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测试
第一篇: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测试
语文必修一测试模拟卷
育英中学2011—2012学高一年第一学段
新课程模块水平测试模拟卷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基础知识(共1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犄(jī)角甄(zhēn)别嗥叫 (áo)按捺不住(nà)
B.桑梓(zǐ)搭讪(shàn)啮噬 (nüè)入不敷出(fū)
C.悄然(qiāo)戕(qiānɡ)害摭拾(zhí)引吭(hánɡ)高歌
D.灰烬(jìn)恣(zì)意诳(kuánɡ)语妄自菲薄 (fěi)
2.下列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峥嵘岁月沉缅锲而不舍磕绊
B.含辛茹苦仓皇幽深奇诡纹身
C.急躁不安跋涉毛骨悚然斑斓
D.无动于衷谛造熠熠闪光嘹亮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湖南卫视在深圳“世界之窗”举行的2009年跨年演唱会是一场华丽盛大的世界级演唱会,前来观看的游客不绝如缕。 ....
B、当杨四郎深夜潜回宋营和老母破镜重圆的片刻,他跪在地上对母亲痛哭失声:“千拜....
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
C、一次普通的手术,将两位中国体育界最热的明星联系在了一起,姚明和刘翔这两位上海老乡,由素昧平生到推心置腹。 ....
D、在本学期进行的学生会干部选举中,小明精心准备,在选举演讲中巧舌如簧,征服....了众多评委,顺利当选为学生会主席。
4、下列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A.《荆轲刺秦王》——司马迁B.《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C.《小狗巴弟》——巴金D.《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样的熬煎是不会有终结的,除非我给自己过去十年的苦难生活作了总结,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
B.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
C.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D.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二、默写(6分)
6、看万山红遍,;漫江碧透,。
7、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
8、真的猛士,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22分)
甲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轲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
邑万户,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悦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
乙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①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
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见陵之怨,欲排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
太傅曰:“请入图之。”
【注】①以:通“已”。 ②排:触动。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
(2)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户邑:.
(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
(4)燕太子丹质于秦质:..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乃请荆轲曰乃令留谢张良 ..
B、则虽欲长侍足下然则何由 ..
C、微太子言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D、丹不忍以己之私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 ..
11、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段中荆轲的话,反映了荆轲对刺杀秦王早就有所思考,体现出他有一定的谋略。
B、太子丹声称自己不忍用樊将军的人头作为刺杀秦王的凭借,因为他不愿意背负骂名。
C、燕太子丹看到秦国吞并了六国,而且已逼近易水,惟恐灾祸来临,心里十分担忧。
D、太傅鞫武认为秦国势力强大,燕国势力单薄难以自保,没有必要过早去触怒秦国。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秦王必悦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②
译文:
(2)、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
译文:
13、甲段中太子丹对荆轲说:“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这句话有表面意思和言外之意,请分别简要概括。
表面意思:
言外之意:
四、现代文阅读。(12分)
光明网北京10月31日上午11时报道,中国杰出的科学家,优秀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钱学森于今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 消息传来,中国航天界为这颗中国航天事业的巨星殒落备感震惊与悲痛。
钱学森一生致力于中国航天科技事业,就在今年8月19日中国航天科工信息技术研究院成立仪式上,98岁的钱老还特意发来贺信。而温家宝总理也在8月6日专程登门看望了钱老。当时的钱老精神不错,并与坐在床边的温总理亲切谈话。
虽然年事已高,但钱学森每天都还坚持翻阅报纸,关心国家大事。当日,钱老还对总理微笑着说“我活到100岁”,并在回忆自己留学归国经历后表示,“在中国,比在国外更有发展和成就。”
2009年10月31日,著名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火箭、导弹和太空技术奠基人钱学森与世长辞,终年98岁。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浙江杭州,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至1939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学习,获硕士学位。1936年至1939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与数学系学习,获博士学位。1949年起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教授。
1955年,钱学森突破重重阻力回到中国,致力于祖国的科技事业。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他也是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导人。
1956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正是根据其《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建议,成立了导弹、航空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钱学森被任命为委员。同年,他受命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
在他的主持下,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顺利完成,并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钱学森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
钱学森一生所获荣誉无数。其中包括1957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79年美国
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以及2006年“中国航天事业50年最高荣誉奖”等。其著有《工程控制论》、《论系统工程》、《星际航行概论》等。
今年9月10日,在中宣部、中组部、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总政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钱学森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钱老是当代中国科技界最伟大的爱国者、开拓者、科学家、系统工程专家。他的成功源于他的伟大的爱国之心、渊博的科学知识、非凡的开拓精神。
14、给新闻拟写标题(4分)
答:
15、文章第一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4分) 答:
16、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钱学森的生平等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
五、现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乡愁
席慕容
故乡的歌是一支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确实一种的惆怅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17、依次填入诗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A、浑厚模糊B、浑厚清晰
C、清远模糊D、清远清晰
18、诗的第三节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抒发了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
六、文化经典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述而》)
②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
③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④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⑤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19、下列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认为君主的道德修养在国家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
B、孔子注重启发式教育,强调学生学习要主动,要有迁移能力。
C、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有坚韧的意志,必须在艰苦的环境中磨就。
D、孔子认为人免不了有过错,只要改过就可以获得谅解和景仰。
20、从内容上看,第段是关于教育的,第⑤段是关于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含义与第段相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后来概括出一个成语,它就是“”。(4分)
21、第②段体现了孔子什么样的用人主张?请简要分析。(3分)
答:
七、语言文字运用
22、优美的汉字,充满灵性, 是很有意味的一种文字。许多汉字中蕴含着人生的哲理与警示。(4分)
例:惩──对心的征服,才是处罚的最终目的; 悟──用心思考的我,才能形成我的思想;
选──被挑选出来的人,应该是事事走在别人前面的人;
劣──平时少出力,最后总会比别人差一点;
舒──舍予即忘我,这是一种何等舒畅的境界;
据示例,选择两个汉字,根据你对字形的理解,写出你的人生感悟。
①愧②信③偏④债⑤赶⑥臭⑦研
(1)、
(2)、
23、把下面句子中的画线部分改写成一副对联,用来作“画卷”的修饰语。
经过几百个日日夜夜的奋战,长江截流工程终于胜利完成,中国人民在这奔腾息的长江边上,展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
改写:
八、作文(70分)
10月22日的《重庆晚报》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重庆彭水县的一位丈夫,为方便患病的妻子锻炼身体,在陡峭的山路上凿出600级台阶,并每天陪伴妻子锻炼。经过五年的坚持,当年那个接近植物人的妻子完全康复,甚至比生病前还要健康。为妻子做手术的大夫称,这是一个奇迹。爱,不仅可以创造医学奇迹,还可以让人自信,让人坚强,让人快乐„„
24、请以“爱的力量” 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写出真情实感,不少于800字。
第二篇:人教版语文必修一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无良媒。_____________________,秋以为期。
2、__________________,以望复关。不见复关,__________________。既见复关,载笑载言。__________________,体无咎言。以尔车来,__________________。
3、自我徂尔,三岁食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女也不爽,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但为君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__________________ 。
5、__________________,心念旧恩。__________________,乌鹊南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不厌高,水不厌深。_________________,天下归心。
6、__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__________________。 方宅十余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桃李罗堂前。 __________________ ,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虚室有余闲。__________________,复得返自然。
7.________________,贻我彤管。________________,说怿女美。
8.__________________,抱布贸丝。匪来贸丝,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子无良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15、__________________ ,人生几何!__________________,去日苦多。
11、__________________,食野之苹。我有嘉宾,__________________。
12、月明星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枝可依?
13、山不大厌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归心。
14、__________________ ,性本爱丘山。__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
15、__________________ ,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__________________。
16、__________________,虚室余闲。__________________ ,复得返自然。 17. 静女其娈,________________ 。彤管有炜,________________。
18.迢迢牵牛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札札弄机杼。 __________,泣涕零如雨。_____________,相去复几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不见复关,__________________。既见复关,__________________。 20.__________________,体无___言。__________________,以我贿迁。 21.__________________,其叶沃若。(
)嗟鸠兮,无食桑(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
)也。女之耽兮,不可(
)也!
22.__________________,恐年岁之不吾与;__________________,夕揽洲之宿莽; 23.桑之落矣,其黄而(
)。__________________,三岁食贫。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女也不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三其德。 24.三岁为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__________________,至于暴矣。兄弟不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躬自悼矣。
25.__________________,老使我怨。淇则有岸,__________________。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____。信誓旦旦,不思其反。__________________,亦已焉哉!
26.对酒当歌,人生几何!__________________,去日苦多。__________________,忧思难忘。何以解忧?__________________。
27.__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__________________,沉(
)至今。呦呦鹿鸣,__________________。我有嘉宾,__________________。
28. __________________,何不改乎此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明明如月,__________________?忧从中来,不可断绝。__________________,枉用相存。__________________,心念旧恩。
30.__________________,俟我于城隅。__________________,搔首踟蹰。
31.__________________,乌鹊南飞,__________________,何枝可依?山不厌高, 水不厌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__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
)。__________________,守(
)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柳(
)后檐,__________________。(
)(
)远人村,依依(
)里烟。狗(
)深巷中,鸡鸣桑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久在(
)笼里,复得返自然。
33. ____________,皎皎河汉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氓之蚩蚩,抱布贸丝。__________________ ,来即我谋。__________________,至于顿丘。__________________,子无良媒。将子无怒,__________________。乘彼垝垣,__________________。不见复关,__________________。既见复关,__________________。尔卜尔筮,__________________ 。以尔车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_______________,洵美且异。_______________,美人之贻。
其叶沃若。于嗟鸠兮,__________________!于嗟女兮,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犹可说也。__________________,不可说也。桑之落矣,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三岁食贫。淇水汤汤,__________________。女也不爽,__________________。士也罔极,__________________。三岁为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言既遂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咥其笑矣。__________________ ,躬自悼矣。__________________,老使我怨。__________________,隰则有泮。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__________________,亦已焉哉!
2、《离骚》的默写:
__________________,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恐年岁之不吾与;__________________,夕揽洲之宿莽;__________________,春与秋其代序;__________________,恐美人之迟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吾导夫先路。
3、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青子衿,__________________。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3)明明如月,__________________。忧从中来,__________________。 (4)越陌度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念旧恩。 (5)月明星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枝可依?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归心。
4、
(1)__________________,性本爱丘山。 (2)__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
(3)__________________,桃李罗堂前。_____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篇目
高中语文必修1目录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沁园春 长沙(毛泽东) 2. 诗两首
雨巷(戴望舒) 再别康桥(徐志摩) 3. 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 第二单元 4.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5. 荆轲刺秦王(《战国策》) 6. 鸿门宴(司马迁) 第三单元 7. 记念刘和珍君(鲁迅) 8. 小狗包弟(巴金) 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 第四单元 10. 短新闻两篇 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 杨兴)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罗森塔尔) 11.包身工(夏衍) 12.飞向太空的航程(贾永 曹智 白瑞雪) 表达交流
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园丁赞歌 记叙要选好角度 人性光辉 写人要凸显个性 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 朗诵 梳理探究
优美的汉字 奇妙的对联 新词语与流行文化 名著导读 《论语》
《大卫·科波菲尔》
注:带有星号的是略读课文 高中语文必修2目录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荷塘月色(朱自清) 2. 故都的秋(郁达夫) 3. 囚绿记 (陆 蠡) 第二单元 4. 《诗经》两首:氓 采薇 5. 离骚(屈原) 6. 孔雀东南飞并序 7. *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短歌行(曹操)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第三单元 8. 兰亭集序(王羲之) 9. 赤壁赋(苏轼) 10.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第四单元
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 12.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 1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 表达交流
直面挫折 学习描写 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
园丁赞歌 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 想象世界 学习虚构 演讲 梳理探究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修辞无处不在 姓氏源流与文化那根 名著导读 《家》
《巴黎圣母院》
高中语文必修3目录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林黛玉进贾府(曹雪芹) 2.祝福(鲁迅) 3. *老人与海(海明威) 第二单元
4. 蜀道难(李白) 5.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迹其三 登高 6.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7. *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马嵬其二 第三单元 8.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9. 劝学(《荀子》) 10. *过秦论(贾谊) 11. *师说(韩愈) 第四单元
12.动物游戏之谜(周立明) 13. 宇宙的边疆(卡尔·萨根) 14.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加来道雄) 表达交流
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善待生命 学习论证 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讨论 梳理探究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 名著导读
《红楼梦》 《高老头》 高中语文必修4目录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窦娥冤(关汉卿) 2. 雷雨(曹禺) 3. *哈姆莱特(莎士比亚) 第二单元 4. 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东南形胜) 雨霖铃(寒蝉凄切) 5. 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6. 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李清照词两首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声声慢(寻寻觅觅) 第三单元 8. 拿来主义(鲁迅)
9.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弗罗姆) 10. 短文三篇 热爱生命(蒙田)
人是一要能思想的苇草(帕斯卡尔) 信条(富尔格姆) 第四单元
11.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12.苏武传(班固) 13. 张衡传(范晔) 表达交流
解读时间 学习横向展开议论 发现幸福 学习纵向展开议论 确立自信 学习反驳 关于思辨 学习辩证分析 辩论 梳理探究
逻辑和语文学习 走近文学大师 影视文化 名著导读
莎士比亚戏剧 《谈美》 附录
中华文化精神(袁行霈) 高中语文必修5目录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 2. 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 3. *边城(沈从文) 第二单元
4. 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 5. 滕王阁序(王勃) 6. *逍遥游(庄周) 7. *陈情表(李密) 第三单元
8. 咬文嚼字(朱光潜) 9. 说“木叶”(林庚) 10. *谈中国诗(钱钟书) 第四单元 11.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
12.作为生物的社会(刘易斯·托马斯) 13. 宇宙的未来(史蒂芬·霍金) 表达交流
缘事析理 学习写得深刻 讴歌亲情 学习写得充实 锤炼思想 学习写得有文采 注重创新 学习写得新颖 访谈 梳理探究
文言词语和句式 古代文化常识 有趣的语言翻译 名著导读
《三国演义》 《堂吉诃德》
第四篇:明强中学2007届高一语文必修模块一测试题
一、 基础知识(共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琐屑(xiâ)
琴弦(xián)
匀称(châng)
颤(zhàn)栗
B.混淆(yáo)
亘(gân)古 勇剽(piāo)
衾(qīn)枕
C.粗糙(cāo)
懵(měng)懂 熨(yù)贴 嫉(jí)妒
D.积攒(zǎn)
坍(dān)圮 婀娜(nuó)
守拙(zhuō)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希冀
拜谒
真知灼见
席不暇暖
B.和蔼
训诂
眼花潦乱
历尽沧桑
C.钦配
纤毫
水泄不通
名噪一时
D.讣告
拾掇
毋庸质疑
罄竹难书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一个人( )不懂得正确的意见只能是对于实际事物的客观的全面的反映,( )坚持要按自己的主观片面的想法去办事,那么,( )他有善良的动机,( )还是会犯或大或小的错误。
(2)其结果就是在脑海中
了一种真正狂热的自由思想,并且交织着这样一种印象„„
A.因为 所以 虽然 但 充斥
B.由于 因此 即使 也 充斥
C.如果 而 即使 也 充溢
D.不但 而且 虽然 但 充溢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两年,国产电影在低谷的泥沼中愈陷愈深,然而,令人不解,也让人啼笑皆非的是,电影节却愈办愈多,愈办愈大。
B.他万万没料到自己能遇到李继这样善良宽厚而又博学多才的恩师,幸得他慷慨解囊,相濡以沫,自己的学业才得以完成。
C.青岛队主教练汤乐普根据这种情况,决定让这员“新丁”吃小灶,先单练一周,然后再随队训练。
D.这老爷子对今天的一切都看不顺眼,成天慨叹着人心不古,世风日下。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所谓“应设课程”,我会同各系主任和专业骨干经过反复研究精选出来的带有理想性、引导性的课程结构。
B.最近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不少网络游戏带有暴力情节和色情内容,这无疑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C.诗人还善于通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让人物性格在矛盾冲突中得到充分展示。
D.这次新课程培训班的学员,除了本省教师外,还有来自外省的15个中学的教师。
6、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B、她们全都放声大笑,像一群鸭子一样嘎嘎地叫着。 C、快乐是一抹微云,痛苦是压城的乌云,这不同的云彩,在你生命的天边重叠着,在“夕阳无限好”的时候,就给你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D、天祥凝立不动,身形俨如一尊山岳。
7、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将分三步实施:一是“绕”,即卫星绕月飞行;二是“落”,即探测装置登上月球;三是“回”,即采集月壤样品返回地球。
B、孙中山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书写“自由”、“平等”、“博爱”的横幅赠给同志,勉励他们。
C、在每一个忘不了的时刻里,他们都在那里,一遍遍温柔而坚定地对我说:“你能行,你能行。”这些呵护是我所有信心的来源。
D、一块灶糖,一个甜瓜,一把红枣,还乐呵呵对我说:“看看我的小媳妇呀!”
8、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赋、比、兴是其主要的表现手法。《诗经》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 B.《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的民歌集,因数量只有十九首而得名。它是五言诗达到成熟的标志,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
C.“风骚”是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因为它们分别代表了《诗经》和《楚辞》的最高成就,且分别开启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
D.“乐府诗歌”原指汉代官府(乐府)从民间收集整理的一部分诗歌,后来泛指各朝民歌的和一部分文人创作的具有民歌特色的诗歌。
9、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请,愿) B.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眼泪) C.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所以) D.多谢后来人,戒之慎毋忘(告诉)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何乃太区区 ②乃投水而死 B.①静女其姝 ②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C.①匪女之为美 ②恐美人之迟暮 D.①后悔遁而有他 ②不迎而自归
二、阅读(共28分)
(一)阅读《离骚》节选,回答11——13题(共8分)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11.对选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A.选诗运用对比手法,用“三后”“尧舜”贤君与“桀纣”暴君对比 ,劝谏君王走正确的治国之路——美政之路,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又用“党人偷乐”与“急奔走以先后”对比 ,以自己的热心为国与小人的苟且偷安形成鲜明对比。
B.诗人以“申椒”“菌桂”“蕙茝”自比,突出自己品德的高洁,人格的崇高;以“灵修”比作君王,突出臣对君王的美称。这种“香草美人式”的象征手法对后世诗人创作影响深远。 C.选诗形式上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单句末用“兮”字,加上固定的两句一韵,使选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
D.在“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这两句诗中,诗人悲愤地道出君王体察不到自己的一片忠心,反而听信谗言而怒气大发的现实,抒发了对“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痛恨之情。 12.选择一处画线句子进行赏析(3分) 13.选择一处画线句子改写成现代文字(2分)
(二)阅读《荷塘月色》选段,回答14——15题 (共8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搂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14.选段运用了很多修辞手段,如叠音词的运用,修辞格的运用。请找出你最喜欢的一点进行赏析。(4分)
15.有人说“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这一句写得很精彩,你有同感吗?为什么?(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共12分) 求 好 (台湾)林清玄
⑴有好多人喜欢讲生活品质,他们认为花钱多,花得起钱就是生活品质了。
⑵于是,有愈来愈多的人,在吃饭时一掷万金,在置衣时一掷万金,拼命地挥霍金钱,当我们问他为什么要如此,他的答案是理直气壮——“为了追求生活品质!为了讲究生活品质!” ⑶生活?品质?这两样东西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⑷如果说有钱能满足许多的物质条件就叫生活品质,是不是所有的富人都有生活品质,而穷人就没有生活品质呢?
⑸如果说受教育就会有生活品质,是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有生活品质,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就没有生活品质呢?
⑹如果说都市才有生活品质,是不是乡下人就没有生活品质呢?是不是所有的都市人都有生活品质呢?
⑺答案都是否定的。可见生活品质乃不是某一阶层、某一地区或甚至某一时代的专利。古人也可以有生活品质,穷人、乡下人、工人、农夫都可以有生活品质。因为,生活品质是一种求好的精神,是一个有限的条件下寻求该条件最好的风格与方式。 ⑻工匠把一张桌子椅子做到最完善而无懈可击的地步,是生活品质。
⑼农夫把稻田中的稻子种成最好的收成,是生活品质。 ⑽穷人买一馒头果腹,知道同样的5元钱在何处可以买到最好品质的馒头,是生活品质。
⑾家庭主妇买一块豆腐,花最便宜的钱买到最好的豆腐,是生活品质。 ⑿整个社会都能摒弃那不良的东西,寻求最好的可能,这个社会就有生活品质了。因此,我们对生活品质最大的忧虑,乃不是小部分人的品位不良,而是大部分人失去求好的精神了。 ⒀在一个失去求好精神的社会里,往往使人误以为摆阔、奢靡、消费就是生活品质,逐渐失去了生活品质的实相。进而使人失去了对生活品质的判断力,只好追逐名牌,用有名的香水、服装、皮鞋以至名建筑师盖的房子,来肯定自我的生活品质,这是为什么现代社会名牌泛滥的原因。
⒁有钱人从头到脚,从房子到汽车,从音响到电视用的都是名牌,名牌多得让人忘记了自己的名字。
⒂一般人欣羡之余,心生卑屈,以为那是生活品质,于是想尽方法不择手段去追求,甚至弄到心力交瘁的地步。君不见被警察抓到的大流氓乃至小妓女,戴劳力士,开进口车,全身都是名牌吗? ⒃真正的生活品质,是回到自我,清楚衡量自己的能力与条件,在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与生活。再进一步,生活品质是因长久培养了求好的精神,因而有自信、有丰富的心胸世界;在外,有敏感直觉找到生活中最好的东西;在内,则能居陋而依然能创造愉快多元的心灵空间。
⒄生活品质就是如此简单:它不是从与别人比较中来的,而是自己人格与风格求好精神的表现。
16. 16.文中“生活品质”的确切含义是指 。(2分)(不超过20个字)
17.根据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将⑷、⑸、⑹三个自然段中的任何一个自然段变为陈述句,并说说原句在文中的表达效果。(4分)
陈述句:
表达效果:
18.文中说 “对生活品质最大的忧虑”,“忧虑”的内容包括:① ;② 。(4分) 19.下列说法中,符合原文的两项表述是(2分)
A、 追求与讲究生活品质不是靠丰厚的物质、富有的条件,以及现代社会的名牌等来达到的。
B、 生活品质就是有求好精神,任何地区、任何阶层、任何收入的都有生活品质。
C、 整个社会能够摒弃不良的东西,也不在乎小部分人的品位不良,只要大部分人有求好精神,全社会就可以有生活品质了。
D、 那些对生活品质失去判断了的人,就会不择手段地去追逐名牌,他们认为这就是生活品质的实相。
E、 有比较才有鉴别,追求与讲究生活品质就是需要同别人比较,只有比较才能达到“求好”的目的。
三、语言运用(共6分)
20、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4分)
(一) 童日 , 老阳 。
(二) 岁云 , 理想则
是
人
生
永
远
的
北月是
充
满
变
幻
的
风
年
是
夕
年
是
旭
,
。
,
斗。 。
21、补写对联下联(任选一联补写)(2分)
(一)
上联:爱国诚信乃做人根本
下联:
(二) 上联: 下联:学问藏古今
四、名句背默(共6分)
2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静女其姝, 。
②.日月忽其不淹兮, 。
③. ,天下归心。
④. ,相去复几许。
⑤.不识庐山真面目, 。
⑥.博观而约取, 。
五、作文(30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1990年10月,以美国为首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开始对人类基因进行解码工作。在中、英、日、德、法等国科学家的合作下,1999年12月,国际人类基因小组宣布,他们完整地译出了人类第22对染色体的遗传密码。这是人类在科学史上的重大突破。在总结成功经验时,他们都将之归功于不带偏见的科学合作。
合作,不仅仅科研领域需要,在其他领域也需要;国家间需要合作,个人与个人之间同样需要合作,团体间更需要合作。
关于“合作”,你有什么感受、经历或见闻?请以“合作”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性散文。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语文必修模块
(一)(闭卷)测试题参考答案:
1. 1. C(A匀称chân,B混淆xiáo,D坍tān圮) 2. 2. A(B眼花缭乱,C钦佩,D毋庸置疑) 3. 3. C 4. 4. B(相濡以沫。濡:沾湿;沫:唾沫。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5. 5. B(A缺判断词“是”,C“通过”和“在„„中”语义重复,D“15个中学的教师”有歧义) 6.A 7.D (“一把红枣”后应为“„„”)
8.B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南朝梁代的萧统指导风格相近的十九首诗编在一起。) 9.C(故意)
10.C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形容词词头;它,它的。B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用以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D表并列;表转折)
11.B (“申椒”“菌桂”“蕙茝”等香木香草非自比,诗人用这些意象比喻贤良之臣)
12.“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运用反问句,写出诗人对社稷的担心及为了社稷的前途而不顾个人安危的崇高品德,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写出一个正直敢言绝不放弃衷谏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若能联系“耿介”是诗人追求的最高境界来谈更好)。 两处都是抒发了诗人忠君爱国,忧国忧民,不顾个人安危,坚持理想,献身理想的情感。(言之有理即可。能联系诗人现实赏析的质量较高)
13.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难道我害怕自己遭受灾祸吗?我担心的是国家将不久就覆亡啊。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我本来知道正直敢言会惹祸患,,但我能忍耐祸患却不能放弃忠谏。 14.任意回答一点即可。(言之有理即可) 描写荷叶:
田田——茂密;比喻: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亭亭:高颀(修长),与“出水很高”相配,挺拔、舒展(形似),让人联想到“亭亭的舞女的裙”(动态美)。 描写荷花:
点缀——与“零星”相配,示花少(与满眼绿叶相映成趣) 袅娜 羞涩——拟人。“袅娜”写出荷花饱满盛开的样子;“羞涩”写出荷花含苞待放的样子。两个词本描写女子娇美姿态、神情,这里赋予荷花以生命活力和感情,写出荷花极标致的神韵,引起人们丰富的想像。
博喻:“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如“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生动写出月夜的荷花晶莹剔透如明珠,荷花在荷叶的遮罩下隐隐约约闪烁如碧天里的星星,月夜的荷花洁白、不染纤尘的美质如刚出浴的美人。 用通感写荷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用听觉描写嗅觉,生动写出荷香的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缥缈,沁人心脾的特点,使无形之荷香变成有形。给人以幽雅、宁静之感。 描写荷波:
两个比喻,
1、“叶子与花也有一丝颤动,闪电般”,形象写出瞬间风吹动的情状。
2、“这”(颤动的叶子)“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形象写出风吹后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的叶子忽然形成波浪似的痕迹。
叠词的运用:
双声叠韵词的大量运用,产生了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如“曲曲折折”、“田田”、“亭亭”、“层层”、“袅娜”、“粒粒”、“星星”、“缕缕”、“渺茫”、“密密”、“脉脉”等双声叠韵词除了精确表情达意外,在音节上更是给人以琅琅上口,回味无穷的审美享受。
15.脉脉:含情脉脉,运用拟人手法,本是人用眼神或行为表情达意,用来写无声的“流水”,赋予其人之情意,使其静穆(安静的状态)之美更加突出。这是很精彩的一笔。荷叶田田,满遮水面,塘里的水看不到,作者却断定那叶下的流水脉脉有情,这是由叶子的风致引起的,想象合理,写出水的生机,水的美好可爱。很美。
16.在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好的物质与生活。(意思对即可)
17、陈述句:不是说有钱能满足许多的物质条件就叫生活品质,不是所有的富人都有生活品质,不是穷人就没有生活品质;不是说受了教育就会有生活品质,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有生活品质,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不一定没有生活品质;不是说都市才有生活品质,不是乡下人就没有生活品质,不是所有的都市人都有生活品质。
表达效果:陈述句非常直白,而原文的疑问句有助于引发读者的思考,便于引出下文。
18、大部分人失去求好的精神;一般的人欣羡名牌,以致不择手段去追求。
19、A、D 20、略
21、略
第五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
第一单元
窦娥冤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
2、通过窦娥冤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从文学鉴赏的角度理解关汉卿设计三桩誓愿应验的用意。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介绍关汉卿: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元代人说他:“生而凋搅,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 关于元杂剧: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
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元杂剧的唱词按一定宫凋写成。共分五个宫(五个全音阶):正宫、中吕宫、南昌宫、仙吕宫、黄钟宫,分别个当于现在的C、D、E、G、A五个乐调(谱号);曲牌,相当于现在的调号和板号(如二黄散板、西皮快板等),也即简谱中的曲谱和节拍。元杂剧中一折限于一调一韵。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科范或叫“科”“介”,是关于动作、表情或其他方面的舞台提示,如“笑科”“见科”“把盏科”“做掩泪科”“内作起风科”等。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此外,每本杂剧结尾处有两句或四句诗句,用以概括全剧思想,提出本剧剧名。例如,“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末句是戏的全名,“窦娥冤”则是简名。
二、研读课文
1、 在课文中共出现多少曲牌?都属什么宫调? 明确:共出现10个曲牌,都属于正宫调。
2、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把课文分成若干层次。
明确:10个曲牌有3个层次。使剧情有张有弛,有烘托、有渲染,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第一层是[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牌,大意是窦娥指斥天地鬼神。 第二层是[倘秀才]至[鲍老儿]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告别婆婆。 第三层是[耍孩儿]至[煞尾]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发下三大誓愿。 分析第一层: 齐读第一层两支曲子。
提问:窦娥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
明确:窦娥诉说自己莫名其妙犯法受刑,冤屈之大可“动地惊天”。又因为窦娥的冲突对象隐于幕后,而天地鬼神便成了她的指斥对象。由于内心的悲愤难以控制,便构成了对天地的怨恨与控诉。天地,在古代人的意识里,是被看作能够主宰世间万物包括人的命运的最神圣的东西。是不容侵犯的。但由于窦娥的冤情深重,而天地面对人间的邪恶残暴竟无动于衷,所以窦娥唱出“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的唱词时,便自然得到了人们的共鸣。
[滚绣球] 明确:作为封建社会中的一普通女子,窦娥对神明的天地本应深信不移,可是残酷的社会现实使她对天地鬼神由信赖而怀疑,由怀疑又转为愤怒的控诉:“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这样,窦娥通过自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含冤难辩的悲惨经历,认识到了善良的人的贫穷命短,罪恶的人富贵延寿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她的觉醒意识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作为封建社会一个弱女子的窦娥,认识了封建社会的罪恶又能怎么样?她除了对天地日月鬼神进行愤怒的控诉以外,只能是“落得两泪涟涟”。
分析第二层
提问:从“左侧右偏”“前合后偃”两句可见窦娥在赴刑场途中所受的苦难,可她为什么还要提出坚决走后街,舍近而求远呢?
明确:因为窦娥的婆婆住在前街,怕婆婆看见自己受刑而伤心。这充分显示了她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展示了她性格中温顺善良的一面。
然而,她的婆婆还是迎面赶来了。关汉卿驾驭语言的能力是惊人的,窦娥对婆婆的一段说白,出自这个封建社会小媳妇的口里是那样的贴切,表现得是那么自然、生动。在戏剧冲突的程度上,由急转缓,由怯转伤,抒情气氛加浓,窦娥的性格更加完美。可见窦娥对婆婆的孝顺,但像这样一个完美的善良的妇女,竟然惨遭如此的冤屈,被诬陷为杀人凶手,足见当时的统治是何等的腐败,社会是何等的黑暗。这不仅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还为悲剧的产生蓄足了势,起到了深刻批判封建社会的作用。
阅读[快活三][鲍老儿]。
提问:这两支曲子是窦娥临刑前对蔡婆婆提出的希望和要求,在表现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呢? 明确:使人们对窦娥的悲惨遭遇更加同情。她劝婆婆不要过分悲伤,再一次表明了她善良、美好的心灵。这样的好人蒙冤而死,自然使人们对不公正的社会产生愤恨之情,戏剧的审美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分析第三层
分析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说明她所希望的是什么。 明确:第一个誓愿是血溅白练:她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第二个誓愿是六月飞雪: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第三个誓愿是亢旱三年;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申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
她的三桩誓愿与第一层对天地的指责是什么关系呢?是否矛盾呢?
明确: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斥和要感动天地,显然是矛盾的。可见,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正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案。
窦娥的三桩誓愿明明是幻想,却偏偏写成现实,明明是不合理的偏偏写成合理的,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这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除了乞求天地鬼神申诉冤屈以外,没有别的办法,作者采用这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一是表明社会的腐败黑暗,二是刻画窦娥强烈的反抗精神,三是表达人民要惩治邪恶的愿望。
“煞”就是结尾的曲牌,为什么关汉卿要把“煞”分成[二煞][一煞][煞尾]三个曲牌呢?
明确:说明蓄积在窦娥胸中的怒火再也无法控制,犹如地下岩浆,冲向决口。也说明剧作家意犹未尽,他要把窦娥的无辜受害,要把人们对窦娥的同情,要把人们对统治者的愤恨表现得痛痛快快,淋漓尽致。于是在结尾处一波三折,把高潮推向顶峰。
《窦娥冤》中有两句唱词,两个牌文本不同,试分析其优劣。
《古名家杂剧》本: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 《元曲选》本: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第一句唱词用的是陈述语气,不如那质问语气强烈;第二句《古》本为哀告祈求,而《元》本则是对天的指责和否定。比较而言,《元》本突出了窦娥不屈服于恶势力的反抗精神,使人物形象显得更加高大,也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丰富和深化。 【补充材料】
“苌弘化碧”“六月飞雪”“东海孝妇”典故的出处:
1、“苌弘化碧”出自《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沉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为碧。
2、“六月飞雪”出自《太平御览》: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谮之王,王系之狱。仰天哭,夏五月为之下霜。
3、“东海孝妇”出自《汉书·于定国传》: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
东海孝妇逆来顺受缺少反抗精神。 十大古典喜剧:
关汉卿《救风尘》、王实甫《西厢记》、白朴《墙头马上》、康进之《李逵负荆》、郑廷玉《看钱奴》、施君美《连闺记》、康海《中山狼》、吴炳《绿牡丹》、高濂《玉簪记》、李渔《风筝误》
十大古典悲剧:
马致远《汉宫秋》、纪君祥《赵氏孤儿》、高则诚《琵琶记》、冯梦龙《精忠旗》、孟称舜《娇红记》、李 玉《精忠谱》、洪 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方成培《雷峰塔》
雷雨
【教学目的】
1.体会剧本中连续紧凑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2.理解剧中所揭示的阶级矛盾的深刻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周朴园的性格特点和话剧的特点。
2.难点: 通过剧情对资产阶级虚伪、自私、冷酷、残忍的阶级本质的 揭露。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词语补释: *拜望:原是敬辞,指探望。文中含讽刺的意味。 *涔涔:形容汗水不断地下流。P92注① *谛听:仔细地听。谛:仔细。 *恩怨:恩惠和仇恨。文中偏指仇恨。 *见地:见解。
*交涉:跟对方商量解决有关的问题。文中含有办成事情的意思。 *惊愕:吃惊而发愣。
*昧心:违背良心。昧:mèi昏,糊涂,不明白。 *弥补:把不够的部分补足。
*伺候:在人身边供使唤,照料饮食起居。
*无赖:①刁钻泼辣,不讲道理;②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贤慧:指妇女心地善良,对人和蔼。也作“贤惠”。 *郁热:闷热。郁: 积聚而不得发泄。 *怨愤:怨恨愤怒。 作者简介: 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湖北潜江人。他从小爱好戏剧,1929年进南开大学,后来又转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进清华研究院,专攻欧美戏剧文学,并从文学中汲取营养。1933年,在即将结束大学生活时,完成处女作《雷雨》。经巴金、靳以的推荐,这个剧本在1934年出版的《文学季刊》上发表。作者自己说: “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朽,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继《雷雨》之后,又写出了《日出》《北京人》《原野》《蜕变》等剧本。《雷雨》《日出》成就最高,是他的代表作。在这两个剧本中,作者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和死亡的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剧作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1942年,曹禺把巴金的《家》改编成话剧,解放后,写了《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
《雷雨》简介: 《雷雨》以现实与往事相间的手法,写了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个家庭的主人,某煤矿公司董事长周朴园在三十年前,还是个地主大少爷的时候,曾引诱女仆梅妈的女儿侍萍,生了两个孩子。后来,他为了娶一位“有钱有门弟的阔小姐”,强迫侍萍把大儿子周萍留下,把刚生下三天的第二个孩子(鲁大海)带走,遗弃了母子俩。周朴园又娶了繁漪。并生了个儿子周冲。侍萍被逼得走投无路,冒着大风雪去跳河。她被救后,为了孩子,又嫁了两次,与后来的丈夫鲁贵生了个女儿四凤。不料鲁贵与四凤无意中又当了周家的仆人,儿子鲁大海当了周家的煤矿工人。于是以周家为中心发生了各种巧合的违反伦常的性爱关系,展开了错综复杂的矛盾: 继母繁漪与周萍私通,同父异母的兄妹周萍与四凤相爱,周冲也在追求四凤,而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相互为敌,周萍与鲁大海兄弟之间亦互相仇视。这个悲剧的内幕是侍萍因繁漪通知她领回四凤而来到周家才被揭露的。这些矛盾酝酿、激发,终于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燥”的下午趋向高潮,又经过一番复杂的矛盾冲突,周萍和四凤终于知道他们原来是同母兄妹。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而死,繁漪的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不幸送命,周萍也开枪自杀了……这个罪恶的大家庭终于归于毁灭。 《雷雨》标题的意义: 《雷雨》这个剧名,既指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高潮和结局又发生在雷雨之夜;又指剧中人物雷雨般的性格,象征渴求自由,冲决封建罗网的迫切心情。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雷雨》人物关系表:
节选部分结构: 节选自第二幕,主要写周朴园与鲁家母子的对话,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 三十年后周朴园和侍萍再次相见。
第一层: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揭露周朴园的罪恶,诉说自己的遭遇。──写他们过去的矛盾 第二层:通过周朴园态度的变化,暴露他的伪善面目,表现侍萍这个劳动妇女的阶级本色。──写他们现在的矛盾
第二部分: 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侍萍与周萍母子见面。 通过周朴园和鲁大海的激烈冲突,揭露周朴园压榨工人的罪行,反映工人阶级的反抗斗争。 分段依据: 第一部分从家庭生活方面来揭露周朴园;第二部分从社会生活方面来揭露周朴园。 为了使周鲁两家三十年的新仇旧恨集中在一幕戏中得到反映,作者灵活地运用了“回顾”的方法,把历史和现实,过去和现在紧紧联系起来了,用以刻画人物性格,推动剧情发展。
第二课时
人物形象分析: 1.周朴园
从他们的意外遭遇,这一场谈话来看周朴园的性格特征: 对话由口音讲到无锡,讲到三十年以前,归结到在无锡发生的“一件很出名的事情”。这时,侍萍知道眼前的这位老爷就是周朴园,周朴园却不知道眼前这个下人就是侍萍。“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他把被自己凌辱过的使女说成是“小姐”,为的是美化自己,按照剥削阶级的意识,少爷与下人有这种关系是可耻的,要门当户对,要维持面子,自然就把侍萍说成是“小姐”。然而侍萍却说: “可是她不是小组,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她平静地、原原本本地说出了事实。这话犹如利刃,触及了周朴园对侍萍始乱终弃的丑恶行径,他“汗涔涔地”,显出一副狼狈像。这时,周朴园想知道侍萍的究竟,便用“亲戚”来遮掩,并说要给她修坟,以此作为打听的理由,同时在别人面前表示自己的“仁慈”和乐于行善的“美德”。当他知道在自己的意念中已经死去的侍萍还活着,而且她的孩子也活着时,便神经质地惊愕起来,说“什么? ”时而“忽然起立”紧张地问“你是谁? ”表现出他极度的惶恐和不安。当他明白眼前站着的就是三十年前被他遗弃的侍萍时,他“忽然严厉地”问道: “你来干什么? ”立刻就显出了他的狰狞的面目。因为他认为侍萍的出现,会对他的名誉和地位构成威胁。这句话撕去了刚才用来伪装“善人”的面纱,露出了他凶恶的本相。接着又凭他三十多年从尔虞我诈的争夺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提出质问: “谁指使你来的? ”他对侍萍软硬兼施,先是反脸不认人,说什么“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为了怕家人知道,他竟提出不许侍萍“哭哭啼啼”,接着想哄骗侍萍忘记“从前的旧恩怨”,叫她“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企图掩盖自己的罪恶。他花言巧语,要侍萍“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想以他过去那廉价的感情打动侍萍,拉拢侍萍。他担心侍萍告诉鲁贵,揭穿他的老底,他还担心侍萍利用鲁大海、鲁贵和四凤的关系对他进行敲榨,他终于使出用金钱收卖的手段: “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在他看来,金钱能化却侍萍的愤恨,金钱能赎回他的罪恶,金钱能使受害者微笑,金钱能使造孽者心安,金钱能永远消除这件事对他的威胁。这些集中暴露了他的世界观,反映出他的了老奸巨滑和阴险。为确保自己的名誉地位不受威胁,他不许侍萍同自己的亲生骨肉相认,并勒令“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还以五千元支票进行收买,以策万全。
以上通过周朴园对侍萍的态度,深刻地揭露他虚伪、自私、冷酷、残忍的本性,说明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
这些性格特点,在鲁大海同周朴园的面对面的斗争中进一步地揭露出来。周朴园使用了卑鄙的手段,一方面血腥镇压工人,一方面瓦解工人的团结,并且开除了工人罢工的领头人鲁大海。鲁大海在愤怒斥责周朴园时,揭露他血淋淋的发家史,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时,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两千三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他扣三百块。还揭露他血腥镇压煤矿工人罢工,“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他双手沾满了工人群众的血,他“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语)所以周朴园是一个坏到了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的人。
鲁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从私生活的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反动阶级本性。 鲁大海与周朴园的对话,从社会生活的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反动阶级的本性。
从连续紧凑的戏剧冲突可见: 周朴园对侍萍先是爱,后是赶,赶走之后又怀念,他怀念的侍萍活脱脱地站在他面前时,他竟是那样的凶狠,对此应如何理解? 傅立叶说: “侮辱女性既是文明的本质特征,也是野蛮的本质特征,区别只在于,野蛮以简单的形式所犯下的罪恶,文明却赋之以复杂的、暖昧的、两面性的伪善的存在形式。”“这一个”周朴园正是富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伪善的存在”。他那矛盾的行为,以其性格的复杂性、多面性,显示出他作为董事长的“这一个”周朴园的基本定性──真诚的伪善,伪善的真诚。
2.侍萍 侍萍是一个受侮辱,被损害的女子,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正直、善良、刚毅、倔强。 她自己被遗弃以及三十年挣扎的痛苦经历中,认清了周朴园的真面目。她虽然不懂得自己的悲惨命运是阶级压迫造成的,但已意识到她同周朴园之间事实上存在着阶级的壁垒。她知道自己的亲生儿子周萍是不会认她这个生母了,也断言自己的儿子,被周朴园称为“我自己的骨肉”的鲁大海是不会认那个董事长做父亲的。她对过去的事,有的“是恨,是悔”。她对周朴园不抱幻想,痛惜自己的女儿又走上了自己的老路,来伺侯周朴园的少爷。她把这归之于“不公平的命”,但最后又发誓“我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到你”,表现了对自己的命运的抗争,对不公平的社会的控诉,从自己痛苦的经历和现实的磨练中坚强起来了,表现了她的自尊与刚强。(分析侍萍不要钱的情节) 由于反动统治的毒害,在侍萍身上还存有封建伦理观念和宿命论的思想,因而认识不到自己的不幸是那个腐朽的社会制度造成的,却把原因归结为“报应”和“命运”,对周朴园,她不去公开揭露,反而在他表示“忏悔”时心软了,这些都说明了 旧社会不仅摧残了劳动人民的躯体,而且毒害了他们的灵魂,从另一方面暴露了旧社会的黑暗。
3.鲁大海
鲁大海与周朴园,从血缘上看,他们是父子;从阶级关系上看,他们是你死我活的仇敌。在同周朴园的斗争中表现出他是一个觉醒了的工人,代表广大工人群众面对面地同周朴园谈判,斗争。他义正辞严地拆穿周朴园软硬兼施镇压工人的罢工的阴谋,揭露他制造事故淹死两千三百个小工以发横财的罪恶。他坚定、勇敢、无私、求实。他对资本家有着清醒、透彻的认识,资本家的威胁、讹诈、利诱等卑鄙手段在他面前无所施其计。他义无反顾地在反抗斗争的道路上走下去。( 反抗精神、坚强不屈的性格)斗争中显出经验的不足、鲁莽等弱点。
第三课时
小结:
一、结构紧凑集中: 作者灵活运用“回顾”和“穿插”的表现手法,推动剧情的发展。在侍萍同周朴园相认的过程中,通过侍萍“回顾”过去的遭遇,巧妙地交代了三十年前的事。这样,既揭露了周朴园罪恶的历史,又用过去的矛盾推动了现在的矛盾,进而暴露了周朴园伪君子的丑恶面目。又如在侍萍和周萍母子相见的的情节中,穿插了周朴园和鲁大海父子之间的冲突,使父子、母子、兄弟都在一个特定环境中相遇,从而反映了劳资之间的阶级对立,使剧作产生了深广的社会意义。三人对话,各依自己的性格发展,构成紧凑的戏剧冲突。
二、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集中: (三一律,戏剧创作的特点) 因为剧本的演出,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要求故事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尽可能集中。
周朴园在家策划破坏工人罢工;鲁侍萍不愿女儿帮人,前来寻找在周家作使女的四凤;鲁大海代表工作来找董事长谈判。这样,就使得三个人物在一个夏天的午饭后,在周公馆客厅里相遇了。通过鲁家母子的控诉,把周朴园三十多年来在家庭和社会上的罪恶活动揭露出来。其中侍萍被周家赶出,含恨投河及母亲被气死等情节,因受舞台演出的限制,都是由人物对话表现出来的。
三、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雷雨》中,人物的语言不仅符合人物的身分,而且随着剧情的发展和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作者在用词和语气的处理上,也都相应有所变化。
剧中人因出身、地位、经历、个性不同,所以他们的说话口气,措词风格也不同。 周朴园盛气凌人,侍萍抑郁平缓,鲁大海直截了当。
人物语言还和他们所处的时代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相适应。这在周朴园的企图用金钱来平息侍萍的对话中表现得非常突出: “痛痛快快地,你要多少钱吧”“一切路费、用费都归我负担”,不仅表现出资本家的本性,也把他急于赶走侍萍,使自己的罪恶不致败露的心理状态刻画得活灵活现。侍萍悲愤地说: “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充分表现了她的悲愤和仇恨及发自内心对周朴园的轻蔑和愤恨,也表现了侍萍的刚毅与倔强。侍萍看到周萍打鲁大海后那几句话欲言又止、随口又改的话,把她当时痛苦、愤恨、失望的心情充分表现出来了。因而使人物形象更真实、鲜明。
四、舞台说明的作用: 1.周家客厅的布景设计: 既看出是个阔绰豪华的资本家家庭,又有浓重的封建色彩。一个立柜和上面触目的大照片,既透露出故事发生的根由,又为剧情发展提供了条件。这旧家俱、这照片,在剧情发展的几个关键处都发挥了作用。
2.人物的服装: 鲁侍萍上场,她的“衣服朴素,洁净”“头上包着一条白毛巾”,衣着反映她的性格,白毛巾裹头是劳动妇女的习惯,又反映她的身分。
3.人物动作: (鲁侍萍)“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走向大门”,这是人物动作的说明,“很自然地”暗示她曾在这屋里生活过,有关窗的习惯。“慢慢地”暗示她心情痛苦,有矛盾。她的动作,自然地使周朴园回想起三十年前的梅姑娘,推动剧情发展。
4.表情: (周朴园)“汗涔涔地”显出一副狼狈相;(周朴园)“惊愕”表现出他极度的恐惧和不安。 5.人物的上下场: 作者总是在剧情发展的最需要的时候让人物登场,让人物下场,又是为剧情下一步发展创造条件。上下场都是为戏剧的冲突和发展服务的。
鲁大海上场,舞台说明是“外面争吵声,大海的声音: ‘让开,我要进去。’”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个说明暗示了鲁大海作为一个工人代表的坚定、勇敢的性格,而安排他在周朴园与鲁侍萍对话之后登场,便使戏剧冲突进一步发展,引向高潮。大海的下场是在冲突达到高潮后,鲁侍萍哭起来说: “大海,我们走吧! ”的时候,被仆人们拥下的。
作业: [思考和练习]第二题
周记《虚伪、自私、冷酷、残忍的周朴园》
要求: 根据《雷雨》中的情节,改写成记叙文,围绕周朴园的有关的事实叙述,其中最足以体现周朴园的个性化的语言可引用。
长亭送别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的主旨。 2.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特点。
3.理解本文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融古代诗词和民间口语为一体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主旨和情景交融的特点。 【教学难点】情景交融的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解读赏析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前一课我们学习了关汉卿的《窦娥冤》,了解了元杂剧中的一个个性鲜明、敢于反抗的妇女窦娥的光辉形象,今天我们将学习了解元杂剧中另一个勇于反抗现实的妇女崔莺莺的形象。
二.介绍王实甫和他的作品:
王实甫(约1260-1336),名德信,字实甫,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他的创作活动时期约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据贾仲明《凌波仙》吊词介绍,王实甫在当时即享有盛名,常与演员、歌伎往来。所作杂剧十四种,仅存《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四丞相高会丽春堂》《吕蒙正风雪破窑记》三种及《韩彩云丝竹芙蓉亭》《苏小卿月夜贩茶船》各一折。剧作大都以青年女性反抗封建礼教为题材,塑造了崔莺莺、红娘、刘月娥等不同妇女的典型形象。他的作品戏剧性强,曲词优美,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西厢记》和《西厢记诸宫调》相比,在思想上更趋深刻。它正面提出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张,具有更鲜明的反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
首先,《西厢记》歌颂了以爱情为基础的结合,否定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作为相国小姐的崔莺莺和书剑飘零的书生相爱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以门第、财产和权势为条件的择偶标准的违忤。崔莺莺和张生始终追求真挚的感情。他们最初是彼此对才貌的倾心,经过联吟、寺警、听琴、赖婚、逼试等一系列事件,他们的感情内容也随之更加丰富,这里占主导的正是一种真挚的心灵上的相契合的感情。
其次,崔莺莺和张生实际上已把爱情置于功名利禄之上。张生为崔莺莺而“滞留蒲东”,不去赶考;为了爱情,他几次险些丢了性命,直至被迫进京应试,得中之后,他也还是“梦魂儿不离了蒲东路”。崔莺莺在长亭送别时叮嘱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她并不看重功名,认为“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即使张生高中的消息传来,她也不以为喜而反添症候。《西厢记》虽然也是以功成名就和有情人终成眷属作为团圆结局,但全剧贯穿了重爱情、轻功名的思想,显示出王实甫思想的进步性。
三.预习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
A.谂知(nian)暮霭(ai)胸臆(yi)B.泠泠(leng)相偎(wei)栖迟(qi) c.赓续(geng)玉醅(pei)揾做(wen)D.萧瑟(se)憔悴(cui)顷刻(qing)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D) A.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B.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
c.到京师休辱末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 D.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E.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
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
A.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端饭的盘子)虽然是厮守得一时半刻(相守) B.虽然眼底人千里(眼前)趁路程节饮食(赶)
C.也合着俺夫妻们共桌而食(和着)寻思起就里(内中的实际情况) D.一递一气长吁气(交替)再休似此处栖迟(留恋) 四.理清剧情结构:
第一部分(“夫人、长老上”——“素与我恓恓惶惶的寄”):赶赴长亭。表现崔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的心境。
第二部分(“做到见夫人科”——“专听春雷第一声”):长亭饯别。主要刻画崔莺莺、张生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情态、心理,突出崔莺莺珍重爱情而轻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第三部分(“[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藉”——“小生又生此念”):临别叮嘱。主要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关心和担心。
第四部分(“[一煞]青山隔送行”——结尾):夫妻分别。描写崔莺莺目送张生依依难舍的情景和离别后的痛苦。
五.理解第一部分:
1.[端正好]一曲是化用谁的诗词?你能背诵原作吗? 提示:范仲淹《苏幕遮》一词——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2.[端正好]一曲所写的环境起何作用? 提示:前四句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崔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的心情;后二句自问自答,采用夸张手法表现了崔莺莺因张生即将远离而无限感伤的心境。
3.[滚绣球]中哪些词极力体现出主人公难分难舍的心情?
明确:每一句都有:迟、疾、难系、挂、迍迍、快快、早、松、减等。
4.[叨叨令]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几个叠词?这种手法和这些叠词的运用有何艺术效果? 提示:排比手法;五个叠词;排比和叠词的运用造成了音节和声韵的回环流转,产生了“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六.朗读第一部分,体会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七.布置作业:
1.尝试改写第一部分的三首曲子,写成现代诗歌。(任选一首) 2.背诵这三首曲子。
第二课时
一.交流上一节课布置的改写诗歌,做出适当的评价。集体背诵三首曲子。 二.分析第二部分:
1.从夫人的说话来看,她是怎样一个人? 提示:贪图富贵权势的势利的贵族。
2.[脱布衫]中也有环境描写,这里有何作用? 提示:渲染张生内心因离别而产生的惆怅凄凉之情。
3.“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一句采用了什么手法?与哪一诗句所表情意手法相同?
提示:夸张手法,意思是说因为离愁别恨而消瘦了;与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同。
4.“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表现了崔莺莺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珍惜爱情,轻视功名利禄。
5.[满庭芳]中用了几个典故?其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运用孟光献饭的典故,是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体贴之心;运用“望夫石”的典故是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爱之深切。
6.“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一句化用的是谁的诗句? 提示:范仲淹《苏幕遮》——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7.“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这个典故出于何处?用此典故表明了怎样的意思? 提示:语出苏轼《满庭芳》词。表明了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痛恨态度。 三.分析第三部分:
1.夫妻赠诗表现了二人怎样的心情?
提示:崔莺莺告诫张生切勿忘记她;张生则发誓永无别恋。这充分展示了二人深厚的情谊。 2.怎样理解[耍孩儿]中的典故?
提示:“红泪”借王嘉《拾遗记》的典故,司马青衫借白居易《琵琶行》的典故,表现主人公因离别而生的伤心之情。“伯劳飞去燕西归”则用牛郎织女的典故表现两人缠绵难舍的心情。
3.[五煞]表明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提示:对张生的生活的关心,千叮万嘱,真情自现。 4.[二煞]中所用是几个典故?这些典故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三个典故,见课本。其作用是表明崔莺莺对张生的担心。 四.分析第四部分:
1.[一煞]中再写环境,其作用是否与先前所写相同? 提示:稍有不同,这里是表现崔莺莺目送张生远去时那种凄怆悲苦的眷恋之情。以所见之物,写内心深藏之情。
2.[收尾]中写‘残照’其含义是什么? 提示:以“残照”表现内心的怅惘失意之情。 五.体会《西厢记》的语言特色:
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展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增强感染力;二是融古代诗词与民间口语为一体,使语言既清丽华美,又生动活泼。
(自由朗读全文,再次体会语言特点。) 六.讨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抓要点:歌颂真诚的爱情,表现反封建、轻名利的思想。 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四题。 2.完成[同步训练]。
哈姆莱特
【教学目的】
1、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理解本剧的主题。
2、了解哈姆莱特的矛盾性格。
3、理解本剧充溢的人文主义理想及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哈姆莱特复杂的人物性格;品味诗一般优美的语言。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人文主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最初形式。它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享受人世的欢乐,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
一生共写有37部戏剧,154首14行诗,两首长诗和许多其他诗歌。主要代表作有早期的历史剧、喜剧———《亨利四世》、《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中期的悲剧———《哈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和《麦克白》等;后期的传奇剧———《暴风雨》等。
二、莎士比亚创作《哈姆莱特》的社会背景: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他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哈姆莱特是丹麦古代的王子。莎士比亚故意以超越时代的误差将哈姆莱特搬到伊丽莎白统治未年的英国现实中来。此时的英国,社会矛盾激化,宫廷生活挥霍浪费,社会**不堪,王室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莎士比亚借哈姆莱特之口,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平,充分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
三、悲剧的情节:这是一部五幕剧。
第一幕:老王鬼魂显现,告知哈姆莱特自己是被克罗迪斯害死的,这是复仇的缘起。第二幕,国王克罗迪斯心怀鬼胎,派原为哈姆莱特之友的罗森格兰兹等人对他展开试探。第三幕:克罗迪斯进一步利用哈姆莱特的恋人奥菲利娅对哈姆莱特试探的同时,哈姆莱特佯装疯癫,通过俳pái优所演的戏证实了克罗迪斯的恶行,并为复仇误杀了正在偷听的弄臣波格涅斯。第四幕:克罗迪斯为除后患,迫哈姆莱特去英国,欲借英王之手将他杀死,反被哈姆莱特抓住机会,假英王之手杀死了派去监视他的朝臣,返回丹麦。第五幕:奥菲利娅忧伤而死,其兄雷欧提斯与哈姆莱特比剑。哈姆莱特在王后误服毒酒而死、雷欧提斯当众揭露国王害人阴谋后,将国王杀死,自己也中剑而亡。
四、听录音或分角色朗读课文,掌握字词基础,整体感知。
1、注音积累:吮舐(shǔnshì) 砧(zhēn)石 傀儡(kuǐlěi) 同衾(qīn) 觊觎(jìyú) 蜥蜴(xīyì)
2、词语积累: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受之泰然:心安理得地接受。伶人:旧时指戏曲演员。傀儡:比喻受人操纵的人。觊jì觎:希望得到不应得到的东西。
3、理结构。
(一)戏前安排。由开始至“开场词”之前
(二)这是写哈姆莱特精心设计“戏中戏”的准备工作。
(三)戏中。由“开场词”至“伶后 上天保佑我俩永无灾悔!”这是“戏中戏”的上演。
(四)戏后。由“哈姆莱特 母亲,您觉得这出戏怎样”至文末。这是看戏后各方面的心理反应与心理冲突。
五、作业。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细读课文,说说你心目中的哈姆莱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