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期间主要工作业绩
第一篇:考核期间主要工作业绩
“十三五”期间主要工作总结
“十三五”期间主要工作总结
十三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为引领,紧紧围绕既定的发展战略和制定的工作目标,以发展社会经济为主线,主动担当,切实作为,科学统筹稳增长、惠民生、促繁荣,坚决抓好项目扩税源、环境卫生整治、脱贫攻坚整改等工作,全镇经济持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突出特色,农业发展质效并提
立足区位优势、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工作方式、凝聚内生动力,农业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农业总产值年均6900万元左
右,每年同比梯增0.6。加强土地确权登记成果应用,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一是继续扩大花卉苗木种植面积。充分利用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全年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二是集中精力打好绿色有机蔬菜种植这张牌。
通过土地流转,初步建成100亩的稻草菇种植示范场,特色农业种植示范带动作用明显。
二、招商引资,工业经济运行良好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了3家总部经济企业、1家二级建筑企业、3家三级建筑公司、5家物流企业等;盘活供销社土地引进投资3000万元的食品厂即将投产,可以增加税收80余万
元;推动原有工业企业投入3000万元进行技术升级改造。
三、攻坚克难,脱贫攻坚成效明显
我镇脱贫攻坚工作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关键指标,依托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危房改造、社会保障兜底、基础设施建设等“十大工程”建设为抓手,创新工作思路,突出重点、多措并举,认真组织实施脱贫攻坚各类工程,扎实有效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全镇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09户,577人,目前已经实现脱贫摘帽。
四、整治环境,居民环境明显改善
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路长制,全镇5座小(二)型已实行人防天养,所有山林实施封山育林。打响“蓝天”“绿水”“青山”保卫战,拒绝一切污染企业入驻,加大环境监测力度,坚决防止污染环境事故发生。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市场运作化管理模式,生活垃圾处理体系覆盖率达到100,城乡环境卫生得到新的提升。按照区委、区政府统一安排部署,严格规范农民建房一户一宅并且不得超过350平方,继续加大整治“两违”的力度,有效遏制了“两违”行为。
五、守牢底线,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社会保障工作焕发“新”机,按时完成了全参保缴费、慢性病审批、异地就医报销等工作,累计举办4场大型招聘会,
共提供岗位3200多个,特别是工业园电子产业园的招工为我镇的劳动力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实行综治维稳网格化管理,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常态化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演练,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持露头就打,除恶殆尽。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强化食品药品重点领域专项治理,保持执法打假高压走势。加强信访积案化解和源头防范,对各种矛盾纠纷做到早排查,早发现,早稳控,早处理。
六、抓实党建,基层基础日益牢固
一是加强理论武装
先后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全镇党员干部自觉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落实主体责任
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和布置党建工作,做到了党建工作有谋划、有部署、有落实。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党内生活制度,确保基层党组织生活落到实处。特别是利
用党员固定活动日,组织党员干部深入村组社区、田间地头开展各式各样的党员服务活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三是抓好作风建设
认真落实“一岗双责”,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怕慢假庸散等作风问题,狠抓上下班纪律、会风会纪和办事窗口服务,进一步转变干部职工的精气神。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基础社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二是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较大。三是少数党员干部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适应不了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等。对上述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逐步解决。“十四五”时期,我们将重点做到四个全力以赴。
一、全力以赴“推项目”
加快推进等6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继续加大招商力度、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和跑项争资力度,督促好重点项目顺利投产,继续接洽5000万沥青搅拌项目,争取项目早日实施。不断拓展新税源,推动全镇经济转型升级、提速增效。
二、全力以赴“抓建设”
继续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发力,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加大“两违”整治力度,对违反农民建房标准且态度恶劣的进行严厉打击。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继续做好镇中心幼儿园建设。继续做好街路面的硬化、亮化和绿化,改善居民的出行
条件。
三、全力以赴“保环境”
始终坚持环境优先,打响“蓝天”“绿水”“青山”保卫战,加大环境监测力度,坚决防止污染环境事故发生。
四、全力以赴“促整改”
我镇将加大扶贫力度,宣传扶贫的优惠政策,帮助贫困户早日脱贫。针对各级各类脱贫攻坚监督检查反馈问题整改清单,研究制定整改措施,逐条逐项抓好落实,确保巡视反馈问题得到扎实整改、全面整改和彻底整改。并以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全面解决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巩固提升脱贫质量,确保决战决胜。
第二篇:护师任职考核期间专业技术工作述评 本人任职考核期间专业技术工作述评
护师任职考核期间专业技术工作述评
本人对任职考核期间专业技术工作作如下述评:
一、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思想素质。任职考核期间,确立了“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尊重患者、关爱患者,为病人提供整体护理。工作中严格遵守本院各项工作制度,不迟到早退,工作认真负责。
二、注重理论学习,不断增强服务能力。积极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和培训,熟练掌握本专业护理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及操作规范。掌握本科护理专业知识,熟悉与本科护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并能应用于实际工作。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护理工作的经验,解决本科护理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具有一定指导下级护理人员的能力,为下级护理人员举办专业技术知识讲座及带教,圆满地完成护士长分配的带教计划。
三、切实履职尽责,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本次任职考核期间,本人严格要求自己,正确实施各项治疗、护理措施,严格遵守诊疗规范,为患者提供康复和健康指导,积极参与开展优质护理活动。
第三篇:“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工作主要进展
(一)各级领导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显著加强
近几年来,广饶县委、县政府持把环境保护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认真抓好环保工作。一是各级领导从自身做起,努力改变观念,提高对环保工作的认识。各级领导都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关系到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全县的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摆正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高度重视环保工作。二是各级领导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念,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了提高经济建设必须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正确处理近期和长期利益的关系,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良好的环境,保持经济持续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的一时快速增长。三是把环境保护列入了工作的主要议事日程。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把环境保护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纳入了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在每年的人代会及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对环境保护工作有部署,有总结。将重点治污工程列入全县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力度,不断提高治污能力。四是充分发挥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的监督指导作用,每年组织有关单位的代表、委员进行环保视察,检查各企事业单位对环保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同时帮助和督促解决环保方面的实际问题。近年来,县政府还对有较大环境影响的重点工程建设,企事业建设和污染治理项目,都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集体研究决定,有的问题是县委、县府、人大、政协等主要负责同志共同研究决定,有关领导分头做工作,保证集体意见的实施,对主要的环保问题利用环委会的例会来定期研究、分析、解决。有些跨地区的污染问题,县级领导能够积
I
极地反映情况,及时地协调和解决。由于各级领导重视,使多年来群众的焦点、热点问题得到解决,初步形成一个党委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人大政协强化监督、环保部门统一监管、有关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的环保工作新局面。
(二)环境法制建设不断加强
“十一五”期间,广饶县狠抓了环境法制建设,使环境保护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从而有力的促进了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同时,对一些具体问题,根据本县实际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政策办法。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强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的意见》(广政发[2007]12号) 、《关于建立齐鲁排海管线广饶段长效监管机制的意见》(广政字[2007]78号)、《关于加强污染处理厂运行管理工作的意见》(广政办发[2007]30号)和《关于建立环境保护长效管理机制的意见》(广政发[2009]8号)等文件,这对于依法保护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为环保部门严格执法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三)工业污染防治取得显著成果
“十一五”期间,广饶县狠抓了工业污染防治工作,对污染严重的企业分期分批进行了限期治理,实施了一系列治污再提高工程,先后对华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华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和集团、福利精制棉厂、华泰清河实业有限公司等32家水污染物和大气污染物企业进行了限期治理或治污再提高工程,有效改善了环境质量。此外,“十一五”期间,我县全面推行了排污许可证制度,把排污总量控制指标分解下达到了各污染点源,保证全县排污不超总量。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实施进一步规范和约束了企业的排污行为,为环保部门走总量控制和浓度
II
控制相结合的路子提供重要保障,对有效改善环境质量和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重点污染源治理工作成绩斐然
(1)华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污水深度处理工程:项目总投资8600万元,设计规模10万吨/年,采用高效厌氧+活性污泥+化学处理法,于2007年12月通过验收。该项目年削减COD 8500吨,实现了废水稳定达标排放。
(2)织女河综合治理工程:该工程为全县2006年重点实施的“十大工程”之一,共疏浚河道6.8公里,建设滚水坝4座,完成土石方85万立方米。通过河道清淤疏浚、截污氧化、跌水曝氧等综合治理措施,织女河水体主要污染物下降幅度明显加大。
(3)山东茂源染整股份有限公司污水处理扩建工程: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日处理废水6000吨,于2006年8月投入运行。该项目年削减COD 500吨,实现了废水的稳定达标排放。
(4) 广饶县福利精制棉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总投资1150万元,日处理废水4000吨,于2007年7月投入运行。该项目年削减COD 800吨,实现了废水的稳定达标排放。
(5)华泰清河纸业股份公司废水深度处理: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采用复合处理+新型微生物驯化,用作浇灌速生林,于2007年10月建成并投入运行。该项目年削减COD 2420吨,实现了废水稳定达标排放。
(6)山东西水集团废水治理工程:项目总投资520万元,设计规模为3000 m/d,采用生化法处理,于2006年12月建成投用。该项目年削减COD 180吨,实现了废水稳定达标排放。
(7)大唐纺织公司废水再提高工程:工程设计处理能力2000 m/d,于2008年6月投入运行。该项目年削减COD45吨,实现了废水达标排放。
3
3III
(8)东营市华胜印染有限公司废水治理工程:工程设计处理能力2000 m/d,于2007年12月投入运行。该项目年削减COD150吨,实现了废水达标排放。
(9)东营市阜康洗染有限公司废水治理工程:工程设计处理能力800 m/d,于2008年6月投入运行。该项目年削减COD68吨,实现了废水达标排放。
(10)华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废水深度处理工程:项目建设规模为10万方/天,采用fenten流体化床氧化工艺对华泰集团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工程,设计出水COD浓度达到60毫克/升以下。该项目预计2010年5月投产运行。
(11)华星集团废水深度处理工程:项目设计处理能力12000 m/d,
333采用膜法处理工艺,出水COD浓度达到60毫克/升以下。项目建成后将彻底改善阳河水质。
(12)正和集团废水深度处理及中水回用工程:随着装置的不断扩大,污水产生量随之增大,正和集团原有污水处理设施不能满足污水处理的需要,为此,正和集团投资8360万元新建500m/小时废水深度处理及中水回用项目。项目预计于2010年6月建成投用,建成后污水回用率可达85%以上。
(13)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在丁庄、稻庄、石村镇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设计出水水质COD浓度达到60毫克/升以下,于2009年12月建成投用,实现了废水达标排放。
(14)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根据县污水处理厂特许经营权转让协议,安装二期工艺设备(2.5万吨/日),达到日处理污水5万吨的规模。该项目于2009年9月建成投用,实现了废水达标排放。
(15)华泰纸业股份公司电厂脱硫项目:为实现热电锅炉废气二氧
3IV
化硫达标排放,华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实施了电厂脱硫项目,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于2007年6月建成投用,项目实施后每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4000吨,改善了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保障了群众身体健康。
(16)华泰清河实业公司电厂脱硫项目: 为实现热电锅炉废气二氧化硫达标排放,华泰清河实业公司实施了电厂脱硫项目,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于2007年6月建成投用,项目实施后每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3400吨,改善了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保障了群众身体健康。
(17)华星集团热电厂脱硫项目:为实现热电锅炉废气二氧化硫达标排放,华星集团实施了电厂脱硫项目,采用炉内循环流化床工艺,于2006年9月建成投用,项目实施后每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000吨,改善了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保障了群众身体健康。
(18)山东永泰化工公司电厂脱硫项目:为实现热电锅炉废气二氧化硫达标排放,山东永泰化工公司实施了电厂脱硫项目,采用钠钙双碱法工艺,2006年12月建成投用,项目实施后每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2000吨,改善了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保障了群众身体健康。
(19)正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电厂脱硫项目:为实现热电锅炉废气二氧化硫达标排放,正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施了电厂脱硫项目,采用钠钙双碱法工艺,2007年6月建成投用,项目实施后每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2880吨,改善了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保障了群众身体健康。
(20)山东西水集团热电厂脱硫项目:为实现热电锅炉废气二氧化硫达标排放,山东西水集团实施了电厂脱硫项目,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2006年12月建成投用,项目实施后每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5000吨,改善了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保障了群众身体健康。
(21)山东金岭集团热电厂脱硫项目:为实现热电锅炉废气二氧化
V
硫达标排放,山东金岭集团实施了电厂脱硫项目,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2006年12月建成投用,项目实施后每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6000吨,改善了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保障了群众身体健康。
(22)山东正和热电有限公司脱硫项目:为实现热电锅炉废气二氧化硫达标排放,山东正和热电有限公司实施了电厂脱硫项目,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2007年9月建成投用,项目实施后每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2160吨,改善了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保障了群众身体健康。
2、外来污染治理问题取得一定进展
“十一五”期间,广饶县各级领导利用各种途径积极反映外来污染问题,使外来污染治理问题取得了一定进展。其中,齐鲁石化公司排海管线是我县一个重大环境隐患,流经我县四个乡镇。2007年,由于管线水质超标,我县被省环保局区域限批,为彻底改善管线水质,我县加大了管线沿岸企业的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了企业排污口,并加大巡查密度,确保无向管线偷排企业,保证了管线水质,于2007年底解除了限批,并实现了水质长期稳定达标。
(四)环境监督管理体系初步形成
环境监督管理是实现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方针的根本保障,也是有效地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关键。“十一五”期间,广饶县环保局注重环境监督管理工作,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教育等手段从依法行政,强化监督管理入手,建立健全了一整套环境监督管理体系,有效地控制了新污染源的产生,保护了当地环境。
VI
1、统筹规划,严格把关
对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实行排污申报登记,实行了建设项目联审制度,由建设项目联审委员会对建设项目进行严格把关,杜绝了“一言堂”现象。严格监督建设项目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对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对建设项目坚持做到“先审批,后上马”、“先评价,后建设”,对未经审批擅自上马的重污染项目,不管其经济效益多好,一律进行了关停取缔,避免了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保持了我县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实现了资源和环境的永续利用,使“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达到100%,“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
2、、严格执法,依法收费
征收排污费是强化环境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十一五”期间,我们进一步充实了环境监察人员,加大排污收费力度,依据监测数据凡所排废水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企业,一律加倍征收排污费,逐步实行了收费高于运转成本的政策,促进了老污染源的治理,加强了对新污染源的控制,实现了以收促治、以收促转的目的,维护了环保执法的尊严。“十一五”期间共依法征收排污费3200余万元。广饶县又是胜利油田开发的主战场之一,油田在勘探开发过程中井喷、井涌和管线穿孔等污染事故时有发生,县环保局环境监察人员严格执行《山东省陆上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条例》对发生的原油和泥浆污染事故及时进行了处理,既保护了油区的环境又维护了油区群众的利益。
3、各部门协调齐抓共管
广饶县在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的同时,对国家明令禁止的土小污染企业依法坚决进行了取缔。县政府成立了专门清理小组,会同工商和电力部门对全县辖区内的土小污染企业进行了彻底清理关停,限期拆除
VII
了生产设备,并采取吊销营业执照和停电供电等手段,有效地防止了土小污染企业的死灰复燃。“十一五”期间,全县共取缔土小污染企业300余家,有效改善了城乡环境质量。
(五)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县环保局与有关部门协作配合,齐抓共管,以签订县长环保目标责任制为龙头,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力度,为改善全县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做出积极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针对县城区生产、采暖锅炉对大气造成污染的情况,实施了城区集中供暖工程,并依法取缔了小型燃煤燃油锅炉,城区大气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十一五”期间,广饶县从抓县城区规划入手,每年都办几件县城环境综合整治的实事。“十一五”期间,广饶县建设了五村遗址公园、乐安公园等一批绿化建设项目,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 41.94%,人均绿地面积达到了15平方米,使县城区域噪声平均值降到了55分贝以下,县城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低于70分贝,县城气化率达到97%,县城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县城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80%,县城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100%,县城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0%,县城环境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
(六)生态环境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广饶县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十一五”期间,我县一是积极开展生态示范区建设和生态县建设工作,目前已达到生态县建设5项基本条件和22项建设指标中的16项指标。二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培育壮大了华誉集团、凯银集团、池中集团、半球集团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是实施了织女河综合治理工程,共疏浚河道6.8公里,建设滚水坝4座,完成土石方85万立方米,使
VIII
织女河水体主要污染物下降幅度明显加大。四是我县开展了“三网”绿化工程,大力发展植树造林,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七)环保机构逐步健全,监测能力不断提高
“十一五”期间,广饶县加强了环保机构改革建设,有了一套适应环保形势发展的监督管理机构和一支环境执法队伍,环境监察队伍的交通、通讯和取证手段已基本完善,环境监测能力不断提高,为环境管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此外,为适应环保形势发展的需要,环保局内部又设置了信访室来处理人民群众关于环境问题的来信来访,并增添了照相机、录相机、微机和传真机等设备,逐步实现了规范化、自动化。
环境监测是搞好环境管理、排污收费和环保执法的基础。按照“巩固、完善、充实、提高”的方针,“十一五”期间于2008年2月顺利通过了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计量认证,并于2009年通过了复核,监测水平和监测能力逐年提高。建立健全了全县主要污染源动态档案和区域、流域综合整治档案。为适应和满足新形势下环保工作的要求,“十一五”期间,监测站逐步加大了资金投入, 新购置了二氧化硫测定仪、氮氧化物测定仪、便携式气体检测仪、COD快速测定仪、监控中心集中控制设备等先进的仪器设备,进一步提高了监测水平。 同时, 注重加强监测站内部管理,严格按照《监测化验人员守则》的要求,开展了业务达标活动,提高了全站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荣获“市级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IX
第四篇:乡镇十二五期间主要工作总结
根据《中共县委督查室县人民政府目标督查办公室》要求,我镇党委、政府庚即安排对资料进行整理,现将整理情况总结如下:
一、“十二五”工作情况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完成总结之年,同时也是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开端之年,在过去的五年中,镇始终坚持“发展第一”,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社会经济发展取得可喜成绩。
(一)经济态势良好发展。2014年,我镇农村经济总收入由2010年的4534万元增长到5826万元,增幅28.5%;农民人均纯收入5541元增长到9479元,增长率71.1%。
(二)基础设施建设顺利。基础设施是支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是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和前题。2013年以来,我镇把乡村公路建设作为,累计新修通村道路15公里,硬化道路道路31.4公里,铺设人畜饮水官网15万余米。场镇市政工程对道路、供水、照明、风貌等进行改善,进一步提升我镇旅游接待能力。
(三)农业发展稳步推进。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模式,引导群众规模化生产。传统中药材产业优化升级,厚朴造林3000亩,认证有机转换期厚朴林2000亩,销售中药材400余吨。建成新江村千亩红心果基地,红心果挂果面积达300余亩,产量达35吨,实现产值52万元,其中种植有机红心果160亩。建成崇兴村大圆包万亩药材基地,种植重楼、牛膝、云木香等药材10000余亩。在星火村种植良种核桃800余亩。并积极引进优良品种,目前已引进简阳大耳朵种羊、良种重楼、良种玛咖、日本当归、羊肚菌、金银花等优良品种,根据各村区位优势,在红心果林下试种羊肚菌10亩;在新江村、老场村试种日本当归10亩;在先锋村试种金银花5亩。不断拓宽销售渠道,通过组织化的手段,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和推行“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实现了共赢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坚持开展计生工作,计划生育政策符合率保持在95%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以上。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40%以上。2014年投入5万元的农贸市场加固维修项目顺利完工并投入使用。2015年投资1000万的镇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幼儿园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7个村的标准化活动室(卫生室)主体全面完成,将于2015年年底完工投入使用。完成了9个村的农家书屋建设,新建2个应急避难场所,充实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累计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和劳动技能培训20余次,受培训人数达3000余人。顺利完成了2010年人口普查和2013年的经济普查工作。
(五)农房重建成效显著。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农房重建工作摆在首位,认真落实支持灾后农房重建的政策,从建材供应保障、贷款支持服务、人力技术保障等方面全力推动农房重建,并形成了镇党委、政府统揽,联村领导督促,包村干部负责,村组干部帮助的四级联动工作机制,切实保证了灾后农房重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取得重大成效。全面完成了农房重建675户,动工675户,动工率为100%;完工675户,完工率为100%;入住675户,入住率为100%;已累计发放重建资金1867.85万元,发放贷款3783万元。
在过去的5年中,我镇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项目建设投入不足,新建项目少,特别是没有能够直接带动全镇经济发展的项目;二是缺少核心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不强,缺少能够支撑带动产业发展的大项目;三是农民观念亟需改变,农民固守土地思想严重,不愿将土地用于发展新兴产业。为此,必须要转变工作思路,迎接下一步的挑战。
第五篇:2020年“十三五”期间主要工作总结二篇1
十三五期间,我局按照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解放思想、精心谋划、真抓实干,积极开展“招大商、大招商”活动,使我区招商引资工作提质升级。现将工作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主要成效
1.对照目标任务,主动作为
①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累计127次外出招商,均完成任务数。②全区新签约项目123个,占总成任务数100个的123%。③已签约123个项目,超亿元项目83个,完成任务数65个的127%。④83个项目中,10亿元项目9个,占总任务数6个的150%。⑤外资项目引进数为3个。⑥123个项目计划总投资398亿元,占总任务数351亿元的113.39%。⑦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412.63亿元,占市下达任务358亿元的115.25%。
2.创新招商模式,招大引强
十三五期间,我局抓牢一带一路、承接产业转移历史重大机遇,积极创新招商模式,招大引强。
一是突出多元化招商
重点与商会协会、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探索专题招商、以商招商等灵活多样的招商方式,扩大了招商新领域,提高招商引资的实效性。二是突出招大引强与招新引高相结合围绕我区产业特点,瞄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省市,紧盯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国内民营500强,先后引进了3个中国500强企业和独角兽企业。
三是突出产业链招商
我局以“建链”“补链”“强链”为抓手,着力抓龙头、引总部、聚相关,重点引进重大项目,形成上中下游配套的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新动力。
二、主要存在问题
十三五期间,我局在招商引资上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区委、区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影响因素仍然突出:一是项目用地困难重重,影响了项目签约、开工及扩大产能,对承接新兴产业转移带来不利因素。二是辖区企业的投资额减少,影响了开工率和到位资金。三是招商投诉中心能职未能正常运转。同时在激励招商干部的机制缺乏,不利于激活干部职工的积极性等。
三、“十四五”工作建议
十四五期间,我局按照“强龙头、聚集群、补链条”的招商引资指导方针,结合上级下达的招商引资工作目标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全力实施“招大商、大招商”活动,实现招商引资量增质优。
(一)解放思想、强化规划,抓好顶层设计
十四五期间,我局将进一步解放思想,结合我区产业招商特点和产业发展要求,认真部署谋划每一年的招商引资工作。抓住国家、自治区层面实施的战略部署,主动积极向区委、区政府完善实施招商引资规划工作,强化招商工作的顶层设计工作,推动十四五期间招商引资工作提质增量。
(二)科学统筹、压实责任,抓牢发展机遇
对照上级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认真分析研判,科学统筹全年工作目标任务,进一步细化招商目标任务,建立完善招商引资可落实、可检查、可考评的机制,形成全区通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的强大合力,压实招商主体责任。全力实施产业大招商攻关突破年活动,聚焦新能源电动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大健康、大物流等新兴产业项目的招商力度,着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优化我区区域产业结构,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招商引资到位资金。
(三)积极创新、不断探索,拓宽招商模式
充分利用《招商引资激励办法》等政策激励机制,积极创新,不断探索招商引资的新模式,重点加强以商会、企业的合作,完善以商招商、委托招商、专题招商工作机制,持续深入对接优质资源,集中突破承接落地,进一步强化产业链招商、驻点招商等。建立专业招商队伍,在招大引强、招新引高、招才引智实现新突破,不断提高招商成功率,并形成长效机制,为全区招商引资提供内生动力。
(四)补齐短板、强大链条,加快产业发展
继续深化“产业大招商”活动,重点抓好新能源电动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三篇产业围绕重点产业、重点企业进行产业链细分,研判区内外正在转移的且适合本地发展部分,以“建链”“补链”“强链”为抓手,着力抓龙头、引总部、聚相关,形成上中下游配套的产业集群,实现链条更加完善、项目更加集聚,不断培育发展新动力,加快建设以高科技、高成长性、高附加值为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引进新能源电动车整车、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核心零部件等产业,全力突破新能源电动车核心零部件及配套技术,有力地促进新能源电动车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与传统产业结合,优化新能源电动车产业结构。壮大电子电器产业链条。以赛尔康电子生产基地项目为引领,借助广东电子信息产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引进发展变压器、塑料注塑、金属部件、电子元件、包装材料、家用视听产品、个人电子产品、车载电子产品、智能家电产品等生产链和供应链,不断发展壮大电子信息产业。积极开展药物研发、临床试验、药物提取、深加工等领域上的招商,并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链条形成,配套建设种植药材示范园、交易展示平台、药材物流平台等,环节延伸,补全产业链。深入开展现代物流专题招商工作,引入第三方物流、冷链物流、电子商务、智能物流技术等产业项目,努力完善我区物流体系发展,加快由“中转”变“直通”的进度。
(五)完善职能、强化服务,优化营商环境
争取区委、区政府的支持,落实编制与人员,组建我局招商投诉中心,积极畅通与投资客商的沟通渠道。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好我区三个招商小分队,继续完善对每个在谈和签约的项目,建立项目跟踪责任制,实行专人负责、专人服务、专案推进的“三专”工作法,建立项目进度表,实施“挂图作战”。对重大项目落实局领导负责制,完善重点项目协调服务机制,增强服务意识,解决服务项目建设“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确保项目签约快、落地快、建设快,增强企业投资发展信心,加快项目的投资率和开工率。
2020年“十三五”期间主要工作总结二篇2
一、“十三五”时期民政事业发展回顾
——社会福利事业长足发展
“十三五”期间累计发行福利彩票4.68亿元,筹集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4779.5万元用于发展社会福利事业。一是残疾人保障体系和老年人福利制度全面建立。2019年全市保障生活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服务对象6478人,发放补助资金468.8万元;发放高龄津贴1.15万人,资金425.63万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城区287名居家困难低收入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发放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2880人共386.1万元;二是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全市现有各类养老床位3842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达到44张,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覆盖率将达到70%以上。三是养老服务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共发布27项省民政地方标准,其中养老机构危险源识别与控制规范、养老机构修养人员心理护理规范作为全国行业标准立项,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市社会福利院改革改制工作和乡镇敬老院转型升级、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等持续推进,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市社会福利院提升工程已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
一是城乡低保全面统筹。2017年7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城乡低保认定条件、申请审定程序、管理制度、保障标准等方面全面统筹并轨。2018年3月,我市在全国率先开展城乡低保专项治理,并购买第三方服务开展低保核查,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低保规范化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建立城乡低保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保障标准逐年增加。截止2019年12月,全市城乡低保对象6229户7985人,保障标准为月人均590元,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累计发放低保金1.63亿元。二是规范特困人员供养。对城乡特困供养对象实行系统平台信息化管理,规范特困人员审核审批,加强特困人员生活自理能力动态管理,开展特困人员清理核查,切实保障特困供养人员合法权益,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建立特困人员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保障标准逐年增加。截止2019年12月,全市城乡特困供养对象2117人,城市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为1055元/月人,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为878元/月·人,
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累计发放生活救助金6933.2万元。三是临时救助力度进一步加大。加大资金投入,科学确定救助标准,优化简化审核审批程序,明确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要求,将家庭成员因病、遭遇突发事件等原因造成其家庭基本生活困难的家庭,纳入救助范围。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实施临时生活救助5201户次,发放救助金529.55万元。
四是核对机制全面建立。2016年9月,市民政局整合人社、税务、工商、公安、民政等部门的数据,建立了市居民家庭经济情况核对信息系统。我市成立了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全面开展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保障各类社会救助对象准确、高效、公正认定。平台建立至2019年12月,共核对各类申请救助对象57914户次132096人次。
——地名管理不断加强
积极开展地名设标工作,为城区55个老旧小区和103条背街小巷设置了199块地名标牌,为19个乡镇(街道)、102个村设置了107块村镇地名标牌,在全市63个村设置了5万余块农村住户门牌。开展城乡地名标牌专项整治,对26条道路52块不规范地名标牌进行了整改、对51条没有地名标牌的道路增设了143块地名标志。圆满完成了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全市共采集11大类64个子类各类地名信息6182条,全部录入国家地名数据库并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大力开展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工作,编制出版了《行政区划图》《地名文化集锦》,编制的《标准地名录》正在审核中,即将正式出版。完成了边界线联合检查工作,积极开展平安边界建设,加大边界纠纷调处力度,有力维护了边界地区社会稳定。
——社会组织管理不断规范
全市累计登记各类社会组织355家,通过不断健全规章政策、转变政府职能、理顺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方法等措施,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明确、政策完善的社会组织发展新格局。
——社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一是服务设施更加完善。社区综合服务能力设施逐步完善,全市102个村、18个社区全部建成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100%,每百户居民拥有综合服务设施面积达32平方米。二是服务内容逐步丰富。通过“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方式,打造了一批高标准的“一站式服务大厅”,增设各类便民服务设施,加强服务体系建设,规范办事流程,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和水。社区公共服务扩大覆盖,便民利民服务和志愿服务蓬勃开展。三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每年举办社区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考前培训班,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全国职业水平考试,按照初级100元/月、中级200元/月、高级300元/月标准予以职业津,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专业社工人才及社区志愿者数量不断增长。四是信息共享正在形成。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逐步普及,信息化与社区服务深度融合,提高了公共服务便捷性和群众办事满意度。
二、民政事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十三五”期间,民政部门在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实践中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民政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层服务力量不足。民政工作是一项关乎困难群众根本利益的基础性工作。近几年来,工作范围不断扩大,内容不断增多,民政工作已由传统的十余项职责增加到三十多项,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而基层民政工作人员编制却未增加。救助对象核查、走访联系制度、救急难制度等工作都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基层工作人员负担重、压力大。二是基础服务设施比较薄弱。不论是我市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还是城乡社区服务、未成年人保护等民政公共服务设施,离群众的需求都有很大差距。三是民政对象需求不断增长给民政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民政工作对象的需求不断增长,且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趋势,给民政工作带来诸多困难和矛盾。
三、“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的任务
(一)加快社会福利事业发展
1、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功能建设
根据养老市场需求,统筹做好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实现每千人拥有养老床位45张;加强养老机构医疗护理能力建设,实现标准化医务室100%全覆盖,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0%以上,并建立健全养老机构医疗护理补贴制度;加快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建设,实现城市社区100%全覆盖,每个乡镇覆盖2-3个村;建立健全养老服务设施运营管理和政府补贴制度,鼓励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对社区养老服务统一打包,交由社会力量运营,争取实现区域内的社区养老服务统一标准、统一运营。
2、加快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
稳步推进市社会福利院公司化运营改革,逐步探索发展医养结合、社区养老及居家养老等业务;实现80%以上的农村敬老院实现公建民营管理,在提升服务质量和保障水平的同时,满足农村留守老人养老服务需求;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和养老服务需求评估机制,培育养老服务产业集群和知名品牌,“十四五”期间力争打造一个智慧养老试点示范工程、建设一家省级示范智慧养老机构和一家省级智慧社区示范养老服务示范项目;继续实施困难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制度,扩大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适时调整保障标准。
3、健全养老服务管理机制
建设全市养老机构监管平台,加强养老机构和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的日常监管力度;建立星等级与运营补贴挂钩制度和运营补贴绩效管理制度,有效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定期组织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提升养老服务管理水平,全市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培训率达到100%,养老机构消防安全员持证上岗率100%;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出台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待遇保障制度,切实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完善养老服务社会组织扶持政策,逐步建立志愿服务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推行集约化运作、项目化服务,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建设。
4、补齐养老服务体系短板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养老服务倾斜,完成乡镇(街道)敬老院扩建、迁建工作;建设特困失能人员集中供养中心100张床位,失能失智人员特困供养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100%;加大养老项目招引力度,引进全国知名养老、医护等机构,围绕健康养生、医疗保健、休闲度假等产业功能布局,实现养老服务业全面发展。
5、加快推进残疾人福利工作
全面运行全国残疾人两项补贴信息系统,规范实施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确保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建立起家庭善尽义务、社会积极扶助、政府积极保障的责任共担格局。
(二)提升社会救助水平
1、完善救助政策
探索完善社会救助标准量化确定机制,建立有利于保障不同困难人群的救助标准,不断提高困难群体的生活水平;持续推进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完善各项救助政策,探索制定与家庭规模、结构相对应的救助标准和与促进就业政策联动的救助工作机制;不断拓展医疗、教育、住房等单项救助政策的范围,逐步体现救助政策的“梯度效应”,完善核对平台系统数据,健全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实现“凡救助、必核对”要求,体现公平正义的救助理念;注重做好救助与其他保障政策之间的有机衔接。
2、改进救助手段
建立困难群众基本信息数据库,完善社会救助综合信息平台,整合民政、应急、医保、教体、住建、人社、工会等相关部门的救助资源,探索跨部门信息共享的办法措施,建立完善社会救助工作协调联动机制,推进“互联网+救助”,使困难群体公平享受救助待遇。不断推进和深化社会救助规范化管理,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深入实施,探索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具体办法和措施。
(三)加强区划地名管理
适应城乡规划体系布局要求,科学、合理、适时调整行政区划,促进城乡规划与行政区划相协调。加大力度,全面完成乡镇地名标牌和农村住户门牌的设置工作。深入开展平安边界创建活动,加强边界线联合检查力度,实现对行政区域界线的长效动态管理。加快地名普查成果转化,适时编制出版标准地名词典、标准地名志等地名成果资料。
(四)推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1、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
进一步培育发展居民服务类、文体活动类、公益慈善类、参与基层治理类社区社会组织,加快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等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力争“十四五”末,城市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30个社区社会组织,农村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10个社区社会组织,有效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作用。
2、创新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
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由“有形”向“有效”转变,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公益”服务品牌建设。探索采取居民点单、民政局派单、社会组织接单、群众评单的“四单”服务模式,动员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和关爱帮扶活动。着力破解为困难群众服务供需脱节的难题,实现社会组织在时间、空间和内容上与服务对象的无缝对接,增强志愿服务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3、不断加强社会组织综合监管
进一步压实社会组织双重管理的监管职责,不断规范社会组织检查工作,力争“十四五”末,90%的社会组织每年年检前进行专业审计。持续开展社会组织抽查审计、不规范问题集中排查整改、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等工作,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依法查处社会组织违法违规行为,推进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多种方式不断加强社会组织综合监管。
4、推动社会组织有效发挥作用
以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为依托,注重社会组织孵化、赋能作用,不断引领全市社会组织规范化、职业化建设。推动落实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政策,力争将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项目进行归口管理,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增强社会组织的活力,不断提高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的意愿和能力。
(五)加强社会事务管理
1、不断深化殡葬改革
一是全面推进惠民殡葬,惠民政策覆盖面达到100%。二是加强殡葬管理,规范殡葬车辆服务行为,进一步提升我市殡葬服务能力水平。三是持续推进新增骨灰集中安葬工作,新增骨灰公墓集中安装率达到100%。四是大力开展殡葬领域移风易俗工作,引导群众丧事简办、文明治丧。
2、加强婚姻登记管理
坚持“依法行政、为民服务”宗旨,以创建文明窗口为载体,以优质文明服务为目标,规范执法程序,为当事人提供优质服务;规范内部管理,确保婚姻登记工作有序透明;完善办公设施,提升婚姻登记服务水平;加强登记管理队伍建设,树立婚姻登记机关良好形象。
3、进一步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
建立健全由政府领导,民政牵头,教育、公安、卫健、司法、财政等部门和群团组织参加的困境儿童保障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领导机制。牵头协调、监督管理,组织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开展业务培训,开展全市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摸排走访建档工作,加强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切实履行民政部门监护兜底职责。
4、推进未成年人保护机构转型升级
在做好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基础上,强化救助管理站未成年人保护中心职能,加强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遭受监护侵害、暂时无人监护等未成年人实施救助,承担临时监护责任;协调开通未成年人保护专线,组织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未成年人保护政策宣传。
(六)创新城乡社区服务实效
1、推动形成互联、互动、互补的治理格局
深入推进政治、德治、法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促进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村(居)民自治充满活力,群众自治组织和各类社会组织规范发展,专业社会工作队伍逐步壮大,政府行政功能与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调节力量互动,促进社会安定有序。
2、加快构建多元、多层、多样的服务网络
社区服务日益完善,建设一批服务大众、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社会服务和福利设施,健全专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形成覆盖全体社区居民、内容完备、机制灵活、方便快捷的社区服务体系。
3、全面打造安全、便捷、宜居的新型社区
在总结全省及我市智慧社区试点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推广科学、实用、高效的智慧社区建设模式。通过社区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与健康、卫生、体育、教育等其他智慧系统互联互通,力争社区所有公共服务进入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同时在养老、家政、生活服务等领域与线下实体对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商业服务体系建设,推出多种品牌社区服务。
4、基本健全协调、协作、协同的民政工作机制
增强民政工作的开放性、融合性、科学性,提高民政综合统筹能力,形成综合协调有序、部门协作有力、社会协同有效的工作局面。
5、基层社会管理类指标
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率达100%以上;村(居)委会办公及综合活动用房达标准化要求;社会组织作用和能力明显增强,全市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量达6个以上;社会工作者数量达600人以上;社区志愿者人数达2万人以上。
6、基本公共服务类指标
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全覆盖,机构规范建设达标率100%以上,实现社区“下楼工程”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