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高中语文阅读题及答案(精选)

高中语文阅读题及答案(精选)

高中语文阅读题及答案第一篇:高中语文阅读题及答案小升初语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小升初语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母鸡》 《母鸡》一向讨厌母鸡,不知怎样受了一点惊恐,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结没完,而并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

高中语文阅读题及答案

第一篇:高中语文阅读题及答案

小升初语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小升初语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母鸡》 《母鸡》

一向讨厌母鸡,不知怎样受了一点惊恐,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结没完,而并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可是细声细气,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它永远不反抗公鸡。可是,有时候却欺侮那最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它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乘其不备,狠狠的咬一口,咬下一撮毛来。 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 恨不能使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 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下去。

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小雏鸡的鸡母亲。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个鸟儿飞过,或是一个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警戒起来,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的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当它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的紧叫,啄一啄那东西,马上便放下,教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 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很多。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 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它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教多少多少次。它还半蹲着—我想这是相当劳累的—教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温暖。它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在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使任何贪睡的人也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1、解释下面带点词语的意思。

(1)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

心思: (2)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慈爱:

2、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不敢再讨厌母鸡的理由?

3、“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

1、(1)主意、想法。 (2)温柔仁慈的爱和体恤。

2、鸡母亲的勇敢和对小鸡的慈爱,还有鸡母亲的辛苦。就像刚孵出小雏鸡的鸡母亲,不管走到哪儿,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

小升初语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变 《变》 ①马市长放下手里的茶杯,望着女儿说道:“现在农村的条件的确差些,有些人只顾自己的利益和前途,不愿到农村去,而这个女大学生敢于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舍弃自己的利益,她这种精神很值得表扬,我们一定要大力支持。”

②“有什么事就说吧。”

③“我们单位有个刚分配来的大学生,放着清闲的工作不干,偏要到农村搞什么乡镇企业,您说她是不是太傻了?”

④马市长吃罢晚饭,在客厅里悠闲地品着香茶。女儿笑吟吟地走过来:“爸,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

⑤“什么?”马市长顿时收敛了笑容,“你怎么能这样,这绝对不行!”

⑥“哦,那么她爸爸是谁?”马市长问道。

⑦“就是您老人家呀!”

⑧女儿神秘地笑了笑,说:“不对,我认为应该表扬她爸爸,因为她爸爸十分支持她。”

1、这篇文章的顺序被打乱了,请将正确的顺序,按序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文中突出表现马市长“变”的一对词语是 和 。

3、文中女儿向父亲“请教”的目的是

4、文中第⑤句里的“这样”的含义是

(1) (2)

5、你认为文中的马市长是个什么样的人? 参考答案:

1、④②③①⑧⑥⑦⑤

2、“大力支持”“绝对不行”

3、为了获取父亲对自己行动的支持

4、(1)作出下乡的决定;(2)以这样的方式获取支持

5、言行不一

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高贵的施舍

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整条右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衣袖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却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

母亲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只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母亲,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两下,终于俯下身子,用他惟一的一只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chuǎn)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几络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斜贴额头上。

母亲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

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面和脖子擦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

母亲又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

母亲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的工钱。"

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对母亲深深地(jū)一躬,就上路了。

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乞讨,母亲让乞丐把屋后的砖搬到屋前,照样给他20元钱。

我不解地问母亲:"上次你叫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这次你又叫乞丐把砖从屋后搬到屋前。你到底想把砖放在屋后,还是放在屋前?"

母亲说:"这堆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

我嘟着嘴说:"那就不要搬了。"

母亲摸摸我的头说:"对乞丐来说,搬砖和不搬砖可就大不相同了。"

此后还来过乞丐,我家那堆砖就被屋前屋后地搬来搬去。

几年后,有个很体面的人来到我家。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跟电视上那些老板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这个老板只有一只左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老板用一只独手握住母亲的手,俯下身说:"如果没有您,我现在还是个乞丐;因为当年您教我搬砖,今天我才能成为一个公司的老板。"

母亲说:"这是你自己干出来的。"

独臂老板要把母亲连同我们一家人迁到城里去住,做城市人,过好日子。

母亲说:"我们不能接受你的照顾。"

"为什么?"

"因为我们一家人个个都有两只手。"

老板坚持说:"我已经替你们买好房子了。"

母亲笑笑说:"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都没有的人吧。"

注音或写汉字 4分

气chuǎn( )如牛 jū( )了一躬 西装革履( ) 衣袖( )

1、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2分

高贵-- 慷慨--

2、 造句 2分

气度非凡--

美中不足--

3、 母亲为什么不直接对那个可怜的乞丐给予施舍?

4、 文中的"我"请求母亲,不要乞丐搬砖头了,母亲却说"对乞丐来说,搬和不搬可就大不相同了"母亲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5、 读完全文,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他人?请简要概括。

6、 如何理解"高贵的施舍"这个标题?

阅读理解答案:

《高贵的施舍》

1、喘 鞠 lǚ xiù

2、高贵--低贱 慷慨--吝啬(小气)

3、略

4、她要教会乞丐凭自己的力气挣钱

5、意思是:不劳动就接受别人的施舍,对乞丐来说是降低人格的举动,是可耻的;劳动后接受给予者的钱财是凭自己的能力所得,是光荣的。给予者和接受者之间是平等的。

6、母亲是个有同情心,懂得尊重别人,并且很有骨气,自尊自立的人。

7、"高贵"的本义是气质高雅或地位优越;"高贵的施舍"的含义是"不同寻常的,能激励人自强自立的施舍。" 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谦卑的人有福》专项练习及答案

先民造出庙宇叩拜的理由之一,在于表达自己对造物主的谦卑。无论造物主是上帝,抑或就是大自然本身。他们谦卑,并非真的见过上帝,而是生活中的种种奇迹——譬如土地上生长庄稼,清澈的河水可供饮用,孩子们健康成长——在表明,人的存在并不仅由人的力量完成。

于是他们谦卑,伏在地上求得神的喜欢,使庄稼明年继续生长,让孩子们的孩子依然健康。

如果不讨论被膜拜的一方,即神,是否真的存在,我们所感动的,是先民对待周遭的姿态:虔诚、恭顺以及明智的位置选择。

谦卑正是一种姿态。

如果认识到人在自然环境中是一员而非一霸,认识到自己在知识的疆域中的距离,认识到气象蔼然是别人最喜欢的一张名片,那就会选择谦卑。

谦卑是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一个人在时代、事业与家庭中都有一个最合适的位置。聪明的人最清楚自己的位置在哪里,坐下来,像观赏电影一样展开自己的人生。而另一些人,终生都在找位置,而无暇坐下来做应做的事情。无论在什么样的际遇里,你只要谦卑,生活的位置就会向你显示出来。

谦卑是一种睿知。许多人对牛顿晚年的一段话不解。他说,在科学面前,我只是一个在岸边拣石子的小孩。这并非伪逊,实为感叹。牛顿穷毕生之力,终于看到了宇宙的浩瀚无际,也看到了自己的局限性。爱因斯坦正是发现了牛顿古典力学在特定情形下的谬误后,才开创了相对论。这一点,牛顿即使活着也不会惊讶,因为他从不为创立了足称不朽的定律而狂妄。所有称得上大师的人,他们的创造力使他们谦卑。如果在乞丐面前不够谦卑,证明他是一个有钱人;如果在世界的壮美面前仍不谦卑,则证明他是愚人。

谦卑是美。谄媚、奴颜、趋炎附势种种恶行与谦卑无关。谦卑是虚怀若谷所显示的平静,是洞悉人心之后的安然,是进退裕如的冲和。谦卑不是让你向势高一头的人畏缩。它是心智的清明,在天地大美面前豁然醒悟之后的喜悦。谦卑使人焕发出美,不光彬彬有礼,也不光以笑颜悦人,①它是一个人在历经沧海之后才有的一种亲切,②大善盈胸之际的一份宽厚,③物欲淘净之余呈现的一颗赤子之心。这种姿态超凡脱俗,使人心仪不已。

这就是谦卑的力量。

【阅读提示】

文章从先民对神的膜拜入手,指出他们的膜拜其实是一种谦卑的姿态,接着进一步分析这种姿态的具体表现,即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是一种睿智,是美。具备了这三种谦卑的姿态,就是幸福的。读这篇文章,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对待人生、对待他人、对待荣辱。

【练习】

1.结合语境,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位置: ②恶行: 。

2.本文题为“谦卑的人有福”,文中从那些方面作了阐述?

3.将下面列举的三则表现人物谦卑的材料与文中画波浪线的三句话分别对应。

链接材料:

A、战国时期,赵国功绩显赫的名相蔺相如面对武将廉颇咄咄逼人的为难,坚持避让,“比与争列”,化解了矛盾,维护了国家的安宁。

B、从朝鲜战场载誉回国的彭德怀在一次参加的招待会时,有记者说:“您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他纠正说:“我是伟大的中国人民的儿子。”

C、有人问球王贝利:“你对自己踢进的哪一个球最满意。”他回答:“下一个。”

句①—( ) 句②—( ) 句③—( )

4.说说你对文中画横线的理解。

①人在自然环境中是一员而不是一霸。

②(牛顿说)在科学面前,我只是一个在岸边捡石子的小孩。

5.作者认为先民造出庙宇叩拜,是对造物主或大自然的谦卑,是明智的位置选择。你同意他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6.再读全文,补充一两点你的“谦卑”的看法。

答案及解析

1、①承担的责任,担负的工作(职责、岗位)等。②丑陋(恶劣)的行为(意思准确的其它答案亦可)

2、谦卑是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谦卑是一种睿智;谦卑是美。

3、①C

②A

③B

4、①人只是大自然机体普通的一部分,不应该把自然环境当作征服的对象。或:人要善待自然环境,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 ②科学领域博大深邃,一个科学家的再多发现,也只是其中的点滴,对科学的认识还很幼稚。(大意相同的理解均可)

5、同意与否,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以下说法供参考:①同意。先民由于生产力低下,看到自己在大自然面前力量有限,于是采取这一做法,表现了他们对自己在大自然中的作用的恰当认识。②不同意。先民的定做法虽然迫不得已,但他们低估了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大自然面前显得无能为力,这种做法不可取。

6、只要有一占看法恰当,贴合文意均可。以下答案供参考:

“谦卑是一种博大的胸怀”“谦卑是一种崇高的品行”“谦卑是坚忍”等。 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一幅画》专项练习及答案

新春佳节之际,妈妈买来了一幅画。我粗粗一看,这幅画并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我心想:书店里有那么多色彩鲜艳的年画,妈妈为什么要买这幅呢?我一边琢磨,一边细细欣赏起来。

这是一幅国画,画的背景是巍峨挺拔的高山,被淡淡的烟云笼罩着,使群山若隐若现,令人格外神往。山坡下横插过来一株苍劲的松树,松树下是一对飞奔的骏马。奔在前头的是一匹枣红马,它浑身火红,仰天长嘶,红色的鬃毛高高飘起,全身的肌肉结实得像拳击场上的运动员,一块一块地凸出来,显得十分健美有力。枣红马腾空而起,柔软而漂亮的马尾巴甩得很起劲。紧挨着枣红马旁边是一匹白马,从头到尾一片洁白。连一根杂毛也没有,像一团白云轻轻飘来,显得那么洒脱矫健,分明是一匹千里马。

我越看越着迷,似乎听到了它们"得得"的马蹄声,看到了他们身后卷起的阵阵尘土,仿佛看见它们自由自在地飞驰在广阔的原野上。

这时,我猛然想起刚才的疑问,便跑去问妈妈。妈妈神秘地笑了,反问我:"你属什么呀?"我恍然大悟,抢着说:"知道了,知道了,我属马,这年画上的马象征着我。您希望我努力学习,不怕挫折,永远向前飞奔,对吗?"妈妈满意地点点头。

啊!马儿,你知道这是妈妈对我殷切的期望,我决心要让它变成现实。 1.填空。

(1)这幅国画画的是()、()、()、(),主要画的是()。 (2)妈妈买这幅画的目的是()。

2.用横线画出写"我"观画时联想的句子。

3.用‖把文章分成3段,用简洁的语句写出文章的叙述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参考答案:

1.(1)高山、松树、枣红马、白马;健美有力,腾空而起的枣红马和洒脱矫健的白马。 (2)希望"我"努力学习,不怕挫折,永远向前飞奔。 2.联想(第3小节); 3.第一段(第1-2小节) 第二段(第3-4小节)、

第三段(第5小节);文章先写国画的美丽,再写"我"的联想和妈妈对"我"的希望,最后写了"我"的决心。

4.反映了妈妈关心下一代的成长,希望"我"努力学习,不怕挫折,永远向前飞奔。 5.一幅画

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欣赏是一种善良》专项练习及答案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

)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

)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钟爱有加。他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是姑母一手抚养照顾长大的,屠格涅夫几经周折,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达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名鼎鼎、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就称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

)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

)一定不可限量!”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惊喜若狂,他本是因为生活的苦闷而信笔涂鸦打发心中寂寥的,由于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了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一发而不可收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具有世界声誉和世界意义的艺术家和思想家,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必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之善念;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 因此,学会欣赏应该是一种做人的美德。

台湾作家林清玄青年时代做记者时,曾报道过一个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犯案上千起。文章的最后,情不自禁感叹:“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的吧!”林清玄不曾想到,他20年前无心写下的这几句话,竟影响了一个青年的一生。如今,当年的小偷已经是台湾几家羊肉炉的大老板了!在一次邂逅中,这位老板诚挚地对林清玄说:“林先生写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生活的盲点,使我想,为什么除了做小偷,我没有想过做正当的事呢?”从此,他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

让我们在生活中多一些欣赏。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馨香,一种沟通与理解,一种依赖与祝福。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2分)

2.“信”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诚实,不欺骗;②信任,不怀疑;③消息;④书信; ⑤随便

下列词语或短语中的“信”应选哪个解释?请把最恰当解释的序号填入括号内。(3分)

姑母写信(

)

信笔涂鸦(

)

找回了自信(

)

3.用“”画出短文中的过渡句。(2分)

4.文中提到的四位名人,他们分别是 、 、 、 。

你最欣赏他们中的哪一位?并说说你欣赏的理由

。 (8分)

5.这篇短文通过 和 这两件事,告诉我们欣赏是 。

在生活中要 。(4分)

参考答案:

1.一个1分,共2分:虽然…但是…;如果…就…

2.④ ⑤ ② 每个1分

3.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欣赏别人。(2分)

4.屠格涅夫 列夫·托尔斯泰 林清玄 培根(每个1分);理由言之有理即可(4分)

5.屠格涅夫欣赏列夫·托尔斯泰;林清玄欣赏小偷;一种给予,一种馨香,一种沟通与理解,一种依赖于祝福;多一些欣赏。(每空1分)

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

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他要感谢那只手》专项练习及答案

感恩节的前夕,美国芝加哥的一家报纸编辑部向一位小学女教师约稿,希望得到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画的图画,图画的内容是:他想感谢的东西。

孩子们高兴地在白纸上描画起来。女教师猜想这些贫民区的孩子们想要感谢的东西是很少的,可能大多数孩子会画上餐桌上的火鸡或冰淇淋等。

当小道格拉斯交上他的画时,她吃了一惊,他画的是一只手。

是谁的手?这个抽象的表现使她迷惑不解。孩子们也纷纷猜测。一个说:“这准是上帝的手。”另一个说:“是农夫的手,因为农夫喂了火鸡。”

女教师走到小道格拉斯 一个皮肤棕黑色 又瘦又小 头发卷曲的孩子桌前 弯腰低头问他 能告诉我你画的是谁的手吗

这是你的手 老师 孩子小声答道

她回想起来了,在放学后,她常常拉着他粘乎乎的小手,送这个孩子走一段。他家很穷,父亲常喝酒,母亲体弱多病,没有工作,小道格拉斯破旧的衣服总是脏兮兮的。当然,她也常拉别的孩子的手。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他要感谢这只手。

我们每个人都有要感谢的,其中( )有物质上的给予,( )还有精神上的支持,诸如得到了自信和机会。对很多给予者来说,也许,这种给予是微不足道的,可它的作用却难以估计。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尽自己的所能,给予别人。

1、给第(5)、(6)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第(7)自然段中说:“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这里的“非凡的意义”指的是(不超过20个字)

3、在第(8)自然段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4、从全文看,第(7)自然段的记叙顺序是( );第(8)自然段的作用是( )。

5、这篇充满人情味的散文表达了一个极为明确的观点,这就是

6、假如给你一个同样的主题——我想感谢的东西,请你画一画,你会画什么?请用简笔画画下来,并用文字说明画的是什么?为什么?

参考答案:

1、略

2、答案不唯一,答出“老师对小道格拉斯的帮助和关爱”即可。

3、不但……而且

4、插叙 点明中心

5、尽自己所能给予别人

6、略

第二篇:人教版七下语文课内现代文阅读训练题及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内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班级:

姓名:

《从百草草原到三味书屋》

阅读【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1、“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是与什么相比较说的?“雪一下,可就两样了”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2、用原文回答:

(1)捕鸟的条件: (2)捕鸟的结果:

3、作者在文段中写雪地捕鸟用了一些列动词,请说说这些动词有何作用?

4、冬天的百草园的乐趣是什么?

《爸爸的花儿落了》

(一)、阅读《爸爸的花儿落了》“快回家去„„文末”回答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大意。

答:

2、选文开头为什么反复写“快回家去”的心理活动?

答:

3、“我”进家门之后见到了怎样的情景?这些情景预示着什么?

答:

4、爸爸不在了,“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可见植物也有灵性,在哀悼它的主人。这样理解对吗?为什么?

答:

5、“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答:

6、文中“爸爸的花儿落了”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它与文章表现的中心有什么关系?

答:

(二)、阅读54到68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找出文段中暗示爸爸即将去世的句子。

答: ②选文末尾说,“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答: ③当得知爸爸去世的消息时,长大的“我”却看到“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找出上文中与这句话相照应的一个句子。

答:

1 ④虽然“爸爸的花儿落了”,但却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

⑤成长中的你,对于长大怀有的是向往之情还是惧怕之心呢?并说说理由。

答:

(三)阅读“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喉咙肿胀着„„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自从六年前的那一次,我何曾再迟到过?”回答问题

1、文段中体现爸爸鼓励英子要坚强的句子是:

2、文中划线句子暗示英子爸爸 。

3、“自从六年前的那一次,我何曾再迟到过?”在上下文中起什么作用?

4、你能说说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的两个方面的含义吗?

(1) (2)

《最后一课》

(一)阅读【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

1.“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可怜”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2.语段细致地描写了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其作用是(

)

A.突出“我”对老师的依恋之情。 B.侧面烘托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热情。 C.表明“我”此时复杂的思想感情。 D.体现韩麦尔先生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

3.把字帖想象成“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有力地烘托出教室里的 气氛。 4.选文用“ ”具体写出“个个人那么专心”;用“ ”具体写出“教室里那么安静”,这些细节描写,都是为了刻画出孩子们 。

5.韩麦尔先生发给学生的字帖上为什么把“法兰西”和“阿尔萨斯”挨在一起并反复地写?

6.“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金甲虫飞进来”这两个细节意在渲染

7.“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一句....中加点的“监狱”和“钥匙”分别比喻什么?并请说说这个句子的含义。

8.读了本文你应该深深地被法国人民的爱国感情所感染,请你写出一位你所知道的爱国人士的动人故事。

(二)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A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①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2 ②“我的朋友们啊,”他说 B “我——我——” 但是他硬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③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④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⑤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⑥“放学了,——你们走吧。”

1、短文从 、 、 三方面来描写韩麦尔先生,表现了他 的思想感情。

2、A处的破折号表示 ,B处的标点符号为 。

3、文中的“号声”宣告着什么?“钟声”暗示了什么?

4、文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小说的社会背景,是哪一句话?

5、“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这句话是什么描写?“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原因是什么?(3分)

6、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是因为 。

7、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字的细节表现了什么?

8、文中最能现主人公痛苦的心情的词语有哪些?

9、对“他呆在那儿,头靠墙壁,话也不说”这一表情如何解释?

10、“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中“忽然”的表达作用是 ( ) A、表现人了或事物出现的速度超常。 B、表现人物内心巨大的震动。 C、强调人物的惶惑和措手不及的感觉。

11、所选的这一部分是故事情节的 部分。(2分)

12、用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填空。(填序号)

(1)描写人物语言的是 (2)描写人物神情的是 (3)描写人物动作的是

13、韩麦尔先生写“法兰西万岁”,结束了自己的“最后一课”,这对表达文章的主题的作用是什么以?

《邓稼先》

(一)阅读“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回答问题

1、简要回答,作者为什幺要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2、文章中写了两件文革中发生的事,通过邓稼先处理这两件事,从中你可以体会出邓稼先具有什么样的

3 品格?

3、如何理解“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这句话的含义。

(二)阅读“我不能走”回答下列问题

4、本文段叙述了邓稼先的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

5、一句"我不能走"体现出邓稼先什么样的性格和精神?

6、文章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7、结尾部分引"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用是什么?

8、最后为什么要补充"我"父亲喜欢五四时代的那首歌?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一)阅读课文第1——7自然段,回答问题:

①②③„„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④⑤⑥⑦

1、文章第①②自然段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有何作用?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③段的主要内容。

3、③自然段中画波浪线和横线的句子各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4、③段中“精神食粮”和⑦段中“这”分别指代什么?

5、⑥段中“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和“他又向古典主义迈进了”的事例说明了什么?

(二)阅读“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 给上面文字划分层次。

2、第二节“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中的“这”指代什么?为什么说情况迥乎不.同、一反既往?

3、最后几段,几乎是一句话为一段,能不能合为一段,为什幺?

4、找出穿插的形象描写的句子,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5、请简要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形象。

6、对于是先言后行,还是先行后言,你是如何看的?在言和行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

《社戏》

(一)阅读《社戏》“和我同玩的是许多小朋友,因为有了远客„„这时候,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秩秩斯干”,却全都嘲笑起来”回答下列问题:

1、说说你对下面两句话中加点词的理解。

(1)这虾照例归我吃的。 ..(2)这时候,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秩秩斯干”, 却全都嘲笑起来。 ..

2、为什么说虾是水世界里的呆子?

3、“我”在小村得到了哪些优待?有哪些乐事?

4、从《社戏》全文来看,选段写这些乐事有什么作用?

(二)、阅读《社戏》7-8段,回答下列问题。

1、选文写出了“我”看社戏转机的出现。这转机全在于哪些人做了哪些事?请你概括出来。

2、双喜敢写包票的原因有哪些?从选文中,可看出双喜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3、找出与画线句子相照应的词语,把画线句子改为“这十几个少年,委实全都会凫水。”表达效果与原句有何不同?

(三)、阅读课文10-13(甲段)和22-23(乙段),回答下列问题。

4、给甲、乙两段文字各拟一个小标题。哪一段是写夜航去看社戏的?哪段是写看完戏归航?在文中找出两处根据。

5、在文中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轻松、舒展、点、磕、退后、上前、架),并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6、“甲”文第二段主要从哪些角度描绘江南水乡的清新秀美的?并找出相应句子。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7、你怎样理解甲段中“朦胧”和“踊跃”这两个词语?

8、“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似乎”能否去掉,为什么?

9、第一段说船“飞一般前进”与第二段“我却还以为是船慢”是否矛盾?为什么?

10、“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中“大概”能否去掉,为什么? “那声音”指的是什么?

11、甲文写到豆麦是为后文写“偷豆”埋下伏笔,第二段写的“渐望见依稀的赵庄”、“料想便是戏台”也是为了埋下伏笔,请从第三中找出与之相对应的句子,用“ ”标出。

12、“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沉静”与“自失”在这里如何理解?

13、从第

一、

二、三段中各找出一处直接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并概括我当时的心理。

5

14、甲、乙两段都写了船速之快,哪一处是正面描写?哪两处是侧面描写?请找出有关语句并抄写下来。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15、这两段景物描写都调动了人体的感觉器官,请分别找出来,再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6、两段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分别写出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甲段:本体

喻体 表达效果: 乙段:本体

喻体

表达效果:

17、“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回望”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罩”在这里如何理解?

(四)、阅读课文31-40段,回答下列问题。

18、“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被人偷了豆,六一公公为什么还..要“感激”?

19、本语段表现了六一公公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20、分析下面两句话的含义。

(1)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货,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

(2)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21、你对语段结尾“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会吗?请简单谈一谈。

《安塞腰鼓》

阅读文章“一群茂腾腾的后生。”到“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1、“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中的“茂腾腾”一词写出了后生们的什么特点?

2、第七自然段从哪些表演来描写安塞腰鼓的宏伟场面?

3、文中反复写安塞腰鼓“隆隆隆隆”的声音,其目的是什么?

4、骤雨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些内容运用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5、如何理解“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的含义,“挣脱”“冲破”“撞开”三个词语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6 6.“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为什么?

《伟大的悲剧》

阅读“没过多久,„„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回答问题。

1.“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一句中“这”指代什么? “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一句中“这一事业”指代什么?

2. 文中“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主要是什么?

3.文中“癫狂”“夺眶而出”“毛骨悚然”“耀武扬威”等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

4.“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这句话是作者的观点,还是斯科特的观点?为什么?

5.既然知道阿蒙森先到达了极点,斯科特一行为什么还要闷闷不乐地继续他们的路?

6.“斯科特接受了这个任务,他要忠实地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任务?体现了人物的什么精神境界?

《在沙漠中心》

阅读:“我这里说的根本就不是飞行。„„我总算是呼吸过海风了。”回答问题 1.作者为什么说“飞机,它不是一个目的,而是一个工具。”

2.依照下列句子仿写。

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 仿句:

3.谈谈你对“我”把“露水当作希望”的理解。

4.选文体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5.假如有一天,当你处于这样的环境之中,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猫》

阅读“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回答问题。

1.从文段中找出揭示“芙蓉鸟事件”真相的句子:

7 2.“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为什么?

3、最后一段中“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如何体会作者此地的思想感情?

4、语句“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使用了 什么修辞手法,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

5、作者对第三只猫的前后态度给你什么启示?

《斑羚飞渡》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课文中几次写到彩虹,分别在哪里?有什么作用?

2、P207第一段。“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为什么说那座桥是“用死亡做桥墩”? 3.课文最后一段。“它走了上前,消失在一片灿烂中”,在这句话里,“灿烂”只是指那一道弯弯的彩虹吗?

4、 课文中多次出现“彩虹”,这“彩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5、P207第一段。“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到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从头到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一事为什么让“我”震惊?

6、通过学习这篇文章,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群斑羚?

7、在这篇文章中人类充当了什么角色?这样好不好?我们应当怎样做?

8、文中写我、猎人和狗的反映,作用是什么?

9、课文中斑羚的叫声,尤其是镰刀头羊的叫声,有什么含义?

8 附:参考答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是与其他季节的百草园相比较来说的,言外之意是:雪天百草园是有趣的。

2、(1)条件: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2)结果: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

3、具体生动地表现了捕鸟的过程,也表现了雪地捕鸟的乐趣。

4、下雪后捕鸟或雪地捕鸟。

《爸爸的花儿落了》

(一)

1、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长大了。

2、“我”急于回家见到爸爸,告诉他这一天的情况和自己的收获。

3、见到下垂的、散落的夹竹桃和从枝头落下的未成熟的青石榴。这些情景暗示着爸爸生命之树的凋谢。

4、不对,是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5、回想爸爸对我的教育和希望,我第一次深切地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

6、既指爸爸栽种的花儿(夹竹桃)败落了,又指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了人世。而我通过这件事之后正正成熟起来、坚强起来,将要担负起家庭的一部分重任。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二)

①、见到下垂的、败落的夹竹桃和从枝头落下的未成熟的青石榴。

②、看见弟妹还在玩耍,我对老高说:“老高,我知道了什么事,我就去医院。” ③、这里就数你最大了,就数你大了。

④、对,我在爸爸的关心教育下,长大成人,懂事了,能够承担一部分责任,帮助妈妈撑起这个家庭。 ⑤、既有向往长大后的喜悦,也有惧怕长大后必须承担各方面责任的忧虑。

(三)

1、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2、已经病了的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

3、承上启下,引出六年前迟到一事的回忆。

4、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

《最后一课》

(一)

1.表现了老师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也表现了小弗朗士同情老师在最后一课尽量用最大力量来讲语法的用心 “可怜”一词表示我理解都的痛苦 。 2.B 3.爱国

4.金甲虫飞进来„„专心画杠子 只听见沙沙地响 5.热爱法语,热爱祖国

6.庄严肃穆的气氛和人们专注的神情 7.“监狱”比喻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含义:只要掌握了祖国的语言,就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击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8.例:丁肇中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他有一颗赤子之心,永远热爱祖国语言。在1976年诺贝尔奖的颁奖典礼上,他不顾阻挠,坚持用母语---汉语发言。

(二)

1、语言

动作

神态 爱国主义

2、补充说明

逗号

3、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了。

德语将代替法语

4、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

5、心理描写。

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爱国精神的崇敬。

6、他为自己不能再教法语而感到悲愤和哀痛

7、表现了他热爱祖国、坚信祖国必胜的信念。

8、哽住、呆、靠

9、此时的韩麦尔先生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

10、B

11、高潮和结局

12、(1)②⑥(2)①④(3)③⑤

13、表现了法国人民对祖国深挚的爱,而且坚信法兰西必胜,更鲜明地表达了文章的中心。

《邓稼先》

1邓稼先和奥本海默都是本国原子弹设计的功臣,作者通过对比突出表现了邓稼先真诚、朴实的“纯”的性格特征,并高度赞扬了他的奉献精神。

2邓稼先的故事很多很多,但是作者善于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作者用“文革”时邓稼先说服武斗两派继续工作和工宣队、军宣队不要围攻两件事充分展现了他巨大的人格魅力。他之所以能够感染别人,正是因为他具有无私真诚的品格。

3邓稼先不喜欢引人注目,真诚朴实,毫无私心,默默奉献,这也正是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同时也是理想的共产党员应具备的品格。

4、一次实验出现意外,别人劝他离开,他却不愿离开。表现他献身国防科技,无私奉献的精神。

5、坚忍不拔的性格和身先士卒、乐于奉献的精神。

6、写出了环境的恶劣,突出人物的精神。

7、这首歌是邓稼先一生的写照,突出他对中华民族贡献之大。

8、写出了父亲在中华民族任人宰割时希望中华振兴,也写出我的爱国之情受到了父亲的影响。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一)

1、直接点题。不仅开门见山,而且引起悬念,使读者迫不及待地要读下去。

2、闻一多先生潜心钻研古代典籍。

3、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刻画出闻一多先生研究古代文化时的钻研精神。

4、“精神食粮”:指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这”指:“说了在做,做了再说”

5、说明闻一多先生“做了”,自己也没有“说”。

(二)

1、第一层:开头到“实证了他的‘言’和‘行’。”层意: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第二层:最后两节。层意:总结全文,高度评价闻一多先生。

2“这”指的是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一面。因为作为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是宣传革命,然后用行动去争取民主,与做学问时先埋头苦干,然后再“说”不一样。3不能。因为一方面强调闻一多是卓越的学者,优秀诗人,革命烈士,另一方面也突出闻一多先生是言与行一致的伟人。

4“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形象的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争取民主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5闻一多先生是一位精于学术,有钻研精神的学者;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 6看问题不能太绝对,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不论先后,最重要的一点是言行要一致。(言之有理即可)

《社戏》

(一)

1、(1)说明把虾给“我”吃已成惯例,表现了小朋友们的热情好客以及对“我”这个小客人的优待。 (2)、这“嘲笑”是善意的,实际上是孤立“我”大胆些、勇敢些。

2、这是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写出了虾子吃食时呆笨、胆子大的特点。

3、是大家公共的客人,钓上虾照例归我吃,不拘礼教。乐事又可以钓虾、放牛等。

4、由一般乐事,引出第一乐事——看社戏。

(二)

1、转机的出现,一在双喜的“提议”;二在十几个别的少年的“撺掇”;三在双喜“写包票”。

2、双喜敢写包票,原因有三点:船大,迅哥儿不乱跑,同去的小伙伴们都是识水性的。从选文中可以看出双喜是个聪明机灵、热情自信的孩子。

3、“识水性”原句是双重否定句,强调突出这十几个少年无一例外,个个都会凫水。改后语气不如原句强烈。 (三)

4、甲:夏夜行船, 乙:月夜归航 写夜航去看戏的是( 甲 )段,写看完戏归航的是( 乙 )段。根据:甲段中“但我还以为船慢”、“渐望见依稀的赵庄”、“料想便是戏台”;乙段中“可知已经到了深夜”“我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找出其中两处即可。

5、A、作用:与上文的沮丧、压抑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我能和伙伴们一起去看戏时的欢喜轻快的心情 。 B、作用: 显示了农村少年熟练的驾船技巧和勤劳能干的品格。

6、触觉、嗅觉、视觉、听觉。写出了江南水乡月夜的特征,以江南夜景的美丽清新烘托了行船之快,以及“我”急于看到社戏的迫切心情,情景交融。

7、“朦胧”原为形容词,在句中作动词用,意为“变得朦胧了”。“踊跃”原为动词,在句中作形容词,把静物写活了,形象地写出了“山”连绵起伏的形状。既写出了航船速度之快,也表达了“我”欢快迫切的心情。

8、不能去掉。“似乎”表示好像,并不是真的而是人的主观感受,若去掉,语气就发生了变化。

9、不矛盾。“飞一般前进”写出了船行速度快,“我却还以为是船慢”就更突出了“我”看戏的急切心情。

10、不能去掉。因为“大概”表示猜测,并不确定,如果去掉就是肯定了。 第二段中的“歌吹”。

11、“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

12、写出了“我”完全陶醉在了这美丽的景色之中。

13、(句子略)第一段(活泼 轻松) 第二段(急切 焦虑) 第三段(惘然 陶醉)

14、正面描写: 航船就像大白鱼在浪花里蹿;

侧面描写:“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15、文中夏夜行船和月夜归航两幅画图描写得极为优美,作者运用嗅觉、视觉、听觉等,从色彩、气味、声响等方面入手,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景物描写得栩栩如生,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文字情景交融,充满水乡特色。

16、甲段:本体 起伏的连山 喻体 踊跃的铁的兽脊

表达效果: 把连山比作兽脊,再加之“跑”,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船行速度快。 乙段:本体 航船 喻体 大白鱼

表达效果:把航船比作大白鱼,化静为动,既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船行速度快,又从侧面表现了小伙伴们高超的架船技术。

17、“回望”表现出“我”依依的心情,“罩”通过视觉表现戏台如梦如幻的情景,与来时呼应。

(四)

18、因为城里读过书的“我”对他的豆子的夸奖,表现了六一公公淳朴厚道的性格。

19、六一公公是一位宽厚、善良、淳朴、好客、热忱的人

20、(1)表现了六一公公在得到别人的理解、肯定之后的喜悦之情。(2)表现了“我”更喜欢的是与小伙伴一块吃豆的那种乐趣。

21、其实那夜的戏,看得叫人“打呵欠”,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来也实在平常。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忆,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现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生活体会”略

《安塞腰鼓》

1、指身强体壮,生命力旺盛。

2、从鼓点声、击鼓动作、跳跃的舞步、表演者的眼神和英姿。

3、渲染气氛,突出安塞腰鼓的铿锵有力以及激越的气势。

4、比喻、排比;突出腰鼓骤响时的声,行,光彩和力量。

5、含义:写出了陕北人民粗犷、豪迈、开朗的性格。不能调换,这三个词语体现了事物的发展规律,与上句的“束缚、羁绊、闭塞”等词语照应。

6、江南流水更多地表现柔媚的风格,而安塞腰鼓需要承载这样原始、粗犷的生命力量的厚土。

《伟大的悲剧》

1、“这”指“千万年来人迹未至„„两次被人发现。”“这一事业”指“第一个发现南极点”。

2、拟人。烘托出斯科特等知道探险已被人占先时的沮丧、懊恼心情。

3、这些词语渲染了斯科特一行当时极度绝望的心情。

4、这是斯科特的观点。作者为他们立传本身就说明作者对他们的肯定态度,而且作者的一处处评论也表明了对他们的肯定态度。

5、他们怀着绝望的心情,却没有半途而废,明知结局是失败,但还是走完全程,体现了他们高尚的人格与绅士风度。

6、①是诚实守信的品格,使他接受了这个任务。②坦然面对成功与失败的崇高境界。

《在沙漠中心》

1.因为“人们并不是为了飞机而去冒生命的危险。”人们只是通过飞机这个工具,去达到自己的目的、寻找真理。

2.示例:我们渴求知识就像饿汉渴求面包,我们渴求进步就像渴求茁壮成长,我们在坎途中寻找理想。 3.表明了当时处境的艰难,就如 “救命的稻草”之于溺水的人;同时也说明了“我”的顽强和乐观精神。 4.平静、坦然、乐观的心情。

5.积极适应恶劣的环境,并保持平静和乐观的精神努力克服困难。

《猫》

1、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2、因为第三只猫的亡失,责任在于自己的主观臆断,并用木棒暴打,这种过失无法补救。

3、因为自己伤害了无辜的第三只猫,它是被“我”打伤而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又因为这种内疚、悔恨的负罪感不能消失,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心里永远愧对这类生命。所以“永不养猫”。

4、答:比喻,突出我明白真相后,知道猫因我的主观臆断而死,不能挽回,而更加内疚后悔

5、答:凡事不能主观臆断,妄下断语,否则就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斑羚飞渡》

1、文中写彩虹的地方主要有三处。一是斑羚身陷绝境时彩虹出现,二是斑羚飞渡时彩虹相映,三是头羊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作用主要有三:一是渲染一种神秘色彩;二是烘托飞渡的气势.渲染了飞渡的悲壮美;三是渲染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

2、因为每一只获得新生的斑羚,都是以另一只的斑羚身体为跳板完成飞渡的。是这些必死的斑羚组成了新生的桥,所以说是“用死亡做桥墩”。

3、不只是指那道彩虹,更是象征镰刀头羊行为和精神的闪光。

4、彩虹是虚幻、美丽的东西,它容易给人带来幻想、希望,让人陶醉其中。而文中用美丽的彩虹与斑羚飞渡这残酷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也用美丽的彩虹象征斑羚美好的心灵。

5、因为“我”是猎人,参照人类在这种生死关头常常会有临阵脱逃的表现,但是作为一种动物的斑羚却没有。可见动物的品德比人类还要高尚。

6、团结、舍己为人、临危不惧、关爱后辈、无私奉献 宁死不屈 视死如归 。

7、侵害者和掠夺者,不好。善待动物,爱护生命

8、从侧面写出了我们被“斑羚飞渡”的精神所深深震撼。

9、一只老斑羚哀咩一声,是临死的悲哀。 镰刀头羊悲哀地咩了数声,表示自己也无 能为力。“咩——咩”的吼叫,指示飞渡的决策,并要求分列。一只公斑羚示意性地咩了一声,是招呼一只半大斑羚出列试跳。

第三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13元“遗产”

河南省(非实验区)凤仙草

①那一晚,女儿仅吃了小半碗饭,就放下筷子说:“妈,我有点不舒服,得去躺一会儿,你吃完先走吧。碗筷等会儿我来收拾。”当时,我并没有太在意,等我收完夜市回来,看到碗筷还在桌上摆着,才想到女儿可能出事了。

②我推开她的房门,看见她在床上躺着,满脸通红,眼睛眯成了一道缝,似乎睁开都很吃力。一摸她的额头,吓了一大跳,她的额头烧得像一团炭火。我说:“孩子,你发烧了,我们得去看医生。”她说:“不用,可能是感冒了,睡上一觉明天就会好的。妈,你去把碗洗了吧。”她的声音微弱,但还是强睁着眼,冲我笑了笑。

③我知道她是在敷衍我,因为一去医院就意味着花钱,她怕。“不行,得赶紧去医院!”我果断地说,然后开始找钱,尽可能地找。当我把所有能找到的钱连同刚从夜市上挣来的散币堆在床上清点时,危机感油然而生。我胡乱地将钱塞进口袋里,搀女儿上了三轮车。

④三年前,丈夫身患绝症离我们而去,我没有工作,只得在夜市摆小摊。那一年女儿还不到13岁。也正是从那时开始,我发现她忽然长大了,开始真正懂得了什么是生活。

⑤我回头望了她一眼,看见她像一只受伤的小羊羔那样无助地趴在车斗里,眼睁睁地望着我。在女儿微弱的呻吟声中,我发疯似的蹬着三轮车,生怕耽误了她。

⑥女儿终于躺在病床上,挂上了吊瓶,我才松了一口气。医生说,眼下正流行病毒性脑炎,女儿的症状有些像,要待明天做了脊液检查才能确诊,今晚先做退烧观察处理。

⑦我的心又提了起来。夜深了,病房里就剩下我和女儿。女儿突然示意我靠近她,说:“妈,我感觉很难受,浑身都痛,和以往不一样。医生的话我听见了,我很有可能是脑炎,我怕是不行了……”

⑧“别瞎想,我肯定你不是的。”

⑨“妈,你听我说,”女儿突然严肃起来,很认真地说:“你记住了,家里床头柜的下层,最里面靠右角,那里有一个小布包,里面装有一些钱,那是我攒下的,留给妈妈。”

⑩猛地一阵酸楚直冲我的鼻子,我的眼睛蒙眬了,

11第二天上午,经过检查,确诊女儿得的是一般性肺炎。当我把这个结果告诉她时,女儿一下就搂紧了我的脖子,搂得很紧。她还从来没有对我这样过,我们都哭了。

12回家后,我打开了女儿的床头柜,那里果然有一个小布包,里面是13元钱,全是角票。捧着那个小布包,我的眼泪又来了。

13事情已经过去三年多了,现在,女儿已经成了一名军医大学的学生。高考时,以她的分数可以进北大清华,但她的第一志愿就是这所大学。用她的话说是不用交钱还管吃管穿,能减轻母亲的负担。

14这些年来,我始终保存着女儿的那个布包,那是她郑重留给我的 “遗产”,13元,我只想永久地将它珍藏。

(选自《读者》2007年第2期,有删改)

1. 文章为什么用“13元‘遗产’”为题?谈谈你的理解。(2分)

2. 母亲从夜市回来,一“看到碗筷还在桌上摆着”就想到“女儿可能出事了”,为什么?(2分)

3. 阅读下面描写女儿神态、动作的句子,结合上下文,分析女儿当时的心理。(共4分)

(1) 她的声音微弱,但还是强睁着眼,冲我笑了笑。(2分)

(2) 当我把这个结果告诉她时,女儿一下就搂紧了我的脖子,搂得很紧。(2分)

4. 第13段说:“事情已经过去三年多了”,“事情”指什么?(2分)

5. 文章第⑩段 处省略了人物在此情此景下的表现。请发挥合理的想象,补写一段话。(要求有人物的语言或动作描写)(4分)

参考答案:

1.①13元“遗产”最能表现女儿的懂事、孝顺 ②凝聚了母女之间的亲情,最能突出本文主题 ③造成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答出一点,意思对即可。2分)

2.①女儿说过碗筷她来收拾,现在却没有收拾 ②吃饭时女儿说自己不舒服(一点1分。共2分)

3.(1)努力装出自己病得不重的样子,不想让母亲为自己担心。(2分)

(2)为自己还能活下去而感到庆幸,更加珍惜母女二人相依为命的骨肉亲情(2分)(共4分)

4.女儿生病时给我交代13元“遗产”的事(2分)

5.示例:我抓住女儿的手,喊着:“孩子,你不会有事,有妈在,你肯定不会有事的!”女儿怔了一会儿,慢慢地,她攥紧了我的手,晶莹的泪珠,从她的眼角滑落(想象合理2分,有语言或动作描写2分。共4分

第四篇:背影阅读题及答案

《背影》阅读理解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a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b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c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1)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2)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文段选自朱自清写的《 朱自清》一文。这是一篇以 背影 为线索的叙事散文。(4分)

2.概括本段内容(给本段文字拟一个小标题)。望父买橘 (买橘送别) 3.(1)给下列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蹒跚 .pán shán 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2)“蹒跚”能不能改成”慢慢”

不能,因为蹒跚不仅有慢的意思,而且还有摇摆的意思,如果改了后,就不能表现父亲步履艰难行动不变的情况,不能很好地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爱是伟大的无私的。 4.文段划横线句采用了外貌描写手法,为什么要写父亲的穿戴?

一是突出家中景况惨淡,照应了开头;二是与“我”贵重的紫毛大衣形成对比,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关爱。

5.选文中两次写到"我"流泪,其感情分别是:第一次写出了对父亲爱子之心的理解,是感激之泪;

第二次写出父子惜别对父亲的依恋和牵挂,是惜别之泪。 两次流泪烘托出父亲感人至深的背影,突出父子情深

6.《背影》一文中,写父亲的语言不多,选文部分只有两句,简要分析这两句话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情。 (1)“我走了,到那边来信!”(1)父亲惦记着儿子旅途是否平安。 (2)“进去吧,里边没人。”(2)担心行李的安全,什么都为儿子着想。 (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担心儿子路上口渴,他还怕儿子跟着出来,忘了行李。

表达出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深挚的爱。 7.这段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通过具体细致地描写父亲过铁道爬月台的背影,表现了父子之间的深情。

8.选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父亲的背影?这位父亲给你的印象和感受怎样?)外貌(衣着)、动作、语言; 艰难时世的充满慈爱的父亲。(意对即可)

为什么对背影描写的这么细致?因为这个“背影”在全部故事情节中是重中之重,最能体现父亲对儿子的爱,最能表现文章中心。

9.选文中说父亲“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写出了父亲怎样心理? 父亲其实并不轻松,只是为儿子买来橘子,了却一桩心愿,感到很轻松,是一种尽到父亲责任的踏实和满足

10.在你的记忆宝库中,是否也留存着上文一样精彩瞬间?是否也有平凡而伟大的形象(母亲、父亲或其他)定格?请用你的笔告诉我们吧,那一定是很感动人心的。(3分)

11选文中刻画父亲形象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动作 描写。:“走”、 “探”、“穿”、“爬”、“攀”、“缩”、“倾” 几个动词体现父亲攀爬月台的艰难,表达了父亲对儿子无比关爱,体现父子深情。

12.这段文字两次写到父亲的“背影”,前一次写得详细,后一次写得简略的原因是什么?

前一次是父亲艰难地爬过铁道,给我买橘子,最感人,最能体现父亲对我的深沉关爱,所以详细地写。后一次是写我留恋父亲,可简单地写写。

13、父亲离去时的背影,作者是怎样写的?有什么作用

作者放在人流中去写,由近而远,由显而隐,并用自己的感情加以烘托。

写这个背影,表现我被父爱感动的情不能自已,一旦分手格外依恋、惆怅,想到父亲前程艰难,又格外悲悯心酸。

14.选文中写父亲走路“蹒跚”,这是因为父亲年老体衰, 身体肥胖, 腿脚不灵便文中有三个动词写出了父亲爬上月台不容易,它们是、 攀、缩、倾。

15、“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文中两个“怕”,各怕什么? 怕父亲见了伤心; 怕别人见了难为情。

16、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又字用的好为什么?

从内容上说,突出了我和父亲离别时,我对父亲依恋感激和敬爱之情。从结构方面说,表明是第二次流泪照应前文。

17、有人说本文失之伤感“一个20岁的大男孩是不是还要父亲照顾,二面临离别是不是会这么容易流泪,我很怀疑。”你的看法呢?

当时祖母去世了,父亲也失业了,这双重的打击使家中光景惨淡,大家的心情都不好受。我一个20刚出头的青年,情绪上就更敏感脆弱些。所以我的言行是可以理解的。

(二)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又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1.概括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父亲坚持送“我”到车站,送“我”上火车。

2、有那些理由说明父亲不必送我?而父亲坚持送我并不断嘱托的原因是什么? 有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 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

原因:父亲爱子情深,别人去他不放心。

3、南京的景点很多,像夫子庙、玄武湖等,作者为什么不写在南京的见闻? 与中心关系不大,故略写。

4.第一段两次用“终于”,有什么作用?表明父亲放心不下,爱子情切。

5、第二段中两个“聪明”各有什么含义?表明作者怎样的心情?

这两个“聪明”的意思都是糊涂,是反语。是对自己不能理解父亲一片苦心的后悔、自责。

6、如果类似的事发生在你身上,你是否也会像作者一样呢?

.例一:会。因为年轻气盛,与父亲之间存在代沟。 例二:不会。既然读了这篇文章,就不会让这种事情重演。

7、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

甚:很写出父亲嘱咐茶房时认真仔细的程度。颇是很相当的。写出父亲犹豫考虑的样子两个字都反映了父亲对儿子的关怀。

第五篇:《眼睛》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眼睛 ①小群是个苦孩子,生下来就双目失明,母亲生小群时由于突发心脏病去世了。当小群懂事后便知道自己没有如别的孩子享受五彩缤纷世界的福气,但是,小群也非常热爱这个世界。因为小群有一个细心的父亲,父亲便是小群的眼睛。 ②很小的时候父亲让小群触摸柔软的凉凉的东西,说:“这是水,可以流动,长江、黄河和大海都是这样的水组成的,水多了便浩荡奔腾,可以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后来,小群真的由父亲和父亲的一位朋友带到海边玩,父亲竟然教会了小群游泳。 ③父亲是要在失明的儿子心灵中,重安一双明亮的眼睛。 ④难度最大的是向小群解说颜色。小群生下来就是一个黑暗世界,怎么让他理解这个世界的五光十色呢?比方给他解释红色:太阳就是红色的,它发光,能把黑夜变成白昼;它发热,在寒冷的冬天能把人晒暖和。 ⑤“我懂了”,小群说,“

1、阅读全文,找出点明文章中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15)段画线的比喻句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①段中“父亲便是小群的眼睛。”中“眼睛”的具体含义是 。 ③段中“父亲是要在失明的儿子的心灵中,重安一双明亮的眼睛”中的“眼睛”的具体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对文中父亲错买书包这一情节,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①父亲事先知道买的是绿书包,②父亲事先不知道买的是绿书包。你同意哪种理解?请根据文章简要说明理由。

4、联系全文,紧扣父亲心愿,补全小说结尾。

5、对文章的分析与欣赏,正确的三项是( ) A、父亲骤然去世,使小群受到了难以承受的打击,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B、(16)段的悼词中透露出“父亲”也是“一位失明的人”,从而大大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增强了文章的震撼力。 C、文章有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父亲为小群重安“眼睛”。 D、第②段写“小群真的由父亲和父亲的一位朋友带到海边去玩”,是为后文写父亲也是“一位双目失明的人”预设伏笔。 E、文章行文详略得当, “买书包” 、“开追悼会”是详写,其余都是略写。《眼睛》答案:

1、“就在这一刹那,„„贯注在了自己的身上。”;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 “父亲”。

2、父亲对生活、对他人的热爱,不懈地追求和奋斗的勇气,为小群指明了方向,鼓起了勇气。(答出了“父亲的优良品质给小群带来了生活的勇气”也行,重在后半句); ①段中“眼睛”的含义是:父亲循循善诱地引导、帮助小群了解精彩的外部世界(注意答出父亲、小群和外部世界的关系)。 ③段中的“眼睛”的具体含义是:父亲要让小群既具有感受、了解世界的能力,又有热爱生活、自强不息的信念(要注意这里的“眼睛”是安在心灵中的)。

3、第一种理解依据父亲的话“那天我买书包时说只剩下这个米老鼠书包,所以绿的我也买下了„„”;第二种理解是因为这样竭力扶持儿子的父亲不可能用欺瞒的手段来应付孩子或因为父亲也是瞎子,买书包时他自己也受了售货员的欺瞒(两种理解皆可,答出依据即可得分)。

4、原文的结尾是“我会长出一双明亮的眼睛的,就在我的心上。”(只要结合父亲的心愿,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5、B C D (A项说小群有轻生的念头,不准确,父亲去世了,使小群痛不欲生,觉得生活没有了意义,但并不是说他就轻生想死。E项不准确,小说详写的是“解说颜色”和“购买书包”两件事。)

高中语文阅读题及答案(精选) 论文资料 第1张
高中语文阅读题及答案(精选).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高中语文阅读题及答案(精选) 论文资料 第2张 高中语文阅读题及答案(精选) 论文资料 第2张 高中语文阅读题及答案(精选) 论文资料 第2张 高中语文阅读题及答案(精选) 论文资料 第2张 高中语文阅读题及答案(精选) 论文资料 第2张
高中语文阅读题及答案(精选) 论文资料 第7张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