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论文资料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集锦)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集锦)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第一篇: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课 题 有 余 数 的 除 法课型:新授课修改本 课 题 教 时 数: 1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摆放学具,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第一篇: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课 题 有 余 数 的 除 法课型:新授课修改本 课 题 教 时 数: 1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摆放学具,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2、理解有余数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能清楚地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重点难点:

1、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理解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准备:小棍10根一捆若干捆。有余数除法的课件。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内容 师 生 活 动设计意图

(一)启发谈话,复习平均分。启发谈话:同学们,我们学校要举行四轮驱动车比赛,每辆四轮驱动车需用3节电池才能让它跑起来。现在老师这里有6节电池可以使几辆四轮驱动车跑起来?有9节电池可以使几辆四轮驱动车跑起来?有28节电池又可以使几辆四轮驱动车跑起来呢?通过今天的数学学习就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这个实际问题呢?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为引探新知铺垫。

(二)新授。认识余数

1、提出问题。老师想把10枝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样分?说一说。

2、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 )个人。(学生动手实际分一分后,用语言把分得的结果汇报给大家,用算式表示出来。)板书:10÷2=5

3、每人分3枝,会怎么样?每人分4枝、5枝、6枝呢?。(课件显示教材P1的表格)请同学们把分的不同情况记录下来。

4、动手实践。(1)分小组动手操作学具,把10枝铅笔按每人分3枝、4枝、5枝、6枝的情况分一分。(2)汇报分得的结果。随着学生汇报用电脑显示分的过程并填表。(3)启发学生把分的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10÷3=3(人)„„还剩1枝„„„„„„„„„„„„

3、建立余数概念。(1)分小组观察上面的除法算式。根据分的结果的情况观察上面的算式可以分为几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呢?分组讨论后汇报。我们把上面的算式分为两类:正好分完没有剩余 分完后有剩余10÷2=5(人)10÷3=3(人)还剩1枝10÷5=2(人)10÷4=2(人)还剩2枝 10÷6=1(人)还剩4枝小结:把上面的算式按正好分完,还有剩余分完两类,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还有剩余枝数这样的问题,我们把剩余的枝数叫做余数。今天我们主要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去掉“还剩”两个字用6个圆点表示。1枝、2枝、4枝叫余数。例:10÷3=3(人)„„1枝 读作10除以3等于3余110÷4=2(人)„„2枝 读作:„„ 10÷6=1(人)„„4枝 读作:„„ 指出1枝、2枝、3枝都是余数。示范读的方法。(2)观察比较。同学们,在除法算式里我们把要分的10枝铅笔叫做被除数,每人分的枝数叫除数,分给的人数叫做商,剩余的枝数叫做余数,小学数学教案《《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上面3个余数的除法算式,这些算式的余数和除数比较后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在上面算式里通过观察我发现余数比除数小。创设小组分铅笔的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经历完全平均分,并复习除法算式。在此基础上拓展内容,让学生进一步通过动手操作,多次经历平均分,体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时有时还有剩余。结合具体的实例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让学生经历这一抽象的过程,主要是帮助学生加深除法意义的理解,体会余数产生的原因及其实际意义。从而较好地使学生建立余数的概念。

(三)信息反馈,质疑。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试一试,你能把分铅笔有剩余的其他情况,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10÷4=□(人)„„□(枝)10÷6=□ (人)„„□(枝)

2、说出每道算式中的商和余数是多少,再读一读。17÷3=5„„2 25÷7=3„„

43、每辆四轮驱动车需装3节电池,28节电池可以使( )辆四轮驱动车跑起来。还剩( )节电池。28÷3=□„„□通过试一试让学生反思知识,体会余数的意义。加深除法算式结构的掌握。前呼后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兴趣。

(四)数学超市。

1、二选一。

2、选做3题

3、选做一题

1、想想做做P1-P2。

2、先用小棍摆一摆,再填空。8÷2=□ 8÷3=□„„□9÷2=□„„□ 9÷3=□ 10÷2=□8÷5=□„„□ 10÷3=□„„□

3、想一想余数最大可填几?( )÷7=6„„( ) ( )÷5=7„„( )加深余数比除数要小。体会有时平均分后有剩余。开发思维,拓展知识。

五、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正好分完没有剩余 分完后有剩余10÷2=5(人) 10÷3=3(人)„„ 1(枝)10÷5=2(人) 10÷4=2(人)„„ 2(枝) 10÷6=1(人)„„ 4(枝) 余数 余数都比除数小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第二篇:《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余数,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操作中,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明确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都感觉到了天气渐渐凉了,学校打算举行一次跳绳比赛,要在赛场四周插一些彩旗。这些旗是有规律的排列的,同学们仔细看看排列规律。请你猜猜10号是什么颜色的旗?

老师不用看就能很快猜出它是什么颜色的。那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猜一猜,看谁猜的快?

2.适时引入:想不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来?那同学们先帮老师解决2个问题,老师就告诉大家这个窍门。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以学生和老师一起猜的形式引入新课,既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探索新知,建构概念 实际操作,感受新知

1、(1)三

(一)班有15人参加跳绳比赛,每5人一组,可以分几组?

2、(1)课件演示例题:我班有16人参加跳绳比赛,每5人一组,最多可以分几组?还多几人? (2)动手操作:请大家用学具代替16人来摆一摆。看看每5个摆一组,能不能全部分完?还剩几人?剩下的够不够再分一组?

(3)认识余数:16里面最多有几个5?这余下的1人不够再分一组,这个数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板书课题:余数) (4)尝试列式:16÷5=3(组)„„1(人)

(5)适时小结: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接着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6)小组讨论:如何列竖式?把自己的想法和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 (7)学生汇报。 (8)列出竖式:

3.观察比较:看看例1和例2的竖式,比一比,从这两道题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4.尝试练习:书51页做一做:用竖式计算。

三、观察比较,理解概念

1.合作探究:出示例3:有17人参加跳绳比赛,每组5人,可以分几组?多几人?如果19人,20人, •••••• ,24人、25人呢?

引导学生运用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一组做前5道,一组做后5道)先列式算一算,再引导学生讨论:观察余数与除数,你们发现了什么?

16÷5=3(组)„„1(人) 17÷5=3(组)„„2(人) 18÷5=3(组)„„3(人) 19÷5=3(组)„„4(人) 20÷5=4(组)

21÷5=4(组)„„1(人) 22÷5=4(组)„„2(人) 23÷5=4(组)„„3(人) 24÷5=4(组)„„4(人) 25÷5=5(组)

2.归纳总结:(2)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四、巩固拓展,运用新知

1.数学门诊:机器猫听说我们班同学数学学的非常棒,特地带来四位好朋友来想请各位高明的数学医生检查 小结:检查时注意用余数和除数比。

2、最大能填几:4×()﹤17 9×()﹤74 6×()﹤45 3.开放题:有26人跳绳,5人一组,可以分几组,还多几人?如果全校小朋友都来跳,还是5人一组,可能会剩下几人?

4.拓展题:我们还可以用余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课前老师很快猜出第几号旗是什么颜色的就是运用了余数的知识. 现在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很快猜出来了吧?你们也能运用今天学的“有余数的除法”知识,很快地猜出来吗?第24个、第30个是什么颜色?

五、归纳小结,结束全课:

同学们 这节课有什么新的收获?你体验最深的是什么?

课后思考:如果赛场要插50面彩旗,学校需要买多少面红的?多少面黄的?多少面蓝的?你能用今天的知识解决吗?课后大家可以探讨一下!!

第三篇: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课前谈话:

玩“猜一猜”的游戏,出示“正方形”模型问:这样的正方形是由几根同样长的小棒围成的?如果有5根小棒,围正方形,会出现什么情况?8根呢?依次用课件展示,考考同学们:如果有一堆这样的小棒呢?大胆猜想:板书学生猜想的结果。——上课

一、 创设情境

学校马上要举行广播体操比赛了,准备用鲜花布置赛场,想请同学们帮忙分一分:

二、 新授

1、请同学上台分小圆片,再问他分对了吗?分成了几组?3组,板书“正好分完”请同学们根据他分的结果,列出算式表示:6÷2=3(组)请同学说明6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在除法算式中又分别叫什么数?像这样的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叫平均分。再请同学上台分7个小圆片,讨论剩余的1个能不能分?怎样用算式表示分的结果?像这样平均分之后还有剩余的部分,就不是正好分完,板书“有剩余”。

列出:7÷2=3(组)„„1(盆)引出课题——有余数的除数

同学们,我们把赛场布置好了,能不能帮老师分一分比赛的小奖品呢?

2、分一分的练习汇报展示结果

同学们真了起,不仅帮助了老师,还学会了列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那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余数和除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去探究一下吧!

3、动手摆小棒并列出除法算式:

请学生汇报,并用课件展示结果:8÷4=2(个)

9÷4=2(个)„„1(根)10÷4=2(个)„„2(根)

11÷4=2(个)„„3(根)

12÷4=3(个)

请学生类推出13根小棒摆的结果,

并说出为什么?13÷4=3(个)„„1(根) 接着问14根,15根的情况

14÷4=3(个)„„2(根)

15÷4=3(个)„„3(根)

4、观察分析除法算式中除数和余数的关系

得出:余数〈除数除数>余数

师问:余数能不能等于除数呢?能不能大于除数呢?

是不是只有在摆正方形,除数是4的情况下,余数才比除数小呢?我们要不要验证一下?下面是老师摆了五连形的记录结果。

5、出示摆五边形的记录结果,请同学们观察算式。进一步明确

余数〈除数再让同学想摆三角形的时候,余数可能 是几?再出示除数是3的除法算式,加以验证。最后让学生总结出:无论除数是几的情况下,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三、 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填一填

2、选一选

„„8

A:

7B:6C:

9D:

3、终极挑战

分让学生发散性思维。

四、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正好分完有剩余

6÷2=37÷2=3„„1

余数

÷÷÷

第四篇: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长乐市文岭中心小学

吴玉明

教学设想: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我把它分成三个部分进行教学:

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3、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课堂时间上考虑,我决定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单独一课时进行教学,到第二课时再着力除法的竖式计算,理解除法竖式的意义,第三课时进行练习,第四课时再安排解决问题。在本课时教学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中,我一要注重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产生问题,在问题驱动下进行操作,从而明白有余数除法产生的原因。二要注重让学生结合具体操作(画圈或摆学具)中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并结合操作让学生体会试商的方法。

教学目的:

1、在分盆花的情境中理解余数产生的原因,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初步学会试商的方法。

2、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余数的意义,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试商的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一、谈话,导入新课,初步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同学们,过几天就是红星小学成立二十周年庆典了,这不,三1班同学接到了摆盆花布置会场的任务,来,咱们也来出谋划策帮忙吧!

1、课件(二生对话形式)出示例1:我们先搬来了15盆花,摆花时按每5盆一组摆比较好看,请问可以摆几组?

问:(1)会解决吗?怎样列式计算? (2)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3)师用课件画圈演示,并小结:谢谢**同学帮我们做了下复习。是的,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时,就用除法来计算。

2、课件出示例题:我们又搬来了23盆花,还是每组5盆地摆,这下能摆几组? 问:(1)你会列算式吗?能计算出结果吗?

预设:生如果不会,师佯装不信:刚才15盆花,大家很快列出除法算式,并说出商是3,现在变成了23盆花,怎么就不会列式,不会计算了?我不信,你分给我看。 (让生图上圈分或用小棒圆片摆分)

(2)师揭示:同学们,“有23盆花,每组摆5盆,能分几组?”和“有15盆花,每组摆5盆,能摆几组?”一样,都是用除法计算,不同在于:15盆花,每组摆5盆,正好分完,商是3;而“23盆花,每组摆5盆,摆4组后还剩余3盆,不够分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进一步认识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我们可以用这样的除法算式来表示: 23÷5=4(组)„„3(盆)

(3)你能看懂这个除法算式吗?来说说它的每个数表示的意义。(你能懂得哪几个数的意义就说几个,不懂的让其他同学帮忙)再互相说说这个算式的意义。

二、理解余数的意义,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1、红星小学的三1班同学聪明又能干,很快又搬来了16盆花,这下,小东自告奋勇由他来分组摆,他是这么分的,我们来看看他分得对不对:(课件出示算式)

16÷5=2(组)„„6(盆)

问:你对他的分法有什么看法吗?请生上台画圈解释,引导学生明白:余6盆就还可以再分一组,可见商2是不对的。

改正算式:16÷5=3(组)„„1(盆)

2、那如果是17盆花、

18、

19、20、21盆花,还是每组5盆地摆,能摆几组,余几盆?你会算吗?看谁算得快(举手回答形式)。课件列出以下算式:

15÷5=3(组)

16÷5=3(组)„„1(盆) 17÷5=3(组)„„2(盆) 18÷5=3(组)„„3(盆) 19÷5=3(组)„„4(盆) 20÷5=4(组)

21÷5=4(组)„„1(盆) 22÷5=4(组)„„2(盆) 23÷5=4(组)„„3(盆) 24÷5=4(组)„„4(盆) 25÷5=5(组) „„„„„„

师佯装奇怪问:这些余数真有意思,有

1、

2、

3、4,怎么就没有5,没有

6、

7、8等等呢?

引导学生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不做余数就还可以再分。

3、如果我是每组摆7盆花,猜猜余数不可能是几,可能是几。

4、交流:要怎么想才能快速定出这个商,而让余数一定会小于除数呢?(引导学生在用画圈、摆学具的方法中提升到用口诀试商的方法,在对话交流中使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

三、练一练。

1、课本练习十二第

1、2题,分分填填后交流反馈。

2、它们算得对吗?

17÷3=4„„5

24÷4=5„„4

25÷6=4„„1

3、到主题图中找数学信息,列出用除法计算的式子,集体讲评。

四、联系生活:生活中你见过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的事例吗?

五、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第五篇: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2.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

4.通过探究过程,使学生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感知余数的意义,展开想象与思考,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自主沟通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和表内除法竖式的联系。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比除数小。

【教具、学具】

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图片若干。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 【学法指导】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 考考老师: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各种水果都在这个季节成熟,今天老师也带了几种水果(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观察水果的排列有什么规律(生回答)。按这个规律排下去,接下来你想让老师猜第几个是什么水果,老师不用数就能猜出它是什么。不信,谁来考考老师?(可以请不同的学生试一试,学生很惊奇。)

2. 适时引入:想不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来的?等你们学会了今天的知识,就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来的了。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用学生考老师的形式引入新课,这样做,既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探索新知,建构概念

(一)明确图意,展开思维

利用课件呈现主题图:通过创设校园里学生课外活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思考:哪些素材可以用除法计算。(如插旗子时按4面为一组的;跳绳时分成4人一组;打篮球的学生为5人一组;板报下面的花为3盆一组等。)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主题图,引导学生展开观察、交流和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学生对“平均分”的应用意识,为下面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奠定基础。]

(二)实际操作,感受新知

1. 教学除法竖式。

(1)利用课件演示:小明家的果园丰收了,他请了很多的同学们到他家做客,他先拿来15个苹果,他打算每人给5个,可以分给几人?老师想请我们班的同学来分一分,你们愿意吗?

(2)动手操作:请小朋友拿出学具,用15个学具表示15个苹果来摆一摆。

(3)提问思考:有15个苹果,每人分5个,可以分给几个人?15个苹果有没有分完?

(4)尝试列式:如果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15÷5=3(人)

(5)明确竖式写法:(生结合操作思考:一共有几个苹果,平均每人分几个苹果,可以分给几个人?已经分了几个?分完没有?)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同时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已具备的表内除法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学习。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但还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因此,首先由情境引入例题,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运用摆学具的方式感知除法的意义,同时通过理解表内除法竖式的含义,给学生创设自主建构知识的活动空间。]

2.教学有余数的除法

(1)课件演示:过了一会又来了几个同学,小明又拿出了几个苹果,现在一共是23个苹果,还是每人分5个,最多可以分给几个人?

(2)动手操作:你们是不是也能用学具代替23个苹果来摆一摆。看看每5人分5个,能不能全部分完?还剩几个?剩下的够不够再分给一个人?

(3)认识余数:23里面最多有几个5?这余下的3个不够再分给一个人,这个数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板书课题:余数)

(4)学生尝试列式:23÷5=4(人)„„3(个)

(5)适时小结: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接着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6)小组讨论:如何列竖式?把自己的想法和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

(7)学生汇报。

(8)列出竖式:

3.观察比较:看看例1和例2的竖式,比一比,从这两道题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4.尝试练习:选择两个算式用竖式计算。(一个正好分完,另一个不能正好分完。)

36÷6=

45÷7= (师提前把竖式写在纸上,按计算步骤折起来,随着学生的汇报逐步展示,进一步明确除法竖式的书写顺序和各部分的含义)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教师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对新知识的学习进行准确定位,既为学生创设了“跳一跳,摘桃子”的思考平台,又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会到探索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三、观察比较,理解概念

1. 探究关系:出示例3,引导学生运用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先列式算一算,再引导学生讨论:观察余数与除数,你们发现了什么?

15÷5=3(组)

17÷5=3(组)„„2(盆)

19÷5=3(组)„„4(盆)

21÷5=4(组)„„1(盆)

23÷5=4(组)„„3(盆)

25÷5=5(组)

16÷5=3(组)„„1(盆)

18÷5=3(组)„„3(盆)

20÷5=4(组)

22÷5=4(组)„„2(盆)

24÷5=4(组)„„4(盆)

2.归纳总结:(1)剩下不能再分的数才叫余数;(2)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在前两个例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教学中如果让每一个学生都来计算这一组题,势必花费学生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学生也会产生厌烦情绪;而采用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让学生真正体验到通过团队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

四、巩固拓展,运用新知

1. 巩固题:第52页的“做一做”。(判断题,进一步明确“余数要比除数小”。)

2、应用题:第53页的第2题。

3. 开放题:想一想在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数是8,余数有可能是几?如果余数是6,除数有可能是什么数?

4. 拓展题:现在你们能想出老师为什么会很快猜出每一个位置上的水果是什么了吗?你们也能运用今天学的“有余数的除法”知识,很快地猜出第24个、第30个水果是什么吗?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层次性、开放性、灵活性、启发性和挑战性。通过让学生进行不同类型的练习,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尤其是最后一个练习,给学生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整节课前后呼应,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五、归纳小结,结束全课

小朋友,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体验最深的是什么?

【教学反思】

本课时有余数除法,教科书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教改理念和教学资源,改变了传统计算教育学的方法。

一、在情境体验中理解意义

以往学习有余数除法,是通过一个简单演示、一道竖式讲解和一道题做一做,告诉学生余数和有余数除法;再通过一道竖式的试商告诉学生余数要比除数小,然后配以多道计算题加以练习。这样纯粹是算理算法的学习、强化计算训练,单调重复地计算使学生倍感枯燥无味,并由此生厌,而且信息量少,思维狭窄,未能把学习的内容与身边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未能通过数学学习开发学生智力。本课的设计,使学生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用数学眼光去发现生活里的“有余”现象,例如用花盆布置联欢会场、分食物、摆学具、包装面包、校运动会的很多情景等等。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气息,感受生活中的余数问题需要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在心理上驱动着强烈的求知欲,在情感上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重点通过分水果和摆学具这两种生活情景,了解到平均分有两个结果:一是刚好分完;一是余下少许不能再平均分。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讨论、辨析,大家都参与了有余除法、余数等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学生们获得了成功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在情景体验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二、在操作比较中探究方法

本课的教学通过学生几次自主操作,在比较认识中探索有余数除法,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独立地完成从表内除法到有余除法的学习,并且自己发现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在操作比较中,学生还注意对事物的观察、分析、探究,自主发现问题,使他们逐渐养成自主探索、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三、借算法多样化激活思维

本课的教学,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算法多样化,例如摆学具时,学生能用乘法、口诀、估计、画圈、倍数关系等方法做除法,在课上联系生活实际想问题,想解法,把思维激活起来了!

四、在实践应用中加深认识 通过情景体验有余除法,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有余除法,从而更理解有余除法的意义和更熟悉有余除法的算法。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