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安全生产管理
第一篇:石油化工安全生产管理
石油化工安全生产管理
目录
摘要 ......................................................................... 1 1石油贸易摩擦与我国石油安全战略 ............................................. 2
1.1 全球石油资源失衡与资源争夺 ............................................ 2 1.1.1 全球石油资源失衡 ................................................ 2 1.1.2 石油资源争夺 .................................................... 3 1.2 石油贸易摩擦及其成因 .................................................. 4
1.2.1 石油贸易摩擦主要围绕着三个方面展开 .............................. 4 1.2.2 石油贸易摩擦的本质是石油战略冲突 ................................ 5 1.2.3 经济持续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的石油消费和进口量迅猛增长 ............ 6 1.3 我国石油安全战略 ...................................................... 6
1.3.1 发展对外石油合作 ................................................ 7 1.3.2 把握当前有利时机,推进贸易强国建设;扩大海外资源、国内石油储备 .. 7 1.3.3 建立并发展石油期货市场和期货交易,完善国内石油定价机制 .......... 7 1.3.4 发展军力,保持必要的军事力量威慑 ................................ 8
2石油化工装置安全风险评价和方法技术的分析 ................................... 9
2.1 风险评价概 ............................................................ 9 2.2石油化工装置安全风险评价方法 ......................................... 10
2.2.1 安全检查表法 ................................................... 10 2.2.2 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 ............................................. 10 2.2.3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 ............................................. 11 2.2.4 故障树分析 ..................................................... 11 2.2.5 事件树分析 ..................................................... 11
2.2.6 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 ................................. 12 2.2.7蒙德法 ......................................................... 12
3化工事故分析............................................................... 14
3.1 化工事故存在的原因 ................................................... 14
3.1.1 违章操作。 ..................................................... 14 3.1.2 设备故障。 ..................................................... 14 3.1.3 管理上的漏洞。 ................................................. 15 3.1.4意外因素。 ..................................................... 15
4化工事故的预防............................................................. 16
4.1 预防化工事故的几点措施 ............................................... 16
4.1.1 把好设备质量关。 ............................................... 16 4.1.2 建立健全安全制度体系。 ......................................... 16 4.1.3 建立安全事故问责制。 ........................................... 17 4.1.4 全员参与全方位的安全管理。 ..................................... 17
总结 ........................................................................ 19 谢辞 ........................................................................ 20 谢辞 ........................................................................ 20 参考文献 ....................................................................
21石油化工安全生产管理
摘要
在新时期,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日益受到中国化工行业与生产企业的重视。针对现代石油化工生产特点对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把好安全质量关,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石化行业是中国的支柱产业。石化行业生产线长、涉及面广,仅中国石化集团就有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等输油、输气管道近6 000 km,加油站2.4万个,石化企业的油田、采油厂、炼油厂、码头、宾馆、千家万户。生产过程包括油气勘探、油气田开发、钻井、采油、油气输送、原油储运、石油炼制、化工生产、油品销售等,生产社会需要的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化工原料、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化肥等3 000多种石油、化工产品,与人民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中国的三大石油石化集团公司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和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公司固定资产已达到6 000多亿元,从业人员达到200多万人,石化行业在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石油化工生产是一种高危险性的过程,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往往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加强石化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对维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以及整个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中国化工生产装置大型化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和环保压力越来越大,责任也越来越重。化工企业特别是危险化学品生产具有易燃易爆 ,高温高压、有毒有害等特点,易发生安全事故,易造成群死群伤、中毒、污染等次生灾害。据统计,中国每年发生各种化学事故400起以上。
关键字:化工、企业、管理
1石油贸易摩擦与我国石油安全战略
石油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由于全球石油资源失衡,各主要石油消费大国的经济发展都面临着严重的“能源瓶颈”。为此,这些国家都在产油区和国际石油市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作为新兴的石油消费大国,我国石油消费逐年加速增长,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大。由于海外石油投资规模小、份额油进口量小,我国石油进口基本依赖于一般贸易方式,而进口油源地却与西方传统石油消费大国高度重叠。海外石油贸易面临多重冲突,石油贸易摩擦风险大,石油安全形势严峻。
1.1 全球石油资源失衡与资源争夺
石油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随着全球经济增长,全球石油消费需求迅猛增长。然而,全球石油的储产分布和消费极不均衡,并且探明可采储量、产量增长低于消费量增长,尤其是远远低于发展中国家的消费需求增长。这使各石油消费大国都高度关注石油资源的供给和价格波动以及进口渠道的顺畅与否。同时,由于控制了石油资源和石油市场,将促进国家战略的顺利实施以及在国际地缘政治中占据有利地位,进而在国际政治掌握决定性的话语权,故占有石油资源、控制运输渠道和价格就是各国博弈的焦点。石油贸易摩擦也频繁出现。
1.1.1 全球石油资源失衡
所谓世界石油资源失衡主要是指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全球石油资源的储存、生产、消费和贸易的不相匹配。
在石油储量方面:已探明的可采储量中中东地区占61.0%;发展中国家地区的石油储量占了全球储量的绝大部分。
在石油产量方面:尽管全球石油的产量呈增长趋势,但增长速度较慢且地域分布极不均衡。中东地区以占全球产量30.8%的比例在全球石油供应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在石油消费方面:全球的石油消费需求增长较快,尤其是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石油消费需求增速超过了石油产量的增速;同时,石油消费的地域分布极不均衡。2007年,经济合作组织的石油消费量为22.49亿吨,占全球消费总量的57.0%,而石油消费量过亿吨的8个国家的消费量总和占全球石油消费总量的53.6%。
国际石油贸易随着消费发展而快速发展;国际石油市场供求大致平衡,但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俄罗斯、非洲等产油国与中国、印度等新兴石油消费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1.2 石油资源争夺
通过历史演进,国际石油巨头逐渐在国际石油市场中取代了国家,成为争夺石油资源的具体代表。20世纪后期以来,国际石油巨头依赖资本运作手段,强势整合石油产业链,通过大规模兼并,积极推进上下游一体化;同时依赖石油炼制技术强势扩张油品贸易和贸易渠道。当前,国际石油巨头在国际石油市场的表现具有如下特点:
其一,石油资源的控制权已经由国际石油巨头转向了产油国,产油国在资源控制权上占据着主导;国际石油巨头的油气资源储备增加有限,生产略有下降。“目前石油产业链战略环节所处阶段是油气资源为中心,油气资源国的市场势力是影响世界石油市场结构的最重要的因素”(王炜瀚,2008)。
其二,国际石油巨头对国际石油市场仍发挥着重要影响。2003年,即便在西方跨国石油公司的影响力不断削弱的情况下,西方五大跨国石油公司拥有的石油储量仍然达63.17亿吨,占全球探明储量38.13%。
其三,产油国拥有资源优势而国际石油巨头拥有技术和渠道优势,因而两者都是国际石油市场的主要控制者。但是,国际石油巨头依赖资本、技术和销售渠道优势,在炼油能力和油品销售上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并据此控制着全球的油气资源流向,左右着国际石油市场的资源和利益分配。
1.2 石油贸易摩擦及其成因
受强权政治影响,在石油资源争夺过程中,各国为了最大化本国利益,因而在石油贸易中摩擦不断。
1.2.1 石油贸易摩擦主要围绕着三个方面展开
一是经济利益冲突,如“亚洲溢价”以及美国和加拿大软木贸易争端中加方威胁将把软木贸易与对美国的石油出口挂钩。贸易各方互不相让,最终导致石油贸易争端或以石油贸易作威胁。二是政治利益冲突,即在经济利益之外,各方出于本国战略发展需求、意识形态差异、遏制竞争他方的目的以及谋求地缘政治和国际石油市场控制权,甚至是为了国内某个集团的利益而展开激烈地争夺。其典型事件有“安大线”改道、俄罗斯和乌克兰天然气贸易纠纷。三是石油战争,各方因严重的分歧、对立而利用外交渗透或武力干预国际石油市场,利用石油贸易打击敌对国,甚至是军事占领石油生产国。两次石油危机催生了“石油武器”——以石油供给作威胁的危险开端,而两次海湾战争使大国武装夺取并控制石油资源的战略目的从隐晦走向公开。
1.2.2 石油贸易摩擦的本质是石油战略冲突
国际石油市场的博弈仅是各国石油战略冲突的具体表现。石油战略冲突包括产油国和进口国及其内部相互之间的各种矛盾、对立。
首先,由于石油的供给和需求都极度缺乏弹性,生产国和进口国的战略冲突就是国际石油市场供求矛盾的两个方面。产油国的战略核心是在确保独立、自由的条件下,利用资源禀赋,左右国际石油市场以便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进口国石油战略的核心则是石油安全。这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石油的可获得性,即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获取必要的石油资源;二是石油价格的稳定性,即无论石油价格如何波动都不致威胁国民经济安全。因此,对资源和价格的控制是冲突的焦点。当然,石油霸权战略则要求以最低代价无限获取石油资源,因而国际石油市场更加动荡。动荡又加深了对立和冲突。
其次,产油国间石油战略的协调。因为资源禀赋,产油国在短期内能够通过产量操纵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并借机改善国内经济环境和提升在国际政治、经济中的地位。这是产油国的一致战略目标。但是,正是价格波动而使产油国的战略很难协调一致。因为,当油价上涨时,成员国都希望增产以获得高收益;当油价下跌时,成员国也都希望增产以获取同等石油收益,故产量控制很难在产油国之间实现长久的一致。产油国间的摩擦很难在短期内消除。
石油进口国之间的战略冲突的实质是排他性需求(垄断性需求)的矛盾。全球石油失衡使各石油进口大国的经济发展都面临石油紧缺的压力,因而都力图遏制他国的石油进口需求而最大化本国石油进口量。因此,中东就成为各国战略的核心焦点,而核心焦点的高度重叠又进一步加剧了进口国之间的战略冲突,最终使各国间的摩擦不断。
1.2.3 经济持续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的石油消费和进口量迅猛增长
最近几年,我国石油进口增长已经超越了全球石油产量增长。2007年,我国石油进口量为1.97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急升至58%;石油进口量比上年增长8.2%,比世界石油贸易增长比例高3.9%。当前,我国石油进口主要依靠石油贸易,并且进口油源地与传统石油消费国的高度重叠,主要集中在中东、非洲等地。
受两个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是能源制约。在可预见的将来,全球能源结构不可能有本质变化,石油仍然是全球最主要的能源。在石油勘探、开采技术没有重大的革命性突破情况下,能源对经济的制约愈发明显。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的能源进口需求也必将继续急剧增长,从而促进我国海外石油战略的发展。这必将影响国际石油市场的格局,并使美国对国际石油市场的控制被削弱,最终威胁美国石油霸权战略。那么,美欧出于地缘政治利益和霸权的需要必然(现实也是)对中国加以遏制,而控制石油、干扰中国的石油进口则是其最经济、最有效、必然的对外政策选择。事实上,美国自始至终都把我国作为其在国际石油市场的主要战略竞争对手,并在不同层面对我国的海外石油战略进行遏制和干扰。
1.3 我国石油安全战略
在WTO框架下,随着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的对外贸易持续增长,贸易顺差持续增加;因而一般商品贸易摩擦在短时期内将难以减少。因此,很难保证在某些因素影响下不会出现石油贸易摩擦和一般商品贸易摩擦相互纠合的情况。当前,全球各国都因金融危机而纷纷采取各种贸易保障措施;对原已处在贸易摩擦多发的环境之中的我国来说,则更应当审慎地处理各种石油关系,谨防这一情况出现,乃至威胁国家安全。
1.3.1 发展对外石油合作
通过重复博弈,各国、地区石油战略将实现一个动态均衡的选择。现实是,生产国与消费国在这一状态下实现了一种次优的选择——消费国以较高成本维持相对低价的石油需求,生产国以较高成本维持相对较高价格的石油供给,即:为了维持对国际石油市场的控制,消费国增加了资金、技术和军事方面的投入,尤其是军事投入;生产国则增加了卡特尔组织的维护成本和限产损失。事实上,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各大经济体的石油安全都将对全球经济产生影响;对外石油合作是促进全球经济安全的最佳选择。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坚持立足国内,发展对外能源合作的基本方针;随着海外战略的发展,与国际能源市场和各产油区的联系日益紧密;与主要石油消费国合作也正逐步加强和改善。这将使我国的石油安全形势有所改观。
1.3.2 把握当前有利时机,推进贸易强国建设;扩大海外资源、国内石油储备
金融危机为我国的经济、产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调整和推进贸易强国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时机。利用充足的外汇储备,在全球协同应对危机和国际金融秩序重建过程中,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扩大在海外的直接投资,尤其是能源、矿产、金融资产和基础设施等投资;将是我国实现扩大海外资源、国内石油储备以及实现进口油源地、进口方式和渠道多元化的关键。
1.3.3 建立并发展石油期货市场和期货交易,完善国内石油定价机制
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在国际石油市场上掌握了价格的话语权实质上是掌握了家间利益重新分配的主动权,而石油期货价格在国际石油市场的价格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契机,在上海成品油期货交易中心基础上,建设并完善国
内石油期货市场,有效完善国内石油定价机制。这将促进国内油价机制与国际油价形成机制的相互融合,扩大国内油价在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
1.3.4 发展军力,保持必要的军事力量威慑
自从石油成为战略物资时起,军事威慑就一直伴随着石油贸易,甚至一战以来的历次战争都与石油资源密切相关。产油区和石油运输关键通道复杂的政治、经济环境以及国际石油市场中激烈的竞争和对立使各国都在石油贸易中或多或少地运用军事力量,特别是美国的军事布置随着石油版图扩张。因此,发展军事力量,是保障我国石油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 石油是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全球石油资源失衡导致了国际石油市场上的激烈博弈,石油贸易冲突不断。石油贸易摩擦的本质是国家间石油战略对决,因而任何微小的误判都可能引起国家间的对立,甚至对抗。石油贸易摩擦严重威胁着国家石油安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石油消费需求急剧增长,引发了我国与全球各主要石油消费国家之间的竞争,石油贸易摩擦的风险加大。只有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手段才能有效应对和化解可能的风险。当然,贸易强国建设、石油技术进步和石油产业链的重组等方面也是保障国家石油安全有效选择。
2石油化工装置安全风险评价和方法技术的分析
2.1 风险评价概
安全评价(Safety Assessment)也称风险评价(Risk Assessment),是对系统和作业中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及其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和评估, 以指数或概率值作定量的表示, 以便从数量上说明被评价对象的安全可靠程度。笔者以吐哈油田丘东采油厂轻烃工区扩建项目预评价,阐述石油化工装置安全风险评价应用的重要意义。
概率法是以可靠性为基础, 以积累事故、故障发生概率进而计算出危险性, 取得以量表示的系统安全性。
指数法物质系数法是以代表单位危险物质在标准状态的火灾、爆炸或放出危险性潜在能量的数据物质系数为基础, 结合工艺过程的危险性, 计算单元火灾、爆炸和毒性指数, 评价系统的危险性、危险程度, 进而提出安全对策措施, 使系统降低其危险性和危险程度。
由于对经济与安全两方面的需求,促使人们寻求更安全、更能降低生产成本的技术措施来有效地防止事故的发生。风险管理技术正是在这种需求背景下被引入到工业中的一种新型的、高科技的管理技术,它是风险工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评价结果是实现风险控制与管理的依据。风险评价是针对具体危险源发生的概率和危险发生后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做出定性或定量的评价,并为风险管理的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能够合理运用人力、财力和物力等资源条件,采取最为合理的措施,达到最为有效地减少风险的目的。风险包括两部分:一是危险事件出现的概率;二是一旦出现事故其后果严重程度和损失的大小。对于风险评价的结果,不是风险越小越好,因为减少风险是以资金、技术、劳务的投入作为代价的,通常的
做法是将风险限定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水平上,去研究影响风险的各种因素,经过优化,寻求最佳的投资方案。
2.2石油化工装置安全风险评价方法
2.2.1 安全检查表法
安全检查表是为检查某一系统、设备以及各种操作、管理和组织措施中的不安全因素,事先将要检查的项目,以提问的方式编制成表,以便对分析对象进行检查和评价的一种方法。在编制安全检查表时要结合有关事故资料,遵循国家及行业有关的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安全检查表按其用途可分为设计审查安全检查表,厂级安全检查表等。设计审查安全检查表用于工厂、装置设计审查,厂级安全检查表用于厂级综合性、生产、储运、检维修,装置安全检查表用于对装置操作、设备、劳动保护等。
2.2.2 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
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是通过系统、详细地对工艺流程和操作进行分析,以确定设备、装置的个别部位因误操作或机械故障而引起的潜在危险,并评价对整个工厂的影响。基本分析步骤是:选择一个工艺单元或操作步骤,收集相关资料→了解设计意图→选择工艺参数→以关键词为引导,找出工艺过程或状态的变化→研究偏差所造成的结果→分析造成偏差的原因→识别现有的防范措施→最后评价风险度,并建议安全控制措施。其中关键词是针对各单元操作时可能出现的偏差而专门设定的。
10 2.2.3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主要是通过识别装置或过程内的单个设备或单个系统如换热器、泵等的失效模式以及每种失效模式的可能后果。基本分析步骤是:确定分析项目和边界条件;标识设备;说明设备;分析失效模式;说明每个失效模式对所在设备的直接后果和对其他设备可能产生的后果;说明现有安全控制措施;综合失效可能性和失效后果进行风险评价;建议风险控制措施。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一般适用于单一设备和系统,特别是对机械设备、电器系统的工作性能分析。
2.2.4 故障树分析
故障树分析是一种静态的逻辑演绎的系统安全分析法,把系统可能发生或已经的发生的事故作为分析起点,将导致事故的原因按因果逻辑关系列出,构成一种逻辑模型,然后通过对这种模型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通过最小割集(径集)的计算,找出事故发生的基本原因和它们的组合,从而查明系统内潜在的危险因素,为采取合适的安全管理对策提供依据。故障树分析一般适用于对系统过去发生的事故及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分析。
2.2.5 事件树分析
事件树分析是一种运用逻辑归纳法从原因推论结果的分析方法,以研究的隐患为初因事件,然后分析此事件可能导致的后续事件的结果,整个事件序列成树状。将初因事件及其发生概率放在事件树的最开始处;事件树中的每一分支代表某一控制系统作用成功或失败,并给出其成功或失败的概率,最末处为在各种情况下的事故后果;初因事件的发生概率乘以初因
事件至该事故后果的全部通路上的所有分支的发生概率,即得到该事故后果的发生概率。事件树分析适用于多环节事件或多重保护系统的风险分析和评价。
2.2.6 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
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道化法是由美国道化学公司1964 年提出的“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并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多次修改了一些条款,1994 年发布了第七版。该评价法是以能代表重要物质在标准状态下的火灾、爆炸或放出能量的危险性潜在能量的“物质系数”为基础,同时把引起火灾或爆炸时特殊物质危险性、取决于装置操作方式的一般工艺过程危险性以及操作条件和化学反应的特殊过程危险性等作为追加系数加以修正,计算出“火灾爆炸指数”,并根据指数的大小计算暴露面积、财产损失、停工损失等事故损失后果,对损失后果进行分组,再根据不同的等级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
2.2.7蒙德法
在道化学公司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英国帝国化学公司蒙德法,提出于1976 年,该法既肯定了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又在其基础上作了重要的改进和补充。蒙德法在考虑火灾、爆炸、毒性危险方面的影响范围以及在考虑安全补偿措施方面都比道化学指数法更为全面。在评价指标参数方面,蒙德法反映的指标包括了单元毒性和主毒性事故的影响,突出了毒性对评价单元的影响。道化学指数法从物质系数、一般工艺危险系数和特殊工艺危险系数3个方面考虑对评价单元可能造成的影响,涉及范围有19 种情况;而蒙德法却从物质系数、特殊物质危险性、一般工艺危险性、毒性的危险性等6个方面进行考虑,涉及的范围有42种情况。在补偿措施方面,道化学指数法考虑了工艺控制、物质隔离,防火措施3个方面,涉及的范围为22种情况;而蒙德法则从容器危险性、工程管理、安全态度、防火
等6个方面进行考虑,涉及的范围有32 种情况。在安全措施补偿方面,蒙德法强调了工程管理和安全态度,突出了企业管理的重要性。每种风险评价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应性,对具体的评价对象,必须选择合适的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评价效果。
综上所述, 职业安全卫生评价运用到石油化工装置, 预先对生产系统中的各种危险进行辨识、评价和控制对系统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措施确定重点管理的对策和范围, 预防事故特别是重大事故的发生并把可能造成的损失限制在最低程度。对在改扩建生产装置进行安全评价, 不但在石化行业, 而且在其他化工行业也是可行的, 这样使管理者能全面掌握系统的安全状况, 进一步修订、完善安全规章制度, 完善防灾设施和组织, 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无疑是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3化工事故分析
3.1 化工事故存在的原因
所谓化工事故,一般是指有毒有害气体(或液体)的大量流失,对周围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的意外事件。由于化学物品大都具有毒性大、易扩散和易燃烧爆炸等特点,因而极易造成事故地域大面积污染和大量人员伤亡,在人员稠密的大中城市尤为严重。
化工事故,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自然灾害外,主要有以下几种因素: 3.1.1 违章操作。
如违反操作规程,操作错误,不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等。化工生产和储运有很严格的操作程序,一旦违章,就有可能发生事故,由于操作人员违章作业而引起的化学事故约占整个化学事故的27.8%。
3.1.2 设备故障。
设计上的不足。例如厂址选择不好,平面布置不合理,安全距离不符合要求,生产工艺不成熟等,从而给生产带来难以克服的先天性的隐患。设备上的缺陷。如设计上考虑不周,材质选择不当,制造安装质量低劣,缺乏维护及更新等。许多化工产品生产需要高温高压(低压),加上许多原料和产品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容易造成各种管、阀、塔、缸的腐损而产生有毒物质跑、冒、滴、漏,这类事故约占整个化学事故的50%。
14 3.1.3 管理上的漏洞。
如规章制度不健全,隐患不及时消除、治理,人事管理上不严,工人缺乏培训和教育,作业环境不良,领导指挥不当等。以及不遵守劳动纪律,对工作不负贵任,缺乏主人翁责任感等。
3.1.4意外因素。
这类事故是化工生产过程中因突然断电、停水而使化学反应失去控制造成事故,以及有毒物品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撞翻、爆炸而发生泄漏事故。
综上所述,造成化工事故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人的过错。上述列举的四条事故起因,无不与人相关。事故既然主要是由人造成的,那么人就必须想方设法去控制事故的发生。
当前,在中国石化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不少隐患,事故造成的后果严重,安全生产管理形势十分严峻。一些企业在生产经营、施工作业环节中没有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三违”(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现象比较突出。部分企业放松现场管理,要求不严,设备管理、生产安全管理滑坡,工艺纪律、劳动纪律松弛。
安全检查没有坚持“铁面无私、六亲不认、严之又严”的原则,安全隐患治理不及时,整改不落实;企业安全培训不重视,力度不大,针对性不强,有的甚至流于形式,从而导致员工缺乏安全生产的意识,在遇到紧急事故时的现场管理能力和应变能力比较差。
4化工事故的预防
4.1 预防化工事故的几点措施
4.1.1 把好设备质量关。
随着化工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工艺上不断的改进以及产量的提高,常年运行的设备和仪器,难免会出现运行不正常,异响、振动、仪表指示不准,新投用的设备仪器由于工作尚未稳定,操作人员对其不熟悉,也会导致操作人员误操作,从而引发各种生产事故,所以化工企业应该高度重视设备安全管理。比如要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生产设备设施台账制度。重点要加强特种设备、压力容器、大型生产设备、储罐、仓库存储设备以及安全装置的管理与维护,专人负责,定期检测维修,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应当立即处理;不能处理的,应当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员。
4.1.2 建立健全安全制度体系。
企业安全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建立和保持适用的安全管理体系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关键所在。安全生产直接关系着每一位员工的身心健康、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着企业存亡和发展,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安全保障,就根本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企业要走向市场争取理想的经济效益,生产经营就必须以安全为前提。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经营理念,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建立健全安全自我约束、自我检查、自我纠正、自我改进的管理体系,实现科学、规范管理,做到“防微杜渐”,有效预防和遏制事故的发生。
4.1.3 建立安全事故问责制。
2001年4月21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02号),并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根据这一规定的基本精神,中国石油石化企业先后实行了重大事故问责制。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重大事故行政责任追究规定(试行)》规定,有下列情况之一,并造成重大事故的,应对领导者进行责任追究:一是违反《安全生产法》、《消防法》、《职业病防治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二是违反集团公司有关新建及改扩建工程项目管理规定;三是违反国家、行业技术规范、标准和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等,四是事故应急处置不力,导致事故进一步扩大或造成次生事故的;五是未按有关规定对从业人员落实安全教育及岗位技术培训。《规定》明确:领导干部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特大及特别重大事故,负有主要领导责任者应引咎辞职或撤职。
4.1.4 全员参与全方位的安全管理。
企业要搞好安全,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必须达成“安全工作,人人有责”的共识,使员工能够把安全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企业在充分发挥专业安全管理人员作用的同时,要想方设法让全体员工都参与到安全管理中来,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员工的安全工作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对现场的作业人员、设备状况给予静态的控制和动态的预防,切断和制止有可能发生事故的根源,明确和约束作业者的责任和行为,实现作业人员之间的自保、互保和联保,极大地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
安全管理其实就是对人的作业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制定出企业职工作业行为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等。建立切实可行的新型管理模式,不断学习安全理论知识,加强岗位安全技能培
训,改正作业过程中的不安全、不规范、不正确的操作方法。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就是要把有效的工作方法贯穿到企业生产的全过程。同时安全管理不仅仅是安全环保部门的事情,必须党、政、工、团等各个部门齐抓共管,一丝不苟,严格要求,将安全管理辐射到企业生产的各个方位,从上到下,纵横结合,形成厂、车间到班组的三级安全网络,从而确保安全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安全规章制度的真正落实。
总结
由上述分析发现,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石油安全密切相关。石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反映了企业生产能力与效率,因此不仅对于提高国内石油产量至关重要,更重要的是决定了其跨国投资控制境外石油资源的能力。石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决定了石油产业的持续发展能力,是中国石油企业与跨国石油公司竞争的前提,是石油安全供给和安全使用的保障。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贯穿于企业生产和价值创造的各个环节。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表现为企业的各种能力,正是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能力,决定了安全链各环节的安全保障能力,进而决定了整条石油安全链的石油安全保障能力。由此我们得出新的“能力安全观”:通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石油安全保证程度是长久的、全面的和现实可控的途径,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真正的石油安全在于不断增强石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现代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必须巧妙运用管理学的原理,做到以人为本,重视对员工的激励,将情感融入安全管理,全员、全方位管理,实现企业安全目标管理,才能有效地做好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实现安全生产。
谢辞
走的最快的总是时间,来不及感叹,大学生活已近尾声,随着本次论文的完成,将要划下完美的句号。
本论文设计在王珂琦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业已完成,从课题选择到具体的写作过程,论文初稿与定稿无不凝聚着王珂琦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我的毕业设计期间,王珂琦老师为我提供了种种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和一些富于创造性的建议,王珂琦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使我深受感动,没有这样的帮助和关怀和熏陶,我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毕业设计。在此向王珂琦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临近毕业之际,我还要借此机会向在大学期间给予我诸多教诲和帮助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感谢他们的辛勤栽培。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各位任课老师认真负责,在他们的悉心帮助和支持下,我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并在设计中得以体现,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同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还参考了有关的书籍和论文,在这里一并向有关的作者表示谢意。
我还要感谢各位同学以及我的各位室友,在毕业设计的这段时间里,你们给了我很多的启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对于你们帮助和支持,在此我表示深深地感谢!
参考文献
[1]张志檩.国外石油化工安全管理系统进展[J].数字石油和化工,2006,(5):2-4. [2]孟祥林.浅议化工安全生产与管理[J].化工管理,2005:1-2. [3]彭庆.中国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经验[J].生产运营管理,2005,(4) [4] 威廉.恩道尔.石油战争[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5] 蔡希有.国际石油贸易摩擦及我国石油贸易对策的思考[J].理论前沿,2007(1). [6] 汪利锬,胡国松.国际石油贸易格局与我国的“大国”战略研究[J].天府新论,2007(1). [7] 管清友.加入预期因素的多重均衡模型:市场结构与权力结构[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1). [8] 隋舵.国际石油资源博弈与中国的石油外交战略[J].学习与探索,2005(3). [9] 刘晓红.论中国与俄罗斯的石油合作[D].外交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5. [10] 张蕾累.中国石油市场价格机制现状及改革措施分析[D].2007.
21
第二篇: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解析
摘要:因为石油化工企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存在的危险因素比较多,因此其安全生产管理问题一直都倍受关注。安全生产是石油化工企业生存的根本,只有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安全管理,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不规范的操作行为等进行及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加强对现场隐患的排查,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关键词:石油化工;安全生产;管理;现状;重要性
近些年,石油化工企业安全事故频繁发生,比如我国的大连油库爆炸事故、中石化青岛漏洞事件、尼日利亚发生的油品泄漏事故等,给人们敲响了警钟,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些事故的发生不光是给生产企业及周围人们带来经济损失,给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更重要的是还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比如在中石化青岛漏洞事件中造成死亡人数达到62人,136人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直接经济损失达到7.5亿元。因此,必须加强对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从根本上避免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1.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
化工行业与其他行业有所区别,存在的安全危险因素比较多,在生产过程中极易引发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因此加强对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杜绝、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当前石油化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重点管理的内容。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艰巨的重要任务,具有一定的难度,贯穿于企业生产的全过程当中。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要与技术管理相结合,将安全管理渗透到企业各项管理与技术业务当中,以安全生产管理为重点。因此,为了保证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杜绝或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首先要解决安全生产问题,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确立安全生产管理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充分与经营管理、生产管理等环节相结合。使每一位员工都能充分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在生产活动中以安全生产为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够为企业创造更高的利润价值,才能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2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分析
2.1宣传教育不够
由于现在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内的石油企业对生产严抓严打,以期提高本企业的经济效率和综合生产的能力;这本无可厚非,某些企业生产主管却在此时忽略了安全生产的教育,在认识上和观念上存有极大的侥幸心理,所以尽管行业政策和国家政策三令五申,他们却只是当做一个耳边风或者偶尔在检查时走走过场,造成了安全的“伪装”,不发生事故而已,一旦发生就会“伪装”不攻自破,到时悔之晚矣。
2.2轻视事前监督重视事后管理
石油化工企业很容易形成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这是行业内很大的一个弊病;小事故如果发生,企业会及时处理,但在排查的过程中,只是针对于事故点进行局部的探讨研究,并没有进行横向的联系和综合的研究,就算小事故频频发生,他们却“见怪不怪”、“处事不惊”,一旦发生了较大的事故,便就慌了手脚,但为时已晚,损失已无法挽回。其实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的人们都知道,在石油化工行业很多情况下,都是隐患小事故忽略,继而酝酿出的大事故;要避免事故的发生,必须要注意生产管理中的细节因素,特别是在生产中出现与平时不一样的异常现象,而不能视而不见、我行我素;忽略了安全生产就是忽略了企业的发展、忽略了员工的生命,管理者和生产者要时刻意识到这一点。
2.3员工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任何石油化工企业都有各自的规章制度,其中最主要的也是企业的安全生产事故,但是由于企业追求的效率化生产,对生产强调的多一些、对安全生产相对要少一些,这也致使一些员工在思想上不由自主的松懈下来,根本没有想到安全事故会在自己身上发生;企业一般会在单位宣传栏上粘贴一些有关安全生产的知识和一些安全事故的事例,这都是企业高层精心挑选和组织的材料,但是企业员工由于工作经历不足或者文化水平不高、理解能力不强,所以对安全宣传资料的公示,由于没有班组管理系统认真的学习被“冷落”一边。
2.4 缺乏科学的管理
科学化的管理人人会说,但真正落实到实处的人或者企业非常少;有的人天天讲科学化管理却根本不知道科学化管理的内涵是什么;有些管理这或者懂的一点科学化的管理,却往往避重就轻,在科学化的安全管理上“蜻蜓点水”,自己似乎成为了严谨科学理论的修改者,致使安全管理制度过于简单化、形式化,这些在实际操作中虽然也能够实现,但是实施的效果绝对不会好到哪里去;失去了科学化的安全管理,是造成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3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具体措施
3.1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很多企业对于安全生产的十分重视的,他们采取的主要措施之一就是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这个机构的主要职责就是管理安全生产的方方面面,而且在安全机构的设置上采取立体的三层式管理;从安全生产委员会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最后到一线安全生产管理小组;有了这样的结构,再加上强有力的安全责任计划,采取层层施压、层层学习落实,效果自然而然的好;但是现实中,有些石油化工企业缺少真正的落实性,“遮人耳目”临时组建一些看起来“羽翼丰满”的安全管理体系,演戏般呈现在上级安全检查人员面前,岂不知道这是害了自己。所以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是领导者真抓实干的事情,不是可有可无的游戏。
3.2建设安全生产管理模式
科学化的管理我们前面已经阐述非常明白了,它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中之重和基础性的东西,国外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安全管理经验和一些我们国内自己的管理心得,我们都要拿来学习和转化;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将外来经验和自身情况有机地融合,这样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一方面减少安全管理的成本,二方面使得安全生产管理能够适应自己的情况,取得安全管理的效益,何乐而不为。
3.3强化系统危险辨识
危险辨识实际上是危险认识的过程,这是人们常说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同时,这是安全生产中最初的一个发现的环节,也是避免直接发生重大事故最后的一次机会。通常在事故隐患没有达到一定程度时,在生产管理环节是没有任何征兆的,但是,如果隐患达到了一定的量的突变,那么量变便可以产生质变的可能。这样的一个情况,及时辨识危险的发生,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地位。根据经验,查找平时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是强化系统危险辨识有效途径之一。
3.4 开展标准化作业
现代化的企业与传统企业的区别就在于企业的管理上,而这个管理是标准化的管理而并非“随遇而安”的治理,因此我们石化企业的标准化管理要从现行作业过程进行分析研究,以假设危险事故发生为条件,实施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的开展,强调团队合作、听从指挥和调度。
4结语
安全生产管理是石油化工企业的唯一安全保障,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情况,人为因素始终都是影响石油化工企业的重要方面,所以,石油化工企业在制定安全管理方法的时候,要加大安全文化建设的力度,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我们都要始终奉行“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在规章制度上、在人员的教育与培训上,逐步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稳定生产。
参考文献
[1]邵攀.试论我国石油工业生产安全管理现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08).
[2]刘凤智.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若干问题探析[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2(06).
[3] 张春阳 . 浅析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J]. 能源与节能 . 2011(11).
第三篇: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对策及措施
石油化工是以石油或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化学制品、合成纤维、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和有机化工原料的新型工业。石化生产过程是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完成的,生产原料和产品大多具有易燃易爆、毒害和腐蚀性,生产工艺操作复杂、连续性强,具有生产危险性大、发生火灾爆炸几率高的特点。2005年11月13日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因职工误操作发生的爆炸事故,造成现场6名操作工人死亡,近70人受伤,疏散处于工厂下风向的居民和大学学生数万人;2004年4月16日,重庆天元化工厂液氯储槽爆炸事故,造成9人死亡,3人受伤,罐区100m范围部分建筑物被损坏,大量氯气泄漏,周围15万居民被迫疏散;再如,2010年1月7日,位于甘肃兰州市西固区的兰州石化公司石油化工厂316罐区发生爆炸事故,并引发大火,事故共造成5人失踪,1人重伤。做好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工作,十分重要。本文在讨论石油化工业消防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对其存在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应对措施。
一、石油化工生产的特点和火灾危险性
1.石化生产的特点从工艺上看,石化生产具有高温、高压、深冷的特点;从原材料上看,石化生产中使用的原材料(含半成品、成品)大多易燃易爆,其蒸气易与空气形成混合性爆炸气体,一旦发生爆炸,破坏程度极大;从生产方式看,石化生产自动化程度高,具有密闭化、连续化的特点。
2.石化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其一,工艺控制高参数多,操作过程复杂多样。其二,物料种类繁多,状态多变,大多数为可燃、易燃化学品。
化工生产具有易燃、易爆、易中毒、高温、高压、有腐蚀等特点,因而化工生产较其它工业部门有更大的危险性。因此,在化工生产中,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失去了安全作保障,就易发生各种事故,顺利生产也就无从谈起。
二、石油化工生产的设备维修管理
在化工生产中,各类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人员的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引起的。据有关统计,在已经发生的各类事故中,由于人员"三违"引发的占到75%左右,而这些事故最直接的表象一般都是设备的破坏,也就是说最后由设备破坏为表面现象的事故占到了绝大多数,大约也占到了70%以上。因此,在化工生产中加强设备安全管理,尤为重要。
设备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运行、检修等五个方面,这其中,设备的运行、检修与人员的"三违"引发的事故具有最直接的关系。因此,我认为设备的安全管理主要应从设备的运行安全和检修安全两个方面着手加强。 设备的运行安全
1.作为生产一线的车间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做到及时巡回检查,最好每天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发现设备异常问题,必须及时发出异常情况反馈单,并就存在的问题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予以整改。作为设备管理的职能部门就该做到每周至少检查一次,而其它的相关部门(比如安全管理部门)应每月组织一次综合安全大检查,并不定期检查设备运行及安全管理状况。
2.作为操作人员必须掌握设备操作的"四懂、三会";做到持证上岗;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设备的启动、运行与停车,严禁违章操作;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认真填写运行记录;认真做好设备润滑工作,并做好记录。设备润滑应严格按"五定"、"三过滤"执行;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将班内所有情况交接清楚;经常擦拭设备的各个部件,使其无油垢、无漏油,运转灵活,及时消除设备的跑、冒、滴、漏。
3.作为维修人员应主动了解设备运行状况,并定时、定点检查。维修或操作人员发现设备不正常;应立即检查原因,及时上报有关部门或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果断措施或立即。停车,不弄清原因、不排除故障,不得盲目开车。发生的情况及处理情况必须详细如实地记录,并向下一班交待清楚。
4.设备停运期间,应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查维护,注意防尘、防潮、防冻、防腐蚀,对于传动设备还应定期进行盘车和切换,使其处于良好状态; 设备的检修安全
1.设备检修前的准备
a.设备的小修、计划外检修、日常检修,要指定专人负责,并办理各种手续和票证,同时指定安全负责人。设备的年度大检修由分管厂长负责,并成立大修项目小组,制定大修方案,另外也必须指定设备检修安全负责人。
b.设备的大修,必须制定安全及防护措施,同时还要制定置换、清洗、中和、吹扫、抽堵盲板、重大起吊等方案。并经有关部门进行技术安全会审并批准。
c.检修前,除了企业已制定的安全规定以外,还必须针对检修作业内容、范围提出补充安全要求,明确作业程序、安全纪律,并指派专人负责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工作。
d.检修前必须根据检修项目、内容、要求,准备好所需材料、附件、设备,做好各种用具的安全检查,按规定搭好脚手架,并指定专人仔细检查安全防护用具、测量仪器、消防器材。
e.检修施工前必须明确各种配合联络程序、信号。
f.施工前还须对全体参加检修人员进行一次全面教育,对特殊工种人员,必须进行重点教育。
2.检修的实施
a.施工单位在检修前必须办理检修许可证、动火安全作业证等各种安全作业票证。
b.检修前必须对设备进行盲板抽堵、清洗置换、卸压、切断电源等安全技术处理,解除设备的危险因素。
c.检修中应经常清理现场,保持道路畅通,对于危险区域,应设置安全标识或防护栅栏。
d.检修中要求各级人员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经常进行巡回检查,加强现场安全管理。
e.检修中必须对检修内容、作业方法等情况作详细记录,各种作业必须遵守有关安全制度。
3.设备检修的验收
a.检修完毕时,检修人员必须清理现场,将各种垃圾清除,并将各种安全设施全部恢复原状,防止各种工、器具遗留在设备内。
b.竣工验收前,必须对检修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检查检修项目有无遗漏、检修质量是否符合要求、转动设备盘车是否正常等等。
c.全面检查后,必须对设备进行试车,包括试温、试压、试漏、试安全装置及仪表的灵敏度等。
d.试车合格后,必须办理验收手续,按验收质量标准进行逐项复查验收,全部合格后,办理竣工验收单,并正式移交生产,同时移交修理记录,并存档备查
二、石油化工生产的防火措施
1.加大安全宣传教育培训的力度
石化生产的特点决定了每个从业人员都必须掌握易燃易爆化学品的特性及正常操作和事故处理技能,必须坚持“入厂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即新入厂的员工必须经过工厂、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上岗学习并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在主要生产岗位应张挂安全须知和紧急处理要点,以防紧急状态下出现误操作。
2.严格防火管理,规范作业行为
大多数石化火灾事故表明,造成火灾事故的因素主要是人、物和环境,而人是最根本的因素。企业装置需要人去管理,设备需要人操作、维修,工艺参数需要人来控制。管理不善、操作不当、工艺参数失控、设备状态不良,都可能导致事故。因此,企业必须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本着“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层层分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包括各级安全防火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电气防火规程、动火作业规程、培训教育制度在内的一整套安全防火管理制度和安全防火管理体系。
三、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1.设置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2.根据相关法规、标准及技术规范,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编制各装置、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
3.公司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参加安全生产相关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特种作业人员(电工、压力容器操作工等)应按照《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规定经有关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从业人员应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新工人上岗产应进行安全教育和岗位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4.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
5.为作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活动和危险源辨识工作,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异常情况下的应变能力;
6.建立设备档案,制定设备管理责任制,做好定期检修和日常维护工作;
7.使用、储存的危险化学品应有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危险化学品作业场所应设置醒目的中文安全警示标志;
8.根据《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施,并组织员工定期培训和演练,防止事故的发生。
总结:在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的今天,石油化工业已成为社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石油化工消防安全管理又是生产过程中的首要任务。因此,强化石油化工业消防安全意识,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已成为石油化工业必须认真对待的重要环节。
第四篇:化工安全生产与管理
化工生产,工艺复杂多变,原材料及产品多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或腐蚀性物质。随着我国化工生产装置大型化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环保压力越来越大,责任也越来越重。化工生产特别是危险化工品生产,易发生安全事故,造成群死群伤、中毒、污染等次生灾害,则增加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难度。化工企业应针对不同产品与工艺生产条件,从提高安全生产技术与监管水平两方面实施不同的安全管理对策,但总体上在抓好安全责任制落实、规章制度与岗位安全教育培训的基础上,加强做好四个把关以及职业健康的管理。
一、化工安全生产现状
近十几年来我国每年因各类工伤事故死亡人数都在10万人左右,化工行业占其中的20%左右,因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每年的GDP的2%左右,约在1500亿元人民币以上。究其原因,总结以下几点原因:
(一)员工素质不高,存在不安全行为
从企业事故统计分析可见,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事故发生占事故发生原因的大多数。具体表现为:有章不循、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粗心大意,不及时发现或处理异常情况;注意里不集中,操作过程大声喧哗、交头接耳;随意拆卸设备上的安全附件。这都是员工的安全意识不强的体现,恰恰也是这一原因给企业和自己带来了灾难。比如:2005年吉化“11.30”双苯厂苯胺装置发生爆炸,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给中油在国内外带来了巨大地负面影响。其直接原因是顶岗班长身兼两岗,在生产异常组织处置中,为组织监盘,致使T-101塔进料预热器长时间严重超温,恢复开车中发生爆炸。
(二)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
对于生产易燃易爆的化工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及国家颁布的一系列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各项工艺、试验规程是企业做好安全工作的灵魂和核心。虽然,企业对于国家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通过厂报、电视、广播、图展等各种形式开展了广泛的宣传,公司、分厂、企业员工也制定了详细的安全管理制度,层层鉴订了安全生产责任状,但是各类事故仍然不断发生。究其原因,是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当生产与安全发生冲突、当习惯性违章与安全规定发生冲突、当检查考核与熟人违章发生冲突时,生产重于规程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大打折扣,由此造成各类事故的发生。这一切都是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的体现。
(三)违章操作与设备问题
在生产中,违章操作、操作错误以及不按照化工的安全规章制度都是化工事故的隐藏威
胁。化工的储存、运输以及生产都有严格的程序,有时候只要有一步没按操作规程来做,就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从统计来看,在化工事故中,由于操作人员违规操作导致的化工事故大约占了28%左右。设备的选取不当,制造安装设备的质量低劣,缺乏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维护以及及时的更新等等这些会直接导致化工事故的发生。多数的化工产品在生产过程汇总都需要高温、高压,加之材料产品具有强烈的腐蚀作用,极容易造成生产所需的管、缸、塔由于腐蚀损失导致有毒有害起头的气(液)体出现跑、漏滴等现象,从而导致化工事故的发生。
(四)事故应急预案不完善、落实不到位
规范和操作法规定了设备装置的管理原则和日常操作程序,但是人们对设备装置的认知和控制还是有限的,隐患随生产过程始终存在。为了使失控状态尽快恢复正常或者减少到比较小的程度,必须制定必要的事故应急预案。在化工生产过程中正常的操作要遵循稳妥的原则,特别是连续化大生产更应如此,事故处置应遵照从重从快的原则。但在实际事故处理中,不少职工和管理者怕影响生产效益,延误了事故的处置时间,从而造成事故的扩大及人员的伤亡。
二、化工安全生产与管理措施
(一)化工生产
1、 化工生产背景及特点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化工生产领域也呈现出了高速增长的局面。化工生产企业一般具有生产装置大型化、生产过程高度连续、工艺过程和辅助系统庞大、自动化程度高、生产过程危险性大的特点。
2、 安全对于化工生产的意义
由于化工生产过程工艺复杂,操作要求十分严格,一般都是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并且大多数物料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和腐蚀性强等特点,所以,这极大地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因此,为了更好地经营化工企业,为了更好地促进化工行业的发展,为了更多地减少化工伤亡事故的发生,实施安全化工生产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安全管理措施
安全管理是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以安全为目的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方面的活动,包括对人、设备、材料及生产环境等各个方面的管理。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的目的减少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防止发生火灾、爆炸和有毒化学品泄漏等重大事故,避免事故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以及环境污染等,确保企业安全。经总结,提出以下四个“把关”以及几点安全管理措施:
1、 四个把关
工程设计是生产技术中的第一道工序,工程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建设项目的投资效果,直接
关系到生产装置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无数事故告诉我们,如果不从安全技术角度来分析、评价、生产技术及其设备,从工厂设计之初就把好安全关,这个工厂的安全生产是很难进行的。从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到生产工艺条件确定、设备选型,施工建设到投入运行,必须严格落实国家对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的要求,在每一个环节上安排安全措施。
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工艺上不断的改进以及产量的提高,常年运行的设备和仪表,难免会出现运行不正常,异响、振动、仪表指示不准;新投用的设备仪表由于工作尚未稳定,操作人员对其不熟悉,也会导致操作人员误操作,从而引发各种生产事故,所以化工企业应该高度重视设备安全管理。
重点要加强特种设备、压力容器、大型生产设备、储罐、仓库存储设备以及安全装置的管理与维护,专人负责,定期检测维修,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应当立即处理;不能处理的,应当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检查及处理情况应当记录在案。同时要加强各类安全装置、防电、防雷、防暴设施的管理,安全设施不能随意拆除。对废弃或长期停用设备内的危险化学品要及时彻底清洗,做好隔离与标识,或转移到安全场所。
化学反应失控导致的反应器爆炸事故是化工生产中常见的灾害事故。因此,严格控制化工工艺参数,即控制反应温度、压力、控制投料的速度、配比、顺序以及原材料的纯度和副反应等,使之处于安全限度内,是化工装置防止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根本措施之一。
化工生产岗位安全操作对于保证生产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操作包括安全开车、安全运行、安全停车和安全检修。
2、 动员全员参与全方位的安全管理
化工企业想要将安全生产做到最好,保证员工人生、财产的安全,就必须将“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话语落实到每一位员工的心理。从上述的原因中我们可以看到化工事故的一个原因就是员工的安全意识不强。为了加强员工们的安全意识,就需要员工将生产实践与安全理论联系在一起。在企业内部,除了将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的同时,还应该让每一位员工参与安全管理工作中来,这样不仅从另一方面宣传了国家的法律法规,加强了他们的安全意识,而且也调动、发挥出了每一位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切断、防止安全事故的根源。每一位员工养成安全意识了,自然那些违章行为和不安全行为也就少了。这样就真正实现了员工拥有自保能力以及相互保护能力,也能将安全事故的发生降到最低。
3、 健全、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对于没有建立好安全管理制度企业,必须健全好企业的安全管理系。因为化工企业额安全管理师一种综合性的管理工作,建立出适用的、恰当的安全管理体系是做好安全生产的关键。化工生产的安全与每一个操作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关系到企业存亡、发展的关键因素,它同样也是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的保证。对于那些安全管理制
度执行不到位的化工企业,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化工行业中走得更远,就要落实好安全管理制度。但是,这个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全过程必须要有企业高层领导的参与,这样才能有效的增强其执行力。企业高层领导需要以身作则的执行每一项规章制度,还要严格的执行奖罚制度,对于一些取得了成绩的人员要进行表扬与奖励,对于那些违反了操作规章制度的人员,必须进行严厉的处罚。
4、 创造企业安全管理的文化氛围
企业员工培训中可以把现场当课堂、用设备当教具、让经验作教案,使人员培训在实践操作中得到提高和锻炼;从细节入手培养员工的安全习惯,转变员工的安全观念,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加强企业员工建设现场管理是核心,企业员工活动的主要场所是生产现场,现场管理得好有利于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和开展;企业员工要严格执行现场巡回检查制度,重点检查工艺设备、安全设施、消防通道、人员防护等方面的安全隐患发现隐患及时报告处理。按照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安全的“6S”管理,做到物品整齐,器具定置,物流有序,标志齐全,现场环境清洁整齐,安全设施配套完善,生产现场无脏乱死角,为员工创造一个舒心的工作环境。
四、化工安全生产的评价方法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类适应市场需求的大型、特大型化工项目开始上马,企业对于安全生产的要求也愈来愈高,这就使得安全评价(Safety Assessment)的重要性显得格外重要。 (一)评价方法的分类
通常的化工评价方法有两类,一类是以故障发生概率为基础,如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事件树(ETA)、故障树(FTA)等。这些方法都是用已积累的故障数据,计算其概率,进而算出风险度,得到以量表示的安全程度。另一类方法是指数法,如道化学公司法(DOW)、蒙德法(MOND)、日本劳动省六阶段法、单元危险性快速排序法等。在具体项目实施中,方法选取是很灵活的,但从目前的实际应用来看,分阶段综合使用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二)评价方案
(1)评价预备阶段。在开始进行具体单元评价前,必须准备好相关资料,熟悉工艺流程,查阅类似案例。(2)单元划分。按生产工艺过程,把重要生产设备做为评价单元,单元划分是评价的基础,尽量全面清楚。
(3)快速评价。一般的大型设备都会有上百个单元,为了找出重大危险单元,方便以后的详细评价和分析,必须用快速排序法对单元进行初评。
(4)道化法评价。对重大危险单元进行道化法评价,全面分析危险源和危险等级,提出控制补偿措施,估算出相关损失。
(5)故障树分析。在重大化工项目评价中,笔者发现对那些危险等级比较高的单元进行故障树
分析,能帮我们发现那些不易觉察的故障,并有针对性地防止事故发生。
五、化工企业安全及职业健康管理
(一)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
1、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概况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简称OSHMS)以系统安全的思想为基础,把企业中人、物、环境、信息组合起来作为一个系统,以整个系统中导致事故的危险源作为管理核心,通过危险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等手段来达到控制事故发生,保障劳动者安全与健康的目的。
2、 职业安全健康方针
用人单位最高管理者应根据本单位的规模和活动类型,在征询员工及其代表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书面的职业安全健康方针。该方针应传达到全体员工,可为外部相关方面所获取。最高管理者对职业安全健康方针开展评审工作,确保其持续适用性。用人单位的职业安全健康方针包括:遵守相关的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及其签署的关于职业安全健康内容的自愿计划,集体协议和其他要求;防止发生与作业相关的工伤、疾病和事件,保护全体员工的安全和健康;确保与员工及其代表进行协商,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所有要素的活动;持续改进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绩效等原则和目标。最后用人单位所建立的其他体系应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保持一致。
(二)化工企业职工工伤概况
化学工业生产的特点是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因之化工出事故的社会影响大,其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比之其他工业生产更有其特殊的严格性和重要性。1987年,与1986年比较,工伤死亡事故持平,重伤事故下降5.0%;但是有些企业中,事故仍然不断发生,甚至重复发生类似事故。环境污染事故也多次发生,不少是操作上的问题,也有处理不当问题,在社会上造成不好的影响,要引起重视。据对159个企事业单位检查分析,基本令人满意的单位占42%;未完全落实巩固的还占52%;未认真贯彻,未引起足够重视的有6%。有的厂管理不严,纪律松懈,违章作业;有的工人串岗、离岗、睡岗、干私活,在禁火区内吸烟、点蚊香。如果对这种现象厂领导宽容姑息,必将酿成大祸。化工厂一旦发生事故,对社会危害很大。化工厂领导要对违章作业作为违纪来抓,对事故苗子作事故来抓,要动真格,从严治厂。如果不敢抓,不敢管,不从严要求,杜绝今后,就不能从根本上纠正有章不循、违章作业的行为,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
(三)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的程序包括下述步骤:认证申请及受理;审核策划及审核准备;审核实施;纠正措施的跟踪与验证;审批发证及证后监督与复评。
六、结论
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与强大的头等大事,通过创新安全生产理念,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理念,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预防和遏制事故的发生,避免事故造成的生命、财产等损失。安全不仅关系着每位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关系着企业的存亡和发展,
所以提高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刻不容缓。
第五篇:浅谈石油化工行业的安全管理措施
石油化工行业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高温高压等特点,极具危险性,事故发生率高,且一旦事故发生,导致的后果极其严重。安全是石油化工行业的首要问题之一,采取有效地安全防范措施,对工程全程进行有效监控与管理,可以说已经成为保障石油化工企业财产和人身安全的必备。
1、安全管理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
1.1从原材料和产品的性质看,石化生产中涉及物料危险性大,发生火灾、爆炸,群死群伤事故几率高。石化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绝大多数属易燃、可燃物质,一旦泄漏,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发生燃烧、爆炸;许多物料是高毒和剧毒物质,极易导致人员伤亡。
1.2从工艺条件看,石化生产工艺技术复杂,运行条件苛刻,易出现突发灾难性事故。生产过程需要经历很多物理、化学过程和传质、传热单元操作,一些过程控制条件异常苛刻,如高温、高压,低温、真空等。
1.3从生产方式上讲,石化生产装置大型化,生产规模大,连续性强,个别事故影响全局。装置呈大型化和单系列,自动化程度高,只要某一部位、某一环节发生故障或操作失误,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生产装置的大型化使得单套装置的处理能力不断扩大,如常减压装置能力已达1000万t/a,催化裂化装置能力达到800万t/a,乙烯装置能力达到100万t/a以上。
1.4从设备装置看,石油化工生产的设备大型化、立体化、集团化;管道纵横贯通,装置技术密集,资金密集,一旦发生事故,扑救难度大,损失严重。据有关资料对近年来世界石化行业重大事故进行分析,发现单套装置的事故直接经济损失惊人。
1.5从动力能源上看,石油化工生产具有火源、电源、热源交织使用的特点。这些动力能源如果因设备缺陷、设置不当、管理不当等原因,便可直接成为火灾爆炸事故的引发源。石油化工生产安全管理是企业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和企业的整体形象,是企业振兴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2、加强石化企业安全管理的措施
2.1建立健全安全制度体系
企业安全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建立和保持适用的安全管理体系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关键所在。安全生产直接关系着每一位员工的身心健康、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着企业存亡和发展,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安全保障,就根本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企业要走向市场争取理想的经济效益,生产经营就必须以安全为前提。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经营理念,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建立
健全安全自我约束、自我检查、自我纠正、自我改进的管理体系,实现科学、规范管理,做到“防微杜渐”,有效预防和遏制事故的发生。
2.2用安全科学观建设企业的安全文化
工业的文明离不开科技进步和人民对物质及文化的需求,现代工业的发展又承受着高科技开发和应用的巨大风险,对风险的承受力与社会文明及公众的文化素质、经济条件有直接关系。科技越进步,文化事业越繁荣,人民的安全科技文化程度也需要相应提高,促进安全向着科学化管理迈进。科学的工作态度可以为人们提供正确的工作方法,科学、合理、有序地工作,成功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使人类真正拥有安全、健康、和谐的环境,文明的社会。安全已发展成为一门以技术应用过程中安全与危险这对矛盾运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新兴独立学科。不能建立起安全学科观,企业安全管理就只能囿于以经验性的事后处理为特征的管理,而不能很好地应用现代安全管理理论的技术成果进行管理创新,就无法适应知识经济浪潮中迅速崛起的现代化大企业的需要。
2.3安全工作管理人员的培养
施工企业各项目基层员工的安全文化和技术素质是施工企业建设安全文化的基石,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效果,也决定着施工企业的命运。只有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才能全面提高施工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安全管理水平。
2.3.1努力营造基层员工安全文化氛围。一个安全工作者如果不懂施工专业知识,就发现不了问题。
2.3.2在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的进程中,注重用安全文化的功能、安全文化的手段和力量去开拓各项目基层员工的内心文化世界,去挖掘基层员工的精神文化世界;用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去引导、激励基层员工的思想文化世界;用科学的思维文化方法去完善作业程序,提高操作技能,进而形成全体员工的安全文化场。
2.3.3通过制度化建设来提高各项目基层员工的制度文化素质。安全管理制度是人创造的,但制度常常也能反过来塑造人,使员工不知不觉地适应于制度,从而达到约束规范员工的行为。对施工企业各项目基层员工安全文化建设来说,从制度入手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2.3.4通过自上而下灌输。作为施工企业员工,由于素质上的差异和经历的不同,对安全价值观的认识也有很大的差别,施工企业各项目基层员工安全文化的形成和提高,往往不是自觉促成的,需要自上而下的灌输。
3、用电安全技术措施
3.1临时用电申请人、审批人等,在制订和落实安全技术措施之前必须充分了解用电作业的环境和火灾危险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爆炸极限、引燃
温度、闪点、密度等;了解现场通风状况;了解该环境属于何种爆炸危险区域,根据上述情况,制定相应的技术对策和防范措施。
3.2配电系统应根据负荷条件合理的进行规划,配电线路的导线截面应根据负荷的发展规划正确地进行选择;施工单位安装线路时应由电工负责,并应严格制度,不准乱拉电线和接入过多地负载;定期用测量或计算的方法,检查线路的实际负荷情况;安装合适的断路器、熔断器,以便线路过负荷时能及时切断电源;严谨滥用钢丝、铁丝代替熔断器的熔丝。
3.3为了防止线路发生短路和过载,在安装电气线路时应重视导线的类型、截面和绝缘强度的选择,做到防患于未然。在干燥无尘的场所,可选用一般绝缘导线;潮湿的场所,应采用有保护的绝缘导线,如铅皮线、塑料线以及在钢管内或塑料管内敷设的一般绝缘导线;有腐蚀性气体的场所,可采用铅皮线、管子线(钢管涂耐酸漆)、硬塑料管线;高温场所,应采用石棉、瓷珠、瓷管、云母等作为绝缘的耐火电线电缆;可燃粉尘、可燃纤维较多的场所,应采用有保护的绝缘线。
3.4导线与导线、导线与电气设备的连接,必需牢固可靠;为了防止接触电阻过大,必须经常对运行的线路和设备进行巡视检查,发现接头松动或发热,应及时紧固或做适当处理;大截面导线的连接可用焊接法或压接法,铜铝导线相接时,宜采用铜铝过渡接头。采用在铜铝导线接头处垫锡箔,或在铜线鼻子上搪锡再与铝线鼻子连接的方法,也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减少接触电阻的措施;在易发生接触电阻过大的部位涂变色漆或安放试温蜡片,可以及时发现过热情况。
3.5对具有防爆性能的电气工具及通信器材,使用前必须认真检查铭牌上的防爆类别、级别、温度组别,当达不到使用环境可能释放物质的级别、温度组别,或类别不对时,应视为非防爆电气设备。
3.6当生产装置发生事故,工艺异常或生产中必须进行采样、脱水、排放等操作,临时用电容易引起爆炸火灾事故时,用电人员必须绝对听从生产岗位人员的指挥,立即停止用电,在非防爆区进行停送电操作。
参考文献
[1]杨文士.管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孟祥林.浅议化工安全生产与管理[J].化工管理,2005(1~2).
[3]孙怀通,高荔.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问题探讨[J].集团经济研究,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