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院内感染控制介绍
第一篇:icu院内感染控制介绍
ICU院内感染控制介绍
我院重症监护病房于2009年1月28日正式成立,29日开始收治病人,至今共收治危急重病患者120例。ICU病房分监护区辅助区和监护区;监护区面积为315m2 ,床位设置1
2。张;,室内温度(3套室温调节)控制在22-24C ,湿度(加湿器)为60-70%,;温暖湿润的环境,而患者病情危重,免疫力低下,所以院内感染的控制在ICU显得尤为重要,!借今天徐主任的传道的东风,应徐主任的要求,结合我科的实际情况,将我科近阶段的院内感染工作方面的实际情况向在座的各位老师回报如下:
一、感染培训:如在徐主任的指导和帮助下,根据ICU的情况院制订了具体的ICU感染制度,开业之初先对全科人员逐个制度进行培训,成立了院内感染小组,及感染护理小组4人,负责感染培训计划的制定并督促执行,培训后有考试考核,记录考试成绩;2负责每月按感染办要求定时监测空气、物体表面和手的细菌学监测;3随时根据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实施侵入性操作的患者进行院内感染监测,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具体病例,查原因、找方法、有举措!
二、环境维护:ICU病房的环境学要求为II类环境,为了维护好ICU的环境,病房内空气24h持续纯净屏净化消毒,地面使用抑菌地板漆,每日定时开窗、排气扇通风两次,每次1h;工作人员出入换鞋;病区内工作人员规范行走路线;新病人入院时尽量在缓冲区内换车或者床,同时将患者的衣服脱掉,减少监护区的污染。探视时间限制在下午3点(治疗少),共15分钟,家属着鞋套,消毒双手后进入监护区。所有的垃圾桶均为脚踏式,并要求始终处于关闭状态。
三、床旁隔离:大夫查房时严格执行床旁隔离,每查一个患者后要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后才能查下一个患者,给患者查体前后要毒双手,然后才能在病历上下医嘱,同时注意病历等物品不接触患者及患者的物品。护士的所有操作基本上戴手套执行,看护两个患者时严格执行床旁隔离,防止因医护人员造成交叉感染;
四、专人专物专用:每个床单元都配备必备的医疗护理常规物品,如:固定的监护仪、听诊器、体温表、压脉带、砂轮以及专用的注射盘和护理盘,护士监护时使用的板夹、纸夹。每个患者的监护桌上都有一瓶手消毒液,方便随时消毒双手。
五、终末消毒:当患者转科或者出院后,该患者住ICU期间所使用的一切再利用的治疗护理仪器及物品都要进行清洁消毒处理。将患者床单元铺好后,连同患者使用的卷尺、直尺、床刷、各种标示牌、听诊器、监护仪导联线、血压计袖带、指夹等不能浸泡消毒的物品,一起放入床单元消毒机内进行消毒后备用,床单元用一次性床罩覆盖备用;压脉带丢弃,体温表患者家属带走;呼吸机管路、简易呼吸器、开口器、注射盘、护理盘、量杯等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半小时后冲洗晾干置备用状态备用。呼吸机、注射泵、输液泵用后用95%的酒精擦拭,其电源线等用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抹布擦拭消毒。
六、常规化管理:住院患者的湿化瓶每天早晨常规更换,换下的湿化瓶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后由白班上辅助的冲洗晾干置备用状态备用。吸引器瓶每天早晨由护工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半小时后冲洗晾干备用。床护栏、吊塔、及床头柜每天早晨由护工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抹布擦拭消毒。
七、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如压脉带、吸引器连接管、一次性套袖、一次性束缚带等。 我明白我们现在做得按照监护病房的要求差的太远了,请各位老师有机会将你们的经验好不吝啬的贡献出来,帮助我们,共同把ICU的院内感染工作搞好,我在这里代表我科的所有同事深表感谢!
第二篇:ICU院内感染的原因及对策
ICU是医院主要科室之一,因患者来自院内各科室,且病情危重,抵抗力较差,加上各种侵入性监测的实施及介入治疗等,这使ICU患者感染的机率较高。积极预防及控制感染是ICU医护人员的重要工作内容。现就预防及控制ICU病房感染的措施总结如下。
作者:葛友兰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
1.1 环境因素
ICU内患者病情重危、抵抗力差,病原菌和易感人群相对集中,空气中的自然菌和人工感染菌密度增加,空气消毒设施如不及时定期检测,会导致效能下降。空气污染造成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是医院感染的促发因素。对探视者未进行必要的限制,由探视者把病原菌带人医院的可能性增加;空气环境细菌密度超标,物体表面接受沉降污染菌,清洁或污染手触摸,污染物品搁置、存放等;患者的排泄物及污染物处置过程中造成细菌传播;治疗护理操作,如输液、会阴护理、穿刺、口腔护理、皮肤护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医疗废物处置所造成的空气污染。 1.2 医护人员的因素
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及其危害性认识不足,不能严格地执行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不能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ICU内护理操作繁多,手的操作活动最多,如处理患者的大小便,灌肠,喂食,胃管插入,皮肤护理,翻身,护士手的污染较严重。若不及时清洗双手,将造成细菌传播,引起院内感染。 1.3 大量抗生素的应用
治疗过程中多种抗生素的应用可使患者体内正常茵群失调,耐药菌株增加,致使病程延长,感染机会增多。ICU病室抗生素杀伤力较大,因为患者在转至ICU前已应用过多种抗生素,在ICU产生的耐药菌株流行到院内将最难以控制。加之危重患者又是易感者,使ICU的感染控制造成困难。
1.4 侵入性操作因素
目前侵入性有创伤口日益增多,成为患者易发生院内感染的直接原因。如泌尿导管、气管切开 、动静脉导管、吸人装置、气管插管、监控仪器探头等侵人性治疗手段,可把外界微生物导人体内,损伤了机体的防御屏障,有创伤口的增多,可能使病原体容易侵入机体,此外静脉采血及静脉留置针等的护理不当,均可引起人为侵入性感染 。 2.1 加强ICU消毒管理
ICU应限制探视,做好病室日常清洁消毒工作,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及阳光充分,每日及时有效处理患者换药敷料、遗弃物、排泄物、各种引流管等,病室内用品应定时消毒液擦试,病室每日用紫外线消毒空气2次,每次1h。工作人员定期健康体检,无传染性的感染性疾病。工作人员人室前更衣、戴工作帽、穿专用鞋,操作前后清洁双手;仪器设备每日用清水擦拭后用消毒水擦拭,呼吸机、湿化瓶、吸痰器管道使用后均消毒。加强对导管、器械的消毒及管理,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勤洗手是预防医院获得性感染简单有效的措施,强化医护人员在各项检查和操作前后认真洗手,预防交叉感染。 2.2 合理应用抗生素
应改变以往抗菌药物的常规程序,早期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同时注意药物对患者的毒性作用,应多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以避免滥用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应用抑制免疫疗法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先治疗慢性病灶防止自身感染,定期检查白细胞动态与其他监测,提供药物预防等。对易将微生物引入体内的诊治手段切实做好消毒及灭菌等工作,保证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虽然多种多样,但只要加强管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院内感染是可以预防的。 2.3 导管严格无菌
ICU病房内因各种留置导管,如控制不严或是使用不当可引起患者严重感染,可引起菌血症;导管一般争取在2—3 d内拔除,最长不宜超过7 d;对昏迷及休克患者需长期导尿者,每日冲洗膀胱同时消毒尿道口;心内膜临时起搏导线,胸腔或纵隔引流管留置时间不易超过1周,否则易引起感染;导管导线皮肤入口处每天用75%酒精或碘伏涂擦后再更换敷料;见导管尖有纤维条索或血栓者,将导管尖端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
2.4 掌握吸痰技术
使用机械通气者,吸痰时两人合作,与呼吸机呼吸回路连接处应消毒后脱开再吸痰,吸痰时由浅而深,切忌一插到底,以免将气管外部的痰带人气管。拔出气管套管或者气囊放气前要充分吸净口腔内及咽部的分泌物。气囊充气时可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口腔、鼻腔,在气囊放气前和决定拔管前要充分清除气囊上的滞留物。
第三篇:院内感染控制方案
一、当出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经治医师应及时向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负责人报告,并于24小时内填表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二、科室监控小组负责人应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及时组织经治医师、护士查找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报告和控制。
三、
1、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于24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科,并通报相关部门。
2、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于24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单位应同时报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
3、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确定为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应于24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卫生行政部门,省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的报告后,应于24小时内上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4、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四、医院出现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应采取下列控制措施:
1、证实流行暴发: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衰率,若罹衰率显著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医院感染一般发病率水平,则证实有关流行或暴发。
2、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源学检查。
3、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及周围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
4、制定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作适当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必要时隔离病人甚至暂存接收新病人。
5、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主管院长接到报告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予以保证。
五、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院关于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后,应及时做好以下工作:
1、组织当地疾病控制部门协助医院进行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的调查与控制。
2、组织当地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指导医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制度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3、根据需要,组织有关专家协助对感染病人的诊治。
六、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
抗感染药物的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1、医院应建立健全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制度。
2、参与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工作的抗感染药物专家或有抗感染药物应用经验的医师负责全院抗感染药物应用的指导、咨询工作。
3、检验科和药剂科须分别履行定期公布主要致病菌及其药敏试验结果和定期向临床医务人员提供抗感染药物信息的指责,为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提供依据。
4、临床医师应提高用药前相关标本的送检率,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严格掌握适应症,合理选用药物,护士应根据各种抗感染药物的药理作用,配伍禁忌和配制要求,准确执行医嘱,并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映,配合医师做好各种标本的留取和送检工作。
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的原则
一、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使用的适应症、禁忌症、密切观察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
二、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联合应用和预防应用的指征。
三、制订个体化的给药方案,注意剂量、疗程和合理的给药方法、间隔时间、给药途径。
四、密切观察病人有无菌群失调,及时调整抗感染药物的应用。
五、注重药物经济学、降低病人抗感染药物费用支出。
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的建议
1、已明确的病毒感染一般不使用抗菌药物。
2、对发热原因不明、且无可疑细菌感染征象者,不宜使用抗感染药物,对病情严重或细菌感染不能排除,可酌情选用抗感染药物。
3、正确掌握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感染药物的适应症和疗程。
4、应用抗感染药物前及时正确留取临床标本。
5、严格控制抗感染药物的皮肤、粘膜等局部用药。
6、强调综合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力,不过分依赖抗感染药物。
抗感染药物的应用原则
一、目前抗菌药物对细菌感染性疾病有治疗作用,但对病毒无效。
二、不作退热用。
三、抗菌药物尽量不供皮肤粘膜等疾患局部应用。
四、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要严格控制
抗菌素的管理
通过药房核查处方,严禁大剂量使用,查对抗菌素联合用药是否合理,以及抗菌素的使用有否适应症,也可通过药师参与查房等手段。
院内感染控制重点措施
(一)协助组织药师和医技部门人员预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监督,指导医师和医技部门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等有关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二)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统筹协调相关科室、部门,开展感染调查与控制的工作,根据需要进行医师人力调配,组织对病人的治疗和善后处理。
(三)协助组织全院护理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监督指导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灭菌与隔离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等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根据需要进行护理人员调配。
(四)负责组织医院废弃物的收集运送及无害化处理工作,监督医院营养室的卫生管理工作,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要求对洗衣房的工作进行管理工作,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五)负责本源抗感染药物的应用管理,定期总结、分析和通报应用情况,及时为临床提供抗感染药物信息,督促临床人员严格执行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制度和应用原则。
(六)负责医院感染常规微生物学监测,开展医院感染病源、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及特殊病原体的耐药性监测定期总结分析,向有关部门反馈,并向全院公布。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承担相关检测工作。
(七)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掌握抗感染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原则,做到合理使用,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八)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送病源学检验及药敏试验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控制蔓延,积极治疗病人,如实填写报告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领导(防疫站),并协助调查。发现法定传染病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报告,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
院内感染的鉴定和报告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每季度向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书面汇报,向全院医务人员反馈。监测资料应妥善保存,特殊情况及时汇报和反馈。
2、医院应每年对监测资料进行评估,开展医院感染的漏报调查,调查样本量应不少于年监测病人数的10%漏报率低于2%。
3、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于24小时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科,并通报相关部门,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于24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传染病隔离制度
1、为防止传染病交叉感染,工作人员必须穿隔离服、戴帽子、口罩。
2、传染病人送传染科隔离治疗,病区分开,病种分开,包括对疑似病人隔离防治。
3、对辅助检查如理疗、放射、超声、检验病人可分开时间或指定地区确诊或到病室床头,避免传染机会、途径。
4、病人进入病房,应领取病人的衣服,病人衣帽不得与医务人员服装接触混杂。
5、传染病每室只收一种传染病人,患者不得随意离开病房,严格控制探视陪护。
6、对传染病人物品要严格管理,标本要严格管理或处理消毒。
7、清洁物与污染物要和消毒后的东西绝对分开,洗衣房应将传染病人的衣服分放标明。
消毒污染物处理
1、要做好预防性消毒,经常性消毒,终末消毒。
2、病人排泄物、分泌物,经消毒注入下水道,病人离开或死亡后,室内及床单一律更换进行消毒,其他物品同时进行去污消毒处理。
3、对传染病人的衣物及污染物用过器皿应严格消毒,特殊处理或焚烧。
4、对一次性物品用后彻底毁形、焚烧,其他物品应彻底消毒,确保消毒效果。
5、遵守操作常规无菌观念,化分有菌区和无菌区,消毒后物品不要和使用过物品混放。
6、消毒采取化学煮沸,压力整齐,烧灼干烤,紫外线化学制剂消毒灭菌。
7、环境卫生加强管理,通过监测有目的进行污物处理、防腐除害灭菌。
第四篇:控制院内感染整改措施
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降低感染发病率,护理部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科室控制感染进行检查,检查内容按照各科室感染管理标准进行,对合格事项进行表扬,不合格事项提出整改或现场立即整改,整改过程中有如下措施:
一、护理部对合临床科室的治疗室处置室,病房进行检查测试消毒浓度,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处理病房的终末消毒,无菌技术操作等项目。
1、消毒液浓度不符合要求,责令护士长必须现配现用,并按照要求进行测试,如制剂室配制通知制剂室人员立即重配制,并测试符合要求为目标,如75%容易挥发,严格用酒精比重测试,立即更换,通知护士长每三天更换配制。
2、一次性医疗用品在检查中如回收和处理不符合,通知本科护士长和当班护士,立即整改,决不允许无原则流失,并且给予警告,下次不能犯同样的错误,否则扣除当月30%奖金。
3、在无菌技术操作中如不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者,责令护士长对本科护士强化三基训练,并通知护士长进行培训、检查、直到合格为止,汇报护理部。
4、病房未进行终末消毒的处理,发现一个病室扣10分,并扣除护士长当月30%奖金。
二、护理部对重点科室如手术室,产房,供应室等进行检查时重点检查消毒、隔离、无菌操作。
1、各室间是否按照要求进行擦拭,地面是否进行湿式清扫,消毒液拖地,如没有按要求去完成,责令立即改正,并不定期抽查,如二次发现不符合要求,扣除护士长当月奖金。
2、重点科室的用物如无菌敷料、镊子罐、液体开启的使用时间是否合格,不符合要求立即更换,并通知护士长利用晨会时间进行感染知识培训,并对科内护理人员进行考核,合格为上。
3、无菌技术操作如违反操作原则者限在24小时内改正,如不按期改正的,停岗培训,由科护士长负责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如考核仍不合格,则调岗。
赛罕区医院护理部
第五篇:院内感染控制管理制度
一、目的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二、适用范围 各临床、医技科室。
三、职责
1.医院感染控制科(专职人员,下同)的主要职责: (1)根据国家和本地区卫生行政部门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法规、标准,拟定全院医院感染控制规划、工作计划,组织制定医院及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经批准后,具体组织实施、监督和评价。
(2)负责全院各级各类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考核。
(3)负责进行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的监测,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督、监测、及时汇总、分析监测结果,发现问题,制定控制措施,并督导实施。
(4)对医院发生的医院感染流行、暴发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
(5)参与药事管理委员会关于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协助拟定合理用药的规章制度,并参与监督实施。
(6)对购入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进行审核,对其储存、使用及用后处理进行监督。
(7)及时向主管领导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上报医院感染控制的动态,并向全院通报。
2.临床科室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兼职监控医师、护士组成,在科主任 领导下开展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
(3)监督检查本科室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 (4)组织本科室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5)督促本科室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制度。 (6)做好对卫生员、配膳员、陪住、探视者的卫生学管理。 3.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应履行下列职责: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2)掌握抗感染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原则,做到合理使用。 (3)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4)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送病原学检验及药敏试验,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控制蔓延,积极治疗患者,如实填表报告;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并协助调查。发现法定传染病,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报告。
(5)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6)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
四、工作程序
1.医院感染散发的报告与控制
(1)当出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经治医师应及时向本科室医院感染监 控小组负责人报告,并于24小时内填表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2)科室监控小组负责人应在医院感染控制科的指导下,及时组织经治医师、护士查找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3)确诊为传梁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报告和控制。
2.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与控制 (1)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
①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医院感染控制科应于24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科,并通报相关部门。
②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于24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③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确定为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应于24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卫生行政部门;省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的报告后,应于24小时内上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④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2)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应采取下列控制措施: ①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和执行控制措施。 ②医院感染控制科必须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基本步骤为:
A.证实流行或暴发。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患率,若罹患率显著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医院感染一般发病率水平,则证实有流行或暴发。
B.查找感染源。对感染患者、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源学检查。
C.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患者及周围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
D.制定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对患者作适当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必要时隔离患者甚至暂停接收新患者。
E.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流行或暴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综合做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