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精选)

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精选)

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第一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的研究报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课题组相春喜《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定位于“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

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

第一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的研究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课题组相春喜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定位于“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语文的基本性质首先是“工具”,是人们用语言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用语文来学习知识,用语文来学习与交流的工具。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圣陶语)凭借语文教材,最后要达到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语文这个工具。语文这种工具,不同于其它任何生产、生活的工具,它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说话,就是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文章,就是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语言这种工具,你一旦拿来使用,就不可能不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语文学科必然具有人文性。

我们认为,过高地强调语文的人文性功能是对语文教学的片面认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所有课程所担负的共同任务,决非仅仅指语文一个学科;语文教材具有人文性,语文学科的教学能够对学生进行很好的思想教育,但这是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产生的效果和影响,并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指向。所以,语文学科的性质应首先定位于工具性,渗透人文性。基于此,我们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课题组近期内的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剖析

尽管语文教学的改革一直不停地在进行着,但语文教学费时低效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沿袭旧的传统教学模式,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随处可见,忽视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使课堂缺乏活力,教学效果欠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偏离了语文课的特点。

语文课的特点是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可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却不能很好地把握住语文课的特点。比如,有的老师把《三顾茅庐》上成了历史课;把《七颗钻石》上成了思品课;把《人类的“老师”》上成了科学课,把《特殊的葬礼》上成了环保课等。他们忽视了语言文字基本功的训练,不重视识字写字教学,训练不到位,学生识字量不够,写字不规范;不注重引导学生品词析句,阅读教学不渗透写作因素,读写脱节;基本功训练的形式机械单调,书面练习设计老套。其实,这些人是根本没弄明白语文的本质,不知道语文课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

2、课文内容分析过于详尽。

教师没有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特点,引领学生感悟文本,而是把课文内容挖掘得特别深,分析得非常透,很精彩,很到位,唯恐学生不会。结果使本来是一篇篇文质兼美、生动形象、感染力很强的作品,被教者烦琐的讲解,肢解成了支离破碎的知识点,课文的整体美感,内在联系全被破坏,文章的精髓与灵魂也无法真正领悟,更谈不上情感的陶冶、语感的培养。到头来,教师费尽不少,学生的语文素养却没什么提高。

3、忽视了读书和积累。

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太少。由于授课时间紧,教师唯恐完不成教学任务,将大量时间花在教材的讲读上。阅读课堂上都充斥着词句训练、篇章分析等教学,学生阅读量和习作量太少,不利于学生发展;师生共同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多,但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缓慢,读写教学严重脱节,学生表达能力低下,作文内容“假、大、空”。课堂教学老师包办代替太多,学生自己读书的时间少,自己琢磨的时间少,自己活动的时间少,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是用教材,而是教教材,把语文教学引入死胡同,只在课本的语言文字形式上兜圈子。对优秀语言材料的记忆、背诵和对汉字的练习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

4、形式主义还普遍存在。

小学语文教学中形式主义的东西还普遍存在。名曰培养综合性语文素养,实则三维目标都未落实,语文课没有语文味;盲目拓展,舍本求末,课文内容未落实却花大量时间泛泛地拓展学习;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花哨多样,虚花不实,滥用多媒体牵制了教学。再者,满堂讲变成了满堂问,阅读教学游离于文本。学生读书甚少,教师缺少读的指导与训练,看不出学生读书的进步;问题式教学,用课前从文中抽出的三五个问题牵着学生逗来转去;热衷于打外围战,教学不深入字里行间,浮于表面,纠缠枝节。

5、合作交流表面化严重。

课堂上经常看到的场面:教师随便提出一个问题,立即宣布小组讨论,只注重合作学习形式,可是随意性太强。只重视合作学习的结果,又对小组学习的过程缺乏指导,没有注意学生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只注重合作,却没有保证充足的合作时间,忽视了学生个体的需要和个性的培养。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学生们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却迷失了方向。由以前教师“牵”着学生走,变成了学生“牵”着教师走。这种“极端的自主”最终带来的将是课堂上的“放任自流”和课后的“一无所获”。

6、滥用先进教学手段

很多教师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作为一种课堂“包装”,凡是能使用多媒体的环节都努力使用,不能使用的也想方设法添加,认为用就比不用好,用多就比用少好,结果乱七八糟用了一大堆,讲课老师手忙脚乱,听课学生眼花缭乱,教学效果却华而不实。有很多教师在备课时花费很多精力制作课件,而往往把学科的特点、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规律等忽略了,结果偏离了教学目标,上成了“四不象”的课。有些老师为了给课堂加些点缀,结果学生们

都把精力集中到课件上。不科学地运用教学手段往往会限制或误导学生,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还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

1、从语文的工具性这个特点着眼。

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学科是学习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这就是说,要使语文学科完成其工具学科的使命,根本目的应该落实到使学生“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上,我们只有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才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因此,教学要从语文的工具性这个特点着眼,重视思想材料和语言材料的有效积累,强调“多读”,要“博览”;重视工具的熟练操作和灵活运用,强调“熟读”,要“多写”。

2、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有自身的目标体系,简言之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地表现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总任务。我们说语文教学实效性不高,主要指培养出来的学生听、说、读、写的各种能力低下。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真正把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种能力落到实处。我们认为,在听说读写四项能力中应该从阅读入手,因为阅读是书本教材与学生发生联系的媒介,又是听说读写四项语文能力的中介,通过阅读优秀文章可以学习借鉴写作方法、写作经验;反过来写作也可以从某个侧面了解阅读效果如何;阅读之后交流阅读体会,听与说既可成为阅读的延伸,反过来又可评价阅读的效果。因此,我们应该把课堂教学改革定位于阅读。

3、实行大语文教学。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是最开放的学科之一,把学生困于教室一隅,局囿于语文教材,远离社会实践,缺乏生活的积累,是无论如何搞不好语文教学的。课内要向课外延伸、扩展深化。要充分挖掘语文教学资源,开辟语文教学新的途径。不要只依赖于课堂35分钟,仅有课堂35分钟是学不好语文的。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大力开展语文第二课堂活动。要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走入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是生活的需要,是精神的需要,使语文学习变得充满活力。可以大搞课外阅读,可以创办文学刊物,可以进行社会调查;可以讲故事,可以搞朗诵,可以演课本剧,可以组织辩论赛;可以猜灯谜,可以对对联,形式多种多样。这些活动,学生不仅非常喜欢,而且还锻炼了听说读写思多种能力,有力地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

4、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

我们必须致力于强化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积累。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贫

乏是学习语文的致命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的学生课外阅读量要达到100万字。要达到该标准,仅靠课内是办不到的,必须强化课外阅读,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教材的选择,教材的处理、教学任务的制定,命题取材的导向,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教师务必改变固有的教学观念,对教材中的文章不一定都要教,可以只教基本篇目与非基本篇目中的精美文章,另选范文加强积累。只有量达到了,才会带来质的变化,还可以读促写。教师要开列书目,向学生推荐名家名著以及最近佳作,让学生广泛涉猎,汲取百家之长。坚持阅读,培养语感,提升人生境界,奠定坚实的人文底蕴,做到厚积薄发。坚持让学生写周记、读书笔记、摘收佳句,积累素材。学期末,召开读书报告会,交流读书体会。

5、养成广泛阅读的好习惯。

教师要想方设法尽可能组织学生广泛阅读,使学生在广泛阅读文本过程中从字里行间提取信息,并将自己对语言的感悟、体验内化为富有个性色彩的语言过程。广泛阅读可以使学生从中认识历史和人生,提高观察判断理解生活的能力。

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如果图书资料缺乏,我们可以号召学生从家里拿来了各自的藏书,在教室里建立图书角。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读书心得,教师适时组织讨论,指导学生多角度阅读,培养阅读和欣赏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

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举办朗诵会、读书知识竞赛等活动,促进学生多读书。在活动中学生可以运用逆向思维,对共性的看法或结论提出质疑,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达到丰富语文课程资源的目的。

6、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给读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强烈的学习责任感,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是提供自主学习的最佳形式。学生只有直接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全过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要做到课文让学生自学,字词让学生自己掌握,问题让学生发现,方法让学生寻找,重点让学生思索,难点让学生突破,真正让学生参与每节课的全过程,逐步学会自主学习。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是我们课题组会随时随地、坚持不断地对课题实施行为进行总结反思,善于发现偏差、纠正误区、找准对策,做到在反思中前进,为小学语文新课改健康、持续、高效地推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作出最大的努力。

第二篇: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学期计划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阶段描述:

本学期是我校区级重点立项课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开展的第二阶段——深化研究与实验阶段。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教师从“小问题”入手,制订研究计划,在教学中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总结,寻求规律,提炼出科学、操作性强的提高自己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二、主要工作思路

1、参研教师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从反思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学习的效果入手,寻找自己在课堂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具体的问题,选择一个切口小、针对性强、有研究价值的“小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

2、参研教师紧扣课题研究工作要求,认真实施研究计划。加强教育学、心理学及其他相关理论的学习研究,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平台,不断实践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途径,形成有效的理论策略。

① 加强理论学习,做好摘抄、摘录和收集,为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眼光”。

② 按照“学习-实践-反思-总结”的循环式研究思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式方法。注重对过程、结果的分析,寻求规律,提炼形成理论策略,撰写出鲜活的教学案例、教学反思、论文等,注重过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在研究过程中采用的形式、手段、方法,要遵循新课标要求以及“教学有效性”这一特点。

③ 发挥群体的力量,全体课题组成员经常观摩、评课、研讨,群策群力,提出意见,确保研究实践在深度、效度上有明显的推进。

3、拓展研究的渠道,定期举办好各种类型的讲座,及其他形式的活动,引导课题组教师创造性地进行课题研究。

4、形成本课题相对稳定的管理方式 (1)双碑小学课题研究“六个一”制度:

①每期至少读一本和自己研究专题相关的理论书籍,并及时写下读书笔记;

②结合自己研究的专题每月写一份高质量的教学反思; ③每学期在进修学院——教育科研——双碑小学课题专栏中,至少进行一次交流跟帖;

④每学期撰写一篇和自己研究的专题相关的教学案例或教学故事;

⑤每学期写一份课题阶段小结; ⑥每学期上一节专题展示课; (2) 双碑小学课题研究考核激励机制

学校提供专项经费对教师进行考核奖励:每学期认认真真、实事求是进行课题研究,完成以上“六个一”的教师,期末奖励200元;另外,期末还将聘请相关专家对《教师课题管理手册》进行评审,评为“优秀”的教师将再获得100元奖励。

三、具体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参加区小学科研工作例会。

2、召开课题组主研人员会议,制定学校本学期课题研究计划。

3、指导教师“如何选择课堂教学中的小问题”。

4、组织教师制定本期研究计划。 三月份

1、请校外专家作讲座。

2、部分教师展示课系列活动。(与语文、数学、体育赛课相结合)

四月份

1、理论学习。

2、语文、数学教师展示课系列活动。(与家长开放周活动相结合)

3、主研人员课题交流会。 五月份

1、课题理论学习。

2、艺术、科学、体育、信息技术、外语教师展示课系列活动。 六月份

1、课题组工作总结、表彰。

2、整理课题研究材料。

金平一小教科室

2008-2-20

第三篇:“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在努力贯彻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正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新课程改革,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的影响以及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和学生群体在教育活动中应该表现出来的高度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因此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研究要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以实现学生真实、真正的发展作为改革的起点和依据,对课堂教学中不合理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进行变革,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对我国课堂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一种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框架以及为有效教学提供一种操作模式从而在更深层面上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本课题研究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开展的,因此本课题研究是与教育的大背景、大形势和要求相吻合的,具有较强的时代性。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的提出,是针对我国基础教育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特别是在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而立项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而课堂教学又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真正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实施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在课堂教学上。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主渠道,是体现师生主导和主体地位的主战场,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一环。

当前,世界各国都非常关注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尤其是关注课程改革,特别是他的核心问题——课堂教学改革。“十一五”期间围绕新课程改革,许多新的问题、新的思路、新的实验和新的经验层出不穷,在这种形势下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其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都极其重大。新课程改革改革的内容很丰富,但有两点,我想强调一下,一是课堂教学要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要求我们以人为本,尊重教育规律,要改变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要强调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让学生用活泼多样、易于理解、乐于接受、主动学习的方式方法去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二是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强调在学习过程中有机贯穿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在长期的教学改革中,许多学校和教师在构建课堂教学策略上,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同时也还存在着不少困惑和问题。一方面大家积极研究和实践如何进一步通过新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学习方式以及评价考试等改革逐年深入,启发式、探究式和体验式等教学方法也在逐步推广,这些都积极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促进了课程改革的深化,促进了素质教育在学校的不断推进另一方面由于受升学考试和方方面面的压力,以“考试”为中心,“题海战术”、“封闭式”管理和频繁考试,使学生厌倦了学习,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这种不利于学生成长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教学方式也困扰着校长和教师。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旨在通过研究和实践,寻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方法,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入手,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摆脱目前的“题海”战术和频繁考试这种师生都不愿意接受的局面。在当前深入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上都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此课题的研究,就是针对大家在实践中面临的这些问题,通过实践性研究的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是探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从而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当前,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已经成为一项战略任务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校长和教师,乃至全社会的面前。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也是课程改革主阵地,因而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课程改革要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是要“聚焦课堂”、“决战课堂”,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这对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发挥重要作用。

二是通过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为重新建构新的教学策略,种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通过课题研究,抓住“实践与活动”、“合作与交往”“差异发展”这些重大命题探讨通过教与学活动,个体与群体的交往活动,学生是如何学会学习、学会发展的。在强调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文化性及主体性等特质基础上,将实践活动、交往、主体性作为理论基石,为重新建构现代教学的教学策略理论框架提供一个新的解释系统,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思辨的提升,理性的思考。本次新课程改革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改革的新要求,学校信息技术设备的广泛配置,都为课堂教学的进一步改革提供了条件。因此可望在一个更高、更深、更全面的层次上对改革课堂教学策略开展实效性研究。

三是通过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揭示课堂教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和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通过研究,帮助教育工作者反思和克服当前教育实践中不合理的传统教育观念,彻底摈弃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压抑学生发展以及目前在急功近利价值取向影响下所造成学生虚假发展的严重弊端增强实践活动的规律性与目的性,增强教育改革的意识,明确课堂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的方向和主题整体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通过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解决课堂教学上的诸多问题和环节存在的困惑和办法,可以寻求到或构筑起具有可操作的既符合时代要求,又带有学校特色的、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课堂教学办法。为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提供可行性强和有推广价值的策略。当然,教无定法,学无定式,我们的研究不是仅仅找出几种教学模式,而是努力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同时在研究的过程中,也会促进教师师德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促进教师的成长,促进学校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质量。这一课题的研究,不仅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而且通过大家的积极探索会形成丰富多彩的、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有较高实效性的新课堂教学策略,这种新策略必将产生强大的辐射作用,改变目前的一些不合事宜的教学模式。

课题的界定本课题所说的“课堂教学”主要指中小学的课堂教学,即中小学传统意义上的每节课的教学和广义的由教师按计划组织的室内乃至校外的学习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涉及到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问题;也涉及到课堂教学中师生教与学的理念、教与学的内容、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和教与学的管理、教与学的评价等多方面问题;同时也涉及提高教学效益的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本课题说到的“实效性”,是指新时期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中实际产生的教学效果问题。即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能够迅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帮助学生夯实知识基础、培养学习能力、提高创新精神的最佳效果。 “策略”指的是达到一个目标所采取的步骤、方法和途径。本课题所说的“教学策略”指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取得最佳效果所采取的策略。

总之,本课题研究的是:在“十一五”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强调教育创新的形势下,研究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学效果如何迅速提高的策略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课题研究的目标通过课题研究,争取达到以下六个目标: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理念;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构建有实效性的新课堂教学策略;全面推进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提高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开展课堂教学的能力,培养高质量的研究型教师;提高学校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育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使学校成为务实型和研究型的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本课题旨在研究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性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步建立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学生观、教学观、质量观与评价观,创设基于师生平等交往的民主、互动、合作的教学关系。既有理论的研究,更有在理

论的指导下对现行的中小学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合理而可行的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有推广价值的教学策略。本课题研究分总课题、子课题二级。总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围绕:围绕新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育理念;构筑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又带有各校特色的高效、有创新性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探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的教学策略;探索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建立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评价体系;提供一系列解决学校课堂教学及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可操作的策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科研素质,培养研究型、创新型的教师的策略;建设研究型、创新型的学校,提高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育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总课题下设若干子课题,各校可以围绕总课题的内容,结合各校特点和需要,设计子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要符合总课题的要求。

课题研究的原则、方法和实施

(一)、本课题研究的原则

全面性原则。研究“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时,要研究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完成课堂教学的各项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主体性原则。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有利于学生发展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过程。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重视培养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中要体现教学的民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发展性原则。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发展,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渗透性”原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作到教书育人,关注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在学科教学中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文以载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最优化原则

最优化原则是在教学过程中全面考虑教学规律、现代教学形式和方法的情况下,在全面考虑教学系统的特征及其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组织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以保证过程在最优化的范围内发挥从一定标准来看最有效的作用。教学过程最优化也可以理解为教师有目的选择组织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这一方案能保证在规定时间内,使教学和教育任务完成并达到在可能范围内的最佳效果。

(二)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各校要组织好科研力量,紧密结合学校教学实际,以工程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实证分析和理性思考,边研究边总结边推广,以取得研究的实际效益。

首先,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全面把握近二十年课堂教学改革的历史进程、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以及经验与不足。从而使课题研究有一个较高的立论点。

第二、调查研究。通过对教师观念与教学行为分析包括观念、经验、教学特色与存在问题对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方式类型水平的现状调查涉及学科差异、年级差异、性别差异,把握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基础,加强研究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第三、本课题主要采取行动研究的方式。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不同课堂教学方式的意见,在实践中探索学生欢迎的、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在理论的指导下进一步总结、推广。

总之,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相结合实证研究与专题研究、典型个案研究相结合强调重点,突出特色以保证研究的合理性及实践效益。为了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特成立课题专家组:专家组组长:裴娣娜教授,专家组成员:卓晴君教授、文教授、郑新蓉教授、曾天山教授,还将邀请部分中小学校长作为专家组成员

(三)课题研究各阶段任务

月子课题申报、审批阶段

凡要参加此课题的学校和个人在开题会后到 月 日前将课题申请报告报秘书处,经专家组审查批准后,立项,开始课题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学校要求,我们将组织专家到校指导。研究准备阶段

组织队伍;确立研究方向,制定研究方案;

理论培训;现状调查

课题研究实施阶段期间,将分别举行多次专题性学术研讨会,及时交流研究成果和研究经验,同时不断发现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根据各校课题进展情况,组织专家对各校承担的子课题分别进行中期检查,交流、总结和推广优秀成果。收集、整理子课题结题报告。——撰写总课题结题报告。——总课题结题大会。——经验成果在教学实践中推广应用。

课题成果

课题成果将以论文、教案、课堂实录的光盘等形式呈现。我们将汇集各子课题报告、论文、教案成书出版,课堂实录的光盘将放在教育部农村远程教育网上,为广大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共享。

结束语

本课题作为一项行动性教育实验研究,需要把教育科学研究与学校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同时需要学生积极的参与、配合,研究方法要科学,管理措施要有效,以保证顺利推进课题研究。课题研究还需要各地各校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给予充分支持,经费给予保障,确保各校子课题的顺利实施。本课题研究,主要以全国中学教育科研联合体成员校为依托,组织全国有志于此项课题研究的学校、校长和教师参加,从各地各校的特点与实际出发,广泛探究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与方法,认真总结推广各地各校各具特色的丰富经验和优秀的课堂教学策略,为推进素质教育,为实施新课程改革探索出有益的途径。

第四篇:《提高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开 题 报 告

学 校:乌鲁木齐县第一中学

科 室:信息技术教研组 学 科:信息技术 课题负责人:张娟

时 间:2012年10月

《提高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21世纪,是科学技术掀起经济发展浪潮的时代,是信息技术掀起科技发展浪潮的时代。更是一个信息共享、平等竞争和不断变化的时代。因而信息技术引发的知识经济也已初见端倪,随着一次次信息化浪潮,大家逐渐发现当今社会的财富已不仅仅是物资产品和自然资源,还包括应用和掌握信息技术进行再造社会价值的能力。人们不仅需要掌握多种知识技能,更需要养成主动探究知识技能的习惯,具备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支配资源的能力、跨领域合作的能力、高情商合作能力、高效能沟通能力、创新实践能力,这正是对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呼唤。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是要更有效地完成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目标。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性主要靠课堂教学来实现,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的发挥信息技术教学课堂实效,这是提高课程改革质量的关键,也是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共同面对的困境。

就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由于大环境的要求和自身在各方面发展上的滞后,使得在教学上的影响更为巨大,目前农村中学计算机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学校因素。首先体现在信息技术硬件设备不足,农村中学大班额达不到课堂生均1机;其次是实际教学不能与课程计划同步,如果要达到人人上机操作练习过关,每周两课时难以完成;再次是师

资力量不足不专,多为兼职教师,最后是网络介入与教材尚不能完全配套,农村中小学网络覆盖率还没有达到100%,还有是资金严重不足,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高、地位低、任务重、缺乏激励机制,教育观念相对滞后,教学难度大、教学方法不合理,适合青少年、儿童的网络信息资源少。

(二)家庭因素。虽然现在农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电脑并没像电视机一样普及而升级到“家用电器”,很多家庭还没有电脑,就更别提网络了。因此,学生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不能及时加以练习巩固,更谈不上业余学习和接受家长辅导。此外家长的关注程度不高,存在一些错误的观念,认为学电脑就是教孩子玩游戏。

(三)社会环境因素。农村社会还没有提供专门服务未成年人的网络学习场所,关于网吧犯罪、网瘾青少年、网络犯罪、网络诈骗、网络不良信息传播等犯罪事件在电视和报纸等媒体上宣传报导,家长也担心孩子会因为网络游戏而耽误学习,故“因噎废食”拒绝带孩子进网吧学习。信息技术也因此背负上了不好的名声,甚至有家长将孩子上网成瘾等归罪于学校和教师。

通过这些因素,由此我们感受到,如何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和学生特点,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成为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因此,我们提出“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探索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教与学,旨在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使得全体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人人都能学到有价值的知识;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能力。

二、课题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一)、概念的界定

1、“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

2、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指教学资源与教学各要素的有机结合,

是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并使系统内各要素发挥最大的整体效益,产生教学效果最优的整个过程。

3、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指把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与课堂教学里的教师、学生、教材有机的结合,并不是简单的将计算机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而是从教学实际出发寻找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也称为结构主义,它是由瑞士学者让•皮亚杰最早提出来的。皮亚杰认为智慧本质上是一种对环境的适应,智慧的适应是一种能动的适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该理论认为学习者得到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学习媒体、学习工具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而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理论和模式的构建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对传统课堂教学给予提升和深化,特别注意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并非谁取代谁的问题,而是要寻找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这种方式的教学是相辅相成的,能够使得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而且能够学会学习。

2、马列主义哲学方法论,要求我们用整体联系、辩证思维的观点去认识、研究教学过程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调整教学内容、创新和改进教学方法、广泛应用教育信息资源等。

三、课题研究内容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教学中,丰富课堂学习内容。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课题研究目标

1、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合理、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

2、充分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3、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与科学方法,进一步研究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现象。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研究将根据实际需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等多种方法。

1、文献研究:搜集文献资料加以分析和整理,加深信息技术教育理论上的认识。寻找调查研究的理论依据。

2、调查研究:通过大量调查,对中学生信息技术教学有一个整体、准确的了解和把握。通过数据收集来分析问题。

3、观察研究: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基础知识知晓率、动手实践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完成电子作品的能力,组织观察、测试、评定,重视结果性评价的同时,注重阶段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4、行动研究:在一定范围内系统地、科学地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及时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不断地调整和完善实施方案。

六、研究原则

1、实践性原则:能力是知识的内化,知识要转化为能力,必须通过实践活动,反思联系。因此,要为学生提供实践空间,启发、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参与,主动学习活动中,形成能力。

2、课内外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课内课外信息资源,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能力。

3、整体性原则: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能力,分层次提高学习能力,运用能力,在实践中着眼于学生的能力的提高,应该开发有度,整合

教学资源。

七、研究对象

7—8年级全体学生 。

八、研究阶段

课题研究时间跨度为一年,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开题申报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0月) 开展课题组开题工作会议,讨论研究制定课题组活动实施方案,制定阶段性工作安排和成员分工。开展课题开题讨论会。 第二阶段:调查研究阶段(2012年10月—2013年2月) 在县一中开展学校信息技术教学、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学生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情况等调查问卷,收集整理数据,撰写调查报告和阶段性工作小结。对普遍性问题、针对性问题、代表性问题开展个体研究。 第三阶段:实验测量阶段(2013年2月—2013年4月) 在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实验,着力解决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和总结出的经验,并对实验进行阶段性比较测量,撰写心得体会和经验论文。

第四阶段:结题汇报阶段(2013年4月—2013年6月)

1、参加课题结题研讨会。

2、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归类整理。

3、汇总教学课例、个案、案例、论文、等。

4、撰写课题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九、预期成果

1、形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信息技术课程的良好校园氛围,一定程度上改变家长的价值取向,形成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改变家长“矫枉过正”的思想误区。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参与意识。

2、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课题组教师制作教学课件,撰写课题论文、课题研究报告、优秀课例及课题阶段总结,最后写出课题结题报告。

3、收集成果资料。

十、课题的组织与实施

(一)课题研究组成员

专家顾问:朱文(市教研中心)朱惠民(市信息中心) 李国栋(县教研室主任)瓦力汗 (县远程教育办) 领导小组: 宋庆良(校长) 王俊华(副校长) 周晓敏(教务主任) 张保仓 (教务主任) 课题组负责人:张娟 课题组成员:梅洁

(二)课题分工

1、组长:张娟,负责组织开展课题研究各项活动,和阶段性工作安排、小结,负责开展课题研究的经费管理和调查报告。

2、组员:梅洁负责开展课题研究的调查走访、测量研究、搜集文献资料。负责课题研究的活动记录、资料收集,档案整理、信息上报。

十一、参考文献:

[1]解月光,李伯玲《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有关问题与建议》,《中国电化教育》2004第8期。

[2]李锦晖,缪蓉《信息技术教师教育的实践与反思》,《中国电化教育》2004第7期

[3] 曲桂丽《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年第9期

第五篇:《农村中学物理课堂实效性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界牌中学中学 戴钟芳

本课题是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为了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教学理念,以促进我校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物理教师团队的不断进步。从2016年11月立项伊始,经过将近一年的实践研究,通过严密的课题论证,理论学习,大胆实践,不断反思,我认为研究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初步实现了研究目的。科研目标基本达到,育人目标也初见成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选题的意义及价值

课改以来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轮课程改革的热潮。农村中学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受到教师的观念、施教水平、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以及教育教学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农村中学的课堂教学仍然基本上是一种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传统授课方式,学生缺少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课堂教学中不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三维目标得不到落实。

如何在当前的形势下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学物理课堂实效性教学的水平,这是农村中学物理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处理好农村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是农村中学物理老师的首要任务,也是广大农村中学物理教师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所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因此本课题旨在探讨农村中学物理课堂实效性教学的基本形态和实施,寻找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以期形成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和方法。推动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自主、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将立足于本校教学实践,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系统借鉴、整理、选择教学经验,对成功有效的教学经验进行分析与整合,并形成策略体系,力求使实效性教学理论校本化、个性化。把提高课堂教学学生参与度的策略研究定位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行为、情感和认知参与三方面,着重探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注重氛围营造、问题解决、知识应用、课堂交流、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与自信心,促进学生深层次参与教学活动。

具体表现在:

1、探求实效性教学策略,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与发展,使课堂教学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

2、通过实效性教学模式的研究,促进新课标的落实,整合一些物理教学资源,提升我校物理教学水平。

3、通过实效性教学研究,揭示学生认知规律和课堂教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促进我校物理教师团队的专业化成长,形成自己的特色风格。

二、课题的概念界定

1、所谓“实效性”,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实效性教学要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要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我们应该在新课程理念的正确指导下,科学、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使农村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之间有机的互动过程,真正成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教学活动的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2、实效性教学理论的内涵包括如下三重意蕴

a.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

b.有效率--即以少量的投入换得较多的回报,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

c.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具体是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及吻合的程度。

3、实效性教学的特征

实效性教学是为了提高我校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学生只要取得了自己应有的“进步和发展”,就应当认定是“实效性教学”的体现。

4、实效性教学的基本特征有: a.关注全体学生

学生的发展必须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所以教师不要过高地估计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要把学科价值定位在一个完整的人的全面发展上。

b.关注教学效益

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取决于教师化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而取决于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进展情况。

c.关注测性量化

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要尽可能明确与具体,只有目标具体,措施才具有针对性,也便于检验教师的教学效益。实效性教学主张科学的将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结合起来,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老师的工作实绩。

d.实施反思教学

实效性教学迫切地需要农村物理老师自觉养成反思与总结的好习惯,做到天天反思、堂堂反思,不断地追问“自己的教学有实效吗?”“有没有比我更实在有效的教学?”因此,没有反思性教学就没有实效性教学。

e.实效性教学核心 学生参与包括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三个方面。学生的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成正比。由于学生的广泛参与使得其自身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得到启发,激励从而优化知识结构,乃至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f.实效性教学策略

实效性教学需要农村物理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策略和选择。譬如:课程开发的基本功、教学策划与设计的基本功、了解学生和与学生沟通的基本功,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意义构建”的基本功等等。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研究,要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进一步完善和丰富教师实效性教学理论,改变我校教师偏重于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努力实践“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基本理念,探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操作策略。

2、在实施过程中改变学生偏重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和能力的发展,促进“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形成,逐步缩小学生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构建实效性课堂教学模式,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和谐健康发展,构建富有特色的物理实效性课堂教学模式和操作策略。

4、通过本课题研究,构建学习型、科研型、专家型教师队伍,有力提高学校教师专业技能和教育科研水平,推动全校物理教师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基本思路:

1、组织本校物理组成员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共同研讨农村初中教学中学生有效参与的策略,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充分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为学生实现思维的深层参与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提高与发展,使学习具有价值,富有意义。

2、本课题围绕“农村中学物理课堂实效性教学的研究”主题展开研究。首先对“实效性教学”的概念给予意义建构和深刻理解;其次深入课堂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的实效性策略”进行行动研究,遵循课堂教学的设计、实施、反思这条主线开展。及时记录研究过程,对参与实效性进行评定,并对成果进行分析,写好阶段性研究报告和经验总结及论文,并请有关专家适时进行指导。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基本内容:一年来,本人坚持“科学、有效、创新”的研究思想,认真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研究如何使本校教师拥有实效性的理念,提高我校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本课题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相关研究:首先,开展调查研究,找出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效率低下的根源。其次,学习实效性教学研修及相关理论,更新观念,丰富理论水平。再次,在理论指导下,开展实效性教学实践活动,总结实践经验,探究有效的教学模式。最后,对课堂实效性教学课例、案例进行研究。

2、农村中学学生讨厌学习物理的原因研究

3、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对策研究

4、构建农村初中物理课堂实效性教学模式的研究

在具体教学行为中关注、研究备课、上课、作业、实验设计等环节的实效性,从细节入手,关注具体落实,使教学行为达成以下目标:让学生明确通过努力而达到的目标,并且明白目标的达成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促使学生在更复杂的水平上理解;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背景,帮助学生达到更复杂水平的理解;适时与挑战性的目标进行对照,对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清楚的、直接的反馈;能够使学生对每个学习主题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形成对于事物的概念框架;能够迁移并发现和提出更为复杂的问题,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1、对比实验法:在我校同年级同层次班级中进行对比实验,包括分层教学、综合活动、实效性测试等进行实验,随时总结改进提高。

2、调查法:调查、了解、分析实验前后课堂教学的现状,为课题探究提供事实依据,特别重视调查学生的种种反映和表现。

3、行动研究法: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探索实施实效性教学的操作策略,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4、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实验经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

本课题将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研究的主要方向,着力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并随时把握物理教改的最新动态,吸取教改的先进成果,确保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前瞻性。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及各阶段的任务

1、准备阶段(2016年11月—2016年12月):通过学习和研讨,理清课题过程,进行课题研究设计与课题方案的可行性论证,明确课题内容。

2、前期实施阶段(2016年12月—2017年1月):制订全面详细的课题研究方案,准备好开题报告,进行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和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初期应用。

3、后期实施阶段(2017年3月—2017年9月)进行个案和物理组集体讨论相结合的研究形式,推进课题研究进程。定期向学校和物理组汇报研究进程,提交书面报告及相关证明材料,整理归纳,对教学中各种因素进行归类并进行分析。

4、总结鉴定阶段(2017年9月—2017年11月)全面回顾总结整理一年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并申请完成课题结题报告。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教学现状的调查:在我校开展《农村中学物理课堂实效性教学的研究》课题之初,就邀请所有物理教师对本校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认清现状,寻找根源,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把握课题的重点和基础,选准研究的方向,突出课题研究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其根源是:

1、教育教学方面存在传统观念更新不彻底,教学实践活动缺乏理论指导,物理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效率很低,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2、没有指导教学实践的“实效性教学模式”;

3、学生心理方面的不自信导致物理教学很困难;

4、学生学习中存在不知所措的、茫然无向的状态;

5、受到学校环境条件的限制,物理课很多时候只能上演示课,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很少,这也使得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大打折扣。

(二)学习相关理论,更新观念。

1、建立常规学习制度,坚持每周一次教研活动,利用课余时间,组织物理组教师认真学习实效性教学研修读本,每次不少于两节课的学习时间,不断强化教师的思想觉悟,让新的教育思想在教师的头脑中扎下根,使之成为支配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

2、理论联系实际,深刻反思,认真总结。

邀请物理组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并建议本组教师将学习的理论与自己的教学实际、教学现状联系对照起来,谈体会,找出自己的差距和不足,拟定改进的措施。

3、开展常规校本教研活动,在同伴交流与互助中,发展自己。

我校要求每位教师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材重难点,讨论交流,研究教法。组织教师深入课堂听课,互相学习;课后组织教师认真评课,互相交流,取长补短,要求教师认真听取同伴意见,并及时反思总结。

4、定期开展专项校本培训活动,组织物理组成员,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一次全方位的培训。

(三)在理论指导下,开展实效性教学实践活动,总结实践经验,探究有效的教学模式,自《农村中学物理课堂实效性教学的研究》课题开题至今,我和本组教师一边学习理论,一边联系教学现实,不断探索,反复实践,大胆创新,以课堂为研究基地,在交流与互助中探究实效性教学规律,在全体物理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探索出了实效性教学的模式。

(四)理论指导实践,丰富和完善实效性教学模式。 在实效性教学模式的引导下,我成功地开展了课堂教学展示课,得到了来自周边学校听课老师们的赞同,在周边学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展示课后又及时地邀请教师进行了实效性的评价和交流,本人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反思,在听取了同伴们的意见和建议后,及时地写出案例分析,有效的引领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易于师生间产生共鸣,使得课堂教学在高效中运行,丰富和完善了实效性教学模式。

(五)拟采取的具体措施与行动

1、组织本校物理组成员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共同研讨农村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有效参与的策略,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充分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为学生实现思维的深层参与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提高与发展,使学习具有价值,富有意义。

2、本课题围绕“农村中学物理课堂实效性教学的研究”主题展开研究。首先对“有效参与”的概念给予意义建构和深刻理解;其次深入课堂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的实效性”进行行动研究,遵循课堂教学的设计、实施、反思这条主线开展。及时记录研究过程,对参与实效性进行评定,并对成果进行分析,写好阶段性研究报告和经验总结及论文,并请有关专家适时进行指导。

3、在同年级同层次班级中进行对比实验,包括分层教学、综合活动、有效测试等进行实验,随时总结改进提高。

4、调查、了解、分析课堂教学前后的状况,为课题探究提供事实依据,特别重视调查学生的种种反映和表现。

5、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实施有效教学的操作策略,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6、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

六、课堂研究的成果

回顾我的课题研究,通过检查反思,我认为研究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初步实现了研究目的。科研目标基本达到,育人目标也初见成效。

(一)研究成效 1.学生受益

①首先在课题研究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精神振奋,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②学生从繁重的作业负担中解脱了出来,变痛苦的学习为愉快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强制学习为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③在创设“实效性教学”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真正落实了三维目标。

2.教师受益 我校物理教师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既是指导者也是参与者,在师生交往中发展了自己,在理论认识中丰富了自己,在把握规律中端正了自己,在借鉴他人中完善了自己,在反思总结中提升了自己。从而真正成为新课改的实施者、推动者和创造者。

3.学校受益

通过课题研究教师和学生得到明显的提高,这些师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成为课题研究的有力推动者,让有效教学理念成为学校校本教研发展的标向,从而带动学校教研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4.理论贡献

我经过反复实践、总结、反思、修改,基本探索出了实效性教学模式,我校物理组撰写优秀论文,优秀教学设计。教学案例,优质课教案等,这是物理组成员经过辛勤的劳动,对教学研究工作做出的一点贡献,

5.创新之处

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本土资源,优秀课件,复习课件,优化了物理课堂教学;探索出有效课堂教学的新模式,重视与科学技术相联系的教学,促进我校物理教师团队的专业化发展,促进学生和学校的发展。

(二)认识成果

实效性教学的理念进一步提升,随着课题研究的展开,物理组教师对课堂有效学习的内涵和意义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他们真正认识到:

1.实效性教学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2.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是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以后,学生有无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如果学生不想学或是学了没有结果,即使教师教得再多再苦再累,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累,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三)实践成果

1.九年级物理教案手写稿(修改稿),九年级的电子课件(PPT)等本土特色的成果。

2.优化了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性,初步形成了实效性教学模式,使我校物理教师在优质课,教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3.助推了我校物理教师团队的专业发展,教师培训积极而富有成效,在短短的一年内,我校物理教师在各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4.对于学生层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初步预防和有效延缓了八年级物理教学两级分化的产生,使九年级的物理学习后劲加以持续和发展,有效的提高了我校的物理教学成绩,为减负提质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5、近年来,本人完成以下多个课题及论文: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的研究》 《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方法浅谈》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效性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物理课改教学反思》

《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课堂组织形式研究》 《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新亮点》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好处》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改革》 《物理课堂实效性教学之实验教学心得》

七、课题研究的几点启示

课题进行到现在,我们认真进行了总结分析,得到了以下几点启示:

1、正确的认识和积极地参与是课题开展的动力。

只有教师充分认识到新课程课堂实效性教学的意义,改变传统教学行为的束缚,以积极的态度置身于研究中,才能使课题的研究顺利进行并积极推进。

2、加强管理是课题的保证。

制度是规范行为的保证,在实验中,我校建立的课题研究制度,加强了实验的管理,使各项研究能得以落实,稳步进行。

3、物质条件的保证。

在实验过程中,本课题赢得了学校行政班子的重视和支持,保证了资金的投入,为课题购买学习资料,为本课题外出学习创造机会,为本课题配备硬件设施等等,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进行。

总之,实效性的课堂教学是对教学提出的必然要求,它对于减轻师生的身心负担,提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农村中学物理课堂实效性教学的研究》的实施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要进行不断地研究与探索,挖掘出更多的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策略,来丰富和发展我校的教育理论宝库。

今后,我将在课题实践的基础上,以饱满的热情完成课题的最终成果转化,以达到实验的最终目的,让物理教师团队获得发展,让我们的学生获得发展,让我们的学校硕果满园。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