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穿着旗袍的女人中国风(通用)

穿着旗袍的女人中国风(通用)

穿着旗袍的女人中国风第一篇:穿着旗袍的女人中国风旗袍,娇宠着婀娜的女人。旗袍是女人的情结,它裹住了女人的心。与其说穿旗袍的女人怀旧,不如说穿旗袍的女人易感。女人如水,性情柔韧却无形,旗袍如丝,质地滑润而可塑。女人喜欢旗袍,因为它在一寸一厘间。

穿着旗袍的女人中国风

第一篇:穿着旗袍的女人中国风

旗袍,娇宠着婀娜的女人。

旗袍是女人的情结,它裹住了女人的心。与其说穿旗袍的女人怀旧,不如说穿旗袍的女人易感。女人如水,性情柔韧却无形,旗袍如丝,质地滑润而可塑。女人喜欢旗袍,因为它在一寸一厘间揣摩出女人的婀娜之心;女人喜欢旗袍,因为它那一排葡萄扣下锁住多少青涩的涟漪,女人喜欢旗袍,因为它那绚烂的色彩能在水中散成绮;女人喜欢旗袍,因为它独有的气质飘着茉莉兼玫瑰的芬芳气息。

没有一个女人不爱旗袍,正如没有一个女人不爱照镜子,穿旗袍的女人正如镜中花,水中月,不论那花是否娇艳,那月是否圆满,只为自我欣赏那被水光揉碎后的一抹倩影,也不枉做女人的一片柔情。

女人是感性的,穿旗袍不仅仅是为了一种视觉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寻找一种做女人的感觉。旗袍是女人的精灵,它如女人的发丝一般了解女人的肌肤,懂得女人的心。旗袍身上有女人遗落下来的一份灵气,只有当女人穿上旗袍的时候,那衣与人合二为一才构筑成一个完美的女人。

说女人有旗袍情结不假,女人自怜而略带些自恋,而旗袍是女人眼中的女人,正如黛玉葬花魂一样,旗袍成为女人心灵的一种情感寄托,于是女人对旗袍产生一种特殊的依恋和爱怜。

穿旗袍的女人是立体的女人,旗袍里深藏着脉脉的情思。女人穿上旗袍或是为了感受一种从肌肤到灵魂的抚慰,或是为了感怀一段心灵深处的回忆,或许是为了思寻一番莫明的忧郁和伤感,抑或是体味一把剪不断理还乱的古典情愁。

穿旗袍的女人是滋润的女人。美女如画,旗袍用细腻的笔挑剔地勾画着女性的玲珑曲线;秀色可餐,旗袍用绚烂的色彩随性地粉饰出一道人面桃花相映红的绝妙风景。都说女人易感,在这样的秋日也许只在一片落叶飘落的瞬间她的眉宇间已掠过一片淡淡的愁云,然而旗袍又是何等的温情,当微风还未撩起伊人的衣裙,它已能感应她的心情,只在体温传递的瞬间已将一颗女人心包容,这便是女人与旗袍心照不宣的默契。

有人说闻香识女人,其实赏旗袍亦然。在形形色色的旗袍下不仅焕发着女人们独特的女性魅力,更折射出女人心的千变万化。红的艳如晚霞中的一片桃花灿,白

的纯似香雪中的一支白梅开,黑的冷若皓月下的一粒黑珍珠,粉的嫩如掌心里的一汪鸡蛋清。哪怕是同一件白色的旗袍,不同的女人可以穿出不同的味道

然而旗袍毕竟是旗袍,她虽然不像那双玻璃鞋只能适合灰姑娘的脚,但它至少是一只精致的花瓶,并不是每一支花都能插出万种风情。

穿旗袍的女人多少应有几许古典韵致,有几许高贵气质,又有几许温婉与恬静之美。她不一定很漂亮但一定要有气质,她的眉眼,或华丽或清悠,应蕴结着不能一眼看透的绵绵味道;她不一定很标致但一定有一种动人的韵味,她的姿态,一扭头一抬手间,都应散发着欲语还休的妩媚。

钱老先生曾把婚姻比作围城,那旗袍是否算是女人的围城?旧时裹在旗袍里的女人为了自由渴望出来,而现代赶在潮流里的女人因为恋旧又想进去。也许对现代的女人而言穿旗袍是为了圆一个不能实现的古老梦想,那是周旋歌声中的梦抑或是张爱玲笔端下的梦,那梦是女人前世未还的一个心愿,那梦笼罩着完美而经典的光环时隐时现,若即若离,让女人的心徘徊在怀古思今的忧愁边缘,也许只有穿上旗袍尚且能填补这份怀旧的失落吧。

女人喜欢在别人的梦里寻找自己的梦想,正如西方女人愿意出高价购买戴安娜王妃的礼服一样,东方女人渴望在穿旗袍的过程中感悟她人的爱恨情愁,经历另一段花样年华。

穿旗袍的女人戴着复古时尚派的面具徜徉在都市的车水马龙中寻找昨日的黄花梦„„

低眉俯首的凄美哀怨,举手转身的贞静贤淑,步履翩然的万千风情,宛若经年的檀香,丝丝缕缕,不折不扣地弥漫着岁月的红尘。女人庆幸自己是女人,缘于旗袍,唯女人感受着生命的千娇百媚,以及让旗袍盘开的如梦岁月。

旗袍,含蓄隐忍,忧伤茫然,层层堆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抹淡淡的丝光,离离蒙着女人心底那份软软的疼。长长短短的故事,深深浅浅的秘密,零零星星的心绪,让旗袍里的女人,缤纷着人世繁华落尽的苍凉与凄美,又将岁月的苍桑转身演变成经典与美丽。

旗袍,高贵着一份与生俱来的冷艳。蛾鬓淡扫,旗袍裹身,眉宇间绣满细碎的忧怨。慵懒地翻着手中的线装书,一句句宋词迷离地跌落进相思的深渊,前尘旧事,

件件桩桩一起涌上心头。书卷幽幽,浸润着旗袍的灵魂;那份含烟飘渺,从骨髓一直流淌到女人纤纤指尖。

旗袍,温婉素雅,像从记忆的深处撑起的一盏绛红的油纸伞,摇曳而来。如花,开在时光的彼岸,弥漫着岁月雕琢的缕缕暗香,以细腻优雅的姿势沉淀着繁华尘世的美。

旗袍,让女人知性地冷落着世间所有的纷争,躲在灰暗的阁楼里避开大红大紫,用缓缓的碎步,释放着命运成全的才华与美丽;宛若那一现的昙花,在时空的光影里,执着地留守着女人永恒的轻远与淡定。

旗袍里的女人,自恋,痴情。消瘦着岁月的每一根藤蔓,寻寻觅觅,冷清着息息寂寞的花事。在薰香的旗袍里,女人不经意沾惹着怀旧的气韵,蹉跎着烟雨红颜。襟口袖笼里存着女人青涩的心事,如一涓春水映黄昏,旗袍有梦。春天的薄阳里,她等待另一朵花开的声音:如果多一张船票,你肯不肯与我同行?没有谁舍得松手那一场同旗袍女人轰轰烈烈的倾城之恋。

旗袍里的女人,执着,智慧。伫立脒视时光的水湄凝眸,一望便是千年。思恋一寸寸风化成心中的誓言,她们用一段段情爱,喂哺着干涩的离离华年,在那份无望的挣扎里,隐散着浓郁的朵朵花香。

旗袍的诱惑,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不胜凉风的娇羞。握一把幽幽的茉莉香片,紫藤萝下邂逅一双目光里的暖意。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参透那枚散着荷香的盘扣,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撩拨起衣摆下的优雅风情。在情爱的池沼里,旗袍沦陷着万劫不复的人间悲喜剧,痴情如红烛燃在手心,十指灼灼痛着却守着誓约。

凝看一池春水,采摘几枚桃花,眺望如黛的青山„„.旗袍,让女人喜欢这种似曾相识的朦胧。不由得停下美丽的脚步,再留下一段缠绵的故事,又犯一次美丽的错误,无怨无悔!“一提起旗袍,就有一种冷艳的忧伤,有一种繁华落尽的沧桑。它总让我想起一些爱穿旗袍的红颜命薄的女人,比如张爱玲,比如阮玲玉。她们身着旗袍的形象已深深烙印在中国人的记忆之中,宛如古典之花,盛开在时光深处。”

旗袍于东方女子,还真是绝配。先是款型吧,它贴心贴肺的剪裁似乎正是合了中国女人的身段骨架———不是太高太张狂,也少有瘦骨嶙峋,细细巧巧的骨架子上那不多不少的珠圆玉润,恰好表达了旗袍想要包裹的一汪丰韵。所以欧美女人,哪怕是绝世大美人穿旗袍,不是高头大马就是鬼影飘飘,总不如张曼玉提

着小保温瓶,该凸的地方凸,该凹的地方凹。

再是料子吧,中国女人还是喜欢真丝、软缎做的飘飘云裳。因为它们细密,柔软,正好包住了她们想要隐藏的秘密,也很有分寸地显示了她们想要展露的艳光。即便是“再没心肝的女人”,说起“去年那件织锦缎旗袍”也是一往情深的。还有颜色和图案,也大多是斯斯文文的花儿、鸟儿,如同工笔画一般的境界。即使是大红大绿,也在细微处含蓄着精巧的纹样。让人感觉到那就是中国女人的理想———就算在热闹时,也清楚地知道为人处世该有的低调和深藏不露。那是中国女人与生俱来的通达世故里的冰雪聪明。

旗袍的前夜是20世纪的起初年代。“我们不大能够想像过去的世界,这么迂缓、安静、齐整,在满清300年的统治下,女人竟没有什么时装可言!”但就算时尚贫乏,大襟、右衽,短而窄的袄裙,也是市井中的前卫风光。然后到了22岁的宋庆龄与孙中山结婚,年轻漂亮的国母自然是各界的关注焦点。母仪天下更是无远弗届。她以素色的旗袍配手表、羊毛长围巾、狐皮袖笼,这种大胆的穿法随着《申报》给中国女人带来了第一波流行旋风。而她的一双姐妹也跟她一样对摩登身体力行。这“一领”就是几十年。20年代,女学生的青春压过了少妇的绰约,成为新的旗袍代言人。天真、轻松、愉悦,林徽因不脱稚气但充满动人气质的小脸两侧,喇叭管袖子飘飘欲仙。旗袍最风光的时候当属20世纪三四十年代,那时的旗袍造型完美成熟,堪称登峰造极。那时的中国女人也将旗袍穿得风华绝代,无以伦比。

这期间,旗袍也引得美人辈出,最有名的是周璇、阮玲玉。并且这一幕都会的百美图被一位名叫张爱玲的女子记录下来,带着她自己对古中国的一份固执和不合时宜的理解,描绘得那样令人心驰神往,只让如今的人们放开寂寞追赶那份远去的缤纷和热闹,回忆和想象常常失灵的从前。

很奇怪,中国女人没有选择辉煌一时的唐代女子喜欢的低胸袍服作为源远流长代表自己的服装。那份诡异和华丽的性感只好开步走,去了东洋。她们却把旗袍从清末说成了故事,拍成了电影,并且穿到了21世纪的各种场合。是因为旗袍有不动声色的妖娆,还是旗袍里有着耐人寻味的传奇?

旗袍从既现实又迷幻的时尚中,一点点走来,走远。毫无道理可言。

第二篇:旗袍店 最懂女人心

曾几何时,最具中国服装特色的旗袍一度淡出人们的视线,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但是旗袍本身所独具的东方神韵,以及合身贴体、展现女性曲线优美的特点,注定它永远是中国服装中的一朵奇葩。旗袍,面临着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投资分析

店面:大小在25-35平米已足够。由于穿旗袍的人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所以铺面位置的选择一般在比较繁华的地方,铺面租金3万元左右,人工工资7000元,水电杂费3000元,材料费3.5万元,税1500元。

装修不需过于豪华,5000元左右便可以了,主要衬托旗袍的中国特色及韵致。再加上设备及各种其他的前期及宣传费用、周转资金等,总投资在10万元左右。

由于目前市面上旗袍的价格大约在200元到5000元之间,所以如果产品有足够的竞争力,月收入还是可观的,以一个25平方米的店面为例,经营得当月纯利可过万元。

营销建议

1、如果本身具有技术,自己裁剪、缝制旗袍会有很大的市场,量体裁衣,对消费者来说更有吸引力。开店前期可能名气不大,可将自己缝制的旗袍请人穿出去走秀,也可以请

一、两位模特试穿,顾客看了,自然心动。当然,这比较考验店主裁剪技术。

2、也可以到有名牌的服装公司进货,时尚的东西变化很快,一定要摸准市场脉搏,要有足够敏锐的市场观察能力,所进的服装才不会滞压仓库,造成资金占压。

3、注重服装的质量,了解顾客的需求,给顾客提出适当地建议。在成交前将所需要考虑的事项一一确定,尽量避免与顾客产生纠纷。

4、由于顾客消费额一般比较大,可在其消费到一定额度时,赠送不同价值的小礼物,给顾客造成意外惊喜,也是培养商家与顾客之间更好的互动关系,稳定一批老顾客,不断地发展新的顾客群体。

服装市场几经潮流变迁,无论是从款式、面料,或装饰功能上来说,都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爱美、追求个性的都市青年不断地追逐着时尚的变幻节奏,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如今旗袍这股风潮卷土重来,抓住商机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篇: 迪斯尼动画论文中国风动画论文

《花木兰》之迪斯尼动画的中国风

摘要:迪士尼动画《花木兰》讲述了中国古代一位女英雄花木兰,为抵抗侵略,代父从军击败北方入侵民族闻名天下。代替年迈的父亲从军出征,奋勇作战保卫国家的故事。该片无论从故事设计、人物表现力、场景动画和视觉特效等方面,迪斯尼动画都结合中国风,在影视动画历史上进行了一次开拓性创新。

关键词:中国风 动画 表现力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是家喻户晓的《木兰辞》中的开篇,讲述了中国古代一位女英雄花木兰,为抵抗侵略,代父从军击败北方入侵民族闻名天下。代替年迈的父亲从军出征,奋勇作战保卫国家的故事。故事充满了亲情、正义感、善良、勇敢和坚强。据了解,迪斯尼拍摄花木兰正是想吸取中国文化并向世界介绍中国文明,帮助世界增进对中国的了解。为了使花木兰拍摄的既有迪斯尼风格又有中国风格,迪斯尼对这部影片下了很大的功夫。花木兰中的中国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公司重建了一个强大动画片场和制作工作室,多次派遣专家小组深入中国内地进行调查和取景,力求尽量还原中国古代故事的风貌和轨迹,而配乐大师杰瑞·戈德史密斯则亲自为本片担任原声配乐,大量运用于电影中的民族乐器让国人甚感亲切。成龙和李玟两大华人

巨星更被重金聘请担任配音和中文主题歌曲的演唱,无形中使本片在华人地区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强。通过一系列精心铺排和超过五年时间的准备工作,《花木兰》一炮打红。

二、对影片的脚本、情景、造型进行了反复研究,以保持中国的特点和原着原有的精神。譬如,像花木兰并不是一个绝世美女,她相貌平平却拥有少女的娇羞和柔美还拥有战士的刚毅。影片又利用迪斯尼的构想,处处穿插着笑料,特别又增加了花家列祖列宗派去保护木兰的木须龙。最后当中国皇帝赐宝剑于木兰时,木兰只是一心想回到家中与父亲相聚,刻画木兰虽然从军成为了女英雄,但真真正正的意义还是为了家中的父亲,亲情的意味十足。她是集中华民族美德于一身的传奇式女英雄。花木兰英姿飒爽的形象彻底把西方观众征服了,人们在赞叹木兰为国尽忠、为父尽孝、珍爱姐弟、热爱家园的同时,也深深地热爱上了这个刚柔相济、一往无前的坚强的中华女子。

三、本片画面如中国山水画般的柔美,许多场景的背景就像一幅幅的中国泼墨山水画,简洁的气氛背景,为角色及其动作留下了更大的空间。色彩是动画片中主要的造型元素和叙事手段,花木兰充分的吸收了中国的美术风格,如把前景的人物角色拿开,背景追求若隐若现的朦胧画风,不像西方的油画那样追求精致写实,而是营造一种淡雅写意的意境,这在迪斯尼的动画电影中是从来没有过的。花木兰整体色彩不鲜艳,反映了在西方人眼中的朴素的中华民族。而在线条的运用上,用传统的动画制作技巧,使影片更具中国的古典美和自然美。

《花木兰》也融入中国绘画上的圆润笔触,无论是人物造型、背景建筑,还是烟雾的线条形状,都具有浓郁的中国风味。同时,在服饰的描述上,既可以看到汉晋的匈奴的装扮,也可以看到唐朝的服饰与仕女妆,场景的表现上可以看到宋代的火药和明清的庭园风格等,同时,影片中出现的中国文字,也是篆隶草楷各种风格兼有。

四、在动画片《花木兰》的环境设计中,迪斯尼的艺术家们为了保留古代中国故事的东方色彩,在动画电影中大量运用能体现中国意味的象征的符号像长城、祠堂、皇宫等建筑群体以及参拜祖先等场景。在色彩的方面迪斯尼也是费尽心思,并运用了中国的水墨画晕染效果。影片里添加的这样一些场面和环境因素,让我们在大开眼界的同时,也为那如繁星一样由近及远、染红了蜿蜒的长城之躯的小小烽火台和摆满了祖先牌位的庄严肃穆的古老祠堂叫绝。还有春天里怒放的肥硕茂密的木兰花映红了大半个院子……这些场景和环境蕴意丰富、耐人寻味。

五、 添加原著中缺乏的辅助性人物——木须龙

木须龙在整部电影中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木兰代父从军,花家的列祖列宗决定帮助木兰一把,于是他们求助于神的庇佑,体型弱小但魔力无边的木须龙自然担起了这个保护神的重任。从此,与木兰出生入死,形影不离,让木兰逢凶化吉,直到保佑木兰成为女英雄的一天。动画中我们不难看出木须龙这一配角的设置正是东西方两种差异非常大的文化背景的融合。木须龙这一角色有其存在的特殊意义,它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中国封建等级制度对于女性获得平等权利的束缚,唯有神的干预和引导能让女性的解放更为彻底。木须龙是花家先灵们的使者,敬重先灵是中国给世界最初也是最深刻的印象,龙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的符号,所以就算是中国观众也可以买单照收的。另外诸如木兰相亲,媒婆和木兰父亲对神灵的敬重等等,都是具有浓烈的中国特色。

六、 添加调皮的小动物

原作中提到过的战马和名驼,但它们都只是实用性很强的一些“生活必需品”,那些仅仅只能算做是一种交通工具。像开篇与木兰为伍的家鸡,还有家里随叫随到的家犬“小白”,而当木兰功成名就回归故里的时候,这些小动物们在院子里嬉戏、玩耍。更何况那个关在笼子里的小蟋蟀呢!他是用来祈福的,体现了中国人对天地的敬畏,虽然被美国人彻底解构了,可到底也不乏“中国味儿”。同时,动画片还塑造了与单于狼狈为奸的秃鹰、花家的镇宅之宝木须龙、奶奶饲养的小蛐蛐、木兰的黑鬃马等等。而这种手法既是迪斯尼贯用的手法,同时,也体现了中西方文化在对待历史、对待英雄人物时不同的态度。在一本书里看过,说“中国人敬畏历史,崇拜英雄;而西方人则喜欢消解历史,戏谑英雄。”

从历史角度看,迪斯尼在20世纪的这部传统动画是一个具备各种娱乐要素和高质量制作的经典范例。无论从故事设计、人物表现力、场景动画和视觉特效等方面,“花木兰”都是可圈可点的。迪斯尼动画

首次结合中国风,在影视动画上是一个开拓性创新。虽然“花木兰”最终未能挽回迪斯尼二维动画的颓势,但她已经成为迪斯尼动画艺术宝库中一朵奇葩。

参考文献:

[1]孙立军,马华.影视动画影片分析,海洋出版社,2008年版.

[2]祝普文.世界动画史1876至2002,中国摄影出版社,2003年9月版.

[3]邓林.世界动漫产业发展概要,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李四达.迪士尼动画艺术史,清华大学大学出版社.

第四篇:◆◆好脾气是一个人在社交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

——都德

◆◆脾气暴躁是人类较为卑劣的天性之一,人要是发脾气就等于在人类进步的阶梯上倒退了一步。

——达尔文

◆◆孩子愤怒的时候,你要接受他的情绪,在他情绪过后,你才能和他谈论你为什么拒绝他的请求。

——苏伦斯·斯坦伯格

◆◆在成功的路上,最大的敌人其实并不是缺少机会,或是资历浅薄,而是缺乏对自己情绪的控制。愤怒时,不能制怒,使周围的合作者望而却步;消沉时,放纵自己的萎靡,把许多稍纵即逝的机会白白浪

费。

——约翰·米尔顿

◆◆一个压力来源被认定对个人有威胁时,智力的功能应会受到影响。一般而言,压力愈大,认知方面的功能及弹性思考就会愈差。人的注意力是相对有限的,如果只把焦点放在具体有威胁性的事件及个人的焦虑上,我们对问题的注意力就会大大降低,威胁就更不易被消除。

——朱敬先

◆◆只有建立了内心世界的价值系统,才能把压力变成生命的张力。

——于丹

◆◆人类的心灵深处,有许多沉睡的力量;唤醒这些人们从未梦想过力量,巧妙地运用,便能彻底改

变一生。

——澳瑞森·梅伦

◆◆信心是命运的主宰。

——海伦·凯勒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爱默生

◆◆朋友就像一本书,通过他可以打开整个世界。

——于丹

◆◆良好的性格贵于黄金;前者是自然的天赋,后者是命运的赐予。

——爱迪生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论语》

◆◆说话要用脑子,做事要考虑后果,这是为人处事很重要的一点。

——于丹

◆◆人的天性虽然是隐而不露的,但却很难被压抑,更很少能完全根绝。即使勉强施压抑,只会使它在压力消除后更加猛烈。只有长期养成的习惯才能多少改变人的天生气质和性格。

——培根

◆◆嫉妒这恶魔总是在暗地悄悄地毁掉人间的好东西。有了它,不但不能尽到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应

尽的责任,而且也玩忽了自己应尽的职守。

——培根

◆◆人类的心理适应,最重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重要的是由于人际

关系的不适应、失调而来的。

——丁瓒

◆◆一个人的成功13%靠的是你个人的学识和能力,87%靠的就是你的良好的人际。

——卡耐基 ◆◆在人生的路上,父母不可能永远为你遮风挡雨,所以,更希望你能栉风沐雨,不断前行。面对逆

境,远比如何接受顺境重要得多。

——马丁·赛力格曼

◆◆造物所忌者巧,万类相感以诚。

——吴建民《交流学十四讲》

◆◆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认识自己的意志。

——高尔基

◆◆一个人是否有成就只有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两个条件。

——苏格拉底

◆◆我忠告天下父母三句话。第一句话,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第二句话,好的关系胜过许多

教育。第三句话叫做: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孙云晓

◆◆判断一个家长合不合格就一个问题:18岁以前,你的孩子不管遇到什么事,都会在第一时间告诉

你吗?如果是,家长就是合格的。

——郑渊洁

◆◆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是:闭上你的嘴,抬起你的腿,走你的人生路,演示给孩子看。

——郑渊洁

◆◆要对孩子进行手脑并用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俗话说“心灵手巧”,手巧,应归功于思维灵活精细和具有创造性;心灵,则是动手实践锻炼的结果。两者息息相关,互为因果。

——赞可夫

◆◆问题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问题;欣赏并接受“过去”,它是我们管理“现在”的能力;改变是成

长的起点,“希望”是“改变”最重要的成分。

——弗吉尼亚·萨提亚

◆◆成长是儿童生命的主题。成长当然离不开学习,但除了学习,还需要有积极充分的休息、充足的睡眠,需要追逐、嬉戏、打闹,需要无所事事、做白日梦,需要有“面对着天空发呆”的自我调试。

——肖川

◆◆许多德育教师常常扮演的角色却是“警察”,他们最常用的“武器”就是批评。

——朱永新

◆◆孩子们是我们要珍惜的财产,他们是这个宇宙的未来,我们需要给他们提供一个非常和谐的环境,因而我们也要从一个正向的方向去看待他们、接纳他们、鼓励他们,和他们在一起,鼓励他们进行新的尝试,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和他们在一起,陪伴他们。

——约翰·贝曼博士

◆◆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庭是基础。没有家庭的和谐与家庭新风的倡扬,也谈不上整个社会的和谐。

——顾秀莲

◆◆思想是根基,理想是嫩绿的芽胚,在这上面生长出人类的思想、活动、行为、热情、激情的大树。

——苏霍姆林斯基

◆◆家长教育孩子的任务是完成孩子精神人格的塑造,即培养孩子的六大精神软件:一是自信心,二是自尊心,三是责任心,四是主动进取精神,五是学习兴趣,六是良好习惯。

——董进宇

◆◆一旦孩子被当作父母的私人财产,被父母利用达到某种目的,一旦父母对他施以控制,他的最基

本的成长就已经被粗暴地打断了。

——爱丽斯·米勒

◆◆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但丁

◆◆处理孩子情绪问题的焦点是:让孩子与他的“感觉”在一起。

——李中莹

◆◆向孩子学习是成年人真正成熟与睿智的标志。

——孙云晓

◆◆要重视婴幼儿的阅读。每当我们翻开一本书,等于开启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阅读是各种学习的基石,在我们所做的事情中,最能解放我们心灵的莫过于学习阅读。

——英国教育部部长布朗奇

◆◆家庭的智力气氛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儿童的一般发展、记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的智力兴趣如何,成年人读些什么,想些什么,以及他们给儿童的思想留下了哪些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

◆◆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产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

——苏霍姆林斯基

◆◆人才进行工作,而天才进行创造。

——《舒曼论音乐与音乐家》

◆◆天才的最基本的特性之一是独特性或独立性,其次是它具有的思想的普遍性和深度,最后是这思想与理想对当代历史的影响。天才永远以其创造开拓新的、未之前闻,或无人逆料的现实世界。

——别林斯基

◆◆道德是在社会上走向顺境和成就的最可靠的道路。

——葛德文《政治正义论》

◆◆教育方式是水池,爱心则是水池中的水。多年来,我们一直在研究水池应该挖成圆的还是挖成方的,却偏偏很少考虑水池里有多少水。水池是圆是方并不妨碍它成为水池,但没有了水,任何形状的池子

都毫无意义!

——夏丐尊

◆◆“扬长者成功“,天才就是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路,蠢材就是选择了自己不合适的路。

——孙云晓

◆◆教育既造就巨人,也造就傻瓜,这不取决于个人的天赋,而是个人努力程度不同的结果。

——霍金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

——阿基米德

◆◆涉深水者得蛟龙,涉浅水者得鱼蟹。

——孙云晓

◆◆如果我所见到的比笛卡尔要远一点,那是因为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缘故。

——牛顿

◆◆如果学生在学校里进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托尔斯泰

◆◆大学存在的理由是,拥有一批充满想象力的探索知识的学者,使学生在智力发展上受其影响,在成熟的智慧和追求生命的热情之间架起桥梁,否则大学就不必存在。

——怀特海

◆◆你能给你孩子的只有三样东西。第一样是给他们尽可能最好的教育;第二样是给他们树立一个好

榜样;第三样是给他们世界上所有的爱。

——美国第一夫人芭芭拉 布什的父亲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

壳。

——冰心

◆◆批评中长大的孩子,责难他人。

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喜欢吵架。

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常常忧虑。

嘲笑中长大的孩子,个性羞怯。

猜忌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妒忌。

宽容中长大的孩子,能够忍耐。

称赞中长大的孩子,懂得感恩。

认可中长大的孩子,喜欢自己。

分享中长大的孩子,慷慨大方。

诚信中长大的孩子,理解真理。

公正中长大的孩子,极富正义。

尊重中长大的孩子,懂得尊敬。

信赖中长大的孩子,不但信任他人也信任自己。

友善中长大的孩子,不但爱他人也爱自己。

◆◆我们的教育要教会孩子做人,学会做人比学会做学问更重要。要引导孩子先学会做人,而后是做学问。要学会做文明人,学会做中国人,学会做现代人,学会做社会主义的人。

——教育实践家 冯恩洪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明代学者 王守仁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叶圣陶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培根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他们就成了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糜烂,我们就会造成一些年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儿童是有他的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

感情,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

——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爱弥儿》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种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

得到命运的收获。

——斯特娜夫人

◆◆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陶行知

◆◆苦难是人生的一块垫脚石,对于强者是笔财富,对于弱者却是万丈深渊。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

◆◆没有战胜过困难,没有负过重荷的人,不能成为真正的人。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心灵施暴可以将一个孩子的自尊心完全毁灭。

——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家爱基兰德

◆◆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美

上。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为了培养孩子的品德,父母亲的行为要自慎,应处处作孩子的表率。孩子好

的行为或坏的行为都是父母教育影响的结果。

——斯特娜夫人

◆◆只要提供适当的条件,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一个人在世界上所能学会的东西。

——布鲁纳

◆◆你的皮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陶行知

◆◆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

◆◆生命,是一张弓;那弓弦,是梦想。

——法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曼罗兰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教育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坏……赏识教育的奥妙在于让孩子觉醒——一个人的觉醒是

排山倒海的,是势不可挡的。

——周弘

◆◆儿童超过自己年龄的发展,对于判断其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不能提供可靠的依据,也不排除缺少早

期发展,后来却发生跃进的可能性。

——前苏联心理学家列伊捷斯

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

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亲都是不断自我学习提高的结果。我接触过这么多杰出的父母,没有一个是轻易就取得教子成功的。一位优秀的母亲甚至说:很多人都认为我很轻松,说你的孩子那么优秀,根本就不要你管,殊不知,我连晚上睡觉其实都有一个眼睛是睁着的!好母亲防患于未然,而不合格的母亲是,孩子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了,甚至老师都已经找孩子谈话了,她还

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全国首届十大杰出母亲沈丽萍同志是个画家。她说为了学画,不仅上了大学,而且还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不仅买了许多书籍,而且还参观了数不尽的画展,听了数不尽的学术报告。可是却从没有意识到培养孩子也应该花时间,直到孩子因为空难导致身体严重的残疾之后,她才开始真正学做母亲,并且由于自己的努力,最终帮助孩子战胜残疾,成为被挪威人民赞誉的“中国英雄”。

进入了21世纪,信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任何岗位都要求培训、考核,但似乎只有生养、教育孩子不需要培训,好像自动就会上岗而且永远不会下岗,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每一个人在做父母之前都要学习相关的知识,关于怎样做父母的意识和知识准备得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

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

我接触过数百位优秀父母,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费尽心思,就像沈丽萍同志所做的那样,如果不是由她亲口所说,人们是不会想到她在儿子王嘉鹏的成长背后付出了那么多的心血。她的同事、朋友们都说:你除了当时飞机掉下来没办法外,其他的你都做到了极致,你没有耽误这孩子。可

是要做到这一点又是多么不容易啊!

有些人可能会说,有那么多父母大字不识一个,不也教育出好孩子了吗?其实,文盲并非不会

教育,这些父母同样是教育孩子的高手。

《焦点访谈》节目曾介绍过世界中学生数学奥数竞赛金牌获得者安金鹏的事迹。他家里极穷,考取了重点中学没钱上,父亲说让孩子出去打工吧,人家上了大学还找不到工作,更何况你能不能上大学都还不知道。但母亲坚决不同意,将家里唯一的一头毛驴卖了。孩子在中学里是唯一一位连素菜也吃不起的人,是唯一一位连肥皂都用不起的人。照说这样的孩子全靠自己了吧?当面一问才知道,虽然这位母亲初中都没毕业,但她却让孩子上小学之前就把四则运算做得滚瓜烂熟。仅此一点又有几个大学毕业的父母

能做到呢?

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

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好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老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我们做父母的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就像上海人说上海话吃上海菜,四川人说四川话吃四川菜一样,仿佛生来就会不需培养,而事实并非如此!父母每时每刻都在教,以至于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在教,这就是“潜教育”,比“显教育”威力大得

多的、更本质的教育。

优秀孩子多是优质教育的结果,问题孩子多是问题家庭的产物。孩子的问题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问题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同时也是孩子改正错误与缺点的最大障碍者。当务之急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没有父母的改变就没有孩子的改变。没有不想学好的孩子,只有不能学好的孩子;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天下无不是的孩子,只有不是的父母。因此在骂孩子之前骂自己,在打孩子之前打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地改变自己。

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

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全社会都要有正确认识。应试教育是学校和家长都回避不了的问题,需要学校和家长们共同适应。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并不矛盾,没有应试能力的素质教育不是真正的素质教

育。

据统计,我国有近1000万“闲散”的未成年人。所谓闲散的未成年人,就是指理应在学校读书而不愿读书选择辍学的孩子,这其中94%是学业失败的结果,学业落后、厌学、逃学、离家出走成为当今未

成年人犯罪的四步曲。

因此,帮助孩子适应应试教育也就成了我们父母的一份应尽的义务,而帮助孩子减负的最好办法是我们父母增负,就是我们父母能够成为孩子学习上的导师。

好成绩当然是学校老师带出来的,但在应试教育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这些好成绩正越来越多

地浸透着父母们的汗水。

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

对于孩子进入初、高中的父母,普遍都有一种困惑,那就是同孩子难以沟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与进入更年期的母亲冲突更多,不仅是因为处于内在的心理动荡期,更重要的是两者的外部压力都很大,孩子面临的是升学的压力,母亲面临的是事业(有的是下岗)的压力,这就更需要加强沟通。

优秀的父母在这些方面大都做得较好,他们的良好沟通来源于自觉地遵守了这样三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倾听,就是让孩子把话说出来,并且听懂孩子话里的真实意思。第二个步骤是理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是不是有道理,结果往往是有道理的。第三个步骤是建议,就是有道理孩子并不一定就能采取正确的行动,因此父母这时应该给以建议。

在这三个步骤中,倾听是父母们做得最差的。

每一个孩子都是伴随着问题成长的,每一个父母也都是伴随着问题成长的,不碰到问题的孩子是找不到的,不碰到问题的父母也是找不到的,关键是要像那些优秀的父母们那样能静下心来找到解决的

办法。

好成就都是化出来的。

智力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重要的是意志,比意志重要的是品德,比品德重要的是一个人的胸

襟和抱负。

遗憾的是,现在对品德重视的人不是越来越多,而是越来越少了,对父母们谈品德教育等于不合时宜。至于说到一个人的胸襟和抱负,更是我们父母们不愿听的海外奇谈,因为与当下的考试分数无

关!

而其实这些正是一个人成长中最重要的。我们在看人物传记时常常都会对传主幼年时的不同凡响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原因就是这种成就动机对一个人的影响巨大。

意志、品德、胸襟等这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通过父母的说教等“显教育”就能产生效果的,而是通过父母的行为即“潜教育”化进孩子的血肉里的。因此孩子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的,父母能走多远,孩子就

能走多远,父母能有多高,孩子就能有多高。

让孩子养成大襟怀的最好方式除了父母能做好的表率外,就是让孩子多读名著,多读伟人的传记,让孩子从小学会用伟人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和自己。

王东华,华东交通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长期关注未成年人教育问题,1999年推出80万言教育专著《发现母亲》,呼唤全社会重新认识母亲的价值。近年来积极参与全国各地的优秀母亲评选,是全国及北京市、天津市等地十大杰出母亲的评委,同全国数百位优秀父母进行面对面地近距离交流,并对他们的成功个案详加分析。他还同全国妇联等有关部门一起深入少管所、戒毒所、女子监狱等地进行调查研究,掌握了正反两方面的大量事实。他的家庭教育理念是:让每一个母亲都有一个好孩子,让

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母亲。

第五篇:简析诗经中的女人形象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外国语学院15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简析《诗经·国风》中已婚妇女形象 参考格式:《中国文学研究》 课程名称:古代汉语 指导教师:叶辉 论文作者:陈昌灵 学号:201530810001

2016年4月23日 简析《诗经▪国风》中已婚妇女形象

陈昌灵

(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 201306)

关键词:《诗经》;国风;已婚妇女

摘要:《诗经》所展现的时代的画卷中,女性是最丰富多彩的一部分。在体态各异的女性群画像中,有天真浪漫、勇于追求爱情的少女,有琴瑟和弦、夫妻间其乐融融的妇人,也有独守空房、忧心忡忡的女人,更有被丈夫嫌弃、甚至惨遭抛弃的可怜女子。《诗经·国风》对于已婚女子的刻画,美满幸福的少,不幸的居多。她们的生活状况反映了男权的强大、女性地位的低下,也折射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On Images of Wives in "Airs of the States" of Classic of Poetry

Chen Changl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Shanghai,201306 ) Key words:Classic of Poetry; "Airs of the States"; wives Abstract: The description on females is one of the most splendid parts in the panorama which the Classic of Poetry has portrayed. Among these females, there are innocent and romantic maids who are so courageous in pursuing romance, happy women who get along so well with their husbands, lonely and worried women whose husbands are in commissions and poor women who are abused and even abandoned by their husbands. It is obvious that among these married women, unhappy ones are much more than happy ones. The condition of unhappy wives implies the fact that males were in power while females were in disadvantage. What’s more, the social state such as customs, conventions and politic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can be seen from the living condition of wives in “Airs of the States" of Classic of Poetry.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作品,内容十分广泛,全面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是时期的历史面貌〔1〕。值得一提的是,《诗经》中涉及到女性形象的诗歌有约101首,约占诗经篇目的三分之一,所以有学者将《诗经》称之为女性文学不无道理。在《诗经》的精华部分“国风”里,涉及到女性形象的诗歌刻画了种种不同的女性,她们或大胆、对爱情充满向往,如《召南摽有梅》中呼唤爱情的年轻女子、《鄘风·柏舟》里追求婚姻自由的女子;或任劳任怨,却惨遭辜负,如《卫风·氓》、《邶风·谷风》中的弃妇;或幸福美满,如《女曰鸡鸣》中的新妇;或独守空房、相思而不得,如《王风·君子于役》、《周南·汝坟》等中牵挂在外服役丈夫的妻子;亦有虽远嫁他国、思念故国的女子如《泉水》、《竹竿》中思慕祖国、怀念亲人的女子。在这几类人物的刻画中,“国风”似乎更为偏爱处于爱情、未步入婚姻家庭的女子,因为这几类女子所占的篇目比重大有不同——表达未婚女子对爱情的向往和她们与心上人约会的场景的诗歌要远多描写后三类处于婚姻生活中的妇女形象的诗歌,甚至要大于后三类篇目之和。而在已婚女子之中,描写女子出嫁喜悦、婚姻幸福的典型诗歌仅有《桃夭》、《葛覃》、《女曰鸡鸣》、《鸡鸣》等几首,婚姻不幸的女子(思妇、弃妇)占多数篇幅。由此可见,《诗经》中的女子对待爱情真挚、勇敢、专一,但是婚姻却没有给她们甜蜜的回报。处于婚姻里的女子,要么被抛弃,沦为男权社会的受害者;要么独守空房、被沉疴的徭役所累;要么远嫁他国,思念故土亲人而不得见。

一、 已婚妇女形象分析

1. 幸福的女人——如鼓琴瑟、宜室宜家

在诗三百众多女子形象描绘中,相比天真浪漫的少女、仇怨郁结的思妇弃妇,关于甜蜜幸福的已婚妇女的描绘可谓凤毛麟角。虽然寥寥无几,仅几个幸福的已婚妇女就能在众多哀怨的思妇弃妇里独树一帜,给人留下回味无穷之感。《周南·葛覃》中准备探望父母的欢快妇女、《郑风·女曰鸡鸣》中的温柔知礼的贤妻就是典型的幸福妇女的形象〔2〕。

《葛覃》①描写的是一位在劳作的妇女,在看到长长的葛藤、听到黄莹的鸣叫时,引发回家看望父母的愿望: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诗歌分为三部分,前两部分展现了一幅欢快的劳作图:在山沟里的葛藤长长的,茂密富有生机;此时黄莺成群,聚集在茂密的灌木丛中快乐地歌唱;勤劳的妇女割藤、蒸煮、织麻,想象着织成的布多么舒服。这美好的景色让女子产生回家的愿望,于是在第三部分,她告别丈夫、公婆,嘱咐家里的保姆,交代家务,为回娘家做准备。富有生机的景象与勤劳的妇女相互映衬,展现出动人的劳动场景,给人以欢快、雀跃之感;女子的叮咛让人感受到她的知礼、贤惠、孝顺;一个勤劳、快乐、贤惠、孝顺的妇女跃于纸上。

《郑风·女曰鸡鸣》描写的是一位贤良温顺的妻子: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 子兴视夜,明星有烂。 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 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这是一首新婚夫妇的联句诗,诗以人物对话的方式展现了三个情意绵绵的特写镜头,从另外一个角度描写了夫妻间其乐融融、琴瑟和弦的家庭生活。展现婚姻幸福图景的还有表现对新婚女子赞美的《桃夭》、展现贵族女子出嫁盛况的《召南雀巢》。拥有幸福的婚姻是女子莫大的幸福,但在当时的社会里,又有几个女子得到了这样的幸福婚姻?多的是常年和丈夫分离的思妇和被抛弃的可怜女子。

2. 思妇——夜夜思君不见君

由于兵役或者劳役,丈夫常年在外不得归家,由此产生了大量独守空房的思妇。她们既要在家里操持家务、教导孩子,又要在田间劳作,还要担心离家在外的丈夫。她们的不幸,是社会造成的。《周南·卷耳》、《周南·汝坟》、《召南·殷其雷》、《召南·草虫》、《邶风·雄雉》、《卫风·伯兮》、《卫风·有狐》、《王风·君子于役》、《秦风·小戎》等九篇表达了思妇对于离家的征夫的思念与担忧,侧面反映了当时动荡不安、徭役繁重的社会状况和人民对于战争、徭役的厌恶。

《君子于役》表现了妻子长期思念服役在外长期未归的丈夫的诗: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 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 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家里的鸡、牛羊都知道在天黑后回家过夜,可是丈夫当兵去远方,不知何时是归期。想见而不得相见,怎么不叫妻子思念?出门在外,他有没有饿、有没有渴?诗歌中妻子对于丈夫真挚的感情、深深地担忧让人为之动容。这样一个女子,也许在丈夫伴在身边时是幸福的,不然不会有如此优思。可是没有丈夫陪伴的她,纵然以前多幸福,现在也只是苦涩。

同样是表达对征夫的思念之情的《周南·汝坟》,除了表达思念之情外,还控诉了王政的暴烈:

鲂鱼赪尾,王室如毁。 虽则如毁,父母孔迩。

鲂鱼的尾巴红艳艳,王政的暴烈程度比那还甚——如同燃烧的火。但在这如火的暴政里,女人还有所寄托:还有父母可以供养。和《君子于役》中的女人相比,《汝坟》中的女人多了一份刚烈:她敢于控诉造成自己夫妻分离的暴政;亦多了一份乐观:纵然生活不易,父母健在可尽孝道。

思妇是不幸的,但比被抛弃的女人幸运:她们有希望,她们等的人也许不久后就会归来。而被抛弃的女人,不仅失去丈夫的疼爱,也失去了家庭(婆家、娘家)的庇佑,更为社会不容〔3〕。

3. 弃妇——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诗经》中反映被弃妇女的诗歌有十多首。这些诗歌以被弃妇女的哀怨口吻表达了自己婚姻的不幸,揭露了夫权社会中对于女性的奴役和迫害,控诉了夫权制的罪恶。

弃妇诗最典型的代表是《卫风·氓》。这首诗,讲述了女主人公与丈夫从相识、相恋、结为夫妻到被丈夫打骂、抛弃的过程。相识相恋的过程是美好的,女子因“信誓旦旦”满怀希望地嫁给了男人,她深爱丈夫,沉溺于爱情之中不可自拔(“女之耽兮,不可说也”)。然而男人无情,德行不一(“士贰其行”)。女人“夙兴夜寐”,然而等到结业安定,她却遭到了丈夫的虐待(“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女人变成了男人的私有财产,被奴役压迫,甚至被随意休弃。男女地位不平等、女人地位低下至此!

女子对于爱情是执着、忠贞的。然而在一夫多妻的社会里,男子不可能从一而终,始乱终弃的例子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俯拾皆是。《邶风·谷风》刻画了一个任劳任怨、和丈夫同甘共苦却遭到丈夫抛弃的妇女的形象。她在困苦时任劳任怨,然而在家里日子改善后,丈夫又娶。丈夫不仅与新欢如胶似漆,全然不理与自己同甘共苦的发妻,还将妻子比作毒虫,百般打骂,早已经将当初永不分离的甜言蜜语忘得一干二净。

被抛弃的妇女,不止遭受到来自丈夫的折磨,也遭到周围其他人的欺辱。在当时的社会里,被抛弃的妇女不被同情,反而被唾弃,为社会所不容。比如《邶风柏舟》里的女人,被丈夫和“群小”所欺。想找自己的兄弟倾诉,但是他们却横眉瞪眼,根本指望不上。一个坚强的女人(“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却被周围的人欺负(“愠于群小”、“受辱不少”),这不是个人的原因,而是整个社会对于妇女的迫害。

二、 结语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对于劳动的需求导致男女地位的变化,人类文明由母系氏族社会由此转变为父系氏族社会。在此期间,女性逐渐处于弱势地位〔4〕。恩格斯有如此论述:“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意义的失败。丈夫在家庭生活中掌握了权柄,而妻子则被贬低,被奴役,变成丈夫阴郁的奴隶,变成生孩子的简单工具了。”

一夫多妻的封建制度使得女性地位更为低下,女性成为男性的附庸。男权社会对于男性的过分宽容、对于女性的苛责使得女性在婚姻中处于不利地位,纵然女子贤惠、勤劳,也很有可能得不到丈夫的尊重甚至免不了被抛弃的命运。被抛弃的女子即使有坚强的意志、不甘被压迫,但也难为父兄所谅解、周围人所同情。失去夫家和娘家的庇佑,在男权社会里,女人生活之艰难可想而知。

社会环境也成为女子婚姻不幸的重要原因。苛政、战争将丈夫从妻子身边带走,留下忧思重重的妻子。女性的婚姻折射出婚嫁礼仪、社会风俗、政治经济状况等社会的方方面面,从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也可窥见社会的文明程度〔5〕。《诗经》中的女子各有特色,但明显可以看出以婚姻为界限,婚前的女子多为浪漫、勇敢、刚烈的形象;而在婚后,幸福美满的女子少之又少,更多是不幸的思妇、弃妇。由此可见,当时的女子地位之低下,男权社会对于女性的迫害之深,社会环境的动荡。但是不可忽视的是,不幸的女子没有自暴自弃,怨天尤人。她们对于自己不幸遭遇的原因有所认识,对于负心的男人有所谴责,对于暴政苛政有所控诉。在遭遇困境时,她们亦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从这方面来看,女性参与创作的《诗经》也透着浓浓的女性意识。

[注释] ① 本文所引《诗经》片段均出自于刘建生主编、海潮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诗经精解》一书。

[参考文献]

〔1〕 刘建生.诗经精解[M].北京:海潮出版社, 2012. 〔2〕 陈子展,杜月村.诗经[M].成都:巴蜀书社,1996. 〔3〕 谢晋青.诗经之女性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4〕 陈子展.诗经直解[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 〔5〕 袁梅译注.诗经译注(国风部风)[M].济南:齐鲁

出版社,1980.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