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地质灾害预防管理制度(精选)

地质灾害预防管理制度(精选)

地质灾害预防管理制度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制度的使用越来越多,制度是一种需要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如何制定一个合适的制度?以下是小编为您收集的《地质灾害预防管理制度》,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第一篇:地质灾害预防管理制度地。

地质灾害预防管理制度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制度的使用越来越多,制度是一种需要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如何制定一个合适的制度?以下是小编为您收集的《地质灾害预防管理制度》,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一篇:地质灾害预防管理制度

地质灾害预防管理制度

第一节 汛期值班制度

为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信息渠道畅通,增强应急反应能力,根据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汛期地质灾害值班时间定为每年的5月1日至9月1日。特殊情况下需要提前或推迟值班时间另行通知。

二、汛期值班人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是做好地质灾害日常预警、预防和相关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对辖区内地质灾害点的监测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巡回检查;在出现突发性地质灾害时,迅速、准确、及时上报有关情况;与相关部门做好协调联系,为组织抢险救灾工作提供准确依据。

三、在汛期值班期间,值班领导和值班工作人员不得离区外出。特殊情况必须外出的,须报经分管领导或主管领导批准,并做好工作移交。

四、汛期值班期间,值班领导和值班人员必须保证手机、值班电话24小时处于良好的通讯状态,确保联系畅通。

五、值班人员在接到地质灾害灾情、险情报告时,必须认真做好记录,并将情况及时上报值班领导或主要领导。隐瞒不报或拖延时间上报,造成重大损失的,将追究责任。

第二节 灾情速报制度

一、地质灾害灾情速报的内容包括:地质灾害发生的地点,发生的时间,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发生地质灾害涉及的范围,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情况、发展趋势,以及已经采取的措施等。

二、在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值班中,值班人员接到地质灾害灾情报告时,必须迅速详细了解灾情,做好书面记录,并在规定时间内将详细情况向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报告。

三、汛期值班人员玩忽职守,对地质灾害灾情隐瞒不报或拖延时间上报,造成重大损失的,将追究责任。

第三节 汛前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制度

为掌握地质灾害隐患的分布、发生、发展规律,科学合理编制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特制定本制度。

一、本制度所称的“汛前”是指每年5月1日前;本制度所称的“汛前调查”,是指汛前进行的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的分布、类型、规模、危险程度、危害性等勘测调查活动。

二、排查主要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已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的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三、对已登记在册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点,应向基层了解情况,存在重大隐患的,赴现场调查核实,并设置明显警示标志。

四、排查结束后,及时编制地质灾害排查报告,并将报告主要内容上报相关部门。

第四节 汛中巡查制度

为加强汛期地质灾害监督管理,强化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建设,减少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制定本制度。

一、本制度所称“汛中”是指每年5月1日至9月1日;本制度所称“汛中巡查”是指对辖区范围内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点进行巡回检查。

二、地质灾害汛中灾情险情巡查应做好书面记录。

三、地质灾害汛中巡查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方式进行。

四、巡查中发现新增地质灾害隐患,应查明隐患规模和受威胁人数、潜在经济损失、成因及发展趋势,提出防灾措施,填写《地质灾害隐患报告表》。

五、巡查内容:领导是否重视;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是否到位;监测人员工作是否认真负责;是否采取有效的监测方法;监测记录是否完整;监测人员是否掌握险情发生时组织群众转移的路线、避灾地点;防灾预案制定和落实情况、监测人员及预警信号、值班制度执行情况、交通通讯系统建设情况、隐患点发展趋势等。

六、巡查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第五节 汛后核查制度

为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及时掌握地质灾害点变化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本制度所称“汛后”是指每年9月1日后;本制度所称“汛后核查”是指对辖区范围内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点进行全面复查、核查。

二、汛后要对各隐患点、危险点的发展情况进行总结,研究发展趋势,指导下一防灾预案的制定。每年汛期防灾工作情况进行总结,总结资料应归档。

三、针对本辖区内各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提出监测、搬迁、治理的建议,并通知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四、实地调查时,观察要仔细、描述或素描要客观,记录要清晰。必要时要拍摄照片或视频存档备查。

五、核查结束后,及时编制地质灾害核查报告,并将报告主要内容上报相关部门。

第二篇:预防地质灾害教案

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危害。2.了解监测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性。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增强学生面临地震灾害时的应变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强化学生的科学的人生观,使学生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减灾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

(1)学会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原理分析、比较、归纳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和特点,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形成综合分析总是的能力。

(2)地质灾害的防御。 2.难点

分析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 3.解决方法

充分利用地图、示意图、景观图片及录像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具准备

投影片:地震构造示意图;“世界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火山构造示意图;“我国地震和泥石流的分布”图。

景观图片:地震后的废墟;火山喷发的景观;滑坡及泥石流景观。 录像:《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发生过程》。

五、学生活动设计

1.通过看录像、读图及观察景观图,使学生了解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危害。

2.通过讨论分析认识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和如何防御地质灾害。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危害,并培养运用旧知识分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地震防御措施的讨论,增强学生临灾的应变能力。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关于地质灾害的概念

可与前面学过的气象灾害作对比,引导学生分析出气象灾害是由于大气运动造成的,而地质灾害则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即它们是内力和外力作用形成的。 2.关于地震 [播放录像]《地震》 [投影片]地震构造示意图。

[提问,启发讨论](1)什么是地震?它是怎样产生的? (2)什么是震源、震中和震中距? (3)地震的大小用什么来表示? [投影片]“世界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

[提问]指出世界两大地震带分布在哪里?与我国的关系如何?学生回答。

[提示]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景观图]地震后的废墟。 [展示资料]地震所造成的损失。 [归纳]地震是一种最严重的地质灾害。 3.关于火山喷发 [景观图]火山喷发。 了解火山喷发的现象。 [播放录像]《发山喷发》

[教师提示]带着以下问题观看录像片。 (1)片中流动的红色物体是什么?

(2)覆盖在建筑物上的灰黑色的物质是什么? (3)这些物质来自何处? (4)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 [投影片]火山构造示意图。

[提问](1)简述火山的构造;(2)说明火山与火山喷发的区别。 学生回答。 [提问复习旧知识] (1)火山按其活动情况可分为哪三类?(活火山、休眠火山、死火山)

(2)我国各类火山的分布如何?(我国的活火山主要分布在台湾和新疆境内,他们在人类历史时期作周期性喷发;黑龙江的五大连池是休眠火山,他长期熄灭,有时又突然喷发;山西的死火山群,在人类历史以来没有重新喷发过。)

[提问]火山喷发会带来哪些灾害?会不会对人类活动产生有利的影响?

学生集体讨论、发言。

[提示]太平洋上的夏威夷群岛就是由于火山喷发形成的;在印度尼西亚人们愿意在火山周围进行农业生产,因为火山喷发后的土壤变得比较肥沃。

4.关于滑坡和泥石流

[提问,引导讨论]带着以下问题看书第134页—第135页及录像片 (1)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哪些地方? (2)它们主要是由哪种外力作用形成的? (3)滑坡和泥石流在哪些条件下容易发生? (4)区分滑坡和泥石流发生过程的异同。 [播放录像]《泥石流发生过程》。 [景观图片]滑坡、泥石流。 学生就近分组进行讨论。 [教师归纳] 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地表起伏较大的地区,如山区。在地表植被差及地表结构遭到严重破坏的地区,它们容易发生。它们发生过程的相同点表现在:主要是重力作用影响下形成的;在一定坡度上物质向下运动;人类活动可诱其发生。两者的不同处表现在:运动物质的体积大小不同;形成泥石流必须有水的参与。 5.关于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投影片]“中国地震和泥石流分布”图。

[提问]我国泥石流与地震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分布地区大体一致。) [提问]学生就近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泥石流与地震的分布地区大体一致是怎样形成的? (2)以上四种地质灾害之间相互有什么联系? (3)地质灾害还会引发其他自然灾害吗? (4)人类的哪些活动可以诱发什么地质灾害? 学生集体讨论、回答。 6.关于地质灾害的防御

[教师提问,引发讨论]人类一些不合理的活动会诱发地质灾害,而人类也不会被动的接受灾害带来的损失。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采取哪些措施,才能将损失降低? 学生就近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每组派出代表发言。 [教师归纳]防御地质灾害主要应做三项工作: (1)加强科学研究,建立监测、预警系统; (2)加强管理,健全减灾工作的法规;

(3)实施预防措施(具体措施可启发学生多提出一些)。 [教师引导讨论]通过以上学习,我们在了解到四种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以及危害的基础上,也初步掌握了部分防御灾害的措施。在我们的家乡—北京,应重点防御哪种地质灾害?如果发生地震,我们如何做才能保护自己? 学生集体讨论。

[教师归纳]在不同场合中有不同的做法,如在学校、在家里、在公共场合等,结合实际进行防震教育。

(三)总结扩展

陆地环境所产生的给人类活动带来不利影响的一些现象,我们统称为地质灾害。这些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和泥石流等,都是地质作用的结果。而地质作用过程一般极其缓慢,并且由量变到质变。即使地质灾害这些突发现象,也是经过长期能量积累后突变的。各种地质作用过程都有一定的规律,只要我们认识自然,掌握其发展规律,就能利用其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为人类造福。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预报工作在世界上还是比较先进的,但是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七、板书设计

第八节 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一、地质灾害

二、主要地质灾害

(一)地震 1.地震的发生 2.地震的构造 3.震级

4.世界地震的分布

(二)火山喷发 1.火山喷发的发生 2.火山的构造 3.火山的分类

4.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三)滑坡和泥石流

三、地震灾害的关联性(用→表示可能)

四、地质灾害的防御

1.科学研究,预报准确。2.加强管理,制定法制,宣传教育。3.预防措施:工程建设,植物造林等。

第三篇:地质灾害预防措施

水城县勺米弘财煤矿

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预案

长:

总工程师:

写:

弘财煤矿 2008年5月4日

1 地 质 灾 害 应 急 救 援 预 案

一、 地质灾害分类:

弘财煤矿矿区地处高原山区地带,地面植被破坏不严重,且矿区井口标高设在山腰上,远远低于历史上最高洪水位,在井田范围外的巴浪河离本矿井开采距离较远,对本矿的安全生产威胁较小,但随着小煤矿历年来的开采,对地面地基带来一定的影响,发生洪灾的威胁来自于上部小窑和雨季地面渗水,针对以上情况分析,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有: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等。为确保我矿的安全生产,特编制以下地质灾害应援预案供灾变时用。

二、 矿成立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组

长:肖致江

付组长:詹忠伦

陶汝军

员:朱恒平

段玉康

王继鹏 刘成周 封维祥

彭杰

张清玉

杨永才

安如俊

王明昌

下设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办公室在矿调度室,张清玉任办公室主任,杨太吉、罗春林为办公室工作人员,负责地质灾害应救援工作的协调、调度,及时传达领导的指示精神,收集反馈相关信息供领导决策,并作好相关记录。

三、 地质灾害的治理措施: (一) 洪灾治理措施:

1、每周对地面的供电线路、输配电设备、避雷设施进行一次详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各项性能满足要求,各项保护装置动作灵敏可靠,各项检测数据达到规定。

2、定期对主扇机房、配电室、压风机房、绞车房、库房、办公楼、锅炉房、宿舍等场所进行巡视,要求排水水沟畅通无阻,供电、通讯正常。

3、井下所有供配电设备、输配电线路都必须符合相关规定和要求,短路、漏电、过流、接地保护装置齐全可靠,接地装置有效。

4、地面防洪措施:

(1)、清理疏水渠道,由杨永才组织人员将矿区范围的水渠疏通,确保水渠内无杂物杂草,无煤矸块堵塞疏排水渠道。 (2)、由王明昌、张清玉、杨永才组成联合地面检查组,每周进行一次对矿区范围及邻近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勘察,查看露头线有无采空区、裂隙、垮塌、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性,如有要立即汇报地质灾害救援领导小组,组织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不能充填、封闭严实的,要修筑拦水墙(坝),开掘疏水渠道,将水引开。

(3)、准备足够的防洪沙袋,放置在仓库待用,在地面水较大,流经工业广场时修筑临时拦水坝(墙)。防止洪水威胁井下安全。

(4)、在通往井下的四个入口处(主斜井、副斜井、风井

3 防爆门、行人通道。)挖掘排水沟或砌筑挡水墙,放置备用防洪砂袋等,防止洪水威胁井下安全。

5、井下水的防治措施:

(1)、由安如俊负责对井下所有密闭进行检查,如发现密闭内有水,水温增大,有害气体渗出时,必须及时向地质灾害救援领导小组汇报,以便及时处理。

(2)、由彭杰负责对井下的排水设备及排水管路进行检查维护,确保水泵、备用水泵,能正常运转。其排水能力满足24小时正常涌水量20小时之内能排完的要求。

(3)、由陶汝军负责安排人员对水仓、沉淀池、排水沟进行清理,确保水仓内无浮物、矸煤块,保证水仓容积,确保排水线路畅通。

(4)、由机电工汤泽荣、皮顶祥、范孟云负责检查备用电源及供电线路开关等,确保发生停电时备用电源能正常供电开动排水设备进行排水工作。

(5)、井下采掘作业,必须“预测预报,有凝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认真执行探放水专项设计的相关规定,认真落实“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防治措施。

6、地质灾害救援领导小组每季度结合“雨季三防”工作召开一次地质灾害分析会,落实防治措施的执行情况和防灾救灾物资的准备工作,制定和修改《地质灾害求援预案》。

(二)、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灾害防治措施:

1、每周进行一次对矿区范围及邻近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勘察,查看露头线有无采空区、裂隙、垮塌、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性,如有问题要立即汇报地质灾害救援领导小组。

2、暴雨季节来临之前,地质灾害救援领导小组要组织一次全面检查,对有可能发生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灾害区域的人员进行撤离或疏散工作。

3、矿井在开采设计上,要结合地面公路、铁路、主要建筑物、工厂、学校、民房等情况,按规定预留保护煤柱,防止因矿井开采引发地质灾害。

4、对已经引发的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灾害矿要采取极积措施进行处理,防止地质灾害的扩大,本矿不能处理的要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处理。

四、 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人员组织: (1) 领导协调小组: 组

长:肖致江

付组长:詹忠伦

陶汝军

员:朱恒平

段玉康

王继鹏

刘成周 封维祥

彭杰

张清玉

杨永才

安如俊

王明昌

(2)第一抢险组: 组

长:刘成周

付组长:杨永才

冯灿龙

5 成

员:马安平 柏征友 阵庆红 张光远 吴道立 黄石全

谢志辉 谢志坤 夏平前 王毕军 刘荣稳 阵二红 冯如峰 李庭付 阵明达 陶仕贤 李向云 雷志达 刘开平 黄华友

(3)第二抢险组: 组

长:王继鹏

付组长:夏华仁

将明贤

员:李忠毕 安仕雨 安仕学 张天丛 王建平 付宁雨

周文斌 付

强 杨关平 何

华 蒋开应 彭兴安 马友军 曾

宇 阵曹贵 王育举 张敬贵 蒋明于 王启仁 马维祥 杨登科 朱勋章 聂发军 何

(4)第三抢险组: 组

长:段玉康

付组长:杨福万

安如俊

员:李选云 袁明约 宰顺兆 钱光顺 刘大长 张朝白

宁立功 宰加立 王喜平 雷应松 陈顺海 陈顺宇

宁德云 陈顺祝 胡德庆 顾泽选 李孔灯 祝周虎

祝华万 紫廷勇 伍先平 伍先举 陈万毕 黄

黄先红 祝华彪 范

(5)机动抢险组: 组

长:朱恒平

付组长:彭

皮顶祥

6 成

员:张天陆 雷百岁 皮剑平 陈正阳 袁光学 王明刚

伟 陈大勇 杨和平 杨平举 王

军 杨永才 余学友 徐永龙 汤泽云 蔡定刚 胡正友 陈

良 冯灿平 潘志强 王方义 王方雷 范朝银 付令达 王志全 汤立祥 谢志雄 陆元西 王光学 王礼学 陈明洪 严万林 黄明荣 陈显华 范忠俊 舒才美 沈书洪 范孟云

(6)后勤保障 : 组

长:王明昌 付组长:许启东

员:代大军 许启春 陈应德 封八能

五、地质灾害应救援程序:

地质灾害事故→调度室→协调小组→撤出受灾人员→地面→启动自救方案进行自救→自救无效时请示报告上级领导→请求援助→救援结束→总结。

弘财煤矿 2008年5月4日

第四篇:防汛、预防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总结

防汛、预防地质灾害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公司安环﹝2015﹞5号 关于切实做好2015汛期安全生产、预防地质灾害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并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做好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的工作要求,城外诚项目部对施工作业现场以及生活办公区、劳务队宿舍区等区域进行全面的安全隐患排查和全面加强事故防范工作。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活动开展情况

为了保证防汛、预防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的正常开展和落实文件要求,项目部紧急召开了学习文件精神和活动开展与具体部署的会议。明确了隐患排查和事故防范工作的内容和目标,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领导和监督项目防汛、预防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事故防范工作的开展。

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王胜国

副组长:王明江,王光辉

组员:车建波,张春香,杨玉萍,闫进忠,高强,汪春燕,宋明霞,史洪雨,董红,王龙,王磊,彭越,曹银华,杨杉杉。

二、检查的范围和工作重点

本次防汛、预防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全面加强事故防范工作以施工作业现场、生活区办公室以及劳务队生活区宿舍等区域为检查重点,全面排查上述区域是否存在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全面加强事故防范工作。 经过排查,施工现场排水设施不完善。根据文件精神,项目部要求施工队立即按项目部的要求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报项目部验收,经项目部防汛、预防地质灾害领导小组现场验收,整改达到了预定的要求。

三、严格落实责任,确保工作实效

项目部制定了防汛值班表,每天安排专人进行24小时值班,值班期间保证电话畅通。值班表在公示栏醒目位置进行公示。

领导小组组织人员对施工作业现场、生活办公区、劳务队员工宿舍等区域进行全面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对排查出的各类隐患做到及时整改,并把责任落实到人,确保整改到位。

四、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应急培训和演练

防汛值班人员必须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及时与各方沟通,及时掌握灾害性天气。建立和完善预警机制,通过电话等方式及时向生产和生活区域人员通报情况,确保预警信息及时准确传达到每一位员工。

对项目人员和劳务队人员进行自然灾害应急教育和培训,增强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防灾、自救互救能力,制定应急演练计划,运用综合演练、桌面演练检查现场应急救援预案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城外诚项目部

2015年5月24日

第五篇:矿山地质灾害及预防措施

(陕西 西安科技大学 地质与环境工程系 710054)

摘 要:本文论述了矿区存在的几种主要地质灾害的基本特点和致灾原因。提出了矿山地质灾害预防与治理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包括:(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忧患意识;(2)加大立法,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3)建立矿山生态风险评价体制;(4)建立灾害监测网络和预警信息系统;(5)因地制宜,综合治理;(6)设立防治基金完善投入机制。 关键词: 矿山地质灾害 预防措施 预警信息系统 1 引言

过去的50多年,矿产资源的开采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着矿山的开采的深入,新的问题接踵而来。由于矿山的开采使得当地的地质环境、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而引起了一系列的灾害(如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陷、地下水位下降和水质恶化、农田水土化学污染和土壤盐渍化、沙漠化以及各类矿山地质灾害)给国家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己的生存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矿山地质灾害的预防与治理便提上了议事日程。目前矿山开发所造成的地质灾害在我国还相当严重,这需要的进行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和评估,编制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并进行治理恢复,这对于促进区域地质环境好转,建设“山川秀美”工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2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危害: 2.1 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矿山中的泥石流有它自己的特点,由于矿山的开采,山上的植被破坏岩石裸露在外,由于水的搬运顺着沟谷流动,在很容易在暴雨的引导下发展形成降雨性泥石流,这种泥石流主要有石块、沙砾和粘土组成。水为搬运介质,石块以滚动跃移方式前进,具有强烈的下切作用。例如,凤县在历史上泥石流灾害较为严重,1981年8月21日的特大暴雨,致使境内泥石流灾害大规模发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是近几十年来发生的最为严重的泥石流灾害。目前,各矿区弃碴废石多沿沟谷和山坡堆放,堆积量大,堆积集中。国营矿山大多采用铁丝笼挡墙、浆砌石挡墙等措施对较危险沟谷废石堆进行了拦护,有的还在沟谷中修建了拦渣坝,但仍然存在着挡墙高度、厚度不够,难于切实拦挡渣石的问题。集体和个体小型矿山大多未对废石堆进行有效的拦护。这些矿山开采所形成的废石堆由于拦护措施差、结构松散,是目前矿山泥石流及其隐患的主要原因。已经发生的矿山弃碴泥石流有1999年9月18日发生的铅硐山蒋家沟较大规模泥石流、2003年9月寺沟和手搬崖发生的小规模泥石流。目前尚未发生、但危险性较大的矿山弃碴泥石流隐患沟主要有关门沟、寨子沟、水晶湾、大黑沟、柳树沟、水晶沟、八挂沟、二里河沟、沿山沟、寺沟、木桶沟(手搬崖)、寇家沟、银洞梁沟、峰崖、三台山沟、铅硐山蒋家沟、贯沟、吴家沟、煤沟等19条沟谷。其中,以银洞梁沟泥石流隐患、铅硐山蒋家沟泥石流最为严重和典型.泥石流对矿山的危害可以毁害其设施、掩埋矿山坑道,造成停产甚至矿山报废;伤害矿山人员。 2.2 斜坡崩塌

岩土体被陡峭的张性破裂面分割的快体脱离母体并以垂直运动为主,翻滚跳跃而下,这种现象和过程称为崩塌.矿山多位于山区,而崩塌正发生在山区,一旦崩塌发生矿山首当其冲,它可以毁坏厂房、矿山设施和其他地面设施建筑等,同时造成人员伤亡。如云南省威信墨黑煤矿区曾在1948年、1984年、1987年1988年发生多次较大规模的崩塌。据不完全统计,摧毁煤矿通讯井2处、回风巷800米、运输巷450米、摧毁10伏高压输电线800米,导致煤矿停产,经济损失113万元。 2.3滑坡

斜坡上的岩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向下滑动的现象叫滑坡。在凤县各矿区滑坡发育相对较少,主要分布在矿区道路两侧高陡边坡和矿区较陡的天然斜坡部位。前者主要由修路开挖边坡引起,后者主要由地形、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降雨等自然因素所决定。已有滑坡发生和存在滑坡隐患的矿山在凤县主要有银母寺铅锌矿、二里河铅锌矿、八方山铅锌矿、四方金矿、铅硐山铅锌矿、寺沟铅锌矿区、手搬崖铅锌矿区等。

2.4地表沉陷和塌陷

矿山井下开采,由于岩石的冒落,地面发生大面积变形和塌陷.致使大量农田废弃,村庄搬迁.据调查,我国华北、华东平原地区,每采万吨煤炭要塌陷土地3亩,目前每年约塌陷一万亩,预计扫2000年每年要塌陷十八万亩.许多村庄可能完全塌陷完,变成无田可耕,无处迁村的局面.山西省统配煤矿的43对矿井因采煤地面发生塌陷,变形的,面积达三十七万亩。

2.5环境污染

区内矿山环境污染主要为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其污染源主要为矿坑废水、选矿废水和尾矿沙。矿坑废水毒性不大,但其悬浮物含量大,多呈灰白(金属矿山矿坑废水)、黑色(煤和石墨矿山矿坑废水),一般直排至沟道或河水之中,对地表水造成明显污染,对地下水和土壤也造成一定污染。大多数金矿和铅锌矿山企业选矿废水能够按环保要求进行处理和排放,但少数小型选矿厂存在着选矿废水排放不达标的问题。部分选矿厂尾矿库库坝不能有效拦挡尾矿沙,在暴雨期间往往发生溃坝和尾沙溢坝灾害,使尾沙泻入河流之中而污染地表水。选矿厂周围的村民大多不能直接饮用当地的地下水,也曾发生过河流中鱼类中毒事故。

3 矿山地质灾害的预防与治理措施

3.1 矿山地质灾害预防与治理的基本思想 矿山地质灾害作为一种自然灾害,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其发生频率和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日益增大,已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其防治工作迫在眉睫。我们应从当地的实际出发,把地质灾害的防治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现及再造“山川秀美工程”紧密结合起来,突出重点,主次分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走“群专结合”及“群策群防”的道路。把现有的地质灾害点纳入正常的监测防治轨道,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人民,促进国民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2 保护措施

3.2.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忧患意识

矿山地质灾害作为一种内外地质作用的产物,其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等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在地质灾害多发区,只有让当地群众掌握相应的灾害防治知识,才能保证防治工作的顺利完成。因此,加强宣传是当前开展防治工作的首要任务。社会各界,特别是灾区的政府领导,应配合主管部门大力开展宣传,提高全民的防灾意识,掌握预防灾害的一些有效方法及遇险撤离等常识,避免或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 3.2.2加大立法,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 国家应建立完整的体系,法律对大型矿山的开采许可权,以及开采者的技术能力和环境生态恢复能力进行立法,将矿山开采赢利最大,危害最小。将矿山开采的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从源头上减少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矿山的开发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做到环境与经济的双嬴,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2.3 建立矿山生态风险评价体制 在实施矿山开采活动前,应当根据矿区各类资源赋存情况,对矿山开采后可能引起的生态破坏类型和程度进行评价,并确定治理方法。以及确定开采者从事开采和生态重建的技术和经济能力等。

3.2.4 建立灾害监测网络和预警信息系统

建立监测网络系统是防治工作的有效措施之一。应在滑坡、泥石流、崩塌和地面沉降等灾害易发区,设立监测网络系统,利用先进的监测仪器和电子计算机,对灾害进行较准确的、超前的预报预测,及时采取防范措施。目前我国南方部分省区及长江三峡地质灾害多发区均设立了监测系统,取得了较好的预防效果。 3.2.5 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对于即将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地质灾害,应因地制宜,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延缓或阻止灾害发生。对于山区的泥石流、水土流失等灾害,可采取修拦挡坝、导流渠和排水沟,并配合种植涵养林等综合治理措施;对于滑坡、危岩体等灾害,则可实施灌浆、锚固等工程措施;而对潜在的地面沉降应及时采取人工回灌等防治措施。总之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结合当地实际,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3.2.6设立防治基金,完善投入机制

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同其它灾害防治一样,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否则,其防治工作无法实施。近年来,随着灾情的不断发生和损失增大,各级政府对其防治工作极为重视,国家财政每年拨出专款用于重点地质灾害的勘查和治理。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