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智障儿童个别教育计划(精选)

智障儿童个别教育计划(精选)

智障儿童个别教育计划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们也在不断的成长,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阶段性的目标与挑战,有必要学习书写计划,来帮助我们实现目标。那么如何写好计划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智障儿童个别教育计划》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第。

智障儿童个别教育计划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们也在不断的成长,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阶段性的目标与挑战,有必要学习书写计划,来帮助我们实现目标。那么如何写好计划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智障儿童个别教育计划》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智障儿童个别教育计划

对智障儿童开展个别化教学

智障儿童教育是特殊教育中较为复杂和难度较大的教育,由于智障儿童的发展差异较大,普通教育的班级授课制以及特殊教育中的分层教学远远不能满足中重度智障儿童的教育需要;我国现在的智障教育模式是以学科教学为主,对中、重度智障儿童而言现在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很不适应他们的发展。为了更好的开展智障儿童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对智障儿童进行个别化教学,根据智障儿童的不同情况,量体裁衣,制订切合不同学生实际的个别化教学方案,提高智障教育教学的效果。在积极探索和实施过程中笔者以为:

一、加强学习,树立现代智障儿童教育观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明确提出学校应全面推进个别化教育,为每个智力残疾学生制订和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应将课堂教学与个别教育训练相结合,针对学生的个体需要安排一定时间的个别训练,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补救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1994年国际特殊教育大会上发表的《萨拉曼卡宣言》中指出:每一个儿童都有独一无二的特点、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教育体系的设计和教育方案的实施应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与需要的广泛差异。2000年,第19届国际听障人士教育会议暨第七届亚太地区聋教育会议宣言中也指出:我们极力提倡在主流学校、特殊学校或特教班,为听障人士提供合适的教育机会和辅导服务,以便适合学员的个别需要。由此可见,尊重、适应、满足每一个特殊儿童的需要是国际特殊教育界的共识。把个别教育计划深入地、全面地推开,必然会遇到一些阻力,主要教师的思想认识问题。因此在推行个别教育计划之前,我们首先组织教师学习个别教育计划的理论,让大家认识到个别教育计划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手段,而不是目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真正地促进智障学生的身心发展,提高特殊教育的效益。针对智障儿童的个别化教学不仅仅是智障儿童本身的个别差异所要求的,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学习,老师们明确实施个别教育的意义以及熟知个别教育计划制定的实施过程,端正自己的态度,树立现代智障儿童教育观。

二、研究学生,制定个别化教学计划

(一)个别计划的内容

制定个别化教学计划是实施个别化教学的基础,直接决定着个别化教学实施的效果。个别教学计划应包括如下基本内容

1、学生的基本状况,包括学生自然情况(姓名、性别、年龄、家庭状况及联系方式)、生理状况(智商、特殊的疾病,等);发展状况:这是对学生最有判断价值的资料,是学生基本情况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记忆、注意、思维、想象等能力情况)。

2、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主要指学生制定个别教育计划时身心方面所达到的实际水平,尤其是在学科方面的能力及成就水平。

3、长期教学目标和短期教学目标。长期目标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本学期应该达到的目标。短期目标是根据长期目标而制定的学生某一时间内或学习某个单元要达到的目标。

(二)实施个别化教学的主要原则

1、针对性原则

所谓针对性,就是我们在制定个别教学计划时,必需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制定个别计划。如有的智障儿童学习新的知识较快,但遗忘也很快;有的学生学习新知比较困难,但长时记忆较好,不容易遗忘。我们就要针对他们的心理特点制定计划,选择教学措施。

2、“最近发展区”原则

维果斯基主张教育应当定位于儿童现有心智发展状态的“最近发展区”。认为有待发展的处于未完成状态的心智才能最敏感的接受教育的影响。教育应当着眼于儿童“最近发展区”。根据这样的原则,我们应着眼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去制订目标,选择教学排列教学内容,避免目标和内容过高或过低,脱离学生的实际。

三、实施计划,提高个别化教学效果

课堂是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的主要阵地,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个别化教学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单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分类教学法、程序教学法、个别教学法等等。所谓单元教学法是指智障儿童的特殊教育,最终目的在增进生活适应能力,走向自主,课程内容及形式都以日常生活经验为核心,把生活环节分成不同的生活单元。注意加强科目的连贯性和学习意义,单元的核心主题可按智障儿童的兴趣、环境及根据其年龄发展需要而制订。

所谓活动教学法是凭着有系统、有目的计划多种实际参与的活动,让儿童直接吸收多重感官刺激,是帮助智障儿童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习《蔬菜》这一课时,老师课前准备好白菜、萝卜、西红柿等蔬菜,课堂教学中,通看摸一摸,尝一尝,说一说的活动,通过眼看,口偿,耳听,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学生获得了蔬菜的有关知识,知道这些常见的蔬菜是什么样子,吃它们的什么部位,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课外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可能更有灵活性、更有针对性、更能体现个别化教育计划的特点,因而教学效果也就可能更好。在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时,有些短期目标在课堂上的训练时间较少,训练不到位,这时就可以根据需要利用课外时间,适当地进行补救教学,以巩固课堂上未能达到意料效果的某项技能。

家庭中的父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智障儿也不例外。智障儿童感知缓慢,反应迟钝,接受能力低等,学得慢,忘得快,因此,特殊教育中的家庭教育训练是很重要的。学校对培养、训练中、重度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是相当重视的,像穿衣、刷牙、系鞋带等这些技能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所以在家庭训练中,加强一些生活能力的巩固练习,非常有利于该生对所学技能的熟练掌握,使其增强生活能力,得以快速适应社会生活。在学习生活的知识技能时,我们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告诉家长学生学习的内容并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如何对孩子进行复习指导,家校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科学评估,促进学生的个性和谐发展

个别化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渐进的过程,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经常性的评估,如单元评估、学期评估等,根据评估的结果及时修订目标和方案,以使个别化教学计划更加合理、更加科学。在我们的个别教学计划表中,短期目标、长期目标都留有评价的地方。我们的评价是教师自评与考核小组的的评价相结合,是对每一名学生逐一进行评价。考核小组成员有学校负责人、教导处人员、教师及家长代表。这样的评价是全面客观且有促进作用的。在评价中我们重点评价个别化教育计划是否准确反映了学生的实际需要;短期目标能否如期实现;教学策略和方法是否有效;学生在发展进程中是否有新的情况出现;教师在执行个别化教学计划过程中有无困难和建议等内容。个别化教学计划的评估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需与同级的学生作相互比较,只是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进度善。通过教师自评与考核小组的评价,教师能够正确认识到个别化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取得的成绩,并对计划作出相应的调整,让教师根据评估的结果不断修正,使个别化教育计划不断完善,提高个别化教学的效果。

对智障儿童开展个别化教学是学生获得符合其发展需要的保证,是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学校的正确引导,需要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只要我们开展好个别化教学工作,就一定能促进智障学生更好的发展!

第二篇:对智障儿童的语言教育计划

一、提出问题

言语,是指人们在各种活动中运用语言的过程,是人的一种个人行为,它分为内部言语和外部言语。而语言是人类社会中形成的交际和人类思维的工具,是有一系列符号组成的表示事物和现象的系统。在智障儿童中,言语障碍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发音不准、吐字不清是智障儿童言语的明显特点。语文教学实践证明,智障儿童对那些相近的汉语拼音音素经常混淆,很难掌握。所以他们的语文教学中注重的就是识字和语言训练,从某种程度上说语言训练显得更重要。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中多是以说为主。

语言是人类交往的工具,但怎样让智障儿童理解抽象的语言符号,发准音、吐清字呢?

二、具体措施

1、拼音

拼音不仅是学生学习生字的工具,也是矫正智障学生言语障碍的工具。在语文教学中应将拼音、识字和语言训练结合起来。从最初的字、词、简单句过渡到常用句和使用句的训练,最后通过一些简单小故事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2、口型操

根据这些孩子发音困难的特点,我打算通过伸舌、卷舌、弹舌,发爆破音等口型操,训练学生舌头的灵活性和唇的闭合性。

教师要有针对性的激发智障儿童积极要求说话,看学生对什么方面有兴趣,在练习那个方面的内容时,就要求他多说多练。从发展的角度评价智障儿童的说话,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不能要求一致,让他就跟他自己来比较,比以前说话强了,就要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有还要多说话的愿望。及时纠正智障儿童语言中的缺陷,例如:口吃的儿童,应该告诉他们在说话前把要说的话想好,并且安静片刻,使情绪和肌肉放松等;大多数的智障儿童在说话的时候,语句不完整,往往没有主语跟随,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就要教师从自身做起,注意把话说完整,然后要求学生也要这样来做把话说完整,时间长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有突飞猛进的进步,但是,在训练的时候,教师要坚持持之以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进步更快。

总之,教师必须重视对智障儿童的语言缺陷进行矫正,智障儿童的语言缺陷多数都和他们的智力发展落后相联系,因此语言缺陷矫正训练要和智力开发、思维训练相结合,同时,我们还应该知道,入学的智障儿童大都已经超过了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语言缺陷矫正的难度比较大,我们要有耐心,不能急躁,以免“欲速则不达”,使智障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较好的恢复和发展。

第三篇:心智障碍儿童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订

一、关于个别化教学

(一)定义:个别化教学是一种以适应并发展学生的差异性和个别性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与设计。 更具 体的说,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需要、身体状况等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

和方案,采用不同的教学资源、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评价方法进行教学工作,从而使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

能得到适合的教育,取得尽可能大的进步。

(二)个别化教学的实施形式多种多样,但它们具有以下共同特征:

1、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要求的教学结果有明显而详尽的陈述。

2、对每个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如身心发展的现实状况、学业方面的饿所长所短等有详尽而全面的评价和描述。

3、教学内容和要求不统一。不同智力发展水平的学生或有不同的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教学内容或达

成不同的教学要求。

4、根据每个学生具体情况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材料和教学媒体,运用成功的教学经验。

5、教学对象根据实际需要可多可少。

这一点和“个别教学”是有明显区别的。“个别教学”是一种“一对一”的教学实施形态,一个老师教一个学生。它可能是个别化教学,也可能不是。而个别化教学可以采用“一对一”的形式,也可以采取小组教学,

个别学习,集体教学等等形式。

6、运用适应学生个人能力的最佳教学方法,安排适应学生个人能力的学习时间。

7、教学过程有及时而经常的反馈。

(三)个别化教学的意义

1、个别化教学可以保障智力落后儿童接受合适教育的权利,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的理想。

2、个别化可以充分发挥特殊教育的作用,有效地保障每一个智力落后儿童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取得应有的进步。

3、个别化教学还能够适应并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二、关于个别化教育计划

(一)定义:个别化教育计划(简称IEP)是为了满足心智障碍儿童的身心特征和实际需要而提供的最为适合其发展、给予最恰当教育服务的书面文件。它既是心智障碍儿童教育和身心全面发展的一个总体构想或规划,又是教育工作者对他们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一般情况下0-3岁儿童3个月要调整一次计划、3-6岁的儿童半年要调整一次计划、年龄大一点的一年要调

整一次计划。

(二)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意义和作用

1、智障儿童都有各自不同的身心发展特征,存在着较大的个别差异和个体内差异,因此他们的教育需要与普通教育显然不同,个别化教育计划非常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体内差异。

2、个别化教育计划是从事智障儿童教育工作者的一项基本技能,

具备此技能帮助你更专业的去了解分析学生。(如果一个特殊特殊无个别教育计划,你从事的就不是特殊教育,个别教育计划是特殊教育的核心,作为教师必须会制定个别教育计划。)

3、个别化教育计划是个别化教育能够实施的总设计,是使智障儿童获得适合教育服务的重要保证。

4、个别化教育计划是教师,家长,学校对某儿童实施教育的承诺,这一承诺会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监督和

检查。

5、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需要的是团队工作的力量,这样就加强了教师,家长,以及其他相关服务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让各类参与教育的人员都能相互交流,互相配合协作,更充分的去分析了解孩子,做到计划的准确性,从而更好的实施其计划。(如:对肢体不协调来说,医疗更多地是看到孩子的缺陷,教育更多地是通过教育让孩子的功能发生变化,通过活动发展孩子的潜能。)

6、个别化教育计划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为实施教学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7、个别化教育计划可检查学生的进步情况,因此它是对儿童作教育评量的重要依据,同时也可检测教师的教学情况。(学习内容只是一种手段,发展功能是目的。)

三、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操作程序

在个别化教育计划制订的过程中,整个过程应该包括三个大的环节:教育评估、召开IEP综合分析研判会议、

拟订个别化教育计划。

(一) 教育评估

教育评估又包括教育诊断和课程评量

1、 教育诊断

一个确定入学的学生对我们来讲,前期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通过一些量表的评量、观察来了解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及学习特质,并形成教育诊断报告书,以便设计出更适合其发展的个别化教育计划。

通常在我们的操作中教育诊断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学生档案):

①、 学生的基本资料:主要含出生史、发展史、教育史、医药史„„等

②、 学生的家庭资料:主要含父母的年龄、学历、职业、家人关系、家长教养态度、居家环境,家庭生

活习惯„„等

③、 学生生活健康资料:视力(含敏锐度、空间与转移、视知觉等);听力(含听力损失值、类型、两耳听力、语言听力、听知觉等);神经系统功能以及其它情况。 ④、 学生的认知功能:含认知发展、认知形态、适应行为等

⑤、 学生的语言能力:含语言理解、表达方式(单音节、双音节)、语言障碍情形,发音、发音器官结构与功能等。(不能讲话是因为发音器官问题、认知问题还是气力不够导致不能发音。)

⑥、 学生的动作能力:含大小肌肉动作、运动能力、关节肌力等

⑦、 社会情绪:含不适应行为、学习态度、异常行为、各种环境中之行为等(描述行为,了解背后的原

因)

2、课程评量(指导实操):

课程评量:

通过某课程对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所做的一个全面的评估,从而可清楚地看到学生现阶段各领域的综合发展

水平,找到学生的学习起点。

(二)召开IEP综合分析研判会议

1、会议的主要目的:

(1)从不同人员的角度,家长、教师(正副班主任,相关科认老师)、医疗人员、治疗师、专业技术人员等,通过不同的方法(观察,调查、谈话、评量)了解学生不同层面(生理、动作、感知、情绪、行为等等)的实际情况,并找到影响身心发展的原因(家庭、学校、社会、生理、心理),了解学生自身发展的优弱势,为制订学

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尽可能提出准确的理论依据。

(2)挖掘学生的潜力,拟订支持辅助系统的人员,方式和支持程度,确定相关服务等。

(3)让各参与人员对学生的情况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并能互相沟通,便于各类人员的互相理解和协作。

2、会议的主要内容

(1)学生的障碍类别:指出是何类智力障碍。

(2)学生学业的优弱势:可以做学生整体的学习起点状况描述,也可从课程领域的角度出发做学生各领域的优

弱势分析。

(3)障碍影响:分析学生的主要障碍对学习、生活及适应环境的负面影响。

(4)学生未来的发展潜能:主要根据学生现阶段的能力情况做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社会适应情况的预估。 (5)建议对策:主要针对其优弱势及需求程度而定,确定对策方法,内容、支持的程度、环境、人员等。

(6)安置:指出安置在何校(机构)何班。

(7)教育重点:根据课程评量而拟订,每个领域均应确立重点,教育重点可作为该生在这一领域一学年的长期

目标。

(8)其他建议,与会人员及家长的要求及教学相关建议。

(9)会议记录员必须对会议的过程进行详细记录(会议的时间、地点、与会人员、主持人、记录人、发言人、会议的目的,会议的内容),所有与会人员在会议结束后必须签名。

四、个别化教育计划(IEP)的制定

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意味着教育评估和综合分析会议结束后,教师(含相关服务人员)必须针对学生的身心特征和教育需求,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训练、治疗目的进行具体的设计、安排形成文字及书面材料,

以便为后面的教学活动设计提供依据。

制定IEP的过程中,具体包括两个部分即选择目标和叙写目标。

(一)选择目标

选择目标包括选择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长期目标是指学生在某领域在一年的学习重点,其主要依据是:

1、学生的年龄特征;

2、学生在进行课程评量后各领域的优弱势分析及教育建议对策(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弱势区是否定为发展目标,没有发展的和已经发展的不必作计划,1分和2分做计划要多一些);

3、学生在环境中的首要需求(基本能力:独立进餐、独立如厕、独立喝水等);

4、家长的意见和需求;

5、学生下一安置阶段的环境需求;

6、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学生下一步最重要的发展是什么能力)。

一般情况下,我们在对新生制定计划时,首先根据家长的介绍、意见需求和教师的观察来发现学生的问题,从学生的优势、弱势、难点入手制定计划目标,往往效果比较明显。

短期目标是指达成长期目标具体的细致的步骤和内容,是完成长期目标的重要保证,它以学生身心发展、知识能力的基础为标准,随着学生系统知识能力的形成,逐步完善,最后达到长期目标的达成。

主要依据是课程各领域的具体评分及侧面分析图。

(二)叙写目标

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最后要形成书面文件,叙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叙写精练准确,才能指导具体的教学实施,通常 叙写要把握这样几个原则:简洁、具体、可操作、可评量。

长期目标的叙写: 长期目标是一种较为概括性的目标,用词较为笼统,不要求很精确.通常是以一个动词加上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形成该课程领域本的长期目标.这些动词一般包括:认识、了解、增进、增强、掌握、学会等等。

短期目标的叙写:

短期目标叙写时,必须是客观的、系统的、具体明确的、可测量的。 叙写的基本要素:谁/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情/达到什么样的标准。

例如:长期目标:增强明明对颜色的分辨能力。

短期目标:明明能按指令要求找到所需颜色的铅笔(3种颜色以上)。4/5通过

注意:每个长期目标1-2个,最多两个,短期目标2-3个

五、执行个别化教育计划(IEP)

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完以后便是计划的实施,教师要将班级所有学生的计划进行统整分析,安排设计教学,同时教师更要根据IEP短期目标,列出活动计划,设计教学活动。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IEP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进行评鉴,一般说来短期目标在一学期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随时进行修改和调整,长期目标一般在

一学年进行调整,制定出新的IEP计划。

第四篇:智障儿童教育

好的,还有点在找着,有时间帮看看

班主任工作总结

这学期作为培智六年级的班主任,面对的是一群

七、八岁的智障孩子。工作更加繁重。本学期,我在班级工作中做了以下工作:

一、规范管理制度

要管理好班级,就要有一定的管理制度。我针对本班学生的情况,制定了以下的制度:

1、奖罚制度。每一周的周会,我都对学习有进步、上课认真等学生进行物奖励,奖他们一些小食品,在班级“数星星”加五角星,以此激发学生不断地上进;而对那些表现不好的学生,要进行批评与教育,采用借你一棵五角星,下周表现好的措施。

2、班级成员轮值制度。每一天我都安排一个学生值日,管理卫生,纪律,让全体学生在能意识到我是这个班级的成员,对那些能力特别差的学生,在A生辅导下完成。

3、卫生互评制度。我们班的学生不能自觉地打扫卫生,因此,久制定了这么一个制度。让学生对昨天的打扫情况进行评一评,评出一周内哪几个同学打扫的教室最干净,就把“爱卫生小红花”奖给他们。这样可促进学生们相互比赛,从而做到每天都能自觉地把教室打扫得很干净。

二、运用疏导方法。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定要摆正老师与学生的位置,特别是学生的位置。一个班级里,学生的知识能力、心里特点等都有所差异。但不管那个学生,他来到学校,都希望成为教师眼中的好学生,他们对教师充满了尊敬和依赖,只不过因为智力的差异和自制力的不同,导致学生有优生有差生,这时,我们就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一年级智障学生年龄小,在严格的同时,尽量多鼓励他们,表扬他们,但切记不能表扬过了头,一定得注意火候。记得有一个学生许洋爱打闹别人,我批评了好几次都有不管用。我想:这样看来是不行了,干脆给些“表扬”他吧!我就让他帮同学打扫卫生,当他表现好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结于老师的表扬,他很高兴。慢慢地,我发现他没以前那么爱打闹别人了,像换了一个人一样。

三、建立民主关系 新课标提出:师生的关系应是平等的朋友关系。为此,在对待学生上,我就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对他们民主一些。有空就多和他们谈谈心,说说话,让学生逐步感受到自己的善意,以及对他的关心和爱护。这样,学生就乐于听你的话。这些感情投资总比等到学生犯错误时大骂一顿效果好些。我们班刘畅畅总是上学迟到,我先问清她迟到的原因,然后和她一起分析为什么会迟到,找以后不迟到的方法,这样她迟到的次数明显减少。

四、言传身教,培养习惯

作为教师,我们是孩子心中的榜样,他们时刻有眼睛盯着你、仿着你。只有我们细心观察,不难发现,有很多学生不仅读书写字像你,连说话、动作神态都像。所以,当学生对我喊“老师好”的时候,我总会而带微笑地回一声“你好”。这虽是小事,但却是无声的教育,教育学生对人要有礼貌。而要教育学生不打人,自己首先就不许打学生;要学生安安静静地上课,自己就不能在课堂上敲着桌子大喊、大叫。因为,那样即使你能使学生暂时停止吵闹,也无法平息学生心中的烦燥。

五、取得家长信任,建立服务意识

智障孩子教育题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记得开学初,我们班有3个孩子,家里用的是坐便式马桶,与学校的蹲式不一样,家长们很着急,有的家长甚至买到了痰盂生怕学生不会入厕,每到上课铃响了还迟迟不想离开,遇到这种情况,我想这三个学生并没有肢体上的残疾,首先做好家长的工作,让他们放心,然后对这三个孩子利用课间,生活课进行入厕方面的训练,并加强防护,学期末这3个孩子都能自己上厕所,家长们看到他们的进步都非常高兴。

以上是我班主作工作这学期总结,我知道是班主作工作是长期,繁锁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多学习,多积累,把班主任工作做得更好! 至诚

下午 5:36:30 最低也是800了,另加版面费1008,共1808 阿年

下午 5:36:24 在体育康复教学中正确引导和培养智障

学生的兴趣和态度

一、体育活动兴趣

体育活动兴趣的概念,体育活动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一个人如果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就会积极参加,全力以赴,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

大量的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体育活动兴趣与体育学习活动效果常常是成正比,在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大致一样的情况下,有体育活动兴趣和较无体育活动兴趣的活动效果更好。人的体育活动兴趣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发育而不断变化发展的,但更重要的条件是在社会需要原则和个人适应原则之下,在学校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主题实践活动培养起来的。

培智学生天真活泼,具有好动的天性,他们对体育活动具有广泛的兴趣,他们把体育看成“玩”,只要能活动就感到满心欢喜,表现兴趣怏然,不知疲倦,但整个小学阶段兴趣不够稳定,对呆板单调的活动内容容易产生厌倦情绪。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体育活动兴趣变得广泛,但易变化。体育兴趣发生了较明显分化但是,在正确的教育和影响下,学生会对某些体育项目或体育锻炼产生执着兴趣,而且,从追溯性研究中发现,学生体育兴趣多在小学、初中阶段就已奠定,具有连续性特征。可见,小学、初中阶段是体育兴趣发展的关键期。我们的智障学生就多数就处于这个阶段,开发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这个时候就尤为重要。

二、体育态度

态度是个体对待人或事物较一贯、固定的心理倾向。体育态度指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有的评价、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表现。态度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现象,同时又是外界与个体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不言而喻,体育态度调节着人对体育项目或参与的行为选择、行为反应,影响着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效果和效率。因此,体育态度也是体育能力调节系统的重要心理成分之一。

体育态度属于态度概念之内,所以,它的结构也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向三个方面。一般来说,三个成分是协调一致的,能认识体育对强身健康的意义和价值,热爱体育并积极参加,要不相之。但体育态度的三个要素有的并不协调一致,例如:能认识体育活动的好处,但就不喜欢体育锻炼的人往往不卖力;而对体育活动好处缺乏认识却对体育锻炼有好感的人往往锻炼会全力以赴。由此可见,情感在态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态度最重要的成分。态度的培养应该十分重视感情的感染与熏陶。

三、正确引导和培养智障学生体育兴趣和态度的途径

1、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感化法

理解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充分尊重学生人格,维护他们的自尊,教师应以鼓励和表扬为主,阐明道理,分析利弊,帮助学生理解困惑,消除压抑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正确学习态度,教师还应以良好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用健康、融洽的情感世界来感化学生,从而使他们从内心深处发生质的转变,真正对体育活动有兴趣,并以积极的态度参与体育活动。

2、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良好课堂情谊氛围——感染法

如何激发智障学生学习兴趣和端正学习态度,是压抑和消除不良心理现象的重要因素。因此,改进教学手段,创设和谐有序课堂学习氛围,学生才能主动参与,主动学习,才能做到学有兴趣,学有个性,学有创造,这样将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心态而投入体育活动中。

3、循循善诱,处处引导——感悟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还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创造主动参与的氛围,通过时间和思考去发现探索、掌握体育运动的规律。并且运用教师渊博的知识,亲和的心态以及宏观的思维,引导学生逐步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为学生健康的体育兴趣和体育态度打下良好的基础。

现代体育课程理念越来越着眼于未来国民素质。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提出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更加适应时代的需要,同时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在教学中“经历了什么”,“体会了什么”,“感受了什么”等表现为主,将着眼点置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上。因此,笔者认为正确引导和培养智障学生的体育活动兴趣与态度,确保智障学生体育活动兴趣和态度有着良好的持续稳定性和积极的心理状态,是全面促进智障学生健康成长,培养智障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非常重要的方面,也是每一位教师当前的紧要责任。

第五篇:智障儿童的教育心得

心理素质是指以人的自我意识发展为核心,由积极的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价值观所导向的,包括认知能力、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的复杂整体。有专家为小学生心理健康制定了以几点标准:正常的智力、稳定的情绪、适度的反应、和谐的人际关系、心理与行为符合年龄的特征、能够适应学习生活等。站在特殊教育的角度看,智障学生由于生理缺陷,家庭、学校教育和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水平,往往比健全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水平相差悬殊,我们当然不能用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来衡量智障儿童。但在特教学校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自己,就无法绕开“还给智障儿童一个健康心理”的课题。笔者认为特教学校要有意识地深入开展对智障儿童心理素质教育,虽然这是一个隐藏得较深的、容易被忽视的课题,但这个课题的落实,对智障儿童的实效价值,却极其重要。因为智力的康复、情绪的稳定、正确的认知、坚强的意志等心理素质,是他们将来适应社会生活与寻求自身发展的关键。同时,开展对智障儿童心理素质教育,也是我们落实教育目标、完成教育任务、保持教育幸福感的捷径之一。

在方法上,教师要在学生日常的生活、学习活动中,用自己良好的形象和亲和的态度,影响熏陶学生;同时要结合授课科目的特点,挖掘出对智障儿童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素材,通过对学生心理各层面施行积极影响,补偿其心理缺陷,以培养出良好的心理态势,为他们的一切行为提供健康的心理背景。具体作法阐述如下:

一、开发以生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开展学生智力康复训练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特教学校只有推行以生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才能系统、稳步地开展对学生的智力康复训练,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效益。目前供智障儿童使用的教材是1988年编写,已经有20多年,现在看来,它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忽视智障教育的多维目标;注重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同一,忽视学生智力差异的多样性;注重教师的主动,忽视学生的主体,因此,它在教育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都已经不适合当前智障教育的需要。

智障教育效果的衡量,并不在于学生学习了多少系统、复杂的知识,而在于其自身发展的需求得到多大程度的满足,比如智力得到多大程度的开发、行为得

到多少矫正、自我服务水平得到多少提高等等。2007年《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提出了“以生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积极主张我们的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需要出发,具体的教学活动要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既要使学生在实用生活知识、技能以及习惯等方面得到培养与发展,又要让学生体验愉快的学习过程,简而言之,就是学生学习的东西要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适应。现在,许多特教学校都在开发、整合新的教育资源,革新教育内容、方法和目标,教育效益大大提高。笔者通过实践与对兄弟特校的了解后认为,落实“以生活为核心”理念的教育过程,就是最好的开展学生智力康复训练的过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生活即教育”。

智力康复训练的过程,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坚持好创造情感情境原则、趣味性和成功性原则,以期获得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创造良好的情感情境,可以使学生体会到老师的爱,保持愉快的情绪,达到与学习环境的和谐,是智障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坚持趣味性原则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动机明确,始终在欢乐的情绪中自我要求,进行学习。成功性原则就是要我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给予成功的期待,提供学生成功的机会,并带给学生成功的体验,这一原则对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别重要。

二、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创造教育机会

笔者了解发现:友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形成对老师强烈的喜爱情绪,这种情绪具有固定化、持续化、依赖化的特点。就是说,学生很愿意接受并服从于他心目中的领袖式的老师!

一般来说,培智班师生比不大,这为每个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打开了方便之门。尽可能多地接

近、了解学生,与学生交朋友,成为他们心目中有威信、和乐意信赖的人,是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的方法。智障儿童有智力缺陷,但也有丰富的情感和准确的判断力。当他真实地感觉到你在重视他、关心他时,他就会尝试主动走近你,期望在你这里得到帮助和解脱,表现出无限的真诚。

关怀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催化剂。学习上的帮助、生活上的照顾,小到一次鼓励、一个赞赏的眼神,都能充分满足学生期待的被理解、被尊重、获得成功等各种情感需要,继而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幸福”体验并内化为进步的动力。这时,教师对于学生的号召力、管理力、“诱惑”力明显增强。这样,在和学生愉悦的沟通交流中,我们既可以感觉到师生情谊的乐趣,无形之中也创造出了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机会。

在我们学校培智部,有的老师善于处理和学生的关系,彼此亲昵,和谐融洽,所以课堂纪律好、教学效果好,学生进步快。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能直接或间接对学生认知、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因素各层面施加积极的影响。

三、坚持个别化教育原则,帮助学生和谐发展

个别化教育原则是说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智障儿童的个别差异,为他们设计出各自所能达到的发展目标,然后采取相应的方法促进其实现。智障教育中,即使是在一个班级里,学生的个别差异也很明显,既有量的差别,也有质的差别,这样就导致了他们内在或外在需要的差异,因此,“因材补偿”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在通过集体教学提供方法、材料的基础上,还要通过个别辅导、编组辅导的方式来“开小灶”,加深知识印象,巩固生活技能。虽然个别辅导的目标、内容、方法各不相同,需要老师有耐心,但越是个别化,教育效果就越可能成功。从心理健康教育角度看,坚持个别化教育原则,不仅直接有利于所有学生智力缺陷的补偿,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培养积极乐观的心理态度,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