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石油化工行业发展趋势(大全)

石油化工行业发展趋势(大全)

石油化工行业发展趋势第一篇:石油化工行业发展趋势中国石油工业最新发展趋势一、 中国石油工业概况我国石油工业起步较晚,但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石油石化工业已经发展迅速,已建成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自动化水平较高的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

石油化工行业发展趋势

第一篇:石油化工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石油工业最新发展趋势

一、 中国石油工业概况

我国石油工业起步较晚,但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石油石化工业已经发展迅速,已建成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自动化水平较高的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振兴我国民族工业、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重要支柱产业。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具备较强的发展实力:从原油开采到附属产品产业链较为完善;我国不仅是世界石油和化工产品的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我国大型石油化工装置和化肥装置等通过引进,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其次,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石油资源矛盾突出;研发能力不强,创新能力差;产品结构不合理,不能很好地满足市场需要等问题较为突出。

二、 中国石油工业发展趋势

1、 以炼油和乙烯为龙头的石油化工将是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重点

炼油工业:炼油工业主要是结构调整,扩建现有炼油企业,提高炼油企业的集中度,加强炼油能力的完善配套,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油品质量,提高柴汽比。淘汰一批工艺落后小炼油装置,并建设几个进口原油加工基地。乙烯工业:当前我国石化产品发展空间巨大,加快乙烯工业的发展将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突出重点。我国要立足现有企业改扩建,抓紧完成国内现有大型乙烯装置的二轮技术改造,并根据市场、资源条件和地区布局调整,控制布点新建,统筹兼顾中西部地区的乙烯工业布局,加快乙烯工业的能力建设、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现资源、规模、效益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附属产业精细化工发展前景广阔

目前我国的精细化工形成了产品门类基本齐全的工业体系,有约20 - 25 个门类,产品数量约3万种,未来5 年,化工新型材料,汽车、建筑、交通用新型高档涂料,电子和信息产业用的功能材料,胶粘剂和专用化学品及纳米材料等将成为发展的主要品种;功能涂料及水性涂料、染料新品种及其产业化技术、重要化工中间体绿色合成技术及新品种、电子化学品、饲料添加剂、高性能水处理化学品、造纸化学品、皮革化学品、油田化学品、功能型食品添加剂、高性能环保型阻燃剂、高性能橡塑助剂等,将成为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重点。要把握住这些商机,精细化工就要在强化自主创新,突破核心催化技术、现代反应工程技术和精细化工加工技术,开发环境友好工艺方面实现突破。

综上所述,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既存在许多有利的条件和优势,也有许多挑战和不足,我们要通过不断提高我国石油石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大对西部和海上油气勘探开发的力度,充分利用国外石油资源,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推动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拓展发展领域,强化资源优势,实施强强联合战略,实现互利双赢,促进共同发展等一系列举措加快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我们相信,我国石油石化工业一定能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2014年中国煤化工行业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14-03-05

2014年,我国的煤化工发展将持续阔步向前。在国际油价急剧震荡、全球对替代化工原料和替代能源的需求越发迫切的背景下,中国的煤化工行业以其领先的产业化进度成为中国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煤化工作为我国主要的化石能源,煤化工行业在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利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是我国今后20年的重要发展方向。中国煤化工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预计今后以煤制油、气、烯烃为代表的新兴煤化工产业将成为未来的化工业的发展重点。

煤化工行业想要更好的突破和发展,就需要把投资者对项目煤炭资源的趋之若鹜和当地政府放松对新型煤化工的管控。只有突破更好现有的瓶颈,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来源:中国煤炭网

第三篇:石油钻杆的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1、石油钻杆的发展

人类利用工具钻探而获取资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1世纪,那时人们利用竹木做工具,以人畜为动力,冲击钻凿盐井,并利用伴随开采出来的天然气煮盐水获得食盐。这些最早用来钻井的竹木可以称作第一代钻杆。20世纪初,利用钢铁工具和设备,以蒸汽机作动力,开始了顿钻打井,当时的钻探工具可以称得上是第二代钻杆。

真正意义的钻杆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那时利用钻头钻取岩屑,利用钻杆传递扭矩和泥浆液,钻井速度和深度也大大提高。到了7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钻井进入自动化阶段,同时对钻杆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个时期到现在使用的钻杆称为第三代钻杆。

由于水平井、深井和超深井、大位移井等钻井技术的应用,钻井成本和钻井风险也在不断提高,传统意义的钻杆已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第四代钻杆正向着高强度、高韧性、智能化、数字化、防腐蚀、安全环保等方面发展。

2、钻杆的生产现状

世界上著名的钻杆生产厂有美国格兰特钻具公司(现已被美国国民油井公司收购)和法德合资的瓦姆公司,

两家的生产能力约占全世界的一半。国内具有代表性的钻杆生产企业有上海宝钢、江苏曙光格兰特钻杆有限公司、渤海能克钻杆有限公司等。近几年随着石油价格的上涨,钻杆用量和价格也随之上涨,山西风雷钻具有限公司、无锡西姆莱斯石油专用管制造有限公司、上海华实海隆石油装备有限公司、江阴德马斯特集团等也加入了钻杆的生产行列,普通钻杆已经完全替代了进口,并形成了一定的出口能力。

20世纪70年代,加压气焊及闪光对焊技术用于钻杆的修复和生产,这两种焊接方法的工艺参数不易控制,容易在焊接过程中使粒状或块状氧化物和硅酸盐类非金属夹杂物残留在焊缝中,形成致命的浅平微坑状焊接灰斑缺陷。存在灰斑缺陷的钻杆在使用中极易导致早期脆性断裂,远不能满足钻井要求,因此,这两种焊接方法很快被淘汰。摩擦焊作为一种新型焊接方法,具有加热时间短、热影响区小、焊接质量稳定、高效环保等特点,很快在钻杆生产中得到应用。

3、钻杆的生产工艺

我国的钻杆生产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钻杆的生产大致包括三个部分:管端加厚、工具接头加工、摩擦对焊及后续处理。

3.1管端加厚

石油钻杆的管体材料是低碳合金钢,连铸连轧的圆钢坯经过大型回转炉加热后进入延伸机、芯棒自动穿孔机成型,再次加热后进行内外径精整,矫直进入墩锻工序。由于石油钻杆

的焊缝部位是使用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无缝管在焊接前要对管体的两端进行管端加厚,以增加厚度来提高薄弱部位的强度,使焊缝部位的整体强度大于管体的整体强度。根据管径不同一般分为内外加厚、内加厚、外加厚3种型式,其中以内外加厚型式为主。管端加厚的过程首先是对无缝管的管端进行加热、均热;其次是用液压或者气动的方式对管端进行墩打,外表面靠模具成型,内表面靠温度梯度自然成型;最后对整个管体进行热处理、矫直、无损探伤检查。管端加厚管的关键技术在于内表面过渡带的成型,因为这个部位在使用中最薄弱,受力最复杂,大约有70%的事故都发生在这个部位,所以对钻杆的质量举足轻重。

3.2工具接头加工

工具接头的材料一般采用中碳合金钢,毛坯经过加热后分三次冲压成型,经过正火后进行机械加工。首先对毛坯进行内孔、外圆、端面的车削加工,其次是对接头进行调质热处理以获取综合的力学性能,最后对接头进行螺纹加工,螺纹部分要进行镀铜或磷化处理,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粘扣现象。

接头质量的好坏在于热处理和螺纹加工这两个关键工序。热处理组织直接影响接头的各项力学性能,所以先进的钻杆厂采用全自动连续可控气氛保护加热,油质或水基淬火剂淬火,接头加热过程中采用还原性气氛保护,保证了工件不氧化、脱碳和渗碳。接头淬火和回火后,逐个进行表面硬度检测和磁粉探伤。热处理之后进行螺纹加工,钻杆螺纹是粗牙锥形螺纹,在钻杆的连接过程中,螺纹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螺纹加工大都采用高精度数控机床进行,对加工出的接头逐个进行螺纹紧密距、螺距、锥度、牙高等参数的测量,以保证螺纹扣型和精度要求,从而有力保证了钻杆接头的连接性能。

3.3摩擦对焊及后续处理

钻杆的摩擦对焊是整个钻杆生产的重要一环,为了保证焊接质量,几乎所有的钻杆厂都采用全自动摩檫焊机,并配备焊接参数监控装置,对焊接过程中的摩擦时间、摩擦压力、顶锻压力、顶锻时间和缩短量等参数进行自动监控和记录,从而保证焊缝质量。焊后需把焊接毛刺去除,对焊接热影响区进行调质处理,对焊缝进行无损探伤检查。其中焊缝的调质热处理至关重要,几乎全部厂家都采用中频加热方式进行,并对加热温度、加热时间、保温时间、淬火时间等参数自动记录。这种焊缝热处理的优点是:加热热影响区窄,加热时间短;焊区组织均匀稳定,性能可靠;焊区表面的残余应力小。

4、钻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4.1焊接飞边的去除

钻杆在摩擦焊接过程中会形成内外飞边,其中高钢级钻杆由于公接头内径小于管体焊接部内径,给去除内飞边造成很大困难。传统机床车削由于接头内径的限制,车床刀杆直径小易造成加工时刀杆振颤,严重影响了加工质量与效率。目前,多数厂家采用冲切方式去除内飞边,加工效率较高。由于冲头型式、冲切时机、冲切力大小等因素影响,有时会造成冲切时毛刺划伤管体内壁或在内壁粘连等现象,影响了钻杆的正常使用。

4.2抗硫钻杆的应用

硫化氢腐蚀造成钻杆失效的事故已经很多了,国内的钻杆厂家也已经研制出抗硫钻杆,但现在还没有得到推广用。归纳有两点:①抗硫钻杆的价格贵,大约是普通钻杆的2倍。因为抗硫钻杆材料特殊,生产工艺复杂,造成价格居高不下。②强度有待提高,在含硫环境中

钻井,钻杆钢强度越高,受腐蚀破裂危险性越大。

4.3强度与韧性

在钻杆的生产和制造过程中常常遇到强度与韧性的矛盾。现在打井过程中,多数井眼不是竖直的,斜井、水平井的应用越来越多,在“狗腿”部位钻杆受到交变应力的作用,韧性差,很容易发生断裂或刺穿事故。面对这样的矛盾,生产厂开始尝试开发新的钢种,通过改变钢的成分和组织来增加强度和韧性,如添加金属钼。

5、钻杆生产的前景及发展方向

5.1智能钻杆

智能钻杆是由美国格兰特公司首先开始研制的,他们在军方的资助下,在钻杆接头部植入芯片,通过钻杆将打井过程中的地下信息传递到地面,由地面上的仪器在线分析以提高打井的效率。准确地说智能钻杆是一种可通过钻井过程中钻杆的连接,以实时方式利用井下控制工具将高精度数据提供给司钻的一种新系统,这项技术的研制将是石油技术史上又一次技术革命。格兰特公司利用该技术在美国本土4口油井上进行了试验,取得了一定经验。众所周知,钻井时井下状况异常复杂,传输系统要经受高温、高压、地磁等干扰考验,所以此项技术还处于试验阶段,大面积的推广应用还需要时间。

5.2铝合金钻杆

虽然铝合金钻杆已经制定了GB/T20659—2006《铝合金钻杆》,并于2007年5月1日颁布实施,但国内还没有一家钻杆生产企业可以制造铝合金钻杆。铝合金钻杆用于石油工业已有数十年的历史,绝大多数经验来自俄罗斯和周边国家。它的优点是:在强度相同的情况下,重量仅为钢钻杆的一半,因而在设备、动力、运输和劳力方面都可大大节约,由于壁厚的增加,使耐磨性增强,寿命延长,铝合金钻杆的寿命几乎是普通薄壁钢钻杆的两倍多;铝合金钻杆有较大的回弹力,因而其抗冲击能力增加,从而改善了钻头在井底的工作条件,使寿命延长;抗腐蚀性强,除不易氧化外,还不易受酸性物质的侵蚀,在酸性井(含H2S和CO2等)使用可节省大量费用。其不足之处是屈服强度相对较低,特别是在高温情况下,屈服强度将急剧下降;壁厚要比钢钻杆厚,造成水马力下降。我国的塔里木油田由于勘探开发的需要,近期向俄罗斯订购了两套铝合金钻杆,除价格贵外,采购也非常困难,需承诺不用于军事行业。从目前塔里木油田的使用情况看并不理想,其主要缺陷是强度低。

5.3抗腐蚀钻杆

随着钻井深度增加,复杂地层不断出现,特别是含S地层和含CO2地层的增多,给钻井安全带来了考验,特殊的油气田迫切需要抗腐蚀的钻杆。

CO2的腐蚀主要是CO2气体溶于钻井液后形成酸性介质,对钻杆产生电化学腐蚀。CO2含量高的油气田主要分布在加拿大北部,我国的江苏地区也有CO2含量高的油气田。日本的JFE钢铁株式会社针对这样的油气田率先研制出JFE-13Cr马氏体不锈钢钻杆,产品不但具有更高的强度和卓越的抗腐蚀特性,而且还具有良好的低温韧性。

H2S气体的危害要远远大于CO2,H2S气体在溶于钻井液后形成弱酸并释放出H+,H+浓度增大后会渗透到钻杆内部形成“氢脆”使钻杆的冲击韧性大大降低,在很短的时间内突然断裂,危害性非常大。H2S气体还是一种有毒有害气体,人在少量闻到时会产生恶心、

头晕、眼痛等症状,大量的H2S可以致人死亡。我国的H2S气田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在四川的开县和河北的赵县都曾发生过因井控不当,造成H2S气体泄露危害周围村民致死的事故。所以说研制和应用抗S钻杆成为减小钻井风险、保障生产安全的必然趋势。以前我国使用的抗S钻杆主要是从美国格兰特公司和德国曼内斯曼公司进口,近几年我国的钻杆生产企业也在开发研制抗S钻杆,代表的厂家有渤海能克钻杆有限公司和上海宝钢。抗S钻杆的研制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从原材料自身的特性出发,开发新钢种,如添加能有力对抗S的Cr和Al等元素,减少对抗S不利的Mn和Ni等元素,进一步提高钢的纯净度。另一方面是从热处理工艺入手,相同化学成分的钢材,通过不同的热处理条件可以获得不同的金相组织以达到抗S的目的。

随着我国高酸性气田的逐步开发和钻井技术的进步,空气钻井和欠平衡钻井等技术被大量应用,抗腐蚀钻杆的需求越来越多,国内各油田迫切需要“经济型”的抗腐蚀钻杆。

5.4高强度钻杆

目前API系列钻杆强度最高的是S135级,但随着钻井深度的不断增加,对钻杆强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已研制成功9000m钻机,需要相应强度的钻杆与之配套,2007年在塔里木完钻的塔深1井井深高达8400m。在这样的情况下,油田需要V150级甚至V170级的钻杆来提供更大的动力,从而满足石油勘探超深井的钻井需要。

5.5复合材料钻杆

由于钻杆在使用中对腐蚀性、冲击韧性、钻杆质量等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人们开始关注非钢钻杆的开发。复合钻杆通过在卷筒上缠绕碳纤维然后应用一种环氧基复合材料覆盖并密封而成。目前生产复合钻杆的成本大约是常规钢钻杆的3倍,但其优势在于质量轻,具有高强度质量比,超高的抗腐蚀能力和抗疲劳能力。阻碍复合材料钻杆推广的原因在于:复合钻杆的壁厚可能要达到常规钢钻杆壁厚的2倍,这将明显降低钻杆的内径从而导致压力损失。

5.6内平外加厚钻杆

由于塔里木油田的钻井需要,塔里木工程技术部牵头,委托宝山钢铁公司、渤海能克钻杆公司、西南石油学院共同合作开发出新型内平外加厚钻杆。顾名思义,它是改变原有过渡带的形式,降低内过渡,增大外过渡。

它的优势在于:通过改变过渡带形式降低管端加厚的加工难度,减小应力集中和内过渡缺陷,通过增大接头水眼和加厚区尺寸,降低泥浆水马力损失,提高循环效率,通过采用特殊材料,增加了钻杆的综合力学性能。此类钻杆在塔里木油田井上试验效果良好,今后将会大面积推广。

5.7双台肩钻杆

API标准接头外径和螺纹形式一定的条件下,母接头的抗扭强度不变,公接头的抗扭强度随着水眼尺寸的增大而减小。在钻杆强度设计中要求接头与管体的抗扭强度比大于0.8,为了满足这一要求高钢级钻杆的接头水眼尺寸都较小,最终造成钻井过程中水马力损失增大,影响泥浆循环的矛盾。双台肩钻杆的主要特点是较API标准钻杆多了一个副台肩密封面,由于它具有接头水眼尺寸大,抗扭强度为普通接头1.3~1.4倍的特点,因此,双台肩(DSTJ)钻杆可以有效地解决钻杆抗扭强度不足的问题。

6、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石油勘探开发的难度不断加大,对钻杆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呈多元化发展。我国的钻杆生产经历了十几年的研发试制,制造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开始能够自主研发新产品,相信不久的将来国产石油钻杆产品一定能跻身世界前列。

第四篇:煤化工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发布时间:2011-9-2信息来源:中国化工网

经过了2004年、2005年建设高潮之后,2006年我国化工业仍然创造了“十一五”开局的建设热潮。不过,2006年中国煤化工发展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思考以及向理性的回归的预示:“环保风暴”唤醒了化工业对环保和安全等社会责任的重视;化石能源的紧缺,使节能降耗和替代能源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煤化工”紧急叫停、全面规划初露头角;《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一五”发展指南》,尤其是《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和《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将为煤化工行业发展描绘出广阔的发展蓝图。

煤化工是我国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值此煤化工发展的新形势下,研究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趋势,研究煤化工对石油化工的替代性,深入探讨我国煤化工的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和发展途径确实是一件涉及煤化工发展全局的大事。本文将从宏观(世界、国家)、中观(行业)两个层面就产业特点、发展趋势等作出分析,以求对未来的产业投资、建设作出一些建议。

一、宏观环境分析

化学工业是国家基础行业,而石油、煤(天然气的比例较小)对化学工业具有两大功能:燃料、化工原料。化学工业是能源大户,所以国家战略调整、能源结构调整等宏观环境的变化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煤化工的发展进程。

1.行业现状

目前全球有117家以大型煤化工能源一体化工厂,共有385座大型现代气化炉,总生产能力达到45000兆瓦,地区分布是东亚和澳洲占22%,非洲和中东占34%,欧洲占28%,北美占15%。气化用原料49%为煤炭,36%为石油焦。产品比例,37%为各类化工产品,36%为间接法合成油,19%用与发电。以煤气化为核心的现代煤化工产能年增长率达5%,高于全球化工产能年均增长率3.6%的水平。国家厂家在近两年纷纷开始在国内物色合适的企业投资,这主要是抓住项目建设资金大,国内企业运营经验不足的特点,而在国家开始管制之后,项目审查更为严格,这在一定意义上保护了我国煤化工行业在发展之初的规划较为完善,有效的避免了重复低效建设。

2.我国能源格局

在“十一五”规划已经明确我国能源发展的总体战略:“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优化生产和消费结构,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化工行业要追求资源效益最大化是煤化工的发展企契机,而国家经济战略的可持续发展,使得煤化工必然是在今后的长期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从能源结构稳定性来看,我国煤炭、石油与天然气人均储量与欧美、OECD发达国家等有相当大差距。而在储采比上,我国能源的可持续性也很差,如果在未来10至20年中仍没有大的油田被发现,石油资源瓶颈将危及国内能源安全。而煤炭资源情况与世界平均水平最为接近,具有相对比较优势,这决定了我国长期依赖煤炭的能源格局,在“十一五”期间,2006年至2020年,我国将斥资1万亿发展煤化工,其中装备费用占50%,技术费用占10%。煤制甲醇、二甲醚、煤烯烃和煤制油在今后15年将是投资的重点。方

向由传统煤化工向现代煤化工转变。

3.从经济稳定性来看,国际能源署(IEA)作出的研究报告表明,石油价格每上升10美元会使得下年中国的真实GDP下降0.8个百分点,通货膨胀率上升0.8个百分点。虽然我国石油能源比例不大,但利用煤化工的替代性降低石油消耗和进口依赖度,是稳定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4.环境污染

2006年,轰轰烈烈的“环保风暴”唤醒了企业对环保、安全的社会责任感。从环境保护来看,使用清洁煤气化技术后,煤化工能源一体化产业模式能有效解决常规发电厂的二氧化硫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生态平衡和环境容量是煤化工未来发展比较关键的考虑点,煤制油从根本上说是将一种资源转化成另外一种资源。生产一吨油品需消耗约4吨煤、十吨水,对地区水资源压力很大,而水资源超标消耗可能导致生态失平衡,这与新的国家战略中的可持续发展原则相悖,也是目前发展煤化工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预计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项目的节水技术应用是产业研发和项目投资的一个重要方向。由于中国煤炭资源和水资源总体为逆向分布,在煤化工规划时必须要考虑水资源平衡和项目的节水技术应用。从水资源分布来看项目投资,山西和宁夏不适合大规模发展煤化工,而贵州、内蒙古和陕西等区域则应该是政策倾斜的地区。因此目前煤制油只能作为国家的战略性技术储备,而不能作为大规模推广的产业化方向。而发改委极有可能会以水资源限制来作为煤化工的硬性指标设置门槛。

5.可持续发展

发展煤化工产业拥有几项优势:首先政府从战略上考虑,会提高准入门槛,以避免盲目投资,但为鼓励在能源替代技术和装备等方面有所创新,会对行业内企业有所优惠,先行企业有望受益并长期保持。其次煤化工成本远低于石化产品,具有经济可行性。再次,煤化工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如若能降低水消耗,完全有替代石化产品的可能。再次国内企业积累和储备了相关技术,在引进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技术改造建立核心竞争力,改变在高端石化产品的劣势局面。再次由于煤化工建设费用高,但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可以吸引大量民间和国外资本投资,降低资金流动性,改善国内经济环境。

6.宏观调控

日前有关官员表示,经过半年多努力,《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和《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已经制定完成,并已上报在审。据透漏,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的基本精神是:稳步推进产业发展,不断发展煤化工产业,以缓解石油供应的紧张局面;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促进煤炭区域产销平衡,鼓励煤炭资源接续区煤化工产业发展,适度安排供煤区煤化工项目的建设,限制调入区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统筹煤与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与水资源的协调发展;煤化工业要坚持循环经济的原则,走大型化、基地化的路子,发展开放式的产业链条;加强自主创新,坚持以我为主的自主创新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设备国产化。从以上信息看,传统煤化工行业,如焦炭和化肥,投资增幅将很少,以技术改建为主,而电石产业甚至面临缩减淘汰的可能。

二、行业分析

1.上游供应分析

国家能源权威机构对十一五能源纲要的解读指出:优化能源结构非常重要,以煤炭为主体是现实,优化能源结构是方向。目前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高达70%的比例,这是由我国的现状决定的,但并不说明我国能源结构是优化的,以石油中心转向以煤中心是适宜的。煤炭的生产能力有很多要素决定,当年产量超过到20亿吨,开发难度及成本将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国几个产煤大省的生产负荷已达极限,对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可持续增长造成极大破坏。

煤炭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尤其是2004年以来上升非常快。2006年,煤炭企业的单位生产成本已经上升到了220元/吨,比2001年上升了一倍多。考虑国内存在价格“双轨制”的变革以及中国未来对煤炭等基础化石能源的需求,以及“一金两费”政策的出台也将部分抬高煤价,中国国内中长期煤炭价格上涨幅度预计会在10%~15%左右。煤价的走高结合长期油价预测走平(2010年55美元/桶、2025年54美元/桶和2030年57美元/桶,),也将减少部分对利润追逐的投资。

因此,长远看煤化工的原料供应并非没有压力。目前全国煤炭行业销售毛利率为9%左右,盈利能力有减弱趋势。而2003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高居不下的非理性投资后果逐渐显现,潜在产能释放压力较大,从这一点看来,煤炭企业下游多元化投资的内部吸收,使低成本煤炭上下游一体化极具投资前景。

煤炭行业2003年来在高利润的刺激下,固定资产投资高居不下,未来一段时间煤炭行业潜在产能释放的压力较大。政府基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以及安全事故的压力,不断出台相关的法规和措施,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煤炭产能大规模释放带来的负面影响。按照国家统计局在2006年年鉴中给出了行业统计数据:2004年有4.4亿吨施工规模。2005年,整个煤炭建设规模为8.5亿吨左右,施工规模为7.57亿吨左右。未来三年平均投放的产能最少在2.5亿吨/年左右,我们估计2007年的新增产能投放规模为3亿吨左右。今年我国的煤炭产量大约为23.5亿吨左右,2007年的产量增速预计为10.6%—12.7%。

结合上表,虽然近几年国内煤炭产能快速增长,但考虑基于安全生产大小煤矿的关闭和现有煤矿产能核定,预期2010年国内煤炭产量在30亿吨左右,“十一五”期间,国内煤炭供求关系基本平衡,并没有给煤化工留出太大的产能空间作为。2007年及今后几年,我国煤炭运力将趋于紧张,运力的非均衡分布可能会导致局部富裕区域将产能转向煤化工消化。

综合,煤炭行业形式,不难看出今后几年煤化工的投资方向以地区性产业集群建为主,大型煤炭企业的投资将占很大一部分,而由于种种条件所限,产业投资规模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庞大。

2.生产技术

有机化工行业发展大致经过农业化工、煤化工,石油化工三个阶段。随着技术进步和原料成本的比较优势,三个阶段依次推进。如果仅从产品替代关系,不从经济性、技术角度考虑,则煤化工能够完全取代石化产品。煤化工主要包括传统的焦化和电石乙炔化工、煤气化和煤液化。三条产业链中煤化油技术壁垒最高,而煤气化应用最广泛,几乎是所有煤化工产业的基础。

3.细分产品市场投资分析

1)传统焦化和电石乙炔化工。利用方法是煤炭高温焦化,焦炭是主要产品,而焦炉煤气和富含烃类液

体的焦油是焦化的副产物。国内传统焦炭行业和电石行业新产能建设一直不停,短期内过剩产能难以消除。但由于国内大量民营焦炭企业的存在,2010年前采用技术先进的粗苯加氢精制装置投资依然看好。PVC、电石法乙炔化工的成本优势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投资吸引力。电石法BDO是技术壁垒最高和成本优势明显的生产技术,但在建产能已经饱和,预计2008年出现产值高峰,建议谨慎投资。未来产业投资热点在于下游产品的衍生和联产、技术升级以及成本控制,今后新建产能的指导思想是产品品质提升和出口导向。

由于焦炭行业集中度低,2006年以来,发改委出台《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快焦化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产能集中在即,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产企业或企业集团是大势所趋,今后几年的主要走势为大型企业产能扩建、优势企业兼收并购。

高油价时电石法工艺的成本优势非常明显,但最大的问题是高能耗和环境污染。在利润的驱使下大量兴建了电石乙炔法的化工装置。2006年5月,七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电石行业结构调整有关意见的通知》,指出将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进入门槛,禁止部分新电石项目的上马。但由于国内电石仍有产能在建,同时下游需求波动较大,未来供大于求的格局使的电石价格将随产能利用率及行业成本变化而变化。未来电石行业投资主线是煤电电石和电石化工上下游一体化,强化成本优势;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投资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率,迎合宏观调控,优化产业布局为主。

2)煤气化。煤气化是煤化工产业的核心所在,应用广泛、发展成熟。即在缺氧条件下使煤炭不完全燃烧成为气体,该气体中主要含有一氧化碳、氢气和二氧化碳等,可以用为化工原料。主要技术有壳牌粉煤气化、德士古水煤浆气化和GSP加压气化等。技术优势尤其是洁净煤气化技术以及先行企业优势较大。而真正降低煤化工产品成本的重中之重是获得便宜的甲醇,而具有煤炭优势和先进煤汽化技术是降低甲醇成本的主要手段。

下游产品合成氨产业链中,尿素已经严重供过于求,仅靠行业成本支撑产品价格,投资前景暗淡。未来企业只有通过投资技改项目降低成本或进行行业整合来获得发展。2006年以来行业整合明显加快,如中海化学收购内蒙古天野等,我们有理由认为在化肥行业未来将出现更多的兼并收购案例并成为“十一五”的趋势;未来硝酸和硝铵等由于主要用于化肥和炸药生产而在尿素下行的趋势下价格将逐步走低。产业势会与氮肥趋同,同样缺乏投资理由;

下游产品甲醇产业链中,由于甲醇的物理性质不可能在国内大范围推广甲醇燃料,但甲醇是最重要的产出物及有机化工原料,可以用来生产甲醛、合成橡胶、甲胺、DMT、MMA、氯甲烷、醋酸、MTBE等一系列有机化工产品。预计到2010年,全球甲醇产能将达到5099万吨,需求量约为4226万,将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同时由于全球甲醇产能向低成本区转移,国际甲醇价格将逐步下行。

国内甲醇装置以煤炭为原料占多与国际上以天然气为主的格局不同,但目前计划开工的项目在1500万吨以上,预计2006年的消费量为760万吨,正常需求增长在15%左右,到2010年开始甲醇产能面临严重过剩的压力。如果国家推广甲醇汽油、二甲醚和甲醇制烯烃项目,甲醇行业还有投资机会,否则即使有成本优势,投资风险仍然过大。

DME,二甲醚的成本优势来自于低成本甲醇合成,作为优秀的清洁能源,国家可能推广为车用燃料,但其配套的二甲醚站建设和车辆发动机的改造,使此需求短期内很难产生规模效应。短时间内二甲醚仅仅依

赖成本优势,难以建立竞争优势,所以单个产品缺乏投资前景,投资者应关注国家相关政策指向,及时跟进投资。

醋酸下游需求旺盛,预计未来需求增长将保持在10%以上。Celanese南京60万吨和扬子石化与BP合资的50万吨装置,使国内产能压力在2008年显现。而2008年左右全球醋酸供应仍将保持偏紧或平衡的状况,这使的国内的一体化企业有希望利用成本优势未来逐渐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

MTO、MTP,由于成本优势并不明显,所以只有通过甲醇生产烯烃的工艺技术和经济性突破,打开巨大的甲醇需求空间,否则只有寄托希望于于煤—甲醇—烯烃一体化装置降低成本与石化产品竞争,

甲醛主要用于生产树脂、胶粘剂,年需求增长率为25%左右,产能已显过剩。未来投资方向是甲醇降耗技术开发以及甲醛的下游配套产品线的纵向多元化。

综合分析,煤化工产品大多进入壁垒不高,单一产品结构企业受市场价格、产能过剩等市场行情影响严重。今后的产业发展方向是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去除不确定的技术改良因素,煤气化多联产投资似乎是行业唯一的选择。国内目前的拟建、在建项目很大一部分是化工企业、煤矿企业在跑马圈地划分未来的利益范围,化工企业有技术、人员优势;但煤矿企业却占有资源、资金优势,把握着煤化工企业的命脉—低成本;而一些国际行业巨头则拥有技术优势、设备资源、资金优势及管理优势,所欠缺的是政策和资源,凭借其优势可以和我国众多的化工和煤炭企业采取广泛合作,但国家必然出于战略安全考虑限制其介入程度,这就要求我国的业内企业在加强设备、技术引进和消化的基础上,加大技术研发强度,降低成本,提升品质,争取在上下游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下,作强煤气化产业。

3)煤液化

煤间接液化,先将煤炭气化成合成气,然后再通过费-托反应以及蒸馏分离得到石脑油、柴油和汽油等终端产品。另外一条煤利用途径是煤炭的直接液化工艺,目前国际上已经开发出多种直接液化工艺,原理上都比较类似: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在溶剂中将较高比例的煤溶解,然后加入氢气和催化剂进行加氢裂化反应,在通过蒸馏分离出油品。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技术互补极强,直接和间接一体化装置是煤化油产业化的最佳选择。在这项技术上,并无成型经验可以借鉴。出于风险考虑,发改委目前只批准了兖矿集团、神华集团和潞安集团三家企业的煤制油项目。这是由于缺乏产业化运作经验,企业技术消化和参数摸索都需要一定时间,需要样板企业去摸索产业发展之路。但经过近40年的产业摸索之路技术风险并不大。乐观预计下一批煤液化产能建设仍以现有企业扩建为主,给三家企业将带来领先效应和巨额利润。

即使2010年国内煤制油装置规模达到2500万吨,每年耗煤约为1亿吨,仍然不到目前煤炭开采量的5%,并不会影响煤炭价格,况且目前的一些煤制油项目均有配套的新开煤田配套。但如果未来一段煤制油产能过大,则可能影响石油价格下降,降低煤化工的经济效益,所以,煤制油对石油产业的冲击并不大。

从生产成本角度计算,煤炭价格10美元/吨,自主技术的成品油成本在25美元/桶左右,即使加上煤炭未来预期涨价成本,在原油价格预期45美元/桶下,总投资收益率(税前)在12%左右。

由于煤化油技术具有很高的壁垒,预计国家政策将适当推广煤制油技术,先行企业能够在未来可预期的30余年高油价下受益。中短期内,煤制油装置可能的煤炭需求占煤炭总需求的比例较小,不会导致煤价

的大幅度上扬。长期看在生物能源及天然气的竞争下煤化工也不会对石油化工替代。

4.产品策略分析

尤其是石油价格高峰之后,煤化工行业的多数单一产品都存在产能过剩风险。单纯的低成本策略必然难在今后的国际化工市场构成核心竞争力,个人认为煤化工产业今后的投资方向主要是:

1)煤气化技术和综合生产效率提高带来的低成本多联产,化工产品精细化的研发,降低消耗尤其是水消耗的技术改进,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产技术改进。

2)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内需进入高速增长,但仍落于产能增长速度;外向型生产优势显现,海外投资增加,尤其是精细化工产品的出口将有很大提高;煤化工企业和石化工企业合作加强,联合开拓海外市场成为业内潮流。

3)投资主体仍以煤矿企业和大中型化工企业为主,外资引导下产业内资本性兼并收购案例层出,国家对产业内大部分产品的进入门槛将有所提高,产业集中化趋势明显,将有一批世界级的煤化工集团出现。

第五篇:化工行业人才流动与薪酬趋势分析

1、求职意愿分析

与2011年相比,2012年化工行业人才求职意愿呈现春季高峰靠后,秋季高峰提前的特点,就总量而言,一是2012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达到680万,是自大学扩招以来的最高峰, 二是随着经济发展,特别是房地产及汽车等行业的发展,实体经济对化工产品的需求显著提升,相较于其他行业而言,化工行业对求职者的吸引力提高了。更多电力招聘、电力人才信息请登录电力专业人才网

2、学历分析

化工行业由于其本身特点,对于学历有较高要求。化工产品作为集中了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等学科研究成果在内的高科技产品,其研发,生产,销售的各环节都离不开高素质人才。求职人才在学历上普遍呈现高学历特点。更多电力招聘、电力人才信息请登录电力专业人才网

3、年龄及工作年限分析

受化工行业本身工作特点限制,化工行业人才流动年龄及工作年限较其他行业有小幅偏高——一个成熟的化工工程师往往要花较长时间进行练习。

受经济环境影响,2012年化工行业人才流动主力除了应届毕业生外,一些业内资深人士也选择跳槽以实现自我增值。

石油化工行业发展趋势(大全) 论文资料 第1张
石油化工行业发展趋势(大全).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石油化工行业发展趋势(大全) 论文资料 第2张 石油化工行业发展趋势(大全) 论文资料 第2张 石油化工行业发展趋势(大全) 论文资料 第2张 石油化工行业发展趋势(大全) 论文资料 第2张 石油化工行业发展趋势(大全) 论文资料 第2张
石油化工行业发展趋势(大全) 论文资料 第7张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