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体育产业发展情况
第一篇:特色体育产业发展情况
扬体育特色创发展新路
扬体育特色
创发展新路
常熟市商城小学
我校原名常熟市琴南中心小学,创办于1978年。2004年9月,在上级政府、教育局、商城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投入近四千万的新校顺利竣工并正式投入使用;2006年5月,学校更名为常熟市商城小学。2006年9月,学校成功创建成为“江苏省实验小学”;2007年5月,学校顺利通过了“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小学”的验收。
近几年来,学校坚持“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坚持“树人为本、质量为根、特色为翼”的办学策略,全力营造“美丽花园”、“温馨家园”、“快乐学园”,努力让每一位教师都获得成功,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提高,让学校每一年都有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创出了享有较高声誉的软式排球特色教育,并成为苏州市软式排球特色学校、苏州市十佳特色体育项目学校、江苏省软式排球实验学校。
一、牢固确立品牌意识,特色鲜明。
1、强化特色育人的意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办学要特色,学生要特长是时代对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要改变育人的盲从,就必须有本校的教育发展目标与方向,这种目标、方向便是个性化的育人方向的具体体现,改变千人一面,千人一式的大统一格面。
2、强化特色兴校意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各学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惟有特色鲜明的学校,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3、强化特色资源意识:办学特色是一种十分可贵的教育资源,特色建设是通过开发潜质资源,让潜在优势向显性优势转化的过程。
4、强化特色创新意识:“特色化”的本质是个性化,个性化的关键在于实现创新,没有教育创新,就没有特色的学校。
二、高度重视体育工作,管理规范。
历年来,市局领导和学校领导都高度重视学校的体育工作。特别是市领导对我校进行的由教育局教研室刘建平老师创立的基于拓展课堂教学、符合教改精神的软式排球运动,更给予了高度关注,这种重视更增加了我们商小教师的干劲。我们认真贯彻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每学期必将体育工作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形成由校长分管、教导主任主管,到体育教研组长负责、体育老师具体实施、班主任和副班主任大力协助的管理网络,同时形成了齐抓共管,分工明确,责任落实的良好氛围。
自从2002年开始,我校就确定了“以排球为龙头,促体育全面发展”的体育发展方针。在体育局、教育局业余训练会议精神的指导下,一至六年级全部开设排球课,每周落实2次以排球为主的课外体育活动,还开设了中年级和高年级两个年级段的排球兴趣小组,保证学生平均每天有20分钟左右的排球活动时间。学校还成立了男子、女子排球队,利用早晨和放学的时间以及周六坚持训练,每天的训练有计划、有记载。另外有十几支以班级为主的排球小队,经常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开展班级间的比赛交流活动,为校队选拔人才打下了基础,也切实做好了人才的梯队建设和衔接工作,并向苏州市排球队
学校不仅在学生中积极推广排球运动,还在教师队伍中认真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积极普及群众性排球运动,丰富教职员工的业余体育活动,营造了全体师生开展排球体育活动的浓郁氛围,促进了和谐校园的建设。在校领导、全体教师重视和支持的基础上,在保证排球训练正常的前提下,体育组还制定了一系列的训练方式和方案,使学校的田径队、篮球队、冬锻队等都相继开展训练,使学校的业余训练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三、切实改善硬件设施,配备齐全。
学校非常重视体育硬件建设,在有限的体育经费中优先添置排球等体育器材,并加强保管。我校现有标准牛皮排球100只左右,其它软式排球100多只,非标准小排球800只,确保学生在上课和做排球操时人手一只。另外,由于原来我们学校面积小、设施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训练质量。2004年搬迁新校时,学校更重视对体育设施的建设,尤其是有意识地加强了排球活动场地的建设。目前,我校已拥有一座室内排球训练馆,两块室外的标准训练比赛场,确保了训练的正常开展。另外,学校还利用较好的硬件资源,有计划、有组织地实行定期对外开放,吸引排球爱好者经常来校训练、比赛,增强了学校的排球运动氛围和知名度。
四、全力打造教师队伍,素养提升。
要抓好特色体育项目的建设工作,需要建立一支团结战斗、奋发向上、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为此,我校在重视硬件建设的同时,还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力打造素养全面的教师队伍。
学校在重视体育硬件建设的同时,还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力打造素养全面的教师队伍。课堂教学是特色教育的主渠道,学校对体育教师提出了严格要求: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体育教研组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研究,互相交流切磋,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努力在教学中既突出体育学科的独特性,又重视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互补性,将特色教育渗透到学科教育之中去。在实践中,老师们还及时总结反思,积累资料,进行个案研究,撰写论文,提升了综合素养,促进了专业发展。
为了进一步打造优秀的教师队伍,学校除了不断引进具有排球特长的教师外,经常安排体育教师外出听课,特别是听有关排球教学的实践课,还组织体育教师聆听专家的讲座,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班,学习有关排球的新知识、新规则,了解排球教学的新动态,还不定期地请省里有关排球专家到校进行现场指导等等。这些举措,提高了我校体育教师的排球教学水平,提升了广大体育教师的综合素养,从而不断提高了我校排球运动的整体水平。
五、积极创新训练形式,技艺提高。
排球的训练是单调、枯燥、乏味的,我们之所以能取得一些成绩,关键在于我们的教师对排球工作的热爱和执着。也正因为这种执着,我校的体育老师积极创新训练形式,通过几年的实践和摸索,总结出了一套符合我校实际、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大胆地将喜闻乐见的民间体育活动引入到排球训练中,让学生在轻松中学到技术,在愉悦中得到提高。另外,在训练中我们还建立了民主、平等、互助、合作的师生关系,对队员们始终坚持多指导、多费心、多鼓励,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训练氛围。形式的创新,使排球训练技术突飞猛进,从单纯的发球、接球,到有基本的进攻,最后到目前的有简单的战术,甚至出现了简单的背交叉和背快。阵型配备也全面开花. 我们重视软式排球的普及和训练,使此活动成为了学校集体性运动项目。学校编印了软排校本教材,通过分年级分阶段的训练,使学生达到一定的水平;成立了“排球学校”,通过举行讲座、分期培训等方法,给学生传授软排运动的由来、发展、现状及未来等知识;学校还以班级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以软排为龙头,开设了“排球节”,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排球活动。我们根据“高质量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让不同起点的学生都得到长足发展”的认识,正确对待软排特色的普及和提高,依据学生兴趣和自愿原则,开展多样的特色活动,以此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启迪学生的智慧,开发学生自我展示的能力,增强班级凝聚力。
六、严格执行三项规定,活动丰富。
我校严格贯彻《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定》,遵循《苏州市深化素质教育,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方案,每天课间以及大课间活动中,结合学校的软式排球特色,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并坚持做到组织到位、过程到位、管理到位,真正让学生在活动中娱乐身心、健体强身、增长知识、陶冶性情,提高综合素质。
大力推进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当前学校体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务。各年级学生按照指定的活动区域,有秩序地进行着丰富多彩的活动。我们以“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为契机,采取积极措施,充分利用大课间活动和学生课外集体体育锻炼时间,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校园集体舞活动,成立了集体舞教学任务组,对各班精心挑选的舞蹈骨干学生进行培训,还动员班主任、家长共学共辅导。学校参加了常熟市组织的小学生校园集体舞大赛,荣获一等奖,并作为集体舞代表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开幕式上进行了表演。同时,我校把冬季三项纳入到校历中的常规项目,利用“体育节”组织了跳绳、踢毽比赛。组织师生每天早晨进行长跑锻炼,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又磨炼了他们的意志品质,培养其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使长跑成为大课间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丰富的活动,使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奏响了生命的旋律。
七、充分开拓交流平台,成绩突出。
学校体育工作离开了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是难于顺利开展的。尽管由于我们的学生85%来自外地,排球队员参赛受到极大的限制,但我们总是同舟共济,努力把不利因素化作有力条件,每年参加全市的中小学排球比赛,有计划地参加和兄弟学校组织的友谊赛,既加强了各支球队的技术切磋,又有利于我校体育工作的交流。
今年的全市排球比赛在我校举行。虽然时间紧、任务重、组织工作繁重,但全体师生克服困难,团结一致,从场地布置到领导机构确立,从报名接待到秩序手册编制,从工作流程表出台到专人负责签字完成情况描述„„所有工作都周密布置,井然有序,无一疏漏。整个比赛过程中,我校参赛队能和谐相处,团结在一起,教练和队员都能自觉遵守比赛规程,听从指挥,服从裁判,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同时,我们坚持胜不骄,败不馁,发扬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更深化了团结合作、勇于拼搏的排球精神和“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由于前期的精心准备,为比赛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最终我校排球队又一次夺得冠军,也使2008年常熟市中小学生排球比赛圆满落下帷幕。
先进的教学理念、一流的教学设施、优秀的师资队伍、扎实的教育科研,使商小体育获得了累累成果。近年来,我校先后获得了“中央教科所体育实验学校”、“江苏省软式排球实验学校”、“苏州市排球特色项目学校”、“常熟市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先进学校”“常熟市小学生田径比赛团体总分第四名”等荣誉称号。排球训练成绩也是蒸蒸日上,近几年来,先后获得了“苏州市小学生男子排球第二名、第三名”、“苏州市小学生女子排球第三名、第四名”。在常熟市比赛中连续4年获得常熟市小学生软式排球比赛冠军。
翻飞的排球,优美的弧线,灵活的身姿,娴熟的技艺„„这是我校特色体育项目运动中最常见的剪影,令人欣慰,更令人欣喜、振奋。成绩是过去的句号,挑战蕴藏着再造辉煌的机遇。我们相信,在体育局、教育局的领导和关心下,在商小全体师生的努力下,软式排球这一特色体育项目将使我们商城小学跑得更快,跳得更高,成为昆承湖畔常熟教育中一艘特色教育的旗舰。
秉承传统谱新曲,继往开来创辉煌。让我们期待,商城小学的特色体育运动项目更加辉煌。
2008-12-16
第二篇:以全民健身为特色的体育产业发展探索
科技幸墙
以全民健身为特色的体育产业发展探索
通过对国内外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找出我国
体育产业发展徐缓的原因所在, 提出发展以全民健身为特色 的体育产业的必要性, 并对全民健身为特色的体育产业的发 展思路进行如下初步探讨。 , . 破除福利型体育体制. 树立体育产业意识: 如学校、机
关、企事业单位的公共体育设施对外开放, 实行有偿服务, 培 训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 对群众的健身活动实行有偿指导等。 2. 加强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 扩大健身群体;应利用一种 有煽动性的口号来动员大家参加体育运动, 同时应充分利用 大众传播媒介, 如电视、广播等宣传全民健身运动, 出版全民 健身杂志和书籍以及各种宣传品, 让全社会的人尽早加人到 体育锻炼的队伍中来。 3 . 引导人们把余暇时间用于体育健身消费: 据2 001 年中 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表明, “ 缺乏余暇时间 ” 是2 5 ~ 5 6 岁人
群未参加体育活动的首选原因, 对56 岁以上人群而言, “缺 乏余暇时间” 也高居第2 位。因此, 要积极引导人们把余暇时 间用于体育运动, 参与健身消费, 提高国民体质。 4 . 转变人们的消费观念, 引导群众进行体育消费: 依据
20 01 年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显示, 目前我国居民对生活消 费之外的消费比重仍然很大, 就是恩格尔系数达到了40 % 也 难以使体育健身消费成为居民消费的主体。究 一
其原因, 与人
们的消费观念、消费意识有关。因此, 要转变不同年龄、不同 阶层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意识, 引导群众进行体育消费, 从 而在全社会形成“ 生活奔小康, 身体要安康, 花钱买健康” 的
新时尚。
5. 根据我国人民群众的实际消费水平, 开发适应大众需 求的体育健身娱乐市场: 应当根据我国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实 际消费水平, 对于健身娱乐市场的投资, 应重点放在大众经 济能力能接受的中低档项目上, 如健身健美、羽毛球、乒乓 球、游泳等, 适度发展高档体育健身娱乐项目, 如高尔夫球 、
网球、保龄球等。 6 . 开发“ 经济实用” 型的体育用品消费市场: 据调查, 目 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居民对体育用品的消费观念趋势于 “ 经济
实用” 型, 对高档次体育用品的追求并不强烈。这主要是由于 目前我国大多数居民的收人水平、消费结构、整体消费水平, 以及我国广大居民的传统生活习惯、民俗等因素决定的。根 据这种情况, 我们在开发体育用品市场的过程中, 对体育用 品的品种、价格、档次上进行合理的搭配, 以满足广大体育用 品消费者的需求。
7. 加强现有场馆利用率, 建设新场馆, 满足人民群众健身 需求: 我国的体育场馆主要由体委系统的体育场馆、学校系 统的体育场馆、企业系统的体育场馆和民营体育场馆4 部分 组成。
2 001 年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组对“ 未参加体育活
动的城乡居民” 的调查结果显示, “ 缺乏体育设施” 选频率为 23 .0 3% , 位居第二。因此, 对于未开放的场馆要全面向社会开 放, 同时延长开放时间, 建设新场馆, 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 需求。
8. 开发体育培训市场: 应对群众的健身运动加强指导, 尤 其在各健身娱乐场所、体育场馆应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 指 导群众进行体育锻炼, 提高群众体育锻炼的层次, 从而吸引 更多的自发锻炼者参与健身消费。 (T ) (摘自《湖北体育科技》双月刊2 006 年第1 期戴超平 许可文) 长沙市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及产业化开发
研究对象: 长沙市各级体育局系统所属的体育场馆及场 馆工作人员。
研究方法: 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 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与分析: , . 长沙市体育场馆基本情况
截至20 04 年底, 长沙市所拥有的各类体育场馆有27 0 余个, 总面积4 犯万m Z , 全市人均占有体育场地面积约 0. 72 m 2 。从体育场馆的类型来看, 以露天形式为主, 约占总面
积的75 % 。场馆类型比较齐全, 主要有田径场馆、球类场馆、 游戏场馆等。从体育场馆的发展来看, 近年来, 以营利为主要 目的的场馆建设发展很快, 如保龄球馆、网球场馆等专项场 馆, 以及健身娱乐中心、休闲场馆等综合型场馆。这些场馆在
长沙市场馆总面积中所占比重不足8% , 但发展速度较快_______, 在 丰富市民健身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体育场馆经营管 理也存在如下问题: 体育场馆功能单一, 配套设施不全; 体育 场馆开放、开发力度不够; 经营管理人才缺乏。 2. 长沙市体育场馆产业化开发的对策
(l) 大力培育体育经营管理人才, 加强体育经营管理
队伍的建设, 体育场馆要实行竞聘机制, 实行竞争上岗, 大 胆引进体育经济管理人才, 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形式培 训管理人才。实行企业化管理势在必行, 同时上级主管部 门也应当减少行政干预。
(2 )改革体育场馆管理体制, 应减少行政干预, 逐步实
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使体育场馆成为名副其实的自主经 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体育场馆内部各级管理人员的权 利和责任要明确。
(3) 改革体育场馆经营机制: 体育场馆由专门的物业公 司来管理, 不仅可以避免过去体育场馆经营管理存在的弊 端, 较好地解决场馆运行上存在的主要矛盾, 更主要的是使 整个体育场馆的资源能够以市场为取向得到合理配置, 按照 市场经济规律进行有序的经营与竞争, 从而为场馆经营带来 最大的效益。笔者认为体育场馆应该贯彻15 0 90 0 质量管理 体系。
(下转第4 6 页)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第14 卷第4 期 2 00 6 年4 月 6 5
第三篇:小学体育特色建设三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在“弘扬体育精神,在精细中追求卓越”办学理念的引领下,以“培养体育特长,增强学生体质”为宗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形成较鲜明的办学特色。
二、主要目标
总体目标:培养体育人才
以田径、乒乓运动项目为突破口,以农村传统体育和竞技体育协同发展为重点,通过“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的推进,经过五年左右的时间使我校成为县、市体育人才培养基地,发挥体育传统校优势,为打造精品学校奠定坚实基础。
重点目标:提升体育特色的内涵
1.质量提升:把“111”工程提升为“113”工程,即100%的学生能做好广播操与眼保健,10%的学生能娴熟地掌握乒乓球技能;30%的学生能成为田径、乒乓等项目的特长生。各项体育训练科学规范,扎实有效,既抓普及又抓提高。 2.精心组织系列活动,努力开好学校运动会,以此促进学生的各项全面发展。
三、具体措施: 1.加强业余训练。学校成立多种兴趣小组(训练队),力求每位体育教师一个队,制定详细的训练计划和发展规划,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每天早晚、体育课坚持训练。运动员竞技成绩纳入班级目标管理考核加分之中,积极争取班主任对体育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努力形成全校上下人人支持体育、人人参与体育的良好氛围。
2.科学安排大课间体育活动。
大课间活动安排在上午午第一节课后,时间为25分钟,内容主要包括:游戏、体育趣味比赛,自主活动(包括跳绳、踢毽子、掷沙包和球类)等。学校开展检查评比活动,成立大课间活动检查评比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检查评比细则,对大课间体育活动定期评比,定期指导,定期总结。建立活动的长效机制,将大课间活动作为创建学校特色内容之一,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排入学校作息时间表。学校积极筹措经费最大限度地满足活动器材的需求。
3.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篮球、排球、拔河、踢毽子跳绳等多种形式的师生竞赛活动,群众体育活动做到年年有新意、月月有安排、周周有比赛、天天有项目,培养终生体育的意识和习惯。每年举办一次田径运动会、体育艺术节。
4.营造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我校以体育精神为灵魂,精心布置校园环境,营造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努力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块墙壁都能发挥育人功能。张贴有关体育、全民健身有关标语,利用墙报、校园广播、校报等宣传阵地加强宣传,提高参加锻炼的积极性与自觉性。突出体育精神的引领作用,做到在环境中见体育,在环境中见精神,在环境中受熏陶!我校秉持着“弘扬体育精神,在精细中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努力把这种体育精神辐射到每一位师生,每一项工作,每一门学科上,在体育精神的引领下,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
5.家校结合,进一步推动体育特色学校建设。通过发告家长书、举办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宣传国家有关体育的政策法规;将体育知识的传授纳入家长学校教学计划,引起家长对孩子体育活动的关心和支持,为子女创设良好的家庭体育学习环境;邀请家长参与学校体育竞技活动。
6.认真做好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学校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制定好体育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按照课程标准开设体育课。根据学生实际,改进教学方法,努力形成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课堂教学模式。
7.做好体育科研工作。三年内学校申报一个市级以上体育方面的科研课题,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8.不断归纳、总结体育精神,使它成为学风、班风、教风和校风,使体育起到育德、益智、强志、健体、养性的作用,带动学校工作走上新的台阶。
四、实施步骤
第一步,巩固特色项目。田径作为我校的传统项目,我们要保持,要发展。一要稳定教练队伍;二要形成梯队;三要学生广泛参与。校田径队继续要在全市处于甲级队领先位置。
第二步,升华体育特色。在田径的带动下,以点带面,全面开花,学生体育运动水平全面提高。加强乒乓、象棋的训练,力争在市级比赛中名列前三名;丰富和创新大课间体育活动,每年12月份举办体育艺术节,开展田径运动会,力争体育教学上水平,体育科研见成效 ,体育竞技领风骚。 第三步,弘扬传统体育,丰富特色内涵,精心打造体育特长生为“艺术星”。
1.开展“五星少年”创评活动,培育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2.积极开展田径运动,将这项全市我校独有的特色项目深入持久的传承下去。
五、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
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实施工作。
组 长: 史德科
副组长:周 军
马永宏
组员:郭永林 于葆华
任春红
各班班主任 2.经费保障。
确立体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每年优先保障教师训练费、购置服装费、器材采买、教练和学生奖励以及外出比赛等费用。
3.政策保障。
学校不断修订完善一系列关于体育方面的制度,诸如:体育经费预算制、体育苗子优先制、体育成绩奖励制等体育工作导向政策,保障学校体育工作的生机和活力。
4.评估考核保障。
每学期期终对创建工作进行考核,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使学校的体育特色建设朝着既定目标奋进。
六、实施阶段规划
第一阶段:2011年1月——2012年12月,巩固提升阶段。
1.依托我校传统资源优势,组建好学校体育训练队及训练梯队,集中加强训练。确立训练内容,建立评价体系。
2.成立学校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具体。 3.每年举办一次田径运动会,乒乓球比赛。
4.在发展一般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加强专项素质的训练,增强学生体质。
5.积极参加县、市举办的各种体育竞赛并获得优异成绩。
6.加大经费投入,做好训练器材的添置。 第二阶段:2013年1月——2014年12月 全面激励阶段
1.建成多个体育特色兴趣活动小组,并使大课间活动更科学、规范、有效,从而带动其他体育运动的蓬勃开展,使教师、学生大面积参与学校体育运动,掌握技能,愉悦身心,锻炼身体。通过教师指导、参与、比赛把学生从课堂带到操场,走向社会。形成鲜明的办学风格,即形成学校特色。
2.拓宽该运动领域,积极打造“体育传统学校”精品,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学生和教师。
3.组织开发升华校本教材;成立体育课题研究小组,进行专题研究,向各级学校输送体育特长人材,了解相关的体育内涵,修订学校校本教材。
4.着力加强学校环境布置,彰显体育特色。
做到校训、标牌、墙饰、雕塑、橱窗、板报等全方位体现体育特色。
第三阶段:2015年1月——2015年12月 总结表彰阶段
通过近五年的打造,以点带面,从体育的崛起,带动五育并举,以体育德,以体益智,以体强志,以体养性,以体兴校,使学校形成鲜明办学风格,成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载体,最终实现目标。
第四篇:小学体育特色学校中长期发展计划
陈集乡大沟小学体育特色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
为活跃校园生活,体现校园体育特色,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提高师生身体素质,努力创建和谐校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结合小学生身体特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实施推行素质教育和新的课改为工作方针,以创建和谐校园为工作落脚点,以活跃学习生活为目标,以特色项目为引领,以师生身体健康快乐成长为目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增强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实施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立足于开发和利用现有资源,发挥传统项目优势开展创建活动。
2.适应性原则。开展的体育活动必须适应学生身体和心理发育特点,有利于增强体质。
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原则。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名学生都能够掌握一项运动技术和技能。同时要组建专业运动队,注意培养体育后备人才。
4.全面性原则。摆正《体育课程标准》与特色体育项目教学的关系,坚持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促进学生身体协调发展,防止为创建体育特色学校而造成体育课堂教学的单一化。
5.教育性原则。坚持以育人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加强体育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 三 、现状分析
1、从我校发展历史来讲在多年办学的风雨历程中,我校田径、篮球传统项目已呈特色,优势明显,在多年的实践与探索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与丰厚的资源,形成了一套有效的体育工作策略与方法,成为市直田径特招生传统校。学校成立田径运动队、篮球队,每天早上、下午第二节课后集中训练,由专门体育老师指导,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训练目标、计划,并推荐优秀学员参加各种大型比赛如:市田径运动会、县田径运动会等,均取得优异成绩。
2、从我校学生实际情况来讲,我校学生多数来自于外来务工子女,总体知识基础较差,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差甚至出现心理问题,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在田径、篮球活动中,能够培养学生,增强合作意识和拼搏进取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四、创建目标与方向
(一)第一阶段--特色项目创建阶段(2009.9--2010.7)
田径运动是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最积极有效的手段。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健美操运动在我校的普及和提高,营造浓郁的校园田径文化,我校拟定学校特色项目创建的工作目标。
具体如下:
1、依托我校传统资源优势, 组建好学校田径队、篮球队及梯队,集中优势力量加强训练。要求全体教师利用下午第
二、三节的团队活动课时间与学生共同参与运动,以"普及篮球、田径运动"作为我校特色项目,使之成为学校体育工作
特色之一。
2、确立教学内容,建立评价体系。
3、在发展一般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加强专项素质的训练,增强学生体质。
4、掌握田径的相关技术,初步了解田径竞赛规则和组织竞赛方法,积极组织校内、校际间切磋与交流。
5、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树立高尚的体育道德和勇敢顽强的良好作风。
(三)第二阶段--建设学校特色阶段(2010.9-2011.7)
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积极传承与探索"体育文化",以开发学生潜能为核心的教学活动方式,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形成学校特色。
具体如下:
1、进一步巩固第一阶段所取得的成果,拓宽该运动领域,促进田径、篮球运动的普及和提高,使其成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项特色,并使其成为我校的一种广泛的群众性运动,积极打造"田径、篮球特色传统学校"精品,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学生和教师。
2、组织编写田径、篮球校本教材;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进行专题研究。
3、将田径、篮球拓展,形成学校鲜明的办学风格,师生全员参与,学有所长,使之成为我校办学一大亮点,扩大影响,提升素质教育的品位。
(四)第三阶段--提升特色学校阶段(2011.7-2012.6)
积极贯彻课改精神,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开展"体育与文化"特色学校建设活动,形成教育有个性,发展有特长、办学有风格的特色学校。
具体如下:
1、拓宽该运动研究领域,整合我校其它工作,拓展素质教育的空间,并提升为一种精神文化,使之成为我校的办学个性,逐渐突现一种奋发进取、团结拼搏、开拓创新的学校精神,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我校教育质量。
2、进一步巩固田径普及开展所取得的成果,在活动与竞赛中推向纵深发展,倡导体育精神,同时向其他学科渗透,拓宽研究领域,培养良好的精神品质,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3、加强特色建设课题的研究力度,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整体研究的能力与水平,营造良好的体育与文化环境。逐渐使我们的研究指向为具有持续的、恒久的、无所不在影响力的精神文化。
五、体育特色学校建设方案保障机制
我校一直对体育工作都非常重视,无论从人力、物力还是从财力上都给予大力的支持。这对我校的体育特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
六、创建策略与措施:
(一)明确目标,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二)健全组织,加强培训,完善保障体系。
1、成立学校创建领导小组,组建研究机构,制订研究计划。学校成立由一把校级领导为正副组长,各科室主任、体育组组长及各年级组长等为组员的创建领导小组,负责制订创建实施计划与工作的指导与开展。
2、建设一支有教育特色的育人队伍。
要真正创建特色学校靠少数几位有特长的教师是远远不够的,一所学校的特色很大程度上还得来源于教师的群体特色。为此我们积极贯彻"以人为本,重在发展"的管理理念,在为特长教师冒尖发展创设好环境外,更是加大了师资培训的力度,
组织好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通过点点滴滴的积累、筛选、优化组合,使广大教师掌握专业技能,熟悉学校特色工作的发展和落实。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技术精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
3、分层制定措施,规范管理,加大制度建设,逐步形成常规。建立特色建设的考评与激励机制,配套适合各年段的评价操作体系,力求体现评价的多元化。
4、加大硬件投入,构筑保障平台。学校将在近两年内继续加大投入,扩建和完善操场,进一步添置必要的器材,为争创体育特色提供有力保障,为全面铺开而奠定基石。
(三)以活动为载体,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1、灵活组织开展好各类活动,在活动中促进特色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
2、积极参加上级开展的各类活动比赛,争取高层面创出佳绩。
3、加强横向联系,与兄弟学校联盟,促进切磋交流,共同谋求发展。
(四)以科研引路,唱响特色教育的主旋律。
1、初步构建起科研先导的管理机制。在特色创建过程中,我们将加强科学研究,成立特色建设课题研究小组,对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将实践与理论所取得的成果进一步巩固与推广,呈现良性循环、螺旋发展的好势头。
2、培养学生,造就一支只会研究、有作为、有贡献、有特色、有声誉的骨干教师队伍。我们始终认为:我校的特色教育关注的不能仅仅是学生的知识与田径技能,而更应关注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与发展,否则,我们便会舍本求末,毕竟学生的精神世界将影响着学生的一生。我们要把我们的校园建设成为学生心智成长的精神家园。
3、建立完善实施方案与计划,逐步调整教学支撑教材,编写校本教材,优化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造适合学生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的教学过程。构建适合各阶段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
4、从第二阶段起,学校开设好课程,列入校本课程的范畴,在地方与课程以及体育课程中开设好该课。使全校80%以上的同学积极参与该行列,激发学生浓郁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围绕课题,开展好研讨活动。学校将申报特色学校创建课题,通过对学校办学特色进行科学论证、系统研究、反思调整,从而实现学校特色建设的目标。
6、编制相关检测方案和细则,改革评价方法,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勇敢顽强的良好作风,树立高尚的体育道德。
(五)拓展学校自身优势的特色项目
特色学校的创建要有优势充分的学校特色项目,并达到水准使特色更加显著,形成传统才能以精带广,以局部带整体,推动特色学校的全面优化。田径运动是学校特色项目之一。我们将进一步拓展学校自身特色项目的优势,强化制度创特色、优化阵地创特色、深化活动创特色。
1、开发运用好潜在的优势资源。
在师生、学校内在中发现、挖掘、组织和运用好校内资源。同时接纳、传承本地特色文化资源,为学校的特色发展与学生的个性发展开辟广阔的的空间,打出特色学校的生长点。
2、创建好特色学校的校园环境氛围。
利用校园网,建立"特色建设"专题栏目,扩大信息化建设阵营,唱响特色教育主旋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进程。我们将以网络为传媒,在信息输出的同时,我们更要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互动与交流中吸收、融合有效信息,
促进特色学校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同时也将通过网络将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引发周边学校的冲动和拉动。
加强校园田径文化等物质文化环境的营造。校园物质文化环境是学校特色的外在体现,是学校魅力和个性的体现。我们将通过橱窗、板报、校园广播站、媒体等宣传阵地,将特有的无形之精神文化与有形之物质环境有机结合,发挥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使人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其独具特色的魅力。
七、对创建前景展望
1、通过传统项目和特色建设,使8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较好的田径、篮球运动,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激起浓郁兴趣,显露自己的个性、特长,并有相当学生在更高层次的比赛中展示自我,推荐自我。
2、培养一批学有所长的教师,发挥其骨干示范的作用。
3、形成一整套特色创建的宝贵资源、特色资源,在学校其他科目中乃至同类学校中能推广、借鉴、参考。相关实践经验与相关成果在有关刊物上发表。
4、加大舆论宣传及校园、班级田径、篮球文化建设,以田径运动为核心的学校特色建设初具雏形。以田径文化精神主导校园文化的办学个性逐步鲜明。 围绕实现"一校一特色、一生一特长、一个不能少"的办学目标,我们提出确立"发展"的办学理念,在 办好体育特色校。 特色学校的创建任重道远,是一项长期的发展过程,但我们相信:在各界领导、专家的关心与支持下,在机遇与挑战面前,我们全体师生将同舟共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必将会走出一条切合我校实际的体育特色创建的新路子。
八、创建体育特色学校领导小组 组 长:张朝卫
副组长:崔建侠 姚海德 成员:全体教师
陈集乡大沟小学创建体育特色学校领导小组
2013.9
第五篇: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编辑。
一、四川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概况
十年来,我省产业结构趋于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1999年的25.4:37.0:37.6调整为2008年的18.9:46.3:34.8,初步形成了以特色农业、重大装备、高新技术、清洁能源、农产品加工、旅游业等为代表的特色优势产业体系,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一)支撑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2008年,全省农业实现增加值2366.2亿元,较十年前增长60%以上,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壮大。工业实现增加值4939.3亿元,是1999年的4.5倍,年均递增15.9%,拉动全省经济增长5.8个百分点。其中,四大优势产业实现增加值3314.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7.1%。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350亿元,年均递增13.7%。其中旅游业实现总收入1091.5亿元,是1999年的4.3倍。
(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按照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和占全国市场份额5%以上的标准,目前四川以工业小类划分的优势产业共有52个,比2000年的17个增长了2.1倍,位居西部第一。形成了攀钢、长虹、东电、二重、五粮液、泸州老窖、成都卷烟、新希望、二滩水电、四川化工、新光硅业等一批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大企业,打造了数字家电、大型发电成套设备、水电开发、合成氨、多晶硅、钒钛制品、名优白酒等一批市场份额位居全国前列的优势产品。全省累计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289.6万亩,730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195个产品获得有机食品认证。
(三)产业集聚效应逐步凸显
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初步形成了优质水果、名优茶业、精细蔬菜、道地中药、优质生猪和特色林竹等区域优势明显的特色农业生产基地。以战略资源开发、现代加工制造、科技创新服务、农产品加工为导向,重点打造了三江流域水电开发基地,德阳重大装备产业集群,以成都高新区和绵阳科技城为代表的成德绵高新技术产业带,攀西钒钛制造基地,川南综合化工产业基地和川东北天然气产业基地。围绕建设西部物流中心、西部商贸中心和西部金融中心,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
二、主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成就
(一)特色农业
(二)清洁能源
我省已形成以水电、天然气为主的清洁能源产业体系,2008年全省清洁能源产量占一次能源的比重接近50%,占全国清洁能源的比重达20%以上,是全国最大的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十年来,水电发电装机容量由770.89万千瓦增加到2223.67万千瓦,年均增幅11.2%;水电发电量由222.87亿千瓦时增加到835.51亿千瓦时。开工建设了溪洛渡、向家坝、锦屏一级二级、瀑布沟等一批大中型水电工程,建成了二滩、紫坪铺、龙头石等一批大中型水电站。天然气产量由83.54亿立方米增加到175.11亿立方米(全口径),用量由46.9亿立方米增加到102.1亿立方米,全省气化率达83.6%,居全国第一,重点建设了普光、龙岗、广安、九龙山、通南巴等大型气田,是我国三大内陆天然气主产区之一。
(三)高新技术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由1999年的110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835.6亿元,年均增速达25%,高于全省同期工业增加值增速近10个百分点。总产值、新产品产值、销售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等均稳居西部第一,增幅位于全国前列。以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等为代表的高新产业逐渐在成德绵集聚发展,攀西地区钒钛资源开发利用取得重大成就。重点打造了绵阳数字家电、成都电子信息、乐山硅材料、自贡新材料和攀西钒钛等一批重大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