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自制实验教具
第一篇:初中物理自制实验教具
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义务教育的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传统的物理教学以考试为目标,而现在的物理教学更注重丰富多彩的实验教学。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缓解实验器材的短缺,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开展自制教具活动,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及创新能力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对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现状的分析,发现了问题及不足,就如何更好的发挥自制教具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字:自制教具;物理实验;初中教学;作用
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相互交织的教学时代,物理教学的目标越来越重视物理实验的考查。在物理实验器材有限的现实情况下,通过大力倡导使用自制教具,有助于将物理实验器材生活化,既拉近物理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同时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
一、自制教具概述
1、自制教具
自制教具是指为了改进教学方法,利用实际生活中的物品,结合自身的科学知识以及教学经验,设计出的能够用于物理实验的教具。它的设计主体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老师和学生一起。自制教具最大的特点即为取材简单方便、制作容易,设计巧妙,适合教学。
2、自制教具特征
自制教具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一是较强的直观性。自制教具的作用是针对教学中的难点、重点及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教学辅助,从而便于学生观察理解和记忆。二是很强的趣味性。自制教具作品是由老师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设计的,具有一定的美感和趣味性。三是具有廉价性。在实验实施不够的情景下,自制教具是教师适应教学需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因此廉价性也是其重要的特征。
二、自制教具作用
1、弥补现有仪器的不足
现有的教具永远也满足不了教学需要。当前,我国虽已建立了一定规模的教学仪器生产体系,但同实验教学的需要相比,还存在诸多不足。例如,部分产品不但数量不足,而且品种也不齐全,,不能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另外现有教具难以突出教学重点,且不是教具的全部。因此,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确保新课程的实施效果,这就需要广大师生紧跟教育发展和科学进歩,有所发明,有所发现,有所创造,通过自制教具来弥补现有仪器的不足。
2、拉近科学与生活的距离
使用厂制仪器进行教学,虽然可以清晰地演示物理现象,同时也会让学生感 到陌生,因为这些实验器材与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距离太远。离开了实验室和物 理课堂,学生就与这些东西失去了交集。与此相反,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围绕着物理知识,正是由于物理的发展才带动着科学技术的革新。对学生來说,原本属于自然科学的物理学更多的是通过高科技来展现的,却对最基本的物理现象陌生且疏远。而自制教具取材于生活,都是学生随时接触到的生活用品,在实验观察时,他们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的好奇心大增,好奇这些生活材料还有什么其他的用途,究竟能呈现什么物理现象。如利用吃完后的薯片筒制成“小孔成像仪”,观察小孔成像,让学生感到惊奇,原来薯片筒还有这些作用。生活环境中的一切材料都具有物理属性或包含物理原理,利用这些材料独有的物理属性演示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使学生切身体会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养成他们随时观察身边物品的习惯,让学生从本质上认识生活、认识大自然,同时也让学生学会废物利用,保护环境。
3、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于实验教学,有些学校仅停留于形式,这种单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限制了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转变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重大举措。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具的制作中,也可以让学生独立制作教具。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使用教具是一种自主的实践活动,它为学习创设了真实、复杂的情境,提供了合作的机会,促进了意义建构的实现。活动中,学生通过自己独特的认知方式和生活经验与客体(材料)
进行交互活动,对外在信息理解、感知、体验,在特定情境下进行心理加工,以实验观察为基础,进行独立地、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既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也助于充分发展学习能力。
三、自制教具作用发挥上存在的不足
1、教师制作教具不积极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校实验室,在不断地充实实验设备的同时,更要鼓励教师就地取材自制实验教具应用与实验教学,但是由于一线教师平时的工作量大,作业批改,课后辅导,班主任工作等等,占据了我们更多的时间,工作重心不自觉的倾向课堂教学,无暇顾及准备器材,开展物理实验,如果器材短缺更不会自己主动制作实验器材,开展物理实验,有时也会用实验的视频来代替演示实验、学生实验。
2、缺乏自制教具制作的条件
对物理教具进行制作,受到知识、技术、经费和时间等因素,以及再加上经费短缺等因素的影响,缺乏自制教具的客观条件。比如制作经费来源较窄,制作的经费一部分来自学校的支持,一部分来自部分家长的支持,教师个人捐赠等。其次,由于教师平常课程繁忙,因此只有利用双休日和课余时间来制作教具。同时,解决了教具制作的时间,还需要和实验员取得联系,请求实验员给予帮助,合作完成一些教具的制作。
3、自制教具保管难推广难
自制教具制作以好,在现在的实验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保管难,因此,在其他时间的实验进行使用时,则难以继续有效使用。其次,由于缺乏相应的自制教具推广体系,因此,自制教具的经验交流以及推广较为困难。
四、如何有效发挥自制教具的作用
1、鼓励教师进行自制教具的创造
首先,要让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创造自制教具的重要性。既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师本身的创作和教学能力。其次,学校要创造鼓励教师进行自制教具的良好氛围。既要给教师提供一定的制作教具经费,也要在仪器设备以及实验室的提供上给予一定的便利性。最后,健全相关的激励政策。建议学校并将利用教具开足物理实验纳入考核,对贡献突出的教师予以奖励。
2、增强教师自制教具的能力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可以通过组织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和制作一些自制教具,让学生在实践中动口、动脑、动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同时要紧紧围绕物理课程的目标,尽快转变我们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从根本上加强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3、健全自制教具保管及推广体系
对于自制教具的保存问题,可以利用实验室将自制的教具,通过设立专门的橱柜保存起来,并注意一定的温度、湿度及保存条件等。对于教具的推广使用问题,主要以下几种方式。一是通过备课组的教研活动,交流教具使用的心得,让同组的教师都能参与教具的制作和使用。二是通过公开课展示在教学中使用自制教具的优势,能吸引更多的教师使用自制教具,让自制教具成为我们实验教学的重要手段。三是通过教学比武中使用自制教具,将优秀的教具带到更广阔的空间,让更多的物理老师能够熟悉它,使用它,升华它。四是平时注重保留教师和学生小制作优秀作品,使它们成为回顾教学历程的路标,展示教学成果的闪光点,实验室专门设立一个区域存放教师和学生的自制教具,并请实验员做好登记。
五、结论
随着物理由课本向生活的走进,首先要改变教学观念,不要为了考试而讲实验、背实验,呀加强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其次,要善于利用身边随手可收集的材料,进行一些自制教具的创作。最后,要完善自制教具教学实例的经验交流和推广,加强自制教具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廖伯琴.中学物理课程改革目标与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第一版.
[2] 徐志鹏.谈自制教具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9 年第 5 期 . [3] 刘炳升.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与自制教具学习建议[J].大学物理 2001 年第 3 期. [4] 徐 斐.新课标下以自制教具促进物理探究实验[J].四川师范大学 2010 年 3 月 . [5] 王永刚.中学物理自制教具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 2009 年 3 月. [6] 王久海,石春胜.坚持自制教具,促进物理教学改革[J].学科教育 2000 年第 3 期. [7] 张道淸,刘晓茔,杨茂杏.初中物理制教育的探讨[J].物理教育探讨,2009,27 (334): 32-33.
第二篇:初中生物可自制教具的实验目录
七年级上册
1多变量可控探究箱
2草原生态系统食物链与食物网分析装置
3淡水生物系统有毒物质随食物链富集装置 4 简易显微摄像仪 5植物细胞模型 6动物细胞模型
7物质溶解动态演示仪
8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动态图 9 小羊多莉的身世演示板
10 DNA,染色体,基因关系构成 11 DNA的片段示意图 12 细胞分裂过程动态装置 13 三种形态病毒模型
14菜豆种子与玉米种子结构模型 15 探究种子萌发外界条件装置 16 探究根什么部分生长最快装置 17桃花的结构模型 18植物双受精装置
19根适于吸水的特点及水分的运输途径装置 20 叶片横切装置
21 叶片横切面结构模型 22 气孔的张开与闭合装置 23 植物参与生物圈水循环装置
24 利用电磁装置,叶绿素脱色隔水加热装置 25探究植物种子呼吸作用装置
26探究光合作用产生氧,需要二氧化碳,需要光装置
七年级下册
27 人类起源与发展动态演示装置 28 胎儿,胎盘,脐带及物质交换装置 29 测定食物中的能量装置
30探究馒头在口腔中变化的实验装置 31 小肠绒毛结构模型
32 平衡膳食宝塔,食物配比模具 33 测定胸围差测量尺 34 模拟膈肌及运动模型
35 比较呼出的气体与环境中二氧化碳装置 36 肺泡与血液之间物质交换演示装置 37 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装置 38 观察小鱼尾鳍血流动装置 39 血液与组织细胞物质交换装置 40 四肢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原理
41心脏工作原理及血液循环动态演示装置 42血型与输血原理,演示装置 43 肾单位及尿的形成过程图 44沼气池及生态厕所原理图
45 眼球的结构及视觉的形成装置 46 半规管及前庭结构及原理 47 神经纤维及神经
48 反射弧模式结构及神经通路装置 49 反应速度测试仪 50 模拟酸雨探究仪 51 温室效应模拟器
八年级上册
52鱼模型及鱼鳃的模型 53 蚯蚓饲养装置
54 鸟双重呼吸原理演示装置
55 骨,关节,肌肉协调配合模型 56 细菌,真菌菌落标本 57 细菌模型 58 发酵实验装置 59 污水处理
八年级下册
60嫁接演示装置
61 两栖动物生殖发育史 62 鸟卵的模型
63 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过程 64 染色体,DNA关系图 65 花生果实大小测量尺 66 米勒实验模型 67 生物进化树模型 68 保护色形成过程 69 计数器
第三篇:自制“氨气的音乐喷泉”实验教具
摘要:介绍了一套以双口内胆烧瓶为主体的综合性实验教具。应用该教具进行氨气的喷泉实验,能融合探究“氨气的制备、氨气的性质(密度、水溶性)和氨水的性质”等知识为一体,使实验过程具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环境友好等优点。
关键词:氨气;音乐喷泉;改进;实验教具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6-0092-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氨气极易溶于水”这一性质,不同版本的高中化学教材《化学1》中都安排了“氨气的喷泉实验”,以增强知识的趣味性。教材通常都是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完成氨气的喷泉演示实验。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完成该实验存在以下不足:(1)实验准备包括氨气的制备、收集和储存等,工作量大而繁琐。(2)氨气在制备、组装喷泉实验装置过程中会泄漏,污染环境。(3)实验的知识探究功能单一,仅能验证氨气的水溶性和氨水的碱性。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许多化学教师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改进方案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实验装置的集成化[1-3],二是实验装置的简易化[4-5]。本人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制作了一套能在课堂上快速完成氨气的制备、收集、储存和喷泉实验,能体现出氨水性质的综合性实验教具――“氨气的音乐喷泉”,以替代教材中的氨气喷泉实验装置。实践表明:使用该教具进行课堂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具制作
该实验教具的核心是制作加工了一个双口内胆烧瓶(如图2所示):
该装置是由250mL圆底烧瓶改制而成:在圆底烧瓶上口内烧接一只上端凿有几个小孔的试管,在圆底烧瓶底部烧接下口。双口内胆烧瓶的试管用作NaOH固体与NH4Cl固体反应制备NH3的容器,双口内胆烧瓶的烧瓶用于收集NH3,双口内胆烧瓶的下口连接导管用于在喷泉实验过程中排出烧瓶中的空气和吸取烧杯中的水。
为了便于组装、便于让全班学生清晰地观察到实验操作和现象,本人按下列方法制作了“氨气的音乐喷泉”装置(如图3所示):
(1)加工一块长、宽、高规格为“46 cm×2 cm×68 cm”的白色木板,将底座加厚,便于实验教学时安放。
(2)在木板相应的两处位置钻孔,安装夹持双口内胆烧瓶的铁夹。
(3)将音乐贺卡(含电池)用502胶水粘贴在木板上,用导线将两极与两根铁丝相连。
二、实验操作
(1)在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向双口内胆烧瓶的试管中加入NH4Cl和NaOH固体各2g,在胶头滴管和烧杯中装水,并向烧杯水中滴入2~3滴酚酞(如图4所示)。
(2)挤压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大约10滴水,可观察到试管中迅速发生反应,固体混合物变成糊状物,产生大量气泡。这是因为:NaOH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使NaOH、NH4Cl的糊状物温度升高,生成NH3。其化学方程式为:
NaOH(s)+NH4Cl(s)[=]NH3(g)+NaCl(aq)+H2O(l)
随着反应的进行,NH3不断逸出。由于NH3的密度比空气小,NH3将烧瓶中的空气通过导管向下排出,并充满整个烧瓶。
(3)约1分钟后,烧杯中的水被迅速吸入烧瓶,形成红色的喷泉,同时音乐贺卡鸣响(如图5所示)。这是因为:随着NaOH与NH4Cl反应的进行,从导管排出的NH3溶于水速度快且溶解量大,烧瓶中产生的负压迅速将烧杯中滴有酚酞的水吸入烧瓶中,形成了红色喷泉。NH3溶于水生成的一水合氨发生电离,生成了NH4+和OH-在电场的作用下定向移动,接通了电路,使音乐贺卡发出乐曲声响。
三、教具优点
通过多次的化学课堂教学实践发现,“氨气的音乐喷泉”实验教具具有以下优点:
(1)该教具集“氨气制备方法、密度、水溶性,NH3?H2O电离”等知识为一体,实现“一个装置、多个实验”和“一个操作、多个现象”,有助于学生构建氨的知识体系;
(2)展板化设计既省去搭建装置的时间,又能直观呈现实验现象;
(3)音乐伴随着红色喷泉,现象生动有趣;
(4)实验操作简捷、无污染,实验成功率高;
(5)装置清洗方便,用吹风机热风吹2~3分钟后即能重复实验。
参考文献
[1] 李维芬等.氨气的制备和性质实验的改进[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9):48-49
[2] 邹标.快捷连续通用的音乐喷泉实验装置[J].化学教育,2014,(1):68-69
[3] 王曼丽等.喷泉实验装置的改进设计[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3,(1):28-29
[4] 俞远光.氨气系列性质实验创新设计[J].化学教学,2013,(9):46-47
[5] 朱俊燕等.喷泉实验的创新设计与趣味拓展[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4,(5):39-40
第四篇:巧用自制教具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效果
初中阶段的学生比较喜欢体育教学。因为体育教学形式不拘一格,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正是由于体育教学的这些特点,学生对体育教学情有独钟。但在组织室外的教学活动时,学生对传统的教学器材较为熟悉,训练起来有点乏味。针对初中学生喜欢新奇事物的特点,我在教学时和学生一起制作自制教具。这样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体育教学的效果。
本文结合具体教学实践谈了自制教具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巧用自制教具进行跳远训练,提高自主训练效果
跳远项目是中考体育必考的科目,这个项目看起来很简单,学生的训练可以随处进行,但学生的自我训练缺乏科学的方法,训练效果不佳。为了刺激学生训练的积极性,我和学生一起制作“立定跳远测量尺”,学生兴致很高涨,积极参加到制作过程中,很多学生献计献策、找材料、亲自制作,很快我们的“立定跳远测量尺”制作完毕,学生迫不及待地使用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学生的训练,取得了很好的训练效果。我们用一根3米长的4cm的方木棍做测量尺的主杆,在主杆上定位为零刻度线,用卷尺测出3m的位置,再在零刻度线和3m之间,每隔1cm划一道标线,每隔5cm有一个数字标码,这样学生每次的跳远成绩就可以清楚地读出来。训练时,学生把测量尺放到地上,从零起点跳,每次给自己确定跳远的目标,有了训练的目标,学生的训练就会认真,就会卖力,经过多次训练就会出成绩,坚持长久训练,成绩就会稳定,就能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
二、巧用自制教具进行篮球训练,提高学生的比赛技能和合作能力
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学生在对抗赛时缺乏经验,经常会出现撞伤、扭伤的现象,比赛成绩不怎么理想。为了提高训练的效果,提高学生的比赛技能和合作能力。在教学时,教师经常喊破嗓子,可惜学生理解的效果还是很差,感悟出来的内涵还不够细腻。为此,我和学生一起制作了“训练沙盘”。在学生训练时发现问题随时叫停,让学生来到沙盘前,细细观察教师的布局、位置的变换、进攻的方式、防守的技巧等,尤其是在运球时,教师通过沙盘上的人物指导学生运球技巧、如何突破防线、如何进攻成功率高等。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实战能力,提高比赛质量。
三、改善现有的体育器材进行跳高训练,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提高训练效果
很多学生对跳高训练有种畏惧感,尤其是女生在这项训练时,很多学生基本上不敢跳,唯恐跳起来时被横杆挂住,弄伤身体。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的解释和动作示范也起不到多大效果,学生的心理障碍很难消除。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学生训练的自主性和实践技能,教师将支架固定在地面上,将横杆变成橡皮筋,学生压到“横杆”上,橡皮筋不会对学生造成伤害,学生训练时也就消除了畏惧心理,当学生突破自己的心理障碍时,教师在将橡皮筋换成软木棍,随着学生技能的提高,压在上边也不会出现多大问题,逐步适应真实的环境和条件。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能够突破自己的心理防线,可以利用真实的器材训练,提高训练的自主性和实效性。
总之,体育自制教具的使用,大大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训练的实效性,巩固了训练成果,提高了学生的体育学科素养。
(责编 田彩霞)
第五篇:塑料瓶制作物理实验教具
塑料瓶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洮河镇中学:曲广明 德顺中心校:吴珍
塑料瓶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物品,常把当垃圾处理。本人在物理教学中经常用塑料瓶,利用它自制教具和指导学生做一些物理实验,可以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从而认识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生活的关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想像力、并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可以培养环保意识。我自创和收集了一些用塑料瓶自制的教具和设计的实验,主要从两个方面:一是,直接利用塑料瓶在物理教学中完成的实验;二是,将塑料瓶加以改进完成的实验。
一、直接利用塑料瓶可以完成的实验
1.声学:在塑料瓶中放一些小纸屑,敲击塑料瓶,可观察到小纸屑的跳动,而不敲击时小纸屑不跳动。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在几只相同的塑料瓶中装上不同深度的水,然后用嘴对着瓶中吹气,会发出音调高低不同的声音,这可以说明音调跟频率的关系。
2.光学:透过盛水塑料瓶,看书本上的字,会字变大了,这是光的折射现象。将适量奶粉放入盛水塑料瓶,拧紧瓶盖,充分摇匀,将激光笔发出的光透过瓶底,对着瓶盖照射,会看到光沿直线传播的光柱,效果明显。将手电筒卧于桌面,将纸盒放在手电筒前,位置以水平方向上刚好看不到手电筒的光束为宜,将圆形塑料瓶盛满水,横放着紧挨纸盒且稍高于纸盒,可见到手电筒的光束,这可以说明日出的原理。圆形的塑料瓶盛满水还可以当凸透镜。
3.电学:摩擦起电和塑料不导电都可以用塑料瓶来完成。
4.力学:捏瓶子、扔瓶子、接瓶子等可以说明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将塑料瓶盛水放在一张纸上,迅速抽动纸而瓶子不动可以说明惯性。用线系着塑料瓶是一个重垂线。手竖握瓶子而不掉是有静摩擦力,将塑料瓶横放在水平桌面上,拖动和滚动时力不同是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的区别,拖动空瓶比满瓶水的力小是压力越小摩擦力越小。将空塑料瓶逐渐浸入水中可以体会到浮力的大小与排开的水有关以及与物体在水中的深度无关。相同的塑料瓶装满水和装满酒精时质量不相同是因为密度不同。将空瓶子和装满水的瓶子正放在海绵上,再将装满水的瓶子倒放在海绵上,观察海绵的凹陷情况可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将塑料瓶捏变形,再用瓶盖盖紧,瓶子不恢复原状;塑料瓶盛满水,用硬纸片盖住瓶口,然后瓶口朝下,硬纸片能托住水;将少量热水灌入塑料瓶再摇晃几下,迅速拧紧
瓶盖,用冷水冲瓶子,塑料瓶被压瘪;将气球放进一个塑料瓶,并用气球口向外包住瓶口,这时气球不容易被吹大。这些实验能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将塑料瓶装入适量的沙子,拧紧盖,放入水中,瓶可竖直下沉;调节装沙量的多少,可使瓶在水中竖直地漂浮或悬浮,从而可以探究物体的沉浮条件。
直接利用塑料瓶还可以做许多实验,这里不再列举。如果将塑料瓶加以改进,则可以完成更多的实验,同时也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对塑料瓶加以简单改进可完成的实验
(一)在塑料瓶上钻孔:
① 在塑料瓶的侧壁上的不同高度的地方钻几个小孔,再往瓶内倒水,比较水从孔中喷出的远近,可以得出液体压强跟深度有关,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② 在塑料瓶靠近底部的地方用缝衣针钻两个相距5毫米左右的小孔,小心地灌入清水,注意瓶外不要沾有水滴,可以看到从两孔中射出两股独立的细流。一旦用手指捋一下两个小孔,两股细流就合二为一了,这是因为水分子间有引力的作用。如果继续灌入浓度较高的肥皂水,不一会儿合二为一的两股细流又会一分为二。
③ 在塑料瓶上随意钻几个小孔,装满水后用瓶盖盖紧,这时水不流出,如果旋开瓶盖,则水会喷出,有出人意料的效果。如果用手捂住这几个孔后将瓶子浸入水中,瓶中不会有水;如果不捂住浸入水中,一会儿后瓶子中就装满了水,这些实验可说明大气压的存在。
(二)在瓶盖中插入一长度适中的玻璃管,用凡士林封住使不漏气:
① 在玻璃管上标上刻度,小心地吹入一段红墨水,再将此瓶盖盖紧塑料瓶,一个温度计就制作好了。
② 塑料瓶中盛大半瓶水,加少许红墨水,用此瓶盖盖紧,再向瓶中吹气,使水沿玻璃管上升到瓶口以上,在不同高度的地方可以观察到大气压随高度而变化的情景。
③ 用此瓶盖盖紧塑料瓶,将它倒放着固定在铁架台上,玻璃管浸入装有红色液体的烧杯中,再在塑料瓶底平铺一层脱脂棉花,滴上少许乙醚,可以看到红色液体沿玻璃管上升,这可以说明液体汽化吸热和大气压的存在。
④ 将两个塑料瓶去底,用此瓶盖盖紧瓶口,玻璃管用乳胶管相连,向塑料瓶中加水,一个连通器就做好了。
⑤ 在容积较大的塑料瓶底钻一个直径3毫米的小孔,盛满水后用此瓶盖盖紧,玻璃管要插入水中一定深度,这时从小孔流出的水的流速是恒定的。
⑥ 用瓶盖盖紧塑料瓶,玻璃管连接一段乳胶管,塑料瓶上钻几个小孔,在瓶身上缠几圈铁丝,
使塑料瓶能在水中平衡,一个潜艇的模型就做好了。吸走空气,潜艇沉入水中,向瓶中吹气,潜艇浮出水面。如果将它与一重物绑在一起沉入水中,向瓶中吹气,可以模拟“浮筒法”打捞沉船。
(三)将塑料瓶的底部剪去:
① 在剪掉的地方蒙上一层橡皮膜,将其压入水中,橡皮膜发生凹陷,而且在水中越深凹陷程度越大,说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而且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② 将瓶口朝下,把乒乓球放在瓶颈处,从上面倒水,即使水满了,乒乓球也不会浮起来,用手从下面堵住瓶口时,乒乓球就会浮起来。从而说明浮力是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向上与向下的压力差。
③ 将剪掉的地方磨平,蒙上一层橡皮膜,将瓶口对准点燃的蜡烛,轻敲橡皮膜,可以看到蜡烛的火焰倾斜抖动,甚至熄灭。如果在橡皮膜上粘一小平面镜,盖紧瓶盖,在暗室里用集光的小型手电筒照亮薄膜上的小镜,可在白墙上看到反射的光点。人对着橡皮膜大声说话,由于空气的振动,引起薄膜振动,带动小镜振动,使反射的光点变成一个闪动的光带,而且随着声音的强弱和频率的不同而变化。
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塑料瓶在物理教学中还有很多用处,例如可以替代烧杯、量筒、漏斗、溢水杯等实验器材,只要我们善于发现,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一定可以设计出更多的教具和实验。同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这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可以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也能得到培养,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有意识的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现身边处处皆物理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