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约翰大教堂的导游词
第一篇:圣约翰大教堂的导游词
圣索菲亚大教堂导游词
先生们、女士们: 展现在您面丽的是匹尔地匹取人浏尔止戮兰—圣•索菲亚教堂。那么,为何能在哈尔滨修建这样一座大教堂呢?20世纪初叶,随着中东铁路建成通车,哈尔滨迅速成为中国近代一座有国际影响的北方大城市,华洋杂处,商贾云集,东正教空前发展,建立了许多教堂,始建于1907年3月的索菲亚教堂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座。索菲亚教堂原是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修建的随军教堂,原为木制结构,规模较小。随着东正教徒的增加,1923年9月索菲亚教堂在现址进行重建,1932年竣工,历时9年。教堂通高53.35米,占地面积721平方米,教堂外观富丽堂皇,典雅脱俗,是拜占庭式建筑的典型代表。现在,我们看到的修复后的教堂与当年教堂保持了一致风格,这巨型的洋葱头式大弯顶是典型的俄罗斯建筑的屋顶形式,宏伟壮观的构思可以同
索菲亚教堂的篷顶以主窍顶为轴心,分布于主穹顶的前、后、左、右,四个帐篷大小不一,装饰十分精美,与主穹顶形成了主从结构,由若干连续拱券托起的篷顶,特别是“帐篷顶”上火焰形尖券,以惯用的篷顶冠戴小洋葱头式请穹而结束的设计手法,既衬托出大穹顶的雄浑气势,又突出反映了整个外墙体华丽多彩的细部。
教堂的外墙体,采用平面十字不等臂对称布局。外墙体主体为清水红砖结构的多面体,形体构造复杂,砌工精细。墙体以大小套叠的砖砌拱券构成母体,组成的细部丰富而生动。位于大穹顶下方的是一个16面体的大鼓座,鼓座的每一个侧面都开了一个高侧窗,檐口装饰线角为花瓣形和神乳体。鼓座下部经过多层线角过渡到下层八面体的大柱墩。底部棱、角、线和谐连接,为罗马风格的连续拱券的设计风格。这儿十个窗两侧砌成的壁柱方圆相连,为整个建筑平添了几分异域风情。
下面,请跟我走进教堂。教堂的内部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君士坦丁堡的索菲亚教堂的穹顶气氛。教堂巨大的穹顶构成了极其宏伟壮观的空间轮廓一您现在从大厅中央向_卜望去,是否感觉到由这4个大帆拱托起的如此巨大的带有宗教图案的大弯顶内墙面富丽堂皇而又高雅别致?
教堂正门篷顶为钟楼,悬挂着1大6小共7座乐钟。那座最大的乐钟由响铜铸成。乐钟重达1,8吨.最大直径为1.425米,临近钟耳和钟的底部装饰的是规则花边。钟的中部雕有4个圣像,以8个规则的连形花边上的古俄文注明的是铸造年代,6座小乐钟可以奏出6个不同音符,每逢重要宗教节日,敲钟人把7座钟槌上绳子系于身体不同部位,手足并用,有节奏地拉动钟绳,铿锵的钟声响彻云霄,据说当时连几十公里外的阿城居民也会听到这钟声乐曲,堪称哈尔滨的一大奇观。
索菲亚教堂的主穹顶,4个小帐篷顶及后屋顶共有6个十字架。同基督教的十字架相比,东正教十字架上方有一处平行略短的横杆,下方有一处倾斜的横杆。索菲亚教堂十字架主干仍是东正教十字架的形式,但在主十字架上又加装几处横竖杆,使十字架在横杆、竖杆的局部又形成数个小十字,使十字架显得整体饱满、线条柔和。十字架通过类似洋葱头状球体与主穹顶相连,与帐篷顶或屋顶相连接,球体下方过渡为圆柱体,还加装莲花座。十字架通体是金黄色,与绿色的穹顶、帐篷顶互相映衬,使整个教堂愈发显得雄伟恢宏、高贵典雅。
索菲亚教堂共有“一主两辅”三处唱诗台,处于两侧耳门门厅上的是辅唱诗台,与两处小圣所相对,兀然突出在半空中,成为二层平台,给大厅硕大的空间平添了一个层次。位于正门门厅上的是主唱诗台,由左侧楼梯可以上去,与左侧小唱诗台有走廊相连。主唱诗台的前面敞开,其他方向以墙面、屋顶进行封闭,面积约20平方米,可容纳4人。在众所周知的那个“文化大革命”年代,这座曾经满载历史见证的文化遗产,竟然遭到了破坏,教堂主体伤痕累累,7座乐钟全部遗失,6处十字架全部被拉倒,主唱诗台的地板严重破损,墙面破损严重。教堂面目全非,人去楼空。后来,教堂周围又建起了商用住宅大楼,将教堂紧紧地包围在里面。
尽管如此,这座精美独特、宏伟壮观的大教堂仍吸引国内外各方人上对她的关注。1986年,被哈尔滨市政府列为市级一类保护建筑;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第四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因为教堂周围民宅林立,店铺接踵,教堂内部曾作为材料仓库,木制品、易燃品堆积如山,火灾隐患严重。1997年5月,哈尔滨市政府作出了修复索菲亚教堂的决定。用22天,动迁单位、民宅、个体摊位369户,拆除旧建筑1.4万平方米;用15天,筹集捐款1以减)多万元;经80天的昼夜奋战,将遮蔽了0年、饱经沧桑的索菲亚教堂恢复了历史原貌。金秋的哈尔滨迎来了一个崭新的索菲亚教堂,她已经重新冠名为哈尔滨市建筑艺术馆,馆内展出的是哈尔滨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建筑风格的图片、文字介绍及建筑模型展览,这里已成为一座展示、弘扬建筑艺术及历史文化的基地。
教堂周围辟建的这座敞开式文化、休闲广场,总面积为6648平方米,具有中世纪的建筑风格。地面以花岗岩为主硬铺装,广场南北两侧设有块状绿地,J‘一场内的每一件饰物,大到广场绿化树木,小到座椅、围栏、灯饰都采用欧式风格设计,与教堂相辉映,具有浓郁的欧式风情。厂一场正门入口处由宽10米、高0.4米的三步花岗岩台组成,台阶两侧分布着两个侧门,南北侧人口是防滑坡道,这两个坡道不但可以作为汽车的出人口,而且可以为残疾人进入厂‘场提供方便。
今天的哈尔滨市建筑艺术馆及建筑艺术J一场,在阳光的映照下典雅脱俗,在灯光的映衬下金碧辉煌,她1I.以独有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迎接每一位来访的游客。
各位朋友,通过参观建筑艺术馆,您一定对哈尔滨建筑艺术风格和城市的发展有了大概的了解,但我们更希望通过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哈尔滨。
第二篇: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的导游词
哈尔滨圣索菲亚大教堂位于黑龙江哈尔滨市松北区世纪大道1号,是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通高53.35米,占地面积721平方米,是拜占庭式建筑的典型代表。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导游词,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导游词1
下面我们要去参观索菲亚教堂广场,路过兆麟街(提及一曼街,靖宇街和尚志大街)是一烈士得名字命名得,现在我们旧到了索菲亚教堂,它是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那么为何在哈尔滨建了这样一座大教堂呢?二十世纪初叶,随着中东铁路建成正式通车,哈尔滨迅速成为中国近代一座很有国际影响的北方大城市,华洋杂处,商贾云集,东正教空前发展,建立许多教堂,始建于1920___年3月的索菲亚教堂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她原来是西伯利亚步兵师修建的随军教堂,原为木质结构,规模较小,随着东正教徒的增加,1920___年9月索菲亚教堂在现在地方进行了重建,1932年11月竣工,历时9年。教堂全高53.35米,占地面积721平方米,教堂外观富丽堂皇,典雅脱俗,是拜占庭式建筑的典型代表。
目前,我们看到的修复后的教堂与当年教堂风格保持了一致,这矩形的洋葱头式典型的俄罗斯建筑的屋面形式,索菲亚教堂的蓬顶以主穹顶为轴心,分布与主穹顶的前后左右四个帐篷大小不一,装饰十分精美与主穹顶形成了主从结构,东正教同教堂的十字架相比,东正教十字架上方有一处平行略短的横杆,下方有一处倾斜的横杆。在战争年代,这座教堂曾经洗礼虔诚的教徒,这座曾经满载历时见证的文化遗产,竟然遭到了无情的洗劫,是教堂主体伤痕累累,七座乐钟全部遗失,六处十字架全部被拉倒,教堂面目全非,人去楼空。后来教堂周围又建起乐商用住宅大楼,将教堂包围在里面。
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导游词2
尽管如此,这座精美独特,宏伟壮观的大教堂仍然没有挡住国内外人士对它的关注,1986年被市政府列为市级一列保护建筑,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第四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教堂周围民宅林立,木质品堆积如山,火灾隐患严重。1997年5月,市政府果断作出乐修复索菲亚的决定。22天动迁公企,民宅等369户,经过80天的昼夜奋战,将遮蔽30年,饱经沧桑的索菲亚教堂恢复乐历史原貌。金秋的哈尔滨迎来乐一个崭新的索菲亚,它重新命名为哈尔滨市建筑艺术馆。内部多是哈尔滨历史图片,文字介绍,如果有人要去参观,要单独买门票。教堂周围开辟乐休闲广场,总面积6648平方米,具有中世纪的建筑风格。地面以花岗岩为主,广场南北两侧设有块状绿地,广场内的每一件事物,大到广场绿化树木,小到座椅、围栏都采用欧式风格设计,与教堂相辉映,具有浓郁的欧式风情。
今天的哈尔滨建筑艺术馆里面市空的,已经没有牧师,也不再座礼拜,它作为独特的建筑来展示哈尔滨的风景,大家可以感觉到在阳光的辉映下,它将以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迎接每一位来访游客。
它的对面是哈尔滨第一百货公司,它是一架钢琴式建筑,那我们照相最好的位置式在台阶上,可以找到教堂的全景。广场中心冬天有大的冰雕建筑,夏天时特别大的音乐喷泉。给大家30分钟自由参观,合影留念。
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导游词3
圣索菲亚教堂位于哈尔滨市内,是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通高53.35米,占地面积721平方米,是拜占庭式建筑的典型代表。1986年列为市级一类保护建筑;96年11月,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7年6月,圣索菲亚教堂修复并更名为哈尔滨市建筑艺术馆。
圣索菲亚教堂巍峨壮美,具有浓郁的异国情调,成为哈尔滨市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线;她历尽风雨,饱经风霜,是沙俄入侵东北的历史见证和重要遗迹。 公元1920___年,随着中东铁路建成通车,沙俄军队也侵入了哈尔滨。为了稳定远离家乡士兵的军心,1920___年,圣索非亚教堂破土动工,当年落成。1920___年9月27日,圣索非亚教堂举行了第二次重建奠基典礼,一座富丽堂皇,典雅超俗的建筑精品竣工落成。
圣索菲亚教堂气势恢弘,精美绝伦。教堂平面设计为东西向拉丁十字,墙体全部采用清水红砖,上冠为巨大饱满的洋葱头穹顶,统率着四翼大小不同的帐蓬顶,形成主从式的布局。四个楼层之间有楼梯相连,前后左右有四个门出入。正门顶部为钟楼,7座响铜铸制的乐钟恰好是7个音符,由训练有素的敲钟人手脚并用,敲打出抑扬顿挫的钟声。
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导游词4
公元1920___年,随着中东铁路的建成通车,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也侵入了哈尔滨。沙俄为了稳定远离家乡士兵的军心,于1920___年破土动工建造圣索非亚教堂,当年一座全木结构的教堂落成,用作该步兵师的随军教堂。1920___年9月27日,圣索非亚教堂举行了第二次重建奠基典礼,经过长达9年的精心施工,一座富丽堂皇,典雅超俗的建筑精品竣工落成。
哈尔滨圣索菲亚大教堂(6)圣索菲亚教堂气势恢弘,精美绝伦。教堂的墙体全部采用清水红砖,上冠巨大饱满的洋葱头穹顶,统率着四翼大小不同的帐篷顶,形成主从式的布局,四个楼层之间有楼梯相连,前后左右有四个门出入。正门顶部为钟楼,7座铜铸制的乐钟恰好是7个音符,由训练有素的敲钟人手脚并用,敲打出抑扬顿挫的钟声。
巍峨壮美的圣索菲亚教堂,构成了哈尔滨独具异国情调的人文景观和城市风情,同时,它又是沙俄入侵东北的历史见证和研究哈尔滨市近代历史的重要珍迹。
现在,教堂内部已经被改建成民族历史博物馆,记录了一些旧社会的事情,甚至有北京的旧貌,有大量工艺品出售,还要收取门票15元才能进入,内部已经失去了东正教教堂的原始面貌,仅仅是外形保留了原貌而已前一阵全国热播的电视剧《夜幕下的哈尔滨》很多镜头就取自这里。
前年索菲亚广场又经过扩建,面积又扩大了不少,风格也别具欧式!
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导游词5
下面我们要去参观索菲亚教堂广场,路过兆麟街(提及一曼街,靖宇街和尚志大街)是一烈士得名字命名得,现在我们旧到了索菲亚教堂,它是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那么为何在哈尔滨建了这样一座大教堂呢?二十世纪初叶,随着中东铁路建成正式通车,哈尔滨迅速成为中国近代一座很有国际影响的北方大城市,华洋杂处,商贾云集,东正教空前发展,建立许多教堂,始建于1907年3月的索菲亚教堂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她原来是西伯利亚步兵师修建的随军教堂,原为木质结构,规模较小,随着东正教徒的增加,1923年9月索菲亚教堂在现在地方进行了重建,1932年11月竣工,历时9年。教堂全高53.35米,占地面积721平方米,教堂外观富丽堂皇,典雅脱俗,是拜占庭式建筑的典型代表。
目前,我们看到的修复后的教堂与当年教堂风格保持了一致,这矩形的洋葱头式典型的俄罗斯建筑的屋面形式,索菲亚教堂的蓬顶以主穹顶为轴心,分布与主穹顶的前后左右四个帐篷大小不一,装饰十分精美与主穹顶形成了主从结构,东正教同教堂的十字架相比,东正教十字架上方有一处平行略短的横杆,下方有一处倾斜的横杆。在战争年代,这座教堂曾经洗礼虔诚的教徒,这座曾经满载历时见证的文化遗产,竟然遭到了无情的洗劫,是教堂主体伤痕累累,七座乐钟全部遗失,六处十字架全部被拉倒,教堂面目全非,人去楼空。后来教堂周围又建起乐商用住宅大楼,将教堂包围在里面。
尽管如此,这座精美独特,宏伟壮观的大教堂仍然没有挡住国内外人士对它的关注,1986年被市政府列为市级一列保护建筑,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第四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教堂周围民宅林立,木质品堆积如山,火灾隐患严重。1997年5月,市政府果断作出乐修复索菲亚的决定。22天动迁公企,民宅等369户,经过80天的昼夜奋战,将遮蔽30年,饱经沧桑的索菲亚教堂恢复乐历史原貌。金秋的哈尔滨迎来乐一个崭新的索菲亚,它重新命名为哈尔滨市建筑艺术馆。内部多是哈尔滨历史图片,文字介绍,如果有人要去参观,要单独买门票。教堂周围开辟乐休闲广场,总面积6648平方米,具有中世纪的建筑风格。地面以花岗岩为主,广场南北两侧设有块状绿地,广场内的每一件事物,大到广场绿化树木,小到座椅、围栏都采用欧式风格设计,与教堂相辉映,具有浓郁的欧式风情。
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的导游词
第三篇:《教堂老鼠的大冒险》读后感
暑假里,我阅读了"长青藤"美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洛伊丝?劳里所写的《教堂老鼠的大冒险》。
《教堂老鼠的大冒险》则是一部关于友谊、责任、荣誉和爱的动物传奇。主要是讲述了在圣巴托罗缪大教堂里住着的一群老鼠。它们可不是一般的老鼠,而是温文尔雅、进退有度、谦卑知礼的"教堂老鼠".它们在女族长希尔德加德的领导下小心翼翼地保持着与人类的距离,维护着同在一个屋檐下的微妙关系。可是眼下,不小心暴露行踪的老鼠们有祸了!神父请来了"除害专家",一年一度的"动物赐福日"也即将到来——那一天,数不清的猫会出现在教堂里!大难当头,希尔德加德必须带领老鼠们进行一次前所未有的大冒险……
紧扣心旋的行动策划、藏在暗处的危机,以及英勇的救援行动,交织在无可挑剔的构思和幽默的冒险情节里,营造出了步步惊心的氛围。阅读的时候,我的心也会随着故事情节,一会紧张,一会开心,更为了小老鼠们的勇敢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好像自己就是它们团队中的一员一样!
我也应该学习小老鼠们勇敢团结的精神,团结友爱,面对各种困境和挑战勇不退缩,都要勇于面对,勇敢克服!
年级:五升六
姓名:季诺
指导老师:李梅
勇敢的心让一切冒险都变成奇迹
——读《教堂老鼠的大冒险》有感
轻轻翻开书的扉页里便进入了一个神奇的教堂。教堂中人与老鼠共存着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关系,这群生活在教堂中的两百一十九只老鼠与平日穿街走巷无恶不作的坏老鼠戛然不同,他们彬彬有礼,聪明机灵,勇敢无畏,而他们的女族长希尔德加德更是一位称职的领袖。他威风凛凛,却又不失体贴,目光长远且知人善任,聪明果断并勇敢坚强。有勇有谋,还心思细腻。长久以来,他用智慧与胆识,统帅着几百只老鼠。活跃带圣巴托罗缪大教堂里。与神父制式等人共享着这一方美妙天地。但现在前所未有的危机,近在眼前:暴露行踪的老鼠们将要面对"大屠杀"的威胁以及即将到来的"动物赐福日"——在那天数不清的猫会出现在教堂里!
当然一个了不起的领袖总能带领族人战胜危机。希雅德佳德从圣经上学来了一项壮举,也为自己的英勇行为添上了一层摩西般的英雄色彩——她。带领族人谱写了一部声势浩大的"出埃及记".靠着博学智者与忠实伙伴的帮助,希尔德加德发动族人的力量,成功破解了大屠杀的危机。其办法巧妙的连我们人类都叹为观止。在行动中勇敢的希尔德加德更是表现出崇高的人格魅力——他冒着生命危险不计前嫌地救出了她的死对头。当老鼠们顺利回到教堂时,他却又做了一件让整群老鼠,生活有巨大翻转的事……
这本书中的老鼠是那样聪明,勇敢,团结。正如书中说的一样,每个动物都是平等的,包括人类,我们要爱护身边每一种动物。动物也都是有感情的,每一个生命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在上帝眼中同样渺小的我们和他们跟人类一样有一颗勇敢的心,所以勇敢的生灵,都应当得到祝福!希尔德加德告诉我们——勇敢的心,让一切冒险都变成奇迹!
——祝筠宜(六年级)
第四篇:沙特尔大教堂上
哥特建筑的代表作:法国沙特尔大教堂(上)
解说:1194年6月,一场猛烈的暴风雨摧毁了巴黎附近的法国小镇沙特尔。闪电击中了镇里的大教堂,大火瞬间吞噬了这个当时基督教世界最重要的圣地,小镇也随之化为废墟。
周瑛琦:大家好,欢迎收看《筑梦天下》,我是周瑛琦。在中世纪被大火焚毁的小镇废墟之上,建起了一座伟大的建筑,它被誉为是法国哥特式建筑高峰期的代表作,代表了中世纪的精神,还藏有圣物、是圣母玛利亚的显圣之所,艺术大师罗丹把它称作“法国的卫城”,它还让小城沙特尔成为著名的宗教朝圣地。有人说它是神圣境界的化身,走进它,你能感觉离神很近;但也有人说,它不过是权贵所利用的工具,是权力斗争和暴力行径的化身。它的故事,很多很多,流传千年。而作为建筑,它更是流芳百世,吸引了无数教徒、游人和建筑从业者。这样一座复杂的建筑背后,究竟隐藏有什么样的故事和玄机,哥特式建筑风格的精髓和中世纪的精神之光又究竟是什么?在这两周节目时间里,我们将向您讲述它:法国沙特尔大教堂的故事。
解说:它被称作“石刻圣经”,历经大革命、二战和多次宗教战争均丝毫无损。它晋身欧洲最壮观的哥特式教堂之列,是中世纪精神与信仰的见证者。它的光影和色彩游戏演绎了千年。哥特尖顶之下,留给后人无尽的探索空间。筑梦天下,走进沙特尔大教堂。
解说:地狱之火彻夜燃烧,小镇成了一片废墟。最大的损失莫过于老教堂和其中保存的圣物--圣母之纱。
解说:传说在基督之前,有个国王梦到一位处女生孩子,这个孩子,就是耶稣,而这位女子,就是圣母玛利亚。老沙特尔教堂正是为了耶稣之母--圣母玛利亚而建,因为它以藏有圣母玛利亚的罩袍而闻名,它是君主秃头查理二世从拜占廷带到沙特尔教堂的一块布,据传,圣母玛利亚在生下耶稣时就批着它,因此这块布也得名“圣母之纱”。
解说:多少年,圣母之纱一直是沙特尔教堂的象征,这里的人们将它视作庇护,并认为圣母玛利亚就住在沙特尔,这里是她的家。公元911年,诺曼底公爵罗洛的军队包围了沙特尔镇,传说战士们一看到圣母像就逃跑,公爵后来也成了虔诚的基督徒。
解说:然而,圣母之纱就这样随教堂被大火焚毁,人们担心这是神在惩罚他们的罪恶,于是纷纷前往教会请求指引。无数中世纪虔诚民众的目光,投向了当时的最高神职人员:沙特尔主教雷诺。
周瑛琦:教堂建筑在中世纪不只是供信徒聚会的场所,它们还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至关重要的“形象工程”。在充当信仰的象征的同时,也折射出当地的政治势力和经济实力。就像今天的摩天大楼一样,那个时候的人们对于教堂的追求,是最大、最高、最华丽,追求的是建筑奇迹,所以规模和高度不断被刷新。而在政教合一的中世纪,兴建一座高大的教堂可以说是教会的“贴金工程”,也是中世纪欧洲政治结构的一部分。沙特尔教堂这个“形象工程”
被毁了,当然要重建。为了筹集人手和资金,雷诺主教给沙特尔的镇民们编织了一个“美丽的谎言”。
解说:教堂焚毁后不久,在一次布道中,沙特尔主教雷诺现身众人之前,并高举手上的一块布,向人们宣告:“当火焰吞噬教堂的时候,有位僧侣保住了圣母之纱。这说明圣母并没有遗弃我们,只是她希望能有一座更大的教堂。”
解说:不管雷诺的说法是真是假,圣母之纱出现得正是时候。看到教堂最重要的圣物仍旧完好,欣喜若狂的民众无不支持沙特尔教堂的重建,并疯狂的投入到教堂的重建计划中。
解说:重建教堂,首先需要将废墟拆掉,然后做出新的设计图。旧的大教堂属于纵长形,但老造型显然无法满足雷诺主教的要求,他希望新的大教堂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管是地标建筑还是形象工程,总之要大、要稳、要流芳百世。
解说:说建就建,设计师改变了原来的长方形,把教堂变成了十字形。而十字形也是哥特式教堂的一大特征。雷诺似乎是要让上帝在天上都能看到这个巨大的十字。如此宏大的野心,却是由三个极为简单的形状构成。
解说:对于中世纪的人而言,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具有独特的和谐性,反映人类想和圣灵合而为一的希望。圆形石纯洁神圣的象征,圆形外可以画出完美的正方形,把正方形沿着对角线一分为二,就成了四个三角形。每一个设计的元素,都是从这三种形状衍生而来。这些形状是中世纪建筑最重要的元素大教堂设计的每个层面都包含了这些形状。
周瑛琦:今天有关沙特尔大教堂建筑师的身份记载,几乎没有。只知道在大火发生后不久,有一名建筑师毛遂自荐,他宣称可以重建起更为壮观、华丽的新教堂,于是被主教雷诺所接受。但有关这位神秘建筑师的身份,无人得知,几乎所有人都只记住了雷诺。设计师的图纸让雷诺主教非常满意,他认为,大教堂落成之后,将呈现出宇宙的秩序,让人类窥见天国的奥妙。但就在这时,一个女人的介入,给沙特尔大教堂的重建蒙上了阴影。她是谁?大教堂的命运究竟如何?下节回来,接着说。
周瑛琦:一听说大教堂将要重建,沙特尔小镇的民众们欢欣鼓舞,都觉得,哇,圣母玛利亚将要回来了。但是,有一个人却偏偏和雷诺教主以及全体镇民作对,她叫布罗斯女伯爵,是全法国最有势力的皇室家族之一,而沙特尔就在她的辖区之内。相传布罗斯常年和雷诺做对,为什么?因为在中世纪,皇室和教会在税收方面都有征税权,在真金白银面前,可想而知,贵族和宗教的碰撞是何等激烈。而对于沙特尔这个面积不大的小镇,他们之间也经常陷入管辖权的斗争。本来教堂被烧毁是正中女伯爵的下怀,自己终于可以独大了,但一听说雷诺竟然要重建教堂,布罗斯当然不爽了,她不择手段地想让教堂重建的计划胎死腹中。
解说:当时的沙特尔小镇分为两块辖地,教堂及附近的地区归教会有所,商人们只需要缴税给教会;而相对教堂较远的地方属于布罗斯的管制范围,她也能拿到这块区域里商人所缴纳的税金。但是布罗斯发现,她所在辖区内的商人除了给自己缴税之外,也许是出于对神的敬畏?他们一直以来还不断地给教会缴税,也就是说,这些商人经常投奔到教会的辖区,这样一来,女伯爵的收入日复一日地下降。
解说:长此以往,女伯爵生怕自己的势力将会日趋式微,地位或许将被雷诺主教所取代。 解说:一轮明争暗斗、阴谋阳谋无所不用其极之后,女伯爵宣布:在她的辖地停征教会税。消息传出,雷诺大为光火,教会的收入减少了。面对图纸上高大的新教堂、教众期待的目光,金钱收入却越来越少,怎么办?
周瑛琦:现在有人估算,重建沙特尔大教堂的经费大概需要10亿美元。然而,1402一个不到一万人口的小镇,要募集10亿美元,那简直是天方夜谭。这也就相当于每个人必须要拿出10万美元才行。尽管圣母之纱奇迹般地逃过一劫,鼓舞了沙特尔的百姓,许多民众甚至倾家荡产地把自身的财产捐献出来。一时之间,全镇的财富都交到了雷诺之手,但相比庞大的建设花费,这仍旧是杯水车薪。不得已之下,雷诺又生出一个点子,他向全欧洲开展了募捐,圣母之纱的光辉是耀眼的,在圣母玛利亚的感召下,大批的捐款纷至沓来。钱的问题,暂时解决了,女伯爵打压教会的阴谋没有成功。这个时候的大教堂,万事俱备,只欠开工。 解说:石匠师傅的蓝图已经完成,可以动工了。大教堂的主体将在就教堂的废墟上重新建立,但两个新增的翼殿都需要新的地基。可是,这么高耸的建筑,需要很牢固的地基,可是没有一个人知道地基应该打多深。石匠师傅评估地基要将近10公尺深,这项任务需要大批劳力,如果找不到人手,大教堂根本盖不成。可是,这么多人手上哪去找呢?还是雷诺聪明,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善加利用镇民对于圣母玛利亚的虔诚信仰,要让全体镇民来参与未来庞大的重建计划。
解说:旧的大教堂内原有一个罗马式唱诗班礼拜堂,雷诺回忆到曾经镇民们非常喜欢这座礼拜堂,把它甚至当做自己的家。于是,雷诺抓住了镇民们对礼拜堂的喜爱,向全镇宣告,这个礼拜堂按原样设计,大家可以照常在这里进行活动,而三间大诗唱班礼拜堂中间将会新增四个小礼拜堂。
解说:这项宣告果然赢得了民众的欢迎,为了大教堂能够迅速恢复重建,大批民众表示愿意无偿为大教堂贡献自己的劳动力。
解说:劳动力的问题解决了,大教堂的其他设计方案也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从材料的选择、外观的设计、工期的安排,都做了详细的标注,一切显得井然有序。但是,教堂建得越高,结构工程问题就越大。为了把拱顶抬高,建筑师采用了飞拱结构,形成大教堂外部的“花冠”减轻拱顶的重量,并抵御风力对墙面和天花板构成的巨大推力。用这种稳定的飞拱结构,不仅可把教堂建的很高,而且也可建成由很多彩绘玻璃窗组成的墙面。
周瑛琦:在沙特尔教堂设计中所涉及到的工程和技术,抵达了中世纪建筑艺术的顶峰,这座高耸的宗教建筑,它在当时的地位就好比今天建筑世界里的迪拜塔,但当时的建筑师和工程师缺乏修建这种巨型建筑的技术和经验。据说沙特尔大教堂竣工后,法国大部分地区都掀起了修建大教堂的热潮,但许多建筑师都因为过于自负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们在建的教堂往往轰然倒塌。相比之下,成功的歌特式建筑拥有力学平衡的科学基础,一切都通过严密的数学和几何学推导而来,而教会里恰好就有不少这样的科学高手,因为这些学科恰好是中世
纪教会学校的教学内容。那么,雷诺手底下的工程师们,是否能够将沙特尔教堂从图纸变成现实呢?
周瑛琦:我们节目曾经提到过,哥特式建筑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尽量让一个密闭的空间里充满光线。作为哥特式早期的教堂,雷诺在光线上提出了一个比以往任何一个教堂都要高的要求,那就是要在尘世间创造出一个不属于尘世的空间,让人看到的是最后在天国看到的景象,能够和上帝在一起。只有这样,才会让信徒造成对神的敬畏。但石匠们很清楚,封闭的空间需要阳光,就需要有大量的窗户,而大量的窗户会严重减损教堂结构的强度,传统的施工方法显然无法达到雷诺的需求。怎么办?
解说:1200年前,罗马竞技场出现的罗马圆拱,往往是用来转移窗户周围的重量,把承重向下和向外分散到周围的墙壁上,为了吸收这些压力,则必须增加墙壁、减少窗户的面积,但这样做明显会破坏雷诺“光”的梦想。
解说:对此,沙特尔教堂的设计师们大胆的尝试把圆拱拉长,形成尖拱,这种设想在当时非常新颖,还没有人能做这么大规模的尝试。尖拱和圆拱不同,它几乎能把所有的重量向下转移,而不是向外分散。优雅的细长圆柱,足以将重力安全地分散,可以减少石材的运用,结构更加稳定轻盈,可以安装主教要求的大片窗户。
解说:这个决定非常冒险,因为这种尖拱设计,从来没有经过大规模的施工检验。
解说:在摸索和修改中,1195年,沙特尔教堂开始打地基。整个工程所需要大量石料开始提上施工日程。在当时,许多有名的教堂都建在水边,在此之前30年,法国兴建的另一座哥特式建筑丰碑:巴黎圣母院就位于塞纳河边上。因为在水路,人们就可以方便的利用船只运送石材,这是当时最为廉价的运输方式。但沙特尔地区大部分是陆地,水上运输无法做到,而如果采取陆路运送石材,则有可能让计划破产。
解说:如果没有廉价的石材来源,再伟大的规划也是白费心机,前途看来一片混沌。
解说:最终,8公里外一处石灰岩层的发现,让所有人喜出望外,宏伟的大教堂终于可以动工了。
周瑛琦:产石地的发现,让主教雷诺松了一口气,没过多久,大批的石匠和义务劳动的民众陆续赶来,组成了一个组织严密的施工团队。管理者把工匠们进行了分类,各自负责一种高度专业化的工作。他们还组建了世界上最早的工会,制订了自己的法律。这些工匠们,按今天的标准说都没有什么文化,然而在建筑工地上,给建筑定调的正是他们,设计师一切大胆的设计,都由他们来完成。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说,石匠就是一个出产建筑师的行业,因为最终,正是石匠们在教会的监控下创造了反映整个时代的大量优美建筑和艺术品,他们在无生命的岩石上留下了中世纪的印记,建筑中所有的雕像和装饰都是中世纪精神和信仰的象征。 解说:没有大教堂就不会有朝圣者,也不会有生意兴隆的商人填满教会的金库。主教雷诺希望,建成后的大教堂能够启发虔诚的信徒,连最顽固的异教徒也能皈依天主,进而让教会成为当地最主要的政治势力。这座被誉为“法国卫城”的伟大建筑,哥特式艺术的集大成者,最终如何由图纸走进现实?下周筑梦天下,为您揭秘。
第五篇:哈尔滨圣索菲亚大教堂调研报告
1. 现代建筑概念:
现代建筑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现代建筑包括20世纪出现的各色各样风格的建筑流派的作品;狭义的现代建筑常常专指在20世纪20年代形成的现代主义建筑。 2. 建筑背景:
哈尔滨圣索菲亚大教堂位于黑龙江哈尔滨市道里区透笼街、地段街、兆麟街、石头道街之间,是原俄国远东地区现存最大的东正教堂,通高53.35米,占地面积721平方米,是拜占庭式建筑的典型代表。始建于一九零七年三月,是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修建的随军教堂。一九一二年改建成砖木结构教堂。一九二三年九月二七日,圣·索菲亚教堂易地现址进行第二次重建,由俄罗斯建筑师克亚西科夫设计,历时九年,一九三二年一一月二五日落成。1996年11月,该教堂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6月,教堂被修复并作为哈尔滨市建筑艺术馆向公众开放。
3. 建筑与城市:
周围城市环境:哈尔滨圣索菲亚大教堂位于哈尔滨中央大街附近,在教堂周围有许多在20世纪初在新艺术运动下建成的老建筑和折中主义建筑,这构成了哈尔滨老城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作为一座受新艺术运动影响的城市,哈尔滨也被称为东方小巴黎。而圣索菲亚大教堂也成为了哈尔滨的地标性建筑。1996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圣·索菲亚教堂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1997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对教堂按原设计进行了全面整修,辟建广场7000平方米,光大了这一重点保护建筑的艺术风貌。如今它作为建筑艺术博物馆,它已成为哈尔滨一处独特的景观,是市民和国内外游人欣赏建筑艺术和休闲娱乐的好场所 与周围道路联系:大教堂位于中央大街附近,地处哈尔滨的中央地带,附近的交通便利,商铺众多,一年四季人来人往,前来参观的旅客络绎不绝。
建筑风格:
公元1903年,随着中东铁路的建成通车,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也侵入了哈尔滨。沙俄为了稳定远离家乡士兵的军心,于1907年破土动工建造圣索非亚教堂,当年一座全木结构的教堂落成,用作该步兵师的随军教堂。1923年9月27日,圣索非亚教堂举行了第二次重建奠基典礼,经过长达9年的精心施工,一座富丽堂皇,典雅超俗的建筑精品竣工落成。
圣索菲亚教堂气势恢弘,精美绝伦。教堂的墙体全部采用清水红砖,上冠巨大饱满的洋葱头穹顶,统率着四翼大小不同的帐篷顶,形成主从式的布局,四个楼层之间有楼梯相连,前后左右有四个门出入。正门顶部为钟楼,7座铜铸制的乐钟恰好是7个音符,由训练有素的敲钟人手脚并用,敲打出抑
扬顿挫的钟声。
巍峨壮美的圣索菲亚教堂,构成了哈尔滨独具异国情调的人文景观和城市风情,同时,它又是沙俄入侵东北的历史见证和研究哈尔滨市近代历史的重要珍迹。
材料 色彩 外形特点 作为一座拜占庭式的东正教教堂,圣索菲亚大教堂有最突出的两个特点——拜占庭式与东正教。 所谓拜占庭式,既圣索菲亚大教堂具有拜占庭式的建筑风格,在这里我来简单的介绍一下“拜占庭”所为何物。
在数个世界前几乎统治世界的神圣罗马帝国由于在其疆域内的莱茵河和多瑙河遭受的一波波的蛮族入侵,迫使神圣罗马帝国于五世纪分裂为二。以罗马城为中心的西罗马帝国,是更具吸引力的脆弱目标。最后的西罗马皇帝于476年被杀。东罗马帝国于此时期存活下来,并以拜占庭帝国之姿重现。 东罗马帝国既是今天史学家所说的“拜占庭帝国”。 330年 君士坦丁大帝迁都君士坦丁堡。(现伊斯坦布尔) 527年 查士丁尼一世成为皇帝。
532年-537年 查士丁尼一世修建“索菲亚大教堂”。 1204年 十字军东征:君士坦丁堡被十字军攻陷。
1261年 拜占庭皇帝迈克尔八世‧帕里奥洛加斯解放君士坦丁堡。 1453年 鄂图曼突厥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
从330-1453就是历史上拜占庭帝国存在的时期。尽管拜占庭的文化和语言大多数是希腊的,但拜占庭人将自己视为罗马人,对东罗马的罗马人来说,这并不自相矛盾。他们的语言是希腊语,他们的文化在许多世纪中是希腊文化,但到7世纪为止他们的官方语言是拉丁语。他们周围的国家(东方的波斯帝国和阿拉伯帝国,西方的欧洲国家,北方的俄罗斯)都将他们称为罗马人。假如有人将他们称为“希腊人”,那么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侮辱,因为“希腊人”表示“原始人”。一直到17世纪这个帝国不被称为拜占庭帝国。从17世纪开始,西方的历史学家为了区分(实际上相当不同的)古代的罗马帝国与中世纪的罗马帝国引入了拜占庭帝国这个称法。这个称呼来源于其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前身:古希腊的殖民地拜占庭城。
东罗马帝国由于其身处的地域和宗教原因产生了独特的文化,区别于西方的传统文化,后来东正教传入俄罗斯,成为俄罗斯的主要宗教,因此拜占庭文化艺术以及建筑风格对俄罗斯的文化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很多俄罗斯建筑都具有拜占庭风格,一如哈尔滨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东正教,作为基督教的重要分支,在当今宗教世界上有很重要的地位,其历史也与拜占庭帝国文化历史密不可分。
在公元313年时,君士坦丁大帝作为第一位笃信基督教的皇帝,在米兰发布了对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的米兰敕令,宣布基督教与其他宗教平等,可以自由传教以及发展。很快,基督教成为了帝国的国教,但在最初罗马帝国未迁都时,基督教并未分裂,但随着神圣罗马帝国的分裂,帝国的权利政治中心的转移,和诸多的外在内在因素,东西罗马帝国的基督教产生了分歧,最终,1054年 教会分裂:君士坦丁堡教会和罗马教廷决裂,从此基督教分成了两个体系——天主教和东正教,当然新教是由于宗教改革而分出的一个派别,在此不做过多介绍。
从此,天主教和东正教就纷争不断,其中内容就不一一赘述了。我们可以看出,之所以拜占庭文化和西方文化产生如此大的差别,除了地域原因外,宗教也是很大的因素。 从教堂的外观来看,我们可以发现明显的拜占庭元素,比如说洋葱头式的圆顶和集中式的结构。拜占庭式的教堂多为集中式或希腊十字式而非拉丁式十字式,而且东正教的仪式正式语言也为希腊语, 其次是俄语和斯拉夫语。除了洋葱头式的圆顶,围绕在大屋顶的周围有四个高耸的尖屋顶,在尖屋顶之上还有洋葱头一般的容器拖着四个别具特色的东正教十字架。这个形状提醒着信徒们蜡烛的火焰,而这火焰会燃烧到天堂。
东正教的十字架不同于传统的拉丁十字架或希腊十字架,在十字架的下段会有一个斜杠,造型特殊,区别于基督教的其他派系。
从结构上来看索菲亚教堂的篷顶以主穹顶为轴心,分布于主穹顶的前后左右四个穹顶大小不一,装饰十分精美,与主穹顶形成了主从结构,由若干连续拱券托起的穹顶,特别是穹顶上火焰形尖券,以惯用的篷顶冠戴小洋葱头式穹顶而结束的设计手法,既衬托出大穹顶的雄浑气势又突出所映了整个外墙体华丽多彩的细部。整个内部结构体现了拜占庭教堂的经典结构,拜占庭式建筑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其典型作法是在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仿佛一个完整的穹顶在四边被发券切割而成,它的重量完全由四个券承担,从而使内部空间获得了极大的自由。进入教堂之后,我们可以看到,教堂内部空间开阔大气,一目了然,配合中央的穹顶,给人一种神圣庄严的感觉。
教堂的外墙体,采用平面十字不等臂对称布局。外墙体主体为清水
教堂内部
红砖结构的多面体,形体构造复杂,砌工精细。配合绿色的屋顶,颜色对比强烈,色彩丰厚,既有变化,也有统一,体现了拜占庭建筑的色彩特点。墙体以大小套叠的拱券构成母体,组成的细部丰富而生动。位于大穹顶下方的是一个16面体的大鼓座,鼓座的第一个段面都开了一个高侧窗,檐口装饰线角为花瓣形和神乳体。鼓座下部经过多层线角过流到下层八面体的大柱墩。底部棱、角、线和谐连接,为罗马拱券的设计风格。这也体现了,拜占庭帝国作为东罗马帝国的遗风。这几十个窗两侧砌成的壁柱方圆相连,为整个建筑平添了几分异域风情。
教堂的内部装饰也很有特点,墙壁上绘满了希腊十字和各种花草,这也是东正教的一种体现,虽然经过百年的时间但从斑驳的壁画中仍能感受到浓厚的异域风情。
建筑内部交通流线:由于最初此教堂为随军教堂,所以面积并不大,在圣堂两侧分别有两个小祭坛,在入口出有侧门可以通往二层钟楼和唱诗台,交通流线并不复杂,一目了然。
空间组织上,教堂由于采用集中式的结构,另教堂内部的空间得到了极大的解放,虽然整个教堂的建筑面积并不大,但在内部却营造了一个极其大气神圣的氛围。相对二层,一层的使用空间更大,可容纳2000人进行宗教活动。
圣索菲亚大教堂给我很大震撼,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西方宗教建筑,所以我的感触很深,我认为,圣索菲亚大教堂虽然建于上个世纪初,可以属于现代建筑,但它的建筑方式,和建筑内涵,都值得我们去了解,去学习。作为原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教堂,它的确体现了拜占庭式建筑的风格,不同于哈尔滨的其他新艺术运动建筑和折衷主义建筑,它的风格特点是独一无二,十分原汁原味的,它既不矫揉造作也不东拼西凑,百年来独树一帜的展现着拜占庭的文化艺术和浓厚的俄罗斯风情。虽然现在我们看不到它当初的内部设置,但是它的外部特征和结构特点却一如既往的呈现在我们眼前,这是让我十分欣慰的。这让我想到了西湖边上的雷锋塔,同样是重建但雷峰塔就是照猫画虎,以现在的技术和结构去附会历史,迎合游客的到来,我认为这是十分不恰当的。既然建筑能传承历史和文化,我们就应该去保护,而不应该为了去复原而欺骗,不应该为了回顾历史而去“创造”历史。
通过这次建筑调研,让我了解了很多历史和建筑上的知识,这让我受益匪浅,在实地调研中,我认为对于历史文物的保护力度还需加强,教堂现在已被改制为建筑艺术博物馆,教堂内的陈设都以不在,换上的是展板和电子导航仪,这样固然是一种办法,但是我认为,对于建筑,特别是这样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我们应该最大程度上的把它还以原貌,这样我们才能完完全全去感受历史的这一份厚重。这才对待历史,对待建筑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