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写作20个热点话题
第一篇:英语写作20个热点话题
申论写作的20个热点分析
1、公平与效率: 出现的问题:由于中国经济增长奇迹中的受益者与落后者之间的鸿沟正逐渐拉大,出现了种种不公平,这种不公平尤其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性别之间及不同人群之间表现得极为突出。
造成的原因:公平与效率既对立,又统一.
首先,公平与效率存在对立的一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社会成员在知识、能力方面的差异性,以及对社会的贡献不同,在按劳分配原则下每个人报酬必然不同,结果形成收入差距。 同时,社会机制又要求社会成员享有平等的机会和待遇,实现社会公平。但社会财富分配得过于公平又会抑制人的劳动积极性的发挥和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损害经济效率。
其次,公平与效率又存在着统一的一面,即公平与效率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经济和社会活动中,竞争的起点公平和过程公平是促进效率的方式和手段。社会财富的公平合理分配有利于消除社会对立情绪,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调动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发展;分配公平有利于刺激消费,拉动经济的增长。同时,效率是实现公平的根本手段。效率为实现公平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只有效率才能保障公平,实现更高层次的公平,实现更大范围的社会公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基础上。 对策: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公平与效率应当两者兼顾,反对割裂两者关系,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错误观点。重公平轻效率会使经济发展缓慢或停滞不前;重效率轻公平会使社会陷入收入差距过大和社会不稳定的境况,这都势必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所以既不能追求效率而丧失公平,又不能为追求公平而损害效率,只有两者兼顾,才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形成公平而不失效率,有效率而不失公平的理想状态。我们反对平均主义,也反对把效率绝对化,所以,在制定方针政策时应着力寻找公平与效率的结合点、平衡点。
具体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解决:
1)建立起点公平、机会均等、信息透明的社会制度,为穷人营造平等的致富环境。 2)下大力量削弱权力货币化、打破行业或区域垄断,从根本上遏制体制外收入分配的差距。
3)政府通过制定更多帮助穷人的政策来实现。
4)鼓励民间投资,压缩政府主导型投资,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倾斜帮助穷人脱贫。
2、科技创新
面临的问题:
当今世界由于能源、资源短缺问题,环保形势严峻,预防自然灾害和新的流行性疾病、解决人口膨胀、以及我国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相关的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偏少、质量偏低,缺乏知名品牌,尤其是国际的知名品牌等一些问题使得经济发展受到一些影响。而解决这个问题,主要靠科技创新。
原 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而全球性科技革命蓬勃发展,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特别是一些战略高技术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所以加强发展中国家科技知识与创新能力的建设意义重大。
我国企业创新能力薄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企业没有成为创新的主体。我们国家的专利发明主题大多数是科研院所和个人,他们无法独资承担起科技发明的投入,也无法承担起科技发明所具备的一些供销。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国家大概有80%以上的企业却没有自己的专利,科研院所、个人和企业的错位使大量专利没有办法转化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很多染都说中国人聪明,老百姓当中确实有不少心灵 1
手巧的能人,但是如果不让企业真正地担当起创新的主角,不能让创新的机制真正运行到位,那么老百姓的创新力再强,也没有办法转化为国家的创造力。
2)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技术人才的流动,企业产权的明晰等制度安排上存在的问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抑制了创新活动的展开。
对 策: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居安思危,奋起直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
中国的科技创新要靠以下几方面实现:
1) 逐步建立健全的国家创新体系,着眼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为逐步实现关键性科学技术研究目标提供合理的机制和信息。
2)政府的投入和支持。明确各级政府的科技投入责任,合理调整科技投入结构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协调科技资源投入的区域平衡;建立“科技发展准备金”,实行快速折旧,完善税前扣除制,积极运用税收减免和大力推进增值税。
3)鼓励国内企业参与到科技创新的链条中来,将科研院所和大学的研究与企业资本相结合,以企业为主,反映市场要求,充分利用已经开发的新技术。
4) 确定重点研究领域 重点开发一些对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技术领域,包括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制造技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并增加其附加值的技术。
5) 重视高级人才培养。
6)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力度 ,鼓励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究机构,鼓励中国企业和科研机构与国外开展紧密的技术合作。
3、服务型政府:
服务型政府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它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中,把政府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并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公正执法为标志,并承担着相应责任的政府。
目前我国政府职能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政府对微观经济特别是国有企业的直接干预过多;(2)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滞后;(3)规范、监管市场秩序的力度不够;(4)公共服务职能弱化;(5)依法行政的统一性和透明度不高;(6)政府应急职能的不完善;(7)地方保护主义盛行,消费者主权地位尚未明确。(8) 权本位、官本位现象严重 。(9)政府“越位”“缺位”和“错位”并存等现象。
原 因:
首先,是我国政府职能一直存在越位、缺位和错位的问题。越位是指政府在社会经济事务中不仅是裁判员,也是运动员;缺位是指政府的公共服务功能没有很好的发挥,把有权有利的部分抓得很紧,而服务职能却注意得不够;错位是指政府的职能不仅涉及宏观调控,而且还包括企业内部事务,导致政企不分、影响行政效率和经济效益。
其二,中国加入WTO后,WTO规则要求政府加快改革,转变职能。我国加入WTO已经五年,WTO中涉及到的政府承诺,我国政府都必须履行,政府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来行使其管理职能。严格的WTO规则,迫使我国政府要加快改革,加快职能转变。
其三,我国的法律制度不够完善,而政府机关的行政,执法能力值得怀疑。法律体系不够透明、公正。使得“官本位”思想意识严重。
最后,我国政府行为存在思想意识上的偏差。过去数十年,我们一直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光注意经济、注意GDP是而忽略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公共医疗卫生和人类的健康问题。从而出现了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不强。
4、突发公共事件
存在问题: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
我国每年因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惊人。2003年,我国因生产事故损失2500亿、各种自然灾害损失1500亿元、交通事故损失2000亿元、卫生和传染病突发事件的损失500亿元,以上共计达65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损失我国GDP的6%。2004年,全国发生各类突发事件561万起,造成21万人死亡、175万人受伤。全年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550亿元。
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间接损失同样不可忽视。比如说,事故灾害发生之后,公众的生活节奏被打乱,公众心理也会受到巨大冲击。
此外,有一些突发公共事件是由于管理不当、玩忽职守所引发,在处理过程中当地政府又存在"捂盖子"的行为,例如广西南丹县的矿井事故。当此类事件尘埃落定,真相大白之后,政府的公信力会遭受严重损伤。总而言之,这类损失虽然是软性的、不可量化的,但其伤害和长远的影响甚至可能超过直接损失。 原 因:
我国原有应急措施存在弊端:
首先,缺少处理重大突发事件的基本法律。虽然此前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与处理突发事件有关的法律、法规,但是仅仅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分别立法,相对分散、不够统一,难免出现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而且各部门都针对自己所负责的事项立法,“各扫门前雪”,缺乏沟通和协作。同时,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一些地方立法“以邻为壑”,大大削弱了处理突发事件的协作与合力。
其次,信息管理系统落后。信息管理系统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发生灾害及各类突发事件时,都是以部门为单位逐级汇报,缺乏快捷、有效的沟通渠道。信息量并不是不够大,也不一定不及时,最大的问题在于信息分散和部门垄断,无法在危难时刻统一调集,迅速汇总。
最后,我国公共服务体系薄弱,很难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冲击。
对 策:
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我国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初步形成。
1、各地区、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建立预测预警系统,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2、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要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
3、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地区、各部门要立即报告,最迟不得超过
4小时,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应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发地的省级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在报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同时,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
4、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同时根据总体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
5、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有关部门对相关预案进行演练。
6、宣传、教育、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有关部门要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5、节约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出现的问题:1)近年来由于我国资源需求增长加快,资源消耗量高,使得能源短缺现象严重,资源约束矛盾不断加大。2)资源利用效率明显偏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3)环境污染严重,并没有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4)严重的环境污染造成了高昂的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并对公众健康产生明显的损害。
原 因:
1)从我国国情来看,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虽然我国资源总量不少,但人均资源相对贫乏,资源紧缺状况将长期存在。
2)我国的生产经营方式不合理。从新中国成立以来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来看,我们走的是依靠高消耗资源、粗放式经营的经济发展之路,存在着高投入、低产出和浪费严重的现象。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突出。
3)我国在对能源的社会管理制度上不够完善。目前我国在能源、资源、环保这些方面没有提出更为严格的产业准入的标准和制度,对高耗能的落后工艺、落后技术和落后的社会没有实行强制淘汰。
因此,要缓解我国资源约束的矛盾,就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充分考虑资源承载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解决的对策:
根据我国资源紧缺的基本国情,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选择一条与发达国家不同的资源组合方式,即非传统的现代化道路,关键在于促进资源的节约,杜绝资源的浪费,降低资源的消耗,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生产率和单位资源的人口承载力,以缓解资源的供需矛盾。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倡绿色生产方式和文明消费,倡导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生产模式,大力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鼓励和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
2)国家应加强宏观指导和规划,建立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要选择和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把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的重要内容。
3)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构建资源节约的技术支撑体系。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推广应用节约资源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大力支持资源节约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项目建设。
4)着力深化改革,建立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
的作用,注重运用价格、财税、金融手段和产业政策、投资政策、消费政策、外贸政策,促进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
5)强化监督管理,坚决制止一切浪费资源的行为。建立资源节约的统计制度和信息发布制度,促进各行各业改进工作,堵塞浪费资源的漏洞。
6)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资源节约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更加严格的节能、节材、节水、节地等各项国家标准,建立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强制淘汰制度。加大资源保护和节约的执法力度。
6、环境保护专题
存在问题: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存在问题如下:
一、环境破坏在有些地方仍未得到有效遏制。近些年来,环境保护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一些地方对环境保护监管不力,有的地方不执行环境标准,违法违规批准严重污染环境的建设项目;有的地方对应该关闭的污染企业下不了决心,动不了手,甚至视而不见,放任自流;还有的地方环境执法受到阻碍,使一些园区和企业环境监管处于失控状态。
二、环境技术开发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缺少原创性的开发,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集成。
三、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薄弱。我国大部分农村缺乏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废水、废气、固废(含危废)没有相应的处理设施或管理措施,污染环境的诸多因素仍然存在。
原 因:
一、相关部门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主要是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一些地方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只顾当前,不计长远,考虑局部利益多,考虑全局和整体利益少。
二、企业技术开发投入严重不足,以企业为主体的环境技术开发创新体系建设进展迟缓,科研、设计力量薄弱,尚未形成拥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拥有著名品牌、市场占有率高、能够提供较多就业机会的优势环保骨干企业队伍。
三、政策体系不够完善。引导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尚未健全,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管理措施、机制和手段不足。 对 策:
一、加强对环境执法的监督。形成群众、政府主管部门、企业内部以及新闻媒体等多渠道的、多层次的监管机制,使监督机制真正发挥作用。
二、完善政策体系,加大投入力度。创建多元化的产业投资环境。加大各级政府对环保产业的投资力度,拓宽投资渠道,建立完善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多元化环保产业投融资机制。
三、促进环境科技创新,提升环保技术水平。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支持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技术。
四、做好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建立“三废”处理设施,进一步完善管理措施。
五、做好环境宣传教育及培训工作,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鼓励公众参与环保活动和监督工作。
7、医疗制度改革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现行医疗制度存在一些缺陷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看病难,看病贵,具体表现为:1)医疗设备陈旧;2)医疗费用由国家、企业包揽,缺乏有效的 5
制约机制,造成严重的浪费;3)缺乏合理的医疗经费筹措机制和稳定的医疗费用来源,部分企业经营发生困难时,职工甚至得不到应有的基本医疗保障;4)医疗保障的覆盖面窄,管理和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低,不利于劳动力的流动和减轻企业的社会负担。
原 因:
第一,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均衡。目前,医疗资源过分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不仅让社区和农村没有能力承担起基本的医疗功能,而且也让以“高药价、高耗材”为特征的过度医疗愈演愈烈。
第二,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并且呈逐年下降趋势。政府投入的缺失造成了公共卫生领域和百姓的基本医疗得不到有效保障。
第三,医疗保险发展缓慢。据统计,2005年,医疗保险覆盖的城镇职工数为1.3亿,再加上5000万享受公费医疗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只有不到两亿的城镇居民有医疗保障。
第四,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秩序混乱。
第五,公立医院运行机制不合理,存在逐利倾向。一方面是目前政府投入很少,大部分都是靠医院自己组织医疗服务得来;另一方面,政府对医院的收支又不管,任凭医院自由收费和分配。
第六,政府对医疗市场的监管不力。当下职能部门对医疗服务缺少强有力的监管手段,对医疗机构的规模、大型仪器的购置和新技术的采用都没有特别“管用”的监督办法。
对 策:
一、坚持政府主导与引入市场机制相结合,既要发挥政府在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制定政策、严格监管等方面的主导作用,也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源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调动政府和市场两个积极性。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不能理解为政府卸包袱、减负担,搞市场化、产业化,更不是“民进国退”。
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分类管理,加快发展社区服务,构建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三、改革医疗机构补偿机制,从源头上抑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四、依法行政,实施行业监管,规范服务行为,提高管理水平,改善服务质量,保证群众医疗安全。
五、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既要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又要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鼓励他们通过良好的服务、诚实的劳动和高超的技术,获得较高的报酬。
8、政府诚信专题
存在问题:
政府诚信是指政府管理机关对法定权力和职责的正确履行程度,政府管理部门在自身能力的限度内实际的践约状态,包括政府管理部门的科学民主程度、政府管理部门行政的依法程度、政府管理部门作为公共权力代表的公正程度、政府官员的公信力等。
政府不诚信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公众与政府在心理上的疏离以及政府公信力的下降。当政府公信力下降到一定限度时,人们就有理由对政府的合法性产生怀疑了。
我国政府是负责任的政府,是诚信的政府,但对不足之处我们也要有清醒的认识:
一、政权机构的内部缺乏诚信。
1、政权机构中,上级对下级朝令夕改、滥发指示;级对上级则虚报浮夸、隐瞒欺骗、阳奉阴违。
2、在横向的政权机构及其部门之间,互相争权夺利、推御责任。
3、在政府工作人员之间存在着人身依附、互相倾轧的现象。
二、政权机构对公众缺乏诚信。
1、在权力机关方面,存在作出一项决议、决定,制定一项法律法规,从部门利益、局部利益而不能从人民整体利益出发的现象。
2、在司法机关方面,存着严重的审判不公、司法腐败现象。
3、行政机关对公众的不诚信则表现在多方面:
⑴政府决策存在短期性、随意性和私利性,“拍脑门决策、拍胸脯担保、拍屁股走人”。
⑵政府对自己的行为出尔反尔,对自己刚刚批准的行为动辄无故收回,或者喝令“一律关闭”。
⑶政府信息不透明,如财政不透明、执法程序不透明等,有些地方政府竟然参与制造虚假信息。
⑷政府执法违法,不仅在经济活动中违反合约,甚至出现严重的政府欠债和赖债现象。
⑸政府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违法犯罪、欺压群众现象比较严重,不能在公众中树立诚信形象。
原 因:
一、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这种体制下,人与人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是命令和服从的关系,几乎不存在平等的信誉和尊重关系。在命令和服从关系的结构中,命令一方言出即法,无需信守承诺。但服从一方要对命令一方绝对和由衷服从的前提是,这一命令正好符合其自身利益的需要,而一旦命令与服从者自身利益相冲突时,如直接对抗命令显然会对服从者造成更大的利益损害,因而为维护和实现自身利益,服从者只得以阳奉阴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手段“曲线救国”了。
二、法制的不健全。虽然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但有关政权机构彼此之间的关系以及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关系,还有许多法律的空缺。诚信还不能成为得到法律认可和保障的道德规则。当诚信者注定要吃亏时,便不会有人愿意诚信了。
三、政府道德建设薄弱。各级政府组成人员以及广大公务员队伍,在履行国家职能的过程中,存在一个政治道德的问题,但在政府自身建设中,这一问题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和解决。
四、我国的公务员体制还有待完善。现行的公务员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实现从身份制到职能制的根本转变,政治体制中的人身依附关系还相当严重,家长制作风还远未克服。这些情况使得公务员队伍中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变得复杂诡秘,阻碍了公务员队伍内部诚信和对公众的诚信的实现。
对 策:
一、强化从政道德教育 。
1、制定符合实际又切实可行的工作人员道德规范,教育他们要诚实守信。
2、引导机关干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正确认识和对待权利、地位、自身利益。
3、要注意抓先进,树典型。及时宣传和推广新时期的“人民公仆”的典型 ,为机关干部提供现实具体的学习榜样 ,以此教育他们在实际工作中 ,要时刻遵照诚信的要求 ,对人对己要做到心怀诚意 ,实事求是。
二、加强法制建设。
政府诚信建设必须有强有力的法律制度作保证。目前我国尚无一部专门制约权力的法律 ,现有的法律法规还远不完善。因此 ,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制度 ,如 :《新闻监督法》、《举报法》、《监督法》等 ,从源头上治理和预防各种不良作风 ,以确保诚信意识在领导干部的思想中生根发芽。
三、大力推进政务公开。
1、尽快颁布《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真正落实政务公开 ,杜绝“暗箱操作”现象的发生。
2、加快推行电子政务 ,实现办公信息化。实行网上办公有利于群众迅速、准确、真实地了解政府实际工作情况及其对群众的服务绩效。也为评估政府信用度提供质和量的依据。
四、加强政府工作人员的作风考察 。通过参与机关活动直接了解和考察或通过信访、媒体、纪检监察相结合 ,以提高对政府工作人员作风考察的准确度。
五、加大媒体宣传力度 ,营造诚信的社会氛围 。充分发挥媒体的广泛社会影响力 ,多宣传健康的 ,积极向上的诚信思想 ,深入挖掘培养典型的诚信案例及诚信人物。使诚信思想上升为社会的主流思想并巩固下来 。
9、社会保障制度 含 义:
社会保障制度是指由国家依照一定的法律法规,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的救助和补贴的一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对象是会体社会成员。 出现的问题:
(1)这种社会保障制度对不同的社会成员的对待是不平等的。首先是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不平等,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实质是城市保险和城市福利;其次是不同所有制单位工作人员之间的不平等,社会保险实质是城市全民所有制单位工作人员的保险。
(2)财政的社会保障支出改变了其初衷,不是向低收入的农村居民倾斜,而是大幅度地向高收入的城市居民倾斜。 原 因:
(1)覆盖面小,实施范围窄。我国现行的各项保险制度实施的对象主要是国有企业和区县以上大集体企业的职工,区县以下小集体企业、乡镇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中方职工的社会保险制度很不健全,私营企业、城镇个体劳动者和广大农民基本上还没有建立社会保险制度。
(2)社会化程度低,保障功能差。社会化程度低,保障功能差 目前农村以养老、医疗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工作仅在小范围内实行,没有在全国大范围内大面积推广,社会保障基金调剂范围较小。
(3)社会保障在缺乏法律保证。社会保障受地区财政能力的影响,抚恤救济标准提高缓慢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缺乏法律保障,难以保证保值增值 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尚未确立,社会保障尚未立法,更没形成法律体系,使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无法可依,无章可循,致使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缺乏约束,资金使用存在风险大,无法解决保值增值的问题。有的将社会保障基金借给企业周转使用,有的用来搞投资,炒股票,更有甚者利用职权贪污盗窃,致使基金大量流失,严重影响基金正常运转。投资风险和增值的高要求,使社会保障基金变为烫手的钱。
(4)管理体制分散、政出多门。社会保障管理分散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是城乡分割、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各自为政。 对 策:
(1)加快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主要任务是:
1、扩大覆盖面,实行城镇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
2、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
3、实行国家、单位、个人共同负担养老保险费用。
4、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建立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随职工平均工资增长指数定期调整的制度。
(2)加快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主要应考虑和落实以下改革:
1、扩大实施范围。一方面,抓紧完善国有企业中所有非自愿失业职工都能获得失业救济和再就业帮助;另一方面,要使失业保险的实施范围覆盖城镇农村及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职工和机关、团体、事业单位订立劳动合同的职工。
2、提高基金的社会化统筹程度。失业保险基金应按照以支定收、留有适当储备的原则,进行全社会统筹。
3、合理确定基金使用的目标。以失业救济和保障 8
基本生活为主,紧密结合再就业,实行有效管理。
4、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3)逐步完善整个社会保障体系。
1、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我国在城乡各地实施的社会救助制度,已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包括农村贫民救助、“五保户”救助、灾民救助、城镇生活困难职工救助等救助形式。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应遵循反贫穷、积极救助等原则,科学地确定实施范围和生活待遇标准。
2、进一步完善社会优抚制度。改革的重点是,科学地制定社会优抚拨款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建立优抚事业自我发展的机制,建立专项基金和创办经济实体;通过立法,使退役官兵安置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
3、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社会福利制度是增进城乡居民生活福利的重要措施。改革和完善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改革无偿分配住房的制度,提高现时过低的房租,公平出售新旧住房,发展住宅产业,将住房分配逐步纳入市场化轨道。第二,改财政补贴“暗补”为“明补”。
10、社会主义新农村 问题的提出:
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农村的概念,即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在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内容中,生产发展是中心,是实现其他要求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基本尺度;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体现了精神文明和人居环境的双重要求;管理民主则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
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
在农村经济、政治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当前在新农村建设中,还存在着多个制约因素:
一是农业生产发展缓慢。不改变这种局面,就很难持久保证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对农产品优质、安全、多样化需求的供给。
二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建国以来我国始终存在着很大的城乡差别,农村改革后,尽管农村有了较快发展,但城乡居民收入扩大的趋势并没有根本改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重要的难题。
三是农村公共服务滞后。目前农村社会发展与城市差距很大,上学难、看病难、社会保障水平低、公共设施薄弱等问题突出,严重制约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
四是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亟需规范。贿选、财务制度混乱等问题曾一度激化了农村矛盾。 原 因:
一、农业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脆弱,是影响农村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人均自然资源较少,而且在相当长时期内耕地缩减、淡水短缺、人口增加的矛盾无法解决,一些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还在继续,持续提高农业产出水平,确保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任务十分艰巨。
二、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低,物质技术装备差,在很大程度上仍在靠天吃饭。
三、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矛盾突出。重城市、轻农村,城乡区别发展形成的二元结构还未根本破除,各种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分配的机制也没有完全建立,改革攻坚的任务十分艰巨。
四、粮食价格下降,同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农村消费品价格都在上涨,影响农民增收。
五、在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上,一些干部的民主作风不够强,民主制度不很健全,监督措施也不到位。 对 策:
1、以规划为龙头。村庄规划是一个整体规划,是一个以二十字方针为内容的全面规划主
要包括村庄规划;道路规划;设施规划;林业规划;房屋规划;农村能源等规划。作出一个科学规划要长期坚持。
2、努力增加农民收入。选准产业定位,突出特色经济,最大限度让农民增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就业。
3、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建立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如垃圾回收设施等;运用电影、宣传画,广播等多种方式进行环保宣传,培养农民的环保意识。
4、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完善村民直接选举制度,依法保障农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切实实行村务公开,加强人事和财务监督工作。
5、进一步落实政策、健全机制。发挥党组织、政府的协调、引导和推动作用。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消除城乡二元差别,健全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机制。提高农民参与新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6、加强农业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福利建设 。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扩大农村医疗保险的覆盖面,普及养老保险,免除农村中小学的书费、学杂费。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11、执政能力 问 题:
第一,随着改革的深入,长期积累下来的深层次矛盾如“政府腐败”,“官不为民”等问题日益凸显,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越来越大。
第二,社会经济结构剧烈变化,利益矛盾不断增加,出现了如生产力和科技、教育的整体水平还不高,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还很大,农村贫困人口、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贫困居民还为数不少等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
第三,国内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具有黑社会性质的流氓团伙势力、非法组织势力、民族分离分裂势力、台湾独立势力等问题。 原 因:
第一,体制原因。由于党委及政府部门机构设置不尽合理,多头管理和权力过分集中问题同时存在。权力配置的不合理,导致权力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一言堂”使大小事都由“一把手”来决定,从而使“分工负责”失去了意义。另外,权力配置的不合理导致了部门设置的不合理,党政班子领导职数较多,出现了多头管理,造成互相扯皮、推诿,领导与部门忙于协调,工作效率低下。
第二,工作机制原因。没有改革和完善原有的工作机制;没有理顺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也末研究建立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分工和职能边界清晰的良性工作机制,这就导致一些地方在工作中,面对同一件事情,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几家都要管,但谁也管不好的现象。
第三,能力与素质原因。
一是在科学判断形势方面,很少能从大处着眼和运用理论思维、战略思维对方向性、全局性、前瞻性等重大现实问题进行思考。
二是在驾驭市场经济方面,一方面是以党代政、包办其他组织的事务的现象普遍存在,使党委处于各种矛盾的焦点;另一方面是用计划经济的手段来管理市场经济,对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规律知之不多,服务的意识、服务的本领不够强。
三是在应对复杂局面方面,往往是心存顾虑,在工作方式上按部就班,在领导方式上墨守成规,在风险决策上等待观望,缺乏创新的勇气和魄力,不能或不敢突破旧思想、旧观念。发展没有新思路,改革没有新突破,开放没有新局面。
四是在依法执政方面,不能很好地摆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以党代法,以权代法,自觉不自觉地干预了执法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和业务,损害了党 10
的领导和党的形象。不善于把党委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为符合宪法、法律的决策。
五是在总揽全局方面,不能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中心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有时混淆了全局和局部利益,甚至损害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不去议大事、管全局、抓方向,而是拘泥于一些具体的事务及其实施过程。
第四,思想认识原因。一是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出现了政治意识淡薄、执政意识衰退的趋势,摆不正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二是一些领导干部不能很好地分析当前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变革趋势,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新办法,仍然保持党政职能不分,以党代政,党委的权力过分集中的老样子。三是一些领导干部法制意识淡薄、依法行政的观念不够强。 对 策:
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必须要求加快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这就要求我们党增强理论创新的能力,增强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依法执政、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做:
一、提高、增强党员、干部的素质和本领。对党员、干部进行培训、考核制度。制定规范的管理党员干部的法律法规。
二、完善执政方略。完善的执政方略,首先要强化党员干部的执政意识。1.是执政为民的公仆意识;2.是执政的发展意识;3.是执政的法律意识;4.是执政的忧患意识。党员干部必须自觉地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三、健全党的执政体制。健全执政体制,一方面应健全党的领导体制和机制。如,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建立健全常委会向全委会负责报告工作和接受监督制度等。另一方面应正确处理党和政府、党和人大、党和政协、党和人民团体的关系以及党和企业的关系,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应集中精力抓大事,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通过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党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
四、加强科学执政方式。从科学的思想、科学的理论、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进行执政. 把党的执政能力建立在更加自觉地运用各种规律上来。
五、巩固执政基础。党的执政基础包括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须坚定不移地依靠工人阶级,巩固工人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同时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不断扩大和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一方面应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高度重视和维护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杜绝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同时妥善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反对腐败。拓宽和健全监督渠道,把权利运行置于有效约束和监督之下,各级党组织和干部都要自觉接受党员和人民群众监督。
12、科学发展观 含 义:
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含以下五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 提出背景:
其背景之一,是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
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即经过20年努力,建设一个能够惠及10多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尤其是要看到,经过前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们虽然在总体上已经进入了一个小康社会,但仍是低水平的、不完全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社会。一是农民的人均收入,指标是人均1200元,实际达到1066元;二是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指标是人均75克,实际达到73克;三是建成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原定指标是100%,实际上建成80%。这三项未完成的任务,集中反映了一个问题,即城乡差别、地区差别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已经影响到我们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而且,进入21世纪后,农民收入增长率连续3年下降,城乡差别进一步扩大。因此,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着一个艰巨的任务,即如何解决好城乡差别问题、区域发展中的差距问题,以及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正因为如此,我们党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此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方针。
其背景之二,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六大在提出要紧紧抓住21世纪头20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历史任务的时候,提出了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的战略部署。《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在论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时,强调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的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体制保障。"《决定》在论述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时,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其背景之三,是为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
经过20多年改革发展,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了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从国际环境看,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世界经济对我国发展的影响明显加深;从国内改革发展形势看,我国体制创新进入攻坚阶段,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速,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并日趋多样化,与此同时,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也更加艰巨。这是一个既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动力,又有各种困难和风险的发展阶段,是不进则退、无序推进则乱的发展阶段。因此,在这个阶段,党要善于协调经济、政治、文化建设,还要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其背景之四,是认真总结了世界各国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
世界上许多国家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处于1000美元到3000美元之间的时候,往往是"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的时期。矛盾处理得好,可以快速发展,实现现代化;处理得不好,会引起社会分层加剧,社会矛盾激化,甚至出现政局动荡、政权更迭。我国进入21世纪以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正处于这一特殊的发展时期,因此要格外重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处理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问题,努力构建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1) 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理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而提出来的,是对我们党关于发展的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2)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发展本质的新揭示、发展主体的新阐述、发展内涵的新界定、发展规律的新探索、发展目的的新认识,是对马克思主 12
义发展观的继承与创新。
(3) 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指导思想。
(4)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执政理念,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富民安邦的行动纲领。 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
必须在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认真加以贯彻落实。
第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这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需要长期保持较快的速度,并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这样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第二,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努力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
第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要站在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第四,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第五,坚持可持续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
第六,坚持改革开放。统筹推进各方面改革,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处理好内需与外需、利用外资与利用内资的关系,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第七,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13、公共安全
含 义:
公共安全是指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公私财产的安全。破坏公共安全的行为是指故意或过失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
公共安全包含信息安全,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公众出行规律安全、避难者行为安全,人员疏散的场地安全、建筑安全、城市生命线安全,恶意和非恶意的人身安全和人员疏散等。 原 因:
我国目前公共安全问题突出绝不是偶然的。它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深层社会矛盾及反映这些矛盾的社会问题的表征。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体制转型期内产生的社会震荡。我国正处于由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新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期,在此过程中,价值观的多元化,客观上增加了社会控制的困难。
其二,收入差距拉大产生的变态利益需求取向,使社会心理出现失衡,产生了各种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利益冲突的加剧必然使违法犯罪行为增多。
其三,大规模社会人口流动产生的附带性社会治安问题。当前,除了农村民工潮之外,某些城市人口也加入了人口流动大军,给人口管理和治安带来巨大困难。在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中,不可避免出现某些社会犯罪现象。
其四,政府职能转换期内产生的社会调控能力弱化。政府职能转换还没有完全到位,在某些方面造成社会调控能力弱化,从而影响社会治安的调控和整治。
其五,国际犯罪活动对国内产生的冲击。 对 策:
第一,健全体制,明确责任。各地区各部门要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各级政府要把加强应急管理摆在重要位置,把人力、财力、物力等公共资源更多地用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严格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制度,落实各级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二,居安思危,预防为主。要健全公共安全管理机制,健全监测、预测、预报、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加强专业救灾抢险队伍建设,健全救灾物资储备制度,搞好培训和预案演练,全面提高国家和全社会的抗风险能力。
第三,强化法治,要用法治来确保公共安全,即加快规章制度建设,健全与完善关于维护公共安全的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办事。要加快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法制体系,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第四,依靠科技。高度重视运用科技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把科技产品运用到维护公共安全上面去。用高科技对安全高发区进行监控、警报等预防。
第五,协同应对,快速反应。建立公共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制定公共安全应急预案,搞好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安全防范和管理水平。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临时不乱。
第六,加强基层,全民参与。提高基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能力,提高群众应急能力和自救能力。
第七,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识。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增加全民的危机意识、社会责任意识。
第二篇:2012公务员考试必看五:申论写作(20个热点分析)
申论写作(20个热点分析)
(一)户籍制度改革 存在问题:
(1)户籍制度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在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下,对人口的迁徙进行限制,人为的划分城市和农村两个人力资源市场,从而使得价格调整人力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弱化,降低了经济的效率。人口不能自由流动,实际上是提高了劳动力的使用成本 (2)从结构优化的角度看,户籍制度限制人口自由流动也不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限制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产业结构的优化需要打破现有的户籍制度,实现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 (3)现行的户籍制度不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我国目前的户籍制度,强化了城里人和乡村人的身份等级色彩。这种限制不仅不是市场化改革的任何制度创新,而只能是户籍制度和就业体制改革进程的一种倒退。 (4)对城乡区别对待,实行不同的福利待遇。很多的福利待遇往往是只是针对城里人的,相对贫困的农民却被排除了在了福利保障之外。 原因:
我国的户籍制度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登记制度,它承担着一些其他的社会功能:区分了城乡户口的差别、对人口的流动,尤其是农村到城市、小城市到大城市的人口流动进行限
1
制、和不同的户口类别相对应,有不同的福利标准。正是户籍制度的这些附加功能使得户籍制度现代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越不相适应。 对策:
当前户籍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具体来看要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1)户籍和社会待遇脱钩。户籍彻底和社会待遇脱钩,恢复户籍的本来面目,消除户籍所引起的社会公平问题,促进城市化的发展。(2)集中人口管理权,成立统一的管理部门,减少人口管理的杂乱无章、政出多门的情况。加强人口统计,统一协调管理人口的自然变动、机械变动和社会变动。(3)实行统一的户口,取消城乡的户口差别,取消户籍的区域歧视,解决“人户分离”的问题。(4)逐步降低人口迁移的门槛,实现人口的自由流动。
(二)公平与效率:
出现的问题:
由于中国经济增长奇迹中的受益者与落后者之间的鸿沟正逐渐拉大,出现了种种不公平,这种不公平尤其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性别之间及不同人群之间表现得极为突出。
2
造成的原因:
公平与效率既对立,又统一.
首先,公平与效率存在对立的一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社会成员在知识、能力方面的差异性,以及对社会的贡献不同,在按劳分配原则下每个人报酬必然不同,结果形成收入差距。 同时,社会机制又要求社会成员享有平等的机会和待遇,实现社会公平。但社会财富分配得过于公平又会抑制人的劳动积极性的发挥和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损害经济效率。
其次,公平与效率又存在着统一的一面,即公平与效率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经济和社会活动中,竞争的起点公平和过程公平是促进效率的方式和手段。社会财富的公平合理分配有利于消除社会对立情绪,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调动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发展;分配公平有利于刺激消费,拉动经济的增长。同时,效率是实现公平的根本手段。效率为实现公平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只有效率才能保障公平,实现更高层次的公平,实现更大范围的社会公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建立在生产力高
3
度发达基础上。
对策: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公平与效率应当两者兼顾,反对割裂两者关系,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错误观点。重公平轻效率会使经济发展缓慢或停滞不前;重效率轻公平会使社会陷入收入差距过大和社会不稳定的境况,这都势必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所以既不能追求效率而丧失公平,又不能为追求公平而损害效率,只有两者兼顾,才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形成公平而不失效率,有效率而不失公平的理想状态。我们反对平均主义,也反对把效率绝对化,所以,在制定方针政策时应着力寻找公平与效率的结合点、平衡点。
具体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解决:
1)建立起点公平、机会均等、信息透明的社会制度,为穷人营造平等的致富环境。
2)下大力量削弱权力货币化、打破行业或区域垄断,从根本上遏制体制外收入分配的差距。
3)政府通过制定更多帮助穷人的政策来实现。
4)鼓励民间投资,压缩政府主导型投资,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倾斜帮助穷人脱贫。
4
(三)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含义及提出的意义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界委员联组讨论时提出“八荣八耻”,即:“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就是在新形势下,以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富强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的荣誉、尊严和利益为最大耻辱;“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就是每个公民不论职务高低、能力大小,都要在不同岗位、通过不同形式为人民服务,与此同时,要高度警惕可能出现的种种背离人民利益的倾向;“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就是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且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就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我们要在各行各业包括新兴行业中培养爱劳动的思想,并使之成为衡量公民道德品质的价值尺度;“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
5
己为耻“,就是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避免种种损人利己的行为;“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就是要将诚实守信作为个人行为的基本准则,作为企业、事业单位乃至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对假冒伪劣、不讲信誉等行为予以严厉谴责;“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就是要增强法律意识,自觉维护法律尊严;“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就是要认识到我们现代化建设的路还很长,任务还很艰巨,必须在新时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 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论述,概括精辟,寓意深刻,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的精神动力。胡锦涛同志关于“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对分清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对在全社会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树立了一个鲜明的标尺。
二、现阶段提出荣辱观的必然性
1.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彰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 社会的深刻变革,经济的快速发
6
展,文化的相互激荡,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产生了多方面影响。热爱祖国、积极向上、科学文明、团结友爱,是我们社会精神风貌的主流。但也要看到,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的现象还大量存在,不仅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也阻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事实证明,没有健康的社会风气,没有良好的道德水准,一个国家的经济再发展,综合国力也强大不起来,更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彰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 我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发展中大国,加快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需要共同的思想基础,也需要共同的道德规范。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提高人的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才能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知荣弃耻,褒荣贬耻,扬荣抑耻,才能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才能凝聚人心、提升境界、激发活力,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共同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彰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紧迫性。 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需要全体人民有共同的道德遵循,整个社会有稳定的内在秩
7
序。一个精神缺失、进退无据、无所依凭的社会不可能构成和谐;一个荣辱颠倒、是非混淆、美丑错位的社会无法实现和谐。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形成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和道德风尚。
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一、牢固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紧密结合起来。 第
二、牢固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同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 第
三、牢固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同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第
四、牢固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同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 第
五、牢固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第
六、牢固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同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与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紧密结合起来。
(四)科技创新 面临的问题:
当今世界由于能源、资源短缺问题,环保形势严峻,预防自然灾害和新的流行性疾病、解决人口膨胀、以及我国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相关的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偏少、质量偏
8
低,缺乏知名品牌,尤其是国际的知名品牌等一些问题使得经济发展受到一些影响。而解决这个问题,主要靠科技创新。 原 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而全球性科技革命蓬勃发展,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特别是一些战略高技术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所以加强发展中国家科技知识与创新能力的建设意义重大。
我国企业创新能力薄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企业没有成为创新的主体。我们国家的专利发明主题大多数是科研院所和个人,他们无法独资承担起科技发明的投入,也无法承担起科技发明所具备的一些供销。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国家大概有80%以上的企业却没有自己的专利,科研院所、个人和企业的错位使大量专利没有办法转化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很多染都说中国人聪明,老百姓当中确实有不少心灵手巧的能人,但是如果不让企业真正地担当起创新的主角,不能让创新的机制真正运行到位,那么老百姓的创新力再强,也没有办法转化为国家的创造力。 2)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技术人才的流动,企业产权的明晰等制度安排上存在的问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抑制了创新活动的展开。 对 策:
9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居安思危,奋起直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
中国的科技创新要靠以下几方面实现: 1) 逐步建立健全的国家创新体系,着眼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为逐步实现关键性科学技术研究目标提供合理的机制和信息。 2)政府的投入和支持。明确各级政府的科技投入责任,合理调整科技投入结构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协调科技资源投入的区域平衡;建立“科技发展准备金”,实行快速折旧,完善税前扣除制,积极运用税收减免和大力推进增值税。 3)鼓励国内企业参与到科技创新的链条中来,将科研院所和大学的研究与企业资本相结合,以企业为主,反映市场要求,充分利用已经开发的新技术。 4) 确定重点研究领域 重点开发一些对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技术领域,包括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制造技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并增加其附加值的技术。 5) 重视高级人才培养。 6)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力度 ,鼓励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究机构,鼓励中国企业和科研机构与国外开展紧密的技术合作。
10
(五)奥运志愿者活动 存在的问题:
志愿服务是指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服务的活动。2008年北京奥运会需要庞大的志愿者队伍,但我国的志愿者活动有许多问题亟待完善。
1、志愿者素质有待提高。对志愿者活动认识不清、对志愿者的职责不了解、缺乏作为志愿者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2、我国志愿者活动发展还不是很活跃,志愿者工作的经验不足。
3、沟通协调存在困难。存在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的沟通协调。 原 因:
1、因为中国是首次举办奥运会,所以在志愿者的工作方面经验不足在所难免,并且还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2、奥运会志愿者数量庞大。预计直接服务于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总数约为7万人,残奥会的志愿者大致需要3万人,两项加起来应该是10万人的规模,如此庞大规模的志愿者,进行组织、沟通和协调必然较为困难,尤其是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的沟通协调就更加困难了
3、奥运会志愿者队伍缺乏稳定性。项目进行时间长,并且主体多元,构成复杂。在为期3年多的时间里,志愿者的流失在所难免。另外,大家对志愿精神和志愿服务理念等方面的理解和认同也存在差异,这也是志愿者队伍不稳定的原因之一。
4、
11
我国志愿者活动机制不健全,会成为奥运志愿活动顺利开展的巨大障碍。首先,志愿服务的规范性程度低,志愿服务具有很大盲目性、随意性和无序性,影响到志愿服务的质量,而且可能危及到志愿者的人身安全;其次,志愿者组织缺乏必要的经费,包括志愿者的活动经费、由于不可抗力的原因导致的人身和财产损失、事故补偿费用的处理等等。 对 策:
1、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积极吸收别国办奥运时在志愿者工作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尽早做出一些应急工作预案,为未来做好准备。
2、建立广泛的社会参与机制。必须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包括政府机关、社会团体、行业协会、高等院校、合作单位、赞助商、供应商以及其他有关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到志愿者的工作中来。
3、北京奥组委将通过表彰奖励和相关保障措施,确保志愿者队伍的相对稳定。志愿者的激励表彰以精神鼓励为主,激发志愿者的内在热情,保持志愿者较高的工作积极性,使志愿者获得有价值、令人愉快的工作经历。主要实施以服务时间和服务效果为基本依据的普遍激励。开设志愿者维权热线和心理热线,切实维护志愿者合法权益。对做出突出贡献、表现优异的志愿者集体、个人以及志愿服务项目给予特别奖励。奥运会结束后,开展志愿者评比表彰及纪念活动。
4、对志愿者进行志愿精神和志愿理念教育,形成普遍认同,从而增强整个组织的凝聚力。
12
(六)服务型政府:
服务型政府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它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中,把政府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并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公正执法为标志,并承担着相应责任的政府。 目前我国政府职能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政府对微观经济特别是国有企业的直接干预过多;(2)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滞后;(3)规范、监管市场秩序的力度不够;(4)公共服务职能弱化;(5)依法行政的统一性和透明度不高;(6)政府应急职能的不完善;(7)地方保护主义盛行,消费者主权地位尚未明确。(8) 权本位、官本位现象严重 。(9)政府“越位”“缺位”和“错位”并存等现象。 原 因:
首先,是我国政府职能一直存在越位、缺位和错位的问题。越位是指政府在社会经济事务中不仅是裁判员,也是运动员;缺位是指政府的公共服务功能没有很好的发挥,把有权有利的部分抓得很紧,而服务职能却注意得不够;错位是指政府的职能不仅涉及宏观调控,而且还包括企业内部事务,导致政企不分、影响行政效率和经济效益。 其二,中国加入WTO后,WTO规则要求政府加快改革,转变职能。
13
我国加入WTO已经五年,WTO中涉及到的政府承诺,我国政府都必须履行,政府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来行使其管理职能。严格的WTO规则,迫使我国政府要加快改革,加快职能转变。 其三,我国的法律制度不够完善,而政府机关的行政,执法能力值得怀疑。法律体系不够透明、公正。使得“官本位”思想意识严重。 最后,我国政府行为存在思想意识上的偏差。过去数十年,我们一直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光注意经济、注意GDP是而忽略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公共医疗卫生和人类的健康问题。从而出现了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不强。 对 策:
在全球化竞争背景下,根据我国政府职能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需要一个求真务实、一个依法行政、公开透明、服务到位、廉洁高效、运转灵活的政府。
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改善: (1)提升政府行政过程的透明度,实现政府行为的民主化; (2)政府要“放权”,凡是市场能做的事情就还给市场,企业能做的事情就让企业自己完成,企业与政府各就其位。改进公共服务方式,从市场主体以政府为中心转向政府为市场主体服务。 (3)逐步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政府机关要严格依法办事。把清法、修法、立法和执法摆在首位,建立一个透明的、统一的、公正的、可预见的法律体系。 (4)
14
改善政府经济管理的方式,实现经济管理的信息化;通过办公信息化,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搜集公众的意见,接受公众的监督,加大政府决策的透明度。 (5) 加速政府管理经济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把部分职能让位给各类中介组织。政府要培育和健全社会中介组织,使其成为承担政府管理社会服务的具体组织者和运行者;建立健全行业协会组织,使其成为政府产业政策的切入点;加强对中介组织的管理和监督,促使它们规范运作,健康发展,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
(七)突发公共事件 存在问题: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
15
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 我国每年因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惊人。2003年,我国因生产事故损失2500亿、各种自然灾害损失1500亿元、交通事故损失2000亿元、卫生和传染病突发事件的损失500亿元,以上共计达65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损失我国GDP的6%。2004年,全国发生各类突发事件561万起,造成21万人死亡、175万人受伤。全年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550亿元。 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间接损失同样不可忽视。比如说,事故灾害发生之后,公众的生活节奏被打乱,公众心理也会受到巨大冲击。 此外,有一些突发公共事件是由于管理不当、玩忽职守所引发,在处理过程中当地政府又存在"捂盖子"的行为,例如广西南丹县的矿井事故。当此类事件尘埃落定,真相大白之后,政府的公信力会遭受严重损伤。总而言之,这类损失虽然是软性的、不可量化的,但其伤害和长远的影响甚至可能超过直接损失。 原 因:
我国原有应急措施存在弊端: 首先,缺少处理重大突发事件的基本法律。虽然此前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与处理突发事件有关的法律、法规,但是仅仅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分别立法,相对分散、不够统一,难免出现法律规
16
范之间的冲突。而且各部门都针对自己所负责的事项立法,“各扫门前雪”,缺乏沟通和协作。同时,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一些地方立法“以邻为壑”,大大削弱了处理突发事件的协作与合力。 其次,信息管理系统落后。信息管理系统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发生灾害及各类突发事件时,都是以部门为单位逐级汇报,缺乏快捷、有效的沟通渠道。信息量并不是不够大,也不一定不及时,最大的问题在于信息分散和部门垄断,无法在危难时刻统一调集,迅速汇总。 最后,我国公共服务体系薄弱,很难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冲击。 对 策:
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我国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初步形成。
1、各地区、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建立预测预警系统,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2、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要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
3、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地区、各部门要立即报告,最迟不得超过4小时,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应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发地的省级人
17
民政府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在报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同时,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
4、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同时根据总体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
5、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有关部门对相关预案进行演练。
6、宣传、教育、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有关部门要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八)和谐社会 问 题: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总结了六大特征: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目前,我国存在五大不和谐和、不公平因素:第一,由于收入分配差距大导致贫富差距扩大化,带来贫富之间的冲突;第二,由于劳动关系失衡导致强资本弱劳工格局,带来劳资之间的利益冲突;第三,由于城乡发展失衡导
18
致城乡差距扩大化,带来城乡之间的冲突;第四,由于地区发展失衡导致地区差距扩大化,引起地区之间的冲突;第五,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失衡导致的值观扭曲,引发道德滑坡现象。 为什么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第一,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环境和条件。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可能出现两种前途:一种是进入“黄金发展时期”,保持一个较长时期的经济增长,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另一种是进入“矛盾凸显时期”,因为经济社会不协调,各种经济社会矛盾不断显露出来,如果处理不当,矛盾激化,经济社会发展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和倒退。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000美元,跨上一个重要台阶。
第二,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和提高社会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社会管理体制由于缺少相应的规划和政策,不能很好地与经济发展相适应,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要求,从而导致各类事故频发,造成人、财、物的巨大损失,反过来又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影响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第三,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的安定团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触动原有的利益格局,社
19
会不同利益主体随之出现,利益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形成。各自的利益必然带来权利意识,权利意识必然导致政治诉求,不同社会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也大量出现。并且,由于我国目前正处在体制转换、结构调整和社会变革过程中,也是各种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易发多发期,就业问题、腐败问题、分配不公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是当前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正确引导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以保证整个社会的协调与和谐。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关键在于制度创新。我国社会在转型的旋律中的确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杂音。消除各种不和谐因素的关键在于制度创新。
第一,要着力创建党政关系法律化、制度化的新格局。改变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涉及的内容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执政党和国家政权机关的关系问题,其核心是理顺权力授受关系。权力机关的权力来自谁,就对谁负责。党的权力机关的权力由党员授予,政府权力机关的权力由公民授予。它们分别向党员和公民负责。如果名义上的权力来源和实际上的权力来源不相符合,就必然使权力授受关系发生混乱,导致施权者不负责、不受监督,乃至滥用权力。所以,只有权力授受关系明确,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不和谐现象发生。
20
第二,应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高效廉洁政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尽快建立健全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的有效机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城乡社区管理机制等,不断提高社会事务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关于公共服务职能,主要包括政府承担的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实施公共政策,扩大社会就业、提供社会保障,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健全政务、办事和信息等公共服务系统等方面的职能。我们必须大力推进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尤其是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特别要做好就业再就业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作。
第三,要运用社会组织实现和谐社会。政府、市场和非政府非营利性质的社团组织三者之间是互补关系,需要制度的完善和调节。我国的社会组织纵向比有所增长,横向比还嫌太少,应继续发展非营利性社团组织。
第四,要从调整社会结构入手建设和谐社会。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社会结构中最典型,也是最突出的问题。一方面,户籍制度仍然制约着市民和农民从出生到死亡的每一个生活境遇;另一方面,农民在城市中并不存在与市民同等的机会,他们的就业、求学等方面,除了受自身人力资本的限制之外,还要受社会资本的限制。这样,一方面,我国社会仍然有显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另一方面,还有一种潜在的城市
21
二元结构,它由市民的关系网络构成的空间和农民的关系网络构成的空间这两部分构成。这种潜在结构的存在从根本上影响着社会结构的和谐发展。很显然,要打碎这种双重结构,从制度上入手仍然是关键之所在。积极稳妥的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通过统一立法,消除户口对农民流动的束缚,建立使农民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同等国民待遇的户籍制度。
(九)知识产权专题 存在问题:
知识产权,概括的说,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其在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等领域内,主要基于脑力劳动创造完成的智力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知识产权的特征有:
1、无形财产权。
2、确认或授予必须经国家专门立法直接规定。
3、双重性:既有某种人身权(如签名权)的性质,又包含财产权的内容。但商标权是一个例外,它只保护财产权,不保护人身权。
4、专有性:知识产权为权利主体所专有。权利人以外的任何人,未经权利人同意或者法律的特别规定,都不能享有或者使用这种权利。
5、地域性:某一国法律所确认和保护的知识产权,只在该国领域内发生法律效力。
6、时间性:法律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规定一定保护期限,知识产权只在法定期限内有效。 我国知识产权工作存在如下问题:
1、申请数量偏
22
少。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专利申请量只是日本的1/8,美国的1/5,韩国的1/2。社会公众缺乏知识产权意识,很多可以获得知识产权的成果,因为不知道申请专利,白白流失。更多科技项目,立项前不进行专项年审,使成果落入他人之手,把自己的发明创造拱手让人。
2、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多数行业和企业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基本上依赖国外,缺乏能够支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升级的技术体系,特别是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存在着产业技术空心化的危险。
3、知识产权屡被侵犯。国内盗版音响制品、印刷品屡禁不止;许多"国家驰名商标"在国外被人抢注。 原 因:
1、人们知识产权意识比较薄弱的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普遍缺乏;对国际规则了解还相当贫乏,运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参与市场竞争尤其是国际市场竞争的准备和经验不足。
2、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的严重影响。这既不利于改善引进外资环境、提高引进外资质量,也不利于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匹配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
3、中介机构发育不成熟,知识产权信息的传播与服务还不能适应中国经济、贸易、科技、社会发展的需求。
4、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
23
对现有的法律、制度执行的力度也不够。 解决办法:
1、加大相关法律法规和知识的宣传工作。增强人民群众维权意识;企业要重视自主创新重视知识产权工作;
2、发挥行业协会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的作用。科技、经济、文化领域的各类行业协会以及专门的知识产权社会团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是推动知识产权法律实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应大力加强其培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和对人民群众宣传普及知识产权保护知识的工作。
3、进一步完善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机制。完善国内的法律,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加强对知识产权法律实施的监督、检查工作,建立日常监督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机制。
4、建立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保护知识产权是一项涉及立法、司法、执法和行政管理等多方面的综合性工作,各有关部门要互相支持,密切配合,以形成统
一、协调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5、建立对企业自身切实有效的内部制度(比如奖励机制保密制度等),主要是要形成一个法律、外部强制性规范和内部管理制度相结合的体系,并要保证它是一个动态的、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不断做出调整的体系
(十)节约型社会
24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出现的问题:
1)近年来由于我国资源需求增长加快,资源消耗量高,使得能源短缺现象严重,资源约束矛盾不断加大。 2)资源利用效率明显偏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3)环境污染严重,并没有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4)严重的环境污染造成了高昂的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并对公众健康产生明显的损害。 原 因:
1)从我国国情来看,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虽然我国资源总量不少,但人均资源相对贫乏,资源紧缺状况将长期存在。 2)我国的生产经营方式不合理。从新中国成立以来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来看,我们走的是依靠高消耗资源、粗放式经营的经济发展之路,存在着高投入、低产出和浪费严重的现象。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突出。 3)我国在对能源的社会管理制度上不够完善。目
25
前我国在能源、资源、环保这些方面没有提出更为严格的产业准入的标准和制度,对高耗能的落后工艺、落后技术和落后的社会没有实行强制淘汰。 因此,要缓解我国资源约束的矛盾,就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充分考虑资源承载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解决的对策:
根据我国资源紧缺的基本国情,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选择一条与发达国家不同的资源组合方式,即非传统的现代化道路,关键在于促进资源的节约,杜绝资源的浪费,降低资源的消耗,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生产率和单位资源的人口承载力,以缓解资源的供需矛盾。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倡绿色生产方式和文明消费,倡导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生产模式,大力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鼓励和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 2)国家应加强宏观指导和规划,建立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要选择和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把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的重要内容。 3)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构建资源节约的技术支撑体系。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推广应用节约资源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大力支持资源节约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项目建设。 4)
26
着力深化改革,建立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的作用,注重运用价格、财税、金融手段和产业政策、投资政策、消费政策、外贸政策,促进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 5)强化监督管理,坚决制止一切浪费资源的行为。建立资源节约的统计制度和信息发布制度,促进各行各业改进工作,堵塞浪费资源的漏洞。 6)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资源节约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更加严格的节能、节材、节水、节地等各项国家标准,建立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强制淘汰制度。加大资源保护和节约的执法力度。
(十一)环境保护专题 存在问题: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存在问题如下:
一、环境破坏在有些地方仍未得到有效遏制。近些年来,环境保护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一些地方对环境保护监管不力,有的地方不执行环境标准,违法违规批准严重污染环境的建设项目;有的地方对应该关闭的污染企业下不了决心,动不了手,甚至视而不见,放任自流;还有的地方环境执法受到阻碍,使一些园区和企业环境监管处于失控状态。
二、环境技术开发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缺少
27
原创性的开发,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集成。
三、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薄弱。我国大部分农村缺乏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废水、废气、固废(含危废)没有相应的处理设施或管理措施,污染环境的诸多因素仍然存在。 原 因:
一、相关部门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主要是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一些地方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只顾当前,不计长远,考虑局部利益多,考虑全局和整体利益少。
二、企业技术开发投入严重不足,以企业为主体的环境技术开发创新体系建设进展迟缓,科研、设计力量薄弱,尚未形成拥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拥有著名品牌、市场占有率高、能够提供较多就业机会的优势环保骨干企业队伍。
三、政策体系不够完善。引导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尚未健全,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管理措施、机制和手段不足。 对 策:
一、加强对环境执法的监督。形成群众、政府主管部门、企业内部以及新闻媒体等多渠道的、多层次的监管机制,使监督机制真正发挥作用。
二、完善政策体系,加大投入力度。创建多元化的产业投资环境。加大各级政府对环保产业的投资力度,拓宽投资渠道,建立完善与市场机制相适
28
应的多元化环保产业投融资机制。
三、促进环境科技创新,提升环保技术水平。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支持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技术。
四、做好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建立“三废”处理设施,进一步完善管理措施。
五、做好环境宣传教育及培训工作,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鼓励公众参与环保活动和监督工作。
(十二) 医疗制度改革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现行医疗制度存在一些缺陷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看病难,看病贵,具体表现为:1)医疗设备陈旧;2)医疗费用由国家、企业包揽,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造成严重的浪费;3)缺乏合理的医疗经费筹措机制和稳定的医疗费用来源,部分企业经营发生困难时,职工甚至得不到应有的基本医疗保障;4)医疗保障的覆盖面窄,管理和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低,不利于劳动力的流动和减轻企业的社会负担。 原 因:
第一,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均衡。目前,医疗资源过分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不仅让社区和农村没有能力承担起基本的医疗功能,而且也让以“高药价、高耗材”为特征的过度医疗愈演愈烈。 第二,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并且
29
呈逐年下降趋势。政府投入的缺失造成了公共卫生领域和百姓的基本医疗得不到有效保障。 第三,医疗保险发展缓慢。据统计,2005年,医疗保险覆盖的城镇职工数为1.3亿,再加上5000万享受公费医疗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只有不到两亿的城镇居民有医疗保障。 第四,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秩序混乱。 第五,公立医院运行机制不合理,存在逐利倾向。一方面是目前政府投入很少,大部分都是靠医院自己组织医疗服务得来;另一方面,政府对医院的收支又不管,任凭医院自由收费和分配。 第六,政府对医疗市场的监管不力。当下职能部门对医疗服务缺少强有力的监管手段,对医疗机构的规模、大型仪器的购置和新技术的采用都没有特别“管用”的监督办法。 对 策:
一、坚持政府主导与引入市场机制相结合,既要发挥政府在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制定政策、严格监管等方面的主导作用,也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源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调动政府和市场两个积极性。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不能理解为政府卸包袱、减负担,搞市场化、产业化,更不是“民进国退”。
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分类管理,加快发展社区服务,构建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三、改革医疗机构补偿机制,从源头上抑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
30
担。
四、依法行政,实施行业监管,规范服务行为,提高管理水平,改善服务质量,保证群众医疗安全。
五、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既要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又要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鼓励他们通过良好的服务、诚实的劳动和高超的技术,获得较高的报酬。
(十三)政府诚信专题 存在问题:
政府诚信是指政府管理机关对法定权力和职责的正确履行程度,政府管理部门在自身能力的限度内实际的践约状态,包括政府管理部门的科学民主程度、政府管理部门行政的依法程度、政府管理部门作为公共权力代表的公正程度、政府官员的公信力等。 政府不诚信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公众与政府在心理上的疏离以及政府公信力的下降。当政府公信力下降到一定限度时,人们就有理由对政府的合法性产生怀疑了。
我国政府是负责任的政府,是诚信的政府,但对不足之处我们也要有清醒的认识:
一、政权机构的内部缺乏诚信。
1、政权机构中,上级对下级朝令夕改、滥发指示;级对上级则虚报浮夸、隐瞒欺骗、阳奉阴违。
2、在横向的政权机构及其部门之间,互相争权夺利、推御责
31
任。
3、在政府工作人员之间存在着人身依附、互相倾轧的现象。
二、政权机构对公众缺乏诚信。
1、在权力机关方面,存在作出一项决议、决定,制定一项法律法规,从部门利益、局部利益而不能从人民整体利益出发的现象。
2、在司法机关方面,存着严重的审判不公、司法腐败现象。
3、行政机关对公众的不诚信则表现在多方面: ⑴政府决策存在短期性、随意性和私利性,“拍脑门决策、拍胸脯担保、拍屁股走人”。 ⑵政府对自己的行为出尔反尔,对自己刚刚批准的行为动辄无故收回,或者喝令“一律关闭”。 ⑶政府信息不透明,如财政不透明、执法程序不透明等,有些地方政府竟然参与制造虚假信息。 ⑷政府执法违法,不仅在经济活动中违反合约,甚至出现严重的政府欠债和赖债现象。 ⑸政府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违法犯罪、欺压群众现象比较严重,不能在公众中树立诚信形象。 原 因:
一、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这种体制下,人与人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是命令和服从的关系,几乎不存在平等的信誉和尊重关系。在命令和服从关系的结构中,命令一方言出即法,无需信守承诺。但服从一方要对命令一方绝对和由衷服从的前提是,这一命令正好符合其自身利益的需要,而一旦命令与服从者自身利益相冲突时,如直接对抗命
32
令显然会对服从者造成更大的利益损害,因而为维护和实现自身利益,服从者只得以阳奉阴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手段“曲线救国”了。
二、法制的不健全。虽然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但有关政权机构彼此之间的关系以及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关系,还有许多法律的空缺。诚信还不能成为得到法律认可和保障的道德规则。当诚信者注定要吃亏时,便不会有人愿意诚信了。
三、政府道德建设薄弱。各级政府组成人员以及广大公务员队伍,在履行国家职能的过程中,存在一个政治道德的问题,但在政府自身建设中,这一问题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和解决。
四、我国的公务员体制还有待完善。现行的公务员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实现从身份制到职能制的根本转变,政治体制中的人身依附关系还相当严重,家长制作风还远未克服。这些情况使得公务员队伍中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变得复杂诡秘,阻碍了公务员队伍内部诚信和对公众的诚信的实现。 对 策:
一、强化从政道德教育 。
1、制定符合实际又切实可行的工作人员道德规范,教育他们要诚实守信。
2、引导机关干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正确认识和对待权利、地位、自身利益。
3、要注意抓先进,树典型。及时宣传和推广新时期的“人民公仆”的典型 ,为机关干部提供现实具体的学习榜样 ,以此教育他们在实际
33
工作中 ,要时刻遵照诚信的要求 ,对人对己要做到心怀诚意 ,实事求是。
二、加强法制建设。 政府诚信建设必须有强有力的法律制度作保证。目前我国尚无一部专门制约权力的法律 ,现有的法律法规还远不完善。因此 ,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制度 ,如 :《新闻监督法》、《举报法》、《监督法》等 ,从源头上治理和预防各种不良作风 ,以确保诚信意识在领导干部的思想中生根发芽。
三、大力推进政务公开。
1、尽快颁布《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真正落实政务公开 ,杜绝“暗箱操作”现象的发生。
2、加快推行电子政务 ,实现办公信息化。实行网上办公有利于群众迅速、准确、真实地了解政府实际工作情况及其对群众的服务绩效。也为评估政府信用度提供质和量的依据。
四、加强政府工作人员的作风考察 。通过参与机关活动直接了解和考察或通过信访、媒体、纪检监察相结合 ,以提高对政府工作人员作风考察的准确度。
五、加大媒体宣传力度 ,营造诚信的社会氛围 。充分发挥媒体的广泛社会影响力 ,多宣传健康的 ,积极向上的诚信思想 ,深入挖掘培养典型的诚信案例及诚信人物。使诚信思想上升为社会的主流思想并巩固下来 。
(十四)依 法 治 国 含 义:
34
依法治国,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出现的问题:
目前我国出现了一些如: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体制;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腐败现象严重。 原 因:
1)大量的法律法规都是在规范“民”的行为,而规范“官”的行为的极少。 2)立法中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倾向明显。立法成为少数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手段。 3)法律的立、改、废都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有些质量低劣、严重不合时宜的法律法规,在长时间内得不到修改或废除。 对 策:
1) 加强立法工作,提高法律质量,完备法律体系。防止立法者利用立法权力进行恣意、任性的统治,一是健全立法体制,明确各立法主体相应的立法权限;二是干预立法方式,使之受到严格的立法程序的限制;三是干预立法范围,使之受到更高法律的限制,从而难以染指影响到公民的基本权利。
35
2) 严格依法办事,树立宪法和法律极大的权威. 首先,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1)行政机关应当严格依照法定的权限来从事行政行为,“无法律即无行政”,严禁超越法律行使职权。(2)行政机关在行使法定职权,从事行政活动时,必须严格依法办事。(3)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应当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再次,司法机关必须严格、公正司法。 3) 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实现守法自觉化。没有现代法律观念,没有公民对法律的普遍信仰,公民的守法精神和良好的法治氛围就不能形成,法治就不可能实现。而要增强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就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法制教育和法律宣传,使人人知法,懂法,树立正确的法律价值观,“真正使人人懂得法律,使越来越多的人不仅不犯法,而且能积极维护法律。”
4) 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法治国家. 即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维护社会稳定。 5)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1)就政治理念而言,要彻底消除阶级斗争。(2)在党政关系方面,要反对“以党治国”、“以党代政”,实行党政分开。(3)在党法关系方面,要反对“以党代法”,以党的政策代替法律。党应当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在法治的框架内制定和
36
实施政策。(4)克服行政化倾向,坚持集体领导制度。的影响,确立新型的政党理念。
6)建立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设立奖励基金、建立奖励制度,充分发挥群众的参与作用。
(十五)社会保障制度 含 义:
社会保障制度是指由国家依照一定的法律法规,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的救助和补贴的一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对象是会体社会成员。 出现的问题:
(1)这种社会保障制度对不同的社会成员的对待是不平等的。首先是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不平等,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实质是城市保险和城市福利;其次是不同所有制单位工作人员之间的不平等,社会保险实质是城市全民所有制单位工作人员的保险。 (2)财政的社会保障支出改变了其初衷,不是向低收入的农村居民倾斜,而是大幅度地向高收入的城市居民倾斜。 原 因:
(1)覆盖面小,实施范围窄。我国现行的各项保险制度实施的对象主要是国有企业和区县以上大集体企业的职工,区县以下小集体企业、乡镇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中方
37
职工的社会保险制度很不健全,私营企业、城镇个体劳动者和广大农民基本上还没有建立社会保险制度。 (2)社会化程度低,保障功能差。社会化程度低,保障功能差 目前农村以养老、医疗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工作仅在小范围内实行,没有在全国大范围内大面积推广,社会保障基金调剂范围较小。 (3)社会保障在缺乏法律保证。社会保障受地区财政能力的影响,抚恤救济标准提高缓慢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缺乏法律保障,难以保证保值增值 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尚未确立,社会保障尚未立法,更没形成法律体系,使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无法可依,无章可循,致使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缺乏约束,资金使用存在风险大,无法解决保值增值的问题。有的将社会保障基金借给企业周转使用,有的用来搞投资,炒股票,更有甚者利用职权贪污盗窃,致使基金大量流失,严重影响基金正常运转。投资风险和增值的高要求,使社会保障基金变为烫手的钱。 (4)管理体制分散、政出多门。社会保障管理分散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是城乡分割、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各自为政。 对 策:
(1)加快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主要任务是:
1、扩大覆盖面,实行城镇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
2、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
3、实行国家、单位、个人共同负担养老保险费用。
4、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建立离、退休人
38
员基本养老金随职工平均工资增长指数定期调整的制度。 (2)加快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主要应考虑和落实以下改革:
1、扩大实施范围。一方面,抓紧完善国有企业中所有非自愿失业职工都能获得失业救济和再就业帮助;另一方面,要使失业保险的实施范围覆盖城镇农村及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职工和机关、团体、事业单位订立劳动合同的职工。
2、提高基金的社会化统筹程度。失业保险基金应按照以支定收、留有适当储备的原则,进行全社会统筹。
3、合理确定基金使用的目标。以失业救济和保障基本生活为主,紧密结合再就业,实行有效管理。
4、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3)逐步完善整个社会保障体系。
1、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我国在城乡各地实施的社会救助制度,已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包括农村贫民救助、“五保户”救助、灾民救助、城镇生活困难职工救助等救助形式。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应遵循反贫穷、积极救助等原则,科学地确定实施范围和生活待遇标准。
2、进一步完善社会优抚制度。改革的重点是,科学地制定社会优抚拨款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建立优抚事业自我发展的机制,建立专项基金和创办经济实体;通过立法,使退役官兵安置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
3、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社会福利制度是增进城乡居民生活福利的重要措施。改革和完善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改革无偿分配
39
住房的制度,提高现时过低的房租,公平出售新旧住房,发展住宅产业,将住房分配逐步纳入市场化轨道。第二,改财政补贴“暗补”为“明补”。
(十六)社会主义新农村 问题的提出:
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农村的概念,即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在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内容中,生产发展是中心,是实现其他要求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基本尺度;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体现了精神文明和人居环境的双重要求;管理民主则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 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
在农村经济、政治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当前在新农村建设中,还存在着多个制约因素: 一是农业生产发展缓慢。不改变这种局面,就很难持久保证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对农产品优质、安全、多样化需求的供给。 二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建国以来我国始终存在着很大的城乡差别,农村改革后,尽管农村有了较快发展,但城乡居民收入扩大的趋势并没有根本改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重要的难
40
题。 三是农村公共服务滞后。目前农村社会发展与城市差距很大,上学难、看病难、社会保障水平低、公共设施薄弱等问题突出,严重制约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 四是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亟需规范。贿选、财务制度混乱等问题曾一度激化了农村矛盾。 原 因:
一、农业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脆弱,是影响农村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人均自然资源较少,而且在相当长时期内耕地缩减、淡水短缺、人口增加的矛盾无法解决,一些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还在继续,持续提高农业产出水平,确保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任务十分艰巨。
二、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低,物质技术装备差,在很大程度上仍在靠天吃饭。
三、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矛盾突出。重城市、轻农村,城乡区别发展形成的二元结构还未根本破除,各种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分配的机制也没有完全建立,改革攻坚的任务十分艰巨。
四、粮食价格下降,同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农村消费品价格都在上涨,影响农民增收。
五、在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上,一些干部的民主作风不够强,民主制度不很健全,监督措施也不到位。 对 策:
1、以规划为龙头。村庄规划是一个整体规划,是一个
41
以二十字方针为内容的全面规划主要包括村庄规划;道路规划;设施规划;林业规划;房屋规划;农村能源等规划。作出一个科学规划要长期坚持。
2、努力增加农民收入。选准产业定位,突出特色经济,最大限度让农民增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就业。
3、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建立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如垃圾回收设施等;运用电影、宣传画,广播等多种方式进行环保宣传,培养农民的环保意识。
4、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完善村民直接选举制度,依法保障农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切实实行村务公开,加强人事和财务监督工作。
5、进一步落实政策、健全机制。发挥党组织、政府的协调、引导和推动作用。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消除城乡二元差别,健全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机制。提高农民参与新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6、加强农业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福利建设 。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扩大农村医疗保险的覆盖面,普及养老保险,免除农村中小学的书费、学杂费。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十七)执政能力 问 题:
第一,随着改革的深入,长期积累下来的深层次矛盾如“政府腐败”,“官不为民”等问题日益凸显,解决这些问题
42
的难度越来越大。 第二,社会经济结构剧烈变化,利益矛盾不断增加,出现了如生产力和科技、教育的整体水平还不高,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还很大,农村贫困人口、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贫困居民还为数不少等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 第三,国内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具有黑社会性质的流氓团伙势力、非法组织势力、民族分离分裂势力、台湾独立势力等问题。 原 因:
第一,体制原因。由于党委及政府部门机构设置不尽合理,多头管理和权力过分集中问题同时存在。权力配置的不合理,导致权力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一言堂”使大小事都由“一把手”来决定,从而使“分工负责”失去了意义。另外,权力配置的不合理导致了部门设置的不合理,党政班子领导职数较多,出现了多头管理,造成互相扯皮、推诿,领导与部门忙于协调,工作效率低下。
第二,工作机制原因。没有改革和完善原有的工作机制;没有理顺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也末研究建立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分工和职能边界清晰的良性工作机制,这就导致一些地方在工作中,面对同一件事情,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几家都要管,但谁也管不好的现象。
第三,能力与素质原因。 一是在科学判断形势方
43
面,很少能从大处着眼和运用理论思维、战略思维对方向性、全局性、前瞻性等重大现实问题进行思考。 二是在驾驭市场经济方面,一方面是以党代政、包办其他组织的事务的现象普遍存在,使党委处于各种矛盾的焦点;另一方面是用计划经济的手段来管理市场经济,对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规律知之不多,服务的意识、服务的本领不够强。 三是在应对复杂局面方面,往往是心存顾虑,在工作方式上按部就班,在领导方式上墨守成规,在风险决策上等待观望,缺乏创新的勇气和魄力,不能或不敢突破旧思想、旧观念。发展没有新思路,改革没有新突破,开放没有新局面。 四是在依法执政方面,不能很好地摆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以党代法,以权代法,自觉不自觉地干预了执法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和业务,损害了党的领导和党的形象。不善于把党委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为符合宪法、法律的决策。 五是在总揽全局方面,不能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中心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有时混淆了全局和局部利益,甚至损害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不去议大事、管全局、抓方向,而是拘泥于一些具体的事务及其实施过程。
第四,思想认识原因。一是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出现了政治意识淡薄、执政意识衰退的趋势,摆不正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二是一些领导干部不能很好地分析当前党的领导方式和
44
执政方式的变革趋势,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新办法,仍然保持党政职能不分,以党代政,党委的权力过分集中的老样子。三是一些领导干部法制意识淡薄、依法行政的观念不够强。 对 策:
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必须要求加快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这就要求我们党增强理论创新的能力,增强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依法执政、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做:
一、提高、增强党员、干部的素质和本领。对党员、干部进行培训、考核制度。制定规范的管理党员干部的法律法规。
二、完善执政方略。完善的执政方略,首先要强化党员干部的执政意识。1.是执政为民的公仆意识;2.是执政的发展意识;3.是执政的法律意识;4.是执政的忧患意识。党员干部必须自觉地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三、健全党的执政体制。健全执政体制,一方面应健全党的领导体制和机制。如,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建立健全常委会向全委会负责报告工作和接受监督制度等。另一方面应正确处理党和政府、党和人大、党和政协、党和人民团体的关系以及党和企业的关系,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
45
织领导,应集中精力抓大事,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通过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党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
四、加强科学执政方式。从科学的思想、科学的理论、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进行执政. 把党的执政能力建立在更加自觉地运用各种规律上来。
五、巩固执政基础。党的执政基础包括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须坚定不移地依靠工人阶级,巩固工人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同时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不断扩大和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一方面应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高度重视和维护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杜绝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同时妥善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反对腐败。拓宽和健全监督渠道,把权利运行置于有效约束和监督之下,各级党组织和干部都要自觉接受党员和人民群众监督。
(十八)奥运经济专题
奥运经济是举办城市在筹备和举办奥运会期间,以及奥运会后的一段时期内,利用奥运会创造的商机,借势发展本
46
地区经济的一系列活动。从本质上看,奥运经济是由注意力资源的相对集中给举办城市和国家带来的一种阶段性加速发展的经济现象。 奥运经济具有三大效应:聚合效应、裂变效应、辐射效应。 聚合效应,在一定时间段内吸引各种生产要素聚集,从而产生巨大经济效果。 裂变效应,在特定条件下使原有生产要素重新组合,释放出新的力量。 辐射效应,主要是从举办城市中心点传导、递延出强大的市场和经济能量。 存在问题:
1、奥运场馆的长期规划问题。在“后奥运时代”,众多的奥运场馆和配套设施如何继续利用以及如何维护这些奥运场馆,都需要在建设前反复论证,在建设中进行必要的调整。
2、房价高涨。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出现了圈地热、炒地热现象,使土地价格猛涨,房价迅速上升,地产泡沫迅速膨胀。
3、控制奥运预算超支。 例如2004年北京奥组委曾紧急叫停国家体育场“鸟巢”的施工及设计方案,节约了3亿元的资金。还有个别官员以观摩和考察奥运会为借口,搞公费旅游,这种无形的开支,也增加了预算支出。因此,控制奥运预算是一个在筹备、举办奥运会的整个过程中都要注意的问题。 原 因:
1、我国奥运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投资数额庞大,赛后
47
维护工作繁重,必须进行长期规划,以避免资源浪费。
2、由于奥运工程的带动,很大程度上会把北京“后奥运时期”的建设高峰前移,奥运以后可能出现“低谷效应”,最终导致建筑业和第三产业下滑。而我国正是处在建筑业迅速发展的阶段。奥运经济给北京房地产市场带来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从2001年申奥成功以来,奥运经济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我国GDP的增长,这一方面促使北京在2008奥运会举办之前,增加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另一方面,必将极大地刺激消费、物价水平等各个方面,这必然也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
3、预算方案存在疏漏,而出现新问题时又不得不增加预算外支出;没有对后续发展进行充分考虑,重建设、轻使用。
4、“崇洋奢华”思想在起作用,追求过于昂贵的材料和安保设施。
5、对于奥运资金的使用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目前虽然已经建立了专门的奥运会监督机构——奥运会监督委员会,但监督委员会是由监察部、审计署、财政部等有关政府部门及北京市政府联合构成,易导致权限模糊、分工不明确、工作互相推诿的现象,使监督工作得不到彻底有效的落实。 对 策:
1、 解决赛后的利用和维护问题: ⑴首先要从规划布局上考虑赛后利用。奥运场馆放在大学里,建设在体育设施相对较少的社区附近,以利于赛后学校师生和附近居民
48
利用。 ⑵从场馆功能设计上考虑赛后多种经营的需要。比如,场馆除了可以进行体育比赛外,还要兼顾大众健身、展览、演出等多方面的需求。 ⑶从投资体制上保证赛后长期经营使用和维护的问题。可以通过招标来确定奥运场馆业主,业主拥有场馆赛后30年的经营管理权。
2、应对房价高涨: ⑴激活存量市场,促进有效需求。政府应给二手房市场更多的优惠政策,引导消费者购买旧房。 ⑵加强金融监管,控制资金源头。金融机构要在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价格的监控和引导下,审慎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 ⑶控制土地供应量。根据住房市场的需求,保持土地的合理供应量和各类用地的供应比例,实行土地出让公开招投标制度,控制一些城市过高的地价。
3、奥运预算要详细、全面,尽可能的考虑到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严格执行预算。
4、强化奥运资金管理。 ⑴以“廉洁办奥运”、“节约型奥运”为主题的教育宣传活动贯穿奥运筹办全过程,并使之日常化、全员化和制度化。充分发挥教育宣传的预防作用和诫勉作用,不断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增强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的自觉性。 ⑵ 构建惩防体系,确保“廉洁奥运”目标实现 。 建立起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做到收支分开、物资需求与采购分开、物资使
49
用与管理分开。 强化对领导干部的责任约束和监督力度,锻造一支廉洁干部队伍 。北京奥组委制定了《第29届奥运会组委会关于廉洁办奥运责任制的规定》,明确了三类责任主体的责任:一是监察机关对政府部门及公务员和国家工作人员的监督责任;二是政府职能部门对奥运场馆工程建设的监管责任;三是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市“2008”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各参建单位等对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和企业自律等方面的管理责任。 依法严肃查处违规使用奥运资金的个人和部门,对相关责任人依党纪国法进行处理,决不姑息。 对奥运场馆工程建设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加强对奥运专项资金、受赠资金、招标代理机构、施工监理单位等的监督。加强对市场开发、大型文化活动、工作人员招聘、大额资金支出、合同执行等奥运筹办工作中重要事项的监督。尤其是把奥运场馆工程建设的监督作为整个奥运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 ⑶ 办“节约型”奥运。充分利用已有的设施,能维修就维修,能搞临建的就搞临建,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为奥运节省资金。
(十九)科学发展观 含 义:
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
50
第三篇:高三英语24个话题写作之话题2-家庭,朋友及周围的人
2014届高三英语分层辅导资料---话题作文之家庭、朋友与周围的人
一.话题词汇记忆---中英互译
1.堂/表兄弟姊妹________ 2.侄女,甥女________3.侄子,外甥__________
4.友谊,友好_________ 5.家务,劳动_____________
6.主人________________ 7.女主人, 女房东_________8.邻居,邻国_________ 9.附近,邻近__________ 10.女儿_______ 11.长着蓝眼睛的(小女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心肠好的 _________13. 脾气好/坏的_________14.及肩的(头发)________ 15. 中年的 ___________ 16.campaign__________ 17.generation gap_________ 18.nurse__________
19. nursery ___________ 20.nearby __________ 21.good-looking (young man) 22.在我18岁时_______________
23.获得金牌_______________ 24.过着幸福的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 25.在烹饪方面有经验____________ 26.在音乐方面有天赋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完成句子:
1. ___________(出生在) Jiang Su Province, my history teacher is a beautiful woma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长长的头发和大大的眼睛). 2. Not only does he ______________(感兴趣) science , but also he ____________________(有音乐天赋). 3. My moth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位中年家庭主妇), will always stand by me and remove the barriers for me whenever I am _________________(遇到困难). 4. _____________(毕业于) the department of English of Zhongshan University, sh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继续留学深造) and received a doctor’s degree. 5.He is abou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2米高). 三.语篇训练:写一篇题为“我们的班长”的短文,简况如下:
她叫李敏,个子高,身体好,很活泼。她各科成绩都好,喜欢体育活动,又能歌善舞。她刚进校时,在英语学习上遇到不少困难。但她不怕苦,不怕难,努力把英语学好。她在课堂上很活跃,课后进行了大量的训练。古语说得好,“不劳则不获”,她的英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她严于律己,乐于助人,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
Keys:一.1.cousin 2.niece 3.nephew 4.friendship 5.housework 6.host 7.hostess 8.neighbor 9.neighborhood 10.女儿11.blue-eyed (girl)
12.kind-hearted
13.good/bad-tempered 14. shoulder-length (hair) 15. middle-aged (man) 16. [军]战役, (政治或商业性)活动, 竞选运动
17.代沟
18.护士, 保姆 19. 托儿所
20. 附近的, 邻近的 adv. 在附近
21. 标致的(小伙子)
22.at the age of 18
23.win a gold medal
24.live a happy life
25.be experienced in cooking
26.have a gift/talent for 二.1. Born in, with long hair and big eyes
2. show interest in, has a gift for music 3. a middle-aged housewife, in trouble 4. Graduated from, went on going abroad for further studies
5. 1.72 metres in height 三. Li Min, our monitor,is tall, healthy and lively. She not only does well in all subjects but also is fond of sports and good at singing and dancing. When she came to the school, Li Min had quite a lot of difficulties with English. But she was not afraid of them and always tried hard to overcome them. She was active in class and did a lot of practice after class. Just as the old saying goes, no pains, no gains. With great efforts she made much progress in English study. Li Min is strict with herself in her work and daily life and always ready to help others. She sets us all a good example.
Keys:一.1.cousin 2.niece 3.nephew 4.friendship 5.housework 6.host 7.hostess 8.neighbor 9.neighborhood 10.女儿11.blue-eyed (girl)
12.kind-hearted
13.good/bad-tempered 14. shoulder-length (hair) 15. middle-aged (man) 16. [军]战役, (政治或商业性)活动, 竞选运动
17.代沟
18.护士, 保姆 19. 托儿所
20. 附近的, 邻近的 adv. 在附近
21. 标致的(小伙子)
22.at the age of 18
23.win a gold medal
24.live a happy life
25.be experienced in cooking
26.have a gift/talent for 二.1. Born in, with long hair and big eyes
2. show interest in, has a gift for music 3. a middle-aged housewife, in trouble 4. Graduated from, went on going abroad for further studies
5. 1.72 metres in height 三. Li Min, our monitor,is tall, healthy and lively. She not only does well in all subjects but also is fond of sports and good at singing and dancing. When she came to the school, Li Min had quite a lot of difficulties with English. But she was not afraid of them and always tried hard to overcome them. She was active in class and did a lot of practice after class. Just as the old saying goes, no pains, no gains. With great efforts she made much progress in English study. Li Min is strict with herself in her work and daily life and always ready to help others. She sets us all a good example.
第四篇:2011年考研政治20个热点考题预测
2010年12月08日 08:48 来源:东方网
(一)马哲部分
No1:结合材料分析地震自然灾害与奶粉安全事故:
①结合材料,运用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分析地震预报工作。
②结合材料,运用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分析在地震自然灾害面前我们应当怎样避免“天灾”变成“人祸”。
③结合哲学系统论与群众路线分析我们在实践中反对地方保护主义与官僚主义的必要性。
No2:结合现实材料和党的政策分析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
①分析我国现阶段某些地区人的发展的误区与问题。
②结合我国粗放型发展存在的问题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③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结合唯物史观,分析构建和谐社会。
④从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原理,结合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分析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No3:分析材料,结合唯物史观,分析我国的改革:
①中国1978年以来的改革究竟是量变还是质变,为什么?
②运用唯物史观分析我国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
③分析材料,简述我国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
④结合奶粉事件,运用唯物史观相关原理,简述我国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
No4:分析材料,结合唯物史观,分析和谐文化与文化软实力竞争:
①运用辩证的否定观,简述我们对国外文化的正确态度。
②简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主要内容有。
③结合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分析我国应如何应对世界文化竞争。 (二)马政经部分
No5:下列是关于市场调节与计划调节的材料:
①简述美国次贷危机造成的金融危机的表现及对我国的影响。
②结合材料简述市场机制的缺陷。
③简述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的关系。
No6:下列是关于我国加强宏观调控,扩大内需的材料:
①简述宏观调控的含义与基本目标,并简析为什么我国政府要将“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
②简要分析我国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即三大动力)及当前把扩大内需作为主要动力的必要性。
③结合我国当前生活中的物价上涨材料,分析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④简述当前我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措施。
No7:下列是关于金融危机与全球化双重作用的材料。
①结合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论述固定资本更新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的作用,这对我国当前正确应对世界金融危机有何指导意义?
②结合美国金融危机所引发的世界经济动荡,运用哲学矛盾原理,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双重作用及我国的对策。
No8:下列是关于人民币升值与中国对外开放的材料题:
①结合哲学矛盾学说简述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重大意义。
②简述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开放的影响。
③简述我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方针的主要内容。
④分析材料,简述我国当前外对开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三)毛概部分
No9:下列是关于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材料:
①试简析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在革命的关系。
②试论述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所积累的建立工农联盟的历史经验。
③论述我党的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
No10:下列是关于国共合作的材料:
①分析材料,简述国共第
一、二次合作的异同。
②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简述我党所积累的建立统一战线的丰富经验。
③在对待抗日战争的看法上,一种观点认为:“抗日战争既是民族革命,又是民主革命”;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抗日战争只是民族革命,不是民主革命。”试结合民族革命与民主革命的关系加以分析。
④分析材料,结合台湾大选及国民党当前在台湾的地位与作用,论述国共进行第三次合作,实现祖国早日统一的重大作用。
No11:下列是我党关于农民问题的材料:
①分析材料,简述农民问题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地位。
②分析材料,简答为什么中国革命本质上就是“农民战争”。
③简述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高度重视和努力解决好农民问题的重要性。
④简述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小农生产格局的局限性及实现土地流转改革的重要性。
No12:下列是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材料题:
①分析材料,简述毛泽东的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及特点。
②分析材料,简述我国当前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
③试比较上述两种工业化道路提出的背景、内容及意义的异同。
④简述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后正确处理与民主党派关系的原则方针及其根据。
(四)邓三部分
No13:下列是关于我国农业土地承包权的流转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材料:
①分析材料,简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思想的内容及其理论根据(胡锦涛主席“两个趋向”的理论)。
②简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方针的主要内容。
③分析材料,简述在推进“以城带乡”过程中,推进城镇化的重要性及重大意义。
④简述三农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及当前我国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措施。
No14:下列是关于世界粮食危机及我国应对策略的材料:
①简述世界粮食危机的表现及影响世界粮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②简述生物燃料的生产对世界粮食市场及的影响,并简评“中国人吃肉增加才是粮食紧张的主要原因”的观点。(美国《生物能源文摘》近日公布的研究报告)
③分析当前我国粮食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简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文件提出的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措施。
④简述第63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就世界粮食安全问题所提出的五项主张
No15:下列是关于我国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能力的材料:
①分析材料,简述我国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性与重大意义。
②结合材料,分析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所存在的问题。
③简述我国当前在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
④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意义与措施。
No16:下列是关于一国两制、反对台独和中美关系的材料:
①分析材料,简述台独的危害。
②简述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中的地位与中方的主张。
③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一国两制”和“九·二”共识的含义。
④简述中方对美国售台先进武器的态度。 (五)当代部分
No17:下列是关于伊拉克战争与美国大选的材料:
①分析材料,简述美国大选结果说明的问题及原因。
②分析材料,简述目前美军的处境及出路。
③结合伊拉克战争以及伊拉克政治重建进程,简述美国所宣扬的西方民主的实质。
No18:下列是关于俄罗斯外交及俄中、俄美关系的材料:
①结合材料,试分析俄罗斯复兴的基础是什么?
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罗斯全方位外交政策的形成过程。
③根据材料,结合当前俄美关系的特点,分析俄美为什么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战略伙伴”?
④简述当前中俄关系的新特点。
No19:下列是关于南南合作的材料:
①结合材料,简述南南合作的兴起。
②结合材料,简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发展的重大意义。
③结合材料,简述简述中非合作的重大意义。
No20:下列是关于朝鲜核危机与中国外交的材料:
①分析材料,简述中国对朝鲜实施核试验的态度。
②分析材料,简述中国在解决朝鲜核危机问题上的重要作用及解决朝核危机的重大意义
③简述目前朝核问题解决进程的“回暖”及其主要原因。
第五篇:20个英语课堂游戏
1.鸵鸟游戏
准备用具:闪卡,长尾夹
游戏玩法:全班围成一圈坐下,选出两个学生来做游戏,这两个学生彼此面对面,在两个学生背后用长尾夹随意各夹一张闪卡,他们必须一直把手背在背后假装自己是鸵鸟,听老师说“ready,go!”之后,两个学生开始伸长脖子偷看对方背后的闪卡究竟是什么,先看到的举手回答答案,答案正确就得分。
注意事项:其他的学生必须安静,不能提示答案,并确定比赛学生两只手一直在背后。 2.数字游戏 准备用具:无
游戏玩法:老师说:“Group of”和一个数字,“5”或“8”。学生们必须跑动起来并且按老师说的数字跟其他学生组成一个与这个数字相同人数的小组。组好了就坐下来,没有围城圈子的学生必须去数圈子的人数。
注意事项:注意空间必须大一些,跑动时不要发生推挤现象,以免危险。也可以延伸为分组游戏,老师说“Group of”和一个单词,代表该单词的学生就必须组在一起,代表其他单词的学生就不能动,否则出局。 3.画画游戏 准备用具:无
游戏玩法:将全班分组,在黑板上按组划分成几个区块,每组轮流派人上去画单词的图,画完就换下一个人,必须在限定时间内把学过的单词尽量画完,时间到老师一个个问学生所画的,该组学生必须说出正确单词,说的正确的该组就得一分,看看哪组画得最多,答案有最正确的获胜。
注意事项:学生可能会很吵,可以放些音乐增加游戏的气氛。时间快到的时候可以用英文倒数十秒“ten,nine,eight…”增加游戏的刺激性。 4.大风吹
准备用具:椅子(比游戏人数少一张)
游戏玩法:全部学生围城一个圈,椅子比人数少一张,先选一个学生当鬼,他没有椅子可坐,其他孩子可以先坐下,用两三种水果或动物等来将孩子分类,每个学生选其中一种水果作为自己的代表,当鬼的学生随意说出其中一种水果(例如apple),所有该种水果的学生必须站起来换位子,当鬼的学生趁机抢位子坐下,没抢到位子的生生继续当鬼,以此类推下去。 注意事项:可以一次念两种水果(apple and pear )或是念fruit让全班一起换位子,增加游戏的刺激度。 5.问候游戏
准备用具:椅子(比游戏人数少一张) 游戏玩法:全部学生围城一个圈,椅子比人数少一张,先选一个学生当鬼,他没有椅子可坐,其他孩子可以坐下,他绕着外圈走,随意拍两个坐下学生的肩膀,被拍到的两个学生必须站起来分别往相反的方向跑,做鬼的乘机坐在其中一个的那张椅子坐下,没抢到的就当鬼,以此类推下去。
注意事项:可以练习各种问候,例如good morning, how do you do ?.... . 6.颜色游戏 准备用具:无 游戏玩法:全班问老师“what color?”老师任意指定一个颜色并发命令,例如说“touch red”,全班学生就得赶快去找教室里红色的东西,不乱衣服,铅笔盒或是身边带的任何东西都可以,找到了就立即touch,晚一步没touch到的人就当下一个发命令的人,以此类推玩下去。 注意事项:也可以规定用身体哪一个部位来touch,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7.大野狼(联系时间)
准备用具:各种时间的闪卡和一张小羊的图案
游戏玩法:可怕的大野狼肚子饿了,要捉可爱的小羊吃哪!先选一个学生当大野狼,其他学生当小羊,站在离大野狼约一公尺的地方,小羊一起问大野狼“What time is it now?”老师开始依次翻出闪卡,大野狼照着老师给的指示回答时间,当老师拿出小羊的图片,大野狼就开始去抓小羊,大野狼就开始去抓小羊,抓到的小羊就被吃掉并且要当新的大野狼继续玩下去。
注意事项:空间必须大一些,注意学生不要发生推挤冲撞的危险。 8.口香糖
准备用具:无
游戏玩法:全班问老师“口香糖,粘哪里?”,老师任意指定一个东西并发命令,例如说“粘table”,全班学生就得赶快去找教室的桌子,找到了立即粘住,晚一步没有粘到的人就当下一个发命令的人,以此类推玩下去。
注意事项:这个游戏用来粘五官会很有趣。
可以规定口香糖走路过去粘东西的方式,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也可以用全英语来发命令。 9.找到另一半
准备用具:闪卡,长尾夹
游戏玩法:这是一个配对游戏,适合反义字的练习,老师请全班闭上眼睛,然后把闪卡夹在每一个人的背后,夹好后老师请学生张开眼睛,请学生自己尝试着找到另一半,学生一边要猜出自己背后闪卡是什么,一边要找出反义词,找到就根据自己的闪卡练习说“You are big,but I an small”或是“You are small,but I am big .” 注意事项:也可以加入不同对象变化(ball…etc.)“Your ball is big,but my ball is small.” 10.寻宝游戏
准备用具:要藏的东西或是闪卡
游戏玩法:将全班分成两队,第一次有A队藏宝,B队寻宝,发给A队每个人一张图片,B队每一个人发一张写有英文单词的纸,在外面等候(或是闭上眼睛),A队在教室里各处藏图片,时间到B队就进来开始找,A队开始用英文数数,数到某个数字就算时间到,看看找到几张闪卡就得积分,数闪卡时可同时再度练习念出英文单词,第二次反过来,同样的玩法继续玩下去。
注意事项:也可配合句型“Where is the -----?”“It’s on /under/in the--------.” 11.字母歌曲游戏 准备用具:无
游戏玩法:唱字母歌,但每一次省掉一个字母(自己选择),唱完一次问学生刚才省掉的字母是哪一个,“What’s the missing letter?”学生回答“It’s letter------” 注意事项:可一次遮掉两三个字母增加游戏的变化性。 12.丢图片游戏(丢手帕也可) 准备用具:手帕,单词闪卡
游戏玩法:全班围成一个圈,先决定由谁开始先丢,拿着闪卡(或是手帕)丢在一个人的背后,被丢到的人应该立刻捡起闪卡去追丢的人,追到就拍他一下,丢的人要尽力绕一圈跑到被丢的人的位子上坐下,输的人必须到前面做下一个丢闪卡的人,他必须说“I have a ------.”全班说“You have a-------.”
注意事项:注意跑的方向必须与当初绕圈的方向一致才行,两个人要同个方向跑。 13.猜卡片游戏
准备用具:跟全班人数数目一样的闪卡
游戏玩法:老师先将准备好的闪卡给全班学生看,要他们记住,并一一复习一次,请全班学生将手放在头上,不准偷看,老师将闪卡一一发下去,请学生拿在手中,顶在头上,当老师说“Go”的时候,所有学生开始看别人头上的闪卡是什么,并在限定时间内推测自己的闪卡是哪个单词,时间到,猜出单词的学生就得分。
注意事项:用在职业类单词还可以联系句型“I am a ------” 14.钓鱼游戏
准备用具:磁铁数个,拴上绳子,绑在筷子上 回形针数个别在闪卡上
游戏玩法:将全班分成两组,分别展开钓鱼比赛,轮流派人上前听老师指令钓鱼“Catch the apple.”先完成的那一队并说“Apple. ”就得分,以此类推玩下去,看哪一组得分最高就获胜。
注意事项:也可以不分组全班一起玩,增加游戏的刺激性。 15.纸箱寻宝游戏
准备用具:两个大纸箱,两组同样单词闪卡
游戏玩法:将全班分成两组,将闪卡分别放在两个纸箱内,但纸箱内分别放一些撕碎的纸,将闪卡藏在碎纸内,两组轮流派人出来比赛,按照老师的指示找出正确的图片“Find the----”,先找到并说“I foung the ----”的就得分,以此类推玩下去。 注意事项:其他同组的学生不能帮忙找,必须保持距离。
找到了老师还可以问一些延伸的问题,例如“Do you have the----?” 16.画画接力游戏
准备用具:图画纸和画笔
游戏玩法:将全班分成两组,每一组发一张大图画纸,轮流一个一个传下去按照老师的指令画画,“Draw a big right eye.”“Draw a nose……”学生一边跟着老师念,一边老师一直发命令道画完为止,让两组学生来展示自己的画画作品。 注意事项:每次必须确认全班一起跟老师念。 17.雪人游戏
准备用具:各种动物有特色的五官
游戏玩法:在黑板上画出雪人的外观,但没有五官,轮流让学生到台前来,老师先发命令,例如:“Put an eye on the snowman.”然后把学生眼睛蒙起来转三圈,直接带到黑板面前要他把眼睛贴上,以此类推玩下去。
主要事项:当学生在转圈的时候,老师也可以发明小小的朗诗跟着念,例如:eye,eye,eye,put an eye! 18.风景画游戏
准备用具:准备两张一模一样的风景画,上头有课程单词的图,磁铁数个 游戏玩法:老师可以先用这两张风景图复习今天所学的单词,“What do you see?”“I see….”,之后开始展开游戏,将全班分成两队,看谁先能听明白老师所说的物品,并尽快的找到,比较快的就得一分。
老师:Put the magnet on the -----.Go!学生按照老师的指示去做。
注意事项:可以将单词图片巧妙的安排在风景画中,增加寻找的趣味。 19.吊死鬼游戏
准备用具:各类单词图片卡
游戏玩法:将全班分成两队,老师按照所选单词的字母数,分别画出底线来,让全班猜猜这是什么字,先猜拳决定猜的先后顺序队伍,猜对了就把字母填进去,猜错了就换另一队回答,并在猜错的该队上画上一条线。
注意事项:可以改成开花的图,一次开一个花瓣,或是其他的图,重点是一次一个步骤。 20.鱼尾配对游戏
准备用具:数条鱼和鱼尾(至少五个,但越多越刺激)
游戏玩法:分别画出鱼的身体和尾巴剪下来,鱼的身体上画上各字母单词的图画,尾巴写上代表字母,将之分散放在地上或是桌子上,每个学生轮流上前把鱼和鱼尾接上,并且正确的把字母和代表字母读出来。
注意事项:这是配对游戏,所以也可以应用在单词和图片的配对,或是同义词和反义词的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