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好书推荐少有人走的路(集锦)

好书推荐少有人走的路(集锦)

好书推荐少有人走的路第一篇:好书推荐少有人走的路《少有人走的路》《少有人走的路》),一部通俗的心理学杰作。这本书归根结底讲的就是一个问题,即人怎样才能心智成熟。 作者派克从自己的心理医生的从业经验出发,以非常明确冷静,富有可读性的文字告诉读。

好书推荐少有人走的路

第一篇:好书推荐少有人走的路

《少有人走的路》

《少有人走的路》),一部通俗的心理学杰作。

这本书归根结底讲的就是一个问题,即人怎样才能心智成熟。 作者派克从自己的心理医生的从业经验出发,以非常明确冷静,富有可读性的文字告诉读者,如何直面自己的问题,如何真正的在精神上成长成熟。全书共分四部分,告诉我们,自律的重要性,爱的真正含义,成长与宗教的关系以及与健康相关的神奇的力量。简单的说一下到目前的读后感。

我最喜欢的部分,是书中关于“爱”的表述。作者并不赞同各种爱情小说中的对爱的错误认识,而是对爱提出了一种更为理性的解释。还有给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点是,作者认为很多人把依赖性当成了爱。虽然这对于那些心智成熟的人来说也许根本不是什么令人吃惊的观点,可对我这种心理依赖性极强的人来说,了解这一点是很重要的。(看到这里我不由得又想起了瘦狐狸。她并不是心理治疗的从业者,但她却能看出爱的本质,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令人敬佩的智慧)另外一个对我很重要的部分在最后一章,作者讲了个关于俄瑞斯忒斯的故事。这个故事说明了两个问题。有些人能在无意识的条件下自主的成长成熟(多么令人羡慕!);而另外一些人,则会出现各种各样自己也意识不到的问题。由于心理成长必经的痛苦过程,这些人虽然渴望拥有健全的心灵,但却又发自内心地不愿意成长,拒绝为此担负责任。正如作者所说,大多数人“渴望拥有成年人的自信,却不肯让心智走向成熟。”这很清楚的解释了很多人想像无知无识的人那样麻木的生活,不愿意获取真正的心理成熟。

有很多人是心理健康的,或者是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或者干脆是躲避自己必须面对的问题,觉得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需要考虑,没必要形而上地去进行自我剖析。但对于这种必须了解自己才能心安理得的生活的人来说,这本能够帮助我们进行心理剖析的书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对自己进行的剖析能够帮助自己更好的了解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然后少走弯路,过好以后的生活,这又有什么不好的呢?

其中有一段对婚姻的描述,让我感触很深,于是抄录下来,大家一起分享吧。

作者谈到婚姻这样说:“婚姻和家庭,好比是登山运动者的后方营地---后方营地是否稳固,粮食是否充足,关系到能否完成登山任务,乃至关系到个人的生命。”

“男人的婚姻出现问题,在于婚后只想着登山,对后方营地(婚姻)却缺少经营。他们以为营地里衣食齐全,井然有序,随时都可以供他使用,他不需要花费力气,对营地进行修缮和维护,这种极端资本主义的态度,注定会让男人的婚姻失败。男人回到家里,就会惊奇的发现,后方营地成了废墟---妻子因精神崩溃而住进医院,或是有了外遇,或以其它方式向丈夫宣布:她从此以后拒绝继续照管营地。”

“女人的婚姻出现问题,常常在于女人婚后觉得万事大吉,以为其人生价值就此实现。她把后方营地当成人生巅峰。丈夫在婚姻以外的一切努力,一切创造性的成就,不仅无关紧要,甚至只会让她充满敌意。她要求丈夫“改邪归正”,把精力完全放在家庭和婚姻上。这样做,就如同极端封建主义观念,只会让婚姻变得令人窒息。丈夫感觉到强烈的束缚,只想早日摆脱枷锁,逃之夭夭。”

“婚姻,是分工与合作并存的制度,夫妻双方需要奉献和关心,为彼此的成长付出努力。理想婚姻的基本目标,是让双方同时得到滋养,推动两颗心灵的共同成长。双方都有责任照顾后方营地,都要追求各自的进步,都要攀登实现个人价值的人生巅峰。”

看完这段话的时候,我想我理想中的婚姻就是作者所说的这样,80年代的女人已经越来越独立了,我们也不愿意再去做男人身边的附属品,因为我们是独立的个体,身边的许多女朋友都不认同诸如“家务事就该女人做”这样的陈旧观点了,我们希望和男人们的合作,期望自己也能和身边的这个男人一同进步。80年代的女人比我们母亲那一辈更辛苦,因为我们想着的不只是经营好自己的家庭,我们还想着要经营好自己的事业和自己的人生,于是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于是我们也期待着能获得男人更多的理解、支持和包容。

80后的男人也很累,社会现实带来的压力和竞争,在某种程度上说,他们受的创击也比女人更大更严重。他们其实也渴望得到女人更多的理解、支持和包容。

所以最终男女双方都必须以爱为出发点,关爱对方,同时也承认对方个体的独立性,为对方的成长尽心尽力,甚至做出适当的牺牲,才会获得共同的进步,这样的婚姻和家庭才会幸福。

这本书处处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时代限制,帮助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而丰富的生活;它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它教诲我们成为更称职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正如开篇所言:人生苦难重重。M·斯科特·派克让我们更加清楚:人生是一场艰

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但是,他没有让我们感到恐惧,相反,他带领我们去经历一系列艰难乃至痛苦的转变,最终达到自我认知的更高境界。

M·斯科特·派克,我们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心理医生,他的杰出不仅在其智慧,更在于他的真诚和勇气。儿童时,他就以“童言无忌”远近闻名;少年时,他又勇敢地放弃了父母为他安排的辉煌前程,毅然选择了自己的人生道路,最终当上了一名心理医生。他曾在美军日本冲绳基地担任心理医生,为美军军官做心理医生。在近二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他治俞了成千上万个病人,他以从业经验为基础写作的《少有人走的路》,创造了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迹。

第二篇:《少有人走的路》书评

毛概书评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书评

1.作品介绍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是一本震惊世界的名著,它曾在美国最著名的《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连续上榜近二十年,创下了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迹。或许在我们这一代,没有任何一本书能像《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这样,给我们的心灵和精神带来如此巨大的冲击。

它是美国心里医师M·斯科特·派克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斯科特的杰出不仅在于他的智慧,更在于他的诚恳和勇气。他第一次说出了人们从来不敢说的话,提醒了人们从来不敢提醒的事,这就是: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过得病的时间不同而已。正如《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开篇所言:人生苦难重重。M·斯科特·派克让我们更加清楚: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但是,他没有让我们感到恐惧,相反,他带领我们去经历一系列艰难乃至痛苦的转变,最终达到自我认知的更高境界。

2.内容启示

(1)自律

文章的开篇就写到“人生苦难重重。” 这是个伟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之一。它的伟大,在于我们一旦想通了它,就能实现人生的超越。既然人生注定苦难重重,那么我们只有坦然面对了。正视自己,才能发现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才能找寻到适合办法去克服它。作者认为解决人生的首要问题就是要自律,自律就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作者在书中举了一个有拖延工作恶习的财务分析师,每天上班时,在开始的一个钟头,她先把容易的或喜欢的事情先做完,在剩下的时间,她总是尽量规避棘手的差事。结果她总是有做不完的事情。反思自己的做事方式,也是缺乏“先吃苦,后享受”的意识。在上班时间,我总做一些轻松容易的事情,那些较棘手的工作总留到最后时刻完成。结果呢,我每天必须把工作带回家,甚至熬夜才能完成。问题降临,必然将带来程度不同的痛苦体验。放弃暂时的安逸和程度较轻的痛苦,去体验、承担程度较重的痛苦,尽可能早的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承担责任这一点不难理解,但是能真正付诸行动的人却是少之又少。人生而有趋利避害的本能,这也是导致我们贪图安逸,逃避责任的原因。这本书中用到两个心理学名词——神经官能症和人格失调症。它们都是责任感出现问题所致,其表现刚好相反:神经官能症患者为自己强加责任,认为所有的错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患有人格失调症的人却不愿承担责任,把所有错误都归咎于旁人。很多人都在逃避问题,不想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认为问题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自然消失,但是事情并不是我们想像的那样。问题不去解决永远不会自动消失,也不会减小,反而可能会跟着下一次类似情况出现而更加严重。人生一世,正确评估自己的角色,判定为何人、何事负责,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无法逃避的问题。美国黑人作家埃尔德里奇.克里佛曾说过:“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因此,当问题来临时,我们要勇敢去面对,勇于承担责任,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尊重事实,意味着如实看待现实,杜绝虚假。我们越是了解事实,处理问题就越是得

- 1毛概书评

3.总结

有人说,21世纪是心理学的世纪,对此,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却能亲眼看见身边心智不成熟的人是如此之多。如果说以前中国人最大的问题是温饱问题,那么,今天,中国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心理问题。而心智不成熟又是心理问题中最大的问题。

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时处理,你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更大的痛苦。心智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艰苦的旅程。

有很多人是心理健康的,或者是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或者干脆是躲避自己必须面对的问题,觉得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需要考虑,没必要形而上地去进行自我剖析。但对于这种必须了解自己才能心安理得的生活的人来说,这本能够帮助我们进行心理剖析的书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对自己进行的剖析能够帮助自己更好的了解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然后少走弯路,过好以后的生活,这又有什么不好的呢?

- 3 -

第三篇:读书笔记-少有人走的路

踏上心智成熟的旅程

——读《少有人走的路》有感

如果说以前的中国人最大的问题是温饱问题,那么,今天的中国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心理问题,而心智不成熟又是心理问题中最大的问题。心智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艰苦的旅程。二十多年来,在心智成熟的旅程上,《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陪伴着亿万读者,也帮助过千千万万痛苦的人走出困境。《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也是一本伟大的心理学著作,它出自我们这个时代杰出的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斯科特的杰出不仅在于他的智慧,更在于他的诚恳与勇气。他第一次说出了人们从来不敢说的话,提醒了人们从不敢提醒的事,这就是: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过得病的时间不同而已。

人生是一连串的难题,面对它,你是哭哭啼啼,还是勇敢奋起?你是束手无策地哀叹,还是积极地想方设法解决问题?斯科特认为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是自律。所谓自律,是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一、 推迟满足感,先吃苦,后享受

斯科特在书中举了一个有拖延工作恶习的财务分析师,每天上班时,在开始的一个钟头,她先把容易的或喜欢的事情先做完,在剩下的时间,她总是尽量规避棘手的差事。结果她总是有做不完的事情。反思自己的做事方式,也是缺乏“先吃苦,后享受”的意识。在上班时间,我总做一些轻松容易的事情,那些较棘手的工作总留到最后时刻完成。结果呢,我每天必须把工作带回家,甚至熬夜才能完成。正如作者所说那样,按一天工作七小时算,我是一个小时的幸福,六个小时的痛苦。如何去改变我们普遍存在的问题呢?作者建议我们不要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

作为教育工作者也应该向我们的学生传达“先吃苦,后享受”的意识。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许多孩子不懂得推迟满足感的好处,他们不肯用功学习,导致成绩落后,部分极端的学生做事情全凭自己的一时冲动,只要心血来潮,他们动辄旷课或逃课。根据作者的实践经验,小学的孩子正确对待家庭作业,是实践“推迟满足感”的最佳手段。孩子满12岁时,无须父母催促,首先做完功课,再去看电视。到了十五六岁以后,他们的实践更可以得心应手。

二、为我们的问题承担责任

为什么我们的问题一直解决不了呢?作者认为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有“趋利避害,逃

避责任”的心理趋向:“出现这个问题,不是我而是别人的原因,是别人拖累了我,是我无

法控制的社会因素造成的,应该由别人或社会替我解决。这绝不是我个人的问题。”当我们

把问题的原因归咎于外界时,我们便不会积极去解决问题,问题一直存在。生活中逃避责任

的例子比比皆是,如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天生顽皮或愚钝,放弃对孩子的教育,孩子出现了

许多让人头疼的问题,积重难返,解决起来自认更加艰难了;老师遇上一个差的班级,自认

倒霉,没办法教好,结果差班越差;金融危机下的毕业生认为自己生不逢时,找不到工作是

难免,于是没有积极的心态与行动等等。

任何一个问题,即使99%的原因是他人的错,我们还要看看另外那1%,属于我们自己

责任的一部分。今学期我担任班主任,刚接手时觉得很倒霉,我们班竟然有个有严重问题的

学生,他说粗口、打架、成绩极差,严重拖我们班的后腿。只能自认倒霉了,有他在,这个

班不可能成为好的班。因此,开学初,发生什么问题,我都心安理得,因为我认为这不是我

的问题,是那个学生的问题。后来那个学生转学走了,我忽然恐慌起来。好好反思,我发现

原来我一直把这个学生当成我管理不好班级的借口,我一直在逃避责任啊!

人生一世,正确评估自己的角色,判定为何人、何事负责,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无

法逃避的问题。美国黑人作家埃尔德里奇.克里佛曾说过:“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

题。”因此,当问题来临时,我们要勇敢去面对,勇于承担责任,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尊重事实

尊重事实,意味着如实看待现实,杜绝虚假。我们越是了解事实,处理问题就越是得心

应手;对现实了解得越少,思维就越是混乱。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像是一张地图,凭借这张

地图,我们同人生的地形、地貌不断协调和谈判。地图准确无误,我们就能确定自己的位置,

知道要到什么地方,怎样到达那里;地图漏洞百出,我们就会迷失方向。

道理很明显,然而我们很多人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修订地图,而是一直沿用原有的地图。

我们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远比修订地图本身多得多),去捍卫过时间而陈腐的观念,却不

去考虑如何更新旧的地图,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作为教育工作者,尊重事实是多么的重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埋怨现在的学

生难教,不像我们当年那样听话。有了这样的观念,我们只会越发烦恼,与学生的矛盾加深。

其实细细想想,成长在急速变化的时代里,现在的学生又怎么可能与当年的学生相提并论

呢?与其抱怨,不如让我们以开放的心态、积极的努力,不断修订地图,改变我们的学生观,

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以适应时代的变革。只有这样方能使我们的教育成功,才能使心灵获得成长。

四、保持平衡

保持平衡,意味着确立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以追求诚实为己任,也需要保留部分事实和真相;我们既要承担责任,也要拒绝不该承担的责任;为使人生规范、高效、务实,必须学会推迟满足感,要把眼光放远。还要尽可能过好眼下的生活,要通过适当的努力,让人生的快乐多于痛苦。

保持平衡适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对我控制情绪方面有较大的启示作用。我是一个感性的人,情绪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我不恰当的情绪表达方式让我遇到了不少问题。作者拿情绪作为例子阐述如何在情绪表达上保持平衡。恰当表达生气的情绪:有时需要委婉,有时需要直接,有时需要心平气和,有时不妨火冒三丈。表达生气还要注意时机和场合,我们必须建立一整套灵活的情绪系统,提高我们的情商。

如果你是一个渴望成熟的人、一个正在成熟的人、一个因拒绝成熟而导致心理障碍的人,那么,请你勇敢地翻开《少有人走得路》这本书吧!只要你有勇气翻开这本书,你就一定有勇气面对自己的问题;只要你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你就踏上了心智成熟的旅程。

第四篇:《少有人走的路》读书笔记

我想,我周边看过这本书的人应该不多,我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这本书的书评,对它萌发了强烈的好奇心后才看的,《华盛顿邮报》对此书的评价是:“这是一本震惊世界的名著,出版后虽未作任何宣传,但经人们口耳相传,迅速畅销起来,它曾在美国最著名的《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连续上榜的时间近二十年,创下了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迹。这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是一种出自内心的慷慨行动。”

《少有人走的路》是美国心里医师M〃斯科特〃派克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他带领我们清楚的认识到: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正如作品总序中所写的那样“本书处处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时代限制,帮助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而丰富的生活;它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它教诲我们成为更称职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 这本书教会我们变得成熟,用于承担生活中所出现的问题。“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成熟是每个人必然的选择,拒绝成熟,就是选择痛苦。这本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自律,爱,宗教和奇迹。其中我感触比较深的是自律和爱这两部分。

自律,是理性地节制你的感情和行为。文章的开篇就写到“人生苦难重重。这是个伟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之一。它的伟大,在于我们一旦想通了它,就能实现人生的超越。

只要我们知道人生是艰难的———只要我们真正理解并接受这一点,那么我们就再也不会对人生的苦难耿耿于怀了。” 既然人生注定苦难重重,那么我们只有坦然面对了。正视自己,才能发现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才能找寻到适合办法去克服它。而在生活中的很多时候,当问题出现了,我们会选择逃避,一厢情愿的等待问题能够自行消失,因为我们相信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可事实上呢?问题不会消失,它们仍然继续存在,而且它们的存在还会成为妨碍我们心灵成长的永远的障碍。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不得不开始承担这样或那样的责任,于是我们又开始手足无措,习惯性的想要逃避。我们开始希望“这不是我的问题”,并且在心里这样自我安慰:“出现这些问题,不是我的原因,而是别人造成的,是别人拖累了我,所以我才无法……是我无法控制的社会因素造成的,这不是我个人的问题,所以该有别人和社会来为此负责。”

趋利避害,逃避责任,好像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共识。然而如果每个人都开始逃避,不愿意承担责任,社会必然会堆积起越来越多的问题,从而滋生和蔓延出更多的罪恶和安全隐患。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说“我本来可以”,“我或许应该”,“我不能”或者“我做不到”,因为要改变旧有的习惯是一个艰辛且漫长的过程,所以我们宁愿为自己贴上“失败者”的标签,也不愿尝试去改变……

更多的时候,我们为了逃避责任所带来的痛苦,心甘情愿的

放弃选择的权利,让别人来操纵自己的人生。因为害怕孤独,所以喜欢喧闹,以这样那样的名义狂欢,而这一切恰恰反应出我们内心的强烈不安。而只有在寂静的夜晚一个人独处时,我们才会听到那来自内心的独白。真正的安全,来自于人的内心。只有当我们的内心足够强大,足够充实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感觉到安全,才不至于在这个纷繁的城市中渐渐迷失,也才能够不被周围的环境所扰,专注于自己要做的事。这大概就是佛家所言的“外不著相为禅 内心不乱为定”吧?

其实,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放弃和不断获得的过程。现实的残酷,我们常常感觉自己不断努力,人生的意义依然还是荡然无存。所以我们必须在不断地肯定自我的同时,为了保持平衡,又不得不放弃自我。即:消除熟悉的过去,追求新鲜的未来。否则,人生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将是过去经验的一再重复。完全的释放自我,甚至不惜把过去的自我完全打破,说的通俗点就是打破常规,这是自我完善的必经之路。

而在书中,多次被提及的“爱”,则被定义为:“人类心灵进化的原动力”,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换而言之,爱——可以使自己和他人感觉到进步。派克的说法,多少有点西方宗教的色彩,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情欲,不过这恰好符合了我一直崇尚的精神恋爱的基本诉求。

但在日常生活中,过于强烈的依赖性,常常被我们解读为

“爱”,这是完全错误的。例如:家长对孩子的过分保护,并非完全出自于爱,而是以爱之名的控制欲。而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事例:一段感情结束以后,被抛弃的一方,痛苦万分,甚至打算轻生,他们会说:“我是那么的爱TA,没有了TA我活着还有什么乐趣?!”其实二者的关系已经背离爱的本身——使自己和他人感觉到进步。而他们口中的“爱”不过是过分的依赖感,不再是单纯的自我完善的意愿。

第五篇:《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寻找心理平静的港湾

——读《少有人走的路》有感

这些年,看的书也不少,但真正能让自己有所感悟,在烦躁时会再想起翻阅的书也不多,《少有人走的路》是其中一本。社会在发展,生活富裕了,但我们的心灵平静的时刻却少了。有毒食品、雾霾污染、工作压力、人际竞争、子女教育、家庭矛盾等等困扰我们。人们寻找心灵平复的方法,诉说、信佛,逃避。。。。。社会上有了心理治疗师,网络上书店里心理学的书籍日益畅销。

二十多年来,在心智成熟的旅程上,《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陪伴着亿万读者,也帮助过千千万万痛苦的人走出困境。毋庸置疑,这本书创造了美国、乃至世界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迹。没做任何宣传,仅凭口耳相传,就达到了三千万册的销量;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一直排了近二十年;

斯科特派克,这位西方心理学家,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包括自己在内的真实病例的剖析与讲解,向我们展示了人们从懵懂无知到心智成熟所要经历的艰难旅程。

其中贯穿着自律与勇气,爱与信仰„„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是苦于在生活中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让自己过得既幸福又理想,当意外来临时很多人总会抱怨命途多舛,不受老天眷顾,进而自己放弃自己,被问题打倒。

所以,有人说,21世纪是心理学的世纪,生活中我们在不断的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在人性弱点的驱使下,人们面对问题的首要反映总是逃避,但当我们有勇气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仅仅是这样的决定,就让我们在心智成熟的旅程中向前进了一大步。

我们拥有了勇气,但解决问题的原动力在哪?

那就是爱,手足之爱,精神之爱,对人的爱,对事物的爱„„

忙碌的生活中,人们总习惯于沿着别人告诉的轨迹走下去,很少去思考自己的世界,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

“人生苦难重重„„”书的第一句话写到,在作者向我们叙述一个个病例的同时,也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世界,一个我们每个人都有,却没有深入体会的潜意识的世界,让我们更了解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真实渴望,更深刻地体会责任、爱、信仰。

人们在经历挫折时总会质疑生活,以传统的观念否定自己内心的选择,人们总认为传统观念是先辈们经验的积累,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标准,但我们都知道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成长经历也不相同,我们要遵循自己的世界观,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这世界观就是书中所谓的信仰。

信仰始于人们的成长经历、文化环境„„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多人穷其毕生精力努力生活,但等到回首一生时才发现,自己是在跟着别人的步伐过了懵懂而庸碌的一生。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而且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信仰,人们碍于传统观念的限制,总认为信仰是对于某种例如佛教或基督教之类的宗教信仰,但这样的想法太狭隘,信仰的广度和深度远不仅于此,它是我们自己内心深处的一把尺,让我们遇到问题是能靠它对其作出取舍,能在我们迷茫时给我们动力,带领我们前进。

这本书吸引我的不仅仅是这些,在书里,你在惊讶于作者大胆言论的同时,作者众多的病例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他的谦逊、慷慨与诚意。

作者并不是在告诉我们该怎么做,不是把他个人的世界观强加于我们,他在用自己的方式让我们去生活中找寻问题的答案,关于爱,关于信仰,让我们学会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合适的方式更积极地去接受生活中的种种考验。学会思考,在人生的旅途中更快的到达心智成熟的彼岸。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