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流行病学问卷调查报告(集锦)

流行病学问卷调查报告(集锦)

流行病学问卷调查报告很多人对于写报告感到头疼,不了解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该怎么写出格式正确、内容合理的报告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流行病学问卷调查报告》,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第一篇:流行病学问卷调查报告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流行病学问卷调查报告

很多人对于写报告感到头疼,不了解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该怎么写出格式正确、内容合理的报告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流行病学问卷调查报告》,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流行病学问卷调查报告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关于××学校聚集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发病情况的初步调查报告

2004年2月25日上午10时30分,我区疾控中心接到××儿童医院医务科电话报告:“该院发热门诊接诊一名××学校的学生,临床诊断为肺炎。据该学生反映,近期其所在学校有数十名学生有发热。”接到报告后,我区疾控中心立即和该学校取得联系,核实相关情况,并及时将初步核实情况电话报告市疾控中心。为进一步了解发病情况,控制疫情发展,我区疾控中心于10时45分派员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概况:××学校,位于××区××路××号。该校为寄宿制学校,有48个班级,在校学生1380名,教职员工165名。

(二)发病情况:自2004年2月17日起,该校学生中陆续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病例,截止2月25日下午3时,累计发生91例,分布在22个班级。经调查,首发病例周××,女,10岁,四(6)班学生,住×××宿舍。该患者于2月17日出现发热(40℃),伴有咳嗽、头痛、流涕等症状,当天前往我区人民医院就诊,诊断为“上感”,给予抗炎、对症治疗后,目前已恢复正常返校上课。 患病学生发病时间分布情况见表2—4。

患病学生班级分布情况为:四(6)班12人、四(2)班6人、五(3)班5人,其余班级均有1~2人。

91名发热学生中,目前体温恢复正常并返校上课的有50人,其余41名学生均离校回家正在治疗或恢复中。

对2月25日发病的8名学生调查表明,8名学生均有发热(38~39.5℃)伴咳嗽、头痛、畏寒等临床表现。其中有2名学生已就诊,1人诊断为肺炎,1人诊断为病毒性感冒,其余6人已前往医院就诊,目前诊断结果不详。

(三)流行病学调查:发病学生中仅有1名有流感疫苗接种史。所有发病学生均否认发病前1周内有外出、外来史。教室和寝室均有空调,但本学期开学后一直未使用。每间宿舍有6~7名学生住宿,学生来源于全市各区、县。

(四)病原学检测:对2月25日8名新发病例中2名具有典型症状的学生采样后,立即使用快速诊断试剂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2例标本均为甲型流感阳性。

(五)初步调查分析: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病原学快速检测结果,认为此次发病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高热聚集性发病。

(六)采取措施:我区疾控中心已将现场调查处理情况及时向市疾控中心报告,并要求××学校落实以下工作。

1.加强学校晨检。各班每天由班主任负责统计学生中具有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人数,并填写“学生发热情况统计表”。每日上午8;00时和下午l4:00时前将统计数据告知学校卫生老师,整理汇总后传真至我区疾控中心;遇有特殊情况,及时与我区疾控中心联系。

2.对出现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学生劝告其暂停上课,建议在家休息,待体温正常1周后再返校上课。

3.加强教室、寝室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指定专人负责每日对教室、寝室进行空气消毒(可采取食醋熏蒸消毒和无人时紫外线照射消毒方法),对所有空调进行一次统一的消毒。 4.利用广播、板报等多种形式开展呼吸道疾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体育运动前后注意及时增减衣服,防止着凉。

5.建议有发热学生的班级和同寝室学生服用板蓝根等中成药预防病毒感染。 6.近期学校停止举行集体性活动和使用公共教室。 我中心将每天及时报告该校学生发病的最新进展。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4年2月25日

南昌市甲型H1N1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和疫情处置现场指导

意见书的撰写要求

点击数:

126 【字体:小 大】 【收藏】 【打印文章】

一、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的撰写要求

1、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的特点

调查报告属于上行文,呈报单位是上一级行政、业务主管部门,一般是一事一文,即一份调查报告一起事件,逻辑性要强,环环相扣,事实要清楚,简明扼要,不要带主观论断,结论一定要科学。注意不要把调查报告写成鉴定书,也要与作论文发表的调查报告有所区别。

2、起草前的准备

写调查报告的前提是掌握详细的调查资料,报告写得好与不好关键在于调查的充分不充分。 因此动笔前首先检查一下资料的收集是否完整,所下结论是否有把握,需要向上级汇报哪些情况,还要预见到本事件报告上去上级部门有什么反应。

3、格式

1) 标题 2) 引言 3) 基本情况 4) 实验室检测情况 5) 处理措施

4、标题

标题应明了、醒目。一般用“关于××(单位)××(疾病、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即可,这样可通过阅读标题基本了解文章内容。有时要分初始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等。

5、引言 调查报告常常在正文之前,写一段不加任何小标题的文字作开头。较常用的两种开头方式,一是概括全文的内容。这种开头直截了当,开门见山,把事件的要点突出鲜明加以概括,使人一目了然。另一种开头着重交代调查的时间、地点、经过。

6、调查报告的主体

核心内容:把所有调查结果列出,是摆事实讲道理。因此此部分要求:层次清楚,平铺直叙,有所侧重,围绕结论,详简适当。主体写作一般发病情况、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和检验结果的顺序。

1)基本情况

包括事件(首发病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经过,病人的主要症状,治疗经过和转归情况及其密切接触者的情况(单列)。着重描述病例的出现时间、发病的高峰时间和病人出现的共同症状及治疗的用药情况。

2)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1) 确定使用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进行病例个案调查 2) 描述病例的三间分布:

①人群分布包括性别、年龄、职业不同人群间的发病情况。

②地点分布包括各班组、家庭和不同宿舍及工作场所间的发病情况。

③时间分布包括各时间段(小时或天)的发病情况,一般绘制成流行曲线,它能清楚地反映病例的集中趋势。

3)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

1、确定事件是否为爆发或流行;

2、找出流行特征,阐明发病的可能病因及来源,为查明病因、治疗病人和预防控制提供线索。

3、要了解病人是否有共同的暴露因素,病人是否在一个潜伏期内出现,有没有人与人的现象等流行病学特征。

4、外出史。

7、检验结果实验室检测情况

最好列表表示。阴性结果也要写明,对诊断起关键作用的检验要注明样本采集和检验方法。

8、处理情况及建议

阐明针对本事件作出的预防控制措施及建议。

9、调查报告的结尾

做出结论时必须慎重,要权衡实验室的结果。事件的判断以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为主要依据,实验室阳性结果加强诊断,但阴性不能否定结论,疑难个案要集体充分讨论分析,一定要有一个初步的结论。

二、疫情处置现场指导意见书的撰写要求

1、疫情处置现场指导意见书的特点

指导意见书是出具给被检查、督导的单位的指导意见的文书,事实要清楚,简明扼要,内容要具体。

2、起草前的准备

写指导意见书的前提是一定要下现场调查、掌握详细的情况, 因此动笔前要征求机动队所有成员的意见,由机动队队长确定主要内容,指定专人完成文书的填写,如内容较多写不下可增加附页。

3、格式 1)检查情况 2)意见与建议

4、检查情况

先写明并肯定被检查单位开展和落实的工作,再写目前存在的问题,问题要具体,不能太笼统和含糊。

5、意见与建议

内容要全面,提出的意见与建议要有针对性、操作性强,要符合各种技术规范的要求,切忌主观随意,撰写之前可先与被检查单位的沟通,原则性的要求一定要提出并要求落实。

二、实际应用型调查报告

(一)格式及各部分的写作

实际应用型调查报告在实际的现场工作中应用较广,他的格式不象理论研究型调查报告那样固定,尤其是紧急疫情时的调查报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需要把主要内容:“卫生事件的背景、处理的过程和结果、对今后的建议及疫情预测”叙述清楚即可。但也可以按照以下格式书写——“题目、前言、正文、署名及时间”四部分,若有需要,可在“前言”之前加上“提要”。

下面分别举例说明实际应用型调查报告各部分的写作方法。

1、

1、题目:指明现场调查的时间、地点及主要内容,根据需要时间、地点有时可省略。题目应简练、准确。例如“某区一起霍乱O139及不凝集弧菌引起的腹泻爆发疫情汇报”。

2、

2、提要:将本次调查的卫生事件的概貌、调查结果及主要结论、意义等用十分精炼、准确的文字介绍。它能使读者在较短的时间里确切地了解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结果。

3、

3、前言:介绍本次现场调查的由来与背景、目的和意义,引出本调查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例如:

“2001年10月28日,我市某区发生一起因婚宴所致、由霍乱O139及不凝集弧菌引起的腹泻疫情。初步调查结果显示,同时就餐的人数为100人,至10月31日止,有67人出现过上吐下泻、伴较明显的腹部痉挛痛的症状,罹患率为67%;共有4人住院,1人留院观察;对就餐者100人采样检验,检出霍乱O1392株,(其中1例病人、1例携带者),另从有明显症状的58人中检出不凝集弧菌17株,(其中3人住院治疗)。疫情发生后,该区及市卫生防疫站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未发现有二代病人出现,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仍在进行中。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4、

4、正文:这部分内容是调查报告的主体,包括三大内容:事件的背景、处理过程及结果、未来发展趋势及建议。 (1)事件的背景及经过

首先,介绍卫生事件的背景资料,这些背景资料包括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反映了事物产生的客观基础。例如调查现场所处地区的人口、地理特征等。

然后,描述卫生事件的经过。这种描述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一般来说分为三部分:

一、基本情况;

二、发病情况;

三、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对于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应作详细描述,主要包括描述性资料、分析性资料、实验室检验资料三部分,根据实际情况,可有适当增减。

现摘录上述调查报告中的卫生事件经过的描述,如下: “

一、基本情况

2001年10月28日中午12时,某公司职工×××和×××邀请亲朋好友及同事100人,在某区××酒店举行婚宴。当日晚上12点钟左右,就餐者中陆续有人发病,主要表现为上吐下泻、伴较明显的腹部痉挛痛,不发烧。29日中午止,有9人到该公司××医院肠道门诊看病,3人因脱水较重收住院。因就诊者都有聚餐史,该院向该公司卫生防疫站报告,公司防疫站立即向所属辖区某区卫生防疫站汇报,当日下午,该区防疫站即以食物中毒对该酒店进行了处置。

10月30日上午十点半左右,聚餐者之一×××在××医院检验科检出霍乱弧菌O139阳性。该公司卫生防疫站接到疫情报告后,及时按霍乱处理原则开展疫情处理工作,向区、市防疫站报告了“发现一例霍乱”疫情。30日晚9时,该公司卫生防疫站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该例病人有聚餐史,立即将新情况报告了市站。

10月31日上午9时30分,市站召集该区卫生局、该区卫生防疫站、该公司卫生防疫站的有关领导在该区卫生防疫站召开控制疫情的紧急会议,在该株霍乱弧菌O139得到市站、省站确认,流行病学初步调查显示该批聚餐人员中目前已知有10人就诊、4人住院、1例确诊为霍乱,且仍有病人出现的背景下,为便于疫情控制工作的落实,初步把此起疫情定性为“一起因聚餐引起的霍乱O139爆发疫情”。

二、发病情况

×××,女,24岁,××厂职工,家住该区106—85—11,10月28日中午12时参加婚宴,29日零时发病,凌晨3点到××医院门诊肠道科就诊,并收住院,表现为上吐下泻,剧烈腹部绞痛,30日上午10点半由检验科检出霍乱弧菌O139阳性。

×××,男,35岁,住该区7—60—1,10月28日中午12时与父亲一起参加婚宴,29日大便3次,稀软便,无明显发病症状,未就诊,未吃药,11月2日下午由该公司防疫站检出霍乱弧菌O139阳性,为霍乱弧菌O139携带者。

三、流行病学研究结果

从10月28日晚12时起,陆续有67人出现以上吐下泻,伴程度轻重不一的腹部痉挛痛为特征的临床症状,约有20多人先后到医院就医,就医较集中的医院为该区××医院,其中3人因脱水程度较重而收住院,其余经输液后回家继续服药治疗。所有有症状的病人病程在半天到7天之间,经治疗或自行服药后痊愈。对住院的3位病人和另4位病情较重病人作霍乱检查,仅检出不凝集弧菌。

就餐食物原料包括海参等三种水产品、数十种其他材料,对于何种食物及原材料被污染的流行病学调查正在进行中。”

(2)处理过程

卫生事件的处理过程可先描述处理原则,然后描述具体措施,以及达到的效果。其中具体措施部分可按实际工作的先后顺序如实描述。摘录实例如下:

“根据霍乱疫情“早、小、严、实”的处理原则,该区、该公司卫生防疫站对本起霍乱疫情及时进行了严格处理。

10月29日、30日、31日连续3天,该区防疫站对该酒店工作人员及外围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肛拭采样、预防性服药,酒店内环境、其下水道及周边环境消毒,采集食品原材料、水产品样本6件,所有样本都未检出沙门氏菌及霍乱弧菌。

该公司卫生防疫站接到疫情后迅速在该医院内4间病房对霍乱病人进行了访视及流行病学调查,对病房消毒200多平方米(有效氯10000mg/l),5Kg高氯精(60%)冲入厕所化粪池。转移病人到另一医院传染病房隔离治疗。随后到病家进行疫点处理,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采样及预防服药,外环境及物品、食物进行采样检测150件,病家消毒100多平方米,厕所下水道用5Kg高氯精(60%)冲入化粪池消毒,家具、衣物、餐具等物品用健之素2瓶消毒,按1000mg/l使用。

10月31日下午、11月1日、11月2日该公司防疫站对参加婚宴的所有人员共93名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一律给予诺氟沙星胶囊3天量进行预防性服药,使用诺氟沙星胶囊3000多粒,并进行肛拭采样检测;家庭发放健之素共计120瓶,带回自行消毒;对××公司4队车间进行了消毒,合计面积2500多平方米,消毒厕所5个。

11月2日下午3点,该公司防疫站从聚餐者中又检出1例霍乱弧菌O139阳性带菌者,立刻组织机动队到病家进行处理,对该携带者所在幼儿园的小班及厕所进行了消毒,对该小班的幼儿布置了预防服药,嘱咐该幼儿园密切注视小儿腹泻情况,加强幼儿园饮具消毒及幼儿各类玩具的消毒。最后将该病原携带者送传染病房隔离观察。

截止11月8日,该区疫情报告显示未出现二代病人,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目前所有住院人员皆已康复出院。”

(3)建议及预测

应根据调查结果,对于如何控制卫生事件的发生或流行提出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建议,并对未来的疫情作出预测。摘录实例如下:

“由于这起食物中毒事件涉及人员众多、身份各异,居住分散,部分聚餐人员下落难以查找,给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带来很大难度,现有调查资料不完整,究竟该酒店何种食品带菌,尚待进一步分析。建议增加人员,加大调查力度,以得出引起本次爆发的污染食物来源的准确结论。并加强对该酒店的监测和监督,以杜绝同类事件的发生。”

5、署名及日期

参加现场调查的往往有很多人,涉及到多个单位,因此,此类调查报告的署名不象理论研究型调查报告那样为参与调查设计及调查过程的个人的名字。而此类调查报告通常是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汇报,因此它的署名通常为直接主管本次调查的疾病预防机构的名称。另外,应该在调查报告的末尾署上调查报告撰写的日期。

(二)写作应该遵循的原则:

1、无固定格式:实际应用型的调查报告为了满足实际工作需要而撰写的,他通常不拘泥于形式(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之下),而是将主要问题如卫生事件的背景、处理的过程和结果、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建议及疫情预测等做一报告,以便能及时地将信息反馈到相关的机构和个人。

2、写作重点依据对象而不同:根据阅读对象及报告的目的不同,其报告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例如,如果阅读对象是卫生行政机构及卫生防病机构的专业人员,则写作的侧重点在于调查经过、结论以及实际存在的问题、建议。如果阅读对象是公众,则仅仅告知调查的结论及对公众的建议即可。

3、报告的用语依据对象而不同:根据阅读对象及报告的目的不同,其报告的用语也有所不同。对于卫生行政机构及卫生防病机构的专业人员,报告的用语学术性较强,而对于公众及某些行政机构的非专业人员,报告的用语学术性应减少,应清楚明白,要使受过教育的人看得懂,以免读者发生误解。

4、主体部分写作以时间为序:理论研究型调查报告的主体部分是按照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设计思路进行撰写。写作时,从研究对象的选择、样本大小、研究方法的类型、资料处理方法,而后写到结果——对疫情的描述及分析结论,最后是讨论。实际应用型调查报告不同于理论研究型调查报告。一般来说,其正文部分包括“卫生事件的背景、处理的过程和结果、对今后的建议及疫情预测”这三部分。写作是按照实际的现场工作的时间顺序进行的。

5、流行病学研究结果部分较简略:对于正文中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部分的写作原则参见理论研究型调查报告的写作,但相对来说,实际应用型调查报告较简略。

(三)写作中常出现的问题

实际应用型调查报告的写作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一般来说,在报告的题目、提要及前言部分出现的问题较少,在正文部分出现的问题较多,列举如下:

1、

1、事件的背景及经过:

(1)相关背景部分描述过于简略或详细,无关的背景夹杂其中; (2)流行病学研究结果部分描述不全面,列举材料不充分; (3)仅列举对结论有利的材料。

2、

2、事件的处理经过:

(1)事件的处理经过描述不全面; (2)重点不突出。

3、

3、预测及建议: (1)建议不具体; (2)建议操作性不强。

第二篇:关于恙虫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湖北省郧西县羊尾镇板桥村2013年5月14日发生了一例恙虫病感染病例,经过灭鼠、灭螨等综合防控措施后,疫情没有出现暴发流行趋势。现将报告如下:

1、 获得疫情材料与方法

疫情资料来源于郧西县疾控中心及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医院,人口信息来自患者本人,以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本次恙虫病流行病学特征及疫情控制情况进行分析。

2、调查结果

本次恙虫病没有爆发流行,发病区域内共报告一例病例,为实验室诊断病例,无死亡病例报告,该病例集中在羊尾镇板桥村五组。发病时间为2013年5月7日,患者姓名张汉阳、男、70周岁,个案调查显示本病例有野外作业史,居住环境较差,靠山、阴暗潮湿,且多有啮齿类动物出没。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见十堰市人民医院出院小结。(附:十堰市人民医院出院小结)

3、 预防控制措施

疫情发生后,郧西县疾控中心迅速出动机动防疫队,到疫区实施防控疫情措施,同时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了疫区群众对该病的知晓率,加强了群众防控力度,降低了疫区群众的恐慌情绪,有效的防控措施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羊尾镇中心卫生院

2013.5.24

第三篇:xxxx生猪流行病学情况调查报告

根据xx转发《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加强生猪疫病防控工作的通知》(新牧密电【11】5号)要求,于8月1日xx畜牧兽医局召开紧急会议,进行专门安排和部署,要求对xx区域内生猪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等普通传染病进行拉网式普查同时对影响畜产品安全生产的其它因素进行了解和调查,在2011年8月3日至8月20日期间,xx动物疫控中心牵头、动物卫生监督所配合分别与各县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技术人员组成调查组对各县市规模猪场和部分养殖户进行了入户调查,通过询问、谈话交流、查看免疫记录、圈舍养殖情况、填写调查表格等方式,全面了解了当前地区生猪养殖、疫病防治的情况,重点对腹泻病流行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目前生猪年末存栏xx万头。xx县2010年末全县生猪存栏xx万口,规模化养殖场xx个,主要饲养地在xx。xx生猪存栏xx万头只,主要饲养地为xx乡、xx乡、xx、xx乡、xx镇。xx县生猪存栏xx万主要饲养xx。

二、生猪疫病调查情况

经过问卷调查和走访查看等方式,对生猪的疫病情况进行了初步了解,重点对生猪的腹泻为主要症状的发病情况作了调查,就初步调查前况来看,腹泻类传染病呈点状散发流行。

从入户调查和问卷调查情况来看,出现的病名主要有猪传染性胃肠炎、仔猪黄白痢、伪狂犬、猪流行性腹泻、肺炎等,这些病种的确诊均没有经过实验室诊断,仅从临床症状来判断,准确性有待确定。从流行的时间来看,除xx县xx外,半年内没有发生腹泻类传染病大量致死的调查记录,已有的仔猪死亡情况多发生在1-3年前。xx县xx近期有个别养殖户反映仔猪有腹泻死亡情况。死亡数量一般在10头左右。

发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气候原因,冬春、秋冬气候交替时节,容易造成仔猪的死亡,加上很多养猪场保温措施不全造成仔猪死亡率上升,通过此次调查xx基本上仔猪死亡率较高时段就在这两个阶段,约30%仔猪因此原因死亡。

2、消化不良和大肠杆菌交叉感染:饲养管理不善,造成仔猪消化不良和大肠杆菌病感染,造成一部分死亡。

3、饲料霉变:由于饲料发霉,在喂食生猪时造成母猪流产,造成仔猪死亡。

4、主要疫病造成仔猪死亡,仔猪副伤寒、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等是造成死亡的主要病种。目前这些病种的确诊工作滞后,没有明确的实验室诊断。

三、存在的问题

1、政府和养殖户对普通传染病的重视力度不够,对普通病的监测不够重视。

2、养殖户对动物环境卫生认识不强、重防疫轻卫生、缺乏综合性防治意识。

3、对中小型养殖户补免工作、免疫档案监管力度不太强。

4、xx县(市)对疾病的快速诊断能力较弱、技术水平不能满足目前的疾病快速诊断的需要。

5、猪瘟抗体检测采样数量少,覆盖面不够广。

三、防治对策

1、认真做好猪厩、环境卫生清洁及消毒工作:猪舍、饲养场地、用具、饲槽、产床等需每天清扫、洗刷,每周至少消毒1次,同时做好灭鼠灭蝇工作。

2、加强针对生猪的疫情监测,特别是针对腹泻类病种的检测。对造成死亡的病种进行实验室的确诊。

3、增强圈舍保温和抗风寒能力,尽可能提供恒温的饲养场所。

4、加强饲养管理。在饲料和管理方面引起重视,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选择适当的预防用抗菌类药物和清热解毒类中成药,并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预防猪群疾病感染,提高健康水平;降低饲养密度,做好猪舍清洁、干燥、通风降温工作。

5、加强免疫工作,在重大疫病疫苗普遍得到重视的同时,要进一步重视普通传染病疫苗的推荐和推广工作,一些新的防疫技术应该得到大力推广,例如有一种免疫调节剂产品受到了部分养殖户的推荐和欢迎,有关单位应该及时了解此类信息,为养殖户提供客观评价信息。

6、建议专题开展猪病试验室检测课题,通过课题掌握猪普通传染病发生流行的实验室确诊数据,为猪普通传染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7、猪瘟抗体监测采样覆盖面要扩大,应引起高度重视,对猪瘟的监测应扩大到两县一市各大养殖场。

四、猪传染病发生及流行趋势分析评估

根据此次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目前xx区域仔猪流行性腹泻和传染性胃肠炎、猪圆环病毒病、猪附红体细胞等疾病没有疫情报告,仔猪流行性腹泻和传染性胃肠炎这两种病腹泻类传染病呈点

状散发流行,疫苗能够及时足量供应,爆发的可能性小。同时xx疫控中心xx监督所印刷相关宣传单上万张宣传材料发放到两县一市进行入户宣传 ,使提高养殖户综合防治意识,畜产品的安全平稳生产将不会受普通传染病太大的影响

第四篇:一起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摘要] 目的

调查食物中毒的原因及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措施。方法

通过现场卫生学调查及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建立可疑病因假设;采用电话问卷调查,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验证假设。采集样品进行细菌培养检测。结果

发病时间分布呈点源传播模式,潜伏期4.5~19h。电话调查33人,其中病例22人,罹患率67%。队列分析显示:山椒木耳及凉拌耳片RR=2.8,95%CI =1.1~7.2。3例病例肛拭、3份生熟砧板刮取物及4份食品等12份样品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阳性,1名病例肛拭、3份生熟砧板刮取物及2份食品中检出变形杆菌阳性。结论

排除变形杆菌致病因素,这是1起由副溶血性弧菌经交叉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 2012-06-27凌晨4时许,成都市新都区疾控中心接到辖区内某卫生院报告1起疑似食物中毒事件;随后,邻近青羊区、金牛区、成华区疾控中心陆续报告有在新都区同一酒楼就餐疑似食物中毒患者发现,累计报告发病66人,无重症,无死亡病例。为查找引起食物中毒的危险因素,新都区疾控中心组织工作人员,按照现场流行病学处置技术和方法进行了调查。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定义

2012-06-26,在新都区某酒楼参加中午和/或晚餐就餐的人员中,72h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任何两项症状者。

1.2调查方式

设计调查表,根据酒宴主人提供的客人名单及电话,逐个拨打电话,调查基本信息、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共同就餐史。

1.3实验室检测

病例及服务员肛拭、手拭样品,砧板刮取物样品及剩余食品进行霍乱弧菌、沙门菌、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培养。

1.4统计分析

Epidata 3.1双录入,一致性检验;Spss 18.0队列分析,检验水准α= 0.05。 2结果

2.1基本情况

6月26日中午及晚上,新都区某酒楼共计接待5批人员就餐,具体为:LFC婚宴12桌,TL乔迁14桌,LJH朋友宴6桌,WXJ乔迁宴5桌,LXW生日宴5桌,共计42桌,计420人。这5批宴席均设有中餐和晚餐,五批宴席中餐的冷盘(熟食和凉拌菜)以及晚餐的菜品为共用,但菜品的品种有所差异。

气象资料显示:6月25-26日,新都地区气温20℃~26 ℃ ,相对湿度60%~90%。 2.2临床表现

首例患者,ZXH,女,31岁,于26日下午16时40分出现恶心、腹痛等症状,就医。随后,在该酒楼就餐的人员中,陆续出现腹痛、腹泻伴恶心、呕吐等症状,累计报告发病66人。临床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于1~4d内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 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100%)、腹泻(74%)、恶心(68%)、呕吐(53%)、头晕(30%)、头痛(15%),发热(4.5%)。呕吐次数1-10次/24h,中位数2次/24h;腹泻次数1-30次/24h,中位数5次/24h,腹泻物主要为黄色稀水样便(80%),洗肉水样便(7%)。患者多为腹泻后呕吐。腹痛部位主要是上腹部(74%)。

临床检查结果:60%病例白细胞总数升高(10.1×109/L-24.9×109/L),12%病例大便隐血阳性。

2.3流行病学特征

首例发病时间:6月26日16:40,末例发病时间:6月27日7:00。流行曲线见图1。流行曲线提示点源暴露。

病例最小年龄5岁,最大年龄83岁,中位年龄37.5岁。男性病例22人,女性44人。 2.4进餐史分析,建立假设

据调查,5批宴席均有病例发生。病例中有部分人仅吃了宴席午餐并未吃晚餐出现了发病,结合首发时间(26日16:00)及中位发病时间(27日1:45)推断, 6月26日午餐引起本次事件的可能性大。

通过对5批宴席午餐菜谱比较分析可知,热菜中,各宴席之间食物或食物原料相同程度较高的有:蟹、鲍鱼、籽姜美蛙、剁椒老虎斑4种食物。各宴席午餐使用了同样的冷菜。结合卫生知识推断,冷菜是可能危险因素。

2.5回顾性队列研究,验证假设

本次食物中毒涉及行政处罚与民事赔偿,调查期间正值敏感期,为了减少事件影响,选择了配合度较好的WXJ乔迁宴的5桌就餐人员(45人)作为调查目标人群,开展了局部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根据酒宴主人WXJ提供的客人名单(共17户)及电话,逐个拨打电话,共调查到12户,33人,其中符合病例定义22人,罹患率67%。 2.5.1可疑餐次和可疑食物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进食晚餐无发病风险(RR=1.1,95%CI 0.60-2.0),见表1。所有病例均进食了6月26日午餐,故考虑可疑餐次为6月26日午餐。由此推断本次发病潜伏期最短4.5h,最长19h,平均14h。

对6月26日5批宴席午餐共同的食物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进食过凉拌耳片(RR=2.8 95% CI= 1.1~7.2)和山椒木耳(RR=2.8 95% CI =1.1~7.2)发病风险高于未进食的发病风险(表2)。

但对这两种可疑危险食物进行分层分析,未见统计学意义(表3)。

2.6采样与实验室检测

现场采集样品93件,其中患者肛试18件,厨师、服务员肛拭样品9件,厨师、服务员手拭样品9件,剩余食物及半成品23件,潲水1件,下水道污水1件,食品公用具涂抹样品29件,生熟砧板刮取物样品3件。检测项目:霍乱弧菌、沙门菌、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和变形杆菌。 结果:3名病例副溶血性弧菌阳性(阳性率16.7%),其中1名病例同时检出变形杆菌(5.56%);1名服务员手拭子副溶血性弧菌阳性;3份生熟砧板刮取物副溶血性弧菌和变形杆菌均阳性;1份绍子海参、1份凉拌耳片和1份炒蟹副溶血性弧菌阳性;1份鸡肉副溶血性弧菌和变形杆菌阳性;1份绍子海参变形杆菌阳性;1份下水道污水副溶血性弧菌阳性。

2.7现场卫生学调查

该酒楼持有有效的《食品卫生许可证》,餐厅总面积是1100 m2,厨房面积200 m2,有独立20 m2凉菜间,卫生设施齐全。厨师及服务员等直接从事餐饮工作人员均能出示合格的预防性健康体检证明。厨房内基本卫生一般,冰箱内熟食品存放过多、食品库房内较乱,购进的食品索证不全。经现场访谈该酒楼负责人、行政总厨、后厨主管、厨师等相关人员,发现该酒楼6月26日餐饮人员接待量是平常接待量的2~3倍;6月26日共同使用的凉菜中鸡肉和肺片是6月25晚9:00时前做好放冷后直接用容器盛装存放在凉菜间内,26日9:30时开始切配,用蒸柜加热10分钟再制作装盘,其余凉菜和热菜是26日9:30时开始粗加工,11:00时开始炒菜,12:10时供餐。 3结论

综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患者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依据《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T 81-1996)及《变形杆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T 9-1996),排除变形杆菌为致病危险因素,判断这是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中毒餐次为6月26日午餐。

中毒的原因是本次宴席中使用的海产品(蟹)携带的副溶血性弧菌经交叉污染(3份生熟砧板刮取物副溶血性弧菌检测阳性),广泛污染了食品的加工制作环节(1份服务员手拭、鸡肉、拌木耳检测副溶血性弧菌阳性),且凉菜在做熟后长时间(12.50h存放未采取低温存放,导致病菌大量繁殖,同时食用之前未进行充分加热消毒所致。 4讨论

副溶血性弧菌为海洋性细菌,广泛分布于海水、鱼贝类中,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1-2],我国的食源性疾病监测网数据显示,副溶血弧菌引起的暴发居微生物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首位[3-5]。本次宴席使用了蟹、鲍鱼、海参等海产品,且在蟹中检测出了副溶血弧菌,是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因。

变形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水、土壤、腐败有机物中以及动物肠道中都有存在。为肠道正常菌群,一般不致病。食品被变形杆菌污染通常无感观形状的变化[1]。变形杆菌只有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大量繁殖引起机会性感染才会致病。本次调查中,仅在1例患者肛拭(5.56%)、3份砧板刮取物、鸡肉及绍子海参样中检测出变形杆菌,结合患者临床表现,不足以作为证据支持变形杆菌的致病作用。

本次调查的局限性在于:没有及时开展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队列分析获得的样本量较少,可能直接导致了没有统计学意义的分层分析结论;电话问卷方式与现场面对面问卷调查信息相比,可能失真;没有深入开展现场卫生学调查,凉菜用蒸柜加热10min进行评估,食品未充分加热结论有待证实,且由于食品索证不全,直接导致食品污染源的追踪工作无法继续。 发生食物中毒的酒楼是新都区一所较大型酒楼,具有合法的营业资质。在超能力承接大量宴席业务的情况下,要在短时间内提供大量食物,这使得食品加工人员不得不改变常规操作规程,对前一天加工的熟食品不冷藏,加热不彻底,致使食品产生交叉污染,导致本事件的发生。建议在加强防控意识的基础上,熟食和凉拌菜要配备加工专间,配备专用砧板和刀具,专人操作;提前制作好的凉菜和熟食,要注意低温保存;食前充分加热;对加工海产品的器具必须严格清洗、消毒;海产品一定要烧熟煮透;加工过程中生熟食品用具要分开。

第五篇:关于首阳山镇1例布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2013年3月14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监测系统报告我市辖区首阳山镇1例布鲁氏菌病,属散发疫情,我疾控中心发现疫情后,刘双立副主任立即与畜牧局负责人进行沟通,并带领传染病防治科科长、传染病防治科及化验科相关业务人员进入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传染源搜索、采样检测、密切接触者搜索、污染物消毒处置、宣传教育消毒技术指导等工作。现将疫情调查处置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沟口头村位于首阳山镇北部,共443户1704人,8个村民组。人均年收入6880元,以农业为主,环境卫生条件一般。该村2007年开始养羊。目前有四户养羊户,两户规模相对大,每户100只左右,位于村北单门独户,放养结合,人羊混居。另外两户规模小,每户2只。养羊户卫生条件差,养羊无帽、口罩等防护措施,很可能是防护条件差导致布病的发生。目前发病1例为薛现敏、男、62岁。

二、布病发病情况

2013年1月1日至3月15日我市共发生布病2例。

三、流行病学分析

1、地区分布:首阳山镇沟口头村1例。

2、时间分布:患者自称2012年12月中旬觉不适,发热、无力,以其他病治疗,于3月14日在洛阳疾控中心诊断为布鲁氏菌病。

3、人群分布:62岁男性。

四、调查情况

患者薛献民,男,62岁,2012年12月中旬出现不明原因发热经、多汗到市疾控中心就诊,医生以其它病治疗,效不佳。建议到洛阳市疾控中心进行进一步检查,2013年3月14日患者在洛阳市疾控中心被确诊为布病。经调查该患者在家圈养100余只羊,养羊的地方和居住同在一个院子。与羊有密切接触史,无任何防护措施。实验室检查:患者在洛阳市疾控中心通过实验室确诊阳性。血清诊断效价1:3200。

五、传染源及传染因素调查

该村历史上无养羊传统,六年前村民薛聚芳开始养。目前该村共有四户养羊户,两大户分别养100余只。两小户分别养2——3只羊。发病患者为其中一大户,与羊有密切接触史,无基本防护措施,卫生条件差。2012年11月份,在没有卫生防护措施情况下,接生过几只死羊羔。除患者外,我中心对患者家属和密切接触者进行随访调查未发现类似病例。根据调查得知可能的传染源为病羊;传播途径可能为直接传染;传播因子为病羊的流产物、病羊血液、被尿和粪便污染的圈舍、土壤及水等。检验人员对该村养羊户及其周围邻居50余人采血化验初筛,结果薛进先(家养羊2只)1人弱阳性,对其进一步进行补休结合实验,结果阴性。

六、 疫点及病人处理

根据《布鲁氏菌病防治规范》,我中心专业消毒人员对病人居家地面、墙壁、门窗、室内空气、餐具饮具、病畜圈舍、人用井水等存在隐患的场所均进行了消毒处理,并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进行消毒处理,并建立病人随访跟踪档案等进行规范管理。 加强预防宣传,要求首阳山镇沟口头村村医配合卫生院防保医生对全村进行宣传,提高认识,增强养殖户的自我保护意识。

七、 存在问题:

1、养殖户对该病认识程度严重不足:多数养殖户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布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导致布病的发生和传播。

2、部分医务工作者对布病防治工作存在大意,缺乏相关知识。

八、 工作建议:

1、管理传染源。加强病畜管理,发现患畜应隔离。流产羊羔应加生石灰深埋。患病的人应及时隔离,治疗至病状消失。病人的排泄物、污染物应予消毒。组织乡镇卫生院和乡村医生承担本乡本村布病患者的管理、随访工作。

2、切断传染途径。病区的乳类、肉类及皮毛等畜产品需严格消毒灭菌后才能外运。保护水源。

3、保护易感人畜。凡从事动物饲养人员均应做好个人防护。注意个人卫生及行为。. 4、患者可用大剂量广谱抗菌素均可治愈,发病初期效果更佳。要积极主动配合治疗,直到症状消失。

5、畜牧部门应加强畜生的管理和严格检疫。

6、认真执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加强对密切接触人群的监测,积极开展布病防治工作,发现疫情及时报告。

7、村医配合首阳山镇防保医生对全村的养殖户和屠宰户进行面对面的宣传,讲解布病防治知识,以增强养殖户和屠宰户的自我保护意识。

8、建议卫生局加强对医务工作者,特别是基层工作人员布病防治业务培训,提高防治能力。并以此为契机,提高基层医务工作者传染病防治业务水平。

偃师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3年3月18日

流行病学问卷调查报告(集锦) 论文资料 第1张
流行病学问卷调查报告(集锦).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流行病学问卷调查报告(集锦) 论文资料 第2张 流行病学问卷调查报告(集锦) 论文资料 第2张 流行病学问卷调查报告(集锦) 论文资料 第2张 流行病学问卷调查报告(集锦) 论文资料 第2张 流行病学问卷调查报告(集锦) 论文资料 第2张
流行病学问卷调查报告(集锦) 论文资料 第7张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