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大学生就业有感
第一篇:读中国大学生就业有感
读《大学生就业指导》有感
进入大学已经快两年了,整天蒙头学习,应付考试。看似每天生活很充实,但从本人整个前途这一角度来讲,似乎仍旧缺乏一种目的性。利用了一个寒假,我认真的对过去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原来心里一直萌动着一颗种子,那就是将来能够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然而当我一投入到大学生活中,忙碌的节奏就会让我把这个最基本的梦想抛之脑后。换句话说,在大学生活中,我已经迷茫快两年了。 生活总有峰回路转的时候,当我捧起那本《大学生就业指导》,我就觉得我今后的生活应该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变。这样说似乎有些不确切,很少有某本书能够改变一种人生,但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本书至少在就业方面对我的思维进行了拓展,我仍然承认在社会中就业的形势依然严峻,但这本书在精神层面上确实减轻了我思想上的压力。就像书上说的那样“就业说是难,但绝大部分人还不是就业了么?” 还是先讲讲这本书吧。就业的内涵就无须解释了,简而言之,就是找工作。然后此书介绍了21世纪的就业现状,书中用了一大堆专业术语,但我基本看明白了,就是我前面总结的那个词――严峻!关键的地方并不在这儿,而是大学生的择业心理那块儿,这块内容讲的很现实,完全符合现代大学生的择业现象。很多大学生刚走出校门,就想找到一份自己感兴趣的工作,然而单位不是自己家开的,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人家并不缺人手。单位所招聘的岗位,自己不是嫌工资低,就是嫌活太重,经过一番挑三拣四,好了,工作给其他人了。然后手持学位证的大学生就开始抱怨,工作太难找了!读了这本书我便明白了,在找工作这个事儿上“一口吃不成胖子”。单位所需要的人才,正是社会所需要的。刚到社会,大学生工作经验尚且不足,有多少单位会要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去当一个部门主管呢?在选择岗位这个问题上,大学生应该端正自己的心态。但是都要从基层做起。只要你干得好,干的出色,领导总有一天会发现你的。一个不起眼的岗位,完全会因为一个人的能力而变得具有吸引力!
书中还讲了一点,我认为比较实用。就是大学生就了业还应该做些什么?对于部分人来讲,找到工作不就上天了么,有了工作就有了钱,有了钱就能养家糊口,孝敬父母。找到工作后还有什么注意事项么?别说,还真有!用一个简单的问题就能将前者的观点否决,假如工作被炒了怎么办?被炒了之后,经济来源都没有了,哪儿还有后续的故事呢?所以说,所谓的注意事项还是有的。第一,工作必须努力。任何一个老板都不愿养着一个吃干饭的寄生虫,特别是对业绩有较高要求的岗位,所以刚进单位的大学生必须要努力了。第二,处理好人际关系,一个是与领导的关系,一个是与同事的关系。在领导面前,要做到不卑不亢,保持尊重但不谄媚,要向领导“投其所好”,学会揣测领导希望你是怎样的一个下属。在同事面前,一定要平易近人,多帮助同事干干工作,要知道,亲爱的同事们才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这相当于搞好基层关系,对于以后的发展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第三,特别强调不能出现重大的工作失误,再优秀的司机只要出现了重大事故,“免驾”的惩罚也是很难逃避的。这三点如果做足了,在职场上基本就天下无敌了。 书里精彩的内容很是让我入迷,很少有一本书能够这样触动我的思想。在通俗的字里行间,我的思想也在跟着游走。当我放下这本书的时候,心中的压力也变得很轻了。恨不得马上带着简历去社会中实践这本秘籍
望红尘而息心,我不能因为读了这本书而好高骛远,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学好专业课,虽然我回到学校每天仍会继续重复着相同的工作,但这学期我的心态变了,因为在我的心中有了一个明确的目的,那就是就业,一个既充满机会又充满挑战的人生环节。
第二篇:读《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有感
刚进大学,首先就是军训,实是无聊,于是就到书店找本书看,看了会儿,想起了高中看的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于是想继续看看余秋雨的书,终于又发现了他的《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于是 ,一个军训期间主要由这本书陪着我度过。
“古有三千弟子「论语」孔夫子,今有北大学生「问学」余秋雨”——这,便是余秋雨的《问学》。
从《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可以窥视余先生对文化传承的执着和热爱。说来惭愧,他们谈论的一些文化内容虽有些久远和高深,让我读得有些艰涩,似懂非懂,就像烈日下蜗牛的行程,但我还是饶有兴趣地坚持把它读完。每每读完一课心胸总有一种亮敞的感觉,眼前蓦然少有的开阔。推开《问学》的大门,余秋雨老师与一群北大学子(王安安、何琳、王牧笛„„)一起正在探讨着古老的话题,散发着自然的青春色彩。从“童年的歌声”到“古老王朝的归来”;从“寻找真实的孔子”到“一座默默无声的高峰”;从“光耀千古的324个字”到“走向文明的困惑”。我看到了,一个个伟大废墟间文明陨灭的印证;看到了王懿荣殉国时最放心不下的那一堆甲骨文;看到了孔子三十岁起就怀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恭敬态度,周游列国拜师问学,到处推行他的仁政,但处处碰壁,最终一路冷遇成就了的伟大;听到了老子《道德经》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带来的反传统的观念忠告;明白了庄子为心灵提供快乐的依据;明白了曹丕与曹植因“七步诗”而互相残杀的真相;感动于墨子作为一个“黑衣壮士”为“兼爱”“非攻”奔走相告,解救人民的疾苦,成为了一位跨时代的精神导师;感动于《离骚》中忧国忧民、“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以及他选择那山河断裂式的壮美,悬崖峭壁式的决绝;体会到了司马迁《史记》那朴素的文笔,来诠释“世间文字,过巧即伪”的真谛;参观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精神家园„„一个个诗人、词人,一个个画家、书法家,一个个魏晋名士、诸子百家,仿佛就在我们的眼前,活跃在中华文化这片肥沃而广袤的土地上,显示出了勃勃生机。因为,在这片土地上,中华绵延不绝的文明是滋润他们的土壤,他们生命因文化的滋润而鲜活。
想想这本书最让我喜欢的应该是诸子百家时期及老子的了解,虽然余秋雨似乎很多精力
都放在研究孔子身上。老子的道德经的讲解有点触动我的心灵,虽然很多人都说21世纪最重要的是孔子的论语,但是我感觉老子的道德经也不失为一本很好的处世之道良书,短短五千字,实是集我国大文化,大思想于一体。我对于道德经的了解比较少,因为看不懂,就像余秋雨说的,第一句就难倒了一大批人,以下各句更是难以理解。“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 随。恒也。”生活中,我们的态度让世界形成了对立面,我们认定了好,相应的就存在了不好,我们认定了善,自然而然就定义了恶,由此,迎来了很多的繁琐,如果我们没有定义这些,这个世界又会怎样呢?
对于诸子百家的喜欢可能也是来自对于墨家的喜欢,对于《秦时明月》这部动漫的喜欢。诸子百家的时代是张扬的时代,是中华文化鼎盛的时代,那是思想完全解放的时代,每个人对社会,对人生,对未来的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墨家,墨家主要有十大基本思想,虽然也有一些感觉上是矛盾的思想,但是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现在学习的,墨家的思想对现代人也是有比较大的影响,比如,墨家的侠盗精神,一直影响着中国人,墨家的反对侵略战争„„ 余先生说:“文化能够滋润生命,生命也能够滋润文化。中国文化,本应与更多的青春生命产生互动。”既然这样,我就想,趁我们还算年轻,多读点书,就让文化滋润我们的生命,让我们的生命焕发更多的青春活力,潇洒走一回!
第三篇:读《中国震撼》有感
有感于中国震撼
理学院学生统计学第一党支部 12统计一班
姚润沐
看完《中国震撼》,小有感触。
回忆起许多年前的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呐喊,崛起是一个梦想。梦起于另一个梦的破碎,天朝上国的美梦破碎。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等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走在崛起梦想的路上。他们迷茫过。失败过。却未有动摇追逐梦想的心。也找到了一条对的路,让中国走上了有自己特色的路。一如作者认为,中国的崛起代表了一种不同性质国家的崛起,“其崛起的主要原因是坚持了自己的发展道路,既学习了别人之长,也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实现了一种对西方模式的超越,也实现了一个五千年文明与现代国家重叠的‘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实事求是,不为现实击倒,而是从失败中很好的结合环境来发挥自身长处,以他人经验来改善自己的长处,这是一种极佳的习惯。
而且,不可否认,中国的崛起是历史的必然。她在艰辛的摸索中焕发无穷的生命力。她的崛起对于西方国家而言或许是震撼,当站在历史的观念上看,就会懂得这不过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中国读懂了自我,少年读懂了自己的梦。少年强则中国强。作为未来中国建设的主力军,理应好好把握当代潮流,只争朝夕。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并且,中国的崛起是 “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是和平的,而不是依靠掠夺殖民。是靠“以民为本”、“坚定不移的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所取得的成就。或许五千年的文明源远流长不能代表中国的强大,但是不可毁灭的民族精神却领着中国在颠簸的梦想之旅上蹒跚而坚定的前行。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坚定不移的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些“少年”能够坚定自己,学习了其它文明的长处的同时又保持了自身的长处和优势,不懈的奋斗,国必然世界震撼。
震撼之后,作为这个国家未来主力军的我们,更多的是一种自信和更加努力的寻求自己的梦。《不再误读自己》——这一节就很准确地切入了国人的自卑心态。国人的自卑源于百年的屈辱史。之后在一系列的问题中升级——党的干部的腐败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医疗卫生问题等等。但是中国崛起是个不争的事实。我们不必罗列一些数字和事实来说明这些既成事实。中国发展时至今日,我们已没有理由缺乏信心。对于腐败、环境污染、贫富差距这些目前中国存在的问题等既是发展中的矛盾,也是许多发达国家还没有解决的普遍矛盾。我们可以先肯定自己的成绩,再逐步解决困难。困难都是要解决的,也是可以解决的。走一步才能再走一步,正是有了发展,才能有谈下一步问题解决的资本。过去承认中国落后是实事求是,今天承认中国的巨大进步也是实事求是的。我们已经积累了建国50多年的经验,我们的党是一个有着90年悠久历史的大党,我们的国家已经不是当年那个风雨飘摇的国家,我们有足够理由来相信震撼不是一种常态,世界会拭目以待而又自然的看着中国成为一个国强民富的国家。这也不是要我们骄傲,一如一句话,求知若饥,虚心若渴。
第四篇:读《中国震撼》有感
看着电脑和各大报社上各种关于《中国震撼》的报道,让我感觉这本书很有价值。看完之后才了解到作为走过100多个国家,又专注研究政治的作者,张教授对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进行了全面的诠释,文中许多论断不乏精辟独到之处,通读下来颇为畅快。
张教授深谙中国人谦虚谨慎的优良传统美德,因此开卷第一章就从“不再误读自己”说起,提出了中国崛起这个不争的事实。回首历史,清朝没落之际,政府闭关锁国,骄傲自大,不正是导致后来战争全面爆发的原因之一吗?常言道:落后就要挨打。对,没错,要想不挨打就得求上进,但前提还是要读懂、认清自己。求上进也要讲策略,像作者强调的那样,要先肯定自己的成绩,在此基础上再逐步解决困难。的确,为百年屈辱史所累的国人当下的问题就是太不自信了。
作者这种超群的自信,确实让我钦佩,中国崛起至今日我想我们应该努力提高自己,将自己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的榜样!
中国崛起的同时不仅震撼了自己也震撼了世界。在科技领域,成功发射了神舟系列飞船,嫦娥绕月卫星,动车技术输出海外等高端技术;体育方面,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外交上,发起并参加了朝核六方会谈。同样,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也各领风骚。
对于腐败,环境污染、贫富差距这些目前中国存在的问题,
作者也没有回避,并且用生动的事实回答了国内外许多人关注的这些焦点问题。我们常说,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那么同样我们也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当然,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遭遇许多挫折,需要国家领导适时做出明确指导和宏观调控,来维持国家平稳高速的发展。
崛起是带动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一些副作用也逐渐的凸显出来:中国环境问题已经到了严重的地步,水土流失、沙漠化、空气污染、可耕地流失和水平面下降,每年都使中国政府花费巨资去解决这些问题。此外,还有很多问题,如祖国不能够完全统一,人口基数大,老龄化明显,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
前面已经说到,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要前后兼顾,处理好当前的问题,稳步提升自身实力。在这里,我强烈呼吁广大公民,要切身投入到保卫祖国的建设中去,要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
但总体来说,中国的崛起是利大于弊的。张教授以中国人自己的话语来解读中国与世界,以致我们能更好的理解、参透这本书。他把自己走访过一百多个国家的事实拿来和中国比较,所得出的结论是比较客观的,具有强大的信服力。说到底,作者清醒的自信,理性的分析,亲和的解疑,才是我最大的震撼。
第五篇:读《中国梦》有感
梦想是什么?对于聋哑人而言,梦想是能够像正常人一样,聆听世界的点点滴滴;对于雏鹰而言,梦想是能够像雄鹰一样,遨游天空的每一个角落;对于婴儿而言,梦想是能够得到更多的乳汁,尽早熟悉这个陌生的世界;对于儿童而言,梦想是能够交到更多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快乐的成长;对于青年人而言,梦想是能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建立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对于中年人而言,梦想是能够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家人能够健康生活;对于老年人而言,梦想是能够儿孙满堂,安度自己的晚年。而“中国梦”又是什么?是民族的梦想,是十三亿中华儿女的梦想——中华之崛起,之富强。
在社会课上,老师对我们学生说过,高远的梦想能够激发自己的潜能。事实也确实如此——乒乓球世界冠军——邓亚萍,从小就怀揣着成为乒乓球世界冠军,先天性条件不好,加上他人的质疑,不光没有影响她前进的脚步,还使她更加坚定自己的梦想,凭借着她不服输、不怕苦的精神,加上刻苦的训练,她稳扎稳打,一步一步走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但是,世界冠军并不是她的最终目标,为了不让别人看不起自己的文化水平,她自学成才,顺利地考入了清华大学。要知道,在此之前她连初中都没上完。她没日没夜的学习,在校期间还出版了一本全英文的著作。要知道,当初她是凭借翻译器才完成了赛后采访。
当每个人都怀揣着自己的梦想并努力追求时,对于实现“中国梦”也不再是那么遥远了。
百姓是国家的基础,孩子是国家的希望。如果百姓不相互团结,不相互关爱,国家也就无法富强;如果孩子无法健康成长,无法平平安安,国家也就没有富强的希望。最美妈妈——吴菊平,面对从十楼四十米的高空坠落下来的孩子,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援助之手,拯救了一位国家的希望。事后,经专家计算,吴菊平在接住孩子的一刹那,她承受的是几百公斤的冲击力。也就是这几百公斤的冲击力,使她的双手双腿多处粉碎性骨折,剧烈的疼痛使她当场昏迷。但她并没有后悔,反而为自己的行为而感到自豪。
生命是可贵的,人们在珍惜自己的生命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 号称小巨人的姚明是至今唯一一位能够在NBA拿到顶薪合同的中国人,也是至今唯一一位能够以第一顺位拿到状元的亚洲人。他的年薪高达700万美元。这么多的钱,他留个自己用的很少很少,几乎全部花在了慈善事业上。四川汶川大地震,他第一时间从美国捐出了2000万人民币。青海玉树大地震,他更是捐出了5000万人民币。当然这只是一部分,他创立的姚基金,每年都会举办多场慈善篮球赛,收来的门票钱都会捐出去。他在全国各地创办了多所篮球学校,为中国篮球做好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他的那句经典台词——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广为流传。他是一位真正的慈善家。
当人们拥有高远的梦想,拥有奋斗的目标,拥有坚持的精神,拥有团结的信心时,“中国梦”就不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