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谈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集锦)

谈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集锦)

谈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第一篇:谈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浅谈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这话不假,一提起三年级作文,作为刚接手三年级语文教学的我叫苦不迭。学生们觉得白纸一张,茫茫然无从下手。我通过一学期执教三年级语文,倒觉得白纸一张好比划。

谈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

第一篇:谈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

浅谈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这话不假,一提起三年级作文,作为刚接手三年级语文教学的我叫苦不迭。学生们觉得白纸一张,茫茫然无从下手。我通过一学期执教三年级语文,倒觉得白纸一张好比划,要使学生不怕作文,不为作文头疼,在作文教学中是有一些门道的。

一、 培养学生习作兴趣,这是写作之根本。

孩子们经过小学两年的学习,观察,脑子里积累了不少的材料、优美词句。可是由于刚进入三年级,习作要求由

一、二年级时问答式,改成文章的格式,很不适应,对作文感到头疼,无所适从。因此作文教学时挖掘学生头脑中的材料,对学生作文相当重要。在三年级的第一次作文教学时,我就规定了孩子们习作内容,全班同学都写同一个内容和主题,我带领着孩子们一段一段的写作,最后把各部分连起来,就组成了第一次学生作文。通过这次作文后孩子们对作文有了一定了解,同时也觉得作文不可怕,反而觉得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逐渐改变方法,慢慢的由第一次的全班一样的作文,变为学生有独特感受的作文。

二、积累写作材料,是写作之源。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中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文章源于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心中纵有万般思绪,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修订版《小语课标》十分强调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并明确规定:小学阶段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课外阅读量比原来增加了1/3左右。这项规定,体现了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大突破,也是彻底改变作文教学现状的一把金钥匙。我用科学的方法激励,指导学生积累生活经验,鼓励他们热爱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实践,切实体验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写作开启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每次作文教学之前我都会让孩子们去观察体验与这次作文相关的事物和事情,必要时我会亲自给孩子们找材料。如要求学生写花,可是在我们这里有时很多花都没开放,于是我通过网络搜集图片介绍有关知识,让孩子们对这些花有感性认识,这样一来孩子就有材料可写了。如动物小档案,我想让孩子回家观察家里的动物羊、狗、鸡、鸭、猪之类,了解他们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以及自己和他们之间的故事。这样一来作文就不难了。学生的头脑当中只有了这些丰富的生活积累,才能写出这样情真意切的文章。同时,我让学生开辟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采取多种形式激励学生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广泛涉及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读物,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习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

三、 观察、说话、思维、表达同步发展,这是写作之法。 三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少,加上平时没有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或是观察不得法,在写作中普遍存在“无话可说”的现象。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选择学生可感可看的事物,教给观察方法,我先让学生观察静物为主,注意观察顺序和观察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文具盒、台灯、教室、自己的房间等。接着,扩大观察范围,从室内到室外,由静到动,从颜色、形状、大小到发展变化,从看、听、想等方面写动态片断。如指导写“我们学校的花坛真美”片断,我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并要求按一定的顺序,如有个学生这样写:“这个花坛座落在教学楼的前面,一条马赛克铺成的小路直通教学楼,把花坛分成大小不等的两边。春天,万物复苏,小草儿探出了嫩黄的脑袋,圆球型的小榕树伸展着腰枝,假槟榔露出春的笑脸,好像在和教室比高低。花草们有的围成圆形,有的围成棱形,有的手拉着手头挨着头,在窃窃私语。只要你细细一瞧,还有蝴蝶和蜻蜓在翩翩起舞呢!”学生观察清楚了,就得让学生观察到的东西说出来,这常常是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叶圣陶先生认为:“作文是写话,把要说的写下来就是文章。”因此,把观察到的事情说出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我经常让学生把观察到的按要求说

一、二段话,同桌互说互评或通过口头作文比赛,赛后评议。学生说的,其实也是形象画面的观察在头脑中建立之后如何用语言文字表述的问题,这就是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又可以反过来解决学生观察时因受时间、地点、角度的限制而产生的困难,可应用思维方法去完善事情的全过程,丰富写作内容,使表达更完整。

四、教师下水作文,是学生习作之蓝本。

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写作文,很多方法和技巧根本没有,因此例文就成了他们学习的模本,在每次作文时,我都会写或选择相关文章,让孩子们学习,找出那里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并要求孩子学习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之中,毕竟是三年级初始作文,孩子的创新根本没有,能够仿写,并达到一定的要求就相当不错了。

四、 看准作文类型,在选择题材上注意写具体,这是写作之巧。 虽然三年级只是作文的起步,但各种类型的作文基本上已露出“原形”。我在指导上很注意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想象文等五种形态入手,抓住它们最普遍的规律进行归类指导,在选题上注意专一性训练。如我让学生用总述句写一段话或一件事,先总后分,让学生围绕一个中心把事情写具体。又如,用总结句“妈妈真是个勤劳善良的人”在一段话或一篇文章的最后一句,让学生根据总结句从日常工作生活中有条理地抒发自己的感受。在关心与被关心,爱与被爱中找到妈妈的可亲之处。想象是学生创新的灵魂,想象作文是新生的又是极有潜力的作文流派。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这类作文的指导。如编写童话故事,展开想象续写结尾等。我抓住少年儿童喜欢幻想的特点,引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从生活实际中捕捉材料,运用夸张、拟人手法来编写童话,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分辨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让他们在童话中受到教育。

总之,三年级的作文还刚刚是个起步,有时确实是使人感到无头无序,无从下手,但只要我们当老师的多一份心,讲究一下方法,相信会给学生带来一片芳草地。

第二篇:浅谈三年级起步作文的训练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提到作文,一个字:难。难在没有什么事情可写,每每提起笔来,脑袋里空空如也,没有几句话可写。如何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以下是我个人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收获:

一、创设情境,唤起写作兴趣 一些平时习以为常的事,学生就是写不明白说不清楚。为此教师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并因势利导,有意识的组织他们在一起聊一聊,营造一种倾诉的氛围。

1、细致观察,激发兴趣 在指导作文时,我们尽可能的把与写作有关的事物带到课堂,边让学生仔细观察事物边指导作文。如学习描写人物外貌时,老师可以请一位同学上讲台做“模特”,然后集体指导写作;或者请同学们带好自己喜欢的照片,然后边指导观察边写作。又如在指导写植物时,可让学生带一些盆景,指导他们对根、茎、叶、花的形状、颜色等作细致观察。指导写一种水果时,可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水果带到学校,在课堂上让学生用眼观察水果的形状、大小、颜色,用手摸一摸水果的表皮,感觉一下表皮有什么特点,然后用鼻子闻一闻水果的气味,再用口尝一尝水果的味道。经常对事物进行有序的观察,学生也就会观察的细致,说得有条理,当然也就能写得具体充实,视作文为乐事。

2、开展活动,入境入情

我们都深知爱玩是所有孩子的天性,玩耍中,孩子会尽情展露出自己的灵性。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有计划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不失为开掘学生童真童趣的另一有效手段。如扳手腕、吹泡泡比赛,放风筝比赛,贴鼻子比赛等等。这些活动学生最感兴趣,参与力也高,且人人亲自经历,自然有话可写,写出的作文也兴趣盎然。记得那次吹泡泡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可高了,同学们首先朝不同的方向吹出了好多好多又大又美的泡泡,接着,我让他们仔细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的变化,看看它们是怎样飘动的,然后又让他们想想透过这些美丽的泡泡仿佛看到了什么。很快地,学生写出了一篇篇想象丰富的短文:有的想象到了许多可爱的小动物;有的想象到了乘着泡泡去周游世界;有的从吹泡泡悟出了深刻的道理:泡泡看上去美丽,但破灭的也快,我们不能像泡泡那样昙花一现,要从现在起打下坚实的基础,将来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二、体验生活,积累素材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在我们身边那触手可及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便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

1、家务劳动,积累素材

今天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被爸爸妈妈宠着,很少干家务活,为此我们可以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适当安排一些家务劳动,把作文教学与家务劳动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去做生活的小主人,亲自参与生活,锻炼自立能力。感受劳动的乐趣。例如可以让中年级的学生回去洗红领巾、洗碗、钉纽扣等,让高年级的学生回去洗衣服、炒菜、包饺子等,然后再让学生交流参与劳动的经历与体会。这样,也就为写作开启了鲜活、永不枯竭的源泉。

2、欣赏校景,积累素材

在活动课的时候,我就带着学生们来到学校的小花园。通过不同地点,不同景物的实地观察,捕捉秋景的不同,为习作3做好铺垫。按方位顺序的变化,从假山、到池塘、再到四周„„不同地点的转换,让学生对小花园进行仔细地观察。往往这种定向的观察,学生的认识比较深刻,写起来也不至于空洞。

3户外活动,积累素材

打开生活之窗,一草一木,一事一物皆可入文。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和好玩的事情有着浓厚的兴趣,乐意去观察。根据这一特点我们曾组织学生到附近的乡村春游,让学生欣赏家乡美景,体验农家之乐;带领学生到芳香四溢的马坝桃园、碧波荡漾的登月湖、别致典雅的扬州西郊森林公园游玩,并在那里进行“学当小导游”“为景点设计广告词”等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融入自然和社会,学生对多姿多彩的生活充满了热爱,既开阔了视野,又孕育了感情,为以后的作文积累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可以说生活是写作永不枯竭的源头,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善于捕捉源于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引导学生用一双慧眼去观察生活,养成勤于观察、乐于观察的习惯;用一颗慧心去感受生活,认识生活,热爱生活;引导学生在平时注意收集生活的浪花,形成积淀,积累写作素材。

三、拓宽渠道,形成积淀。

1、勤写日记。

可以让学生人手准备一本小练笔本或日记本,鼓励多写自己的事,身边的人和事,使学生形成“无事不可入文”“一事一文”的认识,养成关注生活的好习惯。例如,有学生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妈妈买了一袋芒果回来,顺手把芒果放进洗衣机槽里。我和爸爸冲完凉,就把衣服扔进洗衣机里。吃过晚饭,妈妈拧开洗衣机洗衣服,便下楼散步去了。等我们回来后,她才想起洗衣机里的芒果,可芒果早已“皮开肉绽”,粗心的妈妈使好好的衣服变成了一件“芒果衣”。可我觉得“芒果衣”也挺好,还有香味呢!不过穿上这种衣服,恐怕蚂蚁会把我当成美味,饱餐一顿了!作文积累的功夫在平时,长期坚持才会水到渠成。

2、阅读摘抄。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三年级段的学生课外阅读量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由于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时间远远超过了在家的时间,因此,充分利用在校可利用的时间,为学生提供阅读的机会。我们班里专门设立了“小小图书角” ,同学们主动从家中拿来了自己喜爱的各种各样的课外阅读书籍,纷纷放入了“图书角”中,这些书籍随时供大家借阅。每天的早晨、中午、课间,都会看到手捧书籍如饥似渴阅读的同学,还经常会看到他们在一起交流自己读书体会,在这样的氛围中,同学们阅读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此时,把握好机会,因势利导,告诉学生仅仅爱读书还不够,还应会读书,读好书。于是,我提出要求,即,做读书笔记。首先,可以摘抄,如:看到的一些优美词句、精彩的段落以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等,不能轻易放过,及时记录下来。同时,还可以写读后感,把自己在阅读时的所思所想,随时写下来,这样的日积月累才能为今后的写作奠定基础。

同学们通过阅读和做读书笔记的过程,感受到了文学作品的丰富内涵以及作者落笔生花、优美流畅的写作功底,对学生今后的文学之路起到了浅移默化的影响,培养了他们对写作的兴趣。

四、畅想作文,放飞心灵。 我们鼓励学生放开胆子,张开想象的翅膀,任思绪驰骋,心灵放飞。让他们学习用自己的眼光和心灵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鼓励学生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学会个性化的表情达意。再拿那次春游活动来说,有的同学喜爱那里的优美景色,有的喜爱哪里的淳朴的渔民,有的爱吃那里地道的农家土菜;有的想到了旅游开发,有的想到了安居乐业;从体裁来说,有的同学写成了记叙文,有的同学写成了导游词,有的同学写成了建议书,有的同学写成了诗歌。尽管重点不同、体裁不同,但每篇作文都是发自学生的内心,都充满着童真童趣。、

五、表扬鼓励,激发创新

学生都是好表扬的,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哪怕只是一个好词、一个好句都能诱发他们潜藏的情感。在学习园地、校园宣传栏发表学生的作文,在课堂上范读他们的习作„„对他们无疑都是一种莫大的鼓舞。

评价过程中,教师需用儿童的眼光来看学生作文。蹲下身来,用心去倾听学生的心灵之声,用眼去观察学生的生活世界,在儿童的眼里燕子会唱歌,蝌蚪会游戏,捞鱼摸虾好玩,爬树捕蝉有趣。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感受,重视学生的自主评价,鼓励他们奇思妙想,写出心中的真情实感。学生在评价开放的氛围中,得到了赏识,品尝到成功,从而,唤起他们对作文的热情,激发了创新的欲望。

让儿童贴近生活,猎取丰富的素材;让生活走进作文,放飞儿童自由的心灵;让我们一同来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快乐成长,幸福生活。

教学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在平时注意,注重指导学生,,注意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虽然是三年级刚学写作的学生,也能获得较高的写作水平。(责任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三年级学生的作文途径,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热爱生活,注重语言积累,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

第三篇: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

低年级作文教学是整个小学作文教学的基础,自升上中年级,涉足到学生作文教学,老师普遍感到:新教材的作文难教!根据这一问题,沉下心来细细进行了分析,发现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

一、探求原因,反思不足 原因一:教材把握失衡

纵观三年级的习作,我们不难发现,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的写作内容和写作要求都有了更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可是这也给老师们出了一道难题。教材存在的开放的空间越大,老师们就越难把握。很多老师都已习惯于老教材中明确的写作要求和写作内容,面对现在的习作,却一下子变得不知所措。

就拿三年级的第一次习作来说吧,习作要求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可以写课余参加的活动,可以写课余发生的有趣的事,高兴的事,或者你愿意写的其他事。面对这样的要求,老师会理解为写学生的课余活动,比如下棋、游泳、打乒乓等,把原本非常宽泛的写作范围一下就限得极为狭窄,如果再加上必须在这些活动中发生的事情可能就更少了。结果很多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要么是乒乓比赛,要么是下棋比赛,丰富的课余生活一下子让比赛给充斥了。再如三年级上册的最后一次习作,根本不提任何范围,学生可以写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可以写自己喜欢的景和物,可以写自己的快乐和烦恼,学生最想告诉别人什么,就可以写什么。面对这样的习作,我们的老师更是犯愁,这可怎么办,什么都可以写,那不就没有写作规定了吗?这怎么指导呢?一直习惯于限制与规定的他们这样一来一下子变得无所适从。为了便于指导,把没有任何范围的习作统一为:写一写自己的快乐和烦恼。原来没有什么烦恼的孩子为了能达到这次习作要求,一个个都成了“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了。当然除此之外,作文教学超纲、拔高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原因二:教学方法不当

在作文教学中,面对开放的习作内容仍沿袭以往的教学方法,可谓是穿新鞋走老路。作文指导时,重形式,轻内容,习惯于教师说,学生写,结果导致学生“举一”有余, “反三”不足。学生的作文都如出一辙。在这种心理驱使下,学生围着《优秀作文选》和教师的指挥棒转,作文成为无源之水,毫无个性和儿童情趣,如此教学下的作文何有精彩?如第六单元习作的内容是“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本人费了近一节课的时间进行了习作前的辅导,等学生拿起笔写的时候我便在教室里巡视起来。A正拿着笔在思索,见他一副认真的样子就没有打搅他。可是等一周巡视回来的时候发现他还愣在那里,一副双眉紧锁的样子。于是上前关切地问道:“怎么了?”“老师,我没有去过什么好玩的地方,我觉得那些地方都不有趣。我不知道该写什么!”他一见我问他,就把憋了好久的话说了出来。看着他一脸的纯真,我一时语塞。

二、探求策略,彰显个性

众所周知,作文是学生将自己已有生活经验进行组合、加工后通过文本的形式对外界的倾诉,是学生内心情感的一种释放。可是诸多的原因束缚了我们的学生,使得他们面对真善美的世界却不敢流露,不敢表达,更谈不上尽情地释放。

策略

一、蹲下来看孩子

学生的习作因智力水平、生活经验、认识程度、表达能力等方面的限制,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正因为有了这些不足和缺陷,才有教育的生命和意义所在。“生活、社会永远是有缺憾的,生命进取的力量就是在有缺憾的人生中追求完美。”(叶澜语)教育艺术的本质就在于发现、唤醒、激励和鼓舞,我们当然要看到学生习作中的缺点,可我们不能一味地批评和指责。毕竟学生不是作家,而我们成人也不是评论家,我们应该明白即使再差的一篇习作,都会有它耀眼的亮点。哪怕是一个优美的句子或一个生动的词语;再不然就是一个用对的标点符号,一个写得比以前更好的字。尤其是在作文的起步阶段,我们不能以高年段的要求来评价我们的学生。习作的过程中出现了词不达意、错别字多等问题也不能操之过急,不能因为这些,而把学生的习作批得一无是处,只要学生有习作的愿望,能努力地把它写出来,就应该给予肯定。

策略

二、善于梳理、合理统筹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习作教材的安排特点及意图是什么,这是作为教师必须要把握的。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其他的一切都将徒劳。三年级的习作教材放在语文园地里,每一个语文园地里安排了一次习作,每学期共八次习作。纵观这十六次习作,我们不难发现,三年级习作教材的安排有四方面的特点。

1、兼顾了写实和想象。既让学生练习写实,又让学生练习写想象,这是课标给我们提出来的要求。我们发现在每一册教材里面都安排了两次想象作文。

2、注意激发兴趣,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这是习作教材的一个很突出的特点,也是课标对中年级习作所提出的重要思想。

3、重视习作以后的交流和展示。这个是作为中年级习作的目标要求提出来的。我们也在习作教材里面得到了印证。

4、注意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从上述习作教材的特点看,第二点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了第二点,其他都无从谈起。课标也说得很明确:

三、四年级“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在具体指导时,可以指导学生“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口”。也就是“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如果说

一、二年级是写话,那么

三、四年级就可写“放胆文”了。

策略

三、勤于动笔,我手写我心

关于习作,如果我们仅仅注意一学期的八次习作练习恐怕是不够的。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应该要让学生勤于动笔,要为学生提供比较多的练笔机会。三年级上册安排了四次小练笔,而下册也只安排了三次小练笔。老师们在教学中用好教材安排的这些小练笔还远远不够,同时,我们还应该在教学中发挥创造性,能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笔。而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练习不失为提高写作能力的好渠道。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从而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正如丁有宽老师所说的:“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作文训练要在阅读教学中相机生成。

心得体会: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作文水平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具备较强的文字运用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能力的重要方面。本学期,我班的孩子进入三年级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不少学生害怕写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思考半天,孩子们不仅觉得无内容可写、即使是乱编也找不出两句话出来,语言积累太少,很难写成一篇较完整的作文来。

怎样把学生领进作文这样一个广阔的天地,使他们在这块未经耕耘的土地里,播种自己想象的种子,长出参天大树;写下自己最想说的话语,真正发挥作文的功能;让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他们的灵魂;让经典优美的文章,在他们的心灵里生根呢?经过摸索、思考,结合我近段时间来在三年级的作文教学工作实践,谈几点浅见。

一.循序渐进,在课文学习中融入作文教学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第一步,学生写出格式正确、语句通顺、生动、内容具体的作文不是短时间就能培养出来的,对于三年级的起步作文,我采取“夯实基础、小步走”的策略、让学生的作文水平逐步提高。对于刚学习作的农村孩子,平时课外拓展阅读很少,词汇量积累很有限,要把句子写通顺,生动是很难的。

二、模仿写作

从模仿课文的连词造句、积句成段、构段成篇的表达形式入手,符合小学生认识由简单到复杂的心理特征。学生通过多次模仿写作训练,加深了对状物的写作方法的掌握,不再感到无从下笔,写得不精,但是条理都比较清晰。

三、利用教材资源,进行“小练笔”训练 1.抓典型——仿写。

2、找拓展——续写。

四、努力创造实践机会,为学生习作提供素材

五、鼓励学生自主积累语言,做摘抄的习惯

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地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丰富语言的储备量

总之,作文教学有章法,却无定法,经过近段时间的研究、摸索,以及孩子们作文习作的进步,我相信我们只要在作文教学中勤于研究、摸索,一定会找到适合自己也适应学生的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找到一条快速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新路,还有待于我们所有的语文教学同仁们进一步努力探索,互相探讨。

第四篇: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体会

仁怀市长岗小学

杨伶燕

习作,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后的高度综合。所以大多数语文老师都有“作文难教,作为难写,作文难改”的感受。而小学三年级的起步作文,更是棘手。从未写过作文的小学生对作文有一种高深摸责的神秘感,总觉的写作文很难,不知怎么写,写些什么。针对这种情况,如果一上课就布置作文题,就可能使学生紧张胆怯,无从下手,进而由怯生厌。所以,在三年级作文起步阶段,淡化作文的程式,从“字词、兴趣、阅读、范文以及讲评”这五方面做好具体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一、打好拼音、字词的基础关,让学生下起笔来无阻碍

俗话讲:“万丈高楼平地起“,我发现很多学生在习作课上说的很好,但不愿写,其中有一个原因上老有不会写的字,下起笔来障碍太多,自己构思好了,也说好了。但一写老有不会写的字,问别人还好一些,如果查字典速度慢,影响思路。尤其到三年级,字词虽不是重点,但万万不可忽视字词。老师一忽视字词,学生很自然就会轻视,学生对字词往往会出现见了认识但不能正确书写。所以我认为,从一年级起一定打好字词的基础关。然而,习作起步的学生难免有不会写的字。针对这一情况,我要求学生完整的写,不会写的用拼音代替,写完在请教别人或查字典解决。把习作补充完整。

二、保护学生的习作兴趣要从低年级做起

提起作文,似乎与低年级没什么关系,因为从课程上看,低年级是没有作文课的,但是,新大纲在对低年级的要求中,明确提出“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首先让学生喜欢写,乐于写,让学生说完整话,写完整句,从一句话到几句话再到一段话,为三年级的习作奠定基础。新课程第一学段对写话没有统一的要求,但强调了对写话有兴趣。“从兴趣入手,首先让学生喜欢写,乐于写,为第二阶段的自由表达奠定基础。”写话要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培养写话的兴趣和自信上,联系生活,引导并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让学生愿意写、热爱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习作最重要的内驱力。教师应该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发展规律,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采取种种方法,创设各种情景,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勇敢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真诚地表露自己的感情。教师要善于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设计符合他们的口语表达的情景,让学生有话可写。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素材中找内容写,可以激发学生表达自己的动机和兴趣,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实践证明,只有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获得习作的比竭动力,提高习作教学质量,并在习作过程中发展语言,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丰富学生的语言素养和人文素养。因此,要从低年级开始注重习作的启蒙和兴趣的发展。

三、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新课标强调了积累语言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是第一位的,也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手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是学生学习和积累祖国语言的重要手段,厚积才能博发。三年级的学生积累的素材有限,要想提高三年级学生的习作水平,就必须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在阅读教学中,把握教材中的因素,通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背诵,在朗读中积累语言素材,增强语感。如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篇主题课文《五彩池》,这篇课文内容丰富,语句优美,描写的色彩艳丽,让人充满神奇感。作者抓住五彩池“神奇”的特点,从奶奶讲的神话故事引入,引出了人间的五彩池。课文讲述了五彩池的数量、大小、颜色,深浅、形状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课文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局生动的描写了五彩池美丽的景色,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想象读、比赛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地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句子,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通过朗读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刻内涵,从而积累优美的词句,为今后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选好引路文

抓住课本上的范文,给学生引好路。让教材充分发挥范文的的作用。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语言积累,其中对语言表达方法的积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学生通过阅读实践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渗透表达方法的积累训练,充分发挥语言表达方法的示范作用,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如《小镇的早晨》,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江南水乡小镇——桃源,早晨安静、热闹、忙碌的景象,反映了改革开放给小镇带来的生机,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小镇新貌的赞美。

第五篇: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之一

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之一:学会观察生活

写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很多初学作文的同学,一提作文就一筹莫展。其实,作文的内容源自生活。写好作文的第一个法宝就是:留心观察生活。观察时注重每一个细节,就会成为你写作中的亮点。

1、 考考你——你注意这些细节了吗? (1) 一元硬币的背面是什么图案?

(2)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哪一种排在最左边? (3) 很多植物是先开花后长叶,你知道哪些? (4)你家附近那个标志性建筑,外观是什么样的?

2、 啄木鸟医院——给下面一段话找错、析因、修改。

《小花猫》我家的小花猫可爱极了。它的毛细柔光滑,除了耳朵、尾巴是黄褐色的,其余雪白雪白的。它的警惕性可高了,无论白天黑夜,它的眼睛总是瞪得溜圆,翘起的尾巴总是微微摆动,仿佛时刻都在注意周围的动静。

在生活中,越熟悉的东西越容易忽略。《小花猫》中的错误是对小花猫眼睛描写不准确。小花猫的瞳孔是随光线的强弱而变化的:光线强时,瞳孔是一条线;光线弱时,瞳孔就变大。文中说“无论白天黑夜,它的眼睛总是瞪得溜圆”,显然是错误的。可见:写作文要对描写对象仔细观察,才能准确表达。

下面看看修改哈狗的文章:

《小花猫》我家的小花猫可爱极了。它的毛细柔光滑,除了耳朵、尾巴是黄褐色的,其余的毛雪白雪白的。最有趣的是它的眼睛,能够一日多变:早上光线不强,它的瞳孔就像枣核那样;中午光线最强,瞳孔变得像一条线;天黑了,光线变暗,它的瞳孔变得又大又圆。我时常在晚上看见它竖起那对机警的耳朵,瞪着溜圆的眼睛半蹲在那里,翘起的尾尖微微摆动,仿佛时刻都在注意周围的动静。 写作要注意内容真实,尤其是细节,一点也不能假,不能失真,否则会影响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这就需要我们:观察要准确,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我们要想写好作文,首先要练好观察的基本功。

一 观察要抓住特

任何事物都是有特点的,成功的观察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观察时抓外形特点。

抓外形特点就是抓轮廓,由粗到细,由面到点地进行。善于发现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不同之处。

2、观察时抓习性、作用、功能等内在特点。

内在特点需要较长时间、由表及里地观察才能获得。比如小兔子的胆小,小猫的机敏等内在特点,就需要耐心细致地观察才能有所了解。

3、观察要调动多种感官参与。

比如观察烤红薯,就要用眼看,用手摸,用鼻闻,用口尝„„还可以用耳听(关于红薯的烤制、人们吃时的赞叹),用脑想„„同属于观察的范畴。

二 观察要突出重点

被观察的事物往往是不同的方面组成,故有些观察很难一次完成,这就要我们在观察中突出重点。比如去颐和园游玩,昆明湖、万寿山就应该是观察的重点,因为它们是颐和园中最具代表性的景物。

1、明确观察目的。

观察时目的明确,才能保证注意力集中。比如,你班新来位老师,听到别人说他“凶“,引发你的好奇心。因此,从这位老师上课的第一天,他究竟凶不凶,就成了你的观察重点。为何?因为你好奇,想弄明白这个问题。目的就决定了重点。观察有目的,才能细致,文章才写得生动具体。

2、 以充足的笔墨保证“重点“。

观察的重点理应成为作文的重点。前面说你去颐和园,对昆明湖、万寿山仔细观察,尽情欣赏了,在作文时就得多谢谢你的所见、所想以及所感。 总之,观察要有目的、有重点,多“看”的地方,就多“写”,因为多看为你积累了丰富的信息。不能“看”归“看”,“写”归“写”。

鲁迅先生说:“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为了写好作文,我们应该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地观察习惯,努力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

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之二:写作文要明确主题

写作文要表现什么,自己心中一定要清楚,也能让读者明白你在写什么。一篇作文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这对于叙述内容,表达情感都有好处。怎样突出主题呢? 一 动笔之前确定主题

看到作文题目,不要急于动笔,先要明确要求,找到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也就是写作目的。先想好我要写什么?通过作文说明什么,表现什么,歌颂什么,抨击什么等等。有了明确的写作目的,作文的内容就能比较清楚,达到“言之有物”。

我们曾经学过的课文,每一篇都是有主题的。《乌鸦喝水》的主题是要表达乌鸦遇到问题后积极动脑想办法;《司马光》要表达的是司马光的聪明和智慧,以及他的一份爱心;《妈妈的爱》则通过具体事例表现出妈妈对孩子的关爱,同时表达作者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二 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有了明确的主题,就要根据这个主题选择合适的材料。如同要盖楼房,有了设计图纸,就要开始准备材料了。这是要在头脑中思考:要表达这个主题,可以选择哪些材料呢?比如写《我的妈妈》,这篇文章要表达妈妈对我的关爱,就要选择那些能够突出妈妈关心、爱护我的事情。选择材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1、要选择和中心一致的材料。

材料必须从各方面说明中心,突出中心,为中心服务,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统一。如《我身边的活雷锋》,一是选的人和事,必须是好人好事,不是任何人和事都可以写的;二是必须是“我身边”的,而不是别处的。

2、选择的材料要具体生动。

让事实说话,“事实“就是具体的材料。有具体的材料才能写得有血有肉,能感动人,说服人;生动,就是选择比较新鲜的材料,表现新人新事新风尚,才能使读者感到有趣,爱读。

3、选择的材料要具体生动。

有时材料非常多,又都能表达中心,这就要选择最深刻、最能打动人心的,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材料。

4、材料要真实。

只有真实才有说服力。“真实“包括生活的真实,即真有其人其事,不是虚构的;也包括艺术的真实,作文中塑造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要以生活的真实做基础。

围绕中心主题选择材料,作文的内容才充实,主题才突出。

三 根据主题定详略 我们在选择相关材料时,经常感觉可写的内容很多,但不能把所有相关的内容都写上。就像电影中的主角和配角,主角的戏肯定多,这样人物性格特点才突出,而配角的作用也是为了突出主角的。

例子:根据下面题目,应该选择哪些材料?怎样确定详略呢? 题目:游独山

1、周五下午,老师通知我们,周日要组织我们去独山玩。要大家通知父母,并做好准备。

2、周六,我早早起床,收拾屋子;白天,和妈妈洗了许多衣服;又去买了一身运动衣。

3、周六晚上,我想着能去独山玩,就失眠了。

4、周日早上,同学们都坐上了大巴,妈妈又急急忙忙跑来硬塞给我50元钱,让我中午买午饭请好朋友一起吃。

5、一路上,看到景色宜人,心情非常激动。

6、到了独山,我们先爬山,在山顶做了游戏。

7、归途中,我恋恋不舍。

(1)请把与文章内容无关的材料划去。

(2)这些与主题有关的材料中哪些可以详写?哪些可以略写?哪些可以不写?

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之三:把段落写具体

把文章写具体一直是写作文的难题。有些同学的文章常常像记流水账,该说的都说了,就是说不透,说不具体。要把作文写具体,首先要能够把句子写具体,把段落写具体。

把句子写具体的练习:

(1我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妈妈。

我把事情的经过( )地告诉了妈妈。 (2)熊猫在吃竹子。

( )的熊猫在吃竹子。(什么样的) ( )的熊猫在( )吃竹子。(什么地方) ( )的熊猫在( )吃竹子。(怎样吃) ( )的熊猫在吃( )的竹子。(什么样的) 如果把四部分加在一起,这句话又变成什么样呢? 文章怎样才能写具体呢?

句子或段落写得不够具体,主要原因是我们缺少生活体验和用心思考。有学生为凑字数,车轱辘话来回说。这不仅不能写具体,还影响文章的表达,读来索然无味。写具体就是要把内容写细致、写清楚,如当时的环境、天气情况;人物的动作、表情、心情;事物的形状特点等。还可以抓住一个内容,给自己提一些问题。如:什么样啊?怎么说的?说什么了?„„把你的答案融入文章中,就能写得比较具体了。

小学生的作文一般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下面简单说说怎样把文章写具体。

1、 写状物类文章,要把事物的样子或外形写出来。

状物的文章包括动物、植物、静物等几类。写这样的文章一定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把“什么样”写清楚。写动物要写清楚它的外形特点,包括头、身子、四肢、尾巴、毛色,头部还要具体写眼睛、鼻子、耳朵、嘴巴,甚至胡须;写植物一般要抓住叶子、茎、花、果实的特点等,还要写出成长过程中植物的不同样子;描写静物要写清楚是什么小物件,是什么样子,包括外形、颜色等。这样文章才有感染力。

范文示例:

我家的石榴树

我家有棵石榴树,它的树干很短,枝枝丫丫,像千手观音那数不清的手臂在伸展。春天来了,石榴树开花了。那橘红色的花朵,淡黄色的花蕊在绿叶的衬托下,十分醒目,还不时发出一阵阵清香。夏末,石榴花的肚子渐渐鼓起来了,不久就有鸡蛋那么大了。又是几个星期过去了,秋天就要来临了。石榴花早已脱落了,大大小小的石榴竟然咧开了嘴,露出了一排排透明的牙齿,如同亮晶晶的红宝石一般。摘下一个石榴尝尝,又酸又甜,真好吃!

2、 写叙事的文章,要把事情的过程写具体。

一件事,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作文中一定要交代清楚。作文时要把事情发生的原因、时间、地点以一些清楚,最主要的是要把事情的过程写具体。事情是怎样一步步发展的?情况发生了哪些变化?人物是怎样想的,怎样说的,怎样做的„„最后还要把结果写清楚,这样别人读后才明白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又是,我们还要当时的环境加以描写,使事情表达得更明确。 范文示例: 发生在路上的一件事

放学了,我兴致勃勃往家走,心里美滋滋地想:不知妈妈今天给我做什么好吃的?

正在这时,不远处传来一阵刺耳的哨声,把我吓了一大跳!定神一看,原来是一位警察叔叔吹着哨子在拦一辆闯红灯的车。

车停了。只见车里的人摇下车窗玻璃,从窗户里递出一根香烟,打了个招呼,说道:“嘿!小王,快让我过去吧!有事呢!”十字路口一时间因为那辆闯红灯的小车变得拥堵起来。周围的人们都开始关注他们了。

我暗暗想:“车里的那人可能是这位交警的朋友或熟人吧,那位交警叔叔会不会放过他呢?如果那样处理,这也太不公平了吧!”

只听小王叔叔说:“老张,你再有急事也不能违反交规闯红灯吧?把你的驾照和行驶证取出来,按规定你得接受处罚!”那位老张答道:“我还有急事,快让我过去吧!你看楼上楼下的,何必那么较真呢?”说着掏出一包烟,递给小王叔叔,准备拍屁股走人。没想到小王叔叔义正词严地说:“这不行!我现在正在执勤,是个警察,不是你的邻居!如果你现在就这样走了,我穿身警服站在马路上还有用没有?如果你不愿接受处罚,这次的罚款我替你交了!不过希望你把驾照和行车证出示一下,我好开罚单。还有下次可千万不能闯红灯了,不但你危险,别人也危险!”一席话说得车里那人的脸红一阵白一阵,只好递出证件说:“好!好!好!我认罚!我认罚!”围观的几位老人都给那位交警竖起了大拇指。

很快,“小王”交警处理完了,放走了“老张”,十字路口又恢复了通畅,一切显得那么和谐。我想,要做到铁面无私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小王叔叔这种铁面无私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赞扬。

3、 写人的文章,要把人物的的言行及心理活动写具体。

写人的文章,除了要把人物的动作写具体,还要特别注意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因为这是人特有的,而动物、植物都不具备的特点。人物是怎样想的、怎样说的、想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把这些内容写出来,人物就“活”了。

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之四:按一定顺序写

我们买东西,人多时要排队,秩序才不会乱。写文章也要按一定顺序,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要根据写的内容来选择写作顺序,否则别人就有可能读不明白。

作文中,写作顺序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前后顺序安排得恰当,才能叙述得有条有理,适应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有些学生写作文,往往不注意顺序,想起什么就写什么,结果意思表达不清楚,读起来也不通顺,甚至让人读不懂。这里,我们来了解几种最基本的写作顺序。

一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

任何事情的发生,总要有个前因后果,每件事都离不开“发生——发展——结果”这样的变化过程。作文要把一件事写清楚,顺着事情自然发展的顺序来叙述,先发生的先写,后发生的后写,会让人感觉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二 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写

任何一件事都是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写任何一种一种食物,都不能离开时间。因此,记事离不开时间,写景状物,交代时间也很关键。

一般写实的文章,要在开头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写景的文章,可以按一天中的从早到晚或一年中的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来写。这样事情更清晰,景物特点更突出。

下面是几个写事文章的开头:

(1)春节期间,让我难忘的事很多,我感触最深的是那一次包饺子。 (2)去年冬天,天气特别寒冷,厨房里的水竟然在一夜间结了一层冰。 (3)太阳快落山了,我急忙收拾好画具,往山下走去。 (4)7月19日,我们小记者夏令营安排去泰山看日出。

按时间的先后顺序,给人留下的印象清晰,条理性强,也容易把握事件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

三 按空间位置变换的顺序写

这种顺序,一般用在写游记类的作文中。按照参观游览的顺序写,随着空间位置的变化,我们看到的景物发生了变化,心情和感受也就不同了。如:《参观人民大会堂》,作者就按照参观的顺序把大会堂介绍得多清楚啊!

四 按“先总说、后分说”的顺序写

作文中,有时为了给人以初步印象,诗人较快了解你写的主要内容,往往采取“先总写后分写”的顺序,也可以说是“先概括说,在具体说”。在学习写作的最初阶段,这样的写作顺序比较适合单一的、小范围的片段描写。

写物的文章,在描写外形或某一特点时,按照这样的顺序比较合适,包括动物、植物、景物描写。如:在进行外形描写时可以按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先写整体,再写部分;写景、人、事的文章中。写一处景物,或者写一个人的某个特点可以按“总分关系”写,先总写特点,再具体分述。

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之五:写好开头与结尾

古人用“凤头、猪肚、豹尾”来比喻文章的结构,说的是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头一样漂亮,正文要像猪肚一样饱满,结尾要像豹尾一样有力。因此,写好作文的开头和结尾,是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

让开头“美丽”

文章的开头关键要抓住读者的心。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文章的头开得好,会对下面的写作产生很好的作用。开头如果不精心设计,会影响全文效果。怎样让开头像凤头一样美丽、吸引目光,引人入胜呢? 一 开门见山 ,点名题意。

在作文一开始就用简明的文字直截了当地将文章内容进行交代,目的是让读者有个大概的印象,这样的开头叫“开门见山”。如记事文章,,在开头要交代: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有什么人参与等。如果文章是以写“人”为主,开头要围绕“人”来介绍,包括人物的姓名、年龄、身份、外貌、性格特点以及特长等,这样使文章内容一开始就非常清晰。 二 巧用手法 ,激人兴趣。

我们会发现很多文章的开头形式都有所不同。为引起读者注意,常采用一些手法使开头更具吸引力。下面介绍几种:

1、提问式开头

文章一开头,就把要写的主要内容或中心主题,用问题的形式提出来。如:《海底世界》开头: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

2、引用式开头

选用与中心内容有密切联系的名言、歌谣、成语、谚语等,直接点名题意,透露自己的写作动机。如: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是啊,就像歌中唱到的,人间需要真情,其实人间也处处充满了真情。《人间真情》

3、抒情式开头

开头用优美的语言抒发自己对将要描述的内容的情感,直抒胸臆,以情感人。 三 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为增强文章开头吸引力,文章开头还可以采取一种特殊的手法——设置悬念。虽然语言不多,但一下子能抓住读者的心,使读者刚读了个开头就急于想知道下面的内容。这样的开头,富有魅力。 四 描写环境,烘托气氛。

有些文章,开头先描写一下人物活动或事情发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或先描写一下与人物事件有紧密联系的景物,展示一幅美丽的画面,引读者循文入境,渐入佳境。这样的开头能够起到渲染气氛,引出事件或人物的作用,一般用于写人或叙事的的文章中。

五离题要近,主题明确。

无论哪一类文章,开头最好离题目要“近”一点,离所写的人或事越近越好,这样才能使文章主题鲜明。

让结尾“有力”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一篇好文章,除了有引人入胜的开头,还应该有耐人寻味的结尾。不管什么方法结尾,都应该简洁明了,如果长篇大论,就会冲淡正文,喧宾夺主,画蛇添足,文章的感染力就会大大削弱。

一 自然结尾,总结全文。

这种结尾方法,一般用在叙事性的文章中。顺着情节的发展,用事情的结果作为文章的结尾,让事件告一段落。事物叙述完了,文章随之结尾,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它呼应主题,好似绕湖走一圈,最后又回到原地,增强了文章的完整性。

二语言含蓄,发人深思。

这类结尾方法,虽然话不多,但经得起咀嚼,能启发读者的思考或想象,给人一种“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感觉,文章会因此增色不少。这样结尾的种类也有很多,如:发问式结尾、启发式结尾、展望未来式结尾等。要根据文章所表达的内容来选择合适的结尾。

三直抒胸臆,点明中心。

篇末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一般是直接点题,犹如画龙点睛。这样的结尾,能帮助读者悟出全文深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结尾:“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总结全文,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四 首尾照应,结构完整。

文章的结尾与开头相互照应,收拢全文,能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这样的结尾紧扣题目,照应开头,衔接文章的重点和主体,不仅能引起读者对全文的回味,加深对文章中心的印象,而且会使读者受到启发和鼓舞。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