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怎样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全文)

怎样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全文)

怎样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第一篇:怎样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怎样做好幼小衔接-----国家教育部原基础教育司司长真正成功的“幼小衔接”,难道只是为孩子加码小学课程,从而在起跑线上“抢跑”吗? 其实,真正的。

怎样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第一篇:怎样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怎样做好幼小衔接

-----国家教育部原基础教育司司长

真正成功的“幼小衔接”,难道只是为孩子加码小学课程,从而在起跑线上“抢跑”吗? 其实,真正的幼小衔接并不在于知识的层层加码,而应注重孩子入学情感的激发和能力习惯的培养。有些家长希望让孩子“抢跑”起跑线的心态,可能会适得其反。

对于幼儿入学前应做哪些准备,存在几个比较片面的观点——有的爸爸妈妈认为,应该让孩子提前学习一部分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如认拼音、做数学题等,以为这样可减少孩子入学后的学习难度和学习量,从而让他们能更快地适应小学学习。

但是有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幼儿入学后学习感到困难的真正原因是孩子能力发展水平低,即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差。第二,幼儿入学准备不足的另一个方面是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得差,即孩子的主动性、独立性、规则意识、任务意识发展水平低。这直接导致一部分幼儿入学后不能主动、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等。

所以,真正成功的“幼小衔接”应该做到这样几点:一是“学习感兴趣”,即对学习内容本身充满着好奇和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不懂就问;二是“活动能合群”,就是在日常学习活动中,能与家人、亲友、老师、同学和睦相处;三是“生活有条理”,也就是能独立自主地安排妥帖包括学

习在内的基本生活起居,不必大人催着、盯着才去完成。

表达能力,比多认字更重要

小学入学会不会考试?考些什么内容?这是许多家长担心的问题。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是严格禁止学校组织小学入学考试的,但事实上,很多学校在入学报名时都会安排一次与孩子面对面的考察。其中,考察多数为谈话式的交流。

所以,对于这场“谈话”,孩子的表达能力如何往往占据了最重要的印象分。而即使在入学以后,老师们也通常会对这样的孩子更青睐——口齿清晰、善于表达,在课堂上能踊跃举手发言,并且对许多事物能有一定的独立见解。

对于孩子表达能力的突击培训无外乎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在交谈中丰富他们的词汇。小朋友受到经验的局限和他们自身发展的影响,词汇量通常比较贫乏,往往会出现想说又说不出来的现象。因此,爸爸妈妈一定要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为孩子积累语言素材。

有研究表明,语言与经验密不可分,而经验的得来则离不开观察。教会孩子多观察,可以使他们扩大眼界、增长知识,幼儿说起话来就会“言之有物”。另外,每天一定要单独留出时间来与孩子交谈,有意识地提一些小朋友既熟悉又感兴趣的问题,让他们养成连续表达的习惯。

第二,在游戏活动中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孩子的语言最富有创造性,但模仿、学习在语言获得中仍起着不可

低估的作用。爸爸妈妈可以为孩子安排一些需要语言表达的游戏,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练习说话。游戏中的相互合作、表达,为孩子爱说、乐于说话创造了条件,既增强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又提高了交往能力。

受挫能力,不能被忽略

孩子上小学了,对于他来讲是一个重大的变化。幼儿园与小学有着许多不同之处,孩子必然会面临更多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在这些新异刺激面前,不同的孩子有着不同的表现。

举个例子来说,有些小朋友在幼儿园里非常优秀,是老师家长的“宠儿”。一旦进入学校后不再受到“特殊关注”,小朋友自然难以接受。曾有一个小朋友在入学一个月后即产生了厌学情绪,经常抱怨学校不好、老师不好、同学也不好。经过询问,原来是因为选班长的事情让孩子难以接受“挫折”——“老师为什么不选我当班长?为什么让某某当班长呢?你们不是总说我是最棒的吗?”

有些家长采取赏识教育法,即无论孩子做什么事情、做得如何,都千篇一律用“你太棒了”、“真不错”之类的词语表达赞赏。虽然这有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但空洞的评价也会造成孩子对自己缺乏正确评价。一旦当孩子面对更公允的评价时,孩子会发现自我评价和实际能力的巨大落差,而难以承受这种“突如其来”的否定。

所以在入学前,家长要渐渐把孩子当作一个成人来对待,评价要具体,要让孩子能正确认同自己的优缺点,同时也认同别人的长处。不妨给孩子一个具体并能达到的努力目标,鼓励孩子完成目标。

另外,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够常常得到表扬。但进入小学后,老师恐怕就不如幼儿园老师那样,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表扬每个孩子。这时,孩子也会感到失落和怀疑。

让孩子从这种失落和怀疑中走出来很重要。要让孩子学会正确的自我暗示:没有表扬我不等于我做的不好,下次我会做得更好。虽然不经常表扬孩子,但也要让他知道,爸爸妈妈对他的每一个进步都是关注的。

学前班的作用

学前班又叫幼小衔接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让孩子从心理上及学习习惯上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为上小学奠定良好基础。很多年前学前班是和小学在一起的,每个小学都有自己的学前班,孩子要上小学先上学前班,然后一年级,二年级„„大概九五年开始,教委明文规定不允许学校设立学前班时起,学前班就开在了校外。

为什么要上学前班,意义何在?不上可以吗?回答是否定的。学前班必须上,上过学前班的孩子,从听课、学习习惯、自我约束及上课回答问题等方面,充满了自信。和老

师交流也能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汉字书写、数学计算、汉字认读、英语等都和没上过学前班的孩子有天地之别。并且,从认知上孩子明白了上课回答问题要举手,下课再去厕所,不会在老师讲课的时候自行去厕所,要课间办的事课间办,上课认真听讲,每天老师都会留作业的,每天都应该认认真真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自己的书包、桌斗自己收拾整齐。从行为习惯上孩子有了一个很大的进步,从知识量的储备上,孩子更是不一般,没上过学前班的孩子,汉字书写和拼音是普遍比较弱的,少量孩子虽然能写几个字,能算一些题,但是在坐姿和握笔方法上一开始就没引导好,上了小学,老师是不会太多强调这些的,因此,孩子这种不正确的握笔和坐姿会伴随一生。而上一年学前班的孩子,在老师的一引导下,很开心,很快乐的做好了这个过渡。汉字书写,拼音书写及100以内的速算都在轻轻松松的过程中完成了。每天的作业也不会特别多,让孩子有每天写作业的意识就行。在这种情况下,训练一年的拼音和小学四周学完所有拼音效果截然不同,深度和广度都不一样。数学方面除了让孩子理解100以内的加减外,思维训练、奥数知识的穿插,同样开阔孩子的视野。也许你会觉的奥数知识真没必要,别让孩子太累了,智慧树幼小衔接(学前班)把奥数知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方法也是采用故事游戏类的,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愉悦的吸收了知识,既培养了兴趣又得到了知识储备。上小学后,一

定是自信地冲在最前面的。如果孩子没上过学前班,或者老师问的问题他不会,怎么能自信,怎么能得到老师的肯定。以前北京市的小学只有重点小学有入学考试,现在几乎每个小学都有入学考试,择校生考不好,学校不收,片内的孩子入学考试作为分班的重要参考,如果是重点班的孩子,师资配备和普通班是不一样的。

智慧树幼小衔接(学前班)能帮助孩子解决这些问题,能让孩子自信的做好幼小衔接的过渡。

小学入学测试

1. 语言文字这部分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认字吗?其实认字只是其中的一项,这部分还包括更宽泛的内容。比如:如何介绍自己和家人、看图说话、说相反词、复述一小段文字、简单的英语、情景对话等等。

2. 数学认知数数、大小、多少、认识图形、简单的比较,这些都是需要掌握的基础内容,还有一些简单的智力游戏,比如拼图、找路线、找规律、考眼力等等。

3. 生活常识这部分就是指生活常识,比如认识动物、植物、

四季、交通标志、认识钱币、钟表等等。小朋友们除了要学习知识以外,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也是应该知道的。 4. 身体技能 包括一些精细动作,如折纸、拼图等,还包括身体的运动,跳绳、跳舞、踢毽子等等。主要是考察孩子的动作协调性和运动官能的发展,最好是均衡发展。

第二篇: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机构在教育工作上做好承续和连接,帮助幼儿顺利实现由幼儿园向小学的过渡,缓解幼儿在过渡期的种种不适应。使幼儿在入学前即可具备一定的能力,以便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确保幼儿教育在可持续性发展中的衔接,保证教育的连续性。

幼小衔接包括帮助幼儿了解小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方式,帮助幼儿了解小学的作息制度与生活管理,帮助幼儿了解小学的师生关系,帮助幼儿了解小学的环境和布置,帮助幼儿了解社会对小学生的期望。

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首先要为幼儿入小学做好身心的准备。认真完成知识性教育任务,培养幼儿良好的身体素质,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素质,培养幼儿独立性和多方面的能力,对幼儿进行综合性的生理训练。还要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态度、看法、情绪状态等与其入学后的适应能力密切相关。

第三篇:如何做好大班幼小衔接工作

林口县第三小学 教师 蓝水晶

时间过得很快,大班的孩子要进入小学了,在这关键的时刻,培养和激发孩子们入学学习的愿望和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孩子们入学后的学习生活。此外,孩子的意志发展水平也是入学前准备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对于孩子来说,学习有时并不那么吸引人,在学习中也有“枯燥的”、但这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他们必须参加集体活动,接受学校和教师提出的一系列要求,遵循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等等,这些都要求儿童的意志发展达到相当的水平 。除此以外,培养儿童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集体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初步的共产主义倾向的个性,也是儿童入学前心理准备的重要内容。总而言之,为了做好孩子入学前的心理准备工作,必须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既要重视儿童智力的训练与培养,又要强调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力求儿童入学前心理准备的全面性。本学年是幼儿在园的最后一年,为了让幼儿能顺利进入小学,我将

认真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一、孩子们的学习方面

首先,要树立孩子自信,激发孩子升小学的强烈愿望,使幼儿从思想上、感情上做好入学准备。可提早让孩子熟悉小学的环境,通过观察环境促使孩子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我们主要是带领孩子们参观小学和阅读、识字、写字、算术等一系列的活动。参观小学(时间待定),既能扩大幼儿园孩子的接触面,增强他们对学校的兴趣,激发求学的欲望,也可以帮助他们尽快尽早地熟悉校园生活。熟悉校园的环境,校园和我们幼儿园有什么区别,并且看小学生上课,哥哥姐姐坐的姿势、发言是怎么样的等等。让孩子知道我们上课的时候也要像哥哥姐姐一样,要立正,而且声音要响亮。2)请大哥哥和大姐姐们为小朋友们操作整理书包的演示。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大哥哥和大姐姐们对书包的整理和自己操作整理书包的过程,让幼儿了解学具在书包里的摆放顺序,教幼儿掌握整理书包的一般技巧,教幼儿懂得爱护书本是小学生的责任的道理。(3)请小学生为小朋友表演上课的坐姿,回答老师提问的动作,朗读课文的声音以及下课的时候学生怎样到操场上自由的活动的情景等。我们还看哥哥、姐姐做操,我们的孩子感觉哥哥姐姐很整齐,很好看,做保健操,知道怎样保护我们的视力。让孩子们渴望上学,渴望当一名小学生的愿望和情感,为孩子们顺利地进入学校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心理基础。回到幼儿园,教孩子们唱毕业歌、念毕业诗就更加认真了。同时感受到要珍惜幼儿园的美好时光。

二、 从各方面提高幼儿的能力真正做到幼小衔接。

1. 时间上的互相靠拢

在幼儿园大班,按规定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注重动静交替,注重游戏,注重幼儿活动与参与。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较静多动少,并且要求遵守严格的课堂纪律。因此,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钟,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讲,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许多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在这时变成美丽的泡影,心里开始失望。为了使这种情况得到缓解,幼儿园在集体活动时间的安排上做了适当延长,大班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30—35分钟左右,让小朋友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有好的准备。这种时间上的靠拢非常有效。模拟小学生上课“起立”、“老师好”等。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人们常说,儿童一入学就“进入了符号的世界,掉进了规则的海洋”,在小学有许多规则要孩子们熟悉和遵守,如《小学生行为规范》等。大班的老师应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学习常规,加强规则意识,为孩子们顺利由一个年龄阶段迈向另一个年龄阶段铺平道路。为此,进入大班后,我就向幼儿介绍小学的情况,介绍哥哥姐姐认真学习的事,激发幼儿向往小学的迫切心情。为了培养孩子们的有意注意,我特别制作了丰富的、新颖有趣的教具,活动中彩洗染生动的教学形式吸引孩子们,使幼儿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参加学习活动,培养了幼儿的自控能力。为培养幼儿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握笔和坐势正确,一开始我就提出要求,正确示范,让孩子有正确的模仿,然后我又通过练习书定自己名字等活动巩固幼儿养成的习惯,平时,认真观察孩子们发现个别幼儿的不良姿势,及时纠正。

另外,我常常安排丰富有趣的晨间活动吸引幼儿早起、不迟到,积极坚持参加幼儿园晨运活动,在生活处理方面,时时提醒幼儿抓紧课间休息时间解大小便,教他们学习自己削铅笔,整理书包,学会管理自己的衣物和文具用品,我知道持之以恒是常规培养的关键,因此,我经常对幼儿的常规进行检查,并通过各种游戏巩固幼儿已有常规,我还利用班内幼儿乐意担任值日生的热情,让值日的幼儿提醒同伴遵守常规。

幼儿虽然对某些事情感兴趣,有一定的爱好,但不持久、不稳定,容易风异思迁,为此,我经常以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兴趣。例如,我班每月进行一次谁最能干的比赛活动,于是会弹琴的幼儿努力练琴,喜欢跳舞的小朋友自己创编舞蹈,喜欢讲故事的小朋友缠着妈妈学讲新故事,喜欢画画、做手工的小朋友想出与众不同的绘画、手工作品„„,通过这个活动,许多幼儿的兴趣得到了保持。

3、重视幼儿幼儿的语言能力

从小中班开始,我就非常重视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在语言教学中,我经常组织幼儿对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听、看、讲述、讲座,引导幼儿学习新的语言、词汇、了解作品,再通过看图说话、情景表演、木偶剧、小话剧等表演出来,使幼儿得了更多锻练语言的机会。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我变过去教师讲、幼儿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常常先提问题,让幼儿带着寻求答案的心理,去开展活动,并鼓励幼儿大胆地对沿未理解的内容进行讲座,这样做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参与语言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在语言教学中,我改变“统一要求、同一提问”的倾向,充分考虑每个幼儿的特点,引导孩子们主动学习,如:在看图讲述活动中,我采用分组教学形式,的幼儿除了理解作品、归纳主题外,更注重发展他们的抽象,创造性地讲述;对踵水平幼儿,着重帮助他们理解画面和完整故事构成的关系,进行完整讲述,给予他们有扩展想象和表达个人认识的机会;对于能力差的幼儿,则帮助他们注重画面的变化,学习将前后画面联系起来,简单讲述。由于能面向全体幼儿,因此本班幼儿能在各自的语言水平上获得发展。 由于在小、中班重视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全班幼儿的口头语有 了较坚实的基础,进入大班后,我开始重点发展幼儿的书面语言。一方面培养幼儿阅读图书的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幼儿认读书写汉字的兴趣,以便为幼儿进入小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为培养幼儿阅读图书的兴趣,我经常在班中举行看图书讲故事的活动,我鼓励孩子们带自己最喜欢的故事书回园,利用餐前、餐后、离园前等空闲时间进行讲故事比赛,或者在“大带小”活动中,讲故事给小、中班的弟弟、妹妹听。为培养幼儿读读汉字的兴趣,我常常用一些有趣的教学形式来吸引幼儿,如认识“足”字旁的字,我会边做动作边引导孩子认字;认识“三点水”的字,我会准备许多与水、与字的意义有关的操作材料,教幼儿了解字的特点、。另外,在学习文学作品时我常常会将出现频率高的字、词布置于教室环境中,让幼儿随意阅读,使幼儿对汉字产生较浓厚的兴趣,此外,在一些空闲时间,我还经常为幼儿读报纸内容,让幼儿解新闻的同时学习书面语言。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语言游戏活动,使幼儿获得运用语言表达自己思想的最侍机会。如在晨间谈话活动或进餐后的自由活动中,我有意识引导孩子们讲述有趣有儿童读物和动画片,与孩子讨论游戏的玩法,通过“小小广播站”、“小小剧场”等表演游戏,让幼儿多听、多讲,为幼儿创设表达的机会。在游戏中,我还注意围绕幼儿语言发展目标引导幼儿不断丰富游戏内容、形式等,使幼儿在语言表达能力向更高水平发展,使每天请几名幼儿做主持人,说一件有趣的事,由于事前有准备,大部分幼儿都能比较轻松地完成任务,逐渐对讲述产生兴趣,争先恐后当广播员,由于幼儿获得成功,他们渐渐变得勇敢、自信起来,为幼儿语言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4、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

幼儿参与活动往往从兴趣出发,进入小学后,仅从兴趣出发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有时难以奏效,因此,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入手,使其对任务的责任心为活动的动力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教师要勤观察,多引导,布置了任务要坚持要求,坚持检查,例如:我班的自然角每天由幼儿负责浇水,时间长了幼儿失去了新鲜感,有些孩子会粗心大意,忘记照料自然角,对此,我利用我班的“小小广播站”,天天播放幼儿完成事情的情况,激励幼儿自己完成自己的任务。对于整理玩具、图书角、做值日生等事情,我们也是很重视,不仅任务交代明确,而且随时了解幼儿的任务完成情况,对认真完成任务的幼儿进行表扬、鼓励。现在,我班幼儿的责任感明显增强,完成任务由老师提醒变成幼儿间相互提醒或自己自觉完成。

另外,进入大班后,我会经常布置一些任务让幼儿回家完成,我改变以前写通知的形式,让孩子当小传令兵,把任务转达给家长听,如用废旧材料做玩具,听说新闻等,这样的作业既加强了幼儿的任务意识,又能够培养幼儿准确转述他人意图的能力,入小学后,孩子们就清楚地向家长传达学校信息,并能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任务。

5、培养幼儿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

小学是一个更加独立、自主,更加复杂多变的生活天地,培养幼儿乐群、恋群,学会交往、善于交往,具有良好的个性,对幼儿愉快、成功地开展新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幼儿,我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品性,良好的品性是成功与同伴交往的基础,我发现那些乐于将自己的玩具、图书、食品与人分享,对人热情有礼的孩子常常成为许多孩子的玩伴,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常通过一些有趣的故事、榜样、游戏等培养孩子真诚、善良、热情、守信的良好品质。另外,我还经常通过一些活动,如“大带小”活动、“同级班联谊”活动,使孩子们大胆与各类伙伴交往,如在“大带小”活动中,班上幼儿与年幼伙伴交往,他既是哥哥、姐姐,又是活动领导人,在游戏活动中,他们既要关心年幼伙伴,又要发挥领导才能,说服年幼伙伴服从自己和信任自己,这样的活动增强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另外,我还常常要求家长们多让自己的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广泛结交伙伴,使孩子们得到愉快的同时,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同时搞好幼小的知识衔接 。我们及时了解了小学的知识体系及学习内容,对于一些知识的传授能与小学衔接,并适当增加一些汉语拼音和执笔姿势及书写阅读习惯的教学。在进入小学前可有意识的给孩子准备些“作业”。如:学写数字、做算术题等,使其在心理上有一些过渡。 要求孩子做事有始有终,该让孩子做的事情尽量让其独立完成,切忌包办。培养孩子良好的仪态仪表,学会彬彬有礼、落落大方,对别人提出的问题不要躲躲闪闪,拒绝回答。

6、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在常规上有要求。

如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尽量在活动后喝水、上洗手间。集体活动时能专心听讲,积极发言,老师加强对孩子进行注意力和思维敏捷性的训练。日常生中,老师尽少使用在小、中班时对幼儿常用物质奖励法,注重激励幼儿发自内心的对事物的专注和兴趣,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意识及安全意识培养,使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7、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

我们一直开展坚持开展阅读识字游戏活动,主要形式包括自由阅读和老师指导下的阅读活动两种。这两种活动,使小朋友既有自由选择阅读内容的机会,又能得到老师的引导,在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中,阅读方法、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这些能力又直接、有力地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通常,班里有这样的情形,识字的小朋友喜欢读书,读书又能学到更多的字。人与书产生互动,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在互动中增长。拥有这样的基础进入小学,给小学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如开学上课时,能听老师的要求正确理解拿、取书,能看通知,喜欢识字活动,能顺利地阅读报纸,能正确理解题意。识字兴趣、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明显比不识字的小朋友强,学习的起点高。

8、适当向幼儿进行拼音教学

在与小学老师讨论过程中,小学老师指出幼儿在上小学后学习拼音只有一个月时间,这给学生带来非常大的压力。所以我给幼儿进行23个声母的教学,我利用各种空隙时间,运用电教化的手段进行教学。如: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电脑、小学语文拼音的软件、拼音的磁带等。给予幼儿标准的发音和正确的指导。使孩子上小学后能更扎实的学好拼音。

9、增强文明礼貌 要求幼儿会用日常礼貌用语;在成人提醒下,能遵守班级常规,注意自己的行动不影响集体;学会倾听、不乱插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乱翻别人的东西;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二、幼儿家长为孩子们做的工作

孩子要上学了。这是每一个家长都要面对的问题。作为家长,没有任何人比他们对孩子的上学问题更关心了。家长担心孩子上学的问题和孩子们害怕上学的问题几乎是同一个问题。如:许多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能不能适应高速度、快节奏的学校生活?从未离开过家庭生活的孩子,在远离家人的学校里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生活过程?作为家长,在孩子对上学还缺乏自信的时候,千万不能在孩子面前流露出为难的情绪。首先,家长要在孩子进入学前的教育阶段,就应该对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如:孩子的学习意识、学习习惯,孩子的作息时间、孩子的各种生活能力(自我管理、与他人交往、应付突发事件、安全意识等)、孩子的心理素质等。其次,家长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带着孩子到附近的学校去“体验”学校的生活。如:鼓励孩子早晨与学生一起走进学校,让孩子体验学生上学的快乐;经常带孩子一起去观察学生的上课情景,让孩子去感受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鼓励孩子大胆的与下课的学生们在操场上踢球、跳绳、做游戏......每一次带孩子到学校“体验生活“之后,家长都要精心设计几个问题与孩子进行交谈。让孩子把自己对学校生活的心理感受讲给家长听。家长通过与孩子的交谈,可以掌握孩子在心理上对上学的感受,以便进一步对孩子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培养。再次、家长应该对孩子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如:早晨几点起床、起床后第一件事情应该做什么?第二件事情应该做什么......孩子从幼儿园回到家里以后,应该做哪些事情是最令家长头痛的。然而,这又是一个最能训练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的好机会。家长一定要“理性”的安排好孩子离园回家的这一段时间。给孩子规定合理时间,做应该做的事情。如:给孩子一点看少儿节目的时间,给孩子规定一定的学习时间,大约30分钟左右。在这一段时间内,家长尽可能的离开电视机,并且放下手中的工作,陪着孩子一起认认真真地完成这30分钟的学习任务,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意识,促进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还要鼓励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为孩子顺利地走进学校生活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同时,家长要注意教育的分寸,正确把握严与爱的尺度,多给孩子鼓励,让孩子从小学会自信。特别不能在他人面前当着孩子说自己孩子的缺点

第四篇: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不能很好地衔接,是我国教育领域里的一个很突出的问题。由于儿童所处的客观环境、学习内容、作息时间、自理要求、师生关系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而从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小学生活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作为家长应该事先认识到这些变化必然会出现,并估计这些变化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影响,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使孩子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

研究表明,充分的入学准备,能为孩子入学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作为家长,该为孩子做些什么呢?

一、认识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区别

家长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了解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主要差异,为孩子入学做好准备。

1、了解大班幼儿和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差异。家长要意识到,孩子从幼儿园大班进入小学一年级,身体、语言、认知、情感以及社会性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身高长得很快,体重增加很多,更加能说会道,聪明点子更多,对人更有礼貌,独立意识开始增强,学习能力有所提高。

2、理解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差异。幼儿园教育不论是目标、内容、形式,还是环境、师生关系、考评,都与小学教育有所不同。幼儿园教育是寓教于日常活动之中的,是以游戏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每个班级都有保育员和教养员,负责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而小学教育则不然,有严格的作息制度和课堂纪律,许多事情都要靠孩子自己去应对,孩子在校的主要任务不是游戏而是学习,学期结束时还要参加各种考试。两个教育阶段之间的较大差异,需要家长为孩子铺路架桥,做好衔接工作。

二、激发孩子对新校园的向往之情。 一般说来,孩子到了

六、七岁的年龄,心理和身体各个方面都基本上具备了接受小学教育的条件。这一阶段,由于环境、家庭、学校的影响,儿童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羡慕新书本、新书包、新铅笔盒,羡慕红领巾等。儿童心理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了上学读书的强烈愿望,时时刻刻流露出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美好情怀。 此时,作为家长应该细心体察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和孩子一道,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

为了使孩子期盼着早点上小学,家长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从正面鼓励孩子。比如,对孩子说:“哟,你的裤子又短了,人又长高了;你的鞋子又小了,脚又

长大了,你真的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恭喜你”、“我发现你现在变得很能干了,真像个小学生,祝贺你”。千万不要从反面去刺激孩子,比如对孩子说:“你再不听话,上小学了,就会有老师整治你。”这样会使孩子害怕上小学,不愿意上小学。

家长可以利用日常生活物品,适时地提醒孩子。比如,在家里的挂历或台历上,标出孩子上学的日期,如9月1日,每天和孩子一起进行倒计时,算一算离上小学还有多少天,既可以丰富孩子的数学知识,又能激发孩子入学的心情。

家长可以带孩子到附近小学的门口去看看小学生上学、放学的情景,教孩子认读小学的校名、门牌号,认识小学附近的建筑物、公交车站,以发展孩子的空间知觉,增强孩子对小学的感性认识。

家长还可以在家里和孩子一起玩“小学生上学”的游戏,先由爸爸、妈妈来扮演“老师”和“学生”,用“老师好”、“同学们好”、“起立”、“请坐下”等语言进行对话表演,然后由孩子来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使孩子知道怎样才能做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小学生。

此外,家长还可以给孩子讲讲自己上小学的故事,让孩子看看自己上小学的照片,使用过的书本、文具和书包等,使孩子觉得:我也要像爸爸、妈妈一样高高兴兴地上学去。

比如,夫妇俩一起故意用羡慕的口吻对孩子说:“田田长大了,真了不起,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 让孩子产生当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 再如,利用节假日或散步的机会,带着孩子到校园转一转,熟悉熟悉环境,乘机诱导孩子:“这所学校多美丽,多干净呀!这里的老师可有学问啦,他们教小朋友认字、数数、唱歌、跳舞、学知识。在这里读书,你也会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变得更加聪明、能干。” 再如,当孩子拿着书,缠着你讲故事时,你乘机告诉他:“等你上学了,自己就能读故事了。到那时,你就可以当爸爸、妈妈的老师,可以讲故事给爸爸、妈妈听了。”以此来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获得知识的热情。干万不要随便吓唬孩子:“你再调皮,等上了学,让老师好好整你!”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使孩子未入学校就产生恐惧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三、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九十年代初,中国和日本曾共同举办了一次中日学生夏令营活动,活动中,中国儿童暴露出的最大弱点是生活能力差。一时间,日本新闻媒体便大肆鼓吹日本学生在二十一世纪将战胜中国学生,贬低中国学生的能力和德行。姑

且不管日本人贬低中国学生的动机是什么,但这一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家长和老师的深思。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儿童的能力易于养成,过了培养期,过了关键期,儿童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别困难。我们常常看到一些父母,孩子上学了,还要一口一口给他喂饭;作业做完了,总是亲自帮他订正错误;进出门总是帮着孩子整理书包。只要孩子存在的地方,就有父母的身影。如此这般,做父母的的确很辛苦,可孩子却越养越无能了。

我们知道,孩子在幼儿园里,过的是一种集体生活,整天都有老师跟班,生活上遇到困难,如穿衣服、系鞋带等,会及时得到老师的及时帮助。进入小学后,孩子过的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像系鞋带,上厕所,准备学习用品等问题,都得靠孩子自已,孩子动作慢,能力差,势必会影响他的学习。我从多年带班的实践中发现,小学阶段,学习成绩优秀的总是那些能力强的学生。 可见,为了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管理,笔者建议家长们谨记:孩子能做和应该做的事情,应让孩子自己去做。家长要帮助他们在实际行动中克服困难,而不要代替他们克服困难,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不断给予鼓舞,使其具有较强的信心和决心,以至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此外,还要在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技术上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孩子掌握克服困难的技巧,少走弯路。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应该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如,留给儿童一片自己的小天地,指导他学会收拾自己小天地中的器物,学会穿衣、洗脸、叠被、整理房间、端饭、擦桌子、扫地等小事。

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自己穿脱衣服、入睡、整理床铺的能力。如果孩子单独睡觉时害怕黑暗,家长可为孩子准备一个调光台灯,在孩子刚上床睡觉时,把灯打开,让微光陪伴着入睡。此外,家长还要重视培养孩子自己整理图书、文具、书包、书桌、书架的能力,使孩子能独立生活和学习。

当家里有客人来访时,家长可鼓励孩子为客人开门、端水;当家长带孩子外出到超市购物时,可让孩子做向导,提出先到哪个区域去选择物品,允许孩子挑选自己喜欢的东西,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决策力。

为了使孩子能掌握独立上学的各种有用信息,家长可利用饭前饭后的时间,和孩子一起玩“词语接龙”的游戏。首先,可把有关小学生生活的词语融入其中。比如,当家长说“绿领巾”时,启发孩子说“红领巾”;当家长说“校徽”时,指导孩子说“校服”;当家长说“老师”时,引导孩子说“同学”;当家长说“上课”时,指导孩子说“下课”;当家长说“要发言”时,要求孩子说“先举手”。

其次,可把有关家庭居住环境的词语融入其中。例如,当家长分别说出“小区”、“路名”、“门牌号”、“电话号码”、“手机号码”时,启发孩子一一说出家庭所在小区的具体名字、路名、门牌号、电话号码以及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码。再次,可以把有关交通规则的词语融入其中,比如,当家长说“绿灯”时,启发孩子说“行”;当家长说“红灯”时,要求孩子说“停”;当家长说“交警”时,指导孩子说“行人”。

四、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 幼儿教育是在游戏和活动中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表现出很强的趣味性,容易吸引孩子,而小学教育是有一定的教学任务的,教师是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教学的,与幼儿园教育相比,知识性较强。刚入小学的孩子心理上的幼稚性,依赖性,行为上的无意性仍然很突出,不能很快地适应小学生活,给学习带来一些困难。例如,我们发现有这样一些学生,刚入学几天,因好奇心强,上学特别积极,浑身是劲,可是没过多久,热情就冷淡了,特别想念幼儿园,哭着要上幼儿园,不愿意上学。这就是我们小学教育中常见的 “恋园”现象。“恋园”现象表明这部分孩子不能很好地适应小学生的学习生活,还在怀念幼儿园的生活方式。此时,做家长的千万不要置之不理,或者把孩子大骂一顿,而应该关心孩子,关注孩子的点滴变化,静心耐心教育、引导孩子,从心理上和思想上与孩子取得沟通,帮助孩子调整心态,调节生活规律。可以带他去幼儿园看看,请教过他的幼儿园老师做做思想工作;可以跟孩子谈谈心,了解他遇到的困难,帮他解决困难;还可以讲讲身边同龄孩子的故事,或者童话故事,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增强信心。

五、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浓厚的学习兴趣、正确的学习方法一样,在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孩子一旦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受益终身。

1、养成课前准备的好习惯 告诉孩子,上课之前要打两次铃,第一次是预备铃,听到预备铃,要赶紧进教室,把上课用的书、本子、笔拿好,并摆放整齐,不用的东西,不要放在桌上,然后,安安静静的坐着等老师来上课。第二次是上课铃,打了上课铃,老师就要给小朋友们上课了。上学前,家长可在家进行模拟表演。

2、养成正确的坐写姿势。 正确的坐姿应该是:身子上半部坐直、头部端正,目视前方,两手随意放在身体两侧,两腿平放,胸膛挺起。告诉他们,不要趴在桌上,或者翘脚架腿。因为良好的坐姿有利于骨骼生长,有利于身体健康。

我们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提前教孩子认字、写字,往往忽视了孩子写字的姿势。“先入为主”,坏习惯形成了,就很难纠正。错误的写字方法,既影响字体美观,又影响写字速度,还影响孩子的小肌肉和骨骼的发育。 正确的写字姿势包括三方面:(1)、坐姿正确,做到“一直一正二平”,即身体直,头正,肩平,腿平。(2)、执笔姿势正确,大拇指和食指夹住笔杆,其余三指托住,笔杆向后稍斜,靠在虎口处。(3)、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3、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要防止三种读书现象。一是“念经书”,就是眼睛看着别处,和尚念经似的,有口无心;二是“看时书”,就是读书时老是看时间,你让我读半小时,我就读半小时,看看时间到了没有;三是“数量书”,就是读书的遍数为标准,你让我读三遍,我就读三遍,读一遍数一遍。这三种读书都是没有质量的读书。 教育孩子读书时要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也就是边读,边看,边思考。低年级课文大多图文并茂,读读课文,看看图,图文对照想一想,读书就有效率,有质量。一二年级读书要以朗读为主,用普通话朗读,口齿要清楚,声音要响亮,不漏字、添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子。长期培养,可以提高孩子对语言感受的敏锐性。

4、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 要告诫儿童学会倾听,别人说话时,不能心不在焉,要专心致志地听,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和意思;学会讲普通话,声音适度,口齿清楚,语速适中,使对方能听懂自己要表达的意思;与别人交谈,态度要自然、大放、有礼貌

六、积极参加幼儿园的各种教育活动

幼儿园的保教人员都是受过专门培训的,具有丰富的儿童教育知识和技能,所组织的各种活动都是极有价值的,因此要挤出时间去参与。

1、按时参加幼儿园的家长活动。幼儿园和班级都会通过家长学校讲座、家庭教育咨询、家园小报、家长会、家长园地、家园联系册,向家长介绍有关孩子进入小学的一些准备工作,家长应该及时参加,认真旁听、观看、阅读,并利用这些机会,向专家、园长、教师请教有关孩子入学的具体问题。

2、主动参加幼儿园的参观活动。大班下学期时,幼儿园、班级都会组织孩子参观附近的小学,还会邀请家长一同前往。家长应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前往参加,以深入了解小学的校园设施、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为自己在家里对孩子进行相应的教育创造条件。

3、愉快参加幼儿园的儿童活动。大班下学期快要结束时,幼儿园、班级都会为孩子举行隆重的毕业典礼,这对孩子来讲十分重要,胜过逢年过节。届时,教师也会邀请家长参与,家长应该抽出时间来观看孩子的活动,最好还能和孩子一起活动,帮助孩子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使孩子学会感谢老师的关心和教导,感谢小朋友的友爱和合作,从而为孩子转向小学的新生活做好心理准备

第五篇:如何做好幼小衔接的教育工作

所谓幼小衔接,既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又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幼小衔接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孩子学习感兴趣、活动能合群、生活有条理,非常自然、顺利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而从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小学生活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随着角色、要求和家长期望值的改变,孩子产生了诸多的不适应。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孩子进入小学后能够尽快适应一年级的学习生活,成了家长、幼儿园和学校三方面共同关注的问题。作为一名家长和低年级的教师,我认为幼小衔接最重要的两件事:学习习惯早培养;能力培养最重要。

一、学习习惯早培养:

习惯是儿童后天所养成的,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特殊倾向,如早晨起床后穿好衣服,然后上厕所、洗脸、吃饭。学习习惯是学习活动中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如上课的铃声一响,学生就进教室,拿出课本和铅笔盒,等待老师上课。一个人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对他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大有好处。对将入学的孩子说来养成良好的习惯比获得知识重要得多,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则是他们顺利进行学习活动的保证,所以孩子入学前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

(1)认真倾听老师和家长的要求。如家长给孩子讲了故事后可以请孩子复述,可以训练孩子的记忆、理解能力。

(2)教孩子理解老师和父母的要求。

(3)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4)避免做事拖拉。

(5)养成阅读背诵的习惯。

二、能力培养最重要:

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儿童的能力易于养成,过了培养期,过了关键期,儿童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别困难。我认为以下五种能力最重要

1、语言与专注力:

通过语言与专注力的训练,使孩子能够把听觉材料快速地读出来,声音响亮,吐字清晰。

2、区分游戏与学习:

通过区分游戏与学习的训练,使孩子能够正确的区分什么是学习,什么是玩。能够正确的区分两者之间的关系。

3、课堂行为:

通过课堂行为的训练,使孩子能够养成正确的上课、举手、站立、坐姿、翻书、读书、做笔记以及下课等课堂行为,按照正确的课堂行为要求完成课堂内容的学习。

4、时间观念:

通过时间观念的训练,使孩子学会认识时间,学会整点与半点的表示方法。合理利用和珍惜时间,并会制定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时间表。减少和避免磨蹭、做事拖拉的坏毛病。

5、作业行为与任务意识:

通过作业行为的训练,使孩子了解什么是作业,学会正确的握笔姿势与写字姿势,按时完成作业内容。按照正确的流程进行听作业、记作业、写作业、检察作业的训练。通过任务意识的训练,可以训练学生的能力。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