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宜居小镇申报材料
第一篇:美丽宜居小镇申报材料
生态宜居城镇申报材料
南召县云阳镇申报生态宜居宜业城镇材料
壮大区域绿色经济
建设美丽生态家园
--南召县云阳镇建设生态宜居宜业城镇专题报告
一、云阳镇基本情况
南召县云阳镇位于南阳盆地北沿、伏牛山南麓,西距南召县城32公里,南距南阳市区、东距方城县城、北距鲁山县城均为60公里,是“两市”(南阳、平顶山)、“三县”(南召、鲁山、方城)、“七乡镇”(云阳、小店、皇后、太山庙、柳河、四里店、熊背)交界地带的区域性枢纽核心乡镇。境内交通便利,焦柳铁路、S331线、S231线重叠交叉穿镇而过,有县级火车站1个、汽车站1个。镇域总面积152平方公里,辖19个村委会、6个社区居委会,耕地面积3.7万亩。止2012年底,辖区社会人口10万人,其中镇区人口近6万人,是全县城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乡镇。
2011年以来,云阳镇先后被命名为“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十一五成就十佳名镇”、“河南省绿化模范乡镇”、“河南省科普示范乡镇”、“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南阳市五星级城镇”、“南阳市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等。
二、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一)主要经济指标和社会发展指标完成情况
近年来,云阳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工业强镇、商贸重镇、生态大镇、文化名镇”的发展目标,围绕“突出两项重点(城市建设和项目建设),实现两个突破(苗木花卉产业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筑牢两条底线(信访稳定和计划生育工作),夯实两个保障(组织队伍建设和财政实力增强)”的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镇情,务实重干,攻坚克难,一心一意谋发展,千方百计惠民生,形成了重点工作跨越发展、整体工作统筹发展、
- 1
南召县云阳镇申报生态宜居宜业城镇材料
村通”工程,利用mmds系统为全镇住户发射电视信号。水电设施齐全。已建成日供水能力2万吨的自来水厂1个,镇区2万人已用上自来水。2012年,累计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建成30立方容量的蓄水工程11个,打机井近千个,建自来水管网18.5公里,农村改水受益人口达8000人以上,改水受益率提高到97%。境内有35千伏、110千伏、220千伏变电站共4座;全镇农网改造完成,供电入户率100%。公共服务职能机构健全。镇直及驻镇单位众多,设有国税分局、地税分局、公安分局、两个派出所、法庭、交警队、刑警队等职能单位28家;有中行(河南省仅有2个乡镇设有中行支行)、农行、村镇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网点10多个;建成液化气站1处;设有农业科技服务中心,负责全镇农技推广、牲畜品种改良、动植物疫疾病防治等。位于镇区的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直属省农业厅,是河南省唯一从事蚕业研究与开发的科研机构,也是全国建立最早的省级蚕业科研机构之一,为全县乃至全省的蚕业发展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完善的城镇服务机构,为云阳经济社会发展和方便人民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
小城镇建设,特色产业是支撑。云阳镇党委、政府在城镇发展中,结合镇域经济特点,对工业经济、商贸流通经济、农业特色经济进行重点培育,着力实现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一)工业经济
云阳工业企业基础坚实,镇区及周边有布局合理、资源配臵雄厚的红阳、向东、兵工三五五库、河南物资储备局三七八处、国家直属粮食储备库等国有企业和机构,有济南军区后勤部工程驻军以及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和原南阳市云钢总厂(现为改制为天瑞集团云阳云铸有限公司)等。
一是大力发展汽配铸造业。全镇现有汽配铸造企业9家,年
- 3
南召县云阳镇申报生态宜居宜业城镇材料
(三)农业特色经济
为实现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云阳镇积极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打造“河南云阳玉兰之乡”为目标,大力发展辛夷、花卉苗木、品种桃三大特色农业经济,在资金帮扶、市场开拓、科技培训等方面搞好服务,助推产业规模急剧膨胀。
目前,全镇辛夷种植发展到15个村5.8万亩360多万株,年产辛夷在1500吨以上,已成为“中国辛夷之乡”、“中国辛夷原产地”的核心区域;品种桃种植面积达到1.5多万亩,成为河南省“无公害品种桃基地”。以辛夷为基础的玉兰苗木产业蓬勃发展,以玉兰系列为主的苗木花卉发展到12个村3.1万亩,共有100多个品种,苗木存储量达8000多万株,产品俏销全国10多个省市,形成了“玉兰花香名天下,风景花木进京都”的发展景象,云阳已成为全市的苗木花卉中心乡镇、豫西南最大的苗木花卉生产基地,苗木花卉年交易额在亿元以上。
2012年以来,云阳镇以辛夷产业为基础,以玉兰产业为主导,在生态经济建设上实施“三三工程”,着力兴建“三大园区”和“三大基地”。“三大园区”即玉兰生态观光园、玉兰生态物流园、生态碧桃采摘园。玉兰生态观光园借鉴“中国第一农家乐”--四川成都徐家大院的发展理念,由南阳锦天园林公司投资1.2亿元,以山头村为中心,建设总规模1万亩,分三期实施,整个项目建设包括玉兰园景观中心区、苗木花卉示范基地、150亩“七彩花海”田园、4.8万平方米的苗木花卉交易集散中心、500平方米的苗木花卉研发中心及配套的基础设施等,将以玉兰产业为主线,建设集农业生产经营、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一体的现代农林生态示范园,把玉兰园打造成为全县苗木花卉产品的展示平台、全市知名的高效生态园。截至目前,玉兰生态园已完成投资3000
- 5
南召县云阳镇申报生态宜居宜业城镇材料
元,城镇建设速度不断加快,镇区已形成了“四纵三横一环”的道路格局。
1、坚持高起点规划。树立规划也是生产力的理念,根据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衔接的要求,按照“规划一步到位,建设逐步实施,十年属一流,二十年不落后”的原则,聘请郑州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完善了《2010年-2025年云阳镇总体规划》,把城市规划用地扩展到16平方公里,镇区建设用地扩展到12平方公里。在规划上,把镇域分为“四区”、“两轴”,“四区”即中部综合工业发展区、北部辛夷特色经济发展区、东部油桃特色经济发展区和南部苗木花卉特色经济发展区。“两轴”即由S3
31、S231过境公路两侧共同构成两条一级城镇发展轴、从北部西花园村起到南部铁佛寺的二级发展轴。2012年,又邀请河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实地考察,把云阳作为南召县次中心城市,高起点编制出云阳城镇的控制性规划及修建性详划,为城市的科学、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高标准投入建设。通过财政投资、项目支撑、招商引资等措施,逐步推进“一心”(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两带”(即沿鸡河、鸭河的滨河景观带)、“三轴”(即人民路、建设路、鹿鸣路三条镇区主干道)、“四区”建设。
(1)围绕“两带、三轴”,加快骨干路网建设,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滨河景观带规划总长度5公里,计划总投资10亿元,在5年内建设环滨河商业店铺3000间6万平方米,住宅面积25万平方米;新建2座跨河大桥和3座橡胶坝;环滨河周边建设高档商务酒店、休闲广场等,打造集生态、休闲、商贸、防洪为一体的新景观带。其中,鸡河东岸综合开发工程已硬化道路1500米,铺设彩砖7500平方米,道路绿化3000平方米,安装路灯15盏,年底前基本完成商品房建设和配套的硬化、绿化、亮化工程,以
- 7
南召县云阳镇申报生态宜居宜业城镇材料
已封顶。黄金河岸小区计划总投资1亿元,占地60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已完成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完成投资3500万元。天骄城计划投资3000万元,已建成2栋17层电梯房3万多平方米。
(4)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①自来水厂项目工程。计划总投资2800万,项目资金1400万,水厂及主管网和部分支管网已经建成使用,二期工程正在施工,到年底镇区居民5万人全部用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
②污水管网项目工程。计划总投资5010万元,目前已修建主管道8公里,为今后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提升城镇形象做好铺垫。
③天然气管网铺设项目。计划建输气站2处,年底前完成部分主干道管网铺设,争取使镇区500户以上居民用上天然气。
④垃圾中转站项目。总投资400万元,已完成了征地工作。 ⑤道路桥梁建设。目前已投资1500万,建成了鹿鸣大桥,修建镇区道路8长公里,修建广场3处、游乐场2个,完成主要街道的边沟修建、彩砖铺设、绿化、亮化等工程。
⑥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2011年以来,中央投入资金2200万元建教师周转房4000平方米、完成22所学校食堂建设、4个幼儿园建设及修缮教学楼共6000平方米。
通过“两带”、“三轴”、“四区”的逐步建设,使云阳城镇面貌焕然一新,把云阳打造成一个白天碧波荡漾、绿树成荫、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夜晚灯火辉煌的 “山城、水城、生态宜居城”。
(二)规范化的城镇管理
云阳镇以开展“清洁家园”行动为载体,以统筹解决城镇、农村环境突出问题、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为重点,加强和完善环卫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全镇动员、全民动手,规范靓化镇容镇貌。
1、坚持高规格组织。成立城镇建设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党委
- 9
南召县云阳镇申报生态宜居宜业城镇材料
断提高,城镇的承载力和人气不断提升。到“十二五末”,云阳镇建成区面积将达到7平方公里,镇区常住人口将超过8万人。
(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围绕小城镇建设的整体思路,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纳入了城镇发展体系,按照“立足优势,突出特色,产业支撑,打造精品”的工作理念,在全镇规划布局新型农村社区5处,2012年已建成了占地45亩、可容纳110户的的兴云社区;并以苗木花卉产业为支撑,按照“规划高端、建设高档、绿化美化到位、文化氛围浓郁、生态和谐宜居”的标准,在山头村规划建设全镇第一个大型、新型农村社区-玉兰家园社区。该社区远景规划面积800亩,计划容纳1万人;近期规划占地216亩,容纳725户3000人,分三期实施完成。社区内幼儿园、超市、小学等公共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俱全;社区借鉴徽派建筑风格,结合鸭河自然水系和云阳文化底蕴进行高规格设计,在全市100个新型农村社区试点规划中排名第五。目前,玉兰家园社区一期工程已建成住房185套,打造20亩集防洪、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滨河游园;完成3000平方的主广场美化、绿化和亮化工程。社区位于玉兰生态观光园对面,生态环境宜人,社区居民可以到生态园工作,也可以依托生态园发展苗木花卉、搞“农家乐”旅游,实现生态致富。
四、节能减排和生态宜居环境建设
近年来,云阳镇围绕“生态大镇”的发展定位,积极实施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提高生态承载力。
一是加强对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管理力度,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加大对矿区露天矿山边坡整治、复绿、景观修复和山体保护执法力度,狠抓水土恢复工程,积极推进小流域治理。现全镇林地面积达到15.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0%。
二是加大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与管理力度,建立
- 11
南召县云阳镇申报生态宜居宜业城镇材料
预防性卫生监督;加强对垃圾、废弃物的管理,有效杀灭了蚁、蝇、蝉等害虫,对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减少疾病发生发挥了积极作用。2012年,朱坪、东花园等4个村被命名为“市级卫生村” 。
综上所述:云阳镇作为豫西南知名的历史古镇、人口大镇、交通要镇和经济重镇,作为南阳市重点建设的小城镇、全县经济文化发展的次中心城镇, 在区位、能源、产业方面,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具备独特的经济发展条件和优势,经济基础相对较好、人口聚集规模大、特色产业明晰、综合承载能力较强,能够代表一定区域小城镇的发展水平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云阳镇正逐步成为一个环境优美、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经济社会进步、投资环境优良、人民安居乐业的宛北名镇,云阳人民在发展绿色生态经济的同时,也拥有了美丽、天蓝、地绿、水净、宜居的幸福家园。
特申报云阳镇为南阳市“生态宜居宜业城镇”。
云阳镇人民政府 二○一三年十月九日
第二篇:夏津北城生态宜居城镇建设申报材料
坚持科学发展 建设宜居生态新北城
——夏津县北城街道办事处生态宜居城镇建设情况
北城街道办事处位于夏津县城北侧,下辖5个社区、7个村居,人口1.6万人,辖区总面积39.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万亩。境内青银高速、308国道、315省道、德商路、外环路道纵横交错,距济南机场仅有1小时路程,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和交通优势。
近年来,街道党委、办事处把生态城镇建设摆在首要位臵,全力以赴打造一个科学规划、布局合理、环境整洁和绿色环保的宜居城镇,辖区生态宜居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国家4A级旅游景区黄河故道森林公园风景如画,游人如织;惠津湖湖面波光潋滟,候鸟栖息,周围千亩荷花园红花碧叶,形态万千,在建的水系生态公园碧波荡漾,雏形初现;馨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赛信食品产业园等产业园区齐头并进,蓬勃发展;小城镇建设扎实推进、合村建区成效显著,李楼社区、艾庄社区等居民楼因地制宜、各具特色,水电暖齐全,让群众足不出户享受到了城市品质生活,人民生活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主要做了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高起点规划,为创建生态宜居城镇打下坚实基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和市县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方案实施策略的规定,我办事处按照三十年不落伍、五十年不落后的高标准,聘请上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建设进行规划。中心产业园区以赛信食品食品科技工业园为轴心,东起德商路,西至青年渠,南起北外环,北至青银高速,形成西有食品工业园、东有植物油加工园、北有农业示范园、中有汽贸园和物流园,五大园区强势崛起的经济格局,在惠津湖周边规划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产业园区,辖区北部规划发展高效农业产业园区,辖区东部规划发展畜牧养殖产业园区,经过连续三年的建设,各产业园区已初具规模。
二、高标准建设,为创建生态宜居城镇提供良好环境
(一)生态经济建设。我办事处坚持“生态立镇”的思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快调整生态布局,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积极培育生态文明,全面提高区域发展质量,形成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优良的崭新局面。在工业层面上,积极推进企业生态化改造,积极推动传统工业园区向生态工业园区转变,赛信食品、奥诺尔制衣、润华汽贸、馨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一大批终端产业落地生根。2010年财政总收入达到763.6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11万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41.38%和35.69%;名列全县第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31亿元,增长55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20家,新增两家。在农业层面上,紧密依靠科技发展,采取措施多管齐下,大力推进生态型农业发展,从源头上减轻农村面源污染,不断推广先进施肥技术,大量使用生态有机肥、高效缓释肥和作物专用肥料;全面推行畜禽粪便综合利用,规模畜禽养殖点治理率达到100%,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100%;严格禁止秸杆焚烧,积极鼓励秸杆还田和秸杆气化;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农产品无公害生产,打造绿色无公害食品,养殖种植面积达万余亩,形成了以白莲藕、馨秋农副产品等为代表的绿色无公害食品品牌,年销额超过30亿元,带动农户万余户。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377元,增长10%。在服务业层面上,根据创建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积极推进消费流通领域的废弃物综合利用,提倡绿色消费、适度消费,推广节水节能技术和产品,广泛使用太阳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加快生活垃圾处理厂建设,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有害垃圾集中处臵。加快生态旅游建设,依托黄河故道森林公园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旅游观光产业成为新靓点。
(二)道路交通建设。街道党委、办事处高度重视镇村公路建设,通过项目带动、部门支持、挂帮单位帮扶群众自发、办事处补贴等方式,先后新修了森林公园观光路,维修硬化了李楼进村路、苦水进村路等各村道路34.6公里,仅2010年就完成李楼、唐堤、朱仓、齐庄、罗庄等5个村的村村通、村内通20多公里。目前全办事处公路通车总里程达77.6公里,辖区12个村居(社区)全部实现了村村通,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基本呈现,使北城成为区域交通条件最为方便的乡镇之一。
(三)基础设施建设。在完善道路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大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建设,改善辖区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先后投入300万元新建中心学校一处,新建小学3处,并对辖区所有学校进行升级改造,实施校园美化绿化和改扩建工程;投资120万元建设新建了12个村居(社区)文化大院和村级活动场所,新建了篮球场等各种配套设施,配备了电脑等各种现代化设备,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引进资金3000万元新建中医院一处,大大提高本地医疗水平,解决了广大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投资200万元在驻地新建高标准敬老院一处,街道以争创省级文明敬老院为目标,大力推进敬老院提升工程,敬老院初步实现了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管理规范,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得到显著发展。
三、创新管理方式,为创建生态宜居城镇提供可靠保障 为加强辖区环境卫生管理,各社区、村居设立了环境卫生管理岗位,加强环境卫生宣传,加大环境卫生管理,通过群众自我管理,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通过加大舆论宣传、政策引导,民间文化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极大的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2010年,办事处投资40万元新建了180平方米的便民服务中心,中心以“依法行政、维护稳定、便民高效、服务百姓”为宗旨,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体化办公、一站式服务,零距离办公,自运行以来,累计为民办理服务事项216件次,办结率达98%以上,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四、狠抓特色产业,为创建“生态宜居城镇”提供强劲动力
我办事处按照“生态立镇、工业强镇、商贸兴镇、产业富镇”的总体思路,不断发展特色产业,为创建“生态宜居城镇”提供坚实的经济保障。一是重点培植规模企业。坚持“大上项目,上大项目”,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20家,新增两家,经济规模不断膨胀,为创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努力发展特色产业。以赛信为龙头积极发展食品产业,创建一个集食品机械设备生产、食品加工和高端食品添加剂研发和生产于一体的专业型食品工业园区;以润华汽贸为龙头打造一个集汽车贸易、仓储、物流、汽配零部件、维修、二手车交易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汽贸物流园区;三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以馨秋为龙头打造鲁西北地区设施齐全、功能先进,具有强大集散力、辐射力和竞争力的大型果蔬产品综合批发交易市场,带动周边地区建设成为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以惠津湖水库为中心发展白莲藕种植、观赏鱼养殖、南美对虾养殖,推动水库周边成为高效生态农业园区;以杨堤唐堤蛋鸡、肉鸡养殖小区为基础,打造京津济优质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千亩畜牧养殖园区。
总之,在开展创建“生态宜居城镇”中,北城街道办事处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布臵,各责任部门具体抓落实,全办事处各条战线各个部门齐抓共管,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使我办事处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镇容镇貌有了巨大转变,居民住户精神面貌和行为有了质的飞跃,为创建和谐北城提供了新的载体,有力地推动了我办事处生态宜居新型重点城镇建设健康快速向前发展。
近年来,北城先后被评为“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园区”、“省级民营经济示范区”“省级乡镇企业示范区”、“全市发展民营经济先进乡镇”、“中共德州市委‘五个好’乡镇(街道)党委”称号。2008年被德州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奥运维稳暨安保工作”三等功,同年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国工艺品产业基地”称号。2008年至2010年连续被评为全市信访工作“三无乡镇”,2010年被评为全市合村建区先进单位、全县综合考核一等奖。
第三篇:美丽乡村申报材料
统筹规划 打造和谐美丽新奈曼
----奈曼旗美丽乡村推荐材料
奈曼旗位于内蒙古通辽市西南部,科尔沁沙地南缘,南与辽宁省阜新市和北票市毗邻,东与库伦旗连边,西与赤峰市敖汉旗和翁牛特旗接壤,北与开鲁县隔河相望。全境东西宽68公里,南北长140公里,总土地面积8,137.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18万亩,林地431万亩,林木蓄积量320万立方米。全旗辖14个苏木镇、一个国有农场、363个嘎查村、1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3.2万,其中农业人口37.6万,蒙古族人口16万。国家级贫困旗县。
2012年财政总收入60,044万元,财政总支出240,000万元,粮食总产达到33亿斤,创历史新高,牧业家畜存栏达到223万头只,禽类饲养量突破1,000万只,农民人均纯收入6,999元。
一、坚持规划先行,彰显特色绘蓝图
根据财政部文件(财农改【2013】3号)精神结合我旗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战略思想,以全旗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统领,根据镇、村人口状况、自然资源、产业优势等基础条件,优化新农村空间布局,确定形成“一心两轴三片”、核心放射、网络发展的空间格局(一中心即以大沁他拉镇为核心,两轴即以省道和县道形成聚集轴,三片即在南部山区、中部沙区、北部平原区连片打造新农村示范村)。在全旗15个苏木乡镇场、363个嘎查村
1 按照“建设中心村、培植特色村、保护历史文化村”的原则,以苏木乡镇为单位,结合当地村情民俗,因地制宜地规划编制一批城郊社区型、移民搬迁型、生态文明型、旧村改造型、民族风情型、旅游服务型“六型”新农村,通过层层筛选和实地查看,选取了移民搬迁型的白音他拉村、舍力虎村,生态文明型的扎哈塔拉村,民族风情型的巴彦塔拉嘎查为2013年美丽乡村建设的试点嘎查村。
二、培育特色产业,增强美丽乡村建设的持久动力 白音他拉村是白音他拉苏木政府所在地,由白音他拉、耐日睦都、那木斯来甸子和卧风甸子四个自然村组成。总土地面积5.1万亩,其中:耕地15,100亩,林地6,000亩,沙地27,000亩。全村771户、2,231口人,劳动力1,027人,2012年白音他拉村整体搬迁,住房砖瓦率达到100%,房屋建设规划合理、院墙整齐美观、街道平整宽广,村屯环境整洁大方。
白音他拉村立足于自身的交通、位臵、技术优势,着力于发展食用菌、黄牛养殖产业。发挥内蒙古亿佳鸿菌业有限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加强种植户技术培训,增加种植品种,新增食用菌大棚达到202座,发展种植户201户,户均增加收入1.3万元。培育黄牛养殖产业,组建养殖专业合作社,发挥合作社作用,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增加养殖户经济收入。建设养牛小区3处,养殖基础母牛1,500头,建设标准化牛舍 4,300平方米,采用“合作社+农户”的管理模式,集中饲养,
2 带动70余户增收,户均增收2.8万元。继续加大蛋鸡养殖产业,2013年新建保温鸡舍38栋,总数达到50栋,蛋鸡养殖规模达到25万只。通过农机合作社,把村内集中连片的1550亩耕地,在确保收益不变的情况下从347户种粮农民手中依法流转过来,实行集约化、机械化耕作,开始尝试走土地集约化规模经营的道路。从土地流转中解放出来劳动力从事
二、三产业,增加收入。
大沁他拉镇舍力虎村位于大镇西南20公里,京通、巴新铁路、国道111公路从村屯东部穿过,地理位臵优越、交通便利。全村119户、 460口人。总土地面积11,630亩,其中:耕地面积3,289亩,林地面积3,290亩,畜禽总量5,000头只,有种植专业合作社4个,养殖专业合作社2个,农机专业合作社1个,其他专业合作社1个。
按照村屯规划的总体部署,结合本村实际,以打造“种植、养殖、林果、劳务”四大产业发展为主线,全村规划出了2,500亩的高产玉米种植区;200亩设施农业种植区、600亩果树种植区;600亩的综合养殖区;100亩的农副产品加工区。依托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耕文化、农家庭院和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游农家景、享农家乐”为特征,集农业观光旅游、领略乡村风情、体验农耕文明于一体的“农家一日游”,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安臵闲臵劳动力,从而促进生态观光区、生活娱乐休闲区的功能发挥,加快村级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扎哈塔拉村位于八仙筒镇西北4公里,省道开鲁至八仙筒公
3 路穿村而过,紧邻通辽市著名的孟家段水库旅游度假村。由2个村民小组组成,全村494户、1,540口人。总土地面积36,000亩,其中:耕地3,500亩,林地2,000亩,沙沼地30,500亩。
在产业发展方面:农业建设中,发展配套土壤墒情和气象监测、节水管灌与滴灌、农田作业路、农防林等建设;强化科、教、文、卫、保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逐年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切实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生产先进化、生活社区化、生态和谐化目标。
农作物种植方面,每年除种植传统高棵作物玉米以外,扩大了红干椒、万寿菊、以及曼沙西瓜等经济作物和特色种植面积,同时同甘肃沙漠水稻研究所签订了100亩沙漠沉膜有机水稻种植实验项目。
在规模化养殖、生态林果和劳务输出方面,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强化科技信息服务、发挥农村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的作用,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牧民收入稳步提高。村里还有两个村办企业,吸纳了本村大多数剩余劳动力,让他们一年四季不出村就有活干,有钱赚,促进了农牧民收入稳步提高。
巴彦塔拉嘎查是固日班花苏木政府所在地,距离高速公路入口20公里,大奈线油路和八青线油路穿村而过,该嘎查由南胡吉图、小胡吉图、巴彦塔拉三个村民小组组成,全嘎查225户708口人,总土地面积84,000亩,耕地面积14,360亩,林地面
4 积11,000亩,草牧场面积58,310亩。是一个以养殖业为主的民族村,养殖科尔沁黄牛为主。种植业主要种植玉米和优质牧草。现在嘎查有和谐养牛合作社一个,敖图嘎养牛公司一个,建有全旗最大的牲畜交易市场,最高日成交量5,000头,成交额达到5,000万元。该村的“沙漠怪柳”被联合国列入自然文化遗产,蒙古族烤全羊,蒙古族特色小吃,丰厚的民族文化和豪放纯朴的蒙古族风情,吸引了大批游客来这里体验民族风情。
三、突出工作重点,稳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一)以“宜居家园”为目标,实施“五化六有七配套”(村屯亮化、绿化、硬化、美化、砖瓦化;有党员活动室、图书室、计生室、警务室、卫生室、便民商店;水、电、路、厕、广场、宽带、有线电视配套)工程。示范嘎查村街道绿化项目已基本完成,栽植各类绿化树6.2万株;安装太阳能路灯300盏;改造危房769户;4个村级活动场所及村民文体活动广场;村屯改造砖化院墙32,000延长米;4个直播卫星户户通;通村公路建设项目全部完成。
(二)以环境优美为重点,积极开展“卫生环境整治”行动。以治理柴草乱垛、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污水乱泼、畜禽乱跑为重点,投资近10万元,出动3万人次,车辆500余台次;共清理街路2万多延长米,清理垃圾800多立方米,新建垃圾池2处,设垃圾箱50个,建沼气池52口;清理占道经营摊点25家,打造街道整洁,环境优美的新型农村。
(三)以培育新型农民专项行动为载体,努力提高农民素质。积极整合各类培训资源,认真组织示范嘎查村开展政策、法律、科技、文化、道德“五位一体”的综合培训。自今年起,组织示范嘎查村支部书记及村主任到科左中旗那仁嘎查参观学习,组织村民开展产业化生产技术“点餐式”培训89场次,累计培训农牧民2万余人次,使广大农牧民提高了发家致富的本领。
(四)以一事一议为依托,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在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农牧民对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议事的主动性增强了,自2009年以来,白音他拉村通过一事一议投资289万元 (其中:财政奖补资金191.66万元,村民筹资投劳及村集体出资97.43万元),建成了占地面积7,710平方米的文体活动广场;安装路灯220盏;修砌高标准院墙10,000延长米。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舍力虎村通过一事一议项目建设了占地5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室,内设图书室、棋牌室、乒乓球室等;建设占地5,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配臵了羽毛球场、篮球场,安装健身器材20台套;为村民学习、休闲、娱乐、健身提供了场所,加快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的延伸覆盖。修筑村屯主街路4.1公里,安装路灯90盏、修砌农户院墙3,000米,方便了出行,改善了人居环境,突出了乡村特色。
2012年,巴彦塔拉嘎查争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投资50万元,整合民政资金30万元,村民和集体筹资25.5万元,建设
6 400多平方米的集“便民服务、会议、旅游接待、文化娱乐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文化活动室。室内设臵棋牌室、电脑室、阅览室,为群众提供一个学习、健身、休闲、娱乐场所,深受群众欢迎,丰富了广大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了村民的文化素质,改变了过去村民农闲喝酒赌博的陋习,村民们的生活在无形中发生转变,幸福指数在无形的提升,互帮互助的现象成了时尚。
自2010年以来,扎哈塔拉村党支部连续3年争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106.95万元,安装路灯100盏亮化 “三横一纵”街路,方便了村民的夜间出行;建设村级文化活动室40平方米、文体广场3,000平方米,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村屯规划修砌院墙6,000延长米,美化了村民生产生活环境。
项目的实施使村内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容村貌更加整洁,群众行路难、卖粮难等问题得到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从中看到了成效,得到了实惠,关心公益事业、参与项目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一事一议”凝聚了人心,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四、加大资金整合,建设美丽乡村
按照“渠道不变、统筹安排、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项目资金。截止目前,示范嘎查村整合资金8,000万元,累计启动建设项目10个,其中:完工项目有5个,正在进行的项目有5个,即将启动建设的项目有8个,逐步完善各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综上所述,推荐村容村貌整洁美观、规划合理、基础设施夯
7 实、重点产业颇丰的白音他拉苏木白音他拉村,带动全旗嘎查村发展支柱产业;推荐居宜业宜游的大镇舍力虎村,带动全旗嘎查村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游农家景、享农家乐”的农家旅游业;推荐农牧产业发达的八仙筒镇扎哈塔拉村,带动全旗嘎查村发展农牧业;推荐民族、民俗淳朴的固日班花苏木巴彦塔拉嘎查,带动全旗嘎查村发展民族、民俗餐饮文化和特色旅游业。
附:
奈曼旗美丽乡村推荐名单
1、 奈曼旗白音他拉苏木白音他拉村。
2、 奈曼旗大沁他拉镇舍力虎村。
3、 奈曼旗八仙筒镇扎哈塔拉村。
4、 奈曼旗固日班花苏木巴彦塔拉嘎查。
二○一三年九月
第四篇: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内涵
美丽宜居乡村内涵及意义
(1)涵义:美丽宜居村庄是指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行政村。美丽宜居小镇、村庄的核心是宜居宜业,特征是美丽、特色和绿色。
(2)美丽宜居乡村的指标体系 田园美 村庄美 生活美
(3)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现实意义
建设美丽宜居小镇、村庄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行动和途径,是村镇建设工作的主要目标和内容,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各地要充分认识开展美丽宜居小镇、村庄示范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创造性地做好有关工作。
第五篇:立足生态宜居 建设美丽村镇
立足生态宜居
建设美丽村镇
**镇位于**市的中部,东望涢河水,西靠白兆山,有国土面积110.8平方公里,生态林3万余亩,森林覆盖率38%。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生态建设的理念,大力实施生态宜居行动,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镇已完成生态林面积6500亩,通道绿化28公里,建设生态示范村33个,并努力在“生态、宜居、美丽”上作文章,以特色产业发展为抓手,完善生态基础;以生态环境建设为总纲领,改善人居环境;以村庄环境整治为突破口,打造生态宜居美丽村镇。
一、发展现状
**镇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特色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村庄环境不断优化,美丽村镇魅力四射。
(一)
特色产业发展完善生态基础
一是流转土地,提高效率。通过抓董桥村朴泥生态产业园扩建和冯庙村芡实种植项目,推动农田集中流转,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改善地力环境,促进生态环保提档升级,并带动附近村民就业,发展地方经济。二是集中回收,发挥效益。通过抓中涢环保项目,将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附属物秸秆、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进行回收处理,制造清洁能源及发电,极大地改善村镇环境,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三是创新模式,协同发展。通过发展稻虾共养等新型农业项目,促进种养业绿色协同发展,激发农业活力,提高农业经济效益。通过这些特色产业发展,带动村组面貌的进一步改观,形成一道靓丽的产业风景线,完善了美丽村镇生态产业基础。
(二)
生态环境建设改善人居环境
一是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对全镇18座大小水库、2条市级河流、4条支流全面落实河库长责任,签订河道水库保洁协议69份,设立公示牌44块,河道界牌23块,强化日常巡查管护,彻底整治乱排放、乱倾倒、乱采挖等突出问题。二是全力配合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集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开挖主管沟槽并安装污水管道,接入集镇居民生活污水,多次接受省住建厅、孝感市建委的检查。三是加强秸秆禁烧巡查工作。在夏收、秋收的重要时间节点,组建秸秆禁烧巡查宣传专班,不间断、全覆盖地进行宣传和巡查,秸秆露天焚烧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改善了美丽村镇人居环境。
(三)
村庄环境整治营造宜居环境。
一是推进村镇垃圾集中清运。农村垃圾治理一体化PPP项目已在**镇率先实施,启迪桑德公司已正式进驻**,集镇和主干道垃圾转运体系已经初步形成,每村有2人纳入公益性岗位作为公共卫生保洁员,全镇垃圾集中清运处理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果。二是推进畜禽粪肥综合利用。对全镇57家规模养殖场实施了粪肥资源综合利用,畜禽污染治理工作顺利推进,使得粪肥变废为宝,改善了生态环境。三是推进厕所革命工作。制定了《**镇“厕所革命”三年行动工作实施方案》,2018年计划总投资528.8万元,完成3240座农村户厕、20座农村公厕建改任务,截止目前已完成农村户厕1807座、集镇公厕2座、农村公厕10座的改建任务。通过这些环境整治,进一步优化了村庄环境,营造了美丽村镇宜居环境。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生态宜居环保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从深层次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美丽村镇发展。一是宣传不足,参与不够积极。生态宜居建设离不开广大群众,离不开宣传引导,群众思想上不重视,导致参与积极性不高,参与意识不强,存在着政府不断加强生态环保建设,但是有的群众却漠不关心,对环保建设不支持。二是人员不足,经费保障缺乏。乡镇目前仍然是一无机构二无人员,“头重脚轻”的问题比较突出。乡镇环保工作事务繁重,但人手严重不足,而企业多如牛毛,对其监管的难度比较大,并且乡镇没有环保工作执法权,同时,部门配套服务比较欠缺。三是管护不足、机制尚未建立。生态环保项目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现象,如:村庄环境整治后续管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运行维护等长效机制尚未有效建立,后续管护不到位,成了一时的面子工程。
三、对策建议
要不断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思路,围绕生态宜居目标,努力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生态宜居美丽村镇。
(一)注重深入研究,突出环保特色
要牢牢把握生态宜居发展思路,深入研究村庄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状况、人文历史特点等因素,充分挖掘自然景观、历史遗存、乡村文化、产业特点等乡村元素,彰显乡镇地域特征和文化魅力,突出村庄生态环保特色。
(二)注重维护管理,健全环保机制
要注重对建设项目设施的维护管理,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管理等一系列长效管护机制。明确牵头部门,厘清部门和村职责,强化责任意识,落实专人,用好管好相关设施和装备,及时维修,达到经久耐用,发挥生态环保长效机制。
(三)注重共管共享,提高环保自觉
按照“谁所有、谁管护”的原则,倡导农民自我组织、自我维护、自我管理的民主治理机制,制订村规民约,发挥村民自治,群众主体作用,引导村民自觉维护运行好村内环境卫生、村庄建设、污水治理等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要积极开展各类活动,利用多种载体,引导村民广泛参与村庄事务管理,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共同珍惜和维护自己的美好家园,提高群众生态环保自觉性。
(四)
注重监督考核,加强环保管理
要把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美丽村镇建设管理等长效管护机制建设纳入各部门和村的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提高部门、村工作积极性。建立督查、通报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对各部门、村工作进行明查暗访,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并限期整改,对工作机制不健全、责任不明确、管理不到位的部门和村进行约谈,切实形成责任清晰、制度完善、运行高效的工作模式,加强环保管理能力。
(五)注重政策引导,发展环保产业
要紧紧围绕生态宜居主题定位,强化环保产业项目招商,推进环保产业化。首先,通过鼓励、引导各种经济形式参与环境保护,将环保产业纳入政策性贷款范围,给予支持。同时,要利用财税政策,支持环保产业发展,如投资优先、低税率、减免税收,以鼓励环保产业发展。其次,依靠市场力量,实现环保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环保产业可持续发展,共同建设美丽村镇。
生态宜居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村镇的重大举措,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生态工程、民心工程。**镇将一如既往地把环保当作目前和今后的一件大事来抓,立足生态宜居,为建设美丽村镇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