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论学科整合与信息技术(全文)

论学科整合与信息技术(全文)

论学科整合与信息技术第一篇:论学科整合与信息技术《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摘要】:随着21世纪的来临,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是当前各类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改革。

论学科整合与信息技术

第一篇:论学科整合与信息技术

《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摘要】:随着21世纪的来临,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是当前各类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技术手段。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整合,提高了教育的智能化水平和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本文阐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概念,

以及如何实施有效整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整合;实施

21世纪,人类面临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急遽转变,知识传播的速度和容量都在以几何数字递增。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使得知识不再以单一的文本形式来传递,而是融入了声音、图片、影像等多种媒体,知识内容的丰富与传递形式的多样不仅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引发了一场世界范围的跨世纪教育改革和学习革命。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涵义

信息技术是指人类对数据、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等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检索的经验、知识、及其手段、工具的总和。它的核心技术是3C(computer、communication、contents)。当今的时代是信息时代,以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传播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给许多领域都带来了革命性变革。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有价值的文化信息的传递为学生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从文化传递的角度讲,信息技术具有高效率和高效能,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学科课程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整合”是个新概念,要有新思路。“整合”中“整”这个语素。它包含了“调整”、“重整”、“整治”、“整改”等丰富内涵。“整合”一词,鲜明地体现了改革的召唤,强调了改革的力度。“整合”昭示着这样的精神: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这两方面都要下一番大气力,经过一番整治,使它们在新的水平上结合成一个整体———全新的课程体系。“整合”的目的和意义不仅是为了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功能,而是赋予了新的教育意义。是要通过“整合”促进教学模式的变革,实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全方位的现代化,要突破传统教育的模式。“整合”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的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什么是学科的整合呢?是指整合学科分割所造成的知识支离破碎的状态,把不同学科的内容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的组合,把知识与思维、理论与实际、感性与理性辩证统一起来。学科整合既有教育技术的整合,又有学科知识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要发挥“不可替代”功能,不摆花架子,要从实效出发,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要多发挥信息的独特不可替代的功能,如果有些教学内容用别的方法、甚至是比较原始的方法上效果更好,那就不必用机器摆花架子。教学内容、学校条件千差万别,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上也会各有不同。用不用,用什么样的教育技术,取决于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目前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我国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普遍反映整个教改并没有大的突破,主要问题在于,现有教改对教学理念、内容、手段、方法和模式等的“改革”不彻底,是在不触动原有体系的基础上的“改良”,未能对其实施“大手术”。主要表现在:1.教学理念:依然停留在精英教育的定位上;重视知识的传授,重视智力的培养而轻视能力、情感的培养,至今未能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走出,跨入素质教育;创新意识培养匮乏。2.教学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各类教材大同小异,没能超出既定模式,创新成为了奢谈。3.教学手段:各个学校添置了不少设备,但设备的利用率不高,甚至有的被闲置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4.教学方法:在教改中我们推出了不少的新教学方法,但遗憾的是最终因为种种主、客观原因都未能推而广之。5.教学模式:深受前苏联学者教学模式(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的影响,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仍然运用。在21世纪信息时代,我们有必要运用信息技术参与教学改革,进行学科整合,促进教学改革。

三、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实施

1、注意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每位教师都应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去建构既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又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所以模式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不应将其简单化。但是若从最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考虑,则有两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能够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即“研究性”学习模式(也叫“探究性”学习模式)和“协作式”学习模式(也叫“合作式”学习模式)。

2、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与学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需要师生分别具备的能力

答:信息技术植入学科教学,打破了原有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作为教师应顺应课程改革的潮流,不断进取,勇于创新,提高自身素质,更新观念,适应时代的进步。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关系,相应的提高其能力。做为学生应改变自己传统的学习观念,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自己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将有效帮助我们学习。下面是我认为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教师和学生应具备的能力:

(1)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①教师应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修养。作为信息时代知识与信息的传播者,教师首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理论修养。教育理论为教师的教育实践起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密切关注教育动向,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

②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要掌握因特网的信息搜索能力,充分利用信息交流工具(电子邮件等)和office软件的使用。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广泛的使用到课堂教学中和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上。

③教师应提高对教育教学理论、自身的信息素养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能力。合理使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备,有利于给课堂教学带来便利,使教学内容生动的体现出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学生应具备的能力

①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在学习中要敢于大胆的提出问题和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提出自己的意见。 ②合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与老师、同学共同探讨问题 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科学、严谨、发散的思维方式。

③提高终身学习能力,根据自身要求,通过多种途径实现自主学习、协同学习。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

[摘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论早已不是什么新潮的观点,在大学时老师就教导我们要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角,在实践中曾简单的认为将课堂还原于学生、大胆放手、一切让学生自己摸索,只管好纪律,不时稍作指点便是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育理论的最好诠释方法。然而在语文学科中采用此种教学方式能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 教学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必要性

我认为将信息技术语文学科整合是十分必要的。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提出了金字塔理论,他认为在几种学习中,采用传统填鸭子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效果是最低的,而采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将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此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与机械记忆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与社会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这些理论的提出都为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更好的整合提供了依据。现实情况的确如此,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利于语文教学创设情境,化抽象为直观,丰富教学手段。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有利于突破重难内容,锻炼学习思维

初中语文中确实存在一些艰涩之文和隐晦之句,这些既是文本的重难点内容,对于初中生来说又着实难以触摸与捋顺,往往令人感觉束手无策。艰涩之文着实令人束手无策,但文章的重点、难点又不容忽视。只有认真研究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并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发展选取适当的多媒体形式协调统一,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让学生了解学习了本节内容他就可以做什么、对他以后有什么好处(从个人教育到爱国主义教育)。其次让学生阅读教科书,明确给出阅读后所能达到的目的:了解本节所要学习的内容、能照着课本上的步骤进行电脑操作,如果学生顺利完成就对他们给予鼓励“你真行!自学本节内容已入门”。对于未完成的学生就采用合作方式,让其他同学或老师给予帮助已至完成。再次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并灵活运用:学生关上书随着老师的提示默默回忆刚才课本上的知识并观看老师对此的操作步骤以达到巩固的目的,然后老师稍着改动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以便灵活运用,采用游戏竞争的方式,看谁又快!又准!又好!最后由学生与老师进行评价,指出优点与不足。然而在本部视频中很好的采用实物教学是不可多得的优点。

实践表明:如果采用一般的讲读形式,则学生难以令人满意地完成习作任务。这恰恰是本单元的重难点内容。我们可以播放视频,组织学生观看有关PPT影像资料,让他们从中了解学习内容。这样学生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新的认识、了解和看法。如

此,能够帮助学生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有利于丰富课程内容,拓展教学深度在学校教育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而语文学习一向讲求博览群书和广积薄发的良好做法。由于中小学的学习科目较多、任务较重,课外阅读的时间有限,再加上传统教学方式的视野比较狭窄,只是根据课文有选择地录用一些信息,而不能充分展示所有相关知识点,这就使得课程内容和教学的深广度受到一定的限制,无法大幅提高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多媒体技术具有信息储藏丰富、操作简洁方便的优势功能,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制作并运用多媒体课件,同时引导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补充查阅其他资料,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时空有效地拓展到课堂教学活动外。这样,在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同时既可以增加导学成分,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个性化学习能力。在此部视频中就是采用了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老师在一旁督促的方式完成了此种教学。

四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有利于促进师生互动,提升教学质效

在学校教育中,语文是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基础学科,而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环节中的两大人力性因素,只有实现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才能产生最大的教学合力。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如何有效实现良性的师生教学互动呢?比如,在教师的认真设计和有效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自主和掌握有关语文知识,也可以从中获得教师不曾教学的相关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许多未知空间,对课堂教学活动实行有

效补充,从后台走向前台,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逐步赢得语文学习的自主权。再如,教师可借助网络资源的BBS、社区论坛、聊天室、在线QQ等渠道,也可通过发E-mail等形式与学生同步沟通或异步交流,还可以开展网上教学或“故事接龙”等活动,及时有效地调整教育教学的内容与方法,动态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等综合状况,从而把师生双向互动不断推向深入。“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本部视频教学大最大优点就是师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交流,然而教师也扮演了引导者,帮助者的角色,使得学生更好的接受新的知识,也更容易理解。

五、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同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如何学习的基础。信息素养不仅是一定阶段的目标,而且是每个社会成员终生追求的目标,是信息时代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

1、信息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的提升

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并将获取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及鉴别,对真实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计算机给阅读带来最大变革是高效率检索式阅读方式的出现,网上连通就能实现文本节点的跳跃,向多重时空辐射和伸展,学生驾驭了超文本的写作,形成网上获取知识、加工、反馈、整合的能力,具备了现代人应有的素质之一。

综上所述,作为素质教育形势下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本着“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奋力拓新”的指导思想,一方面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

科技素质,另一方面要科学、合理、巧妙而积极地开展多媒体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祝智庭,《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新高地》,《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2月

2何克抗,《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结合的理论和思考》2005年6月

第四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初探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初探

【摘要】 21世纪是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世纪,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对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教育界面临的新课题。本文就整合的目标、整合的原则、整合的途径以及注意的问题几方面,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学科课程 整合

【正文】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前教育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大会上指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我国教育部已决定,在全国中小学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这个决定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将极大地影响教育的现状。如今,全国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但许多教师还停留在CAI课件层面上,对整合的目标、整合的原则、整合的途径缺乏了解,本文就此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目前,不少的教师认为用课件上课就是整合,整合只是以前电教课的翻版,另一种说法而已。然而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所带来的交互性、非线性等特性为课程整合实现提供了可能。因此整合就应该是教师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到学科教学中——就象使用黑板、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这里是一个“糅合”的含义。我们不仅要在内容、方法、特优上进行整合,还应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扬弃,在教学模式上有所创新。这才是“课程整合”的核心。目前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就提倡发挥学生主体性、创造性,进行合作学习,采取多元教学方式,使课程改革朝着自主、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为此创设了良好的基础。

二、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

怎样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不同学科的整合方式不完全一样,不可能按一个模式进行整合。但是信息技术与不同学科相整合的过程中必须遵循若干共同的原则。因此,在整合过程中,就确立以下几个原则:

(一) 要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为指导

信息技术与课程相整合的过程决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它必将伴随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在这场变革中,要避免盲目的实践,就必须有先进的理论作指导。而建构主义理论是伴随着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日渐普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是一种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也就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教师在进行整合的同时,就应该多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使整合更有目的性。

(二) 坚持科学性原则

- 1 -

在整合过程中,信息技术的使用必须注意到各门学科的组织形式,需与各科内容的科学性相结合,切忌为电教而电教,背离了整合教学的目的。同时,信息技术经过与课程的整合,本身也是一个软件,而软件也要符合教材科学性,所展示的内容应该科学、严谨,表现手法和形式也要紧扣教学目标,避免让学生产生错误理解。

(三) 坚持主体性原则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而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指导者。所以,在教学中就要处理好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关系。多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习的自学能力。

(四) 坚持实效性原则

任何一堂课,我们都要考虑它的效果,评判它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特别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还在处于不断的探索阶段,我们在整合过程必须考虑信息技术的使用是否针对性、实用性,使用过程切忌粗制滥造,不是说你使用的动画、图片多好,而要看信息技术是否真正融入到该学科中,是否达到该课的目标。

(五) 坚持层次性原则

美国教育学博士Jeannette Vos 和Gordon Dryden 认为:人类的学习类型有听觉型、动觉型、视觉型,人类的思维类型可按抽象思维、具体思维、有序思维和随机思维进行组合,不同的学习类型和思维类型的人学习成效与他们所选择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相关。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有的学生不能主动地对外来信息进行加工,喜欢有人际交流的学习环境,需要明确的指导和讲授;而有的学生认知活动中,更愿意独立学习,个人钻研,更适应结构松散的教学方法或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环境。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方法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实施多样化、多元化和多层次的整合策略,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建构适合其自身发展的学习策略,运用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

目前,全国上下许许多多的学校和老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有的从语文的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等方面的整合进行了探索;有的对教学方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有的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师角色进行了探索;这些探索为我们进行的整合提供了不少经验。我们也紧跟时代的步伐,开展的一些整合实践,在整合实践过程中,归纳了以下几种途径,以飨各位同仁。

(一) 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的整合

传统的教学都是以教材为主,而当今世界上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素材,受到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的限制,很难在教材中反映出来。然而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目前互联网上信息资源极其丰富,我们完全可以利用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学科教学中来,整合各种资源,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贴近生活;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

(二)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形式的整合

目前我们学校的教学形式主要是班级授课制,受教学任务、教学时间的统一限制。信息时代的到来,根据我国的国情,增加新的教学形式,对班级授课制中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不消化的弊端进行补充。基于这一思考,我们可以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学校的网站,将学生的学习成果挂在网上,共享成果,同时有问题可以到学校的聊天室讨论,互帮

互学。真正做到随时学习,随时交流。这样我们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电脑多媒体网络信息领域,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交互强等特性,促进教育制度的革新,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育质量。

(三)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方法的整合

新课程要求,要采用多元教学方式,改变以往学生学习方式较单

一、被动,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具有开放性、全球化;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即时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非线性化。这些变化使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呈现出多样化。对现行的学科教学方法进行扬弃,探索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使其适应信息环境下的学习要求。

最后,谈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1. 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要达到一定的水平

有些教师上课时用的课件、网页不是自己亲自做的,对课堂上出现的突发性的技术问题无法处理,如局域电子教室学生机突然黑屏,教师就无计可施,只得“助教”上阵;一些学生在电脑上操作交流,教师不会控制其他学生机,任那些学生自由浏览;有些学生打字速度慢,电子邮件不会发,这些均会造成课堂教学组织不严密,张弛度把握不好,影响教学效果。通过校本培训,增强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

2. 整合过程中目标定位不准,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最终目的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确定的目标太大,难于实施,最终使整合的探索出现问题。这种情况,教师将整合的目标划分更小,更具有操作性。

3. 忽略学科特点,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学科教学,不能因为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了信息技术而抹杀了学科教学的特点。但在实际教学中,有部分教师认为信息技术教学是推进教育现代化,促进教学技术改革的“全权代表”,似乎不用“信息技术”就不是好课,用了“信息技术”就是全优课,因而导致许多教师盲目地,不切实际地,花大力气把工作重点放在课件的制作上,而放弃了深入研究教材,忽略了学科特点。

4. 教学设计不当,影响学生思维的拓展。

我们知道,教学过程中存在着由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转换,有经验的教师总会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想象、理解,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但许多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时,却大大减少了学生这种“思考——发现”过程,教师变成了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操作者,他们按照自己的理解设计整个课件的结构和一些问题的“标准答案”。学生按预先设定的模式,进行学习,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思考,只能顺应教师的思维方式简单作答,这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灌输式”教学,因而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参考资料:何克抗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

姓名:秦光炯 冯雪梅

单位:涪陵区镇安镇中心校

地址:涪陵区镇安镇中心校

邮编:408103

联系电话:72190308 13658437121

Email:flzazxx@163.com

第五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论文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是依据教学规律而进行的学科教学改革。其宗旨是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 整合应是融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应是两者的融合,而不是简单地凑合。笔者认为至少应做到“三个融合”。

首先,是教师的教学理念要与信息技术的理论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了优越的学习平台,为此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解脱出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平台”上施展才华,动手、动脑,长知识,长才干。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利用网络教学,需要比相对简单的多媒体教学有更高的技术支持。教师要熟悉网络管理,熟练地进行网页制作,还需要掌握必要的网络编程知识,构建利于学生浏览的资料库。为了增加教学的互动性,方便学生交流,可以创建网上论坛。因此,为了适应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把自己首先融进现代信息技术中去。

其次,要使信息技术与语文文本内容相融合。正如《新课程标准》

中所说,语文教学必须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那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也不应例外。任何游离于语文学习规律之外的信息技术表演,都是不可取的。这就需要教师对文本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融会贯通,根据语文学习的规律,找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的切入点。将两者融为一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再次,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和能力的基础出发,使之能够跟上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才能实现二者融合。因为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实施网络教学,唱主角的是学生,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对网络知识的了解,决定着网络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展。因此,在进行网络教学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适合、适度为原则,这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适时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比如,在让学生通过网络自主浏览,搜集资料的时候,有的学生出于好奇,随意登录其它网站,浏览与学习语文无关的内容,教师必须及时提醒,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有的学生在操作上不够熟练,影响了学习进度,还有极个别学生只习惯听教师讲课,自己动手能力较差,对这些学生要多加辅导,提高他们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尽快适应网络教学,这样才能保证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二、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体会。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之所以得到了人们的关注,是因为它可以使学科教学声情并茂、知情并重、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加大课堂信息容量,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认识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潜力的开发,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课业环境和时空条件。因此,许多专家都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语文教学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的培养首先是意识的培养,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等是多样而丰富的,小学生对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应该说是非常有利于他们知识的获取与建构,有利于知识的存储。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及教学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实物站台、液晶显示仪、网络技术等创设教学的情境,让学生走进情境、体验学习。在美好的情境中去阅读、发现、质疑、思考、探究,领会文章的内容,品位语言文字,体会文本的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可以运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文的兴趣;教学生字词时,用课件动态出示字词卡片,学生认读后,再去掉卡片中的熟字,激发认读、记忆字词的兴趣,强化学习效果;进行朗读训练时,播放相关的动画场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更容易进入角色,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

教师抓住学生对电脑、网络等新鲜事物甚感兴趣的心理,因势利导,课前精心设计制作课件,创设情境,化动为静,化虚为实,吸引学生的注意,将他们的兴趣逐步转移到语文学习上来。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