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绿色水稻生产培训总结(全文)

绿色水稻生产培训总结(全文)

绿色水稻生产培训总结无论是开展项目,还是记录工作过程,都需要通过总结的方式,回顾项目或工作的情况,从中寻找出利于成长的经验,为以后的项目与工作实施,提供相关方面的参考。因此,我们需要在某个时期结束后,写一份总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绿色。

绿色水稻生产培训总结

无论是开展项目,还是记录工作过程,都需要通过总结的方式,回顾项目或工作的情况,从中寻找出利于成长的经验,为以后的项目与工作实施,提供相关方面的参考。因此,我们需要在某个时期结束后,写一份总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绿色水稻生产培训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绿色水稻生产培训总结

灵武市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

建设管理办法

为了推进我市农业标准化和绿色食品事业的发展,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根据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关于创建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基地创建目标原则

绿色食品: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商标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及加工食品。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指产地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有关技术条件要求,按照绿色食品技术标准、生产操作规程和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实施生产和管理,并具有一定规模的种植区域或养殖场所。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要以促进农产品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市场化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绿色食品加工企业提供优质原料,推动绿色食品事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坚持“政府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原则;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原则;坚持与绿色食品产品认证对接的原则;坚持多元化投入的原则;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基地建设要做到与农业标准化、农业产业化、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等工作及项目的有机结合。

二、基地建设办法

按照“政府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原则,充分发挥各级地方政府的组织领导作用,基地建设原则上由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基地建设应依托龙头企业,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生产管理模式,实现产业化经营。基地创建按照以下八个方面进行。

(一)建立综合协调组织管理体系

1.市人民政府成立由主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和协调基地建设工作。

2.基地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基地建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基地办),负责基地技术服务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并具体承担基地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基地办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人员,具体承担基地技术指导和生产管理工作。

3.基地各有关乡(镇)、村应明确基地建设责任人和具体工作人员。

4.建立健全基地建设目标责任制度。

(二)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

1.基地办统一负责基地生产管理。基地建立市、乡、村、户生产管理体系,市乡村三级技术管理簿册齐全,农户应有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有绿色食品生产者使用手册、有基地投入品清单、有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和生产收购合同。

2.基地办按照绿色食品技术标准制定统一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操作规程下发到乡(镇)、村和农户。基地建立“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五统一”生产管理制度。

3.基地在显要位置设置基地标识牌,标明基地名称、基地范围、基地面积、基地建设单位、基地栽培品种、主要技术措施、有效期等内容。

4.建立生产管理档案制度和质量可追溯制度。建立统一的农户档案制度,绘制基地分布图和地块分布图,并进行统一编号。农户档案应包括基地名称、地块编号、农户姓名、作物品种及种植面积。基地办建立统一的“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并下发到农户。田间生产管理记录由农户如实填写,内容应包括生产地块编号、种植者、作物名称、品种、种植面积、播种(移栽)时间、土壤耕作及施肥情况、病虫草害防治情况、收获记录、仓储记录、交售记录等。

(三)建立行之有效的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

1.建立基地用农业投入品公告制度。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定期公布并明示基地允许使用、禁用或限用的农业投入品目录。

2.建立基地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从源头上把好投入品的使用关。

3.有条件的基地应建立基地农业投入品专供点,对农业投入品实行连锁配送和服务。

4.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基地办组织力量对基地生产中投入品使用及投入品市场进行监督检查和抽查。

(四)建立完善的科技支撑体系

1.依托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组建基地建设技术指导小组,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研成果,提高基地建设的科技含量。

2.根据需要配备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推广员,建立推广网,负责技术指导和生产操作规程的落实。

3.制定培训计划,加强对基地各有关领导、生产管理人员、技术推广人员、营销人员培训工作,做到持证上岗。

4.组织基地农户学习绿色食品生产技术,保证每个农户至少有一名基本掌握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的人。

(五)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

1.建立基地保护区。不得在基地方圆5公里和上风向20公里范围内新建有污染源的工矿企业,防止工业“三废”污染基地。基地内的畜禽养殖场粪水要经过无害化处理,施用的农家肥必须经高温发酵,确保无害。

2.加强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不断改善和提高基地的生产条件和环境质量;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逐步实现旱能浇、涝能排的农田水利化;加强基地道路建设。

3.建立检验检测体系或依托具有一定资质的检测机构,加强对基地投入品、基地产品和基地环境的检验检测。

4.建立信息交流平台,配备相应的条件,实现与宁夏绿色食品网、中国绿色食品网链接,做到生产、管理、储运、流通信息网上查询。

(六)建立监督管理制度

1.基地有专业的人员和队伍负责基地生产档案记录的管理。

2.基地建立由相关部门组成的监督管理队伍,加强对基地环境、生产过程、投入品使用、产品质量、市场及生产档案记录的监督检查。

3.基地内部应建立相互制约的监督机制和奖惩制度。

(七)产业化经营

1.基地依托龙头企业(宁夏兴唐米业集团有限公司),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特别是在产品收购、加工和销售中的组织保障作用。

2.基地、农户应与龙头企业签订收购合同(协议)。

(八)增加投入

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基地农户投入为主体、龙头企业和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制度。

三、自查验收

在基地建设末期基地领导小组将组织有关部门领导、专家,依据《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验收办法》对各基地单元创建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考核验收。

第二篇:水稻生产总结

2010年十一大队的水稻生产在农业中心和分场的精心安排下,在管理人员共同努力下,大家齐心协力做好各项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有不足之处,现将一些工作体会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0年11大队种植水稻面积2553亩,机插面积占82.2%,人工移栽面积占17.8%。

11大队选择了优质高产品种以武育粳3号、9

424、99-25为主,搭配淮稻5号3726.

二、工作的体会

1、基本苗:结合往年情况,以前测产水稻存在有效穗不足,或是穗型偏小的问题,今年在落谷时根据栽插期、品种的特性,每亩比去年增加3-5个秧盘,从而增加有效穗,为今年的水稻丰收奠定了基础。

2、栽插质量:

(1)速度:机插秧速度不可太快,如田长920米,一圈需30-33分钟,快了会有断垄,秧苗会歪。

(2)水层:坚持薄水移栽1-3cm,土表湿润,水不易放太早,控制好时间,提前4-5小时。 (3)深度:不漂不倒,越浅越好,机插秧根深1cm左右。

(4)提高切块质量:剔除不好的秧盘,注意防止秧苗切断,根苗分离现象,不可有勾根秧现象存在。

3、植保:今年7月中旬高温有利于纹枯病发生,稍有疏忽,即有“昌穿现象”,特别要注意老病田块,今年稻纵卷叶螟发生重,时间长,由于能够贯彻上级植保部门病虫防治意见,能够及时对水稻实施病虫防治,防治及时到位,病虫得到有效控制。

4、成本管理:成本是企业的生命线,成本管理与控制是企业增加利润的根本途径,“利润=收入-成本”,降低成本是增加利润的一种重要手段,我们应全方位多角度突破成本管理体系,通过成本管理体系的有效进行使成本降到尽可能低的水平,在工作中肥料、农药不可按固定模式使用,要根据各田块具体土地肥力、苗情等情况来定,农药应根据各田虫情、草龄来确定用药量,工作应具有应变性。

5、新动态:今年机插秧田块杂草品种多,生长速度快,由于前期化除工作没到位,化除2-3天内只进不出排水,而机插前期以湿润灌溉为主,白天上跑马水,湿润土表,晚上脱水促根发苗,秧苗返青后5-10天,而化除时有的田块已有出草现象,如何解决化除和保苗之间的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值得重视和探索的新课题。

三、2011年水稻生产计划

1、做到播种量适宜,育好秧,适时移栽。

根据前期作物收割期和机插秧进度,要计划好每个条田的收割期、育秧期、移栽期,以确保不超秧龄为原则。

2、做好化除工作

每个条田都要提前做好计划,每个条田化除工作都做到位,把草控制在萌芽状态。

3、抓好机插秧质量

今年机插秧100%,机插秧不仅为我们解决了今年三夏劳动力紧张的问题,而且机插秧产量也比人工移栽高,成本低(人工90-110元/亩,机插秧50多元/亩),机插秧质量的好坏,与我们的利润息息相关,在今年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把好质量关。

总之,新的一轮工作即将开始,2011年的工作中我们要保持好的传统,决心做好各项工作,以“增产、节本再增效”为目标,为完成新的目标而奋斗。

第三篇:县水稻生产总结

水稻是**县粮食生产主要作物之一,是我县农民主要口粮来源,虽不能完全自给自足,但我们任把水稻生产作为科技兴粮的重要战略措施来抓。为保证水稻的可持续发展,在今年水稻生产中,我们坚持做到高产与优质并重、数量和效益统一,强化了试验、示范、推广、培训等关键环节,突出抓主推优质高产品种、主推技术培训和操作技术要领到位等工作,以全面提

高科技对水稻生产的贡献率。现总结如下:

一、水稻生产的基本情况

我县水稻生产和其它地区一样,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曾一度抛荒严重,粮食生产特别是水稻生产面临严重的挑战。2004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农民增收发出了“一号文件”,文件明确要求,要集中力量促进农民增收。随着一系列种粮优惠政策的出台和执行,我县广大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今年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出现了恢复性双增。全县共完成水稻栽插面积5.5万亩,实收面积5.5万亩,比上年实收面积5.3万亩增加0.2万亩;平均亩产417公斤,比上年平均亩产407公斤增10公斤;总产实现2293.5万公斤,比上年总产2157.1万公斤增136.4万公斤,增6.3%。其中旱育秧2.5万亩,平均亩产422公斤,总产1055万公斤;其它育秧方式3万亩,平均亩产412.8公斤,总产1238.5万公斤。优质稻面积3.5万亩,平均亩产422公斤,总产实现1477万公斤。

二、狠抓主推技术的推广应用

1、选用优质高产良种。优良的杂交组合进行合理的布局是夺取水稻稳产高产的基础。为此,根据不同的海拔位置及水源条件,合理布局品种。在海拔700米以下水源有保证的田块,主要选用金优1

17、金优18

8、川香优6号、t优300、国香5号等高产优质组合;海拔700-900米地区及相对缺水田块选用国丰1号、国丰2号等组合。

2、适时早播,培育壮秧。

在我县水稻生长期间,前期低温阴雨,抽穗扬花期的高温伏旱是影响水稻高产稳产的不利因素。因此,我们在栽培上注重适时早播,强化苗期管理,培育壮秧。播期安排上,针对不同的育秧方式,结合不同的海拔位置,分类进行指导。采用温室两段育秧的播种时间为,海拔600米以下地区在三月底;600以上地区在四月上旬;旱育秧的播期比当地温室两段秧的适宜播期提早3--5天; 在水田进行旱育秧的强调苗床质量:一律做成标准式湿润苗床后才播种育苗。播种期始于3月底至4月10日,15日前结束。在育秧技术上,狠抓培育壮秧这一关键环节。一是抓好种子播种前的晒种、药浸、催芽等事宜。二是做好秧床的选择与制作,认真进行土壤消毒、灭菌及调酸。三是严格掌握播种技术,旱育秧按照育中苗的要求,每平方米的苗床播露嘴谷种130—150克,分厢定量,均匀撒种,薄土盖种不露籽,盖双层膜保温保湿。四是加强苗床温度、水份、施肥及防治病虫草害的管理。

3、适时早栽、合理密植。掌握适宜的秧龄和叶龄是进行适时早栽的基础。旱育秧35—40天,5—6叶栽插,今年水稻始栽于5月3日,集中栽插在5月10—20日。在栽插规格及方式上,采用宽窄行、等行栽插,每窝栽2粒谷秧苗。旱育秧一般田亩植1.8—2万蔸左右,较肥田亩植1.4—1.6万蔸,海拔较高及干磅田亩植2.0—2.1万蔸。秧苗栽入大田前,用20%三环唑750倍液浸(喷)秧苗,防治苗期叶稻瘟的发生流行。

4、施足大田底肥,配方施肥,科学管理。大田施肥,采取“以底肥为主,农家肥为主,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为主”的方针。即底肥亩用农家肥1000—1500公斤、过磷酸钙25—30公斤、草木灰(或氯化钾15公斤)150—200公斤、尿素(或相应含量的其它氮肥)15—20公斤,冷浸田增施0.5—1公斤锌肥。施肥方法采用“前促、中控、后补”,对保水保肥力强的田块,尿素作全层一次性施用,对保水保肥力差的沙田,则留5—6公斤尿素在栽后7—10天追施促分蘖。在田间管理上,切实抓好四项主要工作:一是实行科学的水浆管理,采取“浅水过

六、深水迎伏、干湿养谷”的原则。二是早施追肥及时除草,于栽后7—10天,亩施尿素5—6公斤加除草剂一包拌匀撒施,达到促分孽除杂草。三是对拔节期落黄过头的田块,亩用尿素3—4公斤酌情施用花粒肥。四是狠抓了对水稻分蘖期的螟虫、分蘖盛期的叶稻瘟,7月上旬的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纹枯病,8月上旬褐飞虱及穗颈瘟等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此外,在水稻的抽穗初期,喷施“九二o”等结合根外追肥,促进抽穗整齐、提高结实率,为水稻增粒、增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加强领导,狠抓科技到位工作

1、加强领导,部门重视。全县各级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把今年水稻生产工作,提高到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进一步增强了农民增收工作的紧迫感和

第四篇: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总结

我公司自2010年以来水稻生产在上级业务部门的领导和兄弟单位的支持下,就开始使用机械插秧、机械收获,不但节约成本,还提高了速度和效率,为分享经验,作如下总结:

一、 机械育秧:原来我们采用人工播种,塑料秧盘育秧,速度慢且播种不匀,从今年开始,引进了水稻播种机育秧,从撒工、喷水、播种、覆土一次完成,然后用人直接把秧盘摆入秧田中,采用机械化后播种均匀,而且速度快,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 机械整地(水田轮):过去插秧前整地用人、畜整地,至少用一头牲畜两个人加一耙,把地耙平,人、畜都很吃力,而今年使用水田轮整地,不但省工省力,而且整地速度快又平整,利于秧苗返青,还有好处是把插秧后的返青肥提前使用,可施肥均匀。

三、 机械插秧:使用机械插秧速度快,均匀,省工省力,大大提高了效率,过去用人工插秧,每人每天最多半亩地,而使用插秧机一台机械顶十几个劳动力并可连续作业。

四、 机械收获:机械收获的好处更多了,现在用人工收获,包括割、捆、扛、打四首工序缺一不可,需要费用300-350元/亩,使用机械收割,以上四道工序由机械一次完成,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节省了大量开支。

五、 存在问题:

1、插秧机插秧较深,返青较慢,有漏苗现象,需插后补苗。

2、机械收获损失较多,尤其是倒伏稻田易掉粒,损失更大。

六、 解决方法:育秧时科学育秧,育壮秧,尽量把稻田整平一些,能逐步克服以上问题。

2014年10月18日

第五篇:2012年水稻生产技术总结及2013年生产技术意见

宿迁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三十日)

今年我市的水稻生产在省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广大干群充分挖掘生产潜力,推广和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和新产品,加大生产投入,进一步强化实施“水稻四改”工程,狠抓各项措施落实,积极开展高产增效创建活动,全市水稻生产再创佳绩,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生产特点

(一)面积、单产、总产“三增”

据统计部门数据,今年我市实收水稻325.04万亩,比上年增6.36万亩,增2.0%;单产595.9公斤/亩,比上年增31.9公斤/亩,增5.66%;总产193.68万吨,比上年增13.87万吨,增7.7%。其中,籼稻85.89万亩,比上年减10.83万亩,减11.2%;单产591.9公斤/亩,比上年增35公斤/亩,增6.28%;总产50.84万吨,比上年减3.03万吨,减5.6%。粳稻238.85万亩,比上年增17.01万亩,增7.67%;单产597.3公斤/亩,比上年增29.8公斤/亩,增5.25%;总产142.67万吨,比上年增16.78万吨,增13.33%。

(二)穗粒结构“四增”

全市水稻亩平均成穗22.3万,与去年相比,增0.5万,增2.3%;每穗粒数129.6粒,增0.4粒,增0.31%;结实率91.3%,增4.0%;千粒重27.0克,增0.2克,增0.75%。其中杂交籼稻亩平均成穗15.5万、每穗粒数185.6

粒、结实率85.2%、千粒重27.8克,分别比去年减0.2万、增7.5粒、增2.3%、增0.6克;粳稻亩平均成穗23.9万、每穗粒数121.1粒、结实率92.3%、千粒重26.8克,分别比去年增0.1万、增3.4粒、增3.7%,增0.2克。

(三)气候条件总体有利

气候条件总体表现为对水稻生长利多弊少,水稻栽插期干旱,水源紧张,栽插推迟,生长中期气温较高,生育进程加快,生育后期温光适宜,灌浆充分,产量增加。

手插稻育秧期间(5月10日至6月15日),日平均气温22.9℃,比去年高0.9℃,比常年高1.0℃,降雨量较常年偏少,仅有39.0mm,比上年少19mm,比常年少31.2mm,部分高岗地区秧田受旱。机插稻育秧在5月下旬开始,降水少,气温高,一部分田块因缺水导致出苗不齐。

今年我市水稻普遍在6月15日开始栽插。由于前期降雨偏少,缺少水源,6月底至7月12日连续阴雨,严重影响栽插进度,尤其是机插稻,沭阳县西南部和沂河以北、泗洪县西南岗等地区水稻栽插推迟到7月15日才结束,比往年栽插期推迟10天左右。

7月中旬至8月上旬水稻分蘖期,气温偏高,日照充足,有利于水稻积累营养物,为分蘖成穗和形成大穗打下基础。7月10日至8月10日平均气温29.1℃,比常年高1.9℃;日照时数234.2小时,比常年高33.8小时。

8月中下旬(8月11日至8月31日)水稻拔节孕穗期,是水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温度正常、雨水偏多、光照偏少,但能满足水稻生产需求。此期间日平均气温25.7℃、日照时数82.1小时、降雨量130.3mm,分别比常年低0.1℃、少48.7小时、多26.8 mm。

8月底至9月上旬是水稻抽穗扬花期,此阶段日平均气温22.8℃,比常

年低0.8℃;降雨18.9mm,比常年少27.0mm;日照58.1小时,与常年持平,充足的光照条件有利于水稻抽穗扬花。

9月中旬至10月中旬(9月10日-10月20日)是灌浆结实期,温度适宜、雨量较少、光照充足,有利于水稻灌浆结实,增加粒重。此阶段日平均气温19.3℃,比常年的高0.4℃;降雨22.9mm,比常年减少49.4mm;日照244.8小时,与常年持平。由于气温偏高,有利于水稻后期产量形成,水稻千粒重增加,特别对于迟熟的水稻品种和直播稻,后期生长较为有利。

(四)病虫害偏轻发生

水稻灰飞虱及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6月12日秧田一代灰飞虱虫量达到高峰,与常年时间相当,全市平均58.2万头/亩,重发田块虫量高达300万头/亩。6月底二代灰飞虱低龄若虫高峰,大田平均虫量203.2头/百穴, 比去年高25.6头/百穴。7月下旬三代灰飞虱低龄若虫高峰,大田平均虫量302.1头/百穴, 比去年高114.2头/百穴。由于防治措施到位,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发生程度降低,平均病株率低于0.5%,黑条矮缩病发生面积2.61万亩,比去年少13.84万亩。是近几年最轻的一年。

二代稻纵卷叶螟零星发生,无明显迁入峰。三代稻纵卷叶螟8月7日出现蛾高峰。亩蛾量8-3500头,平均260头,田块之间差异大。8月下旬普查,田间卷叶率为0.1%左右,是近几年来最轻的一年。

四(1)代白背飞虱迁入早、迁入量大,系统田6月25日始见,比去年早28天。8月7-9日大田普查,全市五(2)代白背飞虱虫量2-8000头,平均737头,虫量为近几年同期最高。

褐飞虱迁入迟、虫量低。9月下旬普查,虫量2-150头,平均百穴13.1头,是近年来虫量较低的一年。

水稻纹枯病是我市常发性主要病害,与常年发生相同,栽插田发病早,

直播田发病迟、扩展快,9月下旬病情稳定,9月18日普查,病穴率2-100%,平均45.5%,病株率0.5-76%,平均19%,与常年持平。

直播稻田杂草发生加重,密度5-350株/平方尺,平均为16.5株/平方尺。草相复杂,其中危害较重发生数量较多的杂草有稗草、千金子、水莎草、异型莎草、瓜皮草、鸭舌草等。水旱兼生和旱地杂草向直播稻田蔓延,如狗尾草、牛筋草、双穗雀稗、游草在局部地区发生趋势加重,面积扩大。杂草稻在新直播稻区发生趋势加重,宿豫区、宿城区等地直播稻田杂草稻穴发生率达60%以上,最高的达90%,损失较重。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强化惠农政策落实,调动种粮农民积极性

今年我市除了继续实施国家水稻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标准和水稻直补之外,在水稻籼改粳地区又以良种物化形式给予每亩10元的补贴。为了最大限度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支农效益,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各县区都成立了支农惠农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惠农政策的实施方案,并通过广播、电视、走村串乡等形式广泛开展良种补贴和粮食直补等政策的宣传工作,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为确保资金发放到位,市、县(区)分别成立了惠农政策落实检查小组,自下而上,严格核查,核对补贴清册内容与核定的农户水稻种植面积、金额是否一致、是否公示等。通过精心组织,逐级布臵,认真落实惠农政策各个环节,使惠农政策对稳定和发展我市粮食生产,保护种粮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促进了农民加大了种田投入,据调查,本年度稻田每亩地用工和物质投入比去年增加了近百元,商品良种率达100%。

(二)深入开展“水稻四改”和高产增效创建活动,加快高产技术普及化

今年,全市落实水稻籼改粳面积60万亩,直改栽面积10.5万亩,旱

改水10.2万亩,手改机42亩,全面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任务。按照“扩量增规模,提档上层次”的思路,全市上下广泛开展“三改一创建”活动,全市共落实水稻高产增效创建万亩示范区52个,较上年增加17个,其中整县制推进1个(沭阳县)。为切实做好水稻高产增效创建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自项目下达后,各项目县(区)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各示范县、区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并整合了专家技术力量组成了技术指导小组,积极争取资金开展自创自建工作。按照“一推四普及”和“五有五统一”的要求,各示范片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现场示范观摩、黑板报、广播、电视和技术明白纸等形式,组织农技人员下村入户到田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不断加强示范片的宣传力度。我市宿城区,在各个乡镇均建立书记、镇长指挥田,实行每月观摩一次,考核评比通报一次,对于落后乡镇,由镇长做表态发言。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也都建立了各具特色的观摩评比制度。据统计,在实施过程中,全市共举办技术培训班1316期、召开现场观摩119次、投入技术人员2853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26万份、扶持建设专业化服务组织716个、培训农民21.7万人次、辐射带动120万亩。同时市级农业部门也成立了督查小组,定期督查指导,并通过简报形式通报督查结果。通过这些有力的措施,项目区内良种覆盖率达100%,各项技术到位率达95%以上。根据田间测产,全市52个万亩示范片有12个达到A级标准。

(三)建设综合展示基地,加快技术创新与转化

今年我市继续抓好水稻综合展示基地建设,始终把展示基地作为新形势下农技推广的载体,除了市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的展示基地之外,泗阳、泗洪、宿城区也都建有展示,各项目组始终坚持为农服务的宗旨,以夯实为农服务基础、创新为农服务方式、增强为农服务能力、提高为农服务水平为目标,集中展示了一批中熟中粳水稻新品种和杂交粳稻,结合

当地实际和生产上的需要重点做好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秸秆全量还田机插秧技术、节水高效栽培技术等新技术示范,大力开展育秧产品、育苗基质和后期叶面喷施调节剂等示范。同时为提高展示基地知名度,扩大展示基地辐射范围,在实施过程中,各项目组以展示基地为样板针对当前限制我市水稻产量提高的主导因素分地区、分阶段举办技术培训班,在各主要生育时期召开现场观摩会。

(四)优化品种布局,加强高产、优质、抗病水稻品种的推广 为加快水稻新品种更新、优化品种布局、提高规模化生产、增强稻米产业化开发水平,今年全市各级农业部门以 “高产、优质、多抗”为方向,不断加强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和宣传。从2月份开始,我们联合有关种子企业,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媒体宣传等方式,不断加强优质良种的宣传力度,取得明显效果,全市形成了粳稻品种主要以连粳7号、武运粳

21、宁粳4号主体,搭配徐稻5号、连粳6号等品种;籼稻品种主要以II优系列为主体,两优系列等品种。2010年全市国标三级以上优质稻种植面积273.3万亩,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84.1%。

(五)加大适用技术推广,促进良种良法配套

为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提高农民种田科技含量和产量水平,今年市、县、乡各级农技部门借助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省农业三新工程等项目实施机会,通过开展技术培训班、召开生产现场会、印发技术明白纸等方式,加大培训、宣传和推广力度,积极推广麦秸全量还田机插稻、肥床旱育稀植、精确定量栽培等稻作技术。在水稻生长关键时期,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农户家中详细讲解关键技术操作规程,及时修正不规范操作程序,切实抓好技术指导工作。今年推广麦秸还田机插稻188万亩、精确定量栽培162万亩、病虫害综合防治1013万亩次、分别比上年增加42万亩、26万亩、108万亩次。

(六)创新形式,大力开展专业化服务

为确保水稻生产健康发展,我市以高产增效创建活动为抓手,积极创新为农服务机制,引导县(区)农技推广中心和当地种植大户和部分农民成立了水稻育秧、水稻机插、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多形式的专业合作社(或其他服务组织队)25家,鼓励有经验的农户流转土地,开展规模化种植,据初步统计,今年新增50亩以上种植大户300多户,流转土地近10万亩。专业合作社(服务队)按照“五有”(有配套的技术服务规程、有良好的服务手段、有统一的服务标准、有规范的服务合同、有完整的服务档案)实行“五统一”( 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机收)专业化服务,每个服务队根据服务要求,制定了具体的服务标准;与农户签订了服务合同,建立了完善的服务档案,对服务农户、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服务效果、农户评价等都进行了详细记载。

三、2013年水稻生产技术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水稻“四改”和高产创建为契机,进一步优化水稻生产的茬口安排和品种布局,强化科技支撑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水稻高产技术普及和生产方式转变,提高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和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增强产业发展竞争力。

(二)目标任务

2013年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340万亩,单产提高至610公斤,总产达200万吨以上,品种优质化率达95%以上。

(三)主要措施

1、优化品种布局。充分发挥粳稻品质优、产量高、出米率高和价格

高等比较优势,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推进全市 “籼改粳”步伐,加强示范基地建设,强化生产技术指导服务,鼓励、支持和引导农民种植粳稻,提高全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12年全市水稻品种布局为:粳稻品种以宁粳4号、连粳7号、武运粳21为主体,搭配连粳6号、连粳9号等;籼稻品种以II优系列、两优系列为主体。杜绝“一县多品”、“一乡多品”甚至“一村多品”和“籼粳插花”种植现象,发展规模化生产、订单种植,推动产业化经营。

2、提高技术到位率。重点提高机插稻、秸秆全量还田、精确定量栽培等轻简高效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抗灾减灾技术的到位率,控制直播稻面积,提高水稻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加大机插稻、麦秸全量还田等技术的试验、研究,组装集成适宜于当地的高产实用栽培技术体系。

3、继续推进水稻四改,提升高产增效创建层次。今年全市水稻四改和高产增效创建活动取得了较好成效,实现了粮食增产、增效,农民增收,为全市粮食产量的提高起到一定推动作用。2013年是我市实施的“水稻四改”三年攻坚计划的最后一年,我市将巩固前两年取得的成果,进一步扩大“水稻四改”规模,提升高产增效创建水平,通过增加示范点和示范面积,提高高产创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步伐,推动我市水稻生产水平的再提高,实现粮食高产的普及化。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