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lesson22教学设计(集锦)

lesson22教学设计(集锦)

lesson22教学设计第一篇:1esson22教学设计15 说x22屏x22 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2.把握本文说明方法的运用,体会其作用。 3.品味。

lesson22教学设计

第一篇:1esson22教学设计

15 说x22屏x22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2.把握本文说明方法的运用,体会其作用。 3.品味文章诗情画意的说明语言。

2.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文章诗情画意的说明语言。 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屏风,一个富有诗意的名词,它集实用与装饰功能于一身。虽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多见,但它独有的魅力仍能牵动我们的情思。今天,让我们与陈从周先生一道去《说“屏”》。

一、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i) 伧俗(cāng) 休憩(qì) 韶光(sháo) 忒(tuī) 帷幕(wé2.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 伧俗:粗俗鄙陋。 得体:恰当,恰如其分。 3.作者链接 陈从周(1918—2000),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主要著述有《苏州园林》《扬州园林》《园林谈丛》《说园》《绍兴石桥》《春苔集》《书带集》《帘青集》《山湖处处》等。

二、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一)整体感知

1.欣赏各类屏风图片,说说你对屏风的印象。

【交流点拨】屏风是中国古代居室内重要的家具、装饰品,其形制、图案及文字均包含有大量的文化信息,既能表现文人雅士的高雅情趣,也包含了人们祈福迎祥的深刻内涵。各式各样的屏风,还凝聚着手工艺人富于创意的智慧和巧夺天工的技术。

2.用文中的原话给“屏”下一个定义。

【交流点拨】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3.文中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 【交流点拨】①屏风的作用:遮挡视线;起分隔作用;艺术点缀;挡风。

②屏风的分类: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③屏风的设置: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

4.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呢?请找出具体句子。

【交流点拨】受古诗词及古画的影响,小时候就对屏风产生喜爱、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感情加深。全文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觉得它实在微妙”。

(二)文本探究

1.文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试各举一例。 【交流点拨】①引用:“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文章多处引用古诗词,是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这和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中国传统器具是相称的。

②举例子:“在古时皇宫的宫廷中,屏就用的更普遍了。”

③分类别:“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2.第2段中写小时候躲在屏风后望客及古代男女隔屏相望,是为了说明什么?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交流点拨】是为了说明在室内外放置屏风的作用。这样写避免了乏味枯燥的介绍,使文章更生动有趣。

3.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为什么读来却充满着诗情画意,像是一篇散文?

【交流点拨】一方面是因为作者对屏非常的喜爱、赞赏,作者把这种感情寄托在字里行间,这在全文不少地方都有流露:“„屏‟,我们一般都称为„屏风‟,这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后来每次读到诗词中咏屏的佳句,见到古画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

另一方面是由于作者在文中引用了大量的诗句,不仅有助于说明屏的功用,突出了屏的艺术性,而且给文章增添了无尽的诗情画意。

(三)语言品味

1.文章引用了许多古诗词,请品味其诗意。 (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交流点拨】出自唐诗人杜牧《秋夕》一诗。全诗如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是一首描写封建帝王后宫宫女生活图景的诗。整首诗描绘出寂静凄清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痛苦。作者开篇的引用给我们营造俊逸清雅的艺术氛围,流露出自己对屏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2)“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交流点拨】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锦屏人”指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读“tuī”,“太”的意思。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

(3)“抱膝看屏山。”

【交流点拨】出于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临江仙”的词牌。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

【教师小结】多处引用古诗词,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这和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中国传统器具是相称的。

2.“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怎样理解句中的“闲滋味”和“文化休憩”?)

【交流点拨】这里的“闲滋味”是由“闲倚画屏”和“抱膝看屏山”两个诗句引出的。诗句中的“人”和“屏”都能勾起人们一种闲适的情怀。诗中人因倚画屏、看屏山而沉浸在一种美好闲适的意境中,而这样的诗句也能勾起读者如同诗中人那样的感受。所以这里称赞“屏”起了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

3.“……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置”能否换成“放”?“点缀”怎样理解?)

【交流点拨】这一句中的“置”是布置之意,是用心安放,若换上“放”字,则无此表达效果;“点缀”是加以衬托和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准确地说明了屏风在居室中的作用。

4.“聪明的建筑师、家具师们,以你们的智慧,必能有超越前人的创作。”(“必能”一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交流点拨】不能。“必能”表达了作者对“屏”这种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有着坚定的信心。若去掉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了。

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和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待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重新大放异彩。 课后习题

古诗词中,有许多诗句说到屏,你能找出来吗?

【交流】①南朝《闺怨篇》“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 ②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③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④李贺《洛妹真珠》“金鹅屏风蜀山梦,鸾裾凤带行烟重。” ⑤《屏风》“月风吹露屏外寒,城上乌啼楚女眠。”

板书

第二篇:22.《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A. 夜宿山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2、了解诗的内容,能说出从哪儿看出山寺很高。

3、学会4个生字,3个认读字。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带大家走进一段录像。(出示课件1:悬空寺的视频)你都看到了什么?你能看出这是建在什么地方的楼吗?

2、这座楼就是山西悬空寺的藏经楼,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在这儿游玩,写下了一首诗:夜宿山寺。(板书课题)看老师怎么写“宿”和“寺”字。(齐读课题)

3、你在哪儿见过“宿”这个字?“寺”字你是怎么记住它的?需要注意的是什么?

4、(再读课题)你从课题中明白了什么?(作者晚上住在山上的寺庙里。) 想象一下,白天人们到庙里参拜、进香,乱糟糟的,晚上的寺庙呢?(安静)我们应该怎么读?(轻柔、缓慢)(再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

1、师:听老师读一遍课文,想想你听懂了什么?(师范读)

2、自己读一遍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再读古诗,圈出生字,同桌互相读一读。

4、师:老师和大家一起读读这首诗,好吗?老师读前两个字,同学们读后面三个字。(师生共读)

5、我们交换角色,你们读前两个字,老师读后面三个字。

6、自己练读,然后齐读,最后请个别孩子读。

三、品读古诗:

1、自己读,看看能读懂多少。不懂的地方可以结合书上的插图认真思考,还可以求助同桌同学,实在不懂的一会儿我们一起交流。

2、有什么问题需要老师和同学帮忙的吗?(危楼 高百尺 星辰 高声 恐 惊 天上人)

3、(出示课件2“危楼”)齐读,并用“危”组词。问:(看图)是一座什么样的楼?(很高)从哪儿能看出它很高?(楼周围云雾缭绕,直冲云霄;楼上的人很渺小。)(平地而起的大楼看起来已经很高了,何况这是一座建在山上的楼,就更高了。)板书:楼高

齐读“危楼高百尺”,体会这一行诗还有哪儿表现了楼很高。(高百尺。真的有一百尺吗?这是李白在夸楼高。李白是一个想象力非常丰富的人,对自己的所见所闻喜欢用夸张的方法。比如他在赞美庐山瀑布时,曾留下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出示课件: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佳句。在他的眼中庐山瀑布有三千尺高,可以想见他性格中的大气和豪爽。)

如果你是李白,看到寺庙的这座高楼这么高,你会是一种什么感情?(学生练读、指读。)师:我听出来了,你重读了“危”字,为什么这么读?(危高)

这首诗第一个字就是“危”字,和后面的“高”字巧妙结合,看来这座楼真是高耸入云,气势雄伟。

4、还有哪行诗句让你感觉到这座楼很高?(手可摘星辰)

“摘”这个字我们认识吗?谁能给它组个词?(摘抄、采摘、摘葡萄……)你是怎么记住它的?(强调右半边的“古”字)

读一读,说说你是用什么样的感情读的?(轻松、高兴)为什么感觉轻松?(因为一伸手好像就可以把星星摘下来,说明楼太高了,离天很近。)

(播放视频)现在我们和李白一起登上了这座山上的一座高楼上,抬头看,你看到了什么?(繁星点点,一轮明月……)星星离我们那么近,近在咫尺,似乎我们一伸手可以摘到星星。多美的夜空呀!多么高耸入云的高楼呀!读出李白此时的心情吧!

再读“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这句诗。(齐读、指读)

5、在一个繁星点点的夜晚,站在高耸入云的楼上,李白说“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惊的写法,组词)自己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李白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站在楼上大声说话,真的会惊动了天上的仙人吗?(前面我们说过了寺庙的夜很宁静,万籁俱寂,楼很高距离天空很近,所以怕大声说话会打破这夜的宁静,惊动天上的仙人。)板书:夜静

那我们应该怎么读?(声音小一点。)

6、山中宁静的夜色,让人的心也如此沉静,让我们齐读“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一句。

三、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危楼高百尺:这座高高的寺庙高不可测。 手可摘星辰:伸出手去就可以摘到天上的星星。 不敢高声语:在这里不敢大声说话。 恐惊天上人:害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四、指导朗读

(1)结合电脑欣赏当时的意境,听配乐朗读。(听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竞赛,而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5)配乐范读古诗,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如果你是李白,此时是什么心情? (6)体会诗中出现的两个“高”字,结合诗句内容谈出自己的感受。

(“危楼高百尺”中的“高”是形象的描绘了寺庙的高耸入天,伸手即可摘到星星的景象,以此说明这座寺的高度;“不敢高声语”描写诗人说话时声音的大小,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这两个字用得巧妙。)

五、 背诵古诗:

1、(看课件图1)背诵这首古诗。

2、回家我们可以把这首诗背给爸爸妈妈听。谁想背给爸爸听,老师来当爸爸。想想怎么说?(师生表演)重点抓住“危楼”和“一百尺”巩固诗意。

3、如果我是妈妈,让你说说这幅图,你会说吗?(夜深了,李白登上寺庙里的一座高楼,看到湛蓝的天空中繁星点点。他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六、拓展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夜宿山寺》这首诗。谁能说一说,我们是怎么学会这首诗的?(反复诵读、背诵,结合插图想象,求助老师和同学,预习查字典了解字词意思……)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方法。

(出示课件《独坐敬亭山》)指导孩子用所学的方法大致了解诗意。

同学们,希望大家课后搜集一两首李白写的其他古诗记在本上,并用今天学到的这些方法来学习。好老师好童学原创制作,更多视频课件教案请加微信免费领取:haolaoshihaotongxue8

七、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找一找李白其它的诗,读一读。

八、板书设计: 夜宿山寺 夜静 星朗、 山高 楼危

B. 敕勒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粗犷古朴的意境,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感受草原的美丽。

3、感受中华经典诗词的魅力,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与传承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

教学难点: 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意境,感受草原的美丽。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丰富认知

1、师:这节课,老师将带着同学们一道去领略大草原的美丽风光,请看大屏幕——

2、出示PPT1:看!草原的天空,蓝得如此纯净;地上的牧草,长得如此丰茂! PPT2:这一碧千里的草原啊,看一眼,就会让人心醉神迷! PPT3:看这些小丘(用教鞭指示),它们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PPT4:看这些在草原上纵马飞奔的牧民们,他们的生活是多么快乐而美好!

3、(出示PPT5)看了这些草原风光图,请你说说草原给你留下的印象好吗?指名说。

4、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经去过草原,并且对草原的美景作了生动的描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舍先生是怎么说的——(出示PPT6,师配乐朗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5、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美吗?为了表现草原的美。老舍先生这段话共用了200多个汉字。然而,早在15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仅仅用了27个汉字、短短的一首诗歌,就把草原的美表现出来了。你们知道是哪首诗歌吗?

6、指名说、背。

师:对!正是我们早已熟悉的那首(指板书)——《敕勒歌》(课前用黑纸覆盖)

二、练习朗读,读出韵味

1、(出示PPT7)听师范读《敕勒歌》(配乐)

2、学生跟师练习朗读《敕勒歌》,要求注意速度、重音和停顿,读出诗歌的味道。

3、四人小组内合作读古诗。 合作要求:

①按组号顺序依次读古诗,别人读时要认真听。 ②读完后选出读得好的同学作为本组代表参加朗读展示。

4、请各组代表上台诵读古诗,强调只请前五名,要求各组代表争取机会,踊跃上台。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境

1、师:大家的诗歌读得真好,可我想问一句:读懂了吗?“敕勒”是什么意思?“敕勒”是我国古代一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它后来与另一个少数民族鲜卑族融合到了一起。这首敕勒歌,最早是以鲜卑语在牧民中间传唱,后来才被翻译成汉语并广为流传。这样一首只有27个汉字的诗歌为什么流传了1500多年仍然具有如此强盛的生命力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去弄清其中的原因。让我们先来看看诗歌的第1句——

2、出示PPT8,请一名男生读——

3、师:(出示PPT9)在词典上,“川”字有三种解释,请你判断一下,“敕勒川”的“川”应当选择第几种解释?(请用手势回答)

4、是的,“川”在此处指辽阔无边的草原,那么“阴山”指什么,你想起了哪句诗歌?诗句“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阴山”与此处的“阴山”指的是同一座山。这座山在今天内蒙古的中部,自西向东绵延数百里。读着这句诗,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指名说。

5、一句“敕勒川,阴山下”,不仅交代了敕勒族人生活的地点,而且描绘出了一望无际的草原,连绵起伏的群山,给人以无限辽阔(板书:连阔)、无比雄伟(板书:“雄伟)的印象。请你读,读出这种辽阔雄伟的气势来——(指名读)

6、很好,让我们来看看诗歌的第2句,请一名女生来读——

7、要读懂这句诗,先要了解“穹庐”是什么,看(出示PPT10),“穹庐”就是这些白色的、供敕勒族人生活的毡帐,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蒙古包。请你想想看,“天似穹庐”,是说天空像什么?到底像不像呢?让我们闭上眼睛来想象一下。

师描述:现在,你来到了辽阔无边的草原中央,抬头往上看,湛蓝的天空是那么高,那么远;再往前看,一直努力向前看得更远些,远处的草原与天空仿佛连在了一起;然后,你向左看、向右看,转过身向后看,天空和草原的界线全都看不清了。这时,你感觉天空真像——(一顶巨大的蒙古包)把整个草原给——(罩住了、盖住了)。

8、请睁开眼睛——“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景象你看见了吗?可你知道为什么在敕勒族人的眼里,他们觉得天空像自己生活的蒙古包,也就是像他们的家呢,这说明天空、草原在他们的眼里就是他们的——(家)

9、家在我们的心中,永远是我们最感温馨和亲切的地方,所以,“天似穹庐”这个比喻,既写出了草原的空旷与辽阔,也表达出敕勒族人对于草原的喜爱之情。请大家跟我一起,读出这种喜爱来。跟师读——(男生读、女生读)

10、让我们怀着这种喜爱之情,看看诗歌的最后一句,看草原上更加令人喜爱的是什么。

11、(出示PPT11)齐读,——风吹草低,现出了什么?(牛羊),现出的仅仅是牛羊吗?只是牛羊吗?

“天苍苍”,”苍”是什么颜色?(湛蓝的颜色);“野茫茫”,“茫茫”是什么意思?“茫茫”是说,草原和天空的界线看不清楚。我们看,天空,一片湛蓝;草原,一碧千里,但仅仅蓝、绿两色,是不是有些单调呢?(板书:单调)然而,风吹过,草低伏下去,现出了成群的牛羊。黄的牛,白的羊,这儿一群,那儿一群,有牛羊的地方,就会有什么人?是啊,还有穿着各色服装的牧民。风吹草低,这一现啊,不仅现出了牛羊,还现出了草原丰富的色彩(板书:→丰富)。请你再想想,除了现出草原丰富的色彩,还现出了什么?

12、草原里,只看到茫茫一片绿色时,画面是静止(板书:静止)的,而这风一吹,草一低,(手势演示)现出了悠闲地吃着草的牛羊,骑着马缓缓移动的牧民,草原,顿时充满生机与活力。风吹草低,这一现啊,不仅现出了牛羊,还现出了草原的灵动(板书:→灵动)。色彩的丰富,画面的灵动,使敕勒川变得更加美丽(板书:美丽)。

13、为什么只有当风吹过,草低伏,才能现出成群的牛羊呢?这说明草长得怎样?牧草长得如此茂盛,牛羊一定长得十分的——(肥壮),牛羊长得如此肥壮,就现出了牧民生活的——(富足)。所以,风吹草低,这一现啊,不仅现出了牛羊,还现出了草原的富饶。(板书:富饶)

14、小结:学到这里,相信草原的辽阔雄伟、富饶美丽,已经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敕勒族人民为什么把他们生活的草原写得这么美?他们赞美草原是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呢?(板书:热爱家乡)

过渡:(指板书)正因为这首诗歌不仅写出了草原的辽阔雄伟、美丽富饶,而且表达了敕勒族人民热爱家乡的感情。整首诗中画面有静有动,色彩富于变化,仅用27个字,传达了如此丰富的内容,这正是这首诗流传了1500多年仍然具有强盛的生命力的原因。直到今天,还没有哪一首描写草原的诗歌,能够超过它。无论哪个人,也包括我们,只要有机会来到草原,心中涌起的一定是这首诗,口中念出的也一定是这首诗。让我们一起,再来美美地读读这首诗吧!(出示PPT12,生齐读——敕勒川……)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听着你们清脆、明亮、甜美的读书声,我终于明白:这么美的文字,之所以能够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是因为有一代代的少年儿童,一直都在学习它。我们可以想象,这首诗歌诞生后——

300多年过去了,少年时代的李白,和唐朝的孩子们一起,用清脆的声音读着——(生齐读——敕勒川……)

又是300多年过去了,少年时代的司马光,和宋朝的孩子们一起,用明亮的声音读着——(生齐读——敕勒川……)

时间如流水,转眼又过去了600多年,少年时代的纳兰性德,与清朝的孩子们一起,用甜美的声音读着——(生齐读——敕勒川……)

2、像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诗词作品,就叫作——经典(板书:经典),像《敕勒歌》、《乌衣巷》、《望天门山》、《长相思》这样一篇篇经典诗词,像《论语》、《大学》、《中庸》、《红楼梦》、《西游记》这样一部部经典著作,就构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板书:文化)。作为一个中华民族的少年儿童,作为新生的一代,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所以——

今天,我们要读——(生齐读——敕勒川……)

将来,我们的子子孙孙仍要读——(生齐读——敕勒川……)

3、我相信,只要这种清脆的读书声永不停息,中华民族文化的薪火就会代代相传,中华民族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孩子们,传承文化,我们任重而道远!

下课! 板书设计: 敕勒歌

经典辽阔雄伟单调→丰富 热爱家乡 文化富饶美丽静止→灵动

第三篇:22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22《海底世界》第二课时

启东市南苑小学 丁翠红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并使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了解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海底世界的兴趣。

2.知识能力方面: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使用相关教学软件,让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培养他们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扩展视野的能力。

(3)能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有一定的口头表述能力,能用流畅、较严密的语言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海底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特点是教学的重点。

2.难点是体会作者把海底动物种类多、活动有趣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在你印象中大海是什么样的?

2.大海是个美丽而又神奇的世界,风平浪静时——(出示图片)你感觉它像什么?(温柔的母亲、温顺的小兔)

波涛汹涌时——(出示相关图片)你又感觉它像什么?(暴怒的狮子、发疯的恶魔) 浩瀚无边的大海是令人向往的世界,那深不可测的海底又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说说海底世界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2.出示: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齐读)

3,那么海底世界到底奇异在哪儿呢?请同学们再去认真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三、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细细体会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读后交流:

(1 )走向大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怎样的海面?(出示海面波涛图)让你想到了哪个

成语?

(出示:波涛汹涌)透过这个词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能读好这个词吗?再读,齐读

词语,把海浪读得更大一点。

(2)师解说:平静的大海无风也会三尺浪,海面上要是刮起大风,就会卷起滔天巨浪(演

示动态海浪)看着这样的情景让你想起了哪些词?把我们整理的几个成语一起来读一

读。

出示:惊涛拍岸 波浪滔天 惊涛骇浪 滔天巨浪

(3)可是海面上风浪再大却也只能影响到海面以下几十米深,你们知道大海有多深?

大海是深不可测的,即使把世界上高达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填进去,也会被海水完全

淹没。所以——(引读)出示句子:当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时候,海底——(引读)依然

是宁静的。依然是什么意思呢?(仍然、依旧、仍旧)

让我们读得更宁静些!(齐读)、

(4)那宁静的海底是否一点儿声音也没有呢?可为什么我们听不到呢?怎么才能听到

呢?(要用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下面就让我们戴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静静地到海底

去听一听。(听录音)

你听到了什么?出示句子:有的像蜜蜂„„有的像人在打呼噜„„

A.原来海底有这么多奇妙的声音呀!咱们来读一读。

★比较:下面请同学们看看这句话和书中的有什么不同?

出示:有的嗡嗡,有的啾啾,有的汪汪,有的在打鼾„„

①你们觉得哪一句更好一些?(书中那句好,因为把海底的动物发出的声音用我们比较

熟悉的陆地上的小动物的叫声来比较,听起来很亲切,很熟悉,也更有趣。)

②那你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读出这些声音的有趣。(指导朗读)指读两名学生,老

师和学生对他们的朗读进行适当的评价,最后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B.海底除了这些声音还有其他的声音吗?

C.你是怎么知道的?

(书上用了一个省略号,就表示还有很多。)

(5)同学们读书真仔细,连标点符号都注意到了。除了书中提到的声音,其它动物还

会发出些什么声音?请你也用书上的这种方式来说,好吗?

(6)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这些声音都要借助水中听音器才能听到,因为这些声音都

怎么样呀?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说明的?

(7)出示“窃窃私语”并理解。你在什么时候听到过“窃窃私语”?老师现在想看看

什么样才算是“窃窃私语”,你们能表演一下吗?

(海底的动物发出的声音很小,就像刚刚你们说悄悄话一样。)

(8)指导朗读。谁来读读这段话(有的像蜜蜂„„有的像人在打呼噜„„)(学生评价,

相机指导朗读。)

(9)海底动物做不同的事情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所以(引读)——(出示句子)“当它

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警报。”

(10)想象说话:

出示句式)当吃东西时,也许会说;

当行进时,也许会说;

当遇到危险时,也许会说。

★ 海底世界真有趣呀,这么多有趣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真像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板

书:声音多趣)

四、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了解动物的活动方式

1.那么海底的动物又是怎样活动的呢?

让我们顺着窃窃私语声,向他们靠近吧。

2.自己快速读读第三自然段。找找文中主要介绍了哪些动物。

3.文中主要介绍了哪些动物?你对什么最感兴趣?理由呢?

引导学生交流时抓住:

▲ 海参的“慢”:

a .一生读句子,再交流为什么感兴趣。(因为慢)你从哪里感觉到它慢?(出示句子:

海参„„)师引:一个小时有多长?我们一节课四十分钟,就算加上下课时间也不到一

个小时,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海参只前进了——四米。四米有多长,就是从黑板这一头

到那一头,海参行进得可真——(慢)。

b.谁愿意读读这句话。听了他的朗读,你感觉到海参爬行得很慢了吗?(学生评读,

指导朗读)

c.再追问:海参为什么走得这么慢?

(这是与它的活动方式有关,原来它没有四肢,是靠肌肉(引)——伸缩爬行。(观看

录像)【师解说:瞧,这就是海参,多么像一位老人在慢慢地散步呀!】d.再次指导朗读这句话:看了海参活动的画面,相信大家朗读这句话时会读得更好。

e。你知道在陆地上也有这种靠肌肉伸缩爬行的动物吗?——比如蚯蚓、蜗牛、蚕、毛

毛虫等。

▲梭子鱼的“快”:一生读相关句子,再交流。哪些词语让你感觉到梭子鱼行进得很快。

(几十千米、比普通火车还要快)是呀,尤其当它要追赶其它动物时甚至比火车还快呢。

谁来读。

听了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了梭子鱼的快了吗?那你来读。

▲乌贼和章鱼的“退”:指名讲。有谁知道乌贼和章鱼是怎样保护自己的呢?

我们一起来画一画章鱼的逃跑示意图,好吗?(画面演示)

师解说:章鱼在海里正悠闲地玩耍,碰到了危险物,就突然向前方喷出墨汁,一溜烟地

逃走了。指导朗读句子。(读出有趣)

▲ 贝类的“巴”:

a.贝类巴在哪儿?要是咱们换个词怎么说?船到哪儿他们就跟到哪儿,做着(引读)

——免费的长途旅行。

b.从“免费”两字可以看出贝类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贝类真是又懒又聪明)

c.咱们一起读读这句话,感受一下贝类的可爱。

▲ 想看看深水鱼吗?我们再一次到海底去瞧瞧。看的时候,要注意那些光点,发挥你

们的想象,那些光点像什么?(看录像,随时定格。)

(出示句式:还有些深水鱼,它们自身就有发光器官,游动起来像闪烁的星星,

像,还像。【夜明珠、丝带、闪烁的灯、发光的水晶、

萤火虫、露珠、钻石】

4.海底的动物的活动方式真是奇妙呀,正是他们让宁静的海底世界充满了活力。板书:

活动各异

五、总结延伸

1.读到这儿,你觉得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

2.是呀,(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海底是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是一个神秘的世界,更是

一个令人向往的世界。

3.在我们心里,海底世界就像一首优美的诗,更像一幅美丽的画,出示小诗:

海底是首诗,你看,你听,慢吞吞的海参,蜜蜂的嗡嗡,,,,那是海底动物,那是大自然用彩笔描绘的神奇。共同谱写的快乐乐章。啊!海底真是一个谜,海底是幅画,等待聪明的你来探索未知的奥秘!

a.学习了课文,相信同学们对景色奇异的海底世界有了更深的了解,你能把这首小诗

填完整吗?同桌试着说说看。

b.伴随着动听的音乐,谁来倾诉一下你心中的小诗?(集体交流)

六、教师总结

1.海底是首诗,是幅画,更是个奥秘,同学们读了这首诗,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大海说些什么吗?或者有什么奇妙的想法?

{只要大家珍惜眼前的一切,奋发努力,将来你们一定会美梦成真。}

2.其实,海底世界不但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完成板书}

下堂课我们再来一起学习。

3.最后,让我们在海底世界那奇异的风光中结束这次海底世界之旅。

板书设计:海底世界

声音多趣活动各异

第四篇:05-22《设计花瓶》教学设计

第22课 设计花瓶

【教材分析】

本课是3D建模单元第4课,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通过绘制一个图形再直接拉动的方法建一个立体的模型。本课介绍了拉动中的“旋转”操作,通过绘制一个图形的半剖面再通过拉动中的“旋转”操作建一个模型。相对于直接拉动,通过“旋转”操作可以建出更多的造型。本课通过建一个花瓶的模型——先绘制花瓶的半剖面,再使用拉动中的“旋转”工具进行完全拉动,最后使用“壳体”工具进行去壳,学习使用拉动旋转的方法。使用“表面曲线”工具在花瓶的表面上绘制花朵形状进行拉动,装饰花瓶的表面。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体验了3D建模,能够通过直接拉升得到三维模型,感受到了建模软件的“神奇”,也产生了更多的学习需求。本节课将通过拉升旋转的方式设计更多的造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目标与要求】

1. 学会拉动旋转和表面曲线工具的使用方法。

2. 在设计花瓶模型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切身感受3D建模的神奇之处,激发探究学习的兴趣。

3. 能够运用拉动中的旋转工具建立更多其他造型的花瓶模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运用拉动中的旋转工具建模。 【教学准备】

学生机房、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演示法、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自主探究完成学习目标。【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出示花瓶的图片

师:这是什么?同学们知道花瓶模型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吗?能够使用直接拉动的方法制作出来吗?

师生互动讨论。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使用拉动中的旋转工具建花瓶的模型。 (板书:第22课 设计花瓶)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学生上节课的作品,给学生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也同时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在展示后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揭示课题。

二、新授

1. 绘制花瓶的半剖面

师:请学生参照书本,使用直线和样条曲线绘制花瓶的半剖面。要求:上直线长50 mm,高180 mm,下直线长30 mm。

学生操作。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看书按照要求完成半剖面的绘制,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 旋转出花瓶 演示旋转出花瓶。

总结板书旋转操作的步骤:(1)单击选中旋转轴,(2)单击选中旋转面,(3)完全拉动。

提示学生在教师演示的过程中仔细观察,思考选中后,轴、面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操作。

师:如何能让花瓶的剖面旋转60度、100度、270度?请小组开展合作探究。 小组进行汇报。

【设计意图】拉动中旋转工具的使用是一个组合操作,老师在演示的过程中适时地提醒学生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3. 绘制立体花朵

师:如何装饰花瓶呢?可以在花瓶表面进行绘画。 师演示使用样条曲线工具画出花朵。

提示学生绘制花朵时线条不能相交或者重合。 学生操作。

师:请学生尝试拉动花朵图形。 学生尝试操作,师生互动讨论。

师适时提示学生图形上出现点阵时,会与周围其他的面形成关联,不能单独操作。需要将该图形选项设置为“无”。

学生操作。

师展示并评价学生作品。 布置学生完成“实践园”。

【设计意图】通过绘制立体花朵,让学生了解在立体模型上进行绘制图形并进行拉动的方法。

三、总结

1. 总结

思考:用旋转中的拉伸工具还可以做出什么模型呢? 2. 拓展

小小设计师竞赛:设计创意花瓶。 师展示并进行评价。

【教案设计:徐婷(南京市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

第五篇:22《猴子种果树》教学设计

苏教版国标本教材小学语文二下22课《猴子种果树》教学设计

备课者:长安镇中心小学

夏勤祥

教材分析:

《猴子种果树》是一篇寓意深刻、发人深省的童话故事。写一只猴子因为没有耐心不断改种果树,最终一事无成。整篇课文围绕猴子种果树展开情节,先写猴子怎样种果树,再写猴子种果树的结果,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课文情节曲折,语言生动,极富儿童情趣,适合儿童诵读、表演,从中理解深刻的道理。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寓意。明白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寓意。明白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多音字“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初步感知猴子什么树也没种成的原因。 教学重点:

1.会读生字词,重点指导书写“种、浇、施、肥”。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初步感知猴子什么树也没种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只爱吃水果的猴子,你能把它的名字读准吗?(出示:猴子)(指名读,齐读)

1 2.我们把它的名字写到白板上好吗?会学习的小朋友啊,会在老师的身后举起小手和老师一起写。“猴”,反犬旁,中间是一个单人,右边最后一笔是——捺。横勾,竖勾,横。(板书完猴子,全班齐读——猴子)

3.这只小猴子天天都想吃到水果,于是它决定——(贴种果树)。

4.(出示种)“种”字是本课的一个生字,“禾”字旁,我们在“识字3”当中就学到“禾”字旁和什么有关系?(庄稼、植物)

5.指导书写“种”。我们一起来写——“禾”字旁,“禾”字旁的最后一笔是——点。右边是——中。

6.“种”是个多音字,它还有一个读音是——“zhǒng”,种子。

7.表示动作的时候要读成“zhòng”,请大家一起读——猴子种果树,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22课。(出示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学习巩固生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扫除学生阅读路上的"拦路虎",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二、自读课文,音准句顺。

1.猴子到底种了哪些果树呢?结果怎样?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生自由读文)

2.检查生字词情况 (1)出示词语:

猴子 改种

浇水

施肥

耐心

拔掉

耐心

成活

喜鹊

等不及

不着急

桃三樱四 (2)指名读。 (2)齐读。

(3)去拼音开火车读,齐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

4.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5.读了这篇课文,谁能告诉老师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出示填空:猴子种果树时,先种(

),听了(

)的话,改种(

),接着听了(

)的话,改种(

),又听了(

)的话,改种(

),最后(

)。

【自由读文,在边读边想中学生自然而然地理清了文章的层次,整体把握了文章内容。 】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并随文识字。

过渡:猴子忙忙碌碌,却什么也没有留下。这是怎么回事啊?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猴子种梨树的情景吧!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然后指名读。

2.(出示种果树图)看,猴子正在给小树苗——浇水?(出示:浇水) 3.解析:“浇”是个生字,

2 (1)指名读、齐读(2)识记字形(3)指导书写 (4)认识、区分形近字,用形近字填儿歌。

①换个偏旁你还能想到哪些字呢?(烧、挠、晓、绕、饶)指名领读。 ②那谁能把这些字放到我们这首小儿歌自己读一读?

出示儿歌:用火(烧),用水(浇),换上提手(挠)一(挠),左边绞丝弯弯(绕),丰衣足食很富(饶)。

③小结,齐读。汉字多有趣呀,认偏旁我们就知道它的意思了。让我们一起拍着小手把这首儿歌再读一遍。(生拍手读儿歌。)

4.除了浇水它还要做什么?(出示:施肥) (1)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识记字形

(3)指导写好“施肥” (4)学生练写,师生评价。

【随文识字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这一环节教学中,学生边读边学,通过编儿歌的方式记住了文中的生字。】

5.师引读:(出示)猴子很想吃水果,于是它就种了一棵梨树苗,天天(

)、(

),等着将来吃(

)。

6.你从那个词感受到了猴子什么样的心情?(天天浇水、施肥)(急切的心情) 7.想一想:猴子一边浇水,一边会对梨树苗说什么?

说话练习:猴子一边浇水,一边对梨树苗说:“

。”

8.让我们一起来做这只心急的小猴子吧。(练读、指读、评读、齐读)

9.小结:猴子最后有没有吃到自己种的果子呢?咱们下一节课再往下学习这个故事。现在咱们先来写写字吧。

四、指导生字。

1.出示生字:改、耐、拔、喜、想。 2.说一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这些字? 3.教师范写指导,学生描红。 4.学生练习写字。

五、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各组一个词。

【抓住“天天浇水、施肥”一词,让学生对猴子初步评价,相机指导朗读,感受小猴的心急,为下文的学习作好铺垫。简洁而具有感染力的语言描述,顺其自然的朗读,准确到位的互动,入情入境的想象说话,为学生理解课文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3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明白猴子什么树也没种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懂得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2.词语大家都认识了吗?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出示:梨树 杏树 桃树 樱桃树

(相机给大家说一个词语:树木。让学生分辨它们是否属于一类。经分辨它们不是一类,树木包含的范围较广。)

出示:乌鸦 喜鹊 杜鹃

(师再说一个词语:山羊,学生说这不是一类的。) 出示:哇哇 喳喳 咕咕

(再让生说几个象声词。) 出示:梨五杏四 杏四桃三 桃三樱二 樱桃好吃树难栽

(这些词语用书中的一个词语来说就是“农谚”。相机说几个农谚:冬雪是麦被,春雪是麦鬼。 麦盖三场被,枕着馒头睡。)

3.出示填空:

这只猴子种了

次树,先后种了

树、

树、

树、

树,结果

二、精读课文,汇报交流

过渡:为什么这只猴子什么树也没有种成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找找原因。

1.生默读课文,师行间巡视指导。

2.同学们都读完了,想一想,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猴子最终什么树也没种成呢? 小结板书:没有主见(视交流情况而定)

过渡:同学们,从第一自然段小猴种梨树的情形看,应该可以吃到梨子的,可是故事结果却是(出示:猴子什么树也没种成)

3.刚才同学们都提到,这跟三只鸟有关,是哪三只鸟啊?(乌鸦、喜鹊、杜鹃) 4.就让我们先来看一看乌鸦对猴子的劝告吧。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第2.3自然段,用横线划出乌鸦说的话,用波浪线划出猴子的想法。(生边读边画)

5.一只乌鸦飞来了,他是怎么说的呢?(出示:乌鸦说的话。)

这段话中乌鸦一见猴子就问:你怎么种梨树呢?那么猴子就要想了,为什么不能种梨树呢?乌鸦告诉它什么?

(1)乌鸦说的这句农谚“梨五杏四”是什么意思?(点击:梨五杏四)

4 你能用文中的话说说吗?知道什么是农谚吗?

农民伯伯总结出梨树要几年结果?杏树要几年结果?这就是——梨五杏四 这就是农谚,农民伯伯总结出来的植物的生长规律就叫做“农谚”。 再读这个词——梨五杏四。

(2)最后乌鸦还问它个什么的问题?(指名读)(相机理解词语:耐心。)

(3)五年啊,这么长的时间才能吃到果子,你能等得及吗?等多久都不怕吗?乌鸦就是对猴子的耐心产生了怀疑,有点替他担心。你能读出乌鸦说话时的这种语气吗?

6.听了乌鸦的话,猴子是怎么想的?读读你找到的句子。(出示猴子的话) (1)指名读。

(2)从这位同学的朗读中,你听出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板书:没耐心)

(3)让我们一起读好这只没有耐心的猴子想的话。

7.多可惜啊,梨树都已经成活了,可是猴子听了乌鸦的话就改变了主意,他是怎么做的?(拔掉了梨树,改种了杏树)

(1)它把梨树就这样拔掉了,这个“拔”字你也能读准吗?(指名读、齐读。) (2)拔树要用手,所以是提手旁。你能用动作表示一下对“拔”的理解吗? (3)猴子拔掉了梨树,改种了杏树。“改”也是个生字,读好它。

8.猴子改种了杏树,总该吃到杏子了吧?后来谁又来了?又说了什么,也让猴子改变了主意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4—8自然段。

(1)生默读课文,师行间巡视指导。 (2)读了这段话,你能完成填空吗? 出示填空:

听了(

)说的农谚(

),猴子知道(

)结果的时间比(

)结果的时间长,于是就拔掉(

),改种(

)。

(3)乌鸦一说,猴子就改变了想法,那他听了喜鹊、杜鹃的话后,又是怎么想的呢? 出示猴子想的三句话:

“对,五年太长,我可等不及。” “对,四年太长,我也等不及。” “对,三年也太长,我还是等不及。”

(4)仔细读读,看看这三句话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读出猴子的心情有变化吗? 你能读出这样的语气来吗?

(6)刚才同学们读乌鸦和猴子的对话读得很好,相信下面的对话也能读好,请你和自己的同桌分角色读一读4—7自然段。

9.然而,樱桃好吃树难栽,一连几年,都没有成活。正是因为猴子没有耐心,没有主见,所以它——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5 (5)猴子的心情一次比一次急切,一听别人的话就改变主意,这真是——太没主见了。

就这样,这只猴子什么树也没有种成。

10.这只猴子最后什么都没有种成,真是一只既没耐心又没主见的猴子(师指板书)。

三、拓展延伸

1.小朋友,如果你是这只猴子, 你会种哪些棵树?(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侧面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耐心)

2.学了这篇课文, 你现在最想干什么?(表演) (1)小组之间练一 练,可以加动作、神情等。

(2)愿意展示的小组,上台表演。(其他同学做评委,选最佳表演奖、最佳创艺奖等) (3)表演。

(4)学生评价。

3.同学们, 猴哥到头来,什么树也没有种成,那么你想对它说什么呢?(把表演猴子的同学留在台上)

4.猴哥听了这么多好伙伴的话,你今后会怎么做呢?

5.知错就改,仍然是只好猴子,相信你今后一定能够吃到自己种的果子的。

四、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希望每位小朋友今后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耐心,有主见,争取把事情做成功,要半途而废。

五、课后作业 :

1.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完成《同步练习》。

板书设计:

22.

猴子种果树

乌鸦

梨五杏四

拔 喜鹊

杏四桃三

拔 杜鹃

桃三樱二

没主见

没耐心

6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