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10小学综合实践课案例(精选)

10小学综合实践课案例(精选)

10小学综合实践课案例第一篇:10小学综合实践课案例小学综合实践课案例一、活动背景分析宝华山自然保护区于1984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占地面积115公顷。是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保护区地处北亚热带中部,气候四季分明,热。

10小学综合实践课案例

第一篇:10小学综合实践课案例

小学综合实践课案例

一、活动背景分析

宝华山自然保护区于1984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占地面积115公顷。是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保护区地处北亚热带中部,气候四季分明,热量充裕,无霜期长,蕴含着

丰富的自然资源。其地带性森林植被是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具有浓郁的森林氛围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已知的维管束植物共有124科352属529种,种子植物的种数为欧洲植物种子数的1/4,其中不乏珍稀宝贵的树种,素有宁镇山脉植物园之称。

宝华山森林景观独特,森林覆盖率高达92%。山中有千年古树近百株。宝华山中绿瑰宝,身为宝华人,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自己家乡宝华山自然风光的迤逦,了解我们家乡丰富的物种,尤其是我们引以为豪的“镇山之宝——宝华玉兰”,让孩子发现身边的美,感受身边的美,探究身边的美,欣赏身边的美,最终成为创造家乡美的主人。家乡有这样的美景有这样丰富的植物资源,我们应引以为豪,我们要让家乡这样的美景为更多的人知晓,激发孩子心中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活动时长

使用年级:高年级

第一阶段:2周左右

第二阶段:1节课左右

第三阶段:一个月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

1、让学生认识、了解我们宝华上中的植物,欣赏让学生感受宝华山的林麓之美,促进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

2、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

能力目标:

1、培养孩子们一般认识事物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思维能力等等。培养学生自觉参与、合作学习意识及自主探究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2、通过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掌握多渠道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3、引导学生观察各种植物的形态并借助有关资料丰富对宝华植物的了解。架设生活与教材相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景物的观察能力,学会欣赏自然中的诗情画意。

4、学会制作叶脉书签,为家乡的风景设计公益广告用语,最为小导游想四面八方而来的游客介绍我们的宝华山等,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综合实践能力等。

情感目标:

1、通过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的相互交流与帮助,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让学生感受到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2、在成果汇报、展示过程中,让学体验时间出成果的喜悦感和成就感,培养其自信心。

3、宝华为我们的骄傲,向人们介绍我们的宝华山,欣赏宝华山的美景,宣传宝华。激发孩子心中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活动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活动调查的相关表格,

2、学生在教师的组织领导下去我们的宝华山寻找我们自然保护区内的珍贵之物,认识它们,观察它们。

四、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在课题确定之后,我们将用2周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调查有多少学生了解自己家乡宝华山中珍贵的植物,然后我们将组织学生走进宝华山,亲近宝华山,,在自然保护区里,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在老师的带领下观察植物,认识植物以宝华山上的物种为材料,让学生观察、访问,查找资料,认识、了解宝华山中的珍贵物种。

学生分组,从宝华山回来后形成一系列的调查表格,如有关家乡植物资源的情况调查,去查找文人墨客对宝华山风景的赞美的诗篇,如当你了解了我们宝山里那些植物你的心情、感受如何等等,自己可以翻阅相关书籍,可以上网搜索,可以向别人请教等等,自主搜集资料。同时将采集回来的植物树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植物的辨认,认识树叶的形状,制作成树叶贴花,做成叶脉书签等,

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准备,同学们在校内外展开了广发地资料搜集为了有效利用起网络,使之成为同学们简便、快捷地资料查询,我还对孩子进行理论基本的培训,

1、用搜索站点点击出关键词的方法查找相关资料,对获取资料进行复制,整理、打印,怎么制作表格等。

给学生充分准备的时间,一个月左右把资料拿到课堂上来,让学生互相交流,表扬资料搜集好的学生,同时也给其他做到不足的同学一个学习范例,补充自己整理搜集的相关资料。

第二阶段:

下面以1节课的过程勾勒为例。

第一节课,以交流资料,了解植物为主

一、创设情境,赏一赏

1、展示家乡宝华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图。

欣赏着美丽的自然风光,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和体验?

2、把你拍摄的照片与大家分享。

二、自主合作,说一说

1、、说说宝华山中珍贵的植物种群

(1)、物华天宝——宝华山自然保护区

1984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把宝华山辟为自然保护区,是江苏省7个自然保护区之一,已载入《中国百科年鉴》。1996年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使珍贵的植物资源得到了十分妥善的保护。因为植被保护得好,加之隆昌寺被36座山峰所包围,在山的任何一面都看不见寺庙的影踪,只能远远地听到晨钟暮鼓的声音。

宝华山地带性植被保存完好,据初步统计,仅维管束植物就有124科、352属、529种,其中种子植物的种数为欧州种子植物种数的1/4。其中,宝华玉兰、糯米椴、三页漆、紫檀、南京椴为特有树种,宝华玉兰为特有树种,是三百万年前的新生代。有刚竹、水竹、苦竹、短穗竹等野生品种,称之“竹海”。地带性植被中,落叶成份为:青冈栎、苦槠、冬青、紫楠等,毛竹、油桐等栽培历史悠久。

(2)、资料链接

(1984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确定宝华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1996年4月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XX年后又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现为“国家4a级森林公园”。

(3)、说说你在自然保护区内的见闻

了解植物的习性

(4)、重点认识我们的“宝华玉兰”。

a、讲解宝华玉兰的发现过程。

1932年,我国著名的植物学家郑万钧来宝华山考察时发现了它,并定名为宝华玉兰。

b、栽培种植情况

此树种至1980年全县只剩母树26棵,濒临灭绝。近年来,在人工精心捉种、培育下,已有苗木数万棵。如今,宝华玉兰已走出宝华山,在大江南北的许多城镇安家落户。宝华玉兰是宝华山镇山之宝,落叶小乔木,每年早春二月,于春寒料峭中先开花,后发叶。花朵多而大,形状如莲。花瓣白色,莹若冰雪,基部紫红色,花香浓郁。叶为悬胆形,树皮灰白色。花谢结籽,满树翠叶,至冬落尽。其籽艳如红玛瑙,被紧裹于长条形灰色外皮花房室内。宝华玉兰木材大都通直细致,是良好用材;其花还可制香精和作药用、食用。

c、美文欣赏

多么勇敢的宝华玉兰呀,为了迎接百花盛开的春天,不畏早春二月的料峭寒风,等不及长叶,便绽开一树鲜花;

多么美丽的宝华玉兰呀,如莲的花朵,洁白的花瓣、微紫的基部,艳红的花丝,淡淡的幽香;

多么谦虚的宝华玉兰呀,待到春光明媚时,身披绿装,含笑不语甘心扶持烂漫的山花;

多么朴实的宝华玉兰呀,到秋天结出一串串葡萄般的鲜红种子,耀眼夺目,为秋色增添了光彩。

d、我们的身边就有这个“玉兰”精神的人,你能说说吗?

课外可以延伸对植物知识的探究活动,如研究植物的叶子等。

第三阶段:

利用节假日开展假日小队活动,用实际行动宣传我们宝华山上丰富的珍贵的植物资源,宣传我们宝华山的优美风光,

五、 活动成果的交流与总结

1、同学们登山研究植物的活动图片及采集的树叶等资料与大家交流

2、有诗为证:交流搜集来的赞美宝华山风景的诗歌等

3、做树叶贴画

4、制作叶脉书签(事先在家做好),和大家交流

5、创意设计导游词

六、活动评析

综合实践过程的重点要突出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生成性、开放性和自主性等特点

在活动前的准备上应花大功夫。我们的学生尽管生活在宝华山脚下,但对宝华山的了解仅限于感性的认识中,在活动准备之中,带领学生研究每一种植物特性,指导学生设计好表格、搜集资料,整理资料,汇总资料,指导学生做树叶贴画,做叶脉书签。

在教学中,我利用激情导入,让学生感受现在风景之美。让学生交流自己调查的心得,然后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我们宝华山上的珍惜物种——宝华玉兰,同学们分组合作展示自己的才能,赞美自己的宝华山,然后走向街头走向社区,让跟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宝华山。通过活动,同学们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丰富了自己的见识,增长了自己的知识,受到美的熏陶。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在应试教育中,我们过分地强调学校的教育功能,一方面长期将学生囿于一个狭小的空间,与社会、与生活脱离,另一方面又抱怨学生没有社会责任感,缺乏能力,不能将所学的知识为社会服务。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为学生申请了一个机会,开辟了一片天地,使他们能走出校门、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向社会。

第二篇: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案例

——靖江,飘着阵阵清香的竹乡

靖江市城北小学 陈淑娟

一、活动主题名称:靖江,飘着阵阵清香的竹乡

二、活动意图:

掀开靖江的历史,无论哪一页都飘着一股清香——竹。靖江的歌,靖江的故事,无不透着竹的气节;靖江的诗画,靖江的人,无不散发着竹的雅致。过去的靖江人家,门前一条弯弯的小河,哗啦啦水声潺潺;屋后一片竹林,篾竹、燕竹、桂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通过这活动,可以让更多的学生了解竹、品味竹、欣赏竹,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适用年级:

五、六年级

四、背景分析:

学生聪明活泼、思维活跃,参与活动积极性比较高。这个年龄学生的家长对于竹都有一定的了解,有助于帮助学生活动准备。

五、活动时间:两个月

六、活动目标:

1.使学生获得亲自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资料、采访等实践能力,在活动中了解家乡的竹,自觉加入保护竹的行列。

3.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

七、活动准备:

1.给全班分组(6人为一小组,全班共8组)

2.小组成员合理分工,分头行动,进行查找、搜集资料。

3.实地观察和采访,初步了解竹子的习性和用途以及竹器的一些制作方法。

八、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学生分工按小组分别进行采访、搜集相关资料。

①了解竹生长的地理分布,弄明白为什么靖江适合竹的生长;②了解竹的生长情况;③竹有哪些用途,介绍相关竹制品;④竹有哪些典故;⑤竹与音乐、竹与绘画;⑥关于竹的诗词;⑦靖江的竹濒临消失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保护靖江的竹;„„

1 活动前,小组内成员共同设计好采访提纲或搜集材料的内容。

(设计理念:综合实践课是着眼于生活本身的课程,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目标明确,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带着兴趣走入生活中,与同学在活动中既掌握了探究、合作的方法,又培养了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阶段:

具体活动过程:

1.活动时,将调查、搜集的权利全权交给学生,对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自己讨论解决。可以请家长帮忙,也可以请人帮忙甚至可以请教相关专家。

在活动中,学生利用放学后或周末时间进行资料收集,有的小组去市图书馆和文化局;有的小组浏览网页;有的小组分头调查,将收集到的资料集中到了一起汇总整理;有的同学在父母的陪伴下,去生祠三圩村老篾匠印师傅家及靖江的钟楼广场等地进行实地了解和询问„„

2.老师指导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并要求学生做好必要的记录。对每一次活动结果,要求学生写出活动感受、想法。引导学生学会对观察与收集到的成果进行评价和整理,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体验,探究清楚关于竹的问题!

(设计理念: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特别要重视指导,要切实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稳定孩子的兴趣,因为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会碰到很多困难,老师不能听之任之,这样不仅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还会使活动停滞不前,甚至无疾而终,这时老师就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和鼓励。)

3.具体一堂课的教学流程:

一、猜谜语,揭课题

1.猜谜语:小时青青腹中空,长大头发蓬蓬松,姐姐撑船不离它,哥哥钓鱼拿手中。(打一植物) [谜底]竹子

2.靖江——飘着阵阵清香的竹乡。欣赏竹:出示一组竹子图,并作介绍。全世界竹类植物有1200多种,我国就有500多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产竹国。

(设计意图:1.用猜谜语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爱好。2.欣赏美丽的竹,让学生感受美,从而调动起学生对竹的喜爱之情,让学生自觉去研究。)

二、知生长情况

靖江人民历来喜爱竹子。你喜欢吗?说说你的理由。

1.根据学生回答,适当介绍:靖江位于亚热带,雨量充沛,热量稳定,是竹子生长理想的生态环境。

2 2.走访村民和采访专业人士的学生也谈了自己的想法:

(1)靖江的竹编世界闻名,我们小组成员不仅看到了篾匠制作竹制品的过程,更看到了许多生活不常见的竹制品。

生祠三圩村老篾匠印师傅家,一座普通的农家宅院。同学们刚进院门,阵阵竹香迎面扑来,十多个篾匠正在忙碌着。在一堆经过清洗、绞节的青竹旁,一位师傅围着围裙,手拿劈刀对准竹子的顶端径直划下去,他左手握竹往前推,右手拿刀朝下划。劈刀过处,竹子被划成两爿,然后再分,一根竹子可以根据需要劈成千丝万缕。开好的竹条,被送去捡篾,加工成宽度、厚度完全相等的竹篾,经过去节、去糙就可以编织了。一位师傅抱着大捆竹篾,在手中轻轻甩动,团团浅绿的飞絮从篾丝间抖落到了地上,粗细匀净、新鲜光滑的篾丝长长地垂在地上。手巧的靖江的篾匠们用这些竹篾编斗笠、竹桶、蒸笼、簸箕、桌椅、床榻等家常物品。

(2)在每年一度的广交会上,靖江都要送去80箱竹制品参展,品种多样、做工精湛、造型精美,吸引了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客商的目光。

(3)竹子用于建筑艺术历史更是悠久。汉代,能工巧匠利用竹子为汉武帝建造的甘泉祠宫,造形美观。上海世博会浙江馆的外观设计就是竹立方,灯光掩映中,浙江馆的“竹立方”不断变色,不停变幻,给人以晶莹剔透、清新高雅的感觉。

(设计理念:1.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创造能力。2.交流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注入催化剂。3.学习的四个环节:参与、体验、内化、表现,在此环节设计中都有体现,由于都有过亲身体验和调查,学生学习气氛很浓厚,表演欲望很强烈。)

三、了解关于竹的典故

我国古代有许多动人的与竹有关的传说和典故。 竹报平安:平安家信。

青梅竹马:比喻儿童男女在一起玩耍,天真无邪。李白曾写过: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

势如破竹:形势如劈竹子,上端劈开后,下面就迎刃分开。形容节节胜利。 竹林七贤:魏晋时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籍7人场聚在竹林下,肆意酣畅,人称竹林七贤。

竹素、竹简:书、史。

竹枝词:乐府曲,又称《竹枝子》,后用为词牌。 丝竹管弦:泛指音乐,是琴瑟萧笛乐器的总称。

3 金石丝竹:泛指各类乐器,也指各种音乐。

成竹在胸、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前,反复观察,胸中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画起来得心应手。也比喻事前全面考虑安排,显得清静而有把握。

罄竹难书:用尽所有的竹子也难于写完,远比与罪行极多,写也写不完,也指事实很多,难以写尽。„„

(设计理念: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形成一种积淀,情感的积淀,言语的积淀,智慧的积淀,文化的积淀。课堂是孩子精神的乐园,教者引导学生了解竹的典故,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对竹文化浓厚的兴趣,真正达到了一种文化的积淀)

四、竹与音乐、竹与绘画

1. “竹之吟唱”可以让流传久远的经典歌谣风情四溢 ,演奏出最隽永的音符。中国传统乐器如笛、箫、笙、筝、鼓板、京胡、二胡、板胡等皆离不开竹。竹乐器演奏的乐曲是远离尘嚣的最清纯最原始也最贴近自然的天籁之声。

2.学生用竹乐器演奏。

3.欣赏郑板桥的竹,并介绍画竹的方法。

4.学生在竹笛声中尝试作画,展现靖江的竹之风采。

(设计意图:1.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快的情景中体验竹文化,知道了竹乐器演奏的乐曲优雅清淡。学生在乐声中作画,感受到了创作后的成就感。2音乐,绘画能愉悦人的心情,对竹的深情热爱源于此,也增加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谈竹与诗词

1.“人贵有志,竹贵有节”。挺拔的翠竹,有着许多令人臣服的高贵品质! 2.竹是中华民族品格和情操的象征。挺拔的翠竹那无私、谦虚、坚韧的品质深深感动着每一个人,所以自古以来有很多的文人墨客用诗词画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对竹的敬佩和赞美。

学生吟诵:杜甫《咏竹》、王维《竹里馆》、李白《慈姥竹》、韩愈《新竹》、梅尧臣《紫竹》、苏轼《惠崇春江晓景》、刘禹锡《竹枝词》、郑板桥《竹》„„

(设计意图:1.这一环节的设计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2.在交流中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诗词画强化了学生的文化功底,丰富了文化底蕴。)

六、对竹的保护措施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交流,相信每一个同学对竹子都有了更深入地了解,也更加喜爱竹子了。目前,竹子正在遭受人类活动的破坏,对此,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4 第

七、八小组通过走访农科所的专家了解了靖江竹子由盛到衰,竹林面积由大到小的主要原因是受南方竹产品的冲击、受塑料制品、金属制品取代竹制品的影响、受竹竿锈病的危害、受管理粗放的制约。

靖江竹种的选择应遵循两个原则:1.品种的选择:以发展笋用竹为主,适当栽植一些观赏竹;2.地点的选择:我市绿化部门引进10多个品种的竹子,分别栽种在城北游园、新跃桥绿地、横港两边绿化带等处。

(设计理念: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问题既引起了学生对竹以后发展的关注,又可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不断地讨论和查询让学生在求同求异的思维中找到最好的办法:挑选品种和选择适合的地点) 第三阶段:成果交流、总结延伸

1.各小组将收集整理后的资料展示给所有学生看,并分别谈在实践过程中的感想、体会,各组成员互相补充,所有人更全面地了解了家乡,了解家乡的竹。分享劳动成果,品味劳动的滋味,交流活动中的酸甜苦辣。

2.评选出“最佳配合组”和“信息准确度最高组”。也可以让学生们以“靖江,飘着阵阵清香的竹乡”为主题写一篇优美的习作。

3.各组成员把自我评价、他人评价、老师点评结合起来,写好最后的总结。 (设计理念:活动成果交流、展示时,对学生给予肯定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这样设计使评价成为学生欣赏别人、发现自我、反思自己的过程。)

4.总结:竹是一首无字的诗,竹是一曲奇妙的歌,竹不求索取,只有奉献,让我们赞美竹、学习竹、保护竹,让靖江这块美丽的土地永远洋溢清新的竹香。

活动反思:

《靖江,飘着阵阵清香的竹乡》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自然、走向社会,走进了一个开放的时空。学生调查、访问、整理、研究,全身心地参与,从而拥有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尤其在交流汇报的过程中,他们不仅将自己的调查作了介绍,而且渗入了自己的思想,他们用动听的故事讲述竹文化,,还将其中精彩的镜头记录下来。

这次活动,作为老师,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是学生的朋友,是他们的伙伴。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亲身参与社会实践,获得了感性体验,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也得到了增强。更可喜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提高了社会交往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的能力,他们的创新思维的火花在活动中大放异彩。

第三篇: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案例设计

张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综合实践课是着眼于生活本身的课程,教师可以更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性,设计出有趣多样的教学活动设计,贴近学生在各科所学到的知识及生活经验,以学生的问题和兴趣出发,在活动中掌握比较,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形成对身边世界感兴趣,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内容:了解家乡水资源情况 活动对象:

三、四年级 活动地点:实地、教室

活动目的:

1、水在动植物的生长和人类社会发展中所起的重大作用,了解家乡水资源情况,增强节约用水的自觉性,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认识到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危害,让学生学会对水污染进行调查的基本方法,学会对水污染进行测定这一实用技术。

3、通过收集资料、观察讨论、计算、小组合作等多种活动方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运用资料、计算等能力。

活动重点和难点:

重点 :整合多学科知识,多方面,多角度了解水资源,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难点:合理利用水资源。

活动准备:

1、搜集资料,了解家乡水资源情况及水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查、看、听、问,了解我们的家乡缺水现状。

3、观察、统计哪些用水浪费和污染水源情况。

4、各种记录表、图片。

活动过程:

一、观察家乡水资源(时间:一周)

学生自愿组合成三个大组,保证同一合作组内的学生优差搭配,充分发挥学生团结合作能力。小组成员之间积极合作,积极互赖,互相补充。进行观察家乡水资源,并统计看到的情况。提醒观察时注意安全,并能专注、安静地观察,对这三个点采样,从“水温、颜色、臭、残渣”进行统计。

二、各小组汇报调查的情况,

三、教师介绍以前家乡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的画面。

四、比较、分析:造成水污染的原因

生1:家乡河流属于季节性河流,河水流量小,自净能力差,河两岸的植被遭受到严重的破坏。

生2:养猪户的环保意识差,环卫实施设备不健全,排污口设置不合理。

五、导行,做节水小卫士,做环保小主人。

在我们的周围,如家庭、学校、公共场所等类似的用水浪费现象,同学们注意观察了吗?

看一看:如果自来水龙头不拧紧,水一滴一滴的往下滴,10天就会漏掉1000千克水,这些水可供炼钢40千克,发电100度,生产化肥500千克。

师:节约用水就是创造财富。

算一算:每人每月节约2千克水,全校500多名师生可节约水多少千克?

谈一谈:看一幅黄河中游受污染的画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让学生提出问题,形成假设,整理资料,作出结论,验证结论,不能让学生停留于浅层,要引导学生反思,养成探究性学习的习惯。

师:真是不算不看不知道,一算一看吓一跳。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号召人们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师小结:节约用水,人人有责;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六、拓展延伸

向家人、向社会广泛宣传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第四篇:小学一年级语文综合实践课案例(走进自然,感受四季)

——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一年中四个季节的名称;了解四季的代表性事物:草芽、荷叶、谷穗、雪;感受四个季节的特征,体会温暖的春天,炎热的夏天,凉爽的秋天,寒冷的冬天,知道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2、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走进自然的热情。

3、能力目标:

培养团结协作的意识和相互合作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明确活动目的

1、课件展示小朋友身着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衣服,引导学生概念性地掌握四季的特征。知道各个季节的温度变化,体会春天的温暖,夏天的炎热,秋天的凉爽,冬天的寒冷,并识记“春、夏、秋、冬”这四个生字。

2、布置作业:留心观察你身边的事物,下节课告诉老师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是怎样知道的?

(二)准备阶段

1、带学生到郊外进行一次秋游,引导学生观察树木和放暑假时你看到的有什么不同?田里的谷穗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天气呢?„„收集树叶、野花、小草等具有季节代表性的物品。

2、课余时间搜集有关春、夏、秋、冬的资料。如儿歌、舞蹈等。

(三)活动主体

1、对比夏季和秋季的不同,全班交流,结合秋游的感受说一说。

2、课件出示草芽图、荷叶图、谷穗图、雪人图,让学生区分四个季节。

3、教师范读课文《四季》。

4、朗读课文《四季》,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个人读、同桌对读、小组轮流读、分角色读、做动作读„„通过朗读表现学生自己的感受。如,“草芽尖尖”可读得轻细,表现出草芽的柔嫩;谷穗“鞠着躬说”,可读得谦虚的感觉;“雪人大肚子一挺”,可以做挺肚子的动作,以表现雪人顽皮的样子。对学生的创造,教师应充分给予鼓励。

5、教师提出问题:“鞠着躬”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动作表示一下吗?谷穗为什么要“鞠着躬”呢?

6、同桌讨论。

7、全班交流,体会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四)成果展示

1、分组

按照学生的不同兴趣,把学生分为手工组、绘画组、表演组、朗诵组四个小组。

2、各小组汇报成果

①手工组:利用在大自然中收集到的叶子、石头、野花、沙子等物品制作《我爱„„》,把你喜欢的季节告诉大家;

②绘画组:运用油画棒、彩笔、蜡笔等工具描绘你最喜欢的季节,让大家猜一猜这是什么季节?

③表演组:用歌曲或舞蹈的形式表现你最喜爱的季节;

④朗诵组:全组边做动作边背诵《四季》,用朗诵的形式告诉大家你最喜欢的季节。

3、教师小结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的创造,给予正面的评价。鼓励学生走进自然,感受自然。

第五篇:综合实践课案例

综合实践课案例:活动主题《小小绿豆芽》,通过调查研讨,我们决定和初一生物组联合,确定了小小绿豆芽这一主题,并设计了这样的活动内容:

1.了解绿豆芽 2.种植绿豆芽 3.出售绿豆芽

在“了解绿豆芽”活动中通过搜集绿豆芽营养成分、萌发条件、种植方法等资料。要求学生:

(1)掌握利用工具书(如索引、文摘、百科全书等) (2)使用视听媒体 (3)做笔记 (4)访谈

(5)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类,并结合生物课堂上的学习,完成信息技术和研究性学习目标

在种植绿豆芽活动中通过观察绿豆芽生长,要求学生: (1)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

(2)会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

(3)写好观察日记,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 (4)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完成劳动技术活动目标。

在销售绿豆芽活动中,通过市场调查、制定营销计划、现场销售等活动,要求学生:

(1)参与社会活动

(2)学会与人交往。完成社区活动目标。

二、活动实施中生成的新问题

事情并不像计划的那样按部就班地发展,在了解绿豆芽阶段并没有出现太多的问题,到种植绿豆芽阶段就开始出现问题了:

由于是冬天,生发需要较多时间,到了周末,学生们不到校,豆芽没人照料,怎么办?学生们想了很多办法,通过商讨,大家决定采纳

1、6班王惠的意见----委托他人照管。

周一发现豆芽已经有点发干了,原来被委托的人忘记了。影响了豆芽生长,学生们很失望,但却意外地获得了这样的经验:

1.在应该浇水的时间里提前用电话等通知被委托人; 2.找另一个人帮助提醒;

3.在委托之前了解被委托人是否会因有其他事情而完成不了任务; 4.用合适的方式强调为豆芽浇水的重要性,使被委托人印象更加深刻。

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做出了上面的总结,并在班级里和大家分享了他们的体会。这件事让学生学会了理解他人,无意间完成了社区活动的又一个目标,这是我们在设计活动时所没有想到的。

沙生法的豆芽生长缓慢,而且到了第

4、5天的时候开始发出“豆腥味儿”。什么原因呢?为此我们请教了生物老师,找到了问题的结症:原来,资料上的介绍说,在沙生豆芽上面压重物,越重越好,我们就在上面放了个花盆,因此影响了空气的流通,使其缺少了一个萌发条件,虽然其它两个条件得到满足依然不能正常发芽。时间一长,温暖潮湿的环境使豆子内部开始发酵,于是产生了异味。 虽然沙生法没有成功,但这件事情让学生体会到:资料上的介绍虽然也来自实践,但在操作过程中还是要根据自己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总结才能成功。有的同学还和学习结合起来,认为:老师教的方法虽然对很多人有效,但是如果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会更快进步。 豆芽快发好了,我们怀着兴奋的心情准备进入到活动设计的第三阶段----出售绿豆芽,我们按计划进行了市场调查,可是调查结果却使我们不知所措,我们种植的豆芽和市场上出售的完全不同:

谁会买这样的豆芽呢,长的那么难看!活动进行不下去了。第二天,同样放在桌子上的两个豆芽,市售的已经干成了一片薄膜,而我们自己发的却没什么太大变化:

学生们看到这些后,在不齿这种为了赚钱置他人的健康于不顾的不道德行为的同时,也不禁为那些喜欢吃豆芽的人们担忧起来,难道市售豆芽真的不能吃了么,怎么吃才能避免伤害呢?调查后大家得出如下结论:

1.把买来的豆芽在热水中烫一下,可除去漂白剂等添加物质。 2.炒时加一点醋,保持豆芽营养成分的同时还可以美容。

3.日本人用淘米水浸洗被污染过的农作物,使酸碱平衡,降低危害程度。 这时候一个新的设想在我和学生们的心中酝酿:向社会发出倡议,让绿色食品真正走进生活!这样即能够使社区活动目标完成得更加圆满。又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学们一起制作了宣传板,把我们的研究成果利用家长会、社区活动等机会向人们进行呼吁,尽管这声音还略显单薄,但已经让我们感受到了作为一个公民和社会的一员应担负的责任!

在您指导的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是否能够很好地进行合作探究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有没有遇到一些问题?学生是如何合理地解决合作中的问题,进而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

在我的指导下,这次综合活动中学生们能够很好的进行合作探究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遇到了个别问题,如沙生法的豆芽生长缓慢,而且到了第

4、5天的时候开始发出“豆腥味儿”。什么原因呢?学生们为此请教了生物老师,找到了问题的结症:原来,资料上的介绍说,在沙生豆芽上面压重物,越重越好,我们就在上面放了个花盆,因此影响了空气的流通,使其缺少了一个萌发条件,虽然其它两个条件得到满足依然不能正常发芽。时间一长,温暖潮湿的环境使豆子内部开始发酵,于是产生了异味。 虽然沙生法没有成功,但这件事情让学生体会到:资料上的介绍虽然也来自实践,但在操作过程中还是要根据自己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总结才能成功。有的同学还和学习结合起来,认为:老师教的方法虽然对很多人有效,但是如果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会更快进步。更让学生们体会到了合作探究的重要作用,对于今后的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