)推行赠一法上一课。坚持执法办案与普法教育相结合,创新“人性化”执法思路,对违法违规当事人实行 “赠一法”、“上一课”。“赠一法”,也就是在送达处罚(听证)告知书的同时,向当事人赠送一份相关法律文件,让当事人对照法律条文,便于陈述、申辩;“上一课”,也就是每年集中一次对本辖区被处罚的当事人进行培训,实施再教育,有针对性地提高当事人的守法意识。执法与普法相结合的新模式,实现了依法行政与文明执法的和谐统一,进一步融洽了工商机关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关系,树立了文明和谐的工商新形象。

三、坚持借力与造势并重,争取支持,形成部门合力

获得公、检、法等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是工商执法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近年来,××市局主动加强了与相关执法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借助外力为工商执法工作排除干扰,鼓劲撑腰。

(一)切实加强与法院的沟通。探索建立了 “三定一通”的长效联络机制。一是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与市区两级法院每季度召开一次行政执法工作联席会议,交流行政执法状况,探索执法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并形成会议纪要:由工商部门承担部分执行经费,法院每年将----月份列为“工商案件强制执行月”,集中一个月时间,突击解决积案问题,并承诺对工商部门的案件,三个月内执行完毕,遇有特殊情况及时通报工商部门。二是定期开展执法调研。每年双方共同根据工商执法的难点和焦点,确定调研课题,市局法制科长与中院厅长一道深入县局和工商所召开座谈会,实施法制调研。通过调研,针对基层执法中的共性问题,形成具体的指导意见。与中院共同拟定了《工商系统执法工作疑难问题解答的二十条意见》,对涉及无照经营转致应把握的原则、对冒用公司名义如何认定等问题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将原则的法律条文变成了可以灵活操作的实施细则,有效解决了适用法律交叉、空白等问题。三是定期开展案件评审工作。组织由中院厅长、法官和各县局法制科长参加的案件评审小组,到各县局开展案件巡回评审工作。评审人员通过随机抽查、打分点评等方式,与被检查单位进行面对面交流,现场解决基层处罚程序不规范、证据不充分及适用法律不准确等问题,切实提高了案卷质量。四是随时保持信息沟通。遇到重大复杂案件,

第四篇:探寻工作规律 破解移民难题

屏山县政府研究室

农村移民安置是向家坝电站库区移民工作的难点,其中生产安置方式选择及合同签订是关键性环节。屏山县于2010年6月启动农村移民生产安置方式选择及合同签订工作,在省、市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全县动员,分片推进,千方百计、深入细致地做移民群众思想工作。截至目前,提交安置方式选择申请5348户18993人,申请提交率达99%,签订安置合同5164户18248人,合同签订率达96%。屏山农村移民生产安置方式及安置去向基本确定,为搬迁安置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强化责任落实,建立高效机制

按照“确保移民工程项目按期建成、确保移民安置按期完成、确保库区社会稳定”的工作要求,屏山县将农村移民安置工作划分为生产安置人口分解落实、安置点切块对接、生产安置方式选择及合同签订、搬迁安置、后期扶持等阶段,制定《2010—2012年向家坝水电站库区农村移民安置工作实施意见》,明确了农村移民安置工作关键节点的完成时限,建立“县级领导包乡镇、科级干部包村组、一般干部包移民、指挥部统筹把关”的责任制度,形成了运转有力的工作机制。

签立“军令状”,明确牵头领导责任。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成员打破分工,进入农安指挥部任副指挥长,并分别兼任移民乡镇党委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与县移民工作领导组签立“军令状”,实行一对

一、点对点的督促检查和重奖重惩。实行“四包”,发挥乡镇干部主体作用。各移民乡镇实行党政一把手包片、副职领导包村、中层干部包组、一般干部包户,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对口支持,

动员县级机关全体参与。将100个县级部门一一对应联系移民乡镇,主要负责人带队,抽调政策水平高、熟悉基础工作的机关干部,由移民乡镇工作队统一调配指挥,形成县、乡、村三级干部整体合力。统揽提调,指挥部强力推动。农安指挥部坚持政策先行、指导到位,每周一召开内部情况分析研讨会,周二召开工作安排部署会,内部包乡镇,强化责任,掌握工作动态、收集问题、研究措施,督促移民乡镇建立“当日收集、当日审查、当日上报、两日内返工作组”的工作机制,快速推进工作。

二、狠抓政策宣传,夯实工作基础

屏山县把政策作为推进移民工作的生命线,高度重视移民政策的研究、制定和宣传,使政策总体符合库区移民实际,得到绝大多数移民群众的认可和接受。

审慎制定政策,组建市县政策研究组审核把关。凡是移民政策、操作办法及工作推进中涉及的政策界定问题,都统一收集提交由市移民办、三峡公司移民局、中南设计院、综合监理单位、县政府相关部门等单位专家组成的市县政策研究组集中研究把关,既保证了政策制定的连续性和严肃性,也使工作推进中涉及的政策问题得到快速确认和解决。同时,各移民乡镇分别组建政策研究组,对省市县出台的移民政策、办法首先进行研究,吃透政策精神后再培训本乡镇移民干部,确保政策执行的正确性、一致性。集中群众智慧,把政策制定作为宣传引导移民的过程。按照“三上三下”的原则,即一上一下是不带任何方案征求移民代表意见,收集汇总、梳理,形成讨论稿,提交指挥部初审;二上二下是将讨论稿交移民代表斟酌提出意见建议,形成修改稿交指挥部再审;三上三下是将修改稿再次征求移民代表意见,形成送审稿提交县移民工作领导组审定后公布执行,通过几上几下,引导移民群众广泛、深度地参与移民工作,充分汲取群众意见。注重宣传实效,打好政策宣传持久战。发挥集中培训的主渠道作用,制定农村移民安置

政策宣传方案,对移民工作队员、县级对口联系单位、村组干部及移民代表开展面上培训会30余场次,印发《政策汇编》、《宣传手册》等宣传资料1.5万册。采取“以考促学”强化移民干部培训,对全县各级干部分层次抽考移民政策约3000人次,对考试不过关的干部,开小灶办辅导班,直至补考合格为止。利用多种载体广泛营造宣传氛围,将

6、7月定为“移民工作宣传活动月”,举办移民政策宣讲会、移民代表座谈会、院坝会,制作专题电视节目、宣传专栏等,全方位、大规模宣传政策,切实达到了“干部掌握政策、移民了解政策、政策家喻户晓”的效果。

三、做细群众工作,维护和谐稳定

移民工作实质是做人的思想工作。屏山县确立“依法移民、政策移民、发展移民、感情移民”的工作理念,在推进农村移民安置工作中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公开程序方法,引导群众参与,争取群众支持,维护稳定大局。

建立干部下访机制,收集民情促稳。针对移民集访事件,采取干部定向联系移民的办法,制发“移民连心卡” 1.3 万张,将每一户移民确定干部固定联系,组织干部进村入户主动上门,面对面、一对一地听取移民诉求,疏导情绪,收集问题,及时研究回复,融洽党群干群关系,变群众盲目咨询为干部定向解答并一包到底。开展移民大接访,集中化解促稳。建立县委、县政府领导定期接访移民工作机制,广泛公告领导职务、联系电话、接待时间、地点,变群众找领导反映诉求为领导干部公开集中接访。引导移民全程参与,畅通渠道促稳。各移民乡镇引导群众推荐产生移民代表30名以上,定期召开移民代表座谈会,通报工作情况,公开程序办法,听取群众意见,邀请移民代表参与配套政策制定、工程建设监管等,接受移民监督,变移民私下非正常串联为政府引导有序参与移民工作。排查历史遗留问题,化解矛盾促稳。把解决问题作为信访维稳的出发点,集中精

力对库区农村移民反映的问题逐一研究处置方案,今年以来已筹集资金74万元,化解因医疗纠纷、征地拆迁、拖欠工资等历史遗留问题16个。抓住人脉联系这个关键,瓦解重点户促稳。对工作后期存在的一部分重点户,及时摸清社会关系,将该乡镇籍干部和曾经在该乡镇工作过的干部全部组织起来,以亲戚、朋友、同学等关系为突破口,通过交心谈心耐心疏导,逐个瓦解,打开工作局面。

四、锤炼干部队伍,构筑攻坚力量

做好移民工作,必须充分依靠和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作用,这是攻克库区移民这道世界性难题的组织优势所在。屏山县坚持领导力量下沉,书记、县长统筹工作并分别牵头新县城、集镇建设和农村移民安置,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兼任移民乡镇党委第一书记,抽调精兵强将奔赴移民工作一线,形成分线大兵团作战的工作格局。

全县动员,实施移民党建“百千万”工程。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移民党建工作的意见》,召开1000余人参加的“百千万工程”誓师大会,即百名科级领导包移民村、千名机关干部包移民组、万名党员联系移民户,落实每名干部包1户贫困户搬走、包1户亲友户搬走、包1户重点户搬走的“三包”责任,形成集全县之智、倾全县之力的决战之势。创先争优,开展“党旗党徽耀库区”活动。全县党员干部亮出党员身份,喊响“不怕困难、敢担重任”,围绕“移民、发展、稳定”工作大局,开展工作竞赛,公开承诺,年终述职,接受监督,在移民迁建中比服务、比创新、比贡献。典型示范,开展“移民先锋”评选活动。每年评选“移民先锋”、“移民文明村”、“移民文明户”,树立一大批干部带头攻坚、移民带头搬迁的模范,先后表彰奖励8个移民村、15户移民户,嘉奖215名优秀移民干部,营造了良好的舆论导向和工作氛围。鼓舞士气,实施“干部活力工程”。以工作成效论英雄,把移民迁建作为锤炼干部的主战场,制定激励措施,

激发干部活力。

第五篇:创新工作方法,破解发展难题(范文)

创新工作方法,破解发展难题

中共马甸镇委员会王长健

近年来,我多次随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的考察组到苏南及周边发展较好的地区考察学习。这些地区经济发展之快、思想观念之新、工作作风之实、协调服务之优,令人震撼。通过学习考察,使我开阔了眼界,学到了真经,增长了见识,进一步增强了加快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就围绕“工业立镇、农业稳镇、三产活镇”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研究,全力破除七大发展难题。

一、“强化意识”,破解思想难题。

一是强化开放竞争意识,确立超前理念,以世界眼光、开放思维、竞争态势谋划大发展、大招商,在马甸发展中再创新优势,实现合作共赢。二是强化抢抓机遇意识,紧紧抓住沿江大开发和苏南产业转移机遇,构建现代服务业、物流业集聚区和现代生态旅游休闲基地。三是强化求进求快意识,确立更高标准,追求更高水平,把竞争压力化作工作动力,增强攻坚克难能力,以干大事、创大业的雄心和勇气,争取更大作为。四是强化生态环保意识,牢固树立“生态兴

1则事业兴、环境好则后劲足”的思想,始终做到“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二、“加压增责”,破解环境难题。

我镇确立了“全镇抓经济、核心抓工业、重点上项目、全力创环境”的工作重点和“抓大、育强、促小、解困”的工作思路,并建立健全了领导联系项目服务制、干部问责制、定期督查制、协调例会制等重点项目建设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同时,由我亲自挂帅,分管负责人任组长,下设“三组一办”,即项目推进服务组、招商引资组、规划建设组及办公室,确保项目建设“零阻力”推进;扎实开展“进企业门、办百件事”活动,选择20家骨干企业作为党政负责人重点服务对象。到目前,已帮助企业解决两证遗留、资产盘活等实际问题40多个。

三、“借水行船”,破解资金难题。

我们采取资本运作、银企合作、企业互保、启动民间资金等方式,拓展国资、外资、内资、民资,全力解决融资难题。近期,我们将举办金融部门与企业联谊洽谈会,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在引进外资方面,成功引进福建客商投资钢材市场,进场客商130多户,注册资本5亿多元,并于10月18日成功开业对外交易,年交易量将达80万吨,年营业额近30亿元。常州客商投入3000万元的化工项目已办理

所有手续,近期即将开工建设,投产后年产值可达5000万元,利税600万元。同时,我镇年内已引进和新办物流企业3家,全镇物流企业总数已达7家。在引进民资方面,本地能人投资开发的花卉苗木、葡萄园、万头猪场等一批高效农业项目均已投入运营。引进注册资本为9998万元的华江担保投资有限公司,着力解决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短期资金短缺难题。

四、“量体裁衣”,破解土地难题。

近年来,随着沿江大开发建设力度的不断增强,招商引资引进的新项目对集中使用土地产生了新的需求。为保证引进的新企业、新项目顺利开工建设,确保农民获得足够利益,我们将结合镇情,进一步突出规范用地、有效供地、节约用地,抓好内涵挖潜,采取项目整合、土地流转等措施,建立土地与资金、土地与项目良性循环机制,优先保障重点支撑项目和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用地,集中集约利用土地。并参考发达地区先进经验,计划试点实施土地股份合作制,让“土地变股权、农民当股东,有地不种地、收益靠分红”,以此破解用地难题。

五、“未雨绸缪”,破解市场难题。 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大,加上多数企业经济总量不大,我镇规模以上企业较少,“小而散”、“小而同”、“小

而弱”的现象比较普遍,产品销量等主要经济指标量呈下滑趋势。针对这一现状,我们采取帮助企业联合抱团闯市场的策略,通过资产互用、信息共享、资金互通、订单共做、人员互助等方式,整合企业资源,实行优势互补,促进松散型联合;并鼓励企业参与展会促销、推动外贸促销、扶持专业市场促销等形式,帮助企业找市场、找销路,提高企业在困境中健康发展的能力。目前,我镇工业经济已逐步走出低谷,多数企业已呈现产销两旺势头。

六、“统筹兼顾”,破解结构难题。

我镇将围绕化工、生物制品、环保设备、工业炉、钢材市场、高效农业六大主导产业,进一步优化和调整产业布局,做到镇党政主要负责人负责全镇总体发展工作的谋划,其他每个党政负责人配备一套班子负责一大产业,围绕产业搞帮扶,围绕产业做项目,围绕产业搞招商,围绕产业搞集聚,以增量投入带动存量调整,夯实扩张总量基础,提升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七、“借鸡生蛋”,破解技术难题。

我们将坚持扩大总量与提高素质相结合、自主培养与引进开发相结合、突出重点与整体推进相结合、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紧密合作,开发新项目,发展高新产业,培养企业后备人才。目前,上

海交通大学、上海农业大学已与我镇金兴纺织有限公司联姻,成功开发了150亩苗木花卉高效农业项目。下一步,我们将引导化工、生物制品、环保设备、工业炉等支柱企业与国内研究水平高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围绕产业重点产品、重点技术,开展产学研活动,加快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的运用,走集约型的高效产业发展之路。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通过赴发达地区考察学习,使我认识到了存在的现实差距,更明确了今后发展的方向。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立足马甸实际,继续解放思想,抢抓发展机遇,以更加强烈的发展责任感和事业心,始终保持昂扬的工作热情,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勇于创新,善于创优,真抓实干,不断开创马甸各项工作新局面,为“学赶苏南、跨越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破解党建工作难题材料(精选) 论文资料 第1张
破解党建工作难题材料(精选).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破解党建工作难题材料(精选) 论文资料 第2张 破解党建工作难题材料(精选) 论文资料 第2张 破解党建工作难题材料(精选) 论文资料 第2张 破解党建工作难题材料(精选) 论文资料 第2张 破解党建工作难题材料(精选) 论文资料 第2张
破解党建工作难题材料(精选) 论文资料 第7张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