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步骤
第一篇: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步骤
IP实验步骤 基本实验步骤
(1)收获细胞,加入适量细胞IP裂解缓冲液(含蛋白酶抑制剂),冰上或者4?裂解30min, 12,000g离心30 min后取上清; (2) 取少量裂解液以备Western blot分析,剩余裂解液将1μg相应的抗体和10-50 μl protein A/G-beads加入到细胞裂解液,4?C缓慢摇晃孵育过夜; (3)免疫沉淀反应后,在4?C 以3,000 g速度离心5 min,将protein A/G-beads离心至管底;将上清小心吸去,protein A/G-beads用1ml裂解缓冲液洗3,4次;最后加入15μl的2×SDS 加样缓冲液,沸水煮10分钟; (4)SDS-PAGE, Western blotting或进行质谱分析。
一、 样品处理: 免疫沉淀实验成功与否,第一步处理样品非常关键。免疫沉淀实验本质上是处于天然构象状态的抗原和抗体之间的反应,而样品处理的质量决定了抗原抗体反应中的抗原的质量,浓度以及抗原是否处于天然构象状态。所以制备高质量的样品以用于后续的抗体-agarose beads孵育对免疫沉淀实验是否成功非常关键。在这个环节中,除了要控制所有操作尽量在冰上或者4?完成外,最为关键的是裂解液的成份。
用于免疫沉淀实验的样品一般是原代培养细胞裂解液或者细胞系裂解液。我们以常用的RIPA裂解液为例(主要含有pH7.4左右的离子缓冲液,接近生理浓度下的NaCl,一定比例的去垢剂和甘油以及各类蛋白酶抑制剂等)来说明其各主要成份的用途,进而帮助我们如何针对不同的实验目的和不同的蛋白质特性来选择最佳的裂解液。
a( 缓冲液:离子缓冲液常采用pH7.4的Hepes或者Tris-Cl。 b( NaCl浓度一般习惯用150 mM,这主要是因为150 mM接近生理浓度,不会破坏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然而细胞内部的NaCl浓度并不是均一的,局部NaCl的浓度可以低到50 mM,150 mM的NaCl有可能会破坏这个区域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因此裂解液配方最佳的NaCl浓度要视所分析的蛋白的亚细胞定位而定。
c( 甘油由于其粘性,可以对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起到一个很好的保护作用。一般添加10%的甘油有助于稳定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d( 裂解液中的去垢剂可以裂解细胞质膜,也同时破坏了许多细胞器的膜,从而释放了其中储存的许多蛋白酶。而由于用于免疫沉淀实验的去垢剂作用比较温和,因此蛋白酶的活性大部分得以保存。还有一部分蛋白酶来自胞质中,主要由于其抑制蛋白或者其活性抑制环境受到改变后从而恢复了蛋白酶活性。因此,添加蛋白酶抑制剂对于防止目的蛋白的降解从而完成免疫沉淀实验非常关键。一般主要通过添加EDTA抑制金属蛋白酶,通过Protease Cocktail (多种蛋白酶抑制剂混合物)可以抑制蛋白酶。
e( 去垢剂对于免疫沉淀实验尤其是免疫共沉淀实验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不同的去垢剂种类和不同的去垢剂浓度主要通过影响以下三个因素来影响免疫沉淀效果: - 细胞质/器膜的通透性:因为许多目的蛋白都定位在细胞器中,所以必须先将这些蛋白释放出来,抗体才能与之反应。
- 膜蛋白的释放:许多膜蛋白的构象对去垢剂种类和浓度非常敏感,因此针对这类蛋白的免疫沉淀实验,需要谨慎地尝试多种去垢剂以及不同浓度。
- 蛋白相互作用:不同去垢剂对不同性质的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影响程度不一样,需要根据具体蛋白的特性进行分析选择去垢剂种类和浓度。而由于何种去垢剂适应作用于何种蛋白质现在很难精准预测,所以一个更为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通过具体实验筛选合适的去垢剂种类和浓度。
二、 抗体-agarose beads孵育
裂解细胞,离心并去除不可溶的膜组份后,上清可以储存在-80?保存3个月,但最好能够使用新鲜制备的细胞裂解液上清去进行抗体-agarose beads孵育实验。抗体可以先加入上清中与样品孵育数小时后再加入Protein A或者G beads孵育过夜,也可以同时加入抗体和Protein A或者G beads孵育过夜。一般选择1mg总蛋白(1mg/ml)对应添加1 ug抗体,最高可以添加至5 ug抗体,过多的抗体会产生假阳性。这个步骤中关键因素在于选择合适的阴性对照。一般选用加同样量的IgG,但更为妥当的方法是选择针对胞内其它无关目的蛋白的一抗做对照。例如,做膜蛋白A的免疫沉淀,选择膜蛋白B来做阴性对照,只要确认二者之间没有相互作用;而做胞质可溶性蛋白C的免疫沉淀,则选择另外一个可溶性蛋白D来做阴性对照。同时,为避免Protein A或者G beads有(非)特异性吸附从而造成免疫沉淀实验结果的假阳性,一般在加入目的蛋白抗体之前,预先将Protein A或者G beads与细胞裂解液孵育数小时,然后取上清用于后续的抗体-agarose beads孵育。
同时,Protein A或者G beads对不同类型的抗体亲和力不同,结合一抗的种属和Ig亚型,选择合适的Protein A或者G beads也是决定免疫沉淀实验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推荐使用Protein A和Protein G beads的混合物,这样可以达到最佳实验效果,而且省去了许多选择的烦恼。
三、 抗体-agarose beads复合物洗涤: 除了选择特异性好的抗体以及选择合适的阴性对照外,去除免疫沉淀实验非特异性的一个办法是对抗体-agarose beads复合物进行多次洗涤。一般洗涤缓冲液使用和裂解液一样的配方,但去除甘油,以减少由于甘油的粘性带来的非特异性吸附。针对不同的实验要求,还可以通过更改NaCl的浓度以及去垢剂的比例,种类来达到去除非特异性吸附的效果。例如,针对单纯的免疫沉淀而非免疫共沉淀实验或者虽然是进行免疫共沉淀实验,但蛋白质之间的结合比较牢靠,可以考虑使用低浓度(0.2-0.5%)的SDS洗涤抗体-agarose beads复合物,这样可以去除绝大部分非特异性相互作用。
四、 鉴定
免疫沉淀实验用途非常广泛(见IP: Q&A),而且基于最基本的免疫沉淀实验衍生出了许多免疫沉淀相关实验手段(比如免疫共沉淀,染色质免疫沉淀和RNA-蛋白免疫沉淀),因此,免疫沉淀实验的鉴定方法主要视实验目的而定。
我们在本手册中主要简单概述常见的免疫沉淀之后的WB检测需要注意的实验环节。由于
免疫沉淀实验使用目的蛋白抗体加Protein A/G beads与样品孵育,因此在最后离心获得抗体-agarose beads复合物后,eppendorf管中主要含有抗体,目的蛋白,Protein A/G beads以及一些其它非特异性作用蛋白。其中,抗体和目的蛋白以及Protein A/G beads三者之间是以非共价健结合在一起,只有Protein A/G与agarose beads是共价结合在一起的。因此,最后经过添加含巯基乙醇的加样缓冲液以及煮沸变性并离心出去Protein A/G beads后,eppendorf管只有抗体和目的蛋白以及少量非特异性吸附蛋白。这样SDS-PAGE中就含有目的蛋白和抗体二种蛋白,由于加样缓冲液中含有巯基乙醇从而导致抗体的重链与轻链之间的二硫键被破坏从而使得抗体分子变成重链分子(55KD)和轻链分子(25KD)。因此,WB显色反应中除了能检测到目的蛋白外,如果所使用的二抗与用于免疫沉淀实验的抗体分子属于同一种属的话,还能检测到重链和轻链分子。通常用于免疫沉淀的抗体量非常大(1ug),所以当目的蛋白的大小接近重链或者轻链分子时,重链或者轻链分子的WB信号常常由于信号过强而导致影响对目的蛋白的WB结果判断。
针对上述情况,通常有二种解决办法: a( 选择不同种属的抗体分别进行免疫沉淀实验和WB实验,这样再选择一个种属交叉反应比较弱或者无种属交叉反应的二抗进行WB实验,就可以大大减弱重链和轻链分子的WB信号。
b( 使用交联剂将抗体和Protein A/G beads交联,然后通过添加不含巯基乙醇的加样缓冲液处理目的蛋白-抗体-agarose beads复合物,最后离心去除抗体-agarose beads复合物,上清中只留下目的蛋白。
免疫沉淀(Immunoprecipitation, IP)原理
IP是利用抗原蛋白质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以及细菌蛋白质的“protein A/G"特异性地结合到抗体(免疫球
蛋白)的FC片段的现象开发出来的方法。目前多用protein A/G预先结合在argarose beads上,使之
与含有抗原的溶液及抗体反应后,beads上的prorein A/G就能达到吸附抗原的目的。通过低速离心,
可以从含有目的抗原的溶液中将目的抗原与其它抗原分离。
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是以抗体和抗原之间的专一性作用为基础的用于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经典方法,是确定两种蛋白质是否在生理条件下有相互作用的有效方法。其原理是:当细胞在非变性条件下被裂解时,完整细胞内存在的许多蛋白质,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被保留了下来。如果用蛋白质X的抗体免疫沉淀X,那么与X在体内结合的蛋白质Y也能沉淀下来。这种方法常用于测定两种目标蛋白质是否在体内结合;也可用于确定一种特定蛋白质的新的作用蛋白。
白与蛋白 寻找新的 经由免疫共沉淀然后通过质谱或者的相互 相互作用 WB鉴定新的相互作用蛋白 作用 蛋白
验证目的 经由免疫共沉淀然后通过使用待测 蛋白和 蛋白 待测蛋白 的抗体进行WB实验可以确定目的蛋 是否有 白
相互作用 和待测蛋白是否有相互作用 通过对经由免疫共沉淀而得到的DNA 片段进行PCR实验可以获得DNA片研究蛋白与DNA的动态作用 段的序列信息以及目的蛋白与DNA 之间的动态作用信息
通过使用针对组蛋白不同修饰位点的研究蛋白 抗体进行染色质免疫沉淀实验去检测
染色质 与DNA 研究组蛋白的各种共价修饰 组蛋白的不同修饰状态和目的基因启
免疫沉淀 的相互 与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 动子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从而研究作用 组蛋白修饰与目的基因表达之间的关
系
基于CHIP的原理发展出来的RIP 研究蛋白与RNA的相互作用 (RNA-IP)技术可以用来研究目的蛋 白与RNA之间的相互作用信息
我该选择什么样的抗体做免疫沉淀,免疫共沉淀和RNA免疫沉淀以及染色质免疫沉淀, 在所有免疫沉淀相关实验中,抗原的起始浓度相对其它免疫相关实验(WB和IF等)要低得多,所以对抗体的亲和力相对其它实验(WB和IF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就需要使用高亲和力的抗体去进行免疫沉淀相关实验。同时,由于免疫沉淀相关实验主要是在生理条件性进行,所以需要抗体识别蛋白的天然表面构象,因此选择的抗体其针对的抗原决定蔟需要暴露在蛋白表面。这些因素对制备能成功应用于IP实验的抗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a( 用于免疫的蛋白抗原其构象需要尽量接近目的蛋白的天然构象或者用于免疫的多肽尽量暴露在目的蛋白的表面。获得接近天然构象的蛋白抗原的途径有很多,主要有天然提取,原核表达重组蛋白以及真核表达重组蛋白三种方式。这其中,就蛋白构象角度而言,天然提取是最佳途径,但这种方法受材料来源限制和纯化方法复杂等多因素影响,一般很少采用。原核表达因为成本低廉,操作方便最为受欢迎,但其受表达环境与大部分蛋白天然存在环境差别巨大,构象失真情况严重,抗原的构象质量有严重问题。大规模瞬时真核表达是近期新兴的表
达系统,具有表达环境接近天然,操作方便等诸多优点,是获取具有天然构象蛋白抗原的首选工具。
b( 亲和力要比普通的抗体应用要求高得多。多克隆抗体由于可以结合目的抗原的多个抗原决定簇,所以在亲和力方面是首选。但考虑到特异性,获得单克隆抗体群是更好的选择。具体优缺点总结如下表。
单克隆抗体群(由一个免疫原产生的多 多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 个单克隆抗体混合物) 抗体抗原作由抗体的亲和力决定(极佳极佳 极佳 用信号强度 或者极弱) 通常很好,但有时会极佳(由于选择可以进行IP且没有交特异性 极佳,但有时会有交叉反应 有非特异性相互作用 叉反应的抗体组成单克隆抗体群) 亲和力高(由于抗体特异性好,亲和力高(由于选择可以进可以与目的蛋白的多特异性好,且可以无限量供优点 行IP且没有交叉反应的抗体组成单克个抗原决定蔟相互作应 隆抗体群) 用) 需要筛选亲和力高的抗体;能够筛选得到的符合条件的单克隆并非特异性相互作用很缺点 抗原表位可能会被相互作不多,所以单克隆抗体群也就不容易获难去除 用蛋白遮蔽 得
免疫沉淀效由抗体的亲和力决定(极佳极佳(由于选择可以进行IP且没有交极佳(由于亲和力高) 果 或者极弱) 叉反应的抗体组成单克隆抗体群) 由抗体的亲和力决定和抗通常很好,但有时非免疫共沉淀原表位是否被相互作用蛋极佳(由于选择可以成功进行IP且没特异性相互作用会带效果 白遮蔽决定(极佳或者极有交叉反应的抗体组成单克隆抗体群) 来假阳性 弱) 由抗体的亲和力决定和抗
通常很好,但有时非原表位是否被遮蔽或者以染色质免疫极佳(由于选择可以成功进行IP且没特异性相互作用会带及抗原表位是否被交联实沉淀效果 有交叉反应的抗体组成单克隆抗体群) 来假阳性 验所破坏决定(极佳或者极
弱)
第二篇:初中化学实验总结和实验的操作步骤
(一)实验知识点提要
1、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用途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针对考核的基本要求,可根据仪器的用途及功能进行分类,在分类中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加深印象.
能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烧杯(间接加热).
用于计量的仪器:托盘天平、量简.
用于夹持的仪器:铁架台、试管夹.
用于加热的仪器:酒精灯.
用于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胶头滴像
用于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的仪器:集气瓶,
用于分离少量物质的仪器:漏斗.
用于搅拌和引流的仪器:玻璃棒.
2.八项重要的基本操作
八项重要的基本操作是: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仪器装置的连接、装置气密性的检查、过滤、蒸发、玻璃仪器的洗涤、溶液的配制等.复习时,应重点掌握每项操作的方法、涉及到的仪器及操作的注意事项,特别要注意对操作失败原因的分析.
3.实验室规则和安全常识
安全意识是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所用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的,因此在使用时一定要严格遵照有关规定和操作规则,保证安全.为此,要注意以下三类.
严格遵守实验室“三不准”原则;
注意药品的用量;
对可燃气体(H
2、CO、CH4)的性质实验,一定要注意可燃气体的纯度,以防发生爆炸;有毒气体(CO)的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尾气应用适当的方法处理,以防污染空气.
4.气体的制备
实验室制取气体及其性质实验,是属于基本操作的简单综合实验.复习时,可从所需药品、反应原理、选用的仪器装上、收集方法、验满或验纯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对比制气装置和收集装置,突出气体的个性及几种气体的共性,提高记忆效果.
有关气体制备.
(1)气体的发生装置
根据所用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可分为两类:
(2)气体的收集装置
根据气体的溶解性及密度,选择用排水法(气体难溶于水)或向上排空气法(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向下排空气法(气体密度比空气小)进行收集.
(说明:排空气集气法中的“向上”或“向下”不是指瓶口的取向,而是指空气从瓶中被排出的流向)
(3)集气瓶的多种用途
①集气瓶: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气体流向是。长进短出。
比空气轻的气体气体流向为“短进长出”.若瓶中盛满水,则由短管进气排出水,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
②量气瓶:定量收集量取气体体积的实验装置,气体“短进长出”.
③储气瓶:先排水集气后,使用气体时,用高位水(或接水龙头)将瓶内气体压出,水从长管进,气体从短管出.
④洗气瓶:瓶内放适量液体试剂(约l/3)用于气体的干燥(除去水蒸气)、净化(吸收杂质)或性质实验(检验某气体存在或验证某气体性质),则应“长进短出”.
(4)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不论是何种气体的制备,都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5)防倒吸
用排水集气法将气体集满后,应先从水槽中取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6)棉花团的作用
用 KMnO4分解制取O2时,应将棉花团置于大试管口处,以防止 KMnO4粉末从导管口喷出。
5、物质的检验
物质的检验涉及对物质的鉴定、鉴别和推断等多个方面.其主要内容包括:几种气体(O
2、H
2、CO
2、CO、CH4)的检验;碳酸盐(或CO32-)的检验,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鉴别等.复习时一定要熟悉有关物质的性质,尤其对一些有色特征溶液、特征沉淀及有关反应产生的特征现象要有清楚的认识,这是解答这类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6.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可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大类.物理方法主要包括:过滤、蒸发、结晶等.化学方法主要有:直接加热法(如除去KCl中混有的少量K2CO3),碱化法(如用NaOH溶液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酸化法(如用稀盐酸除去NaCl中混有的少量Na2CO3),置换法(如用铁粉除去FeSO4中混有的少量CuSO4),沉淀法(如用BaCl2除去盐酸中混有的少量硫酸)等.
对于物质的提纯和分离,不论用何种方法都应遵循以下原则:除去杂质的过程中不能引人新的杂质;
所选试剂一般只能跟杂质起反应;反应后的生成物必须容易分离(最好是转化为沉淀或气体).
(二)典型的题解析
〔例1〕(1)实验室要制取并收集得到较纯净的氧气和氢气,有两项操作是完全相同的两项操作是 和
(2)甲、乙两同学在实验室分别制取氨气和硫化氢气体.甲同学用加热氯化控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乙同学用固体硫化亚铁和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又知: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硫化氢气体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请回答:
①甲、乙两同学选取的气体发生装置 (填“相同”或“不同”),理由是
②氨气用 法收集,硫化氢用 法收集.
【解析】(1)制取任何气体时,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要收集得较纯净的气体,根据O2和H2在溶解性上的相似性,都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2)气体发生装置的选取,需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考虑,制取氨气的反应物都是固体,且需加热;而制取硫化氢气体所用的硫化亚铁是固体,稀硫酸是液体,且反应在常温下即可进行.所以,甲、乙两同学选取的气体发生装置不同.由于氨气易溶于水,硫化氢可溶于水,故两种气体都不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只能用排空气集气法收集.
答案:(1)检查装置气密性和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2);①不同.理由是,所用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不同;②向下排空气。向上排空气.
[例2]有一瓶气体,它由H
2、CO
2、CO、CH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用它进行以下实验:
将气体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未见出现沉淀.在导管口将气体点燃,气体安静燃烧;用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壁上出现水珠;把烧杯迅速翻转,注人少量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用化学式填空回答:
(1)气体中一定没有
(2)气体的组成可能是
[例3]要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填人横线内.
(1)KOH(K2CO3)_;
(2)BaCl2(CuCl2)_;
(3)CuO(KNO3)_;
(4)MnO2(C粉)
【解析】混合物的分离必须遵循:除杂中不能引人新的杂质,所造试剂一般只和杂质起反应,且反应后最好转化为易分离的沉淀或气体.试剂的选择:以杂质为出发点,结合杂质物质与主要成分物质在组成、性质上的差异即可筛选出所用试剂.要顺利完成混合物的分离,往往是物理、化学方法等多种方法并用.
[例4] 现有稀硫酸、稀盐酸、氢氧化钡、碳酸钠四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分别编号为A、B、C、D.为了鉴别它们.分别取样两两混合.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一” 表示无明显现象;“↓” 表示有沉淀生成,“↑”表示有气体生成,推断:
(1)B、D溶液中的溶质(写化学式)B .D
(2)写出下列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十B ,
C十D
[解析]这是一道物质性质型的实验推断题.熟悉并记某些有色特征溶液,特征沉淀及有关反应产生的特征现象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只要以这些特征现象或特征物质为突破口,各个击破,就能迅速、准确地解决此类问题.本题以图表给出信息,为便于分析可结合图表内容写出以下6个简要反应式:①A+B-——↑,②A+C——↓,③A+D——无现象(无现象不等于不反应),④B+C——↓,⑤B+D——↑。③C+D——无现象.分析6个反应并结合四种溶液的组成可知:①、⑤两个反应必是盐酸与NaCO3溶液、稀硫酸与NaCO3溶液反应产生CO2方气体,共同的反应物是B所以B应是NaCO3溶液.从④可推出能与NaCO3溶液反应生成沉淀的只能是Ba(OH)2溶液,C是Ba(OH)2溶液.再从②推出A应是稀硫酸,余下的③、③能证明D是稀盐酸.
[例5]实验室用铁、氧化钢、硫酸为原料制取铜,某同学设计了两个实验方案:
A:Fe H2SO4—→ H2CuO—→Cu
B:CuO H2SO4—→ CuSO4 Fe—→ Cu
两个实验方案中,最好的是,理由是 .
[解析]这是一道实验方案的评价性试题.方案的评价主要从三方面考虑:①方案的可行性:主要指理论上是否科学合理,操作是否简便易行.经济角度:主要看是否节约试剂.环保角度:主要看是否有利于环保.此题中的A、B两种方案从原理上看都是可行的.但A方案中用Fe和H2SO4反制H2消耗的Fe、H2SO4等原料较多,其次H2还原CuO 需加热,装置和操作较复杂,而B方案中的反应都是在常温下即可进行的,操作要容易得多
【例7】设计一个简单的家庭小实验,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
[解析]这是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简单实验设计题,源于教材第五章的一个家庭小实验.设计实验首先要弄清化学原理,然后根据条件选择药品和实验装置,拟定操作步骤,最后动手进行实验.证明鸡蛋壳含碳酸盐比较容易,只要用鸡蛋壳与酸作用,有二氧化碳放出(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便能证明.但要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便有一个量的问题.因此,在实验中蛋壳取量不能多,加人的酸则必须足量,直至反应不再有气体产生,反应完全后,若残留的固体量很少,才能充分证明.其次要考虑家里不易找到规范实验仪器,要选择代用品,用玻璃杯代替试管作反应器,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作检验二氧化碳的装五,并注意操作程序,确保安全.
答案:(1)取少量洁净的碎鸡蛋壳放人小玻璃杯中,然后加人一些盐酸,立即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盖住,可以看到鸡蛋壳上有大量气泡生成,玻璃片上
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见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证明鸡蛋壳中合碳酸盐.(2)取下玻璃片,继续加人盐酸,直至不再有气体产生,此时看到玻璃杯中残留固体很少,可以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
[例7]访完成鉴别稀硫酸、稀盐酸、氯化钠三种溶液的实验报告.
供选试剂有: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硝酸银溶液、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
实验内容与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化学方程式
(1)用三支试管分别取适量的三种溶液,各
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振荡,观察现象
(2)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学生对物质鉴别和实验报告的书写能力的综合试题.实验报告的填写,叙述要简练,所用试剂要明确,操作步骤尽可能简捷,结论应与实验现象相对应.本题待鉴别物质中:硫酸和盐酸的鉴别要以硫酸的鉴别为出发点选择试剂.(如先考虑用AgNO3鉴别盐酸将会出现干扰现象,从而影响硫酸的鉴别).
实验内容与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化学方程式
1.(略)
一支试管中溶液呈紫色另两支试管中溶液呈红色
溶液呈紫色的试管中原溶液是NaCl溶液
2.另取二交试管分别取余下两
种溶液适量,各滴入少量BaCl2
溶液,振荡
一支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另一支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原溶液是稀硫酸
H2SO4+BaCl2==BaSO4↓+2HCl
无明显现象的原溶液是稀盐酸
[例10]某校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废墨水瓶、单孔胶塞、T型玻璃管、医用一次性输液管(带针头及控液问)、小气球等用品制作了一个“多功能”气体发生器.如图所示.该装置不但能进行某些气体的制取,而且还能进行气体的某些性质实验.根据以上所述,请思考并回答:如何用该装置完成N重要性质的实验阿燃性、还原性、密度),写出操作步骤及现象.
[解析]这是一道以实验原理为依托,代用品实验装置为载体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实验动手能力、灵活应用知识能力的实验题.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掌握实验原理(反应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并结合现有实验环境及条件去考虑,即可顺利解答.
答案:(1)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往T型玻璃管右端放人少量CuO粉末 (CuO粉末两端可放少许耐热的玻璃丝或石棉,以防CtlO被氢气流吹走),墨水瓶中放人适量的锌粒和稀硫酸并用胶塞塞紧.
(2)打开控气阀通氢气一段时间后,在针头处点燃氢气 并可看到产生淡蓝色火焰(金属针头无干扰成分又能防止回 火,避免H2不纯而引起爆炸).
(3)将针头火焰移至玻璃管下方CuO粉处加热,一段时后玻璃管内黑色的 CuO粉末逐渐变为光亮的红色(实验操作装置图如图30).
(4)关闭控制阀,气体进人小气球并逐渐膨胀变大,取 下气球用线系住放飞,即可顺利完成H2可燃性、还原性、密度等性质的验证.
(4学实验)
1.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下列仪器中,可与烧瓶、试管、蒸发皿归为一类的是()
A、漏斗 B、量筒 C、集气瓶 D、烧杯
2、有四瓶无色气体,分别是空气、氢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一次就能鉴别出它们的物质是
A、带有火星的木条 B、澄清的石灰水
C、燃烧着的木条 D、紫色石蕊试液
3、描述锌和盐酸反应的现象较贴切的是()
A、有大量氢气生成 B、溶液剧烈沸腾
C、锌表面放出大量气泡,锌逐渐溶解
D、有大量气泡从溶液里逸出后变成氢气
4、氢气还原氧化钢的实验步骤有:①向氢气发生装置装人药品;②往盛有CuO的试管中通 入H2;③停止通H2;④停止加热;⑤加热试管;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⑦检验N的纯度.下列表示操作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A)⑥①⑦②⑤④③
(B)①⑥⑦②③④⑤
(C)⑥①⑤⑦②③④
(D)①⑥⑦⑤②③④
5、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右盘上的硅码为5克,游码在0.4克的位置上,指针指向最右端,所称药品质量是()
A、5.4克 B、不足5.4克 C、超过5.4克 D、4.6克
6、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下列物质,不能用稀盐酸浸泡除去的是()
A、盛石灰水后留下的白膜 B、试管内壁上附着的铁锈
C、用氢气还原氧化钢后留下的红色固体
D、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留下的红褐色固体
7、某学生的实验报告册中有以下实验数据,其中正确的是()
A、用 10mL量筒量取 6.25mL稀硫酸
B、用广泛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为3.5
C、用托盘天平称取7.9g氧化铜粉
D、温度计上显示的室温读数为25.68℃
8、在实验室做化学实验,发生下列事故时,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衣服沾上大量浓氢氧化钠溶液,需将此衣服浸没在盛有水的面盆中
B、皮肤上溅上浓硫酸,用水冲洗
C、不慎将酸液溅到眼中,应立即闭住眼睛,流出眼泪将酸液带出
D、实验桌上酒精灯倾翻,酒精流在桌面上并着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9、食醋是醋酸的稀溶液.某同学准备在家中进行验证食醋具有酸的某一条通性的实验,他选择了下列物质,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木炭 B、大理石 C、铁钉 D、铁锈
二、填空题
(1)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很多是有腐蚀性或有毒的.在使用药品时为了保证安全,必须注意做到“三不准”,不准 , 不准 ,不准 .
(2)液体药品通常存放在、瓶里,取用时先把瓶塞拿下、在桌面上;倾到药液时,瓶子的标签应,其原因是 .
(3)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取干燥的固体药品2.3g,称量完后才发现,药品和破码的位置放颠倒了,此时,所称药品的实际质量是
(6)实验室欲配制 50g质量分数为 5%的 NaCl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实验的操作步骤为
②甲同学在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食盐和祛码的位置放颠倒,这将导致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填“偏大”、“偏小”、“不变”,下同);乙同学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这将导致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
三.筒答题
(1)如果用滴管取1/3mL的液体于试管中,应如何操作?
(2)“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课里,某学生取一根纱窗细铁丝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等实验现象.此实验失败的原因之一可能是 .
第三篇:2018年陕西省中考物理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
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透明玻璃板一块,支架4个,白纸一张,铅笔一支,刻度尺一把,直角尺一把,光屏),检查完毕后,举手示意,经监考老师同意后,开始实验。
2.将一张白纸平铺于水平实验台上,用铅笔画一道横线,将平面镜组装在这道横线上,。注意要让平面镜与桌面垂直,否则会造成重影。
3.将一个支架放置于平面镜前某一位置处,蹲下来观察支架在平面镜中所形成的像;观察完毕后,将光屏放在平面镜后去呈接像,看能否得到像。
4.在平面镜后放置一个完全相同的支架,移动该支架的位置,让其与像完全重合时,标记出物与像的位置分别为A和A′。
5.拿掉平面镜后面的支架,任意改变平面镜前支架的位置,蹲下来观察支架在平面镜中所形成的像;观察完毕后,将光屏放在平面镜后去呈接像,看能否得到像。 6. 在平面镜后放置一个完全相同的支架,移动该支架的位置,让其与像完全重合时,标记出物与像的位置分别为B和B′。
7.移开平面镜,在白纸上标注出镜子的背面,用虚线连接A A′和B B′,用直角尺测量是否垂直,标注出垂直符号。
8.用直尺分别测量出A和A′、B和B′到镜面的距离,在图上标出这段距离,并填入表格中。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9.将试题中的实验结论填写完整。
10.将实验器材放回原样,完毕后,举手示意,经监考老师同意后,离开考场。
实验
二、探究串联电路电压关系
1. 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的同时摆放实验器材,电源---开关---灯泡L12.5V---灯泡L22.5V摆成串联电路,将电压表放在L1正下或正上方。检查完毕后,举手示意,经监考老师同意后开始实验。
2.用导线依次连接电源---开关---灯泡L1---灯泡L2成串联电路后再将电压表并联在L1两端。注意在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
3.用开关试触,检查电压表所选量程是否得当,“+”“-”接线柱有无接反。 4.闭合开关,读出电压表示数填写在表格内。
5.断开开关,再将电压表并联在L2两端,闭合开关读出电压表示数填写在表格内。
6.断开开关,将电压表并联在L1L2两端测出总电压,读出电压表示数填写在表格内。
7.断开开关,将L2的灯泡更换为3.8V的灯泡L3,再将电压表并联在L3两端,闭合开关,读出电压表示数填写在表格内。
8.断开开关,再将电压表并联在L1两端,闭合开关读出电压表示数填写在表格内。
9断开开关,将电压表并联在L1L3两端测出总电压,读出电压表示数填写在表格内。
10. 断开开关,填写实验结论。
11.整理实验器材,将实验器材放回原样,完毕后,举手示意,经监考老师同意后,离开考场。
实验
三、探究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的同时摆放实验器材,电源---开关---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将电压表放在定值电阻的正下或正上方。检查完毕后,举手示意,经监考老师同意后开始实验。
2.按先串后并的方法连接实验电路,注意在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滑动变阻器要放在最大阻值处。
3.用开关试触,检查电路中电流表、电压表所选量程是否得当,“+”“-”接线柱有无接反。
4.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变为1v,记录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填写在表格中。
5.再次移动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变为2.0v,记录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填写在表格中。
6.再次移动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变为3.0v,记录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填写在表格中。
7.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移至最大阻值处,断开开关,填写实验结论。
8. 将实验器材放回原样,完毕后,举手示意,经监考老师同意后,离开考场。
实验
四、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检查实验器材。(看器材是否齐全。看清各表的量程以及分度值,将开关断开。)在检查实验器材的同时摆放实验器材。摆放结束后举手向监考老师示意,经监考老师同意后,开始实验。
2.用导线顺次连接除电压表以外的用电器,连接时开关要断开,滑动变阻器要移动要最大值处,连接完毕后,将电压表并于小灯泡两端。 3.用开关试触,检查电路。
4.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等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2.5v。 5.观察小灯泡的亮度,正确记录小灯泡亮度和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 6.将滑动变阻器移至最大阻值处,断开开关,用电功率公式P=UI计算出小灯泡额定功率,填入表中。
7.再次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低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等于2V。
8.观察比较小灯泡的亮度,正确记录小灯泡亮度和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填入表中。
9. 将滑动变阻器移至最大阻值处,断开开关,用电功率公式P=UI计算出小灯泡实际功率,填入表中。
10. 整理实验器材,整理完毕后,举手示意,经监考老师允许后,离开考场。
实验
五、用剩液法测盐水密度
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托盘天平及砝码一套,镊子,100ml量筒一个,大烧杯一个(内装盐水),小烧杯一个。抹布一块)检查完毕后,举手示意,经监考老师同意后开始实验。不能忘记检查砝码盒!并将砝码盒放置在右盘跟前。 2.将天平放置在水平实验台上,用镊子将游码归零,用平衡螺母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注意要控制好天平到人的距离,不要离的太近也不要离的太远,要方便完成质量测量,天平调节好后,不允许再移动天平的位置。 3.将大烧杯中的盐水向小烧杯倒入20ml,估测它的总质量后,将其放置于天平的左盘中,选择合适的砝码由大到小的顺序用镊子夹取砝码,调节游码,使天平的横梁再次平衡。注意平衡的标准:让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或指针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右摆动幅度相等。 4.读出天平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和游码对应的刻度值,相加得到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填入表格中。
5.取下小烧杯,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将游码归零。
6.将小烧杯中的盐水向量筒中倒入10ml。将体积v填入表格中。注意在倒入液体时,眼睛紧盯液体的凹液面。 7.将剩余盐水的小烧杯放在天平的左盘中,称其总质量m2。将数据填入表格中。 8.将小烧杯取下,用镊子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将游码归零。 9.计算出量筒中液体的质量m= m1- m2
10.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盐水的密度,填入表格。
11.将实验器材放回原样,完毕后,举手示意,经监考老师同意后,离开考场。
实验
六、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 检查实验器材,经监考老师同意后,方可进行实验。 2. 组装实验器材,利用平衡螺母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3. 在杠杆在左端第二格挂一个钩码,在右端第一格挂两个钩码,保持平衡,同时记录实验数据。
4. 调节杠杆两端钩码的位置,将右端钩码向外移动一格,左端钩码向外移动三格。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保持平衡,同时记录实验数据。
5. 给杠杆左端增加一个钩码,挂在左端第二格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保持平衡,同时记录实验数据。 6. 综合3次实验,得出实验结论。 7. 整理实验器材,举手示意,离开考场。
第四篇:最新基本农田操作步骤
基本农田提供两套数据:基本农田现状数据和基本农田最终数据。
1、基本农田现状数据的制作:
(1)、数据结构升级(为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增加是否补划、备注两个属性字段和基本农田保护图斑增加是否补划、地类备注)。
(2)、利用编号工具/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编号生成保护片块编号。 (3)、利用提取基本农田图斑功能提取基本农田图斑。 (4)、生成基本农田编号。
(5)、利用基本农田图斑面积重算,自动填写基本农田地类面积。 (6)、利用基本农田保护块面积重算,自动填写基本农田块面积。 (7)、数据汇总。
(8)、打印出表,输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汇总表(报省)。
2、基本农田最终数据
(1)、针对最终基本农田图斑,去掉除耕地、园地、林地(不包括灌木林)、人工牧草地、可调整坑塘水面地类(指现状基本农田中结构调整为优质园地、林地、高产人工牧草地、精养鱼塘等)之外的其他地类。
(2)、根据处理好的基本农田图斑利用条件合并功能得到基本农田保护片块。
(3)、对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填写是否补划,有Y、N和空值三种情况。调入备注为TR的填写Y,调入备注为DH的为空,其他的填写N. (4)、利用编号工具/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编号生成保护片块编号。 (5)、利用提取基本农田图斑功能提取基本农田图斑。 (6)、生成基本农田编号。
(7)、利用根据文件赋属性功能,根据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对基本农田保护图斑填写是否补划属性(补划汇总表依据的就是基本农田保护图斑是否补划字段)。
(8)、利用基本农田图斑面积重算,自动填写基本农田地类面积。 (9)、利用基本农田保护块面积重算,自动填写基本农田块面积 (10)、数据汇总。
(11)、打印出表,输出一下五张表: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面积汇总表(报省);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面积汇总表(报国家);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面积统计表;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补划汇总表;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面积汇总表(弹性区)。 说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面积汇总表(调出)需要大家手工得到具体算法如下: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面积汇总表(调出)=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面积汇总表(现状上图)-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面积汇总表(调出后补划前)。
第五篇:实验步骤
2.2.3.1最佳蒸煮时间测定
参照Aproved Method 66-50(AACC2000)。将面片切成长10cm的面条,取大约30根,用500mL蒸馏水在电磁炉上,以小火烹煮(尚朋堂的电磁炉在90℃档上,水处于微沸状态)。煮3min后每30s取一根面条,用小刀切开横截面,观察横截面有无白心,记录白心刚好消失的时间为最佳蒸煮时间。
2.2.3.2面条吸水率测定
准确称取25g左右(精确到0.01g)面条放入500mL沸腾的蒸馏水中煮到最佳蒸煮时间,立即用漏勺捞出,再用50mL蒸馏水冲淋,收集煮面及冲淋的水,室温下将面条沥干5分钟,准确称量,计算公司如下:
公式:面条吸水率(%) =(W2-W1)/ W1×100
W2 —蒸煮后面条重量,g
W1 —蒸煮前面条重量,g
2.2.3.3蒸煮损失率测定
预先称收集有煮面及冲淋的水500mL烧杯的重量(精确至0.01g),在温度为105℃的烘箱内将其蒸发干,干燥后的烧杯冷却后称重,直至恒重,精确至0.01g。
M2公式:L100%M1*(100M)
M2—烘至恒重干物质重量,g
M1—煮前面条质量,g
M—面条含水量,%
2.2.3.4熟面拉伸(Kieffer)测定
将速冻面块复热后,在冷水(0~5℃)中浸泡1min后在质构仪TA-XT2i上用A/KIE探头测
定,每组数据测6个平行样,取平均值。参数设定如下:
参数设定:
Test Made and Option: Measure force in tension
Pre Test Speed: 2.0mm/secTest Speed: 3.0mm/sec
Post-Test Speed: 10.0mm/secDistance: 40mm
Trigger Force: 5.0g
2.2.3.5剪切力(Firmness)测定
将速冻面块复热后,在冷水(0~5℃)中浸泡1min后在质构仪上选用A/LKB-F轻型切刀测
定,每组数据测6个平行样,取平均值。
参数设定:
Test Made and Option: Measure force in compression
Pre Test Speed: 1.0mm/secTest Speed: 0.5mm/sec
Post-Test Speed: 10.0mm/secForce: 2000.0g
Trigger Force: 5.0g
2.2.3.6TPA(质构剖面分析Texture Profile Analysis)测定
将速冻面块复热后,在冷水(0~5℃)中浸泡1min后,用TPA探头测定,铝合金材料,探头宽度与长度分别为:5mm和50mm。TPA测试是通过两次下压完成对样品的测试,每次下压过程均包含下压和收回两个阶段。TPA各参数设置及意义如下:
参数设定:
Pre-Test Speed: 1.0mm/secTest Speed:0.80mm/sec Post-Test Speed: 0.8mm/secTarget Mode: Strain Strain: 70.00%Time: 3.00sec Trigger Force: 5.0gTare Mode:
随着蒸煮时间的增加,吸水率随之增大,蒸煮损失也逐渐变大。这是因为随着面条蒸煮时间增加,淀粉的糊化更加完全,吸水量逐渐增加,同时面条淀粉和蛋白的溶出量也增加。
表2-4 蒸煮时间对速冻熟面质构品质的影响
剪切 拉伸 拉伸距
蒸煮时间
TPA
力(g) 力(g) 离(mm) 硬度(g) 粘着性 弹性 粘聚性 咀嚼性(g) 回复性 483.08 27.12 85.29 1068.44 504.91 26.98 87.01 1117.30 460.09 24.68 78.58 1028.97 460.8022.37 77.18 1019.39
28.47 0.93 28.14 0.95 25.36 0.95 23.57 0.93
0.54 0.54 0.53 0.53
540.19 567.69 518.68 507.31
0.40 0.41 0.41 0.43
6 8 10 12
由表3-2可以看出,在不同蒸煮时间下,煮8min时质构测得的剪切力、拉伸指标和TPA指标都较强,而煮10min,12min,使得面条蒸煮时间过长,所以速冻熟面品质变差,面条整体口感偏软。
蒸煮过程对面条品质变化影响很大,因此要严格控制蒸煮时间及其蒸煮方式。本实验过程中,蒸煮8min时面条内部白心全部消失,且质构指标和蒸煮指标表现最好。因此,确定蒸煮时间为8min。
随着复热时间的增加,吸水率随之增大,蒸煮损失也逐渐变大。
表2-7 复热时间对速冻熟面质构品质的影响
复热时间 40 60 80 100
剪切 拉伸 拉伸距
TPA
力(g) 力(g) 离(mm) 硬度(g) 粘着性 弹性 粘聚性 咀嚼性(g) 回复性 471.69 83.0026.29 1015.9626.97 0.95 472.30 82.4525.50 1001.7923.60 0.92 455.80 78.4123.63
972.8133.22 0.94
0.55 0.54 0.54 0.54
527.85 517.65 513.55 506.63
0.43 0.43 0.42 0.43
455.95 77.6322.718 980.4530.12 0.95
由表2-7可以看出,在不同复热时间下,复热40s和60s时质构测得的剪切力、拉伸指标和TPA指标都较强,而复热80s,100s,使得速冻熟面复热时间过长,所以速冻熟面品质变差,面条整体口感偏软。
本实验过程中,复热60s时速冻面块刚好全部化开,且质构指标和蒸煮指标表现最好。因此,确定复热时间为6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