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留学生归国是个人问题(集锦)

留学生归国是个人问题(集锦)

留学生归国是个人问题第一篇:留学生归国是个人问题留学归国是社会问题还是个人问题今天,很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探讨“留学归国”是“社会问题”还是“个人问题”。首先,我们来分。

留学生归国是个人问题

第一篇:留学生归国是个人问题

留学归国是社会问题还是个人问题

今天,很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探讨“留学归国”是“社会问题”还是“个人问题”。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辩题。

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留学生。根据教育部定义:所谓留学生是指具有高中毕业文凭,或者是同等学历,去国外攻读大专以上文凭的。而现在所谓的一些小留学生不能称为留学生。留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有一个共性就是大都有一技之长。 其次,什么是归国?归国是指留学生学成之后,回归祖国,融入社会。

什么是个人问题?个人问题是指个人在社会中的困难或挫折,只涉及个人和个人直接生活的环境,其影响只是危害个人,仅凭小群体的力量就能解决的。而社会问题是指在社会运行过程中产生并影响或妨碍社会生活和社会机能,使得社会进步发生了障碍,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并需要动用社会力量方能解决的社会失调现象。

那么,留学生归国是社会问题还是个人问题呢?

首先,留学归国本身不是一个问题,而留学归国或不归国的选择才是需要解决的矛盾。改革开放的30年间,我国各类出国留学生总数达139万人,可是其中仍然留在海外的有100万人,只有39万人归国,归国率仅为28%,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归国率与滞留率应该保持在2:1,而我国却出现了1:2的倒比。而矛盾的解决是希望更多的留学生学成归国。那么,针对辩题,我方的观点是:留学归国是社会问题,不是个人问题。以下便是我方论点。

第一:留学不归国的选择影响并妨碍了社会生活和社会机能,阻碍了社会进步,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并需要用以社会力量来解决。

据了解,现今中国已被公认为全球人才外流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针对这一问题,国家教育部印发了《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研究生管理条例》,要求公派出国的留学研究生学成后需回国服务两年,如果不遵守则需要偿还所有的资助费用并支付30%的违约金。可见,留学归国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已动用了社会力量加以解决。

第二:导致留学生留学后不归国的根本及核心原因是:我国经济水平还不够发达,综合国力还不够高,国内就业环境还不够完善。而要解决留学归国问题,使得更多留学生学成后归国,就必须动用社会力量。国家必须出台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一系列的方阵政策来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提高我国综合国力。

来自教育部的数字显示,我国最近5年间留学归国人数比以前25年的总和还要多,原因就在于我国近几年经济和对外贸易的高速发展,为海外专业人才归国创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空间。

最近的国际金融海啸引起了海外留学生回归遭受危机影响较少的中国本土热潮,也正好验证了这一观点。

所以说,留学归国已不再是个人问题,而更是上升为一种社会问题了。

第三:留学归国不是个人问题。根据《社会学理论基础》一书中提到的社会问题具有复杂性,其表现为社会问题之间关系比较复杂:一个社会问题的出现往往会引起其他社会问题的产生。个人问题仅凭个人或小群体的力量就能解决,根本引发不了社会问题。所以说只有社会问题才能引发社会问题。而留学归国这一问题引发的是人才流失这个只能通过国家、社会力量才能解决的社会问题。因此,留学归国是社会问题,不是个人问题。

综上所述,留学生归国无论是在形成原因,还是社会影响,亦或是解决方式上都是社会化的,都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因此,我方再次重申,留学生归国是社会问题!

最后,我方要提醒对方辩友的是,不要片面的认为只要是个人参与或是个人决定的就是个人问题,个人在参与和做决定时往往受到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归根结底这还是社会问题。 谢谢。

1.60年代的韩国一度因归国留学生寥寥无几而困扰,然而经过80年代的社会改革后留学生大量归国,请问这能不能说明留学生归国是社会原因呢?

2.对方辩友你们知道我们在美国留学生中研究生所占比例是多少吗?是80%,这充分说明了绝大多数都是高学历的人才,请问如此多高学历人才不归国能不能算作人才外流,如果对方辩友认为人才外流都不算社会问题的话,那请问什么才算呢?

第二篇:留学归国是社会问题不是个人

留学生在外求学和工作,其目的不是为了解决他国的社会问题或本国的社会问题,而是为了学以致用及自身前途发展。

留学生学有所成后或归国、或不归国、或暂时不归国,国家予以充分自由。对留学生是否归国予以充分自由,这无疑是国家开放和社会民主进步使然。

试想,如果在一个民族自封、意识形态高于一切的国家里,留学生不归国能成为一种普遍平常事吗?

再试想,如果国人没有普遍相应的民主自由思想,能不质疑不归国学生的民族情结和人格操守吗? 构成社会问题的四要素:

1.必须有一种或数种社会象限产生失调状况;

2.这种失调状况影响了许多人的社会生活;※

3.这种失调状况一起了社会多数成员的注意;

4.这种失调状况必须运用社会力量才能予以解决。

而要论证 留学生归国是社会问题 不能只看表面意思说留学生归国

就好比 就业问题 和温饱问题 都指的是就不了业 和吃不饱穿不暖的 社会现象而构成的社会问题

所以我认为这个题目我方要说 留学生不归国 是社会问题

因为汉语博大精深 我觉得这个题目你的理解是对的,题目是留学生归国是社会问题还是个人问题,而不是“留学生归国是为社会问题还是为个人问题”,如果是对方辩友这么说,明显就是曲解题目了,个人问题还有一个含义,就是个人婚姻问题,是不是说为了促进留学生回国,每个人发一个女朋友呢?

另外我觉得你的论证有点过于学术了。留学生归国问题其实指的是留学生(尤其是高尖精人才)学成归国比例过小,这个问题究其原因有如下一些:社会期待压力,工资待遇,社会环境,文化差异,科研环境........(应该好多),然后解决必须得靠社会,然后社会还可以为留学生(尤其是高尖精人才)提供更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这个是国外社会无法提供的,所以,留学生(尤其是高尖精人才)归国更多是社会努力的结果。

社会问题:影响社会成员健康生活,妨碍社会协调发展,引起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一种社会失调现象。

注意了, 是一种失调现象 而社会问题的构成要素第四点说“社会问题需要通过社会力量才能解决” 社会问题需要解决

如此一来 如果留学生归不归国都是社会问题的话 就都需要解决

请问一个留学生 你到底是希望他归国还是不归国? 归国是问题 不归国是问题 怎么解决

这在逻辑上已经悖论了

我们不就成了一个心安理得的看客了吗?我们完全有可能成为剧中的角色 我们今天讨论的意义是解决问题 而不是当一个看客去看问题 而关于留学生归国问题 是个什么问题 应该怎么理解呢 我认为留学生归国问题要当作一个整体去解释

即 留学生(学成)归国率低,少数人归国,大多数不归国

这样去理解才是正道

让我们想一下 就业问题 温饱问题

是不是指 就不就业都问题 吃得饱吃不饱都问题呢?

难道无疑是否定的

而且今天双方的辩题都是 是这个问题就不是那个问题

即 是社会问题 就不是个人问题 是个人问题就不是社会问题

这就是一个全称性的价值判断

如果 按照只要有跟社会因素或者个人因素挂钩就认为是社会问题或者个人问题的话 那么请问留学生归国问题 怎么会单纯的只含有一种因素呢?

社会上的其他问他不也是一样吗? 那么社会上还会有哪怕一个单纯的社会问题吗?

1985年到2007年,在美国拿到博士学位的中国大陆人共计51453人,90%以上都留在了美国。同一时期,在美国拿到博士学位的台湾人共计20373人,一半以上都返回了台湾。在我们的近邻中,从美国回国超过半数的国家还有日本和韩国,这两个国家的学生70% 以上毕业后都回国了。而和我们一样同样不回国的留学生(停留率在75%以上的)来自:印度,伊朗,俄罗斯,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以及其他前苏联国家。

反方:留学生归国是社会问题。

一辩陈词: 谢谢!主席,评委,对方辩友,各位同学,大家好! 在我方立论之前,我想提醒对方辩友,今天我们讨论的是留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归国问题。我们从不否认单个人做出是否归国的决定时,主要是个人行为。但是,对方辩友已经犯了一个最基本的错误,你们只是仅仅停留在某一个人是否回国的问题。下面就由我来陈述我方的观点,我方认为留学生归国是社会问题。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什么是留学生。根据教育部定义:所谓留学生是指具有高中毕业文凭,或者是同等学历,去国外攻读大专以上文凭的。而现在所谓的一些小留学生不能称为留学生。留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有一个共性就是大都有一技之长。 其次,什么是归国?归国是指留学生学成之后,回归祖国,融入社会。Ft

最后,我们来阐述究竟什么是社会问题?社会问题的标准是什么?也就是我们今天辩论的核心概念。判断一个问题的基本标准,就是看该问题在什么领域内发生、发展,并加以解决。我国老一辈社会学者孙本文先生认为:“社会问题就是社会全体或一部分人的共同生活或进步发生障碍的问题。而当代社会学家认为,社会问题的判断标准至少考虑以下三个方面:①形成原因②社会影响③解决方式。这三个方面都必须放在社会领域加以考察。依据这三个判断标准,由我方来告诉对方辩友为什么留学生归国是社会问题。 首先,来看留学生形成原因。从留学生归国原因看,当代社会学家认为留学生归国应从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来剖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事业日新月异,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为有志之士的出国和学成回国、报效祖国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初步确立。以法治国,深入人心。各项制度日趋成完善合成数,比如霍英东基金、春晖计划等鼓励留学生回国服务的各种基金计划,为留学生回国后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制度保障。而国家地位的提高,更是极大地调动广大留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文化创新促进东西文化的融合,也是归国的精神动力!这三个层面的本质属性都是社会性,即是社会存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留学生归国从本质看,就是社会问题。

其次,留学生归国的社会影响。留学生掌握特殊才能,高端技术,这一群体势必会对国家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他们缩短教育、科技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培养高级人才的能力;扩大教育、科技、文化、经贸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高新科技成果的转化。种种这些影响不都是在说明留学生归国是社会问题吗? 最后,我们讲解决方式。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行新的留学生工作政策,提出“支持出国,鼓励出国”。留学生归国后,面临创业难的问题,我国政府则不断改善软硬件环境,为留学生在事业上的成功创造了机遇。c

综上所述,留学生归国无论是在形成原因,还是社会影响,亦或是解决方式上都是社会化的,都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因此,我方再次重申,留学生归国是社会问题!

正方:留学归国是个人问题

当代社会学家认为留学生归国应从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来剖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事业日新月异,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为有志之士的出国和学成回国、报效祖国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初步确立。以法治国,深入人心。各项制度日趋成完善合成数,比如霍英东基金、春晖计划等鼓励留学生回国服务的各种基金计划,为留学生回国后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制度保障。而国家地位的提高,更是极大地调动广大留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文化创新促进东西文化的融合,也是归国的精神动力!虽然有这些,但是不回的人仍然占大多数。

留学生掌握特殊才能,高端技术,这一群体势必会对国家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他们缩短教育、科技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培养高级人才的能力;扩大教育、科技、文化、经贸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高新科技成果的转化。种种这些影响不都是在说明留学生归国是社会问题吗?我先不说这段话有多少语病问题。就实际来看,留学归国后一事无成,生活平庸,有地甚至给社会带来了消极影响,难道这也是社会问题吗?如果这也是社会问题,那么那些给社会国家带来危害的留学生就没有责任,而是社会有责任了。对方辩友难道不是在为他们辩护吗。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行新的留学生工作政策,提出“支持出国,鼓励出国”。留学生归国后,面临创业难的问题,我国政府则不断改善软硬件环境,为留学生在事业上的成功创造了机遇。c 关于这一点前边也说到了。国家鼓励出国但绝大部分人还是没有出国,国家想办法解决留学生就业问题,可是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留学生成为“海带”。

第三篇:留学归国是社会问题不是个人问题——辩论一辩四辩

谢谢主席评委各位好

今天的辩题讨论的是留学生归国是社会问题还是个人问题。请注意,根据教育部定义,留学生是指具有高中毕业文凭,或者同等学力,去国外攻读大专以上文凭的。(而现在的小留学生不是以上范畴,而且对方所说的“海龟也不是这一类”)留学生年纪轻,学历高,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具有中西方社会的双重阅历,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对中国国情和西方社会的利弊有着较为清晰的认识和理性的思考。他们正是我国不断发展所需要的一部分人才。

根据晨报报导,改革开放的30年间,我国各类出国留学生总数达139万人,可是其中仍然留在海外的有近100万人只有39万人归国,归国率仅为28%。 而这些数据显示,发展中国家留学生的回归率与滞留率的比例应该保持在2:1,而我国却出现了1:2的倒比。而发达国家根本不存在大部分留学生长期滞留的普遍现象。

因此今天这个辩题要我们讨论的留学生归国问题是指留学生学成归国率低,少数人归国,多数人不归国的问题。这就好比我们在谈论就业问题、温饱问题的时候是指大多数人就不了业、大多数人不温饱等问题,鉴于“留学生归国率低”是辩题讨论的时代背景,如何解决“归国率低”才是今天这个辩题之所以存在的现实意义。所以希望对方辨友能够在这一点上和我方达成共识。社会学告诉我们,社会问题是影响社会成员生活,妨碍社会发展,引起社会大众关注,并且只有依靠社会的力量才能得以解决的一种社会失调现象。而个人问题则是指由于个人的观念,影响自身及部分相关人员的共同生活,破坏个人的正常活动,妨碍个人及相关人员协调发展的现象。

我方认为留学生归国是社会问题,不是个人问题。社会学家认为,社会问题的判断标准至少考虑三个方面,一形成原因;二社会影响;三解决方式。我方将从这三个方面来一一告诉大家:是社会问题!

1、对此我们分析,要判断一个问题的基本标准,就是要看这个问题是在什么领域内产生、发展并受什么因素影响。留学生归国问题正是在社会中产生发展,并受政治、经济、道德、法律、综合国力等社会因素的制约,事实胜于雄辩:上个世纪60年代的韩国,因为国内社会环境的窘境,留学生中的归国者寥寥无几,到了80年代,由于韩国进行了较为全面彻底的社会改革,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逐步增强,留学生大量回归。我们承认个人选择、个人决定等个人因素的存在,可是通过韩国前后两次留学生归国情况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同样有个人因素的参与,可是为何经过社会改革后的韩国留学生就大量回归了呢?所以说个人因素虽然参与,可是只是好比长江上的乌江是一个支流而已。(产生原因)

2、其次,留学生归国问题已经给这个社会带来了

巨大了压力,资源的浪费,人才的外流,文化认同感的降低,以及基础教育经费的大量支出等等等等,如此大的社会影响是能靠单一个人问题所能肩负的吗?(影响范畴)

3、再次,要解决留学生归国问题只有通过社会的整体力量,综合政治、经济、道德、法律、行为科学等多种力量形成社会的合力,进行综合治理,齐抓共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来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才能够从根本上得以解决。道我国留学生大量滞留海外的现实原因是什么吗?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得出结论告诉我们说一是社会地位待遇的问题、二是科研设施经费的不足、三是旧有用人机制的束缚。请问这些难道就是个人层面的因素吗单靠个人或某个组织这样的“孤舟蓑笠翁”来“独钓寒江雪”是解决不了的,只有把科教兴国战略落到实处,才能真正的筑巢引凤。筑好巢,凤凰自然会归来。(解决措施)最后,我方要提醒对方辨友的是,不要片面的认为只要是个人参与或是个人决定的问题就是个人问题,我们更应看到,在个人价值理性之上的永远是社会价值理性的智慧之光。(价值层面) 谢谢!

攻辩小结

谢谢主席评委各位好

社会学告诉我们,一个社会问题的构成要素包括:社会失调、社会影响、社会关注、社会解决。刚才我方同学与对方同学的问答正恰恰说明了留学生归国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

一、然后,再让我们看一下对方同学的逻辑,

1、他告诉我们只要个人参与个人决定就是个人问题,也就是说有那么一点点的个人因素就是个人问题,有再多的社会因素也不是社会问题,这是不是叫做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呢?更何况对方有没有考虑到个人决定的后果对社会的影响还能算个人问题吗?

2、我们今天讨论的是留学生这个群体的概念,不单单是某个人的问题,对方辩友一叶障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犯了“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二、是理论上的问题。他们缺乏有效的判断标准。理论上不清,概念上混乱。把个人参与的活动就说成是个人问题,把社会应该解决的问题个人化。

三、对方犯的是事实上的问题。对方习惯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关调查已充分显示,发展中国家里,中国留学生归国比例最低,不仅比巴西,阿根廷低,比印度都低上好多……

四、是价值判断标准的问题。对方无视留学生归国率低给这个社会带来的大量资源的浪费和人才的流失。我不知道对方是怎样展示我们将来的未来世纪的。总所

周知,经济的发展靠科技,而科技的发展归根结底依靠的是人才……

五、再来看看对方同学的论证方式,他又告诉我们说,个人因素是成为一个个人问题的条件的一部分,所以是正确的标准。让我们想一下,轮胎还是汽车的一部分,坐在汽车上是可取的,坐在轮胎上可取还是不可取呢?按照这样的论证方式真理会越辩越明吗?

我方还问对方同学,个人因素是参照的什么?对方同学绕来绕去、追根溯源还是回到了社会层面上啊。对方同学也许可以在理想状态中,在辩场上给我们描绘一幅空中楼阁。可是内有国家发展的巨大压力,外有各国人才竞争的步步紧逼,不解决人才的回归,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兴盛,从何谈起?我们知道要提升我们的综合国力就必须有强大的人才基础,要有强大的人才基础,就需要海外滞留学生的回归,这一切离开了社会整体力量又将从何谈起?面对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发现,如果把这一问题片面的看作个人问题,只会鼓留学生滞留海外的现象愈演愈烈。

我们还想告诉大家,今天辩题讨论的意义是什么?单纯的罗列社会因素或个人因素吗?我想不是吧,如果解决这个留学生归国率低的问题才是今天辩题的题中之义吧!而对方同学的论证中,只谈原因,不谈措施,这怎么能够成为有一个完整的论证呢?

说到这里,对方同学的论证方式我大抵明白了,不过还有一点不明白,那就是,对方认为这是一个个人问题,那么通过个人这个问题又讲怎么解决呢待会请对方攻辩小结的时候告诉我,谢谢!

留学生归国问题在社会上发生、发展的,必须用社会系统工程加以解决,因而是社会问题。我进一步论证我方观点。 第一:总所周知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我们不否认留学生归国含有个人因素,但根据我们一辩提供的权威数据表明:留学生归国与否所含的社会因素是主流,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就中国而言,与发达国家的距离成了推动留学生不回国的主要原因。

第二:大量高端人才或潜在高端人才的流失,将影响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步伐。

第三:美国经济疲软,欧洲债务危机,中国亦受累。中国留学生的归国率仅为28%的现状向我们社会提出了一个严肃问题。A这首先在经济上中国是直接受损失方,使中国对留学生的前期教育经费的投入无法收回;b其次,“学而不归”现象加剧了中国社会经济对人才的需求结构与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包括留学生)结构的不相匹配的程度,从而也违背了最节约化的经济原则;c再次,对于中国现代化建设尤其是高技术高科技发展将受影响。

1、我们在美国的留学生其中研究生的比例是80%,也

就是说绝大多数都是高学历的人才。请问如此大比例的高学历又如此大比例的人不回国,请问这是不是叫人才外流?人才外流如果不是社会问题的话,难道对方能告诉我说这是个人问题?

2、公派留学生不归国我国采取了经济处罚、诚信处罚的手段,请问这些解决措施所反映的不是一个社会问题呢,还是一个个人问题呢?

对于我不结婚这样的个人问题,社会可能管吗?

3、面对发展中国家留学生归国率与滞留率2:1的正常比例,我国却出现1:2的现实,这是一个个人问题所能解决的吗?

第四篇:留学生归国是否社会问题

留学生归国是否社会问题”辩论会反方一辩陈词

主席,评委,对方辩友,各位同学,大家好!

在我方立论之前,我想提醒对方辩友,今天我们讨论的是留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归国问题。我们从不否认单个人做出是否归国的决定时,主要是个人行为。但是,对方辩友已经犯了一个最基本的错误,你们只是仅仅停留在某一个人是否回国的问题。下面就由我来陈述我方的观点,我方认为留学生归国是社会问题。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什么是留学生。根据教育部定义:所谓留学生是指具有高中毕业文凭,或者是同等学历,去国外攻读大专以上文凭的。而现在所谓的一些小留学生不能称为留学生。留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有一个共性就是大都有一技之长。其次,什么是归国?归国是指留学生学成之后,回归祖国,融入社会。

最后,我们来阐述究竟什么是社会问题?社会问题的标准是什么?也就是我们今天辩论的核心概念。判断一个问题的基本标准,就是看该问题在什么领域内发生、发展,并加以解决。我国老一辈社会学者孙本文先生认为:“社会问题就是社会全体或一部分人的共同生活或进步发生障碍的问题。而当代社会学家认为,社会问题的判断标准至少考虑以下三个方面:①形成原因②社会影响③解决方式。这三个方面都必须放在社会领域加以考察。依据这三个判断标准,由我方来告诉对方辩友为什么留学生归国是社会问题。

首先,来看留学生形成原因。从留学生归国原因看,当代社会学家认为留学生归国应从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来剖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事业日新月异,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为有志之士的出国和学成回国、报效祖国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初步确立。以法治国,深入人心。各项制度日趋成完善合成数,比如霍英东基金、春晖计划等鼓励留学生回国服务的各种基金计划,为留学生回国后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制度保障。而国家地位的提高,更是极大地调动广大留学生的爱国热

1情。同时文化创新促进东西文化的融合,也是归国的精神动力!这三个层面的本质属性都是社会性,即是社会存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留学生归国从本质看,就是社会问题。

其次,留学生归国的社会影响。留学生掌握特殊才能,高端技术,这一群体势必会对国家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他们缩短教育、科技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培养高级人才的能力;扩大教育、科技、文化、经贸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高新科技成果的转化。种种这些影响不都是在说明留学生归国是社会问题吗?

最后,我们讲解决方式。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行新的留学生工作政策,提出“支持出国,鼓励出国”。留学生归国后,面临创业难的问题,我国政府则不断改善软硬件环境,为留学生在事业上的成功创造了机遇。

综上所述,留学生归国无论是在形成原因,还是社会影响,亦或是解决方式上都是社会化的,都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因此,我方再次重申,留学生归国是社会问题!

2004年度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114663人,其中:国家公派3524人,单位公派6858人,自费留学104281人。

2004年度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25116人,其中:国家公派2761人,单位公派3965人,自费留学18390人。

从1978年到2004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814884人,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197884人。

数字1:1985年到2007年,在美国拿到博士学位的中国大陆人共计51453人,90%以上都留在了美国。同一时期,在美国拿到博士学位的台湾人共计20373人,一半以上都返回了台湾。在我们的近邻中,从美国回国超过半数的国家还有日本和韩国,这两个国家的学生70% 以上毕业后都回国了。而和我们一样同样不回国的留学生(停留率在75%以上的)来自:印度,伊朗,俄罗斯,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以及其他前苏

联国家。每次说到这个,我都忍不住感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而且,人才的竞争是全球性的。那些没留在美国的人中,也不是人人都回到了中国,去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洲的也不在少数。

数字2:在2006和2007年,美国培养的博士生中,中国人占10%;英国所有在校研究生,中国人占6%;日本所有在校研究生,中国人7%;加拿大所有在校研究生,中国人6%。

数字3:在2006年 所有拿到美国理工科博士学位的无论美国还是外国学生中,如果我们数他们毕业的本科学校,清华第一,北大第二,韩国的首尔国立大学第三,然后才是美国的康奈 尔大学和加州伯克利大学。换句话说,以新毕业的美国理工科博士人数论,清华和北大领跑全球。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前十名至少还有中科大。

总结起来就是:好莱坞应该为中国国庆拍一部献礼电影,就叫《建美国大业》。与如此大规模的外迁相比,《建国大业》的演职员名单中的外籍军团,实在不值一提。国庆如果整个“人才方阵”,聚集所有在中国出生的世界上有名的科学家,那肯定是个大方阵,大外籍专家方阵。

不调侃了,说几句正经的。

1. 最重要的:我相信人有自由迁徙的权利,所以选择住在哪里不能成为道德评判的理由。当考虑所谓“国家培养他们的支出”的时候,首先应该想到的是国家的钱是哪里来的。况且与那些可怜的支出相比,这些人后来对中美合作以及其他种种方式对中国GDP的贡献,恐怕远胜。

2.有人问我,这么高的停留比率和20年前某件事有没有联系。从数据上看,恐怕关系不大。1987年和1988年在美国毕业的中国博士生中,停留比率已经在90%以上了。从那以后,这比率一直在90%以上,浮动不大。近年来出现可喜的下降,最后一年可得的数据是2006年,停留率到了88%。

3. 无论从发表科研论文还是专利申请上,这些人对美国科技进步的贡献巨大。这还不算他们的子女未来可能做的贡献,因为我有理由相信他们子女的平均教育水准一定远超美国的平均教育水准。

4. 中国在吸引高端科技人才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就算所有人都毫不考虑自身利益,只在乎科学研究,中国仍然不能提供相应的科研条件。今天的科学研究很昂 贵,离开钱和设备,科学家和工程师只能去卖鸡蛋。中国现在总体的研发支出水平已经是世界第三,每年都以千亿美元计。而从我知道的来美国招人的单位所开出的 条件也在不断改善,有理由相信未来这个停留比率会下跌。

除了钱,还有人。今天的科学研究已经不是单兵作战了,都是团队合作,分工很细。每篇论文的平均作者人数已经从1988年的3人涨到了2005年的4.5人。而从Science上发表的论文看,一篇论文作者人数在10人以上都不罕见。离开了美国的科研氛围,想回国组建团队,难度很大。

5. 虽然随着通信技术的进步,跨机构甚至跨国的科技合作已经越来越多。而中美两国科研人员合作发表的论文数量从1988年的521篇涨到了2003年的2828篇,涨了5.5倍, 这和留美人员的增多密不可分。但同时也应该知道,同一单位内的合作仍然是主流,别说是跨国,就算在同一国家,离得远了交流起来也毕竟不便。每一篇发表的论 文下面不止有作者的名字,还有作者的地址,名字不仅比地址多很多,名字数目的增长率也比地址数目的增长率快很多,这充分说明同一机构内的合作不仅是主流, 而且还在变得越来越重要。

人才是科技进步最重要的,把用美国人民的钱培养的人挖回去,是非常划算的买卖,可惜美国纵有千般不是,停留率还是一直坚挺。不能要求人家没成为落叶之前就归根吧?数字1和3:有兴趣的可以google “survey of earned doctorates”,这是美国博士生的普查数据,极度靠谱。有年度报告,你可以在2006年的PDF年报中搜索“china”和“stay”,

能看到些数字。但我说的数字你看不到,这些都是根据机密的数据库中的数据直接计算得出。

数据2:google“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dicators”,这又是每两年将近千页的报告。涵盖美国科学研究的方方面面和相关的国际比较。我说的内容出自2008年卷的第二章,关于高等教育的。

以留学身份出国,目前在外的留学人员有61.7万人。其中,有42.7万人正在国外进行学习、合作研究、学术访问等。

2004年度与2003年度的数据比较,出国留学人数略有减少,留学回国人数表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出国留学人数减少了2.2%,其中,自费出国留学人数减少了4.2%,国家公派与单位公派的出国留学人数增长了2%;留学回国人数增长了24.6%,其中,自费留学回国人数增长了27.5%。这是自1978年扩大派遣留学生以来,年度留学回国人数连续两年突破两万人。

第五篇:英国留学生归国潮凶猛就业问题凸现

归国潮凶猛就业问题凸现

专题留学生回国就业潮

随着英国PSW(Post Study Work)签证逐渐成为历史,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加入到回国就业创业的海归队伍中。英国华人留学生对回国就业怀有怎样的期待呢?他们又是否愿意提早归国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主动回国就业是他们的第一选择吗?针对留学生就业等热点话题,《华闻周刊》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来自全英近20所高校不同专业的中国留学生进行了问卷抽样调查,涵盖的包括有是否主动归国就业,以及对回国就业具体的选择期望等重要问题。

相关文章

 2012-08-03内地吸引海归各出高招

(本报记者李佳南实习记者魏秧子王思斯)

随着英国PSW(Post Study Work)签证逐渐成为历史,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加入到回国就业创业的海归队伍中。英国华人留学生对回国就业怀有怎样的期待呢?他们又是否愿意提早归国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主动回国就业是他们的第一选择吗?

针对留学生就业等热点话题,《华闻周刊》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来自全英近20所高校不同专业的中国留学生进行了问卷抽样调查,涵盖的包括有是否主动归国就业,以及对回国就业具体的选择期望等重要问题。

半数被动回国就业

没有明确职业规划

《华闻周刊》的问卷调查显示,在对“是否打算主动回国就业”的问题上,51%的受访者表示打算主动回国就业。49%的受访者表示并不愿意主动回国就业,即便是在今年PSW已经被取消的情况下,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仍旧希望在签证到期前,将尽力在英国找到工作并且获得工作签证。同时,他们也表态称,有必须充分考虑实际情况,一旦无法在英国获得工作签证,无奈之下也只有回国就业。

一位正在英国利兹大学就读金融与投资专业硕士课程的陈同学对《华闻周刊》表示,交完毕业

论文以后,9月份有回中国的打算。陈同学表示,由于知道PSW签证被取消,虽然早在6月份就给英国10多个公司投简历,但都没有回应,只有选择回国就业,“还是比较纠结的,但是我又不想错过

9、10月份国内大公司的招聘会,如果我回去晚了,就来不及了。”

对于“回国就业是否有比较明确的职业规划”这个问题,有34%的受访者给予了肯定回答,表示有明确的职业规划;67%的受访者并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他们或是处于一种比较迷茫、不知所措的状态,他们或是有大致的职业方向,但是碍于现实情况也处在无可奈何的两难境地。

调查显示,即便有51%的受访者想要主动回国求职发展,但是半数受访者对回国职业的规划也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首选外资企业

起薪要求不高

《华闻周刊》在抽样调查采访中发现,多数受访者比较看重回国首选的工作单位性质,相较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等,他们更青睐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在受访者中,有58%选择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26%的受访者体现出来的是“随遇而安”的心态。余下的16%的受访者才有意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和民营企业。可见,英华人留学生就算是回国就业,也希望就职的公司或企业具有国际管理和经营的背景。

接受《华闻周刊》采访的陈同学说,既然自己学的是金融与投资专业,肯定也会找与之相关的工作,在他看来,公司和知名度和品牌以及工作地点所在的城市是非常要的:“不管是在国企还是外企,大公司是我最先考虑的,因为大公司决定了以后职业道路将往高处走!在大公司有较好的平台和发展前景,这是我人生履历上非常重要的一笔。就我来说,外企比如投行类的摩根斯坦利,国企比如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还有一些其它的证券公司,都是我很想去的。”

此外,极少数受访留学生对薪酬的要求是在年薪3万元人民币以下的,25%的受访者对回国工作的薪酬要求是介于3万元人民币到5万元人民币之间,47%对工资的基本要求是应在年薪5万元人民币到8万元人民币之间,近19%的留学生把薪资的要求订在年薪8万元人民币到12万元人民币之间。

25%的受访者普遍认为对刚刚归国且毫无经验的毕业生来说,最初工作的年薪也就在3万元人民币到5万元人民币之间,等工作几年积攒了较多的工作经验后,对工资的要求也会相应地提高到年薪8万元人民币以上。只有2%的受访者对年薪的要求是在12万元人民币以上,而这些人选择的回国就业的理想城市多为香港、北京、上海等国际大都市。

倾心北上广

挑城市不挑职位

中国一线城市普遍作为中国留学生的首选工作城市,在对遍布英国各个大学不同专业的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华闻周刊》发现,47%的受访者都把首都北京作为首选地,上海、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也在优先考虑范围之内。

虽然大多数受访者更倾向于在一线城市工作,可是他们对自己工作的岗位级别却没有什么要求,在所有受访者中,71%明确表示对岗位级别无要求,不介意从低做起、从基层做起,其中有一位来

自罗伯特高登大学攻读硕士课程的中国留学生特地指明说:“国内职场和英国职场区别其实很大,留学生都应该在开始阶段放低身段,因为是金子迟早会发光。”

就“如若回国就业将会面对哪些方面的困难”这个问题,62%的受访者表态称,“高不成,低不就,定位困难。”35%认为中国的福利待遇与国外相差很大,他们认为英国的职业环境和福利待遇比较好,英国有更透明的就业环境,对他们的职业发展有利。而中国的就业环境对个人发展不是太有利,所以他们才不愿意主动回国就业。

还有一些受访者强调说,中国人际关系复杂,就业面、企业层次较窄,对个人的发展受到限制。此外,受访留学生一致觉得在国外的留学时间较短,一年多的留学生活并没有真正学到多少实质内容,没有真正地接触到英国这个国家的方方面面,如果能在英国工作一段时间一是练习英语能力,二是积攒国外的工作经验,回国后也是一个“值钱的”海归。

目前正在中国杭州市一家贸易公司里工作的王先生接受《华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说,去年年末他回国,当他拿着具有英国留学背景的CV呈给国内一家大型公司的时候,他并没有得到“照顾”,就如千百万的普通高校毕业的毕业生一样,拿着每个月最基本的1000元工资做着实习,做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这个的职业方向和当初自己预先设定的并不一致,于是才转而投简历加面试进入到现在的公司工作,王同学说,这个公司的面试官还是会考虑一些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应聘者,他们比较关心的是留学生的英语能力、对国内环境的适应、中西方思想的兼具等条件。

利兹大学的陈同学反复地对《华闻周刊》记者说,在英国如果有些工作经验的话,是最理想的状态。现在回国求职,总有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状态,他希望在求职时按照理想的状态去发展,如果现实真的不允许,也只能先妥协。

本次问卷调查覆盖了英国近20所高校的中国硕士留学生,涵盖了中国留学生的大部分热门学科专业。

(实习记者林卉卉)

随着英国正式取消PSW签证,在英国获得本科、硕士等文凭的留学生毕业之后不再拥有2年在英国找工作的“缓冲期”。这意味着,很多华人学生在毕业之后立即面临着在英国找工作还是回国就业的抉择。

许多华人学生在权衡利弊之后,把目光投向了国内的企业,希望在国内能有一展拳脚的机会。越来越多迹象表明,中国学生回国就业开始被„吸引回来‟。为此,《华闻周刊》特地采访了国内多个地方的海外留学生人才服务机构,以及用人单位,了解中国各方面在面对海外留学生归国热潮,如何吸引海归人才。

新兴城市成海归“新宠”

根据7月23日发布的《中国海归创业发展报告(2012)》蓝皮书显示,中国海归的创业地点,正在逐渐转向内地及中小型城市。中国海归纷纷逃离竞争压力大的“北上广”,选择在竞争压力则相对较小、政府能给予的支持也相对更多的中小城市发展。

自2006年以来,无锡市多次赴英举办人才引进活动,对无锡吸引海外人才的相关政策作介绍并进行现场招聘。在今年6月12日,以市人保局牵头的无锡市代表团就携近百个单位、440个人才、项目需求到伦敦,举办“留学人员创新创业恳谈会”,吸引优秀的英国留学生到无锡发展创业。在招聘现场,留学人员回国就业的热情高涨。

无锡驻英高级人才站向《华闻周刊》介绍,招聘会现场共收到求职简历近百张,80%来自在校学生,求职者中又以硕士学历为主,主要集中在生物、物流、电子、化工和新能源等领域。也有很多同学有回国创业的意愿,带了自己的项目成果。至于求职人员感兴趣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外资企业、国有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单位。

无锡驻英高级人才站的工作人员还表示,无锡市政府已经在网上发布了最新的2012人才引进报名公告,欢迎符合条件的人才踊跃报名。无锡驻英高级人才站向《华闻周刊》介绍,根据无锡市产业发展的特点,无锡重点发展新兴产业,比如物联网、微电子、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软件与服务外包、工业设计与文化创意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

高层次人才国内创业优惠多

中国国内各政府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也日趋重视,采取多种手段吸引高层次人才创业和落户。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宣传处向《华闻周刊》介绍说,从2008年以来,广东省颁布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海归人员回国就业,特别对海外高层次人才在住房补贴、薪酬待遇、落户和居留、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实行特定的优惠待遇。

为了吸引高层次人才回国,广东省还连续五年赴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招聘引进人才智力,并在欧美日等国家设立10个人才工作站。

除了国内各地的海外留学人才服务中心和人力资源部门推出各种优惠政策招收海归回国就业外,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园和海归创业园也积极采取措施,吸引高层次人才带项目、带团队、带技术回国进行创业投资。

无锡海外归国人才创新创业办公室的郑江伟主任向《华闻周刊》介绍说,无锡在2006年专门出台了一个“530”计划,计划在5年内引进30名海归领军型创业人才。从2006年至今在无锡落户的“530”项目企业,一共有1669家,其中有526家在高新区。

郑主任说:“在这些项目中,从美国引进的占55%,英国占7%左右。在总共526家企业中,以电子信息类为主,占了约46%,其次是节能环保和生物医药等。”

在提供的优惠政策方面,郑主任说,无锡会根据项目的规模类型分类,并给予启动资金、办公用房免租金、落户税费减免等政策支持,还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子女入学入托、家属安置等提供优惠政策。

郑主任还说,每年无锡市政府和各个区级政府都会组团去国外招才引智,为无锡引进各种高层次人才。其中剑桥大学电子计算机博士吴俨和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数学学士、无锡天脉聚源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的伍昕都是无锡引来的“金凤凰”。

留英学生回国就业有优势

亚信联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全球收入和市值均第二大的电信BSS/OSS提供商。亚信联创人力资源部的柏一鸣认为,海外留学生在国际化视野和语言上较有优势,亚信联创作为全球化的外资高科技公司,为海外留学生提供北京户口落户的机会及具有竞争力的福利待遇,在外派时也会考虑人员的英语能力,而海外背景的员工具有加分作用。

柏一鸣对《华闻周刊》表示:“我们在英国的办公室刚刚建立,未来可能招聘的职位以中高级为主,但是在国内的职位需求以基层为主。”此外,柏一鸣还说,有英国留学背景的员工在亚信联创还是有一定数量的,以人力资源部门为例,20%的员工有留英背景。

英国驻华使馆文化教育处的教育推广总监吴媛媛也认为,留英学生具有一定的就业竞争力,“英国教育带给他们最宝贵的财富是创新的思考方式,国际化的视野和经验,以及良好的跨文化交流和中英双语沟通的能力。”

吴媛媛说,除了语言能力和国际视野上的优势外,留英学生在国内工作的起薪也比国内大学生较高。根据2012年留英校友职业发展研讨会暨招聘会的调查显示:95%的留英校友在回国半年内就能找到工作,其中超过75%在三个月内成功就业。65%的留英校友表示英国留学后的工资薪酬比留学前有所提高。留英校友归国后的就业去向呈现多元化,其中以商业、IT和互联网、以及广告传媒业领域居多。

此外,根据2012年1月英国商务、创新和技能部《2011国际学生的出路追踪》调查:在英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归国后的平均年薪起薪为9675英镑,是国内学生4152英镑的2倍多。

吴媛媛还向《华闻周刊》介绍说,英国大使馆/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为了加强留英校友的联系,还建立留英同学会(Alumni UK Network)作为交流平台,为广大留英校友提供服务。

吴媛媛说:“英国教育的其中一个特色就是促进就业力及增强职场竞争力。因此,我们每年都会和专业人力资源机构及中外知名企业一起,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等地为留英归国校友组织„留英校友职业发展研讨会暨小型专场招聘会‟。通过这个活动,刚从英国学成归来的同学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国内的就业市场以及企业的用人需求。不仅会为大家分析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还会帮助大家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探索新的就业方向。”

此外,吴媛媛还表示:“我们常年都会通过我们留英同学会的网站() 以及其他社交平台诸如留英同学会的微薄帐号发布各种职业发展的信息及企业招聘信息。”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