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浅议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通用)

浅议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通用)

浅议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第一篇:浅议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浅议基层检察院干部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近年来,基层检察院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紧紧围绕“三大建设”总任务,牢牢把握“三个强化”总要求,以服务和推进检。

浅议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第一篇:浅议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浅议基层检察院干部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基层检察院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紧紧围绕“三大建设”总任务,牢牢把握“三个强化”总要求,以服务和推进检察事业科学发展为根本,以培育和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为重点,以提高检察队伍素质和执法公信力为目标,积极完善检察干部管理体系,强化政工部门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干部人事工作水平,为执法规范化、队伍专业化、管理科学化、保障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精神动力、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持。但基层检察院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 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不强。一是没有根据检察业务工作的特点,结合部门工作和干警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导致理论学习流于形式,照本宣科,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学习方法,干警只会抄抄学习笔记、写写学习心得,对所学内容“不入脑”。二是部署思想政治工作时照抄、照搬上级文件,不重视深入实际,不喜欢调查研究,缺乏说服力、感召力和亲和力。

(二)缺乏激励机制,难以调动干警工作热情。一是只注重确立单位争先创优的集体目标,而忽略引导干警树立个人目标,将干警的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割裂开来,无法很好的激发出干警为全院集体目标奋斗的工作动力。二是对于干警的好人好事等先进事迹,没有及时运用表彰嘉奖等荣誉对干警个人进行鼓励,在培养干警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上受限,难以在全院形成“学先进、争先进、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2 做好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强化科学理论武装,提高队伍政治思想素质

把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干部人事工作的始终,切实提高队伍的党性观念、执法理念、职业道德素养,规范干警执法行为。一是采取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的方式,组织全体干警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检察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等,把握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工作重点和基本要求,坚持检察工作的正确方向。二是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及正在开展的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工作,以“六观”、“六个有机统一”、“四个必须”、“六个并重”等作为检察干警日常学习的重要内容,教育引导全体检察干警牢固树立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理念,牢固树立人权意识、程序意识、证据意识、实效意识、监督意识,始终用正确的执法理念指引和规范执法办案活动,有效祛除“四风”问题。三是创新教育形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组织干警参加各类培训,邀请各级党校老师为干警授课。通过扎实有效、灵活多样的学习不断夯实干警思想基础,增强“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意识和“忠诚、公正、清廉、文明”的检察职业道德。

(二)加强班子建设,提高班子决策能力和水平

严格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继续抓好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一是不断加强和深化院党组中心组学习,注重学习和调研相结合,努力在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上下功夫。二是坚持双重组织生活制度,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完善党组议事决策机制。三是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一岗双责”,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不断推进检察廉政教育经常化、规范化。

(三)重视教育培训,提升队伍整体素质

围绕检察业务工作重点,以增强法律监督能力为核心,以促进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为方向,以领导骨干和业务一线检察官为重点,强化教育培训措施,丰富学习内容和形式,取得较好的效果。一是强化教育经费保障,为大力提升干警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全面履行检察职能提供物质保障。积极鼓励干警继续学历教育,同时大力支持干警参加司法考试,采取开展经验交流、报销培训费用、建立激励机制等方式,积极鼓励干警参加。二是制定信息、调研奖惩制度和激励措施,鼓励干警就工作疑难、法律适用等开展探索和思考,为干警提供调研交流平台。三是推行绩效考核量化奖惩机制,彻底打破“大锅饭”思想,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考核任免的重要依据,激发了中层干部和全院干警的工作热情。四是注重人文关怀,建立和落实领导干部联系检察人员、日常交流谈心等制度,多关心、体恤检察人员,帮助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积极营造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和工作氛围,不断增强基层检察院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严格选拔程序,增强选人用人公信度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关于干部工作的有关精神及《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不断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首先,严格选拔标准。我院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结合岗位特点和工作需要,从严把握人选的基本条件、德才素质和任职资格,从机制上保障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从严要求、从严管理,扎实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深入开展。其次,严格选拔程序。在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中,我院坚持把民主推荐、面试、组织考察、任职公示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做细做实,切实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遵守纪律不放松。最后,加强民主监督,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积极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广大干警的民主监督作用,提高干部人事工作的透明度。在选拔任用过程中,统计民主推荐票数、面试、考察谈话、情况汇总、任前谈话等环节均有纪检监察干部在场监督。

第二篇:浅议基层民主建设

民主是指多数人的统治,人民的统治。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

基层民主主要表现为党内的民主,民主政权建设,城乡群众自治,企事业单位职工民主管理。

我国已经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那么为什么那些“官民”矛盾时常见诸于报刊杂志呢? 追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分配不公是矛盾的根源性问题

分配不均是当今中国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存在于中国的广大农村,城市里也有这个问题。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已经在许多城市开始逐步推行,但是在农村,由于诸多原因的影响,基本生活保障制度还迟迟得不到落实。这当然要引起群众的不满。这种情况矛盾就产生了,各种诉求、上访事件也就产生了。这就要求我们干部在行使群众授予的权力的时候,公平、公正。

2、基层民主的实施还缺乏经济基础

农村各项基础建设之所以难以实施,原因是多方面的。农民缺乏参政的习惯、基层政府的执政水平还有待提高、群众和干部都还缺乏相应的法律意识等等。但是,究其根源,经济发展的水平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才是基层民主之所以实施起来无比艰难的根源。如果逐步推行,势必会在群众中产生很多矛盾,所以各项保障制度则推行很难。所以基层建设还是应当边建设经济边建设民主,在有经济承受力的基础上建设民主,在建设民主的过程中发展经济,两者相辅相承。

第三篇:浅议加强基层党小组建设

作为基层党支部的组成部分,党小组担负着直接联系党员、宣传党员、组织党员、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切实做好党小组工作,对于推进党的基层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密切党群关系,保证党的事业的顺利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市场经济的扩大和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许多单位部门基层党员的成份、结构、经历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摆在全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从现状来看,各单位都普遍重视党委班子建设和党支部建设,但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础——党小组,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党小组弱化现象严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一、当前基层党小组地位作用弱化的主要表现

当前,许多单位基层党组织在提高党小组建设质量,发挥党小组功效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也有一些单位基层党组织不重视党小组工作,党小组形同虚设,党小组地位作用弱化,党小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一是思想工作的“桥头堡”作用发挥不够。党小组是党直接与党员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能够起到随时掌握党员各方面情况的作用,在开展思想工作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当前我们有的基层党组织包权、揽权、越权过多,

1 党小组开展思想工作的优势得不到有效发挥。

二是党员活动的“小阵地”作用发挥不够。党小组是党员开展各项活动的一片小阵地,党员的组织活动有很多是可以通过党小组来实现的。但是实际工作中有不少基层党组织没有将党小组活动纳入工作议程,进行指导帮带,跟踪问效,党小组活动缺少有力的组织支撑;有的党小组活动没计划、没安排,不系统、不正规,党小组活动缺乏应有的时间和空间,甚至有的党小组活动仅限于每月收一次党费;有的党小组开展批评自我批评不够,怕丢面子、伤和气,小组会上往往论功评奖多,相互批评建议少。党员的活动受到一定时空范围的限制。

三是党内生活的“监督哨”作用发挥不够。党章第一章第八条规定: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但是我们在基层往往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基层党员干部不能很好地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常常以“工作忙脱不开身”为由不参加党小组活动,较长时期游离于党员和组织视野之外。

二、加强基层党小组建设的主要对策

紧密结合单位实际,围绕本单位中心工作,加强基层党小组建设,是提高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基石。正确认识党小组的地位作用,强化党小组的职能作用,就要在

2 提高思想认识,正规工作秩序,提高组织能力,优化外部环境上下功夫。

摆正位置,在强化党小组地位作用上下功夫。党小组在搞好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保证党支部的各项决议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配合支部做好日常性的党务工作中,担负着重要的功能。党支部应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党章有关规定,克服模糊认识,帮助官兵站在加强党的建设的高度,认清党小组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做好党小组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党支部工作中,要将党小组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纳入工作计划,发挥好小组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小组“桥头堡”作用。

细化制度,在规范党小组工作程序上下功夫。针对一些基层单位党小组工作存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等问题,要从明确任务标准、细化规章制度入手,逐步把工作程序理顺,思路理清。基层党组织结合单位的不同类型和特点,以党章和上级的相关党组规定为依据,建立党小组学习制度、党小组会制度、定期汇报思想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谈心交心制度、考核讲评制度等,使党小组开展工作有依据,组织活动有章法,作用好坏有尺度。党支部可以根据阶段性任务和工作安排,进一步规范党小组工作的内容,对主要工作进行量化、细化,并制定出工作标准、考核办法,使党小组的工作由“软指标”变成“硬任务”。通过具体任务的开展,活

3 跃党小组组织生活,使党小组生活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指导帮带,在提高党小组长能力素质上下功夫。党小组长是党的基层工作骨干,是党员的“标杆”。贯彻支部决议,学习党的文件,大量的思想工作等,大都需要党小组长具体去落实,党小组长的能力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党小组作用的发挥。在党小组长配备上,应严格党的组织原则和有关规定,真正把热爱党小组工作、党性观念强、思想作风正、模范作用好、群众基础好、组织能力强的党员公开选拔出来担任党小组长。要坚决克服论资排辈、迁就照顾、自由随意现象。基层党组织或机关至少每半年要组织一次党小组长培训,由经验丰富的党委委员、支部委员或党小组长任教,通过理论辅导、讲解示范、难题分析、现场观摩等形式,着力提高党小组长的组织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党小组长切实成为党员队伍的一面鲜艳的旗帜,担当起党支部的好助手、执行任务的排头兵、民情民意的代言人、社会和谐的稳压器。党支部要注意保持党小组长队伍的稳定性,保持工作的连续性。注重建立奖励机制,开展“优秀党小组长”评选活动,并纳入年终评比计划,通过检查评比、表彰先进、鞭策后进等方法,激发和调动党小组长工作的积极性。

排忧解难,在营造党小组工作环境上下功夫。党小组作用的发挥是与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和关心帮助分不开的。党支

4 部要积极为党小组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鼓励支持党小组工作,积极为党小组排忧解难,对小组反映的事情要热情服务,真诚帮助,正确处理,不断增强党小组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党支部要敢于放手放权,要让党小组大胆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党小组的生力军作用。要防止和克服“越俎代庖”、“大包独揽”倾向,经常给党小组交任务、压担子、教方法。支委党员和干部党员要自觉接受党小组的管理和监督,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党小组生活,并积极完成党小组分配的工作,以实际行动支持党小组的工作。党支部对党小组执行支部决议、自身建设等情况,应做到定期检查讲评,研究改进措施,提高工作质量。

三、加强基层党小组建设要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

在实际工作中,党小组与党支部委员、行政首长和团小组等具有密切的联系,正确处理它们的关系,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党小组的功能作用,顺利开展小组工作。

处理好党支部委员与党小组的关系。党小组是在党支部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的,党支部委员与党小组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党小组对编入本小组的支部委员应同其他党员一样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编入党小组的支部委员,应同其他党员一样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如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的,应向党小组长请假;在参加党小组活动时,支部委员发言只是他个人的意见,不代表支委会;

5 对党小组长分配的工作,应认真负责地完成;定期向小组长汇报思想和完成分配工作的情况;在日常工作中,要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动小组其他党员贯彻落实好党支部的决议。党小组对其组内的支部委员有管理监督的责任。

处理好单位行政首长与党小组的关系。党小组隶属于党支部,单位行政首长与党小组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行政首长不能向党小组布置工作,以免模糊党的观念,削弱党的领导。行政首长如认为有些工作需要通过党小组发动党员去做,应当按照组织程序,向党支部提出建议,由党支部去布置执行。行政首长如是党支部委员,在受支部的委托或者按照支委会的分工,向党小组布置或检查工作时,应以支委身份而不能以行政首长的身份出现,以免混淆党支部领导与行政领导的界限。此时,党小组应接受他布置的任务,服从他的指导,并向他汇报和反映情况。

处理好党小组与团小组的关系。党小组和团小组都是基层党组织的重要力量,在完成党支部交给的各项任务中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但是党小组不是党的一级组织,它与团支部、团小组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共青团支部在上级团组织、本单位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团小组是在共青团支部的统一领导下进行活动的。但是,党小组应当关心团小组的工作,加强与团小组的联系,积极支持团小组开展活动;团小组也应积极主动争取党小组的帮助,提高团员的觉

6 悟,在完成各项任务中充分发挥突击作用,并积极协助党小组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工作。

第四篇:浅议边远地区的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摘要:边远地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确保农村改革和发展顺利进行的重要途径和保障,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党风廉政;建设;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抓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对于维护和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必要性

1、从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要求来认识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就是要促使农村干部队伍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为群众掌好权、用好权,还群众以知情权、监督权、管理权,从而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好农村的集体利益。

2、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必要性

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是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要通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促使农村干部遵纪守法、以德服人、依法治村,主动接受村民监督,维护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民主制度,最大限度地发扬人民民主,努力打造廉洁清明的村干部队伍,维护农村社会安定和谐。

3、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高度来认识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迫切性

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是开展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通过党风廉政建设,引导农村党员干部提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主动查找和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开展述职述廉等活动,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

4、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的实际来认识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现实性

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就是要使农村党员干部坚定党的宗旨和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发扬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作风,带领广大群众共谋发展,共同富裕,加快农民奔小康的步伐。

二、当前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当前,农村的党风廉政建设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而且有的问题还呈日趋严重的趋势。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缺乏紧迫感和责任感。不少基层领导干部认为抓党风廉政建设是软指标,因此一些乡镇把责任制工作没有被摆上应有位臵,只部署不检查,只发文不落实,总体给人的感觉就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2)少数农村基层干部以权谋私,办事不公。有的农村基层干部在征兵、土地转让、出租和工程发包工作中谋取私利,搞权钱交易;有的在宅基地划分、救灾救济物品发放、农用物资供应、山水林田承包等工作中依仗权势,为自己和亲友谋取利益,搞特殊化。极个别干部甚至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捞取个人私利的资本,想尽办法侵占集体利益,存在行贿受贿、贪污挪用公款行为。

(3)财务混乱,用公款吃喝玩乐,请客送礼,挥霍浪费。农村财务管理混乱是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一问题既引起了群众的强烈不满,同时也引发出了农村干部用公款吃喝玩乐,请客送礼,挥霍浪费的违法乱纪问题。由于财务管理混乱,一些干部利用职权乱批乱支乱用,再加上财务管理不公开,没有透明度,群众意见很大,同时也掩盖了一些人的违法违纪问题。

(4)少数农村基层干部作风不实,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一些农村党员干部自身素质不高、形象不佳、作风不正、工作漂浮。对事关群众利益的问题,关心得不够,解决得不多,脱离了群众,背离了党的宗旨;有的干部法制观念和纪律观念淡薄,作风简单粗暴,不对群众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有的村支部、村委“两张皮”,村委与支部“分庭抗礼”,削弱了党的领导;有的基层干部与民争利,损害群众利益,损害了党的形象。

2、以上现象的存在,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构建,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

(1)个别乡镇对加强村级组织的建设重视不够,抓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认识不到位 。有的乡镇只把经济工作视为主要任务,许多正面教育和警示教育不能够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大宣教”的氛围和格局在农村中尚未完全形成,导致农村党员干部接受教育的机会不多,使党风廉政教育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由于思想认识不够到位,有的村支部、村委会虽然有计划、有部署,但没有从本村实际出发,出台一些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具体工作措施,没有抓住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整改,工作缺少成效。(2)党内监督不能有效开展。尤其是在村一级,党员干部主动监督少,有些党员干部怕报复、怕伤和气,不敢监督,不愿监督,也不会监督。加之党务,政务、村务公开不够规范,一般干部对一些敏感、重大的问题了解的少,想监督而又不便监督。有的在民主生活会上讲究一团和气,轻描淡写,不批评别人,也不愿别人批评自己。在村干部使用上,有的乡镇重使用轻管理,认为只要村干部能完成工作任务,不出事,就是好干部。往往对村干部出现的问题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政策。造成惩治不严,监管乏力,使问题越积越多,引起群众越级上访,引发农村社会不稳定因素。

(3)制度不健全和制度落实不到位。在制度建设上,一些地方不从实际出发,图形式、搞花架子,即使有制度也不能从实际出发,而是照搬照套,制度、规章定了不少,真正能够实际管用的却很少。村务、财务公开工作虽然实行多年,但有的村因制度不全,或制度落实打折扣,仍然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该公开的没公开,或公开的内容不真实、不及时、不实在,粗枝大叶,使群众看不清弄不明,导致群众对村务、财务公开不满意,乃至产生误解和猜疑,集体上访和联名来信不断,民主监督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从而影响了农村的安定和团结。

三、解决农村党风廉政建设问题的对策

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党在农村强有力的领导,而要实现党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就必须采取以下措施,切实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加强农村基层干部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紧密结合农村的特点和实际,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注重教育效果。充分发挥基层党校作用,以乡、村干部为重点,有计划地培训、轮训广大党员干部。乡镇党委和乡镇机关、行政村党组织要结合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农村文明家庭、文明村组、文明乡镇和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利用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农村文化长廊、报刊亭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政文化宣传,大力推进廉政文化"五进"活动,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巩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精神支撑。

2、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夯实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组织基础

一是要严格依法依规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积极推行 “两推一选”等多种形式选拔农村基层干部,让素质较高、办事公道、廉洁自律强、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领头雁”进入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及时调整那些“软、散、懒”的村党支部班子。二是提高村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让村干部卓有成效地向农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反腐倡廉形势,善于用政策推动工作,把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三是明确职责要求。实行村务管理权与监督权分离,村党支部通过抓规范管理,把党风廉政建设贯穿到村民自治章程、乡规民约和各项管理规则之中,促进村干部廉洁自律。

3、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制订规范的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追究的具体实施办法,增强责任追究的威慑力。通过建立定期分期排摸制度,督促农村干部切实履行起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任务,及时掌握情况。对领导干部职责范围内的反腐败工作敷衍失职,不抓不管,以致屡屡发生大案要案、造成恶劣影响的,严格责任追究。同时必须及时、严肃地查处农村干部中各种违法违纪案件,尤其要查处那些严重危害改革、发展稳定的案件、严重侵害群众权益的案件,达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

4、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切实规范农村干部行为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使村级财务管理有章可循。从各村的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如“报账制度”、“列支审批制度”等。同时,村级财务必须坚持收支两条线,实行先收后支,杜绝以收抵支、差额入账、坐支现金等现象。

(2)加强村组集体资产管理,化解村组不良债务。采取有效措施,杜绝并逐步化解不良债务"。在加强村组集体资产管理,遏制不良债务过程中,首先要认真搞好集体资产的产权界定和产权登记工作,对集体资产要进行评估,要切实解决农村各业承包基数不合理、低价承包等问题,以防集体资产流失。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减债措施,积极稳妥地处理好已经形成的债权债务。

总之,只要我们能够认真领会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实质,从加强农村党风廉风建设入手,选好书记,配好班子,加强监督,顺应形势,真抓实干,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宏伟目标。

第五篇:浅议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发展历程

摘要: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都很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建党90年来,党的四代领导集体在不同的时代,以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为指导,积极结合中国自身实际,对基层党组织建设进行了艰苦而有益的探索,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理论。本文从历史背景、形成过程和理论体系三个方面对党的四代领导集体的基层党建理论进行阐述,并通过研究得出一些启示。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发展历程

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一个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学说的一般原理认为,在争取自身彻底解放的斗争中,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重要的武器就是自身的组织,这种组织是按一定的原则通过适当的形式严密组织起来的。因此,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一个由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紧密结合起来的有机整体。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在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0年光辉历程中,我们党从刚成立时只有几十名党员发展到今天成为拥有8000多万名党员的执政大党,并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使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共产党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并正确领导着我国进一步走向繁荣富强,根本原因在于它掌握了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理论与实践,都表明了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自身巩固和发展的组织基础,也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环节,更是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党的四代领导集体在党建实践中也都十分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并形成了各自的基层党建理论,对他们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论述进行研究,对于我们下一步全面加强各级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切实保证每一个党员都在一个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和监督下为实现党的任务而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发展历程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初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注意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基本原理,以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学说的一般原理为指导,充分考虑当时的时代背景,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紧紧联系在一起,把它作为发展党、巩固党、扩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的重大组织措施,并在自身建设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这一理论。党的二大提出了党的组织系统划分为中央、区、地方、支部四级,第一次提出了党的基层组织系统问题,规定党的基层组织“为本党组织系统,训练党员及党员活动之基本单位,凡党员必须加入”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组织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大实践,组建了中国最早的农村党支部,在红军中建立了第一批党支部。三湾改编时,毛泽东明确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的重要论断:要在红军中普遍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实现班有小组,连有支部,营团有党委,连以上各级均设置党代表。连队的党代表,同时担任连党支部书记。毛泽东为此总结道:“党代表制度,经验证明不能废除。特别是在连一级,党的支部建设在连上,

23党代表更为重要。”“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1929

年,毛泽东在他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古田会议决议)中又指出:“每连建设一个支部,每班建设一个小组,这是红军中党的组织的重要原则之一。”4经过中央的认可和推广,毛泽东提出的“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广泛运用于各类党的基层1 《党章知识辞典》,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6年版,第672页。

2

3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4页。《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5一66页。

4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8页。

组织,确立了党的基层组织应成为社会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的思想。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论新阶段》、《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著作中,又系统论述了党员队伍建设、党的干部路线、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组织纪律,以及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的原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大党,党的组织体系逐步完善,基层党组织遍布各条战线、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各个地方。毛泽东对农村、机关、企业、高校、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党的八大以后,由于各种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党的指导思想逐步向“左”的方向倾斜,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基层党建理论也随之偏离了正确的轨道。“文革”期间,党的建设特别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遭受重大损失,各级党政机关普遍陷于瘫痪,党的基层组织因受冲击而被停止活动,其职能被群众组织所取代。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伟大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也随着政治任务和客观环境的变化而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始终高度重视党的建设,适应改革开放这一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在总结国内外无产阶级执政党基层组织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和改革开放新鲜经验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执政党基层组织建设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邓小平认为,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基础。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改革开放使党的基层组织面临新的环境、新的任务、新的矛盾、新的问题,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内容、活动方式,提出了崭新的要求。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广大党员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中国共产党要想成为社会的领导力量,它的基层组织就必须成为社会基层单位的政治核心,发挥其政治领导作用。他指出,必须“树立加强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特别是县以下和企业党委的领导核心”。5 1980年12月,邓小平在《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的讲话中指出,每一位党员都在党的基层组织之中,基层党组织直接担负着教育党员和管理党员的责任。加强党员教育时要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只有把二者结合进来,才能达到提高党员素质的目的。“要大力加强党的组织、党员同群众的联系,要把国家的形势和困难、党的工作和政策经常真实地告诉群众。”61982年党的十二大对党的基层组织列专章进行了论述,并结合改革开放的形势,对基层党组织的任务和领导体制都作了一些新的规定。邓小平非常重视党的民主集中制和党的纪律建设。他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根据这一原则,全党必须服从中央,中央要有权威,全党不允许对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任意散布不信任、不满意和反对的意见。在党的作风建设方面,邓小平特别强调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反对腐败。对腐败的事情,要雷厉风行地抓,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一定要取信于民。除了对基层党组织地位与作用的一般性论述,邓小平还对高校和企业基层党组织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探索。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不断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努力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在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历史进程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推向了21世纪。在1989年的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江泽民就指出:“党的战斗力,党的力量,表现在哪里?我看首先表现在近300万个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7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专门对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了部署,明确提出了新时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目标要求,同时提出了新时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指导方针,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进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面向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总体部署和战略任务。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5

6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19页。《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8页。

7 《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82页。

党成立80周年讲话中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8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领导和执政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基础。如果党的基层组织这个细胞发生了病变,党的整个肌体就不可能健康,最后甚至可能垮掉。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他指出:“各级党委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全面抓好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特别要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各项工作中去。”9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必须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一刻也不能放松,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党的组织建设推向新阶段。一定要使分布在全国各条战线、直接联系着社会各阶层群众的基层党组织,在坚持我们党长期形成的建设基层组织的行之有效的好传统、好经验、好做法的同时,又必须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加强,在加强中不断探索新形式、新途径、新方法,以保证我们党更好地带领广大人民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此外江泽民还对新时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任务和活动方式等提出了一些新的意见,对各行各业党的基层组织的地位、作用和任务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提出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继续推向前进。继续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十六大以来,中央先后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中央有关部门出台了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和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展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的作用。要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10并提出了要在扩大组织覆盖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增加党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建设高素质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构建城乡统筹党建新格局等五个方面加强努力。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只有党的基层组织都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的基层干部都充分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全体党员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为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不断凝聚强大力量。”11中央还拨专款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在全国稳步推进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根据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立足实践,大胆探索,在调整组织设置、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得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得到扩大,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增强。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几点启示

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执政60多年、领导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我们国家走过的光辉历程,我们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可以得到许多重要启示。

第一,必须坚持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为指导,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推进基层党建的实践创新,又以实践的创新去促进党建理论的创新。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正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与党的建8

9 《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68页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402页。

10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

http:///gn/news/2009/09-18/1874805.shtml,2009年09月18日。

11 《胡锦涛强调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

http:///ldhd/2010-06/22/content_1633807.htm,2010年06月22日。

设相结合,从而不断扩展马克思主义的新范畴、新论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不断形成新认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中内涵极为丰富的党建学说就是当代指导我们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最新最活的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它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有若干重要思想,例如,关于支部建在连上,把党支部建设成为在基层单位群众中的战斗堡垒;关于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关于要切实做好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关于党的先进性最终要靠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要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要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关于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不断改进党的活动方式和工作方式等等。从根本上说,要想更好的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带领和指引全国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根本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理论支柱,紧紧围绕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个根本要求,推动全党坚持不懈地学习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二,必须坚持加快发展原则,围绕中心工作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党的建设历来是同党的历史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总结党八十多年来的历史经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党的建设必须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12这是对党的建设与党的政治路线、党的中心任务和总目标关系的精辟论断和深刻阐述。党的中心任务是政治路线的集中体现。党的建设不能离开党的政治路线,党的政治路线决定着党的建设方向,决定着党的巩固和发展;同时,党的政治路线离不开党的建设,只有加强党的建设,才能领导全国人民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完成党的中心任务和历史使命。二者是紧密结合、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结合中国实际国情,根据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明确指出:“党更加布尔什维克化,党就能、党也才能更正确地处理党的政治路线。”13就是说党必须通过加强自身建设、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来保证正确的政治路线的制定和贯彻执行,它是形成党的凝聚力、吸引力、感召力和提高党的战斗力的基本条件。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党的建设与中心任务的内容侧重点都有所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形成和确立了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而且,这个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路线开展工作,始终坚持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围绕加快发展抓好党建工作,这是基层党组织存在的前提,也是检验基层党组织建设成效的标准。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紧密联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来进行,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站在完成党的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来谋划基层党建工作,努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使基层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第三,必须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原则,把人民利益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历来高度重视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党的群众路线是党长期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是我们事业发展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对我们党巩固执政地位,对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12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13页。

13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05页。

我们党是靠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起家,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就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带领我们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继承和发扬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群众工作经验和优良传统,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马克思主义根本观点,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改进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群众工作,学会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中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充分激发各方面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中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妥善协调和处理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切;在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中寻找与群众交流沟通的共同语言,拉近与群众的思想感情距离。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推进发展、造福人民。只有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坚持以人为本,把基层需要、党员群众需求放在第一位,才能真正创造出人民满意、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光辉业绩。从群众中汲取营养和智慧,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既是我们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方法,也是衡量每个党员干部政治上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实践证明,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组织和动员全党同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始终不渝地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这就要求各级党员干部心里时刻想着人民群众,关心人民疾苦,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正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办事情、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四,必须坚持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探索中解决新问题,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走向成功的重要法宝,也是加强执政党建设、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的关键所在。我们党成立初期,就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学说与我国实践相结合,努力创新,成功领导我们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就鲜明地提出了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问题,创造性地初步回答了党如何领导、如何执政、如何加强自身建设等一系列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从形成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到确立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总体布局;从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到提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从实行差额选举、党务公开等扩大党内民主的举措,到确立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方针;从实行干部轮训制度,到建立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考评制度;从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实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民主推荐、民主评议等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到推行基层党组织“公推直选”、发展党员公示制等组织制度创新等等,党的建设的改革创新硕果累累。党的事业的发展没有止境,党的建设的创新也没有止境。任何一个政党,无论实力多强、资格多老、执政时间多长,如果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保守僵化、不思进取,其创造力就会衰竭,生命力就要停止。我们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就要根据新世纪新阶段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深入思考关系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深化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规律性认识,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以新的举措、新的经验、新的认识和新的成效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工作水平。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