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环境保护监测站
第一篇:潮州市环境保护监测站
达州市环境监测站顺利通过计量认证复查和扩项现场评审
11月20日,达州市环境监测站顺利通过省计量认证现场评审专家组对该站的计量认证复查和扩项现场评审,使该站具备的监测能力项目从127 项增加到了195 项。
达州市环境监测站是国家环境保护系统二级环境监测机构。该站1991年12月首次通过计量认证,随后通过了3次复查换证,此次是该站第四次接受省计量认证复查及扩项现场评审,在现场评审中,评审专家组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通过听取汇报、现场参观、现场提问、开展座谈、查阅记录报告及设备档案资料的方式进行评审。评审组还对实验室管理体系及相关资料进行认真抽查和审核,并以盲样考核、备样现场演示、现场加标考核的形式进行现场操作考核,所考项目该站均一次性通过考核。评审组认为该站计量认证工作基本符合《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具备了6大类195 个项目的检测能力,现场评审结论为基本符合,对查找出的9项缺陷,评审组要求一个月内完成整改。
在总结会上,市环境保护局党组书记、局长邱贵昌,市环保局总工程师喻诣同志要求该站认真落实省专家组意见,以此次计量复查为契机,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并使其持续有效运行,确保监测数据科学、准确、真实、有效,力争打造管理先进、实绩突出、业务精湛的环境保护监测队伍。(达州市环境监测站办公室)
第二篇:朔州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制定我国《食品安全法》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其前提是( ) A.保证食品安全 B.保障食品生产者利益 C.保护食品正常出口 D.严惩违法行为
2、《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的含义是( ) A.在商店里出售的,可供吸食的物品
B.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C.历史上,人类曾经食用过的所有动物或植物种类 D.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3、国家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进行监测主要是通过建立()
A.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 B.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 C.食品抽检制度 D.食品风险预警制度
4、统一公布国家食品安全信息的部门是( )
A.国务院办公厅 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C.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 D.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5、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是( )。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B、乡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C、县级以上食品安全委员会D、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6、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接到报告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向下列哪个部门报告。( )
A、本级人民政府
B、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C、上级人民政府
D、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7、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和接收病人进行治疗的单位应当及时向事故发生地哪个部门报告。( ) A.县级质量监督部门
B.县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C.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D.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8、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需要对试点医院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报的新发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审核,在审核通过后的多少个工作日内将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信息通过网络上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 个
9、下列不属于纸质《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的内容的是( )
A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 B住址、身份证号码、电话 C 实验室检查或辅助检查结果 D可疑病因 E填报人的签名、填报日期 F 患者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
10、卫生行政部门在完成食物中毒事件处置工作后的多长时间内,由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登录国家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数据采集平台完成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 )
A 一周 B一天 C 半个月 D 一个月
11、食物中毒的含义是:( )
A 凡食进致病性细菌及其毒素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疾病; B 凡食进各种“有毒食物”所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 C 凡食进被化学毒物所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疾病; D 凡食进各种含有自然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 E 凡食进各种“有毒食物”所引起的急性消化道疾病
12、下列那些属于食物中毒?( )
A中毒性痢疾 B中毒性消化不良 C长期摄入低剂量的化学物质引起的中毒 D有毒蜂蜜中毒E 急性酒精中毒
13、在我国引起肉毒毒素中毒最多见的食品是:( )
A 豆制品 B 肉制品 C 罐头食品 D 自制发酵食品 E 鱼制品
1
14、食物中毒个案调查需调查发病前多长时间内摄入的食品?( ) A 12小时 B 24小时 C 48小时 D 72小时
15、2012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是卫生部会同多个部门联合制定下发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多部门、全过程、经科学设计的风险监测工作。下列哪个部门没有参与联合发文?()
A. 工业和信息化部 B. 商务部 C. 食品药品监管局 D.农业部
16、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环节涵盖了多个环节,下列哪个环节没有包括?( ) A. 食品生产加工 B. 流通 C. 餐饮消费 D.食品进出口
17、卫生部组织实施的《2012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未包括哪个内容?( ) A.开展乳制品、食用油等方面食品安全监测 B.食品中放射性物质监测; C. “地沟油”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监测; D.食源性疾病监测、主动监测。
18、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报告流程为( ) A ABCDEFGHI B ABCEDGFHI C ABCDEGFHI D ABCEFDGHI A监测对象到试点医院就诊,临床医生发现符合本报告系统定义的、可能与食品相关的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
B医生填写纸质《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 C医院专管人员搜集和汇总报告卡。 D医院专管人员将会诊确认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上报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E医院专管人员组织医院内部专家会诊,确诊是否为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
F经专家组确认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由试点医院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网络填报电子报告卡上报,并将信息反馈试点医院。
G试点医院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纸质报告卡并审核后,应当立即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汇报,并协助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立即组织包括临床、流行病学和食品卫生学等领域的相关专家(必要时可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请求专家支援)进行会诊确认,该专家组的决定为最终结果。
H国家和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接到报告后,确认是否应启动流行病学调查。
I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及其它信息,对报告病例/事件进行综合评估。
二、多项选择题
1、国家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公布制度。下列信息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公布( )
A、国家食品安全总体情况;
B、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和食品安全风险警示信息; C、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及其处理信息;
D、近期食品的价格涨跌幅度
2、卫生部会同哪些部门本着及时性、代表性、客观性和准确性的原则制定、实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 )
A国家质量监督总局 B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C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D工业和信息化部
3、生产经营下列哪些食品不违反《食品安全法》的规定。( )
A、未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B、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包装直接入口的食品 C、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 D、有标签的预包装食品
4. 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对食品、食品添加剂中下列哪些危害进行风险评估。(
)
A.生物性
B.化学性
C.物理性
D.辐射性
5、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确定某食品不安全时,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立即采取下列哪些措施(
)。 A.采取措施使该食品停止生产经营
B.通过各种途径告知消费者停止食用 C.当场销毁相关食品
D.研究改进生产工艺方法
6、食品安全事故,指下列哪些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 ) A.食物中毒
B.食源性疾病 C.食品污染
D.食品微量元素
7、下列容易引起植物性食物中毒的有( ) A 菜豆 B生豆浆 C 黄花菜 D 苦杏仁 E 棉籽油 F 银杏
8、下列属于细菌性食物中毒预防控制措施的是( ) A防止食品被污染,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污染; B保持环境整洁,预防鼠、蟑螂等有害昆虫传播。 C控制细菌繁殖及毒素的产生,低温保藏,盐腌、风干等措施。 D彻底加热煮透食物。E加强卫生宣传教育。
9、下列属于化学性食物中毒的是( )
A有机磷中毒 B亚硝酸盐中毒 C鼠药中毒(毒鼠强、氟乙酰胺、敌鼠钠盐等) D砷化物中毒 E假酒中毒 F蘑菇中毒
10、食物中毒应采集下列哪些样品?( ) A可疑食品的剩余部分、半成品和原料。
B生产设备上的残留物。食品加工工具、用具及食品容器、餐饮具、抹布、操作人员双手等接触食品物品的涂抹样。 C中毒患者的大便、血液、尿液、呕吐物或洗胃水等。
D从业人员粪便、肛拭子、咽拭、疮疖脓液等。 E其他与食物中毒有关的可疑样品。
11、下列属于食源性疾病的是( ) A.食物中毒;
B.经食品感染的肠道传染病(如痢疾)、人畜共患病(口蹄疫)和寄生虫病(旋毛虫病)等; C.与食物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D.因一次大量或长期少量摄入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以慢性损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12、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是由一个以上的可能与食品有关的个案组成且存在下述一个或数个特征。( )
A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特征与现有的诊疗经验和专业判断明显不符,用现有的临床专业知识和经验无法得到合理解释;
B病情/健康损害严重或导致死亡,无法得到合理解释;
C同一医疗机构接诊的类似病例数异常增多,超过既往水平且不能得到合理解释; D 诊断不清的疑难杂症。
13、下列不属于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范畴的是( ) A国家法定传染病; B原因明确的食源性疾病( )个案或事件;
C诊断不清的疑难杂症;D未经试点医院会诊、也未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会诊确定的异常病例/事件; E与食品不相关的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
14、医疗机构在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会诊结束后的1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交以下资料( ) A纸质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B患者的病历复印件(含全部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 C 患者的血、尿、粪等生物样品;D电子版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
15、目前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系统与原食物中毒报告网络之间的区别有( ) A 报告网络从21个省扩充到全国31个省;B 由原来的省级报告延伸到地(市)级和县(区)级; C由中心要求的发病人数超过3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的事件扩充到所有级别的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 D数据采集与管理分析相分离,提高了报告系统的有效性; E目前的报告系统仅以搜集我国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信息为目的,与行政处罚、卫生部门绩效考核等指标无关。
16、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漏报,下列属于降低漏报率质量控制措施的有( )
3 A 强化培训,使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试点医院工作人员充分了解本次监测目的、内容和意义,消除医护人员和疾控人员的顾虑。
B 采用现场督查、不定期电话交流、传真、网络沟通等形式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进行督导; C 加强对市场流通领域食品的监测;D 加大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
17、食物中毒的处理应包括:( )
A 迅速抢救中毒者 B 禁止继续食用或出售可疑食品 C 采集可疑食品及患者排泄物送检 D 对中毒事件进行调查及处理
18、食物中毒事故调查报告主要包括( )
A 中毒发生情况。B 中毒食物 C 责任单位 D 中毒发生原因E 有意义的采样和检验结果F 致病因素
19、卫生部组织实施的《2012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 A.开展乳制品、食用油等方面食品化学污染物监测
B.食品中放射性物质监测;C.加大学校周边、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食品的监测; D.食源性疾病监测、主动监测。
20、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遵循优先选择原则,兼顾常规监测范围和年度重点,将以下哪些情况作为优先监测的内容( )
A.健康危害较大、风险程度较高以及污染水平呈上升趋势的; B.易于对婴幼儿、孕产妇、老年人、病人造成健康影响的; C.流通范围广、消费量大的;
D.以往在国内导致食品安全事故或者受到消费者关注的; E.已在国外导致健康危害并有证据表明可能在国内存在的。
21、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应包括( )
A.食品 B.食品添加剂C.食品相关产品 D农药
22、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过程中,如发现问题,各监测点应当及时向( )报告。 A. 辖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B.辖区卫生行政部门 C.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D.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三、判断题
1、 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
2、食品经营者贮存和经营散装食品,可以不必在贮存位置和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
3、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应包括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 )
4、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规定可以自行确定检测方法。( )
5、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采用的评判依据应经卫生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确认。( )
6、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由质量监督部门负责组织,并及时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通报相关部门。( )
7、食品安全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评价某种食品是否可以安全食用。( )
8、风险情况交流就是在风险评估人员、风险管理人员、消费者和其他有关的团体之间就与风险有关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相互交流。( )
9、疑似食源性/异常健康事件是由一个以上的个案组成。( )
10、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对食品实施免检。( )
第三篇:环境保护监测站工作总结
监测站工作总结
2010年,监测站在局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同志们的大力支持下,切实履行了环境监测的政府职能,为环境决策、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在监测能力建设、机构队伍建设、基础技术工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发挥监测职能,为环境管理、经济建设提供科学高效优质服务
1、做好环境质量监测
一是地表水质量监测。在全县7条主要河流(地表水)设21个监测断面,9个主要监测项目,全年监测6次,共获得有效数据1260个;二是县城空气质量监测。设环保局1个点位、3个主要监测项目,全年发布城区空气环境质量周报52次,获得有效数据468个;三是降水、降尘监测。全年监测44次,获得有效数据44个;四是区域环境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监测,设区域噪声14个监测点位、设道路交通噪声17个监测点位,共获得有效监测数据31个;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做到了定点准确、操作规范、数据可靠、上报及时。
2、做好污染源监督性监测
全年对8家市级重点污染源、27家县级重点污染源、58家非重点污染源进行了监测,共获取监测数据850个,基本满足了环境决策和管理和管理的需要。
3、做好委托服务性监测。全年完成排污许可证监测72家、建设项目现状监测71家、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24家,共提供有效监测数据19680个,为委托单位提供了科学、准确的数据及优质、高效的服务。
4、做好信访仲裁监测。全年参与信访仲裁11次,提供
有效监测数据64个。维护了群众、企业合法环境权益,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持,为保障县域环境安全、信访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5、全年累计为相关部门上报各类监测数据报表36次,出具各类监测报告800余份,获得有效监测数据22397个,完成监测收费81 万元。
二、做好各项基础工作,为提高监测能力、监测质量提供可靠保障
一是顺利通过了市量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监督复审。通过对评审组提出的4项有缺陷的内容的整改,强化了三级审核制度,加强了在分析过程中密码平行样的控制以及技术资料、档案、仪器设备和试剂的管理,将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技术手段和管理程序贯穿在环境监测全过程,保证了监测报告的准确性、公正性,有利地促进了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完成仪器设备的检定工作,确保了各类仪器设备在计量准确的前提下的有效运行,为环境监测及时提供科学、公正、准确的数据奠定了基础。三是购置了砷、六价铬等5个种类的环境标准样品,加强了实验室质量控制;六是配齐了日常监测所必需38种的药品、器材的采购,保证了日常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加强监测队伍自身建设,全面提升人员素质
一是印制了《监测人员上岗证考核复习题》、《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做到人手一套,组织全站人员采用平时自学、周五集中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提升人员业务知识水平;二是采取“传、帮、带”方式,让新老监测人员结成帮扶对子,一带一的对新进人员进行实验操作技能培训。目前新进
人员都已基本适应监测工作,能够独立进行一项或两项实验操作。三是严肃工作纪律,强调了请销假制度和AB岗制度,杜绝无故迟到早退旷工脱岗现象发生。四是每周召开监测站班子会议,着力研究分析总结监测工作进展情况,对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努力形成班子讲团结、人员有干劲、工作出成绩的良好局面。
五、顺利通过省厅三级站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环境监测服务环境管理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11月14日省环保厅监测处组织的专家评审组对我县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进行达标验收现场评审。评审组通过听取汇报、审查资料、现场参观实验室、与相关人员进行交流座谈等方式,对我站的人员、监测经费、监测用房、仪器设备配备、业务能力和水平等内容进行了考查,评定得分90分,评查组认为我县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达到了国家三级标准要求。我县环境监测站顺利通过标准化验收,标志着我县环境监测服务环境管理的能力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六、存在不足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存在不足
一是监测整体分析水平还不够高,监测人员业务水平尚有待提高;二是开展的监测项目还不能完全满足日常监测工作需求;三部分仍有仪器设备还未投入使用。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1、制定2010年环境监测工作计划;
2、做好2011年计量认证换证复审前期准备工作;
3、做好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BOD、振动等新增监测项目的试验工作;
4、掌握新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全部投入使用。
5、加强质量控制工作、监测人才的培养和监测队伍的建设;
6、继续做好例行监测、常规监测和委托服务监测等监测工作;
XXX县环境保护局监测站
2010年12月21日
第四篇:环境监测站重视环境监测发展新形势[推荐]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技术基础、信息源泉和执法保障。环境监测工作应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出发点,以满足环境管理现代化需要为方向,用科学的数据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状况和变化规律,说清环境质量和污染源排放状况及其变化规律,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为环境执法提供科学的依据,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
一、发
挥基础作用,管理服务职能显著增强
多年来环境保护工作的实践证明,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有力支撑,提供科学准确的环境监测数据是政府实施综合决策和环境监管的重要依据。安徽省芜湖市环境监测站始终履行环境监测的技术支持职能,为环境管理质量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安徽省芜湖市环境监测站近5年来,在对地表水、空气、酸雨、噪声和辐射环境的例行监测中,环境监测工作共取得监测数据30多万个,全面反映了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为区域流域环境质量管理提供了依据。通过污染源监测,为排污收费、排污申报登记、排污许可证、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竣工验收等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通过仲裁监测,以代表性强、准确性高、科学合理的监测数据为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安徽省芜湖市政府实施的水环境质量综合整治工作过程中,环境监测站以全面、详实的调查分析报告,为政府综合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在做好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基础上,环境监测注重加强环境质量变化规律分析、环境质量变化原因分析和总量分析,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水平得以不断提升。在原有的年报、公报、季报和文字表述的基础上,陆续开展了概要、月报、双月报、快报、周报、日报、预报、发布类报告和阶段性报告,增加了图片、图示、表格和电子演示版,采用多种形式及时向领导、有关方面和公众报告。例如《芜湖市“十五”环境质量报告书》在说清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的情况下,对主要污染因子进行模拟预测,阐释了国民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对应关系,在综合分析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监测站编制的《芜湖市银湖、凤鸣湖水环境监测双月报》、《芜湖市龙窝湖水质监测调查报告》等阶段性分析评估报告,及时说清、说准了区域水环境质量变化和污染源达标情况,将充足的监测数据转化成准确有效的信息,提高了为环境管理和领导决策服务的水平。
近几年,芜湖市监测站先后完成了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大气环境功能区划、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地表水和大气环境容量核定、酸雨普查、危险源调查等专项监测项目,这些专项监测工作的成果为环境监测工作进一步开展提供了基础性资料,并运用到环境保护工作的各个方面。
二、适应新需求,有效提升监测技术
没有科学先进的监测手段,综合决策和环境管理就没有科学依据,污染减排就缺乏有力支撑,难以对当前复杂的环境形势做出准确判断,特别是如果预警监测跟不上,就可能在出现突发污染事件时措手不及,应对无方,甚至对群众健康、经济运行、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造成影响。环境监测站领导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十一五”期间,通过推行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和环境监测自动化建设,不断增加监测投入,以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预警应急监测能力建设为重点,努力构建先进实用、整体协调的环境监测技术装备体系,在自动监测、应急监测、监测网络建设及监测领域拓展方面有了明显变化。
“十一五”期间,芜湖市环境监测站监测能力建设共投入1000多万元,大幅提升仪器装备水平,站设备原值已经达到1554.98万元,装备质量显著提高。同时,抓住实验室改造机遇,争取芜湖市财政资金300余万元,打造了一个全新的现代环境监测实验室,标准化建设通过了省级验收。目前,拥有icp-ms、色质谱联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bod快速测定仪、cod快速测定仪、多普勒流量流速仪、红外分光测油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等大型监测仪器。同时,环境自动监测设施也不断加强,4套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和3套酸雨自动采样系统稳定运行,通过精心维护与管理,保证科学、准确的数据产生。长江水质自动监测站通过了安徽省环境监测站的验收,正式投入了运行。目前,已逐渐建设成为一个拥有先进仪器设备、现代化监测技术手段的环境检测机构。
在此期间,芜湖市环境辐射监测能力从无到有,先后配置了3套电离监测仪、1套电磁监测仪器、相关配套硬件如计算机、测距仪等设备。监测范围由原来单一的放射源监测扩大到电磁辐射监测和辐射环境质量监测,人员队伍也在不断壮大。目前常年开展地面水和空气例行辐射监测、验收和环评等委托监测、辐射污染纠纷与投诉监测等。
面对近几年突发性污染事故频繁发生、污染纠纷增多的趋势,芜湖市环境监测站加大了应急监测投入,配备了200多万元的环境应急监测车以及必要的应急监测装备,科学
第五篇:中国环境监测站
摘要:阐述了我国环境监测站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介绍了在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方面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就,指出目前在环境监测站中存在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力、投入不足/缺乏保障,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提出应加强领导,科学规划,拓展融资渠道,加快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步伐。
关键词:环境监测站 现状 中国
Abstract Describes the China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introduces
the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i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to take measures and achievements, and pointed out that at present i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in the awareness of the existence of is not in place, measures ineffective, investment deficiency / lack of security, uneven development and other issues. Put forward to strengthen the leadership, scientific planning, expand financing channels, accelerate the pace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s standardized construction. Keywords: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present situation China
1.前言
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经过30余年的发展,已初步建立了适应我国国情的环境监测网络、技术和管理体系。环境监测站和监测队伍不断壮大,能力不断得到加强和提高,为实现我国各历史阶段的环境保护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了我国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全面提高环境监测能力,已成为我国环境监测“十三五”期间一项重要任务。
2.发展历程
自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召开以后,我国的环境保护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作为环保工作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的环境监测工作也随之起步。30多年来,我国环境监测事业取得了巨大进步,成就辉煌。
在这期间,作为我国环境监测事业发展的一支主力军、全国环境监测系统的"领头雁",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以下简称"总站")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建站初期艰苦创业,到引领全国环境监测技术与发展;从最初只能开展简单的分析测试项目,到拥有现代化的实验室和全面的分析测试能力;从建站之初每年编写一本环境质量报告书,到每年编制30多种,1500多份环境质量报告;从最初几十人,发展到集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约170人的技术团队;从最初的3个组(综合、分析、管理),发展到15个处室……30年间,总站已初步建立了以常规监测、自动监测为基础,遥感监测为辅助的天地一体式国家环境监测体系,监测技术手段日益现代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业务领
域不断拓展,综合与管理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效能不断增强。
3.我国环境监测站监测范围
一般环境监测站应具备省级计量认证资格,国家级环境监测站应具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证书”。 监测范围以广州包装印刷环境保护监测站为例具体可包含:
1、水和废水监测:包括生活饮用水、工业用水、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海水等。监测项目有:水温、电导率、PH值、色度、臭、悬浮物、浊度、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总磷、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甲醛、六价铬、石油类、动植物油、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铜、铅、锌、镉、铁、锰、镍等。
2、噪声监测:(工业企业厂界噪声、建筑施工场界噪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交通噪声等)。
3、环境空气和废气监测:(可吸入颗粒物、总悬浮颗粒物、粉尘、烟尘或颗粒物、烟气黑度、苯系物、一氧化碳、硫酸雾、氯化氢、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铅、镉、镍、锡、饮食业油烟等)。
4、室内空气质量检测:[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19个检测项目(甲醛、氨、氡、TVOC、菌落总数、苯并[a]芘、苯、甲苯、二甲苯、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新风量、臭氧、放射性γ 总强度等)] 。
4.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方面采取的措施
将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纳入各级政府目标管理,作为市、县长责
任状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从1996 年起, 每年从排污费的80%部分提取排污费收入总额3%的资金作为“环境监测站
标准化建设基金”,由省环保局集中掌握使用,主要用于为各级环境监测站配备大型仪器设备。规定省内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环境监测站,可以申请使用基金,当
地自筹的配套资金不能少于申请基金总额的50%。由于排污收费总额逐年增加,用于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的资金也逐年增长。从实际情况来看,解决了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资金投入保障问题,为环境监测站硬件配置,特别是市、县级环境监测站的能力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规范和指导环境监测站的建设和发展规模,针对全省环境监测站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台了《市、县环境监测站职责和定编标准(试行) 》。
下发《关于全省环保系统人员经费纳入地方预算的通知》,对于保障环境监测人员经费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经费使用方面,规定环境监测站每年用于更新和维修大型监测仪器的经费不得低于固定资产总值的10 %。
5.我国环境监测站落实环境监测的措施
(一)落实《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和《国家环境监测“十二五”规划》。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和《国家环境监测“十
二五”规划》,各地要做好环境质量指标的任务分解及评价说明,把《国家环境监测“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工程纳入地方相关规划中,确保国家环境监测“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实现。
(二)强化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和达标验收。
根据《关于开展全国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各级环境监测站标准化能力建设,启动全国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工作。各省要积极组织好辖区内市级站和县级站的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工作,争取尽早达到整体验收标准。
(三)完善环境监测网络,扩大监测范围。
在现有国控监测点位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调整,完善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重点流域、地下水等重点监测点位和自动监测网络,发布“十二五”国控地表水、环境空气监测网设置方案,扩大城市空气、地表水监测覆盖范围,加强监测预警和网络管理。
(四)推广卫星环境遥感监测与应用。
推进环境监测天地一体化进程,充分发挥环境遥感技术在国家生态环境状况调查、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监督核查、内陆水体水华与近海赤潮监测、秸秆焚烧、区域环境空气污染监测、沙尘暴监测等方面的作用,提高环境遥感技术业务化运行水平,服务环境监测管理;推动地方环境遥感监测技术应用。
(五)加强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的监测、评价与考核。
在22 个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452 个县全面开展国家重点生
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各相关省(区、市)会同省级财政部门组织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组织好被考核县的水、气的监测和数据填报工作,做好省级审核及抽查工作,加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引导基层政府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六)认真开展重金属监测工作。
按照《关于加强重金属污染环境监测工作的意见》,部署好、落实好重金属监测工作。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组织开展污染源重金属自动监测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和完善重金属自动监测管理技术体系。参加燃煤电厂大气汞排放监测试点工作的地区,要从国家拨付的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中,安排专门经费加强监测站大气汞排放手工监测的能力建设,尽早满足监测试点的工作要求。
6.目前存在的问题
从全国总体情况来看,通过推进环境监测站建设,环境监测能力建设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力。突出表现为仍有少部分地区对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缺乏发展危机意识,没有真正把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当做是促进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关系环境监测事业长远发展和增强环境管理基础能力的重要任务来抓,对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作重视不够、措施不力,缺乏工作主动性,存在“等、
靠、要”的现象。
二、投入不足、缺乏保障。当前,各级环境监测站资金投入普遍不足,为维持和保障正常业务运行,在相当程度上仍需依赖创收来弥补,依靠环境监测站有限的自有资金无法解决标准化建设问题。另外,各级环境监测站主要依靠各级财政拨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缺乏有效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很多地区尚未按要求将环境监测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没有很好地落实财政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加强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的通知》(财建[2000]438号) 中关于“环境监测机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包括公务费、设备购置费和业务费等) 、科研经费和专项经费,要全额纳入各级财政的年度经费预算⋯⋯对环境保护部门开展环境监测所需公用经费要给予重点保障”的规定。特别是排污收费制度改革后,对基层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产生了很大影响。根据1982年2月5日国务院发布的《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规定,从排污费中提取的环境保护补助资金可适当用于补助环保部门监测仪器设备的购置,而自2003 年7 月1 日实施《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69 号) 后,排污费的征收、使用必须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排污费全部专项用于环境污染防治,不得再用于环保机构自身建设,原来从排污费中安排监测仪器设备购置的经费渠道已不复存在。因此,对于依赖排污费补助改善仪器设备配置的环境监测站,其标准化建设受到了很大影响。
三、发展不平衡,全面达标困难。主要表现为:①从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工作内容来看,各级环境监测站仪器设备配置方面的任务完成情况相对较好,而在高级、中级、初级技术人员比例和人均业务经费等方面与标准相比普遍存在较大差距。②地区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任务的完成情况明显好于中西部地区。因此,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要求2005 年东部地区和有条件的中西部地区的环境监测站达标。③各地区
一、二级站标准化建设任务完成情况相对较好,三级站标准化建设达标的差距普遍较大。由于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任务完成情况的不平衡,短期内要实现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的整体达标和全面达标,任务仍十分艰巨。
5、措施建议
为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加快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步伐,应抓住机遇,采取措施,解决当前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加强领导
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涉及人、财、物,涵盖技术、管理等多方面内容,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达标任务,必须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一是加强宣传,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标准化建站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二是加强组织协调,特别是要取得各级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经济综合管理部门(计委、财政) 的支持,按照有关规定,合理安排和组织
实施已批准的能力建设项目和专项资金。三是落实措施。研究完成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任务的保障措施,制定能力建设实施方案,并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四是加强监督管理。对标准化建设目标、任务和达标建设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二、科学规划
科学规划是做好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工作,实现标准化建站目标的重要前提,
同时也是加大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支持力度的重要依据之一。首先,应加强各级环境监测站自身环境监测工作和能力建设的科学规划,并将两者有机结合,使能力建设与监测工作发展需要不脱节;其次,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应与能力建设总体规划相结合,将其作为阶段目标和任务纳入能力建设总体规划;再次,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此外,应加强科学管理,促进仪器设备等硬件资源向实际监测能力转化,合理组织和配置资源,探索区域监测资源有偿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标准化建站成果的综合效益。
三、拓展融资渠道
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的关键是资金投入保障,应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拓展融资渠道。一是按照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原则和财政管理体制的要求,国家通过国控网能力建设项目和运行费对
地方给予一定补助。目前国家投资和地方配套已在2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建设了631套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在主要流域国家建设了82个地表水水质自动站。正在实施的国家地表水能力建设项目,重点加强了对167 个基层环境监测站的仪器设备配置。从2002年开始,国家逐步加大了对国控网的运行补助。这些措施,对于加强各级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充分利用排污费改革过渡政策,加强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根据财政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关于环保部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后经费安排的实施办法〉的通知》(财建[2003]64号) ,关于排污费不得用于环保机构自身建设的规定,在东部地区一步到位,中西部地区3年到位。2006年前,中西部地区还可从排污费中列支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补助环保机构自身建设。此外,2004年前,允许将结存在各级财政和环保部门的排污费(含有偿使用基金) 纳入部门预算,用于弥补环保机构行政、事业经费的不足。因此,中西部地区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上述两条排污费改革的过渡政策,加快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三是积极争取专项支持。排污收费制度改革是深化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杜绝部门收支挂钩。新的排污收费制度只是规定不能从排污费中继续安排环保机构自身建设经费,但并不限制安排其他财政资金用于环保机构能力建设。相反,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还应加大对环境监督管理和环境监测的经费保障力度。因此,应根据需要积极申请专项资金支持。此外, 大型仪器设备购置、业务用房建设等能力建设项目,也应积极按基本建设项目向各级综合计划管理部
门(计委) 申请立项支持。四是探索其他融资渠道,如低息或长期贷款、无偿捐赠等。总之,推进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对于全面提高环境监测整体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标准化建站的任务仍十分艰巨,必须抓住有利条件,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投入,加快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 王淑霞,曹杨.环境监测的机遇、挑战与对策E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1,13(4): 8-9 [2] 张继泽,沈柏.加强环境监测管理提高监测总体水平[J],中国环境管理,2000.(4): 26-27
[3]郑惠君.基层环境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环境管理,2003,22(5):49-50
[4]解振华. 在全国环境监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国环境监测,2001 ;17 (4):13
[6]万本太等. 论中国环境监测的现代化建1 中国环境监测,2003 ;19 (20):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