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怎样做小学教师读后感(通用)

怎样做小学教师读后感(通用)

怎样做小学教师读后感第一篇:怎样做小学教师读后感怎样做小学教师读后感花了两个星期的时间,终于把陈鹤琴专家《怎样做小学教师》的书看完了。我对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实用、细致。小到详细讲解了如何布置教室、大到教学原则、如何实施活的教育。本书采用大。

怎样做小学教师读后感

第一篇:怎样做小学教师读后感

怎样做小学教师读后感

花了两个星期的时间,终于把陈鹤琴专家《怎样做小学教师》的书看完了。我对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实用、细致。小到详细讲解了如何布置教室、大到教学原则、如何实施活的教育。本书采用大量的案例和故事的形式来描写的,所以看起来也比较有意思。

陈鹤琴专家,强调小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获得知识的基本方法,而精密的观察则是开启真理宝藏的钥匙。握着这把钥匙,我们便能更加接近科学的真理。探险家是凭着精密的观察,在自己生活的世界以外,发现新的世界的。科学家也是凭着精密的观察,在自己生活的周围发现新的事物的。无论是探险家或是科学家都是运用观察方法的能手,他们凭着精密的观察能力,来拓展新的世界。因为儿童的眼光是独特的,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属于自己的世界、知识。

他还强调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特别是在学校里的一切活动,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做了就与事物发生直接的接触,就得着直接的经验,就知道做事的困难,就认识事物的性质。要知道做事的兴趣,愈做愈浓,做事的能力愈做愈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二篇:《怎样做教师》读后感

磁涧小学 苗素锋

在当今形势下,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怎样做一个合格的教师?然而好多人都觉得现在当老师太难了,常常内心茫然,手足无措。而我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学生违反课堂纪律,对他们进行教育时,也常常觉得黔驴技穷。读了《怎样做教师》这本书,自感获益非浅。

首先我了解了今天为什么有如此多的老师会感觉教师难当,因为我们的工作方法太简单了,而且多年如一日,变化不大。无非是一边“严管”,一边“奉献爱心”。严管不见效,就用爱心感动,爱心感动不了,就更加严厉地管理,再不管事,只好借家长的手再来“修理”。然而学校管不了的学生往往家长早就失控了,家长还在指望老师把他的孩子教育过来呢!于是没招了。剩下的只有牢骚、无奈和疲惫。然而书中的提供的很多案例都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书中告诫我们:面对新的教育对象,一个个活生生、多变的个体,光有良好的师德是不够的,光有激情是不行的,还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真正的专业水平。

有的的教师盲目相信师爱的力量,以为教师只要爱学生,一切就好了。针对这种倾向,作者王晓春老师尖锐指出:“很多教师都是这样,想用‘关爱’换来学生的‘感激’。教师一厢情愿地以为,学生一感激,就会改正缺点。可是现在的孩子由于家庭的溺爱,感恩心态越来越淡薄。你想,你关爱再多,能超过家长吗?家长关爱了那么长时间,那么大的力度,都没能使孩子听话。您的爱怎么就那么灵呢?”“千万不要以为爱能包治百病,爱不属于专业能力(虽然它对于教师是必须的,非常重要)。……他们缺少的不是爱,而是理智,是智慧,是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可见在这本书里,王老师对案例中老师行为的评价,很现实,没有像其他所谓专家那样高谈论阔,空谈义理,也没有像有些所谓知名教授那样逃避现实,不敢对现实做出评论。而是做到了对现实的披露。

在今天这个知识爆发的年代,做老师越来越难。只有不断的提升和充实自己,同时也要不停的转换角色才能当好教师。

第三篇:读后感。今天怎样做教师

《今天怎样做教师》读后感

此书是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的退休教师王晓春老师在“教育在线”的“班主任论坛”上对来自网友的一些教育实例的点评,分为四大部分: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师生关系问题和管理问题。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教育现象,从一个专业研究者的角度进行了科学辩证的分析,以期帮助广大一线教师摆正教育的航向,找到正确的教育方法。

读罢此书,我仿佛经受了一次“专业的洗礼”切切实实认识到要想当好一名教师,仅有“爱心”远远不够,仅有“严厉”也远远不够,要有一种研究的意识,提高专业水平,提高工作的智慧含量,成为一名智慧型教师。

在回答“今天怎样做教师”这个复杂问题时,王老师明确指出“光有良好的师德是不够的,光激情燃烧是不行的,还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真正的专业水平”。这对于我们小学教师来说更有启示作用。可是现实情况是怎样的呢?正如王老师在前言中说到“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方法太简单了,而且多年如一日,变化不大。无非是一边‘严管’一边‘奉献爱心’。严管不见效,就用爱心感动之,爱心感动不了,就更加严厉地管理之,再不管事,只好借助家长的手“修理”之。然而学校管不了的学生往往家长早就失控了,家长还指望教师把他的孩子弄过来呢!于是没辙了。剩下的只有牢骚、无奈和疲惫。而且工作方法越简单,教师越感觉劳累,因为低科技含量、低效率的重复劳动最磨损人的心灵。我感觉,以这样的专业能力应付日新月异的社会和越来越奇的新一代,难免捉襟见肘,力不从心„„”这可能是我们很多老师活得累的重要原因,正因为专业性不强,“谁也能干得了”,所以教师地位的提高也是举步维坚。

针对“爱学生”这个问题,王老师指出“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主要是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教师的爱是一种关心,一种关切,一种理解,一种宽容,一种帮助”,而前提是尊重,因为绝大多数学生不会太在意教师是否爱自己,而希望老师都“尊重”自己而已。我们区分清楚了爱的性质之后,便很容易理解,作为教师,“职业的爱是必须做到的,私人感情是无法强求的”这样就防止了非理性的施教,将教师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研究学生,因材施教上来。特别是“处理问题学生”时,王老师特别强调“研究”,不能在表面的“管理”上下功夫,因为“一个孩子一个样”只有在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孩子的成长史认真分析之后,找到“这一个”孩子的病症所在,才能对症下药。

读完王老师的这本书,总体的感觉就是“专业”。他直面教育的现实,从活

生生的教育案例中来,不尚空谈理,而是给予具体的指导,操作性强,让我们在对案例分的分析中逐渐接受一些教育理论的浸润。让我们澄清了认识,摆正了方向,进而找到正确的方法。新的时代给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挑战,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研究,让自己的工作有科学的指导,使自己成为一名充满智慧的教师,才能告别过去那种“高投入低产出”的得不偿失的工作状态,真正拥有一种幸福的教育生活。

第四篇:《今天怎样做教师》读后感

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赞誉啊!振兴民族的希望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感到任重而道远。因为未来教育的挑战,不仅是对学生,更重要的是对教师。面对新世纪的挑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在继承和发扬敬业奉献的传统美德的同时,在教育观念上完成自我更新。要在育人的同时,不断"自育",重塑二十一世纪教师新形。这是我读了覃川老师的《今天怎样做教师》之后最大的感受!

覃川老师提出了一个很现实也很重要的问题,今天我们怎样作教师?覃老师在这本书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通过展示自己对教育现象的思考和研究,来带动我们读书人去思考和研究,从而强调了自己的观点,那就是:要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只有反思型的教师才是专业化的教师。

不管历史怎样变迁,教师的内涵在历史长河中将永不磨灭。时至今日,新世纪的大门早已开启,在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知识经济时代,相应地赋予了这个时代的教师以更多的内涵。我很赞同覃老师的观点。让老师在反思中成长。尤其像我们这些没有经验的新教师更应该让反思成为我们成熟的助推器!教师的教学反思应该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

反思(reflection),顾名思义就是回过头来思考,自我唤醒自我。作为教师的反思,则主要是指对自己从事教育教学的思想、言行、方式方法等的自我意识、自我知觉和自我调整,从而最大限度地促使

学习主体——学生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也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效果。教师的反思具有实践性、针对性、反省性、时效性和过程性。反思对于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教师成为反思者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有学者从认知心理学、教师心理学的角度强调教师的教育工作如果多一份反思与监控,就多一份提高,就与优秀教师更接近一些。反之,一个缺乏反思的教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不可能有大的长进。而教师掌握一定的反思策略,并形成职业活动中的反思习惯,是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

为教师的反思提出了这样一个公式: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 实践 + 反思 = 教师的成长。此公式足见教学反思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意义。布鲁巴赫(W?brubacher)从时间维度上把教学反思分为三类:一是对实践反思(reflection-on-practice,或译为实践后反思),二是实践中反思(reflection-in-practice),三是为实践反思(reflection-for-practice)。

及时总结、记录自己教学的成功之处

任何一堂课都有其成功的地方,也可能存在某些缺憾。作为教师,不论是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或手段的独到之处、创新之处、精彩之处及时记录下来,作为以后从事教学的宝贵素材或案例,不断加以充实和改进,就可使以后的教学更轻松,更趋于完善。同时,它也为教师深入开展教研工作提供了很有参与价值的第一手材料。

从瞬间的灵感中给人以感悟

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瞬间迸发出的教学灵感,抑或是学生思维方式的独到的见解、想法、做法,都是难能可贵的。身为教师,在及时给予学生以正面鼓励的同时,将其记录下来,使自己的教学更有新意。

如何做好反思工作呢?覃老师也告诉我们要努力 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的补充自己,不断的学习。只有为师者有很高的学习兴趣,具有不断提高自己的内在需求,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执著的追求,使自己的职业能力进一步提高,而且教师的学习行为也会给学生树立榜样作用。教师只能是终身学习者,只有终身学习才能更好地去教。学习是为了提高,反思同样是为了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是反思型教师的基本特征。教师的反思不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且总是千方百计地追求“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不断的反思和对自己教学过程中许多问题的“追问”,使教师的教学更趋理性,追求更高的教育教学效果。

我们还要作一个有思想的新型教师,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我们要反思我们的语言,反思我们的行为,反思我们能够反思和应该反思的一切,在行动中反思,在案例中反思,从而不断地提升我们的教学行为。

一位外国学者Wallace说:“教师的发展意味着变革,而卓有成效的变革没有反思是相当困难的”。反思只是手段,实质在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人格得以健全,个性潜能得以充分发展。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是否具有反思

的意识、习惯和能力,是区别作为技术人员的经验型教师与作为研究者的专家型教师的主要指标之一。

是的,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但愿被称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所有教育者,都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人;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人;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人;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人;以优秀的成果去鼓舞人;以充实的人格去塑造人。辛勤耕耘,默默奉献,让美好的人生在教育事业这面火红的旗帜下熠熠生辉。

最后,我想高声地说"如果有来生,我还干这一行!"

第五篇:《今天怎样做教师》读后感

作者:青苹果

推荐言论一:“甘为别人当人梯”和“把别人当人梯”是同一种思维方式的两个极端,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缺乏平等意识。人有人的尊严而不是工具。

感受:以后不要把“甘当人梯”这句话奉为师德高尚的名言了。老师和学生,都应该是“人”,这“人本意识”告诉我们,平等不仅仅是个概念。

言论二:是不是教师只有牺牲了健康、家庭、亲情这些大家视如珍宝的东西之后,才能获得社会和大众的认可?难道我们兢兢业业的工作不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而只是为了证明教育工作的崇高和伟大吗?……我们需要的是现代人的师德,现代人的生存方式和工作方式。怎样活着,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自主权的。千万别摆出一副“纯洁受害者”的样子,说自己不得不这么做。

感受:我最近见过一位优秀教师,朴实又平静,一读报告就看得出对工作驾轻就熟,令人望而生敬意。那领导说:“一年光稿费就3000~5000元,老公的烟、酒钱就有了。”忽然感到这优秀教师当得很悲哀。吃苦耐劳的女性发扬了新社会的“老黄牛精神”,家庭中的无私奉献者,价值的认定让人听了很是泄气。教师有理由“干好工作的同时,还要安排好自己的生活。”这是应该的。假如生活中你做不好,那么你也当不好“老师”这个新时代的社会角色。

言论三:教师的生活是封闭的、单调的、线性的、片状而缺乏立体感的、灰色的生活方式。看不见窗外的生活,感受不到社会的变化,与人谈话插不上嘴。除了学校那点事,几乎没有谈资。在社会一般人的眼里,就是书呆子。可是又没有陈景润那样的成就,于是在呆之外,又加了一层自卑——这是一种低效率、低创造性的生活方式。科技含量不高、不断重复自我,而找不到超越自我的感觉。这是教师的悲哀,教育的悲哀。如此生活方式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是无法培养出开放的、生机勃勃的、全面发展的充满创新精神的学生的。

感受:对于我们个人而言,要多研究、多探索,避免重复、低效的劳动,提高工作的科技含量,找寻职业生活的幸福感。让自己生活得身体忙碌但内心轻盈。

转自:http://blog.edu.cn/user4/jingjing8006/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