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重症肺心病并呼吸衰竭(大全)

重症肺心病并呼吸衰竭(大全)

重症肺心病并呼吸衰竭第一篇:重症肺心病并呼吸衰竭重症肺炎呼吸衰竭冠心病心功能不全贫血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心病治疗方案重症肺炎呼吸衰竭冠心病心功能不全贫血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心病治疗方案提问:重症肺炎呼吸衰竭冠心病心功能不全贫血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心病治。

重症肺心病并呼吸衰竭

第一篇:重症肺心病并呼吸衰竭

重症肺炎呼吸衰竭冠心病心功能不全贫血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心病治疗方案

重症肺炎呼吸衰竭冠心病心功能不全贫血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心病治疗方案

提问:重症肺炎呼吸衰竭冠心病心功能不全贫血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心病治疗方案 所患疾病:重症肺炎呼吸衰竭冠心心功能不全贫血肺心病

问: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2010年5月 呼吸困难腿部浮肿 小便失禁 天津市第三医院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输液 观察 不是很好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请教以上这些病的治疗方案

职称:副主任医师 医院: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柳德斌

科室:心外科

第二篇:呼吸衰竭抢救程序

一、病因治疗。

二、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畅通气道

(一)鼓励患者咳嗽,主动将痰咳出;

(二)病情允许时翻身,拍背协助痰液排出;

(三)使用化痰祛痰药物,禁用禁咳剂;

(四)雾化吸入或气管滴入,保持气道湿润;

(五)补充足够的液体;

(六)解除支气管痉挛:使用舒喘灵或博利康尼或其他支气管扩张剂;

(七)昏迷病人及不能主动排痰的病人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

三、氧疗:是纠正缺氧的针对性措施,但对Ⅱ型呼衰给氧不当可加重CO2潴留,通常采用鼻导管或鼻塞开放呼氧。

Ⅰ型呼衰氧流量应>3升/分(浓度>30%);

Ⅱ型呼衰氧流量则应>3升/分(浓度>30%);

给气过程中应定期观察呼吸、脉搏、血压、瞳孔、紫绀、意识等变化,并应每天监测动脉血气分析。

四、呼吸兴奋剂:应在气道通畅的基础上使用,大剂量静脉持续点滴。

五、控制感染,就根据细菌培养结果或参考过去用药情况选用针对性强的抗生素,亦应采取大剂量静脉途径给药。

六、糖皮质激素:应采取大剂量,短疗程(3-5天)静脉途径给药,注意禁忌症、毒副作用。

七、机械通气:经过常规治疗呼衰控制不理想或病情危重的患者应立即使用机械通气。

高频通气:适用于Ⅰ型呼衰,应不能增加通气量故不利于CO2清除,但如配合使用呼吸法兴奋剂或膈肌起搏,亦可适用于Ⅱ型呼衰。

常频呼吸机:适用于Ⅰ、Ⅱ型呼衰。

机械通气使用过程中就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呼吸机适运转情况随时调整各项参数(详见有关章节)

八、酸碱平衡紊乱的纠正: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比较复杂,判断方法主要根据血气分析及电解质变化(CO2CP已不用)纠正的原则是各治疗原发因素,如Ⅱ型呼衰引起的呼酸及(或)代酸,主要是畅通气道改善通气纠正缺O2清除CO2,但是失代偿性酸碱紊乱,而PH<0.30或>7.5时必须使用碱性药物进行人工代偿,但呼吸性酸中毒使用碱性药物应慎重,一般24小时补充量5%NaHCO3不超过100ML,根据血气分析增减补碱量。代碱时如因低K+低CI-造成者,应以纠正电解质为主,或补充精氨酸或氯化铵等酸性药物,具体用量可根据公式计算(参见有关章节)。

九、消化道出血的处理,国内报告发生率约8-22.8%,是常见的致死原因之一,处理原则应下胃管灌注冰盐水洗胃,及其他止血药物,亦可静脉滴注甲氰米胍。

十、肺性脑病的处理:除以上综合治疗外,应使用脱水剂,脑细胞保护剂如胞二磷胆碱等,有条件者应使用冰帽局部降温。

十一、其他并发病处理

第三篇:呼吸衰竭的护理措施

⒈饮食护理:鼓励患者多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不能自行进食者予以鼻饲饮食) 。

⒉保持呼吸道通畅

⑴鼓励患者咳嗽、咳痰,更换体位和多饮水。

⑵危重患者每 2~3h 翻身拍背一次,帮助排痰。如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应加强气道管理,必要给予吸痰。

⑶神志清醒者可做雾化吸入,

⒊合理用氧:对Ⅱ型呼吸衰竭病人应给予低浓度(25%一 29%。 )低流量(1~2L/MIN)持续鼻导管吸氧。如果配合使用呼吸机和呼吸中枢兴奋剂可稍提高给氧浓度。

⒋危重患者或使用机械通气者应做好特护记录,并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预防发生褥疮。

⒌使用鼻罩或口鼻面罩加压辅助机械通气者,做好该项护理有关事项,防止受压部位压疮的发生。

⒍病情危重患者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应按人工气道护理要求。

⒎建立人工气道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时应按机械通气护理要求。⒏用药护理

⑴遵医嘱选择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呼吸道感染。

⑵遵医嘱使用呼吸兴奋剂,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以防药物过量;对烦躁不安、夜间失眠病人,慎用镇静剂,以防引起呼吸抑制。

第四篇:呼吸衰竭护理新进展

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

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症状的综合症

动脉血气分析

n

条件: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

n

动脉血氧分压(PaO2)<8kPa(60mmHg)

n

伴或不伴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6.67kPa(50mmHg)

n

气道阻塞性病变:如慢阻肺、重症哮喘

n

肺组织病变:严重肺结核、肺水肿等

n

肺血管疾病:肺栓塞等

n

胸廓与胸膜病变:胸外伤、胸廓畸形

n

神经肌肉病变:脑血管意外、重症肌无力

发病机制

n

肺通气不足:阻塞和限制性通气障碍均可使有效通气量降低

n

弥散障碍:与肺泡面积、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压力差、气体的弥散力等有关

n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正常=0.8,>0.8即无效腔通气;<0.8即生理性动静脉分流

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对机体影响:

1、中枢神经系统影响

大脑皮层对缺氧最为敏感,中断氧气供应20秒——全身抽搐、深昏迷

轻度——注意力不集中、智力减退、定向

力障碍

中、重度——烦躁不安、神志恍惚、谵妄、昏迷

2、呼吸系统影响

缺O2——通过颈动脉窦、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的反射作用刺激通气

CO2——对呼吸中枢有很强的刺激作用,当CO2浓度<9%时,通气增加;当>

9%时,呼吸中枢由兴奋转为抑制,肺通气量下降,呼吸只能靠缺O2的刺激来维持呼吸

3、心血管系统影响

缺O2——心率及心搏出量增加、血压升高、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心率失常,严重时可致心室颤动或心跳骤停

CO2升高——心率及心搏出量增加、血压升高

缺O2

和CO2潴留都会使肺动脉小血管收缩而增加肺循环压力,使右心负荷加重

4、酸碱平衡的影响

严重缺O2可抑制细胞能量代谢而主要依靠无氧代谢,其产物——丙酮、乳酸等大大增加,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有机磷不能组成ATP而造成堆积,也加重了代酸

破坏了细胞离子泵和细胞离子交换功能,加剧了电解质和酸碱失衡

5、PaCO2升高——呼吸性酸中毒

慢性呼衰的患者,由于其肾脏的调节,尽管PaCO2很高,但PH值仍接近正常

急性呼衰或慢性呼衰失代偿期,则由于肾脏血管痉挛——肾血流家减少——尿量减少——出现呼吸性和代谢性同时存在的酸碱和电解质失衡

呼吸衰竭分类

急性呼吸衰竭--是指原来肺功能正常,由于突发原因如溺水、电击、药物中毒、ARDS等导致呼吸功能突然衰竭

慢性呼吸衰竭--指原有呼吸系统疾病,肺功能逐渐减退,有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但通过代偿,患者可以从事日常生活,称为代偿性慢性呼吸衰竭

n

当并发呼吸道感染或其他原因使肺功能进一步损害,机体失去代偿能力,出现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则称失代偿性慢性呼吸衰竭

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

急性呼吸衰竭早期表现为呼吸急促、频率加快、辅助呼吸肌活动增加,出现三凹征。慢性呼衰则表现为呼吸费力伴呼气延长,严重时呼吸浅快,并发CO2

麻醉时,出现浅慢或潮式呼吸

发绀是缺氧的典型表现,当SaO2<90%时,出现口唇、指甲发绀

神经-精神症状

急性呼衰:精神错乱、狂躁、抽搐、

昏迷

慢性呼衰:先兴奋,后抑制如嗜睡、

昏迷

循环系统表现

多数病人出现心动过速,严重缺氧和酸中毒时,可引起周围循环衰竭、血压下降、心肌损害、心律失常、心脏骤停

CO2潴留:体表静脉充盈、皮肤潮红、温暖多汗、血压增高,呼衰并肺心病时常有搏动性头痛。

消化和泌尿系统表现

严重呼衰时,可损害肝、肾功能,并发肺心病时出现尿量减少,部分病人可引起应激性溃疡而发生上消化道出血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n

动脉血气分析:

PaO2<8kPa(60mmHg)

伴或不伴

PaCO2>6.67kPa(50mmHg)

n

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胸部CT等

n

其他检查:血生化、血电介质等

治疗原则

n

迅速纠正缺氧

n

改善通气

n

治疗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

n

防治多器官功能受损

n

治疗原发病,消除诱因

n

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观察要点

1.神志、血压、呼吸、脉搏、体温、皮肤色泽等。

2.有无肺性脑病症状及休克。

3.尿量及粪便颜色,有无上消化道出血。

4.各类药物作用和副作用(尤其是呼吸兴奋剂)。

5.动脉血气分析和各项化验指数变化。

护理措施

1.饮食护理,鼓励患者多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安置胃管患者按胃管护理常规)。

2.保持呼吸道通畅。

(1)鼓励患者咳嗽、咳痰,更换体位和多饮水。

(2)危重患者每2~3h翻身拍背一次,帮助排痰。如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应加强气道管理,必要时机械吸痰。

(3)神志清醒者可做雾化吸入,每日2—3次,每次10—20min。

3.合理用氧

对Ⅱ型呼吸衰竭病人应给予低浓度(25%一29%。)流量(1~2L/MIN)鼻导管持续吸氧。如何配合使用呼吸机和呼吸中枢兴奋剂可稍提高给氧浓度。

4.危重患者或使用机械通气者应做好特护记录,并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预防发生褥疮。

5.使用鼻罩或口鼻面罩加压辅助机械通气者,做好该项护理有关事项。

6.病情危重患者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应按人工气道护理要求。

7.建立人工气道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时应按机械通气护理要求。

8.用药护理

(1)遵医嘱选择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呼吸道感染。

.

(2)遵医嘱使用呼吸兴奋剂,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以防药物过量;对烦躁不安、夜间失眠病人,慎用镇静剂,,以防引起呼吸抑制。

健康教育

1.教会患者做缩唇腹式呼吸以改善通气。

2.鼓励患者适当家务活动,尽可能下床活动。

3.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保暖、季节交换和流感季节少外出,少去公共场所。

4.劝告戒烟,如有感冒尽量就医,控制感染加重。

5.严格控制陪客和家属探望。

第五篇:Ⅱ型呼吸衰竭的护理查房

查房目的:

掌握呼吸衰竭的概念、分类、临床表现和护理观察要点,以提高护士观察危重病人病情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善工作效率,提高呼吸科护士的专科护理能力和护理质量,有效提高呼吸衰竭病人的生存质量。培养严谨的学习和工作态度及临危不乱紧张有序抢救病人的职业素质。 病史介绍

14床,张秀川,男,59岁。因“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20余年加重4天”于2016年5月29日19:00入院。患者20年前受凉后出现阵发性咳嗽,咳白痰,无痰血。于当地医院抗炎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此后每逢受凉后或天气转凉均有发作;反复发作,症状逐渐加重。近4-5年,患者咳嗽、咳痰、气喘发作频繁,平均每年发作持续时间达3个月以上,常为白色泡沫痰,伴气喘,活动后明显加重,每次经抗感染,平喘,化痰等治疗后症状缩短。4天前患者受凉后出现咳嗽加剧、咳痰增多、痰不易咳出、无咯血及痰中带血,患者胸闷、气喘明显,4天前于山亭区人民医院ICU住院治疗至今,给予抗炎平喘、止咳化痰对症治疗。患者症状时轻时重,病情无明显好转,转来本院入我科。 护理查体:

T 36.5℃,P 105次/分,R 30次/分 ,BP 100/60mmHg ,SPO2 90%。 患者中年男性,发育正常,神志清,精神差,营养差(消瘦)被动体位。 查体合作。口唇轻度紫绀,胸部呈桶装,右上胸部凹陷畸形,2016.5.19本院胸部DR:右侧毁损肺,左肺气肿。心电图示:室内传导阻滞,心肌缺血。

辅助检查:血气分析PaCO2 47 mmHg(35--45mmHg),PaO2 48mmHg (80--100mmHg),钾3mmol/L , PH值7.45 入院诊断 (主要)

1、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2、Ⅱ型呼吸衰竭

3、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4、右毁损肺

5、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6、肺大泡

7、冠心病

8、重度营养不良

呼吸衰竭概念: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明确诊断:动脉血气分析: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伴或不伴PaCO2>50mmHg,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或原发性心排血量降低时呼吸衰竭诊断即可成立。

病因:①气道阻塞性病变(慢阻肺)②肺血管病变(肺栓塞)③肺组织病变(肺结核、肺水肿)④神经肌肉病变(重症肌无力)⑤胸廓与胸膜病变(气胸、胸廓畸形) 分类:

1、按生理分类分为

泵衰竭:指神经肌肉病变引起者 肺衰竭:指呼吸器官病变引起者

2、按病理分类分为

急性呼吸衰竭:由各种原因引起短时间内发生的呼吸衰竭

慢性呼吸衰竭:指慢性病逐渐发生的呼吸衰竭。如慢阻肺、重度肺结核等。

3、按血气分析分类分为

常见

Ⅰ型呼衰

见于换气功能障碍缺氧而无CO2潴留PaO2<60mmHg 、PaCO2正常或降低

Ⅱ型呼衰: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缺氧伴CO2潴留PaO2<60mmHg、PaCO2>50mmHg 诊断:

PaO2<60mmHg 、PaCO2正常为Ⅰ型呼衰 PaO2<60mmHg、PaCO2>50mmHg为Ⅱ型呼衰 PaCO2>50mmHg 、PH≥7.35时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 PH<7.35时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 治疗原则

1、保持呼吸道通畅

2、迅速纠正缺氧和CO2潴留

3、纠正酸碱失衡和代谢紊乱

4、防治多器官功能受损

5、积极治疗原发病消除诱因

6、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最早最突出的症状,呼吸费力伴有呼气延长,严重时呼吸浅快,点头或提肩呼吸,表现为呼吸频率、节律和幅度的改变。

2、紫绀是缺氧的典型症状,当Spo2低于85%时口唇指甲紫绀。

3、精神、神经症状:可表现为精神错乱;狂躁,昏迷,抽搐等症状

4、心血管系统症状:血压升高、脉压增大、心动过速、皮肤红润、温暖多汗、与二氧化碳潴留引起外周血管扩张有关。

5、消化和泌尿系统症状:谷丙转氨酶与非蛋白氮升高、蛋白尿、尿中有红细胞和管型,严重呼衰对肝、肾功能都有影响。因胃肠道粘膜充血水肿、糜烂、渗血或应急溃疡引起上消化道出血。以上这些症状均可随缺O2和CO2潴留的纠正而消失。

6、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出现呼酸、代酸、代碱、呼酸合并代酸、呼酸合并代碱、呼碱 护理措施:

(一) 一般护理

1、体位与休息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时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半卧位或坐位,增加通气量。

2、合理饮食(见健康指导)。

3、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

(二) 症状护理

1、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病人多饮水并指导有效咳嗽排痰,对咳嗽无力者可定时翻身、拍背,给予雾化吸入以湿化气道。遵医嘱给予支气管炎扩张剂、控制感染,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

2、合理氧疗(见氧疗护理)。

(三) 心理护理

呼吸衰竭病人因呼吸困难,预感病情危重,可能危及生命,有频死感,心情十分紧张和痛苦,产生紧张焦虑情绪,护士要多了解关心患者,指导患者采取分散注意力等方式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以同情、关切的态度和有条不紊的工作作风给患者以安全感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和合作。

(四) 用药护理

1、根据痰细菌培养和药物试验结果遵医嘱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控制感染。

2、呼吸兴奋剂:尼可刹米主要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洛贝林直接兴奋外周中枢,适用于各种呼吸衰竭,二者合用快速发挥作用。注意输液速度不宜过快,使用中应密切观察药物的毒副作用,若出现恶心、呕吐、烦躁、面色潮红及皮肤瘙痒等现象,说明呼吸兴奋剂过量,需减慢滴速,及时通知医生减量或停药。

3、配合抢救

备齐抢救物品和药品,对病情重或昏迷病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使用人工器械呼吸器。护士及时巡视病房,发现病人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配合抢救,赢得抢救时机,提高抢救成功率。 氧疗的护理

1、合理应用氧疗

常用给氧法为鼻导管、鼻塞、面罩、气管内机械给氧;在给病人吸氧时一定交代病人及家属吸氧注意事项。

2、氧浓度的计算方法

氧浓度=21%+4×氧流量,对Ⅱ型呼衰病人应给予低浓度(25%— 29%),低流量(1—2L/分)鼻导管持续吸氧,以免缺氧纠正过快引起中枢抑制,如配合使用呼吸器和呼吸中枢兴奋剂,可提高给氧浓度。在给氧过程中若呼吸困难缓解,心率减慢,发绀减轻,表示氧疗有效,若呼吸过缓或意识障碍加深,须警惕CO2潴留。

3、氧疗的有效指标:病人烦躁不安转安静,心率变慢,血压上升,呼吸平稳,皮肤红润温暖,发绀消失。

4、在给氧过程中,氧浓度高于60%持续时间超过24h可能出现氧疗的副作用。氧中毒,肺不张,呼吸道分泌物干燥,呼吸抑制。 指导患者咳嗽及呼吸功能的锻炼 呼吸训练指导:为预防呼吸困难,患者必须学会调整自己的活动量,学会放松技巧,避免呼吸困难的诱发因素,学会缩唇呼吸,用鼻吸气,然后像吹口哨一样缩唇,通过嘴唇将气尽量全部呼出,腹部内陷,膈肌松弛,尽量将气呼出,呼气与吸气比为2:1或3:1,以不感到费力为适度,每天2次,每次10—15分钟。 指导有效咳嗽:病人尽可能采取坐位,先进行浅而慢的呼吸5--6次,后深吸气至膈肌完全下降,屏气3—5s,继而缩唇,缓慢的通过口腔将肺内气体呼出,再深吸一口气屏气3—5s,身体前倾,从胸腔进行2—3次短促有力的咳嗽,咳嗽同时收缩腹肌,或用手按压上腹部,帮助痰液咳出,也可以让病人去俯卧屈膝位,借助膈肌、腹肌收缩,增加腹压,咳出痰液。 健康指导

1、绝对卧床休息(急性期)病情恢复后,应按照医生及护士的指导进行活动,避免因活动所造成呼吸困难等不良后果。

2、配合氧疗,让病人及家属了解氧疗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同时注意不要自行调节氧流量(1—2L/分)。

3、饮食上以高蛋白,高维生素,(肉、蛋、动物肝脏、鱼、虾、坚果、豆制品、苹果、橙子)易消化饮食为宜。呼吸困难严重时宜少食多餐。

4、尽可能地将痰液咳出,并在护士指导下进行有效咳嗽,掌握咳痰技巧。

5、预防感冒,戒烟戒酒。

6、出院后继续避免诱因,可按出院指导进行耐寒锻炼和呼吸功能锻炼,加强营养,尽量避免与呼吸道感染患者接触,减少感染机会。

7、若有咳嗽加剧,痰液增多和变黄,气急加重等变化应尽早就医。

重症肺心病并呼吸衰竭(大全) 论文资料 第1张
重症肺心病并呼吸衰竭(大全).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重症肺心病并呼吸衰竭(大全) 论文资料 第2张 重症肺心病并呼吸衰竭(大全) 论文资料 第2张 重症肺心病并呼吸衰竭(大全) 论文资料 第2张 重症肺心病并呼吸衰竭(大全) 论文资料 第2张 重症肺心病并呼吸衰竭(大全) 论文资料 第2张
重症肺心病并呼吸衰竭(大全) 论文资料 第7张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