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手帕美术教案活动
教案是为教师设计使用的(一般不向学生公开),学案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由师生共同完成的(印发给学生),教案和学案的统一设计要体现两者的融合,使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花手帕美术教案活动二》,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花手帕美术教案活动二
中班美术活动:花手帕
中班美术活动:花手帕 中班美术活动:花手帕 活动目标:
学习用点、线组合的方法装饰手帕,感受和表现对称的美丽。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印染的和有左右对称图案的花手帕或图片资料。
2、幼儿用书《花手帕》、水彩笔、收集的手帕等。 活动重点:了解对称的排列规则
活动难点:学习用对称的方法装饰手帕。 活动过程:
1、欣赏、感受:
幼儿交流展示收集的各种手帕,并欣赏图案的对称美:“谁愿意介绍自己收集的花手帕或美丽的图片?”
2、讨论、交流: (1)“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块手帕?为什么?”
“手帕上的花纹怎样排列比较好看?”
“手帕上的花纹颜色怎样搭配比较好看?”幼儿操作实践:幼儿设计自己喜欢的手帕花纹。 (2)实例交流演示:选择幼儿设计的不同花纹、色彩的手帕进行演示,交流不同手帕的设计和印染方法。(重点讨论中心花纹和四边花纹的排列规则和色彩搭配)。 (3)幼儿继续绘画,教师巡回知指导。
3、作品展示:
把手帕图案展示在教室的区域内,幼儿互相学习和欣赏,并评选哪块手帕最漂亮。
第二篇:美术活动:花手帕说课教案及反思(3)
小一班美术观摩活动《美丽的花手帕 》说课稿
一、说教材
渲染是美术活动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让幼儿在染色过程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艺术活动。小班幼儿年龄小,需要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通过这种新的形式,深受幼儿喜欢。在幼儿周围的生活环境中,渲染的物品到处可见,因此教材内容选择来源于生活。
本次活动我选用了我们生活中餐巾纸为材料,引导幼儿掌握基本的渲染方法,并尝试用不同的渲染方法装饰这个“手帕”,感受作品的美感。整个活动从玩色的过程中体验到创作的成就感,让幼儿感受渲染作画的乐趣,有利于培养小班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二、说目标
结合以上要求,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情况,制定了以下两个目标:
1、尝试用渲染的方法装饰手帕,感受作品的美感。
2、幼儿提高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和自信心,体验渲染成功的乐趣。
三、说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大胆尝试和表现,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难点:幼儿掌握渲染的基本方法,在教师帮助下尝试不同的图案。 为了更好的突破活动的重难点,我尝试用了直观演示法、指导法等对直接告知幼儿渲染的方法,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
四、说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初步的折纸经验。
材料准备:正方形生餐巾纸若干、彩色颜料若干(每组四分)、旧报纸等
二、说教法:
《纲要》和《指南》都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感,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幼儿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 情境表演法: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重要因素。为使幼儿对活动有好奇和参与的兴趣,活动开始以娃娃因为一块没有花的手帕不开心的情境引入,调动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2) 演示法:根据《纲要》中的要求,在染纸中教师详细示范并讲解染花手帕的具体方法,让幼儿通过直观的观察,初步掌握染花手绢的方法。
(3) 指导法:印染的过程中让幼儿大胆操作,讲清要点和难点,让幼儿大胆的进行尝试。
三、说学法:
(1) 观察法:在组织活动中教师为幼儿示范了全部过程,让幼儿先通过观察老师的染花手帕的过程,对活动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为以下的活动打好基础。
(2) 体验法:根据本活动的教育要求,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创造良好的活动氛围,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主动学习,锻炼幼儿的对色彩的感受力和手的灵活性。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激发兴趣——示范讲解——尝试创作——作品展示
1、创设情境,引出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情境表演中,播放《风儿和花手帕》的故事课件,从而请小朋友们热心帮忙,这样引出课题主要在于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从而引发幼儿学习渲染的欲望。
2、教师示范讲解——演示渲染手帕的方法。
在讲解的过程中,注意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对幼儿已获得的知识进行巩固,比如说向幼儿提问:将正方形的餐巾纸怎样折?如何染出不同的花纹?加深幼儿的记忆,同时要激发出幼儿对染纸的热情,提醒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的注意点。
3、幼儿操作。
我充分给幼儿创作的空间,在幼儿已掌握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随自己的爱好创造图案,并允许幼儿之间相互讨论,彼此欣赏,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给予幼儿指导帮助。
4、作品展示。 把大家的作品都展示出来,让每位幼儿都有成就感,不论作品成败,都帮助幼儿建立足够的自信,体验成功的快乐。
小班美术活动:《美丽的花手帕》教案
一、活动目标:
1、感受手帕的各种不同图案花纹的美,初步尝试通过印染感受印染作品的美。
2、体验欣赏与印染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印染的和有左右对称图案的花手帕或图片资料。每桌四盘不同颜色的颜料,一块湿毛巾,旧报纸若干(铺在桌子上),网格三个( 陈列幼儿作品)。范例若干,餐巾纸幼儿人数的两倍多。
2、故事《风儿和花手帕》。扎染PPT
三、活动过程:
(一)欣赏、感受:
1、导入活动
听故事《风儿和花手帕》,激发幼儿兴趣
今天,老师也收集了许多漂亮的花手帕,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好吗?
幼儿交流展示收集的各种手帕,并欣赏图案的对称美。
2、讨论、交流:
“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块手帕?为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花手帕都有哪些图案和颜色。(图案有圆形、长条型、蝴蝶型、波浪形„„学会说五颜六色。) 分析:孩子们在欣赏的过程中,培养了审美感,多变的图案和艳丽的色彩引发了如何制作这样美丽花手帕的兴趣。
(二)播放扎染PPT,欣赏并讨论
1、出示范例,引起兴趣。
今天教师带来了几块漂亮的手帕,你们想看吗?你们看这些手帕漂亮吗? 那你知道这种手帕怎么装饰出来的呢? 你们想来装饰手帕吗?
(三)观察印染手帕的方法。
1、教师:今天许多颜色宝宝来到我们小一班,看,有哪些颜色宝宝,幼儿集体念。
2、教师出示范例:看,颜色宝宝跳到了手帕上,他们把手帕打扮的多漂亮呀!它们是怎样打扮得呢?
3、老师简单示范,讲解印染方法,将正方形的纸对折三次成三角形——将对折好的餐巾纸的各个部位分别蘸一下颜色——轻轻地打开。示范后请幼儿讲讲是怎么做出来的?教师最后一次故意蘸得多一点,请幼儿想一想颜料为什么会滴下来。 和幼儿一起讨论要注意的问题。
教师:蘸颜料的时间不能太长。
教师:打开时小心慢一点,不弄坏作业纸。
(四)幼儿集体回忆印染的步骤,讨论需要注意的地方。
1、将白色的宣纸进行多层折叠,注意对角和对边。
2、将折好的宣纸不同的部分,放入装有颜料的小碗里点颜色。蘸颜料的时间不能太长。
3、印染后打开时要轻轻地、慢慢地
4、将点好颜色的宣纸放在报纸上打开晾干。
5、提问:在给“小手帕”染色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五)幼儿染手帕,教师指导
(1)鼓励幼儿大胆印染。
(2)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完成作业。 (3)提醒幼儿不弄脏衣服。
(4)鼓励幼儿在打开时不怕困难,坚持做完一件事。
(六)讲评(将幼儿作品平放在泡沫板上,幼儿围坐在周围)
1、将幼儿作品平放在桌子上,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说说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2、今天,我们每人都印染了手帕,你们觉得你们印染的手帕美吗? 老师也觉得你们的手帕很美,你们印出了这么美丽的手帕,心理怎么样? 你们想把这么美丽的手帕送给谁呢?
(七)幼儿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送手帕,活动结束。
小一班美术观摩活动《美丽的花手帕》活动反思
我一直觉得,美术欣赏活动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比较遥远,但通过美术活动实施以来,当孩子们对于美术作品中色彩的对比,线条的动静对比也能够感受和理解的时候,我对幼儿美术欣赏活动增加了信心。
本次活动结合生活中的手帕,让幼儿感受印染图案的美。同时,纸,是中国人最早发明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用到各种各样的纸,这些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都息息相关,也是幼儿所熟悉和喜欢的。通过印染手绢,让幼儿体验自己动手操作的乐趣,在操作中了解纸的特性和用途,通过印染手绢,感受纸制品的艺术美。
纸,是孩子们很熟悉的物品。孩子们喜欢折纸,将纸折成飞机、纸包等,通过这次活动,让幼儿感知到,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用途。纸不但可以折叠,还可以往上印染自己喜欢的花纹。让幼儿再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快乐,使本次活动,成为孩子们的一次投入的、快乐的创造活动,并给孩子们带来成功的体验。“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这一观点,在孩子们的自由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在欣赏的基础上,让孩子们感受和体验不同的色彩变化与图案的排列规律与对称的美,提高了幼儿的美术欣赏能力,并进一步激发了幼儿操作的兴趣,印染花手帕。
在这一环节中,首先,通过反复的实际操作能够知道,不同的折纸方法会产生不同的图案,并能初步找到其中的规律,如对折后从折点再折成三角形染色会形成中心扩散的圆形图案等。其次,通过反复的实际操作能意识到深色和浅色的搭配会更好看,从开始的自由选择颜色,到逐渐掌握深浅色的搭配。过少的染色会使宣纸原本白色的地方过多,没有那么好看,颜色过于混合也会降低作品的质量,而且过多的颜色带来的水分还会使得作品在打开的时候容易破损。
总的来说,活动效果还不错,所以对于幼儿来讲,进行合适的美术欣赏活动,对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表现美的能力都有很大帮助,在以后的活动中,还要进一步加强研究,深入的进行实践,让幼儿有更广泛的对美的欣赏能力。
教师:唐晓玲 班级:小一班 日期:2014年4月
第三篇:《花手帕》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染缬工艺的特点和历史,以及图案的基本知识。
2、掌握染缬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变化与韵味。
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染缬的基本方法和要领。
课前准备:
师生:生宣纸、颜料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
一、欣赏感量
L、教师出示浸染纸手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提问:它们与我们平时用的手帕有什么不同?它有何特点?(图形的对称美、色彩的浸润美)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制作一方浸染纸手帕。
3、板书课题:花手帕——纸手帕。
二、方法指导
请一名学生上台将折叠好的宣纸随意染上不同的颜色。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说制作纸手帕需要哪些步骤吗?(小结板书:折纸,染纸)
2、折法启示:
(1)教师提问:你能折出不同形状来吗?
(2)学生尝试后,教师小结:田字格、米字格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稍有变化。折出的形状影响到染的纹样的形成,辐射状、折扇形折叠法、任意折叠、揉纸团法等也可以尝试。
3、染法示范:
(1)教师示范:点染、漫染纸张,展开形成纹样。 (2)师生共同分析、小结染制纸手帕的要点:
A、注意画面色彩的控制,应以一种颜色为主,色度要有深浅的变化。
B、染色时要注意时间的控制,浸在彩色水中的时间长则吸色多、染色的面积大,反之则少、染色的面积小。
4、教师示范打开作品,进行展示。提示:纸吸水后十分脆弱,稍不小心就会揭破,前功尽弃,可以用吸水性强的纸或其他材料将水分基本吸干,再小心翼翼地展开。
三、观察分析
1、欣赏纸手帕作品(优劣对比)。提问:你喜欢哪块纸手帕? 为什么?
2、学生开书欣赏书中作品。
四、自主表现
1、学生分小组动手制作纸手帕,将作业纸采用不同的方法折叠,然后在彩色水中浸染或点染,制作2-4块美丽奇特的纸手帕。
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提请注意,浸染得好的应叫学生适可而止。
五、分析交流
1、将学生作品张贴展示。
2、提问:
(1)你最喜欢哪一块?说说你的理由? (2)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活动二:
一、尝试表现
1、欣赏上节课优秀作业,回顾基本制作方法和步骤。
2、导人新课,提问引导思考:制作纸手帕染前要先折。那么,制作布手帕在染前,你准备将布料做怎样的处理?
3、学生讨论、尝试。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仿效民间艺人的手法,制作扎染手帕。
5、板书课题:花手帕——布手帕
二、方法指导
1、观看幻灯片,了解民间扎染的发展、制作过程、方法,以及民间扎染作品欣赏,画面配讲:
(1)扎染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印染工艺之一,主要盛产于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其制作方法是把布料用绳线捆扎后,再用染料煮染。凡是扎了的部分染料进不去,这样就保留了布料原有颜色的面貌而形成图案,因此叫扎染。
(2)在机器印染术出现之前,人们的服饰花纹、家居用品等就是用这种手工工艺制作而成,至今在一些地方仍然保留着扎染作坊,如湘西凤凰、云南大理、贵州等。
(3)扎染作品色彩朴实、自然、大方,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民族风味。
2、教师模拟民间扎染作坊师傅的身份,示范、讲解课堂制作扎染花手帕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1)捆扎布料 (2)浸染布料 (3)展开呈现
三、观察分析
1、将扎法图示和染出的图案两两对比欣赏,从中明了制作扎染手帕的关键所在:扎的方法、位置、松紧等直接影响扎染纹样的样式,扎、染前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先进行设计。
2、学生开书欣赏书中作品。
四、创作表现
1、学生动手制作扎染手帕。
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
五、评析交流
1、将学生的扎染作品悬挂在教师课前牵扯的铁丝或绳线上,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2、提问:
(1)你是如何做出扎染手帕的?有小窍门吗? (2)你最喜欢哪一块?说说你的理由。
(3)再给你一块白布,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制作成花手帕?
第四篇:花手帕教案(模版)
第10课 花手帕
教学目标:
1、 了解制作花手帕的基本方法与要领,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变化与韵味。
2、 培养同学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3、同学自主完成一张花手帕。
教学重点:
让同学学会手帕的制作方法与步骤。
教学难点;
同学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的培养。
教学准备
1、同学:水彩颜料和生宣纸。
2、教具和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请你们观察老师手中的手帕与我们平时的手帕有什么不同?然后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图形的对称美、色彩的浸润美) 生:述自身的想法与感受。 师:既然同学们都觉得老师手中的手帕非常的漂亮,那你们想制作一张这样的手帕吗?(想)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制作一张这样的手帕吧!(板书:花手帕)
二、欣赏感受
1、在同学们制作话手帕以前,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以下其他同学制作的手帕吧!并边看边想怎样才制作成这样的话手帕?
2、同学们欣赏。
3、抽同学说一说制作话手帕的步骤。
教师小结:制作花手帕需要两个步骤,一是折纸,二是染色。
三、方法指导
1、教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折纸,看一下这里边有那些学问。 我想知道同学们能用几种方法把这张纸折起来。每个同学试一试,然后老师抽同学起来折给大家看看,希望同学们想到的方法不一样。
2、同学展示自身的折法。
3、教师小结:从同学们刚才的折法中我们可以看出,折纸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等会儿同学们在制作花手帕时,请同学们根据当时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折法。
4、教师:现在我们来学习染法。
染法的种类很多,根据教材,我们今天着重介绍两种,一种是浸染,一种为点染。 (1)我先为同学们介绍浸染。浸染就是把折好的纸放入调好的颜料中浸一下,其具体的操作方法请同学们看课件。(课件展示) 老师:现在同学们明白什么是浸染了吧?(明白了)那我们就来学习另一种染法,点染吧! (2)点染就是把水彩颜料直接滴在折好的纸上,其具体的操作方法请同学们看课件。(课件展示)
5、老师小结并提出制作中的注意事项。
现在同学们已经学会了花手帕的制作,但老师还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以下一些事。 (1)颜料自身要先调好,画面应以一种颜色为主,色度要有深浅变化。 (2)染色时要注意时间的控制,浸在彩色水中的时间越长则纸帕吸收的颜料越多,面积越大。反之则少,面积越小。
(3)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纸在吸收水分后会十分的脆弱,稍不小心就会接破前功尽弃,希望同学们尽量控制水分的吸收和展开时小心一些。
四、自主表示
1、同学分小组制作花手帕,将作业纸采用不同的的方法折叠,然后在彩色水中浸染或点染,制作2---4张美丽奇特的花手帕。
2、教师巡视指导,即使发现问题和纠正。染得好的叫同学适可而止。
五、研讨交流
1、将同学作品进行展示。
2、提问,你喜欢那一张,为什么?
六、课堂小结:
1、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2、老师小结结束课堂。
教学时数:二课时之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点染和浸染工艺的特点和历史,以及图案的基本知识。
2、掌握折纸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变化与韵味。
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1、折纸的几种变化。
2、点染和浸染的基本方法和要领。
教学难点:
点染和浸染的基本方法和要领。
教具学具:生宣纸、颜料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量:
1、教师出示浸染纸手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提问:它们与我们甲时用的手帕有什么不同?它有何特点? (图形的对称美、色彩的浸润美)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制作一方浸染纸手帕。
3.板书课题:花手帕(一)
二、方法指导
请一名学生上台将折叠好的宣纸随意染上不同的颜色。
1、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说制作纸手帕需要哪些步骤吗? (小结板书:折纸,染纸)
2.折法启示:
①教师提问:你能折出不同形状来吗?
②学生尝试后,教师小结:田字格、米字格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稍有变化。折出的形状影响到染的纹样的形成,辐射状、折扇形折叠法、任意折叠、揉纸团法等也可以尝试。 3.染法示范: ①教师示范:点染、漫染纸张,展开形成纹样。 ②师生共同分析、小结染制纸手帕的要点:
A.注意画面色彩的控制,应以一种颜色为主,色度要有深浅的变化。 B.染色时要注意时间的控制,浸在彩色水中的时间长则吸色多、染色的面积大,反之则少、染色的面积小。
4.教师示范打开作品,进行展示。提示:纸吸水后十分脆弱,稍不小心就会揭破,前功尽弃,可以用吸水性强的纸或其他材料将水分基本吸干,再小心翼翼地展开.
三、观察分析
1.欣赏纸手帕作品(优劣对比)。提问:你喜欢哪块纸手帕? 为什么? 2.学生开书欣赏书中作品:在机器印染术出现之前,人们的服饰花纹、家居用品等就是用这种手工工艺制作而成,至今在一些地方仍然保留着扎染作坊,如湘西凤凰、云南大理、贵州等。扎染作品色彩朴实、自然、大方,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民族风味。
四、自主表现
1.作业布置:学生分小组动手制作纸手帕,将作业纸采用不同的方法折叠,然后在彩色水中浸染或点染,制作2---4块美丽奇特的纸手帕。 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提请注意,浸染得好的应叫学生适可而止。
五、分析交流
1.将学生作品张贴展示。
2.提问:①你最喜欢哪一块?说说你的理由? ②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六、知识拓展:扎染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反思:
《花手帕》是湘版小学美术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课,本课的设计吸取了染缬这一民间艺术的营养,并将其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巧用身边易取之材料,仿民间艺术染缬一方手帕。活动一的设置以吸水性较强的纸为媒介,凭借折叠构成的原理,利用纸纤维的吸水性能和渗透作用,从而形成既有一定格律和节奏,又色彩鲜艳、变化生动活泼,呈现四方连续纹样的一方纸手帕。在上这节课前,我做了很多的准备活动,尝试各种纸材的折叠染色效果,我发现生宣纸在染色干透后色彩会变淡,而皱纹纸吸水性较差,纸面不平整的缺点,就想到了用餐巾纸试试,不料效果非常好,干后色彩丝毫没有变淡,再说餐巾纸在学生身边随处可取,失败了还能反复尝试,所以我让学生多带点餐巾纸和少许的生宣纸。
从课堂上学生的作品展示来看,这节制作纸手帕是成功的。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出乎我的意料。
在让学生了解纸手帕的步骤有哪些时,我采用了与学生一起合作演示的方式:首先我很随意的拿出一张纸巾折叠了几下,请一位学生上台随意用彩水染制。通过明显的分工,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先折后染。纸手帕的制作步骤教师并没有讲解,而是通过与学生合作演示,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看到演示,很轻松地就了解了制作纸手帕的制作方法。
为了启发学生有哪些折法时,问学生除了老师折的这种方法外,还有其他折的方法吗,学生分组讨论折的方法并试着折叠。有的学生反映非常快,说:老师,不用折可以吗?我直接把餐巾纸的当中和两端用手捏紧,这样也可以染出很好看的花纹的。我向他竖起了大拇指,他很开心的制作起来并且做的很认真。其实这学生已经把后面一部分的扎染、夹染的制作方法在制作纸手帕中很好的运用了。
学生创作出来的新方法新颖、巧妙,为后面的染打下了较好的基础。我认为在美术课中,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识,以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这样的效果我想应该会更好一点。
第五篇:四年级《花手帕》教案
第2课 花手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点染和浸染工艺的特点和历史,以及图案的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掌握折纸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变化与韵味。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1、 折纸的几种变化。
2、 点染和浸染的基本方法和要领。
教学难点:掌握点染和浸染的基本方法和要领。
教学准备:方形纸巾、水粉颜料、毛笔(或水粉笔)、一次性水杯、范作、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方形纸巾5张、水粉颜料1盒、一次性水杯2个、毛笔(或水粉笔)1支、白色纸2张。
教学过程:
一、 欣赏感量
1、谜语激趣导入。(课件展示)
2、教师出示浸染纸手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提问:它们与我们平时用的手帕有什么不同?它有何特点? (材料为纸质;图形的对称美、色彩的浸润美)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制作一方浸染纸手帕。
4、板书课题:花手帕——纸手帕
二、方法指导
1、请一名学生上台将折叠好的方形纸巾随意染上不同的颜色。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说制作纸手帕需要哪些步骤吗?(多媒体课件展示)
(小结板书:折纸,染纸)
2、折法启示:
①教师提问:你能折出不同形状来吗?学生动手尝试。
②学生尝试后,教师小结:田字格、米字格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稍有变化。折出的形状影响到染的纹样的形成,辐射状、扇形折叠法等也可以尝试。(课件展示)
3、染法示范:
①教师结合书本讲解并示范:点染、浸染纸张,展开形成纹样。
②师生共同分析、小结染制纸手帕的要点:(课件展示)
A、注意画面色彩的控制,应以一种颜色为主,色度要有深浅的变化。
B、染色时要注意时间的控制,浸在彩色水中的时间长则吸色多、染色的面积大,反之则少、染色的面积小。
4、教师示范打开作品,进行展示。提示:纸巾吸水后十分脆弱,稍不小心就会揭破,前功尽弃,可以用吸水性强的纸巾将水分基本吸干,再小心翼翼地展开放于提前准备好的纸上晾干。
三、优秀作品欣赏。(课件展示)
四、自主表现
1、学生分小组动手染制纸手帕,将纸巾采用不同的方法折叠,然后在彩色水中浸染或点染,制作一块美丽奇特具有浸润美的纸手帕。
2、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纠正问题,浸染得好的应叫学生适可而止
五、浮析交流
1、将学生作品展示。
2、①自评: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②互评:你最喜欢哪一块?说说你的理由? ②师评
六、教师小结
七、思维拓展
在我国云南、贵州、湘西凤凰等少数民族地区将这种具有浸润美的方法运用到了服饰上,叫做扎染。(课件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