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医药行业市场分析报告(大全)

医药行业市场分析报告(大全)

医药行业市场分析报告报告具有汇报性、陈述性的特点,只有按照报告的格式,正确编写报告,报告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那么在写报告的时候,应该如何写才能突出的重要性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医药行业市场分析报告》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

医药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报告具有汇报性、陈述性的特点,只有按照报告的格式,正确编写报告,报告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那么在写报告的时候,应该如何写才能突出的重要性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医药行业市场分析报告》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医药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医药行业分析报告

生物医药行业在战略新兴产业中属于盈利周期较长的产业,一个生物医药品种从临床前研究到上市,一般需要5~10年时间,期间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因此,生物医药产业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高技术密集型的特点,决定了股权融资是生物医药企业在成长期的重要融资方式,也提示我们应该根据生物医药企业的在成长期的财务特点和投资风险,设置能够适应研发型企业特性的上市标准。

一、生物医药行业基本情况

(一)生物医药行业简介

生物医药产业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生活环境的变化、人们健康观念的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等因素影响,与人类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生物医药行业近年来一直保持了持续增长的趋势。根据全球最大的医药市场咨询公司IMS Health的统计报告,2014年全球医药市场销售额将达到1.1万亿美元,未来几年将保持5%-8%的复合增长率,这反映了全球医药市场强劲的整体增长趋势。尽管各国政府均在控制医药费用的增长,但由于新药开发、人口结构变化及人们对健康预期的提高,药品市场的增长仍快于经济增长的速度。

按照年销售额10亿美元的重磅药物标准,2013年有近百种药品达标,其中TOP50的达标线为16.43亿美元,这些重磅药物全部出现在美国和欧洲。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从二十世纪80年代开始,目前尚没有出现年销售额超过10亿人民币的药物。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生物医药行业持续高速增长。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发布的数据,2000年至2013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销售收入从1686亿元增长到2154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1.65%。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13年末,()我国医药制造业总资产达到18480亿元;2013 年全年,我国医药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20593亿元,较“十五”末期的2005年增长16573亿元,复合增长率22.66%。

根据预计,2011年至2016年我国医药市场仍有望保持16.1%的高年均复合增长率。2011年,我国医药市场规模已超越法国和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全世界第三大医药市场,预计到2015年我国在全球医药行业中的市场地位将进一步得到巩固,2020年我国有望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按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生物医药产业可以划分为生物技术医药、化学药物、现代中药三个子类。

(二)生物医药行业的生命周期与财务特点

生物医药行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盈利周期较长。一个生物医药品种从临床前研究到上市,一般需要5~10年时间。因此,对于处于研发阶段的新生物医药品种和企业,盈利一般都需要较长时间。国外领先的生物医药企业从成立到盈利平均需花10年左右的时间。同时在这段研发且没有盈利的阶段,生物医药企业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研发投入往往超过20%的销售收入。可见,生物医药类企业一般最需要风险资金和市场支持的时间在企业创立初期,而伴随企业产品成熟,甚至于专利技术保有期限的结束,企业的成长性将大打折扣。

海外较为成功的生物医药公司从成立到上市的平均年限为4 年,从上市后到盈利的平均年限为7 年,盈利之后企业将出现非线性增长。

(三)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趋势

在药品市场增长空间方面,中国将是潜力最大的市场。未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加深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是推动我国医药行业持续增长重要动力。目前,我国用药水平还偏低,医药市场的不断扩大是必然趋势。未来医疗体制改革和行业结构调整将是影响医药行业的主要政策面因素。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未来五年我国将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同时,我国还将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加强中药资源保护、研究开发和合理利用。由此可见,医药行业整体面临着较好的发展契机。

从生物医药细分领域来看,近年来在化学药和中药不能有效治疗的疾病领域发病率有所升高,生物技术药物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生物技术药物产业具有较强的市场潜力,将成为今后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推动力。2010年,世界药物销售额前三十名中有三分之一是生物技术药物,生物技术药物的销售额占世界医药市场的比重约为17%,此外,全球免疫类药物总销售额的79%、肿瘤类药物销售总额的35%都是生物技术药物。

二、生物医药企业上市情况

(一)A股上市生物医药企业情况

按照申万行业分类,截止2015年1月21日,A股共有生物医药上市公司190家,总市值2.07万亿元,占A股总市值的4.8%,市盈率中位数为50.07倍,高于A股市盈率中位数42.88倍。生物医药企业代表新经济的发展方向,受到市场的认可和追捧,市盈率普遍较高,然而其市值占A股总市值比重并不高,说明资本市场服务生物医药产业的能力仍待挖掘。

2014年前三季度A股生物医药公司营业收入总计8244亿元、净利润686亿元,占A股全部公司营业收入的2.38%、净利润的2.03%。

(二)生物医药企业的成长路径与融资需求

以研发和制造为主的生物医药企业的商业模式和成长路径比较清晰,但无论是生产仿制药、改剂型药还是新药,从开始研发至最后成为产品,都要经过繁琐的步骤,一般需要5~10年时间,导致生物医药企业前期资金投入大、盈利周期长。然而,一旦技术突破、市场开发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生物医药企业会出现爆发式增长。

生物医药企业的成长路径决定了其融资需求主要集中在前期,即在药品研发成功前和市场开发时。且由于生物医药企业前期并没有多少营业收入,固定资产比重也不高,债务融资显然难以作为主要融资来源。因此,生物医药企业在创立初期最需要风险投资,其业绩能够出现爆发式增长的特性也与风险投资的投资诉求契合。

药品研发基本成型后,就需要多层次资本市场提早介入,降低其股权融资成本。在药品达到上市条件前,仍存在诸多变数,任何一个细节的问题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风险较大,大部分企业的融资仍应该集中在场外市场,但部分研发团队能力强、产品市场认可度高的企业已具备进入场内市场融资的条件。这部分企业和其他新兴产业中的初创型企业一样,需要特定的板块来满足其融资需求,并向投资者充分提示风险。而当药品研发成功,进入市场开发阶段的企业,则更加满足进入场内市场融资的条件。

目前中小板和创业板对于生物医药企业的融资支持局限在产品开发进入成熟阶段,企业已经获得一定盈利的企业,这显然无法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支持新兴产业的能力。境内优秀的生物医药公司大量流失海外,在香港、美国、新加坡、英国等境外交易所上市并以股权融资的境内生物医药公司市值已达2119亿美元。

(三)生物医药企业的投资风险

生物医药行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吸引力。作为技术高度密集的高新技术行业,对相关技术的要求很高,而且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影响我国生物医药行业投资风险的因素主要有四个,分别是政策风险、研发风险、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

1.政策风险

就目前的行业发展阶段和行业特征而言,生物医药行业要想更好的推动和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扶持和政策的带动。因此,政策风险对生物医药行业投资的影响不容忽视。具体来说,生物医药行业投资可能面临的政策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产业政策,二是行业标准。

作为新兴产业的生物医药行业,它的不断壮大是和我们国家实行的政策密切相关的。当前,我国对生物医药采取鼓励扶持的态度,不管是国家长远性规划或国家级大型基金,都将发展生物医药技术列为优先考虑项目。但这并不意味着生物医药行业内的所有细分行业都能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照顾,部分技术含量低、产能过剩的细分行业,特别是仿制药制造业,随时可能失去原有的政策优惠。

此外,由于药品的生产、销售与使用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福利,因此政府的督促和有关法律的颁布是不可以缺少的。在我国,药品的制造、出售和使用等环节都颁布了很多的法律法规和准则,以此来对医药企业进行约束。当前,中国实施药品生产和运营的许可体制,制药公司要通过《药品生产许可证》和GMP,才可以进行生产和运营。同时,作为原材料出口的医药公司需获得质量规范的认证和出口国的药品监督部门刊发的注册认证,方可出口。严厉的政策提升了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因此,即使生物药品开发成功,也将面临是否能获取生产批文的风险。

2.研发风险

在生物医药行业中,最大的投入当属研发、厂房和设备方面的支出。全球十大药厂的研发费用约占各自营业额的百分之八到十五。单个药品的研发费用现在也已高的惊人,例如基因项目的新品研究费用大多在1~3亿美金,随着新药品研制的复杂程度提高,费用也相应提升,个别基因项目的新品研究费用已超过6亿美金。高技术的时效性又决定了投资需求的连续性,必须筹措足够的资金,否则,极有可能半途夭折。因此,投资于生物医药行业将不可避免的面临资金紧张而导致产业化过程失败的可能性。

从开始研发至最后成为产品,生物药品要经过六个繁琐的步骤:实验室研究阶段、中试生产阶段、临床试验阶段、规模化生产阶段、市场商品化阶段和严格监督。每个环节都需通过药政审批程序,所以开发一种新药周期较长,一般需要8~10年、甚至 10~12年的时间。如此长的周期,加上实验结果的不可预测性,将使投资面临不能完全实现预期目标的风险。

生物医药行业还面临和其他行业一样的知识产权保护风险。专利药能给医药企业带来可观的巨额利润,所以药品专利与医药企业的自身利益关系密切。发达国家的专利保护会强烈影响到生物医药公司的投资和决策。我国目前生物医药企业开发的药品中的绝大部分是仿制品。据有关数据表明,我国仿制一种新药的费用只需几百万人民币,花费3~5年,外国在该研究领域的费用预算一般是3~5亿元美金,研发时间大多需要7~10年。不过我国类似“免费午餐”似的开发模式可持续性较差,并且其他公司也会选择雷同的研发目标,激烈的竞争可能导致仿制药利润微薄。

3.技术风险

生物医药遵循制药行业的特定程序,需要经历科研、中试和临床三个阶段才能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其中任一阶段出现问题都有可能被否决。一个新类型的药品从研制到投入生产使用一般要经过四个环节,即临床研究、制剂处方和稳定性试验、生物利用度测试以及放大实验直到用于人体的四期临床试验等过程。新药研发的成功率很低,例如美国为1/5000,日本为1/4000,这是因为只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有前功尽弃的可能性。可见生物医药研发的技术环节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4.市场风险

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状况与市场需求状况密切相关,虽然近年来生物医药行业飞速发展,但行业内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部分仿制药在竞争压力下难以达成预期销售目标,甚至导致企业难以生存和发展。

国内同类病症的药品往往有几种甚至几十种,质量良莠不齐,无论在科技实力、生产定位、外观包装等方面,我国的药品和西方国家都存在较大差距。中国加入了WTO后,开放流通的经济环境受到了国际产品的竞争影响,生物医药行业的市场风险有加大的趋势。

此外,从科技层面而言,新研发药物的科技含金量高于普通营养品,但从经营角度判断,新研发药品的经济效益未必能高于保健营养品。对于新技术的药品投资,必须充分考虑市场的需求情况和竞争情况,高科技含量不一定能带来高收益。

三、相关结论与建议

(一)发行上市是生物医药企业在成长期的重要融资方式

生物医药企业在创立初期最需要风险投资,随后需要资本市场提早介入,降低其股权融资成本。发行上市是生物医药企业在成长期的重要融资方式。

然而,中小板和创业板的生物医药企业从进入产业到上市的平均年限约为14年,且均是产品开发进入成熟阶段、已经获得一定盈利的企业,说明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服务生物医药企业的能力严重滞后,亟需推出针对新兴产业发展特性量身打造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板,来更好地对接生物医药等新经济的发展要求。

(二)根据生物医药企业在成长期的财务特点和投资风险,设置相应的上市标准

鉴于生物医药行业在未来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及该行业研发投入大、盈利周期较长的特性,我们建议在未来修订上市标准时,改变目前发行条件中的单一财务指标体系,引进预计市值指标,设置多指标组合,供发行人选择,从而在最大程度扶持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

第二篇:医药终端市场分析

终端市场分析与未来发展方向

背景介绍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医药市场结构及需求变化进一步加快,城市医院“第一终端”市场呈现增长放慢,零售药店“第二终端”以及以城市社区与农村合作医疗为主的“第三端市场,则在政策培育和引导下加速发展。目前,“第三终端”开始成为不少医药企业努力开拓及不断上升的市场空间。

一:伴随着新版GMP和GS P的出台,生产企业和商业公司以及从事医药销售的挂靠团队和个人都遇到了很大问题。 问题一:

新的GMP的出台,即生产企业各种成本(原料,工艺,人工等)增大,利润减少。

问题二:新的GSM的出台,医药公司的运作成本也在增大(库房,管理等)小的医药公司以及挂靠公司的生存空间更加紧促或者直接被淘汰。

问题三:国家对药品价格的严格控制导致厂商无法通过价格途径增加利润。

结果:生产企业和经销商的利益都受到严重的冲击。 在此情况下唯有厂商合作,资源整合,尽量减少中间环节,才能达到正真的共赢。 以OTC市场为例进行市场分析:

店的生存优势显然高于其他模式的终端市场。因此,药企的OTC产品首选连锁药店。

直供是多数药企的选择。某药企在国内多个省市地区的连锁药店都有自己的专柜,有自己的销售人员负责促销。此种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药企可以借助连锁药店的平台进行自我宣传和推广促销,而利益分成自然是两家如何权衡的问题了。

品牌OTC在连锁药店能否上量,某种程度上并不是单纯依靠自己的品牌影响力,连锁药店的话语权不可小觑。有药企将自己的品牌OTC放到商业上,因为是品牌产品,老百姓认同,此话不假,但连锁药店如果把品牌OTC放在不显眼的位置或者不去推荐,显然不能上量。这也是有些顾客去连锁药店买品牌药时总要弓着腰寻找,不仔细看根本找不到。药企不一定“直供”连锁药店,但一定要上心,只有上心才能上量。

单体药店也是有效补充

单体药店为了生存,多是要寻找高毛利的产品,但品牌OTC产品不可或缺,否则很容易流失顾客。单体药店进货途径无怪乎从商业公司进货或者从代理商那里拿货。药企的品牌OTC多是把费用投入到广告上了,对终端客户而言多属于低利润产品,但单体药店又靠此产品撑门面。

越来越多的药企开始关注单体药店的生存之道:自我推荐产品能力较强,选择的进货渠道越来越广,销售产品时有较高的“搭配”手段。所以,药企不会放弃私家药店这块蛋糕。而供货渠道多是借助商业公司间接配送,如果药企不能跟进,单体药店往往会把品牌OTC产品束之高阁,把高毛利产品推到前台,而把品牌OTC打入冷宫。

如果药店完全依仗品牌OTC盈利显然不能填饱肚子。那么药店为什么还对品牌OTC情有独钟?毕竟品牌OTC能够给药店带来人气。以单体药店来说,品牌OTC是情非得已,又确实放不下。

药企借助某种渠道把产品送到单体药店后,应采取更好的方式鼓励单体药店销售品牌OTC产品。某药企组建了自己的OTC队伍,采取地毯式推广模式,很有成效。尽管自建的推广队伍负责多个产品,但将品牌OTC产品作为重点推广,这种以点带面的推广模式为该药企赢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药企品牌OTC产品多是借助媒体达到了品牌效应,而对药店而言,品牌只是获取利益因素之一,更多的时候药企应选择更好的渠道把自己的品牌OTC产品配送至药店,再选择更合适的推广方式做大自己的品牌OTC产品。

综上并依据目前终端市场的操作手法,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制定适合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终端销售方案。 终端销售大框架为:

在严格的区域招商基础上坚决以控销模式发展终端市场,实行市场的严格管控(区域,渠道,价格),并以现款模式为主。实行区域管理,层级负责,责任到人。 具体操作如下:

1选择出适合终端操作的产品投入到第二第三终端进行操作。 2结合企业情况对全国市场进行划分设立数名终端招商岗位。 3结合公司情况对终端产品的各环节进行利益保护(制定经销商管理办法,充串货管理规定)。 (1) 区域保护 (2) 渠道管控 (3) 价格管控 4型连锁开发: (1)大型连锁:

整合市场资源,寻求有资源有能力的经销商或个人充当第三方共同开发管理大型连锁。以达到工商结合占据KA连锁,达到工商之间的共赢。(具体操作结合公司以及产品情况制定大型连锁操作方案)。 (2)厂家自主开发中小型连锁,让利与终端,增加市场占有率。(具体操作结合公司以及产品情况制定操作方法)。 5 连锁以外的终端市场

通过区域招商在全国范围内寻求有实力的经销商予以合作。(结合公司及产品情况制定具体操作方案)。

8做好各基药投标,力争基药市场份额。(结合公司情况落实责任人)。 9市场支持 (1) 终端物料支持

(2) 终端培训支持(如动销店长等) (3) 促销政策 (4) 经销商奖励 (5) 后勤服务支持

第三篇:医药零售行业报告

关于全市医药行业税收征管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实施,医疗保险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医药行业理应成为新的税收增长点。但从我市税收调查分析来看,医药生产和零售环节的税收增长与医药的需求增长却形成明显地反差。笔者通过深入调查,发现其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并提出加强该行业征管的粗浅意见,供大家在工作中参考。

一、药品销售基本流程

从图中能够看出,药品从生产企业到各零售药店、医院至少要经过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应按规定缴纳增值税。与其他行业相比,医药行业产品种类繁多,但进货渠道相对比较单一,药品一般都要从上一级经销商手中购进。

二、存在的问题

(一)不按规定设置账簿,少记收入。近日,市局稽查局对冷水滩、零陵两区的8家医院和10家医药生产企业进行了暗查。通过对购销双方的调查,发现该行业普遍存在漏记、少记销售收入、发票使用混乱等违法涉税行为。不少医药批发商人为压低药品价格、少记销售收入,造成申报不实。此外,因该行业纳税人多为私营企业和个体业户,一定程度存在着账目混乱、账目不健全、账外经营,甚至不建账、刻意隐瞒销售收入等现象,致使税务检查工作难度较大。

(二)违规使用发票,漏缴税款。因为消费者索取发票意识不强,药店在销售时不主动开具发票,导致不少药店有机会不按规定入账,少记收入;零售药店从上级经销商手中购进药品时,不索取发票,仅以发货单、提货单等代替发票,使一二级经销商有机会任意调整销售收入,少缴税款。即使销往各公立医疗机构的药品,由于医疗机构不缴纳增值税,导致有的只索取普通发票,甚至不要发票,而发票进入医疗机构的多为以个人名义代开的发票,将从生产企业到各级经销商等几个环节的增值额一并抹杀,造成少缴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据有关部门统计,药品批发行业毛利率为15%左右,零售环节毛利率为35%以上,有的药品从出厂到卖给消费者,价格会翻几倍甚至于十几倍,暴利背后是税款的大量流失。以上文中的图解为例,假设生产企业的某产品购进成本为80元,产品销售价格为100元,一级经销商的销售价格120元,二级经销商的销售价格为150元。并假设生产商已按规定缴纳了税款,而二级经销商以不开发票或到税务局代开征收率为3%的税票的方式以150元的价格销售给医院和消费者,那么即使生产厂家按规定缴纳了税款,整个流通过程理论上至少漏掉了税款(20+20+30)*17%-20*17%-150*3%=4元,占应缴纳税款的33.6%。另外,多数医院和经销商普遍存在发票违规行为,主要表现在不开发票拒开发票,消费者购买药品通常不索要发票,即使索要,销货单位也会因各种理由拒绝开具,使用各种白纸收据代替正式发票的行为居多;发票内容开具也极不规范,有的发票只开具“药品”总名称和金额,无具体明细药品名称和数量,购买的药品与收费单据上开具的药品品目不符;还有部分药店销售其他物品却以医药品作为开票品名。

(三)行业经营特殊导致征收漏洞大。一是分支机构较多,存在挂靠现象。各医药公司下属分支机构较多,许多是个体经营者挂靠在其名下,名为公司的分支机构,实际是自主经营、自行核算、自负盈亏。多数医药经营者不办理税务登记,不申报纳税,“医药经营不纳增值税”的观念在个别医药经营者的心目中已根深蒂固。二是销售价格之外,存在平销返利行为。与大多数商品零售企业一样,生产商或上级经销商会在销售额之外按销售数量给予经

营者一定比例的平销返利,这部分返利就直接导致了税款流失。三是收款形式多样化。以前药品的零售主要以现金、银行卡为主要形式,新医改实行以后,医保卡成为又一种主要收款形式。根据测算,现金、银行卡、医保卡销售收入比例在8:1:3左右。各种收入形式存在不同特点,征管难度较大,不利于控管。

(四)监管部门之间的监管职能不能兼顾。对医药行业的监管涉及多个部门,如药品监管部门是药监局,行政管理部门是卫生局,税款征收是国、地税,虽然这些监管部门的职能没有交叉,但在职能行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重复或冲突。尤其是医药与卫生之间政策冲突,各医疗机构征收营业税不征收增值税,作为增值税链条的专用发票在这里毫无用武之地。

三、加强医药行业税收征管的建议

(一)加大税收宣传力度,提高医药行业纳税意识。一是加大税收政策宣传力度,着力于提高医药经营者的纳税意识;二是开展严厉打击税收违法行为的宣传。从维护纳税人自身权益的角度出发,通过曝光案例、拍摄播放以案释法专题片等方式,申明国税部门坚决打击税收违法行为的立场,督促警示纳税人注意维护自身权益,认真履行纳税义务。

(二)加大税务稽查“以查促管”的力度,建立税收监管长效机制。一是加强对医药行业发票使用的稽查。从药品经营企业“进”、“销”两个环节入手,抓住“发票”这一切入点,对使用发票、取得发票的程序进行控管,加大稽查处理力度,有效堵塞税收漏洞。二是加强零售环节收款形式的税收监管。可到医保部门进行协调,调取纳税人的刷卡销售信息,获取医药企业及批零业户的经营情况,按一定比例测算纳税人的销售收入。

(三)建立协调联动机制,促进医药涉税信息共享。建立医药监管部门间的协调沟通机制,定期召开各部门联席会议,加强日常信息交叉比对,及时发现遗漏信息,发生案件时迅速反应,成立联合办案机构等,减少信息重复采集、政策矛盾和监管漏洞情况的出现,逐步形成监管联动、信息共享多赢局面。

(四)健全医药行业涉税政策。随着医疗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医药行业的准入资格也会进一步提高,行业规范性得到提高,容易查证相关的涉税资料。望尽快出台针对医药行业的税收政策及管理办法,加强对医药行业的税收管理。

第四篇:医药行业(企业市场竞争策略的分析)

药品行业(企业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一.医药行业特点的分析

1.医药行业属于防守型行业

从本质上讲,医药行业是与生命科学紧密相关的产业,因此,它不存在成熟期,是一个永远成长和发展的行业。在世界范围内,医药行业的发展速度一般高于其它行业,而且较少受经济危机影响,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从一个国家范围来看,由于医药产品具有较高的需求收入弹性(据测算,医疗保健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为137%,即收入每提高100元,医疗消费水平要增长137元),因此,国家经济良好时,个人收入增长将拉动个人药品需求增加;但在相反情况下,由于药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低,因此药品需求并不会有大幅度减少,这在国家经济不景气时表现得尤为明显。国际经验表明,由于医药行业受宏观基本面的影响较小,在国家经济处于不景气周期时,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一般要优于其他行业。 2从产品市场角度来看,医药行业有以下特征:

(1)产品特异性强。有道是“对症下药”,大多数药品用途专一,事关健康和生命,丝毫不可混淆,药品种类繁多、各不相同,对药品市场的分析必须十分细致。

(2)需求弹性小,供应弹性大。健康人一般不会因药品价格下降而多吃药,病人一般也不会因药品价格上涨而拒绝消费,尤其是在公费医疗和保险必将普及的情况下,消费者一般不太注意药品的价格变化,但是药品价格对其供应的影响却很大,一般情况下调节着供应量使之与其需求相适应。

(3)独特的购买行为。对于绝大部分药品来说,其购买决定不是由消费者作出,而是由医疗机构作出的,其经销渠道不同于一般商品,一般消费者也不熟悉其所消费的药品。

2.高技术性

中药产业是高科技产业。包括生物技术在内的现代科学和手段已经并将广泛的应用于中药行业。如在药物剂型方面,透皮控释制剂、新复方制剂、释药器具和制剂设备新工艺的专利文献大量涌现,新剂型大大提高了药效;在药物开发方面,化学制药仍占主导地位,但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药品的研制、开发和生产将是90年代制药业的重点;在医疗器械方面,该行业作为跨学科的综合性高技术产业,与计算机科学、图象处理、精密仪器、放射科学和人体科学等密切相关。因此,医药行业是科技含量最高的行业。

3.高收益性

医药行业的高投入、高技术含量的特点决定了其高附加值的特性。一种新药一旦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尽管前期投入巨大,但产生的收益也是巨额的。

据统计,一个成功的新药年销售额可以多达10—40亿美元;世界排名前10位的医药企业利润率都在30%左右;专利产品在专利有效期内由于能垄断该产品市场,因此,在受益期内能获得巨额垄断利润。

二 医药行业的类型

2011年1-9月中国医药行业分经济类型生产统计情况

三.江中药业市场竞争策略的分析

2011年为了巩固江中的市场,加之江中药业的总裁依然看好其市场潜力,力主将江中健胃消食片作为新增长点,承载起江中药业上台阶的艰巨任务。 品牌定位

在发现助消化药市场存在巨大的空白后,研究人员立即与江中药业的专家们(销售人员、主力经销商)进行了详细的访谈,主要是从产品、渠道等各方面论证江中健胃消食片能否占据这个空白市场。在一一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成美向江中药业提出江中健胃消食片的品牌定位——“日常助消化用药”。

根据企业提供的资料,江中健胃消食片的现有消费群集中在儿童与中老年,他们购买江中健胃消食片主要是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多发的“胃胀”、“食欲不振”症状。显然,定位在“日常助消化用药”完全吻合这些现有顾客的认识和需求,并能有效巩固江中健胃消食片原有的市场份额。

报告同时指出,鉴于“日常助消化用药”定位的第一步是针对酵母片、乳酶生等产品要市场份额,而这些没有品牌,仅靠低价渗透的产品,除了在省会城市有一定的市场外,

二、三线城市才是他们的主要销售来源。加之武汉健民也在

二、三线城市对江中药业形成了冲击,因此,江中药业实施的 “渠道扫荡战”的结果,不仅仅对江中健胃消食片即时销售产生影响,还将直接影响这一战略的实施,应务必确保成功 定位广告

确立了“日常助消化用药”的品牌定位,就明确了营销推广的方向,也确立了广告的标准,所有的传播活动就都有了评估的标准,所有的营销努力都将遵循这一标准,从而确保每一次的推广在促进销售的同时,都对品牌价值(定位)进行积累。

由于本身避开了和吗丁啉等竞争,面对的是需求未被满足的空白市场,广告只需反复告知消费者,江中健

胃消食片是什么,它能起什么作用,就能不断吸引消费者尝试和购买,从而开拓这个品类市场。成美为江中健胃消食片制定了广告语“胃胀腹胀,不消化,用江中牌健胃消食片”。传播上尽量凸现江中健胃消食片作为“日常用药、小药”,广告风格则相对轻松、生活化,而不采用药品广告中常用的恐怖或权威认证式的诉求。

在推广力度上,江中药业深知,仅有一个好产品与好定位是不够的,一定要把这个产品所代表的概念或价值构筑在消费者的心智中,才会完成“惊险的一跳”,实现商业价值。而且竞争对手也在寻找利润增长来源,自然不会坐视江中慢慢去开拓独享市场。——万燕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个向市场推出VCD的,然而,最终获利最大、成为行业第一的却是第一个进入消费者心智的爱多和步步高。所以江中健胃消食片需要采用狂风暴雨式推广,迅速进入消费者心智。积极防御

2003年,山东宏济堂的神方小儿消食片尝试走出山东,在中央台投入广告,其广告明显针对江中健胃消食片市场而来,广告主张“孩子不吃饭,儿童要用小儿消食片”——其细分江中健胃消食片市场的企图十分明显。江中药业的监测系统随即发现了这一情况,并立即从央视索福瑞取得了其相关的广告投放数据,由于神方小儿消食片在山东省具备较强实力,是江中药业一直密切关注的品牌之一,在成美的协助下,江中药业迅速制订并实施了反击方案,一方面在其山东大本营、安徽等其已上市的个别省份进行大规模、长时间的江中健胃消食片的“买赠”活动,打压其销量;另一方面在这几个省市加大江中健胃消食片广告(儿童片)推广力度,电视广告投放量增加3倍……未待江中药业全面出击,神方小儿消食片很快便偃旗息鼓了。今日的江中药业,正逐步成为中国日常助消化用药市场的主宰。江中健胃消食片的成功,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在专业公司的帮助下,以定位理论为指导,对助消化药市场进行了全面客观评估,从而彻底厘清了“助消化药”、“胃药”——特别是吗丁啉在消费者心智中的认知,最终确立了与强大竞争对手吗丁啉完全差异化的品牌定位——日常助消化用药,并通过诉求准确的定位广告迅速、大力度传播出去。

由此可见,一个品牌如果要在市场上取得根本性胜利,其关键所在就是其品牌定位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关于这一点,我们再次引用菲利普·科特勒的原话:“解决定位问题能帮助公司解决营销组合的问题。营销组合(产品、价格、渠道、促销),从本质上来讲是定位战略战术运用的结果。”。

第五篇:生物医药行业分析

2月23日,卫生部等5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根据《指导意见》,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原则,16个代表性城市将展开改革试点。

此次《指导意见》出台,标志着贯穿2009~2020年的新医改全面启动;我们认为公立医院改革对上有医药产业的短期影响较小,中长期则牵引和优化整个产业链竞争秩序。重申我们自2010年策略报告中提出的核心观点和投资逻辑,提示投资者坚定持有各细分领域龙头公司,分享医药行业的“蛋糕和机遇”。

政策看点:

落实中医药扶持政策 创新型现代中药企业受益:天力士、康源药业,神威药业 鼓励民营力量进入医疗市场 爱尔眼科、金陵药业、三精制药、马应龙、西南合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