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高中语文新课标读后感(大全)

高中语文新课标读后感(大全)

高中语文新课标读后感第一篇:高中语文新课标读后感学习高中语文新课标感悟新 疆 二 校苏晶现在在高中阶段实施语文教育的改革,是一个前无古人摸索阶段,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摸索出适合学生的。

高中语文新课标读后感

第一篇:高中语文新课标读后感

学习高中语文新课标感悟

新 疆 二 校

苏晶

现在在高中阶段实施语文教育的改革,是一个前无古人摸索阶段,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摸索出适合学生的一套方法策略来。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我们的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走上走上自主学习之路,要在教学中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所谓“自主学习”,就是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实践等活动去获取知识,并在主动探素的过程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自主探索学习” 体现了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的特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把学习的责任真正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

那么怎么样才能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学习中发挥自身的潜能和优势,保证他们的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落到实处,真正地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本领呢?笔者认为,如果单单把关注的视点放在学生某一学习点的操作策略上,无异于孤立、形而上地看问题,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要形成一个全程渐进的自主学习系统,应在立足于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整体特点上来构建学习策略。

一、明确目标,找准自主学习方向。首先要结合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立足于整个教学单元,让学生对学习的目标、方法和过程及课文的重点难点有大概的初步认识。教师要作必要的指引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但最终的目标不能由老师不顾实际地强加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自主地确定他们自己的学习目标,让他们从自身特点出发自主定向。怎么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学有目标,攻有方向呢?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参与指导,帮助学生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获得什么。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在怎么样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渴求的心理,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情境之中。而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借助教师的提示以及和文本相关的资料,初步感知文本,并在感知的过程中逐步明确目标。如对同一文本,学生可以将语言描写作为学习重点,也可以将写作方法或观察角度等作为学习重点。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既是自主学习的需要,也是教学民主的体现。

二、激发兴趣,引发学生的自学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他的自学欲望自然会在心中升起,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使之乐于学习,就要想方设法来调动他们的自学兴趣。我们可以设计与课本相关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如有条件的话可适当通过一些形象的图片展示、视频音频的播放,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我在教《红楼梦》节选《宝玉挨打》一课时,为了能激发学生读名著的兴趣,利用了视听手段,播放此段情节的电视剧视频以及之前相关情节金钏儿跳井一段的视频。视频的直观效果使学生首先对情节的前因后果有大致的了解,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激发了他们进一步探究小说的学习欲望。而教现代诗歌《再别康桥》,我找来了有康桥背景视频的示范朗诵。学生结合画面可以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康桥的美,走进诗境,感受新月派诗歌的绘画美。随后,学生结合诗句能够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较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要让学生学有成效,长久保持自学兴趣,教师也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适时适当提供策略方法,予以指导点拔,帮助他们闯过难关。

三、鼓励质疑,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也特别提到了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有所疑,才有所思有所得。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题,而学生也只有经过自己的探索,才能拨开迷雾,发现不为人知的新的问题。教师不仅要善于提问,也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大胆质疑。如我在教《项脊轩志》,针对学生的畏难情绪,要求学生根据课下注释和利用工具书自读文章,了解大意,然后在课堂上尝试自己翻译。其他学生针对他的翻译可提出不同意见,甚至让他们互相问答,把课文中自己有疑问的问题都找出来。学生畅所欲言,通过讨论自主解决了这些问题。比如教《米洛斯的维纳斯》,可以就维纳斯的美体现在哪里让学生充分讨论,并且允许他们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见解,但要求学生对自己的看法要讲出合理的理由。通过对学生的提问组织讨论,多方交流,相互启发,不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对课文有更深层的了解,还大大提高了他们的思辩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倡导合作,注重自主探究过程的参与性。自主探究是自主探究学习的中心环节。学生的自主探究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不过这种引导应该是指而不明,引而不发的。教师要注重学生探究的过程,要引导学生真正亲近文本,体验探究过程,摸索探究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除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之外,还应该涉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种互动过程。师生间要有情感的沟通,要多观察、多倾听、多交流。新课程里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的真谛也在于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他们的自我精神。合作探究学习的形式可以是由学生自主组织形成、自由组合的小组活动。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讨论甚至辩论。每个人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借助他人的思维方式来启发自己的思维火花。同时教师在其中也要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在此过程充分了解情况,适当指导,启发学生的思路,辨明方向。这样通过集体交流之后,达到拓宽思路,加深理解,共同提高的效果。如我在处理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的诗歌单元时,由于诗歌教学重在通过诵读鉴赏来体会和领悟,而这一单元编入教材的诗歌数量较多,如果对每首诗歌都仔细讲解的话,除了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外,恐怕学生也未必能很好地理解和把握诗人的情感,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我尝试采用以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组织学生对其中的部分诗歌进行自主学习。按照他们自主组织、自由组合的方式,学生每四人或六人为一组,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每一组组内的成员分别负责组诗歌朗诵、配乐、背景资料收集、诗歌鉴赏、鉴赏的点评等等,并鼓励他们动手自创诗歌,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诗歌创作成果,最后还由学生自己推荐优秀的创作作品。在这过程中,我也与学生一起分析鉴赏诗歌的方法,通过师生共同对学生创作作品的点评让他们明了诗歌与散文的区别,辨明诗歌的特点,使学生在合作的探究中对诗歌有了更深的认识。

五、自主运用,重视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自主运用,主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陶行知先生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从哲学的高度阐述了“知行合一”的语文学习思想。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知”和“行”的统一。学生最终要把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在实践运用中举一反三,形成技能。我们可以通过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与生活的实际密切结合起来,可以是课堂语文活动、拓展延伸的讨论、生活实际的运用等多种形式。学生可在这些实践形式中,自主锻炼语文实践能力。如教《米洛斯的维纳斯》一课时,在课堂讨论中,请学生结合生活中或艺术作品中的实例,谈谈他们对于美的理解。因为审美的主体不同,学生可就他们自己对于美的理解来进行交流,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也开拓学生视野,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第二篇:语文新课标读后感

我读新课标对于新教师的我来说,在这次学习中让我受益匪浅。新的课程标准为教师提供一个新的方向标,知道教师该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如何看待师生的角色;教师本身如何教好自己的学科,培养出有语文素养的人。新的语文课标较之老版新增了5个附录。以下是我的些许收获。

怎样看待学生

学生是教学工作中的主体,也是学习的主人。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地位从传统知识传授者逐渐变成学生和知识的链接者,不在是“中心”而是转变成与学生互教互学,形成新的学习团体,与学生是平等的友人关系。教师重新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将更有利于师生的和谐相处。“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用心对待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关爱,自由、民主、平等、尊重、理解和宽容。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告诉我,人人都需要尊重。尊重学生,学生自然“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学工作自然能顺利展开。

教学模式需多元化

教师与学生相处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教学活动中,所有知识信息全靠教学来传授。所以这段时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得当的教学模式能让学生更易接受知识信息。如小学语文习作写人篇。常规教学中都会有写作提纲,教师会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提示和要求去做。这种常见的手法固然有效,但在新的教法中可以尝试运用情景式教学。我为xx画张像。请你为自己身边的朋友或亲人写篇文章,告诉大家她的样子,让我们一起认识她。让同学们说说你写的像不像,这样不仅促进课堂的气氛,还能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文章信息。课堂模式多种多样,没有最好,只有更合适。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更轻松的享受课堂,在快乐中学到知识。

关于语文教学中的评价

“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法。”教师在教学中评价性语言总会伴随着一节课的始终,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来说得体恰当的评价性语言不仅能给学生正确的指导,还能成为课堂的润滑剂。让课堂变的轻松活跃。在评价中教师应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有利于学生的最终考核。在新课程标准中有较为系统的语言评价指导。如;识字写字的评价﹑阅读的评价﹑写作的评价﹑写作的评价﹑口语交际的评价,综合性评价等。能够更好的全面把握语文评价。

当然,新课标中还有很多地方要去用心仔细研读,我将在不断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三篇:语文新课标读后感

《语文新课标》中的语文素养是让我感触最深的一个词,素养它不同于知识,不同于能力,它是包含方方面面的,是无法量化的。新课标把语文教学分为五块内容,包括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

识字写字:整个义务教育阶段都强调要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引导学生提高书写质量。在我上小学、初中的时候,老师是从未关注过我们的写字姿势和习惯的。写字姿势与习惯是伴随我们一生的,写得一手漂亮的字是一种技能,也是一件十分令人羡慕的事。虽说现在大部分时间人们都是用电脑来处理各种文件和信息,但是书写仍然是不可或缺的,甚至可以说,正因为大部分人都不怎么写字,所以才更加应该强调拿起笔来写点什么的欲望,这样的兴趣是应该从小培养的。

阅读:第一学段中强调要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这一点是我十分赞同的。现在各种电子书籍层出不穷,但我始终觉得手捧一本纸质书来阅读是最有感觉的阅读。课标中提倡学生增大课外阅读量,要提高阅读品位,少做题,读整本的书。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是一件有趣且能积累写作素材的事情。鼓励学生做自然读者,而非为了做题而阅读,那样的阅读功利化太明显,使学生厌烦阅读,考试过后,绝不翻书看一眼。阅读应该是让学生主动沉浸其中的一种兴趣和爱好,关于课外阅读的评价,我认为可以通过开展阅读交流会的形式,让同学们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课外阅读不适合用我们平时所采用的量化考试的方式进行评价,那样学生会把阅读当作一种额外的负担,而不能真正的爱上阅读。

习作:要培养学生爱表达、爱习作的兴趣。第一学段中习作称为写话,降低了习作的难度,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不再从一开始就畏惧写作。新课标中提倡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表达力求有创意。这样的要求对于改善学生作文千篇一律的现状应该会有一定的效果,只是不知道教师能否真正的鼓励学生说真话、心里话,不知道教师能否包容学生的某些不违背原则的小叛逆思想。新课标中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这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但我个人认为,2011年的穿越剧对某些中小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他们喜欢写想象中的事物,因为他们觉得那样的内容反正老师不知道该如何评判我写的好不好,那事物是不存在的,是我自己编出来的。让他们去写观察的内容时,他们会认为有什么可写的啊,他们对于现实中的那些太过熟悉的东西熟视无睹,发现不了现实中的美,这样的现象是不是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呢?

口语交际:新课标中要求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的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要注意场合和对象。口语交际本身就是一种生活中的技能,进行口语交际教学,不应是简单的说教,而应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教学,努力选取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关于口语交际的评价,我个人认为教师不必刻意安排考试,只需要教师用心观察学生的生活,由此判断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即可,或者教师可以组织演讲比赛等形式的活动,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综合性学习:学习的知识就是拿来用的。语文的学习不只是你认识多少字,会写多少字,懂多少语法知识,而是你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你学到的语文知识,如和他人进行友好得体的交流沟通。

关于阅读教学中,我认为增加学生阅读量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就像英语学习一样,语文也是可以有语感的。虽然仅凭语感可能会有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嫌疑,但也不失为语文素养的一部分吧。

这就是我阅读《语文新课标》的感想。

第四篇:解读《语文新课标》_解读《语文新课标》——初中语文组教研活

解读《语文新课标》

——初中语文组教研活动专题发言稿

发 言 人:陈东兴

时间:第八周一

参考书目:《语文课程标准》《教师之友》《四川教育》

一、《新课标》“前言”中指出:“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二、阶段目标要求:

1、识字与写字:熟练使用字典词典,会用多种检字方法。识字3500,会写3000个左右,书写美观,有一定的速度,具有体会书法审美价值的能力。

2、阅读:(2)默读每分钟不少于500字。《新课标》在第四节中对学生几种读书方法的要求提到对“朗读”“默读”“精读”(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略读”“浏览”(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文学作品阅读”“古诗文阅读”(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详见后边的“推荐篇目名称”],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的评价标准,而考试有关的能力中当数“默读”“精读”“浏览”(4)„„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6)„„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8)„„对作品的思想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的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10)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达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1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12)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八十篇。(13)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 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15)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3、写作:(1)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 文 ,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8)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写作。

4、口 语 交 际:(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三、七——九年级推荐优秀诗文背诵篇目:其中散文16篇《孔子语录》《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桃花源记》《三峡》《杂说》

(四)《陋室铭》《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爱莲说》《记承天寺夜游》《送东阳马生序》诗词曲34首:唐诗18首,宋词6首,宋诗2首,元曲2首,

第五篇:初中语文新课标

初中语文《新课标》解读

哈尔滨市清华中学 刘世双

我从教已经12年,无论是在117中学还是在现在的清华中学,一直工作在语文教学的第一线,不知不觉已经送走了4届毕业生,在这个似乎短暂而又漫长的教学过程中,自己对语文《大纲》有了一定的认识,尤其是近几年来,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发展,大家都在研究语文《新课标》,自己通过不断摸索,同时在网上也阅读了许多名家的论文,自己对初中语文《新课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借着本次市骨干培训的机会,我有幸跟专家和同行们学到了很多东西,这对于我来说真是弥足珍贵。

下面是我对“初中语文新课标”的认识。

一、学科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源于语文的交际功能,而其人文性是源于语文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工具性着重指明学生“应学什么、怎么学”,人文性则重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以及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二、课程理念

1.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阅读、作文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语文逻辑思维能力——在生活中善于运用语文的能力。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学习主要不是靠传授知识、揭示规律,而是靠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 语文教育要重听说读写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学生语文素养能力形成一般是在初中阶段定型的,阅读速度高低就是最明显的体现。

3.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新教材的课堂教学要注意:目标,三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是一个整体;教材,要用课程意识来整合;自主,不是教师跟着学生走;探究,应选择适当内容;合作,应注意形式和效果的统一;训练,少一些常规练习,多一些个体情感的表达;结尾,是“问号”不是“句号”;活动,不仅仅是课堂游戏;多媒体,是辅助不是装饰也不是预演;评价,一味赏识是不够的。

三、我认为目前需要解决(改进)的问题

1.单元组合。

我在117中、清华中(大方中学)所教的12年语文课,一共送走了3届毕业班。在教课过程中,对于语文教材的“单元设置”有了自己的认识。

我认为教材在组合单元内容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①先定哪几课为讲读文、自读文和课外阅读文。根据单元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篇章,再分解单元教学目标到具体课文。正确地多元解读教材。并不是所有多元解读都是正确的,应该是建立在整体理解基础上的解读,对待不正确的多元反应也要敢于否定,但必须以理服人。研究如何“随文而教适度有用”的语文修辞和基础语法知识。对于新教材主题单元的八九篇课文,教师要学会选择地教,整合地教,开放地教,策略地教,要与其它教师合作备课、合作地教、合作进行语文教研活动。新教材的有效备课单位是备课组,建议备课组分工合作,比如每个老师重点备几个单元的课,然后组内交流,也可以备好一课的老师上整个年级的课,更可以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到课外找课文来教。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积累、生活积累和思想认识水平,关注学生的兴趣点、障碍点和发展点,将学生的昨天、今天、明天综合在一起,把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②教师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搞好二度备课,尤其是备课堂上学生出现的“可能”;“生成”来自于互动,包括生生、师生、甚至与文本之间的互动。

2.我对知识序列的认识。

①由于语文教材不断翻新,而且目前所用的新教材知识序列几乎没有,写作序列更是没有。我觉得编教材要知道准备和学生一起学习的文章的语文基本素养用途,诸如这篇文章在语文习惯积累养成教育上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在阅读信息筛选整合概括感悟上有那些值得历练的,在写作方法谋篇布局语言文采上有那些值得借鉴的。

②对于新教材的主题单元给教师的困惑。

语文知识、能力发展、习惯方法怎么来体现?知识分为三种:一是陈述性知识,包括语文知识、听说读写知识、文体文学常识等,解决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静态知识;二是程序性知识,知道学生如何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让学生去操作等,解决的是“做什么、怎么做”的动态知识;三是策略性知识,优化解决问题程序的知识,据说新教材比较强调策略性知识,我个人对这种说法持保留意见。

③阅读教学希望的突破:过去的目标定位上是以教材为本(或者说是以教参为本的),包含三个领域:知识领域是学什么;操作领域是怎么学;情意领域是思想的提高,看上去是三个领域,而实质上还是知识层面的成分较大。新课程目标定位是三个维度合一,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合一。新课程要求由原来的以文本为主转到以学科课程发展为主,以理解内容为主转到语文能力发展为主。以前的语文教学基本上是静态的分析和训练为主,结果必然导致无效重复,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转到动态的体验感受为主逐步达到个性化鉴赏,动态的四个层次:沉浸——体验——感悟——思辩。

3.配套练习的编写和选用。

这是实实在在的校本教研。做有心人整理搜集教学资料,建议参与到编课外读本和训练题,每个人都有这个能力。

评价注意“实”、“活”、“新”。

目标定位实。教师的教要有助于学生的学。从长远来看,在人文关怀(以文育人)、思想情感、审美鉴赏、思维发展、写作借鉴、素材积累方面有促进作用吗?常态下平实。你的课对同类学校要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平实的课还要看对习惯养成是否有所帮助,因为习惯出

能力,学法出成绩——良好的语文习惯养成教育是踏踏实实的语文教育。待完善真实。“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有缺憾恰恰是真实的指标。教学有实效。

要求听、说、读、写一体化,提高作文能力必须和阅读能力结合在一起,必须注意到要和口语表达能力结合在一起,学生书面语的发展总是有一个由罗嗦到简洁的过程,从多写到精练的过程。写作从充分发挥想象能力的“话鬼”开始,后多写熟悉的“话人”。写作要有序列,某一阶段以专题写作为主,某一阶段以训练某种写作技巧为主等。作文的评价要有利于发展,评价的意义在于增值,在于建立信心,这是主要目的,而不全是为了甄别,针对不同学生的作文评分时可以等分不等值。

4.我觉得《新课标》要对课堂教学加以引领。

课堂要突出“五活”:引入含活势——带着兴趣、带着问题;形式求活泼——方法多样化、手段现代化;气氛要活跃——情意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探索有活力——思维有深广度,见解有创新度;结尾留活意——留着激情、留着悬念。上课开始时能让人一见钟情,结束时会暗送秋波。课堂小结是括号、问号、连接号、感叹号,绝不是单纯的句号。

“活”的核心实质追求是学生主体思维活跃程度高。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有梯度,能引起学生思考欲,激活学生的脑细胞。思维活跃也是智慧语文的标志,以文育智,智慧语文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智慧是“我融入文本”;第二个层次的智慧是“我超越文本”;第三个层次的智慧是“我独立于文本之外,自由自在创造性地阅读与写作”。思辩能力是智慧的核心,语文课也要以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为己任。

“活”课还有一个课堂氛围营造的问题,但是不是师生、生生都互相尊重?是不是和谐?是不是活跃?这三个因素合在一起,这种环境下学生是安全的,他讲错了没有关系;他提出问题没有人笑话;他和别人意见不一致,和老师意见不一致,也不会受到批评。

“活”课是学生充分参与的课。教是为了少重复教,语文课堂不能没有对话。但讨论活动的时间不能太短,建议不少于4分钟。时间

太少的就没必要设计成讨论活动了,直接请学生发表见解好了;也不能有“讨论”没“碰撞”,有思维碰撞才有思维深度,讨论因需而置、因时制宜,但都需要指导;讨论要适时、有效、有意义,答案一见便知的和跳一跳也达不到的根本不需要讨论。“导而弗牵”不是绝对的,以导为主,必要的牵也是必需的——讲课有时是需要设思维的套的;恰到好处地表演也是需要的。另外,讲多讲少也不等于课的好坏。当然,小组合作不能有“形”无“实”。与其让学生做无谓的讨论还不如教师的讲,语文课堂毕竟是产生人格感染力影响力的场所。

“新”的第一个表现是有教学创意。用王蒙的话就是“亏你想得出”。有教学创意的课一般还体现在“导语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整堂课有1-2个教学高潮”、“ 结语画龙点睛余味无穷”;课堂教学中有一定的理性思考(思想高度),能折射出教者的现代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中渗透了思维培养、审美教育和人文关怀等。

恰到好处地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一般课文PPT数量4~10为宜,这个数量可以避免放映员现象出现。多媒体使用的阶段要求:起初,鼓励使用——能用就用(因为这时大家都不会用);中期,恰当使用——该用的用(此时处于半成熟阶段);后期,理想使用——能不用则不用(因为成熟的语文教师还是首要语言魅力的)。

四、具体培训措施

1.成立新教材课堂教学教研中心组进行专业领航。分片建成校际备课组,按地域兼顾学校层次。更要重视本校备课组的通力合作。新教材要求备课的面特别广、量特别大,涉及的知识点特别多、领域特别宽。备课组活动在“定主题(篇目)、定主讲人、定时间、定地点”的基础上,建议每个单元活动两次,第一次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力求对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法处理达成资源共享。例如教授《岳阳楼记》一课时我加了一个副标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同文异构是提高驾驭新教材能力的有效路径。教师也是课程开发的主体。教材整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有选择、有组合。资源开发:对教材进行全新诠释,补充具有时代特征的与时俱进的鲜活内容。富有创意:有没有自己想出的新点子,课堂氛围上有没

有活泼些,在育智的思维发展上是不是有了实效,学生是否更喜欢了这门学科。

对传统比喻中教师角色的隐喻批判:教师是蜡烛——忽视了教师的持续学习与成长;淡漠了教师的内在尊严与劳动的欢乐。教师是园丁——存在着教育阶段顺序的固定性,教育缺欠的不可修复性(季节和时令);存在着淘汰制(间苗);有人为的强制性(修剪)。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暗示一种固定、统一的标准,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整齐划

一、批量生产,易形成新的机械运动。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隐喻灌输式的教学,学生被当作知识的容器;传递单一内容(只有水);认为教与学是一个简单的“倒给”与“承载”。忽视了教学的创造成分。

由于我的水平有限,加之教学经验还有欠缺,对《新课标》的认识肯定存在着很多不足,诚恳的希望专家、老师给我以指正,以利我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渐进步。

高中语文新课标读后感(大全) 论文资料 第1张
高中语文新课标读后感(大全).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高中语文新课标读后感(大全) 论文资料 第2张 高中语文新课标读后感(大全) 论文资料 第2张 高中语文新课标读后感(大全) 论文资料 第2张 高中语文新课标读后感(大全) 论文资料 第2张 高中语文新课标读后感(大全) 论文资料 第2张
高中语文新课标读后感(大全) 论文资料 第7张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