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建议(大全)

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建议(大全)

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建议第一篇: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建议税务稽查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建议税务稽查审理是稽查四分离的关键和核心工作,是根据税收法律法规和查处事实对稽查实施结果进行认定和修正的过程。应该说稽查审理工作的好坏,不仅能体现税务行政执法的水平。

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建议

第一篇: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建议

税务稽查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建议

税务稽查审理是稽查四分离的关键和核心工作,是根据税收法律法规和查处事实对稽查实施结果进行认定和修正的过程。应该说稽查审理工作的好坏,不仅能体现税务行政执法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税务稽查质量的优劣。因此加强税务稽查审理工作,对于保证税收执法的合法性,正确处理税务违法案件、健全税务稽查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可以有助于促进稽查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形成自我约束机制,提高执法办案效率,从而规范税务稽查具体行政行为,避免、减少行政复议、诉讼等情况发生。针对税务稽查审理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探讨如下:

一、税务稽查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税务稽查审理是查处税务违法案件的必经程序,是一项对稽查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案件进行定性处理的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还有一些问题不利于审理工作顺利开展,主要表现在:

(一)审理内容及标准的不确定性,造成审理方式多局限于书面审理,影响审理工作的准确性。

从广义上看,税务稽查审理可理解为是对税务稽查整个执法过程合法性的审查,并对其进行内部司法审查的一系列活动。目前除在《税务稽查工作规程》第四十七条所概括的审理七个方面内容外,对审理环节的具体内容及审理标准尚未制定详细明确的制度及规范要求。税务稽查审理案件只能依据审理人员个人的经验、业务素质对案件进行书面审理,范围也局限于对稽查人员提交的稽查报告中所列举的违法事实及所附的案卷资料。虽然这种审理方式针对性强、工作量轻、审理效率较高,但是由于审理人员并未直接接触纳税人相关财务资料,难以掌握稽查案件的全面情况,加之检查实施人员对案件的理解以及工作水平存在个体差异,因而对案情的描述、资料的取证等方面也会有所不同,难免存在对案件的审查不全面、不彻底的问题,这就会造成审理时案头材料的局限性,从而影响审理定性工作的准确性。

(二)税收政策变动频繁,业务理解差异缺乏协调解决机制,制约税务稽查审理工作。

在具体的审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法律边缘性的问题,由于立法的原则性与执法的复杂性之间存在差异及审理人员与稽查实施人员个体理解存在差异,对于检查中所遇到的实际情况,特别是随着纳税人偷、逃、骗税手段日趋多样化,新问题不断出现,面对各种错综复杂经济现象时,往往对同一问题的定性难以达成共识,使得审理过程中的争议时有发生,制约了税务稽查审理工作。同时,税收政策的频繁变动也增加了审理的难度。为了保证案件审理的准确性,就要求审理人员必须熟悉新的税收政策,并且在审理过程中要区分不同时段所适用不同的税收政策,这就增加了审理的难度和工作量,同时不可避免地增大了案件审理过程中的差错率。

(三)人情因素干扰,审查、监督、评价功能弱化。

自新的税收征管模式实施以来,税务稽查重要地位进一步提高。但由于稽查四个环节的人员在工作中需要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面对熟悉面孔,有些审理人员受人情因素的干扰,认为把关太严容易得罪人,因此往往草草审理了结,这样内部之间很难起到监督作用,难以完全做到公正、客观,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案件审理质量,从而大大削弱了审理功能,降低了审理质量。

(四)审理报告固定格式化,对同类案件缺乏归纳、总结,规范指导作用不够。

当前工作中,税务稽查审理对于税务稽查案件的把关意识较重,审理人员将过多的精力集中在个案审理上,只是将税务稽查底稿、稽查报告与纳税人的书证、言证等材料进行对照后,以固定的格式化用语在审理报告中体现审理结果,而对于审理往返过程中涉及到的某类案件稽查建议及初审中发现的征管漏洞,缺乏归纳、总结、分析,未形成相应的指导意见,审理的规范指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五)审理力量相对薄弱,审理人员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从我局的稽查岗位设臵情况看,主要力量在检查岗位,审理人员一般要面对四个上检查组,从工作量上看,审理人员不但要对稽查违法案件进行审理,制作《税务处理决定》、《税务处罚决定》等法律文书,而且还要完成其他岗位的工作量,加之稽查人员和审理人员对于同一案件在理解上往往存有差异,致使一些案件难于一次通过审理,审理周期的延长形成了不必要的滞纳金,增加纳税人的负担,加大了审理工作的难度;从审理内容上看,具体包括审查整个稽查案件执法程序的合法性,审查取证的合法性、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审查案件定性处理的准确性和引用法律依据的正确性,审查稽查执法文书的规范性等。特别是目前税收政策变动频繁,这就要求审理人员必须具备法律、税收、财务等综合知识,并做到随时更新,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提高税务稽查审理工作质量的几点建议

(一)应建立健全税务稽查审理工作规范制度,实施“审计审理”、“延伸审理”。

一是应建立健全税务案件审理相关制度,优化审理流程,合理设臵岗位职责、审理权限和工作程序,全面落实审理责任,实施规范化审理,可以通过制订分税种与分行业相结合的审理标准,细化审理内容和要求。如对与行业关系密切的流转类税种、所得类税种,可以按建筑、房地产、金融保险等行业进行细化制订审理标准。

二是应创新稽查审理模式,开展“审计审理”。稽查案件的审理不仅要针对检查人员提交的违法事实进行审理,还可以采取审计式审理。即审理人员在对案件查处内容审查时,要以“审计”的理念对被查单位稽查内的各经营项目、应纳的各税种及应履行的代扣代缴义务要逐一进行审核,判断其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及履行纳税义务遵从度,以发现未查清的其他税收违法问题,将税务稽查案件查深查透。

三是应拓展“延伸审理”,实现案头审理与实地审理相结合。应建立首审责任制,审理人员在对稽查办案资料进行书面审理时,要善于利用财务分析方法,根据会计表报有关数据间存在的一定关系,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客观分析,寻找异常差异,并通过因素分析寻找差异的原因,量化、细化重点审理项目。对发现的有异议及有疑问之处,可以延伸至企业进行调查或与纳税人直接沟通,必要时可进行实地审查,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及时纠正和调整,这样既可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又可保证案件处理的准确性。

(二)应建立健全业务探讨、岗位轮换机制,提升稽查审理质效。

一是应建立内部业务探讨机制。一方面对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一些特殊问题,应及时邀请主管领导、业务科室负责人以及稽查实施人员参加讨论,明确案件查处工作重点,找出疑点、解决工作难点,提高稽查效能。另一方面对于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可以组织相关人员召开案情分析会,通过实施人员介绍情况,共同进行讨论,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使问题得以解决。

二是应建立稽查局内部岗位轮换培训制度。为了使审理人员能够熟悉实际稽查工作程序,掌握稽查工作技能,提高审理工作水平,一方面,可将审理人员定期派到检查实施单位进行实践。另一方面,可抽调检查实施单位的业务骨干到审理部门,学习案件审理的方法、技巧、工作重点,进一步掌握取证、执法工作中的注意事项,从而提高审理与稽查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提升稽查工作质量。

三是应进一步规范稽查证据资料。建议建立一整套稽查工作具体案件证据规格、文书种类操作方法,如明确有问题的案件需要哪些证据材料;无问题的又需要哪些证据材料;专项检查、发票协查等需要哪些证据材料等等,让稽查、审理均有“法”可依。

(三)应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全面落实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

一是应建立健全重大案件集体审理制度,实施三级审理制度。即每一个案件必须经过审理人员初审、部门复审和集体审理后,方能进入下一环节。同时应严格重大案件审理制度,对符合标准的重大案件,应及时提交重大案件审理委员会集体审理,集体审理过关后方能进入下一程序。

二是应全面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强化审理责任制,杜绝人情因素的干扰。对稽查自审案件,年内可以按一定的比例进户进行复查,在复查过程中对案件政策依据、提交的检查报告、证据、数据计算等内容一一进行复查,对复查出现的问题严格按照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落实,以不断强化稽查案件审理责任。

(四)应建立健全审理信息采集、反馈机制,实现征管查一体化。

首先应建立审理信息采集机制。即要以工作机制的形式,要求审理人员通过调查、初审等各种渠道,取得与税务稽查相关的各种信息,并做好汇总、归纳工作。如可以规定审理人员在审理税务稽查案件时,对发现检查组报送的案卷资料存在的各类问题,应定期做好整理、汇总,形成稽查工作建议及征管建议等审理信息。

其次是应建立健全审理信息反馈机制。即审理人员应将采集到的稽查工作建议及征管建议等审理信息,按一定的程序,可以采用纸质或通过“Notes”网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及时反馈给稽查其他环节及征管部门,实现以查促查,以查促管,提高税务机关整体协作能力。

(五)强化专业培训,提高审理队伍整体素质。

一是应建立健全税务稽查审理人员专业培训制度。开展分类别、分层次稽查审理专业培训。既要重视上岗前的基础培训,使审理人员了解掌握审理工作程序、掌握审案的方法、技巧及审理文书的制作,以尽快适应审理工作;更要加强上岗后的专业培训,特别是税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财务会计制度的定期培训,不断更新税务稽查审理人员的知识,增强审理人员敏锐的税收洞察力及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以适应难度日益加大,日益繁重的税务稽查审理工作的需要。

二是应增强审理人员法制观念,做到严格执法、规范执法。税务稽查审理人员必须增强法制意识,对提交审理的案件从程序上与实体上严格把关,保证证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争取做到通过稽查审理的案件,提请行政复议时不被撤销,提起行政诉讼时不败诉,把稽查案件办成“铁案”。

第二篇:办公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根据办公室实际情况,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复印室管理。复印室管理不严格,易造成财产损失;文件头等资料管理不到位,易外流、隐患大;复印机管理不规范,可以任意使用,易损耗。

建议:加强管理,专人负责。

二、会议服务。会议服务不周到,会议茶水、茶杯等准备不足的情况时有发生。

建议:加强人员培训,其他人员及时关注并提醒。

三、人员水平。人员素质整体水平不高,缺乏写作能力强人员。因人员流动,办公室人员不稳定,新人员管理经验欠缺,工作流程、业务技术不熟练,公文、信息写作水平低。

建议:优化办公室人员结构,提升办公室运转水平。

四、效能建设。玩手机、扎堆泡茶、迟到早退等现象时有发生。

建议:进一步完善全局绩效考核,落实规章制度。

第三篇:社区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社区是城市的基础,社区党建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社区党建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社区党建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它主要包括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社区党建工作是通过加强基层组织和党员的凝聚力,加强对城市社区的组织和引导。

一、目前社区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党员管理、党费收缴困难

目前社区管理的党员为下岗失业人员、离退休人员及毕业生和退伍军人。大部分毕业生和退伍军人往往是将党组织关系转入社区后,便外出务工并更换联系方式,从不主动与社区党支部联系,加之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党性淡薄,组织纪律涣散,很难组织起来过组织生活,给社区党建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目前,社区自管党员大部分都不能按时足额缴纳党费。一是下岗失业人员工资收入不稳定,以失业或生活困难为由拒缴或少缴党费;二是离退休人员因年老体弱多病生活不能自理,退休工资社区又不掌握,致使离退休人员党费不缴纳或不按标准缴纳;三是党员流动性较大,有些党员频繁变更联系电话,没有及时通知所在社区党支部,而党员本人不能主动来缴纳党费,致使双方中断联系。而且,针对大学生、下岗失业人员、退伍复员军人等人员,尚未就业,无固定收

入,没有相关的党费收缴规定。据调查了解,现我市各社区缴纳也是按每月0.5元-1元的标准缴纳。

(二)党员教育难度大

社区党建工作的主要职责是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加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然而,由于社区自身办公经费紧张,而且没有专项党建经费,对阵地建设投放力量不足,无法支付党员教育所必须的购买学习资料和电教设备等项资金,加之办公场所有限(有些社区仍旧是租房办公,办公区域仅40余平方米),没有固定的党员活动室,一些必要的基础材料和设施不完善,导致党员学习教育工作效果欠佳,更谈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目前,我办三个社区中的干南社区、新电社区至今没有自己的办公场所,社区办公用房为租赁房屋,仅有40平米左右。由于没有专门的党员活动室,往往召开党员会议和开展党员学习活动十分困难,有时甚至只能露天开展。另外,由于办公硬件设施相对落后,办公电话、电脑、打印机等现代化办公资源匮乏,加之党员流动性大,无法建立起详细的党员电子档案,在开展党员教育活动时,有些党员根本无法联系上,给社区党员教育学习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三)党员监督不到位

党员是党内监督的主体。确立党员的监督责任和权利,

是坚持和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内在要求。

目前,社区自管党员多为离退休党员、过路党员、下岗失业党员和流动党员,人员构成复杂,党员监督难以正常实施。首先一部分党员片面追求个人利益,组织观念淡薄,党员意识、宗旨意识不强;其次一些下岗失业党员不能正确看待改革与发展,满腹牢骚怨气,对党组织的活动漠不关心;三是一部分毕业生、退伍军人党员党性意识薄弱,忙于工作,不为社区党建工作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四是虽然离退休党员具有较强的党员服务意识,忠于党的领导,但由于部分年老多病,甚至常年卧病在床,根本无法正常参加社区的党员活动,更无从发挥党员的监督与被监督作用。

二、几点建议

1、建议配备党建专职工作人员,便于党员管理和党建工作的开展。

2、加大投入力度,改善社区办公条件,加强社区硬件建设,满足社区办公场所和党员教育学习活动的需要。

3、提高社区工作人员待遇,增加社区专项党建经费。

第四篇: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摘要 统计工作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科学的统计数据,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为管理层正确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原始的参考依据。当前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了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实行现代化管理。必须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素质,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健全统计法制,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统计管理模式。

关键词 企业统计工作 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

在企业的管理中,统计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邵分之一,因此,有效开展统计工会战,对于促进企业稳定、长远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统计工作不仅为政府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而且在指导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咨询服务、监督生产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笔者认为要充分发挥好统计部门的职能作用,更好地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就必须化解和妥善处理好当前统计工作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全力开创统计工作新局面。

一、企业统计工作的地位

企业统计机构是我国统计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统计工作是我国政府统计工作的基础。

(一)企业统计是政府统计的基础

现行的我国统计制度中,不论是常规统计还是普查、调查,最终都要延伸落实到最基层的企业单位进行统计调查,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地方和部门数据质量及普查、调查数据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整个国家宏观统计数据的质量。

(二)企业统计是企业管理的基础

企业统计在企业科学管理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与外部环境的联系日益密切,企业越来越需要与其生产经营管理相适应的产品、原材料、市场等统计信息,这些信息需要统计来完成;通过统计还能获得企业的同行业资料、竞争对手的资料和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这样才能做到知己知彼,制定出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发展。

(三)企业统计是考核企业经营业绩的基础

目前各级政府的目标管理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企业领导人的责任目标也往往需要进行量化考核,其工作业绩如何,是否完成了目标任务,如何进行奖惩,最终都要体现在统计数据上。

二、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对企业的统计工作进行全面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程度不够,统计工作落实不到位

在我国部分现代企业中,一些领导不够重视统计工作,他们认为其只不过是简单的计算和填写报表等,致使企业统计工作出现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统计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部分统计工作人员甚至身兼多职,并且,他们工作变动非常大,如果出现合并或撤销等情况,统计工作人员通常会最先被调换,从而给企业稳定发展带来极大不良影响。

(二)企业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不健全

很多企业没有建立规范的企业统计制度,甚至没有专门的统计岗位,统计报表由财务人员或其他相关部门人员代填代报,填报方法和程序不够严谨,很多指标没有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进行填报。有些企业甚至没有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往往采取照搬会计报表的数据来填报统计报表,这直接导致统计数据的质量不高。

有些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单位领导人的声誉和地位升迁,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其他有关的统计法律法规于不顾,统计违法行为屡见不鲜,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现象时有发生;通过各级统计部门汇总上报的一些统计数据,不能准确地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三)统计方法.手段简单落后

目前在很多企业,统计工作基本上仍是以手工统计为主,很少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即便是办公自动化条件较好的单位,一般也只是利用上级部门下发的现成软件来完成汇总,计算和报表生成任务。有许多企业统计人员,没有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不精通统计理论,统计方法,统计手段,不能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信息搜集、处理和信息传递;对社会经济统计各个领域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统计创新能力很差。

(四)统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不够高

在传统思想和工作观念的影响下,部分企业的管理人员认为统计工作非常简单,根本不需要培养专业人员,也不用花费过多精力去管理,致使统计数据、报表等出现很多问题。因此,统计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水平不够高,根本无法认真负责自己的本职工作,也不能及时解决统计工作中出现相关问题,并且,统计工作人员的频繁调动,给企业管理水平提升造成极大影响,最终降低企业整体效益。

(五)统计数据综合分析的力度不够

目前,企业统计工作仍然停留在数据报表阶段,对信息缺乏深层次的挖掘和分析,统计分析、统计预测、统计决策这些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统计分析大多是单纯的数据说明,缺少对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深层次的挖掘,不能及时准确反映市场和企业的动态变化趋?荩?无法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

(六)统计指标体系与企业经营所需指标体系不一致

目前政府统计系统和行业主管部门统计系统要求企业上报的统计指标的设置仍然以经济总量指标为主、以经济运行质量指标为辅;而企业经营者看重的却是市场信息、科技进步、经营质量和经营环境等经济运行质量指标;企业上报给政府统计的统计指标,企业经营者绝大部分不感兴趣。因此企业经营者看来,企业统计工作仅仅是为国家尽法律义务,而不能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

(七)企业统计服务职能不能充分发挥

表现在企业的统计数据仅仅局限于单纯的事后统计,统计预测和统计分析工作滞后;企业统计人员往往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完成各级统计部门及业务主管部门布置的各种统计报表上,不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横向和纵向的对比数据资料,统计工作得不到企业领导的重视。

三、企业统计工作中问题的对策

(一)增强对统计工作的重视度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情况下,企业统计工作的有序开展,必须增强企业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视度,让全体员工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才能真正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最终为企业制定各种计划提供重要参考。在实践过程中,企业领导需要的各种数据都来自统计部门,在对市场变化和企业发展需求进行综合考虑的情况下,必须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等,才能真正制定出与企业未来发展相符的战略。因此,增强企业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视,加强企业各部门的联系和交流,是企业统计工作正常进行的重要基础,对于提高企业运行的稳定性和高效性等有着重要影响。

(二)强化企业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

近年来,企业统计的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被淡化,原始记录不全,统计台账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从而影响到统计工作的质量。所以大力加强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从源头上确保统计数据质量,就显得十分重要。首先要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强化对企业统计工作的日常管理,使企业统计数据数出有源,数核有因,使企业统计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的轨道。此外还要狠抓统计报表的规范化工作,要统一规范印制企业统计基层表,推行企业“一套表”制度,做到报表规范统一,杜绝统计报表的多、滥、乱现象,可试行政府统计部门一次性向企业布置统计报表,实行“下去一把抓,上来再分家”的方法,切实减轻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量。

(三)科学设置统计机构.强化统计工作手段

借鉴同外公司设置企业统计机构成功的经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应该遵循国际惯例,根据规模的大小分别设置集中型、分散型等统计机构。例如,大型企业应该设置集中型的独立的统计信息机构,应直属企业领导人领导,直接为企业发展决策服务,以综合为主体,集统计、经济信息,政策研究和策划于一体。企业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建立健全统计告息网络,实现主要统计数据的及时更新,加快企业统计信息网络与部门统计网络的连接,实行企业联网直报,使统计信息既可及时地为政府和行业统计部门提供必要的统计资料,满足国家和行业的统计需要,又可立足本企业,建立适合本企业特点和市场需要的数据库与内部报表,及时反映本企业的业务发展和经济效益隋况。这样,就要求企业统计信息系统必须做到规范、统一。广泛收集信息,加快信息处理,传递和反馈速度,进一涉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四)提高统计工作人员专业性

在企业统计工作中,统计工作人员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转变企业领导的管理观念和思想,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性,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才能在加大培训力度和教育力度的基础上,真正提高企业统计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最终促进企业更长远发展。在实践过程中,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应用,给企业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注重统计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提升,让他们掌握先进的工作方法,真正提高计算机能力和操作能力等,才能真正促进企业统计工作的信息化、现代化发展,以达到降低统计工作人员工作量和企业运营成本的目的,最终保障各种统计数据信息的质量。

(五)科?W完善统计指标体系

随着外部环境和企业自身的发展变化,原有的统计指标体系已不能适应当前企业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科学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在具体设置统计指标体系时,应既满足国家宏观的要求,也要满足企业微观的需要,使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三大功能,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得到充分的发挥,使统计工作真正做到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

(六)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统计指标体系

应根据企业的需要,结合现行的统计指标体系,建立一套既能反映企业的市场状况,又能反映企业的发展方向;既能反映企业的经营环境,又能反映企业的内部经济运转机制;既能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成果,又能反映企业社会效益等综合反映企业诸方面的统计指标体系,并用这套指标来指导、考核企业的经营状况,并将这套统计指标体系与企业的经济责任制考核制度紧密结合,将统计工作贯穿于经济责任制考核制度的始终。

(七)提高企业统计积极性

改革企业统计模式,使企业从“要我统计”的被动应对模式转为“我要统计”的积极行动。现行的企业统计基本上是围绕着政府部门转,其工作以完成政府统计部门和企业主管部门的各种报表为主要内容,对企业来说,这种统计只是政府“要我统计”,对自身经营决策并无多大咨询和监督作用,让企业感受到“我要统计”的内容太少;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提高效益,就必须占有尽可能详尽的内部投入产出和外部市场信息,据此作出正确的经营管理决策,这就要求企业统计的功能应由提供资料为主向开展分析、参与管理、强化监督的方向发展。因此,必须尽快改革企业统计模式,把为国家的宏观统计服务与为企业的微观统计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使企业从“要我统计”的被动应对模式转为“我要统计”的积极行动。

(八)全面加强统计的创新

1.统计观念的创新。统计工作人员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统计的思想,不能因循守旧,不知道进取,要在观念上创新,企业在管理上,对统计人员要做到权责分明,赏罚得当,充分的调动统计人员的积极性,定期进行统计工作方面的培训。

2.统计管理的方法创新。企业要重视抽样调查的方式检查统计的工作,这样既能省时省力,又能有效的监督统计工作;适时的调整统计体系,完善所调查的内容,使统计工作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加大对统计方面的检查力度。

3.统计手段的创新。市场竞争愈演愈烈,面对现状,企业对信息的要求也变得严格起来,这就要求企业的统计手段加以改进,让统计手段加入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实现统计的现代化与高效化。这样不仅使经济活动与信息的关系更加密切,而且也大大减轻了统计的难度,提高了统计的效率。统计工作与高科技联系在一起,实现了统计手段的科学化,同时也规范了统计手段,使之更有效率,保证了统计数据的全面性与准确性。

四、结语

总的来说,在现代企业的发展中,统计工作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因此,提高全体员工对统计工作的重视,注重相关法律机制的有效完善,提升统计工作人员的综合技能,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第五篇:浅析能源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党的十届五中全会把加快经济发展,推进工业化进程,降低能源消耗列为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能源统计工作对切实搞好节能降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搞好能源统计工作,特别是占全社会能源消费大头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对于市委、市政府研究工业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指导工业经济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全市经济又快又好,高速,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能源统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行能源统计报表单

一、可用资料少。能源消耗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现行的能源统计报表制度统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库存、加工转换情况,没有全部工业经济能源消费总量,更谈不上全社会的能源消费情况,全社会和三大产业及具体细分行业的能源使用情况无法掌握,可供使用和分析的资料很少。

(二)能源统计报表资料实用性差。2003年以前能源统计范围只是重点耗能工业企业(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之后统计范围扩大到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6年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和库存表、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和库存附表为半年报,2007年改为季报。主要能耗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情况表为季报,2008年又增加了万吨能耗企业月报。由于范围的变化,另指标设置不一致,间也无法进

行对比,更谈不上结合工业统计资料全面系统的分析工业生产经营、能源消耗、生产成本、能源利用效率等。

(三)基层统计力量薄弱。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大部分企业基本上无专职的统计人员,都由财务人员兼任统计工作、能源统计工作,人员不固定,变动比较频繁。由于企业的统计人员变动频繁,所填报的报表达不到制度的要求,影响了统计数据质量。县(市0统计部门基本上也是负责工业统计的同志做能源统计,由于工业统计要负责工业、交通、能源、投入产出、企调、科技等多个专业的调查任务,所涉及的调查面广,时间紧,所承担的工作任务繁重,给能源统计工作带来了影响。

(四)基层能源统计人员业务素质还有待提高。县(市)一级统计局的能源统计人员通过工作实践和学习培训尚具备一定的能源统计业务水平和理论水平,而乡镇和企业的能源统计人员基本上是兼职,业务水平较低;特别是企业的能源统计工作起步较晚,对能源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能源统计工作人员大都是兼职的企业聘请临时人员,总体工作责任心差,业务水平低。

二、几点思考和建议

目前我国提出的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现有能源统计制度已不能完全满足“十一五”规划指标考核等方面的需要,为此建议: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为能源统计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能源统计作为加强节能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加强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和搞好GDP能耗指标公报制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各级各有关部门以及相关企业要加强对能源统计工作的领导,为能源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地组织保障。

(二)进一步重视能源统计工作,增加人员编制和经费以保障能源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由于人员和经费等问题制约了能源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比如培训工作,建议各级政府增加能源统计人员编制,设立能源统计专项经费,确保能源统计工作顺利开展。

(三)完善能源统计制度。目前能源统计范围限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且指标体系设置等方面都还有缺陷,另外,能源统计指标仅限于一些常规能源,如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清洁能源这些没有纳入设计,对这些情况,要通过修改统计制度、统计方法,要从编制本地市能源平衡表入手,才有可能提供全社会的能源消耗资料。

(四)加大业务培训力度。目前,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都较低,水平急需提高。基层统计部门能源统计人员要加强学习,加强研究,努力提高能源统计业务水平,同时,对企业统计人员要加大统计的培训力度,通过培训学习、交流经验、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提高统计人员的责任心和业务

水平。

(五)搞好统计执法检查。要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加强对能源统计数据质量的检测,对在统计工作中出现的能虚作假等违法行为,要依法予以严肃处理,确保数据的全面、准确、真实、可靠。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