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图(通用)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图(通用)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图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当一段工作完成后,或是一个项目结束后,回首工作与项目的过程,从中反思不足之处,可获得宝贵的成长经验。因此,我们需要写一份工作报告,但如何写出重点突出的总结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初中历史知识。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图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当一段工作完成后,或是一个项目结束后,回首工作与项目的过程,从中反思不足之处,可获得宝贵的成长经验。因此,我们需要写一份工作报告,但如何写出重点突出的总结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图》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图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1.距今约有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距今约有70万年至约 20万年的北京人,已经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已经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2.氏族公社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体现了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3.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定都阳城。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建都在亳。商朝后期制造的司母戊鼎,是我国迄今考古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也是世界上罕见的青铜器。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称为“甲骨文”。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

4.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击败商军,商亡。周武王建立周朝,都城在镐,历史上称为西周。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西周实行分封制和等级制。 5.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齐桓公最先称霸,因为他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还提出了“尊王攘夷”口号。

6.▲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改革,秦国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基础。

7.孔子是春秋末年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主要是“仁”和“礼”。在政治方面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他的教育思想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焉。’(要求学生按时复习学过的知识,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注意“因材施教”。)孔子的言行,由他的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8.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发表各自的主张,形成不同的学派,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当时的思想家主要有墨家的墨子、儒家的孟子和荀子、道家的庄子和法家的韩非子。

9.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守李冰父子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名闻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

第三单元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10.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秦朝的统一,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为了巩固统一,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中央集权制度。嬴政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统一文字(小篆)、货币(圆形方孔的秦国铜钱)、度量衡;修长城、御匈奴;修驰道,凿灵渠;焚书坑儒。

11.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领导秦末农民战争。陈胜、吴广发动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沉着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秦汉雕塑的杰出代表作是秦始皇陵兵马俑,这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 12.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且出现了“文景之治”。

★汉武帝的大一统:汉武帝在文景之治的基础上,推行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将西汉统治推向鼎盛。为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著名学者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郡国学。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颁布“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汉武帝大力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在地方,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每个州部派刺史一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汉武帝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13. ▲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因此有了“丝绸之路”的美称。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14.西汉前期,人们发明了纸。东汉时候,宦官蔡伦(龙亭候)改进了造纸术。

《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它的出现标志者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15.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候,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他写的《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秦汉时期,气势恢弘的秦始皇兵马俑反映出秦朝雕塑艺术的高超水平,生动地展现出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16.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200年,曹操打败袁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后来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208年,曹军与孙权刘备联军决战赤壁,大败而回。220年,曹丕建立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建立汉(史称蜀),定都成都;222年,孙权建立吴,定都建业。 17.386年,拓拔部首领建立魏国,定都平城,史称北魏。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北魏孝文帝改革:5世纪末,北魏统治者顺应当时民族汇聚的历史潮流,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同时加强对中原的控制,北魏孝文帝于494年迁都洛阳,并进一步推行了其他一些改革措施。例如,他要求鲜卑人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

18.生活在南朝的祖冲之,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地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也就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北朝的贾思勰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北魏的郦道元写的《水经注》既是一部优秀的地理学著作,同时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

19.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以行书《兰亭序》最出色,人称“书圣”。东晋人顾恺之流传至今的有摹本《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北魏石窟艺术著名的有: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等。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开通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这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评价大运河的开凿: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同时运河的通航也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但隋炀帝滥用民力,也造成但是百姓的困苦。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3.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4.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贞观之治:唐太宗在位期间,吸取隋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即贞观新政;恢复和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知人善任,虚心纳谏(魏征);完善科举制;注意加强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唐太宗的统治促成了国家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和睦,国力增强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

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为大唐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贞观新政:唐太宗实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⑴改革赋役制度⑵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⑶修订法令编撰了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唐律疏议》⑷完善科举制。

5.武则天:重用酷吏、引用庶族打击反对她的元老重臣、勋贵旧族;改《贞观氏族志》为《姓史录》;大力发展科举制,不拘一格选人才,如姚崇、宋璟、狄仁杰;注重减轻农民的负担,统治期间人口明显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史称“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省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郭沫若称她“政启贞观,治宏开元。” 6.★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⑴有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统治的基础⑵玄宗个人很有才能,他重用贤能,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7.科举制:隋创立,唐完善。定义即特点: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内容: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P.20 作用:实行科举制,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科举制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

明清的科举制改为考八股文,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八股取士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人的实际能力,使科举考试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才智。

8.吐蕃:今天藏族的祖先。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的赞普-尺带珠丹,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密切了汉藏两族之间的交往。

9.▲遣唐使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其中著名的有晁衡。P.32唐玄宗时,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成功。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P.33玄奘西去天竺取经,回国后口述见闻,由弟子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p.34-36 10.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唐代我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世界上的强盛国家;采取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发达的海路交通。

11.赵州桥(平拱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设计者隋朝李春。 12.唐代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当推李白和杜甫。李白的诗的风格:雄奇飘逸,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人称“诗仙”。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诗的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细腻,感情真挚动人,富有现代主义精神。诗的内容多位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后人称他为“诗圣”,称他的诗为“诗史”。代表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

第二单元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13.1127年,北宋皇族赵构(宋高宗)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称帝,后来定都临安(今杭州),史称南宋。南宋抗金英雄有岳飞等。1141年,宋金和议:南宋对金称臣,割让部分土地,向金送交岁币。至此形成宋金南北对峙局面。P.61 14.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南宋时,南方经济发展完全超过了北方。经济重心正式转移到了南方。

15.成吉思汗的功绩:完成蒙古统一大业,建立蒙古政权,创制蒙古文字,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72年定都大都。他仿效中原政治体制,建立行省制度。推行重农政策。

元代黄道婆在制棉工具和制造方法上作出了重大的技术革新。她的故乡松江地区逐渐上升为江南棉纺织业中心。棉布逐渐取代丝麻成为民众普遍使用的衣被原料。 16.北宋司马光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元杂剧作家重最负盛名的是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

第三单元 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17.明清时期的专制统治延续了秦朝以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并使皇权达到空前强化的程度。主要措施:⑴明朝废除了宰相制度,设厂卫特务机构,廷杖制度。⑵清朝增设了军机处(雍正),并通过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的推行,加强了思想控制,也严重阻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18.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有:明朝戚继光肃清了倭寇(日本)的骚扰;清初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台湾;康熙率清军两次出兵雅克萨打败沙俄侵略军,并签署了《尼布楚条约》保卫了东北边境。这些斗争不仅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权益,而且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和平稳定的环境。

1689年的《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中国对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叶岛的主权。 19.清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措施有:1690年康熙平定准噶尔部;18世纪中期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叛乱;在伊犁等地设立将军,在西北各地设立参赞大臣,使清朝中央加强对新疆等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清朝中央政府对**、**进行册封;1727年,清朝设立驻藏大臣同**、**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 20.外八庙和避暑山庄实际上起到了清朝第二政治中心的作用。

21.1368年,明朝建立,定都南京;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1644年,清军入关,顺治帝迁都北京。北京城的构造:有三重,由外往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和宫城(旧称紫禁城现叫故宫)。

22.为了防范蒙古骑兵南下侵犯,明朝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我们现在见到的长城就是明朝时修筑的。长城时促进北疆经济开发的生命线和联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

22.明代著名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著成《本草纲目》,此书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宋应星著《天工开物》,此书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在明朝以叙事为主的通俗文学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明清时期的四大名著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明)、施耐庵的《水浒传》(明)、吴承恩的《西游记》(明)和曹雪芹的《红楼梦》(清)。《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步长篇历史小说,《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颠峰。

23.1405年-1433年,明政府先后派郑和七次下西洋。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评价: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而且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P.128 24.★清朝实施了闭关政策。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限制上。影响:清朝实施闭关政策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面,但同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恶果。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时期

( 1949年新中国建立 -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期

(1956年八大 — 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956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1.▲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宣告了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篇章。

2.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抵拉萨,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新中国建立初,政府为巩固新中国政权的措施:①人民政府与投机商展开“米粮之战”,全国物价开始稳定。②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到1952年底,全国的土地改革运动基本完成。P.9③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员率领下,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第二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4.1953年中国共产党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造) 5.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 6.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7.大跃进运动的主要标志是盲目求快,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是“一大二公”。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失误的原因是违背客观规律办事。后果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泛滥,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民遇到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

8.文化大革命(1966年-1976年) 开始的标志:“五一六通知”。 结束的标志:197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一举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影响: 见教材p.39。 启示:经过“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人们懂得,避免今后再发生类似的悲剧,必须保障和发展人民民主,健全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1.▲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的历史转折。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全会内容:①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②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③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1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民创造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明确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空前地调动了农民地生产积极性,解放、推动了农村生产力地发展,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3.★1980年建立第一批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开始,引发了第一次沿海开放的高潮,并进而促进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绩充分证明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其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发积累了经验,它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层面上丰富了我们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14.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1993年11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了有益探索。

15. 文革后的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1982年,第五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还先后制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一批重要法律,初步建立起我国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

16.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首次使用了“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称谓。邓小平理论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P.79 1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定义):少数民族在本民族聚居区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制度。作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发挥各族人民当家做主的积极性,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民族自治地方和全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18.▲“一国两制”: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我们国家的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此构想首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了出来,后成功地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香港终于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怀抱,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 ▲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目前海峡两岸交往的原则:相互尊重、互补互利的原则。目前海峡两岸交往的任务:积极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和各项交往。 19.1985年3月,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1991年我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

第二篇: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史(历史七年级下册)

一、隋唐科举制度:

北:P20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隋唐时期创立并完善了科举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二、武则天

北:P13-15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统治时期,不拘一格选拔普通地主中的优秀人才。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断续发。当时,人口明显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史称有“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三、“开元盛世”

北:P15唐玄宗统治前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四、唐与吐蕃的交往:

P28吐蕃是今藏族祖先。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联姻,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的交流。

五、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一)遣唐使

北:P32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文化交流的使团;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艺术以及生活习俗等带回本国,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鉴真东渡

北:P33鉴真到达日本除讲授佛经,还详细介绍中斩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识图P34鉴真东渡示意图)

(三)玄奘西行

北:P35玄奘是唐朝的高僧,为了求取佛经精义,他西行前往佛教圣地天竺。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玄奘西行示意图)

六、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略

[考试说明]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北:P64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了南移的趋势。两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

北:P75-76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

烈继承蒙古汗位。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第二年定都大都。忽必烈为元世祖。

[考试说明]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一、清朝设臵驻藏大臣

北:P1101727年,清朝开始设立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同**、**共同管理西藏。

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史实

北:P110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重新统一新疆,促进了维吾尔族同中原地区的交流,对巩固西北边疆起到了重大作用。设伊犁将军,加强中央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

三、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祖国统一的主要措施:略。

四、戚继光抗倭:明朝时戚继光抗倭。

P104-105(1)明代,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明朝中期,海防松弛,倭患严重,倭寇到到处烧杀抢掠,使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明政府派年轻的将领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2)戚继光训练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多次挫败倭寇的进攻,声名大振,号称“戚家军”。1561年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后又开赴福建和广东,东南沿海抗倭寇基本肃清。

五、郑成功收复台湾

北:P105—106 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台湾地区,1661年,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斗争的郑成功率领大军从金门出发,在当地高山族人民的帮助下,顺利地在台湾登陆并迅速包围了入侵的荷军。1662年,荷兰总督被迫签字投降,台湾又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收复台湾,给荷兰殖民者以沉重打击,对亚洲和其他国家也起到保护作用。

六、雅克萨之战

北:P106—107沙俄强占雅克萨和尼布楚。康熙帝决定用武力捍卫祖国边疆,1685年,清军围攻盘踞在雅克萨的沙俄军队,俄军战败投降。1686年,清朝再次出兵雅克萨,重创俄军。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边界问题。1689年,中俄两国在尼布楚进行谈判,双方签定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七、郑和下西洋

北:P127-128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郑和的船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船上配备航海图和罗盘针。船队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P128-129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来往,而且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但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不计经济效益;用来输出的物品也大多由官府督造或低价强征硬派,造成大量手工工匠逃亡。随着明朝国力衰退,远洋航海的壮举也最终被废止。

八、“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历史影响

北:P129闭关锁国并非完全断绝对外往来,主要表现在对外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

北:P130清朝实行闭关政策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面,但同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恶果。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闭关自守最终不能扭转中外力量的对比,不能从根本上抵挡殖民势力的侵略,反而进一步导致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

[考试说明]科学技术

一、司母戊鼎

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

二、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共同点:

(1)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费散”。

(2)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3)李时珍和《本草纲目》:明朝杰出的医药学家,著有《本草纲目》。

三、都江堰

北:P54 李冰石像图

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组成,它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

四、长城

北:(1)P72(七年级上册)秦长城示意图。(2)秦长城:为了防御匈奴,秦始皇派人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全长一万余里,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明长城:(七年级下册)P117明朝时,在历代修长城的基础上,先后花了近二百年的时间修筑长城。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多千米。工程坚固,无论规模、质量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结晶。

五、大运河

北:P4-5隋朝时开凿的贯穿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大运河通航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历朝对运河不断疏浚、改造,使它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六、四大发明

北:P40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加上造纸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这些发明对全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产生了了巨大影响。

(一)造纸术

北:P87西汉前期,已经发明了纸。东汉时期,蔡伦在总结前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鱼网做造纸原料,扩大了原料来源,降低了造纸的成本,同时又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将他改进的纸称为“蔡侯纸”。

(二)印刷术

北:P40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

P81北宋时期,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一个活字可以重复使用多次,保存也比较方便。活字印刷术节省雕版费用,大大提高印刷效率,为近代印刷术的发展奠定基础。中国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四百多年。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指南针

北:P82宋代时,制成了指南针,指南针一经发明,很快就运用到航海上,南宋时,指南针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四)火药

北:P82唐朝开始运用于军事,宋代广泛应用于军事。

[考试说明]思想文化

一、孔子

北:P50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还是伟大的教育家。他的主要思想:是仁”和“礼”……在政治方面,提倡“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孔子还是大教育思想,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孔子鼓励学生要独立思考,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他

说:“当仁不让于师”。他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教学时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使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展。孔子的弟子把他的言论整理成《论语》一书

二、佛教传入的史实

北:P91佛教起来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佛教的传播为中国文化注入了新的因素,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三、《史记》

北:P93—94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主要史事。该书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

四、《资治通鉴》

北:P86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按年月日的顺序记述了从战国时期的韩、赵、魏三家分晋至五代末年共1362年的历史,对中国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了解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一)甲骨文

北:P46商朝时期,将占卜结果刻在龟甲或兽骨上,成为一篇或长或短的记事文,称为卜辞。这种文字叫做甲骨文。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着渊源关系。

(二)金文

北:P49《每课一得》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称为铭文,也叫金文。

(三)小篆、隶书

北:P71秦始皇规定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后来又推行一种新的字体——“隶书”。P71《秦统一文字表》

第三篇:初中历史知识总结

“苏联模式”具体指什么?这一模式的特点?这一弊端给我们什么教训?

斯大林模式。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教训;①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也要兼顾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②发展经济要尊重市场规律③要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必须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④大力保护环境和资源,提倡可持续发展。、

为什么邓小平说“列宁的思路好”/

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的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为此,1921年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十月革命的意义?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俄国革命:1917年3月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它与二月革命中建立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同时存 。 苏维埃取的措施: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通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3月苏维埃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列宁对社会的探索:1921年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22年加入苏联的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1928—1937完成第一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完成以后,苏联有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大为加强。实现了农业集体化。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1936年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19年1月召开巴黎和会。1920年成立国际欧盟。1922年《九国公约》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事实上为美国在中国扩张提供方便。

经济危机:1929年在美国爆发 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罗斯福新政:1933年任美国总统。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领导。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意义美国经济缓慢恢复,人民生活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对国家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政府的权力增强。

第四篇:初中物理知识点树状图

初三物理框架

一、简单的运动

质量和密度

二、力和运动

压强

浮力

三、简单机械 功和能

四、光的反射和折射

五、热学初步知识

六、电学知识

七、电功和电功率

生活用电

八、电和磁

1、永磁体:磁体、磁极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磁场:方向、磁感线、地磁场;

电流的磁场:奥斯特实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应用

2、电磁感应: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应用:发电机

电能的输送:高压输电能减少电能损失;电能输送的简约过程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与磁场方向、电流方向有关;应用: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优点、直流电动机的换向器

第五篇: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历史知识结构的教学

南京市金陵中学 张铭

【关键词】:思维导图、教学内容结构化、信息加工、意义建构、历史教学

【内容提要】: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历史教学,有助于优化整合教学素材,建构历史知识结构,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历史知识结构就是各种历史概念间的相互联系及基本组合方式,它是各种历史事实和历史现象及其相互关系在人们大脑中的反映。在加强历史知识结构的教学中,思维导图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工具;

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合作学习;

三、教学评价的创新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已经十分普遍。新课程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利用思维导图工具软件(Mindjet MindManager)进行历史教学,有助于优化整合教学素材,建构历史知识结构,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

教学内容结构化,是当今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强调知识结构的教学,使学生在了解基本历史事实,理解基本历史概念的基础上把握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是改革中学历史教学、提高历史教学效率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普通高中历史必修课的三个学习模块而言,共包括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分别反映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是全体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基本内容。同时,新课程的课程目标是通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学习,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深入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所了解,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树立不断完善自我、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和关注民族与人类命运的人生理想。而要完成历史教学的上述任务,就必须首先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结构。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较好地掌握历史知识结构呢?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与学的认知工具,它把知识高度浓缩,将各种概念及其关系以层状结构形式排列,清晰地揭示了意义建构学习的实质。

所谓“思维导图”,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托尼·布赞在研究大脑的力量和潜能过程中,发现伟大的艺术家达·芬奇在他的笔记中使用了许多图画、代号和连线。他意识到,这正是达芬奇拥有超级头脑的秘密所在。在此基础上,博赞于19世纪60年代发明了思维导图这一风靡世界的思维工具。它是一种利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理论等,是把人脑中的隐形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人们思考、交流、表达。国外教育界也称之为“概念图”(concept mapping),国内也有译为“概念地图”的。顾名思义,“思维导图”的称呼直接说明这是一种引导人们思维的图,把这种图示的方法的意义挑明了。

知识结构是各种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组合方式,它是相互联系着的客观事物和事实在人们大脑中的反映。历史知识结构就是各种历史概念间的相互联系及基本组合方式,它是各种历史事实和历史现象及其相互关系在人们大脑中的反映。如图1用思维导图将“历史知识结构的特点和构成”所示,历史

1 知识结构具有立体性、多层面性和抽象性等特点。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对知识结构的表述也就不同:从人类历史活动的基本要素看,历史由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构成;从社会文化形态看,历史由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构成;从历史发展过程看,任何一种历史现象和一个历史事件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结束的过程,都有其前因后果、产生的背景和条件以及对其他事物的影响,等等;从理论的角度看,历史知识又由史实和观点两个方面构成„„。这种多角度、多层面的知识结构的综合,又构成了立体的知识结构。历史知识结构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表达了历史事实和历史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反映或揭示了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各种特殊规律。因此,掌握了历史知识的基本结构就等于掌握了历史知识的精华和认识了历史发展的规律。所以,历史教学必须特别强调深入挖掘历史知识间的各种联系并揭示知识结构。

在加强历史知识结构的教学中,思维导图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工具

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中运用思维导图,能将原来显现在教师头脑中的教学内容、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以可视化的形式表现出来,相当于在虚拟的环境中完成了一次教学过程,教师能更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历史知识结构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历史概念所构成的。如图2所示,在《罗斯福新政》的思维导图的主题和子主题示意图上,将与核心主题有关的各种因素罗列出来,既让学生明了该主题的知识目标,又为学生的能力培养创设了条件,有利于引导学生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指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和揭示历史事实、历史现象或历史概念之间的内

2 在联系,则是这种能力训练的重点。在思维导图工具中,点击子主题后的+号,则可进一步展开与子主题相关的具体知识点。如图3中子主题“措施”知识点展开示意图,将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名称和具体内容逐一打开陈列,能有效地提示该主题知识点的结构。随着观察与思维能力的提高,运用已有知识、概念、观点和方法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将得到相应提高。

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思维导图把知识整合过程清晰地呈现出来,能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使学生看到概念间的关系。学生掌握的是整体的知识框架,更容易了解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学生通过思维导图记忆的知识也必然比简单机械记忆更高,他们将更善于解决问题。许多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感到历史难学,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头脑中的历史知识不能形成有序的结构,不善于找出各个概念间的关系,遇到问题时就难以“创造性”地运用。如果教师能把思维导图用于教学设计,并在课堂中用作教学策略,而且也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去尝试建立思维导图,他们就能成功地把握历史知识结构的意义,也能成功地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控制。

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合作学习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学习的策略,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合作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对学生来说,思维导图能促使他们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知识网络,浓缩知识结构,从而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思维导图还可以作为一种元认知策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

如,上新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教材,并绘制思维导图。学生通过画思维导图,可以自行判断在学习过程中不同时期所画出的思维导图,从而看出自己认知上的改变,同时他们在画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体会、观察知识间的关系,对自己所学过的概念加以组织及整理,而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加完整,甚至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注意和意识到的各个知识间的关系,从而产生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理解,达到创新性的学习目的。

再如在一个单元教学之后,为了使学生能够清晰掌握相关的概念结构,可让学生回忆所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它们的关系,建构思维导图。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当他们有新的想法,可以再进行改进、完善。这种方式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动手和动脑思考,使他们能够从整体上掌握基本知识结构和各个知识间的关

3 系,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概念网络。

同时,将思维导图引入小组合作学习中,如开展“头脑风暴”教学活动,让多个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对历史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由于小组成员对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通过共建思维导图,来进行协商,培养了批判性思维技能,使各自的认识得到完善与扩展。思维导图帮助人们作为一个群体更有效地思考,但又不失他们的个性。通过制作集体的思维导图让所有的人获得更深的学习体验,也因此达到节省时间和成本,促进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达到知识共享的目标。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历史知识结构的教学,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关于学习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一再表明,相互关联的知识比相对孤立的知识更容易理解和记忆,系统、完整的知识此分散、零碎的知识更容易领会和掌握。这是一条十分重要的学习规律,思维导图生成的历史知识结构把大量的历史知识互相关联和系统化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大大降低了理解的难度,减轻了记忆负担;而理解又是长时记忆的重要前提。这就使得不断丰富历史知识的积累和储存成为可能。有了比较丰富的知识、较强的思维能力和清晰的思路,就能够对许多历史问题进行准确、条理、清楚的阐述。而这种较强的表达阐述能力,正是历史学习与研究不可缺少的基本能力之一。

三、教学评价的创新手段

传统的评价方法常常只能考查学生的离散知识,而思维导图却可以检测出学生的知识结构及对知识间相互关系的理解和产出新知的能力,有效的评价学生创造性思维水平。通过让学生养成画思维导图的习惯,教师可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展与诊断学生的问题,从而改进教学、是形成性评价的好方式。另外思维导图也是学生自我评价的有用工具,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反馈信息,能看清自己有没有关键的概念或概念之间的关系被遗漏,以此来检查自己对学习材料的理解状况,这样就会激励他去努力弥补不足。另外,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时,会自然地流露出对认知的情感,会以各种各样的图形或色彩表达出来,尤其现在出现了专门绘制思维导图的软件,借助于计算机的多媒体功能,学生可以创设生动、美丽的画面。因此,思维导图不仅可用以评价学习者对知识理性认识的清晰性,同时也可了解其情意品质。

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历史教学的各个环节,能促进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学生的学习效益。这一在西方中小学科学教育中广泛采用的策略,引入到高中历史教学中,必将导致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的变化和调整,并建立新的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图(通用) 论文资料 第1张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图(通用).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图(通用) 论文资料 第2张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图(通用) 论文资料 第2张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图(通用) 论文资料 第2张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图(通用) 论文资料 第2张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图(通用) 论文资料 第2张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图(通用) 论文资料 第7张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