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设计(精选)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设计(精选)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设计第一篇:初中数学教学过程设计对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设计过程的理解陈连秀(兰州市第五中学,2011年7月2日)一、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进行教学设计,要关注如下几个基本环节: 首先,要正确把握。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篇:初中数学教学过程设计

对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设计过程的理解

(兰州市第五中学,2011年7月2日)

一、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进行教学设计,要关注如下几个基本环节: 首先,要正确把握新的教育理念,其核心部分是,数学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的职责在于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从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活动等。

其次,在真正理解新理念的基础上,必须依据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应用过程;对于教材中需要学生完成的任务 (如归纳法则 (方法)、描述概念 (定义)、总结所学内容结构等),首选鼓励和激励策略,即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去给出答案;而后,教师在学生充分活动的基础上,介绍规范的表述,而不宜要求学生都机械记忆规范的表述。

再次,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所学知识的特征,灵活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

最后,根据课堂实际的实施情况,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适时改进教学。

二、初中数学教学设计过程

(一)第一步:评测学生需求,识别教学目标,进行目标分析,设计目标要求

对本节课来说,具体的教学目标表现为: —— 结果性目标

(1)通过比较三种统计图中获取的信息,体会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不同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展示数据。 —— 过程性目标 (1)经历搜集、整理、分析数据、作出决策的活动过程。 (2)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处理数据作出决策的能力。 (3)体会数据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关心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4)培养学生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二)第二步:识别师生的入门行为,分析学生学习情况以及教学环境,撰写行动目标,进行任务分析

1.创设情境,感受新知

用上节课的墨水得出的轴对称图形,用穿孔的方法找一些特殊的对称点。提出问题:

1、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和位置关系。

2、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具有那些性质。

2.探索活动,揭示新知

师生合作:做书P6的图1-7的操作题:“画点、折纸、扎孔”。 学生讨论:连接两孔的线段与折痕的之间关系。得出:

(1)折痕l垂直平分两孔组成的线段AA′,两孔组成的线段AA′垂直折痕l 。

(2)垂直并且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也称线段的中垂线)

(3)对称轴垂直平分对称点的连线。 3.尝试反馈,感受新知

学生:做书P6的图1—9的两个小操作(1)、(2)。 讨论:

(1)图1—9中的操作(1),线段AB、线段A′B′的关系。

AB=A′B′AB∥A′B′或延长线相交于一点,交点在折痕l上。

(2)图1—9中的操作(1),线段AB、线段A′B′与折痕l的关系。

线段AB、线段A′B′关于折痕l对称。

(3)图1—9中的操作⑵,△ABC、△A′B′C′的关系。 △ABC≌△A′B′C′ (4)图1—9中的操作⑵,△ABC、△A′B′C′与折痕l的关系。 △ABC、△A′B′C′关于折痕l对称。

得出:(1)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2)如果两个图形成轴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称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课堂小结,内化新知

学生谈收获(1)垂直平分线的定义;(2)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3)如果两个图形成轴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称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能找到轴对称中的对称点、能利用对称点画对称轴。

5.拓展延伸,运用新知

书P11的练习:(1)分别画出下列轴对称型字母的对称轴以及两对对称点。

(2)请把下面的轴对称图形中的对称轴上的点用字母标注出来。 (3)线段AB与A′B′关于直线l对称,连接A A′、B B′设它们分别与直线l相交于点P、Q。

(4)所得图中,相等的线段有; A A′与B B′平行吗?为什么?

(三)第三步:设计教学思路和实施步骤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实际和学生实际,可以将本节课处理成课前活动和课堂活动两个环节。

—— 第一环节:课前准备———社会调查 (提前一周布置)。目的:能从轴对称图形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轴对称图形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乐于探索研究的学习品质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实际的教学效果表明,学生搜集的轴对称图形丰富多彩,内容涉及各行各业,充分展现了学生走进生活感受数学的高涨热情。) 在不受教师限制的情况下,学生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轴对称图形学习,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

注意: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对学生选择的调查对象方面给予一定的指导,使调查更有实效性。

—— 第二环节:合作学习。经过初步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从而自觉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将重点放在如何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以及研究问题的需要合理地选择轴对称图形,并作出决策。通过情境引入,培养学生获取大量信息的读图能力,并通过亲身体验归纳总结轴对称图形特点,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由此引出生活中已经广泛地应用了各种轴对称图形,从而自然地导入课题。

—— 第三环节:练一练 (参看教材课后 “随堂练习”)。 其中,1 (1)题制作统计图后,应引导学生对生活垃圾问题的思考,建立 “生活垃圾分类”及 “减少生活垃圾”等方面的环保意识,渗透数学教学的德育意义。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及课前的社会调查,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给予鼓励),包括各种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社会调查时学到的课外知识及切身感受。

——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1)教材书P14习题1.2

1、

2、3; (2)完成。

(四)第四步:开发评测工具,设计并从事规范化评估 在上面的这节课中,旨在通过编制系列问题、系列活动,达到评估学生、调节教学节奏的目的。例如,在情景引入中,通过 “请同学们回想:你曾学过哪些轴对称图形?你对轴对称图形有什么样的认识?你认为它有什么用途”等问题评估和考查学生是否达到了学习本课的预期起点,通过课前批阅同学们在生活中搜集的轴对称图形作业,通过课堂上有选择地请各小组代表展示所收集的轴对称图形,通过 “你们的轴对称图形是从哪儿搜集的,你能从中读取哪些信息”等问题,导入 “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五)第五步:设计与从事综述性评估,进行教后反思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设计者较好地体现了 “问题情境———建立模型 (得出轴对称图形的各自特点)———求解与解释———应用与拓广———回顾与反思”的过程。同时,设计者充分考虑课堂上的综述性评估的落实,例如,在 “轴对称图形的选择与制作”的教学环节,引发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思考,由此铺垫学生能够完全独立地总结归纳出第五个问题,而且结论的得出来源于学生的亲身感受。

实际的教学表明,此处必须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选择,制作,并且要培养学生对某个问题作出正确判断、合理决策的能力,使学生完整地经历 “调查了解—搜集数据—整理数据—作出决策”的活动过程,体会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总之,数学教学设计是对传统的数学备课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数学教学设计是教师在实施数学教学之前,对教学行为进行周密思考与安排的过程,是对教什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要达到什么目标要求等教学要素进行系统地分析与认真研究的过程;是对如何达到教学目标,如何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以及在活动过程中将采取什么策略、方案进行的一系列系统的设计与安排。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着眼点应放在如何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如何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上;应放在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上;应放在如何更好地组织引导,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数学活动上;应放在如何在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有效地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进而达到 “三位一体”的效果上;应放在如何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上;应放在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能力上。数学教学设计的过程,既是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的过程,也是数学教学目标分析的过程;既是教学策略设计的过程,也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过程,同时也要关注教学反思的问题。

加强数学教学设计的研究,主动提高自己的数学教学设计能力,是促进自己的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而有效的途径。

第二篇: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初中数学过程中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数学过程中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一、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首先要想对初中数学课堂效率有全面的提高,就需要先分析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教师沿袭以前的传统灌输教学模式没有改变,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对于新课标的理解不透彻,“换汤不换药”,只是在教学内容上有了增加却没有在教学方式上面有更新。与此同时,学生与这个时代息息相关,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快,或者说是喜欢新鲜事物,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了学习上的矛盾。枯燥乏味的数学课让精力旺盛的学生觉得提不起兴趣来。

(二)旧的学习方式与新的学习内容之间的矛盾学生从小学的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程转变为七门课程,学习的范围大大扩宽,学习的负担也由此加重。沿袭小学的学习方式,会让学生在庞大的知识内容上败下阵来。首先,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有一个侧重的选择,使学生对于数学的重视程度受到冲击。由于每一个科目都要占用学习时间,因此不能像小学一样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数学、语文、英语三门科目上。

(三)“被告知”与独立思考的矛盾学生在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涯中,养成了一种“被告知”的思维习惯,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教科书来告诉自己这个题目应该怎样去解答,而很少去思考这个解法的来历,为什么要这样去解答这个题,我换一种方式可不可以对这个适用。就好比教师要求我们4+5=9的思维方式,但是学生可以自己用3+6=9的思维方式。一直都是教师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却忽视了学生需要的是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解决问题的建议

以上我们了解了初中数学课堂效率的一些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那么我们就从这些问题入手,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一)更新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更新,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配合。我们可以采用兴趣学习小组的方式,将班上成绩最好的与成绩最不好的学生混合搭配在一个学习小组,并且采取奖罚制度。将他们划分好了小组过后,学生积极独立思考与团队合作的习惯就会慢慢地被培养起来。加上初中学生喜欢竞争与不服输的心理,就可以做一个量化成绩,越是上课表现积极,完成作业质量好的量化成绩越好,量化成绩与小组的平均成绩相加来作为小组最后的成绩。成绩高的学习小组将会得到一些物质奖励,或者是选择座位的优先权。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得学生之间相互帮助,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培养整个班级的数学风气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要轻易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学生的成绩一定要得到教师中肯合理的评价,并且不能用强硬与过激的语言与学生交流,这样会大大降低学生的自尊心。

(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初中最大的不同就是学习的范围扩大,学习的负担加重,但是学生应该学会去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就像数学,高考已经将数学的分数提高到了150就说明学生选择的侧重点应该

是数学。学生要想数学成绩脱颖而出,应该课前预习,将自己能看懂的东西提前消化,有问题将问题勾画出来上课认真听讲复习,课后做典型的题目来复习巩固所学内容。

(三)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有了疑问,才会有思考。古往今来,都是因为有疑问才有思考,有了思考就会有进步。数学的创造过程就是独立思考的过程,著名数学家高斯在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独立思考1到100的累加。他从传统的惯性思维模式里面跳出来,没有选择真正的从1累加到100而是将1与100相加,2与99相加找到了便捷的方法,轻松地算出来1到100的累加的和。这也就是后来数列的一个基础理论。所以由此可见独立的思考很重要。但是要如何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呢?教师在讲解一个数学定理之前,可以引导学生先去猜测,去质疑这个数学定理到底是不是正确的,让学生在得出自己的结论过后,就自己动手去解决自己的问题,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们知道质疑可以引起学生的思考,那么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教学方式可以引起学生的独立思考呢?这里我做了归纳。首先由设置“问题平台”既可以要求学生提出一些自己通过动手解决的问题,又可以让学生问教师自己想不明白的问题,比如立体几何当中的侧线画在平面当中是与实际的事物不一样的,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建立立体的思维。然后有想法或者可以解决的学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大胆地去展示自己的能力,有些学生本身比较害羞但是总体实力不错的,教师可以“逼”一下,把遗留下来的任务交给某一个学习小组,或者某一个爱观察但是胆小的学生。长此以往,不仅学生在数学方面的问题得到解决,课堂也变得更加高效,而且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其次就是要额外留一些数学问题给学生思考,将不同的问题发放给不同的小组。重要的并不是学生一定要把留下来的题目都答对,而是要看学生的思考过程,讨论学习的过程。教师定时地将这些作业收起来看。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在一些有偏差,找不到重点的思维上可以加以引导,对独立思考正确的学生加以鼓励。

(四)积累错题积累错误的数学题也是打造数学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部分,积累错题是为了让学生更加真实地面对自己。因为错误的思考而出错的题目,尤其需要注意,在弄清楚这个问题的时候,记录下来,是为了提醒自己防止下次犯同样的错,而因为小毛病出错的就是提醒自己下次一定要细心。定期复习,就可以提高数学素养,进而提高整个数学课堂的质量。要打造数学高校课堂,不仅需要教学方式的更新,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更加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就是学习经验的累积以及温故知新。只有如此,才能切实提高初中数学的课堂效率。

第三篇:初中物理教学论文-初中物理课堂全过程教学探析

初中物理课堂全过程

教学探析

谢军伟

初中物理课堂全过程教学探析

杨庄中学谢军伟

新课改就是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的整合并重。作为教师面对的不仅仅是教材内容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教学方式的更新,所以我们不仅要掌握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内容、还要掌握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手段。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当你拿着教材走进教室,面对几十个充满好奇心的学生,也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怎样才能让这些学生喜欢物理课?怎样才能让这些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怎样设计出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面对这些问题有些教师可能会感到困惑。现就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开展物理教学工作,笔者谈几点体会: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初中物理教学不是重在教师的“教”,而是重在学生的“学”。教师怎么引导学生提出和思考问题重于教师单纯的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胜于只告诉学生一个正确的结论。

二、课前、课中、课后的全过程教学学习方法

1.课前预习,大胆质疑

所谓问题就是思考的动因,是探究问题的起点。只有让学生去发现和提出问题,他们才会积极认真地思考,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许多物理现象,学生在生活中都曾遇到过。因此,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不是直接地以教材作为出发点,而是把教材上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作为预习作业布置给学生,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其探究问题的兴趣、启发其积极思考,并鼓励其大胆质疑。例如:在教液体压强的时候,可

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1)带鱼生活在深海中,你见过活的带鱼吗?为什么?(2)潜水艇都用抗压能力很强的厚钢板制成,为什么?(3)工程师们为什么要把拦河坝设计成下宽上窄的形状?

学生都知道带鱼很好吃,在市场都见过,但是都没有见过“活”的带鱼,这是为什么呢?对学生来说相对神秘的潜艇,为什么用那么厚的钢板制造呢?拦河坝到处都有,学生是能看到的,但是日常生活中学生不会去想拦河坝为什么修造成这样的形状,这些常见的问题在没有学习之前无法给出让人信服的解释,这就激发了学生寻求答案的兴趣。

通过一系列这样的问题,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所学的知识有了初步理解,而且还可以将这些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分析和总结。同时,学生还可以将预习中所发现的新问题记录下来,以备在课堂内与教师和同学共同探讨。

2.课堂教学,积极思疑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有些物理规律比较抽象,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前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只有教师提问提得好,学生才会集中精力去思考。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还要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找出教师的不足之处,并且让学生亲自去尝试,去体验;也可以鼓励他们用逆向思维去思考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大脑,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对题型、物理规律的认识和印象。例如:在讲“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时,出一道这样的习题:“某战役中,我军获知敌方在相距80km的地方向我指挥中心发射一枚导弹,导弹的飞行速度是1.6km/s,导弹爆炸时的杀伤半径是200m,我指

挥中心人员及时以5m/s的速度跑开,他们能否在爆炸前跑到安全地带?请给出不同的解答方式。”出题后,学生就会边读题边思考,并迅速在稿纸上演算起来,几分钟后再提问学生。

学生1:我是算导弹飞到指挥中心时,人能跑多远:

t=s /v =80km/(1.6km/s)=50s

s=v t=5m/s×50s=250m>200m,所以能。

做完后,我们可以同其他学生一起进行检算,然后再给予肯定的评价。

学生2:我用是比较时间:

导弹飞到我指挥中心所需的时间:

t =s /v =80km/(1.6km/s)=50s

人跑到安全地带所需的时间:

t =s /v =200m/(5m/s)=40s

t < ,也能。经同学们讨论过后,该方法是可行的。>

经过这样一道例题的解答,不仅让学生认识到了解题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开阔了学生的思路,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还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也让原本枯燥无味的物理课堂变得更加活跃。

物理学科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是紧密联系的,所以教师在传授物理知识的时候,除了书本知识,还要同一些小实验相结合。在上课的时候,鼓励学生自由分组进行小实验。因为通过学生亲自做小实验,能够更好的开拓他们的视野,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在快乐的学习中探究新知识。例如惯

性实验:拿出一只圆柱形的玻璃杯子,一块平硬纸板,一个玻璃弹珠。先把装有适量水的玻璃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平硬纸板平放在杯口上,最后把玻璃弹珠放在纸板上,然后将钢制锯条垂直竖放在水平桌面的边缘,这时候请一位学生上来操作,让他用一只手按住钢制锯条下端保持不动,用另一只手拉开锯条上端,放手后让锯条击打硬纸板,看到的现象是硬纸板飞出,玻璃弹珠则掉入水中。这个实验所需的器材很简单,任何一个没经过特别训练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通过师生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寻求答案的积极性。另外在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要忠实于实验数据,重视客观事实,避免主观臆造,理论联系实际,这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很重要。针对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帮助,而且要有耐心的指导,也可以让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教他们。这样不仅缩短了他们之间的差距,而且还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物理书本知识与实验知识相结合,能更好的体现物理现象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知识。

3.课后练习,强化释疑

对学生在课内学习中提出的疑难问题、思考题,或通过实验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探讨与评议,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灵活多变的思维品质,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对习题要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探究。首先,我们在选择例题时要有针对性、基础性、典型性,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加以解决。其次,通过改变习题的已知条件或结论,开展探究活动,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共同合作,教师要适度的进行点拨,指引探索方向。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对探

究规律进行整理、概括,纳入知识方法体系,总结探究学习方法,提高应用能力。对已学知识加以巩固,多做习题,加深理解;学生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举例,自己再运用物理知识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其他现象,进行思考、探索。不仅加深了对已学知识的理解,而且为以后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体会

1.要让课程面向学生、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初中物理大多是研究自然界最基本的规律,而其中又蕴藏着无穷奥秘,所以我们在上课时所举的事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2.提高学生观察、注意、记忆、实验操作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日常生活中以及在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物理现象,充分发挥自身的记忆能力,指导学生对每节课、每一周、每一个单元所学的内容,采用自己熟悉的记忆方式进行整理和巩固。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必须重视“实验操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3.精心选题,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题的能力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要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一定要精选习题。这不仅让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更重要的是开阔了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了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篇:“国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思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思考

1、如何理解与实施初中英语课堂的任务教学过程?

任务型教学模式是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研究和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是国家教育部组织制订的《英语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以其“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交际”等特点正成为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新选择,而所谓“任务”就是“用英语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习者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心理状态,参与者之间的交际过程是一种互动过程。“任务型教学”就是一种教师确定教学目标,事先设计好教学任务,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环境,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完成教学任务。

任务型语言教学立足于学生本身,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出各种教学活动,使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让学生的学习具有明确的目标,并构建一个有梯度的连续活动,并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其特点在于:

1、通过语言交流可增强学生可持续学习的兴趣与动力,达到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目的。任务型语言教学中各项任务的完成都是以语言交流为基础,创造各种语言条件和教学环境,给学生真正交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英语,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学会运用语言,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目的。

2、个人练习更加充分,每个同学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在共同的活动中,同学们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既关注语言本身,也关注学习过程。任务型语言课堂把整个教学目标设计成符合本目标的若干个任务(task),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各项任务,进而按步骤完成课堂的总体目标。学生在具体目标下完成任务的过程既是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又是对旧知识的巩固和掌握,任务完成的好坏就直接体现着教学效果。

4、以学生为本,促使学生自主发展。新的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重视培育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只有投身到各种活动中,其主体性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所以活动成为影响学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实施任务型教学,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活动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并感受成功,获得自主地发展。

现行的初中英语教材,都是围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熟悉并感兴趣的话题,提供了许多真实的语境和语言材料。因此,我们首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以学生为主体运用任务型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完成任务。

2、如何理解与实施初中英语课堂的PWP教学过程?

我们可以把学习过程划分为Pre-learning, While-learning, Post-learning三个阶段,这就是 PWP 教学过程。 Pre-learning (学习前)阶段是教师进行教学准备、学生自我准备、教师激活学生学习新的语言知识、形成新的语言运用能力所需的知识、能力的阶段,其目的是为新语言内容的学习进行准备。这一阶段包括是课堂教学之前的一切准备活动,也包括课堂教学中开始学习新的语言内容之前的导入、启动、复习、激活等活动。 While-learning (学习中)阶段当然就是学习新语言的阶段,一般是在课堂进行,但也可以是学习在课堂之外的自我学习活动。在这一阶段,教师进行知识呈现、讲解,引导学生进行训练,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语言内容,形成运用能力。 Post-learning (学习后)阶段是学习新语言之后的评价、运用阶段,这一阶段应该是课堂之外的运用活动阶段,因为课堂内的活动本质上都属于学习阶段的活动,即使是课堂内的运用活动也是促进学习的运用活动。 PWP 教学过程可以用于英语教学的每一项具体语言教学内容,在技能教学中表现为不同的具体形式,如听力中的

Pre-listening, while-listening 和 post-listening ,口语中的

Pre-speaking, while-speaking 和post-speaking,阅读中的 Pre-reading, while-reading 和 post-reading ,写作中的 Pre-writing, while-writing 和 post-writing 。

举例说明:在 Pre-reading(阅读前)。部分主要是做一些准备活动,包括知识的准备和文化背景的准备,为后面的阅读活动做铺垫。活动设计应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比如问答、讨论、小测验、游戏等,复习相关的词汇和语言结构,或从标题和图片入手,猜测故事的主题,使学生适度了解文章内容等,活动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 While-reading(阅读中)是学生自己阅读的环节。这一环节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理解关键信息、获得主要信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边读边完成一些任务。这个时候重要的是训练阅读技能,当然也可以强化语言知识。 这一环节应注意的是,要给学生留有充分阅读的时间,要让学生有眼看、脑想的时间和过程;老师尽量少提问题或讲解。在 Post-reading(阅读后)是读后理解性的检测环节。通过对阅读任务的拓展,延伸学生的思维空间,内化学生的语言知识,发展学生的语言阅读技能。

PWP教学过程强调学习过程,把知识与技能传授过程转变为学生建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强调学生参与,在教学过程中不只是教师的活动,更主要的是学生的活动;强调学生发展,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面的综合发展。而基于PWP模式的“热身准备——文本感知——任务阅读——任务延伸——思维拓展——技能内化”阅读教学模式是针对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模式,它是对PWP模式的细化与发展,也是尤其在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这一教学模式可以优化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阅读技能,拓展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为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3、如何理解与实施初中英语课堂的语言知识教学过程?

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都是语言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关系。英语基础知识是发展英语听、说、读、写等技能的重要基础,但语言知识本身也是语言学习的目标之一。学习语言知识不是目的,培养语言技能才是真正目的。因此在教学大纲中对教学目的的描述侧重于听、说、读、写等技能,而在教学内容中则列出各种语言知识。我们认为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而教学内容也包括掌握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故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中,我认为,学习语言知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坚持英语教学的实践性原则

我们要改变过去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的方向,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是在语言实践中培养起来的,英语课程必须坚持实践性原则。基础教育英语教学阶段,主要是通过听、说、读、写实践活动来学习英语。听、说、读、写实践是教语言、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基本途径,也是提高语言知识质量的可靠保证。为此,基础教育英语教学中,应努力做到:

(一) 语言知识的学习应立足于语言实践活动。课堂上绝大部分教学活动要以语言实践为基础,要杜绝单纯传授讲解语言知识的做法。

(二) 语言知识的教学可以采用提示、注意和观察、发现、分析、归纳、对比、总结等方式进行。应该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与到上述过程之中,以便他们在科学的思维方法上也得到锻炼。语言知识的归纳或总结的范围、深度、方法、时机要由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和教学的需要来确定。

(三) 英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如果孤立起来,语音、词汇、语法任何一项都不是语言,也不能起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作用。语音、词汇、语法的作用,都是在语言运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通过有意义的句子或篇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学会单词的意义和用法,可以学会语法点的用法,可以学到流利自然的语音和语调等等。

(四) 要让学生掌握实用的语言知识,即真实听说中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的用法,真实读写实践中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用法,真实交际中的语言知识。

二、防止过于强调模仿、死记硬背、机械操练的教学倾向

语言是一个充满着抽象规则的复杂体系,而且还存在着许多不规则的现象。但是儿童却能够在出生后不久就顺利地掌握母语。但是,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与母语学习有着很大的不同。

首先,随着学生智力水平的发展,抽象思维能力都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具备了一定自觉接收、储存和加工信息能力;能集中注意力,抓住重点,调整学习方式,能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学到比较多的东西。

其次,学生已经有了第一语言的实验,发音器官得到相当训练,有比较强的模仿能力;已经形成的语言认知结构对操作英语信息可以得到记忆、对比和监控作用,能加速英语规则的内化过程。

再次,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的,教学内容是优化组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信息集中地安排地,避免了许多不必要地重复,缩短了学习的进程。 为此,英语教学不可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操练的教学倾向。而应该重视科学地设计教学过程,努力创设知识内容、技能实践和学习策略的需要都很丰富的情景,以营造启动学生思维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加速知识的内化过程,使他们能够在听、说、读、写等语言交际实践中灵活运用知识,变语言知识为英语交际的工具。

三、倡导语言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开放的、互动的学习模式

语言知识不单是语音、词汇、语法规则,还包括概念意义、语言篇章结构、文化差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要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此,英语语言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建构性、累积性、目标指引性、诊断性与反思性、探究性、情景性、社会性及问题定向性等内在驱动的学习。

综上所述,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针对学生学习的特点,将上述内容牢牢与平时的教学实践相结合,这样一定能够正确处理语言知识,收到良好教学的效果。

4、如何理解与实施初中英语课堂的语言技能教学过程?

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语言技能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它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教与学的有关知识和经验,为促进学生的学习,实现目标而采取的教学行为方式。从整体教学活动系统看,教师技能是教师面临教学情景时直接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具体教学行为。可以说,它是教师所掌握的理论转向教学实践的中介环节,对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增强教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技能是表现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行为方式,是一种富有灵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的高级技能,是教师专业素养的外化形式。“人们普遍认为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优美的语言,和谐的动作,高尚的情操,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欲使课堂显示出强大的魅力,让学生和教师都沉浸在艺术的境界之中,就必须要求教师努力追求各个教学环节中的艺术,尤其是教师那循循善诱,独具一格的评价语言。”这是我学习的一本关于课堂教学艺术书籍中的一段话。 现在我简单的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刻的体会。

因学而教——导入新课:导入新课程的技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唤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和建立知识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方式。这一意图性行动广泛地运用于上课之始,或运用于开设新学科,进入新单元和新段落的教学过程。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任务,精心设计的导入,能触动学生心弦;立凝激趣,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求知渴望,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可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讲授:讲授是教师以语言为载体,向学生传输知识的信息、表达思想感情、启迪学生心智、指导学生学习和调控课堂活动的一类教学行为,讲授必须运用语言,但这只是讲授的一个条件,关键是讲的内容在多大程度上能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生相互作用。言语传授为教师讲授知识提供了充分的主动性。

课堂提问:课堂教学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而这种交流互动是主要、最常用的行为方式就是师生之间的问答。从教学的实践看,课堂中的问答大致表现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激凝致问,师生共同解答,还有就是学生自发地提问。提问技能是教师提出问题或诱导学生质疑发问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理解和应用知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的一类教学行为方式。它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最长用的手段之一。

独到的板书艺术:板书技能是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文字符号、绘图或列表,以辅助知识信息传输,揭示学习材料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课堂教学是一个信息不断传递的过程,这种信息传递主要是靠教材上的书面语言和图表,师生之间的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以及教师使用的板书去实现的。板书在教学中的功能主要突出在教学的重点和要点,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提示教材内在联系,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建造;增加信息刺激的强度,提高学习的效率。

由此,我联想到平时自己的教学。同样是在练习的训练中,自己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就太显单调,“好”、“不错”等简单、随意的话语经常出现,现在想来,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的确产生了极大的阻碍。那么是自己不会使用这些丰富的评价语言吗?我想,是坚持给学生鼓励、随时关注学生学习状态的意识不强造成了平时课堂中语言的单调。在一节课中,每个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是有限的,他们很珍惜,但更在乎老师对他们问题回答的打分。可老师在一堂课中面临着无数这样的“打分”,容易在意识上产生疲劳,于是,这种简单、随意的评价语言就产生了。因此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很重要,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学生那难得表现的机会进行有效的评价,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更活跃,氛围更轻松。聪明的老师也不会指责学生,而是幽默地笑笑说:“哦!你认为这很重要,再强调一下,对吗?”这些充满爱心、智慧的话会化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学生有这样一位老师和风细雨地帮助纠正学习中的错误,他们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

在课堂教学中,面对一个个有丰富情感和个性的学生,教师的个性化、灵活化、多样化的评价语言,便是激发学生个体潜能发挥的重要因素。在新课堂中,我们的评价语言应该充满激励,充满人文关怀。要及时把握和利用课堂动态生成因素,对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在采取宽容态度的前提下,或者延迟评价,或者恰如其分地进行分析评判,或者顺势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用恰如其分的表扬、充满关怀的批评、满怀希望的鼓励,帮助学生营造一个愉悦、宽松的学习气氛,就能给学生创造出一个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的空间。

总之,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以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语言技能标准以学生在某个阶段 “能做什么”为主要内容,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在课堂教学中要贯穿始终。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比如:听录音,跟读,教师领读,学生自读,齐读,阅读理解,做阅读理解的判断题、表格题,回答问题,就文章内容,学生2人一组,分组做问答对话练习,复述课文,根据文章仿写句子,仿写短文等等。学生应通过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下基础。

第五篇: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的感想

大邑中学 周文娟

摘要:爱因斯坦曾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良好开端。”是的,兴趣是学生接受知识教育的感情基础。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只有重视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才能达到智力因素和非智利因素同时发展的理想的地理教学过程。

关键词:初中地理 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

一、精心设计课堂引言

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引子”,戏剧中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渗透主题和带入情景的作用。用生动的描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地理老师注重新课导言的艺术性,善于利用情景教学,巧妙地选择地理知识的结合点,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讲到“时区和日界线”这一地理知识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一开始就对课堂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举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个怀有双胞胎的孕妇乘坐海轮由西向东航行,在接近日界线的时候,生下了一个男婴,越过日界线又生下了一个女婴,先出生的当然是哥哥,这一天正好是2010 年 1 月 1 日,而后出生的妹妹是在日界线的东侧出生的,日期是 2009 年的 12 月 31 日,妹妹的生日却比哥哥的生日大一天,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节课的内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只要我们认真学习这堂课的内容,就会知道准确的答案。通过这样的导言,不仅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又能寓教于乐地创设欢乐的地理课堂气氛,让学生带着悬念进入渴望求知的角色,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充分展现地理教师的个人魅力

初中生的学习往往带有强烈个人感情色彩,对任课教师的喜欢与否,在一定程度可以影响他们的学习状态,那么这就要求地理教师更要加强自身人格魅力的提升,例如:运用高超,精湛的教学技术:幽默风趣,具有号召力的语言表达:赏心悦目的板书:形象逼真,生动活泼的版图等。如果你能用几分钟的时间在黑板上画出一副形象逼真的世界地图,那么,学生肯定对你佩服得五体投地。另外,初中生的

思想处在一个分水岭,他们更需要我们去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那么,我们应该用心灵去关心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经历体验,家庭等方面,成为他们生活上的良师益友,学生自然就会感激你和喜欢你,从而“爱屋及乌”的喜欢地理课程。

三、恰当使用直观教具

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十分广阔,其内容涉及到多种学科,因而必须借助于直观教具,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们面前,才能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教具。通过地图,学生可以直接获取到大量的地理知识,而初中地理课本中的插图与地理图片,则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图与照片,能够达到以图释文和图文结合的目的,同时还有助于增进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全面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激发初中生的求知欲望,发展学生的全面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非洲气候时,学生对于热带草原气候缺乏足够的认识,无法区分出干、湿两季的特点。教师可以用“热带草原景观图”来指导学生观察两季自然景观的差异:湿季的特点是草高茂盛,稀树青翠,动物成群;而干季的特点是草类凋零,动物迁徙,草原上一片枯黄荒凉之景。通过观察挂图,还能联系到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让学生了解到,处于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控制下,湿季受到的是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因而降水丰沛;而干季则受到信风带的控制,降水比较少,从而让学生理解干、湿两季交替的原因。

四、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指出:“认识本身就是一种最令人惊讶、诧异和感到神奇的过程。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能激起高昂而持久的兴趣。”但是,只有空洞的理论和说教,不接触事实和现象,学生就很难进入认识过程,就不能体验到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乐趣,也就不能产生求知的兴趣。教学过程中,应广泛联系实际,给学生提供接触地理事实和现象的机会,使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划》和《中国地形》 时,我将国人引以为豪的“神六”凯旋而归,融入到课堂上,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①“神六”在哪里起飞?(酒泉)②酒泉在哪个省?(甘肃省)③甘肃省的简称是什么?省会在哪里?④“神六”着陆地点在内蒙古高原,为什么?这样,学生的学习

兴趣就会大增。既联系了实际,又巩固了所学知识。

五、结合学科和学生特点, 动手实践引发学生地理兴趣

教师精心的设计了这一堂地理课,讲解也不乏激情,结果却造成了僵硬低效的课堂效果,原因是什么呢?那是因为教师没有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强大保障。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年龄的心理特征,以便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动手实践,激活学习兴趣是结合地理学科和学生特点,引发学生地理兴趣的有效方式。课堂上枯燥讲授往往容易使学生感到乏味,而让学生自己动手在制作的过程中学习,却会起到良好的效果。例如,还以“认识地球”一课为例,由于学生对于宇宙的自然现象,如地球运行、昼夜交替等较抽象的问题难以理解。以往只靠教师讲课,尽管费了很大劲,却收不到预想的效果。于是我和学生利用乒乓球、铁丝等制作地球仪,做好以后又让他们在上面画出地球的两极、赤道、本初子午线、南北回归线等,学生们充满兴趣,实践证明,通过动手而掌握的知识记得牢、学得开心,明显比单纯的讲授要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促进学生追求知识,探索知识的奥秘:促进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因此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培养和引导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特别到八年级,很多学生对老师已失去了开始时的新鲜感,那么,如何保持他们的兴趣更是我们教育者要努力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晓曦.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方式初探[j].考试周刊,2011,(42) [2]王正刚.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j].新课程学习(下), 2011,(06) [3]张振国.初中地理教学方法之我见[j].学生之友(初中版), 2011,(08) [4]焦永中.凸显初中地理魅力 再现学科教学春天[j].文理导航(中旬), 2011,(07)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