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陶艺教学活动
第一篇:二年级陶艺教学活动
六年级美术:做做陶艺(教案)
第7课 做做陶艺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陶艺的制作方法,进行立体造型练习。
2.欣赏中外优秀的陶艺作品,在实践中用捏塑、泥片、拉坯成型等方法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3.提高对陶艺作品的审美能力和立体造型能力,感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陶艺是陶瓷艺术的简称,泛指以陶瓷为主要媒材,从事艺术创作的活动。在世界各地不同的人类文化艺术活动中,陶瓷以其丰富的造型与多彩的釉色,留下了许许多多精美的艺术珍品.它既是物质产品,又是精神产品,其独特的艺术效果,深受学生喜爱。
陶器诞生于火与土的交响之中,是伴随着人类的生活被自然而然地发现的。制陶技术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之一,有着近万年的历史。陶器和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从碗、盘、杯、壶等日用器物扩大到现在的建筑、室内装潢、卫浴设备、机械工具、医疗器具、电器材料、电子制品、航天工业等,应用领域十分广泛。由此可见,陶瓷在当今的人类生活中,具有明显的时代意义。现代陶艺作品是从日用陶瓷品中演变而来的,它更注重了作品的审美价值,摆脱了实用功能的制约。
本课教学是让学生初步了解陶艺知识及简单的技法,并大胆进行立体造型。教科书呈现了古今中外几件风格各异能陶艺作品,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激情,使学生了解古代、现代陶艺作品的不同功用和审美情趣。教科书中的“小知识”有助于帮助学生明白现代陶艺作品的主要特点,初步了解陶艺的相关知识。制作工序图与文字的完美结合,使学生清晰地了解陶艺制作的不同工具材料和一般制作工序,从细致处感悟到陶艺制作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教科书还提供了陶艺成型的四种简单技法图示,学生可以直观地学习不同的制作技巧。教学中,借助学生已有的陶艺知识,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技法,大胆尝试制作一件陶艺作品,从而提高学生泥塑的造型能力,激发学生热爱这“土与火的艺术”的情感。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陶艺的相关知识及简单的技法。
难点:选择合适的技法制作陶艺作品。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陶艺制作主要工具材料一套,袖套、围裙等。
(教师)课件,陶艺制作的主要工具材料,生活或艺术陶制实物等。 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欣赏东汉时期的陶艺作品《绿釉陶水亭》图片,感受该作品的艺术魅力。
2.引导学生欣赏隋代的陶艺作品《彩绘伎乐陶俑》图片,了解彩陶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3.教师小结,出示课题:《做做陶艺》。
4.引导学生欣赏不同时代不同地域文化的陶器,了解陶器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5.引导学生欣赏现代名家的陶艺作品《碗》、《狗》,说说这些作品各自的特点。
6.欣赏比较:与古代的陶艺相比,现代陶艺作品有什么新颖和奇特的地方? 7.想一想:为什么人们说陶艺是“土与火的艺术”?
8.引导学生认识陶艺制作的主要工具和材料,了解陶艺制作的整个流程。 9.玩一玩:感受陶艺制作的主要工具和材料,掌握陶土的特性。 10.课后拓展:查阅中国古代陶艺的相关资料。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陶艺制作主要工具材料一套,袖套、围裙等。 (教师)陶艺制作主要工具材料,生活或艺术陶制实物等。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陶艺相关知识。
2.师生共同探究:重点了解陶艺的捏塑成型、泥条成型、泥片成型及拉坯成型四种成型方法,学习一种简单手工成型方法,激发学生制作兴趣。
3.结合步骤图,教师适当进行演示其中捏塑、泥条、泥片等方法。
4.欣赏同龄人的作品,进一步学习陶艺多样的表现方法,拓宽创作思路。
5.学习建议:选择合适的技法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6.展示评价,以“陶艺作品展览会”的形式,互相交流作品。 7.拓展延伸:陶艺在生活中各个地方的应用。 反思:
本课教学是让学生初步了解陶艺知识及简单的技法,并大胆进行立体造型。教科书呈现了古今中外几件风格各异能陶艺作品,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激情,使学生了解古代、现代陶艺作品的不同功用和审美情趣。教科书中的“小知识”有助于帮助学生明白现代陶艺作品的主要特点,初步了解陶艺的相关知识。制作工序图与文字的完美结合,使学生清晰地了解陶艺制作的不同工具材料和一般制作工序,从细致处感悟到陶艺制作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第二篇:走进神笛陶艺村 体验神奇陶艺实践活动方案
走进神笛陶艺村
体验神奇陶艺
为了充分发挥“社会大课堂”在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我校定于*年*月*日、带领*年级学生到神笛陶艺村进行实践活动,特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活动目的
1、了解中国传统制陶历史、制陶工艺,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2、欣赏精美的陶瓷制品,了解传统陶瓷艺术的不同风格,感受中国传统审美的神韵,得到审美的熏陶。
3、学习传统制陶的基本技法,体验拉坯、捏泥条、彩绘等不同的陶瓷制作工艺,完成自己的陶艺作品,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4、了解现代陶瓷产业的发展和现代陶瓷的应用,拓展视野,在动手实践中鼓励学生创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活动主题
走进神笛陶艺村,体验神奇陶艺
三、活动的组织
1.校领导带队,校医跟随,班主任跟班,严密组织,确保安全。 2.以班级为单位,学生为主体积极参与,副班主任跟班协助。 3.学生认真参观,重点记录,亲手实践, 专业教师全程指导。
四、活动时间及地点
(一)时间 略
(二)地点:北京神笛陶艺村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南彩镇白马路北侧三高农业示范区内
五、基地资源分析
北京神笛陶艺村,可以说是一座在京城的袖珍景德镇,也是京城的一座充满神奇色彩的村落。该村位于北京怡生园国际会议中心东侧,占地面积三千平方米,它的两侧是马坡镇赛马场和高尔夫球场,2008年奥运会水上运动场则靠该村西面。北京神笛陶艺村内设拉坯间、利坯间、泥塑间、彩绘间、烧炼间、烤花间等。陶艺村门下聚集了一批来自景德镇的能工巧匠,并配有完备的设备和景德镇的泥土,是对中小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美育基地。
神笛陶艺村是北京市政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教委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主要从事中小学生陶艺教育,学生在这里可以了解课本外的中国瓷文化的传统和光荣,同时由于学生亲手参加陶瓷制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兴趣,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审美兴趣和能力。
六、学生活动细则
1、要严格遵守纪律,服从命令听指挥,自始至终和班集体在一起,不单独行动。
2、要增强环保意识,自觉维护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的。
3、爱护设施和展品,不乱摸、乱刻、乱画、乱踏。不大声喧哗,保持安静。
4、动手实践前要认真听清专业老师的讲解,认真实践,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完成作品。 严禁将陶泥原料私自带离活动场地,严禁用陶泥相互打闹。
5、活动结束后,要写出心得体会和对自己的启迪。自觉使自己获得的新认识、新习惯、新能力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扎根、闪光。
七、安全建议
1、一切活动必须服从老师的安排,不要私自行动,包括上厕所也要提早和老师打招呼。如果因为特殊情况找不到老师和同学了,要向最近的服务人员求助,给你的老师打电话(如不知道老师电话就给家长打电话,告诉家长你的位置,让他们联系老师),让老师去找你。
2、晕车的同学早餐一定要清淡,离家前必须做好预防晕车的相关措施。
3、听从专业指导老师的要求,按照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制陶工具。特别是拉坯用的电机,没有经过教师允许不得随意动用。
八、活动总结及评价
1、撰写研究报告或活动体会。
中、高年级学生按照活动计划,认真参观,积极动手实践,完成创造性劳动成果,自愿完成以活动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报告。报告内容充实、材料丰富、图文并茂。用A4纸打印、左侧装订(页边距左为3CM,右、上、下各为2CM)。标题三号黑体;标题下注明学校、班级、姓名,正文四号宋体;单倍行距。 2.特色成果展示。
将活动中完成的作品送到政教处,参加评选。 也可以课下根据活动中所学习的制作工艺自己再次创作,将作品实物送到政教处,一并参评。 3.总结表彰。
学校将根据各班上交研究报告、活动体会及实物作品的情况,评出古城第二小学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优秀班级、优秀个人,给予表彰。
第三篇:陶艺教学反思
篇一:陶艺>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内容在于让学生初步了解陶艺相关知识,通过欣赏,了解古代、现代陶艺作品的不同功用、审美,知道陶艺制作的不同材料工具和一般制作工序,并重点学习陶艺手工成型方法,并选择合适的技法,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本节课师生配合相当默契,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由于制陶场地的限制,学生用的泥只是彩泥和橡皮泥而已,因此学生的作业大都数选择了捏塑成型法和泥条成型法,值得庆幸的是学生作业稚拙、可爱、生动。完成了我的目标:让孩子走进自然,感受生命的意义、泥土的芳香,体验创造的成功感、表达自我情感的一种全新的教育内容;同时尝试通过陶艺活动激发学生对美的敏感性,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和积极性;将陶艺与其他领域自然地、有机地联系融合在一起,促进学生全面和谐而富有个性地发展。
篇二:陶艺教学反思
陶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枝瑰宝,早于世界二千多年,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本课从我国陶瓷发展史着手,介绍了陶与瓷的不同,及由此延伸形成相关的各个种类。内容图文并茂,便于理解,有利于学生联系生活,贴近课程内容与目标。
教学目标
一、学习陶艺的发展史,理解其在不同时代的特点及功能作用。
二、通过欣赏陶艺作品,能谈谈自己对陶艺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三、学习陶艺制作过程与方法,能借助学习工具,以胚,搓,揉,挤,压,粘贴等法制作陶艺习作。
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增加学生对我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其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对本课的教学,首先制造神秘气氛,我课前有意拿个紫沙壶喝茶,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而我也不急与给出答案,而是接着带领大家去参观学校附近的民间陶罐厂,到了那里答案豁然开朗,但大家求知欲更加高涨,问师付,问老师,似乎有问不完的话题。这都为学生后来收集资料,欣赏和理解课本陶艺作品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学生动手方面,由于有了现场亲历和欣赏理解,再加上陶艺较为贴近学生生活,农村孩子大多都玩过泥巴,所以都能利用刚教的和刚见的方法制作陶艺习作;陶壶作品是他们最亲近的物体,做的人也就多,基本能以拉胚方法学着做;但也有不少同学奇想连篇,做出了许多怪异造型,由于本次作业只有个大方向,不给具体要求,所以只要是健康向上的,我都予以鼓励,而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尽情发挥其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教师只在旁边作些技术性指导和启发性引导作用;及时发现优秀习作,对落后学生也多鼓励和积极评价,整个课堂气氛学生都沉浸在一种自由,民主和愉悦的气氛中完成习作。因而这节课取得满意的课堂实效。
篇三:陶艺教学反思
刚讲完学校的公开课,就有一些老师对我说“这节陶艺课上的真不错,学生的作品太丰富了,太精美了!”“我用手机拍了十多张学生的作品„„” 是呀!学生在这节课上的表现的确出色,许多作品都出乎我的预料,更没想到会受到听课老师的广泛好评。课下我进行了认真反思。
一、依据《课程标准》。我将本节课的内容通过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利用想象中的求异变化,外形借用,打开了学生想象的思维。
二、多媒体的运用。尤其是采用三星堆青铜器等课件的展示和讲解,学生有了更直观的感受,激发了他们创作和想象的灵感。
三、小学生都喜欢玩泥巴,也是这节课成功的因素。我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给他们创设了求异中有变化,借鉴中有创新,创设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宽松环境,使学生真正做到了全身心的投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的调动起自己所有的积极性,每个人的想象力、创造力毫无保留的发挥到了极至。在制作过程中,没有丝毫的倦意。与其说是学习陶艺倒不如说是学生的娱乐享受,可见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而老师也只能是一个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
再细想一下,不喜欢学习绘画的学生是常见的,而不喜欢玩泥巴的学生又有几个呢?在江苏渐江一带的小学里,专门开设有陶泥课,建立专用教室,有专>职教师。那里的学生可以在“玩”中享受成功的快感,极大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而我们平顶山的学生,没有那样的幸运,有的教材中没有陶艺课,有的教材中有两三节陶艺课,而教师又没有条件上好它。我想我们更应该关注陶艺课。中国是陶瓷的发源地,在陶泥的制作过程中,最能锻炼学生的就是空间感、立体感和手脑的协调能力。与绘画和其它手工不同,陶泥更侧重立体展现和空间的表现,有教强的真实性并且容易上手,做出的作品,可彩绘、可烧制,作为自己的艺术品保存下来。它是小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空间感、手脑协调能力和耐心、细心等品质培养的良好途径。因此,我更想呼吁我市的中小学要积极关注这一课程的开展,多为学生创造条件上好陶艺课。
第四篇:幼儿陶艺活动初探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和创造美。《指南》建议: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独特感受,理解他们欣赏时的行为;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尊重幼儿的自发表现和创造,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中国第一水乡――周庄,有很多的自然文化资源,周庄博物馆就是集自然资源的典型代表,馆内陈列着古时候人们曾用过的一些器皿、工具等,其中很多都是陶瓷作品。我园以此为契机,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中具有深刻意义的教育资源,在园本课程的活动过程中有效开展陶艺探究活动,师幼一起探究陶瓷制作所需的材料、方法、用途等,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玩一玩泥巴陶泥初体验
为了更好地让孩子们在好奇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我们给孩子们提供了陶泥,让孩子们好好玩一玩泥巴。泥巴对于农村孩子很熟悉,然后孩子们对陶泥充满好奇,主动参与活动,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在大班美术教学活动《好玩的泥巴》中,通过实物导入,老师出示陶泥作品,主要通过让幼儿结合已有经验,说说对泥巴的了解。请幼儿说说这几件作品是用什么做的,孩子们会回答“是泥土做成的”。老师及时表扬,并告诉孩子们这是一种特殊的泥土,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陶泥”。教师利用实物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教师出示制作工具,请孩子猜猜制作的方法;通过观看制作视频,分解制作的重点和难点,幼儿学习制作的主要方法;师生一起制作一个作品,突出重点环节,共同学习巩固制作的方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师生一起欣赏陶艺作品,激发幼儿对陶瓷的好奇心,并感受陶艺的美;请幼儿欣赏陶泥制品和其他孩子的作品,供大家参考请孩子观察并说说制作的方法和注意点,激起幼儿参与体验的欲望。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创作计划,请孩子们自行设计喜欢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提示注意点,有利于做好幼儿的差异性指导,真正照顾到每一个孩子。在幼儿展示作品的过程中,请幼儿说说自己作品的名称和创意等,从小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动手制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分享成功创作的喜悦。
在活动延伸部分,向孩子们介绍陶泥的“特殊”之处,它可以变成陶瓷。老师用小棒轻轻敲打陶瓷作品,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再一次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原来完成陶泥作品后,需要一周左右晾干,然后上釉,经过高温烧制,就可以变成陶瓷作品。孩子们对这个制作的流程很感兴趣,通过参与活动,体验陶艺制作的快乐。
活动中,教师积极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陶泥制作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幼儿带着好奇心,在了解一定的制作方法后,尝试体验,创作陶泥作品。幼儿通过参与活动,感知家乡的美,通过学一学、做一做,体验创作的快乐,对神奇的陶泥有很好的了解,原来泥巴真的很好玩。
二、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通过欣赏陶瓷作品、观看制作视频、学学制作方法、观察作品的特点、体验制作等环节,幼儿体验到陶艺制作的乐趣。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老师和孩子一起探索陶泥的神秘之处,原来泥土和水分的不同比例,可以让泥土有不同的形态和柔软度,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制作陶泥作品。孩子们通过揉、团、压、刻、搓、粘、盘等方式,让陶泥变身。陶艺活动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在探究的过程中,孩子了解利用陶泥,可以制作陶瓷,通过制作泥坯、晾干、上釉、高温烧制成陶瓷作品。通过学一学、做一做,体验陶艺创作的快乐,既培养幼儿热爱家乡之情,又很好地对幼儿进行家乡美的熏陶,提高幼儿审美情趣,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活动最后,教师小结,学习巩固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延伸活动内容,激发幼儿在活动后期进一步探究。
三、在探究中不断完善
在陶艺探究活动中,孩子们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发现:泥土水分的有效控制,可以调节陶泥的软硬度,水分多,太烂,不易塑形,水分太少,泥容易列开;操作台上铺上棉布(蓝印花布),陶泥不会粘在桌子上,而且容易取放;幼儿操作时需要一些常用工具(泥浆、毛笔、转盘、纸盘、棉布、木片等);制作方法的分解很有必要,突出重难点,有利于掌握并应用;多媒体课件制作有讲究,简洁明了,真正起到辅助的作用;烧制陶瓷作品前,必须先等作品在阴凉处风干后上釉,最后才能高温烧制等。
原来,孩子们有这么多的发现,幼儿更积极地投入探究活动,通过不断尝试、体验创作的乐趣。例如,教师可以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投放陶泥材料和其他辅助材料,给孩子们创设更多的探究和创造的机会,尝试在不同领域渗透,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走出去请进来
为了更好地开展陶艺活动,我们邀请陶艺制作艺人来园指导,传授制作的方法、技巧。幼儿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我们外出观摩学艺,理论结合实际,体验陶艺乐趣,每位教师设计制作作品,从而更好地亲身感受到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要点,真正身体力行,为更好地开展活动积累实际经验。
五、师生成果展示
每次活动结束,都将作品阴干,烧成陶瓷品在美术室展出。大家一起分享交流陶泥制作的快乐体验,成为学校的亮点,每次探究大家都从中学到很多。通过探索,师幼共同成长,体验到陶艺乐趣。
只有当孩子们对这个活动感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并主动探究,各方面的能力自然得到提高。生活中许多本土文化资源可以利用并整合到幼儿一日活动中。教育资源需要我们不断开发和探索,而探究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提高的过程。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完善,探究活动一直在路上,让我们一起加油。
第五篇:小学陶艺教学初探
重庆市荣昌县安富镇中心小学 匡海江 13883254943
内容摘要:本文是我近段时间陶艺教学的一点经验和看法。试图通过陶艺来促进美术教学的发展,供大家学习和交流。本文分为三部分,首先是陶艺历史和文化;其次是创新引导陶艺教学;最后是怎样进行陶艺教学。
美术教育发展到今天正处于新旧交替的阶段,现在的美术不仅仅体现学生能画几幅画,随着新的美术课程标准的推行,原来的美术教育就显得过于狭义,我们美术教育必须在这场新课程改革中前进。我认为美术应当发挥自身的优势增加其内涵和表现形式。不仅拘泥于课堂教学的内容,要对其注入新的活力。结合地方资源的优势,我本学期尝试性地在部分班级开展了陶艺教学,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使学生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由于陶艺这门古老的艺术在现代美术教学中已初步显示出了她的魅力,学生们在不断的实践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锻炼。那么陶艺教学有什么好处呢?结合我本学期的一些教学经验来谈谈怎样进行陶艺教学。
一、 让学生了解传统的制陶工艺和悠久的陶艺文化。
陶艺作为一门古老而于长盛不衰的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经历了近万年的发展已经趋为完善,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少的事物。中国的陶艺曾经长期影响着世界陶艺的发展,但近代却落伍了,特别是陶艺教育。从我们“荣昌陶器”的兴衰也不难看出我国陶器的发展。据现有史料记载,“荣昌陶器”在明清时期就已名扬于世,与江苏宜兴、云南建水、广西钦州的陶器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陶,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文明历史。
1 “荣昌陶器”以荣昌独特的紫砂类红,白色陶土烧成,胎体亦为红、白色,胎薄,质坚,类瓷。多为工艺陶和日用陶,以泡菜坛、罐、茶壶等著称,是“荣昌陶器”的精髓。在上世纪60、70年代产品大量出口欧洲、非洲、拉丁美洲、东南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几百年来,“荣昌陶器”独具地方特色的创作工艺和艺术风格使之享有“薄如纸、亮如镜、声如磐”的美誉,为中国陶艺史和中国工艺美术史增添了不可缺少的一页。
国外的陶艺教学实践证明,陶艺教育使儿童找到了自己的乐趣和天地——发展个性、开发潜能,实现自我,丰富想象力,拓展创造性思维。既然陶艺教学有 如此优点,我们就更应该利用本土资源发展陶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的前阶段,讲述了陶器的一些历史,并且让学生们欣赏了大量精美的图片和陶器实物,了解了陶器的整个生产过程、品种。这样使儿童更有好奇心和制作的欲望,儿童们渴望用双手去制作自己喜欢的陶艺作品,去表现心中的世界。
二、 用创新观念来引导陶艺教学。
我们必须要把创新思维融入到陶艺教学之中去,使其充满活力。我先引导学生进行泥塑,开始学生们都有极大的新鲜感,因为孩子们有爱玩泥巴的天性,大家开始随心所欲地捏一些造型奇特的人物、兽,但是在造型、方法、内容上显得很单调。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又能突破陈规,又能创新,从而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呢?要让学生逐步了解陶艺,热爱陶艺教育,并且确立学生为主体。学生和老师都要具有创新精神,特别是老师要起到表率的作用。
我认为开展陶艺课是最得够体现儿童的创新精神的。陶艺课材料简单是与泥巴打交道,大家的兴趣浓可以无拘无束地进行丰富的想象,眼睛看,脑子转,心里想,手上做,观察能力逐渐敏锐,思维能力得到锻
2 炼。创造能力得到发挥,欣赏能力得到提高,如此效果,则是其他一些课程难以比拟的。
三、 怎样进行陶艺教学,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提高学生的素质?
1、 首先是陶艺成形方式和装饰手法。
中国的陶瓷艺术历史悠久,各种作品形式,种类层出不穷,品种繁多。那些陶器优美的形态,活泼奔放的纹饰,无不凝聚着先民的智慧和汗水。这些作品使用了许多不同的成型方式,我在本学期的教学中主要使用了泥条成形、泥板成形和拉坯成形三种方式教学。泥条、泥板成形比较方便成形快,变化的形式比较多样,更活性强。通过实践学生们接受得比较快,而且很感兴趣,能够做出自己想做的形象。拉坯成形的难度比较大,只能够做一些圆形的物体,这种方法在初期教学主要是尝试有一定的了解就可以了。
在陶艺成形的方式上我进行了泥条和泥板的整合,并且结合了挖、刻、划、拉等装饰手法,大大地拓展了陶艺的表现力度。学生们通过这些方法能够做出一些自己喜爱的作品。
并且还结合儿童的特点待泥坯干了后涂上一些颜色进行装饰。在陶艺课上大家的兴趣特别浓厚,虽然说作品不是很精美,但是感到自己也能做一件陶艺作品也十分兴奋,我还要求同学们通过互相评价,展示,介绍来得到进一步提高。
另外,还指导学生们创新用其它方法来装饰自己的作品,使其更优美、精致。
2、 在陶艺制作的内容上创新,具有儿童特色。
在陶艺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其表现的内容十分广泛,从中无不体现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在跨入21世纪的今天,陶艺教学如何在继承古代陶器优点的基础上,创造出能充分体现儿童个性的陶艺作品值得我们
3 思考。处于小学时期的儿童,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喜欢用手尽情地做自己想做的东西,用心去表现自己的梦想。根据这一年龄段儿童的特点,我们应选取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来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我在陶艺教学中曾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什么东西最感兴趣,大部分学生都提到了小动物,卡通形象,动画片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回答却启发了我。在陶艺教学中能否可以融入儿童喜欢的卡通动物、人物呢?经过我的实践,卡通形象是儿童最喜欢的一种表现内容。它简炼、夸张、拟人的造型比其他艺术形式更易理解。关键就在于把以往的平面绘画通过泥巴塑造成立体的陶艺作品,使其更加生动,进一步培养儿童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在陶艺教学中我还遇到一些难题,有时学生们总随心所欲地制作。我利用自己学习到的陶艺知识,对儿童进行最初阶段的启发,引导学生联想并开拓其想象的空间。开始,我示范制作了一些卡通形象,如:小乌龟、兔巴哥、皮卡丘等。来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了解制作方法。我还事先准备一些图片资料给他们欣赏、临摹,在临摹过程中还讲解了身体比例和基本结构的观察方法。让他们在不同的陶艺成形中发现美的造型,使学生们在自己制作过程中逐步深化对陶艺的认识、理解、潜移默化地掌握陶艺的技能,并在大脑中产生深刻的印象。并让陶艺通过卡通这种形式使儿童对陶艺产生浓厚的兴趣,让他们觉得 “玩泥巴”是一种有趣的游戏。
每个人的兴趣、习惯、个性都不同。让学生们在经历了一段示范临摹之后,儿童掌握了一定技能、技巧。我在下个阶段儿童运用创作活动中,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卡通形象,充分体现自己的个性,从而创造出有情感,新颖独特的陶艺作品。比如我在指导儿童进行陶艺创作时,我要求学生树立与众不同的观念,要尽量发挥自己的特点不要与别人雷
4 同,以保证自己作品的特色。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欣赏一些风格各异的陶艺作品,开拓学生的眼界,锻炼学生观察能力,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和想法去做。这样学生们才能在内容上丰富多彩,并且将自己的个性融入到卡通陶艺的创作活动中。从而达到个性和内容的结合,创作出优秀的陶艺作品。
3、 陶艺教学方法要不断变化,具有新颖性。
①利用我们“荣昌陶器”的优势和资源,指导学生们收集一些有关陶艺方面的资料,拓展他们的知识面。我还组织了部分学生去参观了荣昌陶器厂,了解陶器的生产流程,为学生们介绍陶艺知识。请陶器民间艺人对学生们进行指导,欣赏优秀的陶器实物;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不知不觉地受到熏陶,在健康娱乐的活动中受到激励,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使整个陶艺教学活动寓教于乐,学生在活动中求知,求美,求乐。
②在教学中要组织开展讨论活动,可以把学生中对陶艺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交给大家讨论。我发现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提出了大量问题,例如“什么是陶艺?”“怎样用泥来制作?”“泥坯又如何变成精美的陶艺品?”“如何装饰自己的作品?”等等。发动学生敞开思维,集思广益,在平等讨论中自我解决问题。并且把学生们搜集到的陶艺方面的资料如“历史背景,艺术流派,陶艺的材质,工具设备,工艺过程等内容在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教师做适当小结。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拓展思维。
③我们还要走出校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发展。关键在于把自己的作品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出去。学生们看见自己烧制出来的作品都显得异常兴奋。我组织了学生搞一些小型的展览;陶艺精品义卖;参加各级比赛等。使他们的学习成果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增强了学生们进一步学习的信心,还体验了生活的滋味。
5 总之,现代的美术教学是多元化的发展,美术具有最广泛的内容。在提高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应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陶艺教学也是美术教育的一种形式。通过陶艺教学来锻炼学生手、心、脑的结合;把学生们从繁重的学习负担中解脱出来,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优势。经过我本学期以来的实践,我认为适当的陶艺教学还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形式。在我们具有“荣昌陶器”的地方资源中展开陶艺教学也是很有益的。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地方特色。本文只是我的一些浅薄的看法,我希望陶艺教学能真正融入到美术教学中,使其拥有辉煌的明天。
参考书目《中国陶艺》,《美术新课程标准》
2008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