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高中生研究性学习范例(全文)

高中生研究性学习范例(全文)

高中生研究性学习范例第一篇:高中生研究性学习范例研究性学习内容摘要范例中学生的消费与消费观【内容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水平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一变化必然通过中学生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

高中生研究性学习范例

第一篇:高中生研究性学习范例

研究性学习内容摘要范例

中学生的消费与消费观

【内容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水平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一变化必然通过中学生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消费现状得到反映,也必然引起中学生消费观念、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新变化。消费观是消费问题的核心内容,对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中学生是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来源主要依赖于家庭。中学生的消费现状既受到家庭消费伦理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社会消费伦理的影响,特别是受到周围来自不同消费水平家庭的同学之消费伦理的影响。中学生消费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其生活状态及价值取向。中学生可塑性强,正在逐渐走向独立或自立,但由于其思想尚未成熟,对社会的认识、辨别能力不强,自我控制力差,好奇心及模仿性强,容易使他们受到社会不良消费风气的影响,在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上出现某种程度的偏差。通过正面和负面方面的反应,反映了中学生的消费与消费观。

坦克的发展史

【内容摘要】坦克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称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且从二次大战起至今一直是陆地战场的主宰力量,被称为“陆战之王”。它是所以装甲车辆中最基本的车种,是具有强大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性和坚固装甲防护能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是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和装甲兵的基本装备。坦克可以在复杂的地形和全天候条件下担负各种作战任务,主要用于与敌坦克和其他装甲车辆作战,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和其他炮兵武器,摧毁野战工事,歼灭有生力量。坦克的发展对其他装甲车辆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其中中国坦克始终保持者快速发展,中国的主战坦克是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差最小的军工领域之一。尽管在日益普及的非接触战争形势下,坦克的作战水平不断提高,但在战争中的主导地位正日益下降,所以它的地位会被边缘化,但不会消失。

中国航母

【内容摘要】建造航母是中国海军几代人的梦想,是大国的象征。中国建造航母标志着-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十个拥有航母的国家,并且以此标志着中国的海军发展达到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中国的海军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建造航母是中国几代海军人的梦想,是大国的象征,很有必要建造航母。 航空母舰是以舰载机为主要武器并作为其海上活动基地的大型水面战斗舰艇。依靠航空母舰,一个国家可以在远离其国土的地方,不依赖当地的机场施加军事压力和进行作战行动。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航空母舰,是1918年5月完工,同年9月正式编入英国皇家海军的“百眼巨人”号。航母都是编队出去的,是集各种高新技术和众多先进武器装备于一身的“海上巨无霸”,攻击性特别强,防御性特别强,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航空母舰的建造对于提高世界各国海军的作战能力非常重要,已经成为海军系统建设、武器装备建设发展的龙头。航母的诞生,使得世界的格局发生了改变,现在更多是作为一种威慑存在。

第二篇:高中研究性学习-高中研究性学习心得

高中研究性学习心得一:高中研究性学习心得

通过五个月的研究学习,我有了一些心得:

我们研究了近五个月,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研究性学习的初期阶段,我们组员都感到有点不耐烦,毕竟要做一个调查报告,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时老师一直在我们身边鼓励我们,并且告诉我们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调查什么内容,调查的具体对象是谁,调查的目的与意义是什么,想取得什么样的调查结果,采用什么样的调查方式等等这些

具体的事项,才能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调查研究。这令我们顿时恍然大悟,于是收拾好心情,调整好心态,安下心来做准备。终于,我们完成了,期间遇到的困难不少:调查的学校多,待分析的内容多,分析的难度大......困难重重,使人望而生畏!但我们依然挺了过来!

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我们也看到了合作的巨大力量。一开始大家都忙着各自分头寻找相关资料,没有分配任务,开会讨论,等到组内开会召集时,才发现,不是有的资料没找到,就是同样的资料找了好几份。组员们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互相埋怨,而是赶快聚到一起开会商议补救之策。高中研究性学习我们将任务分割成几份,派给组员,大家同时工作,比如这个组去这几个学校,那几人去那个学校,等等。如果有的组员提前完成任务,也会热心主动的帮助别的组员。正是因为大家共同合作,互相帮助,以集体的利益为主。在四个人之间,合作的关系依然紧密,如果查找到与其它

组员要找的有关的资料,大家都会拿出来共享,正是由于这样,虽然研究任务很重,我们却也没有耽误很多学习时间。团队的精神在每个人心中,合作为了共同的目标。

在近一个学期的学习后,我们的研究性学习终于走到一个尽头,在这个学期的研究性学习中,我虽然贡献不大,但在我们这个小组组员的努力下,我们还是完成了这次学习。在这期间我懂得了很多很多,学习了许多以前我所不知道的,因此这次学习让我增添了政治的课外知识,激发了我对政治的学习兴趣,可以说对我的影响很大。 在整个研究性学习中,我经常要查阅一些相关资料,经常半天也得不出任何结果,我几次想要放弃查阅,经常认为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事,少我一个的资料也不要紧。但我想一想,应以大局为重,所以坚持查阅了下来,最终查到自己想要查的东西,心里很激动,时常大舒一口气,一阵莫名的书爽回荡在心中。从中我得到了磨

练,得到了“坚持就是胜利”“苦近甘来”这些道理。它使我在日常生活中,在遇到困难时,我就敢于迎难而上,并最终战胜困难。高中研究性学习 当然,在整个研究性学习中,我也得到了一些宝贵的教训,我也做得有些不足,如我经常不做事,经常把重的、难的工作交给别人做,而自己经常坐享其成,而养成了不劳而获的习惯。因此,我知道了做事要认真、不能马虎,要有耐心,这样才能把每件事做好。虽然研究性学习结束了,但我还会应用研究性学习当中的经验,把它有用的部分应有与我的学习当中,助我的学习更上一层楼。——谢谢大家,谢谢我的团队。

高中研究性学习心得二:高中研究性学习心得

我们开始做这个课题研究时,说实话,我心里没有底,不知行不行,自己平时在班上又总是那么默默无闻,现在突然做什么“研究”,是不是有点出疯头或哗众取宠呢?不过,好在同学们都比

较有热情,整个课题研究小组的同学都精诚团结,并没有表现丝毫的排它性。我逐渐融合和沉浸在小组这种团结协作、友爱互助、勤奋工作、热情求知的氛围中,我开始自信,我开始坚强……

在老师的指导和组长的带领下,我们尽量发挥每一个人的优势,合理分工协作,做好力所能及的事。譬如在收集资料的时候,我们尽量广泛地收集与中西方文化有关的任何信息,然后共同精选与课题相关的素材。其中对电脑比较熟悉的,我们就让他上网查找资料,做网络资料收集员;长于博览群书、一目十行的,我们就让他担任图书资料收集员;而长于文章辞句的,我们就让他作记录员和报告撰写执笔员。然后再利用集体的智慧,将资料汇总、分析,讨论报告初案。每一位成员在集体的熔炉中都充满了自信,充满了力量,都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培养了自己的能力。

第三篇:指导高中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一、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1、定义:

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生活及社会生活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同时,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

2、特点: (1)、实践性:

和现有的学科教学不同,研究性学习不再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纯粹的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和获得各种能力。当然,这里的“实践”的含义不仅是指社会调查,收集资料,它还包括选题,制定研究计划,到大学、科研机构请教专家学者,撰写研究报告等一系列的过程。 (2)、学科渗透性:

研究性学习和以往的兴趣小组、奥赛训练不同,它不仅是某一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更是各个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如“节水洁具的设计”就至少需要数学、物理两个学科的知识。 (3) 挑战性:

学生使用和以前不一样的学习方式,具有很大挑战性。“研究”这个词本身就具有挑战性,而学生选的课题往往是平时自己最感兴趣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本质:

意动知识,赋予学习过程以灵魂。

它把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接受知识,把机械背诵记忆转化为灵活主动探索的过程,它重过程轻结果,赋予学习过程以灵魂。它是 我们现今学习方式的一种有效补充。

应试教育常常是重结论而轻过程,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育。重结论轻过程的传统教学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那种程度,于是便有了掌握知识却不思考知识、诘问知识、评判知识、创新知识的“好学生”。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重结论轻过程,从学习的角度讲,也即重学会而轻会学,学会,重在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问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适应性的学习;会学,则重在掌握方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新信息以及提出新问题,是一种创新性学习。

二、 为什么要进行研究性学习?

(一)时代的改变 一百年前,人们若掌握了简单的读写算技能,就可以算是“脱盲”了,那么知识时代的今天脱盲标准是什么?主要包括以下七大技能:

1、批判的思维能力与行动能力(Critical Thinking and doing ):解决问题、研究、分析、管理项目等。

2、创造力(Creativity):创造新知识、设计最佳解决方案、艺术化的表述和讲故事能力等。

3、团队协作(Collaboration):合作、折中、达成共识、团队建设等。

4、跨文化理解(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跨种族、跨知识背景、跨组织文化的理解能力。

5、沟通能力(Communication):整理要沟通的消息、有效地运用媒体工具。

6、信息技术的掌握(Computing ): 有效地使用电子信息处理和知识管理工具。

7、自主规划职业和自主学习能力( Career and Learning Self-Reliance)管理变化、终身学习、职业定位。

杜郎口模式其实就是研究性学习很好的诠释。学习目标定好了,自学、和别人一起学,在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下,在主动探索研究中学会。

自打背起书包上小学起,学习的程序就被固定下来。上课、听讲、回答问题、做作业、考试……优秀学生不断介绍"怎么听"、"怎么练"的经验,老师天天练习"怎么讲"、"怎么考"的基本功。知识发生的艰辛过程,科学探索的曲折经历原本已被教材浓缩为简洁的定义原理,再加上老题多年"应试经验"的提炼,全都变成了两点间的直线。既然我们只愿意吃别人嚼过的馍,那就不能品尝探索和发现的快乐。最终,学生没有权利决定"学到什么程度"。标准是统一的,考试的分数就是学习程度和水平的绝对代表,别人学习成绩的高低就是衡量自己的惟一参数。为此,老师们不得不挖空心思多讲、多练。既然我们把学习的缰绳放给分数去把握,那就只能失去对学习价值的选择权。当然,这并不说明接受式学习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而是说接受式学习自身需要改革,同时还需要有新的学习方式来完善补充。日新月异的时代告诉我们一个现实:知识本身的获得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如何获得知识,如何在知识获取过程中,开发我们的各种潜能。

(二)课程标准的要求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教育界普遍推崇和实施的一种新的学习策略或者成为学习模式: 2001年4月9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的通知,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将研究性学习课程分为“课题研究”与“项目(活动)设计”两种类型。

高考中出现这样的题目。2001年上海文综试题

近代文化名人云集多伦路原因

小区居民用水问题探讨

上海中学生自行车牌照税缴纳现象调查

在上面列举的课题中,请选择一个做为你的课题,并回答下列问题。

37.写出所选课题名称,并列举原因和理由。 38.简要列出你的研究计划与研究方法。 39.该课题的最终研究成果形式是

三、 研究性学习基本过程:

(一)选题:确立主题

1、选题的重要性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

-------爱因斯坦

选题是研究性学习的第一步,选题的好坏是研究性学习成败的关键

2、选题的方式、类型:

(1) 学生自行确立题目、研究方向

(2) 教师确立题目、研究方向,供学生选择

(3) 教师确立研究范围,学生和教师共同确立研究题目、方向。

我们认为第三种方式是比较科学可行的,因为任何一门课程的成功实施,都必须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离开教师的有力指导和监控,或是给学生"定制"好课题,都不利于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与实施。被动学习是不可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的,相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给学生确立一个主题,是为了防止学生选题出现盲目性。

3、选题的原则:

(1)选题必须来自于学生周围的真实世界;

(2)选题必须有利于师生共同参与,并且有利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更好实施;

(3)选题必须让学生感兴趣,乐于参与。

4、选题的类型:

(1)调查研究:(如:中学生的休闲兴趣; 安海店铺所折射出的饮食文化)

(2)实验研究:(如:牛奶中钙含量的测定)

(3)文献研究:(如:三国时期的人物;安海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包含调查研究))

(4)案例研究:(如:广场里的草坪为什么不绿?)

(5)活动项目:(如:学校操场的设计;自制气垫船(包含活动设计))学四 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方式

一 通过常规教学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是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前提。

进行研究性学习必须是在学生对相关知识有一定掌握并有相当的知识储备的前提下进行的。如要学习“二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必须是在学生学习函数的定义、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定义与性质知识后,学生才能提出既感兴趣又有疑惑的问题,才能主动的进行分析总结。基于此教师必须通过常规教学,使学生掌握比较系统完整的有关知识后,再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激活思维、引起兴趣。

二、教师准确地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保证。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储备的情况,准确分析并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他们提出与其认知水平相适应的问题进行研讨。当代初中生的知识面较广、思维能力较强、思维积极性高,他们已不在满足于接受知识,而是有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强烈愿望;不再满足于教师将“是什么”、“为什么”,而是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去探究数学规律的奥妙、数学知识的内涵,认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他们有强烈的思维激情,但往往缺乏理性思考,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思维能力、评价能力,将适宜的问题引入研究性学习中来,因为太简单的问题激不起他们的兴趣,太难的问题又让他们感到无从着手、茫然无措。

三、教师观念及角度的转变是上好研究性学习课的关键。

从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要求来看,教师的教育观念的转变与否直接影响研究性学习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研究性学习课成功与失败。新课标特别强调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提出在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对数学问题独立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励他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意识。”最近的老教材初中数学几乎每一章后面都安排有探究性学习的课题,更不用说刚刚施行的新教材了,因为新教材每一课都是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去探究的研究性课。 这就要求教师彻底实现观念和角色的转变,教师不能再作教学的主导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真正认识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再是“桶”与“缸”的关系,而是人与人的关系。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肯定和重视学生独立自主性,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才能解放学生,让学生在研讨过程中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使他们以极大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去主动学习。

四、为学生提供相关学习条件是研究性学习必要的手段。 首先,教师要提供有关的参考书目、文献资料,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有限、拥有的材料比较少,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确定研究主题后,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目及文献资料,并指导学生如何查阅资料。

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到图书室借阅课外书籍,搜集材料,同时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参加实地劳动,以丰富他们的课外知识,增长他们的见识,以便他们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有话可说,更直接的取用大脑中已有的现成的知识。

三、建议家长为学生有针对性的购置相关书刊,学校在必要时组织学生进行参观、游览、社会调查等课外活动,这样可以将更多的信息摄入到自己的大脑中,以至不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尴尬局面。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并提高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是摆在每个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我认为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的进行培养,要注意循序渐进性,开始不能要求太高,否则欲速则不达,这样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难不可攀,以后不愿参加这样的活动。

第四篇:高中生研究性学习辅导 开题报告

一、 题目名称及来源

题目名称:辅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题目来源: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自拟题目

二、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现状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性学习”是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在普通高中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是顺应世界范围强调学习方式之转变的课程改革趋势之举,也为改造我国基础教育中学科本位课程、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需。

在我国,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除了学生基于自身的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生活中选择研究专题,在校内、校外进行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这门课的价值主要在于参与各项活动所经历的过程,而不在于结果;需要家庭与社会给予学校以配合这些“共同要件”得到强调外,从我国国情出发,它还是作为一门必修课开设的,每周3课时;要求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每组6-10人,一个教师指导2-3组。

重庆市从2010年开始在全市中学进行学生研究性学习课程。这门在一定程度上“本土化”了的“正式课程”,在普通高中还是以升学作为压倒性任务的形势下,其实施情况到底如何,自然引起许多人的关心。不但学生对于这门新的课程充满了期待和疑惑,我们教师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过程中,应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如何引导学生顺利的进行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能学到什么,这些都是教师也在探讨的课题。在论文中,我将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开展过程中所需的教师扮演的角色对教师如何正确有效的辅导研究性学习进行探究。

1、协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使用合理的方法来做研究。

2、提升教师自身技能水平。

研究的现状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由于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知识经济初显端倪,国际上国防、经济、科技力量之间激烈竞争,逐渐演变成教育的竞争。因此,教育改革再次成为世界各国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在这种国际竞争的背景下,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把学习方式的转变视为最重要的内容,而研究性学习成为了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世界性主题。

研究性学习尽管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称呼不同,但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已被世界许多国家所接受,其本质上都是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和实践性的学习方式。在世界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潮流中,在追溯课程价值上都是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突破口,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知识经济挑战为课程设置目标,如美国开设的“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和“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的探究式学习课程;英国开设的“普通高中课程”的改革;法国开设的以初中“多样化途径”和“综合实践活动”、高中的“指导学生个人实践活动”、大学预备班的“适度发挥个人创造力”课程学习模式;日本开设的“综合学习时间 ”课程;澳大利亚开设的“在解决问题辅导课中的合作学习”课程。

研究性学习在我国,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已有研究。比如,我国香港地区的“专题研习”和台湾地区的“综合实践活动类”课程,特别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中小学课外活动普遍开展的班团队活动、科技文体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等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形式及思维训练,充分体现了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基本理念。同时也为1992年我国设置活动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奠定了课外活动课程化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正式的实验课程是从1999年开始的。在我国的台湾省1999

年颁布的课程纲要中,规定了中学、小学开设多样化的“综合活动”类课程。

我国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现状又如何呢?根据崔允漷,余进利对高中研究性学习的现状调查报告来看,不同调查对象对教师指导能力的评价有一定差异。从教师的回答来看,总体上并不看好同行的指导能力。而指导过研究性学习的教师中,48.1%的人自认为“基本胜任”,加上自称“完全胜任”、“经过适当的培训后才能胜任”的人数,多于九成。我们还发现教师有无课题研究经历与自身的效能感有一定的关系。有孩子参加研究性学习的家长倾向于对教师的指导能力作乐观估计,但同时相当一部分家长担心这门课开展的有效性。这是一种“宁可信其有而不可信其无”的心态。参加过研究性学习的学生总体上也没有把教师的能力问题看作学校“不开设”、同学“不喜欢”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原因和自己的“主要困难”。从学生看似倾向于低估教师的作用,对教师的指导能力可作“真不重要”和“假不重要”两种解读。

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之间能否进行合作直接关系到研究能否进行下去以及成效的大小。我们可以把教师对此问题的关注度视作衡量教师指导意识与能力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调查发现,虽然教师对本校同行的表现予以肯定,但从学生的评价来看,指导教师对此问题并非普遍予以关注。

对教师实际指导研究性学习时应更关注什么的问题,教师、学生及其家长都更加看重“学生方法是否科学”与“是否知道课题相关知识”两项,学生及其家长对这两者尤其加以强调,从研究与指导这样的字眼给人的联想及其本身在研究中的作用看,产生这样的认识是自然的;三种样本群体选“是否全程参与”的人数都是最少,似乎大家已认识到对本来就任务繁重的教师再强调全程参与并不现实;对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其实最重要的“小组活动能否持续”这一点,似乎只是被实际进行指导的教师注意到。

三、 本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

主要内容

一、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开展的意义。

重庆市从2010年开始在全市中学进行学生研究性学习课程。这门在一定程度上“本土化”了的“正式课程”,在普通高中还是以升学作为压倒性任务的形势下,其实施情况到底如何,自然引起许多人的关心。不但学生对于这门新的课程充满了期待和疑惑,我们教师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过程中,应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如何引导学生顺利的进行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能学到什么,这些都是教师也在探讨的课题。在论文中,我将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开展过程中所需的教师扮演的角色对教师如何正确有效的辅导研究性学习进行探究。

1、协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使用合理的方法来做研究。

2、提升教师自身技能水平。

二、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哪些技能。

1、 合作能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环境,学会与不同类型的人合作交流、学习。

2、 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独立思考、不循常规,培养勇于创新、积极探究的思维独创性。

3、 语言表达能力。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要面临两大考验:开题报告和结题报告。学生要像一个大学生甚至科学家一样,坐在台上被老师和同学发问。

4、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学生自己设计研究方案,亲自实践。

5、分析、归纳、综合能力。在后期数据整理分析阶段,学生将前阶段调查出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

三、针对这些技能的培养,教师应当起到什么样的指导作用

1、重视学生的自主性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以学生自主性探索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的一门新型课程。主动性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特征之一。教师应当做到:(1)研究性学习小组由学生自愿组合,小组内部自主选出小组长。(2)研究课题由小组自主确定,指导老师可以提供一些课题范例,但课题的决定权在小组成员手中。这样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3)学生自主确定研究方案,指导老师可以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介绍制定方案的办法和格式等。但整个方案的确定应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不能代办。(4)研究过程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研究小组成员既分工又协作地自主进行。也就是说无论是信息的搜集与整理,还是实地调查访谈,试验等,都是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这样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搜索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实验能力以及协调能力等得到锻炼。(5)研究报告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只对学生研究报告的格式提出要求,但报告形式设计、编辑打印等均由学生自己制作。

2、重视研究的全过程

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探索精神以及科学态度与方法。

3、重视创新与合作

创新与合作精神是知识经济时代优秀人才的必备品质。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调剂作用,让所有的研究小组成员都能参与其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与小组其他成员合作开展研究。

四、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1、 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寻求一个开展研究性学习合适的切入点

2、 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种有益于学习研究的氛围

3、 教师及时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索引或研究方向。

4、 重点向学生剖析和介绍一个成功的研究性学习案例

5、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研究性学习平台

6、 从观察入手,培养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观察习惯

7、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科学地评价学生的研究性学习

研究方法

实验法、调查法、搜集法

五、 预期成果

对学生进行一年的研究性课题的辅导,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教师辅导的评价,并结合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取得,探究出教师辅导手段和方法有哪些是实际可行的。

六、 参考文献

屈波 《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崔允漷/余进利《我国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现状调研报告》《全球教育展望》200307 P31~P37

第五篇:关于高中生近视的研究性学习的结题报告

矫佩杰

前言:近视问题是学生群体中较大的健康问题之一。根据百度百科给出的定义,近视是“以视近

物清楚,视远物模糊为主要表现的眼病”。在我国高中生群体中,由于种种原因,近视率高,近视程度大成为近视的主要表现。这是我们所不希望看到的。近视问题关系到我国国民身体健康素质,而找到近视成因、解决近视问题方法正是我们所希望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教育程度的提高,不知不觉中,身边戴眼镜的同学也越来越多。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人们之间表达相互信任的通道,是人类最直观地认知世界的感觉器官,人类从外界获取信息大部分通过视觉,通过眼睛。因而保护视力,保护眼睛非常重要。然而,很多青少年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伴随着他近视的孩子

们的不健康的用眼习惯就直接导致了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的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在高中生中竟有92%视力不达标,这是多么危险的数字,如此高的近视率再乘以巨大的学生总数,难以想象有多少学生在忍受近视的煎熬。其实,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近视是完全可以预防的,现阶段,只有加强近视宣传防治工作,才能把近视率降下来,提高学生乃至未来公民的身体素质。

初中生物、物理课程均向我们介绍了近视的生理学成因: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增强,致使外界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如右图上),致使近视者无法看清远处物体,而近处物体发出光线本身方向偏差较大,经晶状体折射后像便正好成在了视网膜上(如右图下),故近视不影响观看近处物体。晶状体变厚也部分地与营养不良有关。然而,近视单纯的生理学原因并不是我们所关注的,正如我们学习时并不过分关注习题的结果,而要关注解题过程。

根据百度百科给出的近视成因,造成近视的不良生活习惯中不要有以下几点:

1. 用眼距离过近。

2. 用眼时间过长。

3. 照明光线过强或过弱。

4. 在行车上或走路时看书。

5. 躺着看书。

6. 睡眠不足。

7. 课桌不符合要求,写字姿势不正确。

8. 目前空间的射线的影响。

显而易见,这些习惯大部分都与阅读有关,而读书、做题恰恰是我国高中生生活中最主要的部分。过大的升学压力致使他们每天面对大量习题和作业,没有时间放松眼睛、远眺。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时间来学习,很多学生不惜放弃了户外活动,不锻炼身体,体质差,眼睛自然更有可能近视。更有甚者,有些同学为了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不影响室友休息,晚上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学习,这种行为对视力的损害是极大的,首先是照明光线不足,其次狭小的空间使眼睛距离书本太近,更重要的是造成睡眠不足,导致第二天精神不振,头昏脑胀,大脑没有充分休息,疲劳未能消除,加重眼睛负担,多重原因使这样做对眼睛危害极大。但这些只是造成高中生近视的一个方面。

在数码电子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电脑等消费数码产品走进了千家万户,而这些大大小小的屏幕成为高中生眼部健康的又一杀手。很多青少年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整天沉迷于游戏中,沉迷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不能自拔,他们缺少户外活动,而每天长时间面对屏幕更是加深了眼睛的干燥和疲劳,极易造成近视。还有一些高中生由于早恋等原因,需要用手机沟通联络,于是手机不离身边,夜深人静时还在发短信,严重影响休息,损害眼睛。而经常使用MP

4、电子词典、手机等小屏幕电子产品看视频、看小说也是中学生中常见的不良生活习惯,过小的屏幕,密密麻麻的文字对眼睛造成的危害是极大的。

找到了近视的成因以及种种造成近视的种种因素,我们有必要寻找到一些可以有效防止近视率持续走高的方法和思路。对于家长和教育者而言,最重要的也是首要的措施是加强近视防治意识教育,只有本质上认识清楚了防治近视的重要性,才能够真正投入地,认真地去保护眼睛。然后有必要进行必要的近视防治方法教育,如各种护眼方法和眼保健操等。对于我们高中生个人而言,最重要而是注意正确的用眼方法,例如每学习或使用电脑一定时间后要到窗旁远眺,不在过于昏暗的地方看书,平时减少使用小屏幕数码产品的时间等,掌握了正确的用眼常识,我们才能够拥有正常的视力,我们的学习工作才能更得心应手。

然而,要从根本上解决高中生近视问题,还是要从制度层面上入手。既然学业压力造成高中生不得不以损害眼睛为代价来学习,那么决策者就应该找到一种能够切实减轻学业负担的方法。目前在全国广泛推广实行的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便是一些有益的尝试,相信这些改革成功后,我国的高中生能够真正拥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眼睛。

结论:我国高中生近视率较高,成因复杂。目前急需加强近视防治工作,根本措施在于改变学

业压力过大、升学竞争剧烈的局面。相信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施行,以后的高中生可以拥有更加清晰的视野。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