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作文语法错误
第一篇:高中英语作文语法错误
英语作文常见典型语法错误
语言是评判作文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在实际的阅卷过程中,语法错误,尤其是较为严重的错误,是阅卷人员的主要“照顾点”,有时甚至是惟一的点;当然那样处理是有道理的,大家可以设想一下,一篇语法上漏洞百出、严重影响表达的作文又会有什么样的好内容呢?如果因为语言上的错误而导致失分,那将得不偿失。因此,认清各种各样的语法错误,尽可能地避免少犯,对于提高作文分是有极大的帮助的。
1) We always working till late at night before taking exams. (误)
2) We should read books may be useful to us. (误)
1) This test is end, but there is another test is waiting for you. (误)2) The driver of the red car was died on the spot. (误)
1) Someone/Somebody think that reading should be selective. (误)2) My sister go to the cinema at least once a week. (误)
1) I was walking along the road, and there are not so many cars on the street. (误)
2) We have little time to read some books which we interest. (误)
3) I am a student who has studying in the college for two years. (误)1) It is my point that reading must be selectively. (误)
2) Honest is so important for everyperson. (误)
3) The old man was hit by a car when he across the street. (误)
第二篇:高考英语作文最易犯的十类语法错误
高中生在英语学习中或多或少都会存在错误,尤其是在英语作文写作中,语法错误不可避免,现在对高中生英语写作中语法错误进行了分类总结。
1. 主谓关系中人称和数量不一致性
汉语的动词不受主语的人称和数的影响,但英语的谓语动词要和主语保持一致,谓语动词要随着主语而变化。而学生主要用汉语思维,因此他们往往没有习惯去考虑主语是第几人称,是单数还是复数。例如:
a. A number of students is going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b. He go to school by bike every day.
分析:
a句中a number of +复数名词做主语时,其谓语动词用复数形式。b中 He是第三人称单数,在一般现在时态中谓语动词go应该加es。
2.时态
高中生在写作中经常在时态方面犯错误。英语时态种类繁多,动词的构成形式随着时态的变化而变化。中文里没有时态区分。动作或动词的时间由跟在动词后的诸如 “着”、“了”、“过”等副词来表示,对高中生来说,掌握英语的时态不是很容易。实际上,学习者在头脑里很清楚语法规则,但经常混淆或忘记改变动词的词形。例如:
a. A baby can cry as soon as it was born.
b. I spend 50 yuan buying the clothes.
c. I will not come here if it will rain tomorrow.
正确的句子:
a. A baby can cry as soon as it is born.
b. I spent 50 yuan buying the clothes.
c. I will not come here if it rains tomorrow.
分析:
第一句是一个常识问题,应该用一般现在时态。第二句“我买这件衣服花了50元”应该是过去时态。第三句主句是一般将来时,从句是一般现在时态。
3.语态错误
动词的被动式在英语中比比皆是,学生由于汉语思维的影响,很少考虑到用被动语态。虽然中文里也有被动式的含义,但与英语里被动式表达方式完全不同。英语里的被动式要求有助动词be和一个变异的过去分词形式,其中这个助动词带有时态和人称数量信息,中文里需要使用诸如“被”、“使”、“让”等词语,不需要有不规则的动词形式。这对中国的学习者来说就有潜在的困难。例如:
a. New bicycles must keep inside.
b. The book has to return at the end of the week.
c. The food has cooked.
d. Knife should take away from babies.
正确的句子:
a. New bicycles must be kept inside.
b. The book has to be returned at the end of the week.
c. The food has been cooked.
d. Knives should be taken away from babies.
很明显,这些句法结构己经被确认为未能正确使用英语中的被动式。学生还会犯一些其它方面的错误,其中之一是,常常把英语里没有被动语态的词(组),如 take place, occur, happen, belong to,appear, break out, rise, die等用作被动语态。
4.固定搭配
错误有介词短语的搭配,固定词组的搭配,更多的是特殊动词的搭配和用法出现错误最多。很多学习者在记单词的时候,不记搭配和真正用法,错误如下:
a. He suggested to go there on his bike.
b. My teacher explained me the text very carefully.
c. My mother made me to choose the one I liked best.
正确的句子:
a. He suggested going there on his bike.
b. My teacher explained to me the text very carefully.
c. My mother made me choose the one I liked best.
据以上的分析,中国学习者的英语应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母语的影响,直接翻译,没有记住这些动词的特殊用法。
5.非谓语动词
错误由于学生对非谓语动词的概念不清楚,对不定式、分词、动名词的用法不明白,对句子结构分析不正确,常把非谓语动词误用作谓语动词。学生不知道在英语句子中谓语动词只能有一个,如果有另外一个动词出现,这个动词有三种情况:一是并列谓语,但是这时候必须有连词,如and, but等;二是出现在从句里面;三就是以分词形式出现,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还有不定式。现在分词有主动语态和进行时的含义,而过去区分词有被动语态和完成时的含义,不定式有将来时态的意义。例如:
a. In the museum there are a lot of interesting things look at.
b.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see you.
正确的句子:
a. In the museum there are a lot of interesting things to look at.
b.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seeing you.
分析:
a句中己有谓语动词there are,用来修饰things,此句缺的是后置定语。b句look forward to是一个固定短语,后面要接动名词。c句要用现在分词作定语,跟所修饰的名词之间是主谓关系,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因此用“sleeping”,相当于 “the child who is sleeping"。
6.冠词错误
学生在翻译时常会忘了考虑冠词,或者说不重视冠词这个问题,常有多用或少用或错用的弊病。
冠词考查分两个方面,一是冠词的残缺或多余,考生要注意关于含有冠词(不含冠词)的用法以及加冠词与不加冠词的区别,如:in charge of与in the charge of, out of question与out of the question的区别。二是冠词the, a, an(不定冠词和定冠词)之间的相互误用。
英汉名词确有许多共同点,但是也有不少不同点。英语名词有可数与不可数之分,汉语里没有,且一般情况下,名词都可受到数量词的限制。因此,英语写作中,一旦涉及到advice, news, progress, weather, information等少数常用不可数名词时,学生往往会犯错误。
不过,在使用英语不可数名词时,又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绝不可以用a/an或数词来直接修饰,如上述提及的几个名词:另一种情况是,少数不可数名词在被形容词等修饰后,可用a/an等来修饰。如time(时间),rain(雨)。所以我们可以说:We had a wonderful time yesterday. 例如:
a. The air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for our existence.
b. The driver brought the car to stop. In this way, he avoided an accident.
c. When sun was setting, he still did not catch any fish.
正确的句子:
a. Air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for our existence.
b. The driver brought the car to a stop. In this way, he avoided an accident.
c. When the sun was setting, he still did not catch any fish.
7.代词的错误
代词主要有人称代词、物主代词、关系代词、反身代词、疑问代词、复合疑问代词、指示代词,要注意代词的各人称之间和单复数之间的误用,关系代词 which, that, as之间的误用,关系代词that与疑问代词what之间的误用,关系代词which与关系副词when, where,以及what与how的误用等。例如:
a. We do not like he.
b. If you like this books, you can take them away.
c. His book is different from me.
d. The population of China is larger than those of Japan.
正确的句子:
a. We do not like him.
b. If you like these books, you can take them away.
c. His book is different from mine.
d. The population of China is larger than that of Japan.
汉语里,人称代词没有主格、宾格和所有格之变,而英语中的人称代词有主格、宾格和所有格之变,而且每格都具有其自身的用途,分别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等。尤其要注意的是,人称代词充当介词宾语时,也要采用其宾格形式。
8.连词的错误
连词主要有两类,即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考查点主要是并列连词(分递进式、转折式、选择式和因果式四种)之间的误用(主要是but与so/and之间的误用),从属连词之间的误用以及并列连词与从属连词之间的误用等。例如:
a. He had little to eat and a large house to live in.
b. He had no sooner arrived when he fell ill.
c. If you go this way, and you will soon see the hospital.
正确的句子:
a. He had little to eat but a large house to live in.
b. He had no sooner arrived than he fell ill.
c.1f you go this way,you will soon see the hospital.
9.名词的错误
名词主要考查单数名词变复数名词,这主要是受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英语中除了不可数名词和单数名词用单数外,可数名词要用复数形式。另外还有一些特殊形式。例如:
a. What a beautiful weather we are having today!
b. Please give my best regard to your parents.
c. I have got good marks in all my subject.
正确的句子:
a. What beautiful weather we are having today!
b. Please give my best regards to your parents.
c. I have got good marks in all my subjects.
10.情态动词和助动词的错误
这类错误有以下几种情况:① 情态动词后的动词使用过去时态;② 情态动词后的动词加“s”③ 情态动词后的动词加“ing”④”will”后面的“be”动词用“am、“is”或“are ”;⑤助动词“do”后面的动词用动词过去时态;⑥。助动词“do”后面的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加“s";⑦ 助动词“do”后面的动词加“ing”等。例如:
a. I could did my homework.
b. He may goes to school by bike every day.
正确的句子:
a. I could do my homework.
b. He may go to school by bike every day.
第三篇:2016届高考英语短文改错之语法分类项单句改错----主谓一致错误专项训练(模版)
短文改错专项训练·主谓一致错误
1. Selling newspapers not only makes some money but also give us some working experience during the summer vacation.
2. To deliver newspapers are a tiring job. 3. It is he who study very hard. 4. The rest of the trees was cut down.
5. The day we have been looking forward to having come at last. 6. The number of the guests invited to the party are 100. 7. The wounded in the earthquake was sent to the hospital. 8. Tom, as well as his children, are to visit Beijing this summer. 9. Either of the sides of the street are lined with the tall trees. 10. Here “you” are used as a noun. 【答案与解析】
1. give改为gives。makes和gives为平行结构,作并列谓语。
2. are改为is。不定式、动名词、主语从句作主语要看作为一个整体,动词用单数形式。 3. study改为studies。强调主语时,谓语动词应保持变强调句以前的状态。 4. was改为were。rest指的是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式,谓语动词用复数形式。 5. having改为has。主句的主语是The day,后面缺少谓语动词。 6. are改为is。the number of 表示“„„数目”。谓语动词用单数形式。 7. was改为were。the wounded表示“伤员们”时,是复数概念。
8. are改为is。主语为Tom。as well as结构重心在前一个名词,谓语动词与前一个名词保持一致。
9. are改为is。either后面的动词用单数形式。 10. are改为is。you用作专有名词,看作单数。
短文改错专项训练·非谓语动词类错误
1. A lot of money has been spent to buy the book. 2. You will have to pay the cost of send a postcard. 3. What he did was puzzled.
4. I will spend a week reading and prepare for the examination. 5. Charles and Linda do all of these things as well as climbed buildings. 6. Yesterday I had my bad tooth pulling out.
7. I heard her singing a song which moved me to tears.
8. I made a terrible mistake. I regretted not to take your advice.
9. When we reached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we stopped having a rest before we went down the mountain.
10. There’ll be a good film tonight, remember seeing it on time! 11. The game was over, she went home. 12. When speaking, you must make yourself hear. 13. She pretended not seeing me when I came in.
14. Abraham Lincoln was considered being one of the greatest of all American presidents.
15. Following by the officers, the general inspected the army.
16. There is something wrong with my computer, and it needs repaired. 17. Don’t burn the falling leaves on the ground.
18. Losing in thought, he almost ran into a car in front of him. 19. I enjoy to listen to the classic music. 20. Judge by what he wears, he is a farmer. 【答案与解析】 1. to buy改为buying。
2. send改为sending。介词of后要求用动名词作宾语。
3. puzzled改为puzzling。puzzling表示“令人疑惑不解的”意思。 4. prepare改为preparing。preparing和前面的 reading是并列结构。 5. climbed改为climbing。as well as是介词短语,后面接动名词或名词。 6. pulling改为pulled。have the tooth pulled out表示“请人拔牙”的意思。
7. singing改为sing。从后面可以看出来,“我”听完了整首歌曲,强调动作的全过程,用不定式作宾补。
8. to take改为taking。用动名词表示对已发生过的事情的后悔。 9. having改为to have。stop的目的是have a rest。 10. seeing改为to see。还未看电影。 11. was改为being。独立主格结构。 12. hear改为heard。make oneself heard意为“使别人听到自己的话”。 13. seeing改为to see。pretend后面要求接不定式作宾语。 14. being改为to be。consider后用不定式作宾补。 15. following改为followed。过去分词表被动。
16. repaired 改为repairing。动名词主动形式,表被动意义。 17. falling改为fallen。过去分词作定语,强调动作的完成。 18. losing改为lost。be lost in thought 表示“陷入深思”。 19. to listen改为listening。enjoy后面用动名词作宾语。 20. Judge改为Judging。Judging by„为一固定说法。
短文改错专项训练·语态与语气类错误
A. 语态错误
1. He insisted on sending to work in Tibet.
2. In some countries, tea is serving with milk and sugar. 3. This film will is shown this evening. 4. Many trees have planted every year. 5. The piece of cloth is felt smoth. 【答案与解析】
1. sending 改为being sent。动名词用被动形式。 2. serving 改为served。 3. is 改为be。 4. have 改为 are。
5. Is felt改为feels。不用被动语态。
B. 语气错误
1. It is high time you leave for Shanghai.
2. She suggests that her brother not goes to college. 3. The judge insisted that the spy was put in prison. 4. How I wish I am as strong as you.
5. It is necessary that the patient is sent to hospital right away. 6. If he hadn’t been caught in the storm yesterday, he will not be ill now.
7. If I am you, I would give him a good beating. 【答案与解析】
1. leave改为left。It is time后面的从句动词要用虚拟语气。谓语动词用过去式。 2. goes改为go。suggest表示“建议”,后面的宾语从句用虚拟语气。谓语动词用原形。 3. was改为be。宾语从句要用虚拟语气。
4. am改为were。wish后面的宾语从句需用虚拟语气。 5. 第二个is改为be。主语从句要用虚拟语气。 6. will 改为would。此处要用虚拟语气。
7. am 改为were。这是一个与现在情况相反的一个假设,要用虚拟语气。
短文改错专项训练·时态类错误
1. He said that he will see you off at the airport the next day. 2. When he will come back, I’ll let you know. 3. He said that he has had the bike for two years. 4. I work on a farm in North China in the 1970s. 5. A new bridge was being built in our city at present. 6. I finished my homework before I left school.
7. I feel regretful now that I don’t study hard when I was in my high school. 8. If I am you, I would do it. 9. She buys a bike yesterday. 10. I come here in two days. 11. I don’t think we met before.
12. He taught here for six years since he came to this town.
13. My sister said that she would call me but I didn’t hear from her so far. 14. I am tired because I had been working all day. 15. Look! Here the bus coming. 16. I meet him in other time.
17. By this time tomorrow we have finished the work. 18. Sometimes I will get up at eight in the morning. 19. We have to cancel the match if it will rain tomorrow. 20. I didn’t see my best friend for nearly two years. 【答案与解析】
1. will改为would。宾语从句要用过去将来时态。
2. will come改为comes。时间状语从句用一般现在时表将来。 3. has改为had。宾语从句需用过去完成时。 4. work改为worked。此句要用一般过去时态。
5. was 改为is。从at present可知,此句用现在进行时。
6. finish前加had。离开学校是过去时态,在此之前完成就应用过去完成时。 7. don’t改为didn’t。定语从句表示的是过去时态。此句要用一般过去时。 8. am改为were。此句为虚拟语气,要用过去时。 9.buys改为bought。从yesterday可知,要用一般过去时。
10. come改为will come。从in the two days可知,谓语动词要用一般将来时。 11. met前加have。Before是表示过去,应用现在完成时态。
12. taught改为has taught。表示过去已经开始持续到现在,而且还可能继续下去的动作或状态,应用现在完成时态来表示。
13. didn’t改为haven’t。so far 迄今为止,用于现在完成时态。
14. had改为have。从am 可看出是现在时,其句中给出all day,应用现在完成进行时态。
15. coming改为comes。Here, there放在句首构成倒装时,其时态只用于一般现在时或一般过去时。
16. meet改为met。in other times从前,所以谓语动词要用一般过去时态。 17. have 前加shall。强调在将来某时刻为止时完成是某动作,应用将来完成时态。 18.去掉will。Sometimes有时,暗示句子要用一般现在时。
19. will rain改为rains。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要用一般现在时表将来。 20. didn’t saw 改为haven’t seen。For nearly two years 暗示谓语动词要用现在完成时。
短文改错专项训练·介词类错误
1. His father has been ill on bed for two years. 2. During the summer vacation, he worked in the farm.
3. He is very fond of football and he is in the school football team. 4. I have made rapid progress under the help of my teacher. 5. Don’t read under the strong light.
6. The killer ran away to the direction of Beijing. 7. He lives on No.124. Wuyi Road.
8. He is very angry to his son for his failing in the exam. 9. He hit me on the face.
10. He is strict to me in my work. 11. The bottle is filled of the gas. 12. London stands to the Thames.
13. His mother took pride of his great achievements. 14. There are two windows on the wall.
15. On the way home, I found I had lost the key of the door. 16. We are trying to find the answer of the problem.
17. You are required to write your story with your own words. 18. With what language did she make the speech? 19. He is the cleverest in all the students.
20. At a clear night, he went out in search of the gold. 21. He had an English party at Christmas Eve. 22. Women should be equal with men. 23. He is blind on both his eyes.
24. Uncle Tom is famous as his skill in cooking. 25. He will come back after five weeks. 26. He said that he had met us many years ago. 27. He is the tallest between the four of us. 28. I called on my uncle’s last night.
29. It is very clever for a dog to save its owner. 30. You should be beware of dangers. 【答案与解析】
1. on改为in。in bed为固定用法,表示“卧床休息”。 2. in 改为on。
3. in 改为on。on the team为固定用法。 4. under 改为with。with the help of表示“在„„的帮助下”。 5. under改为in。“在„„光线下”正确表示方法为in„ light。 6. to改为in。in the direction of„表示“朝„„方向”之意。 7. on改为at。
8. to改为with。表示“对某人生气”应用be angry with sb.。 9. on改为in。
10. to改为with。be strict with sb. 表示“对某人要求严格”; be strict in sth. 表示“对某事要求严格”。
11. of改为with。注意这两个词组的介词搭配be full of, be filled with。 12. to改为on。表示“在河的边沿”,用on。
13. of改为in。注意两个词组的介词搭配take pride in,be proud of 14. on改为in。
15. of改为to。the key to the door 为固定搭配。 16. of改为to。the answer to the problem为固定搭配。 17. with改为in。 18. With改为In。
19. in改为of。表比较的对象用of。表比较地点范围用in,如:in my class, in China 20. At改为On。On指具体所指的一天晚上。 21. at改为on。注意比较:at Christmas
22. with改为to。Be equal to(相等的、均等的)为固定搭配。 23. on改为in。表示眼睛瞎了要用介词in/of。
24. as改为for。be famous for表示“因某事出名”, be famous as表示“因某种身份出名”。
25. after改为in。表“将来一段时间之后”,用in。
26. ago改为before。ago以现在为起点,如:five days ago。而 before以过去某个时间为起点,如:before liberation
27. between改为among。between只能指“两者之间”。 28. on改为at。my uncle’s是“我叔叔家”的意思。
29. for改为of。如果形容词表示不定式逻辑主语的品质,性格的话,用of。 30. to 改为of。Be beware of„(当心„)为固定搭配。
短文改错专项训练·连词类错误
1. It didn’t matter that I would win the match or not. 2. That he is looking for is a dictionary.
3. Many people can quickly get help from a doctor since they are ill. 4. If you can pass the test is up to you.
5. If we will hold the party in the open air depends on the weather. 6. I live in Beijing, where has a long history.
7. We still don’t know if or not they have arrived at Shanghai by plane. 8. It is the tallest tower which can be seen far away. 9. The person about who we just talked is my maths teacher. 10. Yesterday we were having our dinner while the telephone rang.
11.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countries where people have not enough to feed on. 12. It is said, he has left for Germany. 13. I doubt that he is a spy.
14. I don’t doubt whether you have told the truth. 15. He has no money and he has much knowledge.
【答案与解析】 1. that 改为whether。
2. That 改为What。主语从句缺少宾语,应用what引导。 3. since 改为when或if。因为后面是一个条件或时间状语从句。 4. If 改为Whether。主语从句不能用If引导。 5. If改为Whether。主语从句要用whether引导。 6. where 改为which。定语从句缺少主语。 7. if 改为whether。whether or not为固定用法。
8. which 改为that。定语从句的先行词tower被最高级tallest修饰。 9. who 改为whom。介词后关系代词指人时只能用whom。
10. while 改为when。when作并列连词,表示“这时候”,不能用while代替。 11. But改为However。注意后面的逗号。此处只能用连接副词,不能用连词。 12. It改为As。这是一个由as引导的定语从句。不要与It is said that„主语从句混淆了。
13. that 改为 whether。如动词doubt为肯定式,后面的宾语从句用 whether引导。 14. whether 改为 that。如 动词doubt为否定式,后面的宾语从句用 that引导。 15. and改为but。表转折关系。
短文改错专项训练·代词类错误
1. The Greens tried his best to help me.
2. I won’t forget the gift you sent I on my birthday.
3. His parents went to New York last year, and none of them wrote letters to him. 4. Would you like any coffee?
5. There is hardly nothing worth listening to in his talk. 6. He made the least mistakes in the English examination. 7. The dog is always loyal to it’s owner. 8. — Is anyone here? — Yes, all are here. 9. My glasses are missing, and I am looking for it. 10. If you keep still, you can sit at every end of the boat. 【答案与解析】
1. his改为their。the Greens指的是“格林一家”,代词应用their。 2. I 改为me。人称代词me作宾语, 要用宾格。 3. none改为neither。parents是“父母二人”。 4. any 改为some。表示邀请时,疑问句需用 some。
5. nothing 改为 anything。因为 hardly是“几乎不”的意思,已有否定含义。 6. least 改为fewest。mistake为可数名词。 7. it’s 改为its。代词“它的”正确形式是:its。
8. anyone 改为 everyone。Is everyone here? 表示“所有的人都到了吗?”,而Is anyone here? 则表示“是否有人来了?”,意义是不一样的。
9. it 改为 them。glasses是复数意义名词,用 them或they代替。
10. every 改为 either。either表示“两者中的任意一个”。船只有两头,故用either
第四篇:现代汉语 常见的语法错误
第十节
常见的语法错误
我们在写作中出现的语法错误是各种各样的。有些语病,如“词类误用”、“复句组织中的毛病”、“虚词使用不当”等,我们已经在有关章节(分别在第二节、第八节、第九节)里谈得比较集中,比较充分,在这一节里就不再谈了。有些语病,如“搭配不当”、“残缺”、“词语位置不当”等,虽也已分别在前面几节里谈到过,但考虑到一般在写作中犯这些方面的毛病比较多,前面又是分散着谈的,这里有集中谈一下的必要,所以这里将不避重复,再作进一步的说明。此外,在这一节里我们还想谈谈在指代和数量表达方面的问题,因为这方面的毛病也比较常见。
一 句法成分搭配不当
所谓句法成分搭配不当,是指句子中密切相关的句法成分,如主语和谓语、述语和宾语、定语和中心语、状语和中心语等,在组织句子时,由于没有注意照顾它们之间的配合,结果造成了搭配不当的毛病。
(一) 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主谓搭配不当是常见的毛病。请看下面的例子:
(1)*修建高速公路是很必要的,但是应该看到,我们国家的经济基础还比较低, 还不能一下子省与省之间都通高速公路。(报)
(2)*生活告诉人们:急躁的人,事情一旦办不成,往往容易转化为灰心丧气。(刊) 例(1)“经济基础”不能与“低”搭配。如果要保留“经济基础”,可以将“低”改为“薄弱”;如果要保留“低”,可以将“经济基础”改为“经济发展水平”。例(2)“人„„转化为„„灰心丧气”显然不通。“转化为”三个字完全是多余的,应删去。
有些主语与谓语搭配不当的毛病比较隐晦,需要作些分析才能发现。例如:
(3)*你刚18岁,正值青春茂盛之时。(刊)
(4)*这篇通讯的作者有很好的理论修养,所以立意很深。(书) 例(3)“你„„正值„„之时”没有错,但“之时”前一加上“青春茂盛”这个定语就使主语“你”与谓语“正值青春茂盛之时”就不搭配了。人怎么能像植物那样“茂盛”呢?把“茂盛”删去,句子当然通了,但念着还是别扭。比较好的改法是,将“青春茂盛之时”改为“青春年华”。例(4)是个因果复句,单就每个分句看,似没有语法错误;但读者读到后一个分句“立意很深”,总觉着别扭。“立意很深”是陈述那个成分的呀?从句子结构上看,“立意很深”该是说明“作者”的,因为后一个分句是承前省略了主语,那省略的主语该是“通讯的作者”;但从意思上说,“立意很深”该是用来陈述“这篇通讯”,因为“立意很深”只能用来形容作品内容,不能用来说明人。所以这个句子的毛病也属于主谓搭配不当的语法错误。
下面的例子是主谓搭配不当的另一种情况:
(5)*理论正确是衡量文章好坏的重要标准。
(6)*汽车本身质量的好坏,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
例(5)主语“内容正确”是从一个方面说的,而谓语“是衡量文章好坏的重要标准”则是从两方面说的,不搭配。宜将主语改成“内容是否正确”或“内容正确与否”。例(6)刚好相反,主语是从两个方面说的,而谓语是从一个方面说的,也不搭配。宜将谓语改成“也是能否保证行车安全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
当主语或谓语是联合词组时,更要注意主谓的配合。下面的句子都有问题:
(7)*一年不见,她的身体,她的业务水平和思想水平都比先前提高了许多。(刊)
(8)*由于该县领导严重忽视安全生产,以致劳动者生命和财产遭受巨大损失的事
83 故屡屡发生。(报) 例(7)“业务水平”和“思想水平”可以说“提高”,“身体”是不能说“提高”的。可将“身体”改为“健康水平”,便两项都照顾到了。当然也可以这样改:
(9)一年不见,她的身体比先前好多了,她的业务水平和思想水平也比先前提高了
许多。 例(8)毛病出在作定语的主谓词组“劳动者生命和财产遭受巨大损失”上。“财产”可以“遭受巨大损失”,“生命”不可能说“遭受巨大损失”。宜分开来说,改为“劳动者人身伤亡和财产遭受巨大损失”。
(二)述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述语和宾语搭配不当,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语义上不搭配,例如:
(1)*合伙人如严重违反合伙协议约定的义务,由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将由违反协
议者负责赔偿。(刊)
(2)*凡拒不执行火场指挥员指挥的,必须给以严厉的行政处分,严重的要负刑事
责任。(报)
(3)*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他们加强了安全教育与管理。 例(1)“违反”和“义务”在语义上不能搭配。宜改为“合伙人如严重违反协议,不履行合伙协议约定的义务,„„”。例(2)“执行”跟“指挥”在语义上也不搭配。如要保留“执行”,可将“指挥”改为“命令”或“指示”;如要保留“指挥”,可将“执行”改为“服从”。例(3)我们只能说“防止„„发生„„”,不能说“防止„„不再发生„„”。“为了„„防止发生„„”就是“为了不再发生„„”的意思。如要保留“防止”,得把“不再”删去;如要保留“不再发生”,可以将“防止”改为“使”。
另一种是语法上不搭配。例如:
(4)*经过这一阶段的整顿,见到了成效,初步改变了这一条街长期来一直比较混
乱。(报)
(5)*在焦作市发现的一组元代杂剧陶俑中,有奏乐、有吹口技、有跳舞等,个个
姿态优美,生动逼真。(刊)
(6)*你看完这个电影,会强烈地感到一个没有出场的人,那就是电影故事的作者。
(报)
例(4)动词“改变”要求后面所带的宾语是名词性的,而“这一条街长期来一直比较混乱”是个主谓词组,不属于名词性词语。应在“„„比较混乱”之后加上“的状况”三个字。例(5)动词“有”也要求带名词性宾语,而现在“有”后面的词语“奏乐”、“吹口技”、“跳舞”都是动词性词语,显然不合要求。可有两种改法,一是改为“有的奏乐,有的吹口哨,有的跳舞”,一是改为“有奏乐的,有吹口哨的,有跳舞的”。例(6)是另一种情况,动词“感到”要求带动词或形容词性词语,而现在“一个没有出场的人”是个名词性词组,与要求不合。可将“一个没有出场的人”改为“有一个人没有出场”。
当述语或宾语为联合词组时,更要注意述语和宾语之间的配合。下面的例句在述宾配合上都犯有顾此失彼的毛病:
(7)*现在,我又看到了那从小住惯了的用山区特有的石板和茅草盖成的小屋子,
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熟悉可爱的乡音,那胶东人特有的幽默而爽朗的笑声。
(刊)
(8)*这一年来,长沙市教育局采取各种办法,努力培养和提高中学中青年教师的
业务水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9)*先锋厂这几年来越来越认识到,没有先进的技术,不可能带来高效益,所以
他们不断采用新技术,努力研制、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报)
84 例(7)作述语的“看到了”不是联合词组,而作宾语的“„„小屋子,„„乡亲,„„乡音,„„笑声”是个联合词组。“看到了„„小屋子,„„乡亲”,是说得通的;“看到了„„乡音,„„笑声”,不合情理,声音只能听到,不能看到。这可能是写到后面就忘了前面了,以致犯了顾此失彼的错误。例(8)作述语的“培养和提高”是联合词组,作宾语的“业务水平”不是联合词组。宾语“业务水平”只能跟作述语的联合词组里的“提高”搭配,不能跟“培养”搭配――“提高业务水平”说得通,“培养业务水平”是说不通的。例(8)“努力„„”这一小句可改为“培养中学中青年教师,努力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例(9)述语“研制、开发”和宾语“新产品、新工艺”都分别是联合词组。“研制、开发”跟“新产品”都能搭配,“研制、开发新产品”是说得通的;“研制、开发”跟“新工艺”在搭配上就有些问题,因为“新工艺”可以开发,但不能研制。
(三)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修饰语,包括定语和状语,是修饰、“打扮”中心语的。我们在本章第七节七小点里曾经指出,“修饰语和中心语配合得好,就会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如果二者搭配不当,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弄巧成拙。例如:
(1)*在天安门广场,在香港倒计时牌前,庆祝香港回归的鼓乐声、欢呼声汇成了 一支动人的历史性歌声。(报) 例(1)“歌声”前用了三个修饰成分――“一支”、“动人的”、“历史性”,其中“一支”和“历史性”就都不能跟“歌声”搭配。再说,“歌声”是比较实的,“„„鼓乐声、欢呼声汇成了„„歌声”,这说法也不贴切。例(1)宜改为:
(2)在天安门广场,在香港倒计时牌前,庆祝香港回归的鼓乐声、欢呼声汇成了动
人的历史性乐章。 下面是犯有同类毛病的实例:
(3)*由于他试制成功了这项新的电子元件,从而弥补了我国电子工业上的一个空 白。(报)
(4)*食品、酒类、化妆品的广告,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与药品混淆的用语。
(法规)
(5)*注意饮食、不忘运动、保证睡眠和规律地作息,可以说是健康长寿的秘诀。
(刊)
(6)*自从03谍报员被捕以后,孙长林的处境一天一天地险恶。(书)
(7)*这篇作文在写法上非常简洁、生动。(刊) 例(3)、(4)定语跟中心语都搭配不当。例(3)量词“项”是用于抽象事物的计量单位,如“一项任务”、“一项工作”、“一项主张”等,不用作具体事物的计量单位,因此“这项”不能与“电子元件”搭配。这里可以将“这项”改为“这种”。例(4)“易与药品混淆的用语”这个偏正词组,其定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用语”能与药品混淆吗?例(4)可改为:
(8)食品、酒类、化妆品的广告,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者其它容易误导人们将食品、
酒类、化妆品与药品相混淆的用语。
例(5)-(7)是状语跟中心语搭配不当的实例。例(5)“规律”是名词,不能作动词“作息”的状语。可在“规律”前加个“有”,改成“有规律地作息”。关于例(6),须知“一天一天(地)”作状语总是来说明某种变化的,所以中心语不能是单个儿形容词,都得带有“起来”、“下去”这样的趋向补语,或者带个“了”。如“一天一天(地)好起来”、“一天一天(地)烂下去”、“一天一天地好了”等。现在例(6)受“一天一天地”修饰的是一个单个儿形容词“险恶”,这就不合要求。根据全句意思,后半句改为“孙长林的处境越来越险恶”似更好一些。例(7)作为状语的介词结构“在写法上”跟中心语“非常简洁、生动”在意义上不搭配,“简洁、生动”只能用来说明文章的内容,不能用来说明文章的写法。这里无 85 需用“在„„上”这样的介词结构,整个句子宜改为:
(9)这篇作文写得非常简洁、生动。
在修饰语与中心语的搭配上,修饰语或中心语如果是个联合词组,也特别需要注意彼此的配合。如果不注意,也很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毛病。例如:
(10)*西城公安局由于能随时注意研究并掌握流氓盗窃分子的活动情况和活动规
律,所以不管犯罪分子如何变换花样,都能稳准狠地识别和打击这些社会渣
滓。(报)
(11)*人们都以崇敬的目光倾听着这位穿军装的找水英雄刘国柱的动人报告。(报)
(12)*我们尤其要注意听取跟自己“合不来”、“看不惯”的同志的意见。(报)
(13)*检查人员检查上市公司时,可以对有关情况和资料进行记录、录像和复制。
(法律条文)
例(10)在“稳准狠地识别和打击这些社会渣滓”这个“状-中”偏正词组里,状语和中心语都是联合词组。“打击社会渣滓”可以做到“稳准狠”;“识别社会渣滓”可只能做到“稳准”,不能做到“狠”。 可以有两种改法:或者把状语“稳准狠”改为“很好地”;或者分成两句话,说成“西城公安局„„,都能很好地识别这些社会渣滓,并稳准狠地打击他们”。例(11)“以崇敬的目光注视着„„”可以说,“以崇敬的目光倾听着„„”就说不通。宜将介词结构“以崇敬的目光”里的“目光”改为“心情”。例(12)的毛病出在“跟自己‘合不来’、‘看不惯’”这个“状-中偏正词组”上。“跟自己合不来”说得通,“跟自己看不惯”说不通。全句可改为:
(14)我们尤其要注意听取自己“看不惯”或者跟自己“合不来”的同志的意见。 例(13)对情况,可以记录、录像,不能复制;而对资料,可以录像、复制,不能记录。可以分为两句话来说:“„„,可以对有关情况进行记录、录像,对有关资料进行录像、复制。”
上面所谈的几对句法成分之间搭配不当的毛病,需特别注意。除此之外,有时还需注意主语和宾语之间的配合问题。主语和宾语虽然在语法上并不发生直接的关系,但如果谓语动词为“是”、“成为”或“~成”等,主语跟宾语在意义上就会有密切的联系,就需要注意它们的配合。关于这一点,我们已经在本章第五节里的“在主谓组合中要注意的问题”一小节中谈到了,这里不妨再举一例:
(15)*在哈尔滨、沈阳两地举办的日本电影节以及下月即将在其它城市上映的五部
日本影片,都是独具日本民族风格与特色的好作品。(报) 例(15)一紧缩,句子的基本框架是:“„„电影节以及„„影片都是„„好作品”。“影片是好作品”,说得通;“电影节是好作品”,显然不通,这里就没注意主语和宾语在语义上的配合。例(15)可以改为:
(16)在哈尔滨、沈阳两地举办的日本电影节所放映的电影,以及下月即将在其它
城市上映的五部日本影片,都是独具日本民族风格与特色的好作品。
二、句法成分残缺
句法成分残缺是指句子里缺少了必不可少的句法成分。例如:
*这几年来,大家越来越认识到,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必须明确树立起依靠科
学技术,加快开发新产品,这样才能使企业不断发展。(报)
这个例子中的“树立起”要求后面跟一个名词性宾语,而现在后面所跟的“依靠科学技术,加快开发新产品”是个动词性词语,显然不合要求,原因就在于犯了残缺的毛病,缺少了宾语中心。应在“„„新产品”后面加上“的观念”三个字。
残缺有多种类型,下面分别介绍。
86
(一)残缺主语
这是写作中常见的语法错误。这多半是滥用介词和使动句式造成的。像下面这种说法在目前的报章杂志上随处可见:
(1)*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下,使他的学习成绩迅速提高。(刊) 例(1)逗号前是个介词结构“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下”,逗号后是的使动句式“使他的学习成绩迅速提高”,整个句子没有主语。从内容上看,那主语可以是“老师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但由于滥用“在„„下”这类介词结构,这使“老师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失去了作主语的资格;也可以让“他的学习成绩”作主语,但由于用了使动句式,“他的学习成绩”也失去了作主语的资格。可以有两种改法:一是将“在”和“下”删去,保留使动句式;一是保留“在„„下”的说法,把“使”字去掉。下面再举些类似的病句:
(2)*在数学界老前辈的热情指导下,使杨乐在数学科学研究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刊)
(3)*从上述无可辩驳的事实中,充分证明案发时王永明并不在案发现场。(刊)
(4)*通过今年八月二十五日凌晨在哈尔滨铁路局绥佳线上发生的“130重大交通
事故”,给了各列车段的各级领导以深刻的教训:“层层不负责任,就没有交通 安全保证!”(报)
例(2)的毛病跟例(1)一样。改法也是或删去“在”和“下”,或删去“使”。例(3)、(4)都是由于在句子头上用了介词“从”、“通过”,句子就残缺了主语。例(3)宜将“从”和“中”删去;如要保留“从„„中”的说法,也可在“充分证明„„”前加上“我们可以”之类的词语,不过这种改法从表达上看不如前一种改法好。例(4)也宜将介词"通过”去掉,这样句子就没有毛病了。下面是不注意使动句式的运用所造成的残缺主语的病句。例如:
(5)*听了刘大妈的诉说,使他激起了对往日的回忆。(书)
(6)*高老大看到了儿子的亲笔信,才使他放下心来 。(书)
(7)*每当我看到江姐英勇就义的镜头时,免不了要使我流泪。(报) 例(5)“使他激起了对往日的回忆”的是“刘大妈的诉说”,而不是“听了刘大妈的诉说”这一行为。就全句意思看,宜将“听了”删去。例(6)、(7)毛病跟例(6)类同。例(6)宜将“使”删去,把“才”挪到“放下心来”的前面。例(7)宜将“使我”二字删去。
在复句组织中转换句式或转换话题之后,滥用省略,也会造成残缺主语的毛病。例如:
(8)*这几年来,①北京大学加强了教学管理,②严格了教学秩序,③一旦发现谁
考试时作弊,④就会被通报批评或被记过处分,⑤直到不发给学位证书。(校
刊)
(9)*在1978年于美国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固氮学术会议上,他的论文受到了与会科
学家的高度重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报)
(10)*我们曾将这些信转给陶斯亮同志,因来信很多,不能一一复信,因此写了这
篇文章,对广大读者表示谢意。(报)
(11)*在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北京的烤鸭技艺越来越精湛,一九七二年美国总统
尼克松访华时,特地用烤鸭来宴请他的随行人员。(报) 例(8)、(9)是随意转换句式并滥用省略而造成主语残缺的病例,例(10)、(11)是转换话题并滥用省略而造成主语残缺的病例。例(8)这个复句包含了五个分句,除第一个分句出现主语外,其余分句的主语都省略了。而在句式上,第
一、第
二、第三这三个分句都是主动句式,这三个分句的话题相同,都是“北京大学”;第四个分句是被动句式,而且改换了话题(从上下文看那话题该是作弊的学生);最后一个分句又是主动句式,并又换用了跟第
一、第
二、第三个分句相同的话题。所有改换的话题在分句中都给省略了,以致造成残缺主语,结构混乱的毛病。例(8)可以有两种改法:一种改法是都采用主动句式,全句改为:
87 (12)这几年来,北京大学加强了教学管理,严格了教学秩序,一旦发现谁考试时
作弊,就对他进行通报批评或者给以记过处分,直至不发给学位证书。 另一种改法是“一旦”后的分句都采用被动句式,全句改为:
(13)这几年来,北京大学加强了教学管理,严格了教学秩序,如果谁被发现考试
时作弊,谁就会被通报批评或收到记过处分,直至不被授予学位。
根据例(8)的内容,前一种改法要好一些。例(9)这个复句的前一分句用的是被动句式,后一分句用的是主动句式,而且话题也变了,但变了的话题却随便省略了,致使残缺主语。宜在“给予”前补出主语“大家”;另一种改法是将“受到”改为“得到”。例(10)从文章内容看,第
三、第
四、第五个分句的主语都该是“陶斯亮同志”,现在文章作者由于转换话题后随意省略,致使让读者搞不清“不能一一复信,„„”是“我们”呢,还是“陶斯亮同志”。宜在“不能一一复信”前补上主语“她”。例(11)谁“特地用烤鸭来宴请他的随行人员”呢?按原句的写法,是美国总统尼克松了。其实从报道看,是我国政府进行宴请。应在“特地”前补出主语“我国政府”或“周总理”。
有时,复句中各分句的主语虽然相同,但也不能随便省略。例如:
(12)*清华有数以千计的人,或者直接聆听过周总理的教诲,或者同周总理亲切座 谈过,或者向周总理汇报过工作,受到了周总理细致入微的关怀。
这个复句一共包含五个分句,其中“或者„„,或者„„,或者„„”这三个分句是分述,最后那个“受到了„„”的分句是总说。那个总说的分句主语不能随便省略,省略了就会使句子不通畅,意思也不清楚。按现在的写法,读者可能以为受到周总理细致入微关怀的只是“向周总理汇报过工作”的那部分同志。其实,作者的原意并不是这样。宜在“受到”前加上“他们都”三个字。除此之外,在句子组织上也还可以进一步推敲。
(二) 残缺谓语
残缺谓语的毛病比起残缺主语的毛病来要少得多,但是有,这多半是因为急于往下写,一时疏忽所所造成的。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句子长,写到后面忘了前面,把整个谓语漏掉了。例如:
(1)*唐总经理一听说×国厂商不顾信义,单方面撕毁合同,停止供应汽车零件,
就怒火中烧。他由于按捺不住怒火而折断了手中的铅笔这个动作,如果唐总经
理不发火、不激动,倒是不符合他的思想性格的,这丝毫谈不上有什么鲁莽之
处。(刊)
例(1)这一段话是用来反驳别人意见的。显然在第二个句子的“他„„这个动作”之后落了谓语。宜补上“是合乎情理的”一类谓语。
另一种残缺谓语的情况是,指残缺谓语中心动词。例如:
(2)*对于县委关于扩种省里推广的新的棉花品种的决定,反应不一,有的甚至抵
触情绪。(报)
例(2)主语“有的”后的谓语不是整个儿都漏了,而是在名词“抵触情绪”前漏了个动词“有”。这个“有”是不能省的,省了句子就不通了。再如:
(3)*你想想,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来成就一番事业,这不也是很自豪的吗? (报)
(4)*此时,远在大洋彼岸的我,临窗望着天穹上的一弯新月,千里共婵娟的你,
我双手合十,虔诚地为你默默祝福。(报) 例(3)残缺了谓语中心动词“值得”。“自豪”只能用来说明人,不能用来说明事件;说明事件得用述宾结构“值得自豪”。应在“自豪”前补上动词“值得”。例(4)“远在大洋彼岸的我”是不可能“望着”“千里共婵娟的你”的。在“千里共婵娟的你”前宜补上动词性词语“思念着”或“想着”。
88
(三) 残缺宾语中心
汉语里的及物动词大部分要求带名词性宾语。可是,常常见到该带名词性宾语的动词后面却带上了非名词性宾语,这种毛病大多数表现为残缺宾语中心。例如:
(1)*他又组织技术人员改装了那条豆腐生产线,并把另一间空房改造成生产豆腐。
(报)
(2)*这种创作思想,造成了我们的文艺作品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刊)
(3)*由于上述种种原因,不少售货员不安心本职工作,更谈不上树立全心全意为
人民服务了。(报)
(4)*张洪友站在被告席上,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并放弃往上申诉。(报)
例(1)宜在“生产豆腐”后补上“的车间”三个字;或者干脆把“生产豆腐”换成“豆腐房”。例(2)宜在句末加上“的局面”或“的现象”。例(3)可在“为人民服务”后添上“的思想”三个字;也可以删去“树立”,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直接作“谈不上”的宾语(“谈不上”后面可以带动词性宾语);例(4)应在“往上申诉”后补上“的权利”三个字。
(四) 残缺必要的虚词
在句子里缺少了必不可少的虚词,是残缺的另一种常见的毛病。这里只谈下列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少了助词“的”。在汉语里,动词性成分和主谓词组一般不能直接作名词的定语,中间非要用“的”不可。少了“的”,实际表示出来的意思跟想要表示的意思会出入很大。例如,要是把“他要我吃的碗”中的“的”落了,说成“他要我吃碗”,就会闹笑话;而如果把“我偏支持他反对的那个人”里的“的”丢了,说成“我偏支持他反对那个人”,则正好跟原意相反了。句子如果比较短,一般不容易犯这样的错误;句子一长,前后照顾不周,就往往容易把“的”漏掉。例如:
(1)*我会相信他散布谣言而跟我的女朋友分开吗?
(2)*他身为商场总经理,不但对多数售货员坚决反对出售伪劣产品的不良做法丝
毫不加制止,反而指责那些坚持原则的售货员是“拆商场的台”,是“不顾大
局”。(报)
例(1)应在“他散布”和“谣言”之间加上“的”,变主谓词组(“他散布谣言”)为偏正词组(“他散布的谣言”),因为“我”不相信的不是“他散布谣言”这件事,而是“他”所散布的“谣言”。例(2)作者的原意是批评那位商场总经理对“出售伪劣产品的不良做法”不加制止,但由于在“多数售货员坚决反对”之后缺少了一个“的”,意思就全变了,变成批评那位商场总经理不去制止“多数售货员坚决反对出售伪劣产品”的那种行为。那个“的”一定得补上。
另一种情况是,缺少必要的关联词语。在汉语的复句里,有时可以不用关联词语。特别在口语里,常常是能不用就不用。下面是老舍作品《全家福》剧本里的一段对话:
(3)唐大嫂由乡下来看她爱人,把住址条子丢了,她只粗粗地记得唐大哥在南河沿
肥料厂,找了半天也找不着,急得直哭,交通警把她交给了我,我帮着又找了
一阵子,也没有用,我就把她领到这里来了。(老舍《全家福》)
这段话一共包含九个分句,中间几乎没有一个关联词语(最后一贯分句里的“就”可以算一个),也不必给补上什么关联词语。但是,有时如果在前面的分句里根据表达的需要用了关联词语,那么往往要求在后面的分句里用上与之呼应的关联词语。如果不慎漏用了,就会使句子脉络不清,甚至使句子站不住。例如:
(4)*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发明,国外已出现了“电子手”,但因为没有感觉,
灵敏度差,不能作精细动作,远不能满足病人的要求。
由连词“因为”带起的原因从句到哪儿为止?就到“没有感觉”这一分句为止,还是到“灵敏度差”这一分句为止,还是到“不能作精细动作”这一分句为止?光就这个句子本身判断 89 不了,因为“灵敏度差”和“不能作精细动作”这两个分句,既可以分别看作是前面分句的结果,也可以理解为后面分句的原因。从原文内容看,得在“远不能„„”之前补上连词“所以”。下面的句子毛病相同:
(5)*美国的公共交通并不发达。我们到过的几个城市,几乎都没有无轨或有轨电
车,公共汽车的线路和车辆也较少,等十多分钟不见车来是常事。地下铁道全
国只有很少几个城市有。在这种情况下,除非你上班地点就在住宅附近,那就
只好自备汽车了。(报)
(6)*吉林省磐石县曾经是多年无森林火灾的先进县,该县县委主要负责人无视国
家法令和合理的规章制度,纵容一些人进入林区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搞副业,
使一个好端端的林业先进县城变成山林火灾最多的一个县。(刊)
例(5)最后一个分句“那就只好自备汽车了”头上要有连词“否则”来和“除非”相呼应。现在缺少了这个关联词,不仅语气脱节,而且意思也变得含混,叫人费解。例(6)第一个分句的意思和后面分句的意思显然是正好矛盾的,应该在第二个分句“该县县委主要负责人„„”前面加上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但是”或“可是”,这样就使句子语气连贯,意思清楚了。
三
词语的位置摆得不是地方
句子里词语的位置放得不当,造成结构混乱,会影响句子意思的表达。例如:
(1)*为推进国营企业的改革,有人提出可考虑推行股份制。为慎重起见,许多领
导同志就该不该实行股份制的问题,深入各方面听取了广泛的意见。(报) 例(1)作者本意是要说许多领导就该不该实行股份制问题广泛、深入地听取了各方面意见。但由于作者把“深入”、“广泛”、“各方面”这些修饰成分放得不是地方,造成了句子结构的混乱,使句子意思含混不清,甚至会让人误解为“深入”是动词,“各方面”是作“深入”的宾语。
(一) 修饰语位置不当
修饰语位置不当也是比较常见的毛病,如例(1),又例如:
(2)*据美国报纸最近报道,多个病例表明,大量食用含有丰富维生素C的胡萝卜、
西红柿、青菜等,不失为一种好的治疗癌症的方法。(报)
(3)*10岁的小学三年级的一个学生,每天晚上都还得由他母亲半夜起来为他接尿。 (报)
(4)*这个成人教育教材编写会议是由教育部全国自学考试委员会和全国职工教育
管理委员会联合于今年五月在苏州举办的。(刊)
(5)*老李吃力地托着被淹的孩子的身体,老林也奋力游去抓住孩子的手腕,他俩
合力将已处于昏迷状态的孩子终于托出了水面。(报)
(6)*你做了这么一件大的事情,怎么不跟你丈夫商量商量呢? 例(2)、(3)是名词前几个定语的顺序有问题。例(2)“好的”和“治疗癌症的”这两个定语应互相换个位置。一般说,如果名词前有一个由形容词带“的”的定语,有一个由动词性词语带“的”的定语,那么通常是动词性词语带“的”的定语放在前面。例(3)主语中心名词“学生”前的几个定语的顺序很不合适,整个作句子主语的偏正词组宜改为“一个十岁的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例(4)、(5)是同时出现的几个状语的排列有问题。例(4)状语“联合”应贴近动词“举办”,句子改为“„„于今年五月在苏州联合举办的”。例(5)在动词性词语“托出水面”前有三个状语――“合力”、“终于”、“将„„孩子”,但全给作者放乱了。应将最后一个分句改为“他俩终于将已处于昏迷状态的孩子合力托出了水面”。例(6)是把该作状语的成分错放到了定语的位置上,应把“这么”放在“大”之前作状语。
90
(二) 前后互相对应的词语对不上号
前后互相对应的词语,次序不一致,彼此对不上号,这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词语位置不当的毛病。例如:
(1)*饰演这男女主人公的是人们熟悉的陈冲和高飞。(刊)
(2)*郑敏之是同林慧卿作了长时间的“对磨”后才以2∶3败北的,第五局的比分
是23:21。(报)
(3)*这篇文章系统地总结了劳动教养工作的经验,从理论上、政策上对劳动教养
工作中的各个基本问题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阐明。(报)
例(1)不熟悉陈冲和高飞这两位演员的人,看了这句话会以为陈冲是男的,高飞是女的,其实正相反。应把他们俩的名字倒换个位置,说成“高飞和陈冲”。例(2)包含两个分句,前一分句是从郑敏之的角度说的,说郑敏之跟林慧卿打了五局才以2∶3败北,那么后一分句在说明她们的关键性的第五局的比分时,应将郑敏之的得分数排在前面,林慧卿的得分数排在后面。可是,作者摆错了她们两个人得分数的位置,说成了“第五局比分是23∶21”,似乎第五局是郑敏之赢了。这就造成了前后语义矛盾。应将“23:21”改成“21:23”。例(3)应该把“深刻的阐明”放到“详细的规定”前面,使“从理论上”这一个状语跟“深刻的阐明”相对应,“从政策上”这一个状语跟“详细的规定”相对应。
(三) 某些词语的位置跟介词的要求不合
有些介词在使用上对某些词语的位置有特殊要求,譬如在前面我们讲过,使用介词“把”,要求否定词放在“把”之前。我们只能说“他没把信交给我”,不能说“*他把信没交给我”。不注意这一点,也容易犯词语位置不当的语法错误。例如:
(1)*我们年青人应该有远大的理想,把自己的一切应该无私地献给祖国,献给人
民。(报)
例(1)助动词“应该”要放在“把”字之前。上面说的是使用介词“把”中出现的位置问题。
使用介词“对”或“对于”时,必须注意主、客的位置问题,否则也会出错。例如:
(2)*古人云“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个道理对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龙须沟的巨大变化,对于我们这些“老北京”都是非常了解的。
(4)*赵丹是中国最著名的电影演员之一,他的名字无论对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都
是非常熟悉的。
使用介词“对”和“对于”时,行为动作的主体要放在主语的位置上,客体要放在“对”或“对于”的后边。以上三例都犯了主客倒置的毛病。一种改法,干脆将“对”或“对于”删去;另一种改法,保留“对”或“对于”,调整主、客位置――例(2)宜改为“对这个道理我现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例(3)宜改为“我们这些‘老北京’,对于龙须沟的巨大变化都是非常了解的”。例(4)宜改为“无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对于赵丹这个名字都是非常熟悉的”。
使用其它介词时,也需注意位置问题。例如:
(5)*听说他的棋艺很不错,跟他你不妨比试比试。(习作)
(6)*他是有名的“往里扒”,跟这种人你别打交道。(书)
(7)*昨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世界的空难事件都在显著位置作了详细的
报道。(报) 由介绍“跟(和、同、与)”组成的介词结构不能放在主语前面。例(5)“跟他”要放在“他不妨”之后;例(6)“跟这种人”要放在“你别”之后。由介词“关于”组成的介词结构,不能放在主语后面。例(7)“关于这起震惊世界的空难事件”这一介词结构不能放在主语的后面。如果要保留介词“关于”,那就得把“关于这起震惊世界的空难事件”移至主语“世 91 界各大报纸”的前面。也可以有另一种改法,那就是把“关于”换成“对于”。
(四) 词语位置不当破坏句式的对称
有的情况,词语位置不当,从句法上说不好说有什么问题;但是汉语在表达上常常要求句式整齐对称,词语位置不当有时会破坏句式的对称,让人读着感到很别扭,因此也需要注意避免。请先看实例:
(1)*他们尝到了公路建设的甜头,大家觉得,一旦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就会使山
区经济进一步搞活,使山区的土特产就能畅通地往大城市运,就会使山区老百
姓的生活水平有更大幅度的提高。(报)
(2)*在浦东十天的考察中,浦东今天崭新的发展面貌,上海人观念上的深刻变化,
既使我们惊叹,使我们又感动,也使我们领悟到了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
真正含义。(报)
(3)*当时班上王敏玟、张莹玉和我是大家公认的尖子,我们三个,谁都想赶在最
前面,可是不知怎么的,我这个男子汉怎么赶,总不能跑在她俩前头,几何考
分不是比王敏玟差一两分,就是物理考分比张莹玉差两三分。(刊)
(4)*论学习,小燕比她哥要强多了,不仅比她哥学得扎实,而且学得比她哥活。(书) 例(1)-(4)孤立地一个分句一个分句看,语法上都没有错,但整个句子一看,会发现毛病都出在句中某些成分放得不是位置这上面。例(1)第一个“就会”放在“使„„”的头上,第二个“就能”放到“使„„”后边去了,第三个“就会”又放在“使„„”头上,这就破坏了表达上句法格式的对称性,让人读着不顺。应该把第二个“就能”放在“使山区土特产”的头上,使“就会”、“就能”、“就会”这三个成分所处的位置一致起来。例(2)的毛病与例(1)类似。改法有二,或者把“既”、“又”、“也”都分别放在“使我们”前边,或者把“既”、“又”、“也”都分别放在“使我们”后边。如果采用后一种改法,干脆把中间那个“使我们”删去,改成“使我们既惊叹,又感动,而且使我们也领悟到了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真正含义”。例(3)“不是„„,就是„„”要求处于对称的位置上,宜改为“不是几何考分比王敏玟差一两分,就是物理考分比张莹玉差两三分”。例(4)宜将最后一个分句里的“比他哥”挪到“学得”的前面。
四
句法成分杂糅
句法成分杂糅也是一种常见的语病。这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 两种格式各取一半搀杂糅合
要表示一个意思,往往可以采用不同的说法,使用不同的句法格式。下笔的时候,想用某种说法,写着写着却换用了另一种说法,结果把两种说法、两种句法格式搀杂糅合在一起,造成结构混乱。例如:
(1)*这种款式的女大衣一上市,就受到广大女青年所欢迎。(报)
这个句子就是把“受到„„的欢迎”和“为„„所欢迎”这两种说法混杂在一起了。可以将“所”改为“的”,也可以将“受到”改为“为”。下面的例句犯的是同样的毛病:
(2)*难道这不都是说的我又是说谁呢?(书)
(3)*工作再重再忙,越要坚持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刊)
(4)*他为了说明加强生态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时,特意举了国内外许多由于破坏生
态平衡而造成灾难的实例。(报)
例(2)可以在“难道这不都是说的我吗?”和“这不都是说的我又是说的谁呢?”这两种说法中任选一种。例(3)或者将“再”改为“越”,采用“越„„越„„”的说法;或者把“越”改为“也”,采用“再„„也„„”的说法。例(4)把“为了„„”和“在„„时”这两种句法格式混在一起了。改法有二,或将“为了”改为“在”,采用“在„„时”的说 92 法;或将“时”删去,采用“为了„„”的说法。
为帮助大家防止出现这类杂糅的毛病,这里不妨列举一些我们所搜集的比较常见的杂糅格式:
[1] 关键在于„„
„„起决定作用
→ *关键在于„„起决定作用 [2] 目的是„„
以„„为目的的
→ *目的是„„为目的的 [3] 是为了„„
是以„„为目的的
→ *是为了„„为目的的 [4] 他的死是为了„„
他是为了„„而死的
→ *他的死是为了„„而死的 [5] 以„„为宜
„„即可
→ *以„„即可 [6] 是由„„决定的
是出于„„
→ *是出于„„决定的 [7] 是由„„造成的
是因为„„
→ *是因为„„造成的
[8] 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减少了„„
比去年同期增加/减少了„„
→ *比去年同期相比,增加/减少了„„ [9] 本着„„原则
以„„为原则
→ *本着„„为原则 [10] „„的特点是„„
„„有„„独到之处
→ *„„的特点是„„独到之处 [11] 深受„„的欢迎
深为„„所欢迎
→ *深受„„所欢迎 [12] 听到„„噩耗
„„噩耗传来
→ *听到„„噩耗传来 [13] 奔向„„
向„„奔去
→ *奔向„„奔去 [14] 以„„为幌子
打着„„的幌子
93 → *打着„„为幌子 [15] 以„„为名
借口„„
→ *借口„„为名 [16] 经过„„
在„„下
→ *经过„„下
[17] 对于(关于)„„问题,„„
在„„问题上,„„
→ *对于(关于)„„问题上,„„ [18] 由于„„的领导(帮助)
在„„的领导(帮助)下
→ *由于„„的领导(帮助)下 [19] 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 以„„为例来说明„„
→ *举了一个„„为例来说明„„ [20] 为„„所欢迎
受到„„的欢迎
→ *受到„„所欢迎
(二) 本应分开说的两句话人为地糅在一起
这是杂糅的另一种情况。例如:
(1)*作为一个翻译工作者,一方面要学好外语,一方面要学好本民族语言也是非
常重要的。(报)
(2)*当上级决定把12月19日夜里在天安门“澳门回归倒计时牌”前舞龙的任务
交给我们时,我们立刻产生那种非常光荣的感觉真是难以形容。(报)
这两个例子是把本来应该分开说的两句话“焊接”在一起,硬凑成一句。例(1)宜在“要学好本民族语言”之后点断,并在后半句话“也是非常重要的”前加一个代词“这”,使另立为一个分句。即全句改为:
(3)作为一个翻译工作者,一方面要学好外语,一方面要学好本民族语言,这也是
非常重要的。 例(2)也应分成两句话:“当„„时,我们立刻产生一种非常光荣的感觉。这种感觉真是难以形容。”
写作中不留神,把标点符号丢了,也会造成类似的杂揉毛病。例如:
(4)*他的名字叫张慧芳在牡丹电视机厂工作。(报)
(5)*堂屋的左边是书房大约有十平方米。(书)
例(4)应在“张慧芳”后面加上一个逗号;例(5)应在“书房”后面加上一个逗号,这样便都没有毛病了。
(三) 前后该用同一种句式而杂用不同句式
前后两个分句该用同一种句式而杂用了两种不同的句式,我们也把它归到杂糅的语法错误里。例如:
(1)*现在我们研究所有PC电脑18台、打印机2台、复印机2台,以及两台扫描 机、一台刻盘机等。
例(1)是在一个联合词组中把不同的格式杂糅在一起了。在列举事物时,既可以采用“有 94 +名词+数量词”说法,也可以采用“有+数量词+名词”的说法,但不能在同一个联合词组中混着用。修改时,如采用前一种说法,宜将顿号改为逗号,并将句末的“等”删去,全句改为:
(2)现在我们研究所有PC电脑18台,打印机2台,复印机2台,以及扫描机两台,
刻盘机一台。
如采用后一种说法,全句可改为:
(3)现在我们研究所有18台PC电脑、2台打印机、2台复印机,以及两台扫描机、
一台刻盘机等。 下面是犯同样毛病的例句:
(4)*我去采访的时候,学校正进行大扫除,同学们有的扫地,有的刷墙,有的擦
玻璃窗,也有在操场上拔草的。(报)
(5)*在汉语里,作主语的成分可以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也能充任。(书) 例(4)“有的„„,有的„„”是对一个群体里的个体逐一分述的一种句式,“有„„的,有„„的”是另一种分述的句式。现在这句话把这两种分述句式混用在一个复句里了,造成杂揉的毛病。宜将最后的那个分句改为“还有的在操场上拔草”。例(5)孤立地看,前后两个分句都没毛病;前后联系起来看,就不妥了。既然前一句说“作主语的成分可以是名词”,那么后一句应顺着上文,说“也可以是动词、形容词”,可是作者忽然改换说法,致使句子语气脱节,让人读着感到别扭。此句可改为:
(6)在汉语里,作主语的成分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形容词。 或改为:
(7)在汉语里,名词可以充任主语,动词、形容词也能充任主语。
上面第四小节曾讲到“词语位置不当破坏句式的对称”的问题,其中所举的病例,如“不仅比她哥学得扎实,而且学得比她哥活”,从某个角度说,也可以看作这里所讲的“前后该用同一种句式而杂用不同句式”的杂揉毛病。这里不妨再举一例:
(8)*他是一个典型的“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干起事来,他比谁都说得动听, 可是做得比谁都差。 例(8)前面用“比谁都说得动听”,后面用“做得比谁都差”,前后不相称。如保留前面的说法,后一分句应改为“可是比谁都做得差”;如保留后面的说法,前一分句应改为“说得比谁都动听”。
五
代词指代不明
在说话写作中,运用代词可以避免重复罗嗦,同时能保证语言的连贯性。但是使用代词一定要做到指代明确无误。可是不少人在写作中常常犯指代不明的毛病。在分析这种语法错误前,有必要先交待一个概念,那就是“前词语”。
“前词语”是指“代词所替代的词语”。当句子里要用到除第
一、第二人称代词(如“我、我们”和“你、你们”等)以外的代词时,一般必须先出现“前词语”。例如:
(1)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胀,说话也有些
气喘。(孙犁《荷花淀》)
(2)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
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马南邨《杂文四则》) 例(1)“女人”是代词“她”的前词语,“丈夫”是代词“他”的前词语。例(2)“陶渊明”是代词“他”的前词语。
在指代不明的语法错误中最常见的一种情况是,在同一个句子或同一段话里,用几个相同的代词来指代不同的前词语,即指代不同的对象。下面是这方面的两个典型病例:
95 (1)*陈刚心里明白,如果徐鹏飞真正知道了他们地下工作者的的名单,就不会跟
他1这么费事了,正因为他2不知道,所以他3说“知道了”。(刊)
(2)*徐书记推门进实验室,李教授也正好要推门出实验室,他1立刻把买实验
仪器的事告诉了他2。(刊)
例(1)根据句子的内容我们大概可以知道“他1”是指代陈刚,“ 他2”、“ 他3”都是指代徐鹏飞的,但都用“他”来指代,会让人读着一时搞不清“他1”、“ 他2”、“ 他3”都分别是指代谁的。宜将“他1”改为“自己”。例(2)根据句子的内容也没法搞清楚“他1”和“ 他2”是分别指代谁的。从小说内容看,是徐书记把买实验仪器的事告诉李教授,因此应将“他1”改为“徐书记”。下面例子里先后用了七个“他”,每个“他”指代谁,更让人弄不清了:
(3)*梅厂长不知道怎样答复好,他1不敢让韩云程发言,万一他2说出原棉的秘密,
那不是全被揭穿了吗?徐总经理看出他3难于应付,他4知道他5被于静将了军。
这时候除了冒险没有第二个办法了。因为如果不让韩工程师发言,本身就暴露
了其中必有问题,只有鼓励他6说话,才有可能挽回这难堪的局面。他7给韩
工程师做好了答案„„。 例(3)一共用了七个“他”,分别交叉指代梅厂长、韩云程和徐总经理。读者读着感到费劲,要来回细细捉摸,才能搞清每个“他”之所指。这样的文字是很要不得的。“他2”可删去,“他3”宜改用“梅厂长”,“他4”也宜删去,最后一个“他7”宜改用“徐总经理”。全句改为:
(4)梅厂长不知道怎样答复好,他1不敢让韩云程发言,万一说出原棉的秘密,那
不是全被揭穿了吗?徐总经理看出梅厂长难于应付,知道他2被于静将了军。
这时候除了冒险没有第二个办法了。因为如果不让韩工程师发言,反倒会暴露
其中的问题,只有鼓励他3说话,才有可能挽回这难堪的局面。徐总经理给韩
工程师做好了答案„„。
还有种情况,代词虽只有一个,但可以被看作前词语的名词不止一个,这样,也可以造成指代不明。这种毛病也较为普遍。例如:
(5)*天刚拂晓,联军部队急行军赶到了卡萨布莱桥,守在桥东头的两个团的敌人
惊恐万状,他们立即抢修工事,组织好队伍,准备强夺卡萨布莱桥。(书)
(6)*林虹那天独自一人去美术馆看展览,正好遇到初中同学顾晓莹跟她学画的胡
絜青老师。(刊) 例(1)“他们”是指代“联军部队”呢,还是指代“敌人”?要读到最后一个分句,才知道是指代“联军部队”。这里的“他们”宜改为“联军指战员”。例(2)里的“她”是指代“林虹”,还是指代“顾晓莹”,还是指代胡絜青老师?林虹到底遇见了两个人,还是一个人?都不清楚。要搞清楚,还将涉及到“她”前面的“跟”该理解为连词还是介词的问题。如果要让读者理解“她”指代“林虹”,“林虹”遇见的是“顾晓莹”和“胡絜青老师”两个人,那么宜将“跟”理解为连词(这种情况,“跟”最好改为“和”),将“她”改为“自己”,而且最好在“学画”后加个“时”字,这样意思就清楚了。即全句改为:
(7)林虹那天独自一人去美术馆看展览,正好遇到初中同学顾晓莹和自己学画时的
胡絜青老师。
如果要让读者理解“她”指代“胡絜青老师”,“林虹”遇见的只是“胡絜青老师”一个人,“跟”得理解为介词,那么干脆将介词“跟”和“她”都删去,而且最好将“胡絜青老师”改为“老师胡絜青老人家”,这样意思就清楚了。即全句改为:
(8)林虹那天独自一人去美术馆看展览,正好遇到初中同学顾晓莹学画的老师胡絜
青老人家。
如果要让读者理解“她”指代“顾晓莹”,“林虹”遇见的是“顾晓莹”和“顾晓莹学画的胡 96 絜青老师”两个人,“跟”得理解为连词,那么宜将连词“跟”改为连词“和”,将“她”改为“顾晓莹”,这样意思就清楚了。即全句改为:
(9)林虹那天独自一人去美术馆看展览,正好遇到初中同学顾晓莹和顾晓莹学画的
老师胡絜青老人家。
有时,前词语和代词的位置摆得不当,也会造成指代不明的毛病。例如:
(10)*一天,她在火车站里被沙皇暗探发觉了,母亲在被捕之前,迅速打开皮箱,
把所有传单散发给了大家。(刊)
例(10)会让读者误认为“她”和“母亲”是两个人,其实是指一个人。应该前面用“母亲”,后面用“她”来复指“母亲”。
也有这样的情况,文中用了代词“他”或“他们”,而前词语在文中根本就没有出现,这也是指代不明的一种毛病。例如:
(11)“妈,他哪儿去了?”志刚一进门就问。“你说谁啊?”妈反问了一句。(书)
(12)*编辑同志:你们转来的信我都看了,意见提得很中肯,在此我感谢他们指出
了我的疏忽之处,纠正了我的错误。 例(11)“妈”为什么会反问呢?就因为志刚在问话里用了第三人称代词“他”,前后却没出现前词语,叫志刚妈摸不掌握头脑。例(12)读者当然会按常理推断出信中所说的“他们”是指写信提意见的人。但那是读者按常理推断出来的,不是信中说清楚的。
六
数量表达混乱
数量表达混乱,也是常见的一种语法错误。
在讲到数量减少时用了倍数的说法,这是数量表达中最常见的毛病。例如:
(1)*由于加强并改善了交通管理,广泛开展了“防事故,保安全”的宣传教育活
动,今年本市交通事故只发生了五十七起,比去年同期减少了将近一倍。(报) “本市”去年发生了多少起交通事故?光凭例(1)这个句子所提供的数据是推算不出来的。好在“防事故,保安全”的宣传材料中曾有过透露,说去年“本市”发生了一百一十八起交通事故。可见,例(1)的表达法很不恰当。应将“减少了将近一倍”改为“减少了将近一半”。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说数量增加多少也好,说数量减少多少也好,指的都是差额,而差额都要以原来的数量作为基准,因此,讲到数量增加时,可以用分数,也可以用倍数,而讲到数量减少时,只能用分数,决不能用倍数。有的人所以会犯错误,就在于讲差额时以减少后的数量作为标准了。下面的例句犯了同样的毛病。
(2)*沈阳粮食公司的职工研究出先进的保管方法,囤粮用的席子比过去节省了将
近一倍。(报)
(3)*这就是说,质量如太阳大小的恒星,它的半径如果从目前的七十万公里缩小
到三公里,即缩小二十多万倍,就要演变为黑洞。(刊) 例(2)“节省”也是减少的意思,应将“节省将近一倍”改为“节省了将近一半”(或“节省了将近二分之一”)。例(3)“缩小”也是减少的意思,“即缩小二十多万倍”宜改为“即只为原来的二十多万分之一”。
说明数量上的增减可有两种说法:一是说增减了多少;一是说增减到多少。这两种说法所指内容是不同的。前者是指明增减的那部分数量,后者是指明增减以后的实有数量。混淆这两种不同的说法,也是数量表达中常见的毛病。例如:
(4)*今年蚌埠站到6月份已超计划完成了2.4万吨集装箱运输任务,与去年同期
相比,提高到50%。(报)
(5)*中学民办教师原来全省只有二千二百多人,现在则有七万一千七百多人,增
加了三十二点六倍。(报)
97 (6)*这个区的菜地面积不断减少,也是蔬菜供应紧张的一个原因。据金刚、张北、
花台三个大队报告,他们原有菜地二百四十多亩,由于市城建局频频征用土地,
两年来减少到八十来亩,现在菜地面积只为原来的三分之二。(报) 例(4)既然是“超计划完成了”任务,显然不会是“提高到50%”。应将“到”删去,也可以将“到”改为“了”。例(5)七万一千七百多人当是二千二百多人的32.6倍。“增加了三十二点六倍”的说法显然是错误的。应将“增加了三十二点六倍”改为“增加了三十一点六倍”,或将最后一个分句改为“是原来的三十二点六倍”。例(6)按“减少到八十来亩”的说法计算,现有菜地面积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按“现有菜地面积只为原来的三分之二”的说法算,两年来菜地应是减少到一百六十多亩。看来百分数是可靠的,“减少到„„”的说法出了毛病。应将“到”改为“了”。
“甲比乙大/多/高三倍”和“甲为乙的四倍”,说法不同,意思一样。常常有人把这两种说法混起来,说成“甲比乙大四倍”而出错。这也是数量表达上的一种毛病。例如:
(7)*木星绕太阳公转一次,约需十二年,比地球上的一岁大十二倍。(书)
(8)*现在去境外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就北京来说,去年去境外旅游的旅客只3000 多人,而今年增至30000多人,比以往多十倍。(报)
(9)*鱼虾的价格涨得更惊人,八十年代初,太湖螃蟹每斤只卖三元多,现在涨到
六十多元一斤,价格比过去高二十倍。(报) 例(7)应改为“大十一倍”。例(8)或改为“比以住多九倍”,或改为“是以住的十倍”。例(9)或改为“价格比过去高十九倍”,或改为“价格为过去的二十倍”。
“超过计划的百分之多少”这类说法是有歧义的。因为由“超过”带上数量宾语所形成的述宾词组本身就是一个有歧义的格式。例如,“超过六个”,那“六个”可以理解为超出的数量,例如:“我们每人每天定量二十个,小李今天超过六个。”这实际是说小李今天完成了二十六个。那“六个”也可以理解为是被超过的数量。例如:“定额并不高,只要求每人每天编十个筐。可是小李哪一天都完不成任务,能超过六个,就算不错了。”这就是说小李每天至多只能编
七、八个。
“超过计划的百分之多少”实际就是上述的述宾词组。假定年计划为60吨,那么“年计划的百分之四十”,就是24吨。“超过24吨”的说法是有歧义的。不少人不了解这一点,滥用“超过计划的百分之多少”这一说法,造成数量表达模糊的毛病。例如:
(10)*一车间去年的产量超过年度计划的百分之九十,是全厂完成生产任务最好
的一个车间。(报)
一车间的年度生产计划到底完成了没有?就这个句子本身无法判断。如果全厂完成任务的情况都很好,那么一车间当然是大大超产了;如果全厂完成计划的情况不怎么好,那么一车间在全厂虽名列前茅,也还是个没有完成生产计划的车间。例如:
(11)*今年元旦,永安矿务局夺得开门红,生产原煤二千五百六十多吨,超过日
产量的两倍。(报)
永安矿务局肯定是超产了。但是,原定日产量多少?元旦那天的产量比原定的日产量高多少?不清楚。因此,这类格式使用时要谨慎。只有在不致产生歧义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这种格式。例如:
(12)煤炭工业传来捷报,今年一月份产量超过了去年十二月的百分之十。
因为前面已经说明是捷报,所以“超过去年十二月的百分之十”不会引起误解。不过最好还是采用“超额(产)百分之多少”的说法。上例也可以用“比去年十二月超产百分之十”的说法。
七
检查语法错误的两种方法
98
在写作中出现语法错误,大凡有两个原因,一是语文修养太差,一是疏忽大意。我们写一篇文章,写一篇新闻报导,写一个年度总结,或写一个调查报告等,不可能写一句就来考虑一下自己写的句子有没有语法毛病,一般总是先把自己想好的内容写下来,然后作多次修改润色,甚至征求他人意见,最后修改定稿。因此人们常说:“文章不是写出来的,是改出来的。”在开始把自己想的写下来时,为了求快,在初稿中就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语病;在修改润色的过程中,我们最好要养成一种分析的习惯,使自己的思路更有条有理,力求避免出现一切可能在初稿中出现的语病。有些明显的语法错误,很容易发现和改正。有些语法错误则不容易一下子发现,需要作一番分析后才能发现和把握,这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句子较长――或是句子内部包含长而复杂的附加成分,或是包含好些分句;一是错误比较隐晦,似是而非。为了帮助大家对付上述两种情况的语法错误,我们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两种检查语法错误的方法――紧缩法和类比法。
(一)紧缩法
一个句子,如果比较短,有语法毛病,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句子如果比较长,句子有语法毛病,我们会感到念着不顺,但不太容易发现问题在哪里。人们常常喜欢把句子比作一棵树。一棵树有主干,有枝叶,枝叶纷繁茂盛,就不容易看清主干。句子也有“主干”和“枝叶”,“主干”就是句子的基本成分,如主语里的核心名词、谓语里的核心动词以及宾语里的核心名词等;“枝叶”就是种种修饰、补充性的成分,包括定语、状语、补语等。修饰、补充性的成分多了,句子的基本结构就不容易一下子看清楚,有了语法错误也就不容易发现。这时我们可以用紧缩法来加以检查。例如上面在讲属于和宾语搭配不当的毛病时,曾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1)*现在,我又看到了那从小住惯了的用山区特有的石板和茅草盖成的小屋子, 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熟悉可爱的乡音,那胶东人特有的幽默而爽朗的笑声。
(刊)
这个句子的毛病就不容易一下子发现,因为修饰成分太多。我们在分析这个病句时,就用了紧缩法。把“枝叶”去掉些,句子一紧缩,毛病立刻显露出来了。请看:
(2)我又看到了„„小屋子,„„乡亲,,„„乡音,„„笑声。 “乡音”和“笑声”怎么能看到呢?再分析个实例:
(3)*福缘小区的广大居民,在居委会的领导组织下,在园林工人的协助下,经过
三年奋战,一共新增了两万多棵槐树,变得更加郁郁葱葱。(报)
(4)*全体方正科技人员和工作人员,在北大校领导的关心下,在王选教授亲自主
持和带领下,在北大各相关系科的协助下,在有关单位的密切配合下,经过多
年的紧张劳动,我国终于研制出了世界第一个汉字彩色照排系统。(报) 例(3)要是去掉一些修饰成分,如定语“福缘小区的”、“广大”,状语“在„„下”、“经过„„”、“一共”、“更加”等,句子就紧缩为:
(5)*居民„„新增了两万多棵槐树,变得郁郁葱葱。
一紧缩,立刻会发现这个句子犯了主语与谓语不搭配的毛病。应将“新增”改为“新栽”,并在最后一个分句头上加上“使小区”三个字,全句改为:
(6)福缘小区的广大居民,在居委会的领导组织下,在园林工人的协助下,经过
三年奋战,一共新栽了两万多棵槐树,使小区变得更加郁郁葱葱。 例(4)如将“枝叶”,特别是状语成分都去掉,紧缩为:
(4)*全体科技人员和工作人员,我国研制出了汉字彩色照排系统。
一眼就能看出,句子显然不通。原句由于修饰成分太多,作者写到后边忘了前面已经有个主语“全体方正科技人员和工作人员”,在修饰成分写完后又引出了一个新的主语“我国”,使原先的主语没着落了。可以在“我国”前加一个介词“为”,还让“全体方正科技人员和工 99 作人员”作全句主语,而又不失原意。
有时,毛病不是出在“主干”上,而是出在“枝叶”上。这也可以通过紧缩法来加以检查。例如:
(5)*我一点儿也不怀疑他们有为完成这项高科技研究任务的决心。
这个句子,我们读着总觉得别扭。不妨通过紧缩来检查一下。例(5)可以紧缩为:
(6)我不怀疑他们有„„决心。
这没有语法错误。那么问题可能出现在“决心”的定语上。那定语是“为完成这项高科技研究任务的”,不妨再将它紧缩一下:
(7)*为完成任务的
这个定语显然有问题。这里的“为”是介词,“完成任务”是作介词“为”的宾语。由“为”组成的介词结构不能带“的”作定语。可以有多种改法:一是将介词“为”删去,全句改为:
(8)我一点儿也不怀疑他们有完成这项高科技研究任务的决心。 二是在“完成任务”后加“而奋斗”三个字,全句改为:
(9)我一点儿也不怀疑他们有为完成这项高科技研究任务而奋斗的决心。
三是在介词“为”后添加“祖国”或“国家”等名词,让它作介词“为”的宾语,而介词结构“为祖国/国家”作“完成任务”的状语,全句改为:
(10)我一点儿也不怀疑他们有为祖国/国家完成这项高科技研究任务的决心。
运用紧缩法要注意两点:第一,紧缩的时候,要注意保持原句子的基本结构,换句话说,不能破坏原句子的基本结构。第二,某些修饰成分去掉后,会影响句子的原意,明显的如否定词语删去后,意思必然会跟原句相反。所以,紧缩时,对于那些会严重影响原句意思的修饰成分还得适当保留。
(二)类比法
明显的语法错误,一看就发现了。有些病句一下子看不准,似是而非。碰到这种情况可以用类比法来检查。具体说,当怀疑一个句子有语法毛病时,可以按所怀疑的句子格式仿造一些句子,看那些仿造的句子站得住站不住。例如:
(1)*他默默凝视着墙上悬挂着世界著名画家梵高的画像。 这个句子读着有点儿别扭。但由于这个句子从内容到用词都不是口语里所说的话,所以这个句子到底能说不能说,一时不好判断。那我们就不妨按这个书面语句子仿造一些稍微口语化的句子:
(2)*他一直瞧着我胸前佩戴着北京大学的校徽。 *我仔细地读着墙上张贴着布告。
*那小女孩儿专心地数着树上结着苹果。 *我好奇地看着报上刊登着广告。
*我专心听着老师讲着故事。 这些都是比较口语化的句子,一读就会感觉到它们都站不住,不能那么说。把句子里的“着”改为“的”,这些句子就都能说了,请看:
(3)他一直瞧着我胸前佩戴的北京大学的校徽。
我仔细地读着墙上张贴的布告。
那小女孩儿专心地数着树上结的苹果。
我好奇地看着报上刊登的广告。
我专心听着老师讲的故事。
这样,我们就可以断定例(1)确实是个病句,也应把其中的“着”改为“的”。
再看个实例:
(4)*书桌上放着整整齐齐摆着的线装书。
100 这个句子书面语味道也比较浓,能不能说,一时也难以断定。也可以按这个句子格式仿造一些稍微口语化一些的句子:
(5)*床上放着整整齐齐叠着的被子。 *广场上排着整整齐齐站着的队伍。 *怀里抱着严严实实裹着的孩子。
*他背上背着结结实实捆着的行李卷儿。
*仓库里码着严严实实封着的铁桶。
*墙上贴着歪歪扭扭写着的标语。 显然,这些句子都是不能说的,正确的说法是:
(6)床上放着叠得整整齐齐的被子。
广场上排着站得整整齐齐的队伍。
怀里抱着裹得严严实实的孩子。
他背上背着捆得结结实实的行李卷儿。
仓库里码着封得严严实实的铁桶。
墙上贴着写得歪歪扭扭的标语。
这样,我们也就可以断定例(4)是有毛病的,得改为:
(7)书桌上放着摆得着整整齐齐的线装书。
运用类比法要注意这样两点:第一,仿造的句子应力求跟原句的句子格式一样;第二,仿造的句子尽可能是日常生活中常说的话。
上面我们介绍了检查语法错误的两种方法――紧缩法和类比法。有时,在检查语法错误时,需交叉使用这两种方法。请看下面这个病句:
(8)*你把这几天各位专家就国企改革、实行股份制等问题所提出的种种观点应该 好好归纳一下。(刊)
这个句子也让人读着感到似是而非,但因为比较长,书面语味道比较浓,所谈的内容一般人又不是很熟悉,所以毛病在哪儿,一时不易发现。检查时,可以先紧缩一下,紧缩成:
(9)*你把种种观点应该归纳一下。
(注意,这是个“把”字句,所以句子里的“把„„”这个介词结构虽然是状语,但不能随便删去,得保留)再用类比法,仿造一些口语里的“把”字句。如:
(10)*你把他们的意见应该整理一下。 *你把这个材料应该看一下。 *你把这件事应该说一下。 *你把时间应该安排一下。 *你把书应该借来。 *你把话应该说清楚。 *你把奶奶应该接来。
*你把这个材料应该保管好。
以上这些“把”字句显然都读着别扭,原因是助动词“应该”的位置不对,“应该”要放在“把”字前,说成:
(11)你应该把他们的意见整理一下。
你应该把这个材料看一下。
你应该把这件事说一下。 你应该把时间安排一下。
你应该把书借来。
101 你应该把话说清楚。
你应该把奶奶接来。
你应该把这个材料保管好。
至此我们就知道原句,即例(8)里的“应该”放得不是地方,要把它挪到“把”字前边。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