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坚守岗位文章
第一篇:炎炎夏日坚守岗位文章
走过炎炎夏日
走过炎炎夏日,迎来九月的金秋,在国庆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中班围绕“爱祖国”开展了一系列的庆祝活动。本次活动共分为四个系列:1. 诗歌朗诵、歌表演、韵律操;2.观看阅兵仪式;3.美工:《我爱国旗》;4.绘画:《普天同庆》。每个班级利用下午时间在国庆节前分别实施四次关于庆祝国庆的主题活动。
活动目的:
1.了解中国已经成立了60周年,知道十月一日是国庆节。
2.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内容:
1.诗歌朗诵、歌表演、韵律操(通过说说、唱唱,跳跳的活动,让孩子了解国庆节、知道国庆节的意义,并激发孩子热爱祖国的情感。)
2.观看阅兵仪式(了解中国已经成立了60周年,知道十月一日是国庆节,了解阅兵仪式。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伟大情怀。)
3.《我爱国旗》(让幼儿初步认识国旗的特征,学习制作国旗;在动手实践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对国旗的崇敬之情。)
4.《普天同庆》(学习在一定范围内大胆地进行作画,并正确使用剪刀,剪出细长条,制作简单的平面灯笼;初步感受红灯笼在节日里带来的喜庆气氛。)
第二篇:炎炎夏日的雨水
──位緬甸修行人的忠告
/ 緬甸 班迪達大師(U Pandita) 著 蔡文熙 中譯
1.威信
當著手從事一件工作的時候,完美無缺遠比追求威信來得重要。完美無缺,自然會產生威信。
2.選擇工作
工作可分為三種類型:渴望的工作、適當的工作以及潛能的工作。從渴望的工作角度來看,應該選擇適當的工作。從適當的工作角度來看,也是一樣的,應該選擇具有潛能的工作。
3.邁向更大的成就
一個人如果能夠不以工作上的成就而自滿、自傲、反而補足缺陷,修正錯誤,他應該會更有成就。
4.有了成就之後
當一個人有了成就之後,往往會洋洋得意、鬆懈,自誇誇人,滔滔不絕。我們必須覺察這些傾向。
5.事業的果實
世尊佛陀是一位實實在在做出大事業的人,因為他已經完全覺悟,達到顛峰,成為一切智者。
6.事業與利益
事業如果不夠宏偉,它的利益難以寬廣。
7.不要說大話
重要的是,做大事業,而不是說大話。
8.橡膠樹的活動
橡膠樹結果之前,種子會先發芽。不過在傳播佛法的時候,類似橡膠樹結果之前的不當活動,絲毫也不可採行。(而是讓內在的美德自然出現)。
9.三思而後行
當你計畫去做一件事的時候,務必考慮這件事是否有利益或者適當。如果兩者兼具,就可以去做。
10.無效的教法
我們應該嘗試去建立不離經論研習的實修活動,以及不離實修活動的經論研習。缺乏理論的實修,以及缺乏實修的理論,都產生不了實際的效益。
11.各位同修,讓我們修正自己
如果研習經論的比丘與禪修的比丘,彼此指責對方:「你如此這般……」。那麼,他們就像一對兄弟,彼此抱怨:「你怎麼這樣……」。誠如緬甸俚語所說的:「父親與孩子們,讓我們修正自己,並且共聚在一起。」各位同修,讓我們修正上述的言談。
12.直觀修行老師須知
擔任指導直觀修行的老師,必須尊重戒律,持續、有規律地研習佛教的經典,並且,日以繼夜地修行。
13.表象與實修
僅僅掌握表象,卻不實修的比丘,不可能經驗到淨化煩惱的平淨。因此,比丘不應該只掌握到表象,在實修上,也要掌握得一樣好。
14.優秀的戰士與善良的比丘
僅僅穿上軍服,卻不能在戰場擊敗敵人的士兵,不是優秀的戰士。只穿袈娑,卻不能降伏煩惱的比丘,不是盡責的比丘。
15.給一位準備利益眾生的老師底忠告
一位想要利益眾生的老師,應該知避所當避,行所應行,而且充滿智慧與慈悲。
16.給從事利他工作人士的忠告
在從事利益眾生的工作時,人們應該特別注意:要有一致性、善意與光明正大。
17.避免自私的個人主義
一旦從事利益眾生的工作,(與別人共事時),應該避免個人主義的作風,這僅僅是凸顯出個人自我的能力而已。
18.能說善道的組織工作者
想要成為一位能說善道的組織工作者,就應該說實話,促進友誼與和諧,親切有禮,談吐之間,充滿智慧。
19.一位佛陀使者的特質
一位想要傳播佛陀教義的人,必須具備以下幾項特質:
a.雖然長得不夠英俊,卻可以讓人如沐春風。
b.雖然看起來不是得莊嚴,卻予人整潔、清淨的感覺。 c.擁有實在的好聲譽。
d.努力學習,以達到具定戒、定、慧與研習經論的標準。
20.解決問題
當醫生與專業人士群聚一堂時,治療病人的苦痛是唯一的目標,因此他們必須彼此諮商、討論,並提出處方。嘗試解決問題時,也是一樣,人們必須彼此請教、討論、協商,以達到解決問題的唯一目標。
21.問題出現的時候
正如緬甸的俚語所說的:「有人,就會有問題」。在團體中,自然會有問題出現。如果發生了問題,我們要以和善的態度去觀照、深思,然後用善意、耐心,來尋找出解決之道。
22.耐心
一個人應該對別人有耐心,而不是期待別人對自己有耐心。
23.和尚是事事無礙的
有些人會說:「這件事與和尚無關,他們不會瞭解的。」其實,這些人不明白,佛陀的教義是無所不包,事事無礙的。
24.修補裂縫
一艘進行水上旅遊的巨輪,如果出現裂縫,應該即刻修補,否則,等水滲透進來,船身就會迅速下沈。如果佛教這艘度化眾生的巨輪,出現裂縫,應該立即修補,否則等水滲進來,佛教這艘巨輪將會沈沒消失。
25.不能讓佛教文化的血液冷卻
為了避免緬甸佛教死亡,必須在每一位佛教徒的身心,持續注入佛教文化的血液,而且必須是純美、溫暖的血液,這樣緬甸佛教才不會逐漸變得冰冷,走向死亡。
26.侵入佛教文化的空隙
空間一有漏洞,空氣會自然地進入。在曖昧不明、軟弱無力、因循傳統、有名無實的佛教文化中,一旦出現空隙,其他宗教的信仰、外國文化、依賴咒語的力量、崇拜諸神、異教徒、毒品、興奮劑等東西,便會迅速地侵入。
27.從幼苗開始
以接枝方式種樹,會長出帶有粗大種子、厚皮、少肉、多纖維的果實。要是從幼苗就開
始栽種,才會長出帶有細小種子、薄皮、多肉、少纖維的果實。傳授佛教文化也一樣,對於年邁的老人而言,不容易產生效益,祇有在年輕時代才能發生作用。
28.成熟後再補給營養
嬰兒在需要營養的時候,如果沒有獲得足夠的乳汁,或者,孩童在需要營養的時候,缺乏適當的補給,將會變得短小、瘦弱,心智發展不全,甚至虛胖臃腫。等過了發育的階段,再補給營養,對於促進身體的強壯、高胖以及紮實的體格,已無濟於事。同樣的,孩子必須在年輕的適當階段,即施予佛教文化的法乳,如果延遲到年老的階段,就不易產生效益。
29.受到威脅的孩子
面對粗壯孩子的威脅時,營養不足、大腹便便、矮小瘦弱的孩子將無力抵抗攻擊,只能低頭承受。同樣的,一位在(佛教)文化上,營養不足、大腹便便、矮小瘦弱的人,一旦受到誘惑,也是沒有能力抵抗,反而準備順從,轉向其他宗教的新信仰。
30.三腳桌
三腳桌如果缺了一隻腳,就不可能站隱,如果斷了二隻腳或者全斷,就更不用說了。同樣的,為了讓孩子浸潤在佛教文化當中,有三種人是不可缺少的:孩子、父母以及老師。
31.令人欣喜的佛教寶藏
每位佛教徒的父母親應該嘗試跨出去,成功地將佛教的基因、習慣以及(修行、尤其是直觀)經驗,傳遞到到一代。如果他們能夠這樣做到,那麼,教養良好的孩子所獲得的喜悅與歡樂,將遠超過擁有財富以及其他寶藏。
32.修行人的孩子
修行人的孩子,比起父母只是傳統、有名無實的佛教徒底孩子,還要優秀。因為在他的身心特質中,擁有從父母那裡傳承而來的佛教基因(他們的父母修過身念處、受念處、心念處、法念處的『四念處』禪修法門)。
33.有用的孩子
父母親如果期待他們的孩子,能夠成為家庭、佛教、國家的有用人才。首先,他們自己必須實踐佛法中的戒律、禪定以及直觀智慧。
34.創造新一代的佛教徒
每位教徒的責任是嘗試給新的、優秀的世代,注入佛教文化的基因、習慣(修行,尤其是直觀)經驗。
35.世界和平
為了讓自己的小世界和平寧靜,我們應該親身實踐佛陀的教誨。並且依照自己的能力,
將佛法推廣到周遭環,諸如家庭、人際關係、朋友等等,如此一來,他們也能夠獲得和平、寧靜。
36.高品質的生活
如果你追求高品質的生活,請修習佛法。
如果你要求自已的言行,如同高品質的文明人,請遵守戒律。
如果你渴望自已的心靈,如同高品質的文明人,請實修禪定。
如果你嚮往高品質的生活,宛如心智完全發展、直觀之知有所進展的人,請參加直觀的禪修活動。
37.清澈、純淨與寧靜
一旦直觀的慧眼得到開發,整個人將擁有清澈、純靜與寧靜。 38.美化
一般人只美化身體,至於心靈的淨化,就得糟糕、笨拙,佛陀是一位偉大的美容師,經由輪迴,讓事物美麗動人。戒、定、慧的實踐,就如同化妝品一樣,實踐一點點,妳就美麗一點點,實踐多一些,就更漂亮一些,徹底實踐,妳將全然美麗動人。
僅僅美化身體
卻不淨化心靈
只能讓身體漂亮
心靈卻黯然失色
身心都美化了
整個人才人會真正的美麗動人。
39.簡簡單單地實踐
在法的領域,不宜優先爭取聲望。這個世界得容易忽視簡簡單單去實踐的人,然而,一旦瞭解這個世界的本質,我們就會簡簡單單地實踐。
40.創造利潤
一位銷售員不祇是為了保有資金,或是賠錢虧損才賣出貨物。他銷售,是為了創造利潤。同樣的,我們既生為人類,又幸逢佛教,就不應該滿足於保有資本,更不應該賠錢,我們應當創造利潤。如果來生,又化生為人類,這祇是保有資本;如果淪入悲慘的地獄,這是賠錢虧損;然而,如果生在梵天界,這就是創造利潤。不過,這種利潤缺乏保障──不保證從此不再淪入悲慘的地獄。所以說,涅槃是最可靠的利潤。
41.佛教的三種類型
佛教共有三種類型:死亡的,有生命的,強壯的。其中,(對於和尚與尼眾)不接受佛教戒律的規範,這是死亡的佛教;能遵循佛教戒律的規範,則是有生命的佛教;能夠實修禪定與直觀活動,有生命的佛教將蛻變為強壯,開展的佛教。
42.護衛力量的三種類型
護衛的力量共有三種類型:瘟聽聞經論而產生的,由持誦經論而產生的,以及由實修而產生的。我們不應該僅僅停留在聽聞、持誦經論所產生的護衛力量,就是指實踐戒、定、慧所產生的護衛力量。只有戒、定、慧才能實實在在地護衛我們,避免陷入內在隱匿的危機當中(諸如貪、瞋、癡等煩惱)。
43.善終
只有好好活著,才會善終。
44.由亡者贈予而來的真價
奉獻給亡者的布施行為,其真正的價值可以說是由亡者贈予,生者承受分享。
45.為口渴的人準備涼水
甫從烈日下回來的人,相當口渴,我們會為他們準備涼水,絕不會提供熱水或溫水。同樣地一面對渴望分享價值的亡者,我們會供上清徹的善意,不會心懷憂傷與痛苦。
46.惡行與德行
在每一個人的身上,都可以輕易地發現惡行,德行則不易被發現。
47.提高警覺
慎防能言善道的人,他們善用美妙的言辭,幾乎能讓頑石也點頭贊成,同樣的,也要慎防缺乏實修經驗,卻又博學多聞的人。
48.難以自拔
你一旦依止一位師父,就得難離開他。如果他誤入歧途,也會對你產生不利的影響。你不應該只聽說某人得特殊,就去親近依止。如果是因為名氣的關係而前往,就可能助長了他的聲勢,如此一來會愈陷愈深。女人在依止師父的時候,得容易瘋狂,因而受到他們的掌控。結果,往往淪為醜聞事件當中,社會輿論指控的受害者。
49.機會主義者與個人主義者
只想不勞而獲的人,可以稱為機會主義者;勤勞而有所收獲,卻不願利益眾生的人,可稱為個人主義者,大家不會尊敬他。佛陀既不是機會主義者,也不是個人主義者。
50.三思而後行
周延考慮一件事的利益以及適當性之後,方可付諸實行。
51.不要偏食
有情眾生不應該偏食,反而應該選擇合適的東西。人們即使不喜歡卻有益健康的食物,也應該食用;即使喜歡而對身體有害的食物,也應該避免。人們可能不喜歡行善,但,還是應該去做;人們可能喜歡惡行,即應避免去做。
52.善有善報
正如食用新鮮的食物有助健康,同樣的,正當的行為也會產生良好的果報。
正如食用不宜的食物會產生疾病,同樣的,不正當的行為也會招來邪惡的果報。 53.黑與白
如果一個人在烈日下穿黑色衣服,就會吸熱,反之,如果身著白色的衣服,就可以把熱能折射回去。
一位修行人如果內心慚愧的純潔面顯現,煩惱的熱氣即刻消退。如果內心無慚、無愧的幽暗面生起,煩惱之熱不可能消失。
54.逐步接近涅槃
一個人的厭離心愈強烈,愈會去修習戒、定、慧,修習多了,自然能淨化煩惱,並逐步接近涅槃。
55.開創和平歡喜的世界
如果自己所發的誓願是正道的話,朋友、家庭、社會與國家將能手牽手,相互提攜,共創和平、歡喜的世界。
56.親見佛陀
如果你目睹了法,就會親見佛陀。
如果你認識了法,就會瞭解佛陀。
如果法的特質出現了,佛陀的特質就會出現。
57.有價值的生活
能過有價值的生活遠比追逐有成就的事業,還來得重要。
58.在陰影下的成長
栽種樹木的時候,種子、土壤、天氣可能都很合適,可是,如果種在綠陰覆蓋的樹蔭下,陽光被遮住了,這棵樹不會長得得茂盛。佛教也是一樣,應該迴避『蔭影』。
59.有益的布施
布施是一種善行,不應該隨興揮霍,反而應該謹慎進行,產生實在的效益,避免浪費金錢,更不可視布施為一種娛樂活動。
60.布施的取與捨
布施時,你不應該渴望名聲,期待世間的利益以及貪圖回報。你應該充滿慈悲、善意與贊美的心情,以謹慎的態度去布施。
61.枯萎的樹不會結出果實
為了豐富心靈的內涵,以及開發直觀的修行,言語、行為上的清淨是最根本的。如果言行不清淨,心靈就不會純淨,內涵也不會豐富,直觀活動將不可能開發。如果一棵樹的枝葉斷了,或是枯萎了,就不會結出果實。同樣的,如果戒律的根基受到破壞或乾枯,將不能發展,更不能證得『道』與『果』。
62.普遍的戒律
根本的五條戒律,不僅牽涉到個人,也不僅限於佛教徒,而是遍及每一個人,無論他信仰的是什麼宗教,每個人都應該遵守五戒。由於五戒遍及於宇宙,可以稱為普遍的戒律,又因為牽涉到全世界,五戒也可以稱為世界的戒律。
63.磨過的木材閃閃發亮
木材經過刨平、砂紙摩擦,就會變得閃閃發亮。一位修行人會以慎重與智慧的態度來遵守稱為止持戒的根本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淫亂、不妄語、不飲酒),至於作持戒,也就是八戒的最後三條戒律(不觀歌舞、不臥高床、過午不食),在修行的過程,可以清除由感官欲望所帶來的騷動不安。如此一來,一位修行人的戒律,將如同磨過的木材,變得耀眼奪目。
64.嘴巴是不可缺少的
戒律就像一個人的嘴巴。有了嘴巴,才能進食,進食後,身體才會強壯。同樣的,如果擁有戒律的嘴巴,禪定與直觀的資糧才能進來,禪定與直觀的資糧進來了,心靈才能強而有力。
65.不要受傷
一個精神抖擻的人,如果受傷的話,就會變得頹喪。
佛教,如果嚴守戒律,就會顯得有生命力,但是,如果違犯了戒律,佛教就出現傷口,元氣大受影響。
66.每日警醒默觀
一位修行人,每日至少應該撥出一分鐘的時間,來警醒修習四種觀行──憶念佛陀的德行、慈悲觀、不淨觀以及死亡觀。
67.佛陀德行的花園
佛陀的德行,宛如莊嚴錦簇的花園,重重無盡。喜愛花的人,一進入花園,立即被第一層的景色吸引住。然而,轉過一圈,景色更迷人。驚奇之餘,他們轉往第二層,景色更殊勝;接著又前往另一層樓,如此無窮無盡,歎為觀止。他們一旦深深愛上這些花朵,就也不想離開花園了。
68.感人肺腑的慈悲心
一塊物質如果是乾燥的,就不容易溶入另一塊物質,但是,兩塊潮濕的物質一旦接觸,就可以得快彼此融合。
同樣的,有情眾生如果沒有感人肺腑的慈悲心,將很難關懷別人。因此,面對有情眾生慈悲心的流露與滋潤非常重要,大家可以彼此關懷,親如兄弟。 69.慈悲心的攝受力量
如果慈悲心僅僅局限在內心,就不夠有力,只有在言語與行為上展現出來,慈悲心才可以說是強而有力。
70.互相關懷的慈悲心
如果在思想上、文字上、行為上開發慈悲心,關懷他人,慈悲觀嶸會有所進展,誠如緬甸的俗語說的:「慈悲待人」。
71.關注別人的善良面
如果你寬容別人可惡的缺點,發掘他們可愛的優點,那麼,慈悲心就會生起,並由衷祝福別人。
72.長生不老的祕訣
容易腐爛的食物,如果放置冰箱,保存的時間可以較久,這是因為冰冷的空氣可以防止東西腐化。一般人會認為婆羅門是長生不老的,這是因為他們具有冰箱般的梵行:慈、悲、喜、捨。
73.由醜生美
觀照醜陋的身體,心靈就會變得美麗動人。換言之,就是去開發身體的不淨觀。
74.由死亡得永生
如果你渴望永生,就應該默觀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換言之,就是去開發死亡觀。
75.禪定與直觀
禪定祇是將心靈專注在單一的對象上,並沒有透視到這對象是無常、苦,以及僅僅是現象(沒有固定、恆常的自我),禪定的最終目的是在獲得禪定境界與神通之後,能夠進入梵天的世界。不過,梵天也可以從佛教以外的地方獲得。
然而,直觀活動是觀察任何生起的對象,透過到它們是無常、苦以及無我的現象。直觀的最終目的是道、果、以及涅槃,這只有佛教可以達到,別的地方是不可獲得的。
76.追求知識
如果修習禪定而生起靜慮,一般人很容易感受到輕安的境界。可是,一旦修習直觀的觀
照活動,一般人會非常不安,甚至連片刻的專注力量,都會變得非常脆弱。一個人以管窺天,他的認識將局限在斗室之內。因為他沒有行萬里路,自然不會感到疲憊。但是,他對於外在世界的認知,將目光如豆,相當無知。修習靜慮式的禪定,就像於以管窺天的人,認識範圍只限於斗室之內,修習直觀的觀照活動,就像行萬里路的人,對於內在、外在的世界,都
能夠廣泛地認知。
77.玻璃杯與不鏽鋼杯
世俗的禪定,就像玻璃杯,非常脆弱。直觀、道與果則像不鏽鋼杯,非常堅固。
78.透視無常
直觀是一種直接透視的認知活動,在無常、苦、無我現象的三法印底光照下,去覺知任何生起的對象,熱的感受就觀照為『刺痛』,刺痛的出現就是無常,刺痛出現之後又消失,就是無常相,刺痛經過觀照消失之後,體會到無常,就是隨無常觀。如果透視了無常,就能夠透視到苦、無我,這就是三法印。
79.自我的探索
修習直觀活動,就是探索(自我)的本來面目,並且是親身去探索。
80.正念是一名警衛
正念就像警衛,拒絕壞人祇讓好人進門。正念是揚棄惡業,認同善業。
81.四念處的重要性
修習四念處非常重要,原因有四: a.這是一件百利而無一害的工作。 b.這件事只能親自去體會。 c.必須按時,有規律地修持。
d.可以產生許多利益。
82.撥出時間修行
你可能必須照料家庭與社會事務,雖然如此,還是要放下來,撥出時間修習四念處。在世界的事務與四念處之間,還是要加以區隔。
83.新鮮、乾淨的空氣
生命需要新鮮的空氣,否則會昏眩、生病,甚至死亡。如果你修習四念處,就好像輕易地吸進大量新鮮、乾淨的空氣,可以隨意自在。
84.追求純淨、平和所需要的力量
正如良好的健康需要身體的抵抗力量,心靈的純淨與平和也需要內心的力量。但是,這
種力量不是自發的,而是經由修習四念處培養出來的,如果有效開發四念處,就可以充分培育出這種內心的力量。
85.掌握生命的方向盤
我但開車的時候,必須掌握好方向盤。同樣的,當我們展開生命的旅途,也必須好好掌握住四念處的方向盤。
86.太陽照耀,製作乾草
既然生為人類難,遇見佛教更難,人類應該修習四念處,開發內心,並持續地促進直觀的活動,(面對即將來臨的輪迴旅途),至少也應該取得生命的保障,保證可以再生為人類,並遇見佛教的珍貴利益。
87.自動充電的機器
身體在勞動的時候,會消耗掉適當的體力,來完成任務。修習四念處的時候,內心會獲得充足的力量,以便持續修行,就像一輛汽車在行駛的時候,機器也會自動充電。
88.世界和平須從內在出發
修習四念處,就是從每位修行人的內在建立起和平、微小的世界。我們內在的微小世界,如果欠缺和平,卻想在廣大的世界奢求和平,就像以緊握的拳頭、高舉的雙臂來請求和平一樣,困難重重。
89.幼稚、柔弱的心靈
有的人已經年老了,心靈還是很幼稚、柔弱,這樣的人是失敗的。樹苗與青澀的果實經不起大自然的力量的摧殘,同樣的,一顆幼稚、柔弱的心靈承受不起生命的無常變化。
90.溫暖人心的正念
身體中的血液只有保持適當的體溫,才可以避免生病,血液一旦降溫或凝結,疾病就會侵入。同樣的,祇有經由熱切的修習所產生的能量,正念才能溫暖人心,並且能夠避免內心煩惱的疾病。如果失去了正念,冷血生起了。內心煩惱的疾病馬上控制住心靈。
91.不適合修行四念處的人
精神恍惚的人,受到習氣控制的思想家以及像蛞蝓一樣軟弱的人,他們不適合修行四念處。
92.心靈改革的關鍵因素
在心靈改革的工程上,四念處禪修法是非常重要的。
93.何謂四念處
四念處是以正念全神貫注在某一對象上,勇猛地攻進去,擴展開來,讓心靈可以專注在這個對象。觀照『上升』的時候,心靈從腹部的上升運動著手,當作觀照對象,然後勇猛地攻進去,擴展開來,讓心靈可以專注在腹部的上升運動。觀照『下降』的時候,過程也是一樣的。
94.背部黏在一起的人
一位受到習氣控制的思想家和修習直觀的人,就像背部黏在一起的兩個人,嘗試去賽跑。在修行的過程,思想會阻礙直觀的開展;實在很難去治療披著智慧外衣的疑情(疑情往往是內心未能解脫的徵兆)。
95.只閱讀說明書不可能痊癒
只閱讀藥瓶上的說明書,不可能治好你的病。只有按照說明書的指示服藥,你才有可能痊癒。同樣的,只聽聞佛教經典的教誨,是不可能治好心靈的痛苦,只有按照教誨去修行,心靈才可能解脫。
96.一次更成功的旅行
旅行的時候,如果你追隨一位優秀的導遊,會比按照地圖走,更順利圓滿。踏上涅槃道的時修,如果你依止一位德行具足的老師,會比按照『地圖』(修行手冊)修持,更順利圓滿。
97.適時呼叫消防車
如果家中的滅火器可以撲滅小火災,這樣就很好了。如果是熊熊烈火,就需要消防車的協助來撲滅。同樣的,斷除內心的煩惱之火,有時候並不需要老師的協助;但是,只有依止一位德行具足的老師,在他的協助下,才可能斷除煩惱。
98.在戰場上必須服從命令
士兵在戰場上必須服從指揮官的命令,修行人在與內心的煩惱戰鬥的時候,也必須遵循修行導師的教誨。
99.最好能夠與老師一起修行
一個人生病了,接受專業醫師的治療,會比自己去閱讀醫書自我治療來得更有效。同樣的,一位即將修行的人,最好是依止一位事理通達的老師,這樣會比自己去閱讀修行書籍後的自修,效果更為顯著。
100.正確的藥方
一位修行的老師,就像醫生診斷病人一樣。如果病人的陳述,非常精確,那麼,醫生就能對症下藥,迅速治好病人的疾病。如果修行人的修行報告精確,那麼,老師的引導就能夠當機,修行人就很容易有所進展。
101.迅速抵達目的地
為了迅速抵達目的地,一般人或者到碼頭搭船,或者到機場搭飛機,或者到火車站坐火車,或者到巴士站坐巴士。不過,他們一定要搭乘各自的交通工具,只有這樣子,才可能迅速抵達各自的目的地。
同樣的,想要展開涅槃之旅的人,必須去禪修中心修行,這是前往涅槃道上,令人喜悅的入口處。只有這樣子,他們才可能迅速獲得解脫。
102.修行人的任務
只要持續不斷地觀照任何生起的對象,這就是修行人的任務。
103.觀照、注視以及陳述
一位修行人必須觀察任何生起的對象,並且能夠說出任何所感受的事物。換言之,他必須向他的老師陳述所觀照以及所注視的對象。
104.攻擊是為了防衛
拳擊手必須擁有強壯的體魄,才能在拳擊賽中擊倒對手。一般人也要擁有強大的心靈力量,才能夠粉碎內心煩惱──這位巨大的敵人。不過,一般人一定要按部就班,逐漸發展:先以防衛的力量擊退,再從防衛的策略轉進,改採攻勢。
105.雜草叢生
一棵樹如果雜草叢生,就不可能生長。心靈如果充滿五蓋(貪、瞋、癡、慢、疑),就不可能開發。
106.僵硬、幽暗的心靈
黃金一旦摻雜了五種瑕疵的東西,就會不柔軟,色澤也不夠鮮艷。心靈一旦生起五蓋,就會變得僵硬、幽暗。
107.絕不失誤
就好像足球員不會漏接足球,羽毛球員會擊中羽毛球,拳擊手會注意對手的動作,一位修行人也絕不會漏失掉正念所觀照的對象。
108.穩如磐石
軟十塞掉進水裡,會四處漂浮,如果是岩石,則會沈入水底不動。修行以正念觀照對象的時候,不應該像軟木塞一樣飄浮搖動,反而必須穩如磐石。
109.永不中斷、殊勝的平靜
修行人一旦開發出直觀與美妙的本質,就能透視到身心現起與消失的剎那瞬間,並且可以體會到一股永不中斷、殊勝的平靜。
110.當務之急
在整理農田的雜草時,只要拔除茂盛的野草,其餘的小草就無暇顧及了。一位修行人正熱切地展開修行時,當務之急是全神貫注,維持正念,其餘諸如供花給佛陀等儀式,就可以暫時擱下來。
111.請務必提出方程式
一般人解答數學問題,要是僅僅寫出答案,卻沒有提出所使用的方程式,是非常不恰當的。如果修行人只報告所知覺到的對象,卻沒有提及觀照的過程,這樣就是不正確的修行方法。
112.直接觀察
一位修行人不可以將自已所想的,加諸他所觀照的對象,甚至以狹隘、僵硬的方式報告,直接去經驗、觀察是最根本的任務。
113.勿任意變更觀照的對象
如果最初觀照的對象還沒有擊破,既使另一個對象生起了,也不須要變更觀照的對象。
114.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只有細嚼食物,才能品嚐到箇中的滋味。一位修行人只有全心全意專注在所觀照的對象,才能領略到事物真正的本質。
115.誰是誰
如果每個人生來都稱為『人類』,沒有個別的名字,如此一來,就無法分辨誰是誰。只有賦予諸如『白先生』『辣先生』等名字,人們才能認清楚誰是誰。
一位修行人面對任何生起的對象,應該賦予它們一些慣用的名稱,諸如『上升』、『下降』等,只有這樣子,心神的力量才能輕易地開展。
116.引擎持續發動
船隻、火車、汽車、飛機,只有它們的引擎持續發動,才能出發前往各自的旅程,並順利抵達目的地。一位修行人也一樣,只有恆守正念,才能夠展開涅槃之旅,並且安穩地獲得解脫。
117.游向涅槃
游泳的人,他的手腳總是不停地划動。一位修行人,他的正念不能有任何的懈怠,必須不間斷地進行觀照。
118.靶心
一位神槍手就是瞄準目標,扣板機,正中靶心。一位修行人則是看好正念所觀照的對象(諸如腹部的上升、下降活動),全力專注,正中目標。
119.銳利、明亮
刀子,只有磨過才會明亮,否則會變鈍;銅管樂器,只有演奏過才會發出光澤,否則會暗淡無光。同樣的,一位修行人,只有恆守正念,他的直觀力才會銳利、明亮。
120.失去目標,就無法射擊
一位油畫家,缺少畫布,就不能夠繪畫;一位槍手,失去射擊的目標,就會無所事事。沒有人可以在虛空中繪畫,也沒有人可以向天空射擊,來表現他的槍法。一位修行人必須清楚地分辨出心與身(如同畫家的畫布與神槍手射擊的目標),當這些對象生起的時候,能夠如實地觀照:觀照之後,還要檢查出這些對象的因果關係,並且在緣起觀的啟示下,親身去覺知這些對象的生起與消失。
121.直觀的力量
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東西,莫過於心靈。只有修習直觀,才有能力掌握、觀照四處漫遊的心靈,在科學知識當中,找不到這種能力。
122.隨機而行
當觀照的對象迅速生起時,一位修行人不可能每一個對象都加以標明、觀照。那麼,他應該隨機而行,用心觀照就好了,如果想要標明的話,也應該量力而為。
123.細心閱讀
草率讀書的人,是不可能完全體會書中的涵義,只有細心閱讀才辦得到。同樣的,一位修行人只做表面工夫,是不可透徹瞭解所觀照的對象,如果他專心一致,就會領略到更多東西。
124.裝滿油的缽
一個人攜帶裝滿油的缽,會非常小心、安靜地移動,以免把油溢出來。一個人行走在寬僅容一足的行人橋上,也會細心、安祥地行走,以免滑落下去。正如上述兩種人,一位修行人經行的時候,應該全心全意,真寧得體。
125.力量的平衡
四個人一起搬運東西的時候,如果力量不平均,就不容易搬運,如果其中有一個人鬆手了,其他三個人就必須使出更多的力氣。心靈的兩端──信仰與理智、精進與禪定,只有在力量平衡的狀況下,才能獲得殊勝的經驗。如果其中的一端鬆懈了,另一端就必須運用更多的力量,否則就會失去平衡。
126.滿願
如果你想要到某地去旅行,搭車就走,也不管方向,很可能落得四處漫遊的下場。想要抵達目的地,首先必須確定車行的方向;可是,你若是只設定目標,卻不驅車前往,任何地方都去不了。另一方面,你如果漫無目的開車,也抵達不了目的地。所以,你一定要有目標,驅車前往,這樣就可以抵達目的地。只有設定目標和適當的修行,(重獲法味)的希求與果報,才可能圓滿具足。
127.擊倒
一位拳擊手不但要避免對手的攻擊,還要伺機還擊。一有機會出手,他就有機會再次攻擊。持續的攻擊,對手會逐漸虛弱,受到越多的攻擊,就會越虛弱:最後,給對手致命的一擊,倒地不起,而獲得勝利,一位修行人也必須避免煩惱的襲擊,並且伺機斷除。當他一有機會全力觀照的時候,就有機會再次觀照,每一次強而有力的觀照,煩惱就會淡薄一些。持續觀照,煩惱就會逐漸消失。最後,這位修行人進入預流道(須陀洹),斷除了部份煩惱,而獲得自在。
128.不倒翁式的生活
一個人若是獲得直觀修行的果報,就不容易受到內心興奮與沮喪的左右,並且,能夠建立不倒翁式的生活,面對上下左右的擺動,還是能夠站得穩。如此一來,他就擁有下述的特質:隨意自在、忍耐節儉、平和健康等等。
129.擴大的念力
在放大鏡之下,人們可以看見微小的事物;當一位修行人的禪定力量強大時,也可以辨識出剎那間生起的現象。
130.接近涅槃
一步一步走向大金佛塔的人,不論是否已經抵達,他總是逐步靠近佛塔。一位在通往涅槃道路的修行人,全神貫注,持續觀照時,不論是否已經入涅槃,他還是愈來愈接近涅槃了。
131.正念的力量
當正念愈來愈強的時候,潛藏在修行人生命中的事件就會逐一浮現。
132.登峰造極
如果你遵守交通規則、路線開車,不但不會惹上麻煩,還可以順利抵達目的地。如果你重視健康、教育、商務、政治與社會事務,密切關心這些事務,你將登峰造極。
133.懺悔
當持續、重覆地審問一名罪犯的時候,他就會說出真相。當密集地觀照某一個對象的時候,無常、苦以及一切都只是現象(缺乏任何固定的自我)的真理,就會顯現出來。
一位戰士,如果曾經在戰場上勝利過,他自然會勇氣十足,並且迫不急待地希望再次戰鬥。
一位修行人,如果曾經與向苦受投降的懦弱思想戰鬥,只要克服過,他自然精神抖擻,樂於戰鬥。甚至,如果他有能力面對難以忍耐的感受,又曾經逐步克服過,就有勇氣向任何不可忍的感受挑戰。
135.求好求變
嬰兒從躺姿成長到坐姿的時候,會變得哭鬧,亂丟碗筷,這只是成長過程中的改變而已。
當修行人從某一階段的直觀開發到別一階段的時候,會很容易發怒,這只是直觀發展過程的一種變化而已。
136.心境純熟的修行人
一個人在閱讀的時候,如果已經耳熟能詳了,就不需要遂字閱讀,可以不求甚解。同樣的,一位修行人心境純熟的時候,他會自動地覺察出任何生起的事物,並不需要逐一標明。
137.無為而無不為
一位神槍手不需要特別瞄準目標,就能準確地射中靶心。同樣的,一位修行人已經工夫成片,恆守正念,並不需要特別作意,就能明確地覺察到對象。
138.修行人的果報
修行人會產生四種果報:喜悅、清涼、寧靜、寂滅。喜悅是因為出離而生起的,清涼的果報是因為輕安之樂而生起的,寧靜的果報是因為捨離而生起的,寂滅的果報是因為涅槃而生起的。
139.全方位觀照的直觀活動
祇觀照某一對象,能觀照的心靈就會變得強而有力,並且有能力去覺察其他的對象。祇要觀照某一對象,就可以觀照許多對象。一旦能夠恆守正念,直觀活動就會得穩定,有能力全方位地觀照。
140.裂縫
兩層樓之間如果出現裂縫,厚板木材、灰塵砂石就會擠進去。如果沒有辦法恆守正念,出現懈怠,煩惱就會現起。如果禪定中斷了,煩惱就乘隙現起。
141.奔向目標
即將抵達終點線的時候,快跑選手會全速前進,不會降低速度。即將接近目標的時候,修行人必須持續精進、觀照,不可懈怠。
142.擋風玻璃的雨刷
時時覺察修行中生起的煩惱,就像擋風玻璃的雨刷;恆守正念,就像擋風玻璃。雨刷會從擋風玻璃上,清除水滴、雪塊,如果以每分鐘五百公尺的速度運轉的話,水滴、雪塊就不會掉在擋風玻璃上。只有觀照任何生起的煩惱,才能夠加以清除,而這些煩惱就構成所謂心靈的業果。另外,恆守正念,才可能斷除煩惱,不准許這些煩惱污染觀照中的心靈。
143.正念的統計學
每觀照一次,你就淨化煩惱一次。以每秒觀照一次的速度計算,如果觀照一分鐘,你就淨化六十次,如果觀照一小時,你就淨化三千六百次。
144.親證之知
由實修親證的法義,比從書本、老師或思考而獲得的知識,還要殊勝。換言之,親證之知勝過聽聞之知。
145.修行人
一位修行人必須從事以下的努力:
a.一開始的時候,就開發心靈的直觀活動。 b.逐步進展,以克服令人厭煩的事物。
c.持續精進,以達到入涅槃的目標。
146.美麗
由於精進,設定目標以及穩定的觀察,心靈可以專注在所觀照的對象上,屆時,心靈會美麗動人,口(語言)與身(行為),也一樣動人心絃。
147.步向和平與快樂
防護得愈好,一個人就愈安全
愈是安全,一個人就愈自由。
愈是自由,一個人就愈和平。
愈是和平,一個人就愈快樂。
148.感官的快樂
螞蟻群在裝有蜂蜜的瓶口,爬進爬出,只是為了能夠不斷食用蜂蜜。在這過程中,有的螞蟻會掉進去。如果螞蟻不得不食用蜂蜜,就要小心謹慎。眾生在追逐感官快樂的時候,也會陷入迷惑的困境當中。如果一定要享受快樂,也不能過量,因為感官的快樂,會讓你陷入困境,得不到自由。不過,有情眾生可以而且應該享用修行中所獲得的喜樂,這種喜樂,令人解脫自在。
149.美國的餓鬼
「這個地方,科技進步,物資豐富,只要按鈕,就可以隨心所欲,美國人的生活,彷若天界。」
有一次,在美國主持禪修活動時,我刻意這樣說,並且觀察美國人的反應。一位女性修行人回答說:「大德,事實上,我們的生活,就像待在冷氣房中,心靈都枯萎了。」
「這一定是你個人的意見!」我這樣說。
不過,她又回答說:「不只是我,大德,大部份的美國人都感同身受。」
聆聽了這樣的對話,其餘的同修也也紛紛表示認同她的說法。
「這是真的,大德,其他人的感受,就像她所陳述的一樣。」
他們甚至進一步補充:「我們的生活世界,就像處在餓鬼、貪鬼的地獄一樣。」
因此,為了避免在冷氣房中枯萎,你一定要修習四念處,來清澈心靈,必須
以四念處為食,才能斷除飢渴。
150.緬甸最好的出口品
有些海外的修行人告訴我,緬甸最好的出口品就是四念處。
151.有效能卻無效用
如果不遵照藥劑師的指示,有規律的服藥,即使藥方可以治病,也無能為力。佛陀的教義非常有力量,但是,如果不實踐佛陀的教義,是不可能對治煩惱。
152.開發直觀的智慧
一個人如果想要到陌生的地方旅行,最好是追隨優秀導遊的指示。這位導遊會順利地帶他抵達旅行的目的地,不會出現差錯,甚至也不用告訴他沿途村落的名字。如果他垂頭喪氣了,這位導遊會鼓舞士氣,並指示正確道路與錯誤道路之間的差異。這位導遊還會沿途用小樹枝標明,避免他誤入歧途,步上正軌,最後,順利抵達正確的終點。同樣的,一位修行人想要充分開發直觀的智慧,並展開未曾經驗過的修行,他必須先接受德行具足的老師底教誨,追隨這位老師,並平隱地達到目標,沒有任何的間斷,這位老師其至也不會說出修行過程中經驗到的智慧名稱。當他灰心懈怠的時候,這位老師會鼓勵提攜,並分辨出正道與邪道的差異,記錄他所達到的境界。這位老師還會引領他,以避免落入邪道。回歸正道,最後,達到正確的目的地。陳述開發直觀的智慧,只是標出沿途的站名,只是(按照佛經)公佈修行過 程的境界而已。
第三篇:炎炎夏日品味美食
炎炎夏日 品味美食尽在江苏新东方
穿梭在城市之间,匆匆不留.但在记忆深处总有每座城市那抹不走的一缕氤氲罄香。
张爱玲曾经说过,每座城市都有每座城市的味道。但这种味道,似乎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穿梭在金陵古街水巷的日子里.我们却像做了一场梦,真真切切地触摸到了南方的味道。那是一种平易近人的色香味,看得见,摸得着,流淌在舌尖上.让人沉醉,又让人清醒。
炎炎夏日,最享受的方式无疑就是饱尝一餐新颖的美食了,无论是视觉还是味觉都让自己得以舒展。今天为呈现在您面前的就是江苏新东方烹饪学校学子们带来的视觉盛宴。
第四篇:夏日炎炎防中暑
近期,全国多地出现持续高温天气,高温中暑病例时有发生。为提高公众高温中暑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我委组织专家编写了预防中暑知识问答。 1.一旦发生中暑怎么急救?
出现中暑症状时,首先要迅速从高温环境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并喝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如淡盐水、绿豆汤等;可在太阳穴涂抹清凉油、风油精,或服用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如果体温升高,可用凉湿毛巾或冰袋冷敷头部、腋下及大腿根部,或用30%酒精擦浴直至皮肤发红;如果出现重症中暑症状,一定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及时将病人送到医院进行救治。 2.盛夏时节如何才能预防中暑?
尽量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或温度较高的环境中活动、滞留。外出时,最好穿浅色、宽松的衣服,戴宽边帽或打遮阳伞。室内保持通风,可借助在地上洒水,使用电风扇、空调来降温,但空调温度不宜过低。在空调环境中工作、生活,每天应抽一定时间到室外活动,进行耐热锻炼。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充足睡眠,睡觉时避免空调和电风扇直吹。家里常备防暑降温药,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按药物使用说明正确使用。高龄老人、孕产妇、婴幼儿、有慢性疾病的人员,在高温天气尽可能减少外出,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3.为什么会发生中暑?
在高温环境下,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出现障碍,产热大于散热,体内热量蓄积过多,引起循环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会产生一系列中暑症状。此外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精神紧张等,都是中暑常见的诱因。 4.中暑后有哪些症状表现? 在高温环境下,如果出现大汗、口渴、头晕、胸闷、恶心、四肢无力及发麻等情况,就要考虑中暑的可能。根据症状的轻重,中暑可分为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轻症中暑:表现为头晕、头痛、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疲乏、心悸、脉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升高至38.5度以上。 重症中暑: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种类型,也可以出现混合型。重症中暑可导致死亡。
热射病主要表现为:因高温引起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而产生高热,体温可高达40度以上,早期大量出汗,继而“无汗”,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热痉挛主要表现为:由于大量出汗、失水失盐,人体发生电解质紊乱,引起肌肉痉挛。好发于四肢肌肉,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患者意识清醒,体温一般正常。
热衰竭主要表现为:起病迅速,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第五篇:夏日炎炎送清凉
作者:黄燕
酷暑盛夏,热浪滚滚。连日来,哈密市气温节节攀升,大南湖二矿更是骄阳似火。在这暑气逼人的日子里,矿领导再一次为奋战在一线的工人们送来了一片清凉。
7月24日,矿领导为各个区队都准备了西瓜,由各区队负责人带回项目部给工人们解暑。入夏以来,随着天气气温的不断升高,工人露天施工作业,体能消耗很大,为了切实做好一线工人的防暑降温工作,矿领导多次给工人们准备了哈密瓜和西瓜,把关怀送到工人的心坎。
送清凉活动不仅送去了矿领导的清凉和关怀,更是极大的鼓舞了一线工人的干劲,促进了项目的安全生产。为顺利完成各项施工计划目标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宁煤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