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建设典型经验材料
第一篇:平安建设典型经验材料
乡镇平安创建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xx镇紧紧围绕县委部署的平安建设和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目标任务,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以建设平安xx为目标,不断创新社会管理,狠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强化治安防范,着力提升全镇社会治安满意率和平安建设知晓率,经过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据统计,2014年上半年xx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 5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 4%,旅游人次数达到61万人次,旅游收入2 54亿元,同期增长13%。
一、亮点突出,着力构建平安村居
县平安办率先在我镇开展平安企业、平安景区、平安乡镇先行试点工作。我镇将争创诚信守法先进户活动作为平安村居创建的亮点。作为争创活动的探索先行地,我镇在县委政法委、县平安办的具体指导下,加强和完善了争创活动的各项规章制度,继续抓实争创活动的宣传造势,巩固活动成果,为全县平安创建工作提供先进经验,争做全县平安创建工作的排头兵。2013年,我镇受邀参加惠州市首届信用文化论坛暨《诚信赢未来》首发式,并获评诚信之乡,成为全市唯一一个获得该项荣誉的乡镇。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活动方案。
第二篇:工业园平安建设典型材料(20121130)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打造平安和谐园区
疏勒县工业园管委会综治平安建设汇报
(2012年11月30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疏勒县工业园平安创建工作在县委、县政法委的指导下,紧紧围绕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积极开展了“平安单位”、“平安企业”创建活动。按照两手抓的创建思路,针对园区企业、流动人口多的特点,我们坚持以平安建设为核心,以做好维稳工作为出发点、以加强防范为重点、以宣传教育为载体,以民事调解为途径、全力打造“平安单位”、“平安企业”。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宣传教育,提高企业参与意识
我们把开展“平安单位”、“平安企业”创建活动作为园区的一项重点工作和特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中,围绕县政法委提出的创建要求,制定了具体的创建活动方案,并开展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为进一步整合各方力量,成立了以工业园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的“平安单位”、“平安企业”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并明确每周星期六的作为信息汇总研判日、每月26日开展一次稳定工作暨平安企业申报和复验研讨会并确定本月平安企业名录,在每季度初部署本季度平安创建目标。
二是明确工作职责。在各部室落实相应职责的基础上,确定经济发展部综治办、综合部为“平安单位”、“平安企业”创建工作的主抓部室,从去年7月份开始,工业园综治办在园区103家运营正常投产企业中设立“两新”组织综治
1 办事机构和综治工作人员,达到了一企一综治干事基本要求,使创建工作落到实处,做到有专人抓,专人负责良好局面。
三是加强宣传攻势。在平安创建活动中,我们开展了以“打造平安园区,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的平安企业创建宣传活动,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让平安创建的意义、内容、目标、措施等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提高了园区干部职工主动参与平安建设意识。我们通过发放宣传单、设置宣传栏、悬挂横幅、配置平安建设宣传车,利用普法、禁毒日宣传,联合县法院举办“法官进园区”、法制讲座、图片展览等活动形式,广泛宣传平安建设、安全防范和依法保护自身权益等知识,有效增强了园区企业守法用法、维护社会治安的自觉性。
二、强化群防群治,完善治安防控网络
一是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工业园党工委对园区平安企业采取星级管理模式,将园区100家平安企业分级定类,其中易燃易爆的4家企业定为三星级,要求八盘水磨派出所对三星级企业全天候监控;对存在火灾隐患的21家企业定为二星级企业,要求当天带班领导和值班干部每天进行督查,剩余75家企业定为一星级,由管委会确定25名稳定指导员进行督查。
二是广泛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构建点线面结合,专群结合,灵活多样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为使治安防控工作落到实处,工业园管委会率先安装监控探头3个,并指导园区投产企业疏勒县民生燃气有限责任公司、喀什九州通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喀什巨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疏勒县新森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等33家企业安装了监控,大大提升了园区技防和物防网格化动态治安防控水平。2012年初,工业园管委会在县公安局的大力支持下,在园区主要路口安装了高清
2 监控设备,并将数据联网传送至县公安局,实现了覆盖全园区的监控系统。
三是组建民兵应急保障营。工业园党工委按照县委县政府《2011民兵预备役部队组织整顿工作的通知》(喀署发【2011】13号)文件要求,在园区成立了管委会主任任营长,党工委书记任教导员的民兵应急保障营,下设2个连级分队,6个排级分队,2012年3月,工业园党工委结合园区发展实际情况,进一步充实园区民兵应急保障营,在加工区、贸易区新设立排级分队2个,建立健全了人防机制。截止目前,共有民兵202人。
四是督查园区企业落实“八个一”、“八个到位”制度。在喀交会、第二界中国-“亚欧博览会”期间,工业园党工委加强了对重点要害企业的督察和安全防范工作,并安排专人重点排查了少数民族工人集中和可能引发民族问题的事或者环节,认真研究分析,采取措施,消除隐患。对各企业进行分区域和路段加强重点巡查和巡逻,确保人员、要害部位和公共设施的安全,集中巡查爱德尔、维药、单采血浆站、民生燃气、新时代燃气、坤泰气体等民族同志较多及储运销售易燃易爆气体的企业,及时发现消除各类安生生产隐患。有效控制了群体性和突发性事件的发生,维护了社会稳定。
三、构建和谐园区,广泛开展平安创建工作。 根据县综治办关于开展平安建设的总体要求,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原则,结合园区“创安”工作的实际,工业园将平安建设工作纳入园区发展总体规划,并对创建“平安企业”的目标任务进行了量化分解,形成了条块结合,专群结合,各方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推动园区平安创建工作向纵深开展。
今年,根据企业的落户情况,工业园在泰山路、天山路、黄河路等园区主干道路两旁树起了20块平安建设宣传牌,
3 分发宣传材料1000多份,并对达到平安企业标准的18家企业进行命名和挂牌,复查了前几年命名挂牌的平安企业。截止目前,园区共创建“平安企业”100家,创建率达到97%。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为创造和谐、安定的园区环境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其中疏勒县新森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结合实际,建立完善安全防范措施,成立了综治维稳中心,配置了一辆警用巡逻车,组建了30人的护厂队,24小时在厂区及周边企业进行巡逻,对进入企业车辆及人员进行登记检查。疏勒县九州通有限责任公司以“和谐之家”为主线,创建平安九州通,给职工提供一个平安稳定的创业环境。
四、强化防范措施,认真贯彻维稳工作精神。 进一步完善了维护社会稳定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网络,明确综治维稳机构的化解矛盾纠纷职能,切实加强建筑、土地、拆迁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1.本着“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的原则。 工业园党工委充分发挥企业综治调解机构和综治人员的积极主动性,截止目前工业园管委会开展10次矛盾纠纷排查活动,集中解决一批职工反映强烈的问题和久拖未决的历史遗留问题,努力做到使各类热点难点问题化解在基层,确保园区的政治社会形势稳定。
2.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工业园党工委定期对重点区域和行业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检查,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及时排查整治各类安全生产隐患,确保园区安全生产工作的平稳态势。今年,管委会综治办同县消防大队共同对园区内的企业进行消防安全生产指导,开展消防学习培训班2期,期间工业园管委会张贴宣传画128张,发放宣传材料1000份,通过此方法提高了企业内部职工对安全生产的认识,激发了广大职工参与积极性,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3.坚持“主动进攻、露头就打、先发制敌”的严打方针。
4 工业园党工委始终对“三股势力”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严密防范暴力恐怖分子、民族分裂分子、宗教极端势力的破坏活动。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做到什么犯罪突出,就重点打击什么犯罪,用什么方式有效,就采取什么方式,综治办协同八盘水磨派出所,在8月29日凌晨12点,按照工业园《社会预警机制和预防处置突发事件紧急预案》进行了演练,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进一步加强了对园区内的重点人员的管控。
五、加强流动人口的排查和信访案件的处理,有效地化解了各类社会矛盾。
今年,工业园党工委会同八盘水磨派出所对各企业施工建筑队流动人口和企业内部出租房屋进行排查登记,到目前为止,共开展专项行动6次,共登记流动人口800余人,出租房屋68间。有效地减少了信访案件的发生。截至目前,园区共接纳上访人员72人次,信访案件10件,单位内部解决的8件,涉及资金80万元。案件结办率达80%。
经过一年的不懈的努力,一些突出的治安问题得到了及时整治,许多矛盾纠纷得到妥善处理,群众满意率大幅度提高,初步实现了“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平安单位”、“平安企业”创建目标。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知道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今后我们将再接再厉,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和扎实有效的措施把平安创建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第三篇:乡镇平安建设经验材料
寿**乡位于汝城县西南部,属小垣矿区的下游,是一个社情民情较为复杂的乡镇。近年来,延寿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责任重于泰山”的指导思想,深入开展平安建设活动,不断强化治安防范,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全面落实“平安”建设的各项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XX、XX年连续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平安乡镇“。我们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落实“四个到位”,打造平安创建坚实平台
一是领导到位,全面落实工作职责。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平安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综治办。指导各村加强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治安组织建设,健全了融治保、调解、普法、帮教、巡逻为一体的综治网络,各站所社加强了内保组织建设,全面落实了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二是宣传到位,确保平安创建活动深入人民。全乡粉刷永久性墙体标语120幅,制作平安宣传栏17余个,悬挂宣传横幅5幅,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并采取宣传车、广播喇叭等形式,广泛宣传平安创建的目的意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营造了“上下联动千家创,万人防范保平安”浓厚氛围。
三是制度到位,确保平安创建活动有序开展。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平安建设工作,并把构建“平安延寿,和谐延寿”纳入到“十一五”规划中,使这项工作达到党委有决定、政府有规划、办事有机构、落实有依据的“四有”要求。同时,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落实了村、站所社、个体工商户在“平安创建”活动中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实行了乡驻村干部包村责任制,制定了考核奖惩细则,实施综治风险抵押金制度,乡村干部分别向乡政府交纳800元、100元风险抵押金,抵押金的退还直接与该村的综治工作挂钩。每月对“平安创建”活动进行检查,对措施得力,创建活动开展好的村、站所社和个体工商户,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对达不到要求的,实行“一票否决”,在全乡通报批评,向党委政府写出书面检查,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真正做到了分解责任,传递压力,确保条条有压力,块块有责任,上下有信心。
四是投入到位,确保有钱办事。乡党委、政府从“稳定也是发展”的思想和“花钱买平安、投入保稳定”的高度出发,确保了平安创建的经费投入和硬件建设。近年来投资10余万元专设了平安创建办公室,并配齐办公设备和巡逻车、彩电等设备。投入3.4万元用于平安创建宣传经费。同时,各村从办公经费中对巡逻队员进行生活补贴每人每年120元,提高了巡逻队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强化三大网络建设,健全平安创建防控体系
一是强化了信息监控网络建设。建立健全乡治保主任、中心户长制度,全乡共配有17名治保主任、400余名中心户长,及时向乡综治办、派出所报送各村可能存在的治安隐患和信访苗头。
二是强化矛盾纠纷调处网络建设。加强了调解中心力量,做到了人员、制度、报酬三到位,并实行法庭向乡调解中心派驻指导员制度,设立民事纠纷调解庭,由文明法庭2名法官和乡调解中心2名调解员组成,进行诉前调解,实现了化解矛盾走在诉讼前的目的,并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答疑服务,真正让调解中心发挥应有作用。各村成立调解委员会,配齐了17个村61名调解队伍,利用村干部和无职党员、老党员、老干部担任矛盾纠纷调解员,发挥民间调解优势,解决民间矛盾纠纷。对调委会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上报乡调解中心,为解决问题赢得时间,真正织起了一张组织建设走在工作前,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的调解网络。XX年,全乡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30余起,未出现一起集体上访案件。
第四篇:乡镇平安工程建设经验材料
延寿**乡位于汝城县西南部,属小垣矿区的下游,是一个社情民情较为复杂的乡镇。近年来,延寿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责任重于泰山”的指导思想,深入开展平安建设活动,不断强化治安防范,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全面落实“平安”建设的各项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0
6、2007年连续被市委、市政府
评为“平安乡镇“。我们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落实“四个到位”,打造平安创建坚实平台
一是领导到位,全面落实工作职责。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平安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综治办。指导各村加强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治安组织建设,健全了融治保、调解、普法、帮教、巡逻为一体的综治网络,各站所社加强了内保组织建设,全面落实了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二是宣传到位,确保平安创建活动深入人民。全乡粉刷永久性墙体标语120幅,制作平安宣传栏17余个,悬挂宣传横幅5幅,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并采取宣传车、广播喇叭等形式,广泛宣传平安创建的目的意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营造了“上下联动千家创,万人防范保平安”浓厚氛围。
三是制度到位,确保平安创建活动有序开展。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平安建设工作,并把构建“平安延寿,和谐延寿”纳入到“十一五”规划中,使这项工作达到党委有决定、政府有规划、办事有机构、落实有依据的“四有”要求。同时,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落实了村、站所社、个体工商户在“平安创建”活动中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实行了乡驻村干部包村责任制,制定了考核奖惩细则,实施综治风险抵押金制度,乡村干部分别向乡政府交纳800元、100元风险抵押金,抵押金的退还直接与该村的综治工作挂钩。每月对“平安创建”活动进行检查,对措施得力,创建活动开展好的村、站所社和个体工商户,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对达不到要求的,实行“一票否决”,在全乡通报批评,向党委政府写出书面检查,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真正做到了分解责任,传递压力,确保条条有压力,块块有责任,上下有信心。
四是投入到位,确保有钱办事。乡党委、政府从“稳定也是发展”的思想和“花钱买平安、投入保稳定”的高度出发,确保了平安创建的经费投入和硬件建设。近年来投资10余万元专设了平安创建办公室,并配齐办公设备和巡逻车、彩电等设备。投入3.4万元用于平安创建宣传经费。同时,各村从办公经费中对巡逻队员进行生活补贴每人每年120元,提高了巡逻队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强化三大网络建设,健全平安创建防控体系
一是强化了信息监控网络建设。建立健全乡治保主任、中心户长制度,全乡共配有17名治保主任、400余名中心户长,及时向乡综治办、派出所报送各村可能存在的治安隐患和信访苗头。二是强化矛盾纠纷调处网络建设。加强了调解中心力量,做到了人员、制度、报酬三到位,并实行法庭向乡调解中心派驻指导员制度,设立民事纠纷调解庭,由文明法庭2名法官和乡调解中心2名调解员组成,进行诉前调解,实现了化解矛盾走在诉讼前的目的,并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答疑服务,真正让调解中心发挥应有作用。各村成立调解委员会,配齐了17个村61名调解队伍,利用村干部和无职党员、老党员、老干部担任矛盾纠纷调解员,发挥民间调解优势,解决民间矛盾纠纷。对调委会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上报乡调解中心,为解决问题赢得时间,真正织起了一张组织建设走在工作前,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的调解网络。2007年,全乡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30余起,未出现一起集体上访案件。
三是强化治安网络建设。全乡17个村全部建立了治安联防组织,全乡共组织140多人参与治安联防,并实行治安承包责任制、十户联防制、党员治安联防制、站岗巡逻制、邻村治安防范联动制管理,织密了防控网络,有效预防了各类案件的发生。
三、夯实基层基础建设,提升平安创建竞争能力
一是深化“平安进万家”活动。家庭是最大的基础,社会是由千千万万个家庭细胞组成的,只有将平安工作延伸到每个家庭,抓好群众基础,形成“人人关心治安、家家参与防范”的良好局面,才能真正抓住平安创建的根本,提高平安创建的核心竞争力。为此我们确立了以提高家庭成员的文明素质、道德素质、法制意识和科技素质为重点,以宣传教育为主线,以家庭的平安促进社会平安的“平安家庭”创建工作思路,建立了从乡到村的创建“平安家庭”活动组织网络,开展了内容为平安意识、治安防范、矛盾调处、法律知识、致富技术、文明新风、安全知识进家的“平安进万家”活动。全乡92%的家庭达到和谐文明户标准。
二是加强对平安家庭的管理。对已命名的3772户平安家庭进行张榜公布,实行动态管理。结合村规民约,以村民小组为
单位,每月对平安家庭进行一次评定,对存在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有家庭暴力等十个问题之一的,经村民指出连续3个月仍不改正的,经村两委班子研究,建议乡平安创建领导小组给予摘牌处理。对未被命名的农户,通过举办培训班,采取集中学习教育的方法,加大面对面教育力度,促其逐步符合平安家庭标准,尽量减少不稳定因素。
三是提高平安创建队伍素
质。基层队伍是创建的最大保障,在警力和综治人员较少、稳定工作任务日益繁重的形势下,我们对综治办的同志政治上高看一眼,经济上多补一点,既在政治上关心,又在生活上体贴。坚持素质强队伍,政治建队伍,大力加强队伍全方位建设,切实加大了综治干部使用和职级配备力度。使广大综治干部政治上有奔头,工作上有干头,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综治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四、齐抓共管,形成平安创建强大合力
平安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智慧与力量,努力营造全民发动、全社会参与、齐抓共管、共建平安的强大合力和浓厚氛围。
一是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露头就打。2007年通过“禁毒、打六”等集中整治活动,抓获违法人员4名,治安处罚7人,刑事案件6件,始终保持了对刑事犯罪的主动进攻和高压态势,全乡的治安、刑事犯罪案件明显下降,经公众群众安全感大幅提高。
二是抓好综合治理,集中解决突出治安问题。组织精干力量,着重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突出抓好刑释解教人员、出租房屋及流动人口、校园周边及网吧、盗窃等专项活动的治理,最大限度地封堵违法犯罪的空档和缝隙。
三是点面结合,积极开展系统创建。在抓好平安家庭、平安村创建的基础上,该乡将创建平安校园作为连接平安家庭与平安村、平安乡的纽带,加大创建力度,着力提高教师学生的安全文明素质,全乡创建平安校园11所。通过扎实开展系统创建,全乡初步形成了纵到底、横到边的平安创建工作新机制。
四是加强安全管理监督,确保安全生产。针对农机作业安全、交通安全、森林防火、防汛等方面,深入田间地头,定期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深入普及安全生产法规知识,不断增强全民安全意识。建立安全生产台帐,责任到人。近几年,延寿**乡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典型经验材料
建设新农村应从当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要以加速农村经济发展为重心;抓住产能过剩转移机遇振兴农村产业,要注意建立科学的目标管理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本质要求就是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六大指标体系。其中第一位的、权重最大的是经济发展,核心指标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纯收入数值基本相同)。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的概
念,不是简单重复历史上拆旧房并村盖新房,其建设既要争朝夕
,但又是一个较长过程。我国土地辽阔,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别很大,基础高低不均,因此只有从当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制定建设新农村的规划,才能做到低投入、高产出。东部地区有许多新农村的样板,可以参观学习,但不能简单复制,搞形象工程。这些新农村的典型的出现,有许多外部内部各异的条件和历史背景。只有挖掘他们本质的深层次的经验为我所用,才能使自己的工作落到实处。
以加速农村经济发展为重心
安徽是处于中部地区欠发达的省份,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国水平,低于大部分邻省。基于这一现实,建设新农村的重心应当是加速农村经济发展。
着重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2005年我省农村人均纯收入2640.96元,比上年增加141.63元,增幅5.67%。其中工资性收入增幅最大,在当年农村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达1010.05元,占总收入37.9%。比上年增加125.43元,增幅为14.18%。在工资性收入中,外出从业得到收入635.4元,占工资性收入的62.9%,比上年增加43.67元,增幅为7.38%。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中,在省外国内从业得到的收入最多,为524.4元,占82.5%,比上年增加29.8元,增幅为6.03%。在乡外县内从业得到的收入57元,占8.97%,比上年增加8.79元,增幅为18.24%。在县外省内从业得到的收入54.03元,占外出从业收入的8.5%,比上年增加5.07元,增幅为10.36%。从上述分析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积累农村财富的重要来源。
需要注意的是,统计分析表明,在本县外乡从业得到的收入,绝对数虽小,但发展势头很猛,比2004年增长18.24%,比在省外从业得到的收入增加12.21个百分点。它从侧面反映了我省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态势,并且显示了我省农村经济发展的抓手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减少农村人口,实施“一抓三促”的发展战略,即抓农村劳动力转移,促农地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2005年已超过10000多万。当今劳动力转移就业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载体,省外企业是安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载体,省内、县内企业出是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载体,从经济效益着眼,后者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即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并向更高层次创业发展,加力发展县域经济,壮大载体空间和承重力;二是提高劳动力素质,尤其是外出务工者的素质。农村劳动力转移,本质是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入,必须付出成本。有远见的农民,为了结束贫困,倾其家产为子女上学求知识;各级政府更要想方设法教育和培训农民。中央已作出分期实现农民九年免费义务教育的计划,大力实施职业技术教育工程,关键是层层落实。城市中青年就业今后每年增加,仅大学毕业生每年有250万人,因此农民进了城,面对城市竞争,如果没有人力资本,没有岗位必须的技能,缺乏竞争力,就找不到工作,或找不到好的工作。我们调查,苏北地区比较贫穷的市县,凡是农民进城打工的月工资一般在千元左右;我省农民进城打工方向地主要在“长三角”和“珠三角”,但月工资一般只在五六百元。原因是前者在转移前大部分进行了技能的专业培训。我省各市县对劳动力转移前的技能培训也有做得很好的,但总体数量较少,需要政府在财力上的支持和各部门形成合力,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共同把这件事做好。
重视渔业、林业的开发。在现阶段,在农民收入中,农业收入是大头。从农林、牧、渔业收入结构看,2005年我省渔业收入有跨跃式发展,虽然收入绝对数小,但透出的潜力很大。当年农民家庭第一产业人均纯收入1278.19元中,渔业人均收入33.47元,但比上年增加18.39元,增幅达121.98%。其次是林业收入人均29.17元,增加4.33元,但增幅达17.41%。历史上“珠三角”一些省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就是把低收入的粮食作物改造精养鱼塘,实现了农民收入的突破,本省粮食自给不足,就从安徽、江西、四川等产粮省调入,造成这些产粮省机会成本的损失。当然,粮食是国家稳定的重要基石,全局高于一切,当前和今后我们不可能复制某些省市过去的结构调整做法。但在相当长时间里,农业收入不可能有大的增长,需要别辟蹊径。2005年,我省农业收入人均1031.24元,比上年减少8.64元,减幅0.83%。粮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