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有畏难情绪原因
第一篇:工作中有畏难情绪原因
克服畏难情绪答案
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认为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无人,水急舟横的景象里,蕴涵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五言绝句思乡之情(回答“秋思”也可以)
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①还有“月”“板桥霜”,月尚未落,板桥结霜,可见其早。②由名词连缀成句,一字一景,收到了蒙太奇的效果。“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春回故乡、野鸭满塘的温暖意境。通过这个温暖的乡梦反衬了漂泊在 外的作者对家乡杜陵深切的思念。 杜牧泊秦淮亡国之音隔江犹唱后庭花吊古伤今对比
①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答出“六朝如梦鸟空啼”,而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关系,表述流畅连即可。)
②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答出诗人怀古伤今的晚唐情结,表述流畅连贯即可。) 答:“寥落”、“寂寞”渲染了古行宫凄凉萧索的氛围;“宫花”、“红”与“白头宫女”既是比喻,又是对比,“说玄宗”轻轻一笔,给人以无尽的沉思,从而生动地刻画出一群令人幽怨的宫女形象。 (他人形象)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概括形象特点)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苍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指出形象的意义) 简评:这是扩写,不是分析。简评:解答不具体,且答非所问。简评:不是本诗的表现
“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这幅枫桥夜泊图的情调是孤寂的,由月亮、乌鸦、寒霜、枫树、渔火、寒山寺和夜半钟声等诸多意象构成一种凄美的幽愁意境。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寂,人心之孤苦。
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
衬托 衬托了_____________ 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 对比 ______与______形成对比
乐观旷达
“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词意)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意境)形成鲜明对比(手法);(3分)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情感、主旨)。(2分) “依”字有倚仗,依靠之意,写出了柳条依靠东风飞舞地狂放之态, (具体解释)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修辞)不仅写柳,更形象地讽刺了倚势猖狂得志的小人。(作用) “生”字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动感,准确传神。
“低”写出人在舟中仰望天空的独特的视角,非常准确。“近”字写月亮仿佛也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来安抚诗人那颗孤寂的心。
星辰低“垂”,写尽平野之广阔,月随江“涌”,写尽大江奔流的气势,景象雄浑阔大。 春草“自”碧,黄鹂“空”啼,景色幽美却无人问津,景象荒凉凄惨。
叙:这首诗多用口语,自然流畅,朴实无华。
析:一二名句“人道”、“侬道”,纯用口语,生活气息浓烈。 三四句用语夸张,想象奇特,焕发着积极浪漫主义的光彩,语言明朗率真。
评:诗人以浪漫主义的彩笔,驰骋丰富奇伟的想象,创造出雄伟壮阔的境界,读来使人精神振奋,胸襟开阔。 反衬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沉郁顿挫的风格
“萧萧”是“纷纷”、“多”的意思,(字义解)形象地写出了秋天落叶纷纷、茫无边际的情态,(句意解)/“滚滚”写出了长江汹涌奔腾的气势,使人读来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使诗歌意境更显得沉郁雄浑、壮阔博大,(从形、声、气势和造成的“神”去评析)/也为后面写“悲秋”蓄足势(从结构上谈作用)。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如颔联的妙处:①从结构上看,“掬水”句承第二句点“夜”,“弄花”句承首句点“春”,前呼后应,上递下承;②从内容、情感上看,此联写山中胜事,物我交融,人情物态,两面俱到。既见出水清夜静与月白花香,又从“掬水”、“弄花”的动作中显出诗人的童心不灭与逸兴悠长,情趣盎然。③从写景和写法上看,“掬水”句写泉水清澈明净照见月影,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弄花”句写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将花香与衣香浑为一体。虚实结合,意境鲜明,妙趣横生。④从精于练字上看,“掬”、“弄”两字,既写景又写人,既摹其形态,又传其神采,意蕴丰厚,让人回味无穷。
“自”、“空”二字写出了祠堂景色虽美,却无人欣赏,同时是衬托,以乐景衬哀情。“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一句用刘备三顾茅庐的典故来衬托诸葛亮的杰出才能,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 流水 / 白云行程顺畅、快捷、平稳,不必担忧(由“流水通波”分析);②诗人与柴侍御相距不远,共一道青山<第三句);③明月相照,相互思念,心理距离很小(第四句)。
《送》诗中“送君不觉有离伤”,表达了洒脱、乐观、豪爽的感情;/《黄》诗中借“孤”“远”“尽”“唯天际流”之离别之景物之人的动作行为,表达了诗人惆怅、难舍、牵挂的感情。
七言绝句/ 送别诗 [体裁一般指绝句(四句一首)、律诗(八句一首、二三联对仗、词(长短句、曲;内容可从“送”中看出)
诗的前两句写送行。千种离情,万般愁绪,一齐涌上诗人心头。“一别心知两地秋”,“秋”字,表面上写时令,实际上却是表达诗人的情绪。(步骤②)萧瑟的秋景增添了离情别绪。(步骤③)作者还巧妙地运用拆字法,以“心”上有“秋”说明“愁”。所以“两地秋”是双关语。(步骤②)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江南””江北”,既是友人行舟的路线,也是作者目送的方向。“望”字传出思念之神态,忧思绵绵;“日晚”暗示思念时间之久,显出友情之深。“寒鸦飞尽水悠悠”,这一句写望中所见。秋日黄昏,江面上寒鸦点点,给人增添愁思。可是,就连这使人感伤的寒鸦此时此刻也“飞尽”了,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这一切给人以孤独、寂静、空虚的感触。“水悠悠”包含着无限思念的深情。
既有对友人的真挚怀念之情,又有心头的寂寞之情。
“冷”与“空”。/“冷”字既写出了郡斋气候之冷,更突出了诗人心里之冷。正是在这种冷的心理感受中,诗人想到了栖居寒冷山林中的友人,要用热酒去安慰、温暖那些风雨故人。而“空”字则烘托出一个秋气萧森、落叶满地、全无人迹的清冷荒山,两相呼应,景与情浑然天成,构成意味深长的艺术境界,使读者产生复杂的人生感受。
:颔联用反衬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遥远,构成极大反差,极言其“孤”,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著与勇敢。实际上,这孤零零的雁儿正是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借此寄托了其焦虑、迷茫的心情。 / 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鸦的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可理解为诗人对亲朋知己的思念和对一些俗客庸夫的厌恶。(教师提示:作答时要扣住或体现评论语“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呜叫、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来赏析)
以景写“幽”,用“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动衬“幽”,用“下鹭”衬出其境幽;③以声衬“幽”,用“鸣蛙”来衬托环境之幽静。
① 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 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门;二
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
在借景(物)抒情或寓情于景、对比、反衬、用典上任选一种赏析即可。①借景(物)抒情。诗人借“南飞雁”“陇头梅”将怀土思乡的感情融在具体形象中,含蓄委婉而又深切感人。②对比。北雁南飞“至此回”与“我行殊未已”相对比,把诗人怀土思乡的忧伤、哀怨、痛苦表现得更加深刻。③反衬。以“江静”“潮落”反衬诗人哀怨痛苦、无一刻宁静的内心世界,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④用典。“陇头梅”,化用南朝诗人陆凯的诗句:“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使读者产生了不尽的联想,从而丰富了诗歌的内涵。⑤虚实结合。诗歌前三联写的途中所见所感,是实写;最后一联“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是虚写,虚拟了一段情景来描绘诗人深切的怀土思乡之情。这样写虚实结合,凄切缠绵。(还有描写、抒情、对偶、反问等,能够结合文本恰当分析均可。)
解)遥望遥想,但表现的是一种不确定、不肯定的主观感觉,表现了诗人怀土思乡而又归期未卜,想以望梅自慰却难以实现的凄切缠绵的情怀。(步骤③)
穿着蓑衣在风雨中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步骤②即句解)反映了作者不避风雨(包括自然的和政治上的)、听任自然的生活态度。(步骤③)
处境的好坏;官职的升降;地位的得失等。
不同。前者中“何妨吟啸”“轻胜”“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表现词人豁达、乐观、积极的心境;/ 后者“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侧重反映其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 幽独凄清的心境;(从寓居之景象的关键词“缺”“疏”“断”去把握领略心境)/ 作者自己。
拟人;/虚实结合(或类比或自况);/孤鸿不愿选择高枝栖息,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用孤鸿自比,表现了自己遭到贬官后内心的孤苦和清高。
因为作者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所以才涕泪纵横,难以抑制;/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精神。
颔联写洞庭的壮阔景象,衬托了作者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阔大与作者胸襟的博大,可谓相得益彰;
/颈联写个人的不幸遭遇,但是在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的之间,作者却置个人于度外,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感情。 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②滕王阁的位置以及人们在滕王阁上宴乐的情景和滕王阁周围秀美的自然景色;/③抒发了对物换星移、时光流逝、生命不能长存的感叹;/④含蓄蕴藉,哀婉低沉;/ ⑤“槛外长江空白流”。 帝子应该是滕王,/ 因为阁的名称是“滕王阁”,可知是以其封号来命名阁的。
诗人借助丰富想象,赋予月亮浓厚的感情色彩,把它描绘得善解人意、可喜可亲,仿佛成了诗人可以倾诉心声的知音。
诗人与明月之间的亲密欢洽,更加反衬出诗人在人世间的孤独寂寞情怀,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和厌恶,也表现了诗人遗世独立的高洁人格。 卧”字确实使用最妙,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如不同意此种说法,但能够自圆其说,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给分。)
第二篇:如何克服学习中的畏难情绪
一.畏难情绪 是什么意思? 畏难情绪,就是说遇到困难想找借口或者理由逃避、拖延。我们经常会在工作中出现畏难情绪,比如工作太多太艰巨需要加班,于是便产生抱怨、唧唧歪歪,不想做。而孩子们在学习中也可能会产生畏难情绪,遇到难的题目或者是没见过的新题型就给自己消极的心理暗示:这题太难了,我肯定不会做。从而轻易放弃。其实很多题目看似很难,但是如果学生认真去推敲,问题或许很容易迎刃而解。然而,很多学生,却又存在着这种畏难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办? 二.学生遇到畏难情绪,怎么做? 1. 做为家长
俗话说,家庭教育是孩子成功的基础。“孩子们变好或变坏和他们受到的教育有关,有句话叫‘先入为主’,所以父母是第一任老师,不能把一切推给学校。帮助孩子健康地成长,所谓养、所谓教育,不过是这样一句话。“我们希望子女成龙,首先就要尽父母的职责。”这句话是巴金先生说的,也是父母应该做到的。
首先,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良好的环境有助于成才
我国古代大学问家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或许连他自己也觉察不到。
人们常抱着这样的观念:孩子还小,坏习惯以后可以慢慢矫正。殊不知,积重难返,一株树苗被折弯了腰,在长成参天大树后也不能变直。 孩子是一个空的筐子,塞进什么就装什么。所以父母从小就要为孩子营造一个乐观积极向上的环境。让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轻易放弃。
其次,父母要给孩子树立榜样。生活中,我们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困境和灾难,有些甚至是灭顶之灾。面对困难时,我们应该去勇敢的面对。我们认真地解决了问题,就增加了一份生活的智慧;我们努力地克服了困难,就多了一份人生的信心;我们勇敢地走出了困境,就多了一块驰骋的天地;我们坚强地战胜了灾难,就多了一份生命的礼物。当我们走出困境,克服困难,战胜灾难,再回头看看,你会由衷的赞叹自己,真了不起;你也会心有余悸的感叹,幸亏自己当初选择了面对,而不是逃避。当你沐浴着腥风血雨洗礼后的明媚阳光,你的人生又会是欢歌笑语,精彩纷呈。 仿佛是上天有意要考验人对生命的态度,人的毅力和智慧,有意无意间,总是在人生的旅程上布下一个又一个障碍,设置一个又一个困境,留下一个又一个难题,让你看到成功的曙光,又不肯叫你轻意得到,让你忍受黎明前黑暗的恐惧,成功前失败的折磨,阳光出现前阴云密布的压抑,春天到来前寒风料峭的刺痛。给你智慧,又给你难题;给你机会,又给你艰难。如果拥有这样的父母,我想孩子也一定是一个遇到困难,就勇敢去面对,认真生活的强者。
2. 做为班主任
除了要经常鼓励孩子,树立孩子的信心之外,还要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比如,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张海迪,坐在轮椅上,没有逃避现实,而是勇敢的面对,创造了辉煌的人生;丁晓兵在战斗中失去了一只胳膊,他却用顽强的毅力,创造了奇迹,成为全国闻名的“时代先锋”。许多失去双手的人,却能练就用嘴或脚写得一笔好书法,画得一笔好绘画的绝技,一种对命运抗争的精神,一种永不服输的毅力,使他们终于成功。在每届的残奥会上,那么多的残疾人运动员,创造出了令人叹服的成绩,靠得就是他们顽强拼搏,敢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 “无限风光在险峰”,美丽的景致,只有那些不怕艰辛,勇于攀登,坚持到最后的人才有资格欣赏和享受。 《罗兰小语》中写到:“不要为生活有难题而气馁,人类有希望克服困难的天性。当有困难的时候,你适用智慧和能力去把它克服了,你就多证实一次自己的价值。”“不要把困难与挫折看作是命运对自己的不公。我们要把自己能够通过考验看作一种胜利;把不能通过看作一种学习。你会觉得自己对生活充满了好感,尝试克服困难也成为一种乐趣。”人具有克服困难的智慧,也具有战胜灾难的潜力,只要敢于面对,就能够找到出路,就会绝处逢生。
还可以举一些身边的实例,比如某某同学,家里遇到什么灾难,他是怎样一步步挺过来的。班里面某个同学,成绩很差,但是凭着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最终闯进了班级的前三名。后面的例子因为是平时生活中的实例,所以更具有说服力。班主任如果遇到畏难情绪严重的学生,可以举这些触手可及的例子,我认为效果会更好。
3. 做为任课老师
作为任课老师,关于学生的畏难情绪,深有体会。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或多或少会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只是有些学生表现的比较明显,有些表现的不明显罢了。每次给学生上课时,当遇到难的题目或者是一些新题型,他们大多数人立马就说:这题难,我不会。每当这个时候,我首先会让孩子停下来,看一下前面做的题目,让他看一下自己之前做的有多好。趁机鼓励他,让他相信其实自己是有能力做好这个题目的。接着,我会鼓励孩子仔细审这个题目,究竟哪里让自己觉得难,然后引导孩子一步步去分析,去思考。最后,当题目解出来以后,我会再让孩子总结一下,开始为什么觉得难,之后又是怎么做出来的,以后遇到同样的问题怎么办。
我相信,只要家长,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三方共同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乐观的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一定会慢慢改善孩子的畏难情绪,最终使孩子乐观,稳步向前。
第三篇:高考考生家长该怎样帮孩子克服畏难情绪
案例描述
贺先生的孩子就读于一所重点高中。两年前参加中考(微博)时,孩子以年级前20的名次被学校录取。高中阶段的前两年,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直比较稳定。随着高三新学期大幕的拉开,小贺虽然依旧刻苦努力,但接连几次单科测试成绩一直徘徊在班级中游。在刚结束的这次月考中,他的年级排名竟然跌至全年级的80多名。接到成绩后,贺先生和妻子并没有过多责备孩子,而是一如既往地安排好孩子的生活,可小贺却一直表现得非常郁闷。起初,夫妻俩认为孩子是因为成绩下滑而产生了自责感,但这两天,孩子多次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对考试的畏难情绪。吃饭时,孩子说:“再过半个月又要期中考试了,怎么考试这么密啊?要是能不参加考试就好了。”听着孩子的话,夫妻俩的心都揪了起来。贺先生表示,孩子刚开学一个半月,后面还有近8个月的时间。倘若从现在就对考试如此厌烦,那后面的多次备考测试和最终的高考(微博)该怎样进行呢?
记者调查
记者从多位中学老师处了解到,像贺先生遇到的这种情况并非个例,几乎每年都会有一部分高三生出现类似情况。相关人士表示,这种出现畏惧考试的情况会更多地发生在学习成绩优异但心理素质、承受力较弱的孩子身上。由于心理压力大,这部分孩子越是到关键性的考试就越无法正常发挥。一些考生由于害怕排名落后,对考试产生畏难情绪,更有甚者会找出各种理由逃避考试。
建议
父母遇到上述情况后该怎样处理呢?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第一六六中学心理教师张瑶。张瑶表示,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多半是压力过大导致的。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保持冷静,并及时分析孩子产生压力的根源究竟在哪里。只有对症下药才能帮孩子尽快走出心理低谷,重新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考试,乐观迎考。首先,父母要学会冷静、客观地看待高考。升入高三后,“高考”便成了很多考生家中提及频率最高的两个字。不少父母为了能在明年和孩子一起享受金榜题名的欢乐,不仅在生活上嘘寒问暖,换着花样地为孩子补充营养、强身健体,还会绞尽脑汁、想尽办法为孩子创造“真空”般的环境,陪孩子每日苦读。看着父母为自己精心打造的一切,孩子可能不会过多地表达什么,但心里却会增加许多无形的压力。就贺先生家的情况而言,虽然孩子成绩下滑后父母没有过多责备,但父母表现出的焦虑、无奈却会在不经意间传递给孩子。想着父母长时间的关照和期待,孩子的压力增加也就不言而喻了。
此时,父母要为孩子松绑,要让孩子明白,高考只是人生中一次比较重要的考试,而非决定命运的考核。在当下,成功、成才并非要通过高考这座独木桥才能实现。只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加上勤奋与努力的付出,就一定可以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实现自己的价值。
其次,父母要帮孩子客观地分析考试失利的真正原因。一些孩子惧怕考试是因为虚荣心作祟。由于高三的多次考试要进行年级排名,所以一部分成绩相对较好的考生便会在心里产生莫名的压力,患得患失以至影响正常发挥。对于这部分孩子,父母要弱化他们在每次考试后过分关注分数、排名的想法;要让孩子明白,现在每次考试的意义在于发现问题、查缺补漏,而不是比分数高低。只有将孩子的关注点从分数转移到考核本身上来,才能消除他们对考试的畏难情绪。
另外,对于成绩处于中游的考生而言,父母则要帮孩子克服因考试失利而产生的自卑情绪。面对欠佳的成绩,这部分孩子习惯把原因归结于自己脑子笨、能力低或考试题目太难自己应付不了等。一旦产生“无论自己如何努力,都无法赶上别人”这种糟糕的心理暗示,孩子便很难再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慢慢地就会产生自卑甚至自暴自弃的念头,最终丧失自信心。此类孩子的父母要帮孩子卸包袱、多鼓励,扭转孩子不好的心理暗示,帮他们明白只要努力便会有所收获。只要孩子明白命运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便会正视每次考试,主动改变现状,有所进步。
第四篇: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复杂计算题的畏难情绪
《指导小学生克服数学复杂计算题解题畏难心理的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建设路小学 王艳 蒙小平
一、问题的提出
计算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课堂上的计算教学,学生们觉得枯燥无味,学习积极性不够。在面对较复杂的计算题的时候往往存在畏难情绪,一看题目中数字较大,马上就断定自己不会做;进而放弃!长此以往,不但影响了学生当前的分数,更重要的是会让学生丧失学好数学计算题的信心进而对整个数学学科都丧失兴趣。
基于以上原因我提出了《指导小学生克服数学复杂计算题解题畏难心理的策略研究》的微型课题研究。希望通过研究探索出克服学生对复杂计算题的心理障碍的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对复杂计算题的界定及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分析
经过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我总结出本学段比较复杂的计算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万以内的连续进位加法和是连续退位减法。学生在做这类题的时候往往会忘掉进位或者是退位,导致计算结果出错。
2:两位数乘两位数。在这一内容的学习中实际是将进位加法和一位数乘法融在一起的混合计算,因为学生年纪小,注意力不够集中,在做乘法的那一步很容易发生视觉的跳跃,因数乘错了数位:是学生常犯的错。而在将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的时候又会出现忘进位的错误。
3:在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学生进行试商是有一定难度的。在做这类型的计算时,学生要以估算做基础,把减法和乘法又要一起融会贯通。所以出错率也较高。特别是商中间或者末尾有零的除法对学生来说更是一个难点,往往不够除他们就不除,忘记了这一位上要用零去占位。
三、研究对象与步骤:
(一)研究对象: 通过课堂教学效果、课后学生作业反馈、师生交流等多种途径,以我校三年级的学生和老师为研究对象,在计算教学中逐渐帮助学生克服对复杂计算题的畏惧心理进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二)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
通过听课、实践来调查、发现课堂教学中学生计算的现状。探寻出学生认为较难的题型。
2、实施阶段
通过多种形式实践,分析出孩子存在畏难情绪的原因,再对症下药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克服不良情绪,探索出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与方法
3、总结阶段
通过整理资料、总结方法、反思研究成果。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为观察了解法,同时辅之以课堂实践法、课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对比法、个案研究法等多种方法,力求提高研究的可信度和实效性。
四、研究过程:
(一)调查研究阶段:
在课题准备阶段,通过对课堂教学中学生计算的现状的调查研究,我认真分析了学生在做以上几种较复杂计算题中反映出的问题主要是:
1:对部分算理掌握得不是很清晰。比如在做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对上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学生忘商零就是在算理的掌握上比较模糊导致的。
2:没有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比如在做混合计算的时候,学生往往把运算符号看错,或者是把混合运算的顺序弄混。
3:对复杂计算题有着很严重的畏难心理。越是计算出错率高的学生对计算越畏惧。甚至有的学生看见数字较大或者是比较复杂的计算题,思绪就处于混乱状态。怎么能正确的完成这类题的计算?
(二)探索策略阶段:
根据调查情况,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索,我总结出应“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复杂计算题的畏难情绪”的策略有以下几点:
1、课堂教学中,让计算课以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出现。
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探索算理,不再用概括死板的法则。比如在除法的教学中就强调在情景中理解,避免机械记忆。在适当的时候,比如在整理和复习的时候再让学生通过讨论做出总结。这样效果就好很多。
让所有的计算教学,尤其是较复杂的计算教学都放到学生熟悉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明白学习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化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2、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在进行除法教学的时候很多学生对准确的进行试商觉得很难。对这部分学生就要做除法估算的补救。而对于在商中间或者末尾该商零出错较多的学生就要进行算理的补救。对于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学生出错的原因往往是做题习惯不好。对这类学生要先淡化速度的要求,强化正确率。在学生正确率有很大提高后再做速度的要求。
3、让学生体验成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关注对计算比较畏惧的学生,课堂上比较容易的问题留给他们,让他们在课堂中体会成功的愉悦。在对这类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设计练习的时候更要注意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布置作业前多对有畏难心理的孩子做心理疏导,比如在做练习前告诉学生题目很简单,相信他们能完成得很好,让学生有轻松的心态进入练习,当学生完成练习后再表扬:告诉学生这些练习能做好实际是很不简单的,这么不容易的题都会了。学生自然也就增强了自信。在老师的虚晃一枪中学生再一次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每次测评中建立计算专题分。学生在计算中有所长进的要用超行评分或者得星等形式进行实时的表扬和鼓励。
通过以上方法,让学生在每个学习环节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也就逐步克服了对复杂计算题的畏难心理。
4、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强化训练。
除了完成课堂作业 ,在班里每月组织两次较复杂计算题的专题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评出“计算小能手”和“计算进步之星”。通过这些活动既让学生对复杂计算题进行了强化训练,在不断的训练中发现不同孩子的出错点,对症下药。也在活动的评比中让每个学生都对计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畏难心理也就自然消失了。
五、课题研究的效果、成果
经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运用以上策略方法对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提高产生的效果如下: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练习,计算准确率和速度等均有明显的进步。有的学生对计算课的学习兴趣也浓厚了一些,不再觉得课堂的枯燥了。对较难计算题也不再存畏难情绪。有部分学生还自己通过计算研究,尝试写数学小日记和数学小论文等。计算能力的提高,不仅让学生能正确计算,还培养了学生能将相应的计算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解决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养成了检查的良好习惯,对他们的数学成绩也有了一定的影响。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了,成绩也随之有相应的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另外,通过这次课题的研究,我觉得自身的教学经验增强了,科研能力也有了提升。微型课题研究给我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本人对数学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对很多教育理念也有了新的理解。通过读教育专著、记笔记,教学的能力也有所提高,撰写论文时也有依据了,总之,自身的素质获得了提升。
六、课题研究后的困惑与思考
1.现在班级学生数多,有时关注学生的面还不广,如何正确把握学生在计算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
2.对于小学生计算能力的评价需要建立一个合适的评价标准吗?如果需要,应该是怎样的一个评价标准呢?
第五篇:浅析教师情绪失控原因及对策
【摘要】个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情绪失控现象,进而伤害到学生,影响了教学工作地正常开展,分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情绪失控的原因,有效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让教师以正常稳定的心理状态投身到教育事业中已迫在眉睫。
【关键词】教师 情绪失控 对策
一、问题呈现
一名具有良好情绪的教师可以积极地影响学生,从而产生良好有效的教育成果,而将负面情绪带入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教师,往往会情绪失控,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以致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在教学活动中情绪失控的教师,轻者,大声呵斥,横眉瞪眼,以声色吓人;稍重者,拍桌扔物,以动作威胁;重者,讽刺挖苦,侮辱学生人格;再重者,恶语相加,摧残学生身心。这些现象,广泛存在于幼儿园、小学、中学等学校,伤害学生的例子越来越多,有的甚至到了让人触目惊心的地步。 2011年11月初,广州荔湾区芳村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的两名五年级学生,仅仅因为坐校车迟到几分钟,就被教师要求互相扇耳光长达3分多钟,其后还被教师再打数个耳光。同年11月29日,陕西省旬阳县磨沟幼儿园园长、代课老师薛××,因小朋友不能完全背诵课文,便用火钳将孩子们的手、屁股等部位烫伤,被烫伤的孩子达到10个。
二、问题分析
(一)个别教师教育思想的不端正。儿童观和教育观存在严重偏差,把教师当成“神圣不可侵犯的的主宰者”,把学生当作 1
自己的私有“物品”随意处臵,容不得学生有半点的过错,稍有违背、冒犯之意,教师就变得严酷无情,侮辱其人格,打击其自信心,使学生感到惧怕。有的教师刚愎自用,主观任性,把教育仅看作是不择手段的管教,忽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表现出极低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极差的教育水平。
(二)个别教师个性心理的不健康。据调查研究,我国中小学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突出,虚荣心理明显,焦虑水平偏高,性格忧郁孤僻及逆反心理较强等,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工作节奏快,对自己要求事事求完美而导致焦虑,使人脾气暴燥,易被激怒,情绪失控、伤害学生的事大多由此产生。
(三)个别教师的法律法规意识淡薄。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教师是教育者,同时也是管理者。管理必然意味着对学生的一种外在规范性要求,问题在于通过什么方式来规范学生,才能既达到教育目的,又不至于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我国的《教育法》、《教师法》、《幼儿园工作规程》等对教师工作都有明确规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第5条明确指出: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行体罚和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四)个别教师缺乏经验、应对办法贫乏。一些教师特别是新教师由于参加工作时间有限,教学经验和处理师生关系的经历少,以致面对学生不好的态度或行为时,缺乏正确处理的方式方法,从而导致自己情绪激动、行为过激甚至心理崩溃,做出有损教师形象,危害师生关系,影响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事情。
三、对策方法
(一)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要开展一
些专题活动,督促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和管理理论,使教师用科学的教育观来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学习儿童心理学,用正确的儿童观来研究和探析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法律法规,用以法治教的理念来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学习先进教育者,用榜样的力量来鼓舞鞭策自己,不断提高自己道德修养。教师要树立一种终身学习的思想,向书本学,向学生学,向实践学,做学习的先行者。
(二)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尊重他人是良好道德修养的重要表现,教师要尊重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意愿、情感,允许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他们的要求,满足他们自尊的需要。教师要对学生怀有宽容之心,而这种宽容就来源于对教育事业的挚爱。教师要有一种慈母般的仁爱之心,一种“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度量,少一点偏狭、自私、嫉妒、高傲、斤斤计较,决不能意气用事,更不能以怨报怨,记恨学生。有时宽容是对犯错误者最好的教育。
(三)增强教师自我控制能力。粗暴是教育的大敌,耐心是育才的前提。不管遇到任何情况,教师都应做到镇定自若、从容不迫,以极大的耐心做好工作。一名心浮气躁、情绪反复无常的教师,是不利于教师工作的。时时考虑自己行为可能引起的后果,这是保持身我情绪稳定的基本方法。教师要学会自控,磨砺意志,从小事做起,注重自己的性格培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性格。教师良好的性格是一颗种子,它一旦播撒在学生心田,就会绽放出绚丽的花朵。控制自己的情绪,必将带来教育的成功。
(四)加强教师的心理疏通,缓解教师心理压力。现阶段,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状态下,教师的经济问题、职称评定、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都是造成教师心理压力的重要原因。社会和教
育相关部门要注重加强教师的心理疏通,一方面,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提升教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从而强化教师的心理优势,使其内心有一个强大的心理支柱和依靠。另一方面,加强教师的经济保障,提高教师待遇,解决好教师生活中的后顾之忧,使教师能够全心全意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再一方面,学校要丰富教师的课余活动,丰富多彩的文艺或者运动活动能够有效的促进教师间的交流,转移和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
(五)完善相关制度,避免教师带“气”教学。学校和教育部门要制定好教师心理辅导制度,通过定期的心理辅导,一方面,预防和治疗教师的心理疾病,使教师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促使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把握好学生的心理规律,从而正确理性的处理好师生关系。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还可以探索制定“教学回避”制度,如果教师因家庭突发事件、教学突发事件等问题导致情绪失控,可以暂不上课,从而保证教师在良好的心态下进行教学,避免不良情绪干扰教学过程,减少教学的负面效应,提高教育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Robert J. Stern & Wendy M. William,教育心理学[M],张厚粲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李伯黍,教育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4】孙煜明,动机心理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5】于晶利,论转型期社会心理困境与消解途径[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