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措施
第一篇: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措施
创新机制 强化措施
创新机制 强化措施 构建和谐信访监督工作格局
长春市绿园区纪委监察局始终把改进和加强信访监督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坚持实事求是、区别对待、注重实效的原则,不断探索和完善工作思路,强化措施办法,切实提高了信访监督的实效。近两年来,绿园区共接到信访举报件129件,通过信访监督,先后进行提醒谈话21人次、诫勉谈话11人次、发警示教育函10件,建议召开民主生活会7次,发现属实和基本属实问题13件,限期改正11件,批评教育15人,澄清问题32件。有效地解决了一些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增强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同时也保护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创新机制,着力夯实信访监督工作基础 一是建立了信访监督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绿园区纪委高度重视信访监督工作,坚持把信访监督工作当作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举措,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有效途径,关心爱护党员干部的有效手段,明确规定针对不同层面监督对象的职责分工,对处级以上的监督对象由区纪委主要领导亲自谈话,对科级干部由区主管信访工作的领导亲自谈话,一般干部由信访室主任负责谈话,整个监督过程信访主任全程参加,确保二人以上,严格履行信访监督程序。区纪委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门会议,进行情况调度,部署工作任务,研究制定监督措施。我区坚持把信访监督工作纳入纪检监察工作总体部署中,认真组织,统筹安排,与廉洁自律、案件检查、纠风、软环境建设等工作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同时依托案件线索集体评估机制开展信访监督,实现了信访监督工作与办案工作有机衔接,防止了案件线索流失。
二是健全了信访监督组织保证体系。绿园区把信访监督工作纳入各部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工作目标考核范围,成立了由纪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信访监督工作领导小组,各基层纪(工)委全部建立了信访监督组织机构,明确了人员职责,切实抓好区纪委批转的信访案件和对本辖区党员干部的信访监督工作,形成了以区纪委为中心、各部门和街道(镇)社区(村)监督员为基础的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信访监督组织网络,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提前介入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是加强制度建设,推进信访监督工作规范化。从2010年始,绿园区陆续对原有的信访监督工作制度进行了进一步完善,由过去监督党员领导干部、行政监察对象的思想、工作、生活作风等廉洁自律方面的问题向监督基层站、办、所及主管人、财、物的党员干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延伸。我们按照上级要求,制定和完善了相关工作制度,如全区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民情恳谈日制度、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制度、领导大接访制度、党员干部联系企业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实施,使信访监督真正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四是建立健全了信访监督档案。从2008年开始,绿园区纪委监察局为充分发挥信访监督作用,建立健全了信访监督档案,将群众反映党员干部的有关问题、诫免谈话、提醒谈话处理过程和结果存档,为干部选拔任用和评先选优提供依据。
二、加强管理,严格把关,全力推进信访监督工作有序运行
在实施信访监督过程中,绿园区严格把好“范围、审核、重点、保密”四个关口。一是把好范围关。对信访反映问题较严重、线索具体、可能构成违纪的,进行初核;构成违纪的,立案调查,追究纪律责任;对反映的问题虽然不构成违纪,但属于廉洁自律方面的一般问题,思想、工作、生活作风方面的一般性问题,需要引起重视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等,列入信访监督的范围;二是把好审核关。区纪委信访室对信访件及时登记初审,提出拟办意见,送交领导审批把关。凡对本级管辖的党政组织实施信访监督,须经本级纪委常委会决定;对本级管辖的正职党员领导干部或监察对象实施信访监督,须经纪委主要领导批准;对本级管辖的其他党员、监察对象和下级管辖的党员实施信访监督,须经纪委分管领导批准;三是把好重点关。在实施信访监督中突出三个重点:突出重点对象,盯紧重要岗位,把管人、管钱、管物的干部和岗位作为信访监督重点;突出重点时期,对领导干部岗位变动、职务升迁、逢年过节等“特殊时期”,早打招呼、早提醒,实施有效的信访监督;突出重点问题,如作风不良、以各种名义用公款大吃大喝和高消费娱乐、为子女配偶及其他亲友经商办企业提供便利和优惠条件等;四是把好保密关。严格措施,严肃纪律,在工作中坚决做到不将原信及举报人信息转给被举报人;也不将带有人身攻击、侮辱性语言的材料转给被举报人,只是根据群众信访举报的内容,就信访监督的有关问题进行“剥离”或者“摘要”后交给被监督对象,防止发生打击报复事件,切实保障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三、把握重点,强化措施,大力提高信访监督工作成效 为切实化解积案,解决问题,做好信访监督工作,绿园区把握重点,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办法来推进信访监督工作: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为提升基层纪委工作人员信访业务素质和服务大局的能力,每年定期请省、市纪委主抓信访的领导给全区的基层信访干部培训。2010年6月,邀请了长春市纪委信访室同志为基层纪委书记、副书记、纪检员作了《如何做好基层纪检监察信访工作》的专题业务辅导,为更好地开展基层纪检监察信访工作奠定了基础。通过宣传培训,一方面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对信访监督工作的正确认识,自觉按规定接受监督,另一方面提高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实施信访监督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二是加强分析研判。严格按照《信访监督实施办法》的规定,认真分析研判群众信访举报,准确把握实施信访监督范围,严格履行审批程序,认真审核信访监督结果,确保信访监督的质量;三是拓宽信访监督渠道。在绿园区政府网站搭建了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平台,开通了纪委书记信箱,在区政务大厅公布了纪检监察信访举报电话,实行信访举报电话24小时录音存储;四是实行线索跟进工程,加强跟踪落实。以“察民情、维民权、觖民忧”为主题,采取带案督办、座谈走访等方式,深入基层下访,拓展案源和线索。在各镇(村)、街(社区)、开发区等基层单位统一设立纪检监察信访举报牌,公开纪检监察信访举报电话。同时进一步健全信访监督后的跟踪落实机制,对主动承认存在轻微违纪问题的,加强对整改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强化信访监督的实际效果。
通过开展信访监督实践,对基层党员领导干部起到了制约作用,也起到了一种保护作用,既杜绝了信访“死角”,强化了信访举报件件有着落,又避免了“暂存”处理,提升了群众满意度,形成了和谐信访的工作格局。
二〇一一年三月
作者系长春市绿园区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邵永全 联系电话:043187605305 通讯地址:长春市绿园区和平大街2288号834室 绿园区纪委办公室
第二篇:创新机制 强化措施
开创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新局面
——山东省卫生计生委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汇报
近年来,我省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国家风险评估中心的指导下,创新方式,完善机制,强化措施,认真做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等食品安全相关工作,为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基本情况
山东省地处我国东部沿海,辖17市140县(市、区),人口9600万,是食品生产、消费和出口大省,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产量居全国首位,农产品出口占全国份额的1/4,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任务繁重。
2010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省各级卫生部门的共同努力,我省食品安全技术支撑体系得到创新发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稳步推进且成效明显,风险监测与评估结果已成为政府决策、部门监管的重要依据。
一是建立了一个体系。卫生部门在风险监测工作中的首要地位得以确认,省疾控中心被省食安办确定为全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核心技术机构;2013年1月,省编办批准在省疾控中心加挂“山东省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牌子,并增加编制20人,成为全国首家由编制部门批准成立的省级评估中心。目前,已建立起了以省疾控中心为技术核心、区域中心实验室为骨干、各级疾控中心为主体、哨点医院密切配合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
二是形成了一套机制。由省食安办、省卫生厅牵头,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参与,推行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三统一”工作机制。监测结果会商、通报等制度,保障了资源共享。
三是争取了一批资金。监测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省级由2010年的200万增加到2013年的2000万,多数市也争取到了当地财政的支持。
四是获得了一宗数据。2010年监测范围为7市1县,2013年覆盖全省17市及85%以上的县(市、区);监测样本量由2010年的3820份增至2013年的24089份,获得数据量也由2.7万条增加到17万条。
二、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组织得力。我省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伊始,由于卫生体制改革等原因,各级疾控机构专业人员流失严重,仪器设备十分匮乏,且山东又属东部沿海省市,没有国家补助经费。对此,厅领导高度重视,厅长办公会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分管厅长袭燕同志多次到省疾控中心等基层单位调研,摸清底数,理顺思路,确定了“打牢基础,稳步推进”的发展思路;为督促工作相对薄弱的地市上设备、引人才,袭燕同志还专门约谈相关地市卫生局长。去年启动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工作后,省卫生厅还与各市卫生局长签订了责任书。目前,17市均成立了主要领导负责的组织领导机构,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同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巧借机会,持续宣传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积极争取政策支持。2011年,省食安委将风险监测结果纳入食品安全指数,作为省委组织部对各市党委、政府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2012年,省政府在《2012年全省食品安全工作要点》中提出,“要强化风险监测评估体系建设,建立起包含食品安全各环节、覆盖全省的风险监测网络。加强监测结果的综合分析和评估预警工作,及时通报和发布警示信息”,为卫生部门进一步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
(二)创新机制,明确职责。与其他省市一样,我省除卫生部门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外,农业、质监、工商等部门也有本系统的监测计划,在监测品种和指标上难免重复,由于没有建立监测数据统一管理制度,造成了监测资源和工作经费的浪费。为此,经过积极争取,省食安办确定省疾控中心为全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核心技术机构,负责为全省风险监测方案拟定、质量控制、人员培训及数据汇总分析等提供技术支持。建立由省食安办、省卫生厅牵头,农业、林业、食药、卫生等各有关监测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三统一”工作机制:一是统一制定监测计划,改变了原有的各监测部门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的局面,明确了部门职责。例如,农业部门负责食用农产品种植环节监测、质监部门负责生产加工环节监测、食药部门负责餐饮服务环节监测、卫生部门对整个食品链条各环节及食源性疾病进行监测,减少重复和交叉,合理利用资源。二是统一申请拨付监测经费,科学分配资金,在经费总金额变动不大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解决经费旱涝不均的问题。三是统一数据汇总分析,将所有数据最终汇集卫生部门进行综合分析和反馈,改变了原有各部门各自向本系统上级报送的做法,实现了资源、信息统筹利用,充分发挥了监测数据的效能。实行风险监测结果会商制度,由省卫生厅会同省食安办不定期召集会商会,向相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通报风险监测情况,提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各部门、各监测机构之间实现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抽检)信息沟通、资源共享。
(三)强化措施,完善体系。按照“省级具备满足我省食品检验检测需要并具有一定的研发能力,市级具备按照现行检验方法开展检验的能力,县级具备对常见食品问题检验的能力”的定位,省卫生厅制定了卫生系统省、市、县三级食品检测机构能力及装备配备标准,并连续开展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各级以配备标准为依据,多渠道争取经费支持,加强硬件建设。2010年省疾控中心的设备总值仅5000余万元,到去年底达到1.3亿元,仅2013年就投入1931万元用于仪器设备购置。各市也得到了当地财政的大力支持,据不完全统计,各市疾控机构用于设备购置资金8000元万元,显著提升了检验检测能力。2013年,济南、青岛等6个市疾控中心达到示范单位标准,今年又有9家单位提出验收申请。结合我省行政区划和各地监测能力,省卫生厅确定济南、青岛、烟台等8个市疾控中心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区域中心实验室,并与相邻的市疾控中心建立帮扶关系,既达到了完成监测计划的目的,又通过传帮带增强了我省整体技术能力。
(四)加强培训,提升能力。为切实做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工作,省、市疾控中心均成立了承担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专门科室,引进各类专业人才,组建起一支专业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队伍。省疾控中心积极发挥核心技术机构的作用,针对各市监测能力和质量控制薄弱环节,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50余期,培训市级专业技术人员近3000人次;同时,改进培训方法,集中技术力量进行“面对面讲解、手把手实践”培训,有效提升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技术能力。
省卫生厅将2013年确定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提升年”,联合工会部门,分宣传发动、理论培训和现场培训、市级初赛、省级决赛几个步骤,层层开展了技术比武活动。省疾控中心组织专业专家编写了培训材料,开发了答题软件。在市级初赛中,20多人次获“五一劳动奖章”,300余人获得荣誉称号,部分市委组织部、人社局等部门参与了表彰;省级决赛由省卫生厅、省总工会联合主办,省疾控中心承办,分理论考试、技能操作、现场竞答三个环节,设置食品综合、卫生行政、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审核报送六个专业奖项,个人综合成绩第一名获得者被授予“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6名一等奖获得者由省卫生厅、省总工会授予“全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岗位技术能手”荣誉称号,118名参赛选手获得省卫生计生委授予的“山东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岗位技术标兵”荣誉称号。通过能力提升年活动,充分调动了全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营造了“学知识、练本领、强技术、夯基础”的浓厚氛围,有效提升了风险监测与评估能力。
(五)积极作为,成效明显。一是定期进行监测数据分析。自2010年以来,坚持每季度、半年、全年对全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编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白皮书》报省政府及省食安办,为制定相关政策和加强监管提供科学依据。二是积极筹建全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汇总分析平台。统一收集、统一分析、统一管理各部门监测数据,真正实现各部门监测信息共享,发挥风险监测结果的最大效能。三是及时通报异常监测数据。对日常监测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在向国家报送数据的同时,依法及时向省政府、监管部门及有关市进行通报,为执法部门有效监管和公安机关打击食品违法犯罪行为提供线索,得到了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肯定。如2013年,省疾控中心对即食鱼片等鱼类干制品进行了风险监测,发现部分即食鱼片中含有河豚毒素,随后将监测结果上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省食安办,同时通报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省质监局立即部署对河豚毒素阳性样品生产企业展开调查,并对问题产品及原料进行了查封,有效避免了存在安全隐患食品流向市场。
三、工作体会
(一)卫生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是做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保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是一项需要多部门、各方面协调合作的工作,作为领导机构的卫生行政部门,要千方百计地为技术支撑机构搭好戏台,创造良好环境,积极协调各方面关系,争取政策、经费支持,为技术部门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二)高素质的专业队伍是做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关键。卫生部门在风险监测中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不仅具有卫生检验、流病调查、食品卫生等专业人员,还有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作为具体实施监测的技术机构,通过加强队伍建设,提升能力,密切配合唱好戏,当好卫生行政部门的支撑和参谋。
(三)积极作为是确立卫生部门重要地位的先决条件。卫生部门充分发挥在风险监测工作中的技术优势,充分利用好风险监测数据信息,为政策制定和监督执法提供支撑和依据。同时,注重加强与其他监测职能机构的沟通、协调,加强部门间合作,利用技术优势为他们提供指导和服务,凸显和树立了卫生部门在风险监测中的核心技术地位。
通过近四年的努力,我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等相关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和不足,深刻分析认清当前形势,切实增强做好新时期食品安全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完善体系、强基固本、提升能力”为重点,开拓创新,积极作为,为提高我省食品安全水平做出新贡献。
山东省卫生计生委 2014年3月6日
第三篇:人才机制创新建议措施
要实现科学发展,就必须创新人才机制,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优化人才环境,做好人才引进。
一是优化政策环境。二是创新战略环境。三是改
善服务环境。
二、完善教育机制,抓好人才培训。
一要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开展公务员培训。二要以增强业务技能为基础,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三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大力开展乡土人才培训。
三、坚持科学发展,创新人才管理。
在政策激励方面,坚持不重学历重经历、不重资历重实绩的用人导向,真正让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才尽其用。在经济促进方面,对在招商引资、项目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人才,论功予以重奖;在服务保障方面。破除人才流动中的体制性障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把人才配置到最适合发挥作用的岗位。
第四篇:创新工作机制 强化措施落实
全力推进国土信访工作上台阶
国土资源信访工作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面临的重要工作之一。近几年,我县国土资源信访总量虽然有所下降,但赴部到省进市访仍高居不下,如何做好国土资源信访工作,控制信访量,成为我局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为此,今年我局将以"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控制信访量、减少越级访"为目标,从完善解决国土资源信访的机制入手,不断加大信访工作力度,通过实行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建立预防机制和共同责任机制、部门联动办案机制等一系列措施,遏制信访量攀升的势头,提高信访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一、加强领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
为切实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维护信访群众利益、确保了信访工作事事有人抓,件件有落实。一是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股、室、所负责人为成员的信访工作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信访办负责。二是局领导亲自过问重大信访事项,及时化解矛盾,防止大部分集体或者群体上访事件的发生。三是建立信访事项报告制度。除信访办公室按照正常的登记制度办理外,各基层所要及时将掌握的重要信访信息向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报告。四是健全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领导包案制度。主动变上访为下访,及时处理、化解来信来访中的热点、难点 1
问题,尽量减少集体(群体)上访、越级上访的发生。
二、建立健全制度、强化信访责任追究。
建立健全各种信访制度,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认真开展“国土资源信访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活动,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维护好信访工作秩序。一是实行定期排查制度。每月对辖区内可能出现的信访隐患进行认真排查并实行零报告制度。二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连续两个月辖区内信访量前三名的国土资源所长进行约谈,对连续三个月信访量第一名的国土资源所长实行换岗的责任追究制度。三是信访通报制度。每月通报一次各镇、街道信访情况,分析信访工作形势,研究解决群众信访反映的突出问题。四是信访督办制度。针对每一个信访问题,制作信访问题督办单,确定督办人,确保反映的问题能尽快得到切实解决。五是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向县主要领导汇报,将国土资源信访工作纳入全县目标考核内容,对连续3个月信访排名后三位的乡镇,实行“一票否决”,取消该单位年终综合评先评优资格,并采取停止用地审批的制裁措施。
二、提高认识,实现工作方式转变。
1、主动排查,确保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
为尽量减少集体或者群体上访事件,我局定期对信访情况进行认真排查,对排查出来的重点来信来访信息进行专题分析研究,及时深入到信访问题较为突出的村、组调查了解
情况,及时化解矛盾。对发现的信访苗头,责成各基层国土资源所及时向当地政府报告,共同做好预防处理工作,将问题处理在村、组内,处理在萌芽状态,有效地避免群众上访、信访的发生。
2、情法并用,加大信访调处力度。一是做细工作,及时调处信访。国土资源信访问题的解决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点一滴地树立党和政府威信、化解矛盾的过程。国土资源信访问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要及时对他们反映的实际问题,用最短的时间,通过最佳的途径,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加强巡查,及时制止违法行为。特别是加强对农村宅基地的巡查工作,将信访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加强对土地、矿产资源的巡查,及时掌握土地、矿产资源信息至关重要,它既是减少信访量的有效方法,也是解决执法难的有效办法。通过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切实减少农村宅基地方面的信访问题。
3、创新办访机制,引进多方力量。解决信访难题,不能单单依靠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有限的力量,可以考虑一方面借助社会力量,引进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机构、相关专业人员,运用咨询、协商、调解、听证等方法,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与群众间建立更密切和更多的对话平台,利用多种方式和疏通多种渠道解决国土资源信访问题;另一方面借助上级部门力量,给当地政府施压,运用政府的职能,化解一些矛
盾。
4、积极引导信访人走三级终结程序。对部分缠访、闹访、越级上访的老信访户,要启动信访三级终结程序,及时有效地将信访问题终结,减少越级上访。
三、加强联系,认真处理好各种关系。
一是注重处理与乡镇、街道政府的关系。我县国土资源信访案件中很大一部分是反映农村农民建房问题。对于这部分问题首先由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处理,把土地纠纷问题解决在基层。二是处理好与民事诉讼的关系。凡属于土地违法行为,要立即按规定程序办案,属于民事案件的,则建议其到法院民事庭进行起诉。三是处理好与规划、建设、城管部门的关系。来访者反映建房地基高低、道路布局、房屋采光等问题,引导他们到有管辖权部门咨询解决。四是注重与县信访局的联系,变一家管为大家管。凡发生的较复杂的国土资源信访事项,一方面我局交办给相关责任单位处理;另一方面由信访局按属地管理原则,直接交办给当地乡镇处理;重大信访事项,呈报县主要领导阅示后,由县信访局协调组织各相关责任单位召开信访调度会,共同协商处理。五是注重与县纪检监察局的联系,对国土资源信访涉及镇村干部违纪行为,移送县监察局。六是处理好与行政诉讼、行政复议的关系。及时为群众指明解决其所反映问题的出路,避免群众的越级上访。
总之,在认清当前国土资源信访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增强联系,强化措施。依法办
信办访,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疑难信访问题,为民办实事,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积极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五篇:我国农村饮用水供给机制创新措施
摘要:农村饮用水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关系到人民生命健康,是建设新农村最为基础也极为重要的衡量指标之一。对农村饮用水供给问题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对中国农村饮用水供给机制创新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饮用水;农村;创新
abstract: the rural drinking water problem, directly related to people’s production and life, is related to people’s life and health, is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s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 most one of the measure. on the rural drinking water supply problem research has the very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realistic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of china’s rural drinking water supplying mechanism innovation measures are discussed. keywords: drinking water; the countryside; innovation
一、前言
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不仅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增强农民体质,而且可以减轻劳动强度,从而有利于改善人们的居住、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文明程度。近年来,我国解决农村饮水困难的工作取得很大进展,但是,饮水安全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把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作为首要任务”。温家宝总理在政
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们的奋斗目标是,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这些都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饮水问题的高度重视。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水资源短缺、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农村供水总体水平不高,饮水安全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根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到 2009年年底,农村饮水不安全总人口为3亿多人,占农村人口将近40%。农村饮用水供给不足问题、饮水安全问题已经严重的制约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必然要求建立并创新善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系。
二、我国农村饮用水供给机制创新措施
1、发挥市场的作用,降低成本、合理定价
首先,在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方面,要坚持统一规划,做好设计、施工、工程监理及材料采购等环节的工作,尽可能招用当地廉价劳动力,充分运用招投标等市场竟竞争机制,降低工程建设成本,保证工程质量。其次,在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方面,要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方式,选择有资质、有实力且愿为农村服务的供水企业,运营集中和相对集中的供水设施,实行特许经营。第三,在供水定价方面,要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要考虑运行成本与服务成本和运营企业的合理利润。最后,在供水服务方面,要充分吸纳当地农民就业,既解决农村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又能增强农村供水管理和服务的灵活性。
2、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农村饮用水供给的市场化取向并不意味政府投入退出历史舞台,
政府投入不仅不能取消,还需要在调整投入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以更好地体现公平原则。政府应该抓好的工作主要有:(1)发挥政府的规划和监管作用,确保农村饮用水场规范有序。研究制定有利于推动农村供水良性发展的政策和法规,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农村供水专项规划和指导性计划,做好工程建设前期服务工作,包括组织力量对水资源利用、工程布局、项目设计等合理性的审查;要强化服务与管理意识,做好包括饮水工程建设、供水水质、供水价格及供水服务等方面的监管工作,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对农村水资源开发利用、农村供水经营管理等进行监督,防止政府补助经费、农民集资和收取的水费被截留挪用,防止无偿平调农民投工,防止垄断公共资源、侵害农民利益等违法情况发生。(2)要从推行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改革入手,在产权流动、结构多元的基础上拓宽筹资、融资渠道,要积极发展股份合作、联合办水;大户带头、民营办水;拍卖转让,滚动办水;租赁承包,以水养水;贷款融资,举债办水等五种融资办水方式,目前饮水工程供水水价偏低,是制约供水工程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必须改革现行的供水水价管理政策,实行保底价、成本价和超额用水水价区别对待、足额收取的政策,使饮水工程实现有偿供水,以水养水,逐步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3、完善农村饮用水工程管理体制
对一家一户的水池、水窖、旱井等微型供水工程,实行农户自建、自有、自管、自用的体制,主要是加强技术指导和水质安全的问题;
对以行政村和自然村屯为单元的小型供水工程,应在受益农户民主协商的基础上,依托村民小组或村委会组建各种形式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用水协会,实行自主管理,水利部门要对工程进行有效监管,如水价确立、水费回收、工程维护、更新改造等都要有一套明确的管理办法;对跨村、跨乡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 由于水处理技术相对比较复杂,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饮水安全,必须对骨干管网部分实行专业化管理。跨村的集中供水工程一般由乡水管站负责筹建供水站(厂)并进行专业化管理;对跨乡、镇的集中供水工程一般由县水利局负责组建供水站(厂)进行专业化管理。根据近几年的实践,村以上的骨干工程由县水利部门或乡水管站成立专业机构管理(供水站管理),村以下工程由用水户协会管理。在组建用水合作组织时要注意依托村民小组和村民委员会,一般以村为单位成立用水合作组织。村级饮水工程产权(包括国家补助部分)应归属受益农户集体所有。日常运行管理工作交给用水合作组织进行民主管理,配水的公平性和运行收费等由农民自己协商解决。
4、建立合理水价制度
合理的水价是保证农村饮水工程良性运行的关键。水价问题要根据国家
的政策确定,要考虑供水单位的成本补偿和合理的利润,同时也要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科学合理定价。对不同用途的水实行差别水价,农民生活饮用水价基本上是成本水价,农村工副业等经济发展用水实行成本加微利。对群众生活用水,不能以营利为目的,要保证
工程日常运行费、维修费和折旧费。个别困难地方水价不能到位,可在保证运行费和维修费的前提下逐步到位,过渡期间要有妥善的补偿措施。对饮水工程范围内少量的生产和工副业用水,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水价要高于成本,有一定利润。优先保证群众的基本生活用水,科学配置水资源,要注意节约与保护,实行容量水价、超额加价,季节浮动等经济杠杆调节,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做好对农民群众水费征收的宣传工作,日常的运行、维修和更新改造等资金需要通过合理的水价来解决。要积极推行“水价、水量、水费征收”公示制度,让农民吃上明白水、放心水。
5、建立水资源保护区制度
政府要从源头上堵住污染源,必须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的要求,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供水工程管护范围,制定保护办法。特别是加强对水源地周边设置排污口的管理,严格监控化肥、农药的使用,杜绝垃圾和有害物品的堆放,加强禽畜养殖环境管理,严格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围网等形式的水产养殖活动,严格禁止在水源地附近发展高污染工业,坚决搬迁或关闭威胁饮用水源安全的污染源,严禁新建、扩建影响饮用水安全的建设项目,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和人为破坏。在地下水水源地周围建设灌溉等各类机井,建设之前要进行科学论证,防止无序超采地下水或引起不同含水层水质混合,造成饮用水源的氟砷等有害物质超标。建设农村饮用水水源工程,水利、
卫生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咨询和技术指导,涉及防病改水,要听取卫生部门的意见。工业和城镇用水的治污费用要按照“污染者付费”的原则收取,采取市场机制进行治理。
6、完善维修费和折旧费的使用管理
农村饮水工程管理的另一个关键环节是维修费和折旧费的使用管理。维修费和折旧费管好了,用好了,工程就能良性运行并长期发挥效益;管不好,用不好,一切努力都是白费劲。目前主要推广三种管理形式:一是由县或乡镇农村供水服务协会(网络)负责维修保养。各供水站或各村饮水机井每年上交协会一定的维修养护资金,在规定年限内的维修保养由协会的专门人员来做;二是各乡镇集中供水站把维修费和折旧费上交县水利局专户储存,使用时再申请、审批,由水利局负责维修,这种形式目前主要是在集中供水工程上采用;三是由行政村或自然村屯自己管理,设有专帐,由经营管理者上交给农村用水户协会,工程损坏后由协会维修或动员群众集资更新改造。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农村饮水工程大多规模较小,管理人员少,有些还是兼职,村干部又变动频繁,维修费和折旧费管理上问题较多,有条件的地方要尽量组建县或乡镇农村供水服务协会进行管理。
三、结语
总之,由于我国处于市场化发展阶段,农村饮水供给体系的建立一定要既借鉴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做法,又要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这是我国农村饮水供给问题解决的基本方向。
参考文献:
1王奎泉, 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制度创新[j],财经论丛 ,2009,(04)
2、刘宁, 充分关注水质 科学保障饮水安全[j],中国水利 , 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